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专业知识竞赛范文

专业知识竞赛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27

专业知识竞赛

篇1

“我学故我在”安工系专业知识竞赛总结为配合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安工系学生会在上级领导的号召下与11月18日晚6:00在南六楼多功能厅举办了“我学故我在——安工系专业知识竞赛。”本次知识竞赛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让参与的同学认识到,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的素质和技能已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大学生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通过这次知识竞赛,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同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本次专业知识竞赛的主题比较新颖,套用了欧洲著名数学家笛卡儿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套用后的主题为“我学故我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主题,一是积极响应学院现阶段的学风建设,把学生应以学为主、以学为本的观念深入到同学中间。二是让广大同学们认识到,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我们今后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能逃避,必须面对。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所以我能够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够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知识竞赛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创新。创新之一:打破以往知识竞赛的单一类题目。次此知识竞赛为照顾全系的班级,使全系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特意将网络、信息安全、物业等三大部分的题目综合在一起,摆脱了以往知识竞赛只有单一的计算机类试题。增加了全系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基础知识更进一步的巩固,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贯通。创新之二:颠覆了传统的“台上答,台下看”的竞赛风格。在会场的的布置上,我们一扫往届知识竞赛台上答题,台下观看的“高高在上”和亲和力不强的缺点。独辟蹊径,把竞赛赛场从台上搬到台下,把赛场布置成“梅花”的形状,“花瓣”为各参赛代表队的位置,“花蕊”即为整个赛场的中心。这种赛场的布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增进了各队之间的亲和力。在无形中使大家深刻体会到安工系是一个团结和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创新之三:加强互动性,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本此知识竞赛,由各班推荐3人组成“答题组”,负责答题。再由本班其他同学组成“智囊团”,为答题组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组成的参赛队,非常富有朝气,因为它不仅让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还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比赛中,“答题组”努力答题,“智囊团”积极配合,并助威呐喊。不仅活跃了比赛气氛,还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创新之四:改进并丰富了答题的形式。在以往答题形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限时判断题”,“限时描述题”和“观众题”。在竞赛的开始阶段先是“必答题”,这种题多为基础知识,易得分,先给各个代表队“吃定心丸”;接下来就是“抢答题”把会场活跃气氛逐步提升;然后穿插观众题,进行放松;紧接着就是紧张无比的“限时判断题和描述题”,再把会场的紧张气氛台高;然后再穿插观众题,增进互动性;然后就是一决胜负的“风险题”,将赛场推向另一个高潮。这样的穿插使赛场气氛错落有秩、节奏有续、风格明显。本次知识竞赛得到了院和系里老师,及本系同学们的大力支持。院学生处处长王德才老师、院团委常务副书记辛本福老师、安工系系主任朱汝光老师、安工系办公室主任张梅老师、安工系学生辅导员沈志轶老师等亲临了大赛现场,并做了精彩的讲话。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经验的不足,本次知识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如没有细致的考察赛场,导致扩音器没有使用;由于正式试题给主持人的时间较晚,主持人准备不充分等。但是,只有在不断的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及失误之处,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明显的提升。我们相信,今后的工作会完成的更好,为更多的同学们服务。院团委安工系团总支20__年11月

篇2

一、活动目的: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旅游协会希望通过此次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寒冬中也有暖意,让大家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巩固自己在这一个学期里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也让大家可以更好地为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做准备。

二、活动主题: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关于这一学期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彰显魅力,绽放风采

三、活动对象:所有对此次活动有兴趣的同学,主体是指11届旅游管理班同学

四、活动安排:

1、时间初步定在下个星期;

2、地点定在多媒体教室;

3、奖项的设置初步定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名

五、活动内容:

1、竞赛形式:主要是以知识竞答为主,拓展思维为辅(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2、评分细则:合分员现场合分,主持人当场公布竞赛结果,满分为100分

六、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借奎文楼一多媒体教室

2、人员准备:参加知识竞赛的选手(需要提前报名确认)、现场秩序维持人、主持人及现场服务人员

3、物质准备:现场需要的相关道具、布置教室用具、茶水等等

4、知识准备: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的相关题目

七、注意事项:

1、认真准备大赛所需试题、视频,同时注意保密性;

2、各部门前期准备注意协调,确保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3、在活动开始前要提前布置布置活动场地,活动结束后要将活动场地整理干净后离开;

4、活动后总结经验,使此次活动能够在日后形成传统。

注:以上安排如有变动,请以临时通知为准!

篇3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活动,增添专业学习的乐趣,充分做到劳逸结合,经济贸易系特此举办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竞赛,此次比赛所选题目,灵活生动,涉及面非常广泛,是对参赛选手们知识面的考验。

二、活动主题

“专业竞技,谁与争锋”

三、参赛人员

18级国贸1.2班、19级国贸(跨境电商方向)1.2班级,20级跨境电商班均可参加。设计每个班级选派出2个专业队(A.B队)参赛,每队由三名选手组成。共有10个专业队,总参赛人数为30名。

四、比赛规则

1、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按年级进行比赛。18.19级每个班的2队同时参加本年级的初赛,在本年级参赛的4个队中取1个优胜队参加决赛,其他3队获得团体优秀奖。20级参赛的2个队中取1个优胜队参加决赛,其他1队获得团体优秀奖。决赛在初赛中的 3个优胜队中角逐,比赛决出团体1等奖1队,团体2等奖2队。

