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的重要性范文

竞技体育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竞技体育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竞技体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道德;重要性

1.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体育运动员在名与利的驱动下,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观众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体育道德现象在运动场上频繁发生,并愈演愈烈。例如“假球”、“黑哨”、“兴奋剂”、“高科技泳衣”、“”等体育社会问题,这些都属于道德失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呼吁竞技体育参与者了解体育道德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是笔者的初衷。

2. 竞技体育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竞技体育道德即竞技体育伦理所要关注的内容和对象,人们更多是在竞技体育道德的称谓上来认识和探讨竞技体育伦理的。周博[1]在研究中提出了竞技体育伦理就是体育工作者以及竞技体育活动参与者在从事体育竞赛、体育管理、和参加体育活动是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笔者认为,竞技体育道德就是指竞技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及品质。

3.当代竞技体育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但问题出现的也越来越多,道德问题尤为严重。王革[2]对21世纪竞技运动中的体育道德问题作出以下总结:(1)信息不平等现象将变相剥夺信息贫国的参赛权力;(2)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与体育的“善”的背离;(3)竞技体育国际化与爱国主义及政治干预的矛盾;(4)新科技带来了新的道德问题;(5)兴奋剂问题将会愈演愈烈;(6)裁判员与观众的道德问题将日趋严重。孙卫欣[3]将道德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挑战极限威胁运动员的身心底限;(2)重复单一枯燥的训练;(3)兴奋剂和高科技运动装备的滥用;(4)竞技赛场被政治势力和民族主义者利用;(5)故意曲解规则、规避规则。张婷[4]认为有三方面引发了道德问题,(1)高新技术的异化;(2)竞技体育商业化;(3)人文教育的匮乏。刘相荣[5]造成的竞技体育实质性的道德问题,是一系列针对原始异化的出现,竞技体育的异化的目的;其二是竞技体育手段的异化问题;其三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些道德问题的出现无一不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平衡发展。在专家学者的研究当中,不仅指出了相关问题,还给予了建设性意见及解决方法,由此可见,加强竞技体育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同时,这也体现了竞技体育道德的重要性。

4.竞技体育道德的功能

功能即功效与作用。作为调节社会体育关系的一种提示形态,体育道德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道德的功能就是竞技体育道德对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进行教育、规范其行为,使得参与者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功效。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的一员,竞技体育道德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尤为重要的,或关系着个人的比赛成绩、或关系着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亦或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竞技体育道德的价值正是通过其道德的功能来体现的。竞技体育道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就是:认识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及评价功能。

4.1竞技体育道德的认识功能

竞技体育道德的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竞技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竞技体育道德的自觉性。竞技体育参与者对竞技体育道德的认识过程,一方面是根据体育道德准则,善、良知、荣辱等体育道德观念来分析和评价自己或者其他参与者的道德现象,从而判断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另一方面是通过自身实践对竞技体育道德规范和原则进行深刻理解,并凝结内心的道德信念,使得自己自觉的遵守竞技体育道德。

4.2竞技体育道德的规范功能

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它对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于竞技体育相关人员的行为的导向与约束作用[4]。李克建[5]在研究中认为,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规范行为功能具体说来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导向作用,竞技体育伦理道德通过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为道德主体提供社会化的行为模式,即理想道德角色模型,引导道德主体在行为上追求一定的目标和方向,使其行为有章可循,而不会迷失方向;第二是一种约束,为道德的体育道德规范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主体和定义各种约束而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和人格追求又直接对其自律品质的形成起指导、监督和自我评价作用。这种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了竞技体育道德原则和体育道德规范转化为竞技体育参与者内心的体育信念,在头脑中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评价标准,从而自觉地按照竞技体育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动调整个人与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关系。

4.3竞技体育道德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通过宣传、教育、激励等道德活动方式,借助社会舆论、竞技体育的传统习惯,特别是良知和高尚的品格的示范作用,培养竞技体育参与者的道德意识、观念、品质和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正、反面教材让参与者懂得善与恶、是与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从而提高竞技体育参与者的道德认识,完善自身的道德行为。

4.4竞技体育道德的评价功能

在竞技体育道德中的好与坏其实就是善与恶。在竞技体育活动实践中,用竞技体育道德的善与恶来评价其行为,并进行对自身行为的衡量,从而达到弃恶从善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善”对竞技体育参与者进行激励,竞技体育的参与者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团队的凝聚力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整个团队在参加竞技体育活动时可能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这时,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感、民族振兴的自豪感,成为激励参与者为发展国家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强大动力。然而,我们亦可以用“恶”对竞技体育参与者进行谴责,谴责也是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从批评、指责的角度教育竞技体育参与者,警示和告诫他们什么是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什么是背离体育道德的行为。这种评价形式也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5.结语

众多专家学者提出,加强竞技体育道德建设是一件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事情。当“刻不容缓和迫在眉睫出现在众多的呼声里,还不足以说明竞技体育道德的重要性吗?当今社会已被“绿色”所染满了,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也应该呈现出“绿色”、“无污染”的画面。我国应重塑新时期竞技体育道德价值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竞技体育道德价值观取向多元化,新时代,我们应加强以义利观、胜负观、荣辱观、公私观、苦乐观作为主要内容的竞技体育道德价值观的教育。重视竞技体育道德,加强教育、提高修养,使竞技体育参与者在实践中表现出“善”的言行、思想,使竞技体育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博.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分析及其建构[D].导师:赵忠祥.:河北师范大学,2007.

[2]王革,卓莉.浅析21世纪竞技运动中体育道德问题及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3):100-103+109.?

[3]孙卫欣.浅析当前竞技体育伦理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4):322.

[4]张婷.当代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及其构建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9,(05):74-76.

[5]刘湘溶,刘雪丰.当前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及其实质[J].伦理学研究,2006,(03):88-91.

[6]周德胜.加强体育道德教育,促进体育事业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6).

篇2

关键词:警察教育、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警察体育成为我国警察群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警察教育学科的研究、创新、对于警察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警察体育在警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警察队伍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警察体育的概念

警察是指我国人民公安队伍和司法行政系统从事监狱、劳教单位工作的人民警察队伍统称人民警察。警察体育就是指人民警察的体育教育。警察体育是以增强警察体质,提高惩治违法犯罪实战技能和自卫能力为直接目的,丰富警察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建设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警察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强人民警察的体质, 提高警察体育技能, 丰富人民警察文化生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它既有体育学的属性, 又具有警察学的属性; 它既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分支, 又是人民警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警察体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民警察体质的发展规律; 人民警察应当掌握的警察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学训练的方法、手段; 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训练与培养; 与警察体育相关的其他学科。警察通过自身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提高心理活动的承受能力,还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质量及延长寿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发展警察体育的重要性

2.1警察体育是先进警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的警察文化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重要指示为指导,反映警察根本性质和服务宗旨,体现公安队伍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要求,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全面提高民警素质为根本目标,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文化。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国广大民警的精神支柱。

