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务员公考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南宁市公务员自主选学的探索
2014年,南宁市开始试行科级及以下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开设20门课程,举办23期培训班。登陆南宁市公务员自主选学平台报名选课618人,实训616人、1233人次,参训率为99.7%,通过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学员们对自主选学工作的满意率达100%。2015年南宁市自主选学的参训学员从2014年试点工作时的12家市直机关的600多人扩大到160家市直单位的4357人。全年开设9个专题40门课共85次课,参训人员根据个人岗位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需求自选2门课程参训学习。根据参训报名人数,全年应参训8714人次,实际参训8506人次,参训率97.6%。主要做法是:
(一)制订工作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是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开展自主选学培训工作前,南宁市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总结会或实地调研的方式,征求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及学员的意见,在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方案。
(二)选定承办机构、设计课程、优选师资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和学员的认可度,为自主选学工作在全市的全面铺开开好头、起好步,南宁市最终选择了广西公务员培训中心作为该项培训工作的承办单位;根据公务员培训需求,将自主选学课程设置了公务员岗位能力提升和公务员综合素质提升两大模块,共9个专题40门课程;要求为自主选学课程上课的老师必须是具有较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业内知名专家、高等院校或自治区党校教授及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等。
(三)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确定参训单位。南宁市自主选学于2014年率先在全区开展,经过一年的试点,为下一步全面的展开积累了经验。经与市委组织部商量,全市行政机关及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政府序列的市直参照管理单位和党群序列的14家试点单位共160余家单位作为2015年自主选学工作的参训单位。二是印发培训通知。与市委组织部会签印发关于开展南宁市科级以下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三是学员菜单式双向选课。公务员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在所列40门课程中,通过“南宁市公务员自主选学平台”实现网上报名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四是组织实施。将学员的报名结果和上课时间、地点通知学员和学员所在单位,组织好对老师和学员教学工作的签到管理、培训登记等各项后勤服务。
(四)做好培训的调查评估分析工作
为全面了解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和自主选学工作情况,南宁市对参加自主选学的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主办方和承办方共同从参训学员的年龄结构、职务层次、文化程度、所在单位性质以及参训学员对自主选学培训的态度和看法、喜欢的教学方法、自主选学的组织方式、参训学员期待提高的能力和希望培训的内容、对课程内容和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参训学员参加自主选学的收获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等方面进行了16个重点评估模块合计76个评估维度的培训评估工作,为今后自主选学在全市更大范围内推进总结经验训。
二、取得的成效和社会评价
(一)激发了公务员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激发自主学习
自主选学的主体是公务员,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培训中被动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适应了新形势下公务员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促使公务员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忙工作没时间学”到“自主地找时间学”的本质转变,有效缓解了公务员培训中的工学矛盾,激发了公务员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做到踊跃报名、认真学习,参训率达97.6%。
(二)扩大了公务员培训的选择权,提升培训实效
相对于传统的公务员培训,自主选学让公务员结合自己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所学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自主选学对培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务员可根据培训老师的授课情况,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和老师。通过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促使教师关注公务员的实际需求,努力提升授课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优质的教学课程。
(三)增强了选学单位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在自主选学培训中,参训单位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由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公务员选课、调课、请假等工作,主动协调公务员在培训中面临的工学矛盾,确保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培训主管部门做好需求调研和工作部署,为完善自主选学工作献计献策,传统公务员培训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的改变,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公务员培训管理的水平能力。
三、目前公务员自主选学面临的挑战
(一)缺少操作性较强的公务员胜任能力标准
目前,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方面缺少全面的、可量化的标准,对于整个公务员队伍来说,没有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分级分类能力要求,因而在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时针对性还是有欠缺。
(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自主选学培训的优势在于以人为本,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前期的课程设计调研不够充分,课程基本是在承办单位设置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导致了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别公务员设置培训内容时针对性也不够强。
(三)学员选课体现的组织意图比较薄弱
把公务员个人兴趣与岗位需要和组织要求统一起来是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自主选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公务员在选择课程时,更偏向于个人需求,如何加强对公务员选课的引导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改进。
四、改进南宁市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需求调研,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1.开展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加强计划阶段的需求调研,通过调查走访参训人员或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充分听取参训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重点结合参训人员岗位特点、培训目标和培训需求向培训机构提出培训内容的要求。培训机构应着重加强培训期间的跟踪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新举措、新内容在学员中的反应,以及掌握学员对任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并适时调整培训内容。
2.围绕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需求设置相关培训内容。根据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结合南宁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实际,为使自主选学的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也更能体现组织意图,南宁将自主选学的课程分为公务员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模块,并在两个模块分别设置公共管理能力、处事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领导能力和传统文化传承、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公务员日常保健等不同专题,每个专题分别对应设置3-5门课程,要求每位公务员在选择课程学习时,首先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在岗位能力提升类课程模块中必选1门课程学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综合素质提升类课程模块中限选1门课程学习。
(二)抓好资源整合,提升自主选学的开放度
1.多元化拓展承办单位。试点期间只有广西公务员培训中心一家单位承办,随着自主选学的全面展开,既要引导党校、行政学院积极参与,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把相关高校作为重要的培训力量,纳入公务员自主选学培训的承办单位范畴。积极引导承办单位之间在优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良性竞争,最大限度地提高南宁市自主选学培训的整体水平。建立并完善承办单位的办学质量评估机制,把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承办单位的重要依据,将难以满足培训需求或教学水平较低的机构淘汰出去。
2.探索建立开放式兼职师资库。充分挖掘和利用驻邕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质师资资源,建立和完善培训兼职师资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的作用,鼓励这些教师推荐其他的优秀专家学者,进一步充实师资库。根据需开设的专题课程,与区外知名高校教师学者建立合作关系,为自主选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评估机制,适当把教师课酬和评估结果关联起来,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更新培训内容。
3.积极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坚持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体验式培训相结合,广泛引入案例式、现场式等现代培训方法,促进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力求学员带着问题参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返回工作岗位,以真正达到培训学习的目的。
(三)完善机制建设,推进自主选学科学化发展
1.建立自主选学联动机制。培训主管部门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负责研究制定公务员自主选学的实施方案;参训单位大力支持公务员报名、参训,尊重公务员的自和选择权;承办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2.优化自主选学网络平台。通过该系统实现网络报名、选课、调课,查询上课时间、地点,智能化考勤和查询功能。减轻参训单位和承办方的工作量,也便于培训的组织管理。
3.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将自主选学培训纳入到《南宁市科级以下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公务员每年需获得自主选学学分及相应的惩戒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培训学分进行适时登记、管理、监督和结果运用。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 培训机构 培训机制
当前,在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对公务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员培训也被放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公务员培训体系,但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求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培训积极性不高
目前,不少单位和部门对公务员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思想不端正,培训机构把培训看成软任务,受训人员把培训看成完成任务、走过场。培训的考核情况、实际效果与日后的任用和晋升没有密切的联系起来,公务员缺乏学习动力。
(二) 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
公务员培训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政治理论课程偏多,而与公务员工作实际较密切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领导科学等专业课程偏少。课程内容更新慢,没有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能力训练的内容偏少,导致学用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 培训方式和方法落后
我国公务员培训大多是利用党校、干部学校和大专院校进行的,主要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课堂灌输,集中听讲。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网上培训等方法运用的不多,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会使参加培训的公务员把培训仅仅当做是一项任务,不需要进行个人的思考,不需要互动参与,根本难以达到培训的目的,难以锻炼公务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改革的能力。
(四) 培训经费相对不足
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培训经费还没有列入地方政府预算,有的即使列入预算,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培训经费经常被削减。培训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缺少了经费,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没有了保障;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没有了保障;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样也没有了保障;奖教奖学机制、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更是没保障。
二、 产生公务员培训问题的原因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培训的重视
公务员培训关系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政府和国家形象。而一些政府和部门对于此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领导将公务员培训看成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觉得培训的成果很难转化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因此应付了事。同时,由于组织重视不够,受训公务员在培训中缺乏压力和动力,没有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培训机构不健全
培训教育机构是落实国家公务员各项培训任务的场所和各种教学机构。培训机构的水平,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果。目前官方与非官方教育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培训课程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培训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我国公务员培训事项方面的规定主要是在《公务员法》中。2008 年12 月2 日,国家公务员局颁布了最新的《公务员培训规定( 试行) 》。但是这些法规规定得太过笼统,这使得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主观性较强,没有形成规范严格的培训管理、培训监督、培训激励等机制,以至培训不受重视,缺乏保障。
三、 完善公务员培训模式的思路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培训理念
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深远意义。首先,公务员参加培训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级公务员必须通过培训提高自己。 其次,公务员参加培训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政府职能已逐步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公务员必须通过培训掌握和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最后,公务员参加培训是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勤政建设的需要。
(二)改革培训机构
针对公务员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的状况, 要改革原来党政机关干部培训主要由各级党校承担的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首先,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学院机构。主要负责轮训有一定层次的公务。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培训机构的作用。美国有高级行政管理学院186 所,还有行政管理研究机构300 多所。其次,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创建干部培训基地,让学校承担一些技术性强、在一般培训机构中难以实现的培训项目。最后,发展壮大各级干部管理学校。这是市县公务员培训的大本营。
(三)丰富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
公务员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的创新对提高培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案例培训的实施力度,把体验式培训作为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新探索。培训教师要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辩论等方式使受训公务员体验培训的乐趣,学员还可以相互学习。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升级网络技术,提高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网上课堂”。
(四)完善和创新培训机制
要完善和创新公务员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和健全公务员培训的选择机制,提高公务员自主学习的水平;二是健全和完善公务员培训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改革和创新公务员培训的评估机制,有效地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四是加快公务员培训的法制保障机制,加快公务员培训立法的步伐,使我国公务员培训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战略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绪江.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公务员培训体质改革[j].当代社科视野.2010(1).
