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营销文化范文

营销文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营销文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营销文化

篇1

在城市品牌建设的整体体系中,品牌文化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品牌文化是品牌理念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品牌的精髓;同时,品牌文化构建,又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城市品牌文化构建的角度,有两个核心的、存在着递进关系的环节,那就是文化营销和营销文化。从品牌成长的规律来看,文化营销在前,营销文化在后。在这个前后的逻辑关系中,体现出的是城市品牌经营从低到高的发展里程。而在整个的推进过程中,城市品牌文化的有效传播,又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品牌价值到品牌文化

城市品牌价值,是一个重要概念。品牌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品牌价值,传递品牌价值,升华品牌价值,增值品牌价值。而城市品牌价值的实现,与城市品牌文化的建构密不可分。

与所有的品牌一样,城市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从城市品牌结构上说,文化是城市品牌最具内涵的一个方面,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的物质属性往往会表现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城市产品,而城市品牌的精神属性,就表现为城市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也正是城市品牌的力量所在。从城市品牌建设上说,从品牌定位的提出,到品牌理念的丰富,再到品牌的传播与推广,落脚点其实就是品牌文化的对象化、价值化。城市品牌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文化会渗透到城市品牌运作与经营的全部过程之中。

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城市品牌文化本身就是城市品牌价值的核心体现

品牌建设需要文化引领,城市品牌也是如此。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不管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是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文化,在城市发展的层面,都会通过城市品牌来展现。

品牌是城市文化的凝聚,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很容易就可以为城市品牌找到文化痕迹。像历史古迹、文化名人等都可以,甚至一座建筑、一条街道,也都可以成为城市品牌的文化元素。一些新兴的城市,也可以为城市品牌找寻到这样的文化符号。比如,产业文化。新兴城市往往会具有某一个产业方面的特点或优势,有时,产业文化也可以成为城市品牌的文化载体。产业发展增长的过程,也就是文化记录与积累的过程。

2.品牌价值通过有效的品牌文化构建,可以更好地体现甚至增值

从品牌价值到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品牌升级的过程。在城市主体品牌的统领下,通过有效整合城市内的各类文化资源,形成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文化渗透力和文化的引导力,就可以为城市品牌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持。

近些年,一些城市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于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品牌,以此推动整体城市品牌的提升,走出了很好的路子。比如,一些地方结合本地文化、历史故事等打造的实景演出,就成为地方新的文化品牌、形象品牌。比如,一些城市举办的节会,也成为体现城市品牌主体理念的一个载体。这样的演出或节会,正是城市价值在城市文化领域的延伸,也是将城市品牌从价值化向文化化的有效过渡。

3.围绕城市的品牌文化构建,可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式,就是城市、人、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结果,是增强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感染力以及对外辐射力。

从品牌文化的角度说,文化本身就具有空间价值、区域价值。现代城市文化对于周围的其他城市,都会具有相互的辐射作用。一座城市的文化内容、文化风格,如果能够辐射、感染到其他城市,就可以促进自身城市品牌的传播。城市品牌文化的内涵越丰富,认同感越强,对外传播力和辐射力就会越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也就会越强,对外来者的吸引力也会更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通过品牌文化的构建,还可以形成城市文化产业的格局,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转变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从另一个方面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文化可以让人们对于城市有一种心理上的接受感。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外来者、游客等不一定完全认同,但如果能产生兴趣、感动,就可以让人们记住这座城市。如果城市文化本身能够让更多的外来者产生认同,那么对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对于城市品牌的价值认知,就可以达到高度的一致。如此,城市品牌就可以通过文化的纽带传达出来,就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去感染人们。

关于文化营销

城市品牌的文化营销,某种意义上也是城市品牌建设的一种手段或一种方法。

城市品牌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品牌不仅以其所依托的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更以其所显现的个性、所代表的理念、所张扬的精神价值来征服消费者的心智,来扩大、开拓市场,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核心也是文化。城市品牌的这种文化性特征,其实正是识别城市的首要标识。在这其中,城市品牌文化所包容着的生活风俗、审美情趣、生活理想、精神崇尚、行为方式、处世态度等等,也正是一座城市和城市中的人的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每一座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都需要深入研究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品牌文化定位。

文化营销的目的,在于挖掘整理城市品牌中的文化要素,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城市品牌,接受城市品牌。在这个阶段,重要的工作是给城市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彰显城市品牌的文化底蕴。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讲好品牌文化故事。有故事的品牌,才是可读可懂可感知的品牌;有故事的品牌,才是可传播可记忆可接受的品牌;有故事的品牌,才是可以产生感染力、影响力、说服力的品牌。一座城市,因其历史、自然、产业、居民等因素,本身就一定包含着很多的故事。

讲好品牌文化故事,需要找准故事,也就是说,要将城市中最符合城市品牌定位的故事进行挖掘、整理、提升,让故事来演绎品牌的文化内涵,让故事支撑起品牌的价值诉求。

二是构建品牌文化体系。城市品牌文化,往往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综合的,时常表现为一个体系。在这样的一个文化体系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基因,包括城市人群共同的文化特质,也包括城市中的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等等。这需要整合的工作,将诸多的文化元素整合到城市品牌统一的价值体系之中,形成统一的文化体系。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需要解决价值目标统一、对外传播统一等问题。

三是打造品牌文化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品牌的建立、发展与生长,是在一定的品牌生态环境下完成的。在城市品牌文化的建设方面,打造成功的、成熟的生态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一个城市的品牌,包括主品牌,子品牌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品牌体系。其孕育发展的速度、高度,其能达到的质量、层级,均与环境的承载力、适宜性、开放度息息相关,与地理、资源、设施等“硬环境”以及政策、制度、创业精神、创新氛围等“软环境”息息相关。

四是做好品牌文化载体建设。开展城市品牌的文化营销,重要的方式是将城市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文化主张、文化魅力,表达出来、传达出去,产生品牌效应。那么,载体的建设就极为重要。

品牌文化载体,往往表现为多元化特征。这些载体,实际上成为让受众接触、接受城市品牌文化的媒介。

关于营销文化

与文化营销相比较,营销文化是城市品牌文化构建的更高阶段。它的前提是,城市品牌文化营销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品牌文化的体系已较完善,品牌文化的载体也较充分,品牌文化故事也已经得到有效的传播。也就是说,对于一座城市的品牌文化内涵,人们已经有很好的认识度、认知度。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文化营销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这样的文化营销的基础上,营销文化就成了城市品牌文化构建的另一个更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品牌本身不再只是文化内涵,而是将文化内涵附着于某些产品之上,以内涵增加产品的价值,以产品为载体销售城市的品牌文化。在这里,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只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成了物质化的产品,就是文化产品。其实,很多城市的文化产品,已成为城市的符号产品、价值产品、内涵产品,也就是统称的文化产品。

从文化营销到营销文化,不只是词语的颠倒,而是需要在思路、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创新。

一是制订营销文化的有效策略。这里面核心的是建立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营销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营销,而且这里所讲的意义,更在于将通过文化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城市品牌的价值,以有效的方式转移到产品之中,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品牌不只是招牌,而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载体。

二是开发营销文化的成熟产品。营销文化,需要产品。一方面,对于原有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进行提升,放到新的品牌文化体系之内。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断研究开发新的文化产品。这样的产品,不一定像企业那样,是生产性产品,或工业性产品,而是可以具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产品形态。比如,一座古城,就像丽江古城一样,已成为城市品牌之下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也成为营销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到古城,人们看的是文化,体会的还是文化,但买走的是产品。

篇2

然而,营销不能只依靠战略一个维度,还要依靠文化维度、信息维度、权变维度、艺术维度和整合维度。战略营销是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做营销的问题,文化营销是怎样做正确营销的问题,信息营销是怎样做可靠精准营销的问题;权变营销是怎样根据时空情景环境的变化变通营销方法以适应新的营销环境的问题;艺术营销是怎样根据不同营销对象的个性采用个性营销方法的问题,整合营销是怎样在上述营销维度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一致、防止营销的短板效应的问题。这就是六维营销。即将面世的《六维营销》是继我的《lP理论》之后的又一营销理论创新之作,它是对4P理论和lP理论的双重突破。本文只讨论六维营销之文化营销,以后将讨论其他维度的营销。

文化营销的含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依靠不同的技术和质量区别不同的产品,但在今天,先进技术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之间产品质量和特色的趋同化程度越来越高,依靠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已经很难把不同的产品明确地区分开来。没有产品的个性就无法获得真诚稳定的顾客。企业依靠什么创造个性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内涵,赋予产品个性和灵魂。被赋予了文化个性的产品在顾客眼中是活的、是含义丰富的、是吸引眼球的、是聚焦偏好的、是无法替代的、是难以讨价还价的。企业要创造出产品在顾客心中的个性定位,就必须进行文化营销,将文化注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之中。

沃尔沃、奔驰和丰田三家汽车制造商的制造技术不相上下但营销文化各不相同。沃尔沃的营销文化是安全第一、豪华第二、省油第三,奔驰的营销文化是豪华第一、安全第二、省油第三,丰田的营销文化是省油第一、安全第二、豪华第三。它们的不同营销文化确立了它们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排序,形成它们企业的不同个性和产品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它们产品的垄断力和卖点来自营销文化个性而不是技术优势,因为它们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个性是追求营销文化个性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三家车厂的卖点不是汽车而是文化个性:安全、豪华和省油。追求安全个性的是沃尔沃的顾客,追求豪华个性的是奔驰的顾客,追求省油个性的是丰田的顾客。没有营销文化,就没有产品定位,就没有品牌,就没有目标顾客!

没有哪个企业会什么钱都赚,什么产品都生产,什么东西都营销。没有哪个顾客会什么产品都接受,什么产品都购买,什么产品都消费。企业和消费者在他们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选择必然受到他们的价值判断即文化个性的约束。企业是通过选择营销个性表达企业使命的生产者,顾客是通过选择购买和消费表达顾客个性的消费者。如果企业的文化个性与消费者的文化个性正好匹配,消费者就会成为企业的真诚顾客。

什么是文化营销呢?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企业的个性价值观并寻求与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匹配的营销活动。文化营销通过寻找、策划和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个性匹配获得真诚的顾客群以达到持久赢利的目的。文化营销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某种价值观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文化营销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通过营销的全过程来追求和表现这种核心价值观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文化营销是要为企业确立一套营销的行为价值标准,以此来判别营销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判别什么营销是正确的,什么营销是错误的;判别哪些营销是应该做的,哪些营销是不应该做的,判别哪些营销是第一重要的,哪些营销是第二、第三重要的。营销文化是一个企业用来判断营销好坏对错的价值标准体系,这一价值标准体系的制度化和表达的具体形式,以及由这一价值标准体系产生的营销的使命、凝聚力、动力和激情。企业营销文化即企业营销的个性。

文化营销是整个营销系统中最重要的营销,它能保证一个企业去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营销,能为营销提供动力系统、追求方向和激情源泉。企业的文化营销是一切其他营销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其他营销便会失去意义!

文化营销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亲合力,把企业营销缔造成为文化沟通,通过与消费者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个性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文化营销包括浅层次的构思、设计、造型、装潢、包装、商标、广告、款式,也包含对营销活动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文化营销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某些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能引起价值共鸣,最终完成营销全过程。即文化营销的历程。文化营销特别注重追求满意度,强调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某种程度的满意。

人们生理需求本质上更多地表现为无差别的共性需求;文化需求则由于精神活动的自主性更多地表现为个性需求。文化需求的个性化,构成现代需求的基本特征,它使生产经营者因此而把握更多的超额利润的新机会,间接地改变了生产经营者同行之间的竞争模式,实现了互补性差异竞争,从而获得“双赢”效应。文化需求的这些特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文化营销挑战。

文化营销主要包括以消费者的个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关于文化营销的内涵,刘喜梅就认为:文化营销实质上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即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品牌的确定、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研发、产品包装、定价、渠道选择、店堂布置、促销、提供服务等营销活动流程中均应主动进行文化渗透,注入符合目标公众所期望的文化附加值,以提高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以文化作媒介与目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意味共同体关系。基于此,企业应充分挖掘自己所处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的商业文化的品位和特色。文化营销本质目的在于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体,发挥协同效应,

以引起消费者的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震撼其心灵,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文化是营销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的关键是个性,产品与服务只是这种个性魅力的载体。星巴克出售的是一种第三场所的独特体验而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资生堂出售的是一种美的姿态与追求,不仅仅是一种化学配方。这些都代表着文化这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文化营销在传统营销中的应用

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策略的有机结合,会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

文化定价

有诸多因素影响产品定价,文化因素是影响产品定价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个性是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的决定因素,而产品定位和品牌优势又是产品定价的决定因素。下面水井坊的案例就是文化定价。

有600余年历史的水井街酒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白酒的最早源头,水井坊品牌被称为中国白酒业的“活文物”,它包括川酒文化、窖址文化和原产地域文化三个内容。水井坊分析了大量的调研材料,最后发现应定位于高档白酒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男子、收入丰厚、社会地位较高、有炫耀心理。水井坊上市之初定价就比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高出30%~50%。在很多人对中国市场能否消费得起如此昂贵的白酒产品深表怀疑时,水井坊系列的市场表现迅速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可以说,水井坊开辟了中国超高档白酒市场。

产品文化化

产品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植入,赋予产品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文化营销的视野中,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使用要求,还需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命名、品牌、造型等均需增加文化品位、文化气息与氛围,从而建立起产品与文化需求的联系。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因素主要有购买功能、形象、服务、品牌等,文化营销不仅是通过建立个性优势的主要源泉,而且也是企业吸引顾客、获得价格溢价的主要途径。例如,耐克运动鞋不再是耐克公司生产的,而是别的生产商贴牌生产的,如果没有耐克的钩形标,就不会卖到耐克专卖店的价格。这正是文化个性在产品中的价值体现。

