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内经济走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1亿元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增长了49倍多,年均年增长9.4%。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1%左右提高到近4%,在近30年时间里保持这种高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六位。迄今为止,只有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3个经济体在20世纪连续40年保持年均7%以上增速的记录。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概况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7%。我国的外贸规模已由世界第32位攀升到2004年的第3位,利用外资也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600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7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308亿美元。
继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更是达到14221.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相当于2001年的2.8倍。2005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98.1亿美元,创当月进出口总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2005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48.1亿美元,增长21%。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与前6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超过千亿美元规模,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分别突破2000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
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的观点是,要揭示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把贸易量的扩大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加以对比更为合适。因此,本文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上加以分析。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外贸整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三种。就世界范围来看,在2000年当中,世界总贸易依存度为25.1%,发达国家为21.8%,发展中国家为35.6%。货物贸易依存度:世界为20.5%,发达国家为17.4%,发展中国家为30.1%,中国为21.1%。服务贸易依存度:世界为4.6%,发达国家为4.3%,发展中国家为5.5%。
结论与对策建议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很明显的时期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进口是对经济增长的漏损,进口的增加将减缓经济的增长,加重进口国的失业,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但经济的增长将会拉动进口的增长;出口则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纯拉动,出口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就业。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上升,加速通货膨胀,此时的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这时的进口会增大本国的供给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进口产品又分为进口消费资料和进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会提高国内的暂时供给,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生产资料的进口能增加国内的长期供给能力,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则会降低国内的供给能力,加速通货膨胀,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出口初级产品和大量的原材料则会降低国内的生产能力,导致国民收入下降,这就是有名的“贸易贫困化”理论。但另一方面,出口能增加进口,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一、工业生产减速,增长进入放缓通道
规模工业销售产值 2011 年后同比增速逐月下滑,工业生产进入紧缩通道。季节调整后的增速环比趋势在2011 年6 月之后下行态势明显,且有提示未来短期内加速下行的风险。至少,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趋势看,2012 年第一个季度之前,工业增长不会有加速增长的可能。季节调整后的温州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如图 1 所示。工业生产同比数据指标短期内快速回落表现的技术性原因是,对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的敏感反映。2010年 2 月工业增长开始进入两位数的加速增长通道,是超常规的外生性经济刺激政策所致,不是正常周期性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
2011 年10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结束了2009 年11 月以来24 个月的两位数以上增长小周期。而10 月单月下挫5.2 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9.8%,轻工业同比增长仅9.4%,较年初2 月增长37.2%,出现了27.8 个百分点的大幅回落,工业生产状况不容乐观①。另外,工业用电量变动也能够帮助研判工业部门运行趋势。2011 年1 —10 月温州工业用电量为182.55 亿kWh,同比增长7%,低于去年同期增速16.8% 近9.8 个百分点①。工业用电量数据的绝对值和增幅与工业产值变动基本匹配,验证了工业生产的下滑态势。虽然工业数据显示工业的紧缩调整仍然在持续进行中,但预计工业经济继续下行趋势最快将于2012 年4 月底之前结束。2011 年10 月温州工业实际用电量为17.2 亿kWh,单月环比小幅下滑1.1%,较8、9 月高达-10.7%、-16.3% 的环比剧烈下行势头已经出现缓和迹象①。其中夏季工业用电量剧烈下行是由短期政策性限电造成的。尽管环比增速未能转负为正,但自 8 月开始两位数环比滑落的趋向得到了遏制。温州市工业用电量增幅如图 2 所示。未来累计同比数据有望得到收敛,并出现方向性调转,2012 年温州全年用电增速将预期稳定在10% 左右的水平。其理由为:一是温州高能耗行业比例不高,拉低工业用电产量的力量有限[ 4 ]。意识到这种工业内部结构就容易理解2011 年8 月工业增速与工业用电量增长之间出现的明显非对应性差异,即工业增速仅下降了3 . 4 个百分点,而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却下降了9 . 7 个百分点;二是根据若干先行指标反映,工业用电需求将趋于平稳。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因素是,累计同比数据将会因为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影响的弱化而得到改善。从地区间横向比较来看,2011 年1 —10 月温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增速较同期浙江省增速平均低 7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速度大大落后于同期省内平均水平,较2010 年同期增速下降4.14 个百分点②。
