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病毒防治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能够对计算机正常程序的执行或数据文件造成破坏,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指令程序代码。特点是计算机病毒具有复制性、感染性、潜伏性、触发性和破坏性。在一般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由被感染机内部发出的破坏计算机数据并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
二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现有记载的最早涉及计算机病毒概念的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他在论文中第一次给出了病毒程序的框架。认为,病毒是一种能实现自我复制的自动机。这一说法的提出令当时很多计算机专家感到惊讶。1987年10月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ain出现,接着计算机病毒就层出不穷,种类不断增加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断增加,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计算机反病毒技术也随之产生,随着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直至现在计算机发病毒已经变成为-个独立的产业。
三 计算机病毒入侵途径
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特点。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分析只要能够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据计算机病毒传播媒介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病毒入侵微机的最主要的途径。此外,传统的软盘、光盘等传播方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致有以下四种途径:
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 C芯片和硬盘等。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极强,目前尚无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2、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一部分计算机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量伴随网络的发展快速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计算机病毒对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形成严重制约。
4、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目前这种传播途径还不是很广泛,但预计在未来的信息时代。这种途径很有可能与网络传播途径成为病毒扩散的两大"时尚渠道"。
四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我国目前的病毒疫情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国外流行的网络化病毒大肆侵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 一种趋势是出现大量本土病毒,并且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大。为了有效降低病毒的危害性,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治能力。我们每个计算机用户都应积极参与到病毒防治工作上来。
1、建立计算机病毒预警系统。在我国主干网络和电子政府、金融、证券等专业网络建立病毒预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传播情况。发现、捕获已有的病毒和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单位应建立病毒应急体系并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应急机构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体系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若发现病毒疫情应及时上报。
2、加强反病毒安全法制建设。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盗窃、盗取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自2004年以来利用木马、恶意网页等病毒程序窃取网上帐号和网络游戏中的装备等情况明显增多。利用木马程序窃取信息的情况也比较突出,由此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建议在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加强对此类病毒的发现、防范和侦查打击工作。
3、国内邮件服务提供商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性。现在,很多计算机病毒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两年本土制造的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这类病毒常常利用国内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漏洞将这些服务器作为传播病毒的跳板。因此,需要邮件服务提供商安装使用邮件防病毒系统,加强收发邮件的身份认证工作,并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立联系。发现利用邮件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4、不断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措施。作为计算机使用者要经常从软件供应商那边下载、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和升级杀毒软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安装、使用防火墙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新购置的计算机和新安装的系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使用高强度的口令,尽量选择难于猜测的口令,对不同的账号选用不同的口令,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并且对备份进行校验。选择、安装经过公安部认证的防病毒软件,定期对整个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清除等工作,以减少病毒侵害事件发生。由于计算机病毒形式多样化,难于根治。并且病毒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病毒分析显示,虽然新病毒不断产生,但较早的病毒发作仍很普遍并有所发展。此外,新的病毒更善于伪装,如主题会在传播中改变,许多病毒会伪装成常用程序用来麻痹计算机用户。因此,我们对病毒入侵防治更加要认真对待。
5、要增强计算机安全意识。要加强计算机安全培训。急需建立一套安全培训课程。采用分级培训的方式,初级课程主要面向普通计算机用户,通过安全培训一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的病毒防治技术。中级课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对中小型网络系统的病毒防治技术。高级课程主要适用于大型网络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全面了解掌握针对大型网络的病毒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杜绝病毒,主观能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的蔓延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对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够了解,病毒传播的渠道有很多种,可通过网络、物理介质等。查杀病毒首先要知道病毒到底是什么,它的危害是怎么样的。知道了病毒危害性,提高了安全意识,杜绝毒瘤的战役就成功了一半。企业要从加强安全意识着手,对日常工作中隐藏的病毒危害增加警觉性,比如安装一种大众认可的网络版杀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定义,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要进行查杀,每周查杀一次病毒,减少共享文件夹的数量,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等,都可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
6、要小心可疑邮件。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信箱成了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它方便快捷,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无意间成为了病毒的帮凶。有数据显示,如今有超过90%的病毒通过邮件进行传播。尽管这些病毒的传播原理很简单,但这绝非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应该教育用户和企业,让它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如果所有的Windows用户都关闭了VB脚本功能,像库尔尼科娃这样的病毒就不可能传播。为了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失,在平时应注意操作习惯。如预备可正常开机的干净软盘供启动系统使用,不轻随便下载不明站点的软件以免感染病毒,不岁半打开不明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减少感染几率等等。
五 总结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合理、科学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和保护能力。在日益复杂的网络时代将计算机病毒发现的更早、防治的更好,使计算机与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袁鲁豫.计算机机病毒及防范【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朝天椒,是一种辣味强、植株紧凑、椒果向上生长的簇生型小辣椒,但在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易感染病毒病。据调查。其发病率一般在30%以上.严重时高达90%,甚至绝收。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现将其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田间主要症状朝天椒病毒病田间典型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心叶枯死,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斑,心叶枯死.造成顶枯;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落花、落果。经鉴定.第一种症状的病株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危害所致;第二种症状的病株为辣椒脉斑驳病毒(pvnv)侵染危害所致。
2 发病特点。①传播途径:一是由介体传播。主要以田间的各种蚜虫、螨类等为介体传播病毒。其中以有翅蚜的传播最广。它们的发生量与迁飞期可以直接影响辣椒病毒病流行的范围、程度和时间。二是由非介体传播.即通过种子和病残体带毒传播。另外,接触传染也是一种非介体传播方式,即生产、移栽、整枝、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