从先进警察文化的表现形式看,警察体育是先进警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警察体育是以增强民警体质,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它是由警察体育训练、警察体育健身和警察体育竞技运动三大支柱构成。它对于增强民警体质、提高民警身心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警察体育文化先进与否,直接制约着上述目的的实现。在具体内容和目标上,体育文化与警察文化在诸多方面高度重合。由此可见,警察体育是先进警察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2警察体育在促进公安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警学与体育,已经以一种崭新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构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警察体育系统。它既与现代司法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是现代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先进警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促进民警的全面发展和推动公安机关队伍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增强民警体质,提高体能水平,促进战斗技能的更好发挥方面。体育是

增强民警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而民警的体能水平在执法战斗中是直接的战斗力,是对抗实力的一部分。巡逻、射击、缉捕、格斗、守侯、攀爬索降……,都需要体能。在现代执法战斗中,复杂的执法周遭环境严格的时间要求,精密的武器装备,要求作为一线指战员具有高水平的体能并掌握全面警务技能。其次,表现在培养意志品质、调节警营文化生活方面。体育对培养民警的集体意识、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重要作用,是其它训练手段所难以代替的。

3发展警察体育的对策

发展警察体育的目标要根据现实行动需要而制定、依据警察文化发展方向而发展。警察体育是伴随着警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对广大民警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促进警察体育事业的发展。

3. 1保证警察体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国警察体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已经证明:我国警察体育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在党的四代领导核心关于“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等重要方针和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警察体育的形成、发展和现代警察体育的改革与繁荣。党的四代领导核心关于公安队伍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是全国公安机关警察体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南,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警察体育才能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3. 2促进警察实用体育的繁荣与发展

警察实用体育,主要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为提高体能素质的身体练习方法和手段。如攀爬与索降、警棍盾牌术、擒拿格斗等技术手段,这些也是警察需要掌握的基本手段。这些手段表明警察实用体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手段的应用上需要与未来执法战斗所要求的警察体能相适应。这种特殊训练不仅要在特警、巡警等警种中开展,还应在刑警、治安警等其他警种中开展。人体的体质增强和体能的提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为此,要使警察的体质体能尽快适应未来执法战斗的要求,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实施警察体育训练。通过经常性的、普及性、长期性的警察实用体育训练,提高广大民警的体质体能,对传统的警察体育实用项目进行改进和整合,不断引进新的方法和手段,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警察在现代执法战斗中具备适应各种环境能力、抗疲劳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执法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为警察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 3促进警察竞技体育的发展

加强警察竞技体育工作,(1)可以促进和强化民警的警体训练;(2)是可以为警察实用体育的开展和应用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在学习和掌握警察体育的技术、技能上有其形象和直观的规范;(3)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认识警察体育、实践警察体育的兴趣,活跃警察文化生活,增进民警身心健康,有利于警察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4结语

警察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直接为警务行动提供智力、体力上的支撑。

只有着力夯实警察体育事业的基础和大力发展警察体育教育,才能适应和打赢未来警察执法战斗。警察体育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这些人才是指导基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的主要力量,优良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是实现警察高素质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只有以先进警察文化为向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促进警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服务。

参考文献:

[1]纪宝成.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重要性;教育改革;路径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需求的日渐增大,体卫艺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之间的体育赛事、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足、投入不足、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部门担子还较重。在学校教育环节的实际情况上,虽然较重视体育教学,而且现行新课改的课标中较大幅度增加了体育份量,课时安排多,也延长课间操时间,以此来更多地推广课间体育活动,期望有效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优化措施,最终将体育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科目等,这些方式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但是现实教学中发现,体育课的安排及教学内容仍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2问题现状

当下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所处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东西部学校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各种条件相对有限,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有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能由于学校定位和素质培养发展的不同,没有足够重视体育课程的教与学,偏重了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的发展,可想而知,体育教学势必会被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性课程,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从世界各国体育发展的实践、效果来看,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都集中而明显地体现着一个稳定的教育概念,那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综合发展身体素质。但是,纵观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践现状,当前的体育教育观念上,多数学校表现出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常视体育教育为附属科目,由于考评机制、培养目标重点的转移,使得许多老师不知道用学生们好动好胜的天性来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成功欲。因此,普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素质很难“达标”。这种教学思路,最终学生被教育得非常的传统化,没有创新精神,缺乏团队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改进的地方。

4学校开展好体育教育的路径

4.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从宏观战略和思想意识上,应该明确——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科目。我们应该从地区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开始,做出调整和深入改革,不断创新。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现有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机构,以面向全体的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体育教学根本理念为主导,不断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摆脱限制。一方面,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科学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审视、制定和优化。另一方面,逐渐、逐步将体育教学列入到地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校体育,从本质上对学校体育进行新的评价定义。

4.2学校体育教学要多样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改革”的方式去普及体育运动,使学生感到运动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在体育教学新理念中,体育教育活动课的安排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体育活动要做到形式多样,不但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且要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运动,最终达到健康的功效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初步建议,为了做到人人参与,在某些体育运动中,不要设置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运动项目来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4.3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好必修选项课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许多体育项目的设施相对于东部地区学校来说要差得多,所以,西部地区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些在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赛跑等,因地制宜地发挥教学特长。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来开设必修选项课,让学生依照自己对本人现有能力的实际评价,有针对性选择体育项目来上课,因为参考了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所以制定和实施差别化、个性化的课程类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好的学校一定拥有素质过硬、团结一致、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教师队伍资源。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对青年教师业务学习的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其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教育事业,让体育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适当倾斜西部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地区间的教学条件差异,这样体育教育事业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第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要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等看待,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要让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综合素质都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N].发展导报,2015-07-10.

[2]李兴忠.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篇4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感召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在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上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于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意指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环境影响而学习到的计划外的知识,包括价值观念、规范意识以及学习态度等。我国在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解释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2.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1)从存在形式来讲,隐性课程集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2)从影响角度来讲,隐性课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两重性;

(3)从内容构成来讲,隐性课程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4)从作用机理来讲,隐性课程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5)从行为目标来讲,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3.隐性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日益凸显,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所彰显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仅靠单一的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发了对隐性课程开发与运用的思考与研究。隐性课程包含着构成非教学主体内容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机以及态度等心理活动的规范与导向,是人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意识品质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是实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社会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与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精髓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得到有机的传承。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重要内驱,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需的原动力。而隐性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实质决定了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基于内在的影响与熏陶基础上的“唤醒效应”与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为实现学生健康自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隐性课程不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自我意识由自觉接受与自主抵触两方面构成。自主抵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态度的具体体现,是制约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建立的主要诱因。而隐性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培养与促进的功能,是有效消除学生自主抵触意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完善,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显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自主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基础。

4.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隐性课程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理念的培养,使之形成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并在其促进与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5.有效地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显性课程过于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意志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效能则存有一定的偏失。而隐性课程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在显性课程中无法实施的内容,得到有机的补充,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功能趋于完整性、一统性和实效性。

四、 隐性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

体育隐性课程重视体育环境潜在作用,强调对学生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开发,进而在体育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实现自我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地资源。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内容主体的显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是因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间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就存在形式而言,隐性课程依附于显性课程,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开展来发挥其影响与熏陶的作用。因而,实现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势必会对隐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所显现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性练习,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形成情感与兴趣的互动。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内涵,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呼应,进而构建起具有同步发展功能、相互促进作用的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优秀品德与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品德以及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缺乏必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行为,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价值取向以及学习热情形成严重的误导与制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引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隐性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本着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实现隐性课程有效开发,育人效应切实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蕾.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调优结构;建筑经济质量;重要性

