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旅游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最早提出文化旅游这一专用概念的,是1977年由美国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书中用文化旅游作为一章的标题,并指出“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1]
在《浅析体验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内涵》中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为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借助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各种能体现其文化内涵的特色个性吸引物,通过观光、学习、参与等行为媒介使旅游者体验和感悟旅游目的地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内涵,,寻求高层次精神文化享受和生活理想实现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与文化旅游相对应的是旅游文化,这是一个需要区分的概念。徐菊凤(2005)认为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对概念,文化旅游侧重点在旅游,旅游文化侧重点在文化;文化旅游研究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文化研究重点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文化旅游属于应用学科,旅游文化属于基础学科[2]。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以游客数量和收入为标准考核的社会市场背景下,旅游景区和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部分旅游景点开始注重提供景区旅游的文化层次面的水平,以求摆脱恶性的低水平的竞争。而其中,文化作为一个软实力,被称为旅游的灵魂,对这个需求而出现的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笔者不知是否该归为文化旅游一类。
二、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而细分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娱乐休闲和吸收文化营养充实提高自己的旅游形态,某一程度上代表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文化旅游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然具有规模产业之势。徐群(199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Y仪[3]。龚绍方(2007)认为文化旅游产业系统应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是文化旅游景区企业,中间层是产业相关要素供应商,最外围是产业相关管理机构和服务企业,外层是为内层服务的。李云涛(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指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李庚香(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
从研究现状来看,对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界定含糊,尚无统一定论。
文化旅游业在实践中也有重大发展。Richards的研究表明, 在1970年和1991年之间, 游览欧洲遗产的游客上升了100% ,在英国上升了200%, 在法国上升了130%[4]。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留下了大批以绍兴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学、宗教等文化圣地,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重中之重。绍兴文化旅游名城,河南黄帝故里公祭,襄樊三国文化,山东水浒文化,儒家文化,少林武术文化等等。文化旅游从量到质都处跃之势。
三、文化旅游的营销推广
在文化旅游营销中,除了文化层次的软实力以外,本身的硬件条件也需要很出色。比如解说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作为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5]。成功的旅游解说系统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体验,对旅游区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6]。
文化旅游是旅游中一种,营销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收入。顾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对顾客的忠诚度以及口碑营销意义重大。符全胜提出保护地游客满意的定义有3层含义,即:1.游客满意是游客和管理人员都期望的一种心理状态;2.管理者可以调控这种状态;3.这种满意状态必须是以不破坏自然和文化环境为前提的,而且满意的状态可以反过来促进对资源的保护[7]。
旅游商品的开发对文化旅游营销也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商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记录、储存、认知、助识、传播、交流等功能,因此在旅游商品的营销中要突出文化性[8]。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等五地针对旅游市场旅游商品需求的专项问卷调查表明:77%的人表示在旅游时肯定会购买商品,14%的人表示偶尔会买,只有9% 的人表示不买。如何推出既有创造性又能承载浓厚文化价值的商品也是文化旅游营销的一个重要思考。
四、总结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营销策略;旅游资源
文化营销是以文化分析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为目的,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随着文化营销理论在我国的传播,除了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经营者也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旅游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开发,而是以人为本,强调作为文化人的旅游者的精神消费性需求。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征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旅游文化营销是在对旅游者的文化满足与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创造和促进过程中,达到高度和谐化的文化体验。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和谐的、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者的文化满足。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场的需求也随着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一刻不停地生成着。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正如美国旅游权威麦金托什教授所言:“文化是决定旅游地区总体魅力的惟一因素,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充满多元化特点。一个地区的文化元素是极其复杂的,它能够反映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旅游产品要有特色,具有个性,要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它必须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文化营销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以不健康的心态来解读文化的旅游者。如果一味迎合他们的需求,只会助长偏见和误解,降低本地文化的品位,失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类型
(—一)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二)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三)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工业社会设定了严格的个人角色,人类追求娱乐和快乐的本性受到了理智的压抑,人性出现了异化的现象。而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三、旅游景区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不到长城非好汉”,在的《清平乐·六盘山》中更多地代表着抽象的含义,但在现实中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上,这句话成了这处国家级风景区的宣传语和定位,只要在长城上走一遭,这七个字的豪言壮语可谓不绝于耳。再如河南新郑市利用黄帝故里发展“千年圣典”祭祖文化旅游来营销城市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侨华裔和大陆同胞去黄帝故里寻根,体会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
(二)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的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山东省梁山县为打造“水泊梁山”旅游文化品牌,专门请了著名的策划人为文化旅游开发进行整体策划,从硬件资源的快活林酒店、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到软件资源的宋代文化、梁山武术、购物旅游和梁山108将的演绎,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规划软硬件旅游资源,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三)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
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江苏无锡的“吴文化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节”等,各旅游景区的文化节不仅代表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并且通过节庆旅游这个卖点吸引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大力宣传旅游景区的文化。其次,可以利用影视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如电影《少林寺》演红了河南嵩山少林,将少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电视剧《乔家大院》演绎了晋商文化等,许多城市也纷纷建影视城,拍摄电视短片在收视率较高的央视频道展播,借用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如大型演艺节目《丽水金沙》表现了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印象,刘三姐》传扬了广西桂林的民族文化,这种演艺类的文化节目是旅游地文化的真实写照。
(一)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即“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问”。现代符号学思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另一个是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他们几乎是在同时期提出了“符号的科学”这一概念,被视为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索绪尔认为,符号(sign)就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体,“能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是符号的内容,也就是符号传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意义。皮尔斯则丰富了符号的含义,强调一个“能指”之所以能够和一个“所指”结合成为符号,就是因为两者存在着一个结合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意指(signification)”。所谓意指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式或行为过程,即更深层次上的意义。符号学理论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化自然赋予事物文化意义,人创造了符号,同时又在使用符号进行社会交往,创造新文化。可见,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具有符号特征,符号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媒介和工具。
(二)旅游文化景观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视角,旅游文化景观涉及“符号”的意义,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受当地社群、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旅游者群体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经由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功能,能够满足旅游者“符号”体验和旅游地“符号”营销。对其内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旅游文化景观在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符号意义的形成,但是其符号意义从来不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强调旅游活动的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旅游活动中的参与者,不断赋予了文化景观新的意义。同时,意义的形成并不仅仅是个体性的,它是不同文化群体所构建的多层意义。另外,在不同历史时期,新层次的意义会随着旅游参与者社会互动而产生,并得以交流,从而呈现一种螺旋式的意义循环。[2]其次,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意义的生产、交流、理解和消费,涉及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涉及旅游者主体赋予旅游文化景观以符号意义;第二个过程涉及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意义的共享与传播。正是通过这两个过程,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意义得以建构和解构。最后,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意义不是自然形成的,其意义的背后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旅游者在旅游中不断追寻各种符号及符号意义,旅游景观所在地相关者(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社群)也正是通过符号象征实践,赋予旅游文化景观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意义。
二、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生产和消费
旅游文化景观具有旅游目的地的民族、历史等文化色彩,它以符号为基础,通过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功能表达着实体背后的意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于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文化景观的营销成效。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并不仅仅是对景观实物的感官感受,更多的是通过“符号”体验获得满足感。当代旅游者不只是注重对旅游景观实体的消费体验,更多的是想通过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意义的消费,体现旅游者本身的价值追求、审美追求、个性特征、社会地位等。为迎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旅游经营管理者必须针对旅游文化景观进行“符号”的建构,通过符号的表征实践,赋予旅游文化景观一种“符号价值”,唤起旅游者对旅游景观“符号”的追求,将旅游者所追求的符号价值与旅游文化景观所表征的符号价值有机的结合,促进旅游活动的开展。
(一)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生产
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生产,本质上是旅游相关者对旅游文化景观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符号意指过程、编码过程和神圣化过程。旅游文化景观不再是具有独特地理空间结构的单元,它还反映着人与环境、游客与景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者在消费物品的实用价值时,也在不断地追求着对物品符号价值的消费。为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意愿,旅游文化景观势必走向“符号化”的生产过程。因此,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生产要求突出“符号”特征以及其象征意义,让旅游者在接触旅游文化景观的同时进行符号的解读。
(二)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消费