一、企业培训的瓶颈
瓶颈之一:培训定位模糊。对培训定位不清,致使培训与企业长期发展脱节,培训并没有真正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做出贡献。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然而大多管理者对培训认识不清,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是某些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企业领导没有将培训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在经费紧张时首先削减培训经费。与此相应,员工也就认为培训就是离开工作短期休息,培训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
瓶颈之二:培训主体错位。培训只是培训部的事,高层不重视,中层不支持,基层不理解,培训部角色尴尬。企业高层常有这样的认识:“企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员工素质不高,员工是人力资源部招聘的,培训部是负责培训的,员工素质不行是培训部培训得不好,所以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管理人员的责任”。培训部就好比一个“孤独的漫步者”,这就是培训部尴尬的角色。
瓶颈之三:培训对象错位。许多企业尽管重视员工培训,却只是关注中基层员工的培训,忽视对高管层的培训。只对中基层员工培训,忽视对高层培训,或者笼统培训管理层,员工的素质愈来愈高,而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瓶颈之四:激励配套缺位。轻视培训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流动下的愤怒与恐惧导致企业领导伤心之余不再做培训。有些企业很重视培训,并且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机会,但却忽视培训的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让员工感觉学而无用。人才的高流动率使高层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人才,最后为别人做“嫁衣”。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了,本来还很稳定的员工在培训后反倒跳槽了。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害怕“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一来,即使认识到培训的特殊意义也会减少对培训工作的投入。
瓶颈之五:培训供求错位。培训没有建立在科学的需求分析上,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导致培训效果事倍功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就没有针对性。总之,许多企业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技能要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培训。培训前不进行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对课程及设施不进行合理的设计,导致培训需求不明确,让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随意性的工作。
瓶颈之六:培训监督缺位。许多企业重视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进入实施阶段时,却忽视了对培训的监督和沟通。培训实施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便实时掌控学员的学习信息,同时可以使培训项目在不断反馈过程中得以改善。而实际情况是,培训一旦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结束时才进行简单的考试。通常的学员都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地参加到培训中去,培训中缺乏沟通。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学员学习效果很好、获益匪浅,而有的学员却所学甚少,就是因为沟通存在问题。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和沟通造成事倍功半。
瓶颈之七:培训方法不当。在培训方法上,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培训师讲,学员听”,从而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使员工失去对培训的兴趣。许多培训师根本没分清培训与教育的界限,培训应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心,而关键在于改变学员的技能。我们还需要研究能够切实改变学员技能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国外探索出的讨论式、学习式、讲演式、游戏式、案例分析、模块培训等方法值得企业借鉴。
二、员工培训的木桶原理
1.木桶原理内涵。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这只不过是木桶定律之一。人们往往关注木桶定律之一,而往往忽略木桶定律二:一只木桶能不能装水,完全取决于有没有桶底和桶底的质量!
2.木桶原理启示。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增大这一个个“木桶”的容量。通过分析木桶原理与员工培训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木桶原理可以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两大方面给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启示。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企业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管理者应用统筹、系统和项目管理的理念来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以及操作各个培训项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逐步改变员工的思想素质,提高工作技能,培养科学工作习惯,产生更大的绩效。所以做培训之前,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建立培训部门组织和实施相关培训项目的目标,而且要有一个初步的效果预测和培训管理规划。
三、培训对象之木桶原理
瓶颈拓展之一:培训主体就位。培训部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得到足够的授权,解决培训需求分析、项目确定、内容设计、培训评估的问题。培训部应设定衡量本企业人才的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设定相关课程,组织培训;在培训部的监督下,由中层管理者负责在部门内实施“全程培训”,培训部应将精力集中在素质培训方面,并在一系列培训、考核后对人员的提拔和推荐有一定的发言权,培训部的重要地位应该加强。
瓶颈拓展之二:全员系统培训。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这一点恐怕还不明显,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某些薄弱环节的瓶颈作用就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有不少企业受培训经费所限,只对生产工人进行培训,忽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忽视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有的企业则只对阅历较浅的年轻职工进行培训,忽视对资深老职工的培训。这些做法都是与木桶原理相违背的。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极为迅速,忽视对管理人员、经营者、老职工的培训将使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了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员工培训的对象应全员化。近年来,企业培训的对象更进一步从本企业的员工扩展到了与企业相关的非本企业人员,例如合作厂商的员工、顾客等等,以使自己的产品充分展示其效能和优势。瓶颈拓展之三:针对“短板”员工。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要增大木桶的容量,我们可采取两种办法:第一是同时加长每一块木板;第二是只加长最短的木板。相比之下我们很容易看出,要增大相同的容量,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要经济得多。有不少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考虑员工实际水平的参差不齐,其培训过程象学校上课一样要求统一的模式,采取统一的进度。根据木桶原理我们知道这样做实质上采取的就是上述的第一种方法,是很不经济的,它大大增加了培训投资但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它缺乏针对性。更有一些企业将培训视为福利的一种,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员工。这样做更是与木桶原理背道而驰,它只是使长木板更长而短木板则依然短,企业整体实力还是提不高。现在很流行揭短管理,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和发现自己的最短处并及时对症下药使之由短变长,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要想加长最短的木板,首先就要找到它。要及时找出最短的木板,这对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号法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制造性企业里,产品经过每一道工序时,该工序工人的编号都要加到该产品上,最终成品的编号就包含有经手的每一个工人的编号。一旦某个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根据该产品的编号便可直接找到责任人,然后对该责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和培训,以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
四、培训内容之木桶原理
瓶颈拓展之一:培训内容个性化。若把企业的某个部门或某一岗位比作一个木桶,那么这个部门或岗位上的每位员工就是组成这一木桶的每一块木板。并且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等都是参差不齐,而模式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只能满足一部分员工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员工培训却没有满足。由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因此,企业培训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升员工素质。
瓶颈拓展之二:内部强者模范化。由于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客观上是参差不齐的,所以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是长短不一的,其中必有一块是最长的。我们完全可以设法让所有短木板向最长的那一块木板看齐,从而有效地避免木桶原理的负作用,增大木桶的容量。很多企业一提到员工培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外部寻求培训资源,而不是从内部开发培训资源。实际上,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岗位上必有一个工作能力最强的能人,作为最强者的这些能人必有其独特的、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企业应注意对这些能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完善和提升,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成为非常切合其所在部门和岗位实际的宝贵的培训资源。然后,通过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把已标准化、制度化和手册化的培训内容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每个在岗的员工都按照制度和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工作,从而使个别能人的智慧和能力迅速地转化成为该部门或岗位全体员工统一的、一致的行为。
瓶颈拓展之三:培训内容丰富化。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特别讲究实效和收益,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员工适应其当前岗位工作(下转第84页)的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技术培训。
如果将每一位员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而该木桶的最大容量就是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某个具体的员工来说,除非岗位知识和技能是他的薄弱环节(例如新员工),否则单纯的岗位培训对于提高该员工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现代社会是协作性社会,以合作求竞争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要求员工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员工掌握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现代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员工培训的内容应从狭隘的岗位培训转向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训。例如,现在国外比较提倡并盛行自我提高性培训,其学习内容不一定同目前的岗位工作相一致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这种自主性选择的业余学习同样得到了企业的支持和指导。
