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范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

篇1

当前, 农村学生语言积累匮乏,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阅读面很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想迅速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语文基础,学生每学期仅靠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厚语言积累,增强语文素养。然而农村学生由于受学校办学条件、家庭成员打工在外的多和电视剧多等大环境及农村社会风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课外阅读量很少,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留心观察了解,发现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本身的阅读量不足,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农村的很多教师由于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农村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其本身阅读量很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几乎没有或形同虚设。同时,一小部分教师害怕课外阅读影响自己学科的教学,分数考不高,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因而导致了学生不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条件较差。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的图书室藏书少,有的学校领导怕图书让学生借去丢失损坏,结果宁愿放置放坏,也不愿让学生看坏。没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3.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教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针对以上的情况,结合农村的实际,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通过多种途径寻找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农村学校虽然条件差,但大多都建有一个图书室,虽然图书不多,但毕竟有书,决不能让这些书闲放,图书室必须对学生开放。学校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随时向学生借阅。 2.开展“捐一本读百本”活动。针对农村书少的现状,在班级中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从家中带一本有价值的书放到班级的图书架上,大家轮流交换借阅,一学期更换一次,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学生一年可以读到近百本的图书。

3.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争取广大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支持,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有些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可以与村里联系,实行图书室公用。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用名人引领学生爱读书。学生都仰慕英雄、名人,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用名人认真读书的事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的典范。这样以名人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食食粮。 2.用好书吸引学生爱读书。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的愿望。

2.营造浓郁的气氛。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A、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版面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B、激发阅读欲望。如果教师与家长能与学生一起讨论看书,而且看同样的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3.开展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三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再比如,“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

二、多方综合,导购课外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指导。

1.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思想正确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

2.选择的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3.要结合教学内容。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的《梅雨潭》来读,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读物的呈现形式上讲,低年级适合读一些拼音读物,中高年级就要读纯文字读物;从作者这个层面上讲,低年级可能适合读冰波等作家写的书,中年级适合读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而高年级适合读黄蓓佳、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从书的内容来讲,低年级适合多读童话类书籍,中高年级适合多读文学类的书籍,高年级要引导他们读一些中外名著及科普类书籍。

三、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其次,让学生学会做笔记,勤积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划边记,给重点词句或精妙之处加点、划线,写上点滴体会。读到名文佳句时,可精读,还要勤摘记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摘记进行定期指导交流,日积月累,学生的兴趣广了,记忆能力、写作能力、运用能力将会在“读”、“摘”、“记”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2.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本中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尽信书,学会全面看问题,难道不是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吗?

四、面向现实,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课外阅读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好习惯等。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边读边思考,就是与读物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将作者的思想进行内化的过程。许多同学阅读时显得比较粗糙,静不下心来,这就妨碍了与读物在心与心碰撞的层次上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能静心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神游于读物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将读物深入地阅读下去。

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局限于个体经验,不能与人分享的话,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阅读的兴趣与作用。客观地讲,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也就是说,不能忽视阅读的功利性。我们可以采用读书交流会、介绍好书、写读后感等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在阅读中的所得所感。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而且可以考察他们与书中人物的融合度,可以感受他们受作者影响的深刻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书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是以讲诱导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他们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二是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叫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教师要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三是赏识激趣法。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学生个体之间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必然存在差异,也有正误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课内教师通过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读书的品味。

三、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

根据素质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等方面进行辅导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请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己读什么书,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此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担忧化的阅读与多形式的阅读相结合

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个人行为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单一化的阅读方式与多形式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如十分钟队会进行读书自由交流;进行新书介绍;把学生引进阅览室;还成立了书友会。此外,把阅读变成听故事、讲故事,把阅读活动办成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个人小报、班级壁报、征文比赛、舞台表演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也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材料,把个人的情趣引导到读书上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五、教师要进行有效性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统一做必要的指导,充分地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

1.“书海”。我们总结归纳出读写有机融合的一个系列方法――《书海》,其中包含:古诗鉴赏、古文评读、名言感悟、名人传记、好书推荐、好文交友、词语盘点、句段点评等。

2.读书小报竞赛。

3.共写“班级日记”。各个班级坚持写“小班日记”,记录班集体中发生的事情,既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历程,并相机进行教育。

4.班级读书会。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可以是向同学推荐新书或文章,也可以是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讲故事、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后,我向学生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学习了《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后,向学生推荐了《寓言故事》。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收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要收到较高的阅读效果,“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习惯就失去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切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明思想”“明意义”“明方法”“善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明事理(文章中心)”“明思路(写作顺序、文章结构)”“明情感(作者思想感情)”,这样才真正地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篇4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其核心目标所在。而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学习基础技能中,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小学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开展英语阅读辅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探索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学习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与调动,从而能够自主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彼此依赖,通过合作模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不应简单带过,或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且不予以检查,而应将课外阅读任务切实落实,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来驱动学生学习。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注意适度和适量,具体方式如下:(1)阅读后让学生猜测文中生词的意思;(2)阅读完成选择/填空;(3)划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自行翻译;(4)阅读判断对错等。

2、“导-学-练”模式。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应重视这一原则,应逐步操练,做到层层推进。所谓“导”,即为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可视为信息输入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直接受到导入环节成功与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阅读材料采取个性化导入方式,从而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所谓“学”,则指阅读教材并参透教材。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策略指导,对课堂做出适度调控。所谓“练”,则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即输出语言信息的阶段。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要求其就材料内容展开复述,或选择例句要求学生模仿写作,还可以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复述,抑或分角色饰演并展开文中人物对话。利用不同形式的强化锻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其语用能力。

二、通过有效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

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被动阅读变为喜欢读、主动去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全身心投入。应结合教材内容来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或围绕文章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概括性与系统性。以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Book6 Module5为例,该章节讨论的是与饮食习惯有关的话题,笔者以Eating Habits为中心指导学生阅读,并采取不同方法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收到满意效果。

1、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笔者通过chant导入课堂,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表演过程中学生们的表情和动作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并再一次复习了各类食物单词,有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其次,笔者通过“快速闪烁”帮助学生猜单词,指导学生对单词进行分类,并有意识地去识记单次,同时将which do you like? Which do you like best? Which do you prefer?等句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既锻炼了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学――采取任务阅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对新单词的意思做出猜测,了解文章大意。笔者给出了who? Where? What food does he prefer? What drink does he like best? Why?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同时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测生词意思,由此既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会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前提。

3、练――强化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其阅读技巧水平。笔者通过多媒体将文章相关场景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其总结文中人物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口头表述。此环节过后,学生们对于janet和Ben二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了解,进而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来拓展所学知识,由学生自由上台发言介绍个人饮食习惯,由此体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以致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指导,强化学生语用能力

首先应在阅读前激活文章背景知识,通过课前热身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情景以及文字符号的重视,从而激发其学习学习兴趣,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语篇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热身活动。其次应做到以旧带新,滚动知识。阅读材料内容始终与课文主题内容紧扣,因而阅读教学也应有特定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可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系统性、概括性地复习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的反馈与提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并善于总结和拓展,切实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篇5

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语文现象,笔者通过听、查、问、访等形式对我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 阅读资料少。

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据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中小学校只占学校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图书室也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而且图书管理员又不常在图书室履行职责。学校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久而久之,放弃了课外阅读。而电视台热播的一些连续剧、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却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指导,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阅读资料的严重缺乏,成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阅读时间少。

在农村中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已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事实证明。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阅读指导少。

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课简单地理解成教材,分不清教材与教本的教师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举办与语文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能自己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 家长支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