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实体快消品 网络文化产品 商业模式 盈利
引言
随着商业模式这一概念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其对企业的经营与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品配送模式的创新,在短短二十年间,沃尔玛的销售额从几千万跃升至400多亿美元;戴尔通过直销模式将它的电脑以更低的价格送到全球顾客的手中;丰田则因创造了jit模式而使其享誉全球。
卓越的商业模式对一个组织能产生如此重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它是否也对组织内产品的发展大有裨益呢?今天的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产品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产品如果不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心,极有可能在成长道路上夭折。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又一种快消品被创造出来,那就是网络快餐文化,其中网络小说最为大家所熟悉。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看得见摸不着;其次被认为是文化快餐;三是网络文化质量参差不齐。以前很多网络文化是可以免费获取的,但是随着网络逐渐规范,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化需要浏览者付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小说,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本文将网络小说作为典型网络文化产品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实体快消品和典型网络文化产品的商业模式的比较分析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希望找出两者可以改进和互相补充的地方,促进其良性发展。
一、价值网络比较分析
在实体快消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企业构建出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按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所述,从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渠道商,产品由此进入消费者手中。属于一个单线发展的过程。且每一个环节虽然都会产生一定的附加值,但是作为快消品,由于其变动成本不高,且有竞品牵制,所以难以产生高附加值。
而网络小说尤其是优秀网络小说的问世,除了在文学网站上之后吸引大量读者之外,网络作家仍可通过出售改编权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如图一所示,网络小说可改编成电影、漫画、网络游戏,甚至通过印刷出售。它形成的就是一个价值网络,且有很多环节均产生高附加值,且包含着更多利益主体。
图一:网络小说形成的价值网络
另外,在实体快消品诞生过程中,生产商是价值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对网络小说的运作过程来说,网络作家的创作才能才至关重要,没有优秀小说作品的出现,后面的价值网络及其运作都将失去意义,所以,虽然把网络作家看成是原材料供应商,但它的作用远大于快消品的材料供应商。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将绝大部分资金使用量放在文化产业项目制作的前期和中期,后期市场开发投入仅占10%左右,而国外成功的公司其后期的资金使用额占到了40%。【1】在事实上,网络文化产业项目制作的各个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在网络小说改编之后的营销模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在后面将有详细论述。
二、盈利模式比较
morris将商业模式定义疏理后,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基本层就是商业模式被定义为企业的经济模式,需要考虑盈利的逻辑,包括利润来源、成本结构等。【2】因此,可以从成本结构与利润来源两个方面来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实体快消品生产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模式还较为单一。它们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终端产品售卖,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为消费者提供网络购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网上订餐和网络团购的盛行,为生产厂家提供了另外一种盈利途径;再次,实体快消品的品牌在促进企业盈利方面发挥较大作用。例如,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之所以为“王老吉”这个品牌争夺不休,就是因为品牌的力量。一个拥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对产品的销售和在残酷的价格战中都拥有主导作用。因此,实体快消品的盈利方式就是产品+品牌。
其成本结构还是较为复杂的,在快消品的产业价值链上,几乎所有环节都将产生成本。企业虽可以通过内部变革压缩管理成本,但很难大幅度降低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分销成本。首先,企业压
缩供应商的利润,可能会导致其提供劣质原料,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在内部生产环节,生产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营销成本则是难以降低的,企业将越来越多的资金砸在了营销环节。在去年火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加多宝便以上亿的资金标得了该节目的冠名权;企业花在分销上的资金主要是为了稳定和扩张渠道,以建立一个分销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的分销网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实体快消品的盈利模式还是较为单一的,而酝酿出一个成功的快消品需要企业投入很大的人财物力。
2012年,一部《甄嬛传》红透了半边天,各大电视台争相播放,且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该剧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那么,优秀的网络小说是如何运作来实现盈利的呢?
根据图二,可以将网络作家视为原材料提供商,但是这个原材料拥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它是一种文化产品,作者拥有所有权,并通过售卖这种所有权来获取盈利。
表1:网络小说盈利模式
由表1可以知,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可以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创造出多条利益链。一个优秀网络作家的年收入可以达到惊人的几千万,我们可以从该表中找到原因。例如,自盗墓小说《鬼吹灯》在网络上大热之后,盛大公司将其开发成热门网游,美国的新线电影投资公司又将其拍成电影。依托于这部小说的文化产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如漫画、玩具、文具用品等等。一部成功的网络小说也会带来丰富的产业链,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或许已经超越了网络小说本身。【3】
关于网络小说的成本结构,最重要的就是机会成本。以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网为例,自2003 年5 月开始商业化运营,迄今不到10 年时间,旗下签约作家和散户就已经超过10 万,以网络连载的形式传播小说作品达数十万部。【4】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小说都像《鬼吹灯》、《甄嬛传》等这些小说一样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宠儿,因为市场和消费者有筛选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网络作家还是文化运作公司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即机会成本。另外,优秀网络小说的制作改编成本很大。对于电影来说,即便是小制作也得投入上百万元,投资上亿元的大片更是不少见,电影拍摄不仅“费钱”,还是灯光师、服饰设计师、摄像师、演员、导演、编剧等组成的多人合作行为。【5】所以,文化公司都会极其谨慎地选择改变对象,防止投资回报率不及期望。
根据上文对实体快消品和网络小说产品的盈利模式对比,可以得知两者的盈利模式具有很大差别。在盈利方式上,前者盈利方式单一,后者拥有多条盈利链条;在成本结构上,前者的成本主要存在于产业链的各环节,后者的成本更多地在于优秀小说诞生的机会成本和文化运作公司的制作成本。
三、营销模式比较
信息时代的来临,催生了网络化与多个行业的相结合,也让影视文化产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影视文化带来了新商机。从2015 年开始,互联网打通了文化领域的产业链,让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产业链的延伸转化为价值链延伸
据《2016-2021 年中国影视广告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利索单元,推动以创意为源头,串联影视产业的新型模式建立,形成多个点的利润流,像是《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节目,结合了广告、电影、旅游等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受众效果。我国的影视产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呈现附加值低的特点,模式相对单一。成本要与资源的整合相匹配。就拿《中国好声音》为例,一面学员唱歌老师转身,一面充分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推广,接二连三地连着办了好几季,而且一直在办,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口碑效应,这正是一个成功的可借鉴的案例。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要实现价值的有效整合,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实现跨界同盟,以立体化运作方式达到运营效果的最大化。
(二)由平台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
在互联网领域,平台提供了桥梁和媒介。包含技术、零售、娱乐等诸多资源的整合,完成交易的过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平台化建设成为主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符号。一方面平台可以创造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平台没有界限,可以无限拓展。但有了平台做基础以后,更加需要有内容作为保障。产业出现乏力、疲软的状况,再优质的平台也会形成产业低水平化的循环。拓展互联网影视产业,就要实现“内容为王”的转变,第一,做好品牌化升级,通过优质内容原创,建立口碑,打破同质化的规律,做强品牌价值;第二,采用大企业驱动模式,依靠大企业、大平台的流量来强化影视文化产业的根基;第三,推动创新创业模式的建立,建立影视产业文化基地,挖掘影视资源,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共同构建影视行业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三)裂变式营销向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转变
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呈现全渠道、互动性等方面的特征,结合新兴技术成果,把小众热点不断放大,拓展节目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实现裂变式营销。裂变式营销虽然可以撒网式挖掘客户资源,但毕竟是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影视商业模式的运作仍需要做到以客户为导向。兼顾客户的视觉体验和效果。围绕客户需求,锁定目标市场,达到引起顾客共鸣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新商业模式变革
当下,“互联网+”的思维已经贯穿了影视产业的始终,促进影视文化商业模式朝着一个全新的转型期蜕变过渡。改变了传统思维的营销模式,也更新了人们沟通、交流的社交方式。实现信息与内容的互相联通,用互联网思维解读知识产业结构,探寻影视产业的新业态,重塑影视文化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影视传播结构变革
深耕国际互联网二十余载,我国网民的认知也在发生着蜕变,在摸索中逐渐深入,不断向前。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不仅是价值应用的变革,更是传播结构的颠覆性改变。互联网除了传递信息以外,更承载和连接着用户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源要素发生了新的改变,实现着传播结构的重构。互联网催生了时代影视产业结构变革,创造了影视产业全新的业态和模式结构,实现传统影视行业的转型升级。把握好影视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结合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挖掘新的需求。在互联网和影视产业两大方面拓展新的商业模式,扩张新的影视产业版图。
(二)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开拓新模式
互联网进入影视产业是一个二者相融合的过程,依托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张和发展影视产业。就拿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来说,都在文化领域里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畴,市场份额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影视产业与互联网的联通,依托内容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目前的新型企业有影娱公司、互联网影视公司等形式。互联网加快了文化产业的融合思路。影视产业融合的新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种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内融合,以数字化作为依托,以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为基础,与网络视频强强联袂,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使影视产业具备新的发展方式。(三)互联网开拓影视文化全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思潮之下,影视文化新模式更多强调一种连接,“互联网+”影视文化产业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聚集更多消费者,让研发、创意的各个环节都有消费者参与其中,成为企业的粉丝和成员。与客户紧密衔接起来,开启创新模式。影视文化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以互联网作为商业创新的基础,依赖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的智能终端连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增强企业的数据线整合能力,摆脱完全依赖影视设备的习惯,与时俱进跟随云技术的发展,通过影视设备以及数据云端连接,增强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提高影视文化商业运营能力,提高实效性和效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影视文化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信息和地理位置发生着连接和互动,增强同互联网之间的联结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下影视文化新商业融资模式发生改变
影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类似这样高风险的行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互联网的技术更新催生了影视行业创新,对一些小型的影视文化产业来说,投资意味着高风险,收益难控制。衍生出来了众筹的融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进行筹资,将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到网上,吸引更多人投资,为影视文化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也切实解决了中小型影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透过这样的营销手段,让文化创意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同时也能精准地定位到客户的需求,接受市场的及时性反馈。精准地定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市场投入风险,鼓励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度的提升。
(五)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互联网数字化的迅速崛起,促使影视文化产业融合度的加深,传统的内容生产式的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网络推动下,数字产业迅猛发展,依托数据支撑和内容生产,完成消费环节个性化、网络化、舆论化、娱乐影视节目,已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由初始、崛起、成长、过渡、成熟的阶段。正在向创新的阶段不断迈进。不断完善体系,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电视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式和策略对影视文化产业进行指引。影视文化产业类型与日俱增,不仅是机遇,还是压力和挑战。更关键的是将会引发一系列层出不穷的问题。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大势所趋。需要我们以正能量的方式传递。影视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模式,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竭尽所能为顾客提供服务,迎合大众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立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影视文化样式多元化,服务理念与时俱进,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时代元素,立足于改革,同时又对旧的体制加以更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中,更加接地气,迎合大众的口味,以贴心的服务满足客户。一切从观众中来,又到服务于观众的需要中去。以独特的方式占据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形成影视产业链结构,拉动相关产业、行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不变的服务准则和程序作为航标,应对瞬息万变的发展市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灵活变通。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市场上,大家采用的都是普遍化的传播模式,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多少企业敢去尝试新的娱乐模式,在困惑的漩涡中左右周旋,这样只会只退不进,越陷越深。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类型,不容易被人所熟知。也是它市场面狭小的重要根源。开拓市场,与国际化接轨,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出人意料。
总结
互联网时代到来,不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带动着影视文化产业高速运转,无论是从科研,还是文化领域,影视产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互联网契机,探索影视文化新模式。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它是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旅游经营单位中的一朵奇葩,其商业模式对影视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哈默尔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从核心战略、价值网络、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四个方面分析了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的措施。
一、哈默尔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盖伊·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简单的商业观念。他识别了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四大要素。而这些因素两两之间都形成一个界面,这些界面将四个要素紧密地连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此外,模式还要达到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并在利润助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二、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分析
自1996年以来,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横店影视集团,主要形成了旅游休闲、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影视管理服务这几个业务。从哈默尔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理论角度来分析,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核心战略,2001年,在对影视城的资源特色、优势劣势分析之后,经营者提出了“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影视是基础性资源,要利用影视宣传企业,利用影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题材、手段等元素,使影视、旅游、文化三位一体,互相融合。②价值网络,政府的支持是横店影视城得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委领导明确表态,要举全省之力,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好,使之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要素平台。横店发展影视产业,不仅能够享受国务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还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东阳市人民政府的多项优惠措施。旅游商是横店影视城扩大市场的利器。横店影视城始终坚持“三赢理念”,让商、公司及游客三者共赢的市场开发思路,通过反利大会及活动奖励,达成与各商的诚信合作。横店影视城还在人才储备、培训和教育上狠下功夫,主动与高校合作,如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共同创办了横店影视科技学院,培养影视表演、影视工程技术及影视制作现场管理等应用人才。③战略资源,横店影视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影视资源为基础,开发与影视结合的梦幻、快乐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中国的、影视的、原创的、高科技的、充满魅力的、轻松愉悦的”产品特色。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媚俗的大宋市井图;秦王宫,气势恢弘;广州街·香港街,可让游客感受粤港风情;明清宫苑,再现堂皇的京都风貌。梦幻谷,堪称国内规模第一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其中有《暴雨山洪》、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为了维护影视基地良好的环境和旅游秩序,横店影视城制订了详细的《影视拍摄管理规定》,针对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行为,健全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制度,使横店的影视拍摄与旅游走上了规范、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④客户界面,横店影视城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摄制组,另一类是大众游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横店影视城在客户界面主要有以下亮点:拍摄免场租。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前来拍摄的剧组免收场租。这一政策降低了影视剧组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前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的积极性。“一城一策”。“一城一策”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客源地的人的经济水平、旅游意识、旅游习惯和适时发展,结合横店影视城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旅游概念,进行不同的旅游策划,组合不同的线路,制订不同的旅游价格,提高客源地对横店影视城的认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三、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提升对策