2、每场比赛每对基础分值设定为100分,实行积分制,比赛分成必答环节和抢答环节。必答环节,每组选手需共同回答5道题,每回答正确1题得10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抢答环节10道题。每组选手需共同抢答,答对1题得10分,答错扣10分。每场比赛按照最后总分排序。

五、每场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两名):

教师1名,学生1名

2、记分员(1名):

经济贸易系学生会成员

六、比赛时间、地点:

初赛2020年12月 日 班教室

决赛2020年12月 日 班教室

七、活动经费预算

1.选手个人证书30本-------10元*30=300元

2.团体比赛奖状10张 -------5*10=50元

3.奖品

1等奖3人,笔记本30元*3=90元

2等奖6人,笔记本20元*6=120元

优秀奖21人,笔记本10元*21=210元

总计:770元

篇4

二、前期准备: 摄影、规定好啦啦队的指定位置

会场布置及相关物品借取 (3:50前写好版面及物品的借取)

嘉宾及评分同学的确定嘉宾及评分同学的座位牌制作

各参赛对牌位的制作

三、比赛项目: 必答题 抢答题 风险题

四、比赛得分规则:

(一)必答题

1、各队3名队员按规定顺序抽题回答,每人答一题。

2、规定队员答题时,其他队员不得提示、补充。

3、答对给10分,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不给分也不扣分。

4、队员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的题交给现场观众回答,观众答对不计分,给观众纪念品。

(二)风险题

1、风险题分加50、10分、20分、30分三个档次。

2、本轮比赛开始前,各队选择准备答题的档次。

3、各队在各自选择的档次里抽取一题回答。

4、各队派代表作答,其他队员可以提示、补充。

5、风险题答对按该题的分值得分,答不出、答不全或答错按该题的分值扣分。

(三)观众答题时间

利用比赛间隙安排观众答题,活跃现场气氛,答对者得纪念品。

五、比赛纪律

1、一律以普通话作答。

2、参赛队员不得带任何相关资料上台比赛。

3、各队3名队员按1、2、3顺序编号入座,在比赛中不得调换。

4、各队不能在比赛进行当中更换队员。

5、各队对主持人及评委的裁决不得在比赛中提出异议。

6、主持人有最终裁决权,应公正、准确地对队员的答题做出评判;主持人在做出评判前可以咨 询评委。

7、评委对主持人有监督权,当评委发现主持人明显误判时,可以向主持人提出异议。

篇5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篇6

竞赛准备情况

研究制定竞赛活动方案。今年3月,竞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经多次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知识竞赛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竞赛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确定了参赛对象、竞赛形式和内容,以及组织机构和机构职责,明确了竞赛时间安排等内容。6月26日,正式下发《关于举办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竞赛准备工作。

组织编写竞赛大纲。6月28日,在先期竞赛大纲框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知识竞赛大纲编写专家研讨会,确定了大纲设计的五个重要原则:完整性、科学性、参与性、时代性、开放性,明确了大纲的编写分工和进度。随后,竞赛办在大连市组织召开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大纲及辅导材料专家审定会。8月5日,组织专家对大纲进行了统稿,形成了大纲初稿。10月初,《市场信息业务知识教程》审定完成,并印发给全国,同时在网上。

组织召开新闻策划会。9月29日,竞赛办组织召开竞赛新闻宣传策划会,邀请农民日报、农影中心、部信息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参加,研讨竞赛活动新闻宣传工作,形成了竞赛宣传工作方案。

组织编写报纸试题和网络竞赛题库。按照专家审定会议上确定的业务知识竞赛题库编写的体例和要求,竞赛办组织试题审定专家对竞赛试题进行了逐一修改、审定,确定了报纸答题,组建了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题库,为竞赛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报纸答题和网络答题情况

建设官网和竞赛网络平台。在部信息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10月建成了竞赛官网和竞赛网络平台。网络答题竞赛平台包括模拟考试和正式考试两个板块,模拟考试可以不限次数进行模拟练习,正式考试每人只能答题一次,在90分钟内完成100道判断题和选择题。

网络、报纸答题正式启动。11月1日,竞赛报纸答题和网络答题活动全面启动。当天农民日报刊登了《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竞赛试题》,竞赛办还加印了5万份报纸寄往各省市,同时开通了网上答题系统。目前,各地都收到了竞赛办寄发的报纸试题,正组织系统内人员开展报纸答题。在网络答题方面,截止11月25日,全国各省区市和兵团已有14504人进行了网上注册,其中8255人正式参加了考试。

各地竞赛开展情况

篇7

关键词:竞赛机制;创新人才;培养

1产品设计专业竞赛概况

随着国家对工业创新发展力度的重视和加强,每年面向产品设计专业的竞赛也越来越多,目前按照比赛主办方层次的区别,可将产品设计专业竞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由政府和下属部门(中央及地方下属省、市政府机构)、协会(全国或地方工业设计等协会)主办或联合承办的产品设计竞赛。例如,慈溪市人民政府每年举办的“慈溪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每年举办的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等。这类比赛规模较大,竞争较激烈,参赛作品的水平也较高,主要目的是促进工业产品设计的公众普及度,培养后续产品创新人才。