②环境、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据调查,露地栽培、移栽早的椒地发病重;土质差、未浇水的椒地发病重。同时,持续高温、干旱、少雨有利于病毒病发生。此外,椒农进行农事操作时,易造成人为传毒;椒农自己留种参差不齐,造成种子带毒率高,有利于发病。
3 综合防治技术。实践证明。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防治朝天椒病毒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①播前进行种子消毒:椒农留种应选取不发病植株、且形状好的果实留种。在播种前一定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可用45~50℃热水浸种20分钟,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多次清水冲洗后催芽,提高发芽率,同时可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②防虫网室育苗。搭建防虫网棚,并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苗床上苗长至4片真叶时,移栽到棚内营养钵进行管理。当钵内苗长到9片真叶时,可移到大田栽培。
③合理密植。据调查,椒农每亩习惯种植1200株以上,植株开花结果时,行间过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摘,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作时病毒传播。实践证明,朝天椒一般种植密度以每亩700~800株为宜。
④田间栽培管理。一是选择排灌设施良好、土质肥沃的非茄科作物连作。在生产上实行三樱椒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二是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且忌偏施氮肥,增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喷施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有机复合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硫酸锌溶液2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6%胺鲜酯as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株拔出销毁,并用肥皂水洗手。三是采用地膜和遮阳网,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银灰色地膜对蚜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同时栽培地覆盖45%~65%遮阳网,有利于植株生长,并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关键词:油菜病毒病;危害症状;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油菜病毒病是永新县普遍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20%,重发年份高达50%以上,致使油菜减产5%~30%,严重的达70%以上,发病重的植株枯死,同时还导致油菜籽品质降低[1]。现将油菜病毒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危害症状
苗期至角果期均能发病,不同类型油菜发病症状差异大。白菜型及芥菜型油菜发病表现为花叶,苗期发病从心叶的叶脉基部开始,沿叶脉两侧褪绿,呈半透明状,以后发展为典型的花叶,并有皱缩现象[2]。病重的植株显著矮化变小。抽薹期发病,薹茎缩短、歪曲,花及荚果密集着生。病轻的往往提前成熟,缺籽瘪粒,油分降低,病重的可整株枯死。甘蓝型油菜受害后,叶片症状表现为黄斑型、枯斑型和花叶型症状。黄斑型病株在苗期的叶片上,先散出近圆型黄色斑点,以后在黄斑中央出现褐色枯点,在抽薹期的新生叶片上产生密集褪绿小点,斑点正面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面的黄色斑点中央出现细小褐点,在茎、角果上产生褐色条斑,角果扭曲,叶片提早枯黄脱落。枯斑型病株,在苗期的叶片上表现褐色枯斑,正反两面组织枯死明显。有的在叶脉、叶柄上产生褐色枯死条纹,病株容易枯死。抽薹后,茎、花梗和荚上也产生褐色条斑,发病较迟。花叶型病株主要表现在新生叶上,与白菜型油菜症状相似。支脉表现明脉,叶片出现花叶和皱缩。茎杆上产生明显的黑褐色条斑,植株矮化、畸形,茎薹短缩,花果丛集,角果短小扭曲,有时似鸡脚爪状。角果上有细小的黑褐色斑点,结实不良或不能结实,重的整株枯死。
2发生特点
油菜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油菜花叶病毒等。油菜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蚜虫(主要是桃蚜、萝卜蚜、甘蓝蚜)[3]。冬油菜区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先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在有病的植株上吸食汁液,将病毒吸进体内,再迁飞到健株油菜上吸取汁液,从而起到传毒作用。田间有翅蚜活动能力强,范围广,成为主要传毒媒介。还可以通过病株与健株的接触、摩擦而传病。油菜出苗后的子叶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子叶期至四叶期是最易感染的时期。潜育期7~30d,日均温20~25℃时为7~10月,5℃以下或30℃以上不易侵染。油菜出苗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苗。冬季病毒在病株体内越冬,春季旬均温10℃以上时,病毒增殖迅速,终花期前后为发病高峰。蚜虫在感染芜菁花叶病毒植株上,吸毒5~20s可传毒在健株上吸汁不到1min即可传病,但一次吸毒后,经20~30min,传毒力即消失。病害的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等有密切关系,若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70%以下,有利于蚜虫繁殖危害,相应加速了病毒的传染,油菜苗期发病重,成株期就可能流行。一般平原丘陵区较山区发病重,早播田比迟播田发病重,施用氮肥过多、田边杂草多、排水不良的田发病也重。甘蓝型油菜发病轻、芥菜型油菜次之、白菜型油菜发病重。
3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芥菜型油菜抗病,同类型油菜品种间抗性差异也很显著,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高产品种。二是适时播种。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降低蚜虫吸毒和传毒的机会。根据气候条件,多雨年份可适期早播,干旱年份则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适期晚播。根据测报,病害大流行年,在不影响油菜产量的情况下,应推迟播期10d左右,以起到避病作用。三是加强田间管理。苗床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清除四周杂草,苗床周围可种植高杆作物,以减少迁飞有翅蚜;加强苗期肥水管理,苗期要勤施肥,施足苗肥,不偏施氮肥,当苗床土壤干燥时,应及时灌溉,多次灌溉可以显著控制蚜虫的危害,减轻病害。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四是治蚜防病。彻底治蚜是防治油菜病毒病的关键[4]。播种前对苗床周围的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上的蚜虫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病毒来源。当苗期有翅蚜达10%~20%,或有无翅蚜平均20头/株左右或有翅蚜平均5头/株左右,即应迅速施药防治。抽薹后,当有蚜花枝率达5%~10%,且个别花枝上出现3cm左右的虫蜡棒时,需立即进行防治。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施。喷药时应注意喷在嫩叶、嫩茎及心叶上,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五是及时施用抗毒农药。在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4参考文献
[1]石鸿文,卫东军.油菜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2(9):26.
[2]夏宝远.油菜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46-47,59.
一、发病原因
1. 传毒途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有两个传毒途径:一个是烟粉虱,一个是嫁接传毒。
烟粉虱传毒。烟粉虱有十多种生物型,其中B型烟粉虱繁殖快、适应能力强、传毒效率高,是最主要的传播介体,因此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爆发与烟粉虱爆发密切相关。
嫁接传毒。研究证明感病的接穗嫁接到正常的砧木上,或者正常接穗嫁接到感病砧木上,均可造成全株系统发病。
2. 气候因素
不同的栽培季节,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发病程度存在显著差异。5~7月份播种的夏秋番茄发病严重,而9~10月份播种的越冬番茄发病较轻。即高温季节发病重,低温季节发病轻。
3. 交叉感染
除番茄外,黄化曲叶病毒病易感染的寄主植物有烟草、菜豆、苦苣菜等,众多的毒源植物以及不同茬口的番茄生长季节重叠使该病毒得以周年繁殖并造成交叉感染。
二、典型症状
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系统性病害。番茄感病初期,上部叶片首先表现黄化型花叶。叶缘呈宽带型黄化,叶缘上卷,变小,变厚,叶片僵硬。感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茎秆上部变粗,多分枝,畸形棒状,叶质脆硬,叶片生长点黄化,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矮化,开花后坐果困难,果实不能正常转色,导致减产或绝收。
三、综合防治方法
B型烟粉虱抗药性很强,必须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其发生危害。
1. 物理防治
把好秧苗关,选用抗病品种。如迪芬尼(粉果)、齐达利(红果)、迪利奥(红果)、飞天、光辉、74-112、格利、浙杂301、苏红9号等品种。目前在河北,只有齐达利、迪利奥、迪芬尼和74-11有示范展示,其他还没有进入,因此引进品种需要谨慎和规范正规渠道,并希望先进行示范后再推广。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棚内如发现零星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结合整枝及时除去植株下部烟粉虱虫、卵枝叶。发病较重的棚室及时毁种,清除烧毁残枝、落叶、落果,使用磷酸三钠、甲醛等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并闭棚3天以上,防止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下茬番茄的传染。
间作栽培。根据烟粉虱的取食习性,与烟粉虱更加偏爱的一些寄主植物进行间作,可以降低番茄作物上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如采用番茄与黄瓜间作的栽培方式,可以显著地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率。
2. 生物防治
设置防虫网。育苗及定植棚室均设置40目以上的防虫网,隔离诱杀传毒媒介烟粉虱,严防烟粉虱侵入传播病毒病。
黄板诱杀。利用烟粉虱的趋黄习性,在棚室内悬挂黄板诱杀烟粉虱,每亩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悬挂高度略高于植株高度,黄板上涂上10号机油。当诱集数量多了,刷净后再涂机油,控制烟粉虱的发生。
天敌寄生。在栽培田内人工释放丽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烟粉虱危害。
1为害症状
1.1甜椒病毒病受害病株主要表现为二种症状:一是花叶坏死型。病叶上呈现明显浓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有的还出现褐色坏死斑,先是叶片主脉然后是沿叶柄、茎杆上发生坏死条斑、落叶、落花、落果,直至整株枯死;二是叶片畸形及丛簇型。叶、株变形如叶片增厚变窄呈线状,即蕨叶,或节间缩短,分枝极多,呈丛枝状,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也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三是黄化型。病株叶片变为黄色,但不出现落叶现象。
