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生命健康范文

化学生命健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生命健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生命健康

篇1

今天,我演讲的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健康成长的的小学生”,我认为有以下有三个要素组成:

1.身体健康是基础。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身体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非常认可。试问,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生活会过得愉快吗?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的心情会舒畅吗?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学习这一场持久战 可以打赢吗? 答案是:no。 所以,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大课间等 体育活动,学会提高体育技能,强身健体,争取做一名运动小健将。

2..心理健康是是重点。有一本杂志上讲:“我们的人生就像是行驶在大马路上的汽车,心理存在缺陷就像车轮,缺少了螺丝,开着开着可能就出现问题”。所以,同学们,当我们有心结打不开的时候,当我们心情郁闷的时候,当我们有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找最信任的人倾诉,寻找解决的办法,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当然还有我们的老师,老师非常愿意做你忠实的听众。来聆听分享或者分担你的喜 怒 哀 乐。 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那就是好样的,顶呱呱。 譬如,当我心情惆怅郁闷时,我会一个人抱着篮球到球场尽情的发泄,打着打着,咦!我发现心情开朗了,球技也提高了;

篇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410205;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小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我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常态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渗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编号:XYS4S07。

作者简介:1.钟小燕(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开设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将生命与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 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而且事故发生也减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呈现,大部分都是将生命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 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减少了。

目前, 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进行理论宣传,作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尚未真正开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人们的安全意识[1],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2]。

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

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 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我国每年大概有10 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 号)》,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相关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课本和教材,重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师生思维放不开、缺乏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勇气而习惯于循规蹈矩[3],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处理事情的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尴尬与无奈。

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报道, 一些知识竞赛,甚至用相关安全装置代替。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更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学生真正面临危险时还是不知所措,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第一,热身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受伤;第二,教学过程中强调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第五,利用课堂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依托“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难保护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空荡荡的讲座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运动安全,缺乏体育卫生,体育急救等,使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4 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系统发展均不完善;个人认知水平低,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传授生存的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基本技术、技能,在实践练习中体会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4]。由于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以及大量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因此,除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生命安全的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有效锻炼方法和意外发生时救助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使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急救技能和避险能力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教学目的具有统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安全、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加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辅助教学。同时,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升华,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

据相关报道,2014 年岁末, 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都表明了国人在应对突发事故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运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运动损伤、运动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促进身体的健康是发展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生命意识和能力。

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的实践。相信这一举措能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构造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供其他教师参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为新老师能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探讨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

3.2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生命与安全的知识和素养,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结合生活开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识。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应依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课程培训,如:“生命教育”、“如何识别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等课程的培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把“生命、生存”理论放在培训课程中,改变以往培训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再翻抄”,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为取向,以培养生命、安全、健康为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广度、渗透生存能力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篇3

案例一:认识生命之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摆脱险境,获得生存的方法,使他们遇到意外险境或灾难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应的常识和技能后,才能在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正确应对,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案例二:尊重生命之安全教育

学生用“生命”来学习化学:用心灵来感悟知识,成为具有生命态的知识,具有活力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具有个性化、情感化、智慧化的化学知识养育、滋润生命,让生命变得丰富、厚重。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融入STSE教育实例,能强化学生环境观念,使他们自觉爱护周围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提高安全意识。

案例三:欣赏生命之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追求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激励、自我提升,是结合实际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教育。其最高境界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自己将来可借以争取成功的基本素质。通过化学科学史等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学生揭开化学学科前沿的神秘面纱,增强他们学习前沿知识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不断争取成功的基础。

案例四:全人类健康之健康教育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室内装修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和伤害屡见不鲜,人类自身漠视生命现象的问题比比皆是,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频繁发生。以上诸多现象,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其与生命研究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实现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必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理论最初由美国的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james donald walters)提出。他认为生命教育即追求生命“成熟”,成熟不仅指身体的,还指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生命教育旨在实现个人的完善。英国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全人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培养积极主动的公民,促进国家经济与政治上的进步,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20世纪末,台湾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把生命教育确定为“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愫。”其后逐步扩展到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讨论,以构建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受到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综观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所做的界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即有关生命的教育。二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目的”,认为生命教育是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主体或对象”,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既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又是“生命”教育——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四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五是认为“生命与教育”间是多重关系,“生命”可以同时是“教育的内容、目的、主体(对象),以及基础”。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建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认识生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懂得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并且通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亲身的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二、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使化学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的理解,进而珍惜和爱护生命。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生命物质基础的科学视角,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命,让学生从了解物质的生命入手,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提升他们对生命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命。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摆脱单纯德育的说教,与学生自身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思考与生命有关的问题,既对化学学习本身起到促进作用,又促进了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从化学的角度阐述与生命有关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珍贵,而且能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化学的知识和技能爱护生命,更健康地生活。