浙江省和温州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如图 3 所示。图2 温州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资料来源:温州统计月报(2011),温州市统计局。从工业经济增速来看,进入2011 年第二季度后明显“失速”,但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水平表现平稳,对应此前大力度宏观应急性扩张效应在 18 个月后的终结及工业生产回归对内生性动力的依赖,增长水平恢复常态。依据月季度数据反映,温州工业的减速调整要领先浙江省工业整体增长平均水平回落一个季度。对于密集于工业下游的温州工业企业来说,感知形势冷暖,观察到并确认市场需求低迷态势在时间上相对超前,但由于资本深化程度不深,压减存货和收缩产能以响应外部变化的时间却相对较短。2011 年第四季度工业产出水平所呈现的会是调整小周期的底部。随着物价指数回落后,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指标会更清晰地反映经济的周期性特征。相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波澜不惊的表现,更值得关注的应是深度调控之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信贷资源紧张构成反向向下的拉力,因而不能排除部分工业企业因为财务指标恶化而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二、内外需求不振,工业投资收缩明显
需求状况是企业决定生产规模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工业生产同比增速走势,以及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的意愿。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走势与需求状况相关性更为密切。2011 年11 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4 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09 年3 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50% 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其中新订单指数为 47.8%①,为2009 年2 月以来新低,并首次跌落至临界点以下。这显示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减少,说明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紧缩正在进行。
外需疲软,工业出口形势低迷。2011 年前10 个月,工业出货值累计增速始终落后于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增速约3 ~4 个百分点。月季度工业出货值实际增速始终落后于整体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生产,而且缺口不断扩大。进入第三季度后工业出口增长的同比水平快速下降,1 0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创年内新低,同比增长仅有1.7%,增速较上月回落了4.3 个百分点,预示着工业出口增速面临负增长的巨大压力②。
2011 年11 月出口订单指数为45.6%,不仅在临界点50% 以下,而且较10 月大幅下降3 个百分点,订单需求确定持续回落①。这表明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欧美市场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对出口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随着同步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制造业去库存调整加速,包括内外需求在内的下游需求继续放缓,在信贷偏紧的情况下,对外部市场依赖比较强,以非资源型、低附加值为特征的温州中小型工业企业处境会较为艰难。
PMI 出口订单不景气预示未来出口下滑,考虑到温州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仅为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8%,出口规模对订单紧缩的反应更为直接,外需减少对于温州工业的压力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内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行业情况看,2011 年1 —10 月温州主要行业累计出口的增速均出现回落,仅阀门制造行业增速略有1.65 个百分点的提高。从几大主要行业的工业出口增速来看,服装、鞋、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和机电产品较 9 月均出现回落,因而9 月环比出现下降②。未来3 ~6 个月内工业产品出口总体表现应为一个出口产值增速连续小幅回落的过程。温州市工业出口增速如图 4 所示。宏观经济持续下滑预期不断升温,影响了厂商未来产能调整的方向和力度。2011 年 11 月构成制造业P M I 的 5 个分类指数全部回落,说明国内总需求增速处于回落态势,当下实体经济正在着陆,所带来的紧缩是全方面的。企业对未来不乐观经济预期,使整个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正在进行防御式收缩。温州工业企业对于疲弱收缩的信号更为敏感。依据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收缩正在由需求端向生产端传导,并且迭加了生产端当下温州金融环境恶化的制约因素,其速度与幅度都较需求端更快更深,生产供给端可能会有超调的风险。从2011 年6 月开始,工业投资环比增速已经连续 6 个月下滑,工业产能缩减态势确定无疑,不过从投资逐月环比收缩幅度的缩小情况看,向下节奏应趋于缓和。2011 年1 —10 月温州工业投资累计增速高开后剧烈缩减十分明显。尽管仅看单月的同比数据发现,工业投资完成的单月增速已经处在一个相对较高平台。
但从地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内部结构比较看,温州市限额以上工业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 21.1%,远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101.3%,如图5 所示。从2011 年 1 — 10 月温州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规模为258.63 亿元看,确定无法达到2011 全年工业3 6 0 亿的年初预定目标。需要说明的是,全社会限额以上投资数据的高位走势受温州区域性因素驱动,如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温州地方政府正在主推“大项目、大平台、大投入”的“百项千亿”工程,以及此前房地产投资的惯性等因素。影响工业投资的因素很多,从制造业企业看,资金紧缺仍是最大的问题,而且生产经营性融资困境正随着紧缩式货币政策的持续在制造业企业中蔓延。同时,工业投资减速也说明市场不确定性在放大,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悲观、信心不足。由于工业投资直接决定未来产能规模,如果工业投资延续下跌趋势的话,工业生产能力止跌企稳的压力会不断加大。
三、去库存速度不一,企业效益承压缩减
