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

篇1

[关键词]广东省 公务员考试 申论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05-01

前言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分开考试,而是同时进行招考,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虽然不同岗位同时进行考试,但是其申论考试内容根据职位分配分为三类试卷,申论一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申论二为乡镇大专以上及三支一扶村官,申论三为县级以上(含省直、公检法等)。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较为明显,本文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进行分析。

一、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三套申论题目设计凸显职位差别

通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不难发现,其申论命题根据职位不同,在题目设计上也有差别化的体现。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面对的职位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其申论题目设计采取三题模式,作答字数总计900字,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二面对的职位为乡镇、本地大专以上;支一扶村官、选调生、基层项目人员,采取三题模式,作答字数总计1100~1200字。而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面向的职位是县级以上(含省直、公检法等),其题目设计虽也是三题模式,但作答字数总计1300~1500之间,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作文,难度差别显而易见,体现出不同职位之间的区别,难度来看,申论三难度最大,申论二居中,申论一难度最小。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论是2013年广东省考申论一,还是申论二,亦或者申论三,都是三题结构,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题主要考查了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论述题以策论型命题作文为主。

二、申论材料逻辑脉络清晰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在材料组织上,脉络清晰,易于考生把握材料内容,阅读难度相对不大。如2013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材料围绕“农村留守家庭”“农村综合维稳”“农村农技推广”而展开,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考生阅读材料,把握要点。例如,第三题,根据材料3,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撰写一份材料。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3,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撰写一份材料”,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一、作答范围为材料3;二、作答任务是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撰写一份材料。要求中含有“条理清晰”,因此要注意答题结构。另外,要注意篇幅不超过500字。

三、申论主题选择紧贴广东省情

纵观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不难发现,其申论题材选取均紧密结合广东省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开展的“三打两建”行动,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职业病问题全国最为突出、防治形势严峻这一省情,考查职业病防治。

同样,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结合广东外来人口众多以及湛江等地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等社会管理新模式这一省情,考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根据题目中“条理清晰”的要求,考生还应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答案。首先,要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进行总结。材料中提到的“‘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可以用来作为总体概括。其次,分别归纳特点。

此外,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聚焦农村发展中的农技推广、农村维稳、农村留守家庭等问题,材料亦选取广东南山镇等极具本省特色的相关案例,紧贴广东农村发展的实际。

由此可见,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仍然延续广东以往的命题风格,紧贴广东省情。

四、申论材料字数较多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字数与国考和其他省市相比,明显偏多。近年来,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所提供的材料字数大约为6000,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字数约为6400,2010年约为6500,2011年为7000左右,2011年8500字,2013年达到9000多字,同时考试时间也不是国考的2.5小时,而是120分钟。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阅读这八九千字,还要书写近2000字的文章,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是做好申论的前提条件,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得突破这一关。

五、结语

总之,广大考生应该把握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生特点,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

【参考文献】

篇2

关于“贯彻执行能力”,考试大纲解释道:“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根据考试大纲的解释,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李天甲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所谓的“贯彻执行能力”。

申论材料往往涉及一个或者两个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同时,给定材料中也会包含一些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具体措施。因此,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李天甲认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很可能会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某一项具体措施提出(写出)具体的执行方案或者实施方案。考生在写出具体的执行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实施方案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相关部门出台这项措施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对此,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来了解出台这项措施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其次,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所谓的依法行政原则,简单来说包括六个方面: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在申论考试当中,考生除了要固守原来提对策的基本原则——可操作、合常理之外,还需要特别体现我们具有“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意识与素质。我们的主体要合法,我们的措施要合法、我们的程序要合法以及我们的执行措施要高效便民,而不能低效扰民。

再次,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充分体会材料设定的“场景”存在哪些“客观实际情况”。针对这些客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地制定相应的执行方案。

篇3

“从过去我们多年来的试题分析和考后的成绩分析,公务员考试有相当的稳定性,并不因为你在考前做了大量的试题,你就会得到一个很高的成绩,这在多年的考试中,我们都进行过实验。只要你把题型熟悉了,就可以圆满地完成你的答卷。”

“现在社会上有那么一批人以公务员考试辅导为主业,在社会上招摇撞骗,诈人钱财。在今年的考试过程中,我们明确规定,我们不指定任何教材,不举办任何培训班,也不委托有关人员搞什么社会辅导。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国家人事部指定的考录专家、人事部公务员考试课题组长、多年来从事公务员的命题资深专家等凡是写上名字的,凡是以此为据进行广告宣传的,我提醒广大考生,你肯定上当受骗。因为这些‘专家’没有一个是与我们有关的,或与这次考试有关的,同志们可以擦亮眼睛,到书店里看看,柜台上的书还有a类、b类之分。”

“捂紧你的口袋,开动你的才智,把精力用在认真复习人事部的考试大纲上,用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上,比你不远千里赶到北京参加辅导班,听那些人在课堂上热闹纷繁的演讲强得多。”

11月27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李如海教授:

备考:五项注意要牢记

据了解,北京地区共有4.9万人报名参加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通过资格审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李如海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考生,提前在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上准备一下是大有益处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走出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后,都发出同样的感慨:只要认真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

李如海教授说,从去年的考试不难看出,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有别于知识考试,几乎不涉及记忆成分,多考查判断、理解等能力以及个人的整体文化背景,受复习程度影响不大。一些常识判断题,其中涉及文史、政治常识,点多面广,需要考生增长见识即可,如果死记硬背则是完全没有必要了,关键是看个人素质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还必须具有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功底。

在考试举办机构不办培训班、不指定参考书目的情况下,李如海认为考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仔细阅读考试大纲

第一,考生要与时俱进,按照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他说,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需要考生仔细地阅读。

考前无须反复做题

第二,考前无须反复做题,只要适当地在考前做一两次练习就行了。李如海教授说,这样的练习做得多不会有太大作用,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办法是提前做两套试题,一是可以熟悉题型,考试时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二是可以熟悉规则。准备申论就是从一些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读一读,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写作范本,做到心中有数。

熟悉答题方法

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考题覆盖面颇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的考试方法。他提醒考生,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

而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

加强心理锻炼

第四,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还必须加强对考试心理的锻炼。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作有准备的发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多搞几次面试演习。

认真研读对考生的要求

最后,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另外,还要注意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

另外,一些曾参加考试的师哥师姐告诫考生:如果你对公务员考试寄予了很大希望,就一定要好好准备。

两科复习指要

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举行。下面谈谈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在临考前应该抓住哪些要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要明确考试大纲罗列的所有题型。对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大纲要了解,对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参考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考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

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若是主题概括不准确或是不够全面,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了。

