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形势报告范文

经济形势报告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形势报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形势报告

篇1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2008年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2009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是近几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09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08年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物价指数明显降低,变动趋势趋向平缓

2009年我市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增幅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据统计,2009年成都ppi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104.5),之后几个月内持续下降,从8月后开始反转,12月回升至99.6,全年累计ppi指数为98.1,下降1.9%。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平稳退出超常规的金融刺激政策,将成为贯穿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线。200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成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

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2009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10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篇2

最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统一安排和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判断、把握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找准我们的发展定位,进而在新一轮县域经济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今天,市委张书记亲自为我们作经济形势报告。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在家的四大班子领导,全市各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市管企业负责人,各村两委负责人。会议的规模比较大,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自觉遵守会场纪律,关闭所有通讯工具,仔细听、认真记,集中精力开好会。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张书记为我们作报告!

…………

刚才,张书记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全面、很生动的经济形势报告。他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十五”以来,特别是六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工作的“八个上台阶”,明确指出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分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生动描绘了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二次创业、再铸辉煌、三年翻番、冲刺百强”的奋斗目标。张书记的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张书记报告精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1、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贯彻落实张书记讲话精神。会议之后,各单位各部门要迅速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组织学习张书记做的报告,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市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结合各自实际展开讨论,从而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张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十一五”奋斗目标上来,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责任感。

2、要加强宣传,强化督查,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要采取得力措施和办法,加大宣传和报道的力度,通过开展“如何为加快经济发展做贡献”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的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氛围。市委办、政府办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要对照年初下达的责任目标,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要对今天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再分解、再量化,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跟踪督查反馈,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3、要紧扣目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张书记讲话精神,围绕重点工作,明确形势任务,进一步审视工作差距,以更强的手段抓机遇,用更快的速度抓发展,更高的标准抓落实,更严的要求抓作风,大胆试、大胆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市农业委员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市农委高度重视,牵头组织市畜牧局、市渔业局、市水利局、市农发办、市扶贫办、市气象局、市烟草公司、市林业局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调研组,通过下发调研《通知》、召开座谈会、到乡村企业农户调查等方式,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总的看,我市1—10月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好于年初预期。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2.39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24元,增长21.3%;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

***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去年秋、冬季、今年春季遭遇百年不遇持续特大干旱,夏、秋季遇到旱、涝交加等特别不利气候条件,粮食生产保持连续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政府狠抓抗旱、抢时播种、加强管理,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了夏粮总产持平,秋粮总产保增长的目标。据统计,全市548.1万亩小麦,单产达384.7公斤,较去年减少9.7公斤,总产210.9万吨,与去年相比增加0.2万吨;预计秋粮总产266万吨,比去年增加8.6万吨。全市粮食总产预计可达477万吨,比去年增加8.8万吨。今年在这么大的自然灾害之下夺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目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抗旱及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对抗旱、打井及春季麦田管理等进行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抗旱第一线,指导全市各级做好抗旱促农业生产工作,力争大灾之年粮食实现“八连增”。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市农委在***县召开了春季麦田管理暨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制定了春季农业生产督导检查的标准,委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到各县区抓督导落实。抗旱以来,始终坚持每周两次抗旱情况联系调度,及时掌握旱情、抗旱春管和春季农业生产情况,形成《抗旱促春管专报》13期。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在全市12个县区,设立了10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实行土壤墒情周报告制度。

二是抗旱效果显著。据统计,我市投入各级抗旱资金3.38亿元,抗旱工作用电2024.23万度,用油4605吨。新建塘坝、水池、机井等水源工程5312处,新增蓄水能力1238万立方米,累计解决13.69万人、4.3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2010年秋、冬季灌溉共调配抗旱水源2.58亿立方米,有390多万亩麦田浇上了越冬水;2011年春季,全市调配抗旱水源1.84亿立方米,浇灌319万亩次,其中返青水麦田260万亩,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农业部门发挥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组成6个农业专家组,在小麦生长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进行苗情、旱情、灾情的调查会商,通过农情调度、土壤墒情监测和专家会商,提出指导意见,为各级政府指导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今年在全市扩大了高产创建的实施范围,特别是面对灾情,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救灾、生产。今年8个县区承担了小麦、玉米、水稻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示范片23个,其中小麦13个、玉米8个、水稻2个,示范带动面积达160万亩。在省、市组织的实打验收中,小麦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04.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98公斤,超出全市小麦平均单产213.3公斤;玉米高产攻关田最高亩产908.86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30公斤,高出全市预计单产185公斤;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全市预计单产高38.5公斤;花生高产创建共有6个县承担,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599.89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400.7公斤,高出全市平均单产91公斤。为全市粮食丰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24元,同比增长增长2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分析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就业增收形势好。一是农民培训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市农委、共青团***市委联合开展了青年农民创业增收培训工程,市农委、市妇联共同开展了沂蒙农家女创业致富培训工程,市委组织部、市农委联合开展了新型农民十大示范培训工程等,利用农广校、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及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借助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创业、外出就业渠道拓宽,增收后劲增强。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余人次,经培训转移劳动力2.8万人。开展农民创业培训3000余人,有1500名农村劳动力获得沼气工、园艺工等农业职业技能证书。二是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用工也从“民工潮”进入到“民工荒”阶段,即“刘易斯”拐点呈现,在过去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12日,江苏省今年企业用工缺口达36万人,***省企业用工缺口达10.8万人,其它省区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民工荒”问题。不管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客观实际看,工资的上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市历来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大市,常年外出农民工达120万左右,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7%,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也是今年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政策性收入增多。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政策性直补增多。一是粮食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2011年小麦直补面积575.18万亩,每亩补贴资金98.45元,共补贴资金5.66亿元;玉米371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计3710万元;水稻70万亩,每亩补贴良种15元,共计1050万元;棉花16万亩,每亩良种补贴15元,共计240多万元。全年粮棉油补贴6.2亿元。二是农机化补贴高效惠民。2011年,我市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1亿元,比去年增加135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完成,共补贴农机具4.1万台(套),受益农户3.47万户,完成购机总额3.4亿元,带动农民直接投入2.34亿元。其中,购置免耕播种机546台,玉米收获机394台,深松机245台,小麦收获机986台,动力机械1.51万台,其它各业机械2.39万余台(套)。

(三)家庭经营收入实现丰产增收。前三季度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省主要农产品价格除棉花持续弱势外,普遍高位上涨。其中,小麦前期平稳后期略涨;玉米、鸡蛋价格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涨势,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增大;蔬菜、化肥价格稳中有涨。粮食价格涨势明显;经济作物中花生7月末上涨行情接近尾声,价格开始略有下跌,但仍大幅高于上年水平,三季度花生仁平均价格7.53元/斤,环比上涨21.87%,同比上涨57%;三季度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逐月扩大,7、8、9三个月份蔬菜批发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1.00%、2.80%、11.70%,所监测的35种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1.44元/斤,同比下跌7.18%。整体来看,三季度蔬菜批发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主要是由于大蒜、生姜等部分品种价格明显回落造成的,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仍要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畜禽产品中生猪三季度平均价格9.39元/斤,同比上涨55.25%。生猪价格冲高回落,7月份基本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涨势,价格继续有所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帮助农民实现了丰产增收,这也成为农民收入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民从事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越来越多,得到的非农产业收入也越来越高。

三、现代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大亮点之一,***市各级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成效明显。

(一)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快速。***市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3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600-800毫米,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民历来种植蔬菜、果茶、花卉等高效特色农作品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市各级紧紧围绕打造沂沭河两岸高效特色农业长廊、环蒙山林果产业带、郯苍优质粮食产业块,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力发展蔬菜、果业、畜禽、渔业、银杏、杞柳、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食用菌等十大特色高效农业,在全市形成了南粮菜、北果油、西果药、东油茶的农业种植业格局,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全市高效特色农业已达到700多万亩。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已在我市的苍山、***、蒙阴、***等县区发展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中药材总产1.1万吨,其中金银花总产3360万公斤,年实现收入20多亿元;食用菌总产23.86万吨,年实现收入11.1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区域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异军突起。今年,我市有8个农业园区被确定为***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二)烤烟生产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随着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的实施和现代烟草农业的深入推进,市烟草公司按照“基础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见成效”的总体思路,面对非常不利的气候条件,大力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用机械研制与推广、公益事业帮扶、水源工程建设及土地整理项目试点等各项工作,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进展顺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烟叶生产发展。2011年国家局批复我市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74个,行业投入补贴资金9018万元,发展种植专业户5506户,种植面积14.05万亩;家庭农场307个,面积4.4万亩;户均种植面积26.54亩, 同比增加12.71亩,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共收购烟叶44.53万担,上级下达计划51.5万担,完成计划的86.5%;上等烟比例57.1%,中等烟比例21.1%,均价16.01元/公斤。投放收购资金35641万元,烟叶价格补贴3482万元,实现烟农总收入39123万元,实现烟叶税7841万元。