瓶颈拓展之四:人文素养固桶底。若把每一位员工比作一个木桶,那么组成这个木桶的那些木板就是该员工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木桶底则是该员工的人文素养。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人文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公路建设 劳务人员 安全 教育培训
劳务人员因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各类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以上。如何加大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监管力度,将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一线工地上,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所在。下面,笔者以甘肃省张掖至肃南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建设中的劳务人员为例,就如何做好这一群体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劳务队伍的基本特征
张掖至肃南公路二级公路全长90.6公里,项目概算投资6.45亿元。据调查,张肃公路建设项目高峰时间共有各类劳务人员3000多名,他们绝大部分在生产一线从事诸如浆砌、平整、钢筋等重体力劳动,也有个别素质相对较高的熟练工从事一些技术工作。通过深入了解,从该项目劳务人员结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结构成分复杂。他们主要来自张掖、武威、陇南、定西、兰州、临夏、青海、河南等不同省份和地区,受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生活习惯、人文观念等影响,对事物了解、接受程度有差异。
1.2 文化素质较低。绝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即使平时闲暇时间也以消遣休息为主,很少有人主动学习。
1.3 职业技能较差。他们当中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上岗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只能从事单一的、技术性不强的体力劳动。
1.4 人员流动性大。他们以经济收入为目的,从业的灵活性强、流动频率高;长期扎根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有临时观念,想在项目上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转行或回乡发展。
2 对劳务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受地域观念强、文化素质低、适应性差、流动性大等因素制约和社会层面、施工单位对劳务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重视等因素,在劳务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方面存在以下难点:
2.1 流动周期短、频率高。因生产淡旺季所致,劳务人员频繁进出,个别施工单位一月内人员流动竟200人之多。因此,对劳务人员的教育培养难以系统化和持久性,造成安全培训教育的短期行为和不适应性。
2.2 个别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个别单位对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或没有针对农民工特点设置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导致大量的新务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即上岗工作。
2.3 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个别单位安全设施基础投入不足,内部管理松懈,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并且整改不力。部分设备在未检修情况下继续使用,导致不少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严重威胁公共安全。
2.4 劳务人员主观防范意识薄弱。即使按各种规程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但原本受自身素质所限,存在侥幸、无所谓心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2.5 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尚未全面形成。目前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依然不够,安全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力,“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尚未形成,特别是对劳务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乃至轻视的心理,对其安全问题没引起足够重视。
3 关于加强劳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有了正确安全观念和意识,才会有主动的安全行为。因此,必须认识到对劳务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保安全就是促发展、抓培训就是保安全”的观念,把开展劳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实事来办,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切实做好。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和培训主体,应认真履行责任主体职责,把安全培训特别是劳务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既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手抓安全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又要妥善安排培训计划,一手抓培训教育等软件设施建设。坚持经常教育和持久教育的原则,既要有源头教育,又要有系统的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保证全体务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坚决杜绝“零培训”上岗。应将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班组,落实到生产一线,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制到位、制度保障到位。
3.2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受劳务人员自身素质所限,大部分劳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劳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参与学习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典型经验、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的工程中,施工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加盟,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可以利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安全简报、信息网站、安全小册子、交流研讨会等载体,剖析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总结推广经验;也可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歌舞等文艺形式,用精神食粮夯实安全文化底蕴,积极行动、全程重视、全员参与、全部覆盖、全面落实,使广大劳务人员自觉参与其中,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宣传强势,努力营造关注安全生产、踊跃参加安全培训的氛围。
3.3 科学施教,注重培训效果。要积极为劳务人员学知识、学技术搭建平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工种、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以实用管用为标准,灵活多样,不拘形式,重点抓好“薄弱点”、“特殊点”和“困难点”,坚持普及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培训与新技术教育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格局。可以先重点后一般,培训任务较重的班组、作业面先行组织培训,然后逐渐展开;可以通过专家授课、骨干辅导、组织自学、延伸教育等模式,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等手段,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双向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强化实践教学,更多的采用实物、现场参观、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增强培训效果。针对从事不同工种的培训对象,教材和授课形式可以尽量通俗易懂、应知应会、贴近生产生活;针对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培训,把文化补习与安全培训结合起来、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讲解结合起来、形象化培训与老工人“传、帮、带”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安全培训的外延和触角;针对作业点多、组织较难的情况,可以集中授课,个人自学、班组组织复习等方法进行,做到集中授课与分散复习消化相结合,学习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4 健全机制,实施有效管理。要把劳务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列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通过系列考核奖惩制度、督查督办制度、情况汇报通报制度等机制,强化落实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培训奖惩机制,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得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健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载培训考核情况,及时建立包括劳务人员花名册、签到本、安全培训内容等在内的培训台帐。监管部门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日常督察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及时跟踪问效,掌握培训情况,确保培训
质量。
3.5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公正、平等的工作环境。受不同地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本地人从思想深处,对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排外思想。本地人由地域优势带来的心理优势,也从各个方面无不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使外来务工人员心理上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从而滋长了与本地人的陌生感,无形中拉长了与本地人的心理距离和隔阂,直接影响着所受教育的接受程度。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自觉、积极、严谨地掌握技能,提升水平,切实从主观上、根本的消除安全隐患。
劳务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是提高劳务人员安全素质、减少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意义重大。同时,这又是项循环往复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在思想上更重视、行动上更切实、措施上更有力,真正将培训教育工作抓实抓好,为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任勇.提高油田安全教育培训水平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23).
[2]尹向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初探[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1(02).
关键词:机车乘务员;培训教育
中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后,对驾驶新型机车、牵引重载列车、跨局轮乘的机车乘务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严、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日常教育培训,来持续提升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贴近现场实际、贴近岗位实践、贴近行车安全,以“让人愿意接受,容易掌握,学有成效”为标准,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效能。
1 完善培训机制,调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1.1 深入宣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通过学习会、座谈会、家访谈心等方式,向广大机车乘务员讲清新时期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结合科技进步、机车换型、乘务方式,用事实告诉职工,“昨天的”体力型职工人必然被“今天的”知识型、技术型职工所替代,机车乘务员要有持续学习的进取心,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以适应铁路发展的需求。安全是运输生产的核心,能否保证安全起决定作用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发生的每起事故,表面上看来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深层次而言,无不归咎于职工素质的薄弱。没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行车事故就会时时刻刻围绕着我们乘务员打转,稍不留意,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期稳定必然要求过硬的职工素质,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教育培训强化职工的素质。
