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篇1

当前, 农村学生语言积累匮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阅读面很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想迅速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语文基础,学生每学期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厚语言积累,增强语文素养。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家庭成员打工在外的多和电视剧多等大环境及农村社会风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课外阅读量很少,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留心观察了解,发现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本身的阅读量不足,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农村的很多教师由于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农村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其本身阅读量很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几乎没有或形同虚设。同时,一小部分教师害怕课外阅读影响自己学科的教学,分数考不高,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因而导致了学生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条件较差。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的图书室藏书少,有的学校领导怕图书让学生借去丢失损坏,结果宁愿放置放坏,也不愿让学生看坏。没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3.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农村的实际,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农村学校虽然条件差,但大多都建有一个图书室,虽然图书不多,但毕竟有书,决不能让这些书闲放,图书室必须对学生开放。学校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随时向学生借阅。 2.开展“捐一本读百本”活动。针对农村书少的现状,在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从家中带一本有价值的书放到班级的图书架上,大家轮流交换借阅,一学期更换一次,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学生一年可以读到近百本的图书。

3.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争取广大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有些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可以与村里联系,实行图书室公用。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用名人引领学生爱读书。学生都仰慕英雄、名人,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用名人认真读书的事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典范。这样以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食食粮。 2.用好书吸引学生爱读书。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愿望。

2.营造浓郁的气氛。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A、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版面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B、激发阅读欲望。如果教师与家长能与学生一起讨论看书,而且看同样的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三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

二、多方综合,导购课外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指导。

1.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思想正确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

2.选择的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3.要结合教学内容。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的《梅雨潭》来读,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读物的呈现形式上讲,低年级适合读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就要读纯文字读物;从作者这个层面上讲,低年级可能适合读冰波等作家写的书,中年级适合读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而高年级适合读黄蓓佳、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从书的内容来讲,低年级适合多读童话类书籍,中高年级适合多读文学类的书籍,高年级要引导他们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科普类书籍。

三、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其次,让学生学会做笔记,勤积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划边记,给重点词句或精妙之处加点、划线,写上点滴体会。读到名文佳句时,可精读,还要勤摘记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摘记进行定期指导交流,日积月累,学生的兴趣广了,记忆能力、写作能力、运用能力将会在“读”、“摘”、“记”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2.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本中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尽信书,学会全面看问题,难道不是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吗?

四、面向现实,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好习惯等。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边读边思考,就是与读物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将作者的思想进行内化的过程。许多同学阅读时显得比较粗糙,静不下心来,这就妨碍了与读物在心与心碰撞的层次上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能静心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神游于读物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将读物深入地阅读下去。

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局限于个体经验,不能与人分享的话,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阅读的兴趣与作用。客观地讲,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也就是说,不能忽视阅读的功利性。我们可以采用读书交流会、介绍好书、写读后感等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阅读中的所得所感。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而且可以考察他们与书中人物的融合度,可以感受他们受作者影响的深刻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书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是以讲诱导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他们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二是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叫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教师要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三是赏识激趣法。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学生个体之间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必然存在差异,也有正误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课内教师通过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读书的品味。

三、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根据素质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方面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请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己读什么书,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此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担忧化的阅读与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

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人行为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单一化的阅读方式与多形式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如十分钟队会进行读书自由交流;进行新书介绍;把学生引进阅览室;还成立了书友会。此外,把阅读变成听故事、讲故事,把阅读活动办成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个人小报、班级壁报、征文比赛、舞台表演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也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材料,把个人的情趣引导到读书上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五、教师要进行有效性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统一做必要的指导,充分地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

1.“书海”。我们总结归纳出读写有机融合的一个系列方法――《书海》,其中包含:古诗鉴赏、古文评读、名言感悟、名人传记、好书推荐、好文交友、词语盘点、句段点评等。

2.读书小报竞赛。

3.共写“班级日记”。各个班级坚持写“小班日记”,记录班集体中发生的事情,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历程,并相机进行教育。

4.班级读书会。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可以是向同学推荐新书或文章,也可以是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讲故事、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学习了《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后,向学生推荐了《寓言故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收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要收到较高的阅读效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习惯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明思想”“明意义”“明方法”“善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明事理(文章中心)”“明思路(写作顺序、文章结构)”“明情感(作者思想感情)”,这样才真正地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篇4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其核心目标所在。而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学习基础技能中,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开展英语阅读辅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探索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习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与调动,从而能够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彼此依赖,通过合作模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不应简单带过,或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且不予以检查,而应将课外阅读任务切实落实,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来驱动学生学习。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注意适度和适量,具体方式如下:(1)阅读后让学生猜测文中生词的意思;(2)阅读完成选择/填空;(3)划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自行翻译;(4)阅读判断对错等。

