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有趣的生命范文

有趣的生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有趣的生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新生儿的生命是真实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死亡是沉重的。

我们不愿意看到亲人的离别,不愿看到生命的逝去。但,人总有一死。

生命的脆弱在于不知道下一秒是死是亡,一切都是未知。

人生从血淋淋开始,就应从干干净净离去;人生从哭啼开始,就应从微笑离去。生命是如此真实并充实着。

生命不是写小说,还能有续集。生命就是写小说,伴随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生命:新生、命运。生命的色彩由你而定,走的是灰暗色系,亦或者是炫彩色系,都由你的生活方式而定。快乐的过也是一天,悲伤的过也是一天。所以,倒不如以微笑面对生活,用快乐战胜今天。

篇2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宋设河北路;金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称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置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建国后为安徽省。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西道;宋设川峡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

黑龙江:以黑龙江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复改奉天省,1945年光复后仍改辽宁省。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刺;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设。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元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先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宁夏行省、甘肃行省;明属陕西省;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销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清末设新疆省;建国后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设台湾府及台厦道,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民国为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自治区。

篇3

威玛曼宫殿:建于1901年曼谷水拉隆功国王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柚木建造的三层楼建筑物,宫殿内收藏了许多皇家的纪念品。

国家博物馆:靠近大皇宫附近,建于1782年,其收藏甚丰,远至石器时代,近至当代的曼谷王朝时期,各种文献、民间器具、古佛像、国王御用武器、船及各种用品,无不齐备。

四面佛:位于爱侣湾凯悦大酒店的路角上,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是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

篇4

一、背景

近年来,游客满意度作为衡量景区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受到旅游行业的注意。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最早由国外的Pizam等进行研究,认为游客到达旅游地前的期望对比旅游地真实体验的结果就是游客满意度,从而提出了以游客期望和实际体验对比是否一致的理论模型。也有学者以期望感知差异模型定义游客满意度。Martial和James提出的“IPA模型”主要是感知服务的重要性和绩效对满意度进行测评,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提出的“SERVQUAL服务质量模型”主要以服务性设施、服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性、服务保证性和服务情感投入性5个维度进行测评。

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成为游客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本文主要从管理单位角度出发研究游客满意度,提取影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因素,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做出诊断,从而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模型

由上文得出景区游客满意度主要由于游客的期望值和景区所提供的服务造成的显示矛盾差异形成的。本文选取IPA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作为分析模型,是由于IPA模型表示的是产品期待和产品表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比重要性和表现性之间的关系得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分析景区游客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找出优势和问题并提出措施。IPA分析图表是根据重要性和满意度的不同值制出的一个二维四象限的机构,如图一。横坐标表示重要性,纵坐标表示满意度,根据IPA图形我们将这四个象限分别称为Ⅰ优势区,Ⅱ机会区,Ⅲ劣势区和Ⅳ改进区。

分析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可以简化景区管理者对于认识问题的难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根据分析筛选得到影响游客满意度的7项因子。一是基础设施。景区经过开发成为游客消费的产品,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设施设备完善、设施安全和线路引导;二是管理服务。游客在旅游中获得的尊重和满足,主要体现在景区管理者的服务方面,包括景区安全、排队分流、咨询和投诉处理。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实地查看和访谈交流设计问卷。本次调查的游客以游客集散地、售票大厅的游客为主,确定相关影响因子为基础设施完善、游览设施安全、线路指引、景区安全提示、排队分流情况提示、旅游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7项。答案设计采取李克特量表法,将游客认为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相关影响因子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分为5级制作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表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7%。最后经过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经过信度和效度分析,Cronbach'sA系数为0.847,KMO值为0.828,表示问卷信度高,问卷调查的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游客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样本中,男性游客占55%,女性游客占45%,男性多于女性游客;年龄方面,游客群体主要集中在18―40岁这个年龄段,占调查人数的52%,是消费的主要人群;文化程度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7.7%,说明景区游客受教育程度较高。

(二)游客满意度单项指标分析

通过样本统计分析,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2和3.2,,游览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3和3.6,线路指引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1和3.8,景区安全提示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3和3.9,排队分流情况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2和4.0旅游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3和4.1,投诉处理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为4.2和3.8。

(三)IPA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将这7项因子进行定位。重要性用横坐标表示,7项重要性因子算数平均值为4.2,满意度用纵坐标表示,7项重要性因子算数平均值为3.8,按照这两个刻度画出四象限图,并将7个因子进行划分,结果如图2。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象限的优势区,表示游客觉得高满意度和高重要性的因素有排队分流情况、旅游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3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在主要游客集散地进行了排队时间提醒,开通了24小时咨询和投诉电话,这些都是景区的优势。第二象限的机会区,表示游客觉得高满意度和低重要性的因素有线路指引和景区安全提示2项,游客的满意度超过预期目标。第三象限的劣势区,表示游客觉得低满意度和低重要性的因素有基础设施完善1项,这是景区之后发展的内容。第四象限的改进区,表示游客低满意度和高重要性的因素有游览设施安全1项,满意度低于重要性,将是重点改进的方面。

(二)建议

篇5

需要自由自在,

如果四季迷惑了你,

年年如冬,季季无春,

也要戴上我送你的围巾自由自在地前去,

那个没有我的楼顶;

在生命的尽头走去吧!

不需要心理的委屈和紊乱的思绪,

即使花木吸引了你,

芬芳沉迷,姿色百媚,

请你想起曾经的真挚、美丽也不过只是逢场作戏,

那个拥有我的坟地;

是否在生命的尽头走去吗?