三、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化学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课堂渗透——化学知识学习过程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生命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路径。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有关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化学与生命的关系,懂得欣赏和尊重生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比如,在化学元素的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生命是由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组成的,引导学生联想到生命的起源可能是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在氨基酸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证明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米勒实验,使学生明白在模拟原始自然条件下氨基酸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态度,激发尊重生命的意识。

又如,在讲解能量时,可以提到生命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化学的视角看,人体内每一次生理活动的调节,都涉及成千上万次的化学反应,并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如以人体体温的调节来说,“人体体温的调节”将人体视为一个热力学系统,人体从外部摄取的食物中储存能量,通过中枢神经调节皮层下血液的流速、皮肤、肌肉的收缩等生理、生化的过程来实现对体温的调节。由此展示生命过程的复杂和神奇,揭示了新陈代谢过程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这样就把化学与生命自然地联系起来,既能满足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

2.活动渗透——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体验

化学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在实施生命教育的学习中,可以借助化学本身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

转贴于

比如,可以从“化学与生命起源”、“化学与生命过程”、“化学与生命保护”三个方面引入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各自有关的材料、文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方案,通过设计可行的实验,并操作来完成各个小组的任务,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整个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既要保证资料查阅的充足与准确性,又要保证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在学生遇到疑点或难点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得试验能够顺利地进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给学生展开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受到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深化,通过化学提高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3.主题渗透——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渗透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开展专题研究或主题讨论,从而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篇5

关键词:医学生;生物化学;重要性;措施

所有的科学领域几乎都涉及生物化学,化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医学与化学的关系更密不可分。素养有修习涵养和平素所供养两种涵义,化学素养包括必要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用化学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2]。

1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知识 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是有各种化学物质构成的,如水、糖、脂肪、蛋白质等。人的生命体内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是由化学过程产生,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影响着人体的生陈代谢。无数个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组成了生物的生命过程,化学与生命紧密联系。同时,医学对于保证人体健康的药物,对人体疾病病因的研究都需要对人体化学元素的平衡进行充分研究,这些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较高的化学素养。

1.2有助于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 基本医学和临床医学都需要化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生物化学从微观分子和化学变化角度研究生物生命。其中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及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去认识、深度的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体的疾病类型很多样,这就需要对生命体的深层研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就需要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3有助于对健康知识的普及 对于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知识、技术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人类更好、更健康的生活。人类的健康与食物紧密相关。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医学生对食物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人体的身体机制也有更全面的认知,对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服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对NaCl的结构分析和讲解,可以清楚的让人们知道食用盐的组成因素和食用盐的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度饮酒可致使酒精中毒,导致死亡。通过运用这些化学知识,对化学元素的讲解,普及了有关健康的知识,同时使健康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2提升医学生化学素养的途径

2.1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繁多、抽象,理论深奥,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课程繁琐,学习压力大,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激发医学院学生学习物化课的兴趣是提升他们化学素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习,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

教师在课程讲解可通过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来导入课题,例如通过对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的探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了解,把这些知识贯穿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丰富课堂形式 生物化学课程涉及许多微观、抽象的物体,学生很难想象、理解,丰富物化课的课堂,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有形象化的了解。例如在讲解DNA时,DNA这个生物结构式抽象的,学生很难了解它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生物过程。通过在课堂中应用三维动画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DNA双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及复制、翻译过程,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关DNA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医学影片、有关生物化学的记录片,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2.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在医学实验、临床实验、医疗服务中工作。在医学院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应淡化学科意识,是知识相互融合,以生活、医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临床医学的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把病因与生物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在实际中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际的学习习惯和教学方式。