(三)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市农委深入分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实及全市人民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和要求,提出了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高规格的基地品牌建设会议,全市基地品牌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沂蒙山、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成功打响。截止今年10月底,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59.59万亩,新增优质林产品基地33万亩,新增优质畜禽小区83个,新增优质水产品基地1.79万亩,新增观光小区50个,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累计,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479.59万亩,经过认证的“三品”达到90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300件,均位居全省前列。在上半年全省例行抽检中,我市蔬菜合格率达到100%。滨河生态高效特色农业长廊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成万亩桃生产基地、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1.8万亩的出口生姜基地。***辛集生态园、葛氏农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初具规模。河东区建设了汤头三益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太平星期九假日采摘园、汤河海棠精品园、凤凰岭枫荷苑湿生水生植物基地、刘店子绿三叶草莓基地等一批生态观光项目。兰山区南坊街道、白沙埠镇、李官镇初步形成鲜切花、蔬菜、桃、园林苗木四大主导产业。郯城县开发建设了新村省级万亩古银杏森林公园、重坊中华银杏品种园、中华银杏树圣碑林等生态农业观光景点。***围绕“影视城”项目,规划建设了面积10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推出“蒙莲牌有机藕”、“蓝鹏牌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蒙阴蜜桃、苹果、葡萄、板栗等形成规模,蒙阴县被评为“全国果品综合强县”。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民通过创办农业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联合起来,抱团闯市场,形成规模优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列为重点工作,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各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全市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2011年新增8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4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市级39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列全省第二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居全省前三位。目前,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777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923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十分之一,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58家,过十亿元的12家,过百亿元的1家。***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早、发展快、数量多、分布广,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上世纪50年代,就对莒南县王家坊前农业合作社作出过重要批示。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运行日益规范、功能不断拓展、竞争力逐步增强,初步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复合、由松散向紧密、由生产联合向股份合作和资金合作、由本区域联合向跨区域联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299家,其中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331家,拥有成员87万人,出资总额41.92亿元,登记总数和出资总额均居全省首位。今年10月份,***在全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五)生态循环农业成效显著。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早已引起***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始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按照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户用沼气2.6万户,累计达到41.6万户,新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87处,累计在用数达到326处。年产沼气总量2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13.6万吨。沼气总户数和产气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同时,打造了“畜-沼-菜”、“畜-沼-果”、“四位一体”、生态家园、秸秆沼气等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新亮点,新发展“猪-沼-果(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三益畜禽农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初投资571.91万元建设大型沼气站,可日产沼气900立方,年产沼液、沼渣1.1万吨。沼渣用作有机作物肥料,沼液经沉淀处理后,清液通过管道输送和液肥喷灌等方式给生态园作物提供生长所需养料。而沼气除供公司生产、生活用能所需外,还向附近村民供应。大型沼气工程的建成运行,使公司由“饲料—养殖—鸡粪—种植”的简单化粗放式循环链条,变成了“饲料—养殖—鸡粪—沼气—沼液沼渣—种植”的精细化循环链条。一方面,鸡粪污水通过沼气站的有效处理,既实现了养殖基地污染物的零排放,又使附近居民用上了清洁生态能源,改善了农村环境;另一方面,以沼气站为核心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六)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年来,各地积极申报、争取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严格规范实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剂”。目前我市在建的项目有***县千亿斤粮食项目、临沭县千亿斤粮食项目、莒南县花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蒙阴县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苍山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苍山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种原原种扩繁项目、***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以及有关县区质监站项目等工程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改善水土资源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创收。

四、优化产业结构,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全市畜牧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畜禽存出栏继续增长,畜牧业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畜产品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5家,年加工能力180万吨,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产值133亿元。饲料加工企业157家,年产值120亿元;兽药生产企业8家,年产值2亿元;畜牧服务业年产值130亿元。畜牧二、三产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年创收160亿元,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32%。

(一)畜禽存出栏继续增长,利润可观。1-10月份,我市生猪、统货猪肉、仔猪价格整体上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养猪效益维持在300-700元/头。6月底-7月上旬,全市生猪价格达到最高位,利润在600-700元/头。国庆节后价格下滑,最近价格降幅较大。目前,二元肥猪、三元肥猪、统货猪肉、仔猪价格分别为15.7元/公斤、16.6元/公斤、27.4元/公斤、24元/公斤,同比上涨19%、20%、28.7%、28.1%。尽管饲料、人工、防疫等成本上涨,但出栏一头100公斤的三元肥猪利润仍达300元左右。

(二)禽类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生产平稳发展。一是受猪肉价格影响,肉鸡价格稳中有跌。肉鸡价格今年最高时曾达11元/公斤,目前为9.4元/公斤,同比增长3.9%,但比6月中旬下降10.5%;肉鸡苗4.8元/羽,同比增长6.7%。1-10月份肉鸡养殖利润基本维持在1.5-2元/只。二是蛋鸡养殖比较稳定,鸡蛋价格处于涨后下跌阶段。目前鸡蛋市场价格8.6元/公斤,同比持平,比6月中旬下降3.4%。蛋鸡养殖仍有利润,每售一公斤鸡蛋净利1.2元左右。通过无公害认证的鸡蛋超市价格仍在10元/公斤以上,每公斤利润5元左右。三是肉鸭养殖利润可观。合同肉鸭价格8元/公斤,同比持平;合同鸭苗价格5元/只。养鸭场户利润在1.4-1.5元/只。今年鸭产品最高价曾达1万元/吨,目前均价在8700-8800元/吨,同比增长2.9%。

(三)草食动物养殖平稳发展。一是奶牛养殖。目前生鲜乳到奶站的价格为3.3-3.5元/公斤,同比持平。大育成奶牛和产奶牛为9000-13000元/头,绝大部分奶牛场盈利,奶业生产正处于理性稳定发展阶段。正常情况下,年产6吨的盈利2500元左右。二是肉牛养殖。目前价格18.4元/公斤,同比增长19.5%,与9月中旬比增长8.2%;牛肉价格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3.3%,出栏一头肉牛获利500-1000 元。三是肉羊养殖。目前价格22-24元/公斤,同比增长22.2%;羊肉价格56元/公斤,同比增长16.7%。出栏一只50公斤肉羊,利润200-500元。四是獭兔价格波动中上涨,肉兔价格上升。前三季度獭兔价格大幅下滑,9月中旬跌至底点,獭兔皮价格20元/张,同比下降63.6%;獭兔价格14元/公斤,同比下降48.2%,出栏一只2.5公斤獭兔约亏损10元。10月底以来,獭兔价格强劲反弹。目前,獭兔皮价格40元/张,与9月比上涨100%;獭兔价格22-25元/公斤,同比下降22.6%,但比9月上涨64.3%。出栏一只2.5公斤獭兔利润约30元;肉兔16元/公斤,同比上涨23.1%。出栏一只2.5公斤肉兔利润10-15元。

(四)特养行情复苏。随着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逐渐恢复,去年底以来,皮毛动物行情一路看涨,走出微利阴影。据河东政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老板赵欣玉介绍,目前母貂皮190-360元/张,公貂皮400-460元/张;狐狸皮品种不同为600-1100元/张;貉子皮为330-550元/张。目前,特养动物平均毛利率高达180%。

五、实施板块建设战略,渔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一)渔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施水库、池塘、塘坝、河流“四大”渔业板块建设战略,狠抓优质水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渔业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市渔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运行势态。1-10月份,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6万亩,水产品产量9.93万吨,产值10.66亿元,同比增7.8%,渔业经济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8.1%。入秋以来,雨水充沛,养殖水面扩大,水质条件改善,鱼种投放充足,秋季渔业生产势头良好。水产品市场价格保持高位,水产养殖利润较常年增加20%多,极大地刺激了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全年渔业经济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二)池塘养殖向名优高效渔业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池塘面积在逐渐减少,由原来的近10万亩降到现在的8万亩,而且仍有下降的趋势。池塘已经成为渔业生产宝贵的资源。粗放粗养、低投入低产出的养殖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名优高效养殖。南方省市的池塘规模化养殖,主要是养殖鳜鱼、鲈鱼、黄颡鱼、黄鳝、翘嘴红鲌、泥鳅等名优品种,市场价格高,养殖效益好。郯城县的河鲈、狗鱼养殖就是很好的例子。池塘养名优、养精品,高端高质高效,是今后发展方向。