篇4

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个部门的余个职位公开面向社会招考,竞争激烈不言而喻,但是不要忘记“敢于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现在距离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很近了,如何在最后时刻“磨刀霍霍”,顺利通过笔试第一关,成为了众多备考者谈论的热点。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年笔试中成绩骄人的佼佼者,请他们谈谈自己考前的“秘诀宝典”。

速度决定一切

田某某在××年的笔试中,取得了分的好成绩。他认为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考题比较灵活、实际,题量有点大。有点像智商测试题,题目不算难,但是答题速度要快,一般来说,分钟答道题目是正常速度。”他为了节省时间,改变了以前考试中先答题、后涂卡的习惯,“边答题边涂卡,这样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时手忙脚乱。”

据青岛市分管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的青岛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和青岛市人事局调配处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的考试中,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等个部分,考的主要是反应判断能力,看你灵敏程度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何。道题目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分钟,满分分。而且,每一部分试题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田某某告诉记者在试题中有一些很容易,但很难保证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最好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一眼没扫出答案就应该马上跳过去,否则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空着几十道题却可能导致全军溃败。”

“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大,涉及面太广了,尤其是时政、数学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识贮备很难胜出。”田某某认为,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对一些经典例题的答案解析进行认真研究,无需埋头于“题海”中,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复习讲求积累

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考场“过来人”告诉记者,复习、准备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相对购买几本有关辅导材料、考试大纲,要挤时间做一下练习题,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光也亮”。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不是特别难,但是它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很难实现答题速度和反应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会做数理化方面的考题,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种种典故,这样的“拦路虎”挡住了不少人。许多“过来人”建议备考者,要多读报、多看新闻,“争取走在时政前沿”,不能死背条条框框,而要结合国内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加强。而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招考部门告诉考生:“只要认真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

放松迎接笔试

考生要想成为一个公务员必须过两个槛,一个笔试,一个面试。而笔试录用率很低,中等和中上成绩都无缘面试,如果只求稳那必败无疑。

篇5

问: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法律相关的知识占多大比重?

答:06年及以前常识判断分为六大模块: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管理、科技,但07年变为一个模块:法律。以此判断,08年常识依然涵盖法律95%以上。04年以后考试已经侧重法律考核,07年整章覆盖,08年会依然以法律考核为主。

问:公务员考试涉及的法律很多,是不是要将这些相关法律原文都看一看?

答: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不可能具有专业性考试,侧重法律的运用考核,只需要具有法律条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法律有:宪法、民商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如何备考08年考试,根据07年的试题分析主要侧重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宪法在07年考题中的96、97题,占常识部分的8,内容为公民的自身权利和组织选举有直接关系,今年趋势依然。行政法律法规是第99、100、108、115、118题5题占常识的20,主要在行政服役法、许可法、处罚法。民法占常识的40,内容为肖像权、委托、法定继承、夫妻共同财产、商标法、仲裁法。经济法占16,主要为公司法。刑法、诉讼法占12。法律部分主要重点是在新颁布的法律条文和最近的条文,希望考生可以在不断的努力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言语教研室主任:顾斐

问: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能力?

答:以备考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考生主要有两个误区:⑴言语不需要复习。⑵从语感的角度来选择。从公考题量的角度来看,06年25道题,07年40道题,言语不单单是语文考试,而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一部分。言语包括词语表达、片段理解等4部分。难度逐年增加,不仅是文字能力的考察,而且包括作者的观点、感彩等。通过综合性考察考生的能力。从考官出题的角度分析,考试出题模式不是惯向思维,而是逆向思维。应注意三个词表:近义词辨析表、关联词表、成语辨析和误用表。片段阅读是言语的一个重点,有七大类型: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和结语。

判断推理教研室研究员:付连奎

问:有很多朋友做判断推理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答题特别没有把握,您是否认为答判断推理题都得靠长期积累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逻辑考察通常是思维中比较出问题的地方,考的逻辑常识与系统逻辑有关系但不是密切相关,公务员考试只考逻辑常识,可以通过书籍进行了解或者进行通过一定的训练。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前提不会超过2种前提,如果不知道规律,比较容易出现错误,逻辑常识必须把握。

申论教研室主任:钟君、孙景民

问: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平时感觉文笔不错,而且对申论也进行了一番准备,为什么公考申论成绩不尽如人意?

答:考生没有对申论的本质进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⑴认为申论考试就是一门写作考试。⑵申论只是在写杂文评论。⑶申论是可以脱离材料的。⑷申论可以当成学术论文。实质上申论是通过给定材料分析的写作和辩证思维的写作,是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生对申论的本质没有明确,考生在写申论文章时应以公务员的身份写文章。考生的语言不规范,这于优美程度无关。辅导老师推荐读物《半月谈》、《求实杂志》、《人民日报》中的文章都是比较规范的语言。针对申论的解析考生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最主要解决问题要有可行性原则,要求结构完整。可总结16字原则:概括全面、对策可行、论证深刻、言语规范。

(8月16日《公务员考试报》,作者系该报记者。)

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中西方公务员招聘制度的特点也不同。但在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事管理上的共性,西方招聘文官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有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英国在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英国是最早采用功绩制的国家,即重视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据。

英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程序相对完善,考题设计也较为合理。坚持“通才”标准。即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知识、素养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狭隘的专门知识。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沟通与交流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宏观能力;崇尚服务对象的意识;组织意识;全局意识。测试项目包括七个方面:第一为鉴识,考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文件,在150分钟之内至少拿出四个解决办法及其优劣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理由。第二是文书起草,在45分钟内以明确肯定的语言答复一项来文。第三是集体讨论二至三个重要问题,主考人员进行观察打分。第四是模拟开会,考生轮流任主席,就某个问题组织讨论,做出结论,这是考察考生的交涉能力、口才、常识和个性。第五是智力测试。内容包括认知、辨别、口语、统计推理和常识等。第六是由三名考官分别对应试者进行40分钟的口试。最后,同组考生相互评分。以观察其识人的能力。如此过五关斩六将后。考生可进入第三阶段,即以口试形式进行决选,以决定排列名次及是否录用。

德国: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方式

在欧洲,通过竞争按成绩选任公务员的招聘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德国公务员的高效率和守纪律是世界闻名的。在德国.所有涉及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最初都是由国家公务员来完成的.但目前已非如此。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过去必须由国家来完成的任务已经改由社会和私营部门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招录公务员时比较谨慎。如果不是必须。则一般通过私法招聘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近来使用公务员越来越少。