2、“导-学-练”模式。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应重视这一原则,应逐步操练,做到层层推进。所谓“导”,即为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可视为信息输入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导入环节成功与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阅读材料采取个性化导入方式,从而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所谓“学”,则指阅读教材并参透教材。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策略指导,对课堂做出适度调控。所谓“练”,则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即输出语言信息的阶段。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要求其就材料内容展开复述,或选择例句要求学生模仿写作,还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抑或分角色饰演并展开文中人物对话。利用不同形式的强化锻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语用能力。

二、通过有效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

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被动阅读变为喜欢读、主动去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全身心投入。应结合教材内容来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或围绕文章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概括性与系统性。以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Book6 Module5为例,该章节讨论的是与饮食习惯有关的话题,笔者以Eating Habits为中心指导学生阅读,并采取不同方法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收到满意效果。

1、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笔者通过chant导入课堂,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的表情和动作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并再一次复习了各类食物单词,有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其次,笔者通过“快速闪烁”帮助学生猜单词,指导学生对单词进行分类,并有意识地去识记单次,同时将which do you like? Which do you like best? Which do you prefer?等句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既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学――采取任务阅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对新单词的意思做出猜测,了解文章大意。笔者给出了who? Where? What food does he prefer? What drink does he like best? Why?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测生词意思,由此既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会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前提。

3、练――强化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其阅读技巧水平。笔者通过多媒体将文章相关场景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其总结文中人物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口头表述。此环节过后,学生们对于janet和Ben二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了解,进而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来拓展所学知识,由学生自由上台发言介绍个人饮食习惯,由此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以致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指导,强化学生语用能力

首先应在阅读前激活文章背景知识,通过课前热身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情景以及文字符号的重视,从而激发其学习学习兴趣,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语篇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热身活动。其次应做到以旧带新,滚动知识。阅读材料内容始终与课文主题内容紧扣,因而阅读教学也应有特定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可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系统性、概括性地复习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反馈与提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并善于总结和拓展,切实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篇5

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语文现象,笔者通过听、查、问、访等形式对我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 阅读资料少。

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据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中小学校只占学校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图书室也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而且图书管理员又不常在图书室履行职责。学校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久而久之,放弃了课外阅读。而电视台热播的一些连续剧、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却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指导,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阅读资料的严重缺乏,成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阅读时间少。

在农村中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已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事实证明。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阅读指导少。

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课简单地理解成教材,分不清教材与教本的教师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举办与语文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能自己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 家长支持少

篇6

一、要在课堂上摆正师生角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就阅读教学而言,要保证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多导,学生要多读。老师重在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掌握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意思等。学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读准字音、领会词义、感悟课文大意以及感彩。

2.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议。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头头是道的讲解,深入细致的分析,相反,讲得越多,分析越细,学生越没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体会,在读中理解新知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读议结合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边读边议,互相讨论,依靠多人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训练和实践锻炼的过程,所以,多议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为主角学习的重要一环,很多知识就是在学生的讨论、质疑、议疑中掌握的。

3.少一点“单动”,多一些“互动”。所谓“单动”要少,就是老师或学生一方的单边活动要少,所谓“互动”要多,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双向的,多向的交流。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探究阅读的技巧,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上几点是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束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使是比较难的问题,也要通过自己的尝试主动地探究,找出答案,从成功中体会到学校的乐趣,最终达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的目的。

二、要在课外阅读辅导上摆正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外的阅读训练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随着信息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辅导,就会降低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及课内形成的阅读能力、良好的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正确运用到课外学习中去,从而实现从课内到课外多方面、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加快自己成长的步伐。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样存在关系不顺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老师的眼光、老师的需要、更多的是考试的需要,统一规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要求,即使在课外,学生的阅读也是被动的,甚至是强制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同样需要转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当“服务者”,在课外阅读训练中,老师的责任应该突出服务性,主要是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出方向,提供阅读材料和方法等,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去阅读,有目的地去阅读,能够合理地运用阅读方法,自己能够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并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三、教师要当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者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应当特别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如,定期召开故事会,交流读后感等,把自己读到的好作品讲给老师听,讲给同学听,讲给父母听。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动笔写一写读书的体会和收获,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进行评议,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弥补不足。这些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知识积累的好方法。如果指导得当,组织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对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老师的讲读到学生的自主阅读是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愉快和更轻松,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113-01

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当今,虽然“减负”之声高涨,但应试教育仍扭曲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们除了奔走于各补习班之外,还奔走于各个特长培养班。基本无暇进行课外阅读。其次大多数老师没有有意识地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学校、家长更多关注还是学生的成绩,所以老师更愿意花时间去“培优补差”。虽然现在大量提倡课外阅读,老师们也提倡课外阅读,但是上课的时候要赶教学进度,课间要讲评作业,午休时间还想多给优生“开小灶”,多拉几个差生补课。作为教师毕竟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嘛,又哪有时间去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课”呢?即便哪天心血来潮,那也只是寥寥几句,不足以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不少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只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业。作为学生,书先要读好,有空了就多做做辅导题。只有现在读好了书,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会出人头地有出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看课外书的问题上表现比较偏激,一看见就骂,甚至撕毁。还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孩子看书,自己也不买书、看书,家庭中缺少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那么如何摒弃种种压力,剥开层层迷雾,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