第二种是各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企业组织举办的产品设计竞赛。例如,各类旅游公司组织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美的集团组织的“2020年未来厨房创意大赛征集”、台湾光宝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以及国际知名的红点每年举办的红点设计大赛等产品类竞赛。这类比赛应用性较强,要求参赛者联系企业文化设计产品,主要目的除了宣传企业品牌,寻找产品创意资源外,也是发掘潜在设计类人才的一种途径。

第三种是由各地区教育部或院校自行举办,或联系企业共同举办的小型设计比赛,如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等竞赛。这类竞赛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再思考过程。

2竞赛机制对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1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竞赛机制在教学计划应用中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动性,拓宽专业知识面。目前,大部分产品类专业课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然而课堂上的学习和指导时间是有限的,课程中通过引入竞赛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以竞赛内容为目标,感受实践操作真实的环境,同时课后也能根据课堂指导继续深入和完善设计方案。

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中除了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收集分析资料、总结设计经验、发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整套思维过程,并将方案具体化的设计能力。

三是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学生参加竞赛除了锻炼创新思维和技能外,竞赛成果也可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成为今后学习的动力。同时,一个竞赛项目有时需要2~3人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分配任务,进行调研,激发整合创意,最终协作完成设计项目,需要每个成员同心协力。

2.2更好地了解产品行业

目前,产品设计行业在招收人才上要求具备的相关能力有:产品设计领域的美感和修养,产品策划制作掌控技能,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绘画、设计、创意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各大高校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上,通过在课程中引入竞赛机制,可以让学生在专业竞赛环境下,以企业或竞赛项目为背景,从调研、分析、总结、策划、设计、制作等环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切身体验产品行业中一个项目的整体参与过程,重新审视自身专业能力,查漏补缺,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提升专业学科发展

将竞赛机制加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外,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教师通过研究竞赛,提炼出适合课程的比赛方向,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在获得奖项的同时,也可提高该校本专业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整个专业团队的发展。

3竞赛机制在产品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中的方法

3.1教学与竞赛相辅相成

专业教学计划与竞赛相结合,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注意时间把控。专业课程的开展时间与竞赛的持续时间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教师应严格筛选专业竞赛项目,选择与课程内容和开展时间最为合适的为佳。另外很多每年固定时间都会举办的竞赛,可以纳入教学常规计划中,以前做好教学与竞赛结合的安排。

其次注重课程与竞赛内容的匹配度。产品设计专业包含的设计方向非常广,有家居产品设计、小家电设计、生活用品设计、交通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专业,每个设计方向所运用的专业知识和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规划中要提前选择有针对性的比赛作为实践结合项目,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既满足课程内容学以致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竞赛难度与学生水平相适应。本科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专业能力水平不相同,因此参与的竞赛难度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应该结合该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适合的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如果一味选择大型或知名度很高的竞赛,学生很可能因综合能力水平不够而无法达到竞赛标准。

3.2教学实施与成果的评估体系

教学与竞赛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严格制定教学过程计划,将专业理论与竞赛规程紧密结合,把竞赛内容融汇于每章节的理论知识中,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练,每一次专业课都是一个项目的完整呈现。最后每项作业除了参与竞赛外,还应该站在专业和企业、市场的不同角度对学生的竞赛方案给予相应的点评和建议,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标准,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3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专业课程中参与竞赛的各项方案成果,应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企业和社会相关行业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有机联系,无论产品方案是否获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产品产业化,实现最大实用价值。

篇8

关键词:竞赛;“竞赛教学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一、“竞赛教学法”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竞赛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竞赛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知识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用竞赛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励青年学生学习的动力,达到一定的职业水平要求。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竞争性

任何形式的竞赛,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竞争性,这也是为什么各类比赛能调动人、吸引人的主要原因。“竞赛教学法”的教学,主要方式是竞赛,通过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比拚,达到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目的。竞赛性是其根本特性,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以竞争为条件的,没有竞争,也就无所谓竞赛。学生要想在学习中胜出,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和技能的,否则,结果只能是失败。

2. 激烈性

由于“竞赛教学法”的根本特性是竞争,竞争就有激烈要求。只不过这里的激烈性不是表现在运动方面,而是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还有要亲临赛场的良好心理素质,否则,在激烈的竞赛中,成绩也不理想。因此,“竞赛教学法”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应对激烈竞争的心理能力,提高他们将来面对职场优胜劣汰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残酷性

“竞赛教学法”的残酷性,是由它的竞争性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要是竟争,就有先后顺序和排名,就有胜负和优胜劣汰,这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二是竞赛的激烈性和偶然性,必然会产生一些突发事件,有时因为这些突发事件而改变了最终结果,只要这些事件不是人为故意安排的,我们也只能接受。如正在比赛时,极有希望获胜的一方,因为某名选手出现了突发疾病而不得不放弃比赛,结果只能判负。三是现实性,只要参加竞赛,对于裁判的最终判决,参赛选手原则上只能接受,纵使有万种理由,暂时也必须服从。