3结论

目前,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常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许多医学研究、医学新方法、技术都需要生物化学知识的支撑,物化课是医学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医学课的基础理论课程。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技术、医疗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院应加强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课堂形式、理论结合实际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水平,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整体的医学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诠释,把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作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时,把认知、情感、行为这三方认识作为化学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构造维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能量变化的学科,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生命研究与化学研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教育不仅仅是化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传输,也是在传递对世界、生命价值的认知过程,生命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有价值事物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就是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结合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是作为化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如果把生命意识仅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那是远远还不够的,生命意识毕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展现的现象,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不仅是作为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而鲜活存在的,更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学发展史却有很多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化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传授原子论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原子论创始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深信“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他治学的座右铭,最终可以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运用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 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可以透视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人们认识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存在意识和价值意识两个方面。存在意识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价值意识则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化学中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生命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氯气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录像播放氯气泄漏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再如:在制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这些气体容易污染教室和实验室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也需要让学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残余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通过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化学的妥善处理,以便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活和对生命意识的正确认识。

三、化学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意识教育的情感维度

化学教育与生命意识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人们探索化学与生命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认知生命的规律、实施对生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探索把化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保护生命的意识。反之,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通过了解生命意识的复杂结构,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才会欣赏出生命的美丽,从而养成对生活情感的积极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总之,化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它还是要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怀的基础上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统一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生命意识的问题,实现对生命的保护,促使心灵完善,达到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荪萸.化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课程与教学论,2009.

篇7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关爱自我;实践探索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以熏陶生存能力和升华生命的价值,从而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大学生的生命潜能来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整体的发展,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底蕴,珍惜生命的人,最终使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

一、关爱自我的基本内涵

“自我”一词内涵丰富,既是一个哲学上概念,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自己。如清代谭嗣同《怪石歌》中有:“自我钦之若危岫,浊酒以酹歌以侑。”在这里“自我”就是自己之意。自我一词也有自己对自己、自己肯定自己之意。如陆机在《豪士赋》中有“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的诗句。唐朝人吕延济曾经对此句做了注:“自我谓自说已是,相物谓物皆相轻。”第二种解释是指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在心理学中自我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以自我为核心概念,可以将关爱自我界定为“自己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肯定”。这既包括身体上的自己对自己的照顾,也包含心灵上的呵护、精神上的鼓励。关爱自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爱己,关爱个体自然生命。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载体,是人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爱己是敬畏和尊重生命、善待和爱护生命。第二,修身,激扬个体的精神生命。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一词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修身,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涵育健康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磨炼坚强的意志,调动自我的情感、意志、直觉、信念等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阳光的心态。第三,奉献,培育个体的社会生命。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既要学会与人相处,又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培育人的社会生命是指培育大学生道德感、使命感、责任感,使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在不断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二、关爱自我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关爱自我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原点,以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为目标的教育,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哲学思想以及人本理论,对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生命,从而树立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

1 关爱自我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做到关爱自我,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是镌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在关爱自我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首先是认识自我,只有了解“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该做些什么?”这些涉及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基本问题,才能正确面对进退顺逆、荣辱得失、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人生遭遇和人生课题。最终达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取向。

2 关爱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年龄在18―22岁的青年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当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困难、情感困惑、生命挫折时,经常出现生活态度消极,漠视甚至无视生命的价值的现象。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有近100名学生自杀。江苏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1/5000,比全国自杀率高出1倍。清华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以及复旦学生投毒案等种种大学生伤害生命的悲剧反映了高校生命教育工作的缺位。关爱自我教育能够引导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从对生命的认知着手,唤起个体的对生命与健康问题关注,呵护自己的心灵健康,正确对待逆境和挫折,激发个体内在精神力量,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最终实现身心和谐。

3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有价值的存在物,而大学生关爱自我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生命价值理想和信念。认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生存于社会,人参与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社会的影响。人的价值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奉献社会是关爱自我的教育的归宿。在实践中,一方面改造自己的价值理念,提升生命品质,展现生命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三、关爱自我生命教育活动实践探索

大学期间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但是这个时候大学生身心是不成熟的,容易走极端。因此,让大学生树立关爱自我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意义重大。绥化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本科学校,也是绥化市唯一的高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生源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于2010年提出开展“五个关爱”教育,即以关爱留守儿童为载体的“爱”的教育,以关爱空巢老人为载体的“孝道和感恩”教育,以关爱残疾人为载体的“善”的教育,以关爱大自然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关爱自我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五个关爱”相辅相成,其中,关爱自我是“五个关爱”教育的核心,是传统生命教育内涵的实践探索。绥化学院立足于绥化市的地缘特点,立志于办对学生最好的大学,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其生命质量和人格的完善,全方位地开展以关爱自我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1 构建全程化的生命教育体系,传递关爱自我的生命教育理念。在2006年,绥化学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属于科级单位,归学工部管理。中心设有心理减压实训室、沙盘游戏市、团体活动室、发泄室,结合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心理普查,开展面对学生的生命辅导、实证性研究以及相关的课程、教学安排。绥化学院将生命教育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在新生入学之初,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之机开展大学生适应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普查,从生命认知教育人手,发放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指导学生学会心理危机预防、情绪控制。每学期开学之初进行心理排查,针对家庭变故、家庭困难、学院困难、情感危机的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个体咨询、沙盘游戏治疗、心理减压等方式进行帮扶。构建了容宿舍、班级、年级、院系、学校五位一体,全员参与的心理危机排查体系。健全的机构和完善的体系有效地将珍爱生命、关爱自我的理念传递给了大学生,激发了大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必要性