一、要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和科学家一起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穿梭于各时代新奇的故事之间;课外阅读能带领着学生领略世界各地风光……学生与课外阅读同欢同乐同哀同愁。但学生在对待课外阅读时,还需保持清醒头脑,遵循以下三点:

1、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浩如烟海,选择余地颇大。学生可凭自己兴趣,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要遵循两个条件。其一、书中内容是健康的,积极向上。在读的过程中不但得以知识的增长,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其二、选择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读的书。每个孩子的心智成长年龄各不相同,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看的书。且只可前进不可后退,不能四年级的学生还拿着一年的注音画册看得津津有味。

2、注意阅读的方法。a、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标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冒险小虎队》一书中有解密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故事情节的矛盾点,从而通过细心观察解密卡,注重书内容中描述的各个小细节去解决问题。b、创造性阅读。在质疑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学着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创造性阅读既能养成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有利于开拓自身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如《快乐星球》,文中是围绕一个小学生丁凯乐的烦恼而描写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来想像一下,快乐星球的人又会发明什么东西来解决自己的这个困惑。当看完别的人小说后,动笔来写自己的想像小说,不但有满足感,而且有成功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有意识地运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动口,也动笔,将形象转化为语言,不但增强了自身的语像感,而且学会了用文字的美来表现美的事物。其实有时我们在看一本书时,第一遍看和第二遍看,或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那么及时地将自己的感悟、心德记录下来,在对比中感受自己的成长。

二、老师为课外阅读巧花“心”思

课程改革,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之事。老师们也许会问:时间从哪儿来?课外书在哪儿?我们应积极主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细心安排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首先寄望于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能特意一周安排二三节最好。如果不能安排,那么教师就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晨会课、班队课借一点出来,集中这几节课读课外书。教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做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教师功德无量。

2、用心揽聚书籍。课外书呢?学校买一点,同学凑一点,一人拿出一本,全班就是几十本。再不然,组织学生省吃储钱买书,班级卖废品换钱买书;再不然,把文章抄在黑板上,抄在报纸上让学生读。有古人借书、抄书来读,在树叶上作诗那股劲儿,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每一位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教师要精心策划阅读指导

1、推荐课外读物。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所以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情景设置法”、“片段导读法”、“大意概括法”等方法来引读。只有激起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

2、教给阅读方法。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教师教给必要的阅读方法:可以抓人物的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设定故事背景,想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性格。可以根据自己有无充足的阅读时间,选择性对重点篇章精读、对描述语句略读。可以边读边记录优美词句,作好批注。更可以有感而发,动笔抒情。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日渐厚实,情感内涵也日渐丰腴。

篇8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网上阅读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17-02

1 前言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种形式,以课外教学为主,但是大部分教师为应对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只重视课内教学,在课外教学部分仅仅向学生介绍了相关文章的作者等知识。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建立网上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2 丰富阅读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其阅读需求给予指导。为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阅读欲望,将问卷调查加入网上阅读平台的页面中,首次登录的学生会被提示是否进行调查,而其内容为不喜欢或喜欢阅读的原因,课外阅读目的、习惯、兴趣、书目、时间等。当学生完成调查后,系统就会为其推荐其可能喜欢的书目,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学生。

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相比于正式的书籍,更喜欢快餐文学,如卡通、漫画、小说等,而且阅读时间不固定,大多只是为了消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优秀儿童读物或文学名著作为主要阅读书目,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质。具体而言,应多为学生提供接触、阅读此类内容的机会,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被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吸引。

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先生动讲解课文,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在课堂中向学生推荐原著《三国演义》,学生纷纷对原著表现出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在网上阅读平台中网罗各种文学作品,并且在网站首页将富有趣味性的作品声像并茂地展示出来,用独特的视听效果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网络阅读资源的特点包括色彩绚丽、语音迷人、语言生动、动画形象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在网上平台阅读仿佛观看动画片,可以充分享受愉悦的过程,而且与传统书本阅读相比,有助于长期维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3 发挥网络的视听效果,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

首先是直观阅读法。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未发育完全,大多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事物,因此其感兴趣的事物大多色彩鲜明、形象直观。不同于传统阅读教学,网上阅读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更为形象、直观。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运用悦耳的音乐背景和形象的动感画面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向学生展示网上阅读平台的优势,激发其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外阅读辅导课“走进三国”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以文字形式介绍《三国演义》的内容,还可以在网上资源平台中下载和展示人物图画、精彩影视剧片段等,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融入教学情境,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是比较阅读法。网上阅读平台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有助于学生快速、方便地查找与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网络阅读和书本阅读,如阅读数量、范围和种类等方面,使学生发现二者的差异,并因为网络阅读成本低、查阅方便、内容丰富等优点而养成阅读惯。