一、建筑业的缺点及现状

1、趋同分散的布局。县级建筑业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比较简陋。进入90年代以来,低层次重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行业层次比较单一,自我配套,地区层次,建筑生产布局分散,综合费用较高,难以形成行业特色,削弱了建筑经济的互补性,从而导致了过度的盲目竞争。

2、落后的发展规模。目前,县级建筑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带动能力有限;数量少,实力弱,几乎不会再发展。这种结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便暴露出来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县级起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中小企业和行业发展作用的龙头企业群还属于稀缺的。

3、偏低的专业水平。县级建筑行业小企业居多、专业水平低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才稀缺,企业资质等级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化水平差。现在建筑企业正朝着“以土建工程为龙头,安装与装璜为羽翼”的方向发展,而我们有许多企业仍在沿袭“一把瓦刀打天下”的格局,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4、效益提高缓慢。县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产品数量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较少;一般性工程项目较低,高、大、难、新项目较少,同时,由于行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经营发展不快,也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

上述情况表明,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已经直接导致县级建筑业发展缓慢;大力调优结构,县级建筑企业要加速提高县级建筑经济的运行质量。

二、建筑业需要调整的结构

1、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县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以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应下硬功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团,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另一方面是放小,放活小企业,主要是抓专业化,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就是将资产进行重组,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劳务,从而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

2、调整门类结构。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新分类标准,界定建筑业,调整建筑业的内部结构。现代建筑业应由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业(包括土木建筑业,线路、管道基础和设备安装业,建筑物和装修装饰业)和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及咨询业等三大类别组成。我们必须积极壮大勘察设计业;稳建筑、拓安装;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和咨询业,做到三业并举,协调前进,使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等的建筑业发展更强。

3、调整体制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努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建筑企业布局。首先要大力支持城乡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其次积极探索公有制建筑业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就可以运用什么形式。第三,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允许发展个体、私营建筑经济,具体应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可以将部分国有和集体小建筑企业,通过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应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其脱颖而出。

三、建筑业需要调整的举措

1、分类促进,加快调整壮规模。继续坚持培育规模企业,承包规模工程,建立规模基地,创造规模效益的方针,还要好好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三扶政策不动摇。对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产品的优势企业,对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大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继续给予积极的扶持和更多的鼓励,尽可能促使资产存量向这些企业流动,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企业改革,对重复布点,特别是经营不善,稍稍落后的发展缓慢的小企业,应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这样才能搞好资产重组,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规模大型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内涵拓展专业化,对外延伸协作化。通过优胜劣汰,产权重组,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带动建筑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的同步发展。

2、抢抓市场,搞好调整扩份额。我们都知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调节作用,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调整建筑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门类和企业中去,实现优胜劣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亦日益密切,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再满足于低层次、粗放型,而应提档次、上台阶;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坚持始终瞄准市场调结构,优素质,强后劲,倾力扩大建筑业的市场份额。

3、依托科技,提高调整含“技”量。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科技含量是推进建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把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兴建步伐。强化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倾斜,舆论上倡导,形成技术开发、创新的优良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制定科技兴建、人才兴建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培养一支跨世纪建筑大军。强化装备投入。立足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改造传统产品和门类,武装新兴产品和门类,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加速改变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4、盘活存量,力创调整高效益。我们应把增量投入作为存量调整的“启动器”,而把资产存量的调整重组作为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的“扩大器”,以此促进建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立足于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名牌工程为龙头,以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抓紧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鼓励将经营不善的企业交由同行中的优势企业托管经营;支持企业间以名牌工程、名牌企业和名人为“龙头”进行资产重组,把“三名”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的调整结合起来,盘活存量,扩大资本,优化结构,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

篇6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环境;植物造景;景观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景观设计,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供人们观赏。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国际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2.1 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战胜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许多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如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盛行、空气质量下降、城市建筑增多导致绿地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经验证明,城市的植物造景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城市环境的方法。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创造适合城市居民生存的生态环境。

2.2 植物的景观效果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植物美,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优美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3.国内城市环境中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植物景观不符合当地气候环境

目前,一些城市环境建设者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创造新颖的景观效果,盲目追求新奇高档。营造“欧陆风情”、“热带风情”等各式风格,导致“洋化”,“热带”植物在全国各地城市景观中“狂热”引入,“大色块、大草坪”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大手笔”作品的频频出现。然而,由于地区气候差异,导致所配置植物不适合当地生长,引进品种在当地环境内的长势日渐衰败。例如在干旱少雨、水资源原本就很紧缺的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的草坪。

3.2 缺少植物多样性与群落层次

城市环境的多样性需要以植物的多样性为基础。目前,国内城市环境绿化中植物种类普遍偏低,居住小区的植物一般为100种左右,仅个别小区超过500种。如深圳市,居住区的绿化植物仅242种[1],但常用绿化树种有150种左右,只占当地野生植物种类(约2 500种)的6%左右[2],这说明丰富居住区园林植物种类的潜力较大[3]。另外,还存在部分绿化树种或外来树种(如垂柳、榆等)使用频率过高的现象。如吉林市居住区绿化用树种中外来树种占51.79%[4]。城市居住区绿化群落层次普遍不够丰富。如在小区道路和公共绿地中出现比例最高的是“乔+草”和“乔+灌”二层结构模式[5];再者,忽视落叶树种,常绿树种在小区中占主导地位。如上海很多小区的常绿树占压倒性优势,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远低于上海地带性植被中的比例(0.9:1.1)。

3.3 植物垂直结构不合理,硬质景观比例较高

国内大部分城市环境绿化都只考虑绿地面积这一指标,因此在绿化时往往呈现出单纯的草坪,或者是单一的乔木层或灌木层,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虽然“绿地率”达到了,但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绿化效果不理想。有些居住区建成的商业街、步行街面积较大,中心绿地往往是以喷泉水景或建筑小品为主,即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夏季的炎炎烈日下毫无树木遮荫,人们根本无法利用绿地。

4.解决对策

4. 1 适地适树

首先,城市环境植物景观的配植,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环境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其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再次,植物设计时需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4.2 丰富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增加城市环境绿量

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环境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面积的城市环境绿地应达到相应数量的植物种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定:对生态型居住社区而言,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大于50种,三北地区应大于40种,而华南、西南地区应大于60种。另外,树种间的比例也是影响小区植物景观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适应比例不同。

城市环境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双向绿地系统,从而丰富植物景观,大大提高城市环境绿量。在居住区内为了增加绿化效果,可充分利用小区中的顶层、底层、空中、室内,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立体绿化效果。

4.3 景观设计应突出“人性化”、“生态化”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能过于偏重低矮的地被植物设计图案造型,以满足较高的绿地率和视觉效果。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城市环境“生态化”。

4.4 提升城市植物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城市的植物造景,要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资源着手,提炼营造文化主题。将植物景观组合成构图符号,与水体、景观小品等融合,共同体现主题文化韵味。城市的植物景观营造要注意标志性栽植,用植物突出城市特色,不同地区最好在植物配置上体现独特的风格。

植物景观设计发展的展望

植物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发展,平衡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城市迈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在大体上是极为有利的。然而,现在有的建设者或单位,为谋求眼前的利益,太过于强调人工环境的营造,而曲解了植物景观的真正含义,忽视了对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上的影响,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这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它不会因此而改变植物景观对城市环境发展的长远目标,只要通过植物景观设计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必将会营造出适合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良好生态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曾丽娟.深圳居住区绿地园林植物景观探析[J].艺术与设计,2007(6):79-81.