2011 年初,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预期影响,企业库存水平迅速上升。2011 年 6 月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增速 28.1% ,处于年内第二次高位,也是近年来的历史高位①。6 月之后,需求乏力显现,企业景气状况不佳,一季度末产成品库存曾经同样达到28.1% 的高位水平,而后经过2 个月下行后再次攀升,说明销售端承受了很大压力。一般产成品库存与工业同比增速基本上呈现反向关系,且有约 3 个月的领先,产成品的去库存化不力将拉低工业同比增速。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入2011 年7 月后已经开始主动缩减产成品库存,企业正在试图主动平衡生产与采购活动,调低生产增速,降低增补库存频率和规模,如图 6 所示。随着目前企业被动的产成品去库存化的深入,前端要素资源和原材料对生产回落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原材料库存跟进进入调整期。在此阶段,企业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但价格回落也必然会带来企业盈利水平的下滑。一方面,生产端需求表现较弱,企业生产意愿不强。工业产品的产销率到2011 年 10 月从未超过 9 7 . 4 % 以上的水平①,说明产销衔接不理想积压较多,产品端需求不旺,库存去化不快,价格有着较强的向下压力。而下游需求回落叠加劳动力及其它经营成本上升、信贷紧缩,PPI 将加速回落。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资源品价格回调存在时间上的粘滞,且调整幅度不同步,因而从传导路径来看,P P I 在上游资源与下游需求的夹击下,未来向上的空间有限。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将出现放缓。从2011 年第四季度开始,温州工业企业正在经历的库存调整已经主要不是企业被动的产成品库存调整,而是主动性的原材料去库存。通胀和资金状况会构成此后工业企业库存向下调整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认为,在通胀下行阶段工业企业往往倾向于减少库存,当资金紧张时企业经常会快速去库存或者推迟库存补充。从价格角度来看,PPI 明显下降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高位水平呈现剪刀状分叉持续加重资金面紧张的企业的去库存压力,而原材料库存与工业同比增速有着较稳定的正相关,且同步性较好,如图7 所示。可见,两大库存去化现状均指向未来工业增速放缓的趋势。据此可以判断,未来企业去库存过程仍将延续。其主要原因是,从经验上说,原材料下降在 3~5 个月内是大概率事件。如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已明显超过经济需求,将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企业在预期原材料价格下降情况下,会降低增加库存的需求,尤其在目前面临较严重资金压力情况下,将会减少补充库存的行为。另外,2011 年7 月CPI 达到高位后快速下行,企业原材料采购意愿也随之降低。工业企业面对的状况是,需求疲软而原材料成本高企。需求回落将直接带来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并且库存水平越高则对产品价格越不利,存在比较明显的拉低价格水平的向下力量。部分库存偏高,或资金压力较大的工业企业为了增加企业销量,可能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降低企业库存。收入增速减缓和成本高导致工业利润增速下滑。
2 0 1 1 年 1 — 9 月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 905.29 亿元,同比增长14.7%,较1 —8 月下降0 . 1 个百分点,为近7 个月以来最低点,较全国水平低 14.9 个百分点①。但近期主营业务成本未见同步下降,成本和费用粘滞下行及人力成本、财务费用将保持在高位运行,抑制了利润增长。随着工业企业去库存化现象的扩散,价格回落迹象显现。2011 年10 月工业品购进价格环比持平,出厂价格环比回落了0 . 1 个百分点,名义同比增速分别回落到6.8% 和2.1%①。企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不对应是压制产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而原材料价格指数的相对坚挺暗示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受到挤压,如图 8 所示。第四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向下小幅调整,虽然从历史数据看,由于温州工业企业所在的中下游行业居多,价格变动从上游向中下游的传导都存在一定的时滞,但去库存阶段的价格竞争会迫使PPI 回落速度加快。企业效益增长同时隐忧显现。2011 年1 —9 月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5.4%,较上一年同期降低 0 . 3 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以现价计算的利润水平背后需要扣除的高位物价因素,净利润水平可以堪称“惨淡”,如图9 所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逐月累计同比水平持续下降,从2011 年3 月的18.7% 递减至9 月末的14.7%,回落了4个百分点(见图 8 )。工业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时,应收账款上升到不对称的高位水平。2011 年9 月末,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 905.29 亿元,同比增长14.7%,而应收账款779.37 亿元,同比增长21.2%①。这不仅反映当前企业经营中库存上升过快,企业后续经营或面临较大的消化库存压力,更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 / 4 强,而且增幅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说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质量和盈利状况恶化。而利润总额中账面利润所占的比例过高会形成对企业运营资金的商业信用性实际占用。资金周转速度越慢,企业潜在坏账损失风险越高。尤其在当前货币政策紧缩环境中,企业流动资金营运效率的低下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的失控。事实上,局部行业已经出现此前所提示的“工业产品链条中的众多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资金占押压力,回款账期拉长背后可能引发的是整个资金信用链的系统风险。”[ 1 ]预计短期产成品和回款资金占用仍将处在高位,2012年春节后这部分资金占用增速将有明显回落,利润增速二季度有望企稳。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现处在半山腰,仍将下降,但跌至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利率汇率调整、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要素供应紧张等多重因素冲击,一些企业成本上升较快,由于不少商品价格的快速调整,虽然2011 年9 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维持平稳,但第四季度工业实体经济存在去库存压力,工业经济数据探底速度加快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盈利增速最低点可能出现在 2 0 1 1 年最后一个月或2012 年第一季度。从结构因素看,价量将对利润走势出现不同的影响。其逻辑是产量增速下降确定,但不会完全失速,随着库存减少,价格经历短期下滑后会趋于稳定。总体观察,2012 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相对较快增长的行业集中在下游。从静态来看,虽然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依然呈现上游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消费品好于投资品,必需品好于耐用品的格局[5];从动态来看,中上游行业成本转嫁能力会有所弱化。究其主要原因是,受下游需求低迷的影响,大部分前期转嫁能力较强的中游行业,面临终端需求始终走弱,同时能源价格却跌幅有限两头承压的困境,而之前成本转移困难的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随着整体物价水平的下降会逐步得到缓解。从利润具体行业动态分配的情况看,考虑库存调整在产业链传导中节奏存在差异,前期生产率先放慢的下游投资品率先开始提速,如工业中的投资品行业中的专用设备、通信电子设备行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虽然也在承压去库存过程,但调整力度较浅且相对滞后,生产缩胀幅度不大,毕竟消费属于非周期性经济部类。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及皮毛羽绒制品业则会企稳,或有所上升。大多数前期生产更为积极的行业,会出现较明显增速放缓,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周期性行业不景气状况开始显现。而基建类投资下滑或将拉低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利润水平。此外,因为采购活动的减少,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回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回落显著,会有较为明显的收产收缩,利润增长下滑。
