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策划范文

企业文化策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文化策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文化策划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梳理;策划;设计;意识;能动

题目是一个缩略语,完整准确地说,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没有策划”。在企业文化策划几度热潮之后,现在又有一股否定企业文化策划的思潮,诸如 “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便是这种否定策划论的典型代表。

说“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有一些道理,但不全对。比如,对于一个刚刚脱离自为阶段而进行自觉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来说,他是需要经过一个“梳理”阶段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梳理”层面,没有进一步的策划设计、指导按排、深化化实,那也不能自然发挥“梳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说“企业文化是梳理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说企业文化不需要策划,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不可知的,就是把企业文化的形成理解为与人们的主观努力无关的自然而然的发展,就是否定人的科学认识和逻辑思维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的能动作用,站在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这个话就有点消极无为的意味,更否定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引领作用。因为要引领就需要策划,要自觉建设,就需要设计,要发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企业建设能动的反作用,就需要策划设计。这是的意识论。人民的核心价值观不单单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梳理,还有兼于对未来军队建设的考虑,关系未来,这就需要策划与设计。而其实,“梳理”本身就需要策划与设计,比如,要梳理就需开展调研,要调研就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调研分几个阶段,几个方面,何人负责,何时完工等;梳理分几个维度,从哪儿开始,用什么方法,梳理出来的东西如何总结,如何提炼,如何上升到理论层面等等,这些都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所以说,企业文化不能没有策划。当然,如果把策划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自然是划出来的;或者策划脱离实际,化不起来,那是策划存在问题,而不能说策划无用,不用策划。

实践需要策划,没有策划,实践就没有方向。科学技术创新需要设计与策划,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径、用什么工具、如何检验等,理论创新、文化创新也需要设计与策划,用什么原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论证等,梳理是继承,是总结,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是完善,是提高。科学的策划是企业文化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的物质观和意识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的巨大的能动作用。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选集》第二卷,第445页)什么叫能动?能动就是主观努力,积极主动。同志所说的“必须先有”就是策划与设计,策划与设计就是人积极主动地发挥意识对客观实际的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和有效形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本能,也是理性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技能。

企业文化策划是指从实际出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愿景、规划、计划、活动的按排、理念的提炼、渗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策略、艺术、技巧、细节等进行系统谋划和科学设计的全部活动。企业文化的设计与策划,是一个认识、发现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种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由于文化的建设是一件非常细致的事情,也是一件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见效的事情,所以策划与设计就非常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不要说一个组织,一个人的活动也需要策划,比如你找一个员工谈话,走一位亲戚,拜访朋友,在员工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什么,做什么,怎样说,怎样做,包括肢体语言,都需要设计。

策划是一种高级意识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企业文化策划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我们所讲的企业文化的规划设计;第二,意识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它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预见未来,比如企业文化策划对当前文化的调研,对过去文化的梳理,对未来文化的设计;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科学的策划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可见,策划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预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站在认识论的角度,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策划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运用、正确发挥企业文化策划对于认识、改造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另外,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理性思维活动,思维也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思维有许多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从个别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等,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能请经过这种训练的专业公司或专业人士来帮助,则对理念的提炼、过程的设计都会有好处。

我承认文化有“自然生成”的特性,但我同时也要说,文化毕竟是人创造的,人在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完全能够发挥能动作用,比如一棵大树,它在自然环境中慢慢长大,但如果我们掌握它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对它加以爱护,注意施肥、剪枝、理叶,甚至从小给它造个型,它就会按照人们的意志生长。

篇2

企业文化活动系列方案

活动一:

我与招证共成长之企业文化演讲比赛

为深入领悟证券企业文化之精髓 ,弘扬招证人先进的模范精神,调动和激发招证员工爱行如家、励新图强的积极性,为了把营业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特开展本次我与招证共成长 企业文化演讲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活动,展示招证人的拼搏面貌,宣扬招证人励新图强 敦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及进取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

一、活动主题

我与招证共成长学习、推广、践行我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开创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的先进集体。

二、演讲内容

紧紧围绕证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挖掘招证文化之精髓。参考内容:证券企业文化共识

三、活动安排:

本次演讲比赛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月x日)宣传发动阶段。主要由各团队长在各自团队内部组织进行,动员组员参与,确定演讲人选名单。

第二阶段:(xx月x日xx月x日)演讲准备阶段。各团队长11月21日下午六点前确认参赛人员名单(每团队至少2人参赛,团队长也可参赛),各团队长围绕演讲主题,对组员的演讲准备工作进行相应跟踪,将参赛组员名单和参赛题目用电子文档的形式上报黄晓云处。

第三阶段:(x月x日下午)比赛阶段。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xx年x月x日下午15:30-16:30,营业部会议室。

五、比赛要求

(1)本次活动由营业部各团队长下达并组织各自组员参与,营业部全体员工均可自由报名参与(每个团队至少2人参赛, 团队长也可参赛),活动场地设在营业部会议室。

(2)各团队长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我与招证共成长演讲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把组织演讲的过程,作为宣传、推广、教育和普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过程,切实组织好各自队员参赛,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演讲内容要围绕证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及释义展开,突出我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营业部的具体体现。

(4)演讲要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召感染力和影响力。演讲稿要求条理清晰、核心理念表达清楚明确。

(5)参赛选手预先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六、评分方法

(一)本次演讲比赛邀请( 待定 )担任评委,采用( )人评分制,依据演讲内容、仪表形象、语言艺术、现场感染力、时间控制等方面量化评分。

(二)评分采取100分制,,评委当场评分,取平均分(取小数点后两位,分数相同者取小数点后三位)为选手的最后得分。评分按演讲内容、语言表达、神态表情、仪表形象、演讲效果、演讲时间及脱稿等6个项目进行,各占分值30分、25分、10分、10分、15分、10分:

1、演讲内容(35分)

观点正确鲜明,主题深刻集中,角度新颖得当,材料典型充分,联系实际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说服力强。

2、演讲技巧(40分)

(1)语言表达(20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形象,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注意轻重缓急。

(2)神态表情(10分):姿式、动作、手势、表情大方自然,善于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3)仪表形象(10分):服饰大方得体,举止从容端庄,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3、演讲效果(15分)

有强烈的鼓动性、激励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感召力。能充分调动现场听众的情绪,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时间控制要求(10分)

不脱稿扣5分,不熟练扣3分;超时或少时扣3分(时间限制为5-8分钟,若超时或少时,每分钟扣1分,扣完3分为止)。

5、给每位评委发一份参赛选手演讲题目、评分表。

七、奖项设置

本次演讲比赛将现场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一等奖(1名):价值100元的手机移动电源一个

二等奖(1名):价值88元的手机移动电源一个

三等奖(1名):价值88元的手机移动电源一个

八、注意事项:

11月22日上午9:00,各团队参赛选手在营业部会议室进行抽签活动,无法出席的由其团队长代为抽签,决定比赛出场顺序,并交待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

活动二:

辣辣寿司边个食之浓情小周末

一、活动目的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为了增进营业部各位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大家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彰显营业部员工的活力与魅力!