①实现横店影视城的国际化,要有全球化的意识,把握经济和政治的宏观形势,在影视发展上准确把握全球最新的影视文化动向、影视技术发展方向。主动与全球上先进的影视城合作,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影视巨头合作,为他们来横店影视城拍摄提供优惠条件,通过更多国际化影片的制作,达到让国外影视界认识横店的宣传效果。加强海外营销,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横店旅游,体验中国特有的影视文化。②延长产业链,增加创收点,“影视+旅游+文化”依然作为横店影视城的核心战略,但为了增加创收点,使横店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实现影视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将多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交易费用转化公司的利润。在产业链的上游,集中影视策划与创作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完善影视制作的统筹安排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加强影视后期制作和发行宣传,与更多的网上在线影院和大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加强合作,在新电影作品的发行上分享到利润。纵向一体化不仅增加创收点,也使影视城拥有更多的影视核心技术,减少对产业中其他合作伙伴的依赖,提升影视城的竞争力。③持续不断地进行影视旅游产品创新,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生产,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短则一个月之内,长则数十年。横店影视城的小型影视旅游产品基本依托于经典的影视片段,如的《英雄比剑》、《秦军剑雨》,但随着观众对电影热情的消退,此类影视旅游产品难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横店旅游产品开发部门要根据最新的、火爆的电影,开发出经典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对影视旅游产品进行创新。④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横店影视店所展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如秦王宫的秦文化,明清宫苑的明清文化,清明上河图的宋文化以及大智禅寺的佛教文化、屏岩洞府的道家文化,但大都以建筑为依托,少有重现历史生活原态,更是缺少浙江当地文化、越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浙江的古越文化,以“建筑+演艺”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游客不仅在横店可以感受影视文化,还可以感受浙江本土文化。⑤提高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都以静态为主,游客只能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节目的精彩,身心上的共鸣有限,有必要开发一些能让群众充当主角的影视片段表演节目;在影视旅游中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将表演中使用的道具以记念品的形式送给游客等等。⑥注重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国家信息建设的发展,网民已成数量级增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营销将是营销的利器。网上营销还要借助其它网络平台,如携程、驴妈妈、途牛网等,与它们合作,利用它们的渠道向更大的受众提供横店的信息,共享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胡盛强.商业模式的结构探索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
[3]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许永安.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
关键词:常规战略;创意战略;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网络视频;五力分析;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69-04
在媒介整合及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网络视频业务因其内容丰富多样、用户形式灵活突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其正逐渐成为视频内容消费的主力,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成为消费的主流,视频内容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网络视频业务正在迅速崛起,不仅对传统的有线电视产业,也对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和卫星电视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网络视频业务的各种商业模式、及时丰富的内容提供和各类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自身产业链不断完善。近年,国内网络视频业务格局基本形成,在网络视频企业中,乐视网成为了国内首家盈利的视频网站,根据2012年财报显示,2012年营收11.673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95.02%;利润总额2.2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2%;净利润1.9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10%,2013年全年,预计净利润为2.52亿元至2.72亿元,较2012年的1.94亿元同比增长30%至40%。
乐视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乐视公司是唯一一家在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也是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视频网站。目前,乐视的市值已经由上市之初的30亿增长为400多亿,是创业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长期以来,乐视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涵盖了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日均用户超过5000万,月均超过3.5亿。近十年来,乐视创造了多项全球或中国第一:中国用户规模第一的专业长视频网站,全球首家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中国首家拥有大型影视公司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第一家提出内容自制战略的公司。乐视正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型企业。
一、乐视网常规战略分析
常规战略既是所谓的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通过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利润,红海战略的显著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激烈的竞争造成降价的下降,从而减少了利润;另一个是不断细分市场达到差异化的战略,这就造成市场范围的缩小,按照这两种游戏规则,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红海战略需要分析竞争态势和产业条件。下面通过宏观环境、产业竞争状况、SWOT[1]分析以及乐视网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试分析乐视网的常规战略情况。
(一)网络视频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PEST分析)[2]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作为互联网业的网络视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影视视频行业在文化产业中具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发展成绩突出。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政策影响产业未来的发展步伐,三网融合的力度将促进产业的巨大发展,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偏好,网络视频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宏观环境是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以下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在宏观环境上进行的详细论述。
1.政策环境,政策力度持续加强,“三网融合”带来网络视频行业新机遇。随着《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通知和落实,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相关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对网络视频产业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联合,其中互联网是融合的核心,三网融合促使广播电视运营商的跨区域整合和更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中国信息化战略的体现,影响中国信息化进程。三网融合的试点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政策落实上仍不明朗,产业链主导权争夺制约了市场的增长。
2.经济环境,相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经济环境上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上我国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平稳。申银万国证券传媒行业2012年年报显示:新媒体整体表现出色,传统媒体增长平稳。2012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2.7亿元,停闭增长16.9%。新媒体增长强劲,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4%,高于前三季度32.8%的同比增速。从传媒与平台企业的主要盈利途径广告经营上看,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达753.1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6.8%。视频平台方面,视频网站广告收入高速增长,2012年5月网络视频的网民渗透率超过搜索,成为第一大网络应用。[3]文化产业良好的经济环境预示着这一产业的未来快速扩张的良好潜力。
微观层面上看,未来的传媒市场将继续增长,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这从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
在网络视频领域乐视面临着众多的竞争者,包括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百度爱奇艺、腾讯、迅雷看看等企业。
3.社会环境,消费观念带来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网络的普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抛弃传统电视机,网络视频的易用以及互动性带来产业不可估量的前景。此外,用户对消费体验和娱乐的体验日趋成熟,体验经济是一种以消费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会议的活动的经济形态。[4]乐视在全行业最早提出了“生态模式”,随着超级电视的持续热销,阿里巴巴、小米、爱奇艺、优酷、苏宁等大量优秀企业追随乐视进入智能电视领域,标志着乐视生态模式取得初步成功。通过乐视生态,乐视要为中国人提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优质生活和全新消费思维,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4.技术环境,科技和数字化促进了平台的升级。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是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石,文化产品和内容产品是数字化发展的灵魂。
乐视网拥有一支具有丰富视频实施经验的核心视频研发团队。乐视云平台具有业界最大的带宽储备规模。乐视持续在p2p技术领域投入研发力量,拥有了webp2p技术。这一技术为高带宽消耗的互联网络视频业务带来巨大的成本竞争优势:用户播放体验更流畅,打破原有的高峰资源瓶颈,更低的成本输出。在同行相比,乐视云视频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国内最大规模CDN宽带,满足全国用户流程播放体验;最先提出视频元架构理念,打造完整的云视频应用平台;终端方面,LetvUI是乐视独立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用户体验全球领先,其中最新版LetvUI 3.0是全球实现全体感操控的电视操作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完全抛弃遥控器。2010年乐视自主研发的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为占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市场做好了布局。乐视网针对网络视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备了成为优秀网络视频服务商的充分条件。
(二)产业竞争状况分析(五力分析)[5]
五力分析模型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包括:行业内的竞争者、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能力、替代产品的替代能力五中基本的行业竞争力量。用此模型分析产业竞争环境,这五种力量的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的吸引力,同时决定了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面是通过五力对乐视网的分析:
1.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网络视频的内部竞争加剧,网站进入整合盘整期,大型传媒机构具有内容上的优势进入新兴市场竞争,版权成为行业软肋,各运营商开始争夺正版内容。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几乎垄断了UGC平台,同时收购了海外版权商Trade Lead和国内内容提供商东阳天世以增加核心竞争力。迅雷的优势是下载客户端巨大的流量资源。乐视网具备国内最全正版影视版权库,涵盖100000多集电视剧和5000多部电影,远超竞争对手;并正在加速向自制、体育、综艺、音乐、动漫等领域发力,实现内容的精品化和差异化,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乐视网具备国内最全正版影视版权库,涵盖100000多集电视剧和5000多部电影,远超竞争对手;并正在加速向自制、体育、综艺、音乐、动漫等领域发力,实现内容的精品化和差异化,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
2.潜在进入者分析,电视台携内容优势进入(国家网络电视台),传统门户网站进入,腾讯视频、百度爱奇艺、搜狐视频依靠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和搜狐的优势资源抢占市场。此外可能的进入者还包括风险投资和新的创意者。
3.替代品分析,包括传统电视、IPTV、网络电视、高清电视、P2P网络下载。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用户原创内容增长迅速,不以盈利为主;内容创作机构,如电视台、影视公司等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5.客户议价能力,网络视频个人付费市场相对企业付费市场处于成熟阶段,个人付费通过线上影院收费的方式实现,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广告受到传播效果影响,广告主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通过从整个竞争状况的分析得出:网路视频业存在着供应商和客户的双重议价能力强的考验,同时也受制于不断增多的替代品和潜在者的威胁。
(三)乐视网业务分析
通过应用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6]分析得出,在线广告收入仍然是重要的现金牛业务,乐视广告销售是基于传统视频网站的基础性业务,连续多年销售收入翻番。版权出售业务,在线付费业务正在逐渐增长,乐视会员频道是乐视网旗下的精品付费观影频道,为付费用户提供高清影视剧在线观看和下载服务。乐视网通过购买版权,目前,版权库已经拥有5万多集电视剧、4000多部电影,包括国内大约60%的热门电影、电视剧的独家网络版权。乐视网的“收费+免费”模式不断获得客户认可,收费用户不断增长,频道的视频清晰度达到1080P,满足了网友对视频质量的高要求观赏体验。
此外,乐视网借助3.5亿用户,开始布局多种创新型业务。包括:基于用户的增值服务业务,基于大屏的广告业务,基于乐视商城的业务以及基于Letv Store的应用商城业务。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9月,乐视网自主研发的“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无疑成为乐视明星产品,这是经过四年多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储备,乐视网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电视端解决方案。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完成对乐视致新的参股,2013年4月,乐视网、乐视控股、深圳市冠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方以现金的方式对乐视致新进行增资,增资总额超过3亿。“乐视TV”的推出,标志着互联网模式,正式杀入电视领域。
(四)乐视商业模式分析
乐视网的商业模式是三位一体化的模式,即“版权+用户培育+平台增值”。乐视拥有互联网视频和手机电视服务业务所需的经营性资质,通过互联网为电脑、电视、手机及其他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视频节目和服务。而传统电视生产厂家是单边商业模式,即企业到顾客,传统电视业是双边商业模式,乐视采用的是三边商业模式,增加了用户体验。
乐视做的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苹果的模式相近,苹果在硬件和iOS之外,优势在音乐;乐视的优势在视频,乐视生态系统集合“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乐视是在自有核心业务上做垂直整合,“产业链各个链条上真正的交融,才能够是乘法,甚至是指数级的效应”。
二、乐视超级电视能否成为竞争中的蓝海
(一)传统电视产业面临改革和数字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传统电视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角色,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由于基数庞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增长放缓,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传统电视产业面临着变革和转型,这些改革即包括传统电视产业向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内容的选择和提供以及运营体制的变革。
(二)传统电视机本身的用户体验
在智能电视领域,创维、海信、TCL、康佳等仍然坚持传统硬件研发、生产和运营的思路,传统家电产品发展陷入瓶颈,很难再提高。即使是创新性的智能电视产品,也延袭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其智能电视应用多为手机应用的改良版,对大屏电视的兼容性缺乏。“界面设计混乱,不易查找内容”、“智能应用运行速度慢,不符合用户体验”等问题。由于各种新形态的媒体的出现,尤其是年青一代受众习惯的转变,正失去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兴趣,电视机开机率逐年下降。
(三)乐视超级电视市场的蓝海战略
传统电视机的营销方式只是硬件销售的收入,传统电视媒体也存在各种局限,受众没有像网络电视那样具备灵活的观看选择权,而乐视超级电视的商业模式是和消费者发生持续性关系,这种商业模式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改变了智能电视产业链,符合蓝海战略的第一步重建市场边界。[7]
乐视生态本身是基于全局的战略布局,包含4层架构9大引擎。9大引擎包含平台层的云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内容层的内容制作和内容运营;终端层的硬件及LetvUI系统;应用层包括:Letv Store、视频搜索、浏览器,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生活的大屏延展。注重全局的原创是减低规划的风险的关键,是不至于投入大量的努力和时间,结果却只是规划出一些战术性的红海行动。[8]
传统营销是维护现有客户,寻求更多的细分市场机会,这对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许有用,但却难以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而乐视超级电视依托乐视生态各个环节,放眼于非客户群体,超越了现有需求,整合了市场机会。
乐视在在销售上,采用自有品牌产品和自有品牌的电商,没有渠道成本、营销成本;在营销上,采用CP2C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拥有四重收入,即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应用收入,乐视网虽然在牺牲了“一次性”的硬件利润,但换取的却是“持续”资金流入;售后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电话售后,还采用官方微博、微信、乐迷论坛、高管微博等社交平台作为客服渠道。同时,乐视推出“乐迷卡”,并推出“乐迷卡”的网络“瞬时贷”功能,用户经过快捷的审批程序即可实时获得银行授信,购买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等产品。乐视实行的去渠道化策略精确预知商品的需求量,提前增加产能,缩短供货周期,减少物流和库存成本。
三、乐视网竞争战略与前景展望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纷纷杀入网络视频,企业都在不断创新抢占下一个智能市场的蓝海,有望重建规则,将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重建为一片蓝海。从市场现状来看,IPTV产业链不断完善,个性化内容与用户规模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用户需求的培育将决定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从内容于业务提供两端来看,版权和运营是未来内容运营投入和收获的两端,也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若乐视超级电视能在内容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则将对公司营收起到重要拉动,反之,则将面临较大亏损。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企业就是将“创意”转变为“产业”的过程。克里斯・比尔顿(Chris Bilton)认为,创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文化企业的战略、组织领导力、风险预防、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文化市场和消费以及文化政策”。在成本创新、容量创新、市场创新、边界创新和学习创新上,我们期待着乐视的创意战略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92-197.
[2]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97-199.
[4]陈少峰.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89-90.
[5]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44.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第2版.郭武军,刘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4.