德国招聘公务员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的方式,而是按岗位的需要随时进行招录。空缺的岗位必须提前公之于众。说明用人单位、招聘什么职位和级别的公务员。但特殊岗位的公务员以及司局长以上的公务员不实行公开招录。用人单位对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按照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筛选。筛选过程和方式由用人单位自主进行。由于公务员不能被解雇。国家要负责其福利和退休养老。因此,录用新的公务员原则上必须经财政预算部门同意。

美国:多采用聘任制,政治上中立

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立文官制度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虽然经过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如今美国现任政府工作人员中90.9%都是经过考试录用的。考试以测试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美国的考试录用制度重视专业化。考试内容同将要担任的职务紧密结合。

通过考试的考生,美国多采用聘任制,这就形成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强化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聘任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有利于解决公务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的问题。有利于人员流动,有利于吸引人才、破除人才单位和部门所有制.给所聘部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使该部门的领导层能够及时更新并始终保持活力。其缺陷在于聘任者与被聘任者之间缺乏稳定性,受聘人员由于职业无保障、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其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会比常任公务员明显降低.倘若报酬欠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美国还要求公务员不得以其公务员的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政治倾向性”。

联合国:实现招聘效用最大化

联合国有一个统一的正式聘任程序。一般先是由本人申请,并提供个人的情况资料。笔试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将获得面试机会。面试可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联合国承担所需全部费用;也可通过视频电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的专家提问并评判。面试过程中,大约10%左右的候选人将被淘汰,而通过面试的人员将进合国人事厅国际职员人才库。当出现职位空缺时,由联合国从人才库中选聘。该后备人员库不仅面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而且还为成员国政府各部门推荐国际职员候选人提供服务。建立后备人员库,避免了重复招聘带来的成本.也实现了招聘效用的最大化。

篇6

速度决定一切

小田去年取得了79分的好成绩。他认为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考题比较灵活、实际,题量有点大。有点像智商测试题,题目不算难,但是答题速度要快,一般来说,4分钟答5道题目是正常速度。”他为了节省时间,改变了以前考试中先答题、后涂卡的习惯,“边答题边涂卡,这样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时手忙脚乱。”“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大,涉及面太广了,尤其是时政、数学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识贮备很难胜出。”小田认为,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对一些经典例题的答案解析进行认真研究,无需埋头于“题海”中,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复习讲求积累

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考嘲过来人”说,复习、准备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相对购买几本有关辅导材料、考试大纲,要挤时间做一下练习题,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光也亮”。

公务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很难实现答题速度和反应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会做数理化方面的考题,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种种典故,这样的“拦路虎”挡住了不少人。

许多“过来人”建议备考者,要多读报、多看新闻,“争取走在时政前沿”,不能死背条条框框,而要结合国内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

放松迎接笔试

考生要想成为一个公务员必须过两个槛,一个笔试,一个面试。而笔试要求更高,中等和中上成绩都无缘面试,如果只求稳那必败无疑。

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而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阅读资料一定要花40分钟);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另外,还要注意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同时,考试答题要想方设法以新、奇求胜,换句话说就是要让阅卷者感到耳目一新。

篇7

第一,我们考生在进行准备的时候要侧重于对真题的研究,考生在备考当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申论或者是行测的复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找不到复习的方法。从命题来讲它是一个能力考试,是一个非专业考试。怎么准备?就是研究真题,研究真题从行测来讲就是要重视对题型的了解,你要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样的题型来考察你的能力。题型了解了对题目的解答就有了思路。申论也是一样,我们通常说能力的提高,能力怎么提高?实践经验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考试而言,这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还在于通过对题目的分析,通过对题目的解答来进行提高。真题从出题的质量来说和某些辅导机构和市场当中的辅导教材相比较,它的命题更加科学,也更能反映目前的考试政策和命题的变化。所以,建议大家把真题的研究作为重点。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方法最关键。无论是申论还是行测,速度对于我们考试题目的完整回答都非常重要。从考试来看,大部分考生完不成所有的题目。我们知道2014年和2014年从行测来讲题目数量是140道题,时间是120分钟。申论阅读材料的文字量是8千字左右,写作的文字量是2014字左右,都要求你比较快速的反应,比较快速地形成作答的思路,迅速把题目做出来。如何把题目做出来?方法最关键,就要求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尽可能地去多做一些真题,了解题型,这是提高速度的一个前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于你的速度有所帮助,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思维是根本。从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核心来看是能力考试、能力测查,因此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的背后都是一种思维的考察。思维能力的测试在我们的公务员素质当中核心就是分析能力。比如申论,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讲,它要求你总结问题的焦点,比如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一出台就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第一道题目就是让你围绕材料,指出这个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各自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什么,与往常的题型相比不单纯让你从材料当中把要点提炼出来,它要你分析出来到底争论的矛盾点在哪里,核心问题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行测也是同样,最集中的反映就在于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题型。这两种题型在我们的解答过程当中需要对数字进行比较,需要对条件、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其实也是考察思维。

这是第三个建议,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从专业和职业来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在公务员的考试准备过程当中就是要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拓宽自己的思维思路,这样才能够应对公务员的测查方式。

第四个强调的是基础不能忽视。刚才我们反复说这是一个能力考试不考察专业或者是与专业关系不大。但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需要在备考过程当中也要加以重视。这里面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1,法学。法学基础知识在行测的考试当中只有15分左右,但是这部分题型如果没有法学基础知识的话是很难答对,并且如果有一定的准备,相对于其它题型来说比较好得分。

2,逻辑学。逻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我们判断推理部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逻辑学的基础,我们很难驾驭这种题型,这样我们通过题型的了解,通过大量演题,能够对题型有所认识,对这种解题的规律有所认识,但是没有这样一个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整体能力的提升还是有所欠缺。

3,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通常考察的是在基础教育当中的初等数学,难度并不高。但是如果我们在专业的学习上,对数学学科偏离得比较远,对于数学题型我们也会觉得没有办法。

篇8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ot current civil service applica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omprehensively setting the course "Guide to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faculty, and so 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tting this course, and discusses to set this course in ways of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r other ways within the school.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实施途径

Key words: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guide;curriculum;implementation way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16-02

0引言

近年来,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下,公务员报考热一直高温不下,特别是《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务员俨然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选择。引导和规范高校毕业生科学合理地应对公务员考试、有效地提升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竞争力,已成为大理学院课程建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已开课的学生与未开课的学生考试效果的对比,探讨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途径。