1.2甜椒炭疽病甜椒炭疽病症状有黑色炭疽和红色炭疽两种。黑色炭疽可使叶、果受害。中下部叶先发病,受害病株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呈褐色的不规则形状,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面轮生黑色小点,病叶易脱落。果实上出现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并呈水浸状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上面密生许多黑色小点。干燥时病部易破裂,潮湿时病部周围有水渍状圈。红色炭疽多在果实表面形成黄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斑,后期病部凹陷,有轮纹状排列的橙红色的小粒点。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粉红色粘稠状物溢出。有时果柄也会出现褐色不规则形状的陷斑,干燥时常裂开。
2发生原因
2.1甜椒病毒病引起病毒病的病源有10多种,在我国以黄瓜花叶病毒为主,是花叶坏死型病毒病的病源;其次为烟草花叶病毒,是畸形及丛簇型病毒病的病源。其中,黄瓜花叶病毒是通过蚜虫传播,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蚜虫传毒,并且还可降低甜椒的抗病性;烟草花叶病毒靠接触和轻微伤口传播,如通过市售卷烟中病毒通过吸烟人的手传病,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还可通过定植、整枝打杈,打扫等农事活动传播。管理粗放的田块病重,感病越早的植株病越重,定植过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的地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2.2甜椒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种子表面或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附着在病残体上于土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寄主伤口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7℃。相对温度85%以上。因此,高温、多雨、闷热、潮湿的气候适宜发病。棚内窝风、积水、种植过密、氮肥过多以及病毒病、日灼病重的地块,甜椒炭疽病发病严重。
3防治技术
3.1甜椒病毒病防治
病毒病要以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1.1选用抗(耐)病毒病品种。如茄门、农大40、吉林3号等品种。
3.1.2种子处理。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25分钟,用清水洗净后催芽。
3.1.3栽培措施。(1)施足底肥,深翻,高起垅,增施磷钾及硅钙肥;(2)适当早播种、早定植,合理密植,争取在高温季节到来前,植株可封垅降温,减轻病害发生;(3)与高秆作物实行套种。每6行甜椒种1行玉米或每1米甜椒点种1株玉米或菜豆,既可遮阳,又能阻止蚜虫迁飞传毒。(4)在进行打杈等操作时,要先用皂液洗净手,再由健株到弱株病株的顺序进行,以防人为传播病毒。
3.1.4防治蚜虫。防病先防虫。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并注意喷施到蚜虫着生的心叶及叶背皱缩处,不要漏喷。
3.1.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宁南霉素300倍液喷雾2~3次,间隔7天。或用31%绿亨吗啉胍,三氮唑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加上人用病毒唑30毫升加上0.1%硫酸锌溶液配成混合溶液喷施,利于甜椒生长,防效较好。
3.2甜椒炭疽病防治
3.2.1选用抗(耐)炭疽病品种。如早丰1号、长丰和茄椒等。
3.2.2种子处理。种子用55℃温水浸种,恒温30分钟,移入冷水冷却,晾干后播种;或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或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0小时,捞出放入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l小时,冲洗后催芽播种。
3.2.3栽培措施。(1)实行与瓜类、豆类2~3年轮作;无病株留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果、病残株及病叶。(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3)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种植过密,田间注意排水,亩保苗8000~12000株。
【关键词】局域网;病毒;防治
近年来,黑客的攻击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增加与翻新,病毒的不断涌现,使得防毒杀毒愈加重要。如今,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企业单位工作运转的基础设备,而电脑病毒也在攻击着各企业单位的局域网中,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单位中,电脑病毒对重要机密、文件进行监听和盗取,甚至清空重要的数据,使其网络瘫痪,阻碍工作的进展,造成极大的损失。根据2012年诺顿网络的安全报告得知,在我国应用电脑病毒进行网络犯罪的经济损失达到2893亿,由此可知,我国局域网的病毒侵害已越来越严重,防治病毒已经迫在眉睫。
1我国局域网目前的安全状况
局域网指的是在某一区域将多台计算机与服务器组合而成的计算机工作组。因为互联网是要通过服务器与交换机链接局域网内每台计算机使其信息传输速率高,但因为局域网的应用技术相对简单,防护措施少,所以病毒的攻击就相对简单,病毒的传播速率高、范围广。近年来,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受到电脑病毒的影响,造成了各方面的损失,使其对局域网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对安全管理局域网的知识还不全面,很多企业单位、政府机关主要是利用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对局域网病毒进行防治,但事实上,防火墙并不能完全抵制病毒攻击、杀毒软件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破坏,入侵检测系统也不能完全保障系统的安全不受任意病毒的侵害。电脑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迅速,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大量的木马病毒、染性病毒、蠕虫病毒、后门病毒、黑客程序、恶意广告程序、病毒释放器等各种电脑病毒使人们的生活、企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风险性更高。
2计算机病毒常见的种类
2.1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指的是通过木马程序对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木马有两个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即客户端,另一个则是被控制端即服务端。木马病毒的侵袭就是黑客利用客户端盗取服务端的信息与隐私。随着网络软件的不断产生与发展,木马病毒也分为下载类木马、网络游戏木马、网页点击木马、网银木马、通讯木马等等。
2.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是一种恶性病毒,它通常隐蔽在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中,通过系统漏洞进行蠕虫感染,致使计算机瘫痪。蠕虫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其危害性也极高。1988年莫里斯(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编写出蠕虫病毒,其蔓延使数千台计算机停机。从此蠕虫病毒便现身网络,对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3操作系统型病毒
将自身的程序加入操作的系统或替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运转就是操作系统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在感染操作系统后,将自身的程序取代操作系统的程序进行运转破坏,其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性,可以致使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2.4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一般是由JavaScript代码编写而成的恶意代码,其通常具有广告性质,会修改IE首页、修改注册表等相关信息,使用户不方便使用计算机。因为病毒生产机的产生,使得脚本病毒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其特性是利用脚本语言对网页传播病毒。2.5宏病毒宏病毒作为一种计算机病毒,它一般寄存在模板的宏中或文档里,若文档被打开,寄存在里面的宏就会被执行,宏病毒就被激活,从此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就会都染上宏病毒,而且病毒也会随着文档的转移被传播至另一台计算机上。宏病毒的隐蔽性很强、感染性强,危害严重,一旦激活,难以防治。
3防治病毒的安全措施
3.1强化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应用三个部分,要保证网络健康正常的运行,就必须强化这三个部分的安全。控制整个网络内部系统,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包括网络安全的管理者、网络安全技术员及各位网络使用者。要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首先是要对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进行网络安全的培训与学习,要树立并增强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提升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的法制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
3.2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
首先可以利用桌面的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控制入网,使用密码策略对用户进行正确选择才能登录计算机操作系统获取资源,其次要利用防火墙技术将内部网络对外部网路进行隔离,限制外部网络访问,禁止非法使用者的入侵,保护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最后在连接移动设备或其他储存设备前要对病毒进行扫描与查杀。
3.3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企业单位、政府机关或重要的办公环境,要加强对计算机的保护,首先要加强机房的保安工作,要禁止不相关人员随意进出机房并且使用计算机,要对计算机数据、计算机机房划分密级,采用不同等级的保安措施,对秘密信息不公开,并且要录用合格的保安人员,加强每日的保安工作,对日常发生的安全问题能及时处理,保证网络安全的健康运行。要加强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法律监督,保证每项工作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保密法》等相关法律下进行,防止各种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4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在增多增强,其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局域网目前的安全现状,列出几个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提出了要对每位计算机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强化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措施,保证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范燕.探析当前局域网的应用安全及病毒防治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02):178-180.