4. 表演性

“竞赛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参加的成员人数较多。另外,每一竞赛环节的安排,相对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平台,参加的学生和老师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表现自己,其过程具有明显的表演性。从而通过“竞赛教学法”能够锻炼师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 开展“竞赛教学法”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多门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相当深厚的工程类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否则,学生所学的本领最多只是一个造价编写人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工程造价确定的工作,将来在工程设计时由计算机一次就计算出来了,不需要更多的人去完成这种机械工作,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真正要做的工作是: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从投资的多少、投资的效果以及风险程度等几个方面,向决策者提出有理有据的分析,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设计阶段,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价值工程、方案比选等,对项目进行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分析,保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控制项目的实际投资不突破事先确定的目标,力争能有所节约。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经济管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复合人才,对其实施的教学方法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单一学科的办法,必须要创新,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是其他专业的继续,达不到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多年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经过多年的竞赛教学实践后,武昌理工学院逐步总结并形成了一套关于开展竞赛教学实践的理论、方法和制度,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制度法和体系化。这种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方法,开展的理论和物质条件都不高,方法方式也比较简单,易于在高等学校中进行,而且效果显著,作用明显。

二、“竞赛教学法”教学内容选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特点,结合教学难点、重点和效果的要求,武昌理工学院在进行“竞赛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筛选时,安排了五次竞赛教学,其先后顺序如下图示:

(一)识图知识竞赛

竞赛的内容是在读懂规定的图纸的基础上,完成规定的各种提问,解读施工图中相关疑难问题。通过这个竞赛,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读懂图纸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但我国的工科大学毕业生,80%以上的不具备这种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人员如果读不懂图,工程造价的确定又如何进行?

(二)施工技术和房屋构造知识竞赛

竞赛的内容涉及施工技术和一般民用房屋构造,不仅有相关教材的知识,更多的是实际工程运用的相关性知识。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施工技术,掌握一般房屋的构造体系,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的。因为工程造价的很多费用是由不同施工方法所决定,不同的房屋构造,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造价格。

(三)工程量计算技能竞赛

竞赛的内容就是结合施工图纸,按照现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目的是要求学生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现行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的能力。正确计算工程量是正确确定工程造价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计算过程的快慢和结果的正确与否,是反映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竞赛

竞赛的内容涉及工程经济、工程技术和招投标的法律知识,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特别是解决工程价款结算中各种矛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条文,解决实际工程中各种歧义的造价问题。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最能反应教学水平和效果的,这种能力的高低也是最能反应工程造价人员水平的。

(五)工程投标兑标技能竞赛

竞赛的内容按实际工程的招标投标进行,事先给学生发放招标文件及图纸 ,学生据此进行投标,通过竞标,决定谁中标。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考评,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上述五个竞赛是一个从单一向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基础到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其先后顺序不应颠倒,其各项竞赛内容和考评方法不应相同。

三、开展“竞赛教学法”教学的具体安排

(一)各种竞赛的具体开展时间确定

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结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上述五项专业竞赛的时间主要安排在相应的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同时考虑了学生各学期学习任务的繁重程度,武昌理工学院将各个竞赛时间安排如表1。

除了工程量计算技能竞赛是安排整个专业进行外,其他竞赛都是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量计算的内容太多,而且有的相当复杂,如果也按班级来安排,老师的组织工作量太大。简化为先各班级自己进行选拔,然后在整个专业中进行比赛。

(二)各竞赛的竞赛内容、方式及时间

1. 各竞赛的内容安排

武昌理工学院经过多次竞赛教学实践,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反应,有的竞赛以突出检查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如识图竞赛、施工及房屋构造竞赛等,安排有知识考试的内容,因为这些相关技能是与相应知识掌握的多少及牢固程度相关联的,没有对相关理论的记忆及掌握,其技能也不可能很高。而对工程量计算技能及招投标只安排了技能竞赛,这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在工作中更强调的是操作技能和现场的处置能力,对于具体的规定记忆要求不太高。学院最后确定各类竞赛的内容、时间及方式安排如表2:

2. 各竞赛的具体方案设计

所有的知识笔试采用试卷形式,以单选题和多选题进行考试,由计算机阅卷和评分。每位同学都要独立参加。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搭配分组,一个班分六到八组进入下午知识竞答。知识竞答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比赛题目分为必答题十题和抢答题(每组平均二个),最后以总分数来排定名次。

对于工程量计算竞赛,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仍以手工计算方式进行,每班以三到五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正式竞赛前一小时发一套施工图纸,比赛开始后以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工程量计算内容。最后以每组完成的正确量的多少来评判名次,并计算各学生的成绩。

投标竞赛,在开标前一个星期,将招标的工程图纸及投标书的要求分给各组,每组以5至7人为宜,各组按照图纸及投标要求,自主完成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投标报价的确定,在开标前三天统一进行投标答疑,最后,各组完成自己的投标文件的编制和装订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前送达指定的位置。在规定的开标时间统一进行开标,其程序完全按照武汉市现行开标程序进行,废标的认定及处理也按武汉市评标办法执行。开标后进行评标,严格按武汉市现行的百分制方法评议,评委为具有武汉市或湖北省评标专家资格的专家老师认组长,最后确定中标候选人。这整个过程除工程是假设的外,其他完全与实际投标及评标相同,让学生在校就能感受真实的投标和评标过程。以各组所得的最终评分作为竞赛的成绩。