1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必要性

1.1 大理学院目前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薄弱性经过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大学需不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1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6%的回答不需要,88%的调查者回答是需要的,适应潮流。在专业计划调整和实行“三学期”制改革(2009年8月)之前,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四个本科专业面向毕业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选修课程,人数共有228人,仅占到全校毕业生的9.71%,大部分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只能求助于社会上开办的短期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班,而这种民营培训机构具有上课的时间短、课程量大、效果差、辅导费用高等缺点。在问卷中“你打算报考公务员吗”的问题上,有总计86%的学生选择“要报考”和“试一试”。因此,能让学生在离校以前接受系统、全面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是学校教学和招生就业部门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课程的科学设置正是目前众多高校容易忽略的问题。

1.2 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考试基本内容和应试方法的认知

通过笔者的大量走访和问卷调查,部分在校学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具体对公务员职业的了解、如何报考、考些什么、如何准备等问题一知半解。

在调查中,对问题“你如何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37%的学生认为考上公务员能当官,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27%的学生回答能吃喝玩乐,是容易腐败的职业,26%的认为公务员职业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也体面。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公务员职业的正确认识。就“你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内容吗”的问题,竞有74%的人回答不了解,这种回答很令我们费解,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热”的社会氛围中,不应该有这样的回答,那毋须提“你对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应试方法与技巧掌握多少”的问题了。

1.3 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力相对不足笔者追踪调查了三年来大理学院2008、2009、2010届毕业生累计120名学生,报考“国考”,竟无人考上,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处的档案记录中也实无一人被录取。而云南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11人考上国家级公务员,云南师范大学2010届毕业生有7人考上,相比之下,大理学院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竞争力相对不足。在省、市、县、乡镇一级的公务员考试中,我校毕业生在的竞争力也表现为明显不足,2008届毕业生招生就业处登记在册的、已被录取为公务员34人,2009届为57人,相比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分别为487、374人考取公务员*,虽两所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要比我校略多,但确实竞争力明显不足。

2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强大的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的师资力量整合课程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根本。目前,我校具有多位权威的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和学者,如:赵金元教授、胡椿教授、李钢副教授、杨运星副教授等,他们具有多年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经验和命题经历,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教务处已连续多年开办公务员考前辅导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因此,盘点大理学院现有的公务员考试教学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整合他们成为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从而成为全面开设这一课程的支撑主体。

2.2 学生报考公务员,希望学校给予开课或辅导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的招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俨然成为了“中国第一考”。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46:1,2009年录取比例78:1,2010年录取比例100:1,激烈程度可谓百里挑一。在日益公平和现代化的公务员考试的今天,未经学习或培训的学生报考公务员,无疑是去“凑热闹”而已。在目前无序的公务员培训市场上,5天初(笔)试的培训班费用需5万元,7天的面试培训高达7万元,这让许多贫困学子,望而却步。在调查中,86%的学生选择要考公务员,88%的学生认为需要学校开设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课程。他们迫切想了解当前公务员考试的形势、招考程序,对考试形式和考题进行练习和考前准备,掌握招考岗位与自我匹配性等相关知识。

2.3 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预期实践证明: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大理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和体育教育四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班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公务员考试指南》等相关课程,考试的效果是明显的。在2008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17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35人,考取的有18人,约11%;2009年,四个专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是240余人,笔试过关的就有47人,考取的有31人,约13%,笔试的过关率和录取率远远大于其他专业未开课的考生。因此在学校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效果我们是可以预期的,对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是有帮助的。

3大理学院全面开设《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的实施路径选择

3.1 借修改专业计划之机,列为专业选修课专业计划的制定及修改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科学地设置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管理类、文秘类、教育类等专业,借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之机,可以将《公务员考试指南》或两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倾向》和《申论》)直接列入教学计划,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课在大四上学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8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需要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这门课程,53%的学生选择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等不太熟悉,但数据明确表示:学生迫切需要选修《公务员考试指南》课程。

3.2 顺应学生需求,列为全校公共选修课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是教师和学校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据此制订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校顺应社会趋势,帮助本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纷纷开设了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的课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等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列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修。大理学院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其中大部分专业符合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条件,且学生正有此需求,因此在全校范围内,设置《公务员考试指南》及相关课程为公共选修课,将势在必行。如何开设呢?笔者认为将列入通识教育选修平台,课程为32个学时,计2学分;或为24学时,计1.5学分。目前,大理学院也正实践这样的做法,每年的小学期(夏季学期)大约250名大二、大三学生接受课程的教育,但由于有最大人数限制性,存在许多学生想选选不上,毕业班学生想修修不了的矛盾。笔者以为放宽公共选修课程年级限制,特别是最大容量的限制,顺应学生的需求,自主自由的选择公共选修课程。

3.3 以讲座等多种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开设公务员考试方面的讲座,将是更灵活的教学与辅导形式。安排大量的专题性讲座,如:《公务员考试形势探析》、《公务员考试内容与方法解析》、《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公务员考试面试突破》等针对性强的一系列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规范和引导在校学生科学的报考公务员考试和备战公务员考试。

参考文献:

[1]郭晓F.对高校毕业生公务员考试指导工作的理性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6).

[2]贺先志.开设公务员录用考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研究,2005,(2).

[3]王瑞丰.夯实基础从容应试―刍议五年制司法警官高职学生公务员考试辅导问题[J].2008,(1).

篇9

第一,考生要严格按照当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准备考试。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看有否新要求和新题型,以把考前有限的时间用到“刀刃”上。

第二,考生无须搞题海战术,只要考前做两次模拟练习即可。

因为重复地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练习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只要知道考题的类型并掌握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答,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备考“申论”要细看且领会已公开的试卷上的“注意事项”与“申论要求”,并严格照办。

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反复练习重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只靠临时突击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应注重平时对多种知识的积累,应注重平时写作的练习,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与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才能考出好分数;若仅靠临考前突击,那是不会有好成绩的,考试会落第的。

考生还要熟悉并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做题方法。

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而言,常有些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全部的考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考生的其他原因所致以外,那就是考生不熟悉做题方法的结果。其实考生主要应掌握“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一是考试内容的五、六部分中,相对未说也有难易之分,需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二是在每部分试题中,也可分成容易的、较难的与难的三种题型,需先做容易的和比较难的题,后做难题;三是难题因人而异,比如数学专业的考生会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两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语文专业和新闻专业的考生会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如此等等。。

就“申论”而言,考生首先应具有鲜明的“角色认定”的本领,即要求考生以怎样的身份出现?是以普通公职人员身份还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其次是注意“限制性规定”,如字数限制、自拟标题限制、资料性质(是找教训的资料还是总结成绩的资料)的限制、归纳主题或主要内容时应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限制、提出对策时不要离开给定资科内容与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限制、进行论证时主旨突出及申发式与申说式不同的限制,此外,还有近两年的选项判断与不要求确定主题就要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述的限制,甚至要求写两篇不同论文的限制,如此等等。