种类、发病原因进行系统阐述,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措施,以期为海南特色辣椒黄帝辣椒的病毒病防治
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帝辣椒;病毒病;防治
黄帝辣椒又名黄灯笼椒,是海南特色椒类作物
之一。但是在黄帝辣椒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极易感染病毒病。据多年田间调查,其发病率一般
在30%以上,严重时高达90%,甚至颗粒无收。近
年来,随着病毒病这一毁灭性病害的严重发生,文
昌市黄帝辣椒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明显下降。笔者
在文昌市各镇进行了多年黄帝辣椒病毒病的防治工
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技术总结如下。
1田间症状和毒源种类
黄帝辣椒病毒病主要田间症状有2种:一是坏
死枯顶型,田间症状表现为叶片或果实初期出现
褐色斑,后期发展为坏死型,心叶枯死,造成顶枯;
二是茎上有浓绿短条斑,落叶和落花、落果。经省
级农业专家鉴定,第一种病状的病株是由黄瓜花
叶病毒(CMV)侵染为害所致,第二种症状的病
株为辣椒脉斑驳病毒(PVNV)侵染为害所致。
2发病原因
2.1传播途径
一是由介体传播。主要是以田园中的各种蚜虫、
螨类为介体来传播病毒。其中以有翅蚜的传播最广,
传播效率最高。它们的发生量与迁飞期可以直接左
右辣椒病毒病流行的范围、’程度和时间。二是由非
介体传播,即通过种子和病残体带毒传播。另外,接
触传染也是一种非介体传播方式,即生产、移栽、整
枝、中耕、除草、采摘这些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
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
2.2环境、气候条件与发生关系
据田间调查,露地栽培、移栽早的黄帝椒地发
病重;地质差、未浇水的椒地发病重。同时,持续
高温、干旱、少雨利于病毒病的发生。此外,椒农
进行农事操作时,易造成人为传毒。椒农自己留种
参差不齐,造成种子带毒率高,利于发病。
3综合防治技术
防治黄帝辣椒病毒病,关键应采用营养疗法等
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3.1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椒农留种应选取不发病的植株,且形状好的果
实留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必不可少
的步骤。种子消毒可用50-55℃热水浸种20 min,
然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 min,进行多次
清水冲洗后催芽,提高发芽率,同时具有较好的防
病效果。
3.2防虫网室育苗
搭建防虫网棚,并在棚内建育苗床。当苗床上
苗长至4片真叶时,移栽到棚内营养杯进行管理。
当杯内苗长到9片真叶时可移到大田栽培。
3.3合理种植
大部分椒农每667m2种植1200株以上。到植
株刚开花结果时,封行密,不利于施肥和采摘,造
成大量落花、落果。同时,易造成蚜虫和农事操
作时病毒传播。所以黄帝辣椒一般种植密度以每
667m2栽800-900株为宜。
3.4做好田间栽培管理工作
一是选取排灌设施良好、肥沃的非茄科作物连
作地。在生产上实行黄帝辣椒与非茄科作物轮作,
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二是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
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增
加有机液肥和生物肥的应用。如在生长初期施用
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液肥500倍液或金田宝氨基酸
有机复合液肥400倍液,在苗期和开花期喷施1%
硫酸锌溶液2次。同时,在各个生长期喷施叶面肥
或生长调节剂,如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025%
羚烯腺・烯腺SP 500倍液或中保SDV 500倍液或
1.6%胺鲜酯AS 500倍液等均可有效提高植株抗病
能力,并及时清理椒地,铲除田间杂草,对严重病
株进行拔除销毁,并用肥皂洗手消毒。三是采用地
膜和遮阳网。用黑色和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银灰
色地膜对蚜虫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四是每667m2悬
挂20-25块黄蚜板(目前推广应用效果较好),
诱杀蚜虫成虫,减少下一代虫源基数,减少施药,提
高产品质量。
3.5化学防治
3.5.1防治蚜虫、螨类等传播介体
从苗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3%啶虫脒EC2000
倍液或10%吡虫啉WP1500倍液,4.5%高效氯氰
菊酯EC1500倍液等,均可迅速控制蚜虫。防治螨
类可用8%阿维・哒螨灵EC1000倍液或1.8%阿
维菌素EC1500倍液等。喷药时叶片正、背面必须
喷均匀。同时,要对苗床和椒地四周杂草进行喷施,
防止带毒传播介体田间传播,加重病害发生。
3.5.2发病初期化学防治
每天巡察椒地,当椒地出现少量植株发病时,
喷施40%吗啉胍・羚烯腺SP700倍液或20%盐酸
吗啉胍-铜sP800倍液、3.85%三氮唑核苷・铜・
锌EW600倍液,在药剂中加入叶面肥或生长调节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黄烟是韶关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逾2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雄、乐昌、始兴等县,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多年来是韶关市烟草生产上分布较广、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的一大类病害[1]。烟草感染病毒后,减产幅度可达20%~60%,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使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近年来,通过开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
一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 d内就表现症状。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接近成熟的植株感病,只在顶叶及杈叶上表现“花叶”,有时有1~3个顶部叶片不表现花叶,但出现坏死大斑块,称“花叶灼斑”,植株中下部叶片常有1~2片叶沿叶脉产生“闪电”状坏死纹。二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此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化,遇干旱或强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症状。
2侵染循环特点
烟草普通花叶病一般在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及杂草上越冬,成为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此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一般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2]。
3发病因素
烟草病毒病的流行及其强度,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是气候条件。据观察,吹干风、骤冷骤热、久雨后曝晴、久晴后突然连续低温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出现会导致发病流行速度极快,发病急剧加重。吹干风天气促使烟田早晚无露水,烟田水分丧失快,使叶片相互摩擦,造成病毒传染。骤冷骤热和连续低温阴雨天气使烟株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导致抗病能力相应降低。移栽时,烟农往往不注意,将病苗栽入大田后,长势很弱,叶色黄绿,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侧芽大部畸形,在烟田管理中,病毒传到健株上,使烟株发病。连年种植烟田和与茄科作物、蔬菜混种烟田,田间病毒源丰富,使病毒病发生重。病毒病的发病轻重和早迟与蚜虫发生程度和发生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4防治技术
由于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多,且多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需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等综防措施。实行水旱2年轮作,不种重年田烟,不与茄科作物和蔬菜混作[3]。选用抗病品种,既能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又有利于抗病品种推广。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清除苗床附近杂草。严格无毒操作规程,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适当提早播种、尽早移栽。地膜覆盖、主攻头烟、不留或少留二茬烟。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烟株抗病力。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注意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2个最易感病的阶段。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防病首先要治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防治上可使用银灰色地膜避蚜和药剂防治。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 d内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药防治。