品牌延伸是文化横向复制的典型代表:在同一个品牌名称下生产系列产品,共享品牌文化内涵。SONY的品牌从最初的收音机、随身听延伸到其他领域的产品,比如游戏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视、笔记本电脑、MP3、DVD机、手机等。SONY主张以“技术”为产品的象征,建立“全球化”优势,形成“媒体”平台。“全球化”、“媒体”和“技术”是SONY的核心竞争力。SONY的国际形象:这牵涉到了SONY一向的品牌形象,除了本身是一个具日本色彩的科技公司外,也结合了西方的各种要素,在产品的包装及行销上希望营造出一种“国际性”的产品形象。如在Making Sense of Walkraan(du Gay,P.,Hall,S.,Janes,L.,Mackay,H.&Negus,K.,1997)一文中所谈到的:对美国跟欧洲来说,SONY可能是被视为一家日本公司,然而在日本国内,SONY又营造出国际形象。因此,要将SONY这样的公司归类是相当困难的,在本质上SONY可以被视为一个全球化的混血儿。所以在Play Station 2的广告中,几乎都是以非日本且具西方要素的故事背景为诉求。然而,SONY的产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结合东、西方的混杂特性,是有其历史背景的。SONY籽个性特征附加于产品之上,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令产品拥有最流行的外观和色彩,并赋予产品与SONY文化匹配的内涵,使得消费者一如既往地相信SONY的产品都是“优质”的。

文化的纵向复制是指企业把某种品牌个性只局限于某种特定的产品,并努力扩大产品的销量。例如,NIKE的商标只应用于运动服装产品,但是NIKE运动鞋已经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相对于横向复制,文化的纵向复制的好处是可以较好地保持品牌文化的原始含义。

渠道文化化

渠道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植入,赋予渠道的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随着技术的变化、直接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巨大发展,对于营销渠道的性质和渠道设计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不管技术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营销渠道的选择离不开文化。

戴尔计算机公司1984年成立,截至2000年1月28日的过去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收益达到270亿美元,成为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戴尔公司的成功建立在直销模式的基础上,这种模式革命性地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

根据戴尔的分析,中国市场跟美国市场非常相似。其技术成熟度整体上可能稍稍落后于美国。但中国市场如此之大,能与美国技术同步的那部分市场依然占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戴尔所选择服务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市场,其技术和用户成熟度与世界其他地区非常接近,而这些用户与美国市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例如,戴尔70%的产品卖给了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如花旗银行、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强生等。使用戴尔计算机的人跟欧美等国的同事一样,使用的是同样的软件,因为这些公司是国际性的公司,他们用的是国际性解决方案。这些用户的成熟度与西方国家基本相同。

多数产品都适用直线销售模式,而且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接受直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直销不仅仅指面对面的销售。它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国际互联网、电话与顾客建立一种互动关系。所有的大众化标准产品都有机会实现直线销售模式。实现了直线销售模式,可以节省很多原本用于销售渠道、商、展厅等方面的开支,把这些钱转送给顾客。这样,产品就可能更便宜,或者提供更有成本效益的产品。直销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戴尔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促销文化化

促销文化化是指通过对促销进行文化包装,赋予促销的企业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增加顾客对产品的独有感知价值。促销,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效压制竞争对手的利器。

在促销过程中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促销方式中,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特质的同时,突出企业产品的文化性能,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就能够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在促销活动中,搞好“主题行动”,可使营销过程始终贯穿一条成功的主线。

目前市场上各种商品所进行的包装赠送、游戏抽奖,给消费者

附赠的商品都比较缺少文化内涵,一般还都处在只是在附赠的商品上打上商品名称或企业名称,这其实都是有点一厢情愿的做法,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好像没有更多的理由对其产生更多的热情!促销本身的同质化,加剧了商家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令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本身热情不再。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诸多促销行为还在进行着这种“老鼠赛跑”的游戏,一方面令促销本身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形式陈旧,使得促销效果大大下降。

而麦当劳在促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营销策略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其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而其促销方式的核心是“文化”。这门艺术,2001年5月份的广州,麦当劳与史努比把促销与品牌演绎得淋漓尽致。2001年5月21日,广州麦当劳为促销推出新款太空型的“史努比”公仔,引来一番抢购热潮。其促销内容其实很简单,顾客只要买一份麦当劳套餐,再加10元就可以得到一个新款史努比公仔。如此简单的促销形式并没有超越《麦当劳促销手册》的范围,只不过是其为争取新顾客的促销形式的一种。这种简单的促销形式,却引起一些学生哥逃学排队抢购,甚至一些“非相关”的大人排队抢购。在这次引起不小震动的促销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巨大魔力,引得各界媒体纷纷报道,市民倾城参与,公安维持秩序,麦当劳公司出面向公众解释?

有人说麦当劳即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堡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其在不断销售汉堡的同时,也在想尽办法为汉堡附加一种文化,以便让汉堡更具有灵性,而这种附加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促销,内容是玩具本身的文化性,如史努比系列的推出,在探寻与人们精神深层次的沟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能够把麦当劳、史努比、促销与品牌四个要素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核心背景:文化促销。综观当前市场上的一些促销行为,与麦当劳作一下对比,则显得缺少了很多的文化味道,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不能引起消费者共鸣,在促销时不能有效积累品牌资产的原因之一。

文化定价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消费者获得的总价值与让渡价值为基准并能够使企业找到属于企业自身的个性;产品文化化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使用要求,还需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渠道文化化是供应商企业文化的一种延展;文化促销能够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可见,把文化营销有效地运用于传统营销策略,企业能够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最后,我们以美国星巴克为例来完整说明文化营销。

星巴克“第三空间”文化营销对4P的影响

关于人们的生存空间,星巴克似乎很有研究。霍华德・舒尔茨曾这样表达星巴克对应的空间: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地点。星巴克位于这两者之间,是让大家感到放松、安全的地方,是让你有归属感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浪潮也推动了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长。于是星巴克在店内设置了无线上网的区域,为旅游者、商务移动办公人士提供服务。

星巴克选择了一种“非家、非办公”的中间状态。舒尔茨指出,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它提供一份浪漫享受,调动一切感觉,在店内营造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咖啡的芳香、味道,家具摆设给人的感觉,壁画的装饰,音乐的旋律等无不在传达着其品牌。

产品

“第三空间”这个星巴克始终遵循的第一价值观,要求在产品、服务上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在星巴克,为顾客冲好一杯咖啡前的每一步骤都严格把关,具体地讲,就是挑选最好的阿拉伯咖啡豆,很好地运输和储藏,将豆烘焙至特定的程度,然后以高标准磨碾、冲泡并高标准提供最后一道程序――服务。

价格

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同星巴克在本土市场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仅仅是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去零凑整。消费星巴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自海外的旅行者,他来到中国,在酒店附近散步,突然发现有一问以前就熟悉的星巴克,于是进来看一下,换算一下汇率,哎,这儿的价格同国内一样,那么就来上一杯。反过来,如果价格不同,倒是会引起困惑。另一种是国内人士,毫无疑问,消费的推动力是基于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星巴克是咖啡,同时也是文化符号。

渠道

正是有了“第三空间”这样的品牌个性,星巴克似乎并不担心合作伙伴不能调配出可口、美味的咖啡,而是担心“不卖咖啡卖服务”的核心品牌利益不能很好地被逐利者所领会。因此,星巴克为自己坚持直营的战略给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做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星巴克像国内多数盟主那样采用“贩卖加盟权”的加盟方式来扩张,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得多。当然,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促销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渠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也吸引不来客人,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篇3

南方某市一东一西两个高级住宅区――凤凰花园和凤鸣山庄同时竣工,并对外售楼。凤凰花园拿出100万元投付广告,而凤鸣山庄则将100万元资助公交事业,西线公交车由2条线路增加到8条线路。乘客们发现除车身上喷了凤鸣山庄画面外,公交车上还出现了以凤鸣山庄为背景的彩色车票,车票的背面还印有唐诗,而且是每周一换。一年以后,凤山庄楼盘销售一空。而凤凰花园却迟迟卖不出去,最终被凤鸣山庄收购。接着东向的公交线路多了,彩色车票的背面印的是宋词,凤凰花园开始抢手了。

上述案例中的营销模式称为文化营销,不难看出,这是一种通过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来提升楼盘价值的新特创意销售,通过唐诗宋词影响目标客户群,通过孩子背古诗词启动千百个家庭的购买欲望。这种以文化为楔子媒介的迂回营销,目的是借助文化渗透力传送目标信息,获取客户认知,进而达到旺销楼盘的初衷。

营销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一般的营销往往是直抒胸臆,而忽略了哄云托月的牵引作用,忽视了客户从认知到接受过程的兴趣培育,这种兴趣培育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特定的文化渲染和导入。一般来说,潜在客户往往都排斥为卖而卖,没有任何文化或感彩的直觉推销,即算是有现实需要的客户,也是身不由已地被动购买,有时还免不了上当受骗之嫌,更不会为卖方、为产品叫好。所以说,没有掺杂文化内涵的营销是一种血肉分开的营销,不可能培育、启动潜在目标客户市场,不可能掘进深度销售领域。

篇4

论文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营销;文化观念

消费者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的,且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如消费者去麦当劳、肯德基等就餐为的是快捷时尚个性化的饮食文化;中秋节吃月饼为的是团圆喜庆的传统文化;端午节食粽子是在品历史文化等。因此,产品的深处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元素—文化。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单一的产品,更是在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营销方式进行文化营销。

1 文化营销的涵义

“一般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超一流企业做文化”,这是企业界的口头禅。企业的文化营销是使企业同消费者联系起来的纽带,它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其核心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寻求让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某种价值观、或者价值观念的集合作为建立企业的根本,强调的是物质需求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导消费者对产品及其整个企业的认同。如李维斯牌牛仔裤为什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焕发起强烈的购买热情?事实在于李维斯是美国精神的最好体现和诠释,是一种自由和拼搏的象征,是机遇和挑战的符号。

因此,文化营销是企业从消费者的文化环境、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入手,营造科学的、人文的、艺术的营销环境和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促使其消费的营销管理过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过程。

2 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

人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都是有需要的,这种需要既有物质上的需要也有精神上的需要。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按照强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总是从低到高,首先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之后,才能开始追求次一级的需要。

根据这一理论,在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营销中战胜竞争对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文化营销就是在消费者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发掘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它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重要的营销方式之一。

3 文化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1)帮助消费者认同接受企业。

文化营销所构筑的价值观向消费者传达的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它基本上不受产品更替和技术发展的影响。通过文化营销创造的这种竞争优势可深入消费者的心,是企业开发的产品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使消费者愿意长期接受企业及其产品。

可口可乐之所以风靡全球,靠的是“入乡随俗”:在可口可乐的第十四条成功经验中认为,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推销产品,千万不要把自己打扮成“丑陋的美国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当罗伯特伍德鲁夫主管全球发展战略时,他努力使可口可乐在德国成为德国人喜爱的饮料,在法国成为法国人喜爱的饮料。这就是文化营销的魅力,它可以使企业被消费者快速认同和接受,并把这种认同和接受长期稳定下来。

(2)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实施文化营销,在产品和服务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产品在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方面,即有形和无形方面区别于竞争对手,提高产品在文化方面的附加值,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品牌文化的塑造与建设,方太的核心价值观是:产品、厂品、人品三品合一。静观方太成功的运行轨迹,我们发现其成功并非偶然,其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方太从创业之初就在较高的层面上设计了经济和文化的有机整合,并自始至终以“品牌兴厂,文化兴牌”为战略指导思想,努力塑造“产品、厂品、人品”三品合一的核心价值体系,把品牌文化和企业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揭开了产品和文化的价值内涵。

(3)提供企业持续进步的动力。

文化营销主要工作内容是企业借助文化来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将企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者文化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如此,社会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作风和风尚必然感染和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和发展,这样也就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必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平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以专业、价值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平安的使命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平安正是有了如此丰富的企业文化,才造就了今日的发展,以及今后的不断壮大;正是营销了企业文化,才展望了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远大抱负及目标。

4 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模式选择

(1)纵联式文化营销模式。

传统的产品销售是生产者只有部分负责产品销售,主要精力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然后销售给零售商,并提供售后服务与广告宣传等。而纵联模式则不同,他们将产品所具有的品牌和文化通过专卖店销售,企业销售的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和品牌。企业要着重调查、研究消费者情感的体验、价值的认同等文化需求,并密切关注消费时尚、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洞悉与此相关的文化发展方向和脉搏,才能有的放矢,赢得市场的青睐。重点在于明确自己的产品,品牌能满足消费者哪种文化需求,与竞争对手有何文化层面的区别,从而能够使企业在营销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要与社会现代文化的变迁相适应,市场定位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时代性和发展性。

(2)横联式文化营销模式。

横联式营销模式是将两个或更多的产品品牌有效地组成一个联盟,一个品牌借助于另一个品牌,品牌之间相互借助,来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接受力,从而达到1+1>2的双赢效果。联合营销主要表现为两给或多个重量级品牌之间的联合,他们在宣传或促销中往往是两种品牌彼此互不,有时又彼此独立。在文化营销的视野中,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使用要求,还要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命名、品牌、造型等都需要增加文化品位、文化气息与氛围,从而建立起产品与文化需求的联系。在文化营销过程中,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营销方式中,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企业在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的同时,也突出了产品的文化性能,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就能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长久而又深刻的印象。

(3)模块式文化营销模式。

篇5

关键词:营销模式;文化建设;品牌营销;文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一、文化营销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文化营销,就是把企业文化作为营销的工具,塑造文化营销理念与打造文化营销形象并行,将其投入到现实的市场中,与之融合为一种营销模式。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首先是时代性。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它独有的文化符号,例如抗日时期的爱国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浪潮。文化营销就是将营销活动与当时的文化符号相结合,当然会获得市场份额;其次就是区域性。时代性是纵轴,区域性则是横轴,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文化上的不同导致营销活动的开展就要有差别。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并发挥当地的文化特征,并为不同文化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打破文化壁垒,才能更好地运作文化营销;最后是可持续性,由于各地的文化特点都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以来的生活、实践积累得来,本身就具有长远的意义,所以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营销,是长远的、可持续的,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有史以来就以团圆为主题,而企业在中秋时期打的都是团圆的感情牌,最终为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则被定义为团圆的象征。