因此,平时知识积累中也包含做题方法的积累,比如在平时练习中发现图形推理的规律掌握的少,有不少题目不会做,那就通过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纳与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并记牢。比如在平时练习中发现对申发式的写作要领掌握不准,那就应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运用,直到熟练为止。由此可见,做题方法的积累这与知识的积累同等重要,千万忽视不得

此外,平时应多练习一些难题的做题方法。近些年的考试科目中,常出现-些新题型

与少量的难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练时多注意积累这些新题型与难题的做题方法,并力求掌握,到了考场上就成了胜出的“法宝”。

第四,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考生还必须加强心理锻炼。

篇10

一、从命题上看: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继去年的弘扬黄河精神、乡土文化问题之后,广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道德问题(省级、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A卷)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B卷),又成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众所周知,社会道德问题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树立“生命第一”理念,都将为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无疑,这又是抓住热点,围绕发展,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考题。本次将此话题引入申论试卷,堪称是重大命题。因为这样的命题,使试卷主题十分鲜明,使考生一下子便能抓住材料的中心。这完全是命题者思想解放,站在国家经济科学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国家公务员考试使然。两份申论试卷反响强烈,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应试考生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无声的“动员令”,意义重大深远,不可低估。

一是让大家共同面对,共同思考。一年一度的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不能不说是“大考”,在考场上是在考考生,可是考试一旦结束,这种考试就必定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性,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那么,这自然就引起了国内不同人群的思考。正是这种无界限的让国人共同面对,共同思考,将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让人们都来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共同写好“申论”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这种令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来广泛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社会道德滑坡、管理混乱的矛盾复杂纠结的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这要比靠行政命令好得多。无疑,这应该是命题者的初衷。

二是让大家共筹良策,共谋发展。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如何树立“生命第一”的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对眼前这么大的考题,应该怎么办?别无选择,只能是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可是良策何来?只能是走群众路线,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谋发展大计。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笔者感到,这正是申论命题的题中之意。

二、从资料上看:合理调整,更趋科学。

一是内容精当,字数稳定。A卷资料以社会道德为中心,正负面材料充分对比,在列举现实事例之后,突出正面先进事例,呼唤中华美德,讴歌社会主流;B卷资料围绕“公共安全”问题一一列出,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们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体现了由于规划建设中管理监管缺失导致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等等。最后引出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两卷资料选择精当,内容集中,通俗易懂,说服力强,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方便。A卷给定资料共9则,全文6200字;B卷给定资料5则,6700字。与前几年相比,字数相对稳定,资料容易把握,应该说,这是申论考试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是紧凑有序,层次分明。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往往都比较零散,是未经加工或半加工的“语言文字的碎片”, 上段与下段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所以有的人一打开试卷,就如堕入云里雾中,觉得眼前的文字“乱糟糟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然而,2012年两张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却一改这种情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相对来说,资料结构紧凑,清晰自然,排列有序,看不到零散与混乱。整个资料逐次展开,自然顺畅,层次分明。斧凿的痕迹甚少。给定资料这样调整,更趋科学、合理。

三是中心明确,段意清晰。以往的申论考试,要想把握试卷给定资料的中心内容或其反应的主要问题,都是考生最为感到棘手的事情。无论是针对整个给定资料,还是针对其中的一个子资料,都需要考生花费相当一番工夫,所以考生一直把其看作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难点。可是,2012年两份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只要认真读下去,便直接“可圈可点”,无须翻来覆去地审读。因为每一则资料的中心都非常明确,并不费解,而且内容相对集中。除个别外,段意均在每则资料的第一个自然段中,清晰可见,以下各自然段便围绕这一段意展开。命题者这样设置给定资料,更能测试出考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三、从测点上看:考查实践,突出能力。

1. 题量稳定,难度适中。一是试卷题量相对稳定,2012年申论试题延续前两年的设计,A、B卷均是四道大题,第一题中包含两道小题,考生答题文字在2100字左右,难度适中。联系构建试题的诸多因素,这种布局相对科学,可视作题量似有稳定之趋势。二是试题命制悄然变化,过去试题命制对应的资料指向并不具体,而是泛泛而指,即笼统写作“参考给定资料”,范围之大自然增加了考生应试的难度,而去年的试题,除A卷第一大题第1小题外,A、B卷试题均是一道题对应一则资料,这无疑为考生答题提供了诸多方便。三是试题题型有所创新,考题中出现了反驳观点题,A卷第二题让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这种驳论题型新颖,对于考生来说,回答有一定难度。应用写作题文种多变,A卷第一题第2小题让考生写一则“编者按”,B卷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文种每年每卷虽有变化,但未离开应用文范畴,这样既看出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贴近公务员工作实际,也体现了命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应用写作,多元突出。自2010年申论变多年延续的“同卷不同题”为按报考层次两卷分立始,至2012年连续三年,应用写作题变化颇大,即每年每卷中均有一道应用写作题,出现文种多元化趋势。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一道题替代作文题。2003年、2004年申论作文题,是让考生写一份“讲话稿”、“报告”,成为申论的“作文题”。而从2010年开始,连续三年命题均以一道题的形式独立出现,替代了当年应用写作的申论作文题。毫无疑问,这样命题,既考查了考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又保证了对考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测试。第二,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非常清楚,以前的应用写作题均是申论作文题,这就要求考生,从头至尾写出“讲话稿”与“报告”的全文。而如今的命题方式,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如2010年国考A卷第三题,要求考生拟写《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再如2011年国考A卷第三题,让考生编写宣传手册,要求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用内容重点替代应用写作全文,更能突出应用写作中各文种主体的写作要点。这样设题,独辟蹊径,彰显精要,测点清晰。第三,是以要求替代一般写作。三年来的应用写作命题,不是笼统地让考生去写某一个应用文,而是命题时就某一个应用文文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考生去写。如2012年国考B卷第二题: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这种命题不是让考生写一般的应用文,而是以命题要求替代一般应用写作,这无疑就扩大了应用写作文种的内涵,而且突出了这一文种的特点,使考生的答题思考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

3. 作文要求,难度趋大。我们必须看到,在应用写作试题“独立”成题脱离申论作文之后,作为申论作文的议论文就独自挑起了这根“大梁”。考生不难发现,申论议论文的写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具体说来,首先,选题难度不断加大,如2011年A卷是如何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A卷是呼唤中华美德,此种选题不可谓不大,令很多考生无所措手足。其次,试题形式发生变化,如2012年B卷同2011年形式相似,仍然是从一段“给定资料”画线部分具有很强理论色彩的论