现代消费社会不再是一个产品和物的世界,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王国。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已由传统的对商品的实用性(即物的价值)的关注,逐步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也是一种符号消费方式。旅游者在对旅游文化景观体验的过程中,既制造着符号和旅游文化景观之间的联系,又在找寻符号与旅游文化景观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对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解读,旅游者个体既能够获得审美享受和增长见识,也能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同时也体现着旅游消费者的个人品味、生活风格、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社会地位等。另一方面,旅游者群体游览旅游文化景观,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视觉感官的享受,而是通过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意义的消费达到民族感情、文化模式、思想价值观念等的认同,引起群体的共鸣,从而促进精神上的愉悦,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营销途径
(一)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营造
符号是一种不可视东西的可视标记,它是对不可言说东西的一种类推,超越了现实关系及话语权力,体现并提供了情感与思想。[3]昆明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持续发挥着名城的效应。昆明市五华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必要加强景观符号构建,彰显景观符号的象征意义。首先,文化景观的符号建构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确立景观“标志”,并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宣传,使旅游文化景观有别于其他的景观,进而建立“标志”与特定“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可以通过专家对五华区旅游文化景观资源的评审,找到最能代表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文化景观,作为春城的符号象征,更好地展现昆明“春城”的历史沧桑、多彩文化,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认知春城的自然、人文、民族、历史、生态面貌。其次,通过场景再现、舞台设计等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旅游氛围,扩大旅游文化景观的市场感召力,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符号”追求。[4]例如,让旅游者参观西南联大旧址,通过场景再现和舞台来展现,把旅游者带入峥嵘岁月的年代,让旅游者身历其境,体验刚毅坚卓、爱国精神、自由与民主、团结精神、苦干实干的西南联大精神。将这种精神上升到符号表征,把它作为鼓舞人们奋斗的精神支柱。最后,文化是生产符号价值的原材料,旅游文化景观的文化内核具有真实性的符号价值,应该深度挖掘旅游景观表征的符号价值。充分调查旅游者所追求的符号价值,找出旅游者所追求的符号价值,对旅游者关注的文化象征意义、身份地位、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微观细化,深入开展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建设。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昆明五华区旅游者符号需求,展现五华区旅游文化景观构建的符号象征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彩文化精神底蕴等,加深旅游者对春城昆明的印象。
(二)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整合
人们若是前往某一旅游地进行游览参观,他们所要看的并不是这个区域,而是这一地域上的一系列组合要素。[4]虽然每个单一的旅游文化景观都是一个单独景观符号,但它需要一个信息从(markers)共同指涉对象,即各个符号信息聚拢在一起构成旅游文化景观所在的区域符号特征,否则这样一个符号信息对旅游者而言就毫无意义。因此,信息与信息所指涉的目标应该同时赋予一个旅游景物以意义。通过要素的组合形成特有的旅游文化景观符号意义,更好地表达旅游文化景观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底蕴。例如,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革命遗址孕育着爱国精神,故居、闻一多故居等历史名人住所传承着联大的坚毅精神,圆通寺、大德寺等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圆通山、五华山、翠湖公园彰显着人文色彩,见证着城市的沧桑和文化变迁的轨迹……旅游者来到昆明市五华区观看到的并不是五华区,而是极具代表性的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圆通寺和翠湖公园等文化景观所构成的景观群。通过把分散的历史文化遗产整合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整体,它所产生的景观符号价值意义,远远超过分散个体所产生的符号效应的总和。昆明五华区资源要素整合,能够使得旅游文化景观按照特色形成“符号”表征,提升符号品牌效应,能够更充分地展现景观符号的价值,满足旅游者对旅游“符号”象征意义的追求。
(三)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化营销
符号营销随符号消费而产生,旨在某种产品与意义之间建立特定的联系,以意义上的差异性作为区别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基本手段,同时借助意义对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作用来实现对消费欲望的刺激,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5]旅游商品在被作为一个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社会人文因素来计价的,旅游商品作为符号能够提供声望和表现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品味等。基于符号价值进行符号化营销,运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旅游产品的营销传播活动,寻找旅游产品中可见(能指)部分与不可见(意义)部分的联系,并且找到实现旅游产品的“能指”与“所指”有效连接的途径。例如,针对昆明五华区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营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在昆明市五华区充满着很多的历史故事,这里是革命的圣地、是多元文化共融的地方,通过将旅游符号与历史事件链接,再现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生态的旅游胜地,让游客了解昆明,认识昆明五华区,使旅游者的符号追求得以实现。(2)通过传媒平台,进行符号渗透。对于昆明五华区景观符号的营销,应该利用种种手段,充分调动旅游者所关注的文化意义、目标价值、观念意识、理想等旅游文化景观价值,千方百计地为旅游者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感受,努力把五华区文化景观的文化、审美、自我实现等精神价值融为一体,在广告宣传中注重品格与人性化意义(个性、爱护、忠诚、责任),社会意义(关系、地位、价值、贡献、声望)以及历史意义(民族风格、多元文化、爱国精神)的传播。(3)充分利用旅游消费者的文化倾向。旅游产品营销者应该利用旅游消费者形成的文化倾向,使其与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联系起来,以文化作为舞台,把旅游文化景观的符号意义渗透到旅游者内心,驱动旅游者的符号消费。例如,昆明五华区每年在圆通山举行樱花文化旅游节,实现旅游符号与春城滇文化的互动,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营造差异性的文化氛围,满足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符号追求。
四、结语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的内涵,是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种文化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文化需求的过程。[1]文化营销是传统的物化营销或实体营销的提升。具体到旅游行业来说,就是以旅游产品的实体为基础,注重资源本身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以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为诉求,针对企业的产品和游客的消费心理,利用某一文化,使之形成一种文化气氛,有效地影响游客的消费观念,进而导致其自觉地接近与文化相关的产品,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习惯,一种消费传统。[2]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树立旅游圈的品牌,提升旅游圈的竞争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从地理位置上看,并不占优势。在交通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争得一席之地?答案是文化营销。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往往为一个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也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效应。由此可见,只有注重挖掘本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并把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融于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各环节中,才能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二)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客在游览中能否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也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旅游文化上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科技水平上,因此旅游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旅游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较差。一方面是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要改变这些落后的面貌,都依赖于圈内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营销策略
(一)深入挖掘本地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鄂西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里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本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瑰宝,同时也是该地区独特地域、民族、风土人情的产物。比如,荆州的楚文化;清江的巴土文化;十堰的道教文化等等。要实施文化营销,就要深入挖掘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精髓,形成核心的价值观。
(二)明确各地区的文化定位由于体制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各自为政,造成了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未形成各地区独特的优势,不利于整个旅游圈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一个文化建设领导的协调机构,整合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各地区的文化定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各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有序竞争、错位竞争的良好局面。应以荆州古城景区、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景区、襄阳古隆中—鱼梁洲景区、三峡大坝—平湖半岛景区、恩施腾龙洞—大峡谷景区、清江画廊景区、武当山—太极湖景区、明显陵—漳河景区、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景区、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景区十大核心景区为基础,给每个景区一个明确的文化定位,形成该地区独特的旅游文化氛围。
(三)精心设计文化旅游产品在确定了文化定位的基础上,就要把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旅游者觉得文化与旅游产品两张皮,甚至是生拉硬套。因此,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本地区特有的文化来展开;另一方面,应该多让游客去体验和参与,在体验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比如襄阳地区的古隆中,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居。虽然隆中已形成了以三顾堂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云庵、抱膝石等十景,还增加了草庐亭、抱膝亭、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铜鼓台、襄王陵等景点,但是,这些景点多是静态的文物风景,对游客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应该多设计一些顾客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比如,可以让游客骑一骑诸葛先生发明的木牛流马,或者举办木牛流马大赛,还可以根据诸葛亮发明的八阵图,设计成迷宫游戏,吸引年轻旅游者的青睐。或者让游客在诸葛亮的故居一边听着诸葛先生弹过的曲子,一边书写《出师表》,旅程结束可以带回留念,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四)努力提升服务品质第一,建立景区的本地化服务体系和客源体系。首先各个景区根据国家《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科学归纳服务流程、服务管理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规范统一、协调配合、层次清晰、科学合理、全面完善、实用有效的标准体系。第二,在整个旅游圈内开展“十佳饭店”、“十佳景区”的评选活动,评选旅游圈内优质服务的“十佳饭店”、“十佳景区”等,并推出一批优质旅游线路产品。按照湖北省《旅行社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圈内的旅行社、客运公司和旅游客车每年都要进行评级。同时开展“星级与你同行”导游大赛及星级评定活动,形成星级导游骨干队伍。第三,定期红黑榜。各地旅游局应定期向社会旅游服务质量红黑榜,定期推出一批诚信旅游企业和品牌旅游产品,同时公布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并选出热心市民担任旅游质量社会监督员,专门对旅游行业进行明查暗访,曝光劣质旅游产品,打击违规操作。第四,向广大市民征集旅游梦想。并且由星级旅游社帮助其完成。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促使整个圈内的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自身素质,使得鄂西生态旅游圈在服务水平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旅游业的人、财、物向优质企业转移,实现优胜劣汰。
文化旅游产业是内涵丰富、延伸性很强的产业,旅游资源可以自由地与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只有具有深度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延伸性较强的旅游项目才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当前很多地区不主动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积极拓展旅游产业链,而是盲目建设新的旅游项目,缺乏具有市场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品牌。中原城市群需要深挖、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与娱乐、购物、餐饮、住宿行业的结合度,规划多元化的互补式旅游线路,大力推广精品线路,打造出文化主题游、现代都市会展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养生游等多元化的立体式旅游产业链。1.文化主题游根据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消费倾向调查,结合中原城市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建立以文化为核心的跨时空的区域文化旅游线路。例如古都开封市成功地打造出“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的主题文化旅游产业链,旅游主题包括大宋年文化、岳飞文化和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文化、清明文化、宋词乐舞文化、包公文化、文化、武侠文化等。这种以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12年,开封市旅游人数即达44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文化产业吸引外资突破300亿元,文化旅游综合经济收入突破180亿元,比2011年增长16%。但是这样以单个地区效益为目的的发展未免有失全局观,应本着中原城市群互惠共赢的目标统筹相关城市间的相似文化元素,打造区域间的文化主题旅游项目,以避免旅游资源的重复开发、建设。在规划设计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时,需考虑两大因素:文化联系和地理位置。即在线路设计上既要考虑时间和空间成本,又要考虑城市间的文化关联度。在较为成熟的“郑汴洛一体化”工程和“郑州高铁3小时经济圈”的基础上,旅游行业已经建立了具有精品意识的“郑汴洛”旅游线路,但仍可以深度整合、开发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来打造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利用资源互补提升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的区域内可打造“唐宋文化游”,在许昌市及辖区内可策划“三国文化游”。根据文化特色可策划不同的文化主题游,如“武术文化游”、“寻根祭祖游”、“宗教文化游”等。要多设计出新的互动体验式旅游活动项目,以满足游客对中原历史文化的实际感知的需求,做到以特色项目吸引旅游者,以文化内涵留住旅游者。2.