需要或者不需要自由自在?

比如想起曾经是谁背叛、离开了自己,

无奈无奈,自由自在?

把离去理由埋葬在那个人坟地里,

那个我可能在“天堂”,

一边笑,一边哭泣,一边回忆,一边看着你自由自在、自私自利、无忧无虑、以己所乐地在生命的尽头走去,

那个我还再伸着一双残残缺缺的手臂,手心,手指,

放在你摇晃的背脊,

希望某一天你可以回头看一看,

无论何种眼神,

还有一双“曾经”仍再继续,

更生怕你某一天倒去,

篇6

今天我们主要要带大家前往的是著名的小七孔景区以及樟江风光最为秀丽的水春河景区。让我们开始我们愉快的旅行吧!

小七孔景区融山、水、林、洞、湖为一体,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我们现在到达的就是小七孔景区的首站响水河。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条河就是响水河,为什么它被称为“响水河”呢,大家可以停下脚步静静地听一下。大家是否听到了响水河水声隆隆?这是因为小七孔景区内的喀斯特暗河明流,河床为层层岩石叠积,沿着山脚的公路朔流而上,响水河出现层层叠叠的落差,这段河床全长1.6千米,落差就达110米,而跌水瀑布就多达68级,所以你们就能在数里之外听到响水河的声音,这也就是“响水河”名称的由来。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坐横跨在响水河上由条石砌成的七孔拱桥,就是我们著名的小七孔桥,又称响水河桥。这座桥高5.5米,长40米,宽2.5米,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x年),这座桥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可是荔波通往广西南丹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桥畔原有一块“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的诗句,可见这座七孔拱桥在当时人们心中的重要性。

大家现在从古桥俯瞰水面,大家看见的水面清澈见底,犹如照镜,大家可知小七孔桥下的这碧水就是奇特的“涵碧潭”,又称“七孔塘”。之所以说它奇特,是因为涵碧潭是响水河和樟江河交汇前一坝堵水而成,樟江水清,响水河更洁,大雨过后,樟江水变浑浊,可是响水河依然清澈如常,在两河汇合处依旧泾渭分明,这可是喀斯特森林的特殊水文效应所形成的奇观,这也是其最为奇特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小七孔桥恰横跨在这涵碧潭上,如玉带缠身。清澈如镜的潭水把群山、古树、桥景、绿荫一并印入水中,倒影粼粼,波光烁烁,山水潭景,分外迷人,这也是令游客留恋忘返的绝佳景致,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龟背山原始森林,龟背山脚下就是响水河伏流出口所在。龟背山原始森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奇观的缩景。森林密藏,古树参天,林中有许多珍惜树种和奇花异草。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喀斯特奇特的森林奇观,喀斯特水上森林。大家看到在这岩缝中盘结的树根,不少树根因为激流的冲刷,裸露水面,奇形怪状,而这种林水交融,互为依存的奇景也是这里之所以能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之一。这里的喀斯特洼地森林,溪水潺潺,终年不涸。居住在附近的瑶族人,从这里引清泉经4千米的路程,到瑶山乡供人畜饮用,所以这里的水源又被人们称做“瑶池”。

我们现在要到的地方是鸳鸯湖,之所以叫“鸳鸯湖”是因为这里有两个水面相连的喀斯特盲谷湖,其中一颗布依语称叫“王盘”,一颗叫“王玛”,因为两湖并联相依,如同鸳鸯双栖,所以现在就称其为鸳鸯湖。湖面积约20公顷,水深处达30米,大家可以到鸳鸯湖乘船游览,去体验树影波光交织,山风、水声、林啸、鸟鸣相融的神奇景致。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樟江风景最为秀丽的一段——水春河,樟江是珠江上游源头河流之一,从荔波县城的时来大坝顶端入口,上朔水春河谷唯一的布依古寨长达6前面的河段,就是水春河。水春河段首至段尾,落差约100余米,河两岸绝壁夹峙,怪石突兀。大家往崖壁上看,是否看见崖壁上天然形成的奔马和前方的绿毛龟?这象是凝固的浮雕,是喀斯特神奇

篇7

 

关键词:风景名胜;资源价值;资源评价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与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广泛实践和探索,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与规划初衷相背离的现象,诚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之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缺乏准确认识。习惯上将风景名胜区看作是与外国国家公园等同的概念而忽视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混淆风景名胜区与一般意义上旅游区的概念。

(2)在对风景名胜资源价值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缺乏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导致在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制衡保护和利用行为的客观标准。

(3)在规划内容上,技术性内容较多,政策性内容较为缺乏。2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思考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规划方法体系的完善需要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来完善。限于专业背景和学识积累,本文不可能提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法体系,文章仅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方法的完善、对风景名胜区系统的质、能、信息层面的控制、完善政策措施体系规划等3个方面进行探讨。2,1 创新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

资源评价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资源评价体系,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实现其真正的目的,直接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

正确认识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是科学地进行资源评价的核心,“资源有价”观念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价值观,打破了由于对风景名胜资源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对资源评价方法创新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禁锢,为建立新型的资源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目前。新的资源评价体系框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纵观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发展历史,期间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及评价方法,分析比较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们对构建新的资源评价体系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又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如何克服现有评价方法的缺陷,提高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客现性,构建新型的资源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承认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定量分析来量化资源的价值,以此形成有效制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行为的标尺。现阶段尽管对风景名胜资源的有价性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其定量核算始终囿于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定性分析,按照马克思关于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的特性决定了评价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定量阶段。定量分析的结果只能是定性概括的定量表达。