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且该学科的知识与化学实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高效实现化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文章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理念渗透众多学科,化学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化学教师当前的教学重点,也是广大化学教师需要长期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积极开展好这项工作,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二、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割裂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应当使化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对知识更深入地理解、记忆与巩固。

其实,许多生活中的疑问都能在化学中找到答案。如学习了化学之后,联系生活,学生知道了水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人类和地球都将遭受严重威胁,因而认识到化学科学是生命的科学,化学知识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创新教学比生硬的知识灌输要好得多。

又如教学了化学元素后,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应当让学生从中看到动物生命体的进化,物种的变迁,以及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碳、氢、氧、氮等不仅是没有生命的元素,将它们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这种知识带来的深深震撼中持久保持化学学习兴趣。

三、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渗透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教师通过单向知识传输能实现的,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构建知识框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引导尤为重要,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渗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创新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创新教育思想是第一步。化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做到课前预习,课上投入,课后复习巩固。同时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与微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加强实践操作,发展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是决定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索与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创新等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如遇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所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创新能力。

再次要拓展延伸,训练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尤其针对教学重难点,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考,从而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施化学创新教育是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要求

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渗透生命教育不可忽视,且后者更重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但人文素养低下的人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威胁甚至是危害。教师当力图改变应试教育的做法,实施创新教学,在渗透生命教育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上下工夫。

化学学科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化学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将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渗透于化学教学中,使化学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了解化学中的危险,从中感受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理解生命之内涵。

许多化学物质都具有危险性,使用不当有可能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若科学合理地使用,则不仅不会危害生命安全,反而会美化生化,提高生命质量,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善加引导,让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不要被事物的某些特质迷惑了双眼,而要有一双能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对事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深入挖掘。例如,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可用于提炼元素砷,是冶炼砷合金和制造半导体的原料,还可用于制药等;吸入少量臭氧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同时还是强力杀菌剂,浓度适当可用于餐饮及医疗等行业中的杀毒剂。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接触化学药品前首先了解药品性质,知晓如何操作,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

五、结语

本文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除此之外,高中化学实施创新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化学知识比较抽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困难;应试教育仍然普遍存在;化学创新教育课时不足;教学经费不足,实验设备落后,加强实践教学难以落实;学习成果检验方式以考试为主,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后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当针对这些问题不懈努力,将创新教育落实于具体化学知识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切实体现出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宏.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07).

[2]李忠孝.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2007(05).

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篇10

【摘 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学习来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本领,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生活得更幸福,快乐。那么,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让学生明白化学这门科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绚丽多彩。

关键词 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篇11

(一)理化生三科的联系及新课程标准

理化生即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圈就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的植物、动物受非生物因素光、温度、空气和水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正是生物界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生物学科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物理、化学研究的某些领域又是有关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进行教研时将三科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建立整体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就是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物理化学的新课程标准是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纵观理化生三大学科的课程总体要求是相通、相融、相交的。

(二)“课外课”的含义

“课外课”就是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课外,使课上与课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约束课外的各种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模式,脱离对老师的依赖。“课外课”教研活动能发动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通过“智慧的大脑”指挥自己的言行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惜大好时光,珍惜身边的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或每一个“小生命”。所以,“课外课”对理化生三大学科起到巩固、辅助、渗透、强化的作用。