[2] 闫立杰.北方居住区绿化配置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1):83-84.

[3] 刘荣.深圳开展野生植物调查,仙湖苏铁等珍奇物种亟待保护[N].南方都市报,2006-11-21(A42).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绝经过度期;激素替代(HRT)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women in 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

or wi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YU Junp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Fenyang Hospital,Fenyang,032200 Shanxi

【Abstract】Objectives:Health education was offered to women in 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indication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and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examination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HRT. Methods:986 randomly selected female patients were offered systematic menopausal health education and drug usage instruction. Patients’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and questionnaire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nd explain individual patient’s condition with the aim of proper treatment. Doctors and nurses were required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understand and care for patients,give them psychological support,educate their relatives and assist them to go through the difficult menopausal periods. Results:Follow-up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se patients who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nd drug usage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patients (87.93%) had basic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ymptoms of menopausal periods. Among patients indicated by HRT,87 cases were willing to use HRT and 54 cases ha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HRT (62.07%). Sixty-one cases showed improvement. None of these patients developed endometrial carcinoma,breast cancer and HRT-related disease.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Menopausal transitional period;HRT

绝经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的生理过程,80%发生在45~55岁之间[1]。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这个过程呈渐进性,历时4年,偶可突然发生。从接近绝经出现的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为“围绝经期”,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在这一时期多数妇女可出现或多或少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体征,若不正确引导,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心理方面的疾患,所以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从2004年1月起我院设立“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医疗组”,对986例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同时辅以激素替代疗法(HRT)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抽样986例进行了系统的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

2 方法

对所选此年龄段的妇女在第1次就诊时建立医疗手册,并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对围绝经期的认识、保健知识、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易患疾病的早期症状等。对患者及其亲人同时进行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而引起月经改变,同时身体及心理上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症状。为此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以分析及解释,并予适当的治疗。

2.1 健康教育

通过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交流,使其能认识到绝经是妇女生命自然进程的生理现象,常见症状有月经紊乱、潮热、情绪波动、改变、泌尿、生殖道症状、骨质疏松等。经历一段时间,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时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同时通过教育病人家属及配偶,使他们均具备有关围绝经期的常识,理解关心病人,并给予精神心理支持,协助病人度过困难时期。

2.2 辅以激素替代治疗

对出现严重更年期症状并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或疾病引起卵巢功能过早衰竭的患者,对已出现骨质疏松、或具有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要辅以激素替代治疗―HRT,通过适量补充性激素改变因性激素突然低落而导致的症状。但HRT对绝经期妇女既有有利之处,又有一定副作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应用。

2.2.1 HRT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有利之处 对绝经过度期的月经失调有调节作用;可缓解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症状;减少绝经后骨量的迅速丢失;可能有降低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2];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率。

2.2.2 HRT的禁忌症 对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急性严重肝病、卟啉症,患有栓塞性疾病者不予应用。对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高危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慎用。所以不是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都要常规补充激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医生的指导及监察下应用。

2.2.3 在应用HRT之前,应向患者进行全面的介绍 患者了解之后才能有信心正确运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理想的HRT应符合(1)血中E2到滤泡早期水平,E2/E1/sup>>1;(2)血中E2水平恒定,接近于卵巢的分泌模式;(3)剂量为临床效应的最低有效剂量;(4)应用方便,无明显副作用。激素剂量的多少是HRT的核心环节,要求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将副作用降至最低。这是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的。

2.2.4 HRT的医疗监护 初始6~8周复查,以后3~6月复查。了解治疗效果、顺应性及副反应。监测指标一般包括血压、体重、血脂、骨密度、盆腔、肝胆超声检查等。阴道流血是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和退出治疗的第一位原因。Seelbach[3]对232例绝经后流血患者在诊刮前行阴道超声检查,认为内膜厚度>4mm时,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与43.5%,以>4mm作为判断良性和恶性内膜新生物的敏感参数,通过辅以超声形态学标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2.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补充营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定期检查

每月自查1次,注意是否有结节、肿块、形状的改变及异常分泌物。半年至1年做一次妇科检查,1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以便预防疾病和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对于白带异常如:增多、血性白带、有异味等,要做常规妇科检查及必要的宫颈组织学检查;对于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绝经后再次发生的阴道出血,要做B超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结果调整用药;下腹不适并有消化道症状时应注意卵巢的病变。

3 结果

对所有接受过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的986例病人,进行了全部随访,随访率达100%。有867例对围绝经期出现症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知晓率达到87.93%。文化程度、职业及居住的地理环境对认知性有很大影响。有轻度临床症状者经过健康教育及正确引导后好转。有适应症、自愿用HRT的87例,其中54例对HRT有深刻的认识,达62.07%,有61例一般状况得以改善。定期妇科检查使妇女病得到了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无一例发生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与HRT有关的疾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农村和山区。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82.

2 Lip GYN. Beevers G ZarifisJ.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cardipvascular risk:thecardiovascularphysician’s viewpoint.J Intern Med. 1995,238(5):398.

篇8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体系中,交通运输是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杠杆作用,必须优先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交通运输仍然受到“瓶颈”制约,比如总体运输能力长期不足,限制型运输状况比较严重;另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链涉及到钢铁、水泥、建筑、机械、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许多相关产业,其投资拉动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重点行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振兴不可或缺的产业。

其次,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主要体现在基础作用和动力作用两个方面: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交通运输的自身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动力作用。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两者的互动,使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不出现或少出现的权宜之计还是要超前发展交通运输。因此,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交通先行”是基本保障条件。

第三,交通运输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这个系统自身是在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另一方面,这一系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尤其是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部分要充分体现出来,就交通运输系统而言,就是尽可能将用于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部分要适度超前考虑。就武汉城市圈而言,区域内交通运输系统的更新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整个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状况,因为区域交通运输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专业化协作的手段,也是区域内部、区域间商品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其运输线路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中心的吸引范围,并且影响着区域的界限。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二、武汉城市圈的交通现状

武汉城市圈以公路交通网络为主,已基本形成铁、公、水、空综合运输体系:武汉城市圈公路交通系统是以武汉为中心向周边8个城市的发散,将建成“一环十三射四联线”的公路主骨架网,包括以武汉为中心枢纽、由环城市圈快速路和13条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目前区域内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圈已建成公路里程35739.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61.6公里/百平方公里。但9个城市之间远未形成互为连通的交通网。在城市圈建设中,将着力打造大交通格局,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四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武汉大交通网络。

良好的水运天然条件,使得武汉成为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拥有长江、汉江两条黄金水道。武汉新港的建设将使武汉城市圈港航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目前区域内共有铁路5条,开通到京、穗、沪快速客运通道,在建的城际铁路是中部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天河机场是国际4E机场,是全国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有150余条航线,日均航班达l30次,可以通达60个城市,年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