最后是鼓励阅读法。小学生难以在同一事物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其在学习方面的典型特征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耐力较差。为了维持学生的网络阅读兴趣,教师可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荣誉评比活动,如“网络读书知识赛”“课外阅读小博士”等,利用激烈的竞赛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习自主性,实现阅读内容的拓宽。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和称赞学生,不要吝啬好的言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内在动力[1]。

4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所有阅读者在具备上网设备与网络基础时,均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任何地点和时间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摆脱了以往学习过程中的时空限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的生活规律、心理特点、学习水平等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统一采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起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时间与计划。

对于学生而言,网络仿佛是神奇的“魔法师”,可以提供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名著等,利用可感、丰富的语言资料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资源,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文章中汲取语文知识,增强其阅读量,拓展其阅读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时间,都比较死板,学生只有随身携带书籍才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网络技术则使学生的阅读更加灵活,无论是在朋友家中,还是在公园长椅上,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时刻,都能利用网络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若突然有事需要先停止阅读,那么只需保存阅读材料进度,关闭手机即可,等待处理后可以继续阅读;如果阅读时感到劳累或眼酸,可适当休息一会儿,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文章,比如:喜欢故事类书籍的学生可阅读《水浒传故事》《西游记故事》,喜欢科学的学生可阅读《科学家故事精选》,喜欢神话的学生可阅读《神话故事精选》……教师要依托于网络技术,将网络阅读平台作为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展开探究式阅读。

5 利用网络对话功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网上阅读平台中的交互式网络系统除了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还能让教师优化和完善网络阅读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等开展分层教学,而学生可以在网上平台上表达自己的阅读意见,每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平台中展开讨论。而且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中的留言板等互相交流心得和感想,制作个人主页,将好的读物推荐给其他学生,或者和同学、教师交流,研究自己在阅读时不懂的地方,达到异地同步协作化阅读的目的。在网上阅读平台中,学生可以迅速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习课堂中无法学习的知识,并且将自己的收获分享出来,逐渐积累宝贵的阅读经验。

为了指导学生有效、正确阅读,在内容庞杂、信息丰富的网上阅读平台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有用的阅读技巧。首先是浏览读书法,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阅读资源,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其次是下载阅读法,当学生读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时,可以下载有关的段落、文章等,编辑为资料精要,在需要时可快速学习。最后是批注读书法,指导学生将难点、重点内容做记号,及时记笔记,边读边思考。

6 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减少题量,留出更多的阅读时间,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为了有效达到该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挖掘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阅读形式,用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愿意阅读、主动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同时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使其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篇9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按其性质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藏书工作,包括图书采购、分类、编目、组织、保管等几个环节。二是读者工作,包括阅览、外借、宣传指导、参考咨询等几个环节。无论是藏书工作,还是读者工作,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读者服务的工作,都共同承担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责任。尤其是读者工作,它在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起着前哨作用、桥梁作用和尺度作用。

图书馆是收藏、整理、传播和利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图书资料中心,是直接为师生服务的,是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此相适应,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办好一所学校,离不开师资、实验室、图书馆。就图书馆而言,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潜能和作用,并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中学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要熟悉馆藏情况,热心对待读者

图书馆馆藏图书、报刊是我们为读者服务的基础。因此熟悉馆藏情况,了解图书的内容,入藏与分布情况,是我们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起码条件。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作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资料。对于一个实际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图书馆员来说,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主动地、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自觉维护图书馆形象,并在工作过程中体现自我提高意识与进取精神,这些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二、图书馆阅览室的有效利用

阅览室藏书一般有报纸、杂志、画报和图书。其中内容要有选择,要考虑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各年级学生所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教学服务用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2.为中小学学生用的课外读物和课外学习辅导读物。3.配合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书籍。4.适合学生的读物。

按读者对象划分阅览室,便于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特点,有区别地为他们服务。按这种划分方法,中小学阅览室可分为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1.教师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是中小学图书馆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教研参考资料,提供最新知识、教育信息的重点部门,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备课、查找资料、进修学习的场所。教师备课、自学进修、教学研究都离不开图书馆的藏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师的需要,不断调整藏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阅览室藏书的利用率。2.学生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是为满足学生课外阅读和自觉而设的馆内阅览场所,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课堂。学生阅览室是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手。

三、积极主动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曾说过:"图书馆的工作不光是收藏、整理图书,主要是把图书广泛地流通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协管员"。在开学初要在每个班级选出一名责任心强,乐意为图书馆服务,并喜好阅读的同学担任学生管理员。我们对这批管理员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有关图书馆的知识,然后这批图书管理员就会成为我们的"宣传者",他们会向班上的同学介绍图书馆的情况;怎样去图书馆借书;怎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图书馆有什么样的书。经过图书管理员的宣传,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纷至沓来,图书流通率也就翻了几翻。

