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文化与广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礼 送礼 礼品广告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国民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从而造就了经济社会巨大变革而令企业侧目的礼品经济。在礼品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在礼品广告狂轰滥炸的信息包围下,如何创造独特的消费需求,从而摆脱血腥竞争的“红海”,达到营销成功和广告效果的最佳境界,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礼品广告风行的今天,鱼龙混杂,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礼品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关注。
关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最早因为人们祭神,“礼”从而产生。《礼记》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故具有很强的敬畏感和神秘感,是不可亵渎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集体意识,而且对成员具有强制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长幼尊卑、是非善恶、爱憎情仇等道德观念和伦理关系,从而形成世代相传的习俗。
《史记》卷二十三《书第一・礼书》谓曰: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认为“礼”是养成的,这跟现在人们提倡的养成教导,可谓是一脉相承,更与企业对消费者的学习、教育,使之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相一致。
《冠仪》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周礼・师氏》中记载,当时的国学教育国子以“三德”和“三行”。“三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即“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孔子曰:克己功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并认为“礼”之基础是“亲子之爱”,“仁”之核心是“爱人”。所以礼的传统文化主旨是人际关系、人伦关系、人情关系、价值关系、秩序关系的综合体。没有“礼”,一切生活秩序都无从谈起,一切行为举止都缺乏依据,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
当代社会,礼是与传统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广告打送礼牌的首要原因。
关于礼品广告
艾德加・莫兰将广告的发展界定为三个阶段:广告的第一阶段相当于生活必需品的传播,以信息传播为主,注重的是信息的重复。第二阶段注重进步,不仅强调要把产品的革新告诉公众,而且以神话的方式把革新作为刺激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来对待。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继续,着重发展其中一半是想象的广告,让广告中充满心理情感的因素,也就是说充满神话的因素。①
前文提到礼起源于祭神,礼品广告诉求的最初目的与任何形式的其他广告的目的是一致的。而定位于送礼,最初推广开来的就是脑白金的“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广告诉求,这也可以看做是“以神话的方式把革新作为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亦是“广告中充满心理情感”的诉求方式。
在企业营销推广过程中,脑白金的“礼品”广告定位值得肯定,在广告的强大攻势下,购买者与消费者的认同使得其营销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一方面,该广告填补了“礼品”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品牌会因购买者感受到其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附加价值得到强化,这些附加价值‘可能是出于品牌的质量保证,也可能是出于品牌形象带给消费者的身份地位’。”②
从送礼产品的诉求来看,企业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附加价值,或者是产品所涵盖的某种意义。比如脑白金、黄金搭档,送的是健康;旺旺食品送的是“旺”;金六福送的是“好日子”等,广告传递的信息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所蕴涵的内在意蕴,从而改变了广告产品的功能,使得产品不只是产品,而是承载特殊意义的符号化物品。经过广告的传播,从而养成了人们认牌购买的习惯,它们的定位都有“先入为主”的因子在内,也算是“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了。诉求点的改变使得消费者的关注点也发生改变,产品本身的关注度降低,使得部分企业只注重开发产品的符号传播和附加值传播,概念推广成为此类广告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原点和导致消费矛盾及纠纷的引爆点。产品包装精美、内容名不副实等在礼品广告的产品上纷纷出现,这也与目前的社会浮躁之风息息相关,浮躁的文化背后是人们对传统礼文化的曲解和误解,是中国人“爱面子”的一个真实写照。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广告诉求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消费方式。购买“礼品”本身不存在任何的动机和功利色彩,但在购买者购买过程中它或多或少地富含了各种色彩,这也与礼的传统文化主旨是一致的。因为送礼者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在社会交往中就要考虑诸如人际关系、人伦关系、人情关系、价值关系、秩序关系等在内的各种关系,以期得到社会的某种程度上的认同。在礼品广告中,购买者往往不是消费者,那么消费者消费的是什么呢?消费的是一种心理的安慰,一种潜在的期望,一种内心的宁静,一种“制之于外,以安其内”的慰藉。
礼品消费和我们日常的一般生活性消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礼品消费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消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都会导致礼品消费的差异性。礼品消费与功能消费本质区别在于,礼品消费的消费价值体现在收礼的那一刻,而不是在使用和消费产品的过程。“三德”和“三行”都是情感的体现,也是不同对象之间的角色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和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而已。
由于购买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体,故购买者首先要考虑礼品能不能出手,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等是不是相符。其次要考虑使用者消费习惯,他们收到礼品的情绪怎么变化。再次要考虑产品附加价值所代表的含义,是不是与送礼本身的目的一致等。这些都是礼品文化的一部分,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弄巧成拙。