四、工业经济驱动及方向:实业行为与政策预调、微调
2011 年 11 月汇丰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较10 月终值51% 下滑3 个百分点,创32 个月以来的最低值,并下跌至50% 这一临界点之下,产出指数从10 月的51.4% 大幅下滑至46.7%,同样创 3 2 个月以来最低①。这表明厂商对中国经济下滑预期升温,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加大,采购经理对未来市场预期信心不足。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实体经济增速可能还有进一步回落的空间。较长时间的银根紧缩,已经让企业资金问题开始大面积暴露,有些已开工项目资金跟不上。由2011 年前三季度可知,不仅温州,且类似地区积极进行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地区都出现资金捉襟见肘的问题。从温州的情况看,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紧缺,未来工业投资的下行速度很可能会加快,这会是2012 年温州实体经济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宏观经济政策正在进入观察期,2012 年的前三个月将迎来关键的政策调整“时间窗口”。随着物价得到控制,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调,为政策的预调、微调打开了通道。行业未来景气度或积极性的格局,或将在2012 年下半年出现变化。国内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超预期变动将会是最有可能对上下游的价格和产量水平暂时造成均衡冲击的外生力量,未来何去何从关键还是看国内政策的方向、力度和时间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
2.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渗透,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上的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上。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界贸易。
4.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物质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称的依赖性。
5.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开放战略是成功的。可是鉴于全球化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与动荡,为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目标,中国政府采取如下几策略:
1.立足国本,面向世界:进一步树立全球意识,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努力地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努力推进建立公正、合理、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
2.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快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倡导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结构合理,基础稳健国民经济,并操持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对内,即设计稳健的产业结构,清除经济泡沫,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即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债务规模,保持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倡导世界各国提高国际资金流动的透明度,建议各国货币当局彼此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监管信息系统。
3.坚持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经济越是成熟,政府干预就应当适时收回,让市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断加大制度建设方面调整和改革力度,促使政府的角度由直接引导改变为间接诱导型转化。不断完善政府主导机制的前提下,加速各种形式市场机制、制度工具的培育工作,特别是要健全各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职能并规范其运行。加强民主监管机制,防止和克服出现官商不分和政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公平。大力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物质文明的程度,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步伐,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外开放,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争得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要注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作用,规避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远去,因此只有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坚持以“人”以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力开发人力资源,走“人才兴国”之路,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词】油气生成;石油行业;进步环境;走势分析
0.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石油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如: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由此可见,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但勘探石油的技术仍有待提高。
1.油气的生成
从油气的生成到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可以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视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油气来源是基础,油气运移是纽带,油气矿藏是结果和目标。
油气的生成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一是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尸体,另外还有自然界各种生化组分堆积;二是有机物质堆积深埋,在足够的深度,和足够的温度条件下,有机物聚合形成干酪根;三是干酪根在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开始热解成烃;在合适的圈闭条件下,烃类物质聚集成藏,即为所谓的油气藏。
