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中的遇见范文

生命中的遇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命中的遇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人生的途程里

爬山涉水

在一个转角

夜风爬上孤独的悬崖

那盏点亮的灯

传递着遥远的温暖

如果心灵可以超越时空

那么你的温度我丈量过

~~~~~~~

生命中的遇见,你是我的一抹茶香

人生的交汇点

遇见了合适的人

不惊不喜,弱弱一声

哦,你也在这里?

此景可明媚

此情亦温暖

纵落叶凋零成秋

我依然拥有一个万紫千红的梦

~~~~~~~

生命中的遇见,你是我的一弯冷月

孤独烫伤了灵魂

思念是夜晚的骄傲

风花雪月,那只是想象中的浪漫

刹那间的故事

抵不过凡尘的期望

美丽稀释了人世沧桑

夏夜的常春藤

依然爬满昨天的城

~~~~~~~

生命中的遇见,你是我的一剪寒梅

遥知不是雪

却闻暗香来

简单的文字

写不出心路的轨迹

我站在你看不见的春天

眺望你素色浅淡的背影

卷珠帘,是为谁?

彼岸花落知多少?

~~~~~~~

生命中的遇见,你是我的一树花开

阳光洒下一地的斑驳

却拉长了思念

月亮开在夜的枝头

却在寻找孤独

思念是一场孤独的跋涉

回眸处,催老了容颜

篇2

做自己喜欢的就好

见到吴佳尼本人,就会瞬间明白到底什么是所谓的浑然天成。在她的世界里,看不到违和感三个字,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很舒心与自在。据说就连马景涛教主在描述这段恋情的时候,也曾用过“简单”两个字。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生活在一起的最高境界便是即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了。和吴佳尼的对淡,会让人开始怀疑对待周遭事物需要把握一招两式的必要性。因为似乎纯粹的人天生就有一把对待宇宙最好的秘钥:顺其自然。

因为课业的关系,这次拍摄吴佳尼只带了火宝宝马世天。天天外表温柔却带着内里的刚毅,虽然是个刚上三年级的小朋友,可之前已经参与拍摄过湖南卫视的火电影了。从天天的眼神里,我们解读到纯粹的最佳定义:清澈、没有杂质。显然,这与妈妈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吴佳尼是学舞蹈出身,从学院毕业到过渡为一个影视艺人,从影视艺人过渡到24小时不打烊的辣妈,冉到重新将重心移回事业,这一切对吴佳尼来说,统统“很自然”。她笑着说这是家里一贯在教育上的理念,保持简单和明快,于是也就成了她自己和宝宝现在的风格。

在她的世界里,坚持做自己喜欢的,比坚持做那些所谓对的事情似乎重要得多。最早家里希望她做一个听起来十分体面的舞蹈老师,可她知道自己喜欢做艺人,所以毅然倾注了心血,一连拍摄了好几部戏,有时甚至累得爬不起来。2006年她选择和比自己火20岁的男人结婚时,也不是没有遇到家里的非议,可她最明白自己心里的感受,外力在一个简单地听信直觉的女人面前必然会变得脆弱。当她淡起这些过往的时候,眼神里依旧像风和日丽的晴天,没有任何所谓的犹豫不决,这会让人忽然意识到,莫非只有最简单的人才可以把内心听得最清醒?

于是,她的容貌里没有残留一点点世故的痕迹,也没有太多时光飞逝的证据,这么多年了,竞还是像少女一样,保持着纯纯的每一种表情。用马景涛教主本人的话说就是,“在这个正能量满满的80后女生身上感受到生活竟然可以这么淡定”。对周围的生活,她似乎只凭借最简单的判断就已足够,会不会让自己开心,一切有没有必要,火概就可以做到最好的方向了。“其实世界可能并没有多复杂,只要你不把它想得太过复杂就好。两个BABY现在长大了,我终于也可以有时问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可以延续我的梦想。最近看到很多曾经的粉丝记得我,说还在等我,就觉得很暖、很感动,想继续做我喜欢的事业来回报那些没有放弃过我的人。”

把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工作担起来

总是听到辣妈们彼此分享各自在教育小朋友时的神秘配方,有激进派,当然也有缓和派。而吴佳尼只是笑笑,对这些并没有那么的在意,只是按照自己能够受益的方法,并且根据长辈和身边朋友的经验,取其精华。她说,“自从有了BABY后,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小孩,每一天自己都在和他们一起成长。甚至,全家人都像小孩一样,用最新鲜的眼光看待原本有太多前传的周围世界。”

一向对自己没有太多设定,也不会想太多的她,婚姻和家庭来得有点迅雷不及掩耳,可自认为适应力极强的她瞬间就GET到如何演好一个完美妈妈的角色。说起来并不是没有欲哭无泪的辛苦,可总算熬过来之后,她竟可以笑着对我们说,妈妈人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工作了,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操心,而且是全年无休,有一段时间里除了照顾他们就是照顾他们,宇宙中心就是BABY,自己仅剩一点睡觉吃饭的时问。“他们会闹,夜里也会醒,有时候只能抱着他们,他们才肯睡。吃的东西也需要非常注意,宝宝的免疫力不比人人,稍微吃得不好,就会有很多其他麻烦。其实照顾宝宝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担心他是不是冷、是不是热、会不会摔倒,在学校里能不能跟小朋友和睦相处,不可能有休息的时问,只要是做了妈妈,那么就必须要担起这个角色。”

但无论如何还是值得的,因为小王子们总是可以反过来给她很多成长的启示。“和他们一起长大,会重新明白一些事情,比如了解当年自己妈妈的辛苦,也会让人更加懂得爱,更有耐心对身边的人。我很庆幸在天天和心心很小的时候就一直陪在他们身边,他们第一次笑,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爬,第一次掉牙,我觉得这些都非常重要。凶为一切都是限量和珍贵的,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孩子很小的时候有妈妈的教育甚至直接决定他们长人以后可以成为怎样的人。”说到这里,她的表情里有一种如假包换的满足感,这种妙不可言火概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懂吧。而如今,宝宝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爱好,于是她也终于能对宝宝们说:“妈妈接下来要出去工作了,凶为妈妈有自己的梦想,你们也有你们的梦想,我们要一起努力。”也就是在采访的前一个星期,吴佳尼在古北的皇府粤餐厅开业了,听说开业期间,人家都忙到爆,“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现在宝宝们都长火了,我可以稍微轻松一些,也有时问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小王子需要有一些苦练

说起来,吴佳尼和马景涛共有的简单真诚DNA丝毫没有传承上的浪费,他们对小朋友的要求也从来不是出人头地或是满分,而是要拥有最基本的礼仪,知书达理,并且首先要是个好人。在天天刚刚进入拍摄空问时,他就非常礼貌地和人打招呼,然后不慌不忙地坐下,并像个小大人一样跟人聊天。天天是双子座,有很多很多爱好,多到数不过来,也记不住。从前天天爱搭乐高.后来,凶为家里的乐高已经被他玩得可以“飞起来”以后,他又开始和妈妈说想要当一个画家,没多久数据库再次更新为想要成为一名建筑师。可是再后来,他看了一部关于侏罗纪公园的电影后,和妈妈说他现在想做饲养员了。当然,还有警察和很多别的奇怪职业。“这便是一个双子座的典型日常吧,最爱玩,想法也最多,别人永远捉摸不透”。妈妈一边抚摸着他,一边有点宠溺地说。

