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行业经济形势范文

行业经济形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行业经济形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行业经济形势

篇1

行业运行基本情况看,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大幅度回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在行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的同时,行业在发展过程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出口退税下调,缩减行业利润空间。2007年起,纺织品出口退税正式开始执行11%的退税率标准。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出口退税率下调约影响行业利润20.68亿元。6月18日,国家决定将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下调6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服装和粘胶纤维行业将减少盈利49.9亿元。

二是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原料、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逐渐上升。1—5月,我国煤电油价格同比增长3.3%,工人工资同比增长10%以上。棉花新滑准税率的实施使中国棉花每吨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00元以上。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通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的难度加大,盈利能力被削弱。目前,行业销售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高位。1—5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9.16%。

三是相关货币政策使得企业货币使用成本增加,出口风险加大。2006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累计加息0.54个百分点。2007年3月,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再次上调0.2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同时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静态测算,今年1—5月,2006年上调利率累计影响行业利润4.8亿元。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加速态势,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46%,同比升值4.75%,约影响行业利润199.79亿元。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出口企业报价难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约束,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越加重视。纺织行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在2005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和30%。节水、节能、降耗、减排成为行业任重道远的发展任务。

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政策动力,国家能耗、水耗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对计量统计及数据处理缺乏引导,企业在节能减排研发方面投入不足,行业协会节能减排推进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五是中欧协议即将到期,对欧贸易关系前景是现阶段行业关注焦点。2005年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年底即将到期。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输欧纺织企业都高度关注协议到期后中欧纺织品贸易关系的走向问题。尽管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多种途径呼吁企业保持克制的态度,严格自律,但据调研,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并在明知出口增长过快将引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准备利用海关统计数据滞后的空档抢出口。这一倾向严重加大了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的概率。

篇2

从行业运行基本情况看,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大幅度回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在行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的同时,行业在发展过程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出口退税下调,缩减行业利润空间。2007年起,纺织品出口退税正式开始执行11%的退税率标准。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出口退税率下调约影响行业利润20.68亿元。6月18日,国家决定将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下调6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服装和粘胶纤维行业将减少盈利49.9亿元。

二是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原料、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逐渐上升。1—5月,我国煤电油价格同比增长3.3%,工人工资同比增长10%以上。棉花新滑准税率的实施使中国棉花每吨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00元以上。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通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的难度加大,盈利能力被削弱。目前,行业销售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高位。1—5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9.16%。

三是相关货币政策使得企业货币使用成本增加,出口风险加大。2006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累计加息0.54个百分点。2007年3月,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再次上调0.2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同时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静态测算,今年1—5月,2006年上调利率累计影响行业利润4.8亿元。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加速态势,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46%,同比升值4.75%,约影响行业利润199.79亿元。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出口企业报价难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约束,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越加重视。纺织行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在2005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和30%。节水、节能、降耗、减排成为行业任重道远的发展任务。

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政策动力,国家能耗、水耗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对计量统计及数据处理缺乏引导,企业在节能减排研发方面投入不足,行业协会节能减排推进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五是中欧协议即将到期,对欧贸易关系前景是现阶段行业关注焦点。2005年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年底即将到期。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输欧纺织企业都高度关注协议到期后中欧纺织品贸易关系的走向问题。尽管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多种途径呼吁企业保持克制的态度,严格自律,但据调研,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并在明知出口增长过快将引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准备利用海关统计数据滞后的空档抢出口。这一倾向严重加大了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的概率。

篇3

 

一、2015年11月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明显回升

 

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有明显回升,但仍处于较低区间。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仍然稳中有升。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停止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态势,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是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得以保持的最主要原因。外部需求仍然低迷,但有回暖迹象。11月份工业品出货值增速同比名义下降2个百分点,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工业行业增速仍处在中低速增长与提质转型阶段。

 

(二)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

 

2015年11月份,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2%,增速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改变负增长状态。

 

从主要工业行业增速来看,11月份增长最快行业为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3%,自8月份恢复以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增速超过10%的行业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1%),增速超过8%的行业还有食品制造业(9.6%)、医药制造业(8.8%)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5%)。可以看出,增速超过10%的行业数量仍较少,且增速超过8%的行业主要为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从增幅来看,11月份,半数行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半数回落。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仍为汽车制造业,较10月份增长5.7个百分点,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改变10月份负增长的状态,11月份较10月份增速提高2.6百分点。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较上月增速均收窄2.4个百分点,其次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速分别较上月收窄1.2和0.9个百分点。

 

(三)中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

 

2015年11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同比增长7.3%、8.1%、7.8%,相比于10月份分别提高0.8、0.4和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区域。另外,东北地区下降2.5%,较上月下降幅度收窄2.1个百分点,区域工业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业经济有回暖的可能性。

 

(四)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2015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收窄。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尽管1—11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但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1—11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仍低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1%,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达到1.1%。虽然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月份同比下降1.4%,产品销售开始由降转升,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稍微缓解。但是,受市场需求、价格、成本、库存、应收账款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短期内难有起色,其中产成品存货增长有所加快,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4.6%,增幅比10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工业经济复苏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表现好于新兴经济体。

 

(一)美国工业生产减缓,PMI为近三年首次降至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增速继续下降。11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2%,同比增速是2010年1月以来首次降低为负值。已连续第3个月环比下降。11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6.95%,较10月下降0.53个百分点。(2)PMI回落至50以下。11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6,较10月大幅度下降1.5,已连续5个月下降,是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是2012年11月以后首次跌至50以下。(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1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与10月持平,为自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下降3.3%,环比上涨0.1%,PPI连续第12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同比下降。10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39亿美元,逆差同比减少2.66%,较9月增加14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840.6亿美元,同比下降6.9%,进口总额(季调)为2279.5亿美元,同比下降5.2%。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PMI达到近19个月以来的新高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10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0.6%,为连续第11个月同比正增长。三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6%,比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2)PMI上升。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了0.5,已连续3个月增长,达到近19个月以来的新高。(3)失业率继续下降。10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7%,比9月继续下降,为2012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10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比9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缩小。10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198.5亿欧元,较9月略减少,出口同比增长0.6%,进口同比下降0.4%。

 

(三)日本工业生产微弱增长,PMI上升

 

(1)工业产出微弱增长。10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0.2%,为近6个月来的新高。10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为98.7,同比增长0.2%,环比上升1.3%。(2)PMI继续上升。1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6,比10月上升0.2,已连续2个月上升。(3)失业率明显下降。10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1%,比9月大幅度下降0.3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6%,连续第8个月同比下降,降幅保持稳定。(5)贸易逆差扩大。11月份,日本贸易逆差为3797亿日元,较10月增长4881亿日元,出口额、进口额分别比10月减少5611亿、731亿日元。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PMI为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10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1.2%,环比上升3%,自2014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负增长,且下降幅度还在加大。(2)PMI持续下降。11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43.8,继10月大幅下降后继续下降0.3,为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3)失业率上升。10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7.9%,比9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是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涨。11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9个月同比增速逐月加快,连续2个月达到10%以上,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5)贸易顺差减小。11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7.6亿美元,比上月减少12.4亿美元,进口比上月减少51.2亿美元,出口减少63.5亿美元,分别同比减少50%、38%。

 

(五)南非工业生产下降,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下降。10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1%,连续3个月同比正增长后首次转为负增长。(2)PMI下降。11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3.3,继10月下降1.8后再次大幅度下降4.8,已连续4个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10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PPI同比增速呈不断提高的趋势。(4)贸易逆差大幅增加。10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214亿兰特,比9月大幅度增加201亿兰特。进口额较上月增长146亿兰特,同比减少2.3%,出口额比上月减少55亿兰特,同比减少2.6%。

 

(六)印度工业生产大幅增长,PMI下降,对外贸易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0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1.6%,已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增速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2)PMI继续下降。11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3,较上月继续下降0.4,已连续4个月下降。(3)PPI持续下降。11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2%,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降低速度在明显减缓。(4)对外贸易同比大幅下降。11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97.8亿美元,出口额为200亿美元,同比下降24%,进口额为298亿美元,同比下降30%,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靡,通货膨胀加剧,对外贸易萎缩

 

(1)工业生产持续萎靡。11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3.6%,连续10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下降。11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1,连续2个月保持高于50的水平。(3)通货膨胀加剧。10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大幅增长14.2%,环比上涨1.8%,增速继续上升,已连续9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11月,CPI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已连续14个月保持在8%以上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增速略有下降。(4)失业率回升。10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在短暂回落后回升至年初的水平。(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10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100.6亿美元,同比下降31.6%,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34%,进口额同比下降36%。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11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5年11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多项指标已经从偏冷区间返回至正常区间,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恶化,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之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处在偏冷区间。一般贸易进口额降幅收窄,而一般贸易出口依旧处在偏冷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依旧不明显;货运量稍有改善。发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向好,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回调可能性增加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12月份工业经济形势持续微弱回调,增长动力依旧依赖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11月份,外围市场持续出现分化,美国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之下,持续延续上月下降趋势,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上涨至52.8个百分点,提高0.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依旧处在负值区间。工业品产量去库存效果显著,工业品产量出现积极信号,除乙烯产量出现回调之外,焦炭降幅收窄,铝材增幅扩大、生铁、粗钢已经恢复至正值区间。货币市场稳步增长,各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效力显现。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并将在可能延续至未来一个月,但支撑力量后继乏力。在“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政策的带动下去库存效果显著,但产能过剩痼疾仍在;网络促销活动“双十一”对带动国内消费起到积极作用,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也将持续发挥作用,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支撑作用;而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战略的实施以及越南等新兴市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将会受到部分消减,出口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篇4

 

一、2015年10月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长维持低位徘徊

 

2015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比上月回落0.1百分点,维持低位徘徊态势。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增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变小。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9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外部需求较为低迷,国际竞争更加激烈,10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7.5%,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两个指数在临界点下方双双回落,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10493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1%。