任何地区油气藏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三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具有能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二是具备能使石油运移和储集的储集岩。三是能够使油气集中聚集其中的圈闭。也即说必须有油气来源、运移通道和聚集场所。
2.国内石油行业进步环境
我国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其他国家经验借鉴、能源短缺等因素分别影响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速度,而且从各方面综合分析,我国石油行业进步空间十分广阔。
2.1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利用前景十分可观
我国是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分布不平衡、石油勘探技术比较落后等外在因素影响了石油的开采与利用,然而这些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经济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说,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利用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2.2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利用空间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也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石油需求量十分大,利用空间广。这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需求空间。
2.3石油勘探技术日趋完善
同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近些来,随着我国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石油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并日趋完善,随之也会开采出更多的石油资源,为解决石油短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等提供良好的条件。
3.国内石油行业走势分析
石油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但是,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国内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1石油资源后备量较低,供需紧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国内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技术相对落后,致使勘探难度增大,造成所储备的石油远远低于所需量,导致石油资源后备量较低,供需紧张。
3.1.2石油资源的安全保障机制有待提高
我国石油资源缺乏战略储备的安全保障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尚未形成,而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从而导致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很难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3.1.3我国石油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石油行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石油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由于受到石油勘探技术的影响,我国还存在直接燃烧原油的现象,而且综合回收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资源使用配置不合理,高耗能产品比重过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3.1.4石油开采技术较落后
石油开采技术较落后是制约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现代开发技术体系,现在的开发技术还不能满足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大幅度需求。因此,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还有待完善。
3.2国内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石油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国家的经济安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对石油的消费也会相应形成持久的巨大需求。
3.2.1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供应压力大幅度提升,原有的石油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的战略部署。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天然气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资源,专家预测,201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有可能超过煤炭、石油,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为此,我国要积极研发、大力部署,加快对天然气、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的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2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欧美许多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体系。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还未建立石油储备体系,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原油、成品油储罐多属于生产和流通的配套设施,是很难发挥储备功能的。因此,我国要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避免经济处于被动地位。
3.2.3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我国之所以会造成石油大量缺失的局面,不仅仅是由于石油开采技术落后、地质复杂,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大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把节约用油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石油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国际政治。因此,我国要加对大石油资源的重视,积极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等方法,从而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Phil Rae.Lightweight Cement Formulation for Deep Water Ce-menting:Fact and Fiction[A].SPE91002,2004.