不过,天天在学校的成绩却非常的好,而且待人处事上显然已经初现了一些“小绅士”的感觉。6岁时,天天被选定参与拍摄湖南卫视的火电影《宝贝对不起》,曾经几天几夜的时问跟爸妈分离,但是天天并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默默地感受这一切。天天说:“我们是到当地的农民家里做客,跟他们住在一起,没有爸妈陪伴。”当问及在那个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娱乐设备的艰苦环境中,是否觉得辛苦,是否会怀念火城市的生活的时候,他说:“没有啊。我觉得那边挺好玩的,过几天就看见爸妈了。我还在那边跟他们交了好朋友。”

此时,吴佳尼补充一句:“男生在成长过程中不¨_r以像温室里的花朵,应该多让他们有一些辛苦和历练,这样才不会太过脆弱。”现在,天天除了上学之外,还学习跆拳道和游泳、篮球,为此占用了很多课余时间,不过天天倒是乐在其中,甚至希望锻炼好身体来一次野外生存旅行。吴佳尼说:“我们会经常带他们去旅行,现在他自己也在慢慢成长,估计有一天,他可以反过来照顾我们了。”在家里,天天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哥哥,陪伴爸爸妈妈,照顾弟弟,这一点可能连天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俨然已经进入一个小火人的角色了。

宝宝教我的8件事

1.大人一定要真的做到守信用,冈为孩子直接会模仿你的行为。后来甚至觉得这种行为被强化了,和孩子之间的约定不要食言,而一个很棒的效果是孩子后来真的什么事都会遵守诺言。

2.分享是一种特别棒的交际方式。不管你分享的是快乐还是悲伤。

3.简单会让人更快乐。就像孩子一样,以最单纯的方式相处。

4.更包容和更有耐心。这个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做到。

5.很多事情尽自已努力就好了。不要太强求结果,这样宝宝跟妈妈都会觉得舒服。

6.付出。一定要先付出给他,然后他看到你的付出,才会学着付出。这么做,真的就会增进人人之间的情感。

篇3

我们第一次的对话是在军训一个星期后,你跟我说“没关系”。那天我当值为队友置饭。因为手脚混乱慌张,洒了一盒饭的我,看着满地白花花的米饭,正无助地准备哭泣时,你递过和你的那盒饭,让我逃过一次责罚。而你却承受了二十圈四百米跑的无妄之灾。可是那时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而你也不知道一直站着远远的看着你的我。

也在同一天我知道了你,知道了你的名字,知道你每天起床的时间,知道你身边的友人,知道你军训过程中每一个动作,知道你向后转身容易绊到的左脚,知道你唱军歌时洪亮的嗓音。就这样失神地注意着你每分每秒,即使被教官责骂了一遍又一遍仍旧忍不住转移对你的视线。可你不知道有我,那时候的我只是平凡无奇的我,远远地站着,站在你的视线之外。

军训结束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依旧没有交集。你的班级在我的楼上。我只能每天早起,为阳台浇花的同时等待你出现在上落的楼梯里,然后安安心心地开始那一天的学习。在晚饭后找一个球场的角落里静静地坐着,看你奔跑,助攻,夺球,上篮,每一个帅气的动作。然后结束那一天对你的痴念。

那时候,学校风靡着明晓溪的小说,那部“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我坐在窗台边刚刚看完,抬起头看到你陪同这一个较小可爱的女孩向校门走去。顿时泪水模糊了视线,分不清哪一个是你的背影。朋友调侃我说,那只是小说,不至于让我伤心成那样嚎啕大哭。其实我只是真心的心痛。这个只属于我的爱恋,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我的爱恋,我只是远远地望着,不贪婪,不强求,原以为这只会美好,不心痛。但却不然。

那个女孩,让我看着就是美好的。他们说,那是你喜欢的女孩。他们说,那是个温柔可人的女孩。他们说,那是个才华横溢的美女。他们说……他们说……。他们说的一切都好,就如我看着的那样美好。那个与你匹配的女孩,与你一样有样貌,有学识。像天上灿烂的星辰。而我,只是平凡无奇的我,像童话里的丑小鸭,却没有童话中化作天鹅的能力。即使如此,即使你有了你的恋人,我依旧关注。向着心的方向流动,执守着这份只属于我的一个人的爱恋。( 散文网: )

在这一份伤心慢慢平静过后,我们竟然有了相识的机会。你是团委的代表,我是学生会的协助成员。那是一个关于健康互信的心理活动的筹备。那段美好地令我颤抖的时间。每天我可以看你对我露出的笑脸,听你喊我的名字。还有我们一起制作的画板。更令我激动的是,那个女孩,并不是你的恋人。于你而言,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相识的女孩。不会在你心中留下什么特别重要的痕迹。这是一个令我欣喜若狂的消息。

在那天相识之后,如此卑微地望着你的我开始走进了你的视线。也掀起了一份属于我的贪婪。我开始期盼,期盼是否会出现一个千万分之一的机会。于你,我会有个特别的存在。因为认识我,然后了解我,最后喜欢上这个如此平凡卑微的我。但我知道事实上,我只是和很多人一样,只是一位你知道名字知道样貌,而且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被忘至脑后的普通的同级生。因为你根本不记得有我,上一次的交集,只是你众多的助人为乐的事迹中的一次伸手,但于我却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依旧带着小小的贪婪和一份无比虔诚的感恩来度过每一日活动筹备的时间。期望着更多跟你相处的时间,感谢着这一次的活动能与你一起参与的巧合。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活动结束的那一天,你留下来等待整理现场的我,并给我递上了一瓶香滑的奶茶。你说,你感谢我的帮助。你说,我是个很有魅力的女孩。你说,你在很早就认识我,知道我。你说,你的朋友很早就告诉了你有这样一个关注着你的我。你说,在你的高中计划里没有爱情。你说,你最低的目标是中山大学。你说,你希望能够有缘在大学里跟我说你好。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青少年

近年来,青少年中漠视、虐待生命的现象屡见报端。如临海一名初中生因假期长时间看电视被妈妈批评而服药自杀;渝西一小县城,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中生男孩,在自家正在装修的7楼纵身跳下自杀身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在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思想和道德观,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容易养成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想。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1]。青少年死亡率显著升高,充分说明青少年漠视生命,自暴自弃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生命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1.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和感恩生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命质量,有助于炼成学生坚定强大的内心,使其在今后面对困难时保持自信,心态积极良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对社会满怀感恩之心[2]。生物教师要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2.课堂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2.1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

认识生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生命的美丽,认识生命的奇妙,认识生命的伟大,才会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如生物教材的开篇就直面“形形的生物”,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通过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零距离地接触各类生命现象,真正融入自然界。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认识生命之美。在讲授“土壤中的微生物”时,让学生知道它们虽然微小,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重要角色,没有这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球上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使学生认识生命无论大小,都有其相应的生命价值。让学生感悟到复杂多样的生命世界具有统一的结构基础,从而揭示生命之间的平等。

2.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讲授“动物资源”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本来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却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有人估计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期间,大约每10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后期以来,每3年就有两种鸟灭绝。大自然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教育学生动起来,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杀害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珍爱生命的习惯。

2.3 引导学生体验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青春,体验生命的意志,体验生命的竞争,体验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在青春期教育部分,由于初中生即将面对人生的躁动时期,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特点,正确认知自身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掌握正常男女交往方式,正确处理学习和感情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授“激素调节”时, 可以适时地指出人的情绪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当人发怒时肾上腺素会增高;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导致情绪变化等。引导学生在体验青春期身体各种变化的同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稳定、健康的情绪。在讲授“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强调成长的经历是需要磨练的,由于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其成长,所以昆虫发育过程要蜕皮。昆虫一生要蜕5次皮,每蜕皮1次,增加1龄,直到变成能飞的成虫。成长有痛苦也有欢乐。当蜕皮时的那种痛苦过后,就是蜕皮后的美丽重生。不仅昆虫如此,人也一样。成长道路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增强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才能使自己华丽蜕变。还通过生物界中激烈的竞争现象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等等。让学生体验生物竞争的同时,引导学生平时要认真学习,增强自己的在社会的竞争能力。