通常我们认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由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3部分构成。其中,由劳动投入形成的价值是客观的、有形的,也是可以计量和相互比较的。而社会价值则不同,它无法进行计量和比较。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多种量化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往往因为计算繁琐、适用条件限制、结果准确性不足而难于操作。

基于风景名胜资源的社会价值难予计量并难以用价格形式反映出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以替代市场评价法(间接市场评价法)来估算。即通过考察在与资源联系紧密的市场中人们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来间接推断出人们对资源的偏好,以此估算资源的经济价值。这一评价思路和方法完全不同于人们所习惯的一般资产评估,它既不是按有形资产也不是按无形资产评估。由于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特征主要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体现着欣赏价值与文化价值,它深深地受到风景资源的知名度、稀缺性和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可以建立较有适应性和推广意义的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类或分级评价来获得一个相对量,作为判断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分级依据。

2.2 基于对风景名胜区系统的质、能、信息层面的控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根据系统论观点,任何系统都是基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及其转化所固有的必然性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状态。风景名胜区的质量(或称“形质”)是指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设施等;能量是指风景区内部和外在发展变化的能动力,它是无形的、连续发生的;信息指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美学、文化和科学价值。它是无形的、抽象的,依赖质量、能量而产生,又在人的意识中可以长期独立存在的。

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也就是一个在质量、能量和信息层面的交换过程,三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风景名胜区基于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顺量)、自身所具有的运动变化能力(能量)以及景观和其他综合价值的独特性(信息)来吸引游人来进行风景旅游,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游人的游览过程也是游人与风景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游人在得到精神感受的同时会对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进行传播,增强其外部信息,又会吸引更多的游人来参观,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对风景区产生使用和消费的冲击和压力。这些需求又通过计划或市场吸纳了资金进行建设(能量输入)。能量结合物资的输入就必然会干扰风景区原有的运动方式,并对原有的形质发生大规模的改变,这种改变会损坏风景区的质量f完整性),进而降低风景区的信誉(真实性),环境价值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社会价值的流失或毁灭。

基于上述分析,对风景名胜区能量输入(开发利用)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度”的失衡将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建设形成阻碍。目前,国际上有一种观点,将环境和景观看作是有价值的资源,并把环境、景观的消耗与破坏通过价值量化计入经济核算成本。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观念。它实际上溶合了生态、环境等学科的成果,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此外,在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评价、论证和规划中应引入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评估机制,以对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为规划提供依据。

2.3 强化政策措施体系规划。保障规划的实施

篇8

为全面推动我省风景旅游区(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据省文明委年度工作安排,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决定,2008年开展首届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申报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表彰名额及推荐名额分配

全省命名表彰20家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

各市推荐申报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名额分配附后。

二、申报条件

1.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或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

2.依据《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测评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测评体系》)自评分达到850分以上(不含加分)。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风景旅游区(点),不得申报:

(1)发生资源及设施重大毁损事件并在省内造成恶劣影响;

(2)风景旅游区(点)领导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行为被立案或处理;

(3)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或集体食物中毒亡人事故;

(4)发生重大服务质量投诉;

(5)年游览总人数(含优惠或按规定免费人数)在30万人次(不含)以下;

(6)有其他不宜申报事项。

三、申报推荐

1.自愿申报。按辖地管理、自愿申报原则,符合本通知申报条件的风景名胜区经当地市建设部门同意、旅游景区(点)经当地市旅游部门同意后,向所在市文明办书面申报。

申报材料:

(1)申报报告及《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申报表》(式样附后,可在浙江文明网下载)。

(2)上年度风景旅游区(点)工作总结。

(3)自测评分情况报告。

(4)文明创建规划。

(5)相关材料。将《测评体系》中规定的“材料审核”内容列出目录,并将材料复印件按目录顺序结集或材料原件的电子版影印件作为附件报送,相关材料中的数据采集时间截止2007年底。

(6)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各市推荐。各市文明办会同市建设、旅游部门根据申报材料和平时掌握的情况,依照《测评体系》和本通知申报条件,对申报的风景旅游区(点)进行初步测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在分配的名额内推荐申报,并于2008年5月31日前将审核后的各风景旅游区(点)申报材料一式3份报送省文明办。

四、考核、命名及复评

1.资格审核。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根据各市上报的材料,依照《测评体系》和本通知申报要求,对各市推荐的风景旅游区(点)进行资格审核,确认参加评选的风景旅游区(点)。

2.命名表彰。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在8月底前对申报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的风景旅游区(点)进行考核测评。对拟表彰的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在浙江文明网公示一周后,报省文明委审定,以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名义命名表彰。对申报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而未能获得命名表彰的风景旅游区(点),作为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一并表彰。

3.复评。对命名的浙江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将在命名后的第三年组织复评。对工作停滞不前、存在明显不足的,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对工作严重滑坡、出现有损荣誉称号情况或整改不到位的,撤销其荣誉称号。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推选工作。各市要以申报、推荐和评选、表彰为契机,加强对各风景旅游区(点)精神文明建设的检查与指导,切实推动风景旅游区(点)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广泛开展。省文明办将在适当时候,组织有关部门对确认参加评选的风景旅游区(点)进行调研指导。

二是要严把推荐关。各市要按照分配的推荐名额,根据申报条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好中选优,切实把工作基础扎实、创建成绩突出的风景旅游区(点)推荐上来。