截至2010年,武汉对外交通量将大幅度增长,铁路、公路、航空的客运量将分别增长34%、33%和50%,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的货运量将分别增长13%、29%、89%和67%,从武汉市和武汉城市圈的交通状况分析,要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必须实施区域交通一体化。

三、交通运输体系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关系相当密切。

作为华中地区经济的中心,武汉市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华中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物质流和非物质流的形式实现的,而庞大物质流的载体便是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是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产业投资者在投资前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它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预期效益。一个城市具备了基本的投资硬环境,加上其他条件的配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活力。

作为城际间重要联系纽带的交通,尤其是公路交通,是城市经济圈建设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中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少、准点的优势作为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将对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武汉城市圈的多轨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直达客运专线——武汉周围将形成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和京广客运专线的贯通南北,武九铁路、汉丹铁路和沪汉蓉客运通道以承启西东的路网体系;城际铁路客运线——改造和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开行至孝感、随州、襄樊、荆门、宜昌、鄂州、黄石、成宁和麻城的城际铁路;其次是新建武潜线开行至仙桃、潜江的城际列车;市郊铁路线——主要服务范围为武汉市区,包括阳逻、北湖、纸坊、金口、常福、蔡甸、宋家岗等7座新城在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由7条线路组成为主城区提供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如此,将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由点到点、由点到线、由点到面的交通网络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成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带动房地产升值、催生经济商圈。轨道沿线企业和居民的可达性将大幅度提高,沿线土地和房产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房地产升值。以地铁2号线来说,中山大道、解放大道、中南、街道口等商圈将联接,新的光谷商圈将形成。

除了直接的地产效益外,旅游业也受益匪浅。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分为三级市场,城市圈范围内的3100万人口,特别是武汉城区的400多万人,可发展近距离的旅游,属于武汉城市圈旅游的核心一级市场;其次,以武汉为中心的300km范围、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直接覆盖的人口达到6000多万,是武汉城市圈旅游的二级客源市场;第三,武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也逐年递增,可努力将游客的目的地扩展到城市圈范围,延长游客在武汉的停留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武汉旅游的客源市场是城市圈旅游应该挖掘的第三级客源市场。

通过对城市圈内的旅游业资源整合,在孝感、黄冈设立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区;在武汉、黄冈、黄石、鄂州、洪湖规划大武汉都市旅游核心区;在天门、潜江、仙桃设江汉平原旅游区;在黄冈设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宗教文化旅游区;在咸宁规划咸宁旅游核心区、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九宫山生态旅游区。从而促进城市圈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投入可以带来社会效益5~8倍的产出。2010年以前,武汉市将投资近220亿元,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1期、4号线1期。仅此投资可产生GDP578.6亿元,提供186.252万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内需、直接拉动武汉市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成,将带来坏境附加效益。首先是节约能源。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交通”,具有公共汽车难以比拟的节能特性。据测算,每一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其次是降低环境污染。轨道交通以电力作为动力,是一种清洁的运输方式,其噪声和空气污染仅为地面道路交通的6%~10%。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远景规划,2020年轨道交通可承担全市35%~40%的公共交通客运量,可少排放有害气306万kg;到2050全面建成时,轨道网络可承担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一半,网络覆盖面将达68%,其中,中心城区可达到85%,相当于可少排放有害气体726万kg。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它将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带动了旅游业、房地产甚至是GDP的发展和提升,城市乃至区域经济都将健康且有效增长。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lar PV industry, Silicon solar battery get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an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us the diamond ring article band saw also widely in silicon material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utting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synthetic diamond ring band saws in cutting silicon wafer.

关键词: 金刚石环形带锯条;硅晶圆棒;技术参数;应用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Key words: diamond ring band saws;silicon wafer;technology parameters;the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G580.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028—02

0 引言

单晶硅太阳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电池,它的构成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空间和地面。这种太阳电池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纯度要求

99.99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地面应用的太阳电池等采用太阳能级的单晶硅棒,材料性能指标有所放宽。有的也可使用半导体器件加工的头尾料和废次单晶硅材料,经过反复拉制成太阳电池专用的单晶硅棒。将单晶硅棒切成片,一般片厚约0.3毫米。硅片经过整形、抛磨、清洗等工序,制成待加工的原料硅片。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单晶硅与多晶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方面。

单晶硅、多晶硅制成硅片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对硅片性能和光电转化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硅晶材料在切割时要求精度高,损耗少,要求切割面光滑平整,无崩边等,金刚石环形带锯条的应用满足了切割硅晶圆棒的高精度要求,大大减少了硅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太阳能硅材料的利用率。在切割硅材料时要正确使用金刚石环形带锯条,才能达到更好的切割效果,提高硅材料的利用率,同时正确使用金刚石带锯条也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由于硅材料比较昂贵,在硅锭锯切过程中降低硅材料的消耗是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金刚石环形带锯在硅晶圆棒截断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及使用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 硅片制造流程(图1)

制成硅棒或硅锭截断滚圆切方研磨切片倒角磨片化学腐蚀抛光检验包装

2 金刚石环形带锯条在硅棒切割中的应用:截断

硅棒生产好之后,要沿垂直于晶体生长的方向切去晶体硅棒头和尾,头部的籽晶和放肩部分以及尾部的收尾部分是不能用的,一般要用金刚石外圆锯片进行切断,也可用金刚石带锯条进行截断(图2)截断后形成的是圆柱体的硅棒,其截面是圆形的(图3)。[1]

3 金刚石环形带锯条在硅棒切割使用中的技术要求

3.1 金刚石环形带锯条的技术要求

3.1.1 磨料 金刚石符合GB/T 6405规定的MBD或JC/T 220的规定。金刚石粒度应符合GB/T 6406的规定。

3.1.2 外观要求 锯条表面不应有裂纹和2个以上的长、宽大于1mm的崩刃。锯条表面不得有折痕、锈斑。

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如图4、表1)。

3.1.3 锯齿 锯齿工作面的磨料颗粒应分布均匀,磨料间空隙小于5颗磨料颗粒应占的位置。锯齿处磨料的出刃率为(20—45)%。

3.2 金刚石环形带锯条配套切割设备的技术要求,即截断机参数设置 正确安装和使用,是保证切割效果和锯条寿命的基础条件。

3.2.1 锯条的安装与调试 ①取出一条新锯条,使其平稳自然展开,去掉护齿套时,须文明操作。②在确定设备两轮平行一致和轮沿胶皮未破损的情况下,将锯条套在两轮的正确位置上。③调整锯条张紧力。张紧力在100公斤左右时用手转动轮子,检查转动的带锯条是否前后窜动,如果是,则调整上轮的仰角来调节,使之能平稳运行。④启动截断机,在低速运转(100转/分钟)条件下,检查锯条运行情况,如运行平稳,则停机将张紧力调整到设备指定的工作状态。在同样低速情况下调整截断机导向块,导向块与带锯条的间隙越小越好,但不能发生相互摩擦现象。

3.2.2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应为600—1000转/分钟。带锯条使用前期主轴转速相对较低,带锯条使用后期主轴转速相对较高,但最快不能超过1200转/分钟,锯条线速度一般为20—30米/秒,计算公式为:

v=■,(d为带轮直径mm,n为每分钟转数)。

篇10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竞技能力 因素

1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选手的竞技能力。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构成