篇11

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形成社会需要的素质。目前从就业需求趋势看,许多招聘者较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素养、公共责任和认知人格等决定任务效果的要素。公务员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职业,尤其需要这些要素。而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受求稳求同的择业观影响,会不考虑自己的专业、潜能和真正的工作兴趣,盲目报考公务员,或者是受家长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本位观点的影响,被迫去考公务员,从事公务员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由于受不完善的法治和传统政治文明的影响,权力可以干预资源的配置,并能够满足多种的欲望,因而,在社会中产生对权力超级崇拜的现象。而获得权力的前提是需要成为公务员或者是与公务员相近的职业,如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职业等。以上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而众多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又存在不喜欢它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行为不利于其能力发挥,势必是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校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缺少合理的认知,会产生盲目选择。《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课,是一门能够向大学生讲授与公务员制度规范相关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公务员职业,思考蕴含于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公平和公共性内涵,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对实现社会公平的热情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从而,减少未来公共行政过程中和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学习和养成社会所需的公共性素养,以在社会任何领域都有助于公共性的体现。通识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高尚的公民。而公务员首先是公民,是一个能够为其他公民和社会提供所需帮助的公民。因而,把《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通识教育课极其必要。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一)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

很多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不了解,不清楚与公务员相关的管理制度,譬如,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考核制度、纪律与惩戒制度、交流与回避制度等。他们对现实中公务员、和某些公务员不合理的晋升、惩戒等现象没有客观的认知,认为这些问题是通过金钱搞好关系就可以解决的,而且,认为公务员可以利用公共权力获取很多资源,这是一些大学报考公务员的动机之一。为此,针对这一现实,结合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使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和管理制度产生合理的认知。

(二)分析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现实境况

近几年,政府对公务员要求严格,一些不合理的福利待遇减少或者取消,但是一些在校大学生依然选择公务员职业,以实现家人的愿望。通过调研发现,一些毕业大学生通过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后并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些失落。主要表现是:其一,一些怀有公务员梦想和抱负的毕业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却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因为初任公务员基本是做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或是被安排到基层做与专业不相适应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巨大,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热情日趋减少。其二,收入待遇与期望相差甚远。比起想象中公务员待遇,现实中的基层公务员,并没有那么好。大学毕业生初任公务员进入基层后,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成绩不突出,与选择其他职业的同学相比,收入不高有差距,没有荣誉感以致在工作会没有较强的进取心。其三,竞争与压力较大。在一些领导看来,大学毕业生学历较高,能力也应该较强,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当然会对其期望很高和工作要求较高、分配的任务较多。然而,多数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需要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在工作上效率与质量不高,被认为眼高手低,使他们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在基层,晋升压力大,因为公务员的职务有限而欲晋升的人员多,晋升是非常慢的过程,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初任公务员的现实情况分析,使在校大学生清楚公务员职业的现实情况,公务员职业并不是很轻松没有压力的工作,所在领域要求有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被淘汰的风险。相较其他领域,公务员系统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工作环境因其特殊性,相对比较保守,晋升竞争比较激烈。为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不要盲目、盲从去报考公务员,减少浪费资源。

(三)指导大学生应对公务员考试

大学生不仅对公务员职业性质与本质不是很清楚,而且对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有些模糊,侥幸心理较多,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备考。在调查中看到,在校大学生持“试一试”的态度去考公务员较多,做充分准备的人不是很多。而且通过访谈发现,应届毕业生即使有考公务员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学习模式进行突击,看几本公务员考试指南书和多做几套题,侥幸心理较多。然而,公务员考试题复杂多变,涉及面积广,可谓是包括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成果,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认真的准备,仅仅采取突击的方式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或者是大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往往是笔试成绩很高而面试失利。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捷径备考,把成功的期望放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上。在对公务员调研过程中获知,不论是领导还是初任公务员,都不提倡参加辅导班。因此,在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过程中,客观理性地讲授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内容,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何报考如何准备,端正态度以减少在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并通过努力实现做公务员的愿望。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形式

为了更有效地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职业及相关制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安排和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运用现实中的案例,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一,解读公务员职业。结合社会众多职业进行比较,指出公务员是社会各种职业中的一种,只是由于所在领域即在国家的各种机关中任职,具有特殊性,他们主要是运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管理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平台。而且,欲成为一名公务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凡进必考,不经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的人员不是正式公务员,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因为,这一职业是非常神圣而严肃的职业。其二,公务员的分类辨析。针对大学生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的矛盾心理,结合职位的分类制度剖析学历和任职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各种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又可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等,不同职位所要求的专业和能力有差别。在我国进行公务员管理时,根据情况还需要结合品位分类进行。譬如,在初任公务员的初始定级中,以学历和阅历为主,认识到学历和阅历的价值,比如本科是科员,硕士可能是副主任科员(副科级),博士是主任科员(正科级),认识到公务员制度的公正性,也明白经过研究生学习后依然可以选择公务员职业。其三,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的分析。在社会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公务员的升迁和奖惩主要依靠社会关系和金钱来运作。因此,选择关于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这些方面的案例,使其了解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都是需要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凡是没有根据这些制度运作的,最后都会有相应的行政和法律制裁,当前众人皆知的腐败案例,就是比较有力的说明。其四,交流和回避制度的阐释。这些制度是比较专业的,在现实中熟知的人不是很多。因此,结合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异地任职、工作调动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明晰此类规定是为了防止领导类公务员在不同工作领域、地域形成的关系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分析公务员执行公务和任职的限制条件要求,指出目的是为了保证行政执行过程的公正性。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讲授,使在校大学生能够认清公务员制度客观公正的现实。

(二)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使大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为考试做好准备

在《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环节,针对具体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考试科目,向学生讲授一些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知识,指出《行政能力测试》试题比较灵活、涉及范围广,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多读书勤思考会有所助益,并提供应该阅读的书目类别;在练习环节,对于《申论》的准备,引导他们经常参与一些积极的公益性、公共危机处理的活动,平时多关注新闻时事,不断进行理性分析,养成从宏观上看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并根据《申论》历年考试的特点,指导他们练习写作以提升写作水平。在实践环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演讲,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有机会去参加和宣传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沉着冷静。此外,借助大学生的学生社团功能,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进行公务员模拟考试的活动,邀请专家、有经验的老师指导、评价,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正式的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三)比较分析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职业

篇12

审题法

结构化面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每道测试题都有针对性地考查考生的某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位的匹配性等等。因此,要首先判断清楚,问什么?怎么问?问此题的目的?只有审好题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题一:你新进一个单位,工作出色,领导赞扬,但听到同事议论,说对他们构成威胁,你怎么处理?该题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巧,着重考查其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能否正确对待名誉和荣誉的问题。