关键词:数字化;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当今是信息时代,数字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和网络的结合,改变了传统印刷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印刷作为与计算机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受数字化影响颇深[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将会是印刷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印刷企业必须直面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的大趋势,主动的、自觉的引进数字印刷,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2]。
1 传统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传统出版印刷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商业模式。
传统印刷产业链是:作者+出版社+印刷企业+新华书店+读者。在这条产业链中,众多出版集团拥有出版社、印刷企业、新华书店,掌握着内容生产和销售渠道,在行业中占有垄断地位,具有定价权[3]。
这个产业链中,因为内容需要通过传统形式印制出来,印刷企业连接着内容制造与销售平台,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由于上游和下游同时受制于人,印刷企业仅仅是个微利生产商,只能与出版社、发行渠道绑在一起,分享“蛋糕”中有限的一部分。
2 当前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印刷企业积极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并开拓相关业务,但引进数字印刷设备简单,建立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却不容易。
归结起来,数字印刷企业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这三种模式是企业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结构和不同发展状态所面临的选择。
2.1 “传统+数字”模式
“传统+数字”模式,即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在印前和印后环节通过采用可对接的系统、设备,以形成“业务互补”和“生产互补”的模式。
所谓“业务互补”是指印刷企业可在现有的业务中充分开发其对不同技术的需求,比如传统印刷业务中存在数码打样的需要,而数字印刷业务中可能存在传统装订的需要。所谓“生产互补”即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各自优势,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
这种模式是大多数传统印刷企业采用的主要模式,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数字印刷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亟待探索,采用“传统+印刷”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
虽然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印刷的不足,然而,这种立足于传统印刷,仅仅将数字印刷作为“副业”的模式,严重妨碍了数字印刷特点的充分发挥。同时,简单的采用数字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也是短时间无法盈利的。
2.2 个性化产品制作模式
这种模式大量地存在一些较大城市的连锁店中,最主要的产品是影像产品,当然也有一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如笔记本等。目前做得比较有规模的是杭州日报下属的杭州盛元公司,在浙江省、上海市有十几家的连锁店。主要经营范围是各类影像产品。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可变数据的印刷,通过连锁店的复制方式,占领目标市场。以期采取先市场、后盈利的方式来打造数字化印刷中的一个细分市场。现在主要是消费者群体比较弱小,特别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创新点不多,所以目前这种商业模式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如果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配套的印刷后道机器设备逐渐自动化,并从而提高整个工序的自动化程度,那这种商业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剑走偏锋”的盈利方式。
2.3 按需印刷模式
按需印刷(POD)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的印刷模式,对印刷界及出版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谓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要求,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这种模式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印刷界的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多层次等印刷难或成本偏高等问题,进而明显拉动印刷需求,增强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
目前我国有一些大型文化企业相继进行了按需印刷业务的尝试。其中江苏南京凤凰集团的做法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他们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引进了柯达Prosper1000 连续喷墨印刷系统,并在凤凰集团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开发也扩展到上海、浙江等地。虽然目前经济效益一般,但号称亚洲第一条POD连线系统的打造给凤凰集团带来了相当不错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
尽管这种按需印刷模式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这种商业模式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首先我国文化系统内出版为王的特殊情况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到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其次,在中观层面上,这种模式还需要比如数字资产化的界定、版权市场化等相关政策强有力的支持。最后再到微观层面,各印刷企业本身的经营模式改善、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建设缺乏等因素,都将制约这种按需印刷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3 全产业链数字化印刷的新型商业模式构建
基于按需印刷的新型商业模式不应该只是印刷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而应该是跳出印刷看印刷,从更高的视野出发,协同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同构建新型商业模式。
该模式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是“作者+数字内容管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数字印刷(出版)+配送+读者”,在这个产业链中,网商、印刷企业、发行、物流被串联成一个集合体,协同发展。
由专业网络公司打造数字内容管理平台,该数字内容管理平台还要与出版社“数字出版”相结合,充分利用出版社资源,将各出版社的断版、绝版书、非畅销书内容数字化。
该平台上还应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的作者签约及销售订单通路,读者网上选择书籍,下达订单,这些订单被高效汇总,分别发送到出版、印刷企业,印刷企业接到订单后,进行按需印刷。
完成印刷后,通过强大的物流网络,以最快的速度将书籍送到读者手中。
目前这种商业模式仍只处于摸索阶段,究其原因,在于这种商业模式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达成共识。只有对网络公司、出版社、印刷企业、发行集团、物流等进行功能性的整合,统筹考虑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在全过程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
对于出版社来说,加入这种商业模式中,不仅可以防范出版社下游因订货无依据、无条件退货、回款难、占用库存等产生的经营风险,还可以充分开发出版社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进一步丰富读者的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内容管理平台还可以涉足“数字出版”领域。
从发行企业来讲,充分发挥多年从业优势,在建立版权保护措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试点,采用租用或自建方式运营网上书店,在维护传统发行渠道的同时,拓展网上发行渠道,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买到所需图书,真正成为我国出版物销售市场的枢纽和主导力量。
从印刷企业来讲,通过采用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可以承接本地业务,还可超出地域限制,承接异地印刷业务,充分挖掘数字印刷市场的潜力。
对物流企业而言,成为这种商业模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是其内在需求,也是印刷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在这种紧密的、顺畅的新型商业模式下,打造的集合体将成为一个新型的、独特的盈利企业。不仅自身有盈利的模式,还可以为原有传统企业部分提供有益的帮助,这种新型的企业通过自己的核心业务定位,才能在市场的不确定风险中找到机会,求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晓东.传统印刷企业需要进入数字世界[J].印刷技术,2012(7).
[2]齐福斌.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J].印刷世界,2011(7).
[3]王义权.浅谈数字化下的出版印刷业[Z].南京:2011.
Abstract: In 1991, the international Internet was introduced into commercial use, IBM put forward the term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 year of 1996, and then the network began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model. After several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E-business model gradually formed: the model of manufacturers sell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customers called B2C, the model of transaction platform providing direct transaction among customers called C2C, the model of transaction platform providing the business among manufacturers called B2B.
关键词: 电子;众筹;模式分析
Key words: electron;crowdfunding;patter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83-02
1 电子商务众筹模式绪论
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电子商务逐渐有新转变,买卖双方均有更加积极主动的表现,供需之间的接触互动时间也提前。例如团购模式,即先由消费者发起需求,而后再号召、聚集相同需求的消费者,以集体议价、以量制价方式向产品供应商争取获得购买优惠。或者在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发前期,即开放终端消费者或相关利害关系人参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透过互动参与及意见,使产品服务问世更切合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此称为共同创造的共创模式。
类似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兴起外包、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厂商向广大客户群众征求顾客意见、购买意向、订单资金,以协助其确立产品功能规格,并在累积远远足够投产规模时才正式供货。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一般而言是透过网络上的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群众募资被用来支持各种活动,包含灾害重建、民间集资、竞选活动、创业募资、艺术创作、自由软件、设计发明、科学研究以及公共专案等。[3]如图1所示。
目前的众筹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股权式众筹、债权式众筹、捐赠式众筹和奖励式众筹。[4]当然,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他新型众筹模式也在蓬勃发展之中。全球数千家众筹网站的运营模式各不相同,其中既包括以某种众筹方式为主的,也包括综合式的运营模式。
2 电子商务众筹模式案例分析
点名时间(Demo Hour)可以说是中国发展最早最快、规模最大的众筹网络平台,但是它在2014年4月宣布放弃众筹,这无疑是对众筹市场的一个很大的冲击。
在了解众筹的过程中,笔者看了好几个稍有些名气的众筹平台,也重点了解了背靠市值457.6亿美金母公司的京东众筹。京东推出众筹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为了拓展它的金融产业链和电商产业链,为了创业者们使用京东的金融产品、云产品、电商平台,所以京东打造的更像是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工场。我们看到点名时间的产品众筹已经变成了预订,京东众筹也借助点名时间这个前车之鉴,在项目筛选中尽量选择开发阶段相对完善、接近量产期的项目,这样就规避掉了很多不靠谱的项目,确保了平台的信用体系安全。反过来以项目发起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加入众筹平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借助平台进行自我营销,京东大力推出众筹平台,自然会投入更大的宣传力度来推广它的众筹平台,因而这些加入京东众筹的项目就可以享受大规模的宣传,而且还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京东的商业合作伙伴,这种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既集了资又宣了传还成为了京东的商业合作伙伴。
京东金融众筹业务负责人金鳞说:“众筹与团购看似相近,但众筹具有预售性和排他性,这是团购业务并不具备的。尽管二者都是达到一定规模后项目才能成立、组团,但在内容和本质上有很大差异,团购并没有梦想等意识形态贯穿其中,而众筹背后则有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价值纽带。把众筹和团购看做一样,是没有看清众筹的本质。”
年轻一代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一代在文化产品、服务上的支出,这里的支出不仅仅包括经济支出,还包括时间、精神支出,已经明显高出其他群体。既然是流行文化,那么就是有很多社会成员参与的文化活动,一种文化活动要包容大多数人的参与,那么它的限制必然会被降低或是打破,也就是门槛降低了,这也和众筹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的特征相契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除了生活必需的吃穿住行外,娱乐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音乐、书籍、社交应用等一系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产品都成为年轻一代追捧的对象,许多年轻人也开始自己着手进行文化艺术创作。京东也是瞅准了这一商机,利用金融众筹的方式来帮助有梦想的人圆梦,同时也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京东从流行文化业内优选出新奇有吸引力的产品,从追求创新、品质保障、创造价值三个方面力求为用户提供有趣的生活体验,以满足投资人日益丰富的文化物质需求,同时也打造出了一个有共同爱好人的交际圈,让年轻创作一代人之间能够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以及idea的碰撞。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众筹之于文创,一方面能够拓展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传统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下,只有具有大众需求的产品,才可以实现产业化。互联网拥有海量的用户平台,众筹这种模式,使得个性化的创作和小众的需求能够形成一种商业模式。除此之外,众筹模式还具有适合没有实体资产的、甚至没有创业经验的团队通过互联网获得资金支持,给创意以无限可能,在他看来,这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互联网革命与文化创意革命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文化创意革命。
众筹是2008年在美国兴起的,2011年7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准许设立众筹网站,2014年4月美国通过了《新创企业启动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JOBS Act),允许小型企业实行众筹,募资上限为100万美元,欧盟也已经召开相关立法会议,这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性措施使众筹有法可依。而在中国2011年刚起步的众筹市场却因为国家法律的限制和缺位无法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首先是中国市场上的众筹平台难以准确定位,众筹模式仍然在发展中,法律的制定跟不上众筹发展的脚步。其次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需要权衡并配置三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现有的国情。
除法律环境尚未完备外,众筹平台的服务与盈利方式也尚未成熟,而在服务方面,众筹网站除募资外,也开始扩展、整合其他能服务新创业者的服务,如提供咨询技术服务、财务咨询规划服务等,众筹逐渐形成生态化的发展。不仅发展仍在摸索,众筹网站也可能面临诉讼风险,如3D Systems公司控告新创业者Formlabs在成功募资后无法如期交货,而协助Formlabs募资的Kickstarter网站也受牵连,其他的还有专利侵犯、恶意诈骗、非法集资等等负面情况的发生。因此,对于众筹模式在国内的发展,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社会环境对众筹的规范
2.1.1 社会给众筹市场更加宽容的发展环境
中国当下众筹模式过于模仿美国的众筹模式,导致中国市场上的众筹与中国国情不相适应,比如电子游戏类的众筹项目,在国外,电子游戏是需要付费才能玩的,而在中国却没有这个规范,因此许多与电子游戏相关的好的众筹项目被埋没,又如“点名时间”饱受社会舆论的定位指责被迫转型。因此,如若社会大众能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给众筹市场更多发展的空间,想必中国的众筹市场将会有更加宽广的未来发展。
2.1.2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众筹业务
由于国家相关法律的缺失,许多侥幸者在法律盲区打球,如非法集资等恶劣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出台相关的完善的法律规定规范中国众筹市场,能够使中国众筹市场能够朝向一个良性的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一个协调。
2.2 众筹网站自我管理
2.2.1 灵活调整众筹网站的价值主张
许多众筹网站在初创时都有自己的定位,但之后随着项目发起人、项目投资者以及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类目与范畴,甚至会丢失原来的建站初衷,希望众筹平台负责人能够清楚的了解整个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依据自我的发展状况以及产品定位进行适当的灵活的调整。
2.2.2 积极建立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
众筹网站需要吸引的是有想法的项目发起人以及投资群体,那么首先众筹网站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以此来吸引提案者,并且在提案者发起项目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服务,这不仅仅是吸引提案者的手段,更是留住合作伙伴以寻求长期合作发展的手段。其次就是媒介的宣传,有好的站点,有好的项目,但是推广不出去是个大问题,只有进行了宣传让受众群体了解了项目的情况,才有合作的机会。最后是利益分配问题,众筹平台应该建立自己的一套利益分配机制,当然前提条件是公开透明的,也可以是个别项目个别处理,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没有了,合作的长久性才能维持。
2.2.3 为提案伙伴开发新服务以增加新收益
从众筹网站自身的发展以及盈利性角度来看,仅仅从项目筹款中抽取少量的资金确实难以让网站朝向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扩展延伸更多服务以服务提案者,能够为众筹网站获取更多新的收益。
3 结语
我相信,众筹只是大家的起点,大家梦想所到之地是真正的未来,一个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未来,而这一切得益于“众”字,这也是墨子思想中的“兼爱”,相爱相利,爱人利人,超越时空和等级的爱。稳定、和谐、规范的众筹市场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一起去推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电信与资讯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ministration,NTIA),《家资讯基础建设白皮书(NII White Paper)》,1995.
[2]戴建中.电子商务概论[M].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演出市场 运作模式 经营范围 陶冶情操
一、引言
原有演出市场在经营范围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因为市场开发不足、市场消费欠缺及演出门票价格过高等。但通过现阶段的改善,使其提高了原有市场的经营运作范围,带动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二、现阶段文化演出市场的需求
(一)文化演出产业范围和外延
现阶段文化演出产业逐步过渡至商业演出模式,早在早期联合国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中,将商业演出作为新型项目投资的一部分,使其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涵盖了影视业、娱乐业以及文化产业,根据近几年我国演出产业经济收入分析,每年都呈递增的趋势。随着娱乐文化产业模式范围的不断拓展,现如今演出形式也出现多元化,其中包括:个人演唱会、大型音乐会、选秀节目等,这些产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以盈利为核心,这种模式的外延将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演出市场的需求
根据目前阶段文化演出市场的需求分析,可将演出市场城市定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核心城市、大中型城市以及乡镇城市,核心城市的标准不但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且各方面都能够达到先进水平。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便属于核心城市的标准,该类型城市不但人口密集大,而且思想意识高,在这类城市进行商业演出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其次,核心城市人均收入较高,所以演出定位标准能够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根据201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数据表明,上海人均收入为26664元,北京人均收入为26171元。所以针对该类型城市的商业演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大中型城市属于当前二、三类城市,其中包括:青岛、南京、广州、深圳及沈阳等,随着当前人均消费观念意识的不断强化,该类型的城市进行商业演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类型城市的商业演出经常会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但根据现有模式分析,这类城市的演出活动,仍具有较大潜力。其次便是城镇及农村这类的商业演出,由于乡镇及农村的局限性,导致无法进行大型的商业演出,主要是因为农村收入经济水平低,并且人民文化水平也较低,使其商业活动无法进行。所以为了满足城镇娱乐文化生活的需求,一方面要求商业演出活动降低消费水准;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保证城镇、农村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能。
三、当前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国内演出市场的实际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开发不足、市场消费欠缺及演出门票价格过高等。
(一)市场开发不足
原有演出市场在宣传力度及定位标准方向上没有进行定位分析,使其造成一定的缺陷。宣传力度只是单纯依靠广告及电视,这种推广模式只能使一部分人员对商业演出有一定的了解。但随着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广人员也要注重对该层面的市场开发。例如,通过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推广,这种模式推广能够使更多人员对商业演出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次便是通过编发彩信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推广范围大,并且投资力度小,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消费市场。原有市场不但开发难度大,并且造价成本高。导致后期演出市场推广效率低,并且收回效益也较差。
(二)市场消费欠缺
消费市场的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定位的模糊性,一些商业性的演出定位水平较高,使其扭曲了市场演出的实际意义。造成消费者对市场演出的求知欲偏低的现象,真正的市场演出要根据民众的喜好以及商业活动目的性质,这才能体现出演出活动的实际意义。但在实际中,举办方有时会忽略定位的标准,将二、三线的城市定位一线城市的演出标准,这样不但会加大投资,并且后期的演出效果也往往比预计值低很多。其次便是在演出定位水平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配,不要过大规模地进行安置。例如,旅游城市一般选用浪漫、抒情的风调格式,这样不但能够使群众保持心情舒畅,而且还能够活跃现场气氛。所以应该根据选用场景的不同,制定合理性的定位标准。
(三)演出门票价格过高
当前演出市场最为关注的便为经济收益,所以有些赞助商认为抬高演出门票价格,便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这种现象会造成一定的反作用,主要是因为门票价格是根据当地人均收入而制定,所以根据城市等级的不同,以及人均收入的不同,使其制定的价格标准也会有一定的出入。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因门票价格过高的现象而放弃购买。
四、演出市场经营运作模式
(一)艺术门类广泛化
随着当前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演出活动类型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民谣、摇滚、京剧以及小品等,所以由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演变为多元化,使其添加不同的艺术形式。例如,在大型演出节目中,融入流行歌曲、京剧以及小品等,群众不但可以听到悦耳的音乐,欣赏到中国古典传统的京剧以及欢乐时尚的小品,这样不但能够陶冶群众的情趣,而且还能带动国内演出市场的推广。通过这种模式的推广,在专访调查数据显示中,喜欢人群占66%,一般化人群占20%,不喜欢人群占14%。这种结构调节比例模式能够满足大多数群众需求,使其能够促进演出市场的经营运作模式。
(二)消费主体层次化
消费主体层次化是演出市场定位标注的主体所在,所以演出市场在制定经济预算时,根据所在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人均收入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例如,演出市场定位在一线城市,可将消费群体定位在中高档水平。一方面一线城市发展较快,人居收入较高;另一方面大众素质较高,所以欣赏情趣也较为浓厚。根据这种标准范围制定层次化主体,才能凸显当前演出市场正确的经营范围。
(三)政策导向化
政策导向化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以及安排组织,如政府每间隔一定期限,便在当地组织适合本地的演出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大众的生活情趣,而且还能增加当地的消费市场。其次,还要加大力度宣传,这样不但可以增强群众意识,而且还能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当地政府多安排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商业演出,既能提升民众的生活情操,又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演出市场经营运作模式的探究分析,使得笔者对演出市场的经营运作范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种演出模式不但能够提升民众的生活节操,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的消费市场。这种运作模式现已逐步运行,并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成果,使其全面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参考文献
[1] 向勇.北大讲坛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2] 龚晓菊.我国演出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业经济,2012,34(72): 44-45.