四、“竞赛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竞赛教学法”教学探索,武昌理工学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没开展竞赛教学前,学生普遍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太重视,特别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学的知识,根本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用。通过竞赛教学后,学习通过亲身参加比赛,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还感受到了知识在工程中应用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动力。如通过识图知识竞赛后,学生普遍反应读图能力大有提高,能看懂一般的施工图纸,同时也有一种专业自豪感,增强了学好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为了参加各种比赛,希望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学生都会自己在课后苦练专业技能,同学之间在比赛前就已开展了练习比赛,大家纷纷暗自较劲,看谁练得更好,更准确。正是在这种比赛的氛围中,从2011年起,武昌理工学院,每年都获得全国“广联达”杯工程量算量大赛一等奖,这对于一个三本学院来讲,是极其不容易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教学法”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的技巧。

(三)有效缩短学生的职业过渡所需要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

通过“竞赛教学法”的教学,学生在毕业前能独立完成一般工程的投标报价问题,有的学生在学校时就参与了一些实际工程的投标报价。而没有经过系统“竞赛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大约要参加工作半年至一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实践证明,“竞赛教学法”能缩短学生进入行业的时间近一年,其就业成功的机会自然比其他学生要大得多。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武昌理工学院施行“竞赛教学法”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年年上升,毕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现招收本科生四个班,共140多名学生。这对于本校工程造价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五、工程造价专业开展“竞赛教学法”教学的条件

经过多年的探索,武昌理工学院总结出开展“竞赛教学法”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充足的双师型教师

“竞赛教学法”的核心是竞赛内容的确定和评判标准的制定,而这又要与现实工程建设相一致,否则,就会形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达不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误人子弟。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主导---教师,他们必须是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工程实践一线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双师型的教师才能确保竞赛的内容具有工程实践性,制定的评判标准才能符合当今工程实际情况。武昌理工学院发挥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大力引进具有双师型条件的老师,同时聘请社会上的造价事务的专业造价工程师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到真实而有用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如果教师只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术型老师,是不可能很好完成竞赛教学任务的。

(二)一定数量的现实项目工程

“竞赛教学法”的教学对象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技能都是针对工程实践的,这就要求“竞赛教学法”所选择的竞赛内容必须满足现实工程实践,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实际工程,“竞赛教学法”也只能沦为理论知识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毫无作用。为此,武昌理工学院先后与六家造价事务所签订了教学实践协议,每学期定期将学生送去实习,参与各事务所的实际工程工作,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暂时解决部分事务所人力不足问题,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三)完善的教学计划

要保证开展“竞赛教学法”教学的有序、顺利和效果,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将“竞赛教学法”开展的时间、方式、内容、地点及要求等内容事先就制定好计划,经审查批准后进入当年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此计划执行。否则,“竞赛教学法”就成为一种临时的知识竞赛活动。现在的武昌理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就明确了开展竞赛教学的时间,时长、内容及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竞赛教学进行。

六、调动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积极性

工程造价专业开展“竞赛教学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老师和学生放到工程实际中去,通过以上五个竞赛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执业能力不断提高。由于这种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教学时间及精力投入,大大超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比传统教学方法大很多。因此,如何调动二者参加的积极性就值得研究,武昌理工学院的主要办法有:

第一,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和学生必须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将此作为评价老师和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制度规定相关老师必须进行“竞赛教学法”教学,每位专业教师还规定具体的学时要求。学生必须全程参加“竞赛教学法”教学过程,不得无故旷课,并设定每一个竞赛的学分,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学分才可能毕业。

第二,施行一定的奖励。对各类竞赛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对于每类竞赛前两名的学生加优质学分1分,对于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的学生奖励优质学分1-3分,此学习可充抵其他专业学分。对组织竞赛好的老师在奖金分配和年度考核中倾斜,职称评定及进修优先。

第三,在各类竞赛的设计上尽力做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得参与者在紧张竞赛时也感到有乐趣。如,在知识竞赛环节,增加抢答题,在技能比赛环节增加技能表演项目,其目的是增强比赛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调动师生参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竞赛能力;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

引文

学生的竞赛活动与其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个人能力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学生的竞赛活动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各个学科项目均有其自身的竞赛活动,较为普遍的是英语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一系列相关赛事,这些竞赛的设置建立在学生专业课的基础之上,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进而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然而,纵观数十年来高职高专学生的竞赛参与情况,形势不容乐观,大多参赛的高职高专学生一方面参赛队较少,另一方面参赛水平较低,能力相对较差,为有效探索我国高职高专学生的竞赛参赛现状,笔者以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认真思索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希望进行的相关分析能够对针对这种不利于高职高专学生长远发展的限制条件加以改进和有效解决。

一、聚焦高职高专

学校的风气与学生的品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具有积极向上校风的学校,相对而言会造就更多的优秀学子。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向社会培养众多应用型人才,相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实践能力较强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显著特征,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直接与专业相关的应聘岗位打交道,在众多的实践中,较之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深化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在众多的科技竞赛中却并无太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这一现象不禁令人匪夷所思。

(一)懈怠的学生思想

自然而然,作为高职高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指追求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浅层认知,只满足于当前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以机器故障为例解说,当一台机器遇到故障,高职高专学生由于经常与及其打交道,对其正常操作以及经常会出现的故障问题等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面对如此轻松的机器修理,他们满足于当前问题解决的得心应手;相对比,当同类专业的大学生遇到此类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实践机会与高职高专学生相比较少,他们会从机器的构造原理等方面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寻找到故障的所在之处后,进而考虑如何优化配置,杜绝此类故障的出现。相对比高职高专学生同大学生的不同反应来说,后者有利的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在其不断的对知识的探索追寻中愈发刺激了对该专业的兴趣,进而在该专业中造诣颇深。