题二:猪年到了,很多农村妇女也要赶“金猪宝宝”的风潮,很有可能超生,从而违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假如你是县计生局工作人员,领导让你组织一次活动,遏制这股风潮,你怎么做?有的同学没弄清此题要求,一味去分析农村生育观点的愚昧和落后,把一个考查组织能力的题答成了社会现象分析题,明显偏题了。

所以,考生只有审好题,正确地分析出题目的要求,明白题目考查的目的,论述时才能迎刃而解,保证不偏题。

审题时间:

在审题时间上,各地略有不同,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

1.四川省,审题时间3分钟,有题本,考生审题完毕后考官问一题,学生答一题,或者学生按题目顺序答题。

2.福建省,审题时间5分钟,然后按题目顺序回答。

3.有的省没有单独审题时间,考官念一个题目,然后考生回答一个题目,回答每个题目前可以做短暂思考。

4.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面试3个题目,但是题本只有2个题目让考生思考,第3题考官念出来再由考生作答。这种情况下第3题大都是属于突发事件类型,一般都是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审题具体方法:

1.充分运用好思考的那几分钟时间,快速拟出答题要点。

一是按“题型分类及答题思路”审题,拟定好答题提纲;二是在对待熟悉与生疏题目的问题上,思考时间应重点放在生疏题目答题要点的思考上,因为在面试中,任何一题不会答或答得不好都会全盘皆输;三是在顺序上,同等条件下,重点思考第一题,第一题答好了,首因效应佳,有旗开得胜的效果。

2.集中精力,认真听考官提问。沉着应对、短暂思考,不要急于答题,面试不是抢答题。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加问、追问,这些问题题本中是没有的,要有思想准备。

角度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模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腐败、消极现象的认识,就应该站在公务员角度表态。一般说来,考生可站在下列角度去答题: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作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站在考官的角度。有的问题要站在考官角度思考才能得高分。如有这样一个题:最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热,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举办收费上万元的天价培训班,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你是否参加过面试培训?站在考官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在回答时你说参加了培训,如果现有水平是80分,考官会想,参加了培训才这个水平,没参加会更糟糕,80分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肯定会给你的得分造成影响。作为人事部门来讲,按照市场经济,公务员考试也是一种经济,没权力去制止,但是不提倡。所以,站在考官角度,在回答第二问时就应选择没参加辅导。

结构法

答题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思路清楚、言之有序、层次分明。

2.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3.遇到障碍、自然跳跃。

面试评分标准有这样的要求:考生思维清楚,逻辑清晰。所以,逻辑性、条理性是面试答题的生命力,只有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答案才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回答问题最好采用点子式,如:第一,第二,第三,最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力求有条理、逻辑性强。

跳跃法

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每个考生都十分重视,在考场里难免会紧张。紧张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紧张会使自己兴奋,过度紧张会导致思维短路。比如,一道题考生在思考时想到四点,由于紧张,回答到第三点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一些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努力回忆第三点,导致冷场,最后的分数自然不会很理想。而跳跃法就是在我们遗忘某点的时候要跳过去,如前面这个题目,考生完全可以直接说第四点,因为考官并不知道考生要说几点,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取得好成绩。

以下几种情况考生可使用跳跃法:

1.思维短路。面试的题目是考生准备过的,例如腐败现象的题目,按照十方针公式认账、全面、危害、表扬、表态来回答,考生回答完“全面”那点后,发现“危害”那点忘记了,于是暂停,心里想,题都压中了一定要想出来。结果想了1分钟,总算把“危害”这点想出来了。但这样做明显得不偿失。正确做法是把这点跳过去,如果最后能想起来这点,可以把它变成最后一点。如果暂停1分钟把那点回答出来了,尽管内容全面,但在语言的流畅性上却失了分,给考官的总体印象会大打折扣。

篇13

现在想想,我从报名到复习再到考试的道路颇像一部曲折的大戏。在这部戏中,有富于悬念的开始,也有激情澎湃的。如果仔细回味一下,其中确有一点经验之谈,今将其记录下来与诸君一同分享,希望会对后来者的公务员备考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一.序幕—前途未卜

当我决定报考公务员时,其实也是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当时我即将大学毕业,但工作迟迟未定,只要有机会便会尝试一下。公务员报名时我心态放松得很,心想:不就是几十块钱吗,大不了白扔了,长个公务员笔试的经验教训也好,说不定发挥好了还能长个面试的经验教训呢。然而,我却没有想到,正是当时那不经意的决定,让我走上了公务员道路。

二.大戏上演—坚定信念

我认为,虽然报名时底气不足,但复习备考是必须要做好的。由于在决定报名时距考试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简要分析了形势之后我便安排出了复习步骤:

⑴将所有的历年真题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做,充分体会实战的感觉。

⑵对于行政能力测验,我把所购买的辅导书在进行了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之后便开始了对模拟题的限时训练。

⑶对于申论,我认真分析了真题,对参考答案进行了研究,同时兼以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等时政性报纸杂志。

在经历了最初的困难之后,我很快就对复习上手了。考前一周时,我每天坚持做一套模拟题,连每篇申论都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终于——

三.—顺理成章

这里所说的,自然指的是笔试和面试。但这种实际上并不是像暴风骤雨一般,有的只是和风细雨般地静静流淌,一切似乎是显得水到渠成,只不过是将个人通过复习所积攒的能力以一个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面试过程中,我还有几点个人建议:

⑴男士最好穿正装参加,而女士可以根据自身具体的穿着效果来选择到底是穿职业套装还是其它适合自己的服装。

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语速要适中,千万不要太快。一定要多思考,让脑子跑在嘴巴的前面。另外,在回答中尽力向面试官传达这样一个信号:来到这里,我是有信心的!