(三)文化营销被孕育的条件

1、文化营销被孕育的经济条件。经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也体现着信息化,而这也是文化营销的软实力的体现。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文化知识已经远远超过资本、设备等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今的经济时代中,软价值,亦或精神价值被充分的挖掘和展示,进一步推动了产品的物质价值的提升。经济时代的改变,催生了新的产品价值,催生了文化营销。

2、文化营销被孕育的社会条件。有史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着物质文明的繁荣。与之对应的精神文明却欠缺了很多。物质和精神不配套的问题困扰着当代社会。这种不平衡给人们造成了恶劣的结果。两者不能同时同速发展,精神文明长期落后于物质文明,人们长期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在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文化营销应运而生。

二、国内运用文化营销的情况

文化营销作为营销要素中的新生力量,被广泛运用到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并充分发挥了他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开始运作这种营销方式。但中国的文化营销开展得还较为初级,大部分是参考海外的成型经验,极少地发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一)海外企业的文化营销经验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深远。1978年开展改革开放至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到国内开疆扩土,他们不仅带来了资本、人才,还有先进的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同时还有更高端的营销方式。而在文化营销方面,外国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还未起步。国内对这方面的了解相当匮乏,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国外企业的进入,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有机会。宝洁、可口可乐等杰出的跨国企业登陆中国后,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结合他们的强大的资源,利用自身优势,打本土化的文化牌,把异域的新鲜事物带到了中国并得到普及。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有的外国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法律制度等信息,把在海外的成功模式直接不留余地地照搬照抄过来,是很难站稳脚跟的。安利在国外,安利的模式可以称为直销模式,在国内,则变成了坑蒙拐骗。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这家公司的咨询模式基本是项目式的咨询,而国内的企业发展并没有到这个水平,更多的是需要问答式的,具体的咨询,所以没有在中国市场取得优势。种种案例,体现了国外企业文化营销的不同水平,同时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国内商业活动中的文化营销元素体现。文化营销的成败,与企业文化、品牌塑造有着紧密的联系。著名的民族家电品牌海尔在海外取得了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塑造,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收益,在海外市场赢得了信誉度,颇具竞争力。近期热播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与“加多宝凉茶”紧密的合作,也展现了文化营销的魅力,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加多宝凉茶享誉祖国大地,加多宝集团的企业形象、美誉度、认知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以及配套开展的营销组合活动都相当出彩,这次文化营销充分抓住了时代的元素。

(三)企业纷纷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传统的创造品牌,打造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国内的企业开始注重包装设计,商品标识中的文化元素。很多企业力图丰富产品的文化意义,开阔产品的销售市场。在以往注重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当前的国内企业又惯于向当地的历史古迹、节日习俗、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靠近,增加企业的内涵和身价。但凡事不能走极端,过分追求文化,注定造成此消彼长的后果,其他领域可能不变得不平衡,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

三、我国文化营销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文化营销内涵理解不深、停留在表面。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实践后积累得来的。企业开展文化营销活动时,遵循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是基本的原则。相反,违背此原则随意进行文化包装,肯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国内某著名酒业,以历史著名人物姜子牙为题材,借以强调渊源的酒文化。画面中姜子牙喝着酒,下着象棋,静坐河边,场面十分惬意。但细心的历史爱好者看出,发明于楚汉之争时期的象棋怎么就出现在周朝的姜子牙手下,莫非姜太公在此发了神功?这则违背了历史真实性的广告,实属尴尬。

(二)对文化差异辨识不清。这个问题上,以语言翻译问题最为突出。例如,“玉”在中国是美好,纯净的象征,和在欧美国家,玉被翻译成“jade”,同时具有庸俗轻佻的女子之意。国内的珠宝厂商一定要对此相当谨慎。不仅在国内,可口可乐这样的大跨国公司都犯过此类错误。可口可乐初到中国被翻译成“蝌蝌啃蜡”,看着名字就让人没有胃口,何谈品尝。后来被知名学者建议为“可口可乐”才畅销中国市场。

(三)对文化营销理解片面。每一种文化都是有很多部分结合而成的,有表层的、有深层的、有形式的、有内涵的。国内的企业对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层面,多注重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例如物质载体、表现模式等。同时对文化深层的、内涵的东西挖掘不深,例如社会形态,地位象征,道德伦理等等。例如,李宁体育产品看齐nike、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只有价格跟上了,背后的体育文化却没有跟上,导致品牌形象下降。

(四)文化在营销过程中缺乏独立性。麦当劳在中国有过这样一条广告,讲诉的是两个备战高考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每天到麦当劳餐厅学习,轻松愉快,另一个则在家中学习,勤奋用心。而结果在麦当劳餐厅学习的学生考上了大学,而另一个勤奋的学生落榜了。每个国家对学习的状态理解不同,欧美人的学习更偏向劳逸结合,兴趣使然。而刻苦读书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广告中没有与当地的文化相联系,只考虑了自身的情况,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麦当劳也做出了回应,广告中的两位学生一起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五)文化营销的地位不高。国内企业眼光短浅,搞文化营销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文化塑造。文化营销是过程,是手段,也是目的,是结果。很多企业过多打造文化,吸引消费者,却疏忽了质量上的把关,结果已经曝光,前功尽弃。正确的思路该是,打造文化的同时,必须注重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产品自身要真正配得上“高大上”的文化象征。把打造文化象征作为最终的目标,产品深入人们内心,这才是长久之计。

四、我国开展文化营销具体建议

(一)重视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关系着目标市场的选择。当国外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的时候,一定优先考虑具有相似文化的地区。例如国内企业走出大陆,优先选择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它们的对华投资也相对较多。原因在于它们都属于东方的儒家文化系统。我国对于欧美的投资拓展就相对谨慎,这和当地的法律政策、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有很大关系。

2、文化差异关系着跨国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举个例子,艺术品的营销本身就是文化的营销,他的效益更多取决于文化的交流沟通与相互认同,欧洲的艺术品一直盘踞着世界艺术品的高端市场,得益于他们的设计师,艺术家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积极参加世界范围的艺术品展览,其艺术作品也积极参展。所以,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遵循文化差异的规律,使其为我们的经营服务,会提升国际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文化的共通点,通过文化的相互磨合,来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注重企业领导者的文化素质。开展文化营销更是领导者发起并得到广泛支持的过程。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具有卓越的文化素质。企业领导者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氛围。对文化营销而言,企业领导者必须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符合当今时代的文化潮流。

(三)精准定位企业文化

1、首先要培养文化营销理念。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一定历史有多悠久,有多深的文化沉淀,重点是要企业的文化要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把企业各个部分连结成一体,形成合力。员工要能真切感受到企业的价值,主动地维系企业的利益。在这种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结合营销的专业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文化营销效果。

2、精准的企业文化定位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营销理念是起关键性作用的,所以要真切地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状况,谨慎地做好文化定位,所做出的文化定位也就独具一格。但是,文化定位作出的内容与营销方式理念是抽象概括的,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还要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运用。

3、打造良好的营销形象。市场经济,信息时代条件下,产品种类、技术信息、商品质量种类繁多,信息透明,想光靠这些要素抢占市场是很难的。在企业的大海中,具有良好文化形象和更多附加值的企业才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中国的海尔品牌在海内外的家电市场捷报频频,和海尔的优秀的营销形象是密不可分的。

(四)丰富文化营销组合。多样化、灵活性的文化营销依靠多样的灵活的文化营销组合。映射到权威的4P理论中,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产品方面的文化营销要求文化元素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销售贯穿始终,要相信我们不是在单纯的卖产品,还有附加的文化价值在其中。价格方面的文化营销最为简单直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可以采取简单的尾数定价,吉利数字定价,声望定价等方式,也要别出心裁,贴切产品和品牌本身的特点。渠道的文化营销首先要基于有实力经销商,不光是在资金、团队方面的实力,还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实力,另外还要与产品对接得上。例如旅游纪念品这类产品,有具有各地特色的产品,也有针对旅游事件本身的纪念品。前者要选好与之对应的景区,后者则比较宽泛。促销这方面,在这过程中要多多结合文化形象、节日气氛、当地习俗等,尽快融入到消费者中去。除了这4P,还要重点提下广告这个部分,这是文化营销中需要精心设计的,广告中要注重文化内涵,表现企业形象,传递积极友好的信号给消费者。

五、总结

文化营销,可以说是当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营销模式之一。一个企业要形成它独有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文化营销也是要在这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生产产品,把握服务质量,具备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企业公众形象,让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内部,发扬在社会成员间。而企业文化的培养是个漫长而缜密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炼和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维系好这无形的纽带。文化营销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的附加值,合理组合营销要素,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特朗皮纳斯,伍尔莱姆斯.跨文化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

[2]庄二平.我国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3.2.

篇6

这种变化,或许在开始阶段是不自觉或者不情愿的,但后来却逐渐成为行为自身的动力。并且,这种动力渐渐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生存的感觉。人们或许会有点惊奇的发现:从事营销活动,使人不断调整自身,从而变得善于与人合作,身边的人们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营销,既是一种物的传递方式,又是一种人际交流的重要形态,就是说——营销是一种合作生存的方式。

一、营销就是与人合作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正逐渐摆脱一些不合理的信息屏蔽。信息社会最了不起的是让营销者和顾客处于同一阳光之下,大家相互看得见:这样为人们平等相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现实可能。

不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大家在一个逐渐透明的状态下生存,其实对双方的发展十分有利。成功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双方的共同满意:相互认可是营销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成功的营销来自于交流

营销活动的最终效果,取决于营销者的行为与消费者期望的吻合程度。市场

并不是全然由营销者创造出来,而是营销者与消费者良好交流的成果。也就是说,市场不是单方面能力的行为后果,而是双方互动的创造。

营销者与消费者的交流程度,实际在决定着营销的效率。虽然营销策划非常重要,但如果将消费者的因素予以忽视或者甚至加以愚弄,即便是可以得到一时“辉煌”,终究会受到市场的无情惩罚。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暂?许多企业家过分迷恋营销策划,而不愿意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事实往往是,个人的智慧与众多消费者的想法相比,显得多么幼稚!

市场不是厂商创造的!真正创造市场的只能是消费者自己!只有尽情让消费者讲话,市场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运转!

企业应当建立的,是一个与消费者高效沟通的运转体制。这样的体制必须确保消费者的想法最大可能地传递到公司。像比尔?盖茨所说: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数字神经系统,但这个神经系统应该与消费者的神经系统连接起来。

设想一下,如果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与消费者的神经紧密相连,那么,企业对市场的操作将变得多么简单和有效率!

2、成功的营销是与人合作的成功

我们应该看到:凭一个好脑子和几个好脑子,一个好机遇和连续的几个好机

会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市场是消费者推动的市场,市场的操作也必须是按照消费者的节奏和感觉来进行。

单线条的市场操作模式也已经过时。市场再也不崇拜个人,而是崇拜大众。企业如果仍然寄希望与找到几个“神仙”,几个“大师”,就可以纵横天下,那简直就是在复制悲剧!

成功的营销就是与人合作的成功。企业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人的合作能力。企业思考的核心问题也应该是与人的合作问题。决定市场方向的是众人而非个体。虽然现在强调创建学习型企业,但我们认为企业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习如何与人合作。成功企业的根本标志,就是具备成功的合作能力。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为企业投资者资金的合作,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相互合作,更主要的是与企业员工,与关系利益人,与消费者的合作。

企业实质上就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来创造市场的系统。

二、营销就是与人共享

1、营销不仅与人共享产品,而且与人共享相互之间的良好感觉

营销者必须有与人共享的感觉与意识。共享什么?共享我们共同生存的理念、感情以及物质产品。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认为经商者仅仅是将产品介绍给大众,最多加上良好的服务而已;而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产品营销对营销者而言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销,营销者不仅有事业成功的感觉,还有人生意义的寻找与获得。

营销创造的是一种新的文化。虽然它与传统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确实是一种新的、富有动感的文化。

营销文化的实质就是共享。这种共享以交流为基础,以产品为媒介。当营销文化培育成熟之时,产品反而退居其次——人与人的关系居于中心:人与人之间变成了一种相互的需要。

通过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交流的不断深入,营销者与消费者的之间的文化意味将相互陶冶、相互感受,并产生感情。

2、营销活动使人们之间产生感情,感情促使相互依赖

现在看来,以物为中心的营销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全然以人为中心的营销时代。物质已经极大地丰富,而人的感情和欲望却始终显得贫乏。在感情满足的领域,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在此背景下,营销的重点必然会发生转移。

营销活动中的感情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希望仅仅通过巨量广告投入,通过大型促销一劳永逸地解决市场问题无疑是痴人说梦。品牌战略本身没有错,但为什么往往收效甚微?是因为营销策划者经常有一个预设前提――消费者是营销领域的陌生人和门外汉。在信息时代里,所谓营销者,所谓消费者,不过是地点和场景、舞台和灯光地变化而造成的不同罢了。固定化的理解人际关系,就会对营销产生危害。人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虽然不同,但实际的感情需求却是有许多相同之处。在消费者选择某种产品和服务时,在消费者参与促销活动的过程中,价廉物美固然不错,但对自身的尊重更让人得到认同。

无感情的营销时代已经彻底结束。营销活动成为感情交流的场所。工作中的人们或许是孤独的,但人声鼎沸的市场却能给人一种置身大众的诱惑。这或许是市场的魔力所在的一个体现。波德莱尔说过:“寄身大众,我能嗅得到人群中的香气”,这恐怕是市场迷人之所在吧。

人们究竟在市场上寻找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的更好,但每个人都无法自己提供生存的所有资源。那么,人也许在一生中都处于一种交换生存资源的过程之中。而交换的最频繁场所就是市场!市场提供了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的交换气氛,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的对话场所;那么在嘈杂的人流中,营销者、消费者,透过产品与金钱的交流之外,不就可以领略到人生的许多趣味了吗?