现代都市会展活动旅游会展旅游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包括各类会议、博览会、展销会、各类赛事和文化活动等,是一种适合都市文化的综合旅游形式。魏小安针对我国的会展旅游现状曾提出“发展会展旅游要以会议旅游为基础,城市旅游为条件,展览旅游为突破,把会展客人转化为旅游者”的观点[2]。中原城市群内一些都市没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满足商务人群的潜在旅游需求,可综合考虑中原城市群的空间位置、经济关系、文化联系等因素来发展都市会展活动旅游,利用各类专业会议和贸易会、展销会、少林太极武术文化节、世界旅游小姐大赛、环球小姐大赛、开封节、洛阳牡丹节等机会来发展都市会展类的文化旅游。3.休闲度假养生游目前,中原城市群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全面的文化休闲旅游转变,借助国家要建设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的东风,及时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优化、升级区域旅游的产业结构,积极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休闲、度假和养生旅游项目,能让旅游者经休闲得到学习和启发,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结构,延伸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是山地旅游开发项目。如“平顶山-洛阳-新乡-焦作-济源”这一区域富有山地资源,可联合开发避暑游、温泉养生游、假期休闲游等适合家庭旅游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另外,还可在景区内建设高中低档的度假村,以满足家庭住宿和商务会谈等不同游客的需求,扩大景区需求范围。其次是古都旅游开发项目。中原城市群有很多古都,比如郑州、开封、洛阳等,奔波于都市繁忙快节奏生活中的人在节假期到古都旅游,既可享受深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也能体验古都的慢节奏生活气息,提升人文气质,感悟人生。最后是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总是向往“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可以结合生态农业来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如各个城市市郊的绿色生态园都能成为家庭周末休闲娱乐的目的地。旅游业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优化当前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产业、提高产业效能有重要作用。4.以购物为目的的文化体验游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具体包括“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3]四个方面,因此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主体要设计出能满足旅游者这四类需求的区域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纪念品。但我们在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调查中发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购物的满意度较差,因此可在现有区域文化旅游市场的基础上,设计互动式、体验型的文化旅游项目,举办各类文化节并请相关专家或文化学者在现场举办讲座,策划一些文艺性、收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现代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地继承古老的手工艺术,鼓励游客现场动手模仿和制作,满足旅游者的娱乐、教育、避世和审美需求,以此增强旅游者的体验价值,刺激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从而扩大现有旅游规模和吸引力,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地位。
二、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形象营销
结合厚重而悠远的中原文化、当今经济发展语境和市场现状,可以从策划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品牌形象和行为形象三个方面,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的行为形象,实现形象文化、服务文化与区域旅游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一)主题形象策划
中原大地是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地,在“老家河南”的主旋律下,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可以“寻根文化”为主题形象。但是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对“寻根文化”的心理需求各异,可根据现实情况把“寻根文化”细分为四个方面:人文之根,即炎黄故地、人文起源伏羲故里、大禹故里等;民族之根,即殷商文字、汉唐盛世和大宋风采等;艺术之根,即商之青铜、汉之陶器、唐三彩、汴绣、木版年画、钧瓷、绘画和书法、剪纸等;武术之根,即禅宗少林、太极拳等。明确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有利于进行细分市场和营销方向定位,在宣传推广上能更加有的放矢,推进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品牌形象策划
旅游地形象是吸引潜在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并塑造出符合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寻根主题”的视觉符号是一种打造旅游品牌和推广旅游形象的联合营销手段。在统一的品牌形象符号下,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文化主题旅游的附属形象符号,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既可突出统一的品牌形象,也可以强调主体城市的独特文化,能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行为形象策划
区域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物质载体是旅游企业的服务行为。服务行为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解说服务、周边服务行业的建设。旅游设施是区域文化旅游开展各种旅游项目和文化体验活动的平台,服务设施是确保服务功能实现的基础,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与整个区域旅游的文化主题的符合程度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形象因素之一。旅游解说服务是区域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讲解员、解说机器或以移动终端或网络为媒介向旅游者传达旅游信息,使旅游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风俗特色等,实现文化旅游的服务、教育和审美的基本功能。周边服务行业包括旅游地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以及旅游行业的管理服务,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旅游服务直接与旅游者接触,因此加强建设旅游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服务形象,有助于实现服务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产能。
三、结语
一、现阶段我国旅游文化营销运作现状分析
(一)旅游文化产品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文化,准确来讲,应为文化旅游,景点有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反之,单纯的景点无法吸引游客。旅游因文化理念的加入,而提升了莫大的附加值。现如今,旅游行业已从“单纯只靠游客数量增加收益”的怪圈中跳出,所以,不断挖掘深层次的景点文化内涵,才是旅游行业的生存之道。但现状则为,旅游行业经营者对挖掘深层次旅游文化的理念匮乏,只是简单的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等进行变化,开发,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再次解读旅游环境,导致旅游文化没有连续性。
(二)旅游文化主题缺少特色和个性。景区的生命力、吸引力就在于景区的主题。特色主题、个性主题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比如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典型水乡古镇———乌镇,以“淳朴秀丽的水乡景色、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历史沉积的民俗节目”为主题,吸引游客。旅游文化的主题,是旅游文化营销中的核心,是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所在。因为,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过程。但现状却令人担忧,很多景区、景点普遍存在严重的“跟风嫌疑”。所以,旅游文化主题的特色和个性,决定着景区的长远发展,切勿盲目跟风、雷同。
(三)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枯燥单一。现在的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已经与“文化”二字背道而驰,如果说早期的文化旅游还算是营销手段之一的话,现在,则不然。因为多次经历文化旅游后,游客对其已经熟知。“文化旅游”已经无法再次吸引游客,“降价”反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生命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其次,旅游文化营销的宣传策略手段也普遍单一,除了不停投入的广告宣传外,很难见到其他出彩的宣传方式,宣传缺乏立体感,持久性;再次,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旅游经营者只把目光盯在全年为数不多的几次长假上,造成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各大景区,被网民讽刺为,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看人头。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呈现快餐式。旅游文化快餐式的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后,取景的淄博市淄川区涌泉村,就成了当地最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但是在《马向阳下乡记》开播之前,淄博市淄川区的涌泉村,只是一个距离淄川区中心35公里远的小村庄,由于位于群山之中,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区,但是来此探访的人却并不多。然而随着电视剧慢慢退出银幕,涌泉村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类似这种景点品牌如昙花一现般。这样的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缺乏张力,缺乏生命力。
二、新时期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的构建
旅游文化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市场、需求、文化。原因在于,一是旅游本身就是连接市场与需求的桥梁,实现市场与需求的良性对接,是旅游的根本任务;二是文化因素影响着市场、需求,是旅游联系的第三个端点。所以,市场(P)、需求(m)、文化(C)这三者成为了互为影响的三角关系,且这三者,构成了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在此种新形式的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下,又可以细分为四类:第一种,以旅游产品为目标,以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核心,兼顾文化因素,考虑的顺序依次为:市场、文化、需求,即为P-C-M营销运作模式;第二种,以需求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需求、市场、文化,即为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第三种,以文化创新为目标,以市场为核心,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市场、需求;第四种,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为目标,考虑的顺序依次为:文化、需求、市场。以上四种营销方式,由于出发点和注意点的不同,效果的取得亦会不同。接来下,我们就以这四种营销模式,细细分析。
(一)挖掘旅游文化产品内涵,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P-C-M营销运作模式,其中,文化(C)作为连接市场(P)和需求(m)的中间项,意为借助文化媒介,把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旅游文化营销,实质为营销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不能因为营销的原因,而去改变自身。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属性的力量强于营销力量,在营销与文化的结合中,营销应以文化为根本,利用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辅之于恰当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若为了营销而去强行改变、改造文化属性、文化内涵,这样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恰当运用P-C-M营销运作模式,能使游客对文化产生认同感、亲切感,然后,再把产品推向游客,这样有助于产品实现价值。
(二)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运用M-C-P模式满足市场需求。M-C-P营销模式中,需求(m)目标,意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物质消费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忽视游客的精神消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文化内涵。原因在于:一方面,不会存在纯文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必定依附产品而存在,但并不意味文化因此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产品决定性因素,是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灵魂。所以,在营销前,旅游经营者应深入了解产品文化底蕴,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对旅游资源实行整体策划,再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使得二者保持通畅。比如,山西省的旅游开发就很值得提倡,不仅开发文物古迹、山水自然景色,而且还将文物古迹与山水相结合,利用文物古迹的文化感染力,将山水自然景色,推向市场。
(三)确保旅游策略的差异性,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创新是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当今,人们对于文化需求提高,满足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所以,如何把握在现有的旅游产品上,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符合旅游产品特色的文化主题,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旅游经营者的面前。诚然,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比如当地政策、景区的硬件措施等。但关键还是在于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彻底融合。这就需要一个适当的、吸引游客的文化主题,将文化主题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文化创新的C-P-M模式。比如苏州拥有各式各样、数目总多的私家园林,将这种园林历史文化融入至当地水乡古镇中,形成了特有的园林古镇文化。
关键词:湟源 ;旅游文化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82-02
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旅游文化营销是在对旅游者的文化满足与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创造和促进过程中,达到高度和谐化的文化体验。有“小北京”美誉的湟源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境内有多处记载湟源历史,见证藏汉友谊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以大黑沟、西石峡、药水峡、华石山、宗家沟等山、水、林、泉、草甸组成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日月山古迹文化,城隍庙、扎藏寺、唐蕃古道等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境内景点多达47处。为了能够将湟源县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名县,就需要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创建旅游文化营销体系,以促进湟源县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
一、旅游文化营销概述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主要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旅游文化营销具有时代性,其内涵总是反映出时代精神,传递时展的新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文化营销也呈现不同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唯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脉络,赢取消费者的喜爱。二是旅游文化营销具有个性化,由于每个地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其内涵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地区文化既能反映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能体现地区娱乐特性。因此,旅游文化必须具有个性化,才能使游客产生独特的旅游体验,为游客创造流连忘返的旅游氛围。三是旅游文化营销应具有核心价值观,与营销方式不同,旅游文化营销不应只让游客了解当地的景点的外貌特征,也应创造核心价值来展现当地的文化特点,用健康、积极的心态来创造具有核心价值的旅游文化,而不是一味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降低本地的文化品位。