 

(二)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

 

2015年10月份,产业链下游行业增长态势好于产业链上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6.7%,与上月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3%,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进入负增长状态。

 

分行业来看,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矿和高耗能等传统行业增速减缓;二是装备制造业增速回升,其中汽车制造业受购置税优惠政策作用,自8月份开始结束负增长态势后增速迅猛,10月份增长7.3%,较上月加快4.6个百分点;三是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中部地区工业增长超过西部地区,成为增长最快区域

 

分地区看,2015年10月份,东部地区工业行业继续回调,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7.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增长最快地区,西部地区增长7.6%,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4.6%,下降幅度有所加大。

 

(四)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2015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收窄,效益仍不乐观。2015年1—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降幅比1—8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尽管1—9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但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1—9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1.2%,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达到1.3%。9月当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5%,是多年来首次下降,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此外,受市场需求、价格、成本、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短期内难有起色。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美国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为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PMI继续回落。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工业生产保持增长,PMI回升。日本工业生产持续回落,PMI明显回升。新兴经济体工业增速呈持续放缓的态势。巴西和俄罗斯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萎缩,物价居高不下。南非工业生产微弱增长,PMI略有回升。印度工业生产持续增长,PMI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

 

(一)美国工业生产增速下降,PMI为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

 

(1)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为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9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增长0.39%,同比增速明显下降,是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环比下降0.19%,是连续第2个月环比下降。9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7.5%,较8月下降0.23个百分点。显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2)PMI为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10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较9月继续下降0.1,已连续4个月下降,是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3)失业率下降。10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比9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为自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0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0.3%,PPI连续第11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缩小。9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缩小至408亿美元,逆差同比减少5.5%,较8月缩小72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879亿美元,同比下降3.7%,进口总额(季调)为2287亿美元,同比下降4%。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PMI上升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9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7%,为连续第10个月保持正增长。环比下降0.3%。三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6%,比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2)PMI上升。10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了0.3,恢复到8月的水平。(3)失业率为2012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9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8%,比8月略有下降,为2012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9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比8月份降幅增大0.5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26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扩大。9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200.8亿欧元,较8月扩大11亿欧元,出口同比增长0.9%,进口同比下降1%。

 

(三)日本工业生产继续回落,PMI上升

 

(1)工业产出负增长。9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0.9%,已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9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季调,2010年=100)为97.4,同比下降2.9%,环比(季调)上升1.5%,为连续第9个月同比下降。(2)PMI大幅上升。10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比9月上升1.4。(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9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4%,与上月持平。(4)PPI持续大幅下降。10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8%,连续第7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较大,环比下降0.6%。(5)贸易逆差缩小。9月份,日本贸易逆差为1158亿日元,较8月减少4557亿日元,出口额、进口额分别比8月增加5352亿、795亿日元。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萎缩,物价持续上升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9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0.9%,环比下降3%,自2014年3月以来连续19个月同比负增长,且下降幅度还在加大。(2)PMI大幅下降。10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4.1,较9月大幅下降2.9,为近年来的最低值。(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9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7.6%,与8月持平,是2010年8月以来近61个月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涨。10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大幅提高2.6个百分点,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8个月同比增速逐月加快。(5)贸易顺差减小。10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20亿美元,比上月减少9.5亿美元,进口同比萎缩28%,出口同比萎缩12%。

 

(五)南非工业生产增长,PMI下降

 

(1)工业生产增长。9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0.4%,为连续第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但增速下降。(2)PMI下降。10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8.1,比上月大幅度下降1.8,已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下。(3)PPI增速持续上升。9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4)失业率上升。第三季度,南非失业率为25.5%,比第二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缩小。9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8.6亿兰特,比8月减少92.5亿兰特。进口额较上月减少44亿兰特,同比减少0.5%,出口额比上月减少48.6亿兰特,同比增长1.8%。

 

(六)印度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大幅减少

 

(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9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0.8%,已连续11个月同比正增长,但增速比上月的历史极值大幅回落。(2)PMI继续下降。10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7,较上月下降0.5,已连续3个月下降。(3)PPI持续下降。9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5%,连续11个月同比负增长,降低速度有所减缓。(4)对外贸易同比大幅下降。9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104.8亿美元,出口额为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4%,进口额为323亿美元,同比下降25%,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0个月同比负增长。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回落,对外贸易大幅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回落。9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6%,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环比增长3.4%。(2)PMI继续回升。10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2,较上月大幅上升1.1,结束了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下的状态。(3)通货膨胀居高不下。9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大幅增长12.7%,增速略有下降,已连续8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环比下降1.1%。(4)失业率略下降。9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8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96.1亿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30.8%,进口额同比下降35.5%。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10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5年10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多项指标依旧处在偏冷区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三月位于荣枯线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在偏冷区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处在偏冷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不明显;货运量依旧处在偏冷区间。发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向好势头,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5年11月份工业增速延续低位徘徊态势,工业经济仍然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工业增速延续低位徘徊态势,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后继增长仍乏力。11月份工业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去库存、去产能任务仍然很艰巨。今年2月份以来,工业企业产品存货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当前我国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而相对于企业层面的去库存压力,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压力更为明显。10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传统行业继续压缩生产,化解产能,高耗能行业PMI为47.8%,持续低于临界点。二是投资下滑的风险还未消除。2015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增速比1—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继续呈回落走势。三是进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由于近期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加之8月份汇市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四是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缓解态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依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绊脚石”。2015年10月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7%和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受以上因素影响,短期内我国工业经济增长还会延续低位徘徊状态,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再平衡的阵痛中,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我们要正确看待我国工业的这种增速换挡。一是投资驱动向三大需求协同拉动转换的迹象明显。主要表现在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0%,增速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改善,1—10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2.6%,增速比1—9月份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回落,1—10月份同比增长0.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二是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政府稳增长力度继续加大,政策利好持续显现。国家围绕“稳增长”和“调结构”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如 2015年10月24日的降准和降息等,随着这些政策和改革力度的如期加大,其作用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逐渐显现,并呈现出累积效应。“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提出和不断落实,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企业过剩产能转出等提供了机遇和政策支撑,政策红利不释放,对工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篇5

一、2014年9月份工业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回升

2014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比8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1和-2.2个百分点。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外需回升是支撑工业增速反弹的重要原因,9月工业品出货值同比增长10.6%,较8月大幅提升5.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9月份进一步下滑到近年以来的最低点11.6%,对工业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大压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依然保持高位增长,1―9月份累计增速达22.2%,尤其是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5.1%,对工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二)高技术、高加工度产业增长较快,部分采掘行业跌幅大幅收窄

2014年9月份,多数行业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高技术、高加工度产业增长较快,部分采掘行业增幅明显。从分行业增速来看,9月份增长最快的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速达20.5%;此外增速达到10%以上的行业由6个增至11个,其中新增行业多为高技术产业或高加工度产业,比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从增幅来看,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速较上月回升,13个行业继续下滑,1个行业由升转降。其中,增幅在5%以上的6个行业中,有一半属采掘业,分别是其他采矿业,开采辅助活动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是在前几期大幅下跌的基础上跌幅有所收窄。此外,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在经历7、8月份的异常低增长后,9月大幅提升15.7个百分点,重回高增长行列。相比之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则由上月增长最快的行业大幅下降6.4个百分点至9.7%,成为本月降幅最大的行业。

(三)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均明显回升,部分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初现成效

2014年9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3%、8.1%和10.7%,比上月回升1.0、1.0和1.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不少省市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重庆顺应制造业智能化趋势,积极发展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型产业,1―9月份工业增速持续保持在12%左右,排名仅次于海南;江西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弥补了长期制约其工业增长的“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的短板,1―9月工业累计同比增速达11.8%,排在全国第四位。相比之下,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等重工业以及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或产业结构单一的省份工业增长未有明显起色,其中山西和辽宁在8月份低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放缓至负增长,成为9月份全国工业增长最慢的两个省份。

(四)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8月份利润增速大幅下滑

2014年1―8月份,受国内需求走弱与工业品价格加速下跌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主营活动利润额累计同比增速均明显回落,主营业务利润率也略有下降。从当月数据来看,8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6%,较7月同比增长13.5%显著下滑,但考虑到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大跌的情况,利润增速的这一下滑大致在意料之中。从趋势上看,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经历了一轮较为明显的“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的变化。这一波动趋势反映了两个现象:一是国内需求下滑与供给收缩之间不断寻求再平衡;二是当前工业企业的政策依赖性依然较强。上半年,受“稳增长、微刺激”等政策提振,国内需求下降慢于供给收缩,促使工业品价格跌势减缓,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恢复;但随着下半年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内需的加速下降打破上述格局,致使产品价格加速下跌,企业盈利再次恶化。如此,基于9月份以来政策刺激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盈利能力相应改善的可能性较大。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近期,全球工业活动普遍走弱,制造业呈现疲软迹象。9月份,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主要新兴经济体中,除南非外,制造业PMI均有所下滑。另外,受国际大宗商品下跌等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品出厂价格普遍回落。短期内,随着市场对联储推延加息的预期增强,以及欧洲更宽松货币政策逐步落实,这一趋势有望得到改善。

(一)美国制造业PMI创3个月新低

(1)工业生产活跃。9月份,美国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102.3,同比上升4.11%;产能利用率为79.32%,略高于上月,接近1972―2012年间美国工业整体设备开工率80.1%的平均值。(2)PMI创三个月新低。9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6.6,较前月下降2.4,创三个月新低。(3)失业率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9月份,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28.4万个,美国失业率也从上个月的6.1%降至5.9%,这也是2008年7月以来美国失业率首次降至6%以下。(4)PPI环比下降。9月份,美国PPI同比上升2.1%,环比下降0.2%,环比连续两个月负增长。(5)贸易逆差收窄。8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401亿美元,同比下降1.5%;美国出口总额为19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12%;进口总额为2385.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回落,PMI继续下降