三是要做好迎评工作。有关风景旅游区(点)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测评体系》,依照《测评体系》对本风景旅游区(点)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切实加以整改,进一步提高文明创建水平。

联系人:省文明办综合处******

篇9

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雾灵山。

雾灵山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兴隆县城的西北部,周环京、津、承、唐、秦五市,交通十分便利。雾灵山为燕山山脉的主峰,海拔2118米。公园总面积1.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2%,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园内大部分的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主要景观有仙人塔、莲花池、歪桃峰、七盘井、龙潭瀑布、雾灵字石等。

公园内植物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茂密,种类繁多,资源极为丰富。高等植物1870种,已被列入国家保护植物10种,其中珍稀野生花卉178种;雾灵山素有药山之称,有中华药植物903种。由于山高林密,动物资源丰富,有鸟兽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12种;为弥猴自然分布的最北限。

雾灵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其水源东入潘家口水库,西入密云水库。景区为南北气流汇合地带,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7.6℃,夏季28℃。

雾灵山是京承旅游线上的绿色明珠,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瑰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清朝皇家风水禁地,封禁达260多年。雾灵山以其迷人的景色,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京东第一山”。

篇10

关键词:生态 ;文化 ;景观; 旅游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various problems facing in the Yishan scenic area planning process, introduced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ic area, discus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ordination scenic are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scenic area comprehensive value realization and scenic area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Key words: ecology; culture; landscape; tourism

中图分类号:K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项目背景

宏观政策背景

2011年是“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与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本项目的规划主题就是抓住历史契机,宣传推广临朐当地人文、资源精华,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为游客打造一个体验“生态、文化、旅游、景观”的平台,切身感受临朐旅游发展的新成果。通过旅游传播临朐旅游文化,弘扬临朐文化,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我国整体旅游形象,为增加国家软实力做出应有贡献。

临朐旅游发展背景

通过临朐旅游度假市场现状来看,体验休闲式旅游度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体验休闲旅游产业待于完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完善临朐县旅游市场,为广大的城市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更完整更广阔的旅游选择。

风景区概况

沂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本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临朐县城南45公里处,位于临朐、沂水、沂源三县交界处,横亘县境东南,呈东南-西北走向,主峰玉皇顶海拔为1032米,属山东省第五大高峰,属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6′40″,北纬36° 10′13″,南北绵延52公里,东西横距21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本风景区需要寻找契机,依托较好的生态文化基础,促进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加强地区生态旅游与生态人居的结合,综合提升临朐县的核心竞争力。

SWOT分析

(1)SWOT矩阵

(2)说明

优势

S1资源丰富

沂山的自然景观资源异常丰富,山景、峰景、谷景、石景、泉景、水景、瀑景、林景、树景、天象景观等一应俱全,堪称自然景观大全。山水自然构成巧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生物景观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S2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

本风景区位于三市(潍坊、淄博、临沂)三县(临朐、沂源、沂水)交界处,北有青银高速,南临青兰高速,在建的长深高速即将开通,小关互通口距风景区主入口仅2公里,风景区有S224、S227、S329三条省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S3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风景区设有风景区管委会,管理机构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市政工程配套设施较齐全。

劣势

W1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知名度低是本风景区的一大劣势,应加强自身宣传,在总体宣传的大背景下凭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对游客进行先入为主的宣传,必须摒弃“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加大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W2整体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统一规划。

整个风景区缺少统一的规划,对建筑风格、建筑高度、自然资源的分配等各个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的控制,功能分区不明确,也不利于统一管理。

W3旅游产品种类单一,需重力打造,需要通过自身投资实现中心化。

临朐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县,地域广阔,旅游市场和旅游线路已经比较成熟和稳固,沂山风景优美,旅游层次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阶段,旅游项目缺乏,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步,需跳出风景区看风景区,在区域旅游一体化中,通过发掘自身的景观资源优势,明确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规格投入以实现自我中心化。

W4没有形成市域、省域旅游网的节点。

本风景区没有进入市域、省域的旅游规划。不能形成省、市旅游网和旅游线路的节点,不利于形成特色服务区。

机遇

O1领导重视,政策倾斜。

随着临朐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式度假欲望越来越强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临朐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已经提出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县的要求。本风景区的发展将成为临朐区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区。

O2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过渡。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与GDP的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发展阶段会随着人均GDP 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其中出游的方式会随着GDP 的升高而不断变化,出游的距离也会随之变远。

人均GDP 为1000 美元时,属于观光旅游阶段;

人均GDP 为3000 美元时,属于休闲旅游阶段;

人均GDP 为5000 美元时,属于体验旅游阶段;

2010年临朐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潍坊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正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大好时机。

O3连接高速公路提升集散能力。

建设中的临朐―长深高速的将从南北方向贯通风景区,建成后,可形成以风景区为重要节点的公路交通网。从风景区到临朐区仅需10分钟车程,良好的地理位置将给风景区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O4 依托临朐,抓住城市化机遇。

作为未来临朐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风景区将更紧密的与城市经济和更多产业联系起来,风景区应抓住这一机遇成为临朐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

挑战

T1市场竞争激烈。

临朐作为山东省的旅游县,红色文化、山岳文化、名人文化等旅游市场已经相当的成熟,项目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与运行,必须发掘出有特色、有市场卖点的旅游产品,作为旅游目的地风景区应加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在新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中寻求突破,抢占先机,防止被“边缘化”。

T2旅游人才资源不足。

旅游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差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应注意对本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高,采取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对相关行政工作人员、旅游饭店、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导游人员进行了多种培训,加速培养地方旅游专业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T3资金投入巨大,收益慢,需前期开发有特色的产品来带动保证整个规划的实施。