市场究竟给人们提供了什么?市场提供了人们满足需求的许多东西。但在物质的需求之外,市场满足人的内容是越来越丰富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在过去,人们往往把商人看成是只会赚钱,不懂感情的一群人,是只想赚钱,不想真心交友的一群人;而现在,我们看到新的商人们——现代营销人已经跟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有了很大不同:为生存而经商,经商过程也就是生存的过程。以前我们许多人总在想,等赚够了钱我就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我们试问:成功的营销者往往不是处于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之中吗?

三、营销体现了人自身的生存状态

1、理想的营销活动是一种人的自我发现

不可否认的是,在营销活动中,人们的交流具有了更多的创造性。对一个营销者来讲,感觉到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会被激发出来并参与到营销中来。

营销人应当尽力去寻找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最佳方式。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方式却依赖于对人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的知识能够赢得尊重与良好的合作。消费者不喜欢无知的营销者,因为无知的营销人不可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知识既成了交流的条件,也成为交流的手段。

没有进入营销工作领域和刚加入营销队伍的人往往会对营销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其实也是源于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对产品知识的缺乏。丰富而灵活的知识能够将人的状态调整出来。

营销本身行为的特点所具备的互动性、共

享性具备对人的潜能激发作用。许多平时没有的心理情绪,许多没有过的语言形式,突然之间也会在与人交流中涌现出来。面对每一个具体的消费者,要想取得营销的成功,必须具备根据具体消费者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观念、行为及感情表达方式的能力。营销者在营销过程中不仅是指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而且也在不断发现正在成长的自己。对于营销者来说,什么是“自我”?自我永远正在形成。自我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应是动态的概念。市场是一个交流的舞台,同时也是人们相互展示的舞台。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相互发现,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从而相互影响中提升自己的生存意识和生存状态。在相互展示的过程中,人们不但发现别人,也在不断发现自己。这种交流和发现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成长的最快方式。

营销着的市场是最好的学校。人们在这所学校里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能够迅速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市场操作能力的同时,迅速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能力、影响能力,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2、营销人通过营销活动实现自我展示

参与营销活动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营销活动中,人们以产品作纽带,以交流的媒介为桥梁,最终的产品其实是人自己。与其说市场上交流的是企业的产品,还不如说是交流的是企业的人;与其说交流的是企业的形象与品牌,还不如说交流的是企业的文化和生存观念;与其说是通过营销而得到相互的利益满足,还不如说得到的是相互的价值观的认可。

营销活动是营销者实现自我展示的机会与舞台。通过营销活动,营销者可以将自己对生存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介绍和展示给人们。要将一个具体的产品给消费者介绍清楚固然不容易,但是相对而言要将自己对消费者真诚的帮助表达明白则显得更为重要。

篇7

这是今年新年前杭城一则户外候车亭广告,看到这则广告宣传的人,大都会平添许多思家的情绪。

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新年愿望、过年方式等也在不断变化,并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从改革开放前的追求温饱到改革开放期间的丰衣足食再到现在多层面的需求,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这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其丰富后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进步,是社会与文明的和谐发展。无论怎么变化,过年作为团聚叙情、祈福迎祥的主旋律却是永恒的。

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如何进行新年文化营销,显得相当重要。在2007年的新年市场中,有不少企业将营销的触角延伸到了消费者的精神期望和情感需求层面,从下面几个企业的营销推广案例中我们似乎可窥见一斑。

雪花啤酒:直击消费者精神需求内核

2006年岁末,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推出“雪花兆丰年”主题推广活动,为清凉的啤酒和整个冬天平添了一阵阵暖意。据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介绍,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岁末是中国传统节日集中的时间段,而在此阶段,聚餐的酒水销售将是一个高峰,岁末聚餐满足的是岁岁平安,吉祥如意的愿望,因此,作为啤酒厂商更要结合消费特性,进行市场营销活动。

显然,光从名字上,华润雪花就占据了先机,“瑞雪兆丰年”一向是中国人传统的祝福,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创立并推广的“雪花兆丰年”主题活动,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品牌凸现与现实销售的两相促进。

围绕“雪花兆丰年”主题,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促销推广活动,其中包括“贺岁电视广告、新年贺岁短信有奖征集活动、贺岁彩铃及电子贺卡、有关过年方式的调查”等。

本次雪花啤酒主题营销是一次消费者营销的突破与创新,不断了解消费者需求,关注社会热点,与消费者沟通,引领健康消费,倡导消费文化,不断创新行业规则,这是雪花啤酒本次贺岁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所在。   德意厨柜:升腾消费者新年收获的渴望

“春风得意马蹄急,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是古代成功人士向往的一种挥洒豪迈意境。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渐形成,被冠以成功的人群在逐渐增多,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加重,对质量的追求已经不仅局限在物质层面。

“新年德意,健康年,俊享年,德意年”。这是得德意厨柜在2007年新年伊始推出的新年传播口号,企业试图把冰冷的家庭耐用消耗品充满人性化的温暖。令人耳目一新的户外候车亭广告遍地开花,直逼你的消费底线。

可口可乐:本地化策略在文化上的迅速落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制造企业,似乎更懂得营销的真谛:与消费文化共舞。2004年12月,可口可乐聘请刘翔做广告代言人,适时推出其新年贺岁广告片:可口可乐,带我回家。通过此次贺岁广告的传播推广,奠定了可口可乐在中国大众人群中的本土化形象,亲和力逐渐增强。随后的2005年、2006年、2007年都一直沿用本次贺岁口号,其系列广告风格以及推广活动更加接近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比如该公司在浙江区域和雪花啤酒开展“雪花兆丰年,可口更可乐”的联合推广,进行非竞争性一线品牌的资源整合案例便是植根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的一次有效的营销创新。

金六福:继续延伸福文化的内涵

经过福文化的定位与传播,金六福无疑成了节日期间礼品白酒的代表。在中秋期间传播其“中秋团圆金六福酒”的口号后,今年春节,继续传递“春节回家,金六福酒”的品牌诉求,并推出其新包装“六福人家”,同时增加了新的传播内容:“团年饭,金六福酒”。从金六福的传播和推广来看,我们可以找到其相对清晰的战略意图:金六福似乎要将所有节日市场全部纳入到自己的运作体系中。

养生堂:用亲情来松开你捂钱袋的手

篇8

【关键词】酒店文化绿色营销网络营销

ShanghaiHotelskywayCulturalMarketing

【Abstract】Economyhasgotdeveloprapidly,becomemarket-orienteddegreehasgoneastepfurtheralsowiththatsinceChinajoinsWorldTradeOrganization,deepening.Withourcountryhoteljobuninterruptedgrowth,thecompetitionbetweenthehotelisalsomoreandmorefierce.Thehotelcompetesforthecompetitionbeingaproductfirst,thisisonekindoffundamentalcompetition.Andthencomeuptobethatthecompetitionserving,isbroadwidesayingthecompetitionservingisonekindofintangibleproductcompetitioninsubstance.But,thecompetitiononultimatesignificanceisthattheculturecompetition,theculturecompetitionarehigherlevel,highergradecompetition.Thehotelisthatcultureenterprise,guestproducingculture,managingcometohotel,haveveryimportantmentalityexpectstobetobegoingtoenjoycultureandtoconsumeculture,togainmaximalcultureappendingvalue.Therefore,hotelcultureisplayingself''''smovegreatlyaffectsthegeneralconditionroletohotelcompetitionstrongorweak.Articlestartbythefactthatcamppinconceptcomposesinreplyconnotationfromleadingintohotelculture,thecamppinbasisinhotelimportanteffectincompetingislistedininexpoundingculture,analysetheskywaygrandhotelputtingcultureintopracticecamppinstrategycurrentsituation,hasthereexistsprobleminthecamppinaswellaspointingoutskywaygrandhotelculture,hasbroughtforwardskywaygrandhotelcultureconcretecamppinproblemcountermeasure,haveprobedintoskywaygrandhotelculturefuturerationalcamppindevelopingtrend.Thiswillbethattheskywaygrandhotelseizesnewdevelopmentopportunity,willgainsadvantageposition,willhasimportantpositioninonenewwheelmarketcompetition.

【KeyWords】hotelculture;greenmarketing;networkmarketing

上海斯格威大酒店文化营销

引言

现代酒店竞争已逐步从产品价格竞争以及服务质量竞争过渡到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酒店将酒店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二十一世纪是文化营销的黄金时代,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文化营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消费心理的研究表明,顾客作为社会个体,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一定文化影响下,他们会寻求特定的生活方式,确认对自身形象的认同。因此,消费的需求将向文化型消费转变。每一个个体的消费心理都体现了对文化的需求,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营销重点是如何满足人们文化心理的需求,即酒店应该以何种文化作为营销手段去开拓市场。

一、文化营销概述

(一)关键概念

酒店文化营销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酒店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即酒店根据自身情况,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文化理念,将该种文化理念融入到酒店的营销活动流程中,提高文化含量,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用文化来增添酒店产品的消费价值链、创造产品的亲合力、增强酒店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酒店文化营销的成因

1.内部原因

酒店具有自然资源、规模经济、资金与技术优势等战略优势,由于相互差距缩小而不再成为优势或不再是恒久优势;酒店产品、价格、渠道及促销等营销操作层面上的竞争,由于信息的畅通化,市场运作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使得相互间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想以此建立起长久竞争优势越来越不可能。因此,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让营销披上文化的袈裟,赋予文化的品味与灵魂,实施文化营销,将是今后营销主要立意点。

2.外部原因

高品位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立足及谋胜市场的根本。美国肯德基以及北京长城、上海新锦江等知名品牌,无不高举“文化兴店”的旗帜,以文化之“窗口”扬企业之美名,树企业形象。酒店业的许多品牌,通过市场的提炼,以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水平而被广大消费者喜欢,其文化含量远远高于产品自身的价值。文化营销的创意和成功进一步证明,当前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名牌的竞争已不单是经济竞争,更是文化竞争。酒店品牌立足市场,必须依赖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对酒店品牌产品有着巨大推动力。

(三)酒店文化营销的构成

1.物质实体文化

外观上来说,酒店建筑是酒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酒店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酒店往往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建筑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旅游发展的水准。酒店通过建筑形式能够让客人感知酒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民族思想感情和人文风貌。酒店在选择主题文化时必须吃透本民族本地方历史文化的精髓、理解时代精神,挖掘自身市场定位和地理优势,进行富于个性融会贯通的建筑设计装修,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客人强烈感受到一种民族文化、地方色彩。

在内部设计方面,强调意境、格调和气氛的渲染,通过艺术形式把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融入其中,寄托感情志向,加深意境烘托气氛。从酒店的大堂到客房、餐厅;从地板到墙壁、天花板;每一处细节都作精心的设计布局,让客人在酒店任何地方都体验酒店文化内涵。

无形氛围包含感官体验,声、光、色等是环境中营造氛围的基本元素。声主要指根据文化主题播放的背景音乐,它可以调节顾客的情绪,活跃气氛;光线运用得当也能够对主题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酒店还应当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色彩,并体现在文化符号、建筑装饰等各方面。主题色彩与其它色彩的搭配也应自然、和谐。

2.制度文化

酒店制度和酒店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共同构成酒店制度文化。酒店制度文化是酒店为实现目标给予员工行为一定方向、方式的具有适应性的文化,是酒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酒店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

酒店的经营与管理需要用制度来维护与约束,员工行为也需要用制度来监督,将管理制度融入到酒店文化中,去传播和实践这种文化。酒店一旦选择文化类型,那么它会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思想上体现出来,也会间接在制度上得以体现。

3.酒店形象文化

首先视觉形象主要包括:店标与店徽、酒店建筑体、宣传用品、制服和广告等。在酒店视觉形象的营造中,不同档次、不同规模、不同星级的酒店要能体现自己酒店的特点,要简洁、温馨,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文化气息。例如在斯格威酒店的客房中,在洗漱用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很多物品上都标有酒店标志,这就是在视觉上有了统一性,无形中又为酒店做了广告,使新老顾客都对酒店印象深刻。

其次是行为形象。行为形象的表现一个是行为识别的统一性,即酒店的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酒店良好的形象;二是指酒店行为识别的独立性,行为识别应体现出与其他酒店所不同的个性,这种独立于其他酒店的个性,恰恰是社会公众进行“识别”的基础。例如斯格威酒店可以开展促销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公共关系活动、宣传活动等方式来提升斯格威酒店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理念,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也称指导思想。对酒店而言,它包括酒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例如斯格威酒店的传统服务精神是:(1)每位员工都是主人;(2)尊重客人的独特性;(3)想在客人前面;(4)绝不轻易说“不”。斯格威酒店的服务理念是“体贴入微,更甚于家”。通过这些文化理念的深入,员工对服务理念和精神的理解和应用也更进一步。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酒店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的竞争上升到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的核心则是文化力。因此,提升斯格威大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有效提升斯格威大酒店的文化竞争力。斯格威大酒店开展文化营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酒店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斯格威大酒店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从斯格威酒店开展文化营销的现状来看,文化营销还没有全面在酒店展开,消费者还未形成普遍的文化消费意识,政府也缺乏足够的鼓励措施。为此,酒店本身也采取了加大酒店宣传力度、培育酒店营销文化、引进和采用新技术等方法制定斯格威酒店的文化营销战略以及提倡强化政府导向作用等的文化营销策略。