二、现阶段旅游文化营销中的主要问题
(一)深层次内涵缺乏发掘。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其基本要求是保护当地的优秀文化,以此来深入挖掘地区文化内涵,提高当地旅游品位,并借此来发展旅游业。很多旅游行业发达的地区并不依靠游客数量的多少来获取收益,而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与极具特色的旅游服务,来增强当地旅游与文化的契合程度。当前湟源县的很多旅游景点虽然开始进行文化营销,但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发掘,对旅游行业的开发仅限于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开发,而没有深入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没有形成战略性的旅游产品,旅游特色不够鲜明。
(二)旅游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当前文化旅游成为游客所追求的一种高品质旅游体验,人们由原本的休闲旅游逐步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品位旅游进行转换。在这种新潮流的带动下,湟源县致力于开发当地的文化特色,但是仅仅停留在文化现象的表面,而没有更深层的剖析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很多地区出现旅游产品雷同的现象。例如,湟源县主要发展历史文化主题旅游与生态环境旅游,然而很多周边地区如敦煌莫高窟、拉萨布达拉宫、湟中塔尔寺、互助土族民俗村等主要旅游产品也是历史与文化,而青海湖、坎布拉、孟达天池、可可西里等生态旅游更是全国闻名。在旅游产品大量雷同的背景下,湟源县的旅游产品过于单薄,无法形成鲜明的特色。
(三)旅游营销力度不足。旅游营销是弘扬旅游文化的重要方法,但是湟源县一些旅游景点的营销力度不够大,不懂得灵活采用当前较为热门的网络团购、线下降价、特价等广告方法,仅仅以自然客流为主要的消费群体,无法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与旅游品牌。由于湟源县处于西宁至青海湖的中转站,吸引的a驻足游客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不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湟源县的旅游资源将逐渐被游客淡忘,无法形成固定客流,就算在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也不会有大规模游客驻足、参观、消费,湟源县的旅游文化将无法得到弘扬。
三、推行多元化营销策略,打造旅游文化名县
(一)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推行文化旅游。当前湟源县的文化旅游多是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创造性的旅游景点与文化内涵,将一种抽象的文化以具体的景点形式展现出来。湟源县应构建以丹噶尔古城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旅游、以日月山和宗家沟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旅游、以西石峡“农家乐”为载体的河湟乡村文化旅游三个板块,形成以茶马商都、王母故里、排灯之乡等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体系。着力塑造丹噶尔古城一个“品牌”,打造茶马商都和王母故里两张“名片”,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文化旅游业长足发展。
(二)创新旅游方式,加强旅游定位。湟源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了多民族杂居地区,各族文化相互磨合、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具有湟源特色的风俗文化。因此,湟源县应创造更多的旅游体验方式,来使游客获得更加深刻的旅游体验。例如创建具有湟源地区特色旅游饮食文化美食城,制作品质优良的本地文化物品如排灯纪念品、丹噶尔皮绣,提供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本地特产如吉友陈醋、金华菜籽油等方式,丰富文化产品载体供游客体验、选购旅游产品;通过书籍、杂志、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等形式,使游客对湟源的旅游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便于游客旅行的定位;同时,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的加入,并打造乡村游、自驾游、休闲游等旅游品牌,激活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三)拓宽宣传渠道,推广旅游文化。在宣传方面,湟源县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渠道,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吸引相关题材的影视剧在丹噶尔古城拍摄,在剧中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嵌入式宣传;通过举办推介会、驴友交流会等方式来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湟源县的旅游特色;通过摄影比赛等方式来吸引文化界名人参与到旅游景区文化宣传中,凸显湟源县的文化内涵。
(四)实行差异化营销,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差异化营销能够应对当前旅游行业中旅游产品雷同的现象,利用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形成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以突显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例如,湟源县曾经举办以“品味茶马商都,观赏排灯异彩,走进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湟源丹噶尔”为主题的丹噶尔春节民俗文化旅游节,使湟源县的文化特色得到凸显,充分展示了湟源县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大力打造丝绸之路南线重镇、茶马商都的独特旅游品牌,通过差异化营销取胜。
四、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像湟源县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县,其文化特色就是发展旅游行业的一张王牌,打造丝绸之路南线重镇、茶马商都的独特旅游品牌。因此,湟源县旅游部门应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加强旅游文化营销,以促进湟源县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宁怡,欧阳晓波,王莉娟. 旅游文化营销研究[J]. 商业经济,2010,02:111-112
【2】艾华. 谈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创新[J]. 商业时代,2007,34:26
【3】张玉香. 新形势下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探究[J]. 前沿,2012,06:124-125
【4】韩晓莉. 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 中国商贸,2011,29:173-174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方式;三亚
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景区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的空间载体,旅游与旅游景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立足于新媒体营销传播环境本身,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旅游目的地的新媒体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促进旅游营销理论的发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独树一帜、极富特色,能够为旅游业发展搭起良好的平台,造就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目前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营销管理方式不完善,太过于表面化,应在整体推广上,以及简单包装上下功夫。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迎合当今游客的现实需求。因此利用新媒体的活跃特点,针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自身情况,确立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新型旅游营销体系。对以往营销手段进行细致分析,保留效果好的营销手段,优化以往效果欠佳的方法,融入新思路,新手段,运用认证微博,进行话题营销,同时采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手段多方面进行景区公众形象的打造。
1加强信息营销平台建设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信息营销平台的建设,要注重与自身实际情况的结合,将信息平台的信息真实呈现,能够客观地对景区环境以及景区特色进行反映,增强游客对网站的信任度,这是发挥网站作用的关键。信息营销平台的建设,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及根本;第二、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扩大信息营销平台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将有用信息进行更好地传递,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相关信息。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新媒体营销发展过程中,要牢牢立足于信息营销平台建设,将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贯彻其中,加强信息宣传,更好地提升品牌建设,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更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在线营销模式的发展。信息营销平台构建过程中,不能忽略在线营销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要注重把握这一点,扩大企业的品牌传播,让更多人意识到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品牌意识,以此推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进步。
2开展旅游微博营销策略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在利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可以借助微博大V的影响,给予一定的报酬,对自身进行宣传。微博大V在对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可以将信息有效传递。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人们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的理解,以人员推广所占比例最大,让人们认识到这个景区。但是在借助于微博营销过程中,注重对信息的有效编排,并将一些有用的图片信息附带分享,这样一来,能够起到一个较好的宣传作用。且要注重对微博功能的留意,考虑到微博的使用率。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借助微博进行相关信息的宣传,必须要考虑到受众范围的大小。因此,在利用微博进行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到微博操作便捷、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等优势,将信息进行有效、合理加工后将信息进行发出。
3推进网络视频营销
网络视频营销模式,可以对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动态方式进行表述,人们在观看网络宣传视频过程中,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宣传模式,更好地拉近了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可以加深消费者对景区的了解。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可以应用网络视频营销模式手段,录制相应的视频信息,以这种方式进行景观的宣传。在进行网络视频营销过程中,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进行视频信息采集过程中,要注重对重要信息的采集,能够对反映出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特征的景点进行录制,注重视频录制的大小和长度,对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能省则省。其次,在进行网络视频信息宣传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效益选择,并且保证视频信息录制的生动性,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再者,需要保证其视频信息录制的高质量性,在反映出当地景观实际情况的时候,要保证视频信息具有趣味性,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观看;最后,在进行网络视频营销过程中,要注重选择渠道,即如何将视频信息进行推出,增加受众范围。在进行视频宣传过程中,可以起一个新颖的标题,引起用户的注意,并且将视频信息在大的门户网站上,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视频信息,增加点击率,获取更多人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的支持,推动景区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4开展网络社区营销活动
通过开展有效的网络社区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意识到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提升其知名度。网络社区营销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新媒体营销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把握,更好地发挥出新媒体营销的作用和功能,这是实现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发展的关键。在进行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网络社区营销活动的应用,将网络营销与现实营销进行紧密结合,扩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宣传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几点:第一,综合性。进行资源的有效组合来丰富旅游项目的内涵,从而提升旅游吸引力;第二,差异性。要注重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为其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关联性。虽然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性,但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社区营销活动要注重立足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注重针对性和指向性。只有将服务推给那些需要的人,才能促进业务的达成。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利用社区网络进行宣传过程中,可以单独地设置“景点帖”,通过这些帖子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会引来很多人的围观,通过社区宣传,激发人们的旅游意识。
5建立网络品牌专区
关键词: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营销
一、前言
中国典籍一直表述中华文明史长达5000年,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总是毫无置疑地把中原即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但事实上,相应的确切地下考古证据却只能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4000年。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尤其五十年代以来,红山文化的系列考古发现,却真正证实了中华民族的5000年文明史(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实物依据),红山文化因此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在与之同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据了最高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不仅引发了学者们对文明起源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炎黄时代古史研究的热潮。被誉为考古界的“尊神”、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
关于红山文化光彩夺目、意义深远的重大考古发现,应该能够给相关地区带来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也正因为如此,随着我国旅游业当前在各地的蓬勃兴起,辽宁阜新正在谋求利用红山文化来发展旅游。而与此同时,红山文化的中心与首要发掘地内蒙古赤峰市,却至今似乎未能充分正视和打响红山文化这张旅游牌。
二、红山文化概述
(一)红山文化的概念及范围