[3] 赵东坡.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09,10(27): 31-32.
关键词:西部;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8-0115-05
西部地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文化特别是农业文明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从资源禀赋看,首先,西部农村地区拥有迷人的田园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后现代话语中的文化优势。“其次,西部农村文化产业避开了土地、资金等要素稀缺的经济发展劣势,扎根乡土却又以非农经济为主的要素组合来构筑自己的产业基础。”[1](P15)目前,西部农村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跟进”状态,各省区市都已初步形成了各具自己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雏形,在局部地区、一些重点领域有了突破:农村文化旅游蓬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打造民间工艺美术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工艺品发展道路;文化名村名镇开发成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农家乐”广泛兴起,特别是中心城市附近和旅游景区景点附近,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村节庆民俗文化的开发形成热潮,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悖论
(一)本体困境
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指征是大规模复制和批量化生产,“文化产业发端于城市,依托大规模复制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以及来源于大工厂的微观组织方式,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借助了现代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不具有产业发展的内生性,也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意味着传统资源与自然生发条件的剥离及现代生产方式的嫁接,需要恰当的市场运作。”[1](P24)农村文化产业受制于农村生产方式,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从经济体制模式上来看,经历了天然经济、自然经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改革,商品经济逐渐渗透到农村领域,但由于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经济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轨道发展,而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集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模式。农村家庭既是社会机体中的一个元素,又是一个生产单位经营实体,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而农村却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生活。“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微观基础包括农民(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等。从整体来说文化产业明显带着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以小型化、松散化为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以户主为主管,以亲朋为主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链。”[2](P66)西部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处于分散状态、产业自发性强、规范的公司化生产和运作少,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发挥。
近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全球化浪潮,我国经济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社会变迁的各个环节之间并非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农村文化伴随着整个经济社会被裹挟到现代社会的场域。在此背景下,一个居于强势地位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地区之间转换,并被争相移植,文化消费逐渐趋同。西部虽然农村文化丰富多彩,但由于受经济交通条件限制,很多农村文化形成自娱自乐的内循环格局,无法走入现代主流文化视野。博厄斯在谈到一个民族文化特殊性时认为:“现存社会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文化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3](P255)他强调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内部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的影响。社会生活的重构并不是简单的变化,有时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是一种背离原来发展态势的认同。“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经济成为统治一切的力量,一切都被纳入到市场交换的制度体系之中。原来镶嵌于社会各种制度的经济体,现在却成了一个巨大的母体,反过来把一切都纳入它的体系之中了。”[4](P92)在经济扩张中,中国社会被划为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二元结构,在这个二元结构中,城市充满现代气息,相对弱势的农村文化既缺乏载体,又缺乏投入,极度膨胀的都市文化娱乐对农村文化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农村原有的文化体系和社区记忆在咄咄逼人的现代消费趋同下逐渐式微与妥协。
(二)发展危机
1.农村文化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由于缺少党委、政府系统和社会组织的设计和介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处于分散状态,产业自发性强,规范的公司化生产和运作少。同时,产业布局分散,缺少主动自觉的引导和规划,产品低附加值情况突出,特别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旅游服务的产品,价格低廉,损害了农村文化,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发挥。
2.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文化引导性不强,缺少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的支撑
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开发阶段,更多是以传统文化工艺品、传统文化旅游、农村文化演艺等形式体现,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低,难于全面反映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引导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并促进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引领能力低下,一些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一些文化旅游产品存在低俗、庸俗、媚俗问题,急需提升品质和档次。
3.农村文化资源流失、破坏严重
由于农村旧房改造等原因造成文化特征突出的传统建筑损毁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致使农村有形的文化遗存被破坏;大量民间保存、流传的文化典籍流失,如东巴经、贝叶经等被外国人收购事件每几年就会发生;同时,农村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生态环境不断消失,也日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二、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实践分析――以云南为例
(一)农村文化产业梯次发展和单兵突进趋势
总体上,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出梯次发展和单兵突进的态势。梯次发展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相对起步较早,有一定创新意识,附加值高,有一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市场消费能力较强 ,既是城市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的显现,也在一定意义上承接了城市文化产业的不同分工,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成熟。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受制于薄弱的文化基础设施和狭小的市场规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单兵突进是指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而资源丰富的地区,借助资源优势,通过金融支持、政府引导扶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市场配置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
1.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产业业态不断创新
农业传统文化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感悟及文化的原生性等特质,符合国际国内市场的消费偏好和需求态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将不断扩大对农村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运作模式的创新,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不断创新产业业态,增加多元、多样、多层次文化产品,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和休闲旅游需求。
2.农村文化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形成
随着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企业不断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推动了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不断发展壮大了企业的实力。为有效克服农村文化产业分散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有效保护资源环境,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不断整合各个产业要素,形成集约化开发经营,不断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二)经营模式选择意义
农村文化产业化经营其本质是用现代工业管理办法来组织实施文化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文化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而经营模式是基于某种较稳定的交易结构的可盈利方法,合理可行的经营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发展农村文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在现阶段是很难做到的。但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文化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既要把眼光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西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农村经济剩余,如何重组农村生产要素,激活农村文化资源禀赋,选择合理的农村文化产业的经营模式改变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农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把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对于调整优化西部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和谐农村建设、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等具有重大意义。
在不断的摸索中,云南省农村文化以家庭、村组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逐渐向分工合作、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为目前尚处在萌芽阶段,规模较小、市场化、科技化程度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远未形成的我国大多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三)云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分析
1.农民自办、政府引导型――曲靖农村文化户
曲靖市的农村“文化户”,开始仅是以一个或几个家庭自发组织起来的没有报酬和收入“自己快乐大家欢乐”的自娱自乐形式。后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办文化的运行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在这种客观条件下,由政府引导,一些具有文艺特长和经营意识的农民群众,利用农闲时节、茶余饭后、传统节日、村户办大事的时机开展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始收取一定报酬作为补贴,使之逐步转化为了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经营活动,一些农户还充分利用宽敞的庭院,开展图书音像制品租借、文化娱乐、影视放映、文艺演出和网络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农村文化产业开始在曲靖逐步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目前,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文化联合体)已发展到1600多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经营总收入接近1亿元。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成了曲靖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好载体,也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
2.公司+协会+农户――石林阿着底刺绣
随着石林旅游日益火爆,阿着底村以普菲为首的普氏三姐妹于2002年成立了普氏民族绣品厂,采取“绣品厂+会员”的经营模式。每年带动农村妇女近千名,城区下岗妇女近百名。2005年3月,成立了石林阿着底民族刺绣产品开发技术协会,将分散的刺绣妇女组织起来,整合了当地刺绣人力资源,使彝族民间刺绣走上规范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绣品厂+协会+会员”的经营模式。2012年底,会员增到2700人,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刺绣协会不但开发了彝族文化资源,也为消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刺绣业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发展致富。阿着底刺绣协会2700名会员中,周边6个村就有2000多人。阿着底村从民族刺绣中获得经济利益,传统刺绣在产业化过程中激发了传习保护和利用的动力。
3.公司+农户――西双版纳傣族园
西双版纳傣族园由云南农垦集团公司橄榄坝农场投资开发建设,主景区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曼听5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园内共326户,1533位村民。傣族园公司制定了《公司帮助村民致富的具体实施办法》和《保护干栏式建筑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公司对村民实施奖励措施,对新建、改建、扩建后符合条件的,每户给予4000元奖励。从2001年起,着力打造“百名小卜哨――天天欢度泼水节”、百人大型歌舞民俗精品系列活动及《泼水节印象》实景演出活动,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傣族园公司投入改造基础设施、接待环境,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傣族园,与村民形成了相互依托、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鱼水关系,赢得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傣族园大力弘扬傣文化,促进了园区村民对干栏式建筑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成为西双版纳农村旅游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景区收入从1999年的246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1.2亿元,上缴税收640万元,接待游客量达66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4.文化产业合作社+农户――腾冲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
随着腾冲旅游业的兴盛,部分行政村率先成立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作为农村文化产业新兴经济实体,下设若干分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模式和“技能培训+骨干培养+品牌培育”的效能机制。腾冲县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创建以来,下设石材产业分社、刺绣产业分社、“农家乐”产业分社,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刺绣产业在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从业妇女达145人,高收入者每月增加700~800元,少收入者每月也可增加200~300元。附近的江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有刺绣从业人员1300多人,年收入6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腾冲大村文化产业合作社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集聚生产要素,增强农村特色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和统一营销,形成农村文化产品特色和品牌,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小”、“弱”、“散”、“难”、“软”的问题。
此外,西部其他农村地区还有一些成功的经营模式,如:前店后坊式。前店负责零售或接收订单,后坊则组织雇工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前店后坊式便于就近组织人力,管理成本较低,运作灵活,最重要的是较大程度地保留着文化的传承和记忆,这种经营模式与大规模复制为特征的产业化生产不同,强调个性化生产,满足的是追求农村文化产品原真内涵的小众高品位需求,适用于传统农村文化内涵丰富、工艺复杂、不适合规模化发展的产品;此外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衍生下的:消费者+经销商+批发商+经销公司+中间人+农户;经销商+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等。
三、西部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选择的思考
西部农村文化产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符合现代国内外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都市消费人群对农村文化产业形成消费辐射和市场期待,进一步扩大乡村文化市场总量。对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文化产业经济性的认识和研究,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力决定了其重要性,它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竞争力。农民一般被定义为风险规避者,“农民微薄的经济利润使他要选择那些较为安全的技术……从社会层面看,原则上也力图把自己的经济风险尽量转移给其他社会机构,宁愿以收益获取安全”。[5](P44)产业化的内涵是经营一体化,农村文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户为基础,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产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的发展格局,较好地解决了农民与市场,分散与集约之间的矛盾,可以成为西部大多数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选择。
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基于时系演变中农村文化产业经营加入当下经济社会需求的印记。文化产业包含了三个层次:文化产品丰富阶段、文化企业林立阶段、文化产业形成阶段,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很多处于第一、第二阶段。在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了部分较为成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但多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前店后厂式、简单的合作社生产方式。虽然这种简单、松散、粗放的发展方式规模效益低下,抗御风险能力弱,后劲不足,但仍然是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基调。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演进性特征,随着城乡二元壁垒的破除和现代社会对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递增,农村文化的传统资源与生发条件会更为合理地实现与现代生产方式的嫁接,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也会更趋多元。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与其他一般产业一样,具有商业化的共性,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但是文化产业的微观组织方式内生于农村长期经济结构发展并在与市场的博弈中生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所面临的市场不同、不同文化产品和产业对产业化程度的要求不同、产业化在不同阶段上的利益机制也有差别。尤其是很多农村文化产品内生于特定文化中,不适于进行现代工艺和机械化生产,基本不按发端于城市大规模复制的路径发展,这一部分农村文化产品在产业规模上需要一个合理的空间,决定了其经营不能急功近利、涸泽而渔。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在自由契约下,自发出现的多样化制度是在不同条件下对各种复杂两难冲突的最优折中。”[6]农村文化产品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经营形式并非是单一的或固化的,“如果以某种特定的组织形式或生产模式为唯一标准, 来规约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种单一性的狭隘视角, 会导致文化产业在现实的发展中丧失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潜在机会或可能”。[7](P87)西部农村文化产业内涵丰富,表现非等同性、非一致性的非均衡特点,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中没有固定的标准,应该根据地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化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特定文化资源、文化消费空间、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态势相结合,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寻找最佳的农村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在农村文化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走出一条新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佳.制度与环境:西部乡村文化产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姜长宝.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2).
[3]F.Boas.Raee Language and Culture[M].The University of Chieago Press,Chieaqo,1982.
[4]蒙爱军.经济的利益本质[J].经济学家,2007,(3).
[5]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程立显,刘健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6]杨小凯.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土地制度变迁[N].南方周末,2002-10-31.
[7]陈庆德.论文化产业的生产特征与组织多样性[J].思想战线,2006,(4).