从广告效果来看,礼品广告还缺乏深度和广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礼品”定位都过于表面化和程式化,主要的消费推动都主要集中在广告的大量投放上,广告的诉求比较直白,没有那种品牌的意蕴,更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去深入挖掘人们的情感内涵。一个企业要做成百年品牌,不仅要卖产品,更要卖精神与文化。而文化的东西需要积淀,需要挖掘,需要深入,更需要理解。另一方面,礼品广告不等于节日广告。尽管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产品的主要消费时间,但不是唯一时间,过于囿于节日,会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的销售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整合各种资源,创新广告传播理念,开辟新的“蓝海”。
结语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生理需求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得到一定的满足后,其需求的比重就会下降,而精神性、社会性需求的比重会不断增加。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消费者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越来越多,因此,广告不仅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还要不断激发消费者新的需要和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没有一种需要是已经得到满足的,广告要善于从众多竞争对手中寻找尚未被占领的位置,创造新的市场。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服务在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方面很容易做到,其差异化程度不能形成比较优势,要想叩开消费者的心扉,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定位于礼品的产品和广告来说,谁能从传统文化出发,把文化的精髓融入产品及广告之中,洞察到消费者心理变化中的商机,在广告创意上找到突破口,谁就有可能切分到更大的市场蛋糕。
注 释:
①艾德加・莫兰[法]著,阎素伟译:《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吉姆・布莱思[美]著,王慧敏、陈雪松译:《营销传播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③马斯洛[美]著:《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关键词:传统文化;广告创意;公益广告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各种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部分是人们永久的财富,需要得到发扬和传播。公益广告作为以不盈利为目的的向社会公众传播正能量,为公众谋利益的广告形式,无疑为传统文化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以传统文化为基本创意的广告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在以后的广告创意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仍需思考。
一、广告创意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等的总体表征,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文字、图形、戏曲、书法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同时又包括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有形的物质文化人们能够直接运用与传承,无形的精神文化则需要深入挖掘并进行艺术化处理后融入到广告作品中。所谓创意源于生活,广告作为公开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自然不会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同时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于广告创意中,不仅会使广告更有内涵和特色,而且也将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创意的融合现状
将传统文化与广告创意进行自然的结合目前还有待提高,现在的广告仍停留在运用外在的有形的物质文化进行创作的阶段,比如公益广告《中国人建更美的中国》,就是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腰鼓以及京剧表演时化妆后的眉目表情来传递中国人内在的刚毅精神,从而契合主题,中国人将建造出更美的中国。像腰鼓、京剧都是有形的文化表现形式,相对于无形的文化较为好表现。但需要警惕的是运用时候不应只是简单的拼接,而忽视了精神的传达。公益广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为公众谋利益的广告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部分则主要体现在其家文化、孝文化、民族忧患意识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公益广告为公众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公众谋利益相吻合,同时也为两者更好地融合找到了共同点。山东“厚道鲁商”公益广告大赛中的一组铜奖作品《善、信、修、义》就将传统文化与广告创意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突出其要表达的“厚道鲁商”的主题。作品画面简洁,用黑色和红色形成强烈对比,鲜明的突出表现主体。将“善”、“信”、“修”、“义”四个字用极具中国特色的古体字形式表现出来,将流畅线条与具有象征意义的字型完美融合,给人极具艺术性的观感。同时主体字右下方用朱红的印章点缀,将传统表达的艺术演绎的淋漓尽致。海报下方配文均出自流传深远的传统诗词句,与每张海报的表达主体向呼应,深入的解释主题。海报背景有传统文化元素和古文字组成,不仅使海报的观感更为美观,亦增加了传统文化意蕴。本组作品采用传统文化元素,也进一步体现出,“善”、“信”、“修”、“义”的美好品德中国古以有之,从侧面更加突出了“厚道儒商”的广告主题。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和广告创意的融合还远未达到娴熟的阶段,因而如何更好的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是所有广告创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创意的融合方法