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学生要有意识的提高自我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目标,在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中有效巩固专业知识技能,深入剖解问题产生的深入原因,推动自己在创新道路上的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以及国家提供的各种竞赛平台,不断开阔眼界,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好的接受社会的挑战。

(二)松懈的学校教育

目前,我国各类竞赛的宣传主题主要面对的社会中的各类知名高校,对于一些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一带而过,甚至质疑其实力等因素,将消息封锁,自主屏蔽了对他们的信息发放。这其实是极为不利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各处都潜藏着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国家相关宣传负责单位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毕竟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竞赛活动的宣传,组织专门人员组织报名、培训等相关事宜。

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得已报考各类职业技术学院,但仍希求可以获得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他们比较擅长同机器打交道,喜欢研究发明新东西,无疑,科技竞赛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学校的信息之后、宣传消息的封闭,等他们得知消息已经错过了比赛时间;另外还有英语口语较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如果能够有效把握社会中的各类竞赛等,无疑也会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然而受制于上述因素等,他们与诸多好的机遇擦肩而过,这在不同程度上埋没了众多的年轻潜力股,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大计的实施。

二、竞赛能力提升策略

竞赛等系列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心理、对困难的征服心理,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造就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竞争力,因此有效完善,特别是注重对高职高专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可谓至关重要。

(一)培训机制亟待健全

高职高专等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出台相关措施加以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高度重视与迅速发展的经济下的社会大环境的接轨,完善培训机制,合理安排、有侧重的安排各类学科的比重,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基础上,适当涉及其他专业,力求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及时对学生的竞赛活动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

(二)竞赛体制亟待完善

学校要定时的筹备各类相关的竞赛活动,在有效营造竞争环境的同时,注重挖掘各类人才,学校可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升自身素质。例如,体育性质的竞赛可以举行运动会,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外语性质的竞赛可以举办外语配音大赛或者英语演讲比赛,有效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科技类的竞赛活动就更为广泛了,可以进行创新性小发明活动,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等等。

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在社会学生群体中占据极大比重,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竞赛能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本专业、本院校的热情和信心,更可以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广阔平台,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提供更好的选择。笔者衷心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广泛关注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状况,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小强,牛学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互动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第3期

篇10

【关键词】技能大赛;专业建设;模具专业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高级操作人才。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大赛科学的评定标准,针对具体的比赛项目,规范学生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加强。以赛带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技能大赛促进了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提高

1.1突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自身素养的培养

通过举行和参加与模具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培养和树立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大赛的项目通常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技能需求,有明确的任务布置,规定评定标准,规范实际操作,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掌握相关职业技能,遵守相关职业操作标准,逐步完成职业素质的养成。以赛带训是强化了的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式,能够最终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如果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的话,会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到特别吃力,即使教师将各种训练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也很难让学生把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以赛带训给出的任务很直观,通过任务布置、规范标准、理论学习,动手实践,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有血有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就更强,这样就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赛带训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参与到竞争中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使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听老师讲,转变成自己主动涉猎相关知识,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有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

1.3推进“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要进行职业资质的培训、考核和鉴定,教师必需要有相应资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能进一步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就依据技能大赛的实践要求和赛事规范及时地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与针对性,促进了高等职业学院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实时和生产实际接轨。这样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实践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技能大赛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建设搭建了平台

下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为例,说明大赛对专业实训的指导意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竞赛项目,要求学生联合组队完成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产品改良与创新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样品快速成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展现参赛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工艺性分析与实践、先进制作技术与设备应用、跨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了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以适应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趋势。

整个大赛涉及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造型技术”、“数控模具加工”、“机械制图”、等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符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专业授课教师针对大赛的竞赛项目,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训项目,采用与大赛子项目相符的模块化教学及训练。精心设置每一个训练项目,保证让学生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相关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运用,使整个专业建设的知识体系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让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因此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赛带训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是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载体,以大赛为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与专业定位,同时大赛为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规范的考核标准,为实训实训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养成,对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技能大赛实现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1职业技能大赛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

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和纽带,加强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技能大赛的实质就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程度的一种较量,所以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时,要结合一线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从企业的典型案例中寻找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并且项目内容要能体现出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同时大赛的比赛规则要采用企业的行业标准,因此,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来源于企业,同时他又服务于企业,因为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为一线企业培养和选拔出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院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沟通,才能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不断发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3.2实训设备能够实时更新

由于大赛内容与企业接轨,所以对相关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院校为了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实训设施自然要与竞赛项目相匹配,因此通过大赛,使学院加快了实训室建设,实时更新了实训设备,这样学生的实训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是也加强了自身的专业建设。

3.3拓展竞赛项目,增强竞争实力

竞赛项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和专业能力考核的准确程度,因此要积极拓展竞赛项目,并使每一个竞赛项目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让竞赛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载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无盲点,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的用人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4.总结

以赛带训是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同时以赛带训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也督促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了教师队伍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继续探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领专业建设,如何以技能大赛为手段,推动专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艳.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以赛带训的若干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7):14-15.