关键词:上海迪士尼乐园;投融资模式;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6日
一、迪士尼项目落户上海背景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落户上海正是看中上海作为新一代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上海作为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中转站,具有吸引东部沿海一线城市眼球的优势,加之其金融中心的头衔,更加具备吸引周边国家及城市的独特魅力。
2、交通枢纽便利。上海作为中国国际“魔都”,其历史积淀、投资目标、经济效应等都是名列前茅的,迪士尼的建成完全适应于上海的经济利益。据轨交建设计划显示,当前已增设迪士尼地铁专线,预计到2020年末,上海还将新增约260余公里里程,形成庞大的轨道交通路网总规模,覆盖面及其广泛。
3、多元化经营。上海吸引着全球不同国家的游客人士,迪士尼秉承多元多角化的经营模式,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专业或业余,提供给不同人士不一样的空间感受,这就是迪士尼一贯主打专属的“迪士尼化”经营模式。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能够给来沪旅游的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模式和感知模式。
4、前期经验积累充足。上海近年来承办了许多大型国际项目,例如上海世博会、游泳世界锦标赛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吸引了全球目光,完善了国际服务体系,拥有相关配套设施。
(二)劣势
1、投资风险较大。上海迪士尼投资总额大约为340亿元,投资金额庞大,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需要考虑的是其目标收益能否实现、该主题乐园能否迎合中国消费者等等问题。
2、预期市场接受度较差。迪士尼主题乐园消费属于高端旅游消费,落户上海之后,过高的票价可能会使游客人数下降,高昂的票价不能迎合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以香港迪士尼为例,开园目标设定旅客流量为560万人,而第一年仅仅吸引了520万名游客;第二年客流下降23%,跌至400万人;虽然在2007~2008年增至450万人,但仍低于其设定的旅客流量。因此,上海必须具备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以此保证稳定的利润来源。
3、国域文化差异。迪士尼来源于美国,体现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可能会有所差异,加之中国对文化领域保护甚严,可能会对迪士尼有关项目加以限制。有的人也许会问80岁的米老鼠、唐老鸭能否赢过孙悟空、葫芦娃。
(三)机遇
1、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面对中国老龄化的严峻趋势,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二孩”政策,这对上海迪士尼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当前,越来越多中国父母追求高端品质的教育模式,迪士尼作为一大高端旅游和娱乐品牌,打造属于孩童的精神天地,为上海迪士尼注射了一剂永续良药。
2、“旅游娱乐业”迈入中国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大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端舒适的旅游娱乐消费,“旅游娱乐业”逐步迈入中国朝阳产业行列。上海作为龙头城市,无疑给上海迪士尼带来新的机遇。
3、“72小时免签证入境”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推出上海实行国外45国72小时免签证政策,海关处已在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设立了72小时过境免签区域。该政策的颁布,把目光投向至全球,为45国游客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更进一步地给上海迪士尼带来崭新机遇。
(四)威胁
1、受本土品牌抵制。迪士尼的优势在于它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其成熟程度、服务完善度都比较高,而像欢乐谷这一本土品牌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作为基点建立起来的,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更能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同时之后更有可能会形成欢乐谷以及小型的游乐项目等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
2、亚洲其他迪士尼乐园的竞争。众所周知,上海迪士尼作为亚洲第三所迪士尼乐园,与东京、香港迪士尼相比来说,后两者建立时间较早、进入市场时间较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悠久历史,其软实力远超于中国,所以东京迪士尼才被誉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迪士尼乐园,创下了巨额利润,对上海迪士尼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3、全球主题性乐园市场竞争的趋同性。当前全球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大众消费模式日趋个性化,主题性公园遍布全球,且进入市场较早,竞争尤为激烈,可随着主题性公园密度的扩大,其乐园发展模式亦日益趋同,加之游乐项目存在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性,无疑给上海迪士尼这一“新生儿”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上海迪士尼项目投融资模式及驱动机制分析
(一)项目投融资模式
1、上海迪士尼项目投融资模式。上海迪士尼由中美双方分别成立的3家子公司来负责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属于中外合资企业。一是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71.36亿元,中美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7%和43%,主要负责主题乐园的开发、建设与经营以及园区内提供服务等;二是上海国际主题乐园配套设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31.68亿元,其持股比例中方占57%,美方占43%,主要负责酒店、餐饮、零售、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经营;三是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其中中方持股为30%,而美方则为70%,主要职责是对主题乐园项目与设施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日常乐园的全部事宜。上海迪士尼乐园主要投资方为陆家嘴集团、上海文广、锦江国际和百联集团,投资比例分别为45%、25%、20%及10%。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债务融资占30%,权益出资占70%,而所有投资中40%资金为中美双方共同持有的股权(中方占57%,美方占43%),余下总投资中60%的资金则为债权,其中政府拥有80%,另外20%则为商业机构所有。
2、上海迪士尼与香港迪士尼、东京迪士尼投融资模式对比。众所周知,亚洲目前拥有三座迪士尼乐园,而东京迪士尼作为迪士尼乐园史上的“优等生”,香港迪士尼作为具有独特气息的迪士尼乐园,两者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投融资模式又存在哪些差异?香港迪士尼乐园于2005年9月12日开幕,由香港特区政府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合资成立的香港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主题乐园以“资产/负债”6/4的最佳资本结构,投资金额57亿港元,借款84亿港元,而上海迪士尼乐园则是以“资产/负债”7/3的结构进行投资。华特迪士尼公司投资24.5亿港元,持有主题乐园公司43%的股权,香港特区政府投资32.5亿港元,占57%股权,另外84亿港元借款,占总债款的27.4%来自于银行商业借贷,这与上海迪士尼的投融资模式大致相同。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园之际,华特迪士尼公司只用了3.14亿美元和特许权就拥有香港迪士尼乐园43%的股权,而香港特区政府则投资29亿美元以上占到57%的股权,相较于上海迪士尼,香港迪士尼处于劣势地位。东京迪士尼乐园于1982年开始修建,是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和日本梓设计公司合作建造的,日美双方采取许可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达到1,500亿日元。在建设初期,建设主导权、设备采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权等全权由日方掌握,而东京迪士尼开园三年后,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也都100%由日方掌控,东京迪士尼亦拥有100%股份处置权,从长期来看,日本全权掌控着东京迪士尼。而对于上海迪士尼,中方在建设经营管理权中只占30%,美方全权掌控财务权、经营权,加之上海迪士尼美方持股43%,加上必须支付美方的其他费用7%,美方在上海迪士尼收益将超过50%。这样的投资经营模式与东京迪士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项目驱动机制分析
1、“迪士尼化”的商业模式。着眼于全球经济影响,迪士尼集团从发展初期到如今全球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无法超越的童话般的奇迹,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动漫王国产业。整个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这样一个大经济环境,迪士尼一如既往的拨开无数经济迷雾,在带给我们无数视觉盛宴和冲击的同时,完成了从传统商业模式向新型商业模式的完美转变。在同样的情况下,在中国这样一个需求大市场里,上海作为新一代世界金融中心,上海迪士尼的“迪士尼化”商业模式必将创造出无数傲人成绩,编写另一个童话般的奇迹。
2、“三大马车”效应
(1)投资拉动。据了解,上海迪士尼项目投资总额约340亿元,加之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枢纽完善等等,所带给迪士尼的间接投资远远大于直接投资。迪士尼这一品牌闻名于全世界,它所带来的收益更加是可观的,上海迪士尼是由中美合资运营,对其出资的上海陆家嘴、上海文广、锦江集团及百联集团将直接受益于上海迪士尼。
(2)消费拉动。随着我国经济腾飞,面对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旅游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人生享受,上海迪士尼2016年游客接待量预计可突破1,000万人次,上海迪士尼的经济辐射效应使房地产、交通运输、材料建材、旅游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公司受益。
(3)品牌拉动。从源头来看,迪士尼从动画制作到主题乐园再到周边产品等,已不再局限于动画电影这一行业,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无数行业,取得了非常丰硕的商业价值,打造了属于迪士尼自己的专属品牌。迪士尼闻名于全球,商店里满目琳琅的迪士尼商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聚焦于全球荧幕的迪士尼动画等等都是它创造的专属品牌,这些都凸显出迪士尼的“品牌效应”。上海作为一个新一代的金融中心,经济实力不容小觑,迪士尼品牌所衍生出来的产品都会聚集于上海迪士尼,拉动战略合作企业形象的提升。
三、上海迪士尼项目发展战略分析
(一)“中国化”迪士尼战略。“迪士尼化”的商业营销模式是一种全球性的营销模式,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上海迪士尼应当实现个性化、本土化的定制,将上海迪士尼打造成具有独特东方气息的“中国化”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发展战略应该借鉴巴黎迪士尼乐园经验,由于巴黎迪士尼的不景气,选择了与东京迪士尼类似的路径,定制加入更多个性化的欧洲故事传说、推出欧洲当地风味菜、允许在乐园里卖红酒等。上海迪士尼应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进去,如风水因素、成语、美食、园林设计等,建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魔幻王国。
(二)“主题混合消费”模式战略。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本身主题乐园的娱乐和消费,更为重要的是周边配套设施的发展与服务,就迪士尼乐园本身来说其“主题混合消费”模式是购物、饮食、住宿和游园这四种消费模式混合于一体,这是属于全球迪士尼的世界发展模式,上海迪士尼既然要打造属于东方的个性化乐园,又要利用上海本身的旅游优势,把上海世博园促成的交通枢纽与乐园连成一线,或许与上海市地标建筑“东方明珠”连成一线,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其实,主题乐园核心在于留住旅客,抓住消费,上海迪士尼里所有园区的混合产品,并不是简单的混合,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来,例如大连“发现王国”主题乐园,每一个时期都会推出不一样的“主题季”,当季所有产品、晚会、巡演都与主题有关,这一模式大大吸引了不同国家的旅客,人们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游园。因此,上海迪士尼可以借鉴大连“发现王国”这一模式推出属于上海迪士尼自己的“主题季”。
(三)“体验式”消费战略。纵观全球主题乐园,大多数主题乐园消费者都是以游客的心态对乐园进行游玩,而当下的主题乐园发展的核心在于使游客身临其境,仿佛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去畅游整个童话世界,把儿时对童话故事的憧憬真实化,勾起对童话天真的回忆,犹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满足童年的愿望,这种消费模式就是“体验式”消费。迪士尼品牌深入人心,但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偌大的市场,上海迪士尼必须把核心观念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把“体验式”的消费推销给广大消费者,可以单独以迪士尼动画故事为背景,让消费者挑选出自己扮演的角色,把其置于童话故事当中去,设计不同的场景,再现真实版童话故事。这种“体验式”消费正是当下主题乐园所需要的发展模式,把游客“主角化”,重拾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也是迪士尼一直秉承的带给游客欢乐、难忘的观念,也是专属上海迪士尼自身的独特文化气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轩.明春相约上海迪士尼[J].2015.3.
[2]王健.浅谈上海轨道交通车站的市政管改线改造规划[J].2015.7.
