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评估及管理范文

风险评估及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风险评估及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风险评估及管理

篇1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一、信息系统安全

何谓信息系统,依据美国国家信息系统安全词汇表的定义,信息系统是指用于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传播和清除信息的所有设施、组织、人员等部件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系统应该是一种结合了人力因素、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多方面元素的一种集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就是围绕着信息系统的功能,即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等内容来展开。当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是数据被篡改、被窃取、系统运行被破坏这几种情形。信息系统的安全以数据为核心,但是其内容又并不局限于数据,理论上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角度都是不同的,不同角度的安全评价决定了我们在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时所选取的方式和角度也必然是不同的。

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组成,我们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事件树分析:这是一种利用逻辑进行演绎推理的方法,它的作用发挥方式是以某一个给定的事件为依据。根据这个事件展开分析,寻找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后果,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推理演绎,实习对风险的预估。(2)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不同因素直接存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表现为相互制约,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形态上的隶属关系。无论是那一种关系,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数学方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层次上的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的结果来对风险进行预估。(3)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缺点是风险因素的权值确定较难,优点是有自学能力,问题抽象化,适用于事故预测和方案择优。(4)故障树分析:这是一种较为形象的风险预测方法,即首先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初始的分析,根据这些因素绘画出故障树,利用故障树来发现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找出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5)风险评审技术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研制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针对不同条件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预测,需多次访问,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三、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无论是对信息系统安全还是风险评估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其最终能够服务于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信息系统的动态风险态势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动静结合的工作。由于当前网络环境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所以动态管理对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虽然具有突发性,但是我们通过对某一段时间的态势值比较分析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当一段时间内的态势值与正常范围内的态势值有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强系统信息的风险预警。通过这种动态的评估,管理人员能够在数据参考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应对。第二,ART-BP神经网络的模糊专家系统风险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信息系统在未来仍然会以规模化的趋势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将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的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加强。ART-BP神经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网络接收外面环境的输入状况,对网络已经存储的模式和新来的网络样本进行比较和权衡,通过一定的程序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利用阈值检查已有的网络存储模式和输入的样本,并且对连接权重进行调整,实现最大的相似度。第三,加强风险管理中的人力因素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力、硬软件设备共同发挥作用而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最大的始作俑者也是人类,人力因素在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对人力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人力因素在整个系统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的是首要的。加强人力因素的管理,首先我们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包括一个人的品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其次加强那个人力因素管理,还应该通过制度来予以明确的规定,用明文的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加强风险预警意识的培养,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翠翠,王云.浅析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篇2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纠纷;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升,由从前的生病就医发展到定期对身体体检的习惯【1】。体检中心也更受人们青睐,体检业务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护理人员与体检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紧迫,一些护理细节稍不严谨处理,易导致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2】。因此,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风险系数,为体检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体检中心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成效,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78名,女性422名,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6.2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12名,高中375名,初中及以下213名;观察组中男性567名,女性433名,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2±5.9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8名,高中387名,初中及以下20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诱发因素每日固定护理人员现场进行风险调查评估,结合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包括:①体检者因素: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得到较多护理人员的关心,多给一些建议和知识讲解。因此,护理服务不周到,没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易造成体检者的不满情绪,易引发护理纠纷事件;②护理人员因素: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例如静脉采血未能一次成功、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引起患者不满意,造成护理纠纷发生。③环境因素:空间小,布局欠合理,内科和抽血穿插一起,一层楼常聚集较多体检者,难分诊,体检者互相影响。秩序混乱,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导致体检者情绪激动,从而引发护理投诉。因为人多,体检者大声谈话,影响医生听诊;影响健康知识宣教;影响护士抽血前、中、后的查对,包括:体检者身份、年龄、性别、抽血项目、试管选择的核对,漏抽血(空试管),影响体检质量。引发护理纠纷。④管理制度不健全:体检流程不合理,体检者分诊不合理。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2根据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

1.2.2.1 完善体检中心管理制度针对护理人员所评估的诱发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保障制度。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日利用半小时时间共同学习风险管理政策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士长通过不定期的护理成员考核,将所得成绩记为年终总评。通过考核方式让护理人员提示护理知识,并时刻让其提高警惕心理,从而提升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

1.2.2.2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护士长每月安排一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例如晕针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坚持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宗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获得体检者的满意评价。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体检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体检者提出的疑问。灵活运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解决体检者的需求问题【3】。为体检者进行治疗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1.2.2.3 积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及服务为了便于提高检查率,实施全程导诊服务,每间诊室的体检者均采取排队取号就诊模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备,过量的工作负荷是诱发风险的关键因素。体检者进行检查时,每间诊所尽可能仅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体检者,这样能有效保护好体检者隐私,给体检者一个较宽敞的就诊环境。对候诊的患者根据其所取号的科目,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为每位体检者讲解正确留取标本的方法和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照顾好年老体迈的体检者,给予轮椅免费使用,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对未婚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详细告知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处女膜可能被破坏),为孕妇进行检查时,必须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不良后果,并获取其同意方可执行。