(1)工业生产回落。8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1.8%。三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0.2%,比二季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2)PMI继续下降。9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2,较上月下降0.5,但仍连续15个月高于荣枯线。(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8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为11.5%,连续3个月持平。PPI持续下降。8月份,欧元区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3)贸易顺差缩减。8月份,欧元区经季节调整出口环比下滑0.9%,进口环比下滑3.1%;欧元区对外商品贸易顺差缩减至158亿欧元,较上月减少31亿欧元。

(三)日本工业生产回落,PMI小幅下滑

(1)工业产出回落。8月份,日本工业生产指数由7月份97降至95.2;产能指数与上月的持平。(2)PMI回落。9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7,较上月回落0.5。(3)失业率下降。8月份,日本失业率为3.5%,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4)PPI下降。9月份,日本PPI同比增长3.51%,增幅较7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小幅收窄。8月份,日本商品贸易逆差收窄至9497亿日元。其中,出口额57063亿日元,同比下降1.31%;商品进口66560亿日元,同比下降1.44%。

(四)巴西制造业 PMI再次降至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回升。8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为98.9,环比增加0.7%。(2)PMI降至荣枯线下。9月份,巴西PMI由8月份的50.2降至49.3,再次降至荣枯线下。(3)就业指数小幅回落。8月份,巴西就业指数98.84,较7月份略有下降;就业指数连续3个月处于100以下。(4)PPI持续幅回落。9月份,巴西PPI已从4月的8.68%回落到1.89%。(5)近半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9月份,巴西出口196.2亿美元,进口205.6亿美元,贸易逆差9.4亿美元。

(五)南非工业生产持续回落,PMI在5个月后重回荣枯线上

(1)工业生产持续下滑。8月份,南非工业生产指数为104,同比下降1.41%。(2)PMI升至荣枯线上。9月份,南非PMI为52.6,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后再次位居荣枯线上。(3)PPI处于高位。8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速为7.2 %,今年以来南非PPI一直处于7%以上的高位。(4)失业率略有回升。三季度,南非失业率达到25.5%,比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大幅回升。8月份,南非出口772.4亿兰特,同比增长9.6%;进口935.3亿兰特,同比增长4.1%;实现贸易逆差163亿兰特。

(六)印度工业运行平稳,PMI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线上

(1)工业生产小幅回升。8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166.1,同比上升0.42%。(2)PMI略有回落。9月份,印度PMI为51较上月略有回落,连续11个月处于荣枯线上。(3)PPI下降。9月份,印度PPI同比增长2.38%,增速较8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4)贸易逆差扩大。9月份,印度贸易逆差142.5亿美元,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其中,出口289亿美元,同比上涨2.73%;进口431.5亿,同比增长26%。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回升,PMI小幅下降

(1)工业生产回升。9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为106.5,环比上升1.4%。(2)PMI小幅下降。9月份,俄罗斯制造业PMI50.4,小幅下降,这是PMI持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上。(3)PPI持续回落。9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3.5%,环比下降0.8%。(4)失业率略有下降。8月份,俄罗斯失业率4.8%,略低于上月。(5)贸易顺差回落。8月份,俄罗斯出口额降至409.4亿美元,同比下降3.7%;进口额增至250.9亿美元,同比下降11.5%;实现贸易顺差158.5亿美元,较上月减少92.4亿美元。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和趋势分析

课题组采用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和IIE景气指数判断工业经济的景气程度。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主要用于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警;IIE景气指数主要用于预测分析工业经济月度同比增速变化和工业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9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4年9月份工业经济触底反弹,景气度相比于8月份小幅回升。具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贸易进口额、M1-M0等代表最终需求的指标和代表生产活跃度的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标均依然处在偏冷区间;代表生产活跃度发电量和货运量已经从偏冷和过冷区间恢复到正常区间;一般贸易出口额与采购经理人指数发出积极信号。

(二)10月份工业经济有望继续小幅改善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连续4个月显示触底回升迹象,预示2014年10月份工业经济将延续9月份回升势头,但力度不强。焦炭、铝材、乙烯、生铁和粗钢等产量数据受“去库存”影响,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延续之前的低迷态势,但施工面积逐步回升;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出现分化,资本市场套利现象加剧;货币供应量增幅放缓,企业资金链吃紧;美国制造业PMI触顶回落,但是依然达56.7,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位于枯荣线之上。

9月份工业增速反弹,发电量、货运量回升等诸多证据显示,工业经济最坏的时刻似乎正在过去。但是,做出这一判断仍要非常小心:一是9月份工业用电量虽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与7月份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当前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更多反映中小企业活动的汇丰制造业PMI在10月份虽出现回升,但其主要得益于就业指数的改善,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有所下滑;三是8月份工业增速的异常疲弱可能具有一定“误导”性,2013年8月工业增速为17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基数效应对今年8月份的增速水平产生较大扰动,若去掉这一因素,则可以认为工业生产9月份相对于8月份的回升力度并不大。

另一个颇受关注的事实是面对CPI深度回落、PPI加速下跌,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正面临陷入“通缩”的风险。客观地看,价格持续下跌确实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但就中国现实来看,“通缩”的证据并不充分。首先,历史上任何一次恶性通缩,都以前期的恶性货币信用扩张及与之相伴随的严重通胀为基础,而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并不符合这一条件。其次,近期PPI加速下跌除受内需不足影响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下滑也是重要原因,这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工业品价格普遍回落。最后,PPI连续31个月负增长更多反映了本轮去产能的方式更为市场化,国家倾向于支持通过市场力量来消化产能过剩,而不是“强制关停”,这意味着工业品达到供需平衡,PPI同比转正,经历的周期更长。

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过快下行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包括放松限购、放宽限贷以及拓宽房企融资渠道等。目前,47个限购城市中已有42个做出调整;部分重点城市在调整限购的同时,利用信贷、财政补贴、免征契税等多种手段刺激市场需求。从政策效果来看,放松限购的短期效应较为明显,但未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增长。部分较早放松的城市,在政策放松后住宅成交量出现明显反弹,但之后逐步回落;1―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及新开工面积均继续下降。当前,由于房企库存普遍偏高,房价出现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当前的政策更多反映了政府努力使房地产回归市场的态度,目的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篇6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去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一、行业总体生产、销售情况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

2008年是我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由上半年的增长13%调整到仅增长9%。其中第四季度调整猛烈,仅增长6.8%。从总体来看,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投资和消费加快、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 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长4.3%。

2009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启动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以防止经济出现过度下滑。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1300亿元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

(二)行业发展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进一步趋缓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目前机床行业的4000多家企业,大概分三类,好的也是少数,在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往前发展,他们去年任务不但没下降,而且2009年的任务也接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企业很难经营下去,这样的企业也不多;大多数企业正在挣扎,千方百计度过难关,向专、精、特转变,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增速明显低于上年,具体经济指标如下:去年1~11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770 亿元,同比增长26.2%,低于上年同期11.74 个百分点;完成利润160.91 亿元,同比增长13.58%。

(三)不同行业概况

从上述统计的五个行业看,2008年1~11月我国机床下属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切削工具制造业、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五个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下滑最为突出。

2008年四季度,金属加工机械销售速度骤减,去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从8月份的30.51%降到26.25%,利润从30.24%跌到17.06%。由于原材料上涨、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金切机床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产品产量(1~11月)增加0.2%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18.32%,截至2008年11月,金切机床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008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下属的各个子行业中,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金属成形机械制造业、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逐季下滑,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走势相同。与上年同期相比,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中所属的子行业中,销售收入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其中,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和机床附件制造业下滑幅度较大,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显示,去年1~11月,中国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82927台,同比下降13.2%;累计进口金额达696,251.1万美元,同比增长9.9%。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金属加工机床出口数量587.91万台,出口金额19.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5%。其中数控机床出口累计6.4亿元,同比增长44.4%。位于世界机床企业前十名之内的沈阳机床集团和大连机床集团,机床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沈阳机床集团出口1.8亿美元,其中数控机床出口占60%;大连机床集团出口1.32亿美元,数控机床成为其出口的主流产品。数控机床出口增长旺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出口单价分别平均增长48.0%和64.3%。可见,调整机床出口产品结构成效显著。 出口的重点产品中,2008年1~11月,数控卧式车床出口数量为0.82万台,增长32.55%,出口金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用激光、其他光或光子束处理材料的加工机床出口0.88万台,同比增长31.43%,出口金额0.97亿美元,同比增长60.39%;锯床或切断机出口94.7万台,同比减少61.51%,出口金额0.86亿美元,同比减少45.83%。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如韩国及拉丁美洲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造成当地市场投资突然冷却,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削弱。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在欧洲以及南美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有的甚至涨价幅度高达80%,用户不得不延缓付款或取消合同。有些企业为减少出口机床在国内的库存,要求国外商大量提货。事实上,这些机床在国外商处大量积压,商在巨大资金压力下,新签合同以及按期付款均出现困难。据调查,有些企业在2008年9月以后的出口合同额同比下降了30%,发货和回款受到较大影响。由于资金回笼不足,新签订合同不足,现在很多传统出口产品都在减产,加上资金流不畅,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国内前期原材料上涨也对出口产生了影响。原材料2008年上半年上涨幅度较大,下半年涨幅趋缓并有所回落,制造成本上升,这对行业的出口利润打击甚重。

三、总体产品供给情况

2008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国内汽车、造船、发电等用户行业需求放缓,大规模技改计划暂停。江浙及沿海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受外来订单减少影响,机床采购意愿降低,企业纷纷减产。同时,受2009年即将推出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部分用户压缩了采购计划,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机床采购需求下降。2008年经济波动影响和偏紧的货币政策,使许多用户企业为了保证必要的现金流,主动削减投资计划。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