二、活动主题

美食达人,游戏之王

三、时间、地点

比赛地点:营业部会议室

比赛时间:x月x日下午16:30-18:00

四、比赛流程

(1)比赛形式:

比赛参赛选手定为每组6人(廖立兴团队分成3个小组参赛)。比赛流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为寿司厨房,基本食材由举办方提供,参赛选手派代表抽选特别食材进行做寿司(寿司名字由各组自行命名),时间为30分钟,在这30分钟内做完3种(每种各10件),未做完者,则为失败,然后交由评委评分,然后评委给分,每种寿司满分为10分,最高分者为三十分。

在参赛者做寿司的过程中,进行观众游戏青蛙大跳水,游戏规则如下:现场随机抽取6位观众以自愿为原则参加,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轮:一只青蛙跳下水 呱!

第二轮:两只青蛙跳下水 呱!呱!

第三轮:三只青蛙跳下水 呱!呱!呱!

依此类推,每人轮着念一个字,念呱过程要伴随一次下蹲,谁跟不上节奏或者没下蹲的惩罚吃一件辣辣寿司

第二个环节为辣辣寿司边个食游戏谁是卧底。现场随机抽取6位观众以自愿为原则参加,游戏规则如下(如不熟悉游戏规则的同事可参考节目快乐大本营):

1、6人1组(其中1人是卧底),共5组。背对投影排列站好;在场6个人中5个人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剩下的1个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

2、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不能直接说出来那个词语),既不能让卧底发现,也要给同伴以暗示。每轮描述完毕,投票选出怀疑是卧底的那个人,得票数最多的人出局。若两个人一样多的话,待定的两个人分别再一次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描述完毕后其他4人重新投票,得票数最多的人出局。

3、若有卧底撑到剩下最后2人(包括卧底),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大部队获胜。

4、若卧底获胜,则卧底有奖励(德芙一条), 大部队需接受惩罚(辣辣寿司每人一件);若大部队获胜,则大部队每人有奖励(德芙一条),卧底接受惩罚(辣辣寿司一件)。

(2)奖项设置:

最具创意奖(1名):

最美味奖(1名):

(3)报名工作:

每个参赛小组给自己队伍起一个队名,在11月21日下午六点前把队伍参赛成员名单发到赖美先处。

(4)活动主要负责人:

黄晓云、赖美先

附件1:

评分表

评分项目 得分

一 演讲内容(35分) ⑴观点正确鲜明,主题深刻集中,角度新颖得当,材料典型充分,联系实际针对性强,逻辑严谨,说服力强。

二 仪表形象(20分) (1)着装整齐,仪表仪态端庄(5分)

(2) 姿态自然,动作适度(5分)

(3) 自信、情绪饱满,富有激情与气势,能充分展示招券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0分)

三 语言艺术(20分) ⑴ 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流畅、动听;(5分)

⑵ 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语速适中。(5分)

(3)表述清楚、声情并貌,善于运用面部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表达得当。(10分)

四 演讲效果(15分) 有强烈的鼓动性、激励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感召力。能充分调动现场听众的情绪,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 时间控制(10分): 不脱稿扣5分,不熟练扣3分;超时或少时扣3分(时间限制为5-8分钟,若超时或少时,每分钟扣1分,扣完3分为止)。

总计

附件2:

企业文化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出场顺序表

出场

顺序 选手姓名 演讲题目 总得分

附件3:辣辣寿司边个食之寿司厨房参赛队伍名单

队伍名称 参赛队员 备注

附件4::第一届证券美食厨艺大赛比赛详细流程:

一、比赛用具:举办方提供

寿司材料(寿司饭 调味品 寿司配料等)

餐具若干(刀 碟子 碗 手套 寿司席 废报纸等)

二、赛前准备:

1)在比赛开始之前,举办方小组把基本寿司材料准备好,每个队伍均可平等获得;

2)在比赛开始之际,各参赛队在主持人的指引下,抽签决定顺序和选取特别寿司食材,比赛开始的时候,各参赛者按照抽签的顺序,按照当前选取食材开始制作。

3)评委每人派发提前编好序号的小卡片两张,用作投票之用。

三、特别事项:

篇3

为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巩固过去一段时期公司在提高安全和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果,培养青年人对企业责任意识,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结合“安康杯竞赛通知”文件精神,特举办“BAIK青年论坛2005——青春在这里闪光”活动。

二、主题

紧紧围绕公司“至诚、立信、尚学、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突出反映“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结合公司青年人的特点,通过征文、演讲和座谈等形式,就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为题开展活动。

1.安全生产与公司发展;

2.就工作中的某些环节,我们怎样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工作;

3.从“安全无界限”谈如何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4.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5.发生在身边的体现至诚、立信、尚学、创新的先进事迹;

6.对“卓越品质、高尚品格、一流品牌”愿景的描述和理解;

7.做高质产品,塑高尚人品,营造企业品质文化;版权所有

8.感念十年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

9.我是公司的一员,我的青春同样精彩;

10.公司愿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11.如何看待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

12.希望公司为青年人的成长搭建怎样的发展平台;

13.降低成本,从我做起;

14.我为公司发展献计策。

三、组织

本次活动由团委主办,以支部为单位选送作品参加此次活动。第一、第二支部应选送至少四个作品,其他支部选送作品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四、参赛对象版权所有

公司35岁以下所有员工

五、征文比赛参赛要求

1.征文内容应紧扣主题,切合公司实际,文学性和科学性相结合,自由抒发个人建议;

2.征文体裁不限,字数应不少于1000字;

3.参赛作品分别由各支部汇总,按照文章的通用格式进行整理,于2005年5月31日前将稿件及其电子版交至公司团委,逾期将不再接收。

六、评审及表彰办法

1.本次征文比赛设作品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赛奖若干;设最佳组织奖1名。

2.对于获奖作品,公司将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推荐参加机场股份公司组织的征文比赛,并在公司网站和行业报刊上刊登。

七、演讲及座谈

篇4

(来源:中国培训热线)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它承载和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企业员工的行为纲领,是统领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圣经”。

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之后,分门别类,提纲划目,编印成书,这个“书”就是企业文化手册——浓缩概括企业文化理念的小册子。一本标准的企业文化手册会内容完备,自成体系,整体协同,一般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序言概论部分:主要阐述企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后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概论内容可以用前言、序言、概论或企业简介、企业荣誉、企业发展史等形式予以介绍。

第二:文化阐述部分:主要阐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质,企业文化层次或内容,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宗旨,企业文化定位、企业文化载体、企业文化模型、企业文化宣言,企业文化总纲,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等内容。主体部分:详细、全面刊载已经整合审定了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比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各类管理理念、各类经营理念、企业格言、企业VI系统、企业形象语、员工行为规范等。企业之歌、企业誓词也可以刊载。