风景区前期建设投资巨大,且收益慢,应当有规划的进行投资建设,先投资开发风景区最具特色的典型景观和旅游项目,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以带动整个风景区的良性发展,保证整个规划的实施。

规划理念

充分利用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四元素,以文化为核心统筹三元素,使其四位一体,进行下一步规划。

(1)生态保护的理念

自然生态安全是风景区建立的基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应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策略,通过不同生态系统的建立健全,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规划区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平衡、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作用。

(2)文脉延续的理念

文化是风景区的内涵,以沂山山岳文化为特色,整合东镇文化、宗教文化、齐长城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实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互为补充,以推动风景区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

(3)特色景观的理念

景观是规划的特色。依托“奇峰、飞瀑、流泉、古松”四大特色景观资源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

(4)旅游经营策划的理念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风景区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有力保障。规划中以养生度假为主,发展休闲产业,设置多类型景点项目,通过旅游经营风景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定位与目标

1、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以新时期背景为契机,打造山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重要旅游胜地。

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目标: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拓展,资源特色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实现“山青、水秀、景美”的风景境界。

城景协调发展目标:推进城景协调发展,村庄规模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区内游、区外住”城景格局基本形成。

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15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万人次,随着风景区对外交通发展,预测到2030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430万人次,风景旅游产业成为临朐县支柱产业之一。

2、性质定位

结合本风景区资源条件及本次规划战略目标,本风景区总体定位为:以“奇峰、飞瀑、流泉、古松”等山水自然景观为特色,融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研教育等功能,具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意义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意义的山岳型综合性省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风景区内景源分布的现状、山水结构和景区发展的未来趋势,确定风景区为“一轴、四带、六区’’的辐射状结构布局。“一轴"指风景区中部自东镇庙-百丈崖-法云寺-玉皇顶-三崮一线组成中心景观轴线。“四带”指以景观轴向其他景区延伸的四条景观带。分别是东镇庙-东镇湖旅游带、百丈瀑布-神龙大峡谷旅游带、法云寺-玉皇顶旅游带、三崮-槐谷旅游带;“六区”指东镇湖景区、东镇庙景区、玉皇顶景区、法云寺景区、三崮景区和槐谷景区等六大景区。

发展策略

1、文化发展策略

临朐历史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遗存。丰富的遗址遗迹碑刻文化、巍峨的齐长城文化、璀璨的名人文化、深沉浑厚的东镇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浓郁的民俗文化、繁荣的宗教文化、独具魅力的地质文化等等。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地方文化以塑造本风景区的特色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和文化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将本风景区发展与临朐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继承主要体现在严格保护东镇庙碑林,发掘整理修复庙内丰富的遗址遗迹碑刻,对东镇庙进行扩建,并规划对法云寺、明道寺进行修复重建,恢复齐长城遗址,进一步发扬了镇山文化、宗教文化和齐长城文化。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本风景区的生态基础,建设东镇湖、槐谷等生态旅游景区,积极为风景区注入活力,通过文化创新塑造本风景区生态旅游区形象。

2、旅游经营策略

主导旅游产品:① 生态观光游 ②宗教文化游 ③ 民俗体验游 ④ 运动休闲游 ⑤ 会议度假游

旅游营销策略规划

(1)产品策略:分期开发,逐步推出产品;细分市场,做深专题旅游产品;软件上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注重产品的季节性与产品生命周期。

(2)价格策略:总体上倡导“明码实价”的服务准则,塑造“物美价廉”的社会形象,杜绝餐饮、购物价格普遍偏高、斩客欺客严重、社会诚信危机的现象在景区的发生。价格策略应保证景区整体价格相对稳定,又有适度的灵活性。

(3)广告策略: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广告宣传。这种宣传不仅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广而告之,而且还应走向街头巷尾,使其深入人心。

(4)促销策略:促销必须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形象是营销工作的灵魂。

1)建设期

较好的一种策略是旅游营销“六个一”工程:一句好听的旅游宣传口号;一张好看的导游图;一本好看的旅游手册;一盘好看的旅游风光片;一首好听的旅游歌曲;一个好看的旅游徽标。

2)导入期、成长期

这期间促销可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新闻传播的系统策划,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导游图、路牌、车身等各式大众媒体大力促销,并结合公关、人员推广、营业推广等多种手段进行立体促销,在市场上掀起促销热潮,迅速炒热一级市场。

可运用的其他促销策略有:参加旅游交易会、名人促销、其他节事活动、针对网民促销、公共关系:①邀请有影响力的人物参观②商务邀约③联合促销

3)成熟期

这期间促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并提升品牌,增强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主要选择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充分利用节事活动,是促销的主要方式。

3、典型景观策略

典型景观代表风景区主体特征,具有特殊风景游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风景游赏中发挥主导作用。本风景区“奇峰、飞瀑、流泉、古松”等山水自然景观为特色,融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例如,典型山水形胜景观玉皇顶,歪头崮、狮子崮、回头狮等三崮山;典型气象景观如云海、日出;典型植被景观自然次生林;以及典型文化景观镇山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典型景观保护和永续利用,将成为本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规划概括为“沂山景”:东镇碑林、东镇圣湖、齐国长城、法云古松、雄狮神崮、百丈瀑布、沂峰云海、槐谷飘香。典型景观规划是在《风景保护培育规划》的基础上展开。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1)健全管理组织(2)强化管理手段

2、规划保障:(1)加强《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临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2)规划法律化(3)规划详细化

3、资金保障:目前风景区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并极大制约了风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规划也难以最终落实。按照“多渠汇流”原则,根据旅游业投融资趋势和规律,结合风景区实际和特点,本次规划提出四种融资方案:(1)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2)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3)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4)鼓励当地群众投资

结语

沂山风景区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而是兼有二者的不同特点,本规划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风景区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风景区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冷方兴,刑箴.立足生态文化,实现综合价值――青州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J].理想空间2011.02:80-85.