去年6月份以来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从产品来看,主要产品数控机床产量增速自年初开始就不断大幅下滑。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给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根据协会对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显示,产成品库存自年初以来就一直高于往年,截止到2008年11月,累计产成品库存达86亿元,同比增加22.5%。工业产品销售率95.5%,同比降低1.7%,库存产品主要集中在低档的中小机床、通用产品。工业产品销售率出现下降,说明产品库存压力开始显现。

四、行业热点

(一)221亿机床重大专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将在2月中旬,这意味着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当中最后实施的一个专项即将启动。

据介绍:机床重大专项总投资达221亿元,所有项目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定向,比如8万吨水压机,仅一重、二重能做,没有招标的意义;第二种是议标,这种形式适用于那些只有三五家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比如25 米数控立车,国内也就是武重、齐一等几家能够生产;第三种是招标。只有少数项目采用前两种形式,大多数项目采用招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中国确定的2006~2020年期间十六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专项的目标是:重点开发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制造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内主要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该专项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按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立足国内。根据调研四大领域用户的反映,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中,主机重点开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18种)、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种)、数控特种加工机床(4种)、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11种),这些基本涵盖了四大用户未来10~15年发展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品种需求,是四大领域急需的数控设备。这些产品属于难以从国外进口或者国外不向我国出口的产品。重点任务所列项目, 能够基本满足四大领域发展需求,总体情况如下: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项,包括重型立卧车床、龙门、铣床、落地镗床、轧辊磨床类,可以满足船舶、发电设备和大型飞机对超重型和重型零件的复杂、高效、复合加工的需求。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机床车床类和加工中心类项目7项,包括高速精密车床、加工中心、复合机床类,能够满足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磨床类项目9项,包括各种数控磨床,可以满足航空、船舶、发电设备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磨削加工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齿轮加工项目两项,其中大型滚齿机和磨齿机可以满足大型矿山设备、大型船用变速箱和风电设备等大型、精密齿轮加工要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电加工机床项目两项,包括数控线切割和成形机床,能够满足航空、模具、家电等行业对特殊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大型数控成形设备项目11 项,能够满足汽车、船舶、发电、家电等行业对金属成型加工的需求。参与机床重大专项调研的专家认为,随着四大行业的发展,除专项所列重点任务项目外,还需要一大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数控机床和专用机床,如大飞机制造所需的各种数控专用设备、大型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子加工所需的“数控叶根槽铣床”和“数控转子槽铣床”、风电设备加工所需的“数控成型铣齿机”和“数控成型磨齿机”、大型核电压力容器加工所需的“超重型深空钻床”、汽车发动机关键件连杆加工的涨断机床以及高效、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等,建议专项的实施推行滚动计划,适时补充四大行业急需的数控重大装备项目。专项目标:80%立足国内。参与调研的四大服务领域的用户专家和重点机床企业制造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还处在大量进口阶段。2007年,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48%, 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国货所占百分比只有个位数。该专项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以上立足国内。这个目标是高标准的,但通过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应该能够实现。专项所确定的目标科学、任务明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专项重点任务项目所列技术指标体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技术参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专项实施完成后, 能够大大推动我国机床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专家着重指出:进口的高档机床,精度可以保持一二十年不变,可靠性好,很少出现问题。我国机床的技术指标如精度、速度等技术参数不是主要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差距在于机床的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研制出技术参数与国际水平一致的国产数控机床,但是表现机床内在水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提高机床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需要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发手段和制造技术装备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成效。数控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机床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最高境界,是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主要目标。据此,重大专项在确定重点任务项目时, 不但要达到技术参数指标,同时要强调机床的内在质量即稳定性和可靠性,把加强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床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特别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机械行业包括机床行业普遍出现库存增加、增速下滑的状况,行业面临压力。其实,相对于机床行业前几年30%~40%的增长,现在的情况反而是正常的。仅有增长的额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增长的结构以及增长的拉动因素,究竟是依靠规模还是依靠质量,这一点对判定是否健康的增长也很重要。

机床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领域。首先,原材料供应如钢铁等,还有间接设备对机床成本的影响。机床的成本40%来自原材料,钢铁的价格从年初的上涨到最近的走低,对机床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二,机械设备行业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最近除了工程机械行业以外,其他机械行业的增长回落都很快,机床行业需要随时关注这些客户行业的动向。其三,出口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总的来说机床行业出口额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大,出口并非行业最重要的拉动因素,但整个国家出口规模的下降会对机床行业产生间接的、较大的影响。去年以来,江浙一带模具行业下滑较大,这对机床行业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机床行业应对当前形势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机床行业经过近10 年的行业复苏、振兴,已使产品、人才、技术在世界上逐渐得到认同。即使这次遭遇下滑,由于有实力作保障,也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使全行业陷入困境。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机床企业的机制发生变化。东北地区的机床企业生产能力强、发展快、历史悠久,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的企业较多;西北地区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江浙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制的改变,为机床企业增强了活力和应变能力。其三,现在国家对装备制造行业十分重视,在政策方面对机床行业特别是数控机床行业有倾斜,包括2009年即将实行的增值税转型都将对机床行业产生利好。

虽然目前总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机床行业却是“忧中有喜,喜中有忧”。既有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改进,也有有利因素,给予我们希望和前景。机床行业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机床内部结构调整缓慢,一些高端产品仍然只有部分企业具备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机床进口(额)继续增加,去年前11个月机床进口总量为69.6亿元,而2007年全年机床进口才70亿元;关键功能部件依赖进口,比如直线电机、刀库等国内没有研发、生产能力;一些企业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考虑不够。现在行业偏冷,正是强化交货期、服务、价格等的时候;产品标准检测技术落后,可靠性的检测方法与国外还有差异;经营理念有待加强。要转向为客户提供成套、可靠的加工解决方案。在目前形势下, 国内机床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商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机床行业也有一些有利影响。普通产品的需求萎缩,使那些生产量大面广的机床生产企业面临困局,从而为行业重组形成机会。优胜劣汰之下,行业将更加趋于成熟,这也是一个“挤水”的过程。另外,形势的紧张也将迫使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压缩普通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数控化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前在生产任务紧张时无暇顾及,现在正是调整的良好时机。

(三)市场结构变化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区市场需求呈不均衡态势。二是各行业发展对机床需求呈现出新格局。三是竞争实力的变化为同业整合带来了机遇。

篇7

 

一、2015年12月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再次回落

 

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回顾近3个月工业经济走势,10月份增速下降,并维持低位徘徊态势,11月份出现明显反弹,但12月份又再次回落,这表明当前工业增长的动力仍未恢复。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在持续一段时间稳中有升状态之后出现小幅下降。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1%,增速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维持一个月稳定之后继续下滑。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住宅投资仍然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7.2%,比1—11月份降低1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12月份工业品出货值增速同比名义下降4.3%,降幅比上月扩大了2.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均不太乐观。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工业行业增速仍处在中低速增长与提质转型阶段。

 

(二)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回升幅度增大,其增加值同比增长1.4%,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制造业增速又出现了回落,12月份增长7%,增速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下降幅度偏大,在维持了一个月正增长之后,又呈现负增长状态,12月份同比下降0.8%,较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虽然汽车制造业的增速(同比增长12%)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是自8月份恢复稳定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但仍然是12月份增长最快的行业。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增速超过8%的行业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最慢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7%,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是唯一呈现负增长态势的行业。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三)西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

 

 

分地区来看,2015年12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同比增长6.4%、7.5%、8.4%,相比于11月份,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分别下降0.9和0.6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则提高了0.6个百分点,并接替中部地区,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另外,东北地区下降3%,较上月下降幅度又扩大了0.5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进一步扩大

 

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1—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降幅比1—11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降幅比11月份扩大3.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较上年下降58.2%。分行业来看,受产能过剩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上游行业盈利普遍不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加速负增长。而中下游部分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纺织业利润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3个和0.8个百分点,而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仅上升0.9个百分点。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近期,全球工业呈现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明显放缓。

 

(一)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PMI继续下滑

 

(1)工业生产增速持续下降。12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75%,同比增速已连续第2个月为负值,且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降。12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6.49%,比11月下降0.37个百分点。美国工业生产活动近4个月持续放缓。(2)PMI继续下滑。12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2,较11月下降0.4,已连续6个月下降,是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是2012年11月以后首次连续2个月低于50。(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2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与上月持平,为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2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8%,PPI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同比下降。11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23.7亿美元,逆差同比增加5.9%,较10月减少22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822亿美元,同比下降7.1%,进口总额(季调)为2245.9亿美元,同比下降4.9%。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持续缓慢增长,贸易规模增长

 

(1)工业生产保持缓慢增长。11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0.7%,为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四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4%,比三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2)PMI回落。2016年1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了0.9,是2015年11月、12月连创新高后的首次回落,仍处于较高水平。(3)失业率继续下降。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5%,比10月继续下降,连创2012年2月以来的新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2%,降幅连续3个月持平,自2013年8月以来欧元区PPI已连续28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增大,贸易规模增长。11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226.6亿欧元,较10月增加28亿欧元,出口(季调)同比增长3.8%,进口(季调)同比增长2%。

 

(三)日本工业生产下降,PMI回落

 

(1)工业产出下降。12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6%,连续2个月同比负增长。11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季调,2010年=100)为97,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2.6%。(2)PMI下降。2016年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比上月下降0.2。(3)失业率处于低水平。12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3%,与11月持平,处于近年来的低水平。(4)PPI持续下降。12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4%,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降幅有不断减小的趋势。(5)贸易顺差扩大。12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为1403亿日元,较11月增长5249亿日元,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分别减少8%、18%,环比则比11月分别增长5.9%、-2.6%。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萎缩,PPI上涨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11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2.4%,环比大幅下降10%,已经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持续下降。12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45.6,比上月回升1.8,是连续4个月下降后的首次回升。(3)失业率继续下降。12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6.9%,比11月下降0.6个百分点,在10月达到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后连续2个月下降。(4)PPI上涨。2016年1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自2015年3月以来PPI同比增速逐月加快,已连续4个月达到10%以上,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5)贸易顺差增大。12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62.4亿美元,比上月大幅增加50.4亿美元,出口比上月增加30亿美元,进口减少20.7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4%、40%。