在传统文化内容上懂得取舍,善加选择。上文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从宏观来看,可以分为外在文化(山水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等)和内在文化(宗法文化、道德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复杂多样,有的传统文化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例如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其表现形式与现代社会融合之后衍生出一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人民大众喜闻热见的公益广告。例如水墨系列公益广告《大爱无疆》、廉政公益广告《剪纸篇》;而有的传统文化则与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相悖,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宗法礼俗文化,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礼俗,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礼俗,在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礼俗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许多繁琐的礼俗和吃人的礼教,在今天看来,是很难令人们接受的。在传统文化形态上避免“曲高和寡”局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若执意将这些没有广泛传播的传统文化融入广告创意中,恐怕就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局面,以至于观众不知道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意义何在。例如中国的汉字文化,在做平面广告的时候,若文字是平面广告内容的重要表达途径,一定要选择大众易认易识的字体。选择适合纳入传统文化的广告创意,而不是生搬硬套,适合的创意主题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主“情”的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许多广告创意都融入了孝文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如60秒的公益广告《爱的距离》:作品中讲“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你在看着手机”,一句话点明父亲与儿子的距离,但不管是打也好,骂也好,在下雨天给儿子撑伞的永远都是父亲,作品最后指出:亲情,是史上最温暖的距离。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在这则公益广告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不卑不亢的叙述了几个生活的片段,却让看过作品的人都明白爱没有距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广告中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以人情味为主,会更为大众所接受。再如央视公益广告《洗脚篇》,一句“妈妈,洗脚”感动了无数人,这个广告过去好多年了,却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制作精良的好广告。创新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表现形式。一方面,不要过多的重复运用水墨、书法等元素,不是说其不好,而是创意是讲求创造,过多的运用反倒已引起不好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充分挖掘下其中的元素,应用于自己的广告创意中,说不定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在广告的创意和设计方面可以有所选择和针对的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可以像上文中的《善、信、修、义》作品一样,运用易识别的字体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艺术性与创造性兼备,脱颖而出。总之,传统文化为广告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但在现代社会,也不应一味地追逐传统文化,努力尝试将传统文化与广告创意完美结合,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将中国的广告带入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求得更好的发展才是我们最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告创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广告;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文明闪烁异彩的底色,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慢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锤炼下来的最为珍贵的东西。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这一切都是记载这个民族发展最为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夸张写意的国画笔墨还是工整刻板的装饰画,无论是造型奇特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丰富的年画,这些也都为现代的中国设计提供着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广告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现代广告”则是具有一定经济属性的概念,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物质需求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广告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无论是街头、公共场所、电视网络……我们的生活都被广告所覆盖着,现代广告不仅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控制着当今人们的消费方向与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在拥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独有的思想模式、审美方式以及更是深入到中国人民的千家万户,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所以广告的发展也在无形中体现了国家的发展。
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给中国现代广告的发展带来了鲜明的民族个性,从而设计出的广告更接近中国人的思想,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传统建筑、山水花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古玩珍品、图章家具这些元素无疑会引起中国广告受众内心的共鸣,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日常所见的烟酒茶点、服装配饰、汽车房产等等的广告中都会时常看到这些元素的出现。但同时广告创意和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制约的,传统文化制约着广告的诉求和表现策略,也制约着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差异也决定着广告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成为广告创作的无尽源泉。在许多建筑艺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现代设计作品中,都能看到中国山水艺术的巨大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广告创意源于文化,源于生活,源于艺术。文化能提高广告创意的内涵,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在众多的现代广告设计中发挥着独有的魅力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意境的追求,讲究“神似而意到”,以含蓄的意境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广告形象塑造中,若能做到意境的塑造,那么就容易达到广告大师奥格威所说的在不知不觉中将商品推销出去的境界了。