竞技能力是指选手有效的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物质条件。竞技能力是选手参加竞技比赛,创造运动成绩必须具备的能力。体育舞蹈选手像所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一样,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和艺术实力构成。

3.2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研究

3.2.1体能因素

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对选手身体形态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但要符合美学的特征,还要有利于比赛动作的完成。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体能因素按照重要性的排序依次是运动素质、身体机能、专项形态、健康水平。运动素质是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体育舞蹈专项身体机能是指体育舞蹈选手满足于体育舞蹈专项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结构、感官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体育舞蹈选手的健康水平是指选手的机体水平能够适应体育舞蹈专项训练的需要,能够保证运动技术持续、正常的发展,满足于比赛负荷对身体条件的需求。

3.2.2 技能因素

影响体育舞蹈选手基本竞技能力的技能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依次是身体姿态控制、平衡能力、时空能力、准确判断音乐、动作编排结构合理。体育舞蹈技能是保证选手完成动作时足部配合身体在运行方向、步法、脚位、旋转角度上的准确性,运行中的稳定、控制,髋部摆动,躯干部位向侧延伸,髋部与躯干部位用力的衔接以及手臂的摆动与躯干和髋部动作的配合等等。

3.2.3心理因素

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对于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相当的选手来说,心理因素就成为选手比赛时是否能够战胜对手的关键因素,正确地了解影响体育舞蹈的心理因素,有助于提高选手的发挥能力。对影响体育舞蹈选手发挥能力的心理品质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依次是自信心、意志力。自信心是选手在拉丁舞训练及比赛中自我肯定、敢于挑战自我的竞技状态。在竞赛过程中选手只有具备充足的自信心、高昂的激情和精神状态,才能出色的将自身所具备的实力正常或超常发挥出来,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3.2.4艺术实力因素

对影响体育舞蹈选手基本竞技能力的艺术实力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依次是动作技术技巧、气质与性格、对成套动作编排的理解力、综合艺术素质的创造性表达能力、运动智能。随着体育舞蹈的飞速发展,艺术实力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体育舞蹈动作的技术技巧是以最大的准确性完成动作的能力,即选手高规格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创造性表达成套动作的能力,它是获取较高完成分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体育舞蹈选手艺术实力的重要因素。

3.2.5竞技能力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关系

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的“硬件”,是体育舞蹈选手的核心因子,直接决定运动成绩的优劣.体育舞蹈的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和艺术实力。体能是专项素质,技能是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艺术实力是动作的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个性魅力以及运动员综合艺术素质得以彰显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它与编排有关,与音乐有关,与理解程度和表现的技巧有关,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体育舞蹈基本竞技能力的发展。我们只有在比赛中全部提高并其内在关系达到一定协调和整合,这样才能使体育舞蹈选手场上的基本竞技能力涌现到极致。只靠某个因素的提高是不能代表整体的提高的,只靠各个因素的总和叠加也是达不到涌现的。

4小结

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专项体能因素、技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竞技智能因素。良好的专项体能能为体育舞蹈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展现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体育舞蹈选手的专项体能,应对其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及协调性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精湛的技术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保障,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体育舞蹈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关键要素,应采用模拟训练法、自我暗示法等方法培养舞者的心理素质,使选手形成长期高标准训练的习惯和较强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 毛进红.我国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制约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4.

[2] 黄俊雅.艺术体操专修学生表现力培养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 何忠.论影响体育舞蹈选手舞蹈表现力的因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 熊文.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篇11

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在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竞技比赛的理念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一种敢拼搏、敢奋斗、敢吃苦、争一流、争先进的精神,是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

竞技比赛精神;高中体育教学;应用

把竞技比赛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之中,不仅仅是为了增加高中体育的广度和范围,不仅仅是为了丰富高中体育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校,让学生能在一种不服输的状态之下面对学习、生活之中的种种阻碍和不顺。

一、竞技比赛本身以及其延伸精神的认识

(一)竞技比赛本身认识。

第一,竞技比赛概念认识。竞技比赛是指具有一定规则的,按照一定比赛细则所规范进行的活动,多指的是体育比赛,还用于对人才的选拔,比如,国家大型的考试,等等,而我们常见的是体育比赛。第二,体育竞技比赛所包含的比赛类型。像是:田径短跑项目,中长跑、竞走项目,射击项目,摔跤项目,跳水项目,柔道项目等等。

(二)竞技比赛的延伸精神认识。

竞技比赛不只是一味地进行“你死我活”地“拼杀”,不是非得拼了命也要赢得第一名,不是非得争一个数字上的第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一种竞技精神,是一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一种精神,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抱着一种超越自己、锻炼自己、重塑生命辉煌的态度去对待竞技比赛,可能就会好一些。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课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高中体育也是高中课程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高中体育教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健康向上的下一代的任务。高中体育教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健康体魄,健康的进取意识的重要任务,高中里的课业负担本来就很重,应该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不应是只注重学业的书面成绩,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对体育的教育,高中体育不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体格,还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学校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在面对着有升学压力的高中,学校也有隐形的升学指标,完不成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说,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抓得很严,因为,高考中体育考试所占的比重很低,而且体育考试的水分又比较大,所以,很多学校都把竞争矛头转向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之上。第二,高中体育教学课程只是机械地应付上级的课程检查。高中的体育课程很大一部分就是一种摆设,老师可以随便停上学生们的体育课,也可以随便进行调课,体育课程的开设就如同一种流于表面的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在上级教育部门检查比较严厉的时候,学校的体育课程就开始正常开课,等检查一松弛,就开始把体育课放在一边。第三,课程只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有效创新。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仍旧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一节理论课,再配一节实践课,在理论课上,大多是照着教材宣讲,在实践课上对于教材上所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也是大打折扣,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创新。

三、把竞技比赛科学应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途径

(一)加强对竞技比赛流程体系的认识。

竞技比赛有着一个细致严谨、科学规范的流程化体系,应该加强对这些规范的流程体系的认识.

(二)模拟正常的竞技体育赛事形式进行体育教课。

第一,教师细致讲解赛事理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模拟正常的体育赛事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在细致地讲解体育比赛的竞技理论,让学生们懂的在一个规范的、严格的、体系化的竞技环境之下进行体育学习,老师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予以正确的指导。第二,模拟正常赛事实战。高中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理论的学习,还应该加强一下实战的模拟,比如,定期举行短长跑、跳远、铅球、调高等的赛事,模拟国际竞技体育的形式,把学生称之为运动员,把老师称之为教练兼裁判,把竞技体育的严肃活泼体育精神真正运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之中。

(三)学校加强重视和引导。

第一,学校领导决策层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高中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占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学校方面如果重视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进,那么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就会相应很高,反之,如果学校方面不能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应付公事的差事的话,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就会比较差。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竞技比赛运用到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和引导度。就像文化课的考试排名一样,体育教学也应该实行竞技式的培养方法,不能只是勉强的予以应付了事,应该把它当做一种严格的、规范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就应该加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力度。

结语

在目前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之中,缺乏一种严格化的、体系化的、规范化的教学体制模式,也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敢拼敢闯的竞技体育精神,高中体育教学还是简单地停留在一种无人过问的、无人管理的散漫状态,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作用,学校应该突破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入竞技比赛的理念,把高中体育教学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作者:孟祥利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

[参考文献]