[2]临朐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06

篇11

本文选至于《故事大王》,是篇反映社会真实事例,值得令人深思的文章。《最后的奏鸣曲》一文记叙了一位名叫晓晓的五年级的学生,经不起低分的挫折,纵身跳下窗户,没有再起来......

五年级,正是每个小学生尽情享受美好童年的好时光。为啥她会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她是一位差生?是一位父母对她置之不理?还是因为......刚好相反,晓晓的父母和老师对她寄予无限的期望,连同学们都称她为“一百分王”,她对自己更是严格,她觉得低于九十分就是不及格。对于这一切无形的压力,她比别人放弃更多的欢乐和睡眠时间。可是,这次的数学测验只有八十分,尽管已是全班的第一,但她还是不能原谅自己。当我读到“她突然想到:只要跨出窗口,就再没有无边无际的烦恼与耻辱,永远......”我多么想立刻阻止她,开导她,告诉她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留下的只有悲伤与后悔。并且告诉晓晓的父母亲不要给她太大的压力,给她假日的时间和她去游乐场或让她做她喜欢的事情。然而悲剧却不能阻止......对于我们,晓晓一家只是社会上的一个小例子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逼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把星期六,日的时间全排满课程,什么钢琴,英语,科技,书法......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亲爱的家长们,难道你们要自己的儿女成为第二个晓晓吗?

不要再发生同样的悲剧了。试想一下,每当测验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心惊胆战,教室有一片不寻常的安静。这时候,总能听见一些“今晚又要挨巴掌了”“过几天才给爸爸看吧!”......你们愿意再看见这样的情况吗?让家长与孩子建一座桥梁,让我们与家长心连心。

让我们做一个能承担任何风雨的新世纪小学生!

篇12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诱惑的事情。2008年10月1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榆中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10月11日上午到达实习学校――xx二中,之前兴奋的心情被眼前面临的情况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们15个男生两个房间一个房间10个男生另外一个房间5个,设备简陋,房间内苍蝇相当多。女生18个人住一个房间,男生相对还好一点。就是摆在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我们及时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困难,排除沮丧的心情,齐心协力的安置行李,布置房间,找来生活用品,很快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下来。刚安顿好,负责实习事宜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就召集我们开会,在会上校长对我们的实习做了安排,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还向我们提出了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这次实习能顺利完成,每个实习老师都能学到本领,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晚上我们实习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会议,落实了队规队纪,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这么顺利。

篇13

(湖南省宁乡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 宁乡 410614)

摘要: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有所违背和偏离,忽略甚至放弃生态文明教育。事实上,生态文明教育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在实践上能加快粗放型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区域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机构和市场主体应进一步明确和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为区域旅游经济注入新元素,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品位。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价值指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60-04

作者简介:姜赛飞(1974—),女,湖南宁乡人,硕士,湖南省宁乡县职业中专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途径探索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26);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以衡阳为例”(项目编号:2011C023)

生态文明教育和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是近些年来讨论较多的话题,但讨论的重点似乎只集中在其中一个方面:要么着重在生态文明教育,要么倾向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思考和探究。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缺失生态文化意蕴

总体而言,当今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大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忽略整体的和谐规划

在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整体主义原则认识的缺乏。整体主义原则强调系统内外各要素、各环节、各关系的统一与流畅。在生态文明意义上则表现为生态整体主义,它是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而提出来的。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中,人是诸事物的中心,所有的思考点和落脚点都围绕人类来进行。在人类利益单一并且不能保证实现的情况下,人类中心主义曾经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突出生态文明的今天,人类中心主义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一种能环顾人类、自然与社会的新的理论原则,这种新的理论原则就是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态平等”,也就是主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自有其价值而处于平等地位。按照生态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所当然地应当涵盖对于万物价值合理性的突显,以扬其平等性。然而,需看到的是,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谋划的时候,这种整体主义原则被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而经济利益的获得被夸大,获得的方式被曲解,乃至于涂抹上政治功绩宣扬的成分。在这种思想驱动下,植物的生命、动物的权利、大地的尊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也出现异化。这些与生态整体主义原则的缺失不无关联。

(二)缺少生态文化构思

这种忽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区域旅游经济虽然带有地域性,但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国家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各区域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在国家旅游经济趋好的情势下,一般而言,区域旅游经济也会有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当区域旅游经济被吸纳到国家旅游经济范围内的时候。就目前看,区域旅游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各区域旅游不仅和国家旅游有脱节的现象,即便是各区域旅游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按照国家旅游经济的方向看,应是全国一盘棋,有着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而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缺乏全面布局的构思。第二,就区域旅游经济来说,很多时候也缺乏实际的全局构思。