以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茶叶广告为例,无论是宣传册、产品包装还是电视广告都是以中国的传统元素为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现代家庭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设计者们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再拿2008奥运设计标志来说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四、结束语
在高度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又带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广告的创新求异必然会改变着传统文化,推动着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树立自身的特色,其中就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常兆玉.中国传统文化要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王肖生.现代广告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大众传媒;广告;认知发展;自我认同;社会化;社会文化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广告对于人日常生活已经呈现出辐射式的渗透。在全球化资本运作下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超过文化的进步水平,广告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却在社会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人在文化习得中受到了广告的侵染,会如何折射在在价值观、行为习惯和其他方面上,我们需要结合这些具体的影响来趋利避害,这样有利于广告自身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身处一个更为健康的环境,也有利于社会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更为紧密的交融和社会体系的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广告在我国辞海中的定义“向公众广告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娱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电影、幻灯、橱窗布置、商品陈列等形式进行”、“就商业广告自身而言,它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传播行为,不仅受一定的思想支配,还必然体现出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通过商业信息的传播,直接作用于人的消费行为,又总与某种生活观念相联系。这又构成了商业广告意识形态性的重要内涵。”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广告的社会学研究在很早就出现了,《论广告传播的社会化功能》在1999年就已经发表。作者提出,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向公众传播有关价值观念、生活理念,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并不断地向受众传递有关新的生活方式的信息,还着重强调了广告对社会化的负面功能,容易对大众造成误导并传达一种崇洋的错误观念,
三、研究设计
虽然人的初级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但家庭并不是封闭的单位,儿童在家庭中可接受的来自外部的信息量不容小觑,再加上儿童自身的特点,儿童在初级社会化的过程中,就像一张白纸,极其容易接纳环境中的信息并加以学习和内化,并且对信息的内容通常不会过滤和选择。而广告出于其商业目的,往往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夸张的效果,以便于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独特的图像、声音等给观众最大限度的感官刺激,最终达到对产品的展示和宣传效果。广告的这种特质对于正处于社会化中的儿童、青少年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电视节目或互联网上其他非广告内容的影响。
可以按照产品的类别把商业广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分为两种;即面向成人的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和面向未成年人的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原因是虽然说在特定的儿童频道会相应地播放针对儿童的广告,但这种内容的对应是没有绝对限制的,所以说以电视广告为例,儿童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浏览到哪类的广告是不可控的,两种情况是同时存在的。
(一)经济属性
少年儿童虽然不具备经济来源,但他们占据的家庭消费的比例是很高的,所以在商品市场中是相当有利可图的一类人群。比如中国现阶段处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状态中,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态度普遍相同,一种成分是家长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的心态,另一种成分则是家长极度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再加上大部分家庭相对于家长童年时期大幅度优渥的经济条件,这就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盲目的、大量的在生活、教育等方面上的经济投入。甚至有一些家长虽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但为了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做出了超负荷的消费,这种消费打破了一个家庭的经济平衡并使其陷入某种困境。商人抓住了儿童好奇的天性和家长对下一代的期望与宠爱的心理来谋取额外的利益,造成了一个家庭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二)文化属性
广告中性别角色的定位会内化到人的人格中,虽然这种潜移默化的内化是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适用的,但作用到儿童身上对其影响的程度会比较大,而对于对性别角色方面的理解比较成熟的已经社会化了的成人来说,造成的改变比较小。但反过来说,广告的任何设计、内容、形式都是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应运而生并时刻变化的。如果这种效应被直接作用到儿童、青少年身上,难免会产生一种误导和其他的负面影响。
四小结