赤峰,蒙语为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红山文化是一个以赤峰为中心、分布在燕山以北、西辽河与大凌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赤峰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左右。
(二)红山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把原来以夏代为开端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龙”是中国人的象征、是世界上中华儿女凝聚团结的象征,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红山文化的发现,找到了中华龙的主要源头,赤峰是龙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玉器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彻底纠正了此前将零散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划归商周或更晚时期的错误认识,是整个东北地区乃至中国史前玉器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史前第一次玉文化高峰;同时,玉器的出现也奠定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基础。
2、考古价值
红山文化在与之同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据了最高的发展水平,它不仅引发了学者们对文明起源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炎黄时代古史研究的热潮。
苏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已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文明诞生”的基本要素:高级技术能力;大型公共仪式建筑;等级化、复杂化的社会结构。红山文化社会已经是中华最早的古国,红山文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红山文化时期,我国传统礼制就已出现,而礼制的发生,正是文明社会区别于原始社会的根本性标志;红山文化的系列发现及研究表明,中国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初级国家文明阶段。
3、社会价值
红山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的红山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华民族的5000年文明史,验证并扭转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将中原即黄河流域当成中国文明的起源地的思维定式。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
4、旅游价值
无论是赤峰市红山文化的历史价值、还是考古价值、亦或是社会价值,它们都毫无例外的展示出了赤峰市红山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影响,给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增添了巨大的并且独一无二的吸引力,从而使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
三、旅游对红山文化的意义
旅游是一种联动性极强的产业,同时也可以把旅游说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合性产业,其所包含或者涉及的内容是其他任何产业都无法比拟的。
(一)旅游的过程是红山文化传递的过程
1、旅游是传递红山文化的桥梁
旅游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旅游活动既是文明的传播者又是文明的接收者。旅游最广泛的促进了不同文明的接触、交流与对话。红山文化作为一种诉说着中华文明渊源的文明,需要旅游作为其传递的桥梁。
2、没有传播就没有红山文化
没有传播就没有红山文化,传播是红山文化的生命。文明的传播、交流、互动,构成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壮丽图画。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发展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旅游产业本身的提升,而且是促进多样文明的交流与共享。如若红山文化没有旅游加以传播,那么,它只能是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二)红山文化旅游具有强大的整合力
政治的力量常常产生地域的壁垒,宗教的力量又往往导致心灵的隔阂,只有旅游,才能使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走到一起,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从红山文化旅游的经济和文化属性来看,红山文化旅游可以分为硬整合力和软整合力。红山文化需要旅游来带动其传递、发展,同时更需要旅游对其资源进行整合。
1、红山文化旅游具有强大的硬整合力
红山文化旅游的硬整合力是指红山文化旅游对地区发展所变现出来的物质性力量:红山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刺激了直接为之提供服务的产业,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红山文化旅游的整合力是无可替代的。
2、红山文化旅游有着不可衡量的软整合力
红山文化旅游活动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大范围、全方位的接触和互动。实际上,红山文化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没有红山文化就没有红山文化旅游,红山文化是红山文化旅游的灵魂,也是对大众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我们看待红山文化旅游,除了看到红山文化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面,更应该综合、全面的看到它的物质性和精神性这样的双重属性。尤其是红山文化旅游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又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爆发力,这种力量将会推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一说到中国,人们便会想到万里长城、故宫,正是这些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彰显了华夏悠久了历史文明,让人们趋之若鹜。
四、赤峰市红山文化的旅游营销价值
清醒的认识赤峰市红山文化的旅游营销价值,不仅有助于促进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正确、健康、快速的发展,甚至可以同过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来带动赤峰市旅游的发展。
(一)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市场价值
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而,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不仅仅可以吸引那些对历史学和考古学感兴趣的人,而且可以吸引一切有旅游动机的国内游客,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吸引大部分外国游客的到来。由此可见,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市场价值巨大。
(二)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红山文化涵义巨大,影响深远。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使得红山文化旅游具有独特性、唯一性。
1、中华第一龙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2、红山女神与女娲
红山文化的许多重要发现印证了多个历史神话。在华夏子孙中,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多少年来,“女娲”其人一直是个谜。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彩塑女神像,与古籍“女娲补天”的故事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3、中国“金字塔”
这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红山文化“金字塔型建筑”,约比埃及金字塔早500年左右。有学者推测:“金字塔”顶――炼“女娲石”的地方。
(三)旅游价值吸引力强
红山文化所包含的独特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影响,给红山文化旅游增添了巨大的并且独一无二的吸引力,从而使红山文化旅游具有极强的旅游价值。
1、文化体验
任何一种文化旅游其最基本的就是拥有文化体验价值。那么,红山文化旅游也不例外,其文化内涵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具备的,甚至可以说,红山文化旅游的文化体验价值更胜一筹。
2、缅怀历史
红山文化的发现挑战了中国传统的以中原即黄河流域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说法,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丰富的历史实证实物,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缅怀历史的场所、情感和实物。
3、情感认同
红山文化为中华文明5000年提供了强有力的地下实物例证,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传说找到了源头等等这些一系列的证明强烈的冲击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极易产生强烈的认同,产生巨大的情感价值。
4、审美价值
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关红山文化的一系列的玉器、玉龙、瓷器、等等的出土文物,个个形象生动、造型别致、工艺水平高,极富审美价值。例如,赤峰市红山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五、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开发问题
价值认识不足。
(一)“与世无争”
虽然红山文化的根基在赤峰,但是赤峰市在对待红山文化的问题上却显得“与世无争”。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红山文化的巨大能量。红山文化发展至今,无论是从旅游上还是从文化的发扬传承上,并没有将其摆正位置。
(二)“手足无措”
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并不是很清楚如何对待她。也没有抓住权威媒体报道赤峰市红山文化的机遇。
(三)形象模糊
赤峰市红山文化从发现至今,由于观念等问题,无论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还是从提升城市内涵灵魂的角度、亦或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红山文化旅游的形象、甚至是赤峰的旅游形象都是模糊的。
六、营销对策
(一)转变观念
一个人的认识高度,特别是旅游管理者的意识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及其重要。旅游管理者的意识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着当地旅游发展的阶段与速度。现如今正值旅游发展的机遇期,旅游管理者更应提高意识,全面的看待旅游。意识水平的高低有赖于专业素养、实战经验、不断的学习、开阔的视野等。
(二)形象定位
赤峰市旅游发展至今,仍旧是知名度不高。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应该需要清晰其形象,对其进行形象定位。将其放在全市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发挥其影响力。依据前面对赤峰市红山文化的资源状况的特性、特点和内涵的分析,加之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亦无形象定位。现在对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进行形象定位。
形象口号:曙光之城,塞外赤峰
此形象口号突出了赤峰市红山文化是文明发端。一个“曙光之城”四字足能够使人们产生无限遐想,具有无限的包容性、想象力。越易感知越能体现差异。古老文明的性格特征;易勾起向往、激感,因而易沟通。
(三)形象推广与营销
一个旅游地形象确定以后需要营销对其进行形象推广。现根据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形象定位以及赤峰市原有的与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有关的营销,制定出以下营销方式、策略。
1、整合营销
赤峰市旅游对外宣传时一直仅仅是以草原为名,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人们提到草原时,往往想到的是内蒙古其他地方的草原,而没有一下子就想到赤峰。因而,这种单一的、没有包容性的营销应该改变。从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意义和内涵来看,将其加入到市旅游营销上去,无论是对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本身,还是对整个赤峰市旅游来说有百利。红山文化可以提升赤峰市品牌,提升市的内涵。正所谓,文化是灵魂。
赤峰市红山文化在开展旅游过程中,应该将博物馆和红山文化遗址联系起来,而不应该将其割裂。
2、协作营销
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除了要注重与赤峰市整体旅游的协作以及红山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外,更应该注意与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积极争取进行旅游协作。利用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的客流量、知名度、以及距离近、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争取旅游协作机会,来带动红山文化旅游的发展。
3、差异营销
人气对旅游地、旅游景区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人气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尤其是对外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召唤力。人气是口碑相传的基础。鉴于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发展至今人气不高的状况,提高其人气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差异营销为增加旅游地人气提供了可能。
“差别对待”:首先,要考虑将临近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地周围的人调动起来;将本市、本旗县的调动起来;甚至可以考虑对临近蒙市、旗县的人也加入到需要调动的行列中去。对以上需要调动起来的地方的人实行优惠政策吸引,进行差别宣传。最主要的就是钱的问题。可以进行象征性的收取门票费用。其次,对于这样一种价值高、内涵深刻的文化,完全可以作为本市及其临近蒙市、旗县的学生的思想教育、追溯历史发端的一个基地。这样一来,人气有了,就有了对外的吸引力和召唤力,就有了口碑相传的可能。并且,这样的方式一旦成功,还很可能会避免甚至是消除十分明显的淡季。
4、玉龙卡
用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C型玉龙做卡上面的视觉标识,并将此卡命名为玉龙卡。凡是到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游客,都可获取一张龙卡(收取工本费)。拥有此龙卡之后去市内任意其他景点免门票(古迹类全免,其它半价)。
5、广而告之
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发展至今仍然默默无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告知的力度太小、太微弱。那么,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在营销上就要加大投入。投入大量广告费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煤价,重点是在收视率高电视台频繁的播。最终绝对能达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的效果。
6、高调营销论坛盛会
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是在内蒙古.赤峰召开的汇集世界各地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以及红山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交流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发现。应该把握这种高标准、高规格的盛会来对宣传赤峰市红山文化。盛会举办前应该尽全力、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盛会举行时应邀请有实力的各地方电视台进行采访;盛会举行后进行报纸杂志的后续报道以及召开必要的记者会。总之,将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除了与会专家国际化之外,更应将盛会开展的各方面办的国际化、高标准、高规格、“高调化”。如此将会有力的推动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红山文化的传播、传承。
7、积极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赤峰市红山文化几乎符号评价标准中的全部6条。积极准备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之后不但是对红山文化本身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品牌意识,同时更能使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8、积极争取建成北京――赤峰的动车
赤峰被誉为“北京的后花园”,但到目前为止,交通的通达状况极不理想。争取建成北京―赤峰的动车成为赤峰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
湖北省荆州市历史悠久,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明显,是楚文化的兴盛地。除楚文化外,这里还有闻名于世的三国文化、美丽富饶的水文化以及体现民族风韵的宰相文化等[1]。将“体验经济时代”提出的体验营销的概念运用到荆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对荆州市文化旅游进行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吸引更多游客,成为一线旅游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荆州文化旅游经营现状与问题