(三)大中型水库生态养殖成为必然趋势。我市有天然水面100多万亩。淡水资源丰富,特别是水库河流众多、水质良好,是我市渔业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水库等大水体渔业发展的方向就是生态增养殖,以增殖放流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手段,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许家崖水库2011年3月份清除了养鱼网箱,全市7座大型水库中有4座已清除了养鱼网箱,另外3座大型水库的网箱清理也为期不远。开展水库等大水体鱼类增殖放流,加大资源修复力度,发展有机生态渔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为发展重点。***省渔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园区建设行动。今年全省选划300个园区建设项目列入《***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是今后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我市根据要求提报了22个工厂化流水养殖、精品池塘和休闲渔业项目,把园区建设列入渔业发展的重点。如:以沂河、沭河为轴,沿河两岸规划布局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在百里滨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中心地段——***县辛集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处“***现代渔业产业园”。结合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的实施,今年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工厂化养殖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到2015年,园区建成核心区面积1000亩,规划面积5000亩,示范带动10000亩,形成年产冷水性名贵鱼类1万吨、产值4亿元的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渔业产业园。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建立郯城、***、经济开发区、河东、***、***等沿沂河两岸冷水鱼养殖产业带,促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

(五)休闲渔业持续升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生态旅游、休闲垂钓和都市观赏渔业的兴起。我市山清水秀,独具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区、郯城县的观赏鱼养殖,亩效益上万元,是常规品种养殖的近十倍;莒南陡山水库、蒙阴黄仁水库的休闲渔业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城镇居民家庭观赏鱼养殖市场潜力很大等,促进休闲渔业快速发展。9月28日-29日在***滨河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沂河放鱼节。省市领导及渔业部门、园林部门职工代表和热心市民1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和放鱼活动。在最近省旅游局组织的“到***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评选活动中,***滨河景区名列其中。

五、农业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为农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农机部门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战略,不断提升农机化综合指标,实现了农机化整体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9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8万千瓦,全市拖拉机保有量40万台,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粮食作物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渔林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进入农机化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极大改善了我市农田水利设施状况。今冬明春计划总投资12.9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中,国家下达了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涉及全市的饮水安全及面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共计总投资64768.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819万元,省投资14358万元,市县投资226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增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气象预测提升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市是气象灾害频发、多发及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10年9月11日至今年2月下旬,***连续166天无有效降水,发生特大干旱,为200年一遇,有119条小型河流断流、48座小型水库干涸、2080眼机电井出水不足,500多万亩冬小麦受旱。面对严重旱情,全市气象部门统筹部署,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开展干旱气象服务。市气象局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干旱决策服务,制作图文并茂的抗旱服务专报15期,气象短信息417余次,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显著提高。2月26-28日,全市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人工增雨(雪)作业,发射火箭弹200余枚。5月9-11日天气过程,市气象台预报准确,服务周全,人工增雨作业及时有力,大部分县区旱情基本解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2011年7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市发生三次大规模降水、大范围降水和连续阴雨天气。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每次天气过程,从短期到短时、临近预报均较为准确,服务及时到位。汛期市气象台共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要天气预报》16期,《雨情报告》52期,《一周天气预报》13期,气象旬月报12期,农业气象旬月报12期,全市通过气象决策短信平台各类预警信息151次415条,1503349人次免费接收到预警短信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四)积极推进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市农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以1-10月份,我市已争取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1.22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首次过亿元。争取土地治理项目19个,其中存量资金项目16个,增量资金项目3个。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27个,其中财政补助项目14个,贷款贴息项目13个。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量都位列全省前茅。莒南玉芽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项目、***明富食品有限公司优质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县鲁中蔬菜保鲜配送项目、农丰食品有限公司财政贴息项目、兰山区龙雨食品有限公司种鸭养殖基地等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档次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亮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龙头。***县***镇项目区成功引进了万德大地公司和深圳客商两只“金凤凰“,万德大地公司投资110万元进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发展有机果蔬基地1200亩,深圳客商投资200余万元,在项目区高标准建设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体樱桃大棚,发展大棚樱桃38亩;蒙阴县扶持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2000吨气调库建设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相结合,发展优质果品基地,项目总投资239.6万元,其中财政扶持51.6万元,辐射带动发展优质果品基地2万多亩。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粮食生产在高的基数上增加产量难度较大。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加之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粮食生产在高的基数上实现“九连增”难度大、困难多。

(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今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从增长的因素看,一是农民工工资上升,二是农产品价格上升,这些增收因素增长空间有限,加之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增大。

(三)县区之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区之间因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基础、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现代农业发展、农机化、烤烟生产等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部分农田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市还有297万亩是“靠天田”,有近200万亩根本没有抵御洪涝干旱、防灾减灾的能力;中型灌区灌溉渠系亟待配套维修,灌溉水跑冒渗漏现象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渔业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口部门群策群力,广大农民群众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已成定局,今年小麦播种面积552万亩,为明年粮食实现“九连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7500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底全市肉蛋奶总产将突破200万吨大关,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3亿元以上;全年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2.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8亿元以上。

七、几点建议

(一)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用足用活沂蒙革命老区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的有利条件,完善相关制度,把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以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依靠农民自已搞困难重重。因此,应借鉴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的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政府直接面对一家一户的交易成本,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增收。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增收困难,既有经济规律影响,也有体制因素制约。应通过提高直接补贴和间接利益补偿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篇4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受到外需下降、主要工业企业改造搬迁引起的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呼和浩特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升,反弹有力”的态势,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2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培育发展,首府已经形成食品加工、电力、生物、冶金化工、电子信息以及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几个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上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左右。“十二五”期间,这几大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提升首府工业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5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概况及特点

2014年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52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20.19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7.95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1.12亿元,增长4.9%;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637元,同比增长11.9%。

今年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畜牧业生猪、家禽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粮食产量略有下降。

二、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形势分析

(一)粮油生产概况

2014年,全区粮食播栽面积4.67万亩,同比增加1.5%;粮食总产量20.56万吨,同比下降0.9%。主要原因是:大春生产稻谷、玉米、高粱扬花期雨水过多,影响了产量。如稻谷今年平均单产为633公斤/亩,同比每亩减少12公斤,下降1.9%。所以今年稻谷产量为13.66万吨,同比下降1.8%。

油菜籽种植面积3.12万亩,产量3849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蔬菜生产概况

蔬菜播种面积15.20万亩,同比增加2820亩,增长1.89%。产量达到37.99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长5.11%。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力量。着力提升设施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共计面积3万亩;积极培育良繁基地,目前在全区建设有升降温设施的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面积达到2万平米,优质种苗辐射面积较大;加快“三新”技术应用,引进示范推广蔬菜等新品种,推广蔬菜高效立体栽培,探索“粱+菜+油”等新模式14项。

二是,积极创新产销新型对接模式。以农民专合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直供直销、农店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都有效保障了菜篮子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流通,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畜牧业生产概况

区2014年出栏生猪41万余头,同比基本持平;出栏牛840头,同比增长16.5%;出栏羊3.3万只,同比增长4.28%;出栏家禽270.5万只,同比增长3.09%;出栏肉兔23.66万只,同比下降4.4%;禽蛋产量1882吨,同比增长3.01%。

1、生猪生产情况:加大项目引导,加大对老旧猪场的新、改、扩建,加大猪场优质种猪的引进,提高了猪场的生产规模及养殖生产效率。2013年到2014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约340万元,完成新建扩建猪场41个,新改扩建标准化猪舍面积1.52万平米,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1万元,引进优质种猪698头,可年增优质仔猪约1.5万头;投入344万元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建设圈舍面积3900平方米,示范并带动一大批生猪养殖场的发展。

生猪价格回升温和对市场行情好转的预期,养殖户养殖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及出栏量均快速增加。

2、家禽生产情况:与生猪市场行情不同,近年来家禽市场行情较为平稳,林下鸡等优势特色家禽养殖价格优势明显,从事家禽规模化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及规模不断提升。

林下散养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根据近年来价格监测统计,散养土鸡价格从2010年到2014年9月,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价格从最初33.71元/公斤一路上升到2014年42.40元/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从育雏到市场一整套产业链。从2013到2014年,主要发展有以下养殖乳化基地:魏坝养殖专业合作社魏坝林场土鸡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优质林下散养鸡约5万只,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可年出栏林下鸡10万只以上;通滩镇团结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鸡约3万只;泰安阳院子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可年出栏林下鸡2万只以上;分水、弥陀、江北、华阳等地配套建成了一批家禽乳化和专业育雏场(厂),市场行情看好。

农户散养家禽的积极性提高。我区家户普遍有散养家禽的习惯,多利用房前屋后竹林、荒山、坡养殖鸡鸭,现在禽苗有专业场进行乳化、脱温和前期免疫,养殖成活率及管理劳动强度大量下降,加上市场价格上升,养殖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升。