第三:案例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正反方面的案例,一般以正面案例为主。案例之后,可以附件案例启示或意义。附则部分:刊载有说明性条款,如执行时间、解释权、手册修订等。可以用后记或后跋的形式予以介绍。有的手册在最后,还附有“签收回执”,“回执”说明:“我本人已学习理解本手册全部内容,并严格遵守。”最后是持有手册的员工签名,以显手册严肃性。如何写企业文化手册呢? 首先,提炼理念。提炼确定整个企业的理念体系(这是关于如何设计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容,作者有专题论述)。

第四:策划书名。“企业文化手册”可以作为书名的副题,除副题外再取一个贴切个性的书名正题。比如部分企业企业文化手册书名正题如下:海尔企业文化手册:《我是海尔我

中国最具价值的培训资讯平台微笑》锦江宾馆企业文化手册:《感动宣言》中建八局企业文化手册:《筑魂》普陀烟草企业文化手册:《行舟有道》安阳邮政企业文化手册:《做安阳人民最喜爱的企业》潍坊广电企业文化手册:《真情传播,情满潍坊》华为企业文化手册:《华为基本法》华侨城企业文化手册:《华侨城》西安明珠国际企业文化手册:《天地人和》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浙江烟草企业文化手册:《精实之道》红塔企业文化手册:《红塔文化力》康大企业文化手册:《同一个声音》第三,确定架构。写书之前,先要确定整本书的架构,全书分为几篇几章几节几部分,是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还是四级目录?篇章之间要有机相连,使全书成为一个整体。书的“骨架”(架构)确定之后,往里加“肉”(内容)就可以了。比如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架构以“生”字贯穿全书,分为六个篇章:生根——核心理念篇、生机——科技创新篇、第三章:生趣——人本管理篇、第四章:生产——质量安全篇、第五章:生存——营销服务篇、第六章生态——社会责任篇。一线穿之,有机相连,紧扣主题,创新活泼,很有特色。

第五:选择图片。好的企业文化手册图文并茂,增加阅读性和审美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图片可以是插图,也可以是有关企业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图片,放在书中相应位置,要有图片说明。

篇5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例如,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强大激励作用和指导作用的精神和口号。一说“铁人精神”,我们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站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我们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能让人们联想起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才会具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

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 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从获得信息算起,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就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

显然,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事件,但是不同的人说出了完全不同的事件。我们据此判断,这几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对这种结论,企业基本上是认可的。

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在各系统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理念、与核心理念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以海尔为例。其核心精神(企业精神)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营销系统表现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在产品开发系统表现为“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在服务系统表现为“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在市场开发系统表现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每一个理念都有相应的典型事件与之对应。所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了,避免了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

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篇6

关键词:企业;企业形象策划;真善美;符码消费;

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dentity)(简称CI)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8年,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为德国的AEG公司设计了简明的字母化的标志,并将其应用到公司的系列性产品以及便条纸、信封、建筑、店面之中,贝伦斯AEG的这些设计实践被公认为是企业形象策划的雏形。自CI产生以来,欧美和日本的知名企业导入的成功使其以破竹之势在业中建立声誉。企业形象策划战略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其合理和科学的内涵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形象策划也可以称为企业形象管理(CorporateImageManagement),即从形象的角度对公司和企业进行理念(Mind)、行为(Behavior)、和视觉(Visual)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公关策略、服务营销、产品标识、广告等,将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外部表现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构成形象的合力,从而冲击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发生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不仅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与企业结成了须臾不离的联系——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主要是企业提供的;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过去企业被界定为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学把它定义为“有一定的行为特征,即谋求产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单元”。([1].p,2)而随着文明的进步,企业已从一元定位走向二元定位,即它不仅创造物质产品,同时创造精神价值。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经由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的贯彻而达成的。而这正是是企业求真——向善——臻美三个过程的完美统一。

第一:求真。即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进而大胆探求并坚持真理,它是现代科学发展和进步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科学哲学家劳丹所说:“科学的事业是理性的事业”,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生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效益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企业也只有不断地探求真理,才能使其产品的品质得以保证。企业也只有本着科学的求真精神进行研究和生产,才能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保持其前进的张力和冷静的头脑。

第二:向善。从哲学上讲,价值观是关于对象有用性的认识。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全部或多数成员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重视盈利固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正是同政府、顾客、金融机构、媒体等社会各个部分的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企业不能置这些联系于不顾,单纯地追求自身的利益。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与社会各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因此,企业选择向善的价值理念,是基于对自身导向正确认识而做出的,也是与社会文明进步取的一致的方式与手段。向善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企业只有明白为谁服务,才能在目标定位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臻美。即臻于美的境界,满足人们对情感的诉求。企业生产过程也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成功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现实的肯定,这也是企业带给员工以审美愉悦的本质所在。企业的美基于对经济规律的自由驾驭,:“不断地实现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与经济客观必然性的统一,亦即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规律、从而能在经济生活的必然王国中获得自由。”([2].p,238)当劳动者在生产中达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超越时,他将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好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也是一种审美意向。

企业求真、向善、臻美的生产过程带来了企业真、善、美三个维度的完美统一。而这三个方面正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所在。企业通过生产和营销活动,将这种美好形象传播给社会和公众,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和时代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温饱型时代,过渡到富裕型时代,即而进入到表现型时代。表现型时代追求精神消费,即消费者注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是否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这一时代也称感性消费时代,以此代替原来的理性消费时代。这种消费观念是伴随着对产品高附加值的要求而出现的。首先表现为,购买商品时诉诸于情感的共鸣:消费者不再过多地以经济性、必须性为依据做出理性分析,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要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时代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通过购买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内在价值。表现型时代或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美观的产品,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营销战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传统推销战略,即以卖方为主的战略,进入营销战略,即按买方要求来调整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而进入形象战略时代,包括产品的内在品质、外在包装、道德服务等等,也就是说,顾客选择商品是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形象,即产品的有形形象与无形形象。有形形象可以定义为看得到、摸得着的部分,如企业的标识、产品包装、名称、以及售后服务等;无形形象,即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坐标、目标方向、口碑信誉等等。所有这些,所构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公众的一种约定和承诺。同时,日常生活美学化也是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的反映,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图像、消费品牌,也消费符码。当今世界被称作“符码化的世界”,又称“世界4”。(卡尔.波普尔曾把现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世界1,即客观物理世界;世界2,即主观意识世界;而世界3则是波普尔的理论创造,即客观知识世界。)世界4带来了符码化的生产,符码化的消费,符码化的权利,符码化的生存,这不可避免地诱导了新的需求动机,造成新的利益分配。([3],p.88)