广告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告活动已成为社会活动和经济生活中不可缺憾少的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广告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大,也受到很多大众和企业的重视和关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岁月里沉淀,影响着每一代人。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穿梭交织,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是以在传统文化企业的工作经历为背景,总结些许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相互关系的实例,是针对目前企业实际情况,加强企业传统文化的宣传为目的,通过现代广告这种宣传平台,以各种各样视觉和科技的方法进行传播的形式,在对现代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的宣传发展方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感悟。本文叙述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概念的同时,对两种不同文化本身的发展与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在方法上首先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其次是现代广告的特质、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相结合对现代企业的作用等。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企业在运用现代广告进行宣传时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互相探索深层次的结合点,起到促进和强化,而又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通过笔者多年来与企业共同经历的实例,为国内传统文化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举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丝绸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在存世的各类丝织品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中国四大名锦,其中代表着中国织锦工艺最高水平的就是南京云锦。南京云锦起源最早要追溯到东晋末年,距离现代已有近1600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云锦融合了华夏各民族丝织技艺的精华,曾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皇家专供御用织锦。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新世纪,各类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与突破,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早已陆续被现代机械所替代,而唯有南京云锦仍无法实现机械化,正是云锦妆花技艺的高深莫测、变化多端,甚至同一匹面料都存在不同的组织结构,所以这项古人的智慧结晶是无法被现代机器整齐划一、色彩规律的效果所替代的。不朽的文化与新时代的需求为南京云锦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自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以来,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完成了由故宫博物院、定陵博物馆等国家、省、市级博物馆委托复制古代文物的艰巨任务,重现了千年皇室文化的巅峰技艺,也让人们看到了无法想象的祖先伟大的智慧。
1.2 传统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遇到了问题。仅仅靠自身的文化继承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专家学者说过,文化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不能割裂,也不能一成不变。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优秀的现代文化,进行文化再创造。
曾有高校学生做过一个调查,问南京大街上的路人是否知道云锦,许多人都不清楚,当提示到春晚主持人经常穿着的服饰时,许多人会恍然大悟地说原来那就是云锦。在建馆三十多年的南京云锦博物馆里,详细记载着南京云锦历史上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展陈着从战国到明清至现代的各类云锦精品,其中不仅仅有历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还有南京云锦不同时代各类品种、花色、组织结构以及各时期织造工具的现场展示。可是真正要实现将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发展和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将那些古老的篇章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等待人们的参观和翻阅,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动态的行为,融入百姓的生活,才能不被时代所淡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创新汇入昨天的传统。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使继承和发展、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会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只是停留在对它的保存上,也不是对其进行单一的隔离,只让人们透过冰冷的橱窗去欣赏它的外表,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迎合新时代的要求,拓宽服务功能,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 现代广告的定义与传统文化结合
2.1 现代广告的定义
广告一词起源于拉丁语“Adverture”,意思为大声叫喊以吸引或引导人们注意,大约在1300年至1475年的中古英语时期演变成为英语的“Advertise”,意为:“引起人们注意,告知某人某事”。这与汉语“广告”的字面含义――广而告之比较接近。到17世纪末,随着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展开,广告一词便被广泛地流行和使用。早期的广告,仅包含着唤起大众注意事物的意思。我国古文献中的:“鼓刀扬声、吹曲叫卖”便是对其直观的描述。而现代广告早已超出了口头广告、招贴广告、印刷广告的范围,尤其是随着电子广告的出现,广告的空间更不断扩大,其目的不仅仅是诱使人们注意购买商品,而且是为了树立产品的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们的关注,养成大家新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经济生产发展。
随着商业和广告的不断发展和其对社会影响程度的加深,1995年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的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商业活动。”这是目前看来,我国最科学最被大众所能接受的一种对广告定义的概述。