1.2 完善制度,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随着长交路、轮乘制的实施,机车乘务员出乘在外时间长、在家时间短,回家后忙于处理家务事,到段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制定了乘务员《日常学习制度》、《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等,明确了每名机车乘务员每月在段内和外公寓参加学习的次数、课时,并将其纳入年度十二分制管理,除对日常培训考试不合格人员进行经济考核外,还核减十二分制的分值,本年度十二分扣完交出驾驶者参加下岗培训。对考试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严格对已经讲过的故障处理但还不会排除所造成机破临修、责任行车问题的考核力度,使每名机车乘务员认识到不能发生问题、发生不起问题,从机制上确保勤学业务者得实惠、尝甜头;不学业务者吃苦头、受损失,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他们主动参加学习培训。
2 采取灵活方式,提升教育培训实效性
2.1 根据文化层次选择培训方式
近年来,机车乘务员主要来源于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复退军人虽然经过学历教育和上岗培训,具有吃苦精神强、文化基础不高的特点。大中专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较好、但吃苦精神不够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职工,适时调整讲授深度。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弱的复退军人乘务员,结合机车换型、LKJ模式升级,不求他们精通原理,只要求会实作,处理故障能“一招制胜”,提高动手能力。而对大中专学生,不但要培训他们的实作技能,还要把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
2.2 根据运用实际选择培训内容
《技规》、《行规》要求的标准,是在一定特定条件下所制定的,若在执行规章中脱离其特定的条件,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机车乘务员虽经各级教育部门专业培训合格,但对一些规章使用具体缺乏全面把握,如《技规》251条规定的装有容许信号的通过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时,准许铁路局规定的停车后启动困难的货物列车,在该信号机前可不停车,铁路局《行规》121条又补充为凡超过1500吨的货物列车为停车后启动困难的列车。所以货物列车和总重超1500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货物列车或客车不超过1500吨、在装有容许信号的通过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时不停车,就构成了事故;而超过1500吨的货物列车在装有容许信号的通过信号机显示停车信号时停车,就可能发生坡停事故。所以在专业培训时,要和运用实际结合在一起去讲,便于大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用好培训结果,增强行车安全的可靠性
3.1 科学配班,工作互补
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要靠机车乘务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来体现。我们每年在机车乘务员年鉴考试后,结合乘务员的日常培训成绩,通过性格、技能、心理素质全面评价比较,换算成综合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合格、较差相应分为A、B、C、D四个技术等级,合理搭配机班人员。该资料由运用车间派班室人事值班员、主管指导司机掌握,严格规定可以在AB、AC、AD、BC间进行配班出乘,严禁BD、CC、CD、DD间配班,实现工作中能力互补,提高上线机班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强者在岗。对不适应继续从事乘务工作的人员,及时调离乘务工作岗位,保证行车安全。
3.2 岗位成才,实现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效果
在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也不断的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来说,由于其在医院中处于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为医院中的临床和医技等不同的科室之间提供无菌物品,具有重要的意义[1]。随着我国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的要求更加高,对于消毒供应人员的培训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自2013年9月以来,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分层培训的方式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4年9月之间参与到分层培训模式中的人员共有17名,其中女性13名,男性4名,主要的年龄是在23~51岁,其中主要的护理人员包括了8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1名。把2010年11月~2012年10月之间通过传统培训方法的工作人员(全年度204人次)与之做成对比,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于对照组的培训方法,采用单一的以带教为主的培训方法。由于带教过程有一定的变动性,其带教的内容是相对较散乱的。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包括如下几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的知识架构以及对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做好对区域的划分和工作流程的设置,加强对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的培训,并且加强对防护和医院感染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仪器设备等的操作和质量的控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2]。对照组的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记录。
1.2.2 对于观察组的培训,首先在观察组中应该设立其培训小组,护士长进行总的负责工作,并且业务的骨干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并且组长对组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和带教工作,制定出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对于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和技术工人等,应该采用集中上课、规范操作进行一对一的跟班,互动学习等各种培训方式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对消毒供应中心基本运作模式和区域的划分工作,加强对着装的要求,对物品的摆放,采用标准的方法进行洗手,加强对防护衣的穿脱,严格根据无菌和无菌操作,对器械进行清洗工作,加强对仪器设备等保养工作,加强对消毒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加强团队合作,注重礼仪和临床沟通。而对于低年资的护士培训,其培训对象主要是对那些本科室的工作没有年满5年的护理人员。通常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主要是由高年资的护士进行培训的工作。将低年资的培训重点放在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上,使科室的人员熟悉科室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职责。
在不同的岗位之间实行区域轮转制度,使护理人员更加熟悉工作流程。对于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需要加强其培训,并且加强对医院的感染有关的知识进行普及,并且对相关仪器设备等进行正规操作和保养。在遇到紧急情况包括停电、停水或者毒气泄漏等情况时,要及时对感染的器械进行处理,加强对其护理管理和质量监控。第三点是加强对消毒员工的培训。对于质量技术监督局来说其开设压力容器的培训班是为了更好的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对消毒员工的培训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以及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上的考核。消毒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灭菌原则和灭菌方法,对灭菌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管理,做好其保养工作,为了更好的应急。第四十对高年资护士的培训,其培训的主要对象,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国家的、升级的学习和培训以及进修工作,积极展开教育、培训和督查工作。观察组的考核采取闭卷考核,采用excel表格统计每月成绩。
1.3 考核标准
对于消毒人员的考核主要涉及到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两个部分按100分计算,各自占据了50分的分值。对于理论考试主要是通过试卷的形式,针对实践操作考核等对负责考核人员按照科室的规定制定出详细的规定和考核细则,按照标准进行评分。对标准进行划分,划分出优良(>90分)、合格(70-90)以及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在此项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数据,应该充分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工作,将计数的资料之间的比较通过采用X2,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将检验水准定位α=0.05.
2 结果
2.1 对两组人员培训考核的成绩的相关结果的比较
本次研究对两组人员的年度考核进行人次成绩统计,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人员培训考核成绩结果(人次 %)
注:两组优良率比较:X2=5.92,P
2.2 对两组人员培训后相关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调查中,对照组有效表格份数116份,观察组为120份。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人员培训后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
注:两组满意率比较:X2=9.58,P
3 讨论
针对目前我国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的知识,其在很多方面上都存在操作误区,部分员工有着“资历优先”的姿态。为了更好的适应消毒中心对人员的发展的工作需要,就要不断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做出相应的岗位计划培训工作、消毒中心应该以带教为主,对培训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明确各项培训目标,系统的培训,更加有利于对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学科的培训和发展[3]。针对本消毒供应中心2013年9月份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以来,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培训人员的对相关培训的理论考试和实践的操作考核标准的成绩的对比,对于观察组的优良率到了95.59%,而对照组的仅为23.53%,两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
通过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其很好的显示出顾客满意率从原先的75.86%提高到了90.83%上,其间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对时间和理论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明显的提高了消毒中心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消毒中心的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加强对其各方面的综合提高,就要不断加强对医德医风教育还有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岗位职责的培训工作,更好的实现医院的平安,顾客更加满意。通过参加相应的专业讲座等各种平台,不断强化对全科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训,不断加强对工作氛围的团结合作,提升相关的服务水平,提高院里消毒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有很好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桃. 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探究[J]. 吉林医学,2011,21:(45):10-11.
在讲究“拼爹”的年代,没有资源的大学生们,一拨一拨地涌向公务员培训机构。
对于这个由百万人的希望构筑成的市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毕业生陈实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得到人生第一桶金。
靠着把卡片塞进学生寝室的门缝,陈实那家名不见经传的培训机构已招满了四个班,近三百人向“国考冲刺”。
即使已身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讲师,陈实今年还是加入了公考大军的洪流之中,这是他第三次报考国家公务员。
亦学亦商