篇11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20-02

职业技能竞赛对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职业技能竞赛在中职教育专业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本文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阐述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功能价值,分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措施。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功能价值

职业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也是校企之间联系的桥梁,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

(一)促进教学理念的改革。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倡导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职业为发展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创建各种相关的实践平台,以技能大赛为主题,将理论学科向职业能力为主进行转变,从而转变教学理念。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举办各种职业能力竞赛,可以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在竞赛前后,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努力地探索与创新,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各职业院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专业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模式,开展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三)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主要分为两种,即技术型和应用型。因此,在技能竞赛的引导下,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由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进行转变,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体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身为教师,应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分析和审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创新做出合理的规划。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不高,参赛压力大。目前,学生参与旅游类技能竞赛大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推荐,而学生自身没有强烈的参赛意识、较高的参赛积极性。与此同时,多数竞赛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部分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另外,赛前培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为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比赛成绩,学校从收到比赛通知的那刻起,就会组织学生参与赛前培训。而赛前培训是对学生旅游管理所有专业知识的重新巩固,由于时间较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参赛压力,而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是对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运用能力的比拼,由于培训实践较短,实践培训太过片面,导致学生没有较全面地掌握实践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竞赛当中去。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基础知识了解不透彻。部分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强,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性。而赛前培训只是短时间内高度强化学生的旅游管理基础知识,虽然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但太过急功近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太过片面不够透彻。由于技能竞赛过程当中有太多的不可测因素会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学生没有丰富的参赛经验和应变经验,对于参赛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状况没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再加上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一旦有突况发生,学生会容易自我施压,甚至是过分紧张,从而影响临场发挥,直接影参赛结果。

(三)学生对指导老师过分依赖。学生在参赛之前所有的培训都由教师组织开展,如果教师的培训方式不当,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竞赛中的发挥和赛后结果;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参赛能力的培养,容易忽略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去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由于自身没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不能充分理解,容易避重就轻。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赛前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赛前培训环节都是面对面、手把手地去教导学生,因而没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应对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不能大胆放开、正常发挥,以及应对突况。

(四)竞赛技巧使用不合理。多数竞赛当中都有才艺展示这一环节,而在此环节当中部分学生过度展示各种不贴切的旅游竞赛才艺。在论述旅游景点这一环节,表达过程中过分加入自身的情感,导致朗读色彩过于浓厚,容易忽略旅游所要传播的景点文化和当时人物的情感,忽略与游客之间的沟通。讲解时太过渲染表面情感,忽视旅游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游客的感受,过度使用参赛技巧。

篇12

关键词:学科竞赛 财经管理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87-02

目前使用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进入高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作用,使其可以成为理论课堂的延伸的同时,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财经类专业教学当中,虽然理论教学比较完善,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使得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实现。而技能竞赛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将日常教学内容和技能竞赛内容进行结合,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 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的类型

1.1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这一类竞赛可以分为国家、省、市级的竞赛。国家级竞赛多由教育部、等机构进行联合举办,名称为“挑战杯”。而省级竞赛则由省级教育厅举办,其目的在于培养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市级竞赛则是由当地的教育局进行举办,其竞赛的对象多为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比如“某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各类学会等机构组织的学科竞赛

这种类型的竞赛都是财经相关的学会发起,并且由企业进行承办,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专业竞赛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由财经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财经能力竞赛”,可以通过现场显示自身的财经操作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成绩。

1.3 企业举办的学科竞赛

这种竞赛活动主要是由企业自行组织,其目的在于考验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提供进行创业和就业的机会[1]。例如工商银行举办的“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不仅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为自身的发展选取优秀的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种企业组织的竞赛当中,学生可以亲身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选择人才的标准,对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职业,获得理想的岗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2.1 促进学生的视野拓宽,提高专业能力

现在社会和学校举办的财经专业有关的竞赛,经常是使用比较开放的方式进行比赛。即在比赛的时候,参赛人员可以自行进行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制定符合参赛要求的方案,或者根据企业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比如在某市的“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当中,要求参赛队伍亲身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完善的理财计划。通过此种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扩大自身的视野。总的来说,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地查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主动进行分析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问题方案,这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提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开发性的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有效地表现出大学生的参赛能力,也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3]。例如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当中,要求参赛队伍针对某个新产品或者某种服务概念进行探索,了解其获得风险投资的几率,制作一份包含企业简介、发展风险、投资回报、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创业计划书,然后通过W生的讲解效果和书面计划的完整性选出优胜者。通过这种具有发挥空间的竞赛可以使参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制作完善的创业计划。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2.3 有利于推动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学风能可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竞赛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最终使财经类专业当中可以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4]。对目前时常开展的财经类竞赛进行统计,竞赛活动的内容多和专业能力紧紧相联,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竞赛的作用发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总而言之,参赛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与技能竞赛当中。

3 财经类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对策

3.1 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当中,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将财经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改善目前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方法进行培养创新型人才[5]。比如可以选择某个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准确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在财经类专业课教学当中,可以结合竞赛的内容,使用推广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对学习的需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需要将竞赛和常规性教学进行融合,常规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制定财经类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需要合理修改目前的课程内容,使其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和技能竞赛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拥有实践创新精神,获得更多的发展。

3.2 建设学生创新的平台,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供给,也需要大量创新实践活动的辅助,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逐渐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几率。高校需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关的制度,并且准备充足的专项基金,为学生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平台。

3.3 制定健全的激励制度,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健全的竞赛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竞赛激励制度。首先可以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将“综合创新实践”当成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为参与的学生提供若干创新学分。学生要想获得创新学分,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技能竞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技能竞赛的重视度。该文选择财经类专业的技能竞赛为实例,通过传授专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艺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促进财经类大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萌萌,肖顺根,神会存.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52-153.