2.4 教育学生感恩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命包含了父母的心酸,是父母身上的精华造就了我们,我们要时刻持有感恩之心。在讲授“人体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展示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生命来之不易。如女性一生排出几百颗卵细胞,只有极少数能与结合,进入子宫,最终发育成生命。如果这期间受到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孕育出不健康的生命。正常情况下,女性需要怀孕约40周28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母体将供给胎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排泄胎儿所生成的各种废物。受精卵只有约千万分之五克,婴儿约3-4千克,怀孕期间女性体重会陡增十几至几十千克,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加重,给日常的工作、生活、出行等带来极大的不便。女性在分娩时,由于肌肉收缩牵拉,发生连续的阵痛。在婴儿出生后,还要精心呵护,病了要及时看病,长大后还要选择良好的教育等。引导学生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过程,使学生知道体会到生命的得来不易,教育学生爱惜生命是爱惜自己同时也是爱惜父母家人的表现。引导孩子树立“立志成才,回报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3]。

3.总结

生命是世间最宝贵的,不管对于他人还是自己都同等重要。在初中生物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类生命教育的实践,能使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价值,正视自己、尊重他人,爱护和珍惜所有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成功》, 2010年第4期。

篇5

一、旧戏中的历史与人生

音乐专业出身的诗人钟明,喜欢看戏品戏是再正常不过的。看戏容易,品戏也不难,但要将观戏的感受和体验诉诸分行的文字,铺衍成有意味的诗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将观戏的感受和体验演绎成翡翠的诗行,不只是要复述旧戏中的情节和人物,还要用简练的语言,陈述其中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内涵,并在字里行间吐露诗人的人生哲学。由此不难想象到《看戏》这组诗写作的难度。虽然这类题材写作起来比较麻烦,不宜操作,但钟明敢于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显示出过人的果敢与勇气,加上她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厚,几折传统的曲目硬是让她生发出了意蕴缭绕的诗情,读之不禁心生佩服。

钟明以古典戏曲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有不少,其中包括《看戏去》《徽班》《武场》《文场》《牡丹亭诗话》等。这些诗歌围绕旧戏做文章,在传统的戏剧曲目中咀嚼历史、揣摩文化并对照人生。以《看戏去》为例,诗人先是精要复述了戏中情景,接着又感慨阴阳两界中不断流转的爱恨情仇,尤其是那江南女子的袅袅娉婷、仪态万方的情态,简直让人美不胜收,最后再转到观戏者的心灵写照,由戏里世界过渡到戏外人生,诗歌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圆环。

钟明早几年的诗歌有更浓烈的抒情味,残留着青春的艺术痕迹。近几年来,她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熏染,在表达情感变得极为克制和节俭,总是极力删除那些虚华的形容词,仿佛洗尽铅华一样,只保留一些最具表达效用的动词和名词。诗歌也由此具有雕塑般的现代主义气质,干净,利索,富有思想的力度和情感的震慑效果。比如《徽班》中间两节:

柔心媚骨

把这《玉玲珑》着意地点

定妆 描眉

贴片子

取那千人万人的唏嘘

做海

沉进孤寂

凤冠霞帔

心火气节

那男人拾得千年的美

做花

把技和巧如此这般地熬炼

千姿百态

天上人间

这两节一写旦角一写生角,把这两类戏剧人物写活了。写旦角从正面和侧面立体地描述,既直接展示女性“柔心媚骨”的可人之状,又借“千万人的唏嘘”一语侧面介绍女性摄人心魄之美;写生角既交待其外貌装束,又交待其舞台功夫,并以“千姿百态”“天上人间”两词来抒发观戏者的无限感慨。这两节都是多以短句、词组为诗行,显得素净干练,但又不乏风姿和韵味,显示了诗人在创作上的独到功力。

二、茶里的文化和情感

品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茶里不仅积聚着中国人的生活情趣,还折射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蕴,因此,古今诗人咏茶之诗极为丰盛。钟明也写过一些有关茶的诗歌作品,组诗《吃茶去》就具有一定代表性。这组诗好就好在它们不仅是情感之诗,更是文化之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方式的一次诗意呈现。正如钟明的其他诗歌一样,这组诗的情感浓度还是那么恬淡,那么素净,没有浓墨重彩地对抒情主体心中的情绪进行大肆渲染,而是悠然写来,不疾不徐,宛若奉献给读者一壶清茶,只有在细细品、慢慢尝中,才能不断感受到其间藏蕴的思想魅力。

在古典诗歌中,“茶”亦是点燃诗人的诗情,撩发诗人感叹的媒介物。卢仝的《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则详细写饮茶的过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因为茶味诱人,诗人一连喝了七碗,每一碗喝下去都产生了不同的心灵体验。可以看出,茶是古代诗人喜爱的物质,也是经常用诗歌来表达的对象,正因为茶叶既与我们的生活质量相关联,也与文化传统相联系,所以从古至今诗人都以它为素材而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钟明的《茶之道》是一组有个性的诗,无论是“茶之出”“茶之魂”“茶之煮”,还是“茶之饮”“杀青”“茶之赏”,都可以说一种过程诗学的展示,即将茶叶放置到它的生长、成熟、产出、泡制、啜饮的过程之中来描绘它的风韵,概述它的精魂,彰显它的文化成色。

例如《茶之饮》,先言其美丽的外形,说它如“仙女”般“灵动锋利”,赛过了人世间一切的美女;再述它在水中的情貌,“水中婀娜”,散发春天的气息,浸染忧伤的小屋,将茶叶在水中的紫色写活了;接着写初尝的感觉,“你的潮水/向我处女地涌来”,表达的正是那种香醇入心的美好体验;最后是对茶的反刍和回味,诗人运用了多方面的暗示与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回味茶的美好滋味时产生的纷繁情绪和感觉,“茶韵做的棺椁/命运锈迹斑斑/收藏的纯真/由月光印证/挑明美丽本质/承载一世又一世的苦难”,这几句是这首诗最为出彩的地方,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启发。

《独啜》《二客品》《吃茶你我他》三首则聚焦“吃茶”的场景,不同的人对茶加以品尝显示出不同的生活情调和人生体验,这是肯定的,但要想写出这种不同的内涵来并非易事,必须用心去觉察、感受和体悟,同时还要从文化的深意上做文章。钟明在这方面花了心思,也就把独自品茶、二人共品、三人齐品的不同涵义进行了精细地阐发,令人受益匪浅。她从独饮中窥见到“独自站立在岁月的乐谱上/悠然散发淡绿的伤感”(《独啜》)的生活情态,从二人同品茶中感悟到“人生何须 时时牵手/在轮转变迁中/有你在则我从容”(《二客品》)的生命哲理,从三人齐品中体味到知己之间相遇相知的舒爽与畅快:“吃茶 你我他/三人成众 独立成王国/明眸皓齿 两袖清风/采罂粟缀于服/一笑则随长风舞于人世之上”(《吃茶你我他》),这些描述既有文化的深意,又有情感的温润,因此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