2010年,中国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华图教育”,在对市场做出的预测中声称,这个行业五年内能达到一百亿的规模。
陈实留意到“华图”的竞争者——“中公教育”的创始人李永新。李在1999年从“状元宣讲团”开始做起,如今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在陈实的身边,一些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也成了他效仿的目标。这些老师在一年中两三趟被省里拉去阅公考试卷之余,私下里开始在外讲课。
河北大学人文学部的教师古月,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有过入选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务员局专家库的经历,他在接受“大公”等培训机构的聘请后,多半会被包装成“有参与命题经验”的专家。
手下没有一个自己的专职讲师,也没有固定的教室,但陈实的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开办三年,年年利润率上升40%。很快,陈实把网点从保定扩张到了另一个公务员考试大省辽宁,专做辽宁大学研究生院的生意,他仍能保证三成左右的净利。“一句话,稳定的生源才是这行的核心竞争力。”陈实说。
“保过”的背后
对于学生来说,各家机构动听的宣传,左右着他们的选择。“保过”是这两年里公务员考试培训最具感召力的招牌。有些机构承诺“有面试经验的考官直接培训”,而有些机构甚至直接把培训点设在了市委党校内,让报名者浮想联翩。
在保定,“中公”的销售向前来报名面试班的考生力推的两种模式,分别是“全程协议班”和“一年通过协议班”,收费均在两万元左右。
而具体的协议又可分为部分退款和全额退款两种。去年的河北公务员省考,许亚和他的妻子分别报了“一万退八千”(录取只收两千元工本费)和“两万退两万”(录取全额退款)这两种协议班。她的妻子笔试仅名列第十六(岗位招收三人),却奇迹般地在面试中扳回13分,最终被保定市的国税系统录取。
这样一来,机构在许亚妻子身上没挣到一分钱,但这难得一遇的情况,也成了保定的“中公”销售人员乐于挂在嘴上的成功案例。但据陈实分析,“其实,那两千块钱已足以抵偿机构为他们夫妻二人付出的成本了。”
出身行政学专业的许亚对这笔花费的性价比另有一番考量,“这次考取,相当于为父母省了三四十万。虽然家里有人在衡水的司法系统工作,但托关系进个地方事业单位,也不止这个数。”
面试是考生通往公务员职位的最后一道坎,相对笔试随机性更大,这让大部分进入面试的考生甘心花十倍于笔试班的价格参加培训。
公开的秘密
在“中公”创始人李永新勾画的版图里,“中公”的市场占有率将在明年超过“华图”两成,它的总部也悄声不响地搬进了北京中关村附近的一栋独立办公楼,还在京郊顺义拥有两个占地分别达三十亩和六十亩的教师培训基地,已然是内、外训门类齐全(内训系统师资培训)。
就在“中公”总部两条马路之外,“华图”在海淀区的新门店开张时,以一贯的高调,邀来了海淀区副区长剪彩,以显示机构有着官方背景的实力。
在桌面以下,双方的交战已从市场绵延到了师资层面。“华图”今年启动了“猎人计划”,以奖励机制刺激“中公”的师资跳离对手阵营。
近三年内,大面积的师资标准化招录、培训,再加之小机构几乎被挤出主流市场,公务员考试培训在业内其实已无秘密可言。
陈实更以2007年以后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改革来现身说法,以前那些小型机构还可能走走地方组织部的关系,在面试中得到考官格外照顾,现在每一场面试的考官,都由招考单位、组织部、党校和其他专家多方组成,只搞定其中一条路子,不足以改变考试的结果。
“说到底,没有人能拿一两万块钱,来撬动一个编制内的职位。”陈实扳着指头算了一下:本科生考中基层公务员,可同时继续在职攻读研究生,相当于省了三年时间和十万元生活费;研究生考取公务员编制,就等于省了十五万元活动副科级的经费;如果考取了北京的职位,那更不得了,单单是落户口就值二十五万。
连考了三年公务员,陈实至今仍在待价而沽。在他的算盘里,运用当学生干部时积累的资源,经营这门体制边缘的生意,在未来五年内仍是最佳选择。
相比于发展成熟的IT、英语、考研等培训行业,公务员考试还是一颗新星。但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推进,以中央机关、地方机关公务员招考为代表的公职考试连年火热,招考人数屡创新高,公务员以高社会地位和稳定的福利待遇成为越来越多人追逐的理想职业,也催生了一群“考碗族”。实际的“刚需”带动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的热潮,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如今生机勃勃。
刚需明星
金融危机中,在大部分行业受到重创时,教育培训业的坚挺表现吸引了风险投资的眼球。公务员培训正是中国教育培训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风险投资人纷纷表示看涨公务员考试培训行情。
2010年1月,北京华图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为华图)获得达晨创投2亿元的投资,成为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第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培训机构。华图历经九年发展,如今已是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成功典范和代表,其商业模式也成为其他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学习对象。从出版起步,打下品牌化的基础,进而扩展到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在全国各地铺设培训机构网络后,运用互联网进一步加强华图的网络营销和口碑,这一整套模式在风险投资的介入后更加成熟、规范。
目前,华图的主要业务分为三块:图书出版、培训学校和网校,三者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0%、30%和10%。据华图董事长易定红介绍,近些年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的人次可达1000多万,其中,参加考前培训的占5%左右,且该比例在逐步上涨。
华图2009年仅出版业务,华图的销售额就已过亿元。在培训学校方面,华图目前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32家直营分校,千余名员工,并持续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2007年起开始占据了北京公务员考试教材及培训50%以上的市场。华图以骄人的成绩独占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头把交椅。
而公务员培训领域的另一个实力派则是成立于1999年的中公教育集团,其2001年涉足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领域。经过10年的发展,中公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服务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开展了对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干部等各类公职人员录用考试教育教学研究、考前培训等业务,此外,业务还涉及公职类考试辅导图书、音像、网络、教材等产品。
众涌入
由于现金流良好,公职培训是“不差钱”行业的代表,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众多培训机构的目光。纵观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华图、中公等全国性品牌占据主流,其他一些成熟品牌的培训机构也开始频频涉足公务员培训,力求在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分一杯羹,如新东方的北斗星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万学集团的金路公务员考试培训等;地方性品牌仍处在行业内的辅助地位。
分析人士表示,在教育产业化、资本化的推动下,行业会出现并购、洗牌等趋势,最终出现行业的高度统一,但长时间内,小机构和地方性品牌会继续存在,维持基本生存的现状。
虽然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持续被看好,但新兴行业的孕育和发展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师资是否专业仍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达晨创投的投资总监傅忠红认为, “公务员考试考前培训看起来让人有大同小异的感觉,但最终的胜数是体现在细节上,而且这种模式能否进行复制也很关键。”
公务员考试培训属于比较细分的行业,领域内部比较成规模的培训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做大”的瓶颈,其中包括坚持多元化还是专注的选择,以及培养足以支撑大企业运作的优秀管理人才,这些都是行业自身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傅忠红表示, “以华图为例,华图现在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这一块,以后会拓展其他方向,但拓展的这些新方向能否像现在这样成功,这就是一个风险因素。”
另外,公务员培训和其他培训行业相比较,市场利润更丰厚。对比语言培训、考研培训等辅导班的报名费,公务员的培训费用较高,尤其在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培训中的培训费高达万元以上。例如华图在省公务员考试培训中“结构化面试VIP全封闭特训班”的报名费高达12800元。
公务员的培训成本主要有三块:一是师资的费用,也是最主要的费用,但其实各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并不庞大,多采用一位老师同时带班,巡回授课的方式;二是宣传费用,包括印刷宣传单、做广告、公关及租用场地办班等费用;三是人员工资。据行业分析师介绍,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从每名报班上课的学生身上可赚到100元的利润。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内对各机构的培训费用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评测规则,不免一些“散打”机构为牟暴利而埋下不守诚信的风险。
行业的道德风险亦不容忽略。无独有偶,今年9月披露的济南“光华公考培训”打着“考不上退钱”的旗号招生,却在成绩公布后人去楼空。有学员表示,参加光华公考培训交了1万元的培训费用,其中包括2000元的食宿费用,如果学员没有通过考试可退回除食宿外的8000元培训费用。但在成绩公布后,学员来到培训学校时发现楼内已是空空如也。成立于2003年的光华教育是集国内公职类考试研究与辅导、图书策划编辑于一体的教育集团,已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分校。而发生“圈钱散场”的是光华教育的济南分校。光华教育总部目前已经关闭山东分部的网站,要求退款的学生正在等待最后的结论。
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分别声称自己是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自认扮演着考生的救星和引路人角色。中公是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其创始人兼总裁李永新声称,参加他们培训的每100个学生中,就有25个能通过笔试,面试通过率达到65%左右。这换来的是2009年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华图创始人兼总裁易定宏却表示,他们在全国各地有200多个布点,作为第一家做公务员考试培训教材的企业,他们的教材“卖得如火如荼”。
这把火可谓越烧越旺。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撞上了好运,因为当初谁也没有预见到日后这个市场会产生如此爆发性的增长。据李永新回忆,2002年国考考生人数仅为12万左右,平均录取率为7:1,彼时,中公从其他业务转型到公务员培训不足一年,那时的华图还在卖司法考试教材。
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国考人数一跃翻了十几倍?这是怎样一门生意,让中公和华图先后从其他业务转型到公务员考试培训?它们的未来,又在何方?
中国生意?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洪大用解释道,“中国‘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很重,行政体系掌握了很多资源,人们的趋利本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流动,此其一。其二,除了沿海,中国内陆中等城市的实业并不是很发达,就业机会有限,而对大学扩招后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会更多地考虑政府部门工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也持相同观点,“公考热总体还是就业市场不乐观,跟大学毕业生缺乏出路有直接关系。另外,公务员所享受到的一些特殊福利也是部分原因。”易定宏干脆把公务员考试形容成晴雨表,“考生人数多,说明就业机会少;相反也一样。”
易定宏用计算器算了一笔账:假设目前有1000万左右的在职公职人员,平均每人工作35年,因为各种原因平均每年要更新换代30万人,平均每个职位30人去应考,一年也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考试。但是他又说:“中国以前的科举制度,除了战乱年代停止过,只要在和平年代都有。你想想以前的科举制度考试多热?比现在热多了。”
从2006年开始,中公的学员每年以80%左右的增速扩容,2010年大约有20多万考生接受中公的培训。而公务员考试培训费用则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李永新说,“看他愿意出多少钱”,其中面试培训收费要高于笔试,从600元到2万元不等。2万元的课程又分为“包过”和“不包过”两种,前者过不了退费,后者不退费但可以在中公持续学习三年。每种课程的名称听上去都很打动人心:“冲刺班”、“封闭班”、“特训班”……
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无法浇灭的热情,李永新说:“在我们这里坚持考下去的三年之内基本上都成为公务员了。国家的考不上,转过头来就参加省公务员考试,一年考三次、四次,三年考十多次、二十来次,最后肯定能被录取。除非你不想考了。”
而部分学生在考试培训的高额收费面前也很淡定,李永新认为:“这个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决定需求”,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提供一种课程是可以保证学员通过的,让他们出10万元都愿意出,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提供不了这样的产品。现在所有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加在一起,都无法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在这个听起来近似疯狂的逻辑背后,一个充满中国本土特色的生意也日渐浮出水面。
赢家?