现代广告是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基础的广告,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从消费者的需求及广告接受者的心理出发开展广告宣传,注意广告的整体效应和长远效应。在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的今天,广告受众不仅会解读广告中所要传递的商品和服务信息,而且更倾向于解读其中所提供的文化元素审美趣味、道德情感、价值观念、消费理念以及现代生活范例等等。于是出现了现代广告策划者会想尽办法将各种想法、情感和诉求融入到广告艺术设计中,以期实现有效的广告信息传递与广告文化。通过广告所积累的商品或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在当代社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2 广告与传统文化结合
如今,在生活中广告已随处可见,成为大家习以为常,可以说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告活动最早是起源于商业活动的,当时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一些公众媒体平台的推广,广泛地向公众们传递想表达的信息。法国广告人让.马贺在《颠覆广告》一书中,曾形象地概括了几个国家的广告特色,他认为:美国广告很简单,英国广告很幽默,德国广告很无趣,法国广告很性感。这些也正反映了各类广告背后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而属于我们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于现代的广告所呈现的内容,其实也反映了属于我们特有的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考逻辑、崇拜信仰和艺术情操已渐渐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成功的广告往往给人带来耐人寻味、感动共鸣的效果,是因为内容中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怀,同时也记录了社会精神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电视里经常看到而被大家所熟知的那些广告语,“千万里,我寻找我的家。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龙的传人请用龙卡”。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在广告中重现,得到大家的同感。曾经有个画面也是大家所熟悉的,随着一阵亲切而悠长的吆喝“黑芝麻糊”,吸引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注意,他吃完一碗却又意犹未尽,就一遍又一遍地舔那碗边……看到这些温馨的画面,不仅会禁不住会心地微笑。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广告中语言与图像作为重要的呈现方法,让大家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所表达的内容。任何时候,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广告都能够引起中国人对于爱国心的那份感动和深思,如红旗轿车“坐红旗车,走中国路”.“常回家看看”和“多陪陪家人”总是能给人带来温馨和甜美的回忆。一个熟悉的动作,一份真实的情怀都能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情感,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公益广告中,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走进房间给妈妈泡脚,原来是模仿妈妈给姥姥泡脚的行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小小举动深深感动了大家。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人们对于广告的要求不再那么简单,如何在众多形式各异的广告产品中取得竞争力,不仅仅在于其表现形式,大家更关注其表达的文化内涵,是否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个性,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那些被大家熟知的传统文化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引起人们的共鸣,牢记在人们心中,在带动商品销售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或者表达爱国情操,无论是在社会风气上还是在普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 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
3.1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现代广告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于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被大众所接受并能产生反馈的社会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地取舍与完善中形成一种独有的思维方式,它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且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功的广告往往不满足于只表现产品的外在,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怀,这也是同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由此看来,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是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深层的广告创意往往会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并且能唤起消费者那份爱国情怀。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出现负面的事件和元素,表面上是影响了广告的传播效果,其实上也会对于品牌甚至对于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根本上将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反感。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创意要赋予绝对正能量。
3.2 现代广告为传统文化企业创新
广告是一个行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企业开展经营,实施营销,离不开广告的宣传作用。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风俗习惯,或是伦理道德,广告作为传播与营销的载体,它始终要面对的是消费者,需要从某一方面打动消费者。单纯复制加拷贝的模仿模式已经不能让广告在众多商家中站稳脚跟,在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快速发展时代,需要的就是突破和创新。我们要做的是在根本上了解我们的消费者,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并且融入新的元素,让思维的跳跃与创新引导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