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形象策划战略正迎合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形象战略是企业实施人本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企业形象战略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审美战略,是用审美的眼光和美的规律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其在企业中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产品形象、道德形象中得以渗透,从而达到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把握,因此也可以将这种审美战略称为美学管理(AestheticsManagement)。传统管理理论力图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策划尽量准确的行动,它仅将人作为劳动要素来对待,忽视了人本质的要求,致使这种管理方式与人的现实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与错位。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人本的因素逐渐渗透至管理中来,可以说,企业管理理论的几个革命均根源于对人本质力量的进一步揭示与张扬。美学管理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时展的透视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方式,一改物本管理时代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化管理模式,它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精神等等。([4].p,47)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荷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人本是走向人性化的途径,是人对“知、情、意”三个层面的认识和肯定。长期以来,人们对“知”和“意”的重视比之“情”要大得多。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工具理性将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知性的存在,而忽视了情感和审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而现代社会,随着人文文化的回归,“人类的审美方式不再只是一种认知方式,而中转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超越方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成为生活自下而上的最重要的东西”([5].p,108)审美是人本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它与“知”和“意”一起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企业形象战略也即美学管理战略正是给予企业这样一个实现人本化的机会和条件。在这里,企业通过美学的定位和管理,给予企业员工以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把人的生产还原为体现自我的重要活动。马克思指出,生产本身是物种的生产,它是生产生命的活动。一个物种的全部特征就在于物种的的生活活动方式,而人的物种特征就在于他的活动是自己的、有意识的。([6].p,10)黑格尔也曾指出,“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没有绝对的外物与我对立”。这正是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特征所在。

通过以上对企业形象战略重要意义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形象塑造决不仅限于是企业的视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企业形象战略一改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带给社会惟利是图的负面影响,传达出更多的精神文化的特征。企业形象策划不仅是经济范畴,而且是一种美学范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将美学与经济学定义为现代“两门卓越的世俗科学”,它们的结合,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趋向。其共同使命是实现“感觉的心灵化”和“心灵的感觉化”。([7].p,32)企业形象战略正是将美学与经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能否在生产中正确地塑造企业形象,能否将美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是衡量未来企业发展的坐标与尺度。

参考文献

1、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王进:现代经济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3、孙慕天:论世界4.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

4、林莹芬:.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赵伯飞、常新: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引自《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篇7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论,它以人为本,以价值为核心,以制度为保证,把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科学地组织起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它包括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企业文化十分强调要凸现企业特点,表现企业个性特色,提倡鼓舞斗志,增强士气的企业精神。因此我们要在企业文化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着力建设符合自身实际而又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个别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有些企业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三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

五是对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缺少深度开掘。企业文化要求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分析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归纳提炼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丰富的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目前许多煤田地质勘探单位的企业文化理论内容空泛,言之无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及途径

一是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更多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四是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地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五是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篇8

1.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与企业内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忠实信仰。现今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转为理念与文化的竞争,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企业文化的融入和渗透,缺乏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由于没有最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使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把工程做成名牌,注入文化,不但阻碍社会效益的增长,并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企业在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也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

2.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建筑业大多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管理规范和规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企业的功能不完善,工程总承包能力较弱,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难以参与国际招标竞争。在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水平低,运作起点不高,方法不多,文化创新不够等问题。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建筑企业缺乏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不能适应市场与资源整合的需要。进行文化结构的变革已势在必行。

3.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培训流于形式。企业文化更注重“安全文化”,建筑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中,造成建筑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工程建设的建筑工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从而造成安全文化意识的复杂性。其次,建筑工程建设的危险性本身较大,由于工作岗位流动性大,员工没有认真地经过安全文化教育和培训,安全文化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了安全工作的隐患。第三,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少,历史欠账较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等安全文化有关的制度,在许多单位未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地方的领导重视发展经济,轻视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4.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离开人,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受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施工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企业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个员工所接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受过专门教育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优秀人才大都流动到优秀企业中,使得相当多的建筑企业面临人才危机,从而加大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

5.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层次主要集中在施工层面上,企业的员工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进入建筑业,使得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这些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严格的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满足建筑市场的变化对人员素质能力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工人偏少,尤其是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严重失调,结构不合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构建,以一种员工易于接收的形式来支撑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带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构筑建筑业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对策

1.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打造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以及拥有的核心资源(包括高端人才、核心技术资源、专利、财力等)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建筑企业在企业形象建立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塑造自己的形象,在竞争中赢得战略优势。首先,企业形象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企业形象的好坏是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和认可,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将会被社会接受。其次,要突出企业设计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能给人产生强烈视觉冲击效果,而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个性化设计一定要反映企业的历史、背景和企业的特点。同时个性化的形象设计也有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企业形象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的顾客群。对企业形象的认识过程,是人们主观意识对企业形象这一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2)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根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首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智力、技术、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2.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完善企业管理机制。(1)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建筑企业的内外环境,从内部把握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抓住企业自身的文化特性进行构建。同时从外部分析建筑行业的运行特点,如市场行为不规范、操作混乱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分析建筑行业的优势,如我国对外承包市场的扩大,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得对外承包工程成本降低,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引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例分析,从观念、心理、行为方式、习俗等关系着手,研究和设计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在传统的建筑企业文化特点上构建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2)完善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是企业文化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病,究其原因,许多是其制度不健全和不落实造成的。因此,企业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和言论,同时要向管理要效益,尤其是科学管理,是企业实现有序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实行“严、紧、实”的要求,实践证明,管理机制是对企业文化的运作和发展的保证。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1)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的决策及企业形象策划为载体,融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2)突出安全文化建设,改善施工现场环境。首先,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作业。如桥梁施工,桩基础、梁板涨拉、吊装作业等工作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让员工能够安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文化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其次,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施工现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以人为本”,建立“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1)“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人为本”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时刻把人的需要放在最根本的位置,要体现对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尤其是对民工人格的真正尊重,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树立人是企业最宝贵资源的价值观,重视对各类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统一起来;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报效感,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2)强化管理,建立“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首先,建筑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体系。其次,建筑企业员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因此,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情”感召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良好氛围,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员工,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不仅在物资基础的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合理薪酬上满足他们,更要为他们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建立有利于员工成长和上升的机制,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5.提高认识,注重培养员工素质能力。(1)加强领导,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舍得在提高员工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花本钱、搞投资,加强对培训工作领导,提高对培训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等。同时对企业核心流程、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进行重组优化,以增强全员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和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增强企业团队精神和向心力。(2)寓教于乐,在提高员工素质能力上下功夫。首先,要通过培训,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标准、规章制度贯彻下去,让每名员工熟练掌握,从而改进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和行为规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培养团队精神,达到构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其次,学习和培训能力已经成为塑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是当代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学习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目标,而培训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培训能力的大小,从一定意义上讲代表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三,寓教于乐的活动。如通过图书阅览、电影、电视、展览、音乐、美术、摄影等各种形式,把员工求新、求乐、求知和求美结合起来。

篇9

关键词:电力;电网;企业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A

一、制约供电企业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级供电企业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区域特色的供电企业文化,但也应该看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意识,供电企业干部员工参与共建意识淡薄,没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文化渗透作用明显不足,供电企业文化整体效能发挥不明显。主要有三大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没有正确理解供电企业文化的涵义,忽略供电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认为供电企业文化有点务虚,是口号化的浅层宣传活动,短期成效不大;认为文化建设深不可测;认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是“空中楼阁”、高不可及,没有认识到它是源于管理,在管理中发展、完善、再造而形成的文化管理。