(三)没有和谐文化支撑

文化意涵是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与该地区固有的文化内涵有着很大关联。传统文化的采掘与提炼以及新文化市场的建立,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意识到这一点并能正确实施,自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依旧缺少旅游经济的核心力和凝聚力。例如,为了获得旅游利润,一些部门机构对于当地名人的思想观念附以主观性的解释说明,使其笼罩在强烈的商业色彩之中。至于这种思想观念是否果如其说,则缺乏细究和探讨。此外,为吸引游客,部分旅游区域杜撰文化名人,或者虚构所谓的地方特色文化,要么虚有其名,要么名不副实。更有甚者,以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作为宣传标杆,无视其历史影响和民众接受度,大谈其文化价值。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偏离了文化历史的真实,而且使得通过文化意涵支撑区域旅游经济的初衷无法实现。

我们说,当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但并不否认在运行态势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把区域旅游当作财富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力点,存有速利主义倾向,或者有通过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愿望和想法,可由于生态文化观念淡薄、合作意识不强、利益分配冲突、整体规划失调,从而出现一些不曾预想到的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的独具价值:彰显和谐人文关怀

在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是区域旅游经济提升品位的内在需要,其价值指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一)中和伦理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质核要求

“中和”语出儒家经典《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这里看,“中和”既指情感意识的中正平和状态,更指由此而成的人与天地万物的有序排列与生长状态。需指出的是,这种有序排列与生长状态,首先是基于人的中正平和状态而言,在此基础上再向外推扩出“天地位”、“万物育”的合理排列秩序。我们可以把这种合理排列秩序的建成称之为中和伦理。在这种动态的中和伦理秩序中,强调的是以主体“我”的完备为排列秩序的起点,但这又不会导致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因为主体的完备是为了指向外在的伦理秩序,以期实现由内而外的价值目标,而这正是中和伦理的价值所在。

与中和伦理价值相应,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质核要求上,两者显示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从生态文明的质核看,它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突出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同发展和长远规划。在这种关系链中,人始终处于关系链条的核心,并始终作为诸关系的首发者而存在。不管怎样,人作为灵动主体的一方,他总是试图靠近自然、社会以及他人,通过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共存来促成自我的完善,由此亦形成一个由自我——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良性循环轨迹。显然,前后两端的“自我”,内涵已有很大不同。前者是逻辑价值的起点,主动实践的意味居多;后者是伦理价值的满足,它经历了一个价值完善的过程。这种生态伦理价值的前进路线,与中和伦理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生态伦理文明教育的实际价值指向就是中和伦理价值观。中和伦理价值要求从主体的人出发架设起人与万物的合理伦理秩序,生态文明教育主张以人为首发要素,通过人的作为实现自然、社会与他人的和谐共存,两者在理论实质与前进方向上是一致的。

(三)审美艺术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表征形式

如果说,中和伦理价值体现的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本质规定,那么审美艺术价值则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表征形式。这里所说的表征形式,首先是指自然环境赋予人的视觉之美。视觉之美要成为一种审美艺术价值,显然不能着意于外在环境对人的感官的简单投射。毋庸置疑,当原初生态以其天造地设、自然浑成的面貌特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感叹赞美的,不仅仅是其外在的表面形式,更在于由此而引发的对于人的心灵的启发与思索。进一步说,视觉之美的形成,是出于外在自然对人的灵魂深处的触发,从而导致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产生。对于人为修饰的旅游区域而言,视觉之美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这样,生态文明教育中关于审美艺术的内容之一,便是建立起外在自然与主体之间的审美渠道。这里所说的建立审美渠道,不仅在于确保外在环境的原初、质朴与优美,也指担保人之心灵对于这种原初、质朴与优美的触机与感应。对于两者来说,是由自然之美荡漾起人之视觉之美,并扩展出人的心灵之美,其间呈现的是一个自然流动并充满愉悦享受的审美艺术过程。

作为一个旅游区域,视觉之美固然重要,但最令人期待的则是这个旅游区域所具有的文化蕴涵。这里所说的文化蕴涵,既指在历史变迁中沉积下来的思想体系与观念系统,也指在自然、社会和人之间形成的整体协调氛围;既指具有国家范围的大文化主干,也指独具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之支脉;既指已经成熟稳定的定型文化,也指正在形成或将会出现的现在文化与未来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内涵,一方面表明文化本身的特殊与丰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生态文明教育独有的方向,这个方向就在于采掘旅游区域的所有文化资源,或者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观念,以期促成该旅游区域审美艺术价值的建立。实际上,文化因子对于人的审美艺术的形成具有全局作用,而且它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深刻性,不会轻易改变。不妨这样说,视觉之美带给人的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艺术体验,而文化蕴涵带来的审美享受则是具有广远深度的内心体会。这种文化艺术上的审美艺术价值带有自觉的意义,表现为人文关怀和追求,有时甚至表现为一种灵魂深处的革命,因而更值得去探究。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来说,这增添了难度,但其意义和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

(三)生态经济价值:生态文明教育的利益诉求

生态经济价值作为一个问题提出,首先是基于人和外在环境的不适应。由于人们对外在自然的干预日趋紧张,导致人与自然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生态经济价值就是为挽救人与外在环境的不适应而提出来的。它要求在人与外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避免因人类的过度干预而改变外在环境的原初面貌。另一方面,在已经遵循中和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下,我们所说的生态经济价值,亦指生态环境给予人类的某种利益回报。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因对它的适度改造而带来的利益需求。