二、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现状

(一)斯格威酒店文化与酒店市场的分析

1.“服务世博”理念与世博市场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展,就好比开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钞票。”这是一位外国经济学家做出的形象比喻。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将接纳超过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为上海地区的旅游业甚至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也给斯格威大酒店带来了在上海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斯格威大酒店的业主方,就是当初基于要建一个离世博会展馆最近的豪华酒店的想法,才建成了如今的五星级豪华酒店——斯格威大酒店。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斯格威大酒店正逐步把“服务世博”做为酒店的经营理念,这点在酒店今年的营销计划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斯格威的管理者已经在规划酒店未来的同时,也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机地契合到斯格威酒店今年文化营销的战略中来,例如酒店的工程部,在酒店结构布局与服务设置的方面,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充分考虑了未来国际商务客人和国内参观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今正在对酒店的内部结构进行一步步的装修与改良,以适应世博会召开时的发展需求。

2.世博文化带给斯格威的商机

(1)世博纪念品销售

如今,许多世博会纪念品、特许产品都已在上市销售。斯格威也有共享世博资源的机会,例如酒店的营销部门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机,生产和销售带有世博会名称、会徽和吉祥物等标志的世博会知识产权产品,以及再开发一系列的周边产品,与此同时,酒店营销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建议酒店的高层管理者,能否在酒店大堂内开设一个关于世博会纪念品的专卖店,这样做既有利于为酒店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为酒店创造了一个更好更新的文化主题,营销人员这样的举措也正是在悄无声息地夯实着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基础。据说,酒店的高层管理者们也已经基本同意了酒店营销人员的建议,正在寻找合适的厂家与之进行世博纪念品的销售计划。比如,开发从“海宝”玩具到相关的衣服、文具用品、钥匙扣、手机链,钟表等等世博纪念品,只要消费者能想到的都能应有尽有。

(2)餐饮业自主进化

世博会带来的商机,也促使着酒店餐饮服务部门不断的自主进化。餐饮的水准决定着重复消费的概率,世博会期间,由于地域上的差别,靠近于世博会场馆的酒店必将迎来巨大客流。斯格威大酒店的餐饮部就已经把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国际化的就餐氛围,同时确保中式餐饮文化的内涵和风格做为酒店当前的服务准则,通过世博会带动酒店餐饮部门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规律的影响下,斯格威的华府轩首先做出了表率,为提升服务、提升人员素质、改良就餐环境而努力着,例如华府轩率先推出了中式的“世博套餐”,让客人在世博到来之际,提前感受到世博会的文化魅力。同时斯格威酒店的美食屋也已经将“海宝”制成模具糕点,供客人们品尝。

(3)世博会客房预订

春节过后,斯格威酒店已经在上海面向全球旅客推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酒店预订服务,旅客只需支付2009年的房费就可享受到2010年的服务。按国际惯例,在世博会正式举办期间酒店客房肯定供不应求,房费一般都是平时的2倍甚至3倍以上。而斯格威酒店如今就通过“经营创新”这样的新方法,为客人解决了明年的酒店住宿预定难题,为酒店和客人双方都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二)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的现状分析

1.斯格威绿色文化营销方面的现状

(1)营销技术绿色化逐步成为酒店选择

就目前而言,斯格威酒店开展绿色营销的整体态势还不够理想,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到位,离绿色营销相距甚远,甚至还根本不具有绿色营销的基础。因此,斯格威酒店为达到提高绿色产品质量,提高绿色服务水平的目的,一方面,斯格威酒店首先已经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有实力的部门起模范带头作用,从点到面逐步引进和采用绿色新技术,并让其余那些还没有开展绿色营销和采用绿色新技术的部门看到了这种营销技术绿色化存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斯格威酒店也已经开展了实行与其他酒店集团绿色营销活动的强强联合,通过相互借鉴和交流经验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斯格威大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整体态势的目的。

应该看到,几年来斯格威酒店也已经在营销活动中开始下意识地采用绿色营销技术。例如,酒店的营销部目前已经在开始筹划如何在酒店内开设一个绿色食品商店;酒店产品相应的生产部门也正在研究开发如何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物质替换污染环境的物质生产绿色的酒店产品,这些成为酒店目前的新选择。以上这种种情况也都反映了斯格威酒店营销技术绿色化已有一定发展。

(2)开发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斯格威酒店的绿色营销策略也在一步步的朝坚持市场导向的方向努力。坚持市场导向首先就是坚持顾客导向,目前酒店的一切绿色营销活动正慢慢地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的重心上,使酒店最终能够满足消费需求,更好的为客人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其次是竞争导向,酒店当下的一切绿色营销活动也都在考虑着其他竞争者态势,试求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出更有利于斯格威酒店经营的酒店产品;第三点就是协同,斯格威酒店目前也正着力协同与其利益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使之形成合力,提高酒店的绿色营销活动来应对当今酒店市场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斯格威酒店现有的绿色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都是斯格威酒店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也始终是推动斯格威酒店绿色营销观念的创新,是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斯格威酒店目前绿色文化营销实践的现状来看,从斯格威酒店通过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酒店为之努力的相关活动的引导上来看,斯格威酒店的绿色营销已经渐渐地促进了绿色消费。这同时也证实了斯格威酒店目前开发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的这一个新举措的科学必要性。

(3)呼吁政府制定措施支持绿色营销

绿色文化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对协调酒店、消费者、社会利益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尽管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以及促进绿色运动开展的措施,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绿色营销得到进一步的有利发展,目前斯格威酒店也在与其他的酒店集团进行协商融洽,期望共同联手,集体呼吁政府制定出更多更强而有利的措施,以此来支持酒店行业的绿色文化营销的发展,斯格威酒店也正在为协调酒店、消费者与社会这三方面的利益而努力。

2.斯格威网络文化营销方面的现状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营销”一词已越来越来被业内人士所推崇,好像谁不懂谁就已经落伍。甚至就连一些招待所也搭上了携程、elong的末班车,更别说斯格威这样的大酒店了。

目前斯格威酒店网络营销主要有两大模式:

(1)网上的间接销售(即分销)

斯格威大酒店目前多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客房销售,它一般是与旅行社、订房公司签订合同,由其进行营销,而且所占的营销比例也非常的大。目前,斯格威大酒店在以携程、elong为代表的网站进行的营销显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其主营业务服务的订房量和利润总和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在传统旅游业大户国旅、中旅、青旅三家企业的订房量。在如今的网络中,与这些大的网站同属一种业态的,还有数量上占到99%的中小型旅游预订网站。他们具备地方性优势和其他特殊资源,斯格威如今正在抓这些中小型的预订网站,抓住这些网站也就是抓住了全国性旅游预订网站暂时无法涉足和蚕食的市场空白。

(2)斯格威的网上直销

斯格威大酒店由于种种原因使网上直销的比例几乎为零。事实上,和多数酒店一样,斯格威的网站目前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展示窗口。由于缺乏技术维护人员,就连定期更新也难以实现,更别提进一步的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了,而这也正是我们与国际酒店的最大差距之一。这也正为第三方预订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在国际上,几乎所有著名的酒店集团都宣布自己酒店网站提供散客最低价。Hilton83%的预订来自酒店的官方网站,而Marriott85%的预订是发生在;洲际酒店集团计划从2006年开始逐步退出第三方的渠道,全面实现自己网站的直销。旅行研究和战略公司PhoCusWright调查结果:44%的客人相信酒店网站上应该可以提供更好的价格和预订服务。通过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直销将是酒店业最有发展潜力的销售模式,酒店网站应当为客人提供更好的价格和预订服务的重要性。斯格威酒店目前也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改进,争取早日迈入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行列。

总体来说斯格威酒店的网络销售在酒店的销售总额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量,在未来大有与传统销售模式看齐的趋势。

三、酒店文化营销的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斯格威酒店没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由于斯格威大酒店缺少一个鲜明的文化主题,所以也就没有浓郁的文化环境氛围。文化氛围的营造,如今应当是斯格威酒店首要的目标。比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创办展示上海文化的艺术展和摄影展等等;客人在酒店召开会议,利用会议休息时间或者在酒店迎宾车接送宾客时播放上海乐曲,使客人体会上海的当地文化等等;在任何公共区域内,客人都能够随手可取上海市的旅游宣传资料;在酒店内开设展示上海旅游商品的商店;在酒店楼层走廊上镶嵌各类民族工艺品并附有双语说明;长期对员工进行上海景点的培训,以便准确快速的向客人推介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斯格威酒店如今所缺少的文化环境氛围。

(二)斯格威酒店绿色营销基础薄弱

1.酒店绿色营销意识薄弱

由于斯格威大酒店尚未引进绿色思维方式,因而在营销手段上仍然还局限于传统方式。例如斯格威对公益事业的兴趣比较小,但在追求“明星效应”上却可以一掷千金;在市场竞争上,不是讲求以质取胜,而以“折扣”手段吸引顾客;产品包装求精求豪华,这样做既提高了产品成本,又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也消耗了大量包装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产品定价方面,或“大价”斩客获取暴利,或压价竞销以扰乱市场秩序。这些做法均与绿色营销的要求格格不入。

2.酒店节能环保力度不强

目前,斯格威大酒店的节能环保行动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到位。比如在物品的采购上没有科学的统计方法,有些物品采购超额因而造成浪费;又比如对废纸、塑料、铝制品等可循环再生的物品没做好回收工作等等。有些酒店甚至将用剩的肥皂头加以回收,卖给厂家,通过回收可减少垃圾,这样的做法就值得斯格威酒店效仿学习。斯格威大酒店节能的潜力还很大,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发出来,比如酒店可以安装改造许多节能设备设施,如节能灯、感应水阀、限能系统等。很少教育酒店员工应该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等。只要加强环保力度,酒店能耗量下降15%-25%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斯格威网络营销方式应用单调

1.酒店网络营销途径单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各企业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网站。斯格威也如此,但作用却并不明显,虽然酒店的网站会拥有自己的资源,比如一定的酒店访问量、有价值的内容和功能、酒店网络广告空间等,但实际上却很少有客人利用酒店网络进行预订,其根本原因在于酒店网络营销的途径太过单一。只靠建立网站这样“守株待兔”的方法,用户浏览的机率很小,网络营销力度不够。拓宽网络营销渠道,比如酒店可以利用QQ酒店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把网吧电脑的首页设成酒店的网站首页、在质量高的论坛上信息潜移默化的进行推广等等,这些都比只建一个网站,等着用户浏览的方法好得多。

2.酒店网络营销方法落伍

随着近十年网络的普及与发展,酒店借助网络开展营销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酒店都意识到网络营销的必要性。自主建站是近几年比较有倾向性的自我推销手段之一。斯格威大酒店也有自己的网站,并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完善网站设计,但收效甚微。日业务量也几乎为0。购买关键字和竞价排名的推出,虽然也带来了更多的访客,但访客好比参观者,在酒店网站上溜达一圈后便飘然而去,难以利用斯格威酒店现有的网络系统进行预定。更不能给酒店带来销量增长。这种落后的方法有待改进更新。

四、斯格威酒店文化营销方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为斯格威文化营销营造良好环境

酒店若要获取竞争优势,目光应当投向酒店就餐环境的设计和气氛的营造上,在酒店环境的创新上要不拘一格、放眼世界,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环境的文化氛围,在环境上打好营销第一战。

1.理念文化环境

理念文化是营销文化的基础,强调在营销中充分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其核心在于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条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不搞削价竞争,不挖别人墙角,始终把自己摆在“世界一流酒店”的位置上,坚持以服务和设施来吸引客人,树立“精品酒店”的形象。

2.学习文化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都在地学习。“一日之计在于晨”,酒店针对顾客的需要,可以推出“新闻早茶”等服务项目,每日在早茶时间报道最新的国际、国内以及当地的新闻大事,和最新的股市动态、旅游资讯、投资指南和风土人情等等,使客人在享受丰盛早餐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酒店还可设“读书餐厅”,不仅要求菜肴要做得美味可口,而且还要有学习文化的氛围,形成了就餐先看报,就餐先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

3.体育文化环境

在斯格威酒店的酒吧里开展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体育话题,以及提供一些具有纪念性的体育纪念品。当然,电视也是酒店里必不可少的,酒店还可开设台球等运动项目,供客人们就餐后休闲排遣;玩累之后,还可以到“雪茄廊”小憩片刻,一天的疲倦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了。

4.节假文化环境

节假日的来临能为酒店提供巨大的商机,如何将节假日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关键是要抓住节假日的文化来营销。在酒店内做些特别的装饰,为顾客提供一个可以欣赏上海夜景的绝好场所;对法餐厅也做一番中式布置,比如在每张餐桌上插面小国旗,请乐队演奏中国节日歌曲等,让中外宾客在浓烈的氛围中欣赏著名的外滩美景。

(二)大力推行绿色营销渠道

1.培养员工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支配酒店的营销活动,不同营销观念会使酒店活动的重点、方式、目标和效果等大相径庭。实施绿色营销,首先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酒店主要负责人应率先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绿色文化营销的必要性,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员工绿色意识,使之形成绿色营销观念。绿色文化营销概念的形成,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广大员工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斯格威大酒店要把绿色文化营销纳入轨道,就应当让员工头脑中形成绿色文化营销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营销的意识,自觉遵从它,这是酒店开展绿色文化营销的必由之路。

培养员工绿色意识先要纠正两种认识偏差:一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污染环境;二是环境投资会增加酒店的负担,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创建绿色酒店先期需要较大的投资,高额的投入就又使得酒店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偏高,这对于酒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都难以承担,酒店的绿色之路看似是赔钱的买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实施绿色管理是创建绿色酒店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和替代原则,可以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2.开发绿色市场,提供绿色服务

(1)创办“绿色餐厅”服务

要创办“绿色餐厅”,酒店可以选择自己的蔬菜基地,使用“绿色”蔬菜,设置绿色餐厅,并在餐厅内设无烟区,在餐桌上放置无烟标志和绿色食谱;制定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绿色酒店餐饮服务规程;依据季节的不同,在凉热菜上严把卫生质量关,对海鲜湖鱼类也有一系列的质检标准。严把食品进货渠道,不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益鸟、益兽。畜禽产品应当有防疫部门的检测证明,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加工原材料,推出“绿色美食节”等宣传绿色菜肴,引导客人适量点菜,主动征求客人意见为其提供打包和存酒服务,让客人吃上放心菜。在定价中,让利销售、良心定价等价格策略也要取代原有的“大价”斩客或压价竞销等价格策略。这样,酒店既会得到客人的好评,也开发了酒店的绿色市场。