篇12

一、用个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会发现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非常消极。如果学生不愿意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就无法引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据了解,学生不喜欢开展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觉得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太单调,如学生只要想到体育锻炼,就会联想到跑步、投掷、跳远这几个基本项目。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身体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志向不同,自己如果用统一的方法开展体育活动,学生就会因为体育活动开展的方法太单调而不愿意积极的开展体育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始体育运动,就要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诉求,愿意积极的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想开展怎样的体育活动、用个别交谈的方法让学生说出希望教师的体育教学向哪个方向改进、可以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体育活动的方法了解学生最想要尝试的体育活动等。体育教师用个往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诉求,就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比如有一名体育教师应用个往以后,发现男生和女生喜欢开展的体育活动差别很大,男生比较喜欢开展竞技类的活动,而女生比较喜欢开展做健身操这一类能锻炼身体柔韧性的活动,于是这名教师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让他们分别开展体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过了一段时间,由于电影《叶问》上演,无论男生或女生都对中国的武术产生兴趣,他们很希望教师能够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武术知识,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八段锦这种既简单,又能全面锻炼身体的武术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诉求能够被满足,他们就会愿意积极的开展体育活动。

二、用角色交往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规则

遵守体育规则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然而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学生不能自主的遵守体育规则。比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跳山羊的时候,会教授学生一套标准的动作,部分学生不重视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规划去做体育动作,结果可能会造成体育安全事故;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竞技活动的过程中,有时会为了追求胜利故意的违反体育规则,这不仅会使体育竞技变得失去公平,还有可能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险。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说明遵守体育规则的重要性,会用说理论的方式强调体育规则,然而教师会发现学生根本不听自己所说的理论知识。教师说的话学生不愿意听,是因为教师用一味说理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发号施令的人,自己只能被动的听命令,这使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然后故意不听教师说的理论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愿意自觉的遵守体育规则,就要让学生站在某一个角色上自己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当学生亲身感受到体育规则重要性的时候,他们就会愿意自觉的遵守体育规则。比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篮球、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看比赛犯规的集锦,学生在看这些集锦的过程中会发现被犯规的人固然痛苦不已,他们的身体可能由此而致残,犯规的人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部分运动员会终身不能再参赛。教师不必说过多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自己代入角色去领悟在体育竞技活动中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参加竞技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来看别人是如何犯规的,然后让学生自己代入角色去思考,如何每个人在竞技赛场上都犯规,他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竞技比赛的乐趣。当教师放弃说教,而用角色交往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就能明白到建立一个竞技规则是体育竞技可以开展的基础,每个参加竞技比赛的人都要严守规则,如何有人只顾自己一时快乐,却不遵守竞技规则,就要把这些人赶出赛场外,让他们不能再参加比赛,直到他们愿意自主的遵守竞技规则。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用角色交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规则的时候,学生会愿意自主的思考体育知识、自主的接受体育知识。

三、用群体交往的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合作

篇13

关键词:竞技体育;现状;因素;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章编号:1009 783X(2012)02-0157一04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河北省竞技体育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河北省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传统优势项目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对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期望为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全国运动会是检验各省市竞技运动成绩水平的最高级别赛事。纵观历届全运会,河北省基本上保持在中上游的水平。在第11届全运会上,河北省取得了13枚金牌,排名第13位;共取得45,5枚奖牌,排名第12位;总分1 305分,排名第9位的成绩,在全国34个省市中排名中等偏上的位置。十运会河北省取得金牌15枚、奖牌35枚,均排名第12位,总分排名第9位。九运会河北省取得金牌12枚、奖牌33枚,排名第11位。从近3届全运会成绩来看,河北省无论是金牌数、奖牌数,还是总分排名基本稳定在9~13位的水平,均值分别为12、11.3、10.3。

从获得奖牌的项目分布来看,在第11届全运会上获得的13枚金牌中,田径2枚,自行车2枚,跳水、柔道、射击、跆拳道各1枚。银牌中田径2枚,自行车3枚,赛艇、射击各2枚,跳水、跆拳道、武术各1枚。铜牌中田径4枚,自行车4枚,国际式摔跤4枚,射击、赛艇各2枚,短道速滑、游泳、举重各1枚。由表2可知,河北省在第11届全运会中,优势项目为自行车、田径和射击3项,分别夺得金牌2、2、1枚,奖牌9、8、5枚。潜优势项目为跳水、柔道、跆拳道,各获得金牌1枚,奖牌2枚。赛艇和国际式摔跤均获得4枚奖牌。武术、短道速滑、游泳、举重均获得1枚奖牌。如何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优势项目,加强弱势项目是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全运会成绩看,河北省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势态良好,但事实上,成绩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差强人意。个别项目的突出并不能掩盖许多传统项目的衰落,尤其是职业化开展较好的项目更是不尽如人意。河北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象棋等传统项目纷纷降级,而这些项目都曾经取得过优异的成绩。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区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竞技体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基本成正比。据2010年数据,河北省GDP全国排名第6位,但人均GDP仅列第12位,这与河北省竞技体育在全运会上的成绩非常接近。具体到竞技体育经费的投入,客观地说,河北省在近些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从2007年开始,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基层的教练、运动员身上,支持优势项目,重点抓后备队伍的建设,尤其解决市、县两级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竞技体育的开展不能仅靠政府投入,如何利用社会资金办体育才是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体育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河北省体育体制的改革落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后面。旧有的省、市、县三级竞赛、训练体制被打破,而新的、适合河北竞技体育发展的竞赛、训练体制却始终没有跟上来。以河北省篮球项目为例,1998年河北省篮球将二线队下放到省体校,埋下了人才断档的隐患,缺少了青年队的锻炼,从省体校直接进入一队的队员在甲B和乙级联赛中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技战术素养薄弱、缺乏比赛经验的弱点。河北省篮球曾经辉煌的成绩得益于河北篮球扎实的梯队建设,从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省队二线队、一线队,各级训练单位联系紧密,分工明确,队员到一线队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但到了1998年,由于全运会战略和金牌效益,河北省篮球的二线队被下放到了省体校,河北省男女篮原来人才培养的阶梯被“隔断”,由此产生了人才断档。常年徘徊在甲B和乙级联赛中的河北篮球无法吸引好苗子留在河北省,于是河北省篮球人才流失严重,例如,现在河北籍篮球国手孙悦,曾入选国家队的张松涛以及八一队的李可、陕西队的李萌等。人才的流失导致球队战绩不佳,球市不振,也无法吸引赞助商,这就导致资金短缺,更加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河北省篮球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十几年来,当中国篮球职业化开展逐渐步入正轨,昔日的篮球强省纷纷成立正规的篮球俱乐部,河北省篮球仍然停留在体育局出人,企业出钱赞助的职业化初级阶段。其他项目,如排球、足球、乒乓球、象棋等也遭遇了和篮球项目一样的窘境。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出现在辽宁省等体育大省,但河北省的情况更为突出。