二是规划问题。供电企业文化总体规划还比较抽象,缺乏较为整体规范的策划,各级供电企业现在是“瞎子摸象”、“各地为政”、“各尽手段”、“各具特色”,供电企业文化共建力度不够。目前文化产品多见于局域网、部分办公场所和印刷品,而其他媒介宣传运用则较少。

三是效果问题。部分供电企业干部员工受思想认识、法治意识、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文化还未完全渗透入供电企业各项工作,还不能把有形的管理通过理念变成无形的管理,促使供电企业干部员工养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习惯。客观地说,这些对文化建设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如果片面追求,就是对供电企业文化的浅化。

二、推进供电企业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三个要点”,培育供电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一是要统筹兼顾。要制定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实施步骤和主要方略,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谋篇布局;要通过纲要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供电企业文化的内涵、确立供电企业精神和供电企业的基本理念,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二是要整体联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实施,为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动员措施,使各级供电企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它列入重要日程,放到突出位置,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三是要规范体系。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和领导指示,更重要的是依靠供电企业文化诸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运作方式,依靠激励、约束、预警、凝聚等各种运行机制,自觉地推动供电企业文化正常有序地运转。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行为规范、管理体系、精神风貌、供电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沟通等方面对各级供电系统的文化建设进行认真的考核和评价。

(二)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供电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要推进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找准载体,建好平台,否则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1、着力物态文化引导。物态文化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它蕴含和折射了丰富的供电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为此,要注重体现供电企业文化内涵,充分调动资源优势,开辟设立供电企业文化网、供电企业文化室、供电企业文化园、供电企业文化墙等等,涵盖县情司情、政务党务、供电职业道德、廉政、格言警句等内容;要规范各级供电企业的办公、办电场所和相关设施的供电企业徽标、宣传用语;规范供电员工着装上岗和挂牌服务制度;规范涉电资料的种类和样式并印上供电企业标志;积极运用供电企业杂志、歌曲、供电企业网页等多种形象载体,建立供电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挥物态文化实践供电企业文化、传播供电企业文化的功能,将供电企业的整体形象传达给社会大众。

2、着手行为文化影响。行为文化是外在表现,供电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全体干部员工的行为来体现的,它是弘扬供电企业形象的有效载体。一是要约束行为。从规范干部职工日常行为、工作行为、职业行为入手制定一系列标准化的供电企业干部员工行为准则。二是要典型引路。以开展文明单位、“服务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评选“岗位标兵”、“服务之星”等争优创先活动,对供电企业干部员工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供电企业干部员工通过向先进典型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践行良好的行为方式。三是要柔性管理,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管理之中,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魅力影响,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供电企业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促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着眼精神文化渗透。精神文化是灵魂,它能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导向,使供电企业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一方面,围绕理想信念,开展荣辱教育。引导供电企业干部员工讲奉献、讲务实、讲服务、讲节俭,知荣明耻,褒荣贬辱,开展征集廉政警语、廉政格言、读书议廉等活动,使全体供电企业干部员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综合素质,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供电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供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抓住“三个环节”,挖掘供电企业文化的源动力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此,要通过教育培训、思想引导、激励鼓励、监督管理、奖惩兑现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供电企业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供电企业精神和供电理念转化为供电员工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这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抓住“三个环节”:即选人、育人、用人。

——“选人”:一是供电企业立足自身的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招录所需要的人,二是从内部选拔人才充实到所需的岗位上工作。遵循“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拔各类专业型、复合型、素质型人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

篇10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传媒;社会责任;品牌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09)02-0105-03

传媒企业文化,作为有效整合传媒业内部资源、推动传媒业全面发展的现代管理运作方式,已日益受到业界重视。具体到传媒企业中,传媒企业文化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它能够引导人们统一行动,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价值标准、大致相同的期望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它是将全体员工维系在一起的精神文化纽带,有助于减少内耗、增强凝聚力;它能使媒介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一、我国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传媒企业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具体的传媒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我国传媒企业文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整体现状不容乐观,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首先,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传媒企业文化缺乏特色与实效性。不少媒体在构建自身企业文化时采取了对其他成功媒体企业文化简单模仿或完全照搬的做法。媒体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行业,不仅受地域的风土人情影响,而且在人文习惯上也有很多差异,此外,还有行业与专业领域上的差异,等等。如果忽略了这些差异,简单照搬成功传媒企业的文化,其结果往往是“水土不服”。例如,凤凰卫视的企业文化有它形成的特定“土壤”,内地电视台简单照搬就会因“水土不服”而难以奏效。所以简单地模仿而非建设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做法不仅难以奏效,有时可能还会起反作用。

其次,我国媒体运营策划的方法相似,营销运作方式雷同,盈利模式单一。长期以来,媒体的收入几乎完全依靠广告,以电视媒体为例,国内90%以上的电视媒体,其产业结构中的总收入的90%以上来自广告。如此一条腿走路的盈利模式使我国电视产业与国际电视产业间的差距非常巨大。这种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势必束缚传媒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削弱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再次,中国传媒业步入市场经济环境以后,经营管理队伍无法达到职业化的要求,这已成为传媒业人力资源的最大缺陷。市场经济下的传媒不仅是舆论工具,也具有企业属性,因此,经营媒体的活动也是一种商业活动。但是,就现状来看,各媒体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大多来自新闻业务部门,有的是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调派而来,多数未经专门培训,缺乏经营和管理现代传媒企业的经验。媒体职业经理人才匮乏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短板”。

最后,由于大部分媒体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和封闭的运行模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许多媒体的领导者尚未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没有把文化因素真正渗透到具体的管理环节当中,缺乏媒介定位、媒介理念的个性化打造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媒体自身特色不足,媒体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难以统一的一个主要原因。

实践证明,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传媒业必须具备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传媒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传媒企业内容建设、人才管理、经营控制等全方面的有效规划和整合,有利于传媒企业增强凝聚力,提升传媒企业外部形象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更为广泛的受众群。国内许多知名媒体企业已经着手打造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中南方日报集团和经济日报集团在构建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二、实践中传媒企业文化构建的成功经验

南方报业集团由《南方日报》及其创办的系列报刊发展而来。南方报业集团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核心理念概括地讲就是“担当”、“创新”、“包容”、“卓越”。

“担当”体现的是南方报业集团的社会责任观,这是任何优秀媒体都应具备的核心文化素质。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促使企业勇于担负它对国家、社会、民族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履行的承诺,从而使企业拥有广泛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创新”是南方报业集团传媒文化的基因。从根本上说,南方报业集团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形成了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机制,从而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回顾南方报业集团的创业史,它从产品创新起步,进而不断激发营销创新和经营创新;它从组织创新起步,进而拓展到制度创新;它从单个品牌媒体市场细分的创新起步,进而演化成对品牌媒体群运筹帷幄的产业创新。这种创新意识源自企业以创新为标志的文化发展观。