三、国家强农惠农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公益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亩补贴14.75元。

2、贯彻落实情况:

林业和财政等部门明确责任,做好联动,共同推进。根据省、市核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资金下达计划,由区农林局提供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给区财政局,区财政局直接将生态补偿资金划拨到各镇、街(景区)财政所,各镇、街(景区)农林站提供兑付花名册给财政所,财政所将补偿资金划到信用社,信用社凭花名册发放到农户(或集体帐户),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

公示公开,公正透明。在兑付前,各镇、街(景区)对领取生态补偿资金的名单、补助标准、补助面积、补助金额以及管护完成情况在项目村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资金封密,拒绝现金。补偿资金实行封密封运行,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或集体帐户),拒绝现金支付。

3、存在问题:上级下达的公益林面积与我区天保二期工程上报的面积不一致,个别镇、街有不按时、随意变动林权权利人姓名和面积来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的情况,林农的森林管护意识差,生态效益补偿涉及的林农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较低。

(二)粮种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与方式:玉米、小麦、青稞、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资金实行直接补贴方式,即根据2014年实际核实的种植面积和补贴标准将资金直接发放到种植农户或其他种植者。

2、贯彻落实情况:

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实际种植面积的终审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所在行政区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具体以村为基本单位开展实际种植面积的登记、汇总、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农业部门提供的经过终审确认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提供的补贴清册,原则上通过“一卡(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到种植户和其他种植者。在个别不具备“一卡(折)通”发放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但必须规范发放的程序和办法。

3、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征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了上级拨付资金的面积大于核实的面积,由此产生了剩余资金;由于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当年不能到位,导致上访事件发生;由于种粮大户补贴作物种类太少,导致我区种粮大户数量少;按现行政策,种粮大户补贴仅限于水稻、玉米和小麦,而我区高粱作物未纳入补贴范围,制约了我区种粮大户的发展;个别乡镇的个别村未进行公示;个别乡镇资料建档不完善;个别乡镇个别年份存在发放现金;个别乡镇良种补贴款发放不及时。

4、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台农业机械(其中国30%,市补10%1,区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筹50%)的标准执行。

(2)贯彻落实情况:

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区2014年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并与各镇街(景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积极加强与区财政的衔接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协调经销商,确保补贴政策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手中。

(3)存在问题: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大、中型及大功率机具在我区的推广很艰难,导致整个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从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地域等因素来看,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处于农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售后服务来看,部分经销商售后服务跟不上,机具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不能及时到位,用户反响较强烈;镇街(景区)购机补贴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对操作系统不熟悉,操作设备陈旧。

四、2014年农民增收完成情况,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情况

2014年,区农村住户调查共9个点,90户,根据结果显示,全年我区农民现金收入11637元,同比增长11.9%,呈现出较快速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增势迅猛,成为全区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29元,同比增加1038元,增长20.0%,占农民纯收入的53.53%。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我区轻工业园区、酒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引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等因素,使用工量大幅增长;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2、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有效来源。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4738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3.2%,占农民纯收入的40.71%。增长原因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的自然灾害较少,特色产业发展如蔬菜、规模养殖、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促进了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发展。

3、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有效来源。随着各项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及助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农村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2014年,我区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元,增长11.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

1、收入渠道狭窄,依赖性强

我区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大块,两项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过大,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尤高;家庭经营中又以一产业为主,对劳务、农牧业产业依赖性过大。

2、家庭经营比重失调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一产业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过大,没有二产业收入,三产业收入基数小。二产业发展不够,三产业比重偏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本地就业,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农民增收。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创收能力差

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只能以传统方式种养,不能靠科学致富,所以种养殖业效益低;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素质较低,多从事体能型工作,技术含量低,收益不高,且就业竞争力差,容易失业。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面临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一)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以及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在家务农的农民均为老年人,土地上所产生的效益差;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区的农村经济要保持稳定发展,应在提高土地效益和发展龙头企业上下功夫。

(二)土地流转中的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部分业主有怕的思想。很多业主搞开发要求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协议,认为这样更可靠,办事情更方便。

2、流转合同主体错位。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主体是承包农户,少数乡政府、村组织由于推进规模经营心切,越俎代庖,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法律手续不完备,容易产生纠纷。

3、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为土地转让、互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区至今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服务中心,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

4、管理力量不足。目前农经管理体制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形势的需要。

篇6

确保完成2019年经济财务目标任务

厅财务处

2019年7月 

一、2019年上半年厅直单位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

2019年预算安排人员机构经费20331万元,比2018年的18660万元,增加1671万元,增长9%。厅机关在职人员人均财政供给约9.3万元,离退休人员约4.7万元;全额单位人均财政供给约3.5万元,离退休约2.5万元;差额单位在职人员工资综合供给标准1.8万元,离退休人员1.7万元。截止6月底,人员机构经费完成支出10000万元,占全年预算的49%。

项目预算年初安排19790万元,比上年增加3020万元。其中:防汛抗旱类项目2054万元,比上年增加217万元,增长11.8%;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项目4324万元,比上年增加1095万元,增长34%;农水水保类项目10810万元,比上年增加970万元,增长10%;其他类项目1602万元,比上年减少262万元,减幅14%;新增安排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截至6月底,项目预算(包括追加部分和市县部分)累计35953万元,比年初增加16163万元,增长80%。项目预算中已经申报用款计划和下划市县指标22935万元,占64%;未下达或未申报计划13018万元,占36%。厅直单位项目预算18993万元,已经申报用款计划12365万元,占65%;未下达明细计划6628万元,占35%。所报用款计划中,实际支出8171万元,占67%;财政零余额账户资金结余4194万元,占33%。

(二)创收收入完成情况

2018年12月,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19个厅直单位2019年经济财务目标收入基数4亿元,按照8%的增长要求,全年应完成4.3亿元。据最新统计快报反映,截至6月底,实际完成2.36亿元,占年度目标收入的54%。从总体上看,全厅收入目标实现了任务过半,但是仍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各单位上半年收入完成情况不均衡。在研究决定2019年收入指标时,已经充分考虑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多年的10%增长率调整到8%。在时间过半的情况下,除设计院勘测设计收入完成68%以外,19个单位中有7个单位基本完成年度目标的50%,还有11个单位收入未能完成过半。二是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较差。上半年水费收入完成3716万元,发电收入完成3863万元,分别占2018年实际完成数的39%和43%。三是少数单位创收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例如长江局受造船业、物流业不景气的影响,测绘、设计、监理业务萎缩,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0%以上。

(三)规费收入完成情况

2019年厅集中规费计划1336万元,其中:水费275万元,河费361万元,水资源费700万元。上半年实际集中1147万元,完成86%,其中:水费281万元,完成102%;河费170万元,完成47%;水资源费696万元,完成99%。厅计划直收水保费500万元,实际直收25万元,完成5%;计划直收水资源费1000万元,实际直收238万元,完成24%。厅委托长江局征收河费计划2520万元,实际征收1691万元,完成67%;委托长江局征收砂石资源费计划3000万元,实际征收1159万元,完成38%。

二、厅直单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是人均创收规模不平衡,有的单位人均创收接近20万元,有的单位不足1万元,厅直单位经济实力悬殊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有的单位尽管收入规模不小,但建筑施工收入所占比例较高,经济效益不佳。三是部分单位收入不稳定,受水旱灾害影响较大。

2、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据统计厅直事业单位创办的经济实体40个,平均创收500万元。近一半的企业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下,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接近20%的企业近两三年的收入不能实现增长,甚至出现萎缩状态。

3、规费征收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较大。2018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取消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及工程定额测定费,质监站、长江局、基建局的相关规费收入将直接受到影响。2019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河费在降低标准的基础上再减半征收,大幅度压缩了河费征收的增长空间。从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来看,今后规费的征收范围将进一步缩小、征收标准将进一步降低、征收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4、新增支出压力带来巨大的困难。从财政形势看,2019年财政收入计划1480亿元,比2018年增长12%,上半年省财政勉强完成752.5亿元,可以说,我省的财政保障能力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提高。在此情况下,新增支出压力陆续显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出台,将进一步加大厅直单位的支出压力。与此同时,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公用经费支出呈逐年增长态势。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全面完成2019年收入目标

1、加强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厅直单位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管理等各项任务都非常繁重,但是经济发展的困难更大、任务更艰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将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切实加强经济发展的领导。对于现有的供水、发电、勘测、设计、监理、建筑施工、宾馆旅游、技术咨询服务、招标、机电安装、资产租赁等收入项目的完成进度,要认真清理分析,对照上年的完成情况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寻找差距,采取得力措施和有效对策。