[2]Thierry Botrel,Patrick Lsambourg,Total Fina Elf.Off SettingKill and Choke Lines Friction Losses,a New Method for DeepWater Well Control[A].SPE67813,2001.
[3]卜善祥,吕宾.关于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3,5(4):37-39.
[4]潘志坚,胡永乐,胡杰.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2(11):28-31.
[5]潘继平.对中国油气可持续供应战略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2(10):27232.
股指期货反映市场大势
无论是进行实业投资还是证券投资抑或是期贷投资,获利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投资者所进行的投资是否符合市场大势,是否踏准了节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顺势而为”。说到股票投资,大家容易理解,只有在牛市的时候,投资者才能获利,若投资的股票的大方向是个跌势,那只能是赚小钱亏大钱,总体上不可能盈利。股指期货在我国还没有推出,常常被炒作得神秘化,实际上股指期贷反映了沪深300指数未来价格走势。就股指期货走势而言,现货股票市场的走向直接影响股指期贷的价格,尤其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中的大盘股的股价变化往往会对股票指数的涨跌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投资者对当前沪深300指数价格走势有预测能力的话,就能够同样对股指期贷的价格走势有预测能力。因为从期贷市场经济学的原理来看,现货、期贷价格走势是趋同的、一致的,那些将股指期货价格走势神秘化的种种理论,都是出于对股票价格走势的不了解和对期货运行规律的不了解而妄想的主观猜测。
股指走势影响因素各不同
关于股指的走势,有种种理论假说和种种预测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先生所著《证券心理学》一书,对他的股指走势判断的经济依据非常赞同。对股指长期、中期和短期走势的影响因素是有所不同的。
短期走势决定于资金和心理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认为,股指的短期走势是由资金和心理这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的。资金是指可以随时投入股市的流动资金。如果债券发行单位(指政府或公司)所定的债券利率很高,或者银行、金融单位将存款利率定得很高,那么,愿意购买股票的人当然就会比较少。简单地说,资金这一项变量完全取决于长期利率的高低。
相比资金变量,心理因素却复杂得多。假设股票发行公司调低盈余及股息,或者政府宣布提高证券交易税等等,虽然这些做法不利于股市行情上涨,但如果此时投资者对未来行情走势乐观,就会对这些负面消息有较高的抗压性,因为他们会认为这些不利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因此,尽管有时有重大的负面消息,但不会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即将上市的股指期贷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在指数中往往会有几只股票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这些股票一般占指数权重比较大,或者它们所代表的是一个占指数权重很大的行业,这些个股的涨跌会引领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板块同涨同跌,从而对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同时,成分股的分红派息也对股指价格有一定影响。根据沪深300指数的编制原则,当成分股进行分红派息等活动时,指数并不进行人为调整,而是任其自然回落。因此,成分股尤其是权重较大的股票,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银行等,集中分红派息时会对股指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中期走势之因
决定股指价格中期走势的除心理因素外,还有利率。利率或者资金流动率会决定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利率对于证券信用交易有决定性的影响。可是,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要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这就是股市的中期走势。
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吸引到银行储蓄中,降低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量,对股价继续上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利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也相应地使股票价格有所下跌。反之,利率降低,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股市,从而刺激股票价格的上涨。又由于利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也相应地促使股票价格上涨。
与利率相对应的是,投资者可以关注通货膨胀率水平。当通货膨胀上升时,央行通常会调高利率,紧缩银根,对股市上涨有抑制作用。反之,若通货紧缩时,央行会降低利率释放出资金,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促进消费和投资,使股市表现较佳。
另一个与利率联动的、有必要关注的因素是汇率。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贷币升值,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也随之下跌。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加快。
经济增长决定长期趋势
股指价格走势的长期趋势是由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在这点上,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将经济增长和股市的关系进行了一个有意义的比喻。
“请想象一个人在街上遛狗。人很平稳地向前迈进――这就是经济。而狗则有时向前狂奔,有时东跑西跳,有时跑回主人身旁,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跑来跳去。这只狗的行走路线便是证券行情的起伏过程。人和狗同样是往前走,最后他们也会一起到达散步的目的地。假设人走了1公里,那么狗大概走了3倍或4倍的距离。股市行情的起伏就像狗所走的路线一样,向前走了一段之后,就会往后退几步。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成长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