三、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徜徉

历史与现实表面看来是分居不同的时间界面上,但实质上是时刻在交织、碰撞和相互对话的,只是普通人很少领悟到历史与现实始终纠缠着的存在奥义,只有有心人才能感知到这种奥义。诗人大凡都是有心人,他们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这种交会关系是深有体悟的,并常用诗歌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钟明的组诗《静物》即是表现历史与现实交织碰撞的力作。这组诗表面看来是对果园、树、房子等“静物”的艺术素描,其实里边藏满了对于历史、文化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在《别人家的果园》里,诗人充分调用了暗示的手段,将现代社会里一个残酷的人文现实作了交代。父母常希望自己的儿女能飞黄腾达,甚至漂洋过海,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富有悖论的事实是,当儿女在国外风光无限时,日渐衰老的父母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苦老人。“别人家的果园”,这是一个象征意义丰厚的短语,是一个充满矛盾性和悖论性的客观现实的某种隐喻,个中蕴藏的深意,值得我们细心体味。

《看着你的眼》写出了某些奇幻和神秘的信息,一个人可以从另一个的眼里看到他的“前世”“再前世”,这是不是荣格说的“集体无意识”在现代人身上的某种体现呢?了解一个人可以先从阅读他的眼睛开始,这是诗人教给我们的一个道理。《那棵树》是一首佳作,借助对树的写照,诗人烘托出一个既有古典氛围,又有现代气息的人文生存空间来。在诗中,“三月”“月光”“烟笼寒水”等语言符号都氤氲着古雅的色调。

《倒掉的房子》中,面对房子的推倒,诗人的情绪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喜”或者“悲”就能够概括。《静物》中那只“被咬伤的苹果”,它此时的残缺令我们忆念其旧时的美丽。《为什么他们不是我们的上帝》以对“谷粒”的沉吟为思维起点,联想到与食物有关的历史和文化,思路极为开阔。相比较而言,《简单就好》从思想到语言,都显得“简单”了些,不过,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世界日益变得繁琐和复杂,此种情形下,保持简单的生活态度,不就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思想吗?

这组诗我最看重的是《拿走》,诗人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从现实向历史不断回溯,让复杂的事物回归到原初形态。在这种不断“拿走”的呼吁之中,我们能清晰捕捉到诗人渴求回归自然、呈现本真的强烈的心理期待。

这组诗中有好几首都出现了与音乐有关的词汇,“一个半音/曲直交错 又一个半音/转调的风格/通衢布满”(《别人家的果园》),“不停地变换谱号”(《看着你的眼》),“一只被咬伤的苹果/在歌唱/谁听见它的歌声/谁就受伤”(《静物》),等等,这反映出诗人在音乐上的深厚功力,体现了作为大学音乐教师的钟明在专业上的某种优势。

四、回忆的诗学

回忆就是在而今的时间场域中追溯过往的生命场景,让过去的生活在今天的屏幕上复现,达到重温历史、感触人生的目的。在诗人笔下,回忆往往构成了诗情触发的重要媒介,通过回忆,诗人会将自我对人生的领悟、对时间哲学的见解艺术地传达出来。钟明《岁月的痕迹》呈现的正是回忆的诗学,这组诗除了《母亲的回忆》之外,其他的几首都是由《信》来构成诗题,可以看作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打捞和歌吟,从而构成一组耐人咀嚼的诗章。

《母亲的回忆》是滞重的,带有曾经沧海的万千感喟,虽然岁月有时呈现出轻快的一面,“清晨 鸟叫声掉下/那井中漂着的纸核桃/难忘的惊喜”。无奈多少倥偬的日子已匆匆远逝,多少内心的话语来不及倾诉,“关在语言的牢狱里/一生一世的保护/偶尔的非语言会造成恐惧”。回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诉诸笔端的文字的述说,有诉诸声音的亲口的讲述,还有默然于心的无声的回味。诗人站在“女儿”的视点上,描述母亲对过往的悄然回忆,同时也和母亲一起在历数她曾经的生活,触摸那些留下了人生印记的过去的时光。因此,《母亲的回忆》是两代人共同拜会旧时光阴的回忆的诗学,是有着双重视角的反省与回味之诗。看到母亲回忆,女儿的心情是复杂的,“一生中能避开的灾难有多少/虽说是福份/但我痛心你的睫毛/从未主动扬起”,这种复杂心情体现为:一方面为母亲能避开重重灾难倍感欣然,另一方面又为她一世操劳、始终没有放下沉重的生活担子的艰辛而深感遗憾。

比较而言,六首以《信》为题的诗歌则显得语调轻松一些,节奏舒缓一些,某种生活的情趣和与朋友交心而谈的畅快在诗行间流转。“信”常常是写给熟悉的亲人和朋友的,因此纳入信的言语文字一定总是充满着友谊的亮光和亲情的温热的。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信”是一种最为随意的种类,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我心声,与收信者谈论过去未来,谈论家国大事和儿女情长。因此,以“信”这种自由的文体为题来组构诗行,其实体现了诗人对诗歌体式的探索与创新。换句话说,诗人是在诗歌与书信两种文体的互文与对话中寻找诗情散发的新的艺术空间。虽然信的内容可以天马行空,无所不谈,但钟明的这六首诗却并非信马由缰地随意点染的,而是有所规划的。在我看来,她在“信”中更多的是与朋友一起追诉那远去的过往,交流对曾经走过的万水千山的心得体会。《信之一》和《信之二》中,诗人设计了一个信的接收者、也是话语的倾听者——“鲁哥哥”,这个富有亲热之感的人物的介入,使诗歌中呈现的回忆的内容不禁增添了情感的浓度和韵味。《信之三》到《信之六》,不再有具体如“鲁哥哥”的人物出场,也就是说诗人有意模糊了书信的接收对象,这使我们随之会猜想:这几封信又是写给谁呢?仍旧是写给“鲁哥哥”吗?还是写给诗人自己呢?“你自己保重/现象之上人观之/现象之下可观人/休要在意别扭/把那清风明月的时辰/着意儿把玩”(《信之四》),这是对朋友的劝勉,也是对自我的提醒。钟明也许平日里读元曲较多,上引这几句,就流淌着元曲的风味与韵致。这样的艺术处理,可以说是新诗创作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成功尝试。

五、生活里的情趣和诗意

钟明不仅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颇有体味的诗人,能在历史和文化的素材中发现诗意之美,同时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的诗人,她的诗歌也常常以日常生活内容为题材,通过一些生活细节的展示来反映自我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思考,组诗《回到生活》就精彩地呈现了生活里的情趣与诗意。这组诗包括《炒蔬菜》《靓汤》《烹意》《上班》等几首,虽在题材上并不完全统一,但大体都属于“生活”的范畴,是诗人对日常饮食生活和娱乐生活的分行抒写。

谈到生活与诗歌的关系,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活处处皆诗意,甚至生活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生活就是生活,诗歌就是诗歌,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两种观点是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做出的结论,可以说都不乏道理。不过,如果读了钟明的《回到生活》系列组诗后,我们对生活处处有诗意的说法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炒菜、煲汤、看球赛,这些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内容,但经过钟明的语言描述后,居然都呈现了不凡的诗意色彩。这一方面说明了诗人表现生活的技艺之娴熟,另一方面也暗示生活本身是充满精彩和韵味的,只要肯留心,肯发掘,日常生活的述写之中照样能流溢出浓郁的诗情画意来。