2.在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上,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中学学生的学习,应当提倡研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课题,然后分类管理,上报图书馆。这样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提前准备,按小组课题分发学生。这样学生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盲目性,图书资源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热情支持,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学校政策、教师工作、图书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工作搞好,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做好阅读辅导工作

图书馆的阅读辅导,是引导培养读者独立的选择读物、正确阅读、利用文献资料以及掌握图书馆技能的一项重要服务工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重视阅读辅导工作,中小学的图书馆阅读辅导工作尤为重要,这是由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些心理学家与教育家认为:虽然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力因素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心智活动方式的技能因素在阅读活动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条件。而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层次多,文化程度不齐,年龄不同,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不同,针对其不同的阅读特点,更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辅导。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是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后,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不注意引导,好书也会读偏。要辅导学生用比较法读书,同一类型的书读多了,会发现这本书与那本书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那么就应该进行分析比较,看哪一种看法是准确的,从而决定取舍。要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分析归纳,以求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良莠并存的书籍,要指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切不可读了就信,要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也有谬误"的道理。要认真帮助学生总结读书收获。徐特立老先生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启发学生对读书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东西整理后写出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勤于动笔,养成善于总结读书收获的好习惯。虽然全国上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目前以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的大环境下,迫使学校联合家长一再压缩学生的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越来越少,当然学生上图书馆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另外在如今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可以接触信息也多,这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钟伟.浅议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学研究.2004年第4期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推广;中学图书馆;服务形式与内容;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0-02

一、中学图书馆课外阅读推广的目的

课外阅读推广的使命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通过多姿多彩的形式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激情,用图书馆员的热情,唤醒全体师生对阅读的渴望,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个体的阅读素质和能力。中学图书馆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氛围、丰富馆藏和数字化资源、专业管理模式和服务人才,同时中学图书馆又是学生课外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重要阵地,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的职责和阅读推广的重任。因此,做好课外阅读推广活动是我们中学图书馆的义务,更是责任。

二、面向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馆服务策略与建议

1.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近年来中学生对文艺类书籍十分热衷,而科技书籍学习参考书备受冷落;通俗文学、流行文学受宠,而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名著很少问津;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科幻、侦破、武侠言情小说。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在提供图书资源同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选定中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孙飘流记》等进行课外阅读辅导,写读书笔记,具体包括读后感、评论等。对故事性强的作品,如《水浒传》,可以介绍其中有趣的情节,如武松打虎;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睹不可的强烈欲望从名著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介绍中外现当代童话、中外古今寓言、中外历史故事和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3)诗歌散文作品:如《朝花夕拾》、《荷塘月色》等,对语言优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重视课外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国―沙士比亚)等张贴于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4)能与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配合的课外读物。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以帮助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如提供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探索、《昆虫记》等科普类图书、VCD、DVD等资料。(6)当地青年的某些热点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2.丰富图书馆课外阅读服务的形式与内容。(1)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宣传活动。图书馆利用校宣传栏、图书馆宣传栏、图书馆网页向全校师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推介新书;用展板向全校推荐系列好书,师生共读;布置各班各小组向所在的班级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师生共读(张贴在教室外的展板,说明推荐书目及推荐理由)。通过宣传活动激发读者对某一主题的兴趣,提高读者到图书馆借阅的机率,因此,课外阅读活动得以推广。(2)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读者活动。①读书节、科技节。以2014年为例:我校春季举办读书节活动主题:与好书为友,与经典为伴。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让老师、学生准备的好书推荐语及学生的读书心得、感受及方法以展板的形式布置在校园内。语文老师从随笔或习作中挑选佳作,按年段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三等奖15名,报送到图书馆,并将电子稿发到图书馆。秋季读书节活动主题:阅读经典,书海。组织初一和高二年段学生参加经典阅读知识竞赛,每个年段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图书馆将根据名单分发奖状和奖品。②比赛活动。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比赛活动,奖励比赛优胜者,以激励课外阅读。如初一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西游记经典阅读竞赛、我爱湖滨征文比赛、我爱湖滨经典诵读比赛、全国红读征文比赛。初二年汉字听写大赛,代表思明区参加市赛;我爱湖滨征文比赛;全国红读征文比赛。高一年参加经典诵读比赛。高二年参加经典阅读比赛。4月1日下午第四节在物理实验室联合举办“‘电子百拼’竞赛活动――谁是‘百拼之星’”。以上比赛由各备课组根据比赛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由图书馆颁发奖状和纪念品,并推荐一二等奖的优秀习作参加校外各级征文比赛。③讲座。图书馆老师还特邀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于4月3日下午在图书楼六楼报告厅举行“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与湖滨中学师生面对面”的讲座,开讲《崇祯那些年》。傅老师幽默轻松的开场白打消了同学们心中哲学教授古板神秘的形象。在讲座中,傅老师带着对国家命运的悲叹和民族情节,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讲述大明朝包括崇祯皇帝在内的诸多历史人物的个人悲剧和明末昏暗腐朽的暮气晚景,以及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赢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让校园内盈满书味,溢满书香。