 

(五)南非工业生产下降,PPI持续上升

 

(1)工业生产下降。11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8%。(2)PMI回升。12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5.5,比11月回升2.2,已连续5个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12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不断提高。(4)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1月份,南非实现贸易顺差17.7亿兰特,比10月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34亿兰特。进口额较上月减少145亿兰特,同比减少4%,出口额比上月增加89亿兰特,同比增长12%。

 

(六)印度工业生产负增长,PMI持续下降

 

(1)工业生产负增长。11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8%,是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后首次转为负增长,同比增速为2011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2)PMI继续下降。12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1,较上月大幅下降1.2,已连续5个月下降,近26个月首次降至50以下。(3)PPI持续下降。12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0.7%,连续14个月同比负增长。(4)贸易逆差增大。12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116.6亿美元,比上月增大1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3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进口额为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3.9%,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缩,PMI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萎缩。12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5.3%,连续11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下降。12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7,较上月大幅下降1.4,是连续2个月高于50后再次跌至50以下。(3)通货膨胀缓和。12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10.7%,环比下降2.2%,增速回落,已连续12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4)失业率与前月持平。12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8%,与上月持平,保持在2015年初的水平。(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11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91亿美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30.5%,进口额同比下降29%,环比分别下降6%、4%。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震荡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恶化,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之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处在偏冷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依旧不明显。不过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一般贸易进口额降幅大幅收窄,而一般贸易出口额下降势头有所缓解,出口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货运量有所改善,发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向好,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继续探底。2015年12月份,外围市场分化持续,美国制造业PMI持续下滑至48.2,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上涨至53.2,分化程度为5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依旧处在负值区间,但降幅缩小。工业品产量增速分化显著,铝材、乙烯同比增速落在正值区间,焦炭降幅扩大,生铁、粗钢重新落至负值区间。货币市场稳步增长,各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震荡下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幅度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显著。

 

当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持续处于荣枯线下,制造业落入低迷期。靠投资拉动的经济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受制于全球市场低迷,出口增长陷入停滞,而缓慢增长的消费难以弥补投资和出口“双降”导致的工业下行压力。

篇8

关键词:经济形式;企业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 F2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3-2

0 引言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经济市场与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已经形成有效的沟通,这对我国的市场发展而言,不但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对目前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而言。在投身市场的同时,也会面临巨大风险。所以,怎样对企业实施有效科学的管理,促使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目前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传统挑战存在的差异

1.1 文化环境

世界一体化的根本是在跨行业的经济状态下,拉近与调整文化差异所带的诸多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被动出现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态势,伴随时间的不断发展,逐渐获得大众的重视,随后成为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方式。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异域员工实施特定管理的同时,要参照文化环境。

1.2 全球化经济

当前世界金融系统与贸易系统的创建,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部分企业在跨经营的过程中,务必要参照减短诸多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缩减诸多环节,实行科学、有效、合理的管理经营方式,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3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二十一世纪最为主要的经济方式之一,具体的表现是对知识诸多产物或者是表层使用经济手段给予重视与应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实施合理、科学的管理与策划,使企业的产业构造与市场战略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要向知识资本转进,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内部制度的规划都要把知识当作管理根本。

1.4 网络经济

从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网络是大众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与渠道,随着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创建,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产物与趋势,大部分企业已经掌握好这一机遇,并且开始占据网络市场的全新领域。若想完成网络盈利,务必要具备:其一,和网络同步的诸多软件、硬件配置;其二,网络类型的专业人才;其三,把网络作为根本的规划或者是经营管理制度。

2 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

2.1 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在财务指标中得出

通常而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能够反射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否、技术先进性、产销作业顺利性、经营模式等。假设企业当中的经营模式具备科学性、质量过关,势必会推动企业整体的经济迈向更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财务经济管理的指标也会得以实现。

2.2 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综合性质

企业经济管理是,将企业的物质因素与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结合,再实行合理的计划,其主要的意义是,促使企业经济利益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见,企业经济管理不但具备独立性,也具备与之对应的综合性质。

2.3 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之间的关联

在一切企业当中,只要是成本投入与支出,都和财务经济管理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每个部门间都和资金有最为紧密的联系。财务经济的管理会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范围。财务单位通常是借助资金和每个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形成密切的联系。以此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3 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方向具体探究

3.1 延长企业文化,创建内部凝聚力

通常而言,企业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时间的企业作业、生活中积攒的企业内部共同行为与思想,其不但会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也是企业含义的中心部分。在当前的时展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但是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掌握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双向推动。

企业若想健全本身管理水平,务必与时代的发展状况相互融合,具体的措施是:第一,增大企业文化的表现方式,譬如:参照经济方式,把诸多形式的法律制度、技能、道德标准、地域特征的文化风俗等收入到企业文化制度之中,实现企业内容文化的完善;第二,参照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的纳入不同地区的文化方式,健全企业文化,融入更多的异域文化;第三,大范围发展譬如企业内刊、网站等,使企业文化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借助这一系列的措施,减少企业内部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更好的体现企业管理与构建中存在的科学精神。

3.2 实施内外兼顾

当前企业管理的关键不仅是控制内部,而是要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企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但是检测企业能否在严峻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企业是否强化对外开放。其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水平与资金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务必从外部吸收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壮大企业经济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在严峻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但强化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也促使企业外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效科学的应用现代信息科技,调整企业内部构造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迈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有效应用全新的资源,创建科学管理平台

新型能源的含义是,相对以往非常新式的信息或资源,具体包含:科技、政策优惠、网络媒体。譬如:把网络科技当成根本,创建企业专门的网站与内部连通管理途径,将绩效评判、信息传输、岗位监管等作为一个整体,强化和政府主管单位、社会其他群体的交流沟通,完成企业管理、行政监督管理、社会监管三方面为一体监察的管理方式,吸取诸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完善与拓宽企业管理体制。

3.4 把财务与人力资源作为中心,提升企业内动力

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行的中心。企业管理人员要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譬如:绩效审核等,为企业另外的管理作业留出空间,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可借助三方面提升企业员素质。其一,大力进行企业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尤其要对老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创建具备较强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高素质队伍;其二,和各大高校进行交流,选择高素质的人才。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市场消费人员或客户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在为客户创建福利的过程中,要提升企业员工在具体工作的奋斗精神。换言之,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要创建完善的员工奖惩体制,其主要的目的是,促使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精神的熏陶之下,大力提高自身对企业归属感的认知,与此同时,在秉承企业思想观念的根本上,能够体现其努力拼搏的精神,有效完成工作业务,以此呈现出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企业正在处在以全球经济为根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下,要应用目前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分配,对企业文化发展、信息化创建、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究,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下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管理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王春馥.基于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方向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21).

[2] 尹永慧,黄建克.基于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方向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15).

[3] 杜娟.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2(27).

篇9

(一)2010年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2010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2009年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11年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2011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篇10

 

一、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加快

 

2016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比3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和投资均出现小幅回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25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增速比1—3月份减少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51807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1—3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2%,增速比1—3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4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926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0%。降幅比3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不容乐观。

 

(二)产业链下游行业好于上游行业,高技术产业增长态势较好

 

产业链下游行业好于上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比3月份大幅减少了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3月份回落了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比3月份大幅减少2.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同比分别增长12.1%、10.0%、9.3%、8.3%、8.3%、7.5%、7.0%,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仅增长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则下降0.3%。4月份,高技术产业增长9.7%,增速较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3%,增速均高于全部规上工业。

 

(三)西部地区仍是工业增长最快区域,东部地区工业降幅最大

 

分地区看,4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同比分别增长5.9%、7.1%、7.3%,与3份相比,分别回落1.4、0.7和0.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较3月份扩大1.1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两个月回升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21.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2.4亿元,同比增长11.1%。上游行业利润下滑较快;1—3月份,采矿业亏损54.1亿元,同比下降108.5%,降幅较1—2月份扩大35.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分别下降92.6%和202.0%。下游行业利润增长显著;1—3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5.9%、20.8%、18.0%。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一)全球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判断

 

当前世界工业经济复苏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表现好于新兴经济体。4月份,美国工业生产持续减缓,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且失业率创2011年9月以来的新低,日本工业增长由负转正,但PMI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新兴经济体工业持续放缓。巴西和南非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巴西PMI连续15个月位于荣枯线下,巴西失业率创出新高。印度和俄罗斯工业生产小幅增长,但PMI表现欠佳,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乏力。

 

(二)主要经济体分析

 

1、美国工业生产下滑,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

 

(1)工业生产增速继续下降。4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07%,同比增速已连续6个月负值。4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5.38%,较2月份回升0.48个百分点。(2)PMI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4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8,较3月份下降1,已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4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与3月份持平。(4)PPI小幅上升。4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上升0.1%,环比上涨0.2%。(5)贸易逆差扩大。3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04.4亿美元,逆差同比增加22.5%;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766.2亿美元,同比下降5.5%,进口总额(季调)为2170.6亿美元,同比下降9.2%。

 

2、欧元区工业生产小幅增长,失业率为2011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

 

(1)工业生产小幅增长。3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0.2%,环比下降0.8%。一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2%,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2)PMI下降。5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5,比上月减少0.2。(3)失业率继续下降。3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2%,为2011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负增长。3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2%,比2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持续处于负增长(5)贸易顺差小幅扩大。3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223.5亿欧元,较2月份略增加,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下降1.3%和2.7%。

 

3、日本工业增长由负转正,PMI连续两月位于荣枯线下

 