1.2.2.4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体检流程整改分诊流程,由原来二楼改为一楼分诊,部分护理人员提早15分钟上班,增加分诊护理人员,直接从一楼分诊导诊到各层楼,减少二楼体检者的人流,保持每层楼环境安全安静,减少医疗护理隐患。

1.3效果评价通过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进行调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3。

表3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技术性及非技术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进步,法律体系愈发完善,人们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较前增强。护理是个特殊服务行业,稍有疏忽大意便能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事件,使护理风险程度大大提高【4-5】。人们常用“前脚进病房,后脚进牢房”来形容护理工作性质的艰难。然而,护理风险却贯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技能操作,才能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性【6】。

本研究通过对体检中心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对策。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严谨慎独工作思想,有效的控制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技术性和非技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8.8%,非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6.8%,明显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与体检者接触最为频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晋利,云洁,陈洁.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6(24): 103-104.

[2]余媛, 钱媛. 内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环境建设[J]. 护理研究: 上旬版, 2012, 26(10): 2664-2665.

[3]敢志惠, 王娟, 李媛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6): 150-151.

[4]李旭光, 王晨. 科学公正做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提升鉴定公信力[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 134-135.

篇3

【关键词】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 风险评估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加。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部门的地位和待遇在企业所有部门中也是最高的,尤其对于那些有很多产品积压的公司来说,此种现象更为严峻。但销售部门在工作中,往往把业务中心放在销售业绩上,而不关注销售后的汇款。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购销制度和赊账制度,给客户优惠付款条件存在随机性,造成了大量应收款项难以落实和回收,加长了企业账期,也加长了企业资金链,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率。现实中,常常有企业应收账目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多应收账目最终变成坏账。

(二)应收账目管理缺位

企业管理中,销售部门的职责在于销售企业产品,扩大企业业绩。但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赊账问题,他们并不负责管理,顺利成章地成为财务部门的职责之一。在某些企业中,财务部对于企业的来往账目往往只做简单记录,既不进行风险评估也不实际操作,难以抓住问题的核心;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罅隙和矛盾,财务部对于销售部的问题不管不问,应收账目管理长期缺位。

(三)不注重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中,应收账目应当遵循收入大于成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赊账固然能够将销售额提高上去,但是后期成本管理费用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将赊账和应还账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赊账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赊销方案的对比和分析,忽视成本管理的费用,基本上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忽略成本效益这个基本原则,而且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少“三角债”,更加加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那么如何尽可能低地减少应收款项的损失和风险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认清应收账目的风险源头,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和不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努力识别、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并使之成为一个长效机制。风险管理的目标共分为两个部分:事前预防和事后弥补。

(一)风险识别

正如前文所述,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认清风险源,它是企业难以及时、足额收回应收款项的因素。认清风险源是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风险分析中,必须努力厘清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将企业销售目标和销售管理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例如,当交易双方产生贸易纠纷时,风险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合同中的条款是否明晰和完备,避免出现漏洞,影响企业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当然风险管理还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当才能完成,既离不开销售部门的识别和合作,也离不开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当出现可疑地销售合同和欺诈行为时,各部门要共同合作,销售部门以外部打探为主,财务部门以内部审查为主,在可能出现的企业风险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风险评估

在企业合同签订之前,财务部门首先要对对方企业或个人进行风险评估;当损失发生后,还要有效评估损失的大小,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当然,在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的评估,必须搜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资料。通常情况下,可以阅读企业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了解其整体情况,还可以实地访问或与其他顾客交流交易心得和体验。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实际上一种风险预防管理,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企业发生损失前,通过风险控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生损失之后,力图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5个环节:避免、预防、降低、转移和承担,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段。当损失现象发生前,可以利用避免、预防或转移风险的措施,当损失发生后,可以采用降低或承担损失的方式。

其中,避免风险又称为规避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本环节。当某个客户的风险评估较高时,企业就不能给其赊账,规避潜在的风险。不过风险评估是在建立在正确的评估基础上的。而预防风险则不同于避免风险,它并不强调风险必须为零。预防风险是要求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并定期核对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办法。降低损失是将应收款项进行融资实现证券化、抵借、仲裁等方式。转移风险是指当企业不愿意为某些应收账款承担风险时,就要考虑如何将风险转移掉,参与企业所创价值的分配。承担风险是指在前面提到的风险评估时?企业往往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有关资料,以此为每一客户设定信用额度,这便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的赊销风险额。

三、结论

与其说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程序,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尤其是最高管理层的重视,自上而下地推行,才能奏效。本文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控制,力求减少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程度,克服传统应收账款管理的弊端。

本文在阐述风险控制时?罗列了各种措施下的具体方法?有些方法在我国目前没有实施的条件?某些方法之间有交叉重叠?我们将其划分到某种措施?只表明作者自己主观的看法而已。

参考文献:

[1]曹颖.利用应收账款筹资的方法及会计核算[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篇4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7]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