二、理化生“课外课”――生本教育的缩影

(一)生本教育是指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以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地学习。“生本教育”以学生的生命教育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本能地展示自己的情感和特长,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命带来的乐趣,锻炼能动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二)“课外课”教研活动的内容。“课外课”就是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知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指挥自己的“生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课间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这与学生下课不爱动、不离开教室有着直接的关系。课间休息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有些学生为了学习将课间十分钟都利用起来了,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会有明显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之余大脑的休息对于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智能的开发和潜能的发挥,科学的休息方式就是利用一种活动替换另一种活动。我校教师利用板报、宣传栏和理化生教师课堂五分钟等多种形式,以传授知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利用“课间”,同时理解课间休息的重要性。课间休息时,各位老师及学生会成员要参与进来,进行监督并指导保障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2.保障教室的空气质量,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课间打闹、扫地、吃小吃会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进入班级耐心说服指导学生课间应该如何去做,并告诉他们空气质量不好会增加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3.禁止学生吃烤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放学以后经常到校门口吃烤串,这样不利于学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针对这一点,我校的生物教师利用生物课堂明确“烤串”对中学生生长发育的危害,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正视吃“烤串”的危害。

4.听随身听,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上课、下课,学习或课外活动时,有些学生插上耳机听随身听,边听边学习或做别的事情,这样做既影响学习效率,又影响身心健康。针对这一点,我校的物理教师利用物理课堂传授“随身听”对中学生听力的影响,用数字详细说明经常戴随身听给中学生造成的危害。

5.宣传防火常识,进行安全教育。农村中学的学生基本都住宿,因此,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有些学生偷着吸烟、点蜡烛学习、点蚊香,存在火灾隐患,针对这一点,学校的化学老师利用化学课堂讲解火灾发生的原因,传授防火常识,利用课下进行防火演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意义。

三、理化生“课外课”――德育教育的阵地

农村中学多数学生都住宿,有些学生不爱惜粮食,随意扔饭剩饭,并且这种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校教师将食堂作为进行德育的阵地,利用墙壁画、宣传单和个人讲解宣传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匮乏,将来人类的生存会面临各种危机,尤其是粮食危机和水危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物圈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立志为保护生物圈做出自己的贡献。生物圈只有一个并且永远都是唯一的,由于人类的活动已经使生物圈受到严重影响,使人们的生存受到影响,将来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是否有保障都是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应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爱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篇12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性生命成长

在高考指挥棒的大环境影响下,高中教学任务很大,时间很紧迫,在知识本位教育思想引领下,化学课堂只注重书本知识本身的传授,而不太重视学生的“生命体”,学生整个精神生活被局限在化学书本知识中,丧失了精神的完整性和丰富的生命意义。

2.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一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停留于教材本身,不能及时吸收新实际内容,使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使人文意识、人文精神不能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课堂教学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不能充分体现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3.单一教学方式使课堂缺乏生命力

在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做表面功夫,不能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能量和价值的应用,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难以得到充分的磨练和展现。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原则

1.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命的教育要求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挖掘,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生活及生命质量,讲究学以致用,将所开发的生命资源的利用频率与所取得的效果相结合,避免开发生命教育资源的盲目性。

2.趣味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命的教育要求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要尽可能从生活情境入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去探究并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命现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

3.形式多样性原则

可利用课堂或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来深掘生命教育资源,如专题调查,读书比赛、参访、相关资料查阅、热点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命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提升生命教育水平。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命教育的构建策略

1.让学生学会从化学角度看待生命和生活

化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物质,我们应该借学习各种物质的机会对学生灌输生命教育的思想。我们可以补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质基础等知识,分析生命体内的物质,如水、蛋白质、脂肪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懂得生命不易。我们可对生命形成的物质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教学,如在讲解“氨基酸/蛋白质”内容时,可补充地球上逐渐形成满足生命孕育必须的条件:远古时地球受到撞击,形成混有H2和水蒸气的高密度CO2大气层,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独特角度,决定地球适合生命孕育的适宜温度,导致大量液态水及海洋的形成和大量的CO2被海洋溶解,导致大气层CO2含量大大降低,而O2的含量增大,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懂得生命诞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看待生活和化解误解。例如,人们一般会将有毒有害物质与环境污染捆绑在一起,认为污染都是化学的发展带来的,这种误解往往导致了生命教育资源的流失。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对某些有毒物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对生命的危害,提高他们保护和珍爱生命的意识。此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得要宣扬某些化学物质正面效应,让学生了解可利用这些物质可以消灭害虫和优化生命、延长寿命,如苯酚是一种可以用来杀菌和用于制药皂的有毒物质,法西斯使用氯气实施灭绝人性的毒气战但其可用来自来水消毒等,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生命质量。我们也可在《空气/水》《铁》《卤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有生命力,赋予课堂神圣的生命教育的功能。这是化学学科中进行美育的一种途径,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生命教育。