(2)开发“绿色客房”服务

“绿色客房”指讲究环保的客房,客房内的物品应尽量包含“绿色”因素,譬如:在洗手间的安装方面,采用低流量冲水马桶和特别制作的淋浴喷头、水龙头,并适当采用太阳能设计;酒店的建筑墙面墙体可以采用“绿色”涂料;床上用品,床单毛巾等布草最好是纯天然的棉织品或亚麻织品;肥皂宜选用纯植物油脂皂;使用绿色环保型的空调、冰箱;对塑料、金属、玻璃制品进行循环使用,可制成野餐车、标示牌等等。对客房进行一系列的“绿色改造”。同时引导客人成为资源的节约者、环境的保护者。客房内的物品要尽可能地反复使用,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延长物品的使用期,推迟重置时间,凡能修理的就不要换新的,决不轻易丢掉废旧物品,将有些用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而不是用完一扔了之。

3.培养绿色意识,引导绿色消费,树立绿色形象

酒店是高消费的场所,人们往往将酒店与挥霍浪费和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依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讲究排场、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的消费模式已经逐渐遭到否定。挥霍和浪费自然资源,只能加剧环境的恶化,阻碍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展绿色服务,提供绿色食品,引导客人进行绿色消费,这对树立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酒店的形象对酒店的生存与发展直接产生作用,可以说,它是酒店最重要的无形且无价的资产。虽然良好的酒店形象不能直接为酒店创造利润,但却可以间接开辟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酒店“绿色形象”,应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来谈一下如何进行绿色营销,树立并维护饭店企业的绿色形象。首先,以产品组合角度讲,对酒店的各种服务项目进行灵活组合,并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消费水平的客人开发组合不同的产品。其次,在定价方面上,针对当今的绿色市场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将产品价格适当提高,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使顾客深刻了解绿色产品的特点,加深绿色酒店形象。在促销方面,印制宣传品及绿色公益广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在酒店的大堂、客房、餐厅、健身房等处贴绿色环保标识。

(三)拓宽网络营销渠道

1.利用博客进行营销

利用博客进行网络营销。作为一个自媒体,博客有着平民化、自由化的特质,相对其他模式更具亲和力。现在无论是大家从内容数量和质量角度讲,还是从搜索优化和原创性角度讲,都比较重视博客用户的创作。而作为企业或者个人,在博客运营上也越来越专业。如果斯格威酒店也能运营好一个博客,那么博客营销对酒店品牌的影响力,将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2.建立许可邮件库

许可邮件营销被认为是现在互联网上的最就有发展潜力的营销手段,国外许多高科技企业和具有现代营销意识的传统企业,已或正在将许可邮件营销作为网络营销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国内,许可邮件营销依然是个新兴的营销手段。目前,利用许可邮件营销工具,能实现酒店市场调研、客户服务、传播品牌等营销目的,也能直接用来作为行销工具。可以说,几乎所有已上网的酒店市场和销售部门都能使用这种营销工具,和酒店自身的网站结合,达到酒店本身想达到的所有营销目的,行销所有酒店产品和酒店服务。

建立许可邮件库的有效方式,就是在酒店自己的网站建立入口,让潜在的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填入自己的邮件地址,以便订阅他们需要的信息。要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潜在消费者向你提供他们的邮件地址,比如小礼品、面向网络用户的折扣等等。

3.制作酒店虚拟消费模式

斯格威大酒店可以在斯格威网站上建立一种虚拟的酒店客人消费模式视频。酒店虚拟模式的建设者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技术,按照酒店实体建筑来构建,设计包括大堂、餐厅、客房等等。通过网络的服务,让客人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酒店真实的服务流程,达到激发客人兴趣,增加客人购买酒店产品欲望的目的。通过刺激酒店客人的消费,来促进斯格威酒店的经济增长。在网络视频中,就像网络游戏一般,自从网络模拟的客人走进斯格威酒店大厅开始,就要让客人能了解酒店的基本设施情况,例如在虚拟的斯格威酒店的大堂制作一个大型的总体设施灯箱和图片,当客人走进模拟电梯,就能在电梯的四壁上进一步看到一些图文并茂的宣传广告,除了做一些重点介绍的项目之外,还要利用网络的三维技术,在视频中还原酒店的餐厅和客房的真实的陈列摆设。例如就像在酒店真正的客房一样,在虚拟的客房空间的办公桌上,也相应地放置一本图文并茂的服务指南,除了各项设施的介绍图片,计费方法、电视节目、菜谱(含图片)外,还应当有酒店的背景资料和名人来访图片资料及酒店企业文化的内容等。同时还有酒店位置图以及各项交通设施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相应的地方风土人情等。只要网络的访客用鼠标点击这本服务指南,服务指南也就开始介绍它所设置的内容。同样地,网络访客利用鼠标点击视频中的电视,电视也应当能够模拟的播放,并且在整点插播酒店介绍专题片等等。诸如此类,酒店也同样可以设置虚拟的餐厅,使网络访客也就像切身体会到在五星级酒店就餐的服务一样。

利用网络制作模拟消费程序,可以达到增加客人购买酒店产品购买欲的目的。利用网络带来的科技力量,重视客人的体验,既可以刺激酒店客人的消费,同时又带来了促进斯格威酒店经济新的增长。

篇9

关键词:中国彩妆市场;消费习惯;趋势;文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TQ658;F7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中国本土彩妆市场现状

随着护肤品市场份额的饱和,外资化妆品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蕴藏着巨大利益的中国彩妆市场上,希望从中分一杯羹。截止2012年初,中国市场上高端彩妆品牌之和已经超过30个,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除了毛戈平彩妆在面对国际品牌的围攻下表现不俗外,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彩妆几乎已被外资品牌全面占据。而留给本土品牌的中低端彩妆市场竞争,仅天猫截止2012年就进驻了200多个彩妆品牌,淘宝网彩妆品牌更是不计其数,且更面对外资品牌渠道下沉的威胁,竞争愈加激烈,但本土品牌大多数仍处于低端模仿阶段,以价格战为主。

二、文化营销突围外企垄断

面对竞争,各大本土品牌似乎不约而同的发现了彩妆的艺术秘密,无论是卡姿兰由时尚向智慧定位转型,还是独树一帜的新艺术彩妆玛丽黛佳,亦或卡婷2013年妆色画廊的定位升级,都显示本土品牌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追求塑造拥有品牌自身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不再单一的强调产品功效。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文化营销这条路,就必须认识到彩妆产品消费群体越来越具不确定性,品牌忠诚度也不如护肤品。想在这个新生市场里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独特的品牌文化,同时产品本身也应该按照市场差异化的定位后进行需求细分。因此,面对洋品牌的大格局,本土品牌文化营销的细分策略实在是在这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的必经之路。

三、文化营销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来看对文化营销经营得较为典型并取得成功的品牌――玛丽黛佳。玛丽黛佳秉承精神,突破纯艺术与彩妆实用艺术的界限,不仅拥有产品外观上独特的创意,而且更是融入了音乐、彩绘等意想不到的艺术元素形成独有的彩妆精神。充分把握时代需求,相较卡姿兰,它代表更具生活意蕴和浪漫气息的高尚创意生活,以强烈的个性来覆盖并不强势的产品力。以玛丽黛佳为例,文化营销的也面对相当大的困境,第一、需要面对不同层次消费者之间沟通上的局限和障碍,第二、要面对许多品牌活动因为从业人员水准差异和消费者认识差异,服务跟进不到位,品牌文化传递成本过高的问题。

因此,面对这个困境,也就回归到彩妆和护肤品的营销差异上,彩妆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进行消费者培育的市场,文化营销必须进一步培养并加大团队的专业性、一方面提高消费者的认识水准,另外加强从业人员对本品牌的透彻理解,增强可复制性,彩妆的培训和技术仍是玛丽黛佳想要赢市场的关键所在。玛丽黛佳的文化营销成功了,但绝大多数品牌却不能望其项背,依然在模仿和复制玛丽黛佳的模式中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失败,品牌倡导的文化价值不清晰,想法层出不法穷,但真正能把艺术概念商业化表达的品牌屈指可数。

四、中国本土文化营销对策

品牌文化概念本身的薄弱,流于表面形式而未挖掘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价值需求,难以在市场上产生共鸣,且文化营销最大的困境是难以落地,对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否则难以一系列的活动和营销事件将品牌倡导的文化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因此,必须将品牌自身想要传递的价值文化进行清晰的梳理和表达,找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点,将品牌文化进行清晰而系统的商业营销。

1.树立品牌的象征性,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转换成一种消费习惯。当红品牌形象的塑造逐渐成为争取彩妆市场份额的强力武器。品牌的独特个性与品牌代言人相结合,对产品独特形象的树立对产品销售额的作用可谓是立竿见影。通过形象代言人独特的风格、健康积极的形象与强大的吸引力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更增加与消费者的亲密度。不只是单纯一味的引进国外品牌,更是升华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与形成依赖性的品牌消费习惯。线上渠道通过自身销售网点与各种网络销售平台快速布局全国各个城市,线下通过各种CS渠道、KA渠道等。

2.再者,除了合理的网点布局之外,还有其他隐藏的巨大潜力等待发掘。不过,对于中国的彩妆市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消费限制,例如彩妆的使用普及程度,所以彩妆的宣传与教育推广可以说直接影响了现在的彩妆市场需求度。在不断细分的市场中,大家也许都注意到有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品牌进入市场,无论是高端的还是大众品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消费者在还没形成一定的彩妆消费习惯之前,彩妆产品只要品质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时代颜色就能轻松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3.为了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与追捧,产品的包装设计更是让业内人士不得不重视,包装设计师竭尽全力的研究并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与心理不断地做出创新,例如对色彩上的预测更是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除此之外,在商家对中国彩妆世界的一些细节关注下,还会陆续发现哪些时尚元素或突破点也是人们极其感兴趣的。

五、中国本土彩妆行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与职场文化也不断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开始认同并重视职场淡妆这种基本礼仪,这使中国彩妆的需求量正在持续飞升。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确面临日益饱和的困境,但相反的是,我国彩妆市场发育却并不完全。因此中国彩妆市场这座巨大的金矿,在过去几年爆发出近30%的年增长率,近年内,外资品牌、新生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彩妆市场,对这场“口红经济”的崛起给予了期望。对于未来中国本土彩妆行业的展望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年长”彩妆品牌陆陆续续蜕变升级

拥有强烈个性化的时尚彩妆产品,经历了以往只针对35岁以上的女性消费群体后,如今开始年轻化。因此不少成熟彩妆品牌开始抢占80、90后的市场。不仅给彩妆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让中国的新生代女性能够更加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个性主张,与彰显自己活力四射的未来,完美诠释了现代女性大胆、自信、自由的阳光形象。

第二、时尚独特彩妆搭上“发展快车”

彩妆市场渐渐引起关注,市场选择开始淘汰一些低端品牌,消费者开始把目光投向拥有更多选择的品牌,独特风格的色系,做工精细的产品更加能留住现代消费市场人群的青睐,相对传统的低端品牌已满足不了对个人造型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人群,这逐渐把中国彩妆市场潮流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第三、有效传播强势彩妆品牌

树立品牌的知名度或提高品牌的档次主要方法可以依靠优质的品牌营销计划和传播策略,同时这也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同时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与品牌的发展环境。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媒体环境越来越复杂,消费者对广告已不再盲目信任,而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达到实现有效的品牌传播与提升变得至关重要。

第四、顺应潮流的美妆产品会越来越流行

随着市场越来越集中在80后与90后的消费群体之中,快速、便捷、有效、个性等化妆概念成为更能吸引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新导向,随之更多的彩妆产品开发者也为了满足这一消费群体而不断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追求独特,而且越加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缔造出看似自然完美的化妆效果更能博取消费者的信赖。

第五、彩妆原料趋向安全、天然、滋养等方向发展

对于直接用在人体皮肤敏感部位的彩妆来说,原料的安全性无可厚非是居于首位。所以越来越多的厂家更关注于产品的原料是否安全无害,并且有效及环保。而目前有许多的彩妆原料已达到食品级别,既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食用的等级。

另外,对于彩妆当中用于面部的粉底霜来说,它的持久度与防晒特点让其成为消费者包包里护肤品的“替代者”。因为护肤品一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作用,所以拥有保湿、控油、滋养等功效的粉底霜颇受消费者青睐,再者粉底霜含有少量的多肽营养成分,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湿润度;又加入了天然的植物萃取精华使其起到了美白护肤作用。

修护滋养、柔润保湿

各品牌睫毛膏虽然均提及防水、持久不晕、不结块等特性,但当广大消费者使用时并不能完全达到效果,所以还需要在所提的特性前提下完善产品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超.彩妆企业的战略营销模式.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篇10

西方有许多“未来学家”,他们不断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事件中捕捉信息,时不时提出大胆预测。这种现象与西方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不无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经历的远比我们要多,他们更能理解现在坦然预知未来。

而刚刚“30而立”的中国市场,在遭遇萧条时更容易惊慌失措,甚至瞬间失去信心和方向。美国从1776年建国以来经历了22次经济衰退,在企业的经营理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可能已经蕴含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其中有积淀了百余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也包括历久弥新的品牌文化。

上述文化基因正是问题的关键,美国很多破产的银行仍然是“咖啡照喝、业务照办,营业员仍旧笑脸相迎”,多数人面对危机作出了“理解”的姿态。

其实,“文化”是中国最丰富的资源,但是对于中国企业和品牌则不然,很多时候,手册成就文化拼凑成就内涵。步入深冬,企业在慌不迭裁员之余,能否留一点时间出来,问问自己,我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在哪里?能拯救企业于危难的又是什么?