2、继续抓好规费征收工作。在河费标准降低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征收范围,做到应收尽收。落实滩地占用费征收政策,开好局、起好步,将滩地占用费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加大水资源费和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直收力度,确保完成今年直收计划。

3、改善供水服务。加强农业用水和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管理,严格履行供水合同,提高水费计收到位率,努力做到水费收入不减收。抓住水费性质改为经营性收费的机遇,改善船闸过闸的服务和调度,力争今年的过闸费收入完成目标任务。

4、保证发电收入稳定增长。发电收入占我厅经济财务目标收入20%以上,一直是我厅部分水管单位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务必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度,加强发电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实现今年发电收入稳定增长。

(二)多管齐下调结构

1、调整公用支出结构。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2019年出国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车辆购置和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在2018年基础上消减10%。各单位务必要做好公用经费控制指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和监督、考核工作,压缩公用支出,特别是从严控制会议费、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优先保证职工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

2、调整积累和消费结构。对兴办经济实体,要明确投资目标,规范管理费和利润上缴以及成本费用分摊,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投资管理体制。适当增加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不断增加单位经济发展后劲,壮大单位经济实力。

篇7

工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89亿元,同比增长48.5%;

其中利润7.72亿元,增长47.6%。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41.9%,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四)经济增长活力增强

(五)民生得到新改善

针对目前我市物价情况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综合分析,我市后期cpi上涨的潜在压力较大,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价格涨幅在5%左右。

三、对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的判断

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复苏一直受发达国家高失业率、欧美国家债务危机、西亚北非等国家动荡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不确定性。而且,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油价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但是,世界经济并未因此呈现消极状态,全面持续复苏态势仍然保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月5日公布的2011年中期经济初评报告显示,除日本外的六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比预期强劲,尤其中国等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

从自身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仍是我市经济社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建设,我市具备城市建设加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的氛围浓厚等其他中部城市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运行。

四、措施建议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深入调研,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对基层企业,尤其是目前停产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促使其尽快恢复生产。二是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强协调引导。继续搞好煤电运协调,衔接好运力,引导企业正确判断原材料供应

、产品销售形势,科学组织企业生产经营。

(二)抓好投资项目的落实与协调,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加大“三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投入力度机遇,积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和沟通,大力争取国家对市重点项目和产业的支持,确保中央投资稳定增长。二是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破解我市发展的资金瓶颈。三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三)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逐步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二是继续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重点。组织实施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行“两型化”、低碳化改造。三是加强管理节能。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

篇8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4.2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8万亩,同比增加5.6万亩,增长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1.3万亩,同比增加6.05万亩,增长3.5%.制种面积128.46万亩,同比增加9.97万亩,增长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9.68万亩,同比增加10.62万亩,增长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2.4万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8.21万亩、32.09万亩、23.55万亩和1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10.96万亩,增长42.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2.1;牛存栏78.22万头,增长5.09%;牛出栏10.35万头,增长5.5%猪存栏72.13万头,增长2.53%;猪出栏48.19万头,增长3.1;羊存栏341.67万头,增长6.6%;羊出栏77.37万头,增长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16,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4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16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2.35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整村流转60 个,面积20.67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16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16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5.8%和1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13-2014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7.3%和12.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 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是强化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调查和预测,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

篇9

今天这个会议,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经济形势报告会,也是一个工作通报会、鼓劲加油会。主要想法有两个,一是向大家通报去年一年来的经济工作情况;二是共同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从全面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工作,定位我们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古人讲:善谋事者必先谋其势。我们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对国际国内大形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够决定我们的发展方向,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 从当前国际形势看,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单纯就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通俗地说,就是谁也离不开谁,资源和市场已成为当今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并以这两个要素为基础,互为依存、竞相发展。二是世界性的产业分工逐渐明晰。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向知识经济转型,高科技产业成为他们新的经济支撑点;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比较落后的产业和污染较严重的产业也被发达国家所淘汰,而转向经济落后地区,产业分工日趋明显。三是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可以占领制高点,所以世界各国都在集中精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四是资源问题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政治、军事斗争的主要诱因。美国同伊拉克的战争,核心就是为了争夺石油、占有资源。中东地区不稳定,马上波及全球石油市场,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已开始紧张。受此影响,我国也开始关注能源战略安全问题。五是国际贸易争端增多,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谋求日益强大,包括美国、日本,陆续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扶持本国经济、限制进口。比如,美国就提出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案,中国马上反应,也要对他们的几个主要产品进行限制。六是世界经济初步走出前几年的低谷状态,呈缓慢复苏迹象。

(二)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特点与走向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全国各地经济竞相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性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根据专家预测,2005年全国GDP将增长8.xxxx。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2005年国内产业走向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部分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供应不足,特别是电力缺口比较大,不少省市被迫限制用电,目前这些产品的供给正在迅速增加。二是制造业、重工业发展迅速。三是国内产业转移在加速,这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空间的制约,东南沿海地区中低档的制造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向四周扩张,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商机。

(三)我们面临的机遇分析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隆安来说,有影响也有机遇,而且机遇大于影响,我们一定要把握县情,认准自身的优势。

1、能源基地建设正面临着大好机遇。

这个机遇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机遇,我们国家过去一直实行的是发、供、用一体,现在,国家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将发电企业与电网分开,把电力项目建设完全推向市场,并成立了五家大的发电公司。目前这五个电力公司都在全国各地抢占市场。二是市场机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已成为目前制约经济提速的一个主要瓶颈。特别是近两年,全国电力供应缺口急剧增长。三是民间投资争相投向电力建设的机遇。由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电源建设放开,社会各界都对电力市场看好,纷纷把资金投向电力市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四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业用电量急剧增加,对电力需求增大这样一个机遇。这也为我们今后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强力推进我们的能源基地建设。

2、煤化工项目正在成为朝阳产业。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扩张,一些化工原料出现了紧缺,进口的依存度增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引起高度重视。在世界上,煤化工的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

二、当前的发展状况

我们隆安目前的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发展势头很好;二是发展压力很大;三是存在差距不小。

之所以说发展势头很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们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战略措施、产业定位、重点工作等各个方面,全部进行了认真规划,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这一思路符合国家政策走向,符合隆安实际,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项目建设有了大的突破。这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年引进项目37项,项目总投资额8519xxxx元,实际到位资金2995xxxx元,年内,全县先后有陶粒厂一期工程、福斯银一期工程、隆玉柴油机冷却芯片等项目竣工投产。在国企改革方面,完成了两家糖厂、县水泥厂、巴洋砖厂、安联公司等国有企业的改制,同时还完成了县水厂等国有企业产权置换工作;县直机关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第二个层次是,前期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县在建项目1xxxx,竣工投产项目xxxx;列入南宁市工业投资百亿投资工程的项目进展顺利,其中金鸡滩水电站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大自然公司完成投资160xxxx元。全县实际到位内资2.8亿元,完成任务的22xxxx,到位外资23xxxx美元,完成任务的11xxxx。前期项目的突破为隆安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层次是,项目库得到充实加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充实进项目库,比如铝材加工、纳米碳酸钙、6xxxx吨水泥、无尘纸、3xxxx吨燃料乙醇、医药等,这引些项目的储备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总起来说,项目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全县上下关注的重点、热点,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氛围。同志们,这就是隆安未来的希望所在。

四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一个地方的发展方法至关重要,过去我们总讲,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感到无所适从、束手无策,现在我们趟出了一条有效的办法,不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也就是开放带动战略,按照东西梯度发展的规律,吸引东部财团和生产力要素,引企业、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技术。2004年,我们这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已经引进了广西金鸡滩水利枢纽工程、年产xxxx吨电解金属锰项目、酒精厂、年6xxxx吨水泥熟料项目、年产7000吨松脂及松脂深加工项目、广西福斯银等一批大企业、大财团。

除了这四个方面,我们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在按照计划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所以,总的看,我们隆安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

之所以说面临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间竞争的压力很大。现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沿海发达地区就不用说,内陆发达地区也不用说,我们的压力主要来之于落后地区的发展。从我们周边县市看,我们北邻的平果县曾是全国的贫困县,但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很猛,GDP年均增长在2xxxx以上,特别是今年更为突出,挤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居第22位(南宁市的邕宁县、武明县、宾阳县、横县也分别位居第25、74、90、98位),平果已经由一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广西县级财政收入第一县。还有崇左市的天等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南宁市的唯一难兄难弟马山县,在去年的7项主要考核经济指标中也有4项超过我县。还有我们周边的扶缓县、武明县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可以说,现在的发展形势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并不为过。如果我们再不发展,就有被挤垮、被吃掉的危险。