最初,考试比较简单,公考培训其实就是一个为期两天、两三百人左右规模的冲刺班,效果却显而易见。中公的第一个培训班有300人,“2002年之后每个班的规模至少有400人,还要排两期。”李永新一脸笑意地回忆道,“那时候真的是挺赚钱的。”冲刺班的收费由最初的240元逐渐提高到280元、320元、360元,直到现在的480元。
2004年,中公进入图书出版的举动被李永新称作“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契机”,他认为,这时中公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不是从培训到培训,而是从图书到培训,“他们是一个互相联动的关系”。
2006年,公务员考生数量产生了爆发式增长,从2005年的36万猛增至60万,增长率接近50%。而中公的学员比市场的增长比例还要高,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80%以上。
“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和认识变化了之后,开始逐步引导市场。而一旦引导之后,变化是相互的,这个市场很快就快速发展。”李永新甚至得意地说,公考培训的行业标准都是中公指定的,我们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基本上就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像封闭班、特训班等名称和内容都是中公首创和确定的。其他机构纷纷模仿我们,能看到的是,随着整个市场形势的好转,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产品的确多样化起来,收费模式也做了调整,“原来最贵也就1000多块,后来推出一万元甚至两万元的产品,这样把整个市场的盈利(能力)和规模完全扩大了”。
中国版兰德?
中公和华图都在积极地拓宽业务线。两家都有所涉及职业教育和培训等,还有一块共通的业务是向公考的上游延伸。2010年,中公为一些省份的厅局级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提供培训服务,华图拿出的案例是帮助政府干部提升演讲、沟通协调、解决突发事件及危机等综合素质能力,干部升职培训也在它的业务范围内。
李永新的想法是,以后公考培训还是很重要的一块业务,但是中公会走两条线:一条针对个人考试培训的B2C,学生想加入公务员行列和在职干部的升职考试培训,另一条则是B2B,向一个部门兜售相关的进修课程。2010年,中公把根据某省公开选拔干部的要求设定的课程挂到网上,吸引来700多人参加考试,平均每人收费6000—8000元。
公考培训生意开始延伸到政府在职 干部晋升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训,这条路线看起来似乎也比较顺理成章,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他们表示已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但是在他们提出向上延伸的业务规划中,有一块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为政府提供咨询和规划。
李永新说:“现在正好是政府转型过程当中,每一块儿都需要咨询机构、培训机构来进行合作,我们正好在这个机会点上。”易定宏也持相同观点,认为政府不会在一棵树(官方智库)上吊死。而且服务对象越是高层,越要看机构的水平。
华图花费100多万元打造的一个针对地方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力排行榜,就是一个注脚,易定宏强调,要打造一个最有公信力的排行榜作为品牌亮相的头阵。目前,为政府服务的收入在千万级别。他们下一步还打算聘请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做顾问,据说,目前华图已经有部级的干部在坐镇,当然也有司级、局级的。
“我们以后的顾客就是中国的各级政府,是全部为中国政府服务的,是除了社科院、大学这些机构以外,为政府服务的民间机构。”易定宏说。
话说到这里,很自然地引出了两人共同的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各自的企业成为中国版兰德。易定宏说:“华图的目标就是中国的兰德,这是我大学时候的梦想。”
兰德公司(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AND)是美国最著名的民间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主要对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跨学科分析研究,被誉为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是美国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年收入为十亿美元。”易定宏说。
它的运作方式为,大部分政府项目是根据长期合同和政府预算来安排,部分项目是兰德认为有意义或会造成重大影响而自主选择。对后一类项目,开题后兰德会向可能的用户推荐和兜售,或研究结束后,以粗线条方式告诉潜在用户,动员他们来购买研究成果。
兰德的长处是进行战略研究,曾经开展过不少预测性、长远性的研究,提出的不少研究结论和预测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当事人所证实的。比如,朝鲜战争中“中国是否会参战”、“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具体时间”等。
《工人日报》7月1日报道,考场里,考生面前坐着的是7位考官,考场外,却有着20万网友围观。这是今年湖北省司法行政机关监狱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面试场景,10位考生经历了该省首次公务员招录面试全媒体直播。该省推行的“阳光公考”引来了线上线下赞声一片。
点评:以全媒体直播的形式,让公务员招录面试工作暴露在阳光之下,本身就是一种有技术含量、有相当诚意的透明方式。尤其是在近年来“萝卜招聘”、“内定招考”等事件频频发生的背景下,“面试直播”有助于消除公众质疑,让公众作为场外考官有了发挥监督作用的可能,也算是一种制度的进步。
不过,如果将公考的公正性完全寄托于“面试直播”,就不免显得过于天真。其一,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笔试、面试到政审再到体验,最后到履职,这都是一个过程。因为政审、体检被刷下来的面试成功者不在少数,那么,这些过程又该如何透明呢。其二,“面试直播”也不一定就是透明,一些福利彩票的开奖情况也是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但公众对其仍然存在较大的怀疑度。“公开、公平、公正”是公考的生命线,尽管“面试直播”使“公开、公平、公正”的步伐大大向前推进,但这仅仅只是公考公正的起点。
单就“面试直播”来说,从扩大公众监督权角度讲,虽然“面试直播”使公众拥有了知情权,但并不等于拥有了监督权。当公众看了直播之后,有意见怎么提出来,怎样发挥监督作用,招考部门如何吸收公众的合理建议,有没有纠错补救办法等,都需要建立一种互动机制。否则,只能是形式大于实效,直播可能变为“面试秀”。
更何况,但凡对公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公考有“三不”:不公布考试试题,不公布标准答案,不公布各题分值。不公布有不公布的考量,相关部门通常解释,“不公布答案和试题其实是为了防止被培训机构利用,保证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这种解释有其合理之处,但显然无法纾解考生的困惑。那么,究竟靠什么消除民众焦虑?公平和透明。公平体现在招录公平,包括所有过程、程序和结果的公平。如何保证公平?透明是关键。对公务员考试来说,需要公开透明的自然也有很多,“面试直播”只是其中一项。只有以“面试直播”为起点,尽可能将公考的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才能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才能增加公考的公信力。
在考公务员的这条道路上,无数人都失败过,一年又一年,不放弃。也有无数人,在参与过一次考试后就放弃了这条道路,选择另谋出路。还有那么些少数考生,通过层层选拔,笔试、面试一一被他们“攻克”,一次性解决问题在“考公”的队伍里,他们称之为“上岸”(成功考上公务员的简称)。让我们来听听“考公”大军里不同的声音。
笔试过了,面试还要加把劲
小陈参与了2015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当时他报的是某地区海关基层岗位。小陈是2015届的应届毕业生,在大三下学期时就决定考公务员。大三到大四的那个暑假,当许多同学都出去旅游或者去实习时,他的假期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就觉得这个工作挺好的。父母也觉得很好。那就好好努力一下。”关于“为什么选择考公”,小陈是这么说的。
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8点30分到下午5点左右,排得满满的课程占据了他的生活。在他的书桌上摆放着许多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和《申论》的教材,有知识讲解,也有真题训练,还有许多本影印的参考资料,他的生活每天就是泡在书堆里。这样的备考一直持续到了国考报名,每本书上都有他做的笔记与思考的痕迹。考前每天,他都坚持做一套卷子,模拟着考试时间,严格地要求自己。小陈回想起来说:“那时候觉得压力还是蛮大的,虽然父母没说一定要考上。但是自己还是想要试试看,拼一拼。”
充分的备考加上稳定的发挥,在国考笔试时,他以第2名的微小之差进入了面试。“当时查询了成绩之后,还是很开心的。因为觉得自己的付出看到了一些希望,获得了参加面试的入场券。”小陈回想起当时的心情还是觉得很欣喜。但是因为微小的分数之差,他只是第二名,想要成功竞争上这个岗位,就得在面试里翻盘。现实总是残酷的,面试时并没取得好成绩的他,落选了。他说:“这也是意料之内的,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是还是要接受现实。”国考失败后,他没有选择等待,继续自己的求职之路,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就职于银行。
明年再战,备考的那9个月
“我为这次考试,足足准备了9个月。在这期间我拒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每天就是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小亮是这么形容他的备考生活。考取公务员,是他大三时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因为家里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是从事个体行业,我想我要和他们做一些不一样的。我很喜欢看新闻报刊,关注国内外大事,经常看《半月谈》《领导文萃》类的杂志。喜欢比较稳定、规矩的工作。也许别人会觉得我的爱好比较沉闷,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 。
“父母蛮支持我的,不过他们觉得努力了就好。万一没考上也没有关系。但是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考上。”在2015年国考时,小亮的笔试成绩并不理想,没取得进入面试的机会。这次的失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接下去的省考、事业单位考试,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一到考试前我就特别紧张,感觉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毫不松懈的备考9个月,却以失败告终。那一段时间我觉得内心很低落。不知道怎么面对接下来的考试,万一又失败了怎么办。”国考成绩出来后,小亮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不再闷在房间里苦读,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备考计划。也正是这样的自我调整,在接下来的事业单位考试中他取得了所报岗位的第一名。“2016年的国考又开始了,今年我的心态和去年完全不同。我也报名了今年的考试,岗位变多了,但是要求也变高了。没了去年一心求上岸的心态,现在备考起来都觉得轻松很多。我相信这是生活带给我的磨炼,我会继续加油的。”自己选择的路,再多的失败也要坚持下去,9个月的备考不算什么,一次失败也不算什么,要鼓起干劲,备考再战!