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

高建华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文化管理,这些都是从西方开始的。在经济低迷期,我们更需要认真反思和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掌握,掌握是为了超越。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一个群体普遍默认的,心有灵犀的,不需要讲出来的,不需要解释的,发自内心认同的共识。她是隐形的,不张扬的,是基于自信而产生的,带有自豪感的一种信念。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不然。榜样的力量远远赶不上文化的力量,因为榜样的力量是试图用少数人去影响多数人,而文化的力量则是用多数人去影响少数人。所以一旦某种行为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化,就很难改变了,就像请客送礼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大家并不觉得不对,不管送多值钱的礼物都觉得心安理得,很少担心这样做是否会构成行贿罪。而很多“聪明的企业”更是针对这种文化去设计“礼品”,去迎合消费,结果发了大财。

大家可能还记得电视上的这样一个场景,去年雪灾期间,火车、汽车都停运了,电视台的记者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现有一个农民工背着大包走着回家,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走回家去的时候,他的答案非常简单:我要回家!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切都是下意识的,很少有人去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而是想当然地去做。就像过什么节、吃什么食物一样,一旦某件事情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就不用别人提醒,大家都会这样做,彼此心照不宣。

企业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我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吸引人、留住人的土壤,为什么很多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不习惯,南方的植物到了北方就不好好长?因为水土不服,土壤变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影响。这里面有价值观的不同,有生活方式的不同,有行为准则的不同,有人际关系的不同。

企业文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习俗与习惯。

价值观念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是非标准,即什么样的人在这个企业里是“好人”,得到重用,得到利益;什么样的人是“坏人”,不被重用,得不到利益;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大家普遍追求什么,羡慕什么。

行为准则主要是企业认为应当如何做人与做事,企业对什么事情可以宽容,对什么事情严厉禁止,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它涉及到决策机制、人际关系、考评标准等。通常说来,规章制度就是基于行为准则来制订的。

习俗与习惯是一个企业在老板的影响下长年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规定动作,比如大家都非常有时间观念,企业年底搞联欢晚会,什么时间发什么东西,超额完成任务了到哪里去旅游……这些事情会让大家惦记,年复一年地搞下去就成了公司的习俗。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国人目前最缺的就是信仰,包括政治信仰、精神信仰和企业信仰,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东西,缺一不可,企业文化其实就是根植于员工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信仰。

一种文化和制度可以把潜在的坏人变成好人,也可能把潜在的好人变成坏人。所以土壤的性质与特色会决定作物的品质和特色。

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信与不信,认同与不认同。企业只能吸引那些认同本企业文化的员工,留住那些喜欢这个环境的员工。

企业文化是“无声的传承”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无可厚非,但是从我接触到的很多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变成了口号文化,把那些本来应当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变成了张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的口号和标语;把本来应当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沟通变成了轰轰烈烈的运动和活动;把本来应当发自内心认同的价值观念变成了一种强势的说服与教育;把本来应当由内到外的感悟变成了由外到内的灌输与宣导;把本来应当属于企业内部的一种信仰变成了对外宣传企业形象的工具和说辞;把本来应当非常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变成了无法落地的“假、大、空”的追求和理念。

所以说,在没有搞清楚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之前就去做,只能是凭借一些人“想当然”的理解去摸索,或者按照一些庸医式的咨询公司的误导去总结、去提炼看似非常漂亮的“大道理”,并制作成非常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而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换来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有些甚至成为员工私底下嘲笑老板的笑料),可能只有老板津津乐道,成为在客户、合作伙伴或业内专家面前显示“企业有文化、有内涵,有面子”的证明。

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赚钱,第二个层次是赚钱又健康,这时候管理好是关键,第三个层次是赚钱,健康,还快乐,这时候企业文化就是关键所在。对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应当主要关注赚钱,对于成长中的企业来说,应当主要关注健康(管理),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才应当主要关注快乐(文化),否则很容易“跑偏”。

其实,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不需要写在纸上的,她应当是一种无声的传承。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写下来,也不需要贴在墙上,孩子会变成什么样,通常不是看家长怎么说,说得再好、再有道理也没有用,关键是看家长在每件小事上是怎么做的,如果家长只说不做,而要求孩子去做是不现实的。可以说,企业文化类似于一种“病毒”,可以悄悄地传播,而人们全然不知。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会长得越来越像,因为大家的生活方式一样,吃的东西一样,身体里的病毒和细菌也差不多。所以企业文化鲜明的公司会让她的员工在很多方面越来越趋同。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观

点:

企业文化不应当是轰轰烈烈地去搞,而是静悄悄地去做,靠的是各级管理者的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自我约束作用,成为一种信仰。

一个企业文化鲜明的公司,其员工的行为方式会惊人地趋同,大家的追求、穿着风格、业余爱好会越来越接近,甚至连说话的表情都会变得带有某个公司的烙印。

企业文化不能用来救急,而应当从长计议,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文化的价值,让企业文化起到规章制度无法起到的作用,让员工自我约束。

低迷期企业文化的价值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之后,中国市场遭遇了“冬天”,而我们对这场经济危机的恐惧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百姓,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经济危机,已经具有了某种免疫力。况且这次危机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令很多国人不解,就像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此次经济危机美国受的是轻伤,欧洲受的是重伤,而中国受的是内伤。

不久前我到美国去度假,所看到的一切与去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以为经济衰退会严重打击美国人民的消费和信心,但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大都非常乐观,没有垂头丧气的表情,美国国内航班的飞机上满满的人,购物中心里也是,人们大包小包地购物,游乐场所里人们欢呼雀跃,活得很自在,而比较好的餐馆居然还要等位子,令我非常惊讶。也许他们认为艰苦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我感觉不到悲观的情绪,也感觉不到他们失去了自信,所以我自己也跟着大手大脚地花钱。

但是回到国内以后,发现形势在急剧恶化,很多企业的业绩迅速下滑,人们花钱变得非常保守,很多企业因为失去了信心,而开始考虑裁员,尽管政府呼吁大家尽量不要裁员。其实裁员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一个人生病了要打针吃药一样,只不过大家关心的是如何尽量减少痛苦,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动手术。裁员虽然是无情的,但是处理裁员的手段却可以是温情的,要让员工感到受到尊敬,受到礼遇,没有被扫地出门的感觉。

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婚姻关系”,企业解雇员工时就如同是离婚,所以一定要谨慎对待,实在无法过下去了,分手是正常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合好散,不要互相伤害。因为不管什么原因,分手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一定要尊重对方,不要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

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简单地裁人,把责任都推给员工,而是设法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荣辱与共。最初可以从高管层减薪开始,“天塌下来个子高的先顶着”,让员工有一种安全感,如果还不解决问题,就全员减薪,大家勒紧裤腰带,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裁员,裁员不仅会伤害被解雇的员工,也会让留下的人心有余悸,对企业失去信心,而一旦经济复苏,企业又会面临招人难的境地。

记得当年我在惠普时,也曾经赶上过几次裁员,我也亲自通知过很多人被解雇了,因为事前考虑到被解雇员工的感受,惠普始终把尊敬员工放在首位。当时有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公司可以解雇一个人,但是不可以否定一个人。”也就是说,某个人在公司的表现差强人意,不能说该员工是一个坏员工,只能说这个员工与公司的理念、要求、风格不一致,大家合不来。

在解雇员工时,给员工一个月的带薪找工作的时间,他们可以不来上班,公司的门卡照用,公司的电脑照样可以上网,密码始终有效,整理自己的物品时也不会有人在现场监督。另外,公司还花钱请猎头公司在会议室坐堂,给被解雇的员工做辅导,介绍社会上有需求的企业情况,公司在通知解雇员工的当天,甚至雇佣了心理医生和急救医生随时“待命”,以防某些员工无法面对被解雇的事实,发生意外……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深得员工认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笑着离开惠普”的原因。

中国在过去30年中,基本上保持了高速增长,即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国人的信心也没有动摇,但是这一次似乎不同,尽管我们的经济还在增长,但是消费者的信心却受到很大影响,也许国人还不习惯,甚至无法接受。经济低迷时期,企业应当如何应对?我认为最可怕的莫过于失去信心,而信心的缺失很快就会转化成为一种“文化”,即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结论。

在企业业务放缓的时候,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准备,迎接下一轮高峰的到来,要乐观积极地去面对。有这样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是件好事,就像比赛场上需要叫暂停一样,不管竞争多么激烈,不管我们是否处于劣势,叫暂停的目的都是为了重整旗鼓,树立信心。在低迷期,企业要重新审视自己,重建信心,把企业文化当成长期战略,让文化反哺企业,反哺品牌,反哺员工。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面对经济低迷,企业要坦然面对,不要惊慌失措,没有什么比失去信心更可怕,因为唯一能击败我们每个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信念。

少数人的恐慌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氛围,所以必须尽快扭转,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大家。借用先生在非典最严峻时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自信谁信你。

一个企业可以解雇一个人,却不可以否定一个人,要给予被解雇的员工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这才是体现一个企业有文化、有涵养的关键所在。

春天还会远吗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就像两场大战之间的休整期,我们已经冲锋陷阵、打打杀杀了很多年,的确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现在能做的、要做的是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做三件事:给员工做培训,以提升他们将来的战斗力;给企业做未来几年的战略设计,把路线图搞清楚,把内功练好;给公司做各种规章制度的细化与完善,夯实基础,使企业的运行更健康,变危为机。

千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一个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常常很快就会挺不下去,据说这大都不是因为病情的自然恶化,而是源自病人自己的反复心理暗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探讨脱困的办法,尤其是在思想上,认识上,不妨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思考。

跟“物美价廉”说再见

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为什么成了“物美价廉”的代名词?我们为什么陷入了“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为什么不能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含金量和附加值?

可以说,关键障碍不是在市场上,也不是在消费者那里,我们既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障碍在广大中国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的脑子里。我们是否有自信、有愿望把中国的产品做好,逐步把价格提高,就像韩国三星一样,只有当他们下定决心放弃低端市场的时候,才有了清晰的定位,才有了三星今天的辉煌。

这些年我在给企业做战略咨询时经常询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能够提价两倍,产品照样畅销?什么时候我们

的产品能比国际同类知名品牌卖得更贵?很多人的反应首先是“不可能”,但是当我连问几次“为什么”之后,很多人就怔住了。也许大家以前从来都没有认真研究过。

我们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自卑了。我们把外国人都称为外宾(不管是友好的,还是不太友好的);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让外国投资者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我们把最好的产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卖到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在采取环保措施,并给打工仔合理报酬的情况下)。

为什么中国不能多出一些像云南白药牙膏、中华香烟一样的产品和品牌?他们大多比国际知名品牌贵4到5倍,这些产品能让中国的中产阶层以上的消费者以消费国货为荣,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能把最高品质的一流产品留给国人消费?中华老字号为什么不再辉煌?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200多元一斤的狗不理包子、100元一瓶的六必居酱菜、5000元一双的同升和鞋子……这个问题清单可以一直写下去!

我们不要抱怨中国的消费者崇洋,不认同国货,不要抱怨国人不能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样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用国货,我们要想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在吃的方面不崇洋?当我们身处国外的时候,唯一让我们惦记的就是国内的美食,因为中餐已经占有了我们的胃口,已经确立了什么是“好”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爱不爱国,自己的胃最清楚”。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来我们缺乏民族自信,二来缺乏对市场经济、对市场营销的深刻理解,总以为所有消费者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

品牌背后的文化力量

其实,我们在生产制造上并不落后,我们已经能达到世界上任何名牌产品的制造品质,我们在勤奋努力上更不逊色,没有哪个发达国家的老板和员工像中国人这样一年到头勤奋努力,我们唯一落伍的地方就是对现代市场营销的深刻理解。

所以我常说“中国式营销”的末日即将来临,时代变了,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有可能被淘汰。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停留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的时代),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过剩的问题。殊不知市场经济还有三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即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

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必须进入2.0时代,过去那些曾经令我们成功的思维逻辑和运作方法已经过时了,企业必须从“为人民服务”转变为“仅为部分人服务”,我们要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这种思维只有上升到企业的营销文化,企业才有出路。

我们一再讲老字号有文化内涵,那么这种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否给企业和品牌带来了附加值?是否赋予了产品更高的溢价能力?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以消费这些老字号为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优质优价”的支撑。

我们过去一直停留在为广大“温饱型消费者”服务的大众化消费时代,以为物美价廉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理念在10年前是正确的,但是放在今天就要打问号了,而到10年以后就会被淘汰了。时代在变化,中产阶层消费者将会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小众化时代即将到来,如果企业的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用不了多久,那些企业就会发现过去维系自己生存的“奶酪”不见了,这就是很多中华老字号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韩剧的流行提升了韩国文化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而韩国产品也随着韩剧大行其道,走向世界。他们不仅仅是在搞艺术,而是在做文化,是把艺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所以搞艺术的人会做市场调研,他们知道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知道人们困惑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所以韩剧吸引了无数的男女老少。

随着美国大片的流行,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美国的产品都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武力征服世界的时代结束了,产品征服世界的时代也快过去了,文化征服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欣慰地看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把“孔子学院”与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挂钩,让中国产品借着“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文化开道,商业开源”,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文化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就像众多的中国白酒品牌一样,找来一个历史故事,找来某位历史名人,就攒出来一个“品牌”。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文化与品牌、文化与产品的结合有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一个是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简单明了。因为中国人有“上火”的概念,而且很容易上火,王老吉只是把这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加以利用,打动消费者,不需要忽悠,只要做到“卖思想”就行了;另外一个例子是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是大家熟知的止血药物,所以把这样一种药物加到牙膏里,自然就会止血,这背后是文化的力量在起作用,当然云南白药牙膏的高端定位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如果只卖5块钱一支,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了。