二是加快发展的压力很大。我们的三大基地建设进程决定着隆安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决定着隆安的前途和命运。从国家的产业政策来看,我们所确定的项目现在都处于机遇期的最关键时刻,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些项目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四大班子的心中很着急,跑项目的同志心里很着急,每天为之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唯恐错过这个机遇期,而使我们隆安在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中掉队。这个机遇期稍纵即失,如果抓不住、抓不好,将会给隆安历史、隆安人民留下遗憾。

三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压力很大。县委提出的“135”工作目标,这是我们这一届班子对南宁市委、市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但是关键要看是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我们有了规划,有了框架,部分项目有了进展,但全面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特别是同志们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准备不足,应对措施滞后,就目前的发展速度和项目建设的进度,差距较大,照此发展下去,很难实现既定的目标。

之所以说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二是发展速度上的差距。不少干部和群众都认为,我们隆安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比较高,可以松口气了。实际上仔细看一下,就非常清楚了,去年全国是9.xxxx,全区是11.xxxx,全市是13.2,而我们是11.1xxxx,均低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可大家想过没有,全国、全区、全市的基数是多大,而我们的基数是多大?我们周边的一些县市也都远远超过我县。所以,我们隆安的发展速度只能是一般,或者说仅仅处于中游。

三是项目建设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我们与别人最根本的差距。不少同志都觉得,我们今年开工的项目不少,正在做前期的项目也不少,总觉得可以了。但是到外地看看,我们的项目差距还大得很,我们现在是规划中的项目多,正在实施的少;设想比较多,但真正落实起来难度还非常大;中长期的项目多,短期内就能抓到手的项目少。说到底,满打满算,现在在建的,能拿出手的项目只有金鸡滩水电项目、电解金属锰项目、酒精厂项目等。远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也没有几个,其他的都还是在规划当中。

四是产业规模上的差距。我们在建的项目大部分规模还太小,产业规模过小,决定了产业竞争力不强,就有可能被别人挤垮。

五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感觉,在不少干部身上,都普遍存在着盲目乐观思想和自我满足意识,都是认为我们现在发展很不错,总是坐在隆安这个小天地中,算计来算计去,看不到外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看不到我们的差距和问题,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种思想认识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尽快改变,必将严重影响到隆安今后的发展。

六是工作作风上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吃苦精神,干工作缺乏狠劲和韧劲,作风浮漂,耐不住性子,静不下心,做起事情头大尾小,或者是有头没尾。

七是发展环境上的差距。一方面是硬环境还不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对外商并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软环境还不够好,刁难外商、刁难企业,人为制造事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外商安心!

八是精神状态上的差距。近期,干部队伍中不正之风有所抬头,邪气有所上升,有的人不干事,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有的人不揣磨事,只揣磨人;有的人仍然在说三道四,传播闲言碎语;还有的心存侥幸心理,徘徊观望,等待犹豫。这些现象影响士气,扰乱军心,影响工作大局。

三、发展前景与发展重点

刚才我们分析了形势与机遇,也找出了差距与不足。那么我们隆安的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我认为我们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这个好,并不是我们凭空想像的,而是因为我们手里有项目。

给大家算一笔帐: 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一番。到2008年再翻一番。

根据目前项目的情况,在2006年前能建成发挥效益的项目至少说有2xxxx。

第一个是广西金鸡滩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6.46亿元,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亿元、利税150xxxx元,增加税收60xxxx元。

第二个是华侨经济区酒精厂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2亿元,利税300xxxx元,新增税收120xxxx元。

第三个是年产6xxxx吨水泥熟料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亿元,利税150xxxx元,新增税收60xxxx元。

第四个是广西福斯银冶炼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500xxxx元,利税75xxxx元,新增税收30xxxx元。

第五个是年产xxxx吨无尘纸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1亿元,利税150xxxx元,新增税收60xxxx元。

第六个是金栗公司的板栗加工项目,实现正常运营后,年可新增产值500xxxx元,利税80xxxx元,新增税收30xxxx元。

第七个是年产xxxx吨电解金属锰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68xxxx元,新增税收30xxxx元。 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在9亿元左右,形成税收在500xxxx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缫丝厂、丁当系列食品加工项目和其他一些中小型项目,新增产值、财政收入会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也就是说,我们到2008年,就完全可以实现GDP和财政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同时我们还有一批正在引进项目,到2008年可以产生效益。这是几个主要的增长点,同时我们还有一系列规划的水电项目,这些项目在2008年基本可以见到效益。这样,到2007年我们的GDP和财政收入就可以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08年,我们的各项指标都可以提前达到小康的目标。

综合以上的分析,所以我们有自信、有把握说,我们的发展前景很好。

但是,再好的前景也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那么,我们下一步怎么发展?。根据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刚才我们分析的形势和机遇、挑战和差距,今后发展总的考虑是,坚持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32字方针,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精力谋发展,全神贯注抓项目

我们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发展的核心是工业,要突出工业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我们隆安立身在于工业,富强在于工业,繁荣昌盛在于工业,必须坚定“成也工业、败也工业,强也工业,弱也工业”的理念,以工业的的突破来统筹我们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抓好项目,义无反顾地抓好资源优势的转换,义无反顾地抓好下游产品的开发,按照“每年都要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申请上报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的要求,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

工业化是隆安的根本出路,而项目建设又是工业化的关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根据刚才的分析,今后几年,特别是明、后两年是我们上项目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我们重点抓的项目:一是在建的几个项目,包括金鸡滩水电站、铝材加工项目、纳米碳酸钙加工项目、年产xxxx吨电解金属锰项目、酒精厂、年6xxxx吨水泥熟料项目、年产7000吨松脂及松脂深加工项目、广西福斯银、无尘纸项目、医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抓紧推进,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二是做大做强矿产工业。这个项目,我们有一班人马在抓,关键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年开采量达1xxxx吨以上。三是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抓好小水电的开发和建设。近期内力争拿到批复,明年上半年开工。四是一些正在洽谈招商项目,要力争在近期内有突破,今年再开工建设几个。五是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提升传统工业效益。

(二)扩大对外开放,走好隆安发展之路

开放是振兴隆安的必由之路。关于这项工作,我们多次开会进行了部署。总的考虑是,抓住每年南博会在南宁举办的机遇,一方面引进来,巩固与已引进的大财团、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加大与域外大财团、大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技术和人才。这项工作,应当说,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成效比较显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关键就是扩大合作面。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域外市场,培育一批外向型企业,走出国门,参与竞争,把隆安推向世界。

(三)关注群众生活,提高全社会的富裕程度和文明层次

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最低层,是我们事业的全部基础和动力所在,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这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所以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切实把群众的利益保证好,实现好。

首先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群众在整个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这些群众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失去了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关心这一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不能让一个群众挨饿、受冻。

其次,要加强低保资金筹措,扩大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有关部门要广开渠道,多想办法,筹集低保资金。

其三,要善待基层干部,善待老干部、老同志。我们的基层干部,特别是长期工作在乡镇的同志,所处的工作环境差,承担的任务重,而所得到的报酬、得到的关心却很少。我们各级各部门都要关心这些干部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的老干部、老同志,曾经为我们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现在他们大多数还是离岗不离心,还在时刻关注着隆安的发展,他们是我们隆安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各级各部门都要善待这些老干部、老同志,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实使我们的老干部、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其四,要关心机关工作人员。要关注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他们思想上出现的新动态、新倾向,要认真掌握,认真分析,找准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关心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既得利益,要想方设法给以兑现。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住房、出行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机关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

总之,这三项工作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三条主线,我想,只要这三条主线抓住了,我们整个工作就有了基础和保障。

篇10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下,全市经济下滑势头有所趋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中,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较好,农、林、牧、渔各业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副渔业产值34.92亿元,同比(按可比价格下同)增长5.49%,其中,农业增长7.53%,林业增长4.96%,牧业增长4.92%,渔业增长3.87%。种植业中蔬菜产值增长7.53%,畜牧业中家禽产值增长12.44%。一季度,全市出售及自宰的肉禽达1333.06万只,禽肉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4.45%。全市肉类总产为10.3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8.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0%和6.86%。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市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工业均处在低位运行状态。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5.15%,比上月回落了16.8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16.7%,增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但与去年11月、12月大幅下滑的情况相比,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二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55,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整体好转,主要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所致。1-2月,中石化**分公司实现利润1.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亿元,实现利税近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成多,去年同期利税为负。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二是企业开工明显不足,企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一季度部分企业处于设备运转较低的状态。反映企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用电量明显下降,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41641万千瓦时,比上同期下降20.95%。1—3月份用电量为11457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51%,这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状况仍很困难。