一、常见的病毒类型
甜椒病毒病引起的的症状常见的有4种类型:花叶、黄花、蕨叶、条斑。轻型花叶叶脉间微褪绿,或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畸形与矮化,不造成落叶,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片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果实变小。黄花:病叶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蕨叶:植株顶部叶片呈现线状,植株矮小,分枝较多,呈丛枝状。条斑:病株部分组织如茎、叶、果实等变褐色坏死,表现条斑,顶枯,在果实上布满坏死黑点,果肉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有时这几种症状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出现。
二、发病规律
在鲁西南一带,黄瓜花叶病毒是甜椒的主要毒源,烟草花叶病毒次之,特殊年份马铃薯Y病毒也会造成甜椒感病。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方式昆虫特别是刺吸口器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烟飞虱、茶黄螨等在农事过程中,机械造成植株损伤人为的传播等。秋季干旱高温年份甜椒病毒病发病重,2007年邹城秋延迟保护地甜椒平均发病率为23%,2008年高达30%以上。定植越早,病毒病发生的概率越大,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连作地块、土壤粘重缺磷钾的地块病毒病发病重而且极易流行。
三、综合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或耐病甜椒品种
考曼奇(HA-1134)、麦卡比(HA-1005)甜椒、HA-831甜椒、帝王、银河等甜椒品种对甜椒病毒病有较强的抗病、耐疴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甜椒品种,不同地区应根据订单对产品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抗病品种。
2 消灭传染源
烟草花叶病毒病常附带在甜椒作物的种子表皮,育苗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常用方法:55℃温水烫种,边烫边搅拌;10%磷酸钠水溶液浸种20~30 min(分钟),用清水冲洗1~2 h后再催芽;高锰酸钾800~1000倍溶液浸种1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70℃干热处理3 h,种子必须干燥,含水量低于5%,否则易影响发芽率。
3 培育壮苗
(1)苗床消毒,苗床设在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播种前,每平方米用蓝矾10~15 g土壤灭毒,或采用在盛夏季节苗床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进行苗床高温灭毒。
(2)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甜椒出苗后至7叶前,特别注意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最好采用苗床上覆盖防虫网的方法,发现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后,及时采用吡虫啉等内吸式杀虫剂进行防治。
4 适时晚播
在鲁西南一带,秋延迟甜椒病毒病主要在8月上旬―10月上旬发病与危害,根据这一特点,适期晚播,避开发病盛期,可显著降低病毒病的损失。
5 加强管理
(1)甜椒结果时间长,为防止生长后期缺肥,在精整土地的前提下,每667 m/sup施腐熟的鸡粪50006500kg、12%过磷酸钙100~150 kg、50%硫酸钾35~40kg、46%包膜尿素10~15kg,耕前基施,适当深耕,保证耕作质量,使土壤疏松,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综合抗病能力。
(2)定植时穴施重茬克(主要成分是放线菌、芽孢杆菌),每穴用量为15~20 g,既能防止病毒病在土壤中传播又能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3)甜椒为浅根系作物,定植最好采用双株一穴,土坨尽量要大,防止伤根,以利于缓苗。
(4)定植前保护地及时用50%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放封口处覆盖防虫网。
(5)早采收门椒,后期浇水、施肥同时进行,要见干见湿,严禁大水漫灌,保持地面湿润不裂缝为宜。大水易死秧,干旱易伤根,因此要适时浇水。
生长中后期要施叶面肥,用钙宝(主要含甲克素、防落素、膨果素、氨基酸等)1200倍液喷雾,连续喷洒2~3次,抑制病毒病的发生,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封垄后要及时培土,防止倒伏,切忌大水漫灌,特别是定植后,在鲁西南地区气温、地温还很高的情况下,大水漫灌极易造成茎基腐病、根腐病的发生。
生长中后期施用激素类物质,如萘乙酸,增加茎叶生长势,减轻病毒病。
1发生特点
1.1种子带菌情况
据2011年中国检科院植检所鉴定结果,嫁接西瓜的发病主要以砧木(蒲瓜)种子带菌。其2010年8—12月生产的不同西瓜的种子送检样品19个,全部为阴性;砧木种子18个,其中阳性为9个,品种分别为京欣砧王、京欣砧冠、京欣砧一号、神通力、韩砧一号、甬砧一号、威力砧二号等。
1.2品种抗病性
西瓜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抗性差。2011年田间叶片抽样送检,天山牌、好利得等品牌早佳84-24等18个品种,全部为阳性。但田间发病有差异,小兰株发病率为16.7%,早佳84-24为44.3%。
1.3危害特点
西瓜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在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发病[1-2]。但幼苗期及移栽前期由于气温低,田间症状表现不明显。塑料大棚和小拱棚栽培从4月中下旬,露地栽培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且随着田间气温的上升和西瓜生育期的推进,发病日益趋重。据2011年7月田间普查,西瓜株发病率5%~100%,平均42.2%。西瓜早期受侵染后,植株生长缓慢,出现不规则的褪色或淡黄色花叶,绿色部位凸出表面,叶面凹凸不平,叶缘上卷,叶片略微变细,其后出现浓绿凹凸斑,病蔓生长停滞并萎蔫,随叶片老化,症状减轻;危害严重时,呈黄绿色花叶症状,叶面凹凸不平,叶片明显硬化[3]。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嫁接西瓜以砧木种子带菌发病为主;对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病抗性差。在幼苗期及移栽前期由于气温偏低,田间症状表现不明显。
1.4产量损失
西瓜果实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后,种子周围的果肉变紫红色或暗红色水渍状,成熟时变为暗褐色并出现空洞,呈丝瓜瓤状,俗称“血果肉”。严重时,变色部位软化溶解,呈脱落状,味苦不能食用,失去经济价值。发生严重的田块株发病高达100%,产量损失达6成以上。据2011年产量损失调查,发病轻的地块损失产量3.18 t/hm2,严重的地块15.9 t/hm2。
2防治技术
严格建立无病苗圃,实施产地、调运检疫,加强种子处理和栽培管理、合理轮作等一系列措施,能达到可防可控的目的。
2.1严格调运和产地检疫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以种子、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为主。在种子、种苗生产基地要严格实行产地检疫;调运要及时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证书;使用无侵染的种子、种苗。
2.2农业防治
2.2.1建立无病苗圃。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除种子带菌外,土壤也可传染,因而种子、种苗生产基地首先要选择在无病区进行。同时西瓜采用嫁接育苗,在西瓜嫁接时,必须对西瓜嫁接用具消毒,做到嫁接1株消毒1次,防止株间相互传染。
2.2.2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抵抗力。增施肥料,促进植株稳健生长。并在种子萌芽出苗后,发现花叶或畸形病株,立即拔除,集中销毁;在农事操作中尽量避免经器械等人为传播。
2.2.3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毒毒源。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是以侵染葫芦科植物为主的病害,一般与非寄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2.3种子处理
2.3.1药剂处理。无论是西瓜或砧木的种子都必须进行种子消毒处理。药剂处理以0.5%~1.0%盐酸、0.3%~0.5%次氯酸钠和10%磷酸钠最适宜。据2011年7—8月对西瓜种子处理试验,磷酸三钠10%、15%、20%溶液浸种20 min,对种子的发芽均未影响,发芽率93%~94%,且在种子发芽初期具有促进作用。
2.3.2干热处理。用72 ℃干热处理3 d。据试验,先将恒温箱的温度升到40 ℃,把蒲瓜种子放入箱中烘24 h,再将温度升到50 ℃烘24 h,使种子含水率降至4%以下,然后温度升到72 ℃烘72 h[4]。处理后种子放置室内待自然回潮后,再浸入10%磷酸三钠溶液20 min后,洗净播种。未进行干热处理的株发病率4.17%,10%磷酸三钠溶液结合干热处理的株发病率为0,防治效果达100%。
3参考文献
[1] 蔡明,江冬,张丽英,等.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病种子处理试验研究[J].植物检疫,2011(1):62-63.