3.提供贴近课外阅读教育需求的图书馆咨询服务。师生往往因缺乏专业阅读教育知识而苦恼,图书馆要更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以专业图书馆员队伍作为强大的支撑,开设阅览课,帮助师生解决课外阅读困难的辅导渠道。图书馆对学生需求主要提供培训与咨询两种服务。(1)培训服务为主动。图书馆通过向学生普遍征求意见与调查需求信息,选取受到师生广泛关注的课外阅读题目为主题,如图书馆提供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探索的科普类图书、VCD、DVD等资料。设置科普宣传教育板报,科普大篷车DVD的播发,广泛宣传发动,吸引师生热情参与航空科普讲座、航天科普知识读书竞赛,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配合,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氛围。使师生系统地了解课外阅读教育,传递正确的阅读价值导向。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特别注意帮助师生正确认识中学图书馆课外阅读推广服务策略与建议。(2)咨询服务则是典型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与学校工会、心理咨询室在图书馆三楼成立一间聊吧;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建康活动课;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辅导内容包括校园生活、学习方法、青春期卫生、心理卫生、交友艺术、就业、家庭伦理、权益义务等);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为专题讲座,学校图书馆提供文献检索、导读、参考咨询等服务。此外学校还致力于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阅读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实践策略,学校辅导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要求图书馆员和心理咨询师密切与家长和社区联系,经常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关注,了解症结所在,帮助家长着力克服其特殊家庭情境中存在的困难,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心理氛围。

三、n外阅读推广队伍建设

课外阅读推广活动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综合素养。许多图书馆员缺少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成为目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深入推广的瓶颈。有鉴于此,比如开创教师科研专刊,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图书馆员外出学习,学习归来的教师在本校开展学习报告等。从而不断加强图书馆员的业务培训、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根据中学生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认知力、想象力、注意力等阶段性特征来进行课外阅读和心理辅导,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熟悉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一些创造性的举措来培养中学生读写和社交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校阅览室的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技巧、信息整理与利用等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厦门市图书馆每年都组织一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到市图书馆参观、学习、培训;定期邀请省内知名的图书馆专家来馆内讲学,积极为全馆员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其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天才,杨新涯,王宁,魏群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与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82-86.

[2]陈丽冰.从青少年数字阅读探讨图书馆推广服务策略[J].图书馆,2015,(3):93-96.

[3]高雄.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2):71-75.

篇11

——2020~2021学年度泗阳县上海路小学大阅读活动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泗阳县上海路小学依据县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大阅读实验工作方案(小学部分)》[泗教发(2016)124号]以及《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大阅读”实验任务分解表》,在已经取得的丰硕阅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的大阅读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领导组织

学期初,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设相关阅读辅导讲座,务必使老师们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大阅读”的学校,教育永远是苍白无力的;不会“大阅读”的学生,教师永远要承担主要责任。

领导小组:

组长:董青

副组长:董晶晶

组员:贾金花 语文教研组长

二、阅读时间保障。

学校将采用校内时间固定,校外时间保证的方法,让学生在校读好书,在家好读书。

朝晨书声 30分钟

每天的早读形式除常见的齐读、自由读之外,鼓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读、示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配乐读、评价读、连续读、配音读、欣赏读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开展唱诗、诵经典活动,将晨间的早读打造成“最美晨音”。

午时书香 30分钟(12点至12点半)

每天午后的“闲暇时间”,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必读、选读和自选书籍,培养学生静心、潜心、自主读书的好习惯。也可利用已有设备播放时文、美文片段,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语感和听力水平。

家庭阅读30分钟—1小时

要求学生每天除了阅读县局教研室下发的必读书目,更鼓励内容形式更宽泛的阅读。同时让有条件的家长进行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氛围营造及师生活动

1.营造书香氛围。

班级文化以“阅读,是最好的姿态”为主题设计相关文化布置,布置范围包括教室的两面墙和后面的黑板。

图书漂流:各班学生自建图书角,每生提供各类经典名著或童话、小说等符合小学生阅读需求的书目2-4本,丰富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大阅读”活动的浓烈氛围。

2. 加强课型研究。开展学校“大阅读”课型研究,本学期围绕省规划课《儿童“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方式及实施效能研究》开展课外阅读方式指导课研究活动,推出“推介课”或“指导课”、“赏读课”、“汇报课”、“检测课”等课型,要做到推介课有兴趣,指导课有实效,汇报课有精彩。