三是工业品出口受阻严重,产销衔接水平降低。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为159.44亿元,同比仅增长2.03%,其中出货值为9.87亿元,同比减少7.17%,这是近年首次出现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76%,同比下降3.65个百分点,销售不畅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即城镇5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同)7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投资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上月下降6.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去年1—3月投资增幅为62.2%,是20xx年月度增幅最快的月份)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7亿元,同比增长27.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0亿元,同比下降16%;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45.5%。其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 元,同比增长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三是县域投资增长较快。八县(市)投资完成50.15亿元,同比增长32.6%,城区完成投资22.67亿元,同比增长21.5%。

四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看,今年1—3月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5.2%。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碧桂园完成投资4亿元,导致去年同期基数高。从商品房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7.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销售额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83.2%。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同比上涨仅为0.2%,3月份则进一步演变为下降1.6%。从类商品看,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0.1%、4.3%、0.6%和0.1%;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价格分别下降0.7%、2.5%、0.1%和9.7%。

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个和3.35个百分点,为20xx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5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6个和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19.48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3亿元,同比减少4.2%,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7个和38.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37亿元,同比减少16.5%。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6699万美元,下降3.71%,其中,出口4813万美元,同比下降15.29%,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原因是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市一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数量下降,资金回笼放缓,经营利润下滑。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3179万美元,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同比仅增长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6.3%。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篇11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一季度。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2.5%,降幅比一季度下降6.2%缩小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0.8%,增幅比一季度回升12.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降幅收窄,投资、消费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表明我县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向好的势头。

(二)、三大产业——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农业生产稳定,服务业较快增长。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1—6月,55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98.54亿元,增长-2.5%;工业销售产值92.34亿元,增长-5.1%;工业出货值40.50亿元,增长-9.8%。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货值同比增幅较一季度分别回升3.7、3.8、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工业生产逐月增加。从单月工业生产情况看,我县3月份工业生产达到低点,4、5、6月份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6.94亿元、19.26亿元、20.03亿元,环比增长分别为8.8%、13.7%、4.0%。2.部分行业生产比较稳定。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下,我县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文教体育用品等支柱产业保持增长,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7.9%、2.9%、15.7%。饮料、木材加工、医药、工艺品等行业生产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1.5%、245.8%、12.9%、20.5%。这些行业积极、稳定、快速发展对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较大作用。3.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和发动企业进行技改,工业企业投入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大,购置技术成果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加,新产品开发生产步伐加快。1—6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81亿元,占限上工业投资额的60%,增长25.8%。1—5月,购置技术成果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290万元,增长48.1%。1—6月,新产品产值9.13亿元,增长10.7%,快于工业生产13.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9.3%,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4.工业经济效益出现回升。规上工业经济效益逐月提高,1—5月,工业企业十一项评价考核得分155.4分,比年初得分提高20.9分。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企业由年初的224家减少到5月份的174家,亏损额增长105.2%,比年初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促进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上半年,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34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6%,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31771万元、2046万元、16859万元、1523万元、1255万元,增长分别为0.2%、6.0%、18.9%、1.8%和14.1%。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良好。我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3万亩,增长5.8%,其中:早稻5.62万亩,小麦0.22万亩,与去年持平;薯类2.22万亩,增长11.0%;豆类2.18万亩,增长5.1%。经济作物中油菜3.78万亩,创近8年来新高,增长14.6%;蔬菜、果用瓜播种面积分别为5.4万亩、1.42万亩,增长12.7%和6.0%。二是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形势,但效益下跌。上半年我县出栏肥猪11.14万头,增长13.1%;出栏家禽187.2万只,增长16.9%。季末存栏肥猪13.36万头,增长15.0%;存栏家禽139.05万只,增长14.5%。但畜禽价格波动下跌,牧业总体效益有所下降。

服务业较快发展。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行业保持较快发展。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8%。金融、旅游、房地产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1.2%和36.8%,增速在各县市中居第3位。我县以“旅游创强年”为抓手,在上海、宁波举办温泉旅游推荐会,并在等地发放旅游消费券,加大了旅游整体宣传力度,旅游经济在逆势中仍较快发展。1—6月,旅游总收入7.25亿元,增长24.2%;旅游接待人数96.7万人次,增长23.3%;门票收入2808万元,增长43.9%。

(三)、三大需求——投资稳步增长,消费较快增长,外贸出口继续下降。

投资稳步增长。在经济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县抢抓机遇,在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方面积极有为,确保了固定资产稳定增长。1—6月,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增长7.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其特点有:1.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1.48亿元,增长30.3%,延续了去年5月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2.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1.59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行业投资分别为9961万元、3903万元,增长分别为34.8%、67.4%。3.工业投资下降趋缓。1—6月,工业投资9.69亿元,下降0.9%,降幅比年初、一季度分别缩小10.4、5.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力投资3903万元,增长67.4%。在制造业投资中,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主要行业投资额较大,分别投资32626万元和20552万元,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54.9%。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压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工艺品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84.4%、40%、411.9%、68.1%、16.7%、38.1%、30.3%。4、住宿餐饮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旅游富县”战略的深入实施,住宿餐饮在去年较大投入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投资额7537万元,增长22.1%。其中:开禧廊桥酒店、武川温泉大酒店已分别投资4300万元和2400万元。

消费较快增长。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增长14.0%,其中,农村、城市销售额同步增长。家电下乡补贴、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征等政策出台,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费,如汽车类销售额增长20%。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增长较快,粮油、食品类,服装、纺织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60.6%、47.3%、135.2%、3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09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48元,下降5.0%。

外贸出口继续下降。1—5月,我县出口34892万美元,下降11.6%,降幅大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这与2008年出口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形成较大反差。从出口企业看,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64家,44.5%的企业出现负增长,其中近八成企业下降幅度在20%以上,近四成企业下降幅度在50%以上。企业出口下降幅度大、面广,说明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外需萎缩是我县外贸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四)、三大收入——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1—6月,财政总收入7.86亿元,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增长0.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4万元,下降1.9%,降幅比一季度缩小12.2个百分点。从税收项目看,增值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实现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6.7%、0.7%、118.1%、25.1%。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根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5元,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4794元,增长10.3%,工资性收入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125元,增长4.3%。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69.03亿元,下降11.8%;实现利税3.49亿元,下降20.6%;实现利润0.82亿元,下降49.7%。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全县548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74家出现亏损,亏损面为31.8%,比去年同期上升7.8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0.80亿元,增幅高达105.2%。

(五)民生保障得到改善。1—6月,地方财政科技、医疗、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77.3%、126.5%和50.9%;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1.8%和44.7%。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5993、42175、31338、61345和11620人,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增加4301、2166、400人,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是比去年末增加7293、63人。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但在经济运行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工业经济运行十分艰难,工业用电增长与工业生产不同步,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一)、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十分艰难。虽然工业生产在一季度到达最低点后二季度呈回升态势,但这只是在低位回升且回升力度较弱。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困难,主要表现在:1.部分行业生产下降的局面还没有得到遏制。五成行业生产下降,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纺织服装、造纸、塑料制品、交通运输、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生产下降幅度在10%以上。2.工业经济效益比较低下。1—5月,产成品存货12.65亿元,增长14.1%;应收帐款22.62亿元,增长17.2%;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出分别增长5.7%和3.7%。在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物流、资金流运行见缓,企业相关费用支出增长,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3.外部需求环境仍然恶劣。我县工业生产具有出口导向型,外部市场疲软,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大。上半年,全县工业出货值40.69亿元,下降9.8%,增幅同比回落28.8个百分点。

(二)工业用电增长与工业生产增长不同步,节能降耗压力加大。工业用电量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工业用电量增长快,工业生产增长快。但是,我县工业用电增长与工业生产增长不同步,1—5月,工业用电量增长5.1%,增幅居全市第1位;而工业总产值下降5.9%,增幅居全市第6位。这给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带来极大压力。

(三)投资增长乏力。上半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增长态势,但与年度目标有较大差距,后续增长乏力。从计划总投资看,剔除往年已完成的投资额,今年计划总投资33.79亿元,即使全面完成计划投资额,也只有上年度限上投资额的93.6%,况且有些投资项目需跨年度才能完成。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在2002—2008年期间,工业投资逐年增长,2008年工业投资25.6亿元,累计工业投资达101.83亿元。企业建筑、安装工程基本完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2008年底,企业竣工率已达93%。工业投资继续外延扩张,受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内涵改造提升,则投资力度还较弱。可见,工业投资在2008年基础上再增长,难度较大。

三、对当前我县经济运行的建议

根据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对比年度目标,要全面完成任务难度较大。为此,我们还需十分努力,才能确保经济运行健康发展。