[2] 汤少云,剂万里,张凯,等.武汉地区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病的监测及防控[J].长江蔬菜,2011(3):41-42.
1 病原
经鉴定,寿光及周边地区丝瓜花叶病毒病的毒原种类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丝瓜花叶病毒病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发病较重。
2 花叶病毒病为害症状
上部幼嫩叶染病后,呈浅绿色与深绿色相间的小环斑,叶片皱缩;下部老叶染病后,呈黄色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变硬,叶缘缺刻加深,产生枯死斑,从下逐渐往上发展。果实染病,产生褪绿色斑,畸形,表现为细小扭曲或呈现出上小下大状。
3 传播途径
该病毒主要靠蚜虫、蓟马、烟粉虱传播;农事活动、汁液接触等也可传播。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活动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烟粉虱的活动适温为26~28℃;温度在16~22℃时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蚜虫为害重。
4 发病原因
种子带毒传播;高温空气干燥,适合病毒病发生;蚜虫、蓟马、烟粉虱等害虫频繁发生,加剧了病毒病的传播蔓延;农事活动中没有做好消毒,造成植株之间传播;风力作用,造成植株之间摩擦传毒;管理不善,植株徒长,抗病力弱,病毒病发生重。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①选择抗病品种 结合当地市场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选择抗病毒病强的丝瓜品种,如江蔬一号丝瓜、完美丝瓜、早香丝瓜、夏棠1号、3号丝瓜、潍科3号、4号丝瓜等。
②加强种子处理 丝瓜种子进行干热处理,即把种子放在70℃的恒温箱处理72 h,可钝化种子内的病毒;然后用10%磷酸三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泡20~30 min,进一步钝化病毒。
③及时拔除染病植株 丝瓜花叶病毒病,无有效药剂可以根除。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以防病毒传染到健康植株。
④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杂草(田间及周边种植前和收获后杂草), 消灭或减少虫源,减少病毒寄主。整枝打杈,摘除有虫老叶和黄叶,及时带到棚外销毁。
⑤减少人为传播 田间作业时,尽量减少人为传毒。在接触病株后应用肥皂洗手,再进行下一株或下一行。
⑥加强棚室内温度、湿度调节 通过小水勤浇、周边喷水、揭去地膜等增加空气湿度,遮阳网间隔覆盖、加大通风等降温措施来改善棚内高温、干旱的条件,白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晚上20℃左右,以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⑦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首先采用营养土或营养钵育苗,培育壮苗;其次,定植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作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前期追肥要少量多次,防止植株出现徒长。
⑧注意轮作换茬 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毒来源。与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2 物理防治
①悬挂黄色粘虫板 利用蚜虫、烟粉虱对黄色的强烈趋性,在棚室内悬挂涂有黄油的黄色板诱杀,规格为(50~60)cm×40 cm,板要高出植株10~
15 cm,每667 m2放置15~20块。
②通风口处设防虫网 用40目防虫网覆盖通风口,阻止烟粉虱进入。
③通风 开放顶部风口和南侧通风口通风,风不会吹动植株,可减少植株之间摩擦传播病毒。
④适时加盖遮阳网 加盖遮阳网后,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节棚内的光照,从而调节室内的温度,减少病毒病发生。
5.3 化学防治
①种衣剂拌种 用种子质量0.5%的35%种衣剂拌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②防治蚜虫、蓟马和烟粉虱 用1.8%阿维菌
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1 000~
要想防止和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须做到以下几点:
掌握症状
番茄植株感染黄化曲叶病毒病后,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植株节问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植株上部叶片症状比较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
番茄植株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会大幅下降。
番茄植株感染黄化曲叶病毒病后期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变小,果实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
掌握发病条件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遇施用氮肥过量、菜株柔嫩、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距郁闭,利于烟粉虱发生,易诱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肥力不足、重茬连作、耕作不细、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
烟粉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有效除治烟粉虱是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保护地模式下夏秋两季发病比例较大,因此在生产上防治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防治效果。
掌握传播途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种单组分双生病毒。其寄主广泛,主要寄主有番茄、醋栗番茄、烟草、戟叶鹅绒藤、曼陀罗、青椒、苦苣菜等植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是人为交流传播,即带有病毒的幼苗异地种植,传播病毒;二是自然因素传播,即带毒烟粉虱为传毒媒介。烟粉虱各个龄期均能传播病毒,烟粉虱一旦刺吸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后,再刺吸健康植株时,即能把病毒传入健康植株,传播速度迅速,5min~15min就可染毒,获毒30min后具备传毒能力。烟粉虱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既可通过向健康番茄植株传毒,还可以通过造成烟粉虱之间交叉传播蔓延,通过生殖行为传播给下一代,即所谓的垂直传播,它的危害严重,是目前被科学界惟一被冠以“超级害虫”的昆虫。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毒及烟粉虱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灵活采取“避、阻、诱、杀”等防治措施。
1 合理安排茬口
要尽量避免与茄科蔬菜连作。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病毒发生。因此,在确定播种以及定植时间时,尽量避开高温干燥的阶段(一般为6~8月份),可以选择生长期较短的叶菜类作为这段时间的填充。
2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
根据不同番茄品种的感、抗病表现,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育苗。从生产调查来看,‘以色列189’、‘毛粉802’、‘尼加拉868’、‘瑞光’、‘百利’、‘迪利奥’等抗性较强。
3 培育健康的壮苗
该病对番茄植株侵害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苗床土壤要进行消毒处理,苗床周围杂草要清除干净以减少病源。用植物生长液或基因活化剂浸种,并使用40目~60目防虫网隔离。
4 严防烟粉虱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要严防由烟粉虱传播。烟粉虱在田间有迁飞性。应加强整枝打杈和化学防治等田间统一管理,减少相邻田块之间的烟粉虱迁飞,每隔7天~10天统一用药剂防治1次烟粉虱,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扑虱灵、灭螨锰乳油等,并注意轮换用药。
5 实行轮作换茬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严重地块要尽量与茄科以外的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换茬种植葫芦科的黄瓜、西葫芦、苦瓜、丝瓜或豆科的豆角、芸豆、扁豆等,减少和避免番茄病毒通过病土壤和残留物的传毒。同时育苗地和栽植棚地周围应彻底清除带毒杂草。
6 物理防治
一是防治烟粉虱。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设置黄板诱杀成虫。黄板可直接从市场购得,分割成30cm×40cm板块,涂上一层黏油,均匀悬挂于植株上方,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顶端,间隔3垄~5垄悬挂2个~3个。一周结束清理1次,重涂1次。
二是尽量避免接触传染。在绑蔓、整技、打杈、点花和摘果等操作时,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定时用牛奶或奶粉兑水进行洗手(每100棵左右洗手一次):手和工具用肥皂水、磷酸三钠溶液充分擦洗。减少人为的传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
7 化学防治
方法一: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药剂为3.85%病毒必克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隔7天再喷1次,连续喷2次~3次:也可用1.5%植病灵8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喷雾;用2%菌克毒克水乳剂25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喷2次~3次。
方法二:在苗期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根施处理,在烟粉虱发生初期及早选用药剂喷雾防治,每隔5天~7天防治1次,连续2次~3次,以后看田间虫量情况每10天左右防治1次。药剂可选择10%烯啶虫胺水剂1000倍~1500倍液或3%啶虫咪乳油1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3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对于已发病田块加入病毒A、毒畏(三氨核苷唑)等防病毒的药剂进行喷洒。