(1)工业增长由负转正。3月份,日本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2%,结束了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3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为94.8,同比下降长0.8%,环比下降0.1%。(2)PMI连续两月位于荣枯线下。4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248.2,比2月份下降上升0.9,已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下。(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3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2%,已连续三个月持平。(4)PPI创新低。4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2%,创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5)贸易顺差扩大。4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为8234.7亿日元,较3月份增长692.4亿日元;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比10月减少8.8%和11.2%。

 

4、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PMI连续15个月位于荣枯线下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3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0.6%,环比上升1.4%,已连续7个月处于两位数降幅。(2)PMI持续下降。4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42.6,较3月份大幅下降3.4,连续15个月位于荣枯线下。(3)失业率创新高。2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8.2%,比1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是2009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涨。4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处于10%以上的增幅。(5)贸易顺差增加。4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48.6亿美元,比上月增加4.3亿美元,进口和出口分别比上月减少10.5亿美元和6.2亿美元。

 

5、南非工业生产下降,PPI增速持续上升

 

(1)工业生产下降。3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5%,继上月同比正增长后再度转为负增长。(2)PMI大幅提升。4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54.9,较3月份提升4.4,连续2个月高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3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4)贸易出现顺差。3月份,南非贸易顺差为29.2亿兰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贸易逆差。进口额较上月增长14.8亿兰特,同比增加5.8%,出口额比上月增加56.6亿兰特,同比增加2.6%。

 

6、印度工业生产增长,PPI由负转正

 

(1)工业生产增长。3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05%,环比增长7.4%,连续2个月同比正增长。(2)PMI大幅下降。4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5,较上月下降1.9。(3)PPI由负转正。4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增长0.34%,在连续17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正增长。(4)贸易逆差收窄。4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48.4亿美元,进口额为2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3.1%,出口额为205.7亿美元,同比下降6.7%,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7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7、俄罗斯工业增长由负转正,PMI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下

 

(1)工业增长由负转正。4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由上月同比下降0.4%转为同比增长0.5%。(2)PMI持续下降。4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较上月下降0.3,连续5个月保持低于50。(3)PPI处于较低水平。4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大幅增长0.9%,环比上涨2.6%,连续2个月保持1%以下的增速。(4)失业率回升。4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9%,比上月减少0.1个百分点。(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3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77.1亿美元,比上月增加3.6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30.1%和10.6%。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课题组采用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和IIE景气指数判断工业经济的景气程度。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主要用于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警;IIE景气指数主要用于预测分析工业经济月度同比增速变化和工业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2016年4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保持稳定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6年4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与上月持平。多项指标与上月基本保持一致,部分指标出现分化。2014年1—4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6.0%,较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发电量、一般贸易出口额较上月回落较多,而工业品价格指数降幅缩小,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国内制造业走势向好,货币政策积极,M1-M0增幅扩大,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缩小,工业销售市场回暖迹象显著。

 

(二)2016年5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将出现小幅反弹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5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将出现小幅反弹趋势,增长动力依旧依赖于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4月份,外围市场出现分化,美国制造业PMI再次回落,不过依旧保持在荣枯线之上,欧元区制造业PMI稳定上移,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量同比增长出现分化,相比其他工业品产量维持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乙烯增幅高达19%,较上月提高9个百分点。受积极的货币政策影响,货币供应量M1大幅提高,然而,受市场债务风险提高的影响,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货币供应量M2增速趋缓。由于房地产政策调整,各项房地产指标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商品房销售,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观。

篇11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增长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303家,实现主营收入约12.0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全国规模主营收入的13.0%;利润总额7761.4亿元,增长9.0%,占同期全国规模利润总额的14.6%;上缴税金8122.2亿元,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万亿元,增长19.0%,占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1.2%;资产总计9.91万亿元,增幅12.2%。前11个月,实现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11月,全国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3.9%;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幅约5.8%。

预计2013年主营收入约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增长8.8%;出口总额1805.6亿美元,增长4.0%。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277家,实现主营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3585.2亿元,下降6.8%;上缴税金2124.3亿元,下降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9.6亿元,增长27.6%;行业资产总计2.08万亿元,增长6.1%。前11月,全国原油产量1.90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020.2亿立方米,增长8.9%。

原油加工业 1~11月,原油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320家,实现主营收入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利润总额343.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9.8亿元;上缴税金3764.0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0.1亿元,同比增长27.4%;资产总计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前11个月,全国原油加工量4.36亿吨,同比增长3.6%;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2.70亿吨,增长4.7%。

化学工业 1~11月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321家,实现主营收入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总额3598.5亿元,增长12.1%;上缴税金21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资产总计6.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进出口总额30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1323.6亿美元,增长4.3%。前11月,全国乙烯产量1475.4万吨,同比增长8.4%;烧碱产量2603.3万吨,增长5.9%;化肥产量6926.2万吨,增长5.5%;合成树脂产量5306.5万吨,增长10.9%;轮胎外胎产量8.79亿条,增长7.5%。

预计全年主营收入约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约4270亿元,同比增长1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11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85家,实现主营收入3447.8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21.5%;上缴税金102.3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9.9亿元,同比增长33.1%;资产总计3399.1亿元,同比增长14.7%。前11月,生产石油钻井设备41.9万台(套),同比增长18.2%;炼化专用设备190.4万吨,下降2.8%。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平稳增长。前11月,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化工行业增幅12.2%。从运行走势上看,上半年行业经济有较明显波动,下半年转入平稳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上半年为9.1%,其间最低月累计增幅为8.8%;1~7月上升至9.4%,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增长幅度。预计全年增幅9.4%,高于去年约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与上年持平。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平稳。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达9.5%,上半年为9.3%,前三季度为9.0%,1~11月为9.3%,预计全年增长9.2%,较上年回落约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前11月主营收入增幅12.6%,全年预计为12.5%,增幅与上年持平。

(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2013年,行业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3年1~11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基本符合预期。三大投资领域中,对化学工业的投资明显减缓。前11月,油气开采、炼油业投资增幅分别达27.6%和27.4%,均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学工业增速只有15.4%,为历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低于油气开采和炼油业增长。

从化工各行业看,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等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投资增长较快。1~11月,上述三个子行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占该行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9.7%、6.0%和13.0%,均较上年上升,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前11月,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7%,无机碱则是下降3.2%,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32%。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数据显示,产业链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从上游能源生产领域看,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攀升。2013年,天然气产量占油气比达到32.6%的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炼油领域,成品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汽、煤油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增加,2013年的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3.2%和8.5%,比上年提高1.3和1个百分点。在下游化工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煤化工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3年,合成材料产量增幅达到9%,在主要化工产品中占比超过21%,同比分别提高2和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品增幅7%,占主要化工产品的比重近12%,同比提高1.2和0.6个百分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代表新型煤化工的标志性产品――甲醇,在“甲醇汽车”、甲醇制烯烃技术推动下,近年来飞速增长。2010年以来,平均增幅超过21%,2013年在统计局公布的主要有机原料产量中占比达到51%,比2010年提高逾10个百分点。此外,轮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继续加快,引领橡胶制品业结构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子午胎产量增速达到18%,占比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三是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技术类产品保持上升的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有机原料、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呈上升趋势。2013年,无机化学原料和化肥行业主营收入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较上年下降了0.5和0.8个百分点;而有机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则上升了2和0.6个百分点。

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加快,如化肥行业的煤气化技术装备的发展,染料生产工艺的突破与创新;在页岩气的开发也取得技术和产量的突破;在化工装备领域,国产化装备取代了国外进口设备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出的是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稳步前行,煤化工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煤气化技术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炉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国外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情况相比,国产气化炉更加“接地气”。另外,在工艺路线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煤制芳烃和煤-油混炼新技术的首次尝试,煤制乙二醇全流程打通并生产合格产品,以及焦油加氢煤炭分质利用新工艺等,这些工艺路线的尝试和探索,都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技术和工艺路线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现代煤化工产品的开发也收获了新的果实。甲醇蛋白的生产不仅开拓了现代煤化工下游产品,还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掌握此项生产技术的国家之一。甲醇蛋白的开发,为解决饲料供应和提高农畜养殖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和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而上年利润则为负增长。同时,企业亏损状况也有显著好转,盈利能力稳中回升,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利润同步增长,炼油业贡献最大。2013年1~11月,全行业利润增幅9.0%,与收入增幅持平,预计全年增长8.8%,利润总额约8900亿元。其中,炼油业由上年亏损转为盈利,利润总额约400亿元,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70%;化工行业贡献率次之,超过60%;由于利润下降,占比最大的油气开采业利润贡献率为负值。利润增长的结构正在改善。

化工行业中,农药、橡胶制品、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利润增速较高。1~11月,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2.2%,居第二;涂(颜)料和专用化学品利润增速分别为17.1和16.9%,排名第三和第四位。从对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看,专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橡胶制品占前三位,分别达到38.2%、27.3%和25.5%;占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6%、21.2%和15.2%。

亏损企业亏损状况持续好转。前11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4.5%,亏损面由年初的21.3%缩小至13.7%。其中,油气开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8%,亏损面为21.7%;炼油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3.4%,亏损面为18.3%;化工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9.4%,亏损面为13.5%。

盈利能力回升。1~11月,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6.47%,同比持平,比1~6月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4.94%,同比持平,比1~6月上升0.42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后,行业毛利率也出现明显企稳回升趋势。前11月为16.25%,比前三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毛利率12.44%,比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

(四)行业出口逆势增长

2013年,面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行业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11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58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1634.3亿美元,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预计全年出口增长4.0%,2008年以来,出口增长首次超越进口。

橡胶制品出口一枝独秀。1~11月,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6.4%,是行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在其它主要出口产品中,农药和成品油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2.1%和33.4%,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1%和9.2%,均较上年明显上升。前11月化肥出口1758.5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2.0%,出口总额57.2亿美元,下降10.5%。

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相对较快。1~1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5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365.5亿美元,增幅3.8%;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84.3亿美元,下降10.1%,其中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4.4%;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456.5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122.7亿美元,增幅4.1%。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持续加快,占出口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