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表述为主体和客体的对应。与这种对应相应,则有主体价值和客体价值之别。所谓主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正面的体现,其合理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客体价值则是指外在环境作为一种实际存在,它不是孤立地自我发挥作用,而是在纳入主体的意识范畴和行为实践之后,其自身的属性满足了主体的某种需要。这种满足就包括客体对于主体的物质利益诉求。我们不妨以区域旅游地为例对此稍作说明。当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在经过一定的管理程序后,这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被当作旅游场地呈现出来的时候,其中的物质利益需求可能就成为管理部门的考虑内容。特别是当这块自然环境附有人为加工痕迹并且一开始就被赋予一定经济利益目的时候,这种考虑就显得更为明显而迫切。也就是说,人们是怀着一定的功利目的和经济效率来管理、经营这块自然环境。

然而,需指出的是,对于生态文明教育而言,无论是主体价值的满足和客体价值的实现,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贪求“纯功利主义经济效率”,而是基于追求“生态经济效率”。因为在生态经济效率模式下,它强调人类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效统一以及生态经济效率的产生过程对良好社会秩序和优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这实际上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一致。我们主张合理利己的物质需要,也认为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以不损害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经济价值才会有适当体现,也才符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的中和伦理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生态经济价值,构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价值指向,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伦理方向。

就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而言,在于主张“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伦理思考的框架内,即要求人们在道德上不仅仅要关爱人,而且要扩展到关心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事物身上,要对它们予以良知上的尊重,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对待大自然的行为”。生态伦理学的这种基本立场,也正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立场,两者共生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框架。

生态文明教育服务区域旅游

经济的有效方式:无缝对接、合作双赢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既保持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又能与诸因素和谐共存,而这正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旨所在。由上可知,生态文明教育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共生于生态文明的的伦理框架,统一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立场恰好迎合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和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确立教育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无论是生态文明教育,还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都应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作为首要目标。如前所言,在这种关系链中,人往往因其灵活主动的特性而处于核心地位。这种地位本有利于通过人的活动满足自然和社会的互动,形成一种合理的自然伦理秩序。可是,如果过分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与利益需要而忽略了自然、社会的实际意义,就违背了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导致生态的不平等。这与生态文明教育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立场不相符合。因此,对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而言,必须贯彻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使旅游经济发展有据可循;生态文明教育也不是无的放矢,它必须具有相应的实际内容,同时为这些实际内容提示方向途径。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便在于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理性把握,既照顾人的合理需求,又能维护自然的尊严和社会的价值。

其次,明确生态文化引领支撑的作用。生态文明教育要给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生态文明教育自身是文化教育的一种形式。文化教育形式,一方面在于浓缩已有的知识精华,另一方面在于产生新的知识领域;而它的输送形式,不仅表现在不同的文化场合,也突出地显现在各种经济安排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提出在时间上虽然是近些年的事,但它所包涵的知识容量却涵盖古今中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许多新的边际学问。从其输送形式看,也愈发呈现在各种经济安排之中,区域旅游经济对于文化的内在需求即是其中一例。我们前面提到,当今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而生态文明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既可以知识浓缩的形式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背景和文化熏陶,也可以通过知识创新的形式为旅游经济展示文化发展的前景,同时也能让旅游经济的发展兼具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重意义,以此避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因文化底蕴不足而带来的窘境与迷茫。

最后,重视手段与目的互通共促的功能。要在生态文明教育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手段——目的”的互通性上下功夫。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脱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思想上所表露出来的迟滞与落后,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是思想上的革新与创造;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适合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以摆脱经济发展的单一形式,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也是思想上的变革与创新。在思想与经济互为条件的情形下,已很难分清两者在目的上的显明界限。对于实现这个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方式,其共有的理论特质和思维行程则更为明显。实际上,在生态文明教育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今天,这种“手段——目的”上的互通性将越发显示出理论意义与现实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曾繁仁.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2]裘晓雯.武夷山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97.

[3]巩英洲.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72.

[4]廖建荣.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1):5.

[5]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118.

[6]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79.

篇14

这类非营利性组织会投入比普通大学更多的精力在公立中学和贫困社区中做宣讲活动,为名校寻找和推荐优秀但贫穷的学生。洛根·米勒是其中一个非营利组织QuestBridge的受益者,此前他成绩不错,但家庭贫寒,不敢申请名校。“然后,我听说埃默里学院跟这个组织有协议,我知道自己有机会了。”

他指的是美国35家名校与公益组织QuestBridge之间的“匹配计划”。这个计划专门针对那些家境贫寒但是学业成绩出众的学生,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美元,而且学术成绩排在班上前5%。只要符合条件,便可以成为QuestBridge的“最终候选人”,享受QuestBridge免费而专业的帮助。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让更多穷孩子知道,其实他们可以上更好的学校;然后,帮助他们填写申请表和准备面试。

米勒向八个QuestBridge合作学校提交申请,并最终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埃默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四年全额助学金。

私立名校积极招收贫困学生是由于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纽约时报》援引乔治敦大学研究表明,在全美前50名校中,只有14%的学生来自于年收入低于50000美元(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的家庭。尽管所有学校都会给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0美元的学生颁发佩尔助学金,然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不敢申请优秀名校的奖学金。

“有些孩子根本没听说过这些顶尖学府,或者没有熟人就读于此,又或者觉得自己肯定负担不起学费,那么这些孩子就不会主动报考,除非你主动去招募他们。”艾姆赫斯特学院前任主席安东尼·马克思说。

由于舆论抨击私立名校贫困学生比例太低,美国一些顶尖高级学府宣称将扩大对贫困学生的招生规模。但各学校情况并不相同,有些学校对与非营利性组织合作招生尤其看重,另一些学校每年只靠这种方式招一到两个学生,还有诸如华盛顿大学这样的名校,则根本没有与这类组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