1、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经济的保稳促调。一要重视各项工业经济政策落实。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重视政策的尽早到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的落实,扶持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强、主业突出,在区域内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的典型培育。二要创新机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我县有部分企业规模小,生产开工不足,效益低下、开发新产品受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制约,处在半死不活状态。如何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尽快恢复生产,唯有走创新之路。首先要创新思想。拚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搞企业合作,形成规模经营。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倡运用股份制的管理方式,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奖励和转让股份,凝聚人心、留住人才,为企业加快发展集聚力量。三要加强管理。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对企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有针对性地管。对工业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的企业进行摸底,出台相应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对门类、旅游休闲类、扑克类、电动工具类等较大规模的行业,采取政府管理与行业协会自制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防止企业之间无序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12

一、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稳步增长。**年,机械行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工业总产值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工业产值增速一季度曾小幅回落,二季度以后逐月增长。累计产销率98%。

农业机械、电工电器、重型机械、石油化工、机床工具、仪器仪表、通用零部件、食品包装机械等行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0%以上。工程机械行业**年1月至**年3月期间增速有所回落,随着市场回暖和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增速逐渐回升,全年累计增长14.1%,增幅提高6.7个百分点。尽管市场需求波动较大,汽车行业累计增长仍保持在9.5%,但增幅较**年降低8个百分点。

(二)新产品研发力度有所加强。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107亿元,同比增长10.8%。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和机械基础件等六个分行业新产品产值增速高于总产值增速。其中冶金矿山行业同比增长40.7%,为全行业之高。新产品附加值较高,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也为“十一五”储备了新产品。

成功研制60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20、40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和37万千伏安/525千伏变压器;自行研制的75万伏变压器、电抗器、控制保护系统、导线等全部设备在我国首个75万伏输变电示范工程中得到采用;成功研制大型联合采煤机、秦皇岛煤码头8000吨/时成套装卸设备,大型船舶柴油机曲轴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成功研制主轴速度可达为4000转/分、刀具主轴最高转速达6000转/分、换刀时间仅2秒的复合加工中心;成功研制工作台面2.5X8米、工作面承重5吨/米2、主轴转速240-24000转/分,零件一次装卡可以完成五面和多种空间方向,并可以达到铣、搪、钻加工要求的五轴加工中心。上述新产品新技术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升级换挥了关键作用。

(三)出口增幅首次高于进口。全行业累计进出口222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进口1184亿美元,增长4.8%;出口1044亿美元,增长34.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近30个百分点;逆差139亿美元,比**年下降近50%。

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等大型机械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十一个新亮点。汽车、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批量、大额出口增加,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对外石油开发业务的不断开拓,随项目出口的国产石油机械也逐年增多。

二、突出问题

(一)发电设备生产和订货过于集中。**年发电设备制造继续高速增长,产量达到9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8.9%。发电设备生产任务过于集中,远远超过了国内企业生产能力,部分关键零部件只能靠国外企业的协作完成。发电设备订货过于集中不利于机械行业均衡生产安排,由于后两年签订的发电设备订货合同明显下降,预计**年生产能力有可能部分放空,造成资源浪费。

(二)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虽然**年机械行业较往年合同饱满,但所需的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以及电、油、煤、气等动力产品的价格上涨,给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硅钢片、铜、铝、绝缘材料等,价格同比上升了近一倍。

(三)机械行业凸现产能过剩危险。机械行业是竞争性行业,一定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但是当前已有迹象表明机械行业产能供过于求局面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产品趋同,资源供应分散,市场恶性竞争。例如,仅生产电力变压器行业企业就有1000家以上,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互相争抢资源和用户,这也是导致矽钢片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机电产品出口短期内增幅过快,贸易纠纷增多。**年电动机、手动搬运车等大宗机械产品出口数量激增,屡屡招致进口国家反倾销,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带来隐患。

(五)人民币升值加大了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成本负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对合同周期长、金额大、结算周期长的成套机电设备项目造成的损失较大,这部分项目因兑换人民币费用上升,成本负担加重。

三、**年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影响机械行业**年发展形势的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定单充足。发电输变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生产重大装备的企业**年合同定单较为充足,主要品种产值、产量将比**年高。主机制造任务饱满,将带动辅机和配套零部件产品生产,对全行业保持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机械产品需求出现新的热点。随着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农业投资积极性提高;同时,数字化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机床工具行业加快发展。

(三)能源等外部生产条件趋于好转。煤炭、电力供应趋于宽松,为机械生产安排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大型发电机组、大型电力变压器、大型冶金矿山设备、石油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超限运输任务多于往年。铁路特大型特种车辆少,周转难度大,运输紧张形势进一步加剧。

(四)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普通钢材供应基本缓解,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合金钢、电工钢、铜铝等有色金属、合金炉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将居高不下。化工产品价格不会有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波动继续对机械行业的亏盈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机械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国际市场对汽车、农机、工程机械等大型产品的需求,成为机械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预计**年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18%。

四、有关措施建议

(一)平衡安排投产进度,促进机械行业平稳增长。电工电器行业产值占全行业四分之一,与各分行业关联度大。建议安排“十一五”发电、输变电建设项目时,考虑电工电器行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适当控制项目建设在各年度分布的节奏。

篇13

**年,全市工业经济在**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75.6亿元,同比增长27.28%;实现利税213.5亿元,同比增长24.55%,其中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30.28%;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年度计划。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34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1%,比**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二产完成增加值8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比**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一、**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产销衔接正常,总量创近年新高。**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0.04亿元,比**年净增113亿元;同比增长25.2%,比**年回落了1.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2199亿元,增长28.3%;产销率为97.94%,比**年提高0.97个百分点。从全市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看,有34种产品比**年有所增长,占68%。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1.16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18.87亿元,分别增长23.15%和25.34%;轻重工业的比重为22.6:77.4,重工业比重比**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14户,比**年净增204户;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75.61亿元,同比增长27.28%;实现利税213.52亿元,同比增长24.55%,其中利润104.58亿元,同比增长30.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7.09%,同比提高16.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七项综合指标中有四项同比增长,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41次,同比加快0.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4%,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79万元/人,同比增长17.87%;产品销售率为97.94%,同比增长0.97个百分点。

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从企业结构看,大中型企业对全市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03家,比**年净增71家;过亿元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626.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38%,比**年提高3.58个百分点。二是从行业结构看,支柱行业优势明显。黑色金属冶炼、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三大支柱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33.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7%。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5.6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54.99亿元,利税105.47亿元,分别增长31.36%、36.53%、40.8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比重为45.6%,比**年提高3.5个百分点。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有所增强。**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76.24亿元,同比增长26.2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12%,较**年提高2.1个百分点。

4、煤电运供求基本协调。**年,我市生产原煤361万吨,增长40.3%;重点用煤企业累计购进煤炭1040万吨,库存49.6万吨,比年初增加10.6万吨,从运输方式来看,铁路完成603万吨,占58%,公路完成437万吨,占4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7%;其中工业累计用电101.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2%,增长13.82%。煤电运的基本平衡,对全市工业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节日期间我市工业企业加班及一月份工业生产情况

据调度,我市春节期间加班的工业企业245家,累计加班59.6万人次,完成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税2.78亿元,同比增长16%。截至正月初十,我市各重点企业已经全面恢复生产;除少数县(市)区的企业以外,绝大部分春节放假企业已陆续开始上班。

1月份,我市工业生产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据调度,济钢、重汽、山水、炼油等重点企业生产稳定。预计1月份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亿元左右,同比约20%。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比1月份计划少10亿元和30亿元;为实现“首季开门好”的增加了难度。

三、**年工业发展目标

年前,我委会同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对各县(市)区及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对**年工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衔接。**年我市工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5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25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14户,净增300户;收入过亿元企业353户,净增50户。

四、做好“首季开门好”服务月活动的几点要求

综合分析今年的工业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全市工业仍将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回落之间的矛盾突出,由此带来产品价格下降、库存增加、效益回落;亏损面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使组织经济运行的难度加大。一季度是组织全年经济运行的关键。为抓好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已经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的通知》。下面我就这次服务月活动提两点要求:

篇14

今年以来,益**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东部新区建设、节能减排、产业调整五个重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园区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5月,我区经济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稳步上扬。特别是工业经济逐渐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迎来新一轮高峰,使得经济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总体来看,今年我区经济开局好,后劲强,正处在高速增长期。

1、地区生产总值(GDP):据测算,1-5月完成GDP35.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一产业完成0.58亿元,同步增长1.2%;二产业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1.7%;三产业完成7.92亿元,同比增长6.3%(该数据以市局公布的季度数据为准)。

2、规模工业:1-5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9.17亿元,同比增长40.1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3.10亿元,同比增长25.7%;

3、高新技术产值:1-5月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4.89亿元,同比增长58.40%;

4、固定资产投资:1-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4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15.2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7.35亿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