⑶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不要跑题,也不要泛泛而谈,应该围绕着题目本身的考核内容来答。

如果做到了这些,我想,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

四.尾声—小心翼翼

篇14

[关键词] 录用制度 内容 启示

本文以日本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作为参考系,通过比较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借鉴和吸收日本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优点和经验,以弥补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录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促进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中日公务员录用制度相关内容的比较

关于中日两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具体内容的比较,以下将着重从录用的程序、组织机关、内容、方式、范围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务员考试的录用程序

1、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

中国录用公务员的程序大致包括以下8个步骤:①制定招录方案;②招考;③报名和资格审查;④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⑤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对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⑥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⑦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⑧试用与培训,其中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符合的取消录用。[1]

2、日本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

日本公务员考录的程序有以下几步:考试的通知发放、报名和考前辅导、考试、访问政府部门(参加高级类的考试人员一般在第一次考试后即去所报志愿的机关访问,听股长、课长等人介绍本部门的情况;参加中级类考试的人员一般在考试合格后再去所报志愿的政府部门访问)、录用。[2]

(二)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机关

1、中国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机关

在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设在政府系统内部,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这样把录用机关分为中央和省级两个层次,是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相适应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发挥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日本公务员考试的组织机关

日本的公务员录用机关包括三个,有人事院、外务省、法务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由国家人事院主管实施,包括考试机关的权限,各项考试科目及考试的综合结果,决定录取所需要的最终合格人数。外务省和法务省受人事院的委托,主持外务人员和法官的考试录用工作,同时人事院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在日本,人事院是一个地位与职能都比较特殊的中央人事行政机构,对内阁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是在内阁管辖之下担当人事管理的中立的专门机构。

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则分别由各自治团体的人事委员会主管实施,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行政机构以《地方公务员法》为依据独立管理地方人事。

(三)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

1、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

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的主要内容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另外有些职位(如报考公安系统的)需考专业科目。行政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五部分。而申论,即申述、论证之意,是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其考试内容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旨在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面试。面试的主要内容一般与所报志愿的职位有关。旨在考查考生适应职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面试的考官是各级政府招考部门的行政领导。

2、日本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

为有效防止试题的泄露,各部门会制定出好几种卷子,由人事院考试课统一选定试卷。[3]笔试的内容,根据不同等级的公务员考试内容有所不同。高级类考试范围比较宽,包括外语、基础知识、政治学、行政学、国际关系、国际法等等,2006年加上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级类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小论文写作。初级类考试内容比较而言较为简单;[4]面试的内容,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集体面试(一般把考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8个人),所出题目一般是要队员相互合作才可以完成,旨在考查每个人的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等。而且面试时,考官如认识某考生必须事先声明、回避,否则会被追究责任。面试时考生的出生地、父母职业、家庭状况、最尊敬的人物等问题也都必须回避。[5]

(四)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式

1、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式

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笔试主要是对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查,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举行;面试主要是对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拟任职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查,由各用人单位具体实施,其目前采用的主要是个人面试的形式。

2、日本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式

日本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式比较多,而且不统一,一般采取以下7种方式中的2种,(1)笔试;(2)经历评定;(3)实地考试;(4)业务评定;(5)口试(集体面试);(6)体格检查;(7)其他完成职务能力的评定方法。[6]

(五)公务员职务的录用范围

1、中国公务员职务的录用范围

我国公务员一般分为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和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我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务员录用的范围是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与办事员。而针对担任主任科员以上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人员采用委任和选任方式进行录取;针对主任科员以下的领导职务采用调任的方式。

2、日本公务员职务的录用范围

按照政治性和专业性日本公务员分为一般职务公务员和特别职务公务员。[7]录用制度针对的是一般职务公务员。一般职务公务员(事务官)主要是指参加公开录用考试、获得职位的公职人员,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性的公务员和事务性的公务员;而特别职务公务员(政务官)主要是通过公选得到职位的公务员,主要包括大臣(总理、国务)、长官(内阁官方等)、政务官、大使、人事官和检查官、司法官等等。另外根据录用条件可以将公务员分为正规职员、临时任用职员、再任用职员、非常勤职员等。

二、日本公务员录用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录用制度内容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实践历程较短的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日本在公务员录用制度上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才会走的成熟,走的成功。

(一)实现公务员考试内容的科学性

考试内容合理、科学,才会真正甄选出优秀、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不论年龄、专业、学历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考试内容,忽视了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优势。而在日本,根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将考试分为三级,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知识要求,这种因人而异的方法有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二)实现公务员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在我国,公务员的录用方法只有单纯的笔试和面试。这对于全面测评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真实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在日本,考试方法有七种之多。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方法应适当增加,诸如现场实习、情景模拟、心理测验、经历评定、笔迹辨析等考试方法的辅助方法。

(三)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加强考录工作的监督

考试录用是否公正、客观,程序是否合理,归根到底是由相关法规建设的完备程度来决定的,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却还不完善。在日本,《公务员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对拖延和扣押考试公告的人该如何处置,又如对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人该如处置等等。而在我国,公务员录用过程许多环节却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这样势必会影响考录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另外提高考录工作的透明度,实现公开化,形成监督网络,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减少不正之风。同时要实行考录工作的回避制度,严肃考风考纪。

(四)建立成熟的公务员考试和培训制度

在我国承担公务员培训任务的主要是国家及地方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还有一些部门的干部管理学院。而在日本都建有全国性的培训机构或培训中心,承担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设立培训的教育机构有人事院研修所和类似于西方行政学院的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中心,另外还有如东京大学、琦玉大学和自治大学等也分别承担了公务员的培训教育任务,形成了整个公务员的培训体系。包括出任培训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完备的培训制度,形式种类内容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正所谓“培训是最好的投资”,这种“投资”,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及高效率化的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扩大和提高公务员的录用职位和职级范围

我国目前通过考试录用的公务员是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这种录用制度不仅适用范围过窄,而且职位级别相当低。例如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及其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即便被任命,也只能是主任科员以下职务。因此应在完善公务员分类的同时,参照日本的考试分级,进行划分,而且也不必局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对一些更高级别的职务也可以试行。

(七)实现法规规定的平等、公正

不能使报考人员因自身民族、性别、、婚姻状况和户口等而受到歧视和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例如《公务员法》规定录用的原则是公正平等、竞争择优。但是有些省市的人事部门则自行规定报考条件,将报名者限定在某市某区,甚至还对考生的性别作出硬性限制。而且国家公务员招录条件和地方各省市公务员招录条件也不一致,地方的随意性较大。例如《公务员法》规定“年满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就可报考公务员”,而有些省市在招考公务员职位简章公布的省直机关的具体报考条件,在年龄一栏中,绝大部分职位年龄要求是30岁以下。这种限制与招考公务员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必须要打破地域界限、年龄和性别的界限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淡化学历门槛、户籍门槛、身份门槛,给所有公民平等的选择机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8]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发展历程较短,很多地方发展的还不完善,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敢于创新,朝着理性的、良性的方向和目标前进,走向一条成功的公务员录用制度之路。

参考文献:

[1].

[2]郑励志,藏志军.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1.p120.

[3]徐银华,石佑启,杨勇萍.公务员要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78.

[4]郑励志,藏志军.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1.p106.

[5]高级类: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可以担任事务官,必须懂法律;中级类:两年制大学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担任一般公务员,必须懂法律;初级类:高中毕业,考试合格被择优录用后,作辅工作.

[6]郑励志,藏志军.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1.p113.

[7]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2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