这组诗最大的特点是细节采撷与烛照上的精细和传神。比如写“炒蔬菜”,诗人将其描绘成“把蔬菜炒成春的气氛/布谷的声/禾苗发青/微颤/不紧不慢/农民哥哥下田的样子”,季节的氛围、田园的风采和农家人的劳动等都从炒菜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映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再如煲汤,诗人写道:“本款汤/日常的非物质/配以空气 流水 蛙鸣/一些偶然的因素让我环顾/再环顾 嘘/别作声”,汤本来是一种有滋有味的物质,怎么会变成“非物质”呢?汤可能会有色、香、味,哪有可能“配以空气 流水 蛙鸣”,正所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人这样不遵惯常逻辑的表达,凸显的正是诗歌“无理而妙”的艺术精髓。《上班》第一节,“季节间的行走/耐心难/衣柜里叽叽喳喳/是排列的秋衣”,这是抒情主体对生活的观照与感慨,是“上班”前后对自我的一次审视;而最后一节,“收拾起昨天的小包/拿起永不改变的钥匙/走进那叫做单位的旧门/你就不再是自己”,显示出对平淡的重复的上班生活的某种无奈和厌倦。上述这些细节的传神写照,是诗人用心提炼、精心遣词造句的结果。

这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词语”纳入书写之中,让其诗意化。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艺术媒介,不过当“语言”“词语”等本体性的词汇被诗人纳入句子之中时,诗歌由此将携带上不同凡响的意义.本体化的“词语”“语言”等字眼入诗,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义空间。典型的句子如“炒成一小盘絮语”(《炒蔬菜》)、“你嗅到了吗 草的诗”(《靓汤》)、“一道血腥的词语进得厨房/立即遭了飞水”(《烹意》)等。诗人也许是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较大影响,才将“词语”等本体化的词汇纳入诗歌表达之中,建构出了上述这些经典的句子。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一、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以理解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为主题的学科,有着开展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生物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多方位拓展生物教学内容,除了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渗透生物史

生物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够揭示科学暗含的人性,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评价、欣赏科学事业,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揭示科学美

自然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生物科学的直观生动使得这门课程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的强大而鲜活的阵地。人类具有伟大的天赋――对自然界的审美感,生物学教学中挖掘、体现这种对自然界的审美感,能实现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具体目标,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交流科技信息

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积极的探求态度,对生物科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仿生学、遗传工程、免疫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堂五分钟演讲,及时交流层出不穷的科技新信息。在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讨论:面对各种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成果,人类该如何选择和取舍,该如何趋利避害?从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对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关注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了生命的乐趣。”健康是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正确对待友谊、爱情、家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宽容的品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追求、挖掘生命的最大潜能,让生命之树结出成功的果实。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贴近生活渗透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

生命不仅需要学生去认识,更需要学生去体验。“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以后,就更能理解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因而能更好地与他人共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得生命感悟。

如:结合“胚胎发育”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了一个活动:《妈妈带我去散步》。所有学生将书包(育儿袋中的小宝宝)端放在腹部,扮演怀孕妈妈,在操场上走两圈,再上一趟厕所。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

在资料分析中体验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用实例和数据,不仅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感悟人生。

如在“动物行为”中,引用如下例子:松毛虫幼虫排成一路纵队,每一只尾随前面的那一只,由带头的幼虫率领去搜寻食物。法布尔有意将带头的幼虫放到最后一只幼虫之后,结果这些小虫不停地兜圈,累得动弹不了。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动物的本能,一般有益其生存,但也可能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毛毛虫的愚蠢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在实践实验中体验

通过实验实践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学习搭档组合、课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沟通、理解尊重他人。

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亲身体验生物实验所带来的信息,从而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应该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和整合,以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具有教育的优势环境,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生殖发育”内容教学中,教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更尊重父母……

城市里其他公共资源,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场所和教材,包括:公园、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媒体和网络等等。如在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利用当地的旅游景区,做环保志愿者,捡游人扔下的垃圾;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在社区的菜场里检举卖青蛙的小贩;呼吁市民集中回收废电池……利用公共资源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是环保的呼吁者,而且是环保的行动者!

参考文献

[1]阮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

[2]朱小颖等,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7.6

[3]濮涛,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11

[4]周俊,开展探究教学、强化生命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3.12

篇7

生命教育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指引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追求信仰的高尚人文情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语文作为中华五千年渊远文化的载体,具备了丰厚的人文教育素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好载体。本文结合他人教学的经验和自身在教学过程的反思,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链接点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慢慢推进,生命教育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它犹如一缕春风,使语文教育焕发了新的活力。而“语文教育只有遵循生命规律,进行生命化教学才能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可见,生命教育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我们以大学教材为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1生命教育的内涵

有研究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或教育的“原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与合作。以上这些理解,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释,实际上界定的是教育的内涵,相对于以往社会本位视野中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漠视,这种教育更关注生命,有学者就把它称为“生命教育”。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2.1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则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刚迈进大学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强烈,情绪易失控,看产生问题容易极端化,恋爱、交际、理想和现实成为他们苦恼的主要问题,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焦虑甚至放弃生命的消极心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当中恰当地用范文进行挫折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教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引导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和评价自己。

2.2尊重和接纳原则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关爱和赞赏。青春期的孩子既敏感又脆弱,他们急需得到权威人物的认可和接纳,一句赞美的表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也许都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善于挖掘他么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课堂上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阔思维。也只有尊重和接纳,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因为“只有在自主和自由的前提下,学生的全部生命活力才能迸发出来,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2.3学生主体原则

叶澜说,课堂本生就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探究生命的真谛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从填鸭式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知识,在语文教学当中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在生活的体验当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体会。

3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3.1通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方法。王丁惠指出,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解读文本,解读生命,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中有大量阐述生命、解读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陌上桑》对苦难生活描述时引入贫困山区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图片让学生分析背后的故事,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命。通过对鲁迅文章的学习,了解他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处世态度中学习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而《我与地坛》通过对作者悲惨经历和顽强不息意志讲解,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正确面对挫折和不幸。在学习《致橡树》这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时,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个性意识的生命特征,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语文教材中的范文的作者也是我们值得去解读的对象,有忍辱负重,完成恢弘巨著《史记》的司马迁,有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有身在草野心忧天下的杜甫,有面对生活的无奈过早结束生命的老舍,也有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张海迪。通过这些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素材,“让学生在对语文材料的阅读与学习中感受人类广阔的文明成就,去学习文本的解读和自由表达,感受生命的辉煌和灿烂”。还可以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讲解和欣赏,让我们多了些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又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自然界的生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应该积极投入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呢!

3.2通过写作教学

语言学习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听说读写每个环节都是学习语文的必需。很多学生一谈作文就色变,其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失败。写作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文时因为我们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对情感、生命思索表达和倾诉的需求,故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感情的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倾诉,才能彻底释放青春期生命的冲动,对生命的认识才更生动,更深刻。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命,从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让学生以此为题,探讨理想和社会现实,个体生命和国家安危,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的同时了解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同时加深对生命认识和思考。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来一场挫折意识的培养,通过讲解贝多芬、霍金、张海迪的故事,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让他们自己感悟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材料作文也是启迪思维,开阔思路的实践场所。给学生一则有关生命教育话题的材料,让学生从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对待生活的差别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3.3通过实践教学

虽说课堂是传授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战场,但毕竟有些局限,毕竟都是别人的故事和经历。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事件中,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生命的感悟。比如在戒毒日、预防艾滋病日举行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进而尊重,善待生命;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让他们明白担当付出和奉献;还可以带他们去游玩,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生命的美丽与顽强。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与实践中,让学生学着从生活的细微中感受美好,从细节中感受伟大。这样的生命教育也更真实和深刻。

4实施生命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自身提高生命素养,做到自己是一个具备生命情怀、生命教育意识的人。正如刘济良所说,真正的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种包涵着对学生生活生命人性的关爱呵护和照料的富有人情味现实化的活动。只有一个有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心中充满爱的老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教师要积极地扩宽教学技能,及时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学习。此外,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友爱的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回应、正向的评价,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洁.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出版社,2011:93.