2.积极引导主体,合理选择生命教育内容

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考虑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外,还必须考虑化学知识特点、生成规律及其发展水平。基于生命教育,高中化学教学注重选择来源于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来设计、整合生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例如在微量元素的教学之前,可让学生调查各种市售钙片,了解其成份和作用,了解钙元素对于生命体的重要作用和缺钙的不良影响及症状,再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出常用钙片的主要成份是包括CaCO3、Ca3(PO4)2、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盐,不同的钙盐有不同的作用和吸收特点并适于不同的缺钙人群,让学生进一步知道自己所需要补钙剂。进一步联系到一些重要的含钙食物对于补充人体钙元素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的生命教育资源注重适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物质,及生命变化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必须利用化学课堂进行安全教育的机会来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尽可能了解常用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要求,认识化学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如农药的安全使用以及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3.构建生命教育情景,因材施教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积极构建多维互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式评价体系,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与整体评价,发现自身生命的珍贵,促进个性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长足协调发展。如介绍铁在不同价态时的氧化还原性时,可先引入广为人知的“黄金搭挡”和“红桃K”的广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补铁时为了使铁吸收效果更好而搭配维C的原因。从人体吸收的是+2价铁和维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开始引导和分析:有了维C就能保证铁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即使有+3的铁,也会被维C还原至+2价,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出+3价的铁元素较强的氧化性,而+2价的铁元素有较强的还原性,这样的教学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命现象作为切入点,在此生命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不同价态铁元素的氧化/还原性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学好化学可更好地服务于生命健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动态发展的高中化学课堂,构建生命教育情景,让学生开发潜能、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做到因材施教。

篇13

每个人都要以个体生命为出发点,与自我、他人和大自然建立关爱、互助的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可以和化学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化学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增强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学习,化学课堂上介绍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通过十二个昼夜的实验,夜以继日,研究出来的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听教师讲起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再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中,要讲解气体CO的重要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第一种气体———CO,会使得不了解气体CO的人死于非命。还有的人会利用该气体谋杀或自杀,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珍惜、爱护生命。

二、生存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tobe———学会生存!”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遵循生存的规律和原则的情况下,怎样充分发挥潜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幻莫测、增强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生存的最大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养成生存必需的良好习惯。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必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深造学习和进入社会后谋求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这就是生存的本领。“三生教育”有机融于学科教学,将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启发和诱导,参与化学活动,学生们反复实践,积累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生活是完美的,在这个绚丽多姿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动有趣的变化。化学教学课件结合生活教育进行设计,使教学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化学家的艰苦工作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而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大胆地向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学说发起挑战,提出了原子中还包含了更小的粒子电子,等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是要追求真理的。

四、“三生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独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懂得感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三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具体教学方法:根据“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化学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篇14

关键词:化学;教育契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化学课堂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育契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进一步地突出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教学特色,其直观性、趣味性、新异性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时,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生活小实验、趣味性实验等方法。例如,设计趣味实验――“滴水生火”:根据生活常识,水火不容,但实验却能用水将酒精灯点燃。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的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思维上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了有利的学习契机。

二、利用课堂引入,创设教育契机

化学课是九年级学生的起始课,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至关重要。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何提出课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气体的制备》的制备时,以猜谜语“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质名称)”引出课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育契机

交互式电子白板目前已经走进了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将电子白板引进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能明显改善学与教的课堂环境,促进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成为了师生教与学的有力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遮幕、聚光灯、页面漫游、链接、拖动和复制粘贴等功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多媒体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诺贝尔化学奖,创设教育契机

2012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因为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将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关内容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立志学好化学,树立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五、利用安全教育,创设教育契机

在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林某将其做实验后剩余的剧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同寝室黄洋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16日在上海中山医院离开人世,涉嫌投毒杀害室友的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由复旦大学这起同室相残的悲剧事件,中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的学生暴力现象,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的高校、家庭、社会教育中,往往过多注重学生的学业而忽略了人文教育、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止青少年心理裂变,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懂得博爱、理解和尊重;让缺乏理智的心理导火索掐灭在萌生之时,让校园悲剧不再发生,这也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道德良知的培育。让学生不仅要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而且能够推已及人,敬畏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决不漠视其他生命。生命不光是一个人的事,他的背后有亲人、家庭。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造福人类。

六、利用学案,创造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