方法三:寿光高级农艺师朱振华开方:①绿泰宝(1.2%核苷酸)500倍液,配合植物生长平衡剂(由各种微量元素和芸薹素、宁南霉素配成的药剂)1000倍液。②舒展一号1500倍液,配合植物生长平衡剂1000倍液。这一组药剂对于防治茄果类蔬菜曲顶病毒病效果较好。③乐收1000倍液,配合植物生长平衡剂1000倍液。④万毒清(盐酸吗啉呱酮)1000倍液,配合植物生长平衡剂1000倍液,对于黄化病毒病前期的控制效果较好。⑤菌毒烷醇2000倍液,配合植物生长平衡剂1000倍液,于病毒病发病中后期控制病情效果较好。
以上药剂组合可选择2种~3种,轮换交替使用,5天喷1次,间隔期不能超过6天,连续防治。
方法四:《北方蔬菜报》特聘专家王中春开方:菌毒特诊+毒展+生命1号+硼镁锌叶面肥。在蔬菜病毒病发病之初,每5天~7天1次,能起到抑制病毒病的理想效果。
盐酸吗啉呱铜、菇蛋白多糖类、含锌叶面肥、病毒灵类药剂配合施用,对于防止花叶、条斑病毒病效果较好。如盐酸吗啉呱铜配合抗毒丰、病毒灵,再配合含氨基酸、硼镁锌等的叶面肥及生命1号即可。
方法五:《北方蔬菜报》特聘专家殷镜堂开方:应用抗病毒疫苗是很有效的防治病毒病的方法。前几年曾有厂家推行了一段时间,现在都草草收兵了,很是可惜。实际情况是这些疫苗是种弱病毒,把它先接种在蔬菜上,能引导蔬菜先产生抗病毒的物质,保护蔬菜不受危害性强的病毒侵染。
具体做法是:在播种或移栽幼苗时,用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溶液浸泡种子8min~10min后,用清水洗净种子,再催芽或播种。或将幼苗根部浸泡在溶液中3min~5min,使根系浸满药液后再种植。在幼苗或定植后,可用600倍植物病毒疫苗水溶液喷淋根部,连喷2次,每隔7天一次。另外,开花结果期是蔬菜病毒病发病高峰期,在开花前期要再喷洒一次病毒疫苗600倍液。
方法六:《北方蔬菜报》特聘专家邵树策开方:阿克泰每桶水2包+宁南霉素1包+盐酸吗啉呱铜1包+芸薹素内酯1包+爱多收5mL+高锌叶面肥25g。
已发病地块每3天喷一次药,连喷3次,以后根据情况再用。这个配方的根据是,阿克泰具有防病毒病传毒害虫的功效,宁南霉素和盐酸吗啉呱铜对于钝化病毒、降低病毒活性效果较好,芸薹素内酯和爱多收能协调蔬菜生长,增强蔬菜抗毒能力,锌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能力。
方法七:寿光田柳镇蔬菜医院尹克忠开方:克毒宝400倍+8%宁南霉素750倍+氢基寡聚糖500倍。5天喷一次,连续喷施3次~4次。其中克毒宝的主要成分为烯膘呤、盐酸吗啉呱铜和羟腺膘呤,既有控制病毒病的功效,又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双重作用控制病毒病。
方法八:防治烟粉虱的推荐药剂有:含扑虱灵、啶虫脒、阿克泰、甲基阿维菌素、绿颖的药剂,或利用晚间闭棚时采用敌敌畏烟熏方法杀虫,要交替使用药剂。
方法九:喷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净,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0%,如果在初发期用药,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稀释后喷施到番茄叶面后,可迅速被作物吸收,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破坏病毒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铲除病毒,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方法十: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000倍液;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4.7%阿力卡(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混剂)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1%甲胺基阿维菌素2000倍液。也可选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与上述农药轮换使用。喷药时要加大水量、叶片正反面均要喷到。
8 加强栽培管理
健壮的植株能够增强抗性,定植后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促控结合,适当控制氨肥,增施磷钾肥,增施有机肥,保持田间湿润,肥水管理做到少量多次,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加强通风,降低棚室内的温度,增加相对湿度,也可以采取遮阳网、草苫、膜面喷洒石灰水等措施进行遮阳进行降温增湿。再者,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摘除病株、病叶。四是喷施叶绿精、芸苔素内酯等营养剂,促进叶片增绿,提高植株的光合利用率。
9 农业措施
定植前清除棚内作物残渣及杂草,以及周围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灌水闷棚5天~7天,通过高温高湿破坏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生存条件。
在栽培上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保持田间湿润。施肥灌水做到少量多次,不旱不涝,适时放风,避免棚内高温,可以通过定期向棚膜和地面喷洒水的方法调节好保护地的湿度,同时降低保护地的温度,打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条件。
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生长期可用植物生长液冲施或灌根,结合喷施基因活化剂,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虫源。
【关键词】局域网 病毒 防治
近年来,黑客的攻击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增加与翻新,病毒的不断涌现,使得防毒杀毒愈加重要。如今,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企业单位工作运转的基础设备,而电脑病毒也在攻击着各企业单位的局域网中,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单位中,电脑病毒对重要机密、文件进行监听和盗取,甚至清空重要的数据,使其网络瘫痪,阻碍工作的进展,造成极大的损失。根据2012年诺顿网络的安全报告得知,在我国应用电脑病毒进行网络犯罪的经济损失达到2893亿,由此可知,我国局域网的病毒侵害已越来越严重,防治病毒已经迫在眉睫。
1 我国局域网目前的安全状况
局域网指的是在某一区域将多台计算机与服务器组合而成的计算机工作组。因为互联网是要通过服务器与交换机链接局域网内每台计算机使其信息传输速率高,但因为局域网的应用技术相对简单,防护措施少,所以病毒的攻击就相对简单,病毒的传播速率高、范围广。近年来,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受到电脑病毒的影响,造成了各方面的损失,使其对局域网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对安全管理局域网的知识还不全面,很多企业单位、政府机关主要是利用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对局域网病毒进行防治,但事实上,防火墙并不能完全抵制病毒攻击、杀毒软件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破坏,入侵检测系统也不能完全保障系统的安全不受任意病毒的侵害。电脑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迅速,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大量的木马病毒、染性病毒、蠕虫病毒、后门病毒、黑客程序、恶意广告程序、病毒释放器等各种电脑病毒使人们的生活、企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风险性更高。
2 计算机病毒常见的种类
2.1 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指的是通过木马程序对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木马有两个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即客户端,另一个则是被控制端即服务端。木马病毒的侵袭就是黑客利用客户端盗取服务端的信息与隐私。随着网络软件的不断产生与发展,木马病毒也分为下载类木马、网络游戏木马、网页点击木马、网银木马、通讯木马等等。
2.2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是一种恶性病毒,它通常隐蔽在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中,通过系统漏洞进行蠕虫感染,致使计算机瘫痪。蠕虫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其危害性也极高。1988年莫里斯(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生)编写出蠕虫病毒,其蔓延使数千台计算机停机。从此蠕虫病毒便现身网络,对网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3 操作系统型病毒
将自身的程序加入操作的系统或替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运转就是操作系统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在感染操作系统后,将自身的程序取代操作系统的程序进行运转破坏,其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性,可以致使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2.4 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一般是由JavaScript代码编写而成的恶意代码,其通常具有广告性质,会修改IE首页、修改注册表等相关信息,使用户不方便使用计算机。因为病毒生产机的产生,使得脚本病毒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其特性是利用脚本语言对网页传播病毒。
2.5 宏病毒
宏病毒作为一种计算机病毒,它一般寄存在模板的宏中或文档里,若文档被打开,寄存在里面的宏就会被执行,宏病毒就被激活,从此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就会都染上宏病毒,而且病毒也会随着文档的转移被传播至另一台计算机上。宏病毒的隐蔽性很强、感染性强,危害严重,一旦激活,难以防治。
3 防治病毒的安全措施