篇8

语文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语言学科,也是我们的母语学科,语文生命教育是让语文进入生命,转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内涵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美丽,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生命变得更美好,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品位。基于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研究,笔者作出以下阐述。

二、语文生命课堂的特征

语文生命课堂的特征包括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性、个体生命的体验性、师生良好的互动性、语文学习的动态生成性。语文课堂的多元化是指授课方式生活化、开放化,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提高生命素养的地方,学习语文就是为了经世致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体会中体会无限的生命意蕴,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个体生命的体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涉及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语文课堂生命就是引导学生用生命体验学习语文文本,通过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想象、感悟等抽象思维学习语文,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堆积,而且是感受到作家的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灵魂交流碰撞的过程。语文生命课堂的互动性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有情感、充满睿智的对话,在互动中感悟体验、探寻价值,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语文生命课堂的生成性是指在充分开放、协调、灵活多变的课堂互动中,师生们共同创造、体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语文课的授课内容在与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相碰撞,并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认知。

三、构建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策略

1.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构建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首要策略是提高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素养、文学素养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接受挑战,主动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通,提高自身观念更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积极与学生分享情感体验、认知、知识等,实现与学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目标。构建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绝不能把教学当做谋生工具,应该从社会及自身的需求出发,以超越功利的观念对待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高中语文生命的课堂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人性修养,语文教师应该是懂得欣赏文学、不断提高自己文化视野、精神生命的学习者,对于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能够感染并且影响学生对语文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爱好。

2.确立生命化的文本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珍视文本中的生命因素、价值、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而不仅仅要求它完成一定的工具使命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形成,情感比较丰富且不稳定,需要利用文本与先哲们进行对话来释放、引导、润泽自己的生命。语文文本是作者意识、思维、人格等的载体,凝聚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对生命的感受,在语文生命课堂中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捕捉文本中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对文本中的思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思考和感悟人生。现代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大的痛苦和挫折,遇到一点不顺的事情就容易消极,语文生命课堂可以给予学生正视逆境的勇气,学会从困境中走出,实现生命的价值。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主张培养学生披文入情的能力,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增强学生生命的完整性。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因素制定适当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课堂的变化不断修正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平常的听课感受总结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打造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生命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课堂、设计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增添课堂活动中的时间等方式实现。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简洁、明快,营造感情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语文生命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目的,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知能力,在课堂上还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

篇9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综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指出,政府转变治理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定位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综合。政府治理,概括地说,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具体定位如下:

政府转变治理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治理观念创新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型政府新理念。所谓生态型政府,也可以称为绿色政府、环保型政府或环境友好型政府等,它是指能够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理念,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促进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基本目标,并能够将这种理念与目标渗透、贯穿到政府制度与行为等诸方面之中去的政府。政府应对生态危机需要构建生态型政府,由生态危机引起的各种问题深刻而普遍,其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决定了它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公共问题,只有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公共政策,加强公共管理才能得到切实解决;经济发展要求构建生态型政府,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市场和消费者生态安全的需要正在逐步提高,传统市场经济正在向生态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要履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就必须顺应这一趋势,逐步把整个国民经济转变到生态市场经济和循环经济轨道上来。把生态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历史的回归,同时也是政府管理观念的创新。

生态型政府应该是节约型政府,政府在对其内部事务和外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克服对自然资源无效消耗的低层次消费,避免对自然资源、新能源高耗低效的高层次消费。生态型政府应是全面承担责任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要在承担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之外,还要承担生态责任。 生态责任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政府履行生态责任就是维护公众的生态利益,调动社会中的有益力量共同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型政府还应该是解制型政府,即对传统政府取消一些限制和制约,可以将工作处理得更有效率,在生态文明方面,则会使政府在应对突发性的生态环境危机时,能够摆脱繁琐的行政程序和规则的束缚,以问题为核心来妥善处理事件,从而减少生态危害。

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关的,与其相适应,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其职能必然具有统一性、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我国,相当时间内环保工作主要由环保部负责,可持续发展工作主要由科技部负责。尽管两大主要部门之间进行定期交流、会商问题,但是从实践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并没有实现很好的融合,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政府担负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协调职能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解决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生态型政府的建设要求遵循协同原则,社会系统要形成合力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赢,而在这个社会系统中,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夯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行政体系,增强整体性,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践行整体原则,保证系统的整体利益。尤其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的领域,应该以生态利益为主,达成共识。政府要将生态、经济、发展三方面的共同发展协调一致,不能顾此失彼,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对发展所涉及的各项利益都应当均衡地加以考虑,以平衡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这三大利益的关系。此外,政府还要统筹规划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行动,需要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新要求,对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加以总结,对原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加以完善,通盘考虑全国各地的生态现实和生态需求,制定实施方案,为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上下联动、部门配合。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制度是法律的补充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规范有序进行,制度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很多,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的政府公共管理机制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脱节现象,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忽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有些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侧重经济增长,忽视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通过体制完善和制度创新,着力克服长期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制度,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制度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着力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政府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全面衡量干部政绩,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绿色GDP指标体系。其次要完善生态税制。到目前为止,我国也有一些与生态保护有关的税种和优惠政策,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生态税制,鉴于我国环境状况的严峻性,加快生态税收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主要表现为完善资源税,扩大征收范围,完善计税依据,调整税率;改善消费税,适当提高环境污染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并对不同产品根据其对环境友好程度,设计差别税率;引入“绿色”关税,在关税中加入一部分“绿色”条款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建议将农村非生产用地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切实达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种,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等等。最后,要建立行政问责制,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杜绝一切环境违法乱纪行为。

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人类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它需要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转变发展观念、做好宏观管理、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个对全球生态环境负责任的大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徐汝华.生态型政府的模式选择与推进策略[J].行政论坛,2009(2)

2.金菊,洪富艳.构建生态型政府: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经济, 2009(5)

3.刘国军.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篇10

[关键词]职校学生;生命教育;主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17-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再到近期某中学高二学生跳楼事件,这些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悲剧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这些学生为何如此不懂珍惜生命?现在的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怎样的呢?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又是如何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我校2013级至2011级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生命存在意识、生命关系意识、生命安全意识、生命价值意识这几个方面设计题目,参与调查的学生涉及27个班级,调查对象包括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调查问卷共发放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57份,有效回收率96.1%,其中男生856名,占80.98%;女生201名,占19.02%;一年级学生428名占40.49%;二年级学生311名,占29.42%;三年级学生318名,占30.09%;机电类专业学生461名,自控类专业学生250名,电子类专业学生149名,信息类专业学生197名。从问卷的回答情况来看,我校学生生命意识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第一,关于生命存在意识。86.25%的学生赞同“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否认的学生占4.26%,回答“不清楚”的占9.49%;71.55%的学生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否认的学生占15.1%,回答“不清楚”的占13.35%;6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他人的”,否认的学生占21.3%,回答“不清楚”的占17%。说明大部分职校学生对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有正确的认识,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

第二,关于生命关系意识。72.77%的学生能主动意识到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明白生命的珍贵,能热爱、珍惜生命,但是在对动物生命的态度时,有8.9%的学生不认为“动物的生命与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9.8%的学生对此问题表示“不清楚”,说明有少部分学生对人之外的自然生命缺少敬畏意识。

第三,生命安全意识。在回答“您是否掌握基本的求生、急救技能?”这一问题时,55.74%的学生表示肯定,24.7%的学生表示否定,还有19.5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从这个数据中说明学校还是存在潜在的生命安全隐患,学校应继续加强对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