“包容”是南方报业集团企业文化的又一基本理念。包容是多元共存,兼容并包,有了这一点,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媒体既具有集团共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底蕴,同时又保留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质。包容还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用人之道。南方报业集团今天的成功是得益于大胆地起用新人,不仅鼓励他们发挥才智,而且敢于包容他们在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失误。这就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他们各施其长。自由发挥的思想空间。

“卓越”体现的是南方报业集团的业绩观。卓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它要求员工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它还要求企业发愤图强,在竞争中获胜。

南方报业集团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渗透到它的传媒生产、销售、经营各个环节,为传媒集团整合内部资源、内塑媒介品质、外树传媒形象提供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经济日报》从它诞生伊始,就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服务理念。随着《经济日报》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报业理念也不断明确,为其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经济日报》确立了“责任理念”。《经济日报》成立之初就把提供权威性的报道作为自己办报的基本理念。《经济日报》不仅强调承担政治报道的任务,还把党和国家的最新经济政策与广大群众的要求有机结合作为报纸的重大责任,努力使报纸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经济日报》还具备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它强调要自立于世界舆论的主流媒体之中,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

其次,《经济日报》确立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财经类报纸,《经济日报》成立之初,市场上缺乏既懂经济又懂新闻的专业采编人才,缺乏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当时中国报界从业人员大都来自新闻系和中文系,《经济日报》打破惯例,从自身实际出发引进一批学经济的大学生,着力培养他们新闻采编方面的知识,最终培养出一批既懂采编又懂经济的财经报业从业人员。这些创新型的报

业人才不断提供有相当专业深度的文章,极大提升了报纸的思想理论品位。

此外,在现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经济日报》创建了自己的标识形象(CIS),这是非常有见地的。造型新颖、标志醒目的《经济日报》标识,不仅昭示着《经济日报》的品牌特征,而且展示着它的创新精神。

三、我国传媒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总结我国传媒企业文化建构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则是带有普适性的。

第一,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传媒企业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企业文化的首要位置,在当前,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社会正义与良知的载体,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匡扶社会正义,鞭挞邪恶与不公,促进社会各阶层间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始终把持续不断的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传媒企业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是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在第一时间把消费者需要的资讯送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当作企业的首要任务。持续不断的创新意识将为传媒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创新意识必然要求对企业员工个性的充分尊重,留给每个人足够的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促成了传媒企业的创新。

第三,以人为本,加强对传媒经理人的培养。传媒经理人是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倡导者。是建设传媒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传媒经理人的能力素养及个性气质也会使传媒企业文化独具特色。对于传媒文化理念的整体塑造有很重要的影响。我国传媒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需要大批的职业传媒经理人。未来几年,随着媒体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启用专业的媒体经理人经营和管理媒体势在必行。

篇11

一、共青团组织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第一,组织作用。共青团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健全企业的工作组织结构。通过共青团的企业内外组织体系,来提高员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积极度,引导团员的思想和行为互动。

第二,活动优势。共青团是具有活力的团体性组织,其具有非常明显的集体活动组织优势。团队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极为重要的开展形式。共青团通过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开展文化或体育来宣传和贯彻企业文化精神,能够使员工能更积极的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宣传优势。共青团组织历来具有积极宣传精神文化的宝贵传统,在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共青团注重培养优秀的青年员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共青团长期以来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踊跃参与者与践行者。随着现在国际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文化品质尤为重要。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使青年的价值实现与企业的成长目标深度的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依托体育、文艺文化活动等活动载体,活跃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企业的大家庭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企业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由企业文化升级与完善来弘扬社会先进文化,提高企业在社会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性地位。

第一,宣传企业核心文化。一是引导并培养企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使员工熟悉并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理念相契合,使其体会企业的艰苦创业与奋斗过程。培养青年建立与企业共同成长、共患难的价值观;二是倡导学习文化,共青团要积极的组织青年进行知识培训和先进精神文化上的吸取,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青年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青年的精神意识形态,进而打造具有浓厚共同学习气氛的企业文化。三是弘扬诚信文化,人无信则不立,企业失去诚信的竞争品质便无法在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共青团要加大力度宣传诚信经营文化,规范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活动,树立企业在行业内的诚信经营口碑。

第二,丰富青年群众文化。良好大多文化组织活动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共青团是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中最具文化感召力力的组织力量。通过开展企业体育竞争活动、文化交流讲座、艺术沙龙、书画大赛、音乐节等活动营造富有朝气的团队文化。通过青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其情操,通过体育组织活动强健其体魄,通过文化联谊活动增强团队精神的养成并增强员工彼此之间深厚友谊的养成,同时又能满足青年婚恋的需求。

第三,要乐于策划活动,构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共青团文化活动的另一层面的作用是增强员工的生产能力。激发青年的思想活力,鼓励其个性能力的发展。通过企业生产力竞争活动锻炼员工积极进取和创新生产能力的养成。以“创先争优”为活动契机,构建企业积极生产氛围,围绕“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战略。

第四,弘扬城市先进文化。企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良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带动城市文化发展。企业共青团要走企业的小氛围中走出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弘扬文明、健康、环保、互助友爱的城市文化风貌。一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企业员工到社区、养老院、教育机构、城市街区开展利民、便民、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城市文明文化,展示青年人的新世纪风采;二是组织环保、绿化活动。企业生产势必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环境影响,企业员工有义务去维护城市环境,通过参与城市绿化、环保、亮化工作,展现企业在城市环保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三是组织爱心互助活动。组织企业青年积极参与城市应急救灾、社会援助、物质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并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结语

篇12

关键词:企业文化功能 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80-02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力,它能够将本来有着不同远景、不同人生目标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使得大家,暂时扬弃各自在性格或者风格上的不同,而选择共同为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企业的整体生存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和发展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特的战略和风格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通俗地说,就是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引导顾客的消费文化趋向,领导社会消费时尚和潮流,最终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文化观念。从世界范围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导向功能,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顺应着社会价值的走向。

2.凝聚功能。即能使企业“人”团结一致,对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充满责任感和信心。企业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共存的。企业借助于企业文化,引导并统一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

3.约束功能。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用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制约“人”的行为,对职工的思想、行为起约束作用,使其成员在企业的有关活动中,按照企业的整体模式和标准要求自己,并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些文化的约束力量,虽然往往不见诸于书面文件,但却比有形的规章制度更为有力。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它在追求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个性存在,对职工中各种不同的要求、兴趣爱好不强求统一,起到传统激励方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5.融合功能。即企业文化所造成的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塑造企业“人”的思想、性格、情趣、自我意识,改变“人”原来的固有观念,使他们真正融合于集体之中。

6.辐射功能。即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但会对本企业的“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作用。因此,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认识力度不够。对于企业文化在宣传教育、启迪心智、凝聚人心、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功能认识不足,缺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主动性、自觉性。