2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

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最能体现一个省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水平的比赛莫过于省运会。刚刚结束的河北省第13届运动会是河北省最高水平的赛事,是各市青少年展示竞技实力的舞台,同样也是为省专业队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本届省运会共设22个大项,11个市参加比赛。其中,省会石家庄以248.2枚金牌、675.5枚奖牌和总分1336.44分取得了金牌、奖牌、总分3项第一的辉煌战绩。保定以161.25枚金牌、509.9枚奖牌、1万980.81分取得了金牌、奖牌和总分的3项第二。唐山以138.05枚金牌、8961.98分获得金牌和总分第3名的成绩。这3个市历届在省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河北省乃至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现役跳水运动员郭晶晶、著名110 m栏运动员史冬鹏、前乒乓国手牛剑锋均来自保定;全运会上打破28年全国跳远纪录的李延熙、前篮球国手马健、梁达均来自石家庄市。

下面具体分析项目的分布。田径和游泳向来是大型综合赛事中奖牌最多的项目,如果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势,则很容易在总体上取得好成绩。田径项目石家庄以31枚金牌、25枚银牌、29枚铜牌位居金牌和奖牌榜首位,唐山在河北省素有“田径之乡”的美称,以23枚金牌、22枚银牌、14枚铜牌紧随其后。保定在田径项目上获得7枚金牌、10枚银牌、15枚铜牌获得奖牌数第3名,但金牌数第3名,被邯郸市以12枚金牌夺走。游泳项目则是保定市的天下,保定市游泳基础雄厚,曾经培养出钱红、郭晶晶等我国游泳和跳水名将,其中郭晶晶更是现在我国跳水国家队的领军人物。保定市也因此以23金、19银、19铜在游泳金牌和奖牌榜上傲视群雄。石家庄市、唐山市分列游泳金牌和奖牌的第2和第3名。

从各市的优势项目分布来看,石家庄在田径、射击、武术套

路、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篮球、排球、皮划艇等项目上保持优势,保定的优势是乒乓球、跳水、游泳、射击、柔道等项目,唐山则在田径、男子自由跤、女子举重、艺术体操、游泳等项目中有一定的优势。邯郸的优势项目是国际式摔跤,再有就是摔跤、男子竞走、女子中长跑以及水上项目。廊坊在摔跤、跆拳道、自行车、拳击、网球等项目上显出一些优势。秦皇岛的传统优势项目为跳水、皮划艇、射击和重竞技。沧州、张家口、邢台、承德、衡水5个市的优势项目不明显。

从以上数据看出:石家庄、保定、唐山市这3个地市在历届省运会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河北省乃至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是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同时其他地市也各具特色,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目前,河北省体育局有12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23个省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6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河北省竞技体育人才总量近14万5 000人(包括省、市、县、区的传统项目学校),在全国排前10位。具体到体育人才的质量,国际级运动健将22人,占0.02%;国家级健将149人,占0.1%;国家一级运动员268人,占0.18%;国家二级运动员3 900人,占2.7%;三级以下的运动员14万1280人,占97%。各层次运动员比例为1:7:12:177:6420,虽然呈金字塔型,但依然显示出河北省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偏少,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3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市场因素、文化因素、地理因素、科技因素、管理体制因素、竞赛训练体制因素、后备人才培养因素等。初步选取影响河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26个,通过调查问卷、电子信箱2种形式向20名河北省范围内竞技体育方面的专家发放专家问卷,专家涉及河北省高校的相关领域的教授、省体育局官员、专业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

在问卷发放前,先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从20名专家中选出9名专家进行小范围的2轮重测法,时间间隔为2周,得到信度为0.852;效度检验采用专家逻辑法,认为问卷效度非常高的专家占11.1%,认为问卷效度比较高的占77.8%。

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向专家发放问卷,让专家对2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选择(重要性分为5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当达到或超过2/3的专家选取某项影响因素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时,该项影响因素入选。经过问卷回收,26项影响因素中有14项影响因素被达到或超过2/3的专家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这14项指标如下:

运动员正式竞赛参赛次数;

运动员文化教育;

地区人均GDP;

教练员业务水平;

竞技体育经费投入;

运动员人数;

教练员科研意识;

运动员训练与科研的结合;

运动员选材;

竞技体育普及;

媒体宣传;

管理体制;

教练员人数;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

把这14项影响因素再反馈给20名专家进行重要性打分,重要性越高分数越高,满分为20分,回收问卷后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 12.0对这14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从14个因子中若取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1.668%,不到85%,若取5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3.708%,后面再多取几个因子效果也不会很大,因此取5个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普及程度、媒体宣传、管理体制、教练员科研意识,都与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环境有关,媒体宣传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行为层次环境,管理体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制度层次环境,普及程度、教练员科研意识则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为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精神层次环境,因此^可命名为竞技环境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教练员业务水平、教练员科研意识、运动员训练与科研的结合、运动员正式竞赛参赛次数、运动员选材,涉及到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竞赛等运动运竞技水平提高的主要要素,均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竞技质量高低有关,因此可命名为竞技质量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地区人均GDP、竞技体育专项经费投入,均与经济因素相关程度较大,因此,可命名为经济因子。  高载荷变量为退役运动员安置、运动员文化教育,退役运动员安置状况就是运动员的出路状况,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将来的出路,因此,可命名为运动员的出路子。

篇14

人们用“人类体育运动精神、制度、物质的总和”来定义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强大精神感染力与生命力的文化运动,而它的终极目的则是育人,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在众多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体育思维。《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吸取了众多与体育相关的研究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概念,总结了体育文化软实力的五大特点和两大性质,揭示了体育文化的内部结构,并且对其作用进行了探讨,对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育文化传播促进体育教学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从多角度出发,对这些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书中认为,对于增强体育教学的教学传习作用而言,体育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认识体育教育,而应当将体育教育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土壤,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专业知识都应当与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称之为体育教学。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高校应当努力凸显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形成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而这也正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运动技巧教学的重要作用。该书还提到,人文教育应当渗透在各种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果能够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运动的技巧,自然能够加快其接受知识的速度。因此,体育运动发展对体育技术传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在此过程中,体育文化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其次,《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还认为,竞技体育虽然与学校教育不同属一个系统,但是在精神层面却可以做到完全统一。也就是说,竞技体育是一种高品位高质量的体育文化,具有不确定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而学校体育实际上从属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这种吸引力加以延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无论是从增强体育教学中的传习作用角度,还是从加深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角度,做出的分析都十分到位,这也让此书具有了许多其他书籍所不具备的优势特点。

《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在研究体育教学方面还具有很强的学术参考价值。该书认为,体育的许多运动项目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协作来完成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表达人的情感和意识以及精神,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对于团体性的要求非常强,如:各种球类教学项目,教师在对战术配合的讲解过程中,总会强调团体协作的重要性。作者写道:在此过程中,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其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做到一举两得。利用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竞技体育的比赛,无论是雄壮的国歌响起还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对于学生而言,都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书中还提到,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推动团结、友好的体育原则的推广,作为体育的显著特点,竞争使每个体育项目都有着自身的原则,而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平原则也在此过程中有所体现。只有在和谐友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体育文化自身的品位才能得到提升,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认为,体育教学可以营造优质的竞争环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文化知识,更应当认识到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素质。《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一书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从“社会性发展”角度探讨了新形势下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新思路,指出世界进入软实力时代的现状,同时提到,现阶段体育强国建设应当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会性成长时期,应当重视文化性的软实力建设,使我国的体育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书中的许多观点都为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于面临教育改革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施全伟/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体育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