3.1 强化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应用三个部分, 要保证网络健康正常的运行,就必须强化这三个部分的安全。控制整个网络内部系统,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包括网络安全的管理者、网络安全技术员及各位网络使用者。要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首先是要对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进行网络安全的培训与学习,要树立并增强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提升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的法制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
3.2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
首先可以利用桌面的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控制入网,使用密码策略对用户进行正确选择才能登录计算机操作系统获取资源,其次要利用防火墙技术将内部网络对外部网路进行隔离,限制外部网络访问,禁止非法使用者的入侵,保护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最后在连接移动设备或其他储存设备前要对病毒进行扫描与查杀。
3.3 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企业单位、政府机关或重要的办公环境,要加强对计算机的保护,首先要加强机房的保安工作,要禁止不相关人员随意进出机房并且使用计算机,要对计算机数据、计算机机房划分密级,采用不同等级的保安措施,对秘密信息不公开,并且要录用合格的保安人员,加强每日的保安工作,对日常发生的安全问题能及时处理,保证网络安全的健康运行。要加强每位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的法律监督,保证每项工作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保密法》等相关法律下进行,防止各种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4 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在增多增强,其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局域网目前的安全现状,列出几个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提出了要对每位计算机管理者、技术员、使用者强化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控制、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措施,保证计算机局域网的安全、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范燕.探析前局域网的应用安全及病毒防治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02):178-180.
[2]王宇波.浅谈局域网信息安全威胁与病毒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05):25.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病;种类;症状;影响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
1种类
目前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约有18种,类病毒1种,类菌原体2种。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其中国内已发现7种,即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AMV)、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1-2]。其余侵染马铃薯的9种病毒是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的病害。国内发现并报道的只有3种,即马铃薯杂斑病毒(AMV)、烟草脆裂病毒(TRV)、烟草坏死病毒(TNV)。自然侵染马铃薯的类病毒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马铃薯束顶病。
2症状
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条斑花叶病症状:在不同品种上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品种表现重花叶,有小枯死斑点或叶脉坏死,叶柄和茎上也有黑褐色坏死条斑;生长发育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不脱落,呈垂叶坏死状。马铃薯皱缩花叶病症状:弱株系在一些品种上引起轻花叶,小叶尖脉间花叶,叶尖扭曲,顶叶片卷叶;强株系侵染后产生明显花叶,叶片严重变形,有时叶柄、叶脉坏死、植株矮小。马铃薯卷叶病症状:病株叶片边缘以主脉为中心向上卷曲,严重的卷成圆筒状,病叶呈革质,块茎小而密生,其内维管束变为黑褐色或发生网腐症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症状:叶和茎成锐角向上束起,叶片变小,常卷曲,半闭半合,全植株失去润泽的绿色,块茎由圆变为长纺锤形或圆筒形,芽眼突出,有时有纵裂纹。在田间很难根据症状类型确定病毒种类,因为不同品种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症状差异很大,而且田间复合侵染较多,症状的变化也很大。
3侵染循环途径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靠块茎一代代传下去,实生种子带毒率很低,但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PVX在田间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的,如叶子相互摩擦,切刀、农机具等均可传播;PVY则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蚜虫的传毒率很高;PLRV是以蚜虫持久性传毒,在虫体内经一定的潜育期后,即可传毒,可保持传毒力2周。当年感染的植株往往只有一部分块茎带毒,对已形成的块茎,病毒可能已来不及侵入。
4影响因素
一是温度。在马铃薯生长季节,尤其在结薯期遇上高温,会加重马铃薯的病毒病。因为马铃薯适于在冷凉地区和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生长,温度过高会抑制植株生长和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高温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等)的繁殖、迁飞和取食活动,有利于病毒迅速侵染和复制,减弱马铃薯自身的抗病性,因而加重了病毒病害的发病程度。二是蚜虫。在田间有带毒植株的情况下,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与病毒病发生及流行的轻重呈正相关,尤其是田间有翅蚜的数量和迁飞直接影响病毒在田间的传播。三是品种的抗病性。在相同条件下,品种的抗耐病能力不同。此外,栽培和贮藏条件,也影响植株生长和病毒侵染危害的程度[3-4]。
5综合防治措施
5.1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毒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病毒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5]。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侵染,难以育成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应根据当地主要病毒病害种类,有针对性地选育抗该种病毒病的品种。在中原二季作和南方二季作地区,采用秋、冬季留种;西南混作区,采用高山留种等措施,对减轻马铃薯病毒病也有一定效果。
5.2利用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
所有的马铃薯病毒都能通过薯块传播,种薯是生产中大多数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初侵染来源,因此采用脱毒种薯是目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最先进、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薯生产采用块茎繁殖,其繁殖系数低,生产速度较慢,而且在繁殖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毒病和其他真菌、细菌病的再侵染。因此,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西南等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以县为单位普遍建立了4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即网室生产原原种—原种场生产原种—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二是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治病毒再侵染。选择气候冷凉、地势开阔、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种薯生产田,周围至少500~600 m内不能有马铃薯一(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86页)
般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如苜蓿、烟草等。催芽可提前出苗,苗壮,苗齐,增加每株主茎数,促进早结薯和成龄抗性的形成。春播播期尽量提前,整薯播种。切块播种时,必须严格进行切刀消毒。为了获得更多小薯,种植密度一般为10万株/hm2左右。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式,播种时结合施肥施放防蚜颗粒剂。合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以防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和植株成龄抗性的形成。从蚜虫出现开始,每隔7~10 d喷施1次灭蚜药,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施。在苗高10~20 cm、现蕾期、开花期各拔除病株1次。逐垄检查,发现病株连同新生块茎、母薯彻底拔除,小心装袋,带出田外深埋30 c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并可避免病毒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和已感染的病毒传到块茎。刈蔓在蚜虫迁飞高峰后10 d进行,再经10 d左右收获。
6参考文献
[1] 吕文清.植物病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上、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