2.形式主义。企业虽然在文化建设方面有规划、有目标,但大都是装门面、摆样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3.无效论。由于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作用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因而也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或者碍于面子,口头说说还行,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4.群众基础不强。提出的理念、目标空洞无物,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5.缺乏创新。因沿袭传统的恩想政治工作套路和做法,缺乏时代气息,体现不出文化建设的内涵。

6.缺少指导与支持。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更缺少有效的支持,企业之间也缺乏交流和借鉴。

四、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特征。在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努力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可以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精神文化“乐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可靠保证。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建设的同时,还应努力为职工修建家属住宅、单身宿舍,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质量。另外,还应为员工修建俱乐部、文化宫、图书馆、健身房等,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3.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和遵守文化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要面向未来并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个性,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文化管理与形象管理相互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要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的基本原则,用这些基本原则来指导解决好企业内部组织建设的规则问题。

4.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做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重视发展企业的文化个性,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5.组建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无论大小企业,无论经济实力强弱,都应组建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把企业文化建设从小到大、从里到外做实做好。也可走企校、企研结合的路子,聘请高校或研究院的专业人员做顾问,协助企业搞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6.以数字化为手段,搞好企业信息上网工程。在进入网络经济的今天,每个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网页,尤其是大型企业、科技企业更应该首当其冲,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工具,介绍自己企业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你的企业。

7.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应是学习型组织,因为它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前任CEO韦尔奇所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所以,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

8.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全方位的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工作,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管理。可以说,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文明的管理理念。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全方位的企业文化,全面提高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楠,张小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肇庆学院学报,2005

篇13

摘要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将项目管理水平引到更新一级的发展阶段和层面上,就必须要抓好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中交南方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浅析了施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策划的要点及作用,继而提出了一些促进施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施工工程 项目文化 策划 实施

近年来施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火热开展。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如何在施工工程项目中有效开展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挥提升企业品牌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用,实现员工与项目的双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最具挑战的课题。

一、简述项目文化,完善项目文化策划

企业的文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特性。而由于施工工程项目的周期短、地域分散、人员复杂等特点,其项目文化建设工作建设与推广都较难。因此,对施工工程项目文化进行前期的策划,确定目标、理顺思路、辨识风险、制定措施等步骤就显得十分重要,以确保工作能够按目标推进。要达到顺利进行项目文化策划的过程,就必须充分意识到项目文化的特点、作用等。

(一)简述项目文化

项目文化作为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源于企业内部的文化,集企业优秀文化与项目自身特点于一身,促进着项目工程目标的实现、员工的成长与企业形象的提升。项目文化作为以人为本,重视建设高素质的队伍具有着几个突出特征:首先,项目文化建设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财力等,而作为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不能起到快速明显的效果,再加上自身周期短、流动性强等因素导致文化建设与推广困难;其次由于施工工程涉及较多的高危作业,因此安全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最后,由于施工工程的产品具一次性、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项目文化对约束力的要求较高。

项目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反映出企业的质量、安全及效益等情况,还体现出企业的经营和价值理念,表达着企业自身的文化,具有如下作用:首先项目文化起到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约束作用,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水平、方法和管理力度,弥补企业规章制度上的不足,引导着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具有凝聚作用,增强员工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项目及企业目标凝聚在一起;最后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塑造了企业的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的辐射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完善项目文化策划

在深刻了解项目文化特点及作用后,应该仔细完善项目文化建设的策划工作。项目文化建设策划作为处于首要地位的龙头工作,保证项目的安全、工期、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引导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提挈全局,其具体作用有预订管理目标,根据实际偏差制定整改和预警措施;促进项目中成员、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以达到项目工作的协调与一致;确定项目组织工作的范围、相应的职权以指导、控制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方法和措施。而明确项目文化策划的编制思路成为重中之重。

1.严格遵守策划原则。南方总部基地项目是四航局涉足房地产板块的首个大型项目,项目部团队中只有极少数为房建工程专业人员,水工施工企业要适应房地产文化,就必须在虚心向老牌房建施工企业集团取经的同时,保持我们水工建设60多年来积累的文化沉淀,坚守业已形成的好制度、好原则、好做法,必须严格做好项目文化策划,将两种文化相结合、再创新,逐渐形成有四航特色的房地产项目文化。

2.明确策划内容。一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它的整个过程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项目文化建设要与项目施工过程相适应,在不同阶段进行有侧重点的项目文化建设,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项目初期策划阶段,重点是工程现场企业形象的建设,要严格按照《中交VI手册》标准要求,使项目的企业形象建设与工程策划同步进行;项目遇到困难的攻坚阶段重点是人心文化的重塑,广州之窗的团队价值观明确为“严格管理、热情服务”,所以我们项目文化建设是以“管理、服务”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并为此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与归属感。;项目文化出现偏差的时候,要及时用企业文化的作用纠偏正源,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培训不断进行调整应变,以适应市场、适应时代。

3.选择适当的策划深度。施工工程企业内部大致将员工划分成管理层、项目层以及操作层三个层级,其各自的管理内容与深度也不尽相同。管理层重心在抓大,掌握整个内容的框架;操作层主在抓小,进行具体的操作;而项目层则处于两者之间,深浅要适度。

二、有效实施施工工程项目文化的途径

提高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施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

(一)在三化建设中用心浇注品牌

在项目的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的三化建设中,企业应积极地将内部文化融入项目的建设管理,严格遵循职责分工明确的原则。同时施工工程项目部应借鉴、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适当运用取得良好效果的内部审核监督机制以及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促进成本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相应制度的完善。另外,合同管理办法有效规避了合同中的风险,提高了合同的履行效率。

(二)营造人本文化,增强职工成就感

人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企业项目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塑造员工的价值观、成就感和责任心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人为本,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员工的生活、学习等环境,关心并丰富职工的生活,尽可能满足其生活学习工作需求,促进员工与企业的相互促进,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同时要注重促进员工的广泛参与,给予员工充分的发言表达权,促进广大员工群众的参与,增强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增强员工的参与感。

(三)领导示范,刺激全员参与

项目文化可以充分发挥领导在文化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更好地推进项目文化的全面发展。领导亲自参与指导文化设计将更具有独特的见解,使项目的实施具有更长远的思考,最大程度地感染员工,刺激全员积极地参与。项目的文化建设只有得到全员的积极参与才能够更好地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四)因地制宜增强生命力

施工项目自投标到竣工的整个过程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文化建设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必须与对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相适应,进行有侧重的项目文化建设,与时俱进,进行不断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不同阶段的项目重点。初期应将重点放在工程企业形象的塑造,面临困难时重点即重塑人心文化,最后当项目出现差错时重点是纠偏正源。在不同的阶段因地制宜从而增强施工项目的生命力。

(五)注重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平安工地

施工工程高危作业的内容决定了安全文化在该项目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塑造企业良好的诚信公众形象的关键是牢记诚信之源,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好各种安全?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做出高质量的工程作品。这对企业工程项目制作高品质的安全质量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文明施工,为项目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氛围。