贸易国进一步拓展,区域结构继续改善。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出口地不断扩展,2013年,上升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又增加5个,遍布全球各地。在贸易面拓展的同时,区域贸易结构也得到改善。传统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比继续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对美出口额占比为14.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日出口额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达0.8%。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其它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五)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西部的原材料产业和东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东部地区纯苯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70%,子午胎占比超过82%,合成纤维单体超过92%,产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细化发展;中部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化肥、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其中,尿素占全国总产量的39%,化学试剂占29%,农药占31%;西部地区天然气产业、煤化工等发展迅速。2013年,西部地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2%,电石产量达88%,甲醇占比近50%。各区域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显露。

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继续领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重点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前11月,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达24.5%,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增幅分别为20.7%和12.9%,西部地区增速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占全行业比重保持在51%以上,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平衡。1~11月,东部11省市主营收入7.92万亿元,增长9.6%;中部8省主营收入2.10万亿元,增长8.4%;西部12省市区主营收入1.97万亿元,增幅7.2%。在区域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宏观经济形势艰难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增长保持了基本同步,中、西部地区经济在行业中的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平衡。

三、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今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扩张仍在继续,装置开工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长期低位徘徊。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尿素产量装置平均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产能释放过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显示,尿素市场年均价只有1920元/吨,三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13.4%;受此影响,氮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同比降幅达65%。无机盐、无机碱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残酷,价格连连下挫。全年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为2650元/吨,同比下跌18.4%,液碱(32%离子膜)均价706元/吨,跌幅23.3%;纯碱(重灰)市场年均价1440元/吨,同比下跌7.1%,轻灰均价为1340元/吨,跌幅8.7%。1~11月,无机碱行业利润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再度下降4%,无机盐行业降幅为5%。数据还显示,2013年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处于亏损边沿。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风险。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在化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化工行业自身进步明显,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化工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7.56元,同比增加0.61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近2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显低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前11月,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4%,全国规模工业为5.77%,低了0.83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近年来,行业的创新能力虽然稳步提高,但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难以应对,一些畅销产品,很快变得过时、过剩,又不得不大量进口。海关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净进口有机化学品达2420万吨,同比增长10.5%;净进口合成树脂2428万吨,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但却是同期国内合成树脂总产量的45.7%。两者之和接近5000万吨,如此巨大市场,我们却长期徘徊在。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以及周边的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我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种、档次上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机化学原料领域,质量和技术差距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关键在于国内不少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况应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2013年,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责任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来较大事故就多达15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日前,工信部又了对《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 2012 年下降 18%,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全行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 8%、8%、10%和 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废水实现全部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为达成上述目标,《意见》还提出,2015年底前要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380 万吨电石落后生产能力;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产能和装置,提高新建项目的能效和环保门槛。短期内,安全环保将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成本,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但长远看,对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深远。

四、2014年主要市场和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展望2014年,尽管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风险,但是,促进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仍大于不利因素。党的十三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蓝图。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保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新的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需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计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弹;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国际原油市场

2013年,世界原油价格总水平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00美元/桶上方,自2011年突破100美元后,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主要市场中,WTI原油年均价(普氏现货,下同)为97.8美元/桶,同比涨幅3.6%;布伦特原油年均价108.6美元/桶,同比跌幅2.7%;大庆原油均价104.1美元/桶,同比跌幅8.4%。三地原油平均价格为103.5美元/桶,同比下跌2.9%,是2009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跌。

全球原油消费保持低速增长。BP能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原油消费量41.31亿吨,增幅1.2%。根据全球经济增长和原油消费情况,预计2013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在41.71亿吨上下,增幅1.0%;2014年世界原油消费增幅约为1.2%,略有加快。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进入一个相对较缓、相对平稳的时期。

2014年国际油价将保持大体稳定。目前,国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给相对宽松,热点地区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美国能源自给率快速上升,这些为未来国际油价保持基本稳定奠定了基础。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及油价运行走势,预计2014,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价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庆原油均价大约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间。

(二)国内油品市场

截至2013年末,我国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亿吨/年,已显现出过剩的迹象。2006~2012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幅为6.8%。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内油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根据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变化情况,预计2013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约4.89亿吨,同比增长约3%;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645亿立方米,增长15.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2.87亿吨,增长3.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0亿吨,与上年大致持平。2014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

201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根据对2014年国际油价的基本判断,以及近10年来成品油价格运行特征,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大致与2013年持平。其中,0#柴油年均价在8510元/吨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价约9950元/吨,涨幅0.2%。

(三)农用化学品市场

2013年,受天候、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等综合因素影响,化肥市场消费增速较上年显著回落,预计全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为7370万吨(折纯,下同),增幅为4%,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长5%。2014年,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强,农业对化肥的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左右,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增长水平。

2014年在消费增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化肥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煤炭、天然气价格)、产能释放程度、出口增长情况等三大因素。当前,化肥市场供需总体上严重失衡,市场跟踪显示,化肥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越高(超过85%),市场竞争就越激烈,价格也越低。分析认为,化肥行业产能的释放程度将是决定2014年市场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行业产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内,将会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在此条件下,预计尿素年均市场价格将重返2000元/吨上方,涨幅4%左右;磷酸二铵年均价在3100元/吨上下,涨幅约3.5%;国产氯化钾均价在2700元/吨左右,涨幅约8%。化肥行业的整体效益也将会好于上年。

(四)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2013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增长总体上较上年略有加快。其中,无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有机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7%,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基础化学原料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785万吨,增长9.5%;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300万吨,增长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690万吨,增幅6%。2014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总体上将会延续平稳增长态势。预计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约为6%,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机化学原料增幅约8.5%,较上年有所加快。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

2014年,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判断,我国无机化学原料市场受成本支撑会有所反弹,由于上年深度下跌,所以显得反弹力度稍有大些,但在产能过剩重压之下,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上仍将是相对低迷的局面;有机原料市场总体将继续稳中趋升的格局,价格主要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而波动。预计烧碱(片碱)的市场年均价格在2800元/吨上下,涨幅5.5%;纯碱(重灰)年均价在1550元/吨左右,涨幅7.5%;电石均价约3100元/吨,涨幅6%;丙烯市场均价约为10400元/吨,微涨0.6%;纯苯(石油级)年均价约为9500元/吨,与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级,净水)年均价约2900元/吨,涨幅4%。基础原料市场总体上可能好于2013年。

(五)合成材料市场

2013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1亿吨,增幅3%,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需求增长减缓。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8500万吨,增长6.5%;合成纤维单(聚合)表观消费量约5100万吨,降幅2%。预计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虽较上年有所加快,但仍是历史的较低增幅之一。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2014年我国合成材料市场进口依存度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合成树脂进口依存度超过30%,合成纤维单体达到35%左右,合成橡胶超过24%。我国通用合成材料市场面临周边和中东地区的严峻挑战,竞争异常激烈。展开差异化竞争,巩固通用料市场,重点争夺中高端市场,是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取向。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和未来原油价格的判断,预计2014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或稳中趋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7200元/吨左右,涨幅约3%;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1600元/吨上下,涨幅约0.5%;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11400元/吨,涨幅约2.5%;己内酰胺均价可能回升至19000元/吨,涨幅约3.5%;丙烯腈回升幅度稍大,约为7%,均价达14000元/吨左右;丁苯橡胶(1500)均价可能反弹至14500元/吨上下,涨幅5%;顺丁橡胶均价约为15000元/吨,升幅6%。

(六)2014年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预测

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1万亿元,增长10.5%,

2014年,预计全行业利润总额约9800亿元,增幅约10%。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2%;

2014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80亿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02亿吨,增幅4.5%。预计主要化工产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5%。其中,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700万吨,增幅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45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5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50万吨,增幅6%;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7亿吨,增幅4.5%,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五、2014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根主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切实做好农用化学品市场的保障服务工作

2013年,我国农业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了“十连增”,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功不可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工作第一要务。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我国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做好农用化学品的保障工作,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要坚决保证国内市场化肥、农药、农膜等重点农资产品的充裕供应,促进供需平衡,稳定市场价格。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还会增加,结构性过剩仍将存在,而且运价、水价、人工等成本上升,气价上涨,供应季节性短缺等,都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国家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生产企业的压力也会继续增加。从需求看,2014年,国内化肥农药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农化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复苏。不久前,国家降低了2014年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预计化肥农药的出口将继续加快。因此,明年国内农化产品企业需认真组织安排好生产经营,合理调节出口比重。联合会将积极引导企业生产销售,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解决生产、销售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国内市场供需监测和协调工作,力求资源总体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二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增值肥料、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以及测土配方技术等,积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建议,将尿素硝酸铵溶液等的推广、使用纳入水肥一体化工程中,在施肥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必要扶持,降低或免征新型生态高效化肥、农药的增值税。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重视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等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化和提升。

三要继续加大打假力度,净化市场,保护好农民利益。农资打假不仅关乎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食品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全局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质量可靠,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快推进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产能过剩是影响当前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013年,我们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各专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组成的专题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企业深入交流,对行业进行把脉会诊,完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等八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抄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这八行业目前在整个石化行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是未来我们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重点。

应当看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在过去长期快速发展中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化解产能过剩。一要积极配合政府加强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修订,提高准入门槛,完善产业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二要利用产能过剩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三要强化对过剩行业产能情况的监测预警,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创新能力的突破,产品的脱胎换骨,竞争力的全面升华。