3.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导向营造亲子共同学习的氛围,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学习、沟通与成长。

月份

阅读活动安排

负责人

8、9月

(1-5周)

1.制定大阅读活动工作方案

2.营造书香氛围——班级文化布置、图书角建设、“每周一诗文”等

3.布置学生准备必读书目

4.开展学生的晨诵、午读、家庭阅读活动

5.启动教师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教育名著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0月

(7-9周)

1. 班级“我是小小领读人”亲子读书活动(班会课)

2. 班级阅读文化布置评比

大阅读年级学生活动

3.一年级“让句子飞”造句大赛

4.二年级“读书名言我会写”摘记展评

5.三年级“故事大王”童话创编比赛

6.校级大阅读课程活动:“理趣共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1月

(10-13周周)

1.教师阅读活动——“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分享会

2.四年级“现场作文大赛”

3.五年级“经典古诗文”默写竞赛

4.六年级“我手写我心”作文竞赛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12.1月

1. “我是小小领读人”亲阅读分享会

2. 各年级阅读活动评比

贾金花及语文教研组长

4.拓宽教师视野。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得少于一本,记录阅读摘记。语文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县局下发的书目,读出重点,读出童趣,读出精彩,学校在每学期的期末检测阅读效果。

四、第一学期工作具体安排

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21年4月—2021年6月工作

(一)阅读节活动准备阶段

1、研讨、制定活动方案

2、举行阅读节开幕式

3、阅读节倡议书

(二)阅读节活动开展阶段

1.年级学生活动阅读评比活动

阅读展示活动

2.校级学生活动

3.校级教师活动

4.参加县级以上活动

(三)阅读节活动总结阶段

1.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推广人(书香教师)、阅读达人。

2.举行阅读节闭幕式。

3.阅读节材料上报。

篇12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营造学校阅读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张贴名言佳句、字画,学校每天中午2点到2点30分开放图书阅览室,每周二、四中午1点30分到2点播出“阅读之声”广播,每周五阅读报《绿芽周报》出版,以此让学生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各班建立起读书角和成立了流动图书站,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登记。这些书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都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各班建立自由的读书小组,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 “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阅读成长笔记》展览”等园地,以此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

3、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课题组发放了《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使之成为习惯,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

二、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开展8分钟自主阅读活动。我校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前8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或集体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校本教材或“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让学生成为了阅读活动的主人。大队部值日干部每天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班开展阅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2、开展课内课外互动阅读活动。“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五年级学习课文《江姐》,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看有关江姐的电视、电影、戏剧等;六年级学习课文《空城计》,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童话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向学生推荐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如《森林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穿过地平线》等,这样丰富了课外阅读量,最大化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开展读本推介活动。教师抓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本选择很大程度受他人的影响”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读本推介会”的读书活动。一是教师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从讲故事入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二是学生或读上一段精彩的一部分,或带上读本,介绍主要内容、作者,或自己讲一个故事,用精彩的推介吸引读者,征服读者,这样一来,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原动力,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两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讨论活动。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把自己的愉悦带给周围的同学,让同学们分享快乐,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既而为寻求更多的快乐而产生共同读书的行为。如讲一个故事,交流课外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进行好书推荐等。

5、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就借助课题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以教科研一体化为平台,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学生热情参与,并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乐学、明志、立德、做人,以此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把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阅读成长笔记》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心得体会,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手抄报交流展示。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读后感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班级交流,学校展示。学生通过阅读成果展示,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7、举办评选“阅读之星”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1、指导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课题组教师每周上好一堂课外阅读辅导课,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其次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再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了五万字,阅读能力显著增强,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

2、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阅读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写《好书推荐记录卡》,写出推荐理由;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读书成长笔记》,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内以及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养成积累习惯,并运用到习作中;指导学生写内容梗概、读后心得体会、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学生逐步形成了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四、借助课题汇报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篇13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阅读课外书籍,能够充实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获取精神财富,发挥创造性才能,不至于浪费青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课外阅读取代影视和网络娱乐活动,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闲暇生活得以充实。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是一种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是个体的一种内在需要。习惯具有惯性,这种惯性使习惯拥有力量。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只要具备产生这种习惯的条件,习惯行为就会自动产生,不需要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主观的意志努力。初中生如果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自动地去享受专注阅读的愉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之初,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阅读自由。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都有所扩展,他们的兴趣广度不断增加,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阅读需要。初中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能够满足自身的阅读需要,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才具有积极性和持续性。其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之前,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方式的过多限制,容易给学生带来阅读困难和阅读压力,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运用自己喜欢和熟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够轻松、高效地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再次,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心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初,尽量少给学生阅读任务,要减少他们课外阅读的压力,不至于使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造成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心理压迫感。课外阅读时保持心境轻松愉快,能够调动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认知更为深刻,情感更易与作品产生共鸣,个人的创造力更容易被激发。