第四,生命价值意识。多数职校学生表示对人的生命及生命价值进行过思考,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有24.5%的学生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挑战、超越自我,18.5%的学生认为人生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得到社会的任可,18.1%的学生认为是平坦从容的生活,14.5%的学生认为是有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生命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且相关研究和实践多集中于中小学。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79.58%的职校学生认为职业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但是他们希望通过体验活动、班会活动等的形式来开展生命教育。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应与日常教学、社团活动、心理辅导、德育工作巧妙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上进心理、自主意识和创新品质,使每个学生都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与学习,积极主动的寻求自我的发展。

二、开展生命教育,促进主动发展

(一)构筑生命课堂,唤醒主动发展的意识

我们知道,每个生命都存在着积极的品质,每个人也都有主动发展的意识,但是只有当它被唤醒后,才会活跃起来。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的平等、学生的主动。这个理念要渗透在德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思考通过何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力,探索怎样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主动发展的意识,从而焕发勃勃生机。

如在学习“劳动关系纠纷的解决途径”这一内容的时候,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相关的案例,思考劳动者的权利如果受到侵犯,出现劳动纠纷时,应该如何解决?根据学生所搜集的案例编写了一个小品《讨薪之路》,课堂上由学生来表演,分组讨论四种情景。情景一,和单位领导协商,仍然都各持己见,未果;情景二,请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调解,未果;情景三,请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情景四,向法院,服从判决。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确了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在这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学,摒弃了传统的“教师多讲,学生多听”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表达的能力、探究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各小组同学争相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跃与热情。在这种合作学习中,课堂上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过去增多了,表达意见的勇气得到了不断的鼓励,自信心也获得了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变得更乐于表达、更主动迎接挑战。

(二)点燃生命激情,提供主动发展的动力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的一面,不管多乐观,多积极、主动的人也会有消极的时候,而他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发展的态势,是因为他能积极主动地与消极、被动进行斗争并最终战胜了消极。所以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还是消极被动地等待,主要是看哪一方面的“发展”能量大。作为学校和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人的积极、主动的一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单纯从消除生命中的消极方面着手,而忽略了对生命中的积极主动一面的激励,虽然可能消除了消极被动的问题,但是人的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没有发展起来。而且还会由于缺乏主动发展的动力,生命的价值就不能很好地得以完善并获得实现。职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自尊心强、兴趣广泛,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赏。如果我们对学生们主动发展的一面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断强化内在驱动力,这种主动发展的状态会得到保持,会激发更大的学习、工作热情,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提升不断超越自我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为自身的主动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我们学校提出“我优秀、我能行、我帮你、我负责”的“四我”育人理念。一是“我优秀”,通过“阳光体育月月赛”、“感动机电十佳学生评选”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我能行”,通过“科技节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领学生苦练技能。三是“我负责”,通过“劳动礼仪值周”、“包干区管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四是“我帮你”,通过“学雷锋”、“爱心义卖”等活动,激发学生互助、奉献的精神。

特别是每年我们都开展“感动无锡机电十佳学生”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学生中既有面对家庭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不消沉、不自卑,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自强自立的;也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绩在同专业、年级名列前茅,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校内外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各类体育竞技等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并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有敢为人先,积极上进,勇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勇挑重担在同学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和感召力的;更有那不计个人所得,尽己所能奉献爱心,帮助同学,积极参与爱心捐助、扶残助困等活动,长期坚持参加学生社会实践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通过树立典型,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主动追求自我发展。

(三)提升生命品味,引导主动发展的方向

职校生如何发展?生命教育承担着引领人生发展航向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生命自身都蕴藏着优秀的品质和积极主动的一面,都有着对生命品味的渴望和追求,生命具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学校的生命教育要重视每个学生所蕴藏的“积极主动的品质”,通过各种方式促使这种蕴藏的“积极主动的品质”转化为现实,并获得更高的发展。

我们学校从职校生的特点出发,贯彻“生命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发展的需要开发了英语悦读社团、礼仪社、电子制作社、廖雨轩文学社、呦优动漫社、“心苑”心理社、小记者站、“发现数学之魅”学生社团、“青春强国梦”时政社团、布艺手工制作社团、“动感啦啦操社团”、科技创新社团等27个学生社团。在这里学生充分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在快乐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知识,通过社团得以印证;能力,通过社团得以加强;个性,通过社团得以丰富;创造力,通过社团得以丰盈。学校制定了《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每年进行年度优秀学生社团的评比,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生命品味,在导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不断实现自我。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教育;生命教育;生活;读书;反省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59-02

一、热爱生活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自残或伤人事件不胜枚举,令人心痛。这说明中职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怎样对中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引发学生热爱生活,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呢?日常生活日复一日,新旧交替岁月轮转,花开花落,燕去燕来,彩云飘飞,山河壮丽;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世界原本是这样的多姿多彩,行住坐卧,哲理璀璨纷呈;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逆境,眼泪和欢笑加在一起方使生活更精彩,精神和物质都能维系才让生命更自由。大仲马说过:“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热爱生活,具有开朗向上的性格,让月光延伸白昼的光明,使乐观扩展生命的意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向往明天。

二、多读好书

人的一生当中,并非一帆风顺。一时有事可以觅友,终生解惑只有读书。读书明理,读书医愚,读书能打造完全的人格,读书一日胜过游戏一生,读书价值之大,受益之深,难以言喻。慧人慧语说过:君子不读书,智慧何处察?男儿不远行,终为井底蛙。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晋书》记载说,王敦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可见好的文字,是多么牵动人的神经、激发人的情怀。人多习惯读书,每一个人也懂得读书,但心更要读,触摸、询问、反省、洗涤皆为读。读书日久功深,慢慢的就可以了解生命的真谛,有所谓朝闻道,夕可死矣。

三、不贪享受

慧人慧语说,白发功成不算迟,青年享乐何其早!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物欲的快乐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当我们在细心品味生命的意义中才能收获昂贵的哲思。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做认真细致的分析:火柴燃烛,短暂的生命却冲破了黑暗,留下了光明;庸人生存,漫长的生命只消磨了岁月,辜负了青春。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学习火柴的精神吗?伟人逝世留下万代英名,庸人死去带走一件寿衣。在青少年时代,我们应该远离享受,珍惜时间和生命,做一个奋发图强的有理想的青少年。

四、安全教育

学校应帮助学生认识和遵守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及与异往的道德规范,自己有了困难和困惑,及时向教师伸出求援之手,及早的和家长沟通,学会妥善地处理一些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不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青少年,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懂得什么是人生的自由、权力和义务,理解犯的概念,远离不良网站,远离“黄、赌、毒”三害,培养具体周详、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避免过早的,遇挫坚强,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认识生命的价值,欣赏生活的美丽,乐于学习,热爱自然,保持乐观,乐于助人,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善与他人和谐相处,为自己的人生作出完善的规划,通过生命安全及成长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不可逆性,进而欣赏生命的宝贵。

五、学会反省

我经常和学生们谈起“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的故事,耐心地和学生们解读“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的意义,赵简子身居高位,由于失去周舍这样能够指出他缺点的人而痛哭流涕,为什么呢?因为周舍每天跟着他,经常找出他的过错,每天都有一定的记载,所以能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我们写日记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不断地检点自身的过错,不断地修正自己,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让自己的短处缺点越来越少,让自己成功的路上陆续减少障碍,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薪。”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有这种精神夕阳又夕下,今日何德修?生命诚可贵,年少勿悠游的意识,每日都扪心自问,每日都有所进步,他的前途一定无可限量。