篇13

[关键词]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0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02 [本刊网址]http:∥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主题,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创新与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对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基础实、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土木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达到新时期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加强精英学生的培养,以点带面促进大学生整体技能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打造卓有成效的专业素质培养平台,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拓展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技能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主动参与,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学习和深入理解,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技能。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是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学会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考虑整体性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专业技能竞赛缓解了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在检验书本理论知识是否正确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对土木专业知识的内化和继承,为学生尽早适应工程实际奠定了基础。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愿望,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及培养是多方面的。技能竞赛侧重于考查参赛者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要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技能竞赛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不仅逐渐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技能竞赛为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供了舞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锻炼专业技能,在校内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特长、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学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较量,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以生为本,培养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既是技能竞赛的主体,又是技能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积极自主地投身到技能竞赛中。土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应该围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尤其是解决社会热点需求问题做文章,这样才能使专业技能的发挥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提出新思路、新想法,不断提高个人创新学习能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培养合理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形式,学会进行调查、实验、收集、分析、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同时,也锻炼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师为导,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技能竞赛的引领者,在竞赛队员的选拔、培训、指导等诸多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聘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组建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团队,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是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和将技能竞赛与土木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努力探讨适当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启发式教育,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专业前沿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使知识结构更合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发展性地接受知识,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以校为体,构造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篇14

【关键词】软件专业 教学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33-03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目的是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探讨这一竞赛平台究竟给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教学等问题,对专业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模块化,连贯性不强

表1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情况表,表中看不出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更看不出学生应该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方面,第一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学期C#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占了三个学期,且还开设了不同的语言,导致学生在编程入门基础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方面,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共有4门,学时都差不多,第三个学期除网页动画设计外,其余4门课程学时也差不多,课程杂,体现不出技术主线和学生软件编程知识能力的逐步培养和形成。第三方面,课程模块化,连贯性不强。看不出第二个学期的所学对第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和知识技能的积累。这样的课程安排违反了学生学习软件编程开发技术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最简单的程序都写不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觉得自己很差,失去学习兴趣,以后上课就开始不听,接着就是听不懂,最后干脆旷课在宿舍玩游戏的恶性循环局面。

表1 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表

(二)缺少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计算机类专业不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具有很强的现场观赏性,没有很多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软件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仅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国际性大赛,ACM不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难度比较大,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因此,行业社会就缺少让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其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多,衔接性强,难度大,很难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单独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设计出精美的作品。软件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完很多门课程后,经过不断的动手编程实践,积累一定经验才可能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程序作品。所以,在专业教学上没有举办过学生作品展,更不用说举办学校层面的作品展。缺少了行业社会和学校两大重要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找到学习成就感。

(三)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高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补录的学生,在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又有一段差距。而在正常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高度。而后果就是导致少部分拔尖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不能提高并达到自己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优势

参加竞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竞赛培训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就多开设些相对容易掌握的技能课程,让在编程方面可塑性不强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能,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按竞赛考纲的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可按竞赛知识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入门编程,找到编程应用于实际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多方获取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多做多练,积极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很好的弥补了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技能水平的舞台

以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为契机,首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就建立了一次学校范围内的、让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机会。在校内设置选拔赛,只有在选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比赛。其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再次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让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同台竞技,真正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看清自我,找出差距。同时也给他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激起学习的热情。看到这个大赛平台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促使了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生专业课程作品展。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程应用项目,然后将作品以多媒体展厅的形式尽可能更开放地展出。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推动精英学生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兼顾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培养需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的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式。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恰好给精英学生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此项竞赛,能额外得到老师的培训指导,进行更多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他们能与来自全国的选手比赛交流,一是方便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精英,二是方便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不足。此外,本大赛有很多知名企业参与,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选手会直接被这些知名企业录用,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品牌”毕业生。

三、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以全国软件大赛竞赛组织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学科竞赛,组织更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据调查,扩大招生规模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性强的学科竞赛,不喜欢传统方式的学科竞赛。因此,需要在竞赛形式上下功夫,创新竞赛组织方式,找准学生的参赛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举办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创意创业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动画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

2.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是学生得以安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前提,是老师安心指导创造佳绩的保障,良好的竞赛保障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良好的赛项宣传机制,让每位同学务必知晓比赛通知。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宣传,并通过赛前动员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其次,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提供专门的比赛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相关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无后顾之忧。最后,对每次参赛进行经验总结,提高各种比赛的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去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将竞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课程里,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场所。建立如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职业教育者的教学目标。随着各种竞赛体制的完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平台,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该参考大赛平台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大赛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的对外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娟. 关于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以南宁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19)

[2]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

[3] 何迎生,鲁荣波. ACM 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4] 李绍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职教通讯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