关键词:电影产业;制片融资;新型模式;资本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凭借着其独特的视听特性和审美情趣,为人们创造着非凡的文化艺术享受。但同时又作为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类型,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成熟的技术系统和完善的产业结构,实现从制片、发行到放映三大环节良性的循环运转,这就自然而然的使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各种资源的投入都有着非常之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上必不可缺的制片融资环节,对资本的运作更是已然成为了决定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熟悉电影制作和营销的人都知道,电影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行业,是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具有经济外部性大、无形资产比重大、消费形式内容化、流通过程技术化和法制化等特点。如何能够同时做到减少成本、扩大收益和控制风险,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轻视的三个基本问题,这就要求电影产业的发展在加强艺术水准和价值创造的同时,还必须将立足点放在提高制片融资环节的多元化、市场化、规模化和法制化程度上,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为电影产业化的深入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在改革开放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电影已经成为文化娱乐产品供给与消费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几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电影市场在近几年里开始呈现出繁荣之态,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0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33.27亿元,2008年为43.41亿元,2009年更是突破了60亿元。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实际需求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供需长期不均衡,根源在于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机制不畅,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的融资模式单一、传统,缺乏创新,特别是中小型电影公司融资渠道仍然非常狭窄,企业信用欠缺,社会资金对于国内电影业的信心不足,政府配套政策尚待改进等。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大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机构无不将视野立足于如何扩大融资渠道方面,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正在如火如荼逐步推进中的广播影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可谓是焦点性的新闻,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其他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植入行业发展的轨迹,这都促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制片融资体系的逐步形成,无疑是对腾飞中的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如何能够不断融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富有创造性的开拓以金融贷款、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等为代表的新型融资模式,已然成为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事关未来的核心问题。因此,针对于中国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的研究对优化中国电影制片融资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中国电影产业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中国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发展背景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化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投资和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票房竞争异常激烈,电影创收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推广、市场营销理念的深化、商业大片和类型电影模式的开发探索以及国有电影集团和民营电影公司资本运作的日益成熟,中国电影已正式迈入资本时代。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电影政策的进一步开放,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中国电影产业融资多元化格局慢慢形成,融资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以银行信贷、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为代表的新型融资模式成为影视制作行业新的流行语。
其次,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除了国有电影集团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外,民营电影企业和文化多媒体制作机构借助繁荣的市场环境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华谊兄弟、新画面、保利博纳、光线传媒等几家拥有雄厚资金和制作营销经验的民营电影制作公司显示出超强的实力,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后产品开发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次,市场运作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遵循市场规律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电影繁荣的基石。国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带动电影商业化转型的顺利推进。
最后,国内电影制作水平和营销观念得到了提高与创新,更多的电影制作、营销人才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艺术和商业素养兼备的复合型制片人才在电影制作中占据着越发突出的地位。
1.2发展现状
自2006年以来,我国电影产业融资领域出现了诸多新宠儿,从一定程度上给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打开了市场化的大门,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2.1渠道多元化、模式综合化
在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指导下,中国电影制片领域的融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型融资模式被逐渐的适用,既活跃了电影资本市场,也使得传统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大量海内外的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金融贷款、广告投入、版权预售、个人融资、政府出资、间接赞助和电影基金赞助等新旧模式的综合运用,促成混合资金运作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1.2.2民营资本活力日渐增强
民营资本已成为中国电影产值持续增长所不可取代的贡献力量,且仍不断的对产业化进程发挥着更为深刻的作用。华谊兄弟、保利华亿、新画面等大型民营电影企业,始终保持着对电影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的姿态,尝试适用各种新型融资模式移植国内市场的可能性,并凭借其相比于国有大型电影集团更为自由、灵活的募资运作手段和营销能力,给电影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未来定将以更为强势的步伐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1.2.3业外资本强效介入
近年来,中国电影投融资的一大亮点就是业外资本的强效介入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与当年房地产、小商品制造业为代表的纯粹业外身份相比,目前进入的这些新公司不仅在自己所处的行业都是个中翘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背景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来自手机视频行业,网络游戏行业还是广告业,电影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门严谨的生意,而且是他们计划中更大的“娱乐内容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当年热衷“玩票”的业外资本相比,今天的这群新入行者头脑冷静、野心勃勃。
1.2.4集团上市成趋势
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电影集团上市再次涌现一股热潮。2009年11月,华谊兄弟获准正式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影视制作第一股,受到了各大机构和股民的追捧,一上市便募资12亿元之多,使得原本就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华谊兄弟霎时间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最受瞩目的骄子。就在同一年保利博纳也完成了第二轮1亿元融资,计划于2010年完成登陆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壮举,而中影、上影、西影、光线等也都纷纷加快了上市的步伐。电影巨头们正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得中国电影融资体系发生实质性变化,意味着中国电影行业不再处于封闭的环境中,而发展到了资本运作的阶段。
1.3与传统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以往的中国电影制度格局中,不同生产主体、不同类型的电影制作资金,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政府电影专项资金、影视互济基金、进口片发行收入提成、重大题材影片专项补助等各种或明或暗形式给予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及企业的自有资金投入。
而以金融信贷、风险投资基金、上市融资为代表的新型融资模式则是在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电影制作与资本市场充分结合,良性互动的产物,逐步实现影片版权或股权的证券化,具有方式灵活化、资本规模化、渠道多元化等特点。
但新型融资模式在中国作为刚刚起步的发展形态,依然不可避免电影的高风险性,所以需要有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对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机构必然有着极高的准入门槛。加之其对电影企业制作能力和品牌信用的高标准,使得新型融资模式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不具备可复制性,因此往往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华亿等不仅有着优势明显的生产能力,同时巨大的片库资源和固定资产,也为它们利用新型融资模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1.4现存主要问题
1.4.1整体发展程度仍较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的看到,中国电影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与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型融资模式开发利用的还不够成熟,在产业整体融资模式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回报模式较为单一,新型融资模式在行业内均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适用性;电影业虽然已经成为金融资本关注的领域,但就目前而言,金融资本以及一些创投基金、风投基金对中国电影的介入,大多仅限于具体的电影项目和电影制作层面,真正成规模的推动产业整合和业务扩展的战略性投资还基本没有,且中国电影业与国际上电影制作投资的主力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等的合作就更属少数;作为投融资主体的中国电影企业仍然处在品牌创建阶段,整体而言,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1.4.2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从中国电影业内部来看,由于新型融资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对电影的商业投资回报率以及预期票房收入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而其主要适用于企业信用和品牌名誉度高的大型的国有电影集团和诸如华谊兄弟、保利华亿、新画面这类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影视制作资源的民营公司,而在中小型电影公司中可复制性较低。广大中小电影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加上其自身市场营销理念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活动不透明、财务信息非公开性及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其很难从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获得信任,也就很难从中得到资金支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甚至扩大电影制作主体之间的发展差距,加深融资结构的不平衡,从根本上必将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换言之,中国电影产业融资体系发展的瓶颈与其说是如何创新与开拓新型融资模式,倒不如说是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将新型融资模式在各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中得以推广和创造性利用。
1.4.3法制构建不健全
新型融资模式在中国才刚刚出现,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体系构建十分不完善,致使国际和行业外资本对于投资电影行业仍显信心不足,一座适用于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融资平台依然在孕育之中。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从《夜宴》开始才刚刚起步,在整条产业链条中还没有形成气候,这就不能保证不受国家总体金融形势波动的影响,稳定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就不可能从根源上维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4人才储备供不应求
熟悉电影产品特性与国内外市场行情的复合型融资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新型融资模式的拓展带来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我国传统影视教育对电影投融资领域的忽视是人才欠缺的一大原因,目前仅有北京电影学院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有影视投资学的课程和研究方向,其中很多也才是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即便是接受过相关电影投融资教育的人走出校门后也需要长期的实践工作才能慢慢积累起融资实际经验,这无疑都会导致中国电影高级管理人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
1.4.5新型融资模式自身存在负面作用
冷静的电影人已经看到,通过新型融资模式吸收的大量商业资本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不是不存在弊端的,资本追逐高利润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暴露出来,尤其表现在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负面的牵制作用。过分追逐高利润的商业大片和娱乐类型片在内容上趋于同质化、缺乏诚意和新意,造成了一定电影观众的流失,加之新媒体的强烈冲击,都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第二章中国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的利用与开发
近年来电影产业迅猛发展,扩张带来的急切融资需求也逐步彰显,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启动全新的融资规划。而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中国电影人们也在孜孜不倦的思考着如何将星火之势烧成燎原。目前,新型电影制片融资模式在中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2.1银行信贷融资
在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同时,亦推动着中国电影资本时代的进程。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式下,一些传统行业中的大型企业收缩投资,信贷有效需求并不旺盛,而在影业热潮之中,银行似乎找到了文化企业信贷投放新的出口。纵观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金融信贷资本无不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进行生产或扩大再生产,一般都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支持。电影坚持走产业化路线,就必定离不开银行信贷,其不仅可以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资本使用率,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股本融资中过多股东对电影制作的过分干预。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入电影行业,为优质电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中最活跃的是银行信贷融资。
2.1.1银行信贷融资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目前银行贷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抵押贷款,就是制片公司用实物,比如房子和汽车,来作为抵押品,还可以以公司的不动产例如摄影棚等相应的建筑物和器材设备来借贷,那些具有历史积累的影业公司还可以对公司的片库进行价值评估,并以片库资源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借贷;另一种是质押贷款,制片公司将影片未来的发行、放映版权通过第三方担保,抵押给银行,获得银行贷款。无论是抵押贷款还是质押贷款无不要求借贷的电影制作公司具有充足的实力,这种实力具体就表现在公司及其所生产影片的营收上。
银行信贷的积极作用除了为企业提供大量制作资金外,还将会对影片后期营销推广和海外市场拓展、电影公司不断完善自身资本核算与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起到深远的意义,这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运作与资本运营之路上关键支撑点的因由所在。
2.2.2我国发展银行信贷融资的现状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和壮大,银行开始关注行业内的佼佼者。2005年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寰亚电影公司共同投资的《夜宴》以版权抵押的方式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贷款,打响了民营文化企业向银行贷款拍摄制作电影的第一枪。紧接着的2006年,由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获得了香港渣打银行约为1000万美元的金融资本支持,实现将金融资本融资的触角拓宽到境外,而且这次成功的信贷融资的意义,不仅为新画面带来了充足的制作资金,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参与也将对影片未来的商业推广和收益获取大有帮助。
银行信贷融资初获成功之后,近几年招商银行、广州发展银行、北京银行等也相继高调“触电”,大大繁荣了电影资本市场,给具有大制作规格的电影产品注入充足的资金保障,银行版权质押贷款模式得到推广以来,各大民营影视公司纷纷扩大信贷资本融资规模。尤其是2009年华谊兄弟和保利博纳各自从工商银行募得贷款,促成了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介入民营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事件。时至今日,几大电影集团或民营制作公司都已经把银行融资这条线打通了。
受到这种模式显著成效的鼓舞,银行业相互间的竞争也随即日益激烈化。北京银行的举措和步伐成为近年来银行大举进军影视业的一大亮点。2008年5月,北京银行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打包贷款,开创了国内版权质押融资先例。紧接着同年7月,北京银行又与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为两家影视民营公司提供1亿元的贷款支持。据统计,自2008年北京市启动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以来,在文化创意金融市场中,北京银行发放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90%以上。2009年,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了以50亿元授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协议,先后为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等娱乐公司提供商业贷款。几年来,北京银行先后与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院线、橙天娱乐、派格太合、禹田文化等280余户高成长性文化创意企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这充分显现出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中国电影行业的逐步认可,客观上加速催化了中国电影资本时代的繁荣。
2.2私募股权基金融资
在中国市场状况下,本土电影基金刚刚起步,相关政策在2007年才制定出来,对于风险莫测的电影丛林,建立产业基金尚心有余力不足。而像中国电影基金会这样国家代表的公募基金对于繁荣中国的电影创意市场毕竟能量相当有限,因此私募基金就成为电影产业新型融资模式拓展的一大热门选择。
2.2.1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及优势
建立专业电影基金是有着明显优势的融资方式,只有专业基金、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共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才能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化学反应。中国电影网总裁王国伟说:“中国电影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而私募基金投资电影产业有着多种优势。”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长期投资于企业股权或项目权益的集合投资形式。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所具有的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性与电影项目十分相似,加上一部电影的运作周期也非常适合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周期,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最近十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对电影等文化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私募股权基金将成我国电影制片融资领域的新宠。
私募股权基金之所以受到电影业如此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不同于投资单个电影项目的游资,它会对影片全程进行监督,帮助制片、发行、推广部门合理调配资金,避免资金的滥用。另外,电影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者往往都具有相当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同时又具备金融背景,因而会善于运用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恰当的金融工具避免电影项目的风险失控,保证其稳定的投产回报。
私募股权基金除了能吸纳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这对充满潜在商机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优势极其明显。在基金管理体系下,可以依靠专家团队的经验和技巧优选项目和创作人员,并通过多种组合方式获取稳健收益、分担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取得同国际大片商合作的机会,从而打入全球市场。
2.2.2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
在中国电影市场呈现繁荣,竞争日益激烈之际,对于资本更加高效科学的利用,实现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势必成为中国各大电影集团发展壮大的有力利器。
目前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私募基金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由中影集团等发起的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韦恩斯坦(TWC)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UD#1”电影基金等。此外,汉能、易凯等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海外的影业公司和大型投行也在密切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
国内各民营电影企业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灵活地探索着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在中国适用的可能性。自2006年,华谊兄弟成功募集到以马云为代表的1200万美元境内外资金后,第二年又引入以江南春为首的2000万美元的境内外投资,从而完成第三轮私募,为其上市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009年,保利博纳第二轮融资成功,融资额将高达3000万美元,在这个融资过程中,私募资本的力量可以说功不可没。此外,光线传媒等公司也正在积极进行上市前的私募。
2.3上市融资
2.3.1上市融资的特点及要求
上市是中国电影企业的最佳融资构想,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曾表示,在融资方面会把上市作为首选项。上市融资相比其他新兴融资模式而言,更加透明、更加公众化,有更开放的融资渠道。通过向社会公募资金,达到充分的市场化运作,在短期内既可以融得大量资金,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有更多机会分享电影行业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快速成长的投资机会。
计划上市的电影公司,需要引入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必须规范化,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具体表现就是制片方要提高水平,提升制作环节的流程管理,特别是健全预算制度。在这方面,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中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和光线传媒等公司已经逐渐引入审计制度。