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开药单一般列出了一大堆学生并不喜欢的书目;有的教师一味要求精读文本,从字词句的理解到写作手法的学习,恨不得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有的教师不仅给学生过量的阅读内容,还给学生过量的阅读任务,要么是读后感,要么是读书笔记,要么是仿写,这些指令式的任务性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学生的读书心境丧失殆尽,读得乏味,读得疲惫,课外自觉阅读的习惯难以养成。课外阅读本质上应是自由的、愉悦的,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之门,而不是让他们望而却步。

2.重视课外阅读的量化。将课外阅读量化,目的就是锁定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给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形成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其建立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重复,重复不是指阅读内容的相同,而是指课外时间内阅读行为的反复。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自由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每天阅读行为得以反复。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进行量化,如让学生直接呈现文本,口头表达阅读内容等,或者直接向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同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坚持好课外阅读,以促使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久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文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时也要持之以恒,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如果这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很难养成。

二、让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品位

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后,只要课外阅读的环境存在,他们就会有阅读的欲望。但是,这一阶段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爱好性和消遣性,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促使他们向学习性、审美性、创造性的阅读迈进,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品位。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阶段的初期,让学生自由阅读的目的是将他们带进课外阅读的门槛,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难免要迁就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往往是追新逐异,认知和情感体验上流于肤浅,具有随意性和消遣性。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课内通过经典阅读的示范,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怡情消遣,还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以此来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在品味。这种课内示范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提高经典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阅读经典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意志力,毕竟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使他们非常顺利地阅读经典。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课外阅读需要的层次越高,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需要,并且教会他们阅读方法,才能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经典的意志力。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阅读鉴赏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培养阅读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陶冶性情,升华思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别能力。学生广泛涉猎作品,慢慢对作品的优劣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一过程或许会漫长而曲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催化学生快速提高鉴别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远离低劣作品,阅读思想正确、情感真实、语言和表现手法富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教师很难掌控,所以赏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还靠课内。教师应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适量的文学理论,熟知不同文体的鉴赏角度和重点,掌握赏析的方法。当然,阅读鉴赏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努力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

3.鼓励学生阅读创造。阅读创造指阅读主体在对作品认读、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完善原作或进行创作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作品语言进行反复锤炼,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对作品形象进行再塑造,使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对作品主题重新定位,使主题更富有教育意义。学生的阅读创造是相对而言的,不一定要首创,只要是他们自己思维的成果就可以了。

阅读创造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高境界,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有深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增强学生阅读创造的自信,让阅读创造得以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辅导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提炼主旨、改编故事、续写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阅读创造的良好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品位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精心地教育和引导。只有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课外阅读在初中生的闲暇生活中流行,才能让他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才能让他们的闲暇生活快乐而充实。

参考资料: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14

现代社会,阅读能够让人与外部世界沟通,与外人交流,也是发展人的交际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要达到要求。可以通过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条途径。只要小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自然提高了。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它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新闻记者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两段话已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千变万化的世界,读书则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径。但是,书是读不完的,那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一日千里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没有时间,“一目十行:成为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新闻记者中讲究方法与技巧,讲究新闻记者的速度,用有选择的鉴别的眼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新闻记者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与大师们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书让我们都是纷繁的思绪得到沉淀,读书让我们空虚的心灵得以充实,读书让我们站在为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在拼搏与成功中找到乐趣。在小学阶段就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净化心灵,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尤为重要。

再次,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赁借。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智能、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体素质,儿童的成长往往会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阅读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方面得到大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就有质的飞跃,学生“胸有点墨”,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自然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阅读对发展人的语言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教学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中积累、运用方法应该达到的目标。

语文学习必须是先积累、后运用,而积累则主要是依赖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一,阅读教学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字、词、名是形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识字、学词是儿童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最基本的环节,是学习文化的开始,识字、学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促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自觉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在阅读技能训练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朗读、默读和背诵是学生阅读的三种主要形式,民是阅读教学虽最经常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技能训练。“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之一。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用,有助于因场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际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在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读得正确,不读错:读得流利,不拖拉;读得有感情,不平淡。

第三,在阅读方法方面应达到的要求。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精读常见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阅读,是对课文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的魅力。应该培养学生认真细读,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来精读,如这一句“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通过反复地朗读读出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受,体验安静那种全新的体验感受。

第四,阅读教学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学语言就是多读多写。”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是难点。读写应该结合,这为大纲所确认,为专家所认可,为广大老师所拥护。大纲中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自能。虽然阅读不是专门为了写作,但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

1、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2、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课外新闻记者是最廉价、最有效、最积极称职的助教。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有量的保证,提供学生语文素养还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检验。另外,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阅读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应该成为阅读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导师,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感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第二,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至观重要。学生是最容易被感动的,也是最善于模仿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时要带领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离开情感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写读后感,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自己的读物上作出记号和批语。最后,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得丰富,语文素养不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