根据2013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荆州市游客接待量为1 239.47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近48 723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6.85亿元,已占荆州全市GDP总收入的7.9%,远高于全国水平的4.8%。但是单从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来看,荆州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仅占湖北省3.55%左右[2]。这和荆州市在湖北省内所占据的旅游城市地位和它所拥有的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明显不相称。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即对荆州的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总结出荆州文化旅游营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参与性设施和活动,旅游体验参与不足;缺乏增加满意感的旅游产品,纪念品体验感不足;缺乏文化旅游体验主题,忽视品牌营销;缺乏促销信息和先进营销手段,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对体验需求的关注,售后服务投入不足[3]。
二、荆州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荆州市的文化旅游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条件,但是也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和问题。现尝试整合荆州文化旅游营销组合策略,以提升荆州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使游客满意而归。
(一)产品策略
荆州文化旅游营销,在产品策略部分,荆州文化旅游中应该在产品策略中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项目的开发、纪念品的运用。
1.确定体验主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荆州文化旅游独具特色,大多游客都是被荆州深厚的文化魅力所吸引而前来的,所以对于荆州文化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一方面要体现出荆州独特文化魅力和深刻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把握好市场需求,想法设法扩大荆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进而更好地吸引游客。现将荆州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定位为“楚国故都、三国枢纽、江汉水城”[4]。
2.开发体验项目
荆州目前的文化旅游项目中,是以观赏式的参观性项目为主。荆州应该发挥资源优势,丰富旅游的内容。给人视觉上的美感是一种体验,同时也可以发展为集观赏、娱乐、饮食、休闲为一体的大型观赏活动。游客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对景区展示进行欣赏体验的同时也可获得审美体验。比如楚文化中比较突出的青铜冶铸、漆器制作、丝织刺绣等[5],需要找到文化中可以与审美体验相联系的“碰撞点”,然后依据这个“点”进行造景,游客就可以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获得知识,从而增加文化体验感。
此外,游戏式体验参与项目的开发,对于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从而加强满足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荆州文化旅游所缺乏的关键所在。荆州文化旅游缺乏参与性设施和活动,使得游客的体验参与严重不足。62%的受访者均表示出了骑车游城墙,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参与性活动。因此,荆州文化旅游需在这方面找到突破点。比如,可以在三国文化旅游中加入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文化村的建立展现当地历史风俗,游客通过参加一些游戏或体验性项目,获得对这些民族或地方风情最直观的认识,让游客感到“乐在其中”。荆州还可以利用自身水资源的优势开发龙舟比赛、水上蹦极等游戏项目。现已开发的“农家乐”中,也可以增加更多的参与性项目,比如亲自钓鱼、下地采摘新鲜蔬菜、水果、喂养水禽等,让游客获得劳动的快乐。
3.运用纪念品
纪念品能够达到增强体验事后效果的目的。人们到一处地方旅游,通常出于自己收藏或者送人作为礼品的目的,都会购买一些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很好地起到了宣传景区的作用。但是如果这些纪念品可以加入游客自己制作的元素,则更加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参与感。具有比较大的纪念价值的纪念品,一来需要体现荆州文化旅游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二来还要能够展现的它的特色内涵和艺术价值。比如楚文化旅游中,有一项文化成果为楚国漆器,那么就可以开发一些适用于现代居家的漆器产品,如首饰盒等;锦缎编制也可以加入民俗首饰、装饰品等,对外地游客,特别是海外游客来说,将有一定的市场;针对三国文化也可以出售一些微型沙盘、拼组玩具、影视光盘、书籍、人物物品(比如诸葛亮的鹅毛扇)等;荆州水产品丰富,开发一些特色绿色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价格策略
从前文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得知,荆州文化旅游现有游客多为被深厚的文化氛围吸引前来,或为交通便利因素而来,价格并非考虑的主要因素。前来旅游的方式也多为自驾游,从教育和职业背景上看来经济条件都比较良好。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各个景区的旅游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景区的旅游背景其实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有共性可言。比如荆州市的文化旅游就可被划分为历史文化类旅游中。而这类旅游类型,体验感普遍偏低,产品的重复率比较高,在景区也缺少增加游客体验感的娱乐设施,导致游客的体验参与不足。与产品相对应的价格策略也逐渐显示出它的缺陷。低价的同类的旅游产品开始退出游客的需求范围,游客们对于旅游的体验和愉悦要求上升。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市场的需求程度,转变定价方式,改为差异化定价策略,也就是“价格歧视”。根据游客体验价值的不同进行差别定价,游客所获得的体验价值逐步增高,相应的所支出的顾客成本也越高。进入体验的第一个阶段价格稍低,随着消费体验的深入和对价格的淡化,而将下一体验阶段的价格定得稍高一点[6]。例如,可以以较低的门票降低门槛,提高游客在特色住宿、餐饮、娱乐项目上的消费价格,随着游客的激情被激发出来,追求刺激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此时几乎不会对价格进行关注,价格稍高一点,游客也愿意接受,因为游客认为体验的乐趣与付出的成本相一致,从而扩大利润。
(三)渠道策略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解决这一矛盾的通路我们把它称之为渠道。营销渠道对旅游企业同样也非常重要,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渠道的重要作用在于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同时亦有助于收集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与珍贵的情报[7]。
基于历史文化旅游这一产品的特殊性,荆州文化旅游营销渠道的主要成员是旅行社。旅行社在文化旅游营销渠道中扮演着中间商的重要角色。所以应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充分利用好这一渠道环节。
比如,如诗如画的旅游景区可以拍摄宣传片,此片可以在旅行社播放,将荆州特有的文化通过动态的画面的展现给潜在游客,从视觉和听觉刺激潜在游客,以诱导游客前来游玩。
也可以把最能代表景观特点的实体产品或纪念品搬到旅行社进行展示博览。比如文中所提到的楚国漆器、荆州锦缎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纪念品和实体产品[8]。这些都可以拿到旅行社,通过策划与陈列,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多方位增加游客的触动感,进而刺激潜在游客做出购买决策。
(四)促销策略
体验促销是指通过体验广告和在销售促进中融入体验因子而向目标群体传递体验信息,引起其思维认同,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9]。
1.提高知名度和品牌信誉度
虽然荆州文化的知名度较高,但其现代旅游起步较晚,消费者对旅游区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想参与的感觉也不强烈。所以,促销策略的目标和重点应该是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城市的知名度[10]。通过使消费者了解、认识产品,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进而提高荆州文化旅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信誉度。根据上述市场调查显示,过半的游客表示愿意再来并且会向他人推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纪念品辅助销售
体验的传递还可以通过纪念品来传递,纪念品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起到传播旅游体验以及加深游客旅游体验的作用。上述产品策略中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
3.体验式事件公关
根据荆州文化资源禀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应该挖掘荆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举办轰动力强的、感染力强的大型节庆活动来吸引国内外游客。比如关公文化节、龙舟大赛、桃花节这种契机都可以加大对荆州文化旅游的宣传。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水上比赛、文化艺术节,甚至还可以推出三国文化的模拟演出。
4.加大体验广告力度
利用人们接触频率较高、直观性较强的媒体如一些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播出或者刊登设计精美的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通过感官体验给消费者以强烈刺激,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另外,荆州的楚文化、三国文化都和历史息息相关,现在一些热播的电视作品都取材于此,利用这些大家熟知的文艺作品进行促销,极易引起游客的共鸣,以情感刺激达到体验目的,从而吸引游客。
【关键词】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营销
长白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旅游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是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市场与旅游业的发展极不协调。作为长白山特色资源重要载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长白山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一、长白山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现状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长白山区域旅游商品除了土特产品外主要是玉石、玻璃、玛瑙材质的首饰,桃木、杏木雕琢的辟邪小挂件,俄罗斯套娃和韩国的工艺品,根雕、木刻、树皮树叶粘贴画和浮石盆景,旅游纪念章、长白山纪念邮票、名信片、印有长白山图案的背心、手帕、关于长白山的书籍、音像制品等。这些旅游商品中基本没有体现长白山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因此有必要研究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二、长白山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长白山区域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食用菌、人参、鹿茸、林蛙油等土特产品占据旅游商品市场主导地位;旅游商品种类较少,且大部分与国内其他地区雷同,有的还是临近的俄罗斯、韩国及朝鲜等国家的商品,没有长白山区域的特色;具有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极其缺乏;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营销和品牌建设力度不足。总之,长白山区域旅游商品没有体现当地的特色。
三、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营销策略
(一)发掘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商品重在特色,应将当地民俗文化元素融合在旅游商品中,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在开发中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在设计时应坚持品位、质量、人性化、易携带、有特色的原则。加大力度开发散落在民间具有长白山文化、满族和朝鲜族文化及民俗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满族剪纸、“嘎拉哈”、满族荷包香囊、萨满文化陶瓷艺术品、朝鲜族服饰乐器等,丰富长白山区域旅游商品种类。
(二)制定合理的旅游商品价格。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应该尽量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层次旅游的需求。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及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实际市场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调查发现,在长白山区域6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旅游商品销路最好,因此同样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应通过包装、大小、组合等形式拉开价格档次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
(三)制定全方位促销策略。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可以采取促销方式,让游客能够深入、系统了解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提升兴趣以实现销售。1.传统媒体促销。(1)制作多媒体宣传片。电视和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将拍摄的长白山特色自然、人文、风土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等内容的宣传片在电视及网络媒体上投放,也可在火车站、客运站和机场等公共场所投放,提升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知名度。(2)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印有长白山地区旅游景区导游图、风土民俗、旅游景观图片以及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宣传手册,在景区及游客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免费发放,实现促销和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知名度的目的。(3)定制户外宣传广告。在长白山周边人流聚集及流动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以及景区等场所投放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户外广告,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知名度,获得游客的关注。2.事件促销。当地政府通过举办长白山特色旅游文化节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展销;通过主办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大赛,吸引社会人员参与,提升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知名度;与当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合作,请当地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讲述长白山的特色文化及民俗以及特色民俗工艺品及制作,也可赞助比较热门的节目,并提供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做奖品,以此来提升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知名度。3.新媒体营销。(1)网络营销。通过在创建的长白山特色资源及旅游网站上建立长白山特色文化和民俗、自然及民俗景观及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等栏目,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面做关键词广告,在门户网站、专业旅游网站及论坛、社区等站点上做网络广告等方式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营销推广。(2)自媒体营销。博客、微博、微信、WIKI百科等自媒体已成为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最快捷、最方便的媒介,通过好的创意设计出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依靠公众的社会关系实现病毒性网络营销推广目的。(3)论坛及社区营销。建立长白山旅游论坛、社区,并分享特色旅游信息和资源,晒出东北特色剪纸、嘎拉哈、萨满面具、鱼皮工艺品等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照片实现营销推广的目的。