但上市融资未必对中国电影企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跟风启动上市计划,否则不但不会给企业的融资带来效益,还会加剧风险。在上市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有效的寻求政府专项资金的帮助或银行贷款以及各路基金的支持,才是更好的出路。
2.3.2国内电影企业上市融资现状
2009年11月,华谊兄弟获准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募资获得的12亿元,除了将继续巩固现有业务外,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拓展电影国际业务、影院广告业务和品牌授权业务等,这对于一直走在了中国文化产业融资的最前沿的华谊兄弟来说,无疑是使企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华谊兄弟的成功上市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中影集团、上影集团、保利博纳、光线传媒等也已加速了上市步伐,中国电影企业在品牌理念和经营模式上正发生着实质变化。
上海电影集一年多的酝酿,已经做出上市计划的内部方案,准备于A股上市,计划上市不少于10亿元。国内发行巨头保利博纳内部整改完成后期望能在2010年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光线传媒计划两轮融资5亿元后转战A股,计划最早明年在国内A股上市。以上这些企业由于受到近期世界经济形式和国内相应政策体制的制约,上市计划被迫暂且放缓。但是,对于这些占据着行业龙头地位,掌握着优势资源,盈利状况也比较可观的大型电影集团来说,上市融资是它们扩大规模,完善供应链的必然选择,成功上市必将是水到渠成事情。
2.3.3中影集团上市的重要作用
中影集团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旗舰,是中国电影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和行业经营绝对的领先者,其资产规模超过28亿元,旗下拥有13个全资子公司,1个电影频道,34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不仅覆盖电影制片、制作、发行放映、影院投资等各个环节,还涉及频道、动画、音像、地产、物业等多个行业,是集电影制片、发行、海外推广、对外合作为一体的“电影巨无霸”,在中国电影业界具有垄断性地位。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投入使用,更是加大了中影吸引各路战略投资的把握。但其实,中影的上市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早在2004年初,中影集团就开始计划在香港上市,后因“避免引入外资进入内地娱乐业”的条规限制而被管理层叫停。中影集团性质特殊,融资很容易引进外资甚至改变控股方,而当时国家明确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业和娱乐业,所以中影上市一事暂且搁浅。到2007年,政策松动,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宣布重启中影上市计划,各相关机构和分析师早已进驻中影。2009年初韩三平在公开场合宣布中影将会在A股上市。
中影集团上市融资不但能使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还能壮大媒体行业的市值规模,有助提高电影行业整体投资吸引力。如果说华谊兄弟上市创业板是作为电影产业进入资本化运作时代的信号,那么中影上市A股的计划如果能够实现将会带动一批国有或民营的电影公司走上上市融资之路,无疑会成为中国电影实现产业化宏伟蓝图的里程碑。
2.4利用电影片库资源融资
老电影赚取新利润,这是利用电影片库资源融资的新型模式。在现如今这个影视娱乐“内容为王”的时代,只要手握可观的影像产品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
中国电影百年以来已生产出2万多部的作品,特别是建国以来制作的电影在观众心目当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电影频道收视率较高的往往是这些影片。电影厂特别是原中国三大电影制片厂北京、上海、长春的影片片库至少有千部以上的,盘活片库可为他们筹集可观的资金,不仅每年可以出售电视播映权、DVD版权,也可出售其他媒介物的版权。同时还可以将片库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借贷,这比利用影视公司的地产及其他物质做抵押物借贷更受银行的欢迎,因为片库的价值每年都在增值,银行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2006年,拥有强大电影片库资源的中国电影集团与版权公司源泉达成协议,中影出售500部影片无线增值版权,源泉获取了以电影影音素材制作各类型的手机短片、铃声、IVR产品的权利,而这些影片均是来自中影公司片库中的老电影,此类新媒体业务的深度开发,已形成中国电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片库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资本运作,聘请资产评估公司对现有片库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折合成一定数量的股份与现金持有者联合成立电影制作公司或其他娱乐游戏或互联网公司。目前互联网及娱乐游戏等多媒体资讯服务公司深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是股市的热门板块,这些娱乐公司能够在相应的股市板块中上市,进而创设各大规模的筹资平台,实现多种新型融资模式的良性互动与整合利用。
2.5后产品开发融资
版权交易在中国还是个尚待开发的巨大金矿,长达5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使得电影后衍生产品可以异常丰富,如《赤壁》游戏,《功夫熊猫》衍生品等都为制片方赚取不少的资金收益。一部影片在影院上映发行的收入是有限的,但是电影后产品开发的收入往往可以达到一部电影票房收入的2至4倍。收费电视、无线电视播映、音像市场是今后中国电影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这种收入每年都会产生,特别是随着新的媒介物IPTV、手机的不断出现,电影产品将为版权所有者创造出更大的收益。
早在2002年,中影集团就成立了后电影开发分公司,核心业务为影视节目特别是经典影片的出版、发行,以及电影产品附加值的开发,力图全方位开拓电影产业,发掘电影除院线放映以外的下游产值。此外,作为WAEA会员的中影后电影开发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娱乐节目供应商,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大型航空企业有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2007年,后电影开发、出版、发行影视音像节目35部,为航空、铁路、公路等移动节目播放项目提供有偿播放节目40余部,开展手机铃声、网络开发等新媒体业务。
2.6版权预售融资
电影版权是电影集团或制作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流动性差,变现周期长,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等特点,在影片投入制作或发行上映之前,片商通过向海内外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预售发行权、放映权,收取定金或“保底发行金”可以募得大量资金,并能加快资金的回笼,以支持影片的制作所需。
2006年,投资两千万美元的华谊兄弟古装大片《夜宴》,仅在亚洲的版权预售就已经收回了一半以上的投资成本,整个海外版权的预售情况也超过预期。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在开拍之前就已完成80%海外版权的预售,其中日本的版权预售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也创下了华语电影在日本预售的最高版权收入。2008年,还在制作当中的电影《梅兰芳》先后同日本、韩国签订了销售协议,创下当时中国本土电影海外版权销售的价格新高。
2.7广告融资
新型的广告融资是电影制作资金筹集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特定的电影产品与特定的商业广告通过富有成效的创意而形成的特殊的经济纽带。
通过广告来获取赞助资金,对于电影业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近几年来大量广告出现在电影放映前或干脆植入影片之中的现象,却在评论界和观众当中引起了持续的热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广告作为一种传统融资手段为不断适应中国电影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做着诸多积极的变化,发展成了具有良好效益的新型融资模式。
在电影市场中,广告通常分为硬广告(映前贴片广告)及软广告(植入式广告),而一部影片能否有广告客户关键在于影片本身是否具有品牌影响力。尤其是隐秘性较强的植入式广告,这种借助电影剧情的需求,通过巧妙点题,树立品牌产品的形象,以达到形象传播或品牌促销目的手段,最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可谓是方兴未艾。虽然广告这种融资方式有可能对观众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可以扩大影片的投资,减轻了经营风险,从现实意义来看是有益于中国电影营收能力的提高。
冯小刚可谓是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最重要的导演,他的电影从《手机》到《非诚勿扰》都成功地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特别是《非诚勿扰》,在电影尚未放映的情况下,植入式广告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几乎达到影片制作费的一半。2010年4月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更是凭借其时尚的主题,大量植入软广告,保证了制作成本的有效控制。当然,这种融资方式能否成功取决于影片的品牌影响力与其受众面的广度,而对于挑剔的观众而言,植入式广告能否与剧情达到水融才是这种融资方式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
第三章国外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中的启发
纵观世界各国电影产业的走向,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是支撑电影大国的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为了推动本国电影不断融入资本市场,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扶持政策,积极拓宽新型融资模式,推动本国产业链条的有机运转。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外资金大量涌入电影产业,尤其是第三方融资、私募基金和避险基金等越来越多地开始涉足电影项目。
3.1美国好莱坞电影保证人制度
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的霸主地位无以伦比,有着完备的融资模式,融资方式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在美国,电影制作已形成包括制片商、发行商、投资商和保证人四位一体完善健全的融资体系。制片商首先与发行商签订发行协议,据此制片商同意按照商定的技术规格制作影片并如期将其交付给发行商,而发行商则获准在合同规定的地域和时限内完成影片发行工作;作为回报,发行商同意在影片制作完成并交付后向制片商支付发行预付款。同时,在发行协议签订之后,制片商将就影片制作所需的资金向投资商(通常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短期贷款,并用发行协议中制片商享有的收取发行预付款的权利作为抵押。投资商则为了降低制作无法完成的风险而要求制片商就影片的制作完成提供担保(见图2)。这样也就形成了好莱坞电影融资模式中最为独特的角色——保证人,其一般由保险公司或电影专业人士担当。
保证人对影片的制作过程进行严密监控,通过每天汇报制片的进展状况,每周汇报制片的开支状况,走访制片现场等形式来确保影片按照商定的时间、技术规格和预算完成,并根据发行协议按时交付给发行人。因此,保证人必须十分熟悉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并且有能力在提供保证前就对被保证影片的剧本质量、预算资金的筹集状况、影片拍摄时间表的合理性以及影片制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
这种融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制片商对于资金的需求,同时树立起一座资金使用的防火墙将投资商可能承担的商业风险降到了最低,投资回报率得以稳步增长,这就为外界资金越来越多的进入电影投融资领域敞开了一扇大门。
对于正大力发展银行信贷、私募股权等新型制片融资模式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信用保障体系仍不健全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行业外资本仍对进入电影投融资领域持观望态度,资本主要局限于具有实力保障和营收能力的大型电影企业,绝大多数中小型电影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为进一步改进中小型电影企业融资手段,实现业界信息对等化,赢得更多金融机构对其的信任,发展好莱坞的保证人制度就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结构优化升级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2韩国电影网络融资模式
近年来,韩国电影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多元化且大胆创新的融资模式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韩国出现的利用互联网来筹措制作资金的方式,受到了业界人士称赞和投资者的追捧。
早在1999年,韩国便出现了电影网民基金,第一个吃螃蟹,为喜剧片《茅趸王》建立网民基金接受网民投资,最终从464名网民手中筹集7.75万美元投资,约占影片预算的5%,投资者回报收益率高达97%。目前韩国票房好的商业大片都曾建立网民基金,有的基金甚至不到1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网络融资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这得益于其具有很高的透明度,以此赢得投资者广泛的信任。电影制作公司先在互联网上公开项目剧本或详尽的商业策划,让广大投资者了解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前景,并借此评估投资风险。项目运作过程中,每个投资者都会实时掌握影片制作与运营的信息,电影发行之后,投资者还会收到每周票房报告。也就是说,投资者从决策到收获都是在充分了解制作公司的必要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这自然离不开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公司的信誉度也至关重要。
网络融资的确是灵活性非常高的集资方式,但是对于产业化道路构建不完善的中国而言,其开拓的难度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就目前而言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为此,从韩国的经验启示我们,我国要发展网络融资模式,首先应以完善法制规范和安全措施为前提,而对于各大电影制作公司而言,努力建设自身的信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也是重要的保证。
第四章中国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的意义和发展建议
4.1发展新型融资模式的积极意义
大力发展中国电影制片新型融资模式对于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的中国电影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信贷融资、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等新型模式使资本对推动电影产业化发展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促进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转型,既扩展了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风险、完善电影项目的评估与测算,也在融资的过程中同时激活电影的营销手段,拉动票房增长,促进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成长。
其次,凭借其多元、灵活的融资手段,新型融资模式在积极推进电影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起到规范制作流程,完善创收机制的作用,利用制片环节的蓬勃发展扩大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再次,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不断给电影集团和大型民营电影企业发展带来更宽阔的舞台,也给中国多数中小影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进一步促进电影产业的资源整合。
最后,大量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一方面加深国际合作,使投融资主体更全方位的了解借鉴国外先进的融资经验;一方面帮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更多的优秀中国电影得以借助多元化的平台进入海外市场,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奠定基石。
4.2对未来的几点建议
在资本给中国电影带来深刻影响的今天,融资渠道及融资模式的多样化,有赖于持续稳健的电影产业政策和市场的投资主体的多样化,有赖于一个健全完备的投融资体制,有赖于电影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电影市场的繁荣。
4.2.1积极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政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将眼光放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为此才能更好地促进融资渠道的开拓和创新。
而从现实意义而言,政府要以不断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为宗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通过改善电影市场运作环境,鼓励更多投资人和制作、营销人才进入电影行业,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对投入电影基金的私人和社会机构投资者采取更加主动的鼓励态度;支持建立并完善电影基金融资模式,活跃贷款贴息、委托银行联合贷款、战略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利用。
各种新型电影融资模式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作为电影行业规范者的政府,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电影市场的资本运作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积极建立起行业信用体系和金融信贷保障制度,使各种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法制化、规范化,特别是在版权抵押、质押权的行使方面。
此外,电影人才是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通过高等教育或实战来大力培养电影新型融资领域具有市场前瞻力,良好投资眼光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并为其尽快成熟提供更多机遇。
4.2.2大型电影集团或民营电影企业主导作用
在目前中国融资渠道有限,电影产品差异性不够的情况下,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各大型电影集团或民营电影企业应该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并进一步扩大与有关金融机构的配合,以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电影制作项目吸纳投资者。电影制作项目必须有详实周密的市场调查报告,吸引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及演员,努力争取跨国销售的市场前景,还要制定风险较小的经营策略,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完备的法律、财务、业绩报告等。
大型电影集团或民营电影企业有义务努力携手建立起中国电影版权评估体系,这对于完善银行信贷、私募股权基金、版权预售等新型融资模式,保证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的权益,培养其对电影产业的信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借鉴国外产业化运作的经验,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电影信托公司,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版权评估,提高电影产业风险控制能力,并积极向产业外延伸价值。
此外,为进一步拓宽新型融资渠道,大中型电影制作公司还可以把电影消费者(观众)、电影制作公司、金融机构充分结合起来,利用股本融资与借贷融资相融合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例如通过成立一个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电影制作基金,来吸纳个人投资者甚至于普通电影观众的低额投资。如果观众个人投资于基金,基金则会根据电影票房按照一定的比率做出回馈,一旦电影票房不错或者一切顺利,每一位曾进行投资的观众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回馈款项。这种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激活融资渠道,更重要是在更多的投资主体中建立起一种广泛的参与电影工作的意识,这就在电影融资的同时也进行了电影的营销。
4.2.3开拓中小型企业创新模式
中国电影产业融资体系发展的瓶颈除了如何进一步创新与开拓新型融资模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机制将新型融资模式在各大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得以推广和延伸,这当然离不开政府和大型电影集团或民营公司的鼎力支持,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活跃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同时也需要中小型电影企业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对各种新型融资模式加以改良革新,综合运用,挖掘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融资轨迹。
由于中小电影公司没有大型电影集团公司具有的“硬通货”,为突破这一瓶颈,让独立制作人和中小公司能够利用银行借贷方式来融资,还势必需要积极发展融资服务机构,指导各中小企业融资,汇总和传递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以自身资产为中小企业向银行担保,负责所融资金短期资金的安排和长期资金的分配,配合金融机构的资金监管等。融资服务机构可以是由产业链条上核心电影企业发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各中小电影企业入股的公司或者是由核心企业分离出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甚至可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作为担保公司。
此外,在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中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尝试发展网络融资等新型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借鉴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的利用各种新型融资模式来吸引更多、更专业的投资资金,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在进一步完善产业内部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深同金融产业的战略融合,获得稳定强大的本土融资平台;疏通扩大社会融资渠道,逐步优化融资结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资本为引导、以民营和国际资本为主”的融资机制,以坚定的步伐走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之路,最终建立并完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融资体系。
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本时代已经拉开了大幕。相对于过去只能由政府拨款和国营制片厂投资的时代来说,中国电影新型融资模式得到了一定成效的发展。但电影人们仍该冷静的看到,与世界其他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我们的融资方式仍比较传统、单一,银行贷款、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版权预售、网络融资方式等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呈现出新型融资模式在行业内各大中、小、型企业间比例失衡、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不良迹象。未来,我们仍将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里谋求生存,能否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式发展还有一路漫长的路要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满怀信心的期待,身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环境之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电影融资模式的现代、科学与否都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杠杆,而恰是这一点,勤奋的中国电影人们正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着,共同迎接着一个辉煌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何建平.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2]胡惠林.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4]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蒲元瀛.中国电影商业模式分析及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6][美]马克•格林布莱特,施瑞丹•蒂特曼.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贺书婕,伊志宏,李樱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2009中国电影投融资盘点:渠道多元[EB/OL].h
[8]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91.
[9]杨奇峰.关于中国电影制片业投融资模式的探讨[J].采.编.写,2009年,第2期:63-64.
[10]李忠.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年.
[11]张达.中国电影投融资现象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2]2009中国电影投融资盘点:渠道多元[EB/OL].h
[13]邢海恩.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4]宋文燕.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影视产业融资模式[EB/OL].
[15]邵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J].当代电影,2006,第6期:14-18.
[16]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86.
[17]唐榕.电影投融资:现状透视与体制建设[J].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121-127
[18]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59-363.
[19]唐玲玲.电影经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66.
[20]王东王爽.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发展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第1期:24-28.
[21]赵实.中国特发展道理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0-116.