工作两年,拿起书本继续备考
“刚毕业那年,父母都劝我去考公务员。可是那时候就是执拗,想要选择不一样的路,自己找了一家公司上班了。觉得工作有挑战、忙碌。到现在工作也满了两年,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听从父母的,好好备考。”
小彬毕业后已经工作了两年,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使她满意。现在她时常会想是不是要重新拿起书本,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将自己稳定下来。说行动就行动,她马上就报了培训班,为2016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做准备。
“其实大四时,我就有在父母的劝说下准备去考公务员了。但是因为我学的是日语专业,能够报的岗位比较少。而且,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希望自己毕业以后可以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想大学四年学的日语都荒废了。那时候我有想过去当日语老师、翻译这一类的工作。但是现实往往和想象有着巨大的差别。工作了两年还是决定继续备考。”两年的工作带给她更多的经验和积淀。现在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上课备考,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坚持自己,找感兴趣的工作
小黄的父母,在她大一时就要求她以后必须考取公务员这类的岗位。在父母的想法里觉得这样的工作很稳定,也很体面,不累也没有压力。他们认为一个女生只要有个安稳的工作,以后找对象,结婚都能比较顾家,父母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小黄说:“我们都是做个体的,这样的生活很累,每天需要在外面奔波。万一经济大环境不好,一年的付出就没有收获。而且你看看,前几年忙的时候都没时间照顾你。所以还是找个稳定的工作来得好。不要求晋升,只要本本分分的拿一份工资就好了。”小黄的父母常常用这样的理论给小黄“洗脑”。
经不住父母的一再劝说,小黄也走上了“考公”这一条路。她像普遍的考生一样买回了许多的考试资料,在家自学。她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地区的事业单位考试以及省考。“虽然我在读着这些考试资料,但是我的心却不在这。在备考期间,我还是经常关注我自己喜欢职业的招聘信息,而且还悄悄地投了简历。”小黄这么说道。每一次的考试她都去参加了,最终她通过了大学生村官的考试,同时她自己投的一份喜欢的工作也同意录取她。
中公教育更好一些。
1、从教辅材料上来说,现在 公务员考 试实行联考,难度大大加强,而中公出版的资料难度比较适合现在这个考试趋势,而且他们的资料重复率底,解析更实在,当然是中公更好点。
2、再从师资力量来说,中公的培训班,他们的老师都是专职公务员老师,听课下来觉得他们的实力相当不错,而且实用性很强,真的是“授人以渔”。
(来源:文章屋网 )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面对就业问题,考公务员成了大部分同学的首位选择。公务员模拟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同学们公考认知度,模拟现实公考,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公考能力。(大学生模拟创业技能大赛活动策划书)
二、 活动细则
时间:5月4日-------5月23日
地点: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
活动宗旨:以本次公务员模拟大赛为契机,提高本校学生公考认知度,模拟现实公考,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公考能
策划主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团总支
山东师范大学历社学院学生会
华图教育公司
媒体支持:学生都市网
三、活动流程
5月4日----5月7日按照既定宣传计划进行宣传,通知下达各班,并函邀各院报名参加
5月6日事业单位备考指导公益讲座(申请一般教室即可)
5月8日省考面试备考指导公益讲座(申请C101教室)
5月9日
进行初赛,初赛为面试,面试由刚考上公务员的师哥师姐来进行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待定。通过初赛选出80名选手参加复赛面试。(面试形式由面试人员来定)
5月15日
复赛由赞助公司特派专业的面试老师进行面试。经过面试考核选出12名选手参加决赛。(面试形式由面试人员来定)
5月23日晚上
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在C区101进行决赛。
决赛流程
5:30嘉宾、评委和选手到场
6:00—6:08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嘉宾致辞
6:08——6:20自我介绍环节,每位选手一分钟,评委打分。
6:20——7:00
公务员实例分析环节,每位选手三分钟,评委打
分。
7:00——7:50
申论激辩环节,12名选手分为六组,六组选手依次登台,就给出的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为两个环节,在两名选手的前两分钟辩论结束之后,两名选手将辩题互换,正方作反方,反方成正方,在进行辩论。评委打分。每组选手共用八分钟
7:50——8:10
8:35----9:00评委进行点评和解答学生提问
9:0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比赛结束
四、宣传计划
1、 现场活动宣传:我们将在本校C区广场做现场活动,现场宣传本次活动,并进行现场报名,现场活动将悬挂横幅,同时在C区做活动时可使用标有赞助商名字的帐篷。
2、 横幅宣传:悬挂在学校大道和餐厅旁 从活动开始悬挂到活动结束,一目了然,持续时间长,宣传效果显著。
3、 海报宣传 :我们将出四期海报:前期宣传海报、复赛宣传海报、决赛宣传海报和赛后总结海报,这四期海报将贴在由学院提供的海报栏上,放在人流集中的C区广场上(保证宣传的时间和质量);同时我们还将在全校各宣传栏,尤其是宿舍宣传栏内张贴中型海报,海报上将注名本次活动的赞助商,,在保证相关活动宣传的情况下, 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宣传栏处人流大,观看人员较多,宣传效果极好。
4、 对外宣传:为了更好的宣传本次活动,我们将特组织对外宣传组,在晚自习时到各个教室宣传,同时特别读出是由华图教育教育培训机构赞助的。
5、 网络宣传: 本活动的每一环节的报道都将及时到校内各网站和QQ群上,每篇报道都将附属赞助商的名称,浏览量大,宣传效果佳。
6、 由贵公司特派的面试人和评委,也将是对贵公司最好的宣传,这将展示本公司的形象和师资力量。
7、 冠名权。
8、 决赛现场宣传:在决赛晚会中每张PPT的右上角印有华图教育的标志性图案并在结尾由主持人鸣谢赞助商家。商家亦可提供喷绘做为舞台背景。同时赞助商可提供一些宣传海报,张贴在报告厅的后面与两侧。
9、 .特邀嘉宾发言:贵公司派代表来参加我们决赛并作为我们的评委,同时决赛期间以特邀嘉宾和评委的的身份上台发言。
10、 奖品宣传。在选手获得证书和奖品上标明贵公司的名字。
11、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和参赛人数,增加本次活动的覆盖面,将设对外联络部,专门负责对外联系其他院系和各个社团。
五、比赛要求
本次大赛面向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所有学生,在复赛和决赛时要正装出赛。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做好申请初赛场地和C区101报告厅的准备
2、协调好院团总支和学生会参加本次活动的组织和活动安排管理
从2001年公务员考试首次网上报名的3万余人,到2011年的141万人,10年时间里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增长了42倍,但录取比例却一路下滑。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而高考的录取率是59%;2011年,“国考”招录比率已降为1.15%,而高考的录取率却已增加到72.3%。素有“国考”之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超高考和考研。
然而,一方面是千里挑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另一方面却是体制内如同鸡肋般的“味同嚼蜡”。公务员是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吗?做了公务员,真的就幸福了吗?