(四)实施多渠道营销推广策略。长白山区域旅游商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小摊点和小铺面形式,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长白山地区的旅游商品市场,需采取以下对策。1.建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连锁店。通过连锁经营方式统一经营和管理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提升服务水平,扩大经营规模,促进旅游特色文化商品的销售。在旅游景区、餐饮休闲娱乐区、景区周边交通枢纽和中转站等场所开设连锁店实现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销售。2.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柜和自动售货机。在长白山景区周边宾馆、酒店大厅及大型商超里设立专柜,通过专柜途径销售,无需随身携带,购买后直接放在酒店以方便游客;在旅游景区、餐饮休闲娱乐区、景区周边交通枢纽和中转站宾馆酒店等场所安放自动售卖机以销售适合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方便游客随时购买。3.建立特色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在重要的旅游交通要道沿线游客休息区设立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销售中心,与长期合作的旅行社合作,让他们及导游向游客发放长白山区域特色纪念品,进行宣传讲解,并带领游客参观这些销售中心以实现销售。也可以吸引自驾游的游客在此休息时购买,可借鉴九寨沟、张家界等与旅行社的合作模式。4.与景区合作销售。与景区进行合作,游客通过略高于门票的价格获得由长白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制作的特殊纪念门票,不仅具有门票作用,而且具有收藏价值,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在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门票上印有条形码,供景区验票使用。5.打造电商平台。建设长白山旅游商品销售平台或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设网上商店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一次和二次销售。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覆盖面广的特点,开设微店实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销售。在长白山旅游网及其他相关的网站上开辟销售专栏或者相关商品链接实现销售。通过网络销售渠道不断提升长白山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更好地实现销售。
作者:王 迪 马哲明 姚月南 郑娇娇 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哲明,肖艳.长白山地区品牌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6:62~65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类型;策略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
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思想和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并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
旅游产品想要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
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旅游文化营销是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三、旅游文化营销类型
1.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2.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3.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4.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四、旅游文化营销策略
1.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往往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是旅游文化营销成功的首要步骤。
2.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地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避免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3.旅游文化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可以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其次,可以借助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进而达到旅游文化营销的目的。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例如,大型演艺节目《印象武隆》体现了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4.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文物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也就是说,文化旅游要改变以往仅仅局限于文物景点的观念,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古今兼容的宝库中寻找能够吸引现代旅游者的要素,寻找旅游发展的契机,走文化旅游和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将多种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一切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景观和风情,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文化旅游格局。
五、总结
总的来说,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以此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实施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必须达到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促进目标,从而实现旅游者高度和谐的文化体验,才能有机会成功地实施旅游文化营销。
参考文献:
[1]廖宁怡,欧阳晓波,王莉娟.旅游文化营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0(29):79-81.
[2]韩晓莉.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11):173-174.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87-02
1 河南省旅游业实施文化营销的优势
1.1 历史古文化资源丰富
河南省历史古文化资源数量多,层次高。地下文物资源全国第一,地上文物资源全国第二;5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文物古迹最多的省份之一;馆藏文物130多万件,占据了全国的1/8,被公认为“中国历史自然历史博物馆”;并拥有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四大古都,以及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濮阳、浚县(鹤壁市辖县)等八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2 姓氏文化资源丰富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拥有博大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由于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河南也成了各路人马的集散地,许多朝代在此建都。这样,河南作为都城必然集聚各种姓氏。中华姓氏大辞典当中有4820种姓氏,河南省就有1834种,而中国最常见的100个姓氏中,河南就有78个。
1.3 民俗、节庆文化资源丰富
河南省有许多悠久的民俗历史,而且至今在许多地方都留有这种传统。如河南省的西峡县就是被考证的重阳节的发源地,至今还保存有重阳村、重阳寺、重阳河、重阳湖、山、潭、、登高台等遗址以及重阳女、圣母等传说。
2 河南省旅游业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2.1 河南省旅游业文化营销力度不足
河南省旅游业的传统营销策略虽卓有成效,但大都只是依托其先天优势进行常规的宣传和策划,缺乏创新,文化营销力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调查研究不足、市场细分不足、广告宣传不足和营销手段不足等。如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这座中国最早的寺庙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深度开发,多次的修复或重建并未给白马寺带来更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究其原因就是文化内涵的开发深度不够,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文化品牌。
2.2 河南省旅游业文化营销可持续性不足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如果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发展不到位,也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河南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且经济不发达,人们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造成了对旅游资源不计后果的掠夺式开发,这也缺少了文化营销可持续性的前提。再加上对旅游资源实施文化营销策略前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缺乏全面、周到、细致的系统性规划,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3 河南省旅游业文化营销竞争力不足
河南省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一山、一水、一拳”的文化营销口号,但是其竞争力依然不足,河南省和周边省份接待境外游客数量的对比,与周边的五个省份相比,虽然河南省的接待总人次不是最少的,但同比增长速度却是最慢的,且与安徽、湖北两个省份相比,接待的旅游人次远远落后。可见,虽然河南打出了文化营销的牌子,但是其文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体现出来。另外河南省内各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品牌定位也不够明确,即使有的景区景点有较为明确的主题,但却不能与周边相关行业或部门形成合力,无法体现其特色,竞争力相对较弱,导致发展缓慢。
3 河南省旅游业实施文化营销的机会
3.1 中央政府对河南省旅游业的政策扶植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即国发〔2011〕第32号文件提出对河南省的战略定位之一,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3.2 河南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各地政府早已意识到旅游业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外汇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当地的经济效益。河南省政府抓住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和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大好形势,借助文化优势,寻求更有利的经济增长点。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肯定了“十一五”旅游产业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战略,规划了总体布局,还强调了重点开发开封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密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项目、郑州登封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项目等三个投资100亿元以上,和其他46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
3.3 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青睐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就围绕着“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展开研究,而旅游业相关的企业和部门也开始在“文化”上面大做文章。其实,早在2004年,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就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统计,在文化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购物旅游和度假旅游五种旅游动机中,文化旅游动机居于首位。这对河南省的旅游业采取文化营销策略也是一种支持和动力。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得旅游者获得精神享受方面的更高层次的旅游活动。
3.4 河南省旅游业实施文化营销的策略
3.4.1 注重文化营销的广度和深度
注重文化营销的广度和深度是指通过各种文化营销策略以提高河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即公众对旅游资源的印象,美誉度即公众对旅游资源的态度和舆论状况。
在提高知名度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大范围的宣传介绍河南的旅游资源,树立起良好的旅游形象。如可以联合央视或各地方电视台拍摄有关河南的纪录片、宣传片;邀请著名导演和演员拍摄有关河南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从而激发人们来河南旅游的兴趣。
在提高美誉度方面:除了要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旅游设施设备,还要树立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由于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旅游业隶属于服务业,旅游从业人员不能做到解放思想,更不能从专业角度理解“服务”二字,造成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河南旅游的美誉度。因此,精心选拔具有整体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实践练习,培养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势必会提高河南旅游业的美誉度。
3.4.2 强调文化营销的可持续性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文化营销时,要进行全局系统的规划和细致连续的策划。
规划主要指的是对旅游资源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开发,这是文化营销可持续性的前提。策划主要指的是文化营销的实施,除细致周密以外还应当保持连续性。如1982年李连杰的一部《少林寺》不仅使李连杰一夜成名,更使得少林寺家喻户晓,从此河南少林寺名声大噪;1983年李连杰又一部《少林小子》强化了大家对少林寺的印象;时隔11年之后1994年李连杰再拍《新少林五祖》让少林寺再起波澜。这些虽不是我们主动营销少林寺的结果,但确实为少林寺吸引了不少游人。为保持这种文化营销的连续性,近年河南电视台又聘请著名导演邀请知名演员,连续拍摄了三部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传奇》,这是河南省强化文化营销可持续性的经典案例。以此类推,河南省的其他旅游资源也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营销,那么整个河南旅游的形象将会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河南旅游的售后服务系统,这对于加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可通过对旅游者满意度的跟踪调查,掌握相关信息,分析相关数据,从而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对旅游者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可包括对旅游资源的满意度、旅行社的满意度、旅游酒店的满意度、旅游服务的满意度的调查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要求,意见和建议,便于今后文化营销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3.4.3 整合文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资源自身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文化营销时我们可根据其主打特色确定目标市场,但这种目标市场又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如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主打豫商文化,吸引了具有豫商情节的国内外游人;河南新郑的“祭祖大典”牵动了探根寻祖炎黄子孙的心;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功夫文化,让和我们异质文化的外国人大为惊叹;还有河南洛阳的“牡丹节”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我们可以将这些旅游资源优劣互补、扬长避短,古今兼容、动静结合,即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但还需注意的是,旅游产品除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也同样遵循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即旅游产品也同样经历开发、发展、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因此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时,除推出精品游、品牌游之外,还要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拓展,增加其参与性和趣味性,实现其体验价值,以做到推陈出新,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冯乃秋,张桂荣.城市文化旅游营销策略[J].企业活力,2009(1):42-43.