[22]俞剑红.中国电影企业运营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92-206
关键词: 广义虚拟经济;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 (2016) 02-0005-xx
Creative Economy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YMCXM Pension Real Estate Project
WANG Qing-de1 YAN Yan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population, economy and policy in China, pension real estate gains a promising expectation. By the case study of YMCXM pension real estate pro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article opened a discussion about how pension real estate, which is a part of creative economy, breakthroughs its operational limitations and gains virtual value.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at following elements feature a success pension real estate project: systematic idea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ulture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consumers' mental demand, and R&D of facility and service well-focused on those ideas. From the operating perspective, positive co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developers of pension real estate entails orderly operation and in turn gains virtual value from their projects.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Pension Real Estate, Case Study
一、广义虚拟经济、创意经济与复合地产
(一)广义虚拟经济和“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
成思危(2008)对虚拟经济的内涵作出界定。虚拟经济一词,脱胎于马克思提出的“虚拟资本”概念。虚拟资本是既不具有实物形式、又不具有货币形式的、价值不确定的、但可以产生利润的、基于信任关系形成的资源。它们可以用来获得实际资本的使用权,但是它要承诺给实际资本的所有者以一定的回报,或与实际资本的所有者共担风险并且共享盈利。所有权证的出现实现了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从而导致了虚拟资本的诞生。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是与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所进行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综合[1]。林左鸣(2011)进一步基于马克思“生活对象化”人类活动的思想,将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指出虚拟价值(信息态) 是广义虚拟经济产生的源泉[2]。
林左鸣(2010,2011)提出二元价值容介态的观点,二元主要指物质态和信息态,当一种状态不断容纳入新的信息介质时,整个状态自身不断发生质的变化(进化)运动。所以,容介态即是质变或进化的状态,是以信息变化为基础的质变或进化现象。指出“二元价值容介态”是虚拟经济不断发展的机理[3]。
(二)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的概念最早在英国出现,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季昆森(2008)把对创意经济的理解概括为四句话:“发掘深厚文化底蕴,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融入新奇怪特创意,创造巨大财富价值”。创意是核心,文化是创意的依据,科技是实现创意的手段,而文化、科技、创意的有机结合,必将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巨大财富价值。林左鸣(2010)指出,创意经济属于广义虚拟经济范畴,它通过现有科技和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并以人文创新为基础实现“容介态”进化,催生出新的产品、服务和业态,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心理满足、虚拟价值的无尽追求,为其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由于侧重人文创新、虚拟价值创造和心理需求满足,创意经济能突破传统物本经济的稀缺性约束,减少资源环境消耗,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创意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推动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重塑了传统产业,创造了新的生活。在后危机时代,用创意经济开拓心理需求的广阔"蓝海",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
(三)复合地产
创意经济包括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复合地产也是创意经济的一种,复合地产是指传统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功能组合与产品形态上渗透和互动,它是一种泛地产,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出更大的居住价值与商业价值。比如“地产+教育”诞生了教育地产,以碧桂园为代表;“地产+运动”创造了体育地产,以奥园为代表;“地产+文化创意产业”成就了文化创意地产,以北京798、上海田子坊、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为代表。复合地产还包括旅游地产、艺术地产、科技地产、养老地产等。
根据林左鸣(2010)提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的观点,任何一种商品应该既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商品包含物质态和信息态。传统商品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如传统不动产只有物质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动产的功能和定位逐渐细分,即注入用途的信息,不动产房屋可分为居住用的住宅、经商用的商铺、做工用的厂房等。近年来,人们对不同大类的房屋又有了新的需求和功能定位,例如,住房虽然都是用于居住,但是又根据需求分为别墅、学区房、海景房、休闲养老地产等,也就是说,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不同的需求信息注入到基本用途一样的地产中,房产又进一步细分,进而提升价值。
将养老概念注入到地产中,也就成了养老地产,养老地产作为一种“养老+地产”的复合地产开发模式,将房地产开发与创造消费者生活方式密切结合,从而将某种具有号召力又具有贴近性的生活方式完整地镶嵌到房地产的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之中,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的复合人居生活。
二、国内外养老地产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养老地产领域均有所研究,但由于行业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学术研究深度广度和侧重点并不相同。美国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拥有历史悠久业态成熟的养老地产行业,进而针对其展开的相关学术研究更多聚焦其运营模式、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严跃进(2013)、饶霞飞(2013)通过对不同典型国家的对比分析,发现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受社会文化影响而在经济水平相当的不同地区体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美国完善的社会福利衍生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CCRC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英国和德国普遍施行“以房养老”,主要表现为“倒按揭”模式的应用;日本则是以“两代居”家庭养老模式为主[4,5]。
国外学者对CCRC和“倒按揭”制度的讨论较多。Garland(2012)和Thompson(2012)指出CCRC本质上是一种老年社区,将服务对象分为不同健康状况并相对应地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其在自身状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在熟悉的环境下居住[6,7]。Marx和Burke(2011)认为成功的CCRC建设通常在自然环境、医疗设施和生活服务方面都对开发者和经营合作方有较高要求,通过为入住CCRC的老年人两大好处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和丰富而适合的社交活动来创造价值[8]。同时Toczek(2008)和Marx(2011)也指出该模式会员生活成本高昂、没有实质为老人提供便利等弊端[9]。Kelly(2005)指出“倒按揭”本质上是一种“以房养老”。老年人将属于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获取每月的钱款作为养老所需,待其死亡之后房子归银行所有[10]。Bethfranklin(2009)对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的改善作出具体分析[11],同时Salter(2012)也指出倒按揭成本过高、条件苛刻以及风险控制不足等弊端[12]。
孙秀娟(2011)对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做了总结[13],英美国家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新加坡等国家主要靠政府资金支持,而日本则兼顾两方,政府既引导民间资本,自身也参与投资建设。在盈利模式与竞争力分析方面,武甲晓(2012)通过对美国养老地产的分析,总结养老地产的成功需要政府支持、按需开发、人性化设计理念、“以房养老”和养老咨询业的协同发展[14]。杨红旭(2013)对比分析了多国养老地产的经营建设情况,认为多样化产品,专业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成功的一方面[15]。
养老地产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概念,一些国内学者也就我国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田冬炜(2013)尝试对养老地产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养老地产具有复合地产、金融、服务和人文四种经济属性[16]。对于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裘旭波(2013)、赵晓(2013)等学者分别指出:我国养老地产存在法律、政策支持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项目多元化不强、盈利模式不清晰面临同质化竞争等问题[17,18]。
目前学界对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地产机制提出了诸多建议。潘素侠(2013)认为应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养老地产融资难题,如BOT模式、PFI模式和联贷联保贷款等债权融资模式、组合式融资模式及开发商与保险公司强强联合的模式[19]。吴新坚(2013)指出,养老地产开发者应权衡“长期持有”与“出售”的程度,选择符合自身竞争优势的盈利模式[20]。陈首春(2013)指出,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在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市场应培育更多元的主体参与建设[21]。周申龙(2013)等学者也从政策法律角度出发为养老地产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建议[22]。同时一些学者也展开了对国内养老地产开发实践研究。张敬岳(2013)对国内参与主体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升级版养老项目、地产企业养老地产项目和医疗机构增设的养老服务项目是目前主要业态[23]。在盈利模式上,于洋(2013)认为,租售并举和会员制是当前养老地产盈利的主流模式,北京太阳城和上海亲和源,则分别代表了当前养老地产的这两种盈利模式[24]。
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养老服务需求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4年的15.5%。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3.32%。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20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8%,约4.3亿人,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亿人。预计平均老龄化速度为3.3%。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老年人口还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署:《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德勤分析
早在2011年2月,民政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9073”的养老方针,也反映出了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现状: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2013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意见》要求2020年末全国社会养老床位达到每千人35-40张,比当前水平增加一倍,2050年全国社会养老床位要保持这一标准不变,若以2.6以老年人口的预测值计算,至2050年中国新增养老床位潜在需求约为390-520万张[25]。
纵观全球,机构养老是国际上解决养老问题成熟而完善的模式。美国集中式养老社区以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持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闻名。养老社区大多在近郊或郊外小城,主要照顾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这种集中式养老社区是集合居住、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老年大学等功能,让老年人生活在城中可以不感到孤独,获得丰富的精神及身体活动。例如,美国太阳城社区(Sun City Centre),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退休养老社区,社区内包含多种类型的居住公寓、工艺设施、邮局、宾馆、商业中心和大型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心脏中心、眼科中心以及数百个诊所。日本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日本高端养老机构Sun City 株式会社(横滨太阳城)是由100 家在日本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共同注资设立的,Sun City 旗下共有养老地产项目13个,10个项目对完全自理的老人开放,并随着老人的衰老逐步提供护理服务,另外3个自建项目在老人入住初期便可提供护理服务,即吸纳所有类型的老年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未富先老”,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养老床位极度匮乏。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虽然近年来这一数据持续增长,但是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在荷兰,每千位65岁以上老人所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接近90张床;排第二位的是瑞典,有87张;美国为40张左右,英国大概为35张。此外,针对我国超过40000家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有的养老机构虽然环境设施不差,但是服务上存在短板,老人的康复健体和精神娱乐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由此可见,设施完备、服务专业的高端养老机构成为了养老市场的稀缺品。
四、YM・CXM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产业悄然兴起,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资金纷纷建设养老机构进军养老地产。2013年初,中国人寿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YM地产正式成立“YM养老运营管理公司”,并引进美国连锁经营、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机构Emeritus,创建全新养老品牌“CXM”,同年7月,YM首个养老产品“CXM”在北京亦庄投入运营,第二个项目位于双桥,即将试营业。
(一)YM・CXM的基本情况
YM・CXM地处北京东南部的亦庄,位于YM地产高端住宅项目YM天著小区内,是第一家YM地产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产品,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养老服务营业执照的外商投资企业,是第一家社区内引进三甲医院门诊的养老机构。该项目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以20-40平方米的开间和一居室为主,拥有89间房,110个床位。2013年7月3日取得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证编号1100100001),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的首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效应。
YM・CXM组建了“乐享365”服务体系以及专业的服务团队,由拥有15年日本、中国养老运营经验的高鹏先生担任首席运营官,礼聘来自美国的资深专业培训师、三甲医院的资深护士长以及专业护理院校的养老护理员和中华养生菜大师李铁钢,从“医、食、住、行、护”多维度提供专业保障。目前出租率达到35%以上,每个房间的月租金在万元以上,具体如下:
我们将YM・CXM服务特色总结如下:
YM首创“乐享365”的服务精神理念,提出“快乐的享受CXM度过每一天”。在“乐享365“理念中,定制了乐趣(文娱活动)、乐和(社交活动)、乐观(心理辅导)、乐活(基础服务)、乐享(增值服务)、乐园(硬件设施)六大专属服务体系,让每位长者在此拥有“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的生活。
YM・CXM提出“鼓励―指导―协助―替代”渐进式的服务模式:随着长辈护理程度的不断加深,护理深度从鼓励到指导,再到协助,最终发展到替代。在CXM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指导下,长辈的身体状态将会变得越来越好,或是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当中,也是一个逆向的从“替代”到“鼓励”的过程,在这里,通过详尽的护理计划和生活计划,长辈们的自理能力不断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或是无限接近正常人的水平。此后便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YMCXM利用互联网平台,关注老年人的用户体验,用大数据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有效投放市场。2014年,YM地产官方微博被新郎乐居北京房产官方微博评为“北京房企最具影响力微博”,YM地产官方微信在“中国地产企业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位列第五位,YM地产注重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分析,分析老年人住房、护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为长辈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康复训练、精神娱乐活动。
CXM试图描绘一幅以‘乐’为核心的画卷,以乐趣(文体活动)、乐和(社交活动)、乐观(心理辅导)、乐活(生活照料)、乐享(增值服务)、乐园(硬件设施)六大主题为轴线的生活场景。快乐的生活,是CXM的中心思想,在为高龄者提供必需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护理服务之外,CXM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趣味性的益智活动和社交互动类活动,让长辈们感受到“退而不休”的充实和满足。
(三)YM・CXM的社会评价与发展前景
YMCXM是国内第一家社区嵌入式养老产品、第一家中国获得LEED认证的养老社区、第一家社区内引入三甲医院门诊部的养老机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曾评价:“YMCXM拥有正确的理念,引进了先进的服务体系,塑造了服务标准,对于整个养老地产而言,具有标杆性的示范作用。同时,CXM将造福更多长辈,让他们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地享受生活。”
未来,CXM将面向全龄老年群体,开设椿萱生活、椿萱保障、椿萱天使、椿萱照料、椿萱园丁、椿萱营养、椿萱家园等多种服务类型。从城市协助型养护公寓核心区到一站式颐养公馆社区,再到嵌入式长者中心,YM养老地产的规划在逐步进阶。
(四) YM・CXM的经验总结
YMCXM是创意经济在养老地产的成功运用的范例之一。YMCXM充分挖掘中国老年人的需求题材,借助商业模式创新建立一套新的供给组合,成功实现住房实物价值和养老虚拟价值的有机整合,项目所提供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并非孤立割裂,而是围绕以‘乐’为核心的旨在让老年客户安度晚年的理念进行的系列创意实现。
CXM项目的主要开发商YM地产在项目运营中注重取长补短,资源整合。引入美国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及服务体系,借助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产品开发能力为高龄者提供全方位高水平服务,关注消费者体验细节,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情感诉求,得到客户认可,打造了品牌形象。
广义虚拟经济范畴内,企业只有创意出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体验价值形式,才能创造出高于产品使用价值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虚拟价值。而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体验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出超越一般物质的价值,完全在于它给客户提供了超值享受这样满足心理需求的体验效果。
五、研究结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表明,凡是和广义虚拟经济范畴有关的产业或市场,它们的发展无一不是靠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生活题材上塑造概念,实现新
如上表所示,多方合作的养老地产项目将会成为趋势,至于不同类型的发起人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独特虚拟价值的养老地产项目的管理经验,还有待于在我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的不断摸索中进一步提炼。
综上,我们将用“泛文化产业”开拓人们心理需求的新“蓝海”。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需求,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满足,人的全要素生活成为了财富源头。在社会总需求中,人们对各种各样非物质性的需要、愿望、企盼和追求的比重日益增长,体验、服务、品牌、人气、信心等泛文化内涵已与物质商品浑然一体,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化、虚拟化转变。YM地产用创意推动养老产业与传统地产的有机融合,加快养老产业的服务化转型,开拓心理需求的新“蓝海”,用创意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增长空间。
广义虚拟经济萌生于企业经营这种微观经济的运作实践中,正是众多企业在产融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的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营范畴,构成了今天市场无限的“蓝海”。非物化的价值细分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使得大量虚拟价值进入交换领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空间。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 管理评论,2009,01:3-18.
[2]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5.
[3]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学: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
[4] 严跃进.海外“以房养老”面面观[J].金融博览(财富),2013,(10):45-47.
[5] 饶霞飞.国外如何养老[J].新财经,2013,(5):17-21
[6] Jule Thompson. Building a CCRC without walls[J].Long- Term Living,2012,(9):31-32.
[7] Susan,B, Garland.Risks and Rewards Of Moving to a CCRC[J].Kiplinger’s Retirement Report,2012,(11):2-5.
[8] Katherine A. Marx,Kasey L. Burke. Satisfaction with Your New H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Living in a CCRC[J].Seniors Housing & CreJournal,2011,(1):83-96.
[9] Wayne Toczek. Ahead of the Curve CCRCs[J].Food Management,2008,(12):12.
[10] Tom Kelly. The New Reverse Mortgage Formula: How to Convert HomeEquity into Tax- Free Income, John Wiley& Sons.2005.
[11] Mary Bethfranklin. Reverse Mortgages to the Rescue[J].Kipling’s PersonalFinance,2009,(8): 55-56.
[12]Salter Jone. Stand by Reverse Mortgages: A Risk Management Tool for John Retirement Distributions [J].Journal of FinancialPlanning,2012,(8):40-48.
[13] 孙秀娟.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4] 武甲晓.美国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32):11-12.
[15] 杨红旭.国外老年住宅发展模式与经验[J].中国房地产业,2013,(6):30-35.
[16] 田冬炜.新形势下发展养老地产的几点思考[J].产业研究,2013,(7):57-58.
[17] 裘旭波.中国养老地产存在的问题及突破途径――中美养老地产对比分析[J].房地产开发,2013, (9):61-62.
[18] 赵晓.养老地产需厘清的五个问题[J].城市开发,2013,(2):62-63.
[19] 潘素侠.养老地产及其融资模式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3,(8):170-170.
[20] 吴新坚.养老地产商业模式探讨[J].城市开发,2013,(12):14-15.
[21] 陈首春. 理想养老模式:就地养老、居家养老[J]. 农村工作通讯,2013,11:35.
[22] 周申龙. 中国养老地产项目运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3] 张敬岳.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1):141-145.
[24] 于洋.养老地产模式待解[J].商周刊,2013,(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