(六)培养和谐团队伍,提升战斗力

施工项目成功的一个前提是拥有和谐团结的队伍。通过在一些如资源、人力分配等工作中要给予各级干部及职工充分的发言权以满足其参与感;定期举行专业培训以提高职工素质;关心职工的物质及文化生活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成就感等途径培养出一个和谐团结的队伍,增强企业内部的战斗力。

(七)注重文明建设,展示良好形象

注重树立项目部良好的外部形象,这样不但增强项目的社会认知度,而且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为达到企业形象与工程策划同步的目的,企业应积极开展文化形象建设,在项目开工之初详细规划项目标语、标识等,以鼓舞广大员工;其次要营造整洁、大方的工地氛围,合理设计办公区、生活圈,突出项目的特色;最后,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项目的业绩,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篇14

[关键词] 白酒企业 文化营销 核心价值

一、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白酒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白酒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产量从1978的143.74万吨增长到1996年创纪录的801.3万吨。1994年到2003年,国家对白酒行业的发展调控,白酒总产量逐年下降。2003年,白酒产量缩减为305.6万吨。随着国家做出有利于白酒行业的政策调整,白酒行业开始复苏。2007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494万吨,总产值为1241.96亿元 。

目前,全国有白酒企业35000余家,产量和产值排名行业前五位的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和沱牌集团占行业销售额的40%。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各大全国性的知名白酒厂商都关注中高端白酒市场,推出主打产品。五粮液集团推出新品五粮液,茅台推出贵州茅台,剑南春集团推出金剑南、泸州老窖推出的国窖1573以及全兴酒业推出水井坊等。区域性的白酒企业也试图通过选择差异性市场细分变量,不断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一个有利的细分市场。对市场无效细分、过度细分和无法针对细分市场采取有效的营销方式导致了白酒行业严重的营销问题,曾经出现了“一年喝倒一个品牌”的惨状。

二、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

1.文化营销理论研究与应用

最初有学者将文化营销定义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目标顾客面临的文化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文化适应策略;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在《文化营销》一书将文化营销定义为:“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突破了仅把文化作为营销的一种外部环境的理念,围绕目标顾客,将文化融入到营销理念中,包容于营销战略之中,形成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方式。

文化营销的实践应用有三个层面,即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就是将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自身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的营销,围绕青少年的“酷”、时尚等文化特色,运用“酷”的品牌诉求去迎合目标消费者群体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通信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与目标消费者文化的完美结合。

2.白酒企业文化营销

中国一直就有酒文化,而且中国人往往将酒与诗、与情相联系,酒的消费事实上也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酒文化与白酒是无法分开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促使白酒企业进行营销创新,价格促销、广告宣传、渠道公关等各种营销策略都被广泛的采用。文化营销就是在酒文化与这种背景下在白酒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的。

白酒企业不断去发掘、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文化价值,然后将其提炼为白酒产品、品牌和企业的文化,使之与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相匹配。金六福的“福”文化,茅台的“国酒文化”,剑南春的“唐文化”,国窖1573的“年份文化”,孔府家酒的“家文化”无一不是对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将之与酒品牌相联系,迎合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成就感,最终达到营销的目标。

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实践应用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即白酒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和核心价值传播。

(1)核心价值提炼,即文化诉求点的挖掘。市场定位理论的实质是目标顾客差异化和顾客价值差异化(余伟萍,2007)。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是整个白酒文化营销的核心,需要找准目标顾客的文化价值需求和精神需求并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提炼出有效的、独特的文化诉求点,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金六福”抓住中国消费者对‘福文化’的认同,孔府家酒围消费者对“家文化”需求,剑南春针对消费者 “唐文化”的仰慕,打造独特的、有意义的白酒品牌文化或企业文化,满足顾客的文化价值需求和情感需求,最终牢牢地把握了市场。

在进行核心价值提炼和挖掘同时,白酒企业也要注重企业文化价值的创建和挖掘。“酒王”五粮液对企业的文化价值的进行深入挖掘,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炼了多个文化诉求点: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独有的600多年明初古窖――年份文化;独有的五种粮食配方,独有的酿造工艺――酿造工艺文化,独有的中庸品质――儒文化,使五粮液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

(2)核心文化价值传播。白酒企业提炼了核心文化价值之后,必须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对其进行传播。

第一、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利用传播渠道。白酒企业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杂志四大传统传播媒介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户外广告牌、售点媒体等非传统的营销传播渠道,将白酒品牌的核心价值传播给顾客。五粮液在推出金六福酒的时候,牢牢把握了中国大众的“求福”文化需求,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传播渠道,将目标消费者包围在“福文化”之中,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第二,合理策划和利用各种活动和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白酒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事件或其他活动,即将事件营销和文化营销相结合,不但可以大大节约营销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白酒品牌传播效果。全兴酒业对水井坊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授牌和水井街酒坊遗址当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古老的酿酒作坊”等事件都进行了事件传播策划,让“天下第一酒坊”的美誉扬天下;剑南春集团利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公司的参观访问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策划,提升了剑南春的高品位品牌形象,也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白酒行业文化营销的误区

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采用文化营销,整个白酒行业已经呈现出“文化营销泛滥”的趋势。实践表明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文化“泛滥成灾”。目前,绝大多数的中高端白酒都是进行的文化定位,而真正有意义的文化价值的却不多。有了“家文化”、“福文化”、“诗文化”便有了以后的“生日文化”、“婚宴文化”、“年份文化”和“礼文化”“健康文化”等等,可能还会有以后的“毕业文化”“离婚文化”。众多的文化价值诉求中有意义的、独特的核心价值的却不多,能真正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就更少。

第二、迷信“文化”,忽视产品质量。一些白酒企业成功的挖掘了一个文化价值诉求点,便专注于使用各种传播手段进行狂轰滥炸,获取顾客的认同,忽视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有的企业甚至购买散装原浆进行勾兑,然后以“文化”为幌子,通过“文化营销”牟取暴利。

第三、盲目进行文化概念炒作。一些白酒企业在进行核心文化诉求点挖掘时,忽视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盲目的概念操作。金六福在成功推出广“福文化”后,提出了又所谓“六福人家”,还提炼了“六福人家畅饮型顺喝”的广告诉求。这也许是金六福的“福文化”特色的延续,将中国人讲究福的特点推到。但到底什么是“六福人家”?什么是顺喝?消费者完全无法理解,更谈不上认同。这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的炒作,根本没有给顾客带来文化价值,不能满足顾客的文化需求,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结束语

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策略,文化营销在白酒行业的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白酒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文化价值需求,对产品、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进行挖掘,提炼独特的、有意义的核心文化价值诉求点,有效利用营销传播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文化价值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酿酒网省略

[2]Hofstede,Geert: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3.(2):81~94

[3]王方华 伏宝会 肖志兵:文化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42~43

[4]余伟萍:品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