[2]罗艳玲.河南省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5):109-110.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网络中国茶文化
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因此在中国也有着强大的文化基础。在当下城市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文化,建立茶文化旅游成为了优势选择。传统茶园,只是作为种茶、采茶出现,但是茶文化旅游却是整合采茶体验、茶艺表演、茶历史讲解于一身的旅游形态,是对传统茶文化的复兴之举。茶文化旅游,依靠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历史绵长的文化底蕴,在众多文化形态中优势明显、独树一帜。尽管茶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和经验不足,加之营销方案较少,尤其是网络营销策略的缺失,致使茶文化旅游在网络营销上存在很多问题。
1茶文化旅游网络营销现状
尽管网络营销已经渗透到了茶文化旅游行业,可是当下的营销方式还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主。茶文化经营者为了缩减成本和要求直观效率会大多考虑线下广告,对网络宣传缺乏信任和了解。使用互联网也只是限于文字编辑和上传图片,没有使用互联网的多重宣传方式。因此,由于经营者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使网络宣传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互联网思维,需要的是专业的工程师和程序员,可在茶文化旅游中却是由工作人员充当。在网站宣传过程中,应熟稔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网站搭建技能,营销和维护网站的能力,甚至还应该掌握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网络营销,才能将茶文化宣传出去,发扬光大。纵观茶文化旅游的网站,做得过于中规中矩,缺乏特色。目前的网站只是放一些景区介绍和茶文化相关知识,没有定期的更新替换,这就造成网友不太喜欢浏览过于死板的网站,使得网站成为了无用的摆设。
在普通经营者的认知里,网络营销便是网站打广告,这样的认知造成网站形成不了特色,产品过于单一,没有优势和口碑。其实网络营销,是一种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在网络上,除了宣传旅游景区的优势和特色,更应该建立起与游客的互动和联系。如果说将网站做得优美精致是为了增加短期点击率和关注度,那么建立互动平台便是吸引长期客源。然而,目前的现状是缺失相应的论坛、博客等辅助平台,因此造成客源的大量流失。网站从设计高度上没有跟进时代步伐,因此也不适合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以往的宣传都是停留在宣传景区上,因此网站便更多的是介绍景区景色和茶文化。但是随着消费者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他们开始关注旅游体验和附属产品,然而旅游管理者并没有真正地关注到游客的细微变化。以致于在网站上没有关于宣传旅游体验的简介,也没有关于茶文化纪念品的售卖。这个问题不但是网络营销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茶文化旅游亟待解决的难题。
2茶文化旅游网络营销的优势性
尽管茶文化旅游的网络营销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与成熟的旅游行业的网络宣传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由于网络营销存在巨大优势,因此在茶文化旅游中有着巨大的利用空间。
2.1互动性强
“旅游网络营销是指旅游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1]因为在营销策略上借助了计算机平台,因此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就打破了一元结构,使得宣传者与参与者实现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网络营销不但可以依托计算机实现宣传,还可以建立微博、博客、BBS等多种互动形式,抓住更多喜欢中国茶文化的潜在客户,并将其发展成目标客户。
2.2营销空间大互联网的优势
就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营销效率。以茶文化旅游线下宣传举例,宣传范围十分有效,而且受到时间、天气、人员的影响。但是网络营销,却是可是二四小时不间断工作的形式,且只要网络可到达的地方都可以宣传。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去了解相关信息,这就大大打破了市场壁垒,开拓市场广度。
2.3效果显著
互联网协作,可以通过程序分析消费者好恶,从而制定个人化的营销方案。这样就达到了精准营销,个性宣传,使得宣传效果大大增强。此外,互联网上还开设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可随时接受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便可以及时更改,使宣传更贴近消费者喜好和口味。同时,网络平台不但提供文字宣传,还有图片、视频,这就给不同人群以可能性。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喜欢欣赏美景的便可以选择图片和视频。这就扫除了以往宣传的单调和乏味,增加浏览者的参与感和热情度,提高宣传效果。
2.4成本较低
传统宣传模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需要场地和调研,但是网络营销在众多方面都能大幅度降低。在人力方面,只需要依靠专业的程序员和工程师将需要展览的内容放置在网站上即可,省去许多人员一同参与的大投入和大消耗。此外,线下宣传需要一定的宣传单页和印刷品,然而在互联网宣传中这些消耗也可省去。因为互联网是网上办公,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和电子邮件将宣传资料发送到目标位置,因此也可省去一部分物力消耗。同时,由于互联网可是实现互动交流,因此除了建设网站之前的调研活动,之后的消费者反馈调研也可在网络上完成。所以网络营销在茶文化旅游中有着众多优势,应当大力发展,积极运用。
3茶文化旅游网络营销实现方式
茶文化旅游的网络营销,由于具有浓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象征,所以虽然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一小部分,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茶文化旅游,兼具田园之美、文化之美、生态之美、绿色之美。”[2]因此,应当依据茶文化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网络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准宣传,有的放矢。
3.1定位网站特色
网站定位是实现网络营销的第一步,只有有了明确的网站定位才能实现营销的达成和实现。中国茶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表达。赣南有采茶舞,其独特的舞蹈形式正是与采茶、种茶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也具有着十分明显的识别度和区分性。这种茶文化中的个性化便可应用到网站中去,使得网站的设计既区别与其他形式的文化旅游形态,同时也可以明确其在众多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地位。再如河南信阳特色毛尖茶,深受荆楚文化熏陶,因此完全可以将荆楚特色的云纹运用到网站的首页,使得纹理有着浓郁的信阳毛尖特色,这不但可以增加识别度,同时也无形中宣传了地方文化。网站特色,是旅游营销制胜的先决条件,拉开区别度,避开千人一面,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3.2定制个
随着中国大国姿态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中国文化吸引。“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强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也将成为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国,与各国共享茶文化。”[3]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既得益于大国崛起的东风,同时也是茶文化魅力的吸引。因此,在着眼于网络营销时,不但要看重中国游客,更应该抓住外国友人。所以,在网站制作上,更应该考虑双语,甚至是多语的文化交往。除了网站上,设计英语等其他语种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外国人的思维传统和消费习惯,只有做到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制定个性的服务内容,才能够吸引包括外国人在内的茶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3.3完善网站操作
有了高屋建瓴的定位和设计,还应该细化网站的具体内容。应该以消费者的身份去考虑网站的运营和发展。在网站中应该建立导航系统,并分成查询功能、介绍功能、购物功能等,将消费者的需求一网打尽。同时,应该完善网上支付平台,支持网上订票,网购附属品的业务,使得网站真正为游客服务。当然,在设计这些应用窗口时,应该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进行操作,使得网络营销真正惠及于民,方便百姓。
3.4注重网络推广
网络营销手段,从本质上说是动用互联网思维,这便是从传统思维向新兴媒体的重大转变。以往的宣传讲究的是“叫卖”,其结果是可以吸引一批消费者参与进来,但其普及范围只存在于宣传的地区,其他地区未能形成辐射。因此,在进行茶文化旅游宣传时,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多种途径,实现多重推广。互联网不但可以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供消费者浏览和查询。还可以在微博、博客上进行宣传,使得更多的目标客户关注茶文化景区的旅游特色。同时,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采取“推拉”结合的方式达到宣传效果。首先可以在网站建立旅游路线、景观特色等网站内容,吸引浏览者留下自己的相关联系方式。之后便可将茶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编辑成册,发放给已留下浏览者的电子邮箱,这样既可以实现有的放矢,同时也能实现节约资源,有着一箭双雕的宣传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正在成为一个大平台。中国茶旅游也应该借助这一信息爆炸的优势和方便,实现茶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网络营销战略,既是中国科技发达的鲜明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与时代接轨的最好证明。中国茶文化绵延至今,正是它每次与时代的结合。在这经济发展的快轨道上,茶文化旅游的勃兴和发展,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力体现。因此,茶文化旅游实现互联网宣传,不但是茶文化的进步性的证明,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实现科技与智能的开始。这不但有可以惠及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旅游网络营销的功能及其实现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01.
[2]宁晓菊,刘清荣.江西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J].农业考古,2005,(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