今年,你考公务员了吗?
小薇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当下最令她着急的事情莫过于找工作了。在海投了数百份简历的同时,她也不忘把目标锁定在“国考”上。“我没怎么复习,就去裸考吧。有枣没枣打三竿呗,说不定就考上了呢。”小薇笑称。
具有这种“随大流”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周围的人都在报考公务员,如果你不报名,就显得不合时宜,不主流。”在某高校读研三的王斌说,他们班80%的人都报考了公务员。“你报公务员了吗?报的什么职位?”俨然成了毕业生之间的见面语。
当然也有与小薇这种“裸考”心态完全不同的报考者。在某私营企业工作了三年的王倩,这半年来看得最多的就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正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私企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不稳定”是促使她考公务员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复习公务员考试,她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天下班后就是抱着两本“国考红宝书”做题、研究,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报考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而父母也非常支持王倩的选择:“女孩子嘛,工作稳定是最重要的。”
的确,相对于私企和外企,公务员是一个高度稳定的群体。据统计,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而企业人才流动率达10%。进入2012年以来,西门子、诺基亚等国际知名企业已先后在中国地区进行过两轮裁员,且每次都达到数百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外企裁员潮使得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稳定的公务员体制。据一项“中国青年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单位、党政群机关就业。公务员收入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与之相比,近年来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社保、福利并不完善,让人感到没有保障。因此,当就业压力来袭时,公务员成为年轻人最心仪的职业,“稳定”成为公务员最亮的标签。
考上公务员,真的就幸福了吗?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在年轻一代大学生看来,公务员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职业”,人人羡慕的“金饭碗”。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眼下倍显金贵的收益,正指引着百万人奋力挤入体制内“追逐幸福”。然而公务员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好吗?考上公务员,真的就幸福了吗?
一些成功跻身公务员队伍的“过来人”表示,这一职业其实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一座“围城”,每年有百万人报考,同时也有很多人跳槽,还有很多人在“郁闷地”工作。
小侯是201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当年成功考取了家乡的国家税务局。“在家人和朋友眼中,简直跟高考中了状元似的。”回忆起刚被录取的那一刻,小侯还印象尤深。“这几年就业压力大,能考入公务员尤其是国税系统,在大家看来真的是端了一个‘金饭碗’,不仅生活有了绝对的保障,社会地位仿佛都一下子提高了,同学聚会大家都羡慕我是‘吃皇粮’的。” 小侯笑着说。
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没权没钱没背景的小侯全凭个人实力和临场发挥考试成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学弟学妹们心中的榜样。但随着刚入职的新鲜感消失殆尽后,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说不出的苦闷。
“每天的生活太单调了,基本就是抄抄写写,干一些零碎活儿。”小侯抱怨道,“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知名律师,在法庭上舌战群儒,为弱势群体说话。现在专业都忘得差不多了,根本接触不到法律的东西。”
单调枯燥缺少激情,和小侯有同样感慨的,还有在公务员战线上已经奋斗了数年的袁旭。
从2004年研究生毕业进入到基层行政机关,袁旭已经在体制内“混”了整整八年。“混”是他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嘲。初任公务员时,理想丰满,热情洋溢,一时间还不习惯机关的清闲,总希望工作多一点,再多一点,指望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每当得到一项工作就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做。然而,绝大多数工作却只是在东拼西凑文字材料。当意识到工作更多是形式主义、徒耗精力时,袁旭对工作的热情大打折扣。早来晚走的习惯没有了,虚心好学的劲头也没有了,更多的是郁闷和抱怨。
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技术含量低,难有专业建树,仕途成为大部分公务员获得成就感的唯一出路。一晃八年过去了,看着身边的同事,有年轻有为、善于沟通的早早提拔了;有平平庸庸、踏实工作的在等待提拔;有人毅然离开了,更多的人则是留下来消耗生命。袁旭选择了最后者。
或许,从他进入公务员体制的那一刻起,就没想过离开这个队伍。现已过而立之年的袁旭更加意识到,在机关呆得越久,辞去公职的想法就越少了,大概是安逸的环境不断腐蚀他的斗志,直到渐渐丧失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只能安于现状。
“基本不可能辞职。”国税的小侯也坚决地说。“怎么说公务员都是现在大家竞相追逐的一份职业,国税系统在整个公务员体系里的待遇还算不错。我也没有什么其他奢望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早已磨灭了小侯学生时代的激情,没有了闯荡四方的勇气,“现在就想在家乡的这个城市找人嫁了,相夫教子。”
是的,离不开。虽然在小侯和袁旭的眼里,公务员犹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相比大多数工作来说,公务员这份职业已经好太多了。梦想远了,现实近了。虽然小侯的生活离她梦想中的光环还差了一些,但已是公务员中“比较幸福”的一类。即便是地方上的公务员,工作枯燥,但起码待遇尚可,也还算清闲。与之相比,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生活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基层公务员的寂寞与无奈
“现在再听有人说公务员的待遇如何好,福利如何高,灰色收入如何多,我也只轻轻笑笑而已。没必要和他们去争辩,经历过的人知道基层公务员的冷和暖。”
2009年从北京某“985”名校毕业后,汪全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和许多85后的大学生一样,毕业后赶上金融危机,工作不好找,千辛万苦搭上公务员招考的末班车,汪全选择回到家乡,去往基层,梦想着能在这片土地上大干一场。然而,事实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在没有高速路的乡村颠簸了六七个小时,第一次踏上工作扎根的土地已是凌晨3点。没有热水器,没有席梦思,没有马桶,只能在爬满蚊蝇、臭气熏天的茅房里如厕,只能自己从井里打水烧水洗澡……那一刻,汪全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基层锻炼”。
一直以来,公务员的工资收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灰色收入”成为众多加入“考公”大军的潜在动力,然而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却让汪全感到很无奈。“和别人说自己拿这点工资,其他人根本不相信,都觉得我们有所谓的‘灰色收入’。但实际拿到手的真的只有这么点儿。现在也懒得和别人解释。”汪全说。施行“阳光工资”后,公务员收入其实很“干”。“基层公务员其实很清贫,根本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动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
曾经以为公务员的日子就是喝茶看报纸,然而现实却给汪全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在担任秘书职务的一年里,从提水倒茶、打扫卫生,到收发上级文件、打印汇报材料、给下面传达有关文件精神,汪全的生活忙碌而琐碎。曾经想过离开,但又心有不甘,渴望在这片土地上大展鸿图成为汪全留下的精神支柱。然而,年终检查资料和一张张报表弄得人头晕眼花,现实还是一点点消磨了最初的理想和激情。当身边的公务员不断往上走的时候,当周围的同学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时候,汪全只能选择在抗拒中接受现实的无奈。
“稳一代”:不敢晃荡的青春
招聘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员和清洁员,原本只期望一千来人报名,却引来万人“争抢”。最终成功报名的7000多人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了近半数,还有29名硕士生——这就是近期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的火热程度。
虽然是环卫系统,但待遇优厚:对新进人员均按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使用事业编制,并且可落为哈尔滨市城区户口。这些条件对很多报考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难怪网友吐槽:“扫的不是大街,是编制。”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这是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稳一代”形象跃然纸上。1992年,市场经济在中国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属于天之骄子,比较倾向到外企等收入较高的单位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当时青年最迫切的需要。那时很多青年奔向我国东南沿海开放的地区,“下海”经商,到光鲜的外企去工作是人们所追求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竞争激烈、求职难是造成公务员考试人数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报考人数来看,报考出现火爆场面是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年正是我国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的就业之年。随着大学扩招,曾经顶着“天之骄子”光环的大学生的含金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大。在这一背景下,制度逐渐完善,工资福利水平有所增长的公务员职业大受青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公务员更是成了香饽饽。
旱涝保收、高度稳定的饭碗,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争当所谓“稳一代”的现象,除了折射出当今中国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难题,尤其是结构性就业困难,更凸显出中国就业环境对于年轻人求稳心态的培养:我们的社会是否鼓励年轻一代趁青春年少去放手一搏?是否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包袱,让他们可以去尝试多种人生的可能,而不用在“房子、票子、孩子”的现实压力下缩手缩脚?有没有营造出一个可以供他们折腾、让他们不怕输不起的社会空间?有没有一个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评价标准和氛围?是不是鼓励求新求异、出奇制胜而非循规蹈矩?父辈们是否过多地将自己的择业观强加给了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