六、懂得珍惜

篇12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实践

现在社会中经常能够听到投毒、自杀、吸毒的字眼,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生及明星,不禁要去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对于他们而言,生命真的是一文不值?为了能够让每个人在成年之后能够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探索生命,在其青少年时期的生命教育就愈发刻不容缓[1]。

一、生命教育浅析

1964年,由于日本唯物主义教育广泛传播,导致民众自我意识及主观想法的缺失,因此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提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思想是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其后在全球得到广泛的运用。在20世纪90代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出现了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所差异,每个国家对于生命教育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的生命教育通过死亡教育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在我国谈论生死则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更不能去当作生命教育的教材。因此我国的生命教育就具有浓烈的中国色彩。

(一)自我认知教育。对学生进行自我身体、伦理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性教育,认识两性知识,提高伦理及安全意识。对伦理知识进行教育,增强对社会关系的学习,对未来的生存及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二)自我发展教育。自我发展包括生存及生活两个方面。在生存教育中学习生存知识、避害知识,去了解生命的脆弱,减少伤害事件发生[2]。在生活中,通过对自我生存的教育,去避害的同时能够去减少生命的消亡。

(三)生命本质教育。生命本质教育就是死亡教育。人类本质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此消彼长来满足自然界的平稳发展。人类从出生伊始,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万物生长凋零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没有人可以去打破它,因此我们死亡就是必须面对的事情。不去惧怕死亡,坦然的接受,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的尊重生命及敬畏生命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3]。

二、语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策略

1.增加生命教育培训。目前对于生命教育的中国国内培训教材及课程比较少,但是国外对于生命教育的教育已经发展良久,有充分丰富的教材及培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去学习更加完备的生命教育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内容展现出来。

2.提高生命教育意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面临学生有困惑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讲解,因此教师本身的自我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语文教育本身,就有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特点,教师通过自我的学习进步要能够承担起学生的指明灯角色[4]。

3.与学生深入交流。课堂中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知识的传授,对于生命教育仅仅是偶尔提及。这对于语文教学的本身是没有好处的,脱离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于生命教育有促进作用。

(二)学生策略

1.阅读。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仅是在解答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可以从阅读文章中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生命教育中阅读已经不局限在语文课本,更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仅是书籍,还有图画、音乐,体会自然、社会、人伦等生命情感。在这些阅读中感受生命的小桥流水及波澜起伏。

2.创作。阅读是在体会别人的情感,别人眼中的世界。创作则是在找寻自己的生命情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生命教育使人类了解生命、认识生命、感知生命,最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展现。

3.郊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程中感受阅读中无法体会的东西。去体会春风绿水拂面,去感受沙漠热情如火,真实去体验生命在大自然中存在价值。去草原体会人类的渺小,去探访动物生育,从大自然中体验生死之谜,直面死亡[5]。

4.交流。在信息发达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为“宅男宅女”,拒绝交流,远离社会。见多方能识广,走出去,不在仅仅局限于网络,恢复正常的交流,同时对于自我的感知增强。很多学生就是连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在家里就是写作业、上网,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去感知生命的交流活动。

语文教育被赋予了生命教育的更多价值和责任,但是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语文教育课堂上,让学生在自然社会去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地见识到生命,才不会去揣测生命的渺小和强悍。

参考文献:

[1]姚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2014(1).

[2]刘慧.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3]冯梅,禹永红.生命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学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8).

篇13

总在不经意时

摇曳出一缕淡淡的忧伤

在眉宇间轻轻滑落

在夜色里悄然地弥漫

阡陌红尘里

演绎着太多的离合悲欢

总有一次会是刻骨铭心

只为那一个深情的回眸

情愿付出一生执着的守候

也许

我是你前世的一朵花

今生错开了枝头

伸出了手却握不住你的温柔

只能在风雨中默默地凝望

只能在心中收藏你的所有

流年里为你轻舞着寂寞

却舞不乱心中的眷恋

孤单寂寥的笔墨间

因对你的思念

而绽放出五彩缤纷的文字之花

所有美丽的回忆

都源始于美丽的开始

而遇见你

篇14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54-02

党的十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中国现代化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这标志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党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的文明程度。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和谐是生物与环境有机联系而形成的一种均势,是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社会和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寓于生态和谐之中,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经典描述。

在整个人类文明系统中,其他文明的产生、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生态文明事实上构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态物质基础,没有生态文明其他文明也是无源之水、无果之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依附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不管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水平,也离不开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协调地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之中;其保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配套;基础是稳定与平衡的和谐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将逐渐失去家园,中华民族将失去立足的空间,其他一切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将无从谈起。

(二)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资源保证

人要生存,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正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和需求。“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而且,“人们决不是首先‘处在这种对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正如任何动物一样,他们首先是要吃、喝等等,也就是说,并在‘处在’某一种关系中,而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他们是从生产开始的)。”[2]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资料。但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自然环境所能提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能量、空气、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都有是有限的。应当说在环境容量的阀限以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会保持在一种较为和谐的状态,自然资源不会出现匮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不会破坏自然界的整体平衡,各种污染也不会超出自然因子的自净能力等等。反之,一旦超出这个阀限,那么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恶变,人破坏环境、环境又惩罚人的因果报应就会出现。人类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严格控制在自然资源允许的限度内,如果超出这一限度,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生态就失去和谐。

(三)生态和谐是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谐社会还必须而且应该是持续发展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观上,我们误入了“经济增长论”的歧途,把发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受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人们只注重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只追求GDP,而把生态置于脑后;只关心眼前利益,而不关心长远利益;只注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不注重其生态价值。这种影响的必然后果是:生产过程中只追求产值和利润,而不顾“三废”处理,这必然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必然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只注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不注重其生态价值,必然放纵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胡乱开发和浪费使用,造成资源匮乏;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必然造成毁林开荒、毁草开垦、围湖造田等短期行为,最终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无从谈起。

二、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一)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教育——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实一再证明,人类的每一个行动后面几乎都有一个推动这一行动的“情感”,而“情感”后面又有一个“思想”或“观念”。要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首先要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从现状来看,中国的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真正清醒的认识,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诱发一些企业和个人只顾赚钱,不顾环境。公众生态意识差形成的生态漠视,影响了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一方面,人们通过学习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以及生态人口观等知识,真正了解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从传统道德观向生态文明道德观转变,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树立对自然的道德关怀。另一方面,有助于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特别是要从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危机中学习吸取经验,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能够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把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这样通过唤醒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和热爱大自然,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循环生态经济——和谐社会的经济保证

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但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生态矛盾,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业文明,建设符合现实需要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废料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可以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降低物质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清洁生产,减少污染和浪费。具体说就是发展经济要与自然相协调,使资源的消耗速度不超过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实现资源的循环或重复利用,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自然系统自我净化能力的阈值之内。经济发展中只有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一体化,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两个纬度的结合,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减少环境影响,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和环境退化的“分离”,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才能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关系趋于和谐,资源能得到多次利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制定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以及各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整合是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正常运转和发挥预期作用的根本依据。

首先,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一个相应的发展规划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国家层面上,要制定长远的国家级的发展规划,各个地方的生态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的精神,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发展规划。其次,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机制调整市场主体的环境行为,让其不仅不敢实施环境违法行为,而且愿意尽最大努力去保护环境。要有的放矢地改造一些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政策,创设一些有利于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经济政策。尽快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通过节约集约利用环境资源,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第三,积极推进政府官员绩效评价制度。把生态建设成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强化生态伦理建设的动力机制,引入绿色GDP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树立全面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更要关注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达到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建成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