(三)全面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

2014年我们要把安全环保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一是要严格安全环保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努力提高全行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责任关怀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责任关怀与SHE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集中力量开展责任关怀与绿色石油化工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责任关怀,把安全环保工作从围墙内扩展到围墙外。三是继续推进和完善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增加一批产品企业行业的能效“领跑者”,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培养一批企业责任关怀典型,创建一批“化工清洁生产绿色园区”。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和产品需求出现放缓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宗类的石油和化工产品,收入增速降低,效益明显下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业整体增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行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紧跟需求结构变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时期,处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兴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要由大变强,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赢得主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端化、差异化和专用性化学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环保、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计算机、电子产品等领域急需的特种、高端化学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的结构调整,要紧紧盯住市场发展的前沿,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配套需求,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二是加快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三是配套发展新能源产业,四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工艺。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业,特别是能够为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业,如科研创新、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源合同管理服务等。现阶段及今后时期,行业对这些方面的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鼓励企业加强投入,自主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培育市场力量,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战略合作联盟等平台,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性的生产服务组织和机构,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支撑行业由大变强。

(五)创新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篇12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备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从建筑企业来分析,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风险防范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的健康运行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但是执行力度不强成为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使得很多财务人员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开支无计划、费用无控制等现象,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形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秩序紊乱,经营质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风险意识较薄弱

由于建筑企业的负债比例较高,建筑企业是在高风险的状况下运营,有些建筑企业风险意识不强,为了获得工程项目,就会出现拖欠工程款项、大量垫资的情况,从而就使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

(三)经济效益水平普遍不高

尽管企业内部都制定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也明确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有权无责或者有责无权的现象仍然严重,比如说冗员过多不能够有效精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再加上现阶段建筑企业不规范竞争等因素,制约了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低于其他行业经济效益。

(四)账实不清现象严重

企业现金管理不严格、存货控制力度不强是当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这样就导致了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进入了恶性循环,尽管很多建筑企业账面上表现的是利润数,但是并不是真实的数据。例如有些企业账面上显示有钱,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钱,从而就可以判定当前的利润是零,这样就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有些企业账面上有钱,但是款项不能收回,过后就会逐渐演变为坏账,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价值。此外,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项,不但使企业承担沉重负担,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建筑业正在逐步实施结构性调整,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措施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观念是落实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正确价值观,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树立起现金流观念。简而言之,现金流是企业收到的同时可以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是衡量企业财产和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二、树立利润最大化理念。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如此,从而就需求建筑企业加强对收入、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致力于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做贡献;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坚持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计划、控制等作用。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从而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利润,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四、市场风险理念。由于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与之相伴随的市场信息也是瞬息万变的,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的利益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自负盈亏的,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取扩大业务量的形式降低成本。对于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那些额外的收益去弥补,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来讲,树立起风险观念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引导建筑企业科学合理地投资,从而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考核和监督。

(二)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和及时了解到当前最新的市场信息,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有目的、有秩序地实施财务管理,逐步促使财务管理由以往的被动化、机械化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就要求企业在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等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同时要实施控制并对其进行认真考核,致力于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发挥各级预算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所发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实施预算管理。此外,通过对财务预测和决算,就可以制定出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为财务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起不做假账的意识;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税收法律制度的普及。由于会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从而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通税收相关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除此以外,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从而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

(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金的核心作用

一般而言,资金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不但可以创造新的价值,还可以有效地增加社会产品剩余价值。通常资金的管理也是控制资金运作的过程,在对资金进行合理分析并作出判断后,制定出科学的方案。

首先,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运用达到最优。从而就要求对自己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科学的配置、加强资金的管理,也就是要快速收回资金、科学分配资金、合理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主旋律就是对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资金的管理。由于企业的利润是凭借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提高资金的周转和流动是很重要的。强化对资金的管理,需要企业科学分配资金,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再次,加强对财产的控制。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企业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各环节(比如说物资采购、领用、管理等)操作流程,尽量避免漏洞的发生。同时要注意的是,财产的记录和管理不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这样便于形成内部之间的相互牵制,换句话说,对资产的记录、管理、审核一系列工作是不能够单独交给一个人完成的。此外,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对财产的清查工作。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正确观念分析[J].山西建筑.2009(03)

[2]谷明科;论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篇13

【关键词】统计管理;统计体系;统计作用;统计的重要性;统计的内容

当前经济已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在各方夯实企业的,作为反映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发展,要求-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一、认清统计工作的作用,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统计的基本作用是认识作用。统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统计的这种作用,具体体现为统计同时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种功能。

统计的信息功能,是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的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的职能。

统计的咨询功能,是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可供选择的各种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对科学决策和管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统计的监督功能,是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状态。

统计的这三种功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信息功能是统计的基本功能,是统计咨询和监督的基础。统计咨询、监督功能是信息功能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二、统计工作重要性

(1)统计工作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统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可以对不同的事物做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能总结过去预测未来。

(2)重要性。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作为统计制度,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确立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统计内容和计算方法。这取决于统计的特性。当以个企业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起来之后,对企业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对企业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现状和动态的反映;二是对企业的规模和结构情况进行反映;三是对企业的生产效益、速度和效率进行反映;四是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与质量特性;五是对该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映。

三、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在流通企业,以商品购销调存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二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四、构建新的企业统计分析体系

统计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对企业做出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正确评价企业的各方面状况,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分析理论框架。

1.就分析内容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分析必须针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既要分析生产成果,又要分析生产条件、技术进步、产品销售、财务成本,也就是要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进行分析。

2.就分析范围而言。要求企业的统计分析改变过去只进行内部分析的做法,即分析内部又分析外部,即分析企业自身更要分析市场、行业与竞争对手、相关企业,出发点是要把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市场联系起来。在市场方面,要分析研究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潜力等等。在行业方面,要分析研究行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营销状况、销售价格、产业政策、问题与对策、预测与展望等。

3.就分析的频率而言,市场瞬息万变,机遇失不再来,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分析要有时效性,提高工作频率,尽可能做到经常向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和统计分析产品。因此企业统计分析要重视时效性、经常性,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春暖送寒衣。

篇14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方法

众所周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经济,增加投资,拉动需求,以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但全球的经济减速或衰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命运似乎完全由外部大环境所掌控,大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对不同企业而言,因自身能力、所处行业、外围区域及宏观环境、内部条件等要素不同,应对措施也就因企而异。对于现行的中小企业而言,本人认为其应对经济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稳定经营规模,实施科学发展

2008年以前,全球经济形势喜人,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改革开放30年间,GDP平均增速近10%。但就一般情况而言,企业由于快速发展而缺乏足够的资源储备,很容易受到经济危机侵害,资源投入减少,市场需求萎缩,这不仅仅会遏制甚至可能会枯竭企业的生命。其实,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无法应对,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储备,根据当时形势盲目扩张,一旦环境改变又无法迅速调整。面对危机,管理者必须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避免过渡扩张,从而优化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稳定经营规模,实施科学发展,首先是对投资项目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当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发生变化,重新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对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可以提高过程决策弹性,以应对变化,对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的项目,应果断刹车。按照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方法,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培育明星业务,对现金牛业务往往采取维持策略,但当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现金牛业务应成为经营核心,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从经营思路、资源供给、组织优化等方面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转变观念、优化资源、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2 充实现金流量,强化财务管理

充实现金流量,一要压缩库存产品,我们说金融系统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血液,企业现金流也是企业系统的血液,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资不抵债一样可以生存,只要有现金流量,只不过是财务风险大而已。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首先就是适度提高资产流动性,尤其是库存物资和各类帐款,以提高抗击风险能力。二要降低应收账款。降低应收帐款的最直接办法是优化企业销售管理系统,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与信誉高的客户的销售份额,逐步淘汰信誉差的客户;通过帐款回收优惠和激励计划促进货款回收,把优惠给客户,同时激励收款人员;对应付帐款部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采用延迟支付期限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现金量,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经常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建议中小企业把商誉放在首位。三要盘活闲置资产。对企业的闲置资产,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盘活或变现。盘活可以提高使用率,也能带来收益,处置闲置资产也不失为强化财务管理的好方法。

3 收缩部分业务,实施重组策略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何况是抗风险能力极小的中小企业,因此,当面临经济危机时,对部分业务实施收缩策略有时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首先是瘦狗和问题类业务,未来发展还不明朗,同时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投入,对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业务可以保留,看不到前景的直接采取出售或其它方式予以剥离;对于明星类业务,判断其生命周期、风险程度、收益率等指标,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可以保留的继续运作,但不宜再进行大规模投入,因为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也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时,不仅仅是整体经济衰退,也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 另外,有些业务可能处于危机的重灾区,或者本身就有缺陷,即使能够渡过危机,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对此类业务建议企业趁早撤离,不能死盯着一点不放。因此,对处于受危机影响大的行业的业务应收缩甚至关闭,大企业在危机时期往往会展开业务重组,中小企业其实也一样,业务重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强化企业管理,发挥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能够度过危机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垄断者和行业或细分市场资源垄断者,与多数竞争者相比较,中小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以其稀缺性或特有性应对危机是最为理想的。

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培养并建立起来的一种或一组能力,具有稀缺性、价值性、难以模仿、不可复制等特征。对经营管理者而言,必须明确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哪些?是不是核心竞争能力?面对经济不景气,企业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突出自己在技术研发、采购、运营、市场、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利用该优势去占领有限的市场区间。

5 建立战略联盟,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以应对经济危机至关重要,战略联盟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供求关系的产业联盟,另一类是基于资源或能力共享与互补的专业联盟。企业建立供应商联盟,可以有效组织生产运作,在保证供应物资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形成便捷的供应体系,减少库存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时期的这些联盟作用与经济危机期有着本质不同,增长时期大家关注点是效率和利益分配,而危机时期更应该强调的是稳定与风险分担,只有明确这一点,合力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

专业联盟在跨国公司已经存在了许多年,这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分工,可以大大提升运作效率。资本所有者提供资本或者资源,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联盟。专业技能所有者提供专业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等服务,企业通过专业联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运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无论是产业联盟,还是专业联盟,甚至是以前的竞争对手,当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经济、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都能够成为真诚的朋友,大家通过联盟契约方式,成为一个默契的整体,分工协作,资源与能力共享,风险分摊,这样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