这些年牛奶的流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让本来不怎么喝牛奶的中国人都开始喝牛奶了,这种现象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饮食习惯实际上是有矛盾的。其实大多数国人的胃口更容易接受豆浆,并不容易接受牛奶,这是由我们的身体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就像中国女性产后要“坐月子”,而西方人没有这一说。遗憾的是,中国至今都没有出现全国著名的豆浆品牌(除了九阳豆浆机之外),却出现了很多知名的乳业品牌,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大为美”过时了

企业追求“上规模”似乎是过去这些年来大家的共识,大家都是“以大为美”,所以在中国才会出现“吨位决定地位”的局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官本位”在潜移默化地主导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这种“大就是美”的思维模式在1.0时代是对的,这一时代,主流消费群体是“温饱型消费者”,他们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企业“上规模”可以降成本,就会有规模经济效益。按照市场营销的理念,规模越大的产品,其层次和档次越低,而中小企业是不能做低端产品的。

当中国的中产阶层急剧扩大,逐渐成为城市主流消费群体之时,中国市场就必然进入小众化的2.0时代,在这个时代,“大就是美”的理念就开始过时了。新兴的中产阶层不再是价格导向,而是价值导向,他们追求的不是价格最低,而是讲究品牌,讲究生活的品质,讲究消费的品位,苹果的iPod、iPhone之所以成为中产阶层消费者追捧的目标就是一个明证。

对于那些有文化底蕴的老字号来说,绝对不要盲目上规模,而是应当适当地控制需求,让消费者

始终处于“半饥渴状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当人们觉得某种产品很难买到的时候,他们就愿意去排队,对价格也没有那么敏感。一旦某个产品敞开供应,人们就会失去兴趣,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消费心理。所以说,与其不断上规模,还不如提高品牌的含金量,提高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消费过后难以忘怀,从而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当然,在表面自负、实际自卑的心理主导下,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难以用优质优价的产品征服世界,中华老字号也不例外。

在新加坡的文华大酒店,有一道非常好吃的“名菜”,海南鸡饭。我也吃过好多餐厅的海南鸡饭,却从来没有吃过像文华大酒店一样品质的,其价格也是普通小店海南鸡饭的5到6倍。在这样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你看不到食客点其他的菜肴,好像所有人来这里就为了这道名菜。一个面积不大的餐厅,凭着这一道诱人的美食,据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万新币(5万人民币左右)以上,一年下来就是300万~500万新币的生意。这样的餐厅,管理起来很简单,原材料准备也简单,厨师的操作也是标准化的,成本自然就容易控制,而利润之高可想而知。

我们的中华老字号能从中学习点什么?我们是否能出现名扬世界、让世人惦记的“名菜”?只要大家不一味地追求大,我想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向国学要答案,还不到时候

过去几年,人们好像忽然发现在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一些值得自豪的东西,国学大热,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学习国学,各种国学班进入总裁们的视线,但是在这里我要泼一点冷水,在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没有掌握好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之前,在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理清学习的顺序。

就像炒菜一样,如果先放肉,再放菜,后放油,可以想象结果会怎样。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尽管很多事情都该学,但是一定要知道先后的顺序,否则别的企业这样做很成功,你的企业这样做就可能出问题,因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要知道实施这套系统的前提条件和边界条件。我们应当有这样一种理念,“先洋为中用,再古为今用”,否则很容易走火入魔。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不是从中国开始的,市场经济也不是我们发明的,因此我们应当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去掌握,掌握的目的是要去超越。就像《大国崛起》里的很多案例一样,所有的大国在腾飞的时候都有一种开放的胸怀,比如堂堂的俄国沙皇可以到西欧国家去做一个打工仔,隐姓埋名去学习;而日本则是以强者为师,谁是强者向谁学习,没有任何成见。

在一个人没有自信之前,是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的,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去借鉴,去交流,结果就可能导致两个极端:要么在自卑心理的驱动下抄袭与模仿,即全盘引进;要么就是全盘否定,拒绝接受,认为那些东西不适合我们的企业。

大家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经济搞上去,这样大家的文明程度就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之前,就用我们老祖宗的那些理念要求大家,是不会发挥作用的。因为那些理论是建立在自信和优越感的基础之上的,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中国的文明程度在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

因此,我们不要在亢奋的心态下去国学那里寻找答案,因为还不到时候,我相信很多的高级官员都学过很多国学的东西,但是为什么他们却不能按照老祖宗的教诲去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家都是“经济人”,而不是“道德人”,大家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所以一旦经济上的欲望超越了精神上的追求,就必然出问题。一旦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有自信、有优越感的境界,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要振兴中华老字号,就要把现代企业管理、现代营销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为新时代人们引以为豪的消费品。

自负的背后其实是自卑,所以成长期的企业一定不要自负,但是却一定要有自信,在某些方面我们暂时的落后没有什么,只要坚定信心就一定能赶上或超越,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篇11

关键词:饭店;营销策略;文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青海西宁宾馆现已发展成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宾馆,是国内外宾客旅游、观光、避暑、渡假及商务、会务的理想下榻之处。建馆六十年来,西宁宾馆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继承和发扬了创业者的朴实作风,在新的时代中,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更新,以自己特有的风格,精湛的技艺,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但是,从如今的状况来看,虽然我国饭店业正在走向成熟阶段,但饭店产品同质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近年来这种同质化所诱发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随着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物质产品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人们所期望的是获得更多的附加体验。因此,这就要求青海西宁宾馆必须对自身内在的文化要素进行提升与完善。

一、文化营销的特征

1.独特性。当一个饭店将自身独有的文化渗入到营销活动中时,必然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的营销文化,而这种差异显然是很难被效仿的。每一个饭店的传统、经营管理的特色、使命与目标、内部员工以及经营者的作风与素质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说明了饭店的营销文化是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的,能够将相对独立性充分的体现出来。

2.区域性。文化营销的区域性,即是指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等,由于文化的差异所造成在营销方式、对象上的差别。这种区域性与民族、语言、习俗、宗教等因素有着深刻关系。而正是因为这种区域性,在营销活动当中就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区域文化的特点,并且为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消除彼此之间的障碍,从而让文化营销得以实现。

3.可持续性。文化的内涵,即是长时间逐步积累起来的群体意识,其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基于这样的特点,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饭店独有特色也会将持续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某一种文化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饭店营销行为,不管在策略的选择上具有多大的差异,其所蕴含的文化始终都会长期存在,然而由文化差异所形成的饭店营销竞争力也会随之得以长久的维持。

二、实施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1.是满足消费者文化性需求的科学手段。如今,在消费者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其消费的行为逐渐的偏向于文化性。消费者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生理需求,他们所追求的是更高层面的需求,更加看重的是其文化的内涵。因此,通过饭店文化力的利用来进行营销活动,必然能够让顾客感受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从而让饭店的营销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是突破饭店“同质化”的有效措施。硬件设施,是饭店行业当中最容易被模仿与复制的内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饭店严重存在着产品雷同、千遍一律的问题。随着消费者不断提高的心理需求,这些在形式与内容上随处可见的饭店产品已经很难吸引顾客的光临,而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突破“同质化”已经成为了饭店经营管理得以变革的重要环节。显然,要想实现产品差异化的突破,我们就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文化”,以文化为主题的营销模式,必然是突破同质化的尖锐武器。目前,我国硬件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星级饭店已经数不胜数,而最为缺乏的即是文化的内涵。因此,文化营销不但是解决饭店同质化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饭店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饭店文化营销的实施策略

1.产品的文化策略。对于饭店而言,必须在产品中融合能够象征人们特有行为导向、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以此来让顾客的价值认同、心理需求以及社会识别方面的人文需求得以满足。同时,在产品中还应该融入文化因素,让产品从单纯的使用功能提升到具有文化价值的新高度。不但要满足顾客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顾客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青海西宁宾馆可以推出以“集邮”为主体的餐饮活动。这样的专题餐饮不仅能够让集邮爱好者享受美味佳肴,更能让集邮爱好者聆听集邮专家对于邮市场动向的分析。显然,通过富含文化内涵服务项目的设立,不但能够让西宁宾馆的格调得以提升,其服务的范围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光临。

2.环境的文化策略。文化营销的实施,每一个细节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化营销的实施必须体现在饭店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因此,要想让文化的内涵渗入到饭店环境当中,我们就必须让饭店所提供的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变。这些环境必须根据饭店文化主题的定位来设计出与之相吻合的风格,以此来将文化内涵表达而出。比如,以青稞酒文化为载体,在餐饮设计、装饰艺术和服务风格等方面,让顾客获得个性化的青稞酒文化享受。同时,通过将青稞酒主题文化融入饭店各项经营内容中,把青稞酒文化与饭店经营、饭店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客人置身于餐厅就餐时能感受到浓厚的青稞酒文化气息。另外,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各式各样的酒具、色彩斑斓的青稞酒展示,显现出青稞酒主题酒店的经营特色和文化品质,形成有特色的青稞酒文化的服务品牌。

3.促销的文化策略。在促销的过程当中,饭店可以通过如营业推广、广告等多种促销手段来向目标顾客传播极具说服力的产品信息。在推广方面,可以在某一节日当天(如中秋节、国庆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融合来举办一系列具有高文化品位、浓郁艺术氛围的销售活动。比如,可以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乡土风味、青年厨师厨艺展等。这些极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活动不但能为西宁宾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作出巨大贡献,更能在创造与保持餐饮文化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总之,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文化因素对饭店营销的推动作用,通过各种措施来让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青海西宁宾馆的知名度、美誉度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其才能建立起具有长久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文化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商业企业为了占领更大市场份额,谋求更多利润,大多数经营活动都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技术、研究、投资、生产、营销、分销和通信网络都具有全球性。企业除了要在各自国内同行业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时刻准备迎接跨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对其市场地位的冲击,并要树立进入国际市场在本国市场外部与跨国公司共舞的信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仅仅做好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生产运作、内外部管理等方面,对进入国际市场来说只是具有了开拓市场的硬件基础。要想在国际市场中达到预期目标,事实证明,理解和掌握文化对营销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际营销中存在的文化风险

文化风险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用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当地文化,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在国际营销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同文化、甚至文化冲突。如果对文化差异或者文化冲突处理不当,有时会危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利用和控制文化差异、防止差异演化为冲突、消除已有的文化冲突,对企业实现跨国营销十分必要。

企业在国际化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

1.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客观性从本质上源于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人们的消费需求、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以其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文化风险的客观性要求国际营销策略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差异进行合作。

2.文化风险具有双效性。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文化风险表现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由此带来收益。文化风险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导致文化冲突,致使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它也是诱发优势,是一种积极因素。所以,在国际化营销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投入大量气力去改变或消除这种文化差异,相反,合理利用文化差异,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3.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源于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多变,并通过语言、宗教、价值观念、审美、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因而文化风险常常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不断变化。

4.文化风险具有可控制性。 能够识别和控制,是风险的共同特征。这就要求国际营销人员对文化风险产生根源、作用过程和表现有系统全面地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风险采用相应方式对其加以规避、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文化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四种形式:

1.区域文化风险。区域文化与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传统习惯密切相关,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区域文化特征必然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加工、款式造型、包装装潢和产品名称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带有浓厚区域文化色彩特征的商品。比如中东地区气候炎热,容易出汗,人们喜欢用气味浓烈的香水;该地区少有凉风,气温高达四十五度,当地人们又常用防晒乳涂身以润肤防暑,并喜欢用清爽易挥发的化妆品。而在许多高寒地区和国家大为流行的含油脂多的化妆品在此便无人问津。

2.审美风险。审美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它潜移默化地来源于艺术造型、表演、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对国际市场营销影响显著。美国人在选择服饰时注意突出个性,追求新异;中国人则追求典雅、含蓄。 中国人喜爱荷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洁;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常把荷花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象征不幸。

3.种族优越风险。当外来民族与当地民族文化观念相冲突时,民族心理会产生一种先天的、自发的反感与排斥,由此产生种族优越风险,所谓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甚至不改造产品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

总之,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也不相同。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价值观的调查和研究历来受到心理学家和管理学者的重视。在营销策略对不同民族的适应性方面,赫尔兰德和根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们认为,不同民族对同一营销方案的反应会不一样,好的营销战略应具有民族适应性,即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赫尔兰德和根催提出了跨文化适应模式,从消费者的文化渊源、反应方式和反应结果三个环节来描述一项营销活动的可能结果。他们认为,一项具有良好的文化适应性的营销策略唤起反应者情感、认知和相应的行为,一项不具有文化适应性的策略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4.风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性的塑造发挥重要作用。基督教倡导节俭和勤奋工作,易导致追求效率的氛围,并产生实用主义人生哲学。佛教强调精神修养,贬低物欲,易导致对技术的忽视和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这些价值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会对消费需求的结构及其消费模式产生持久强烈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中的文化策略

在国际营销,即,在跨文化营销中,企业可以有如下几种策略选择:

1.跨文化培训策略。对于国际营销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是防止和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训主要包括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冲突管理、地区环境模拟等。具体的做法包括语言训练、敏感性训练、文化学习、现场体验等。此外,语言是进行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文化的很大部分都折射在其语言中,文化的差异也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企业必须先跨越语言上的障碍,才能实现与国外顾客之间的沟通。实施跨文化营销需要大量掌握多种语言有较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技巧的人才,在跨文化营销进入之前,就应该对员工进行外国语言训练,要求能够较熟练地用当地的语言与顾客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否则,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种培训一般可以由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进行,如果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不能满足培训的要求,也可以利用外部培训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跨文化培训可以使国际营销人员理解文化的差异性,把握不同文化的特质,从而减轻可能的文化冲突;跨文化培训也可以使员工学会融合不同文化的方法,可以使其在营销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和适应所在新环境中的新文化对自己原有文化的冲击,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文化的要求。

2.文化本地化策略。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可雇用相当一部分的当地职员。这主要是因为当地雇员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项法规,而且和当地的消费者容易达成共识,雇用当地雇员无疑方便了跨国企业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在国外做广告,除了自身研究当地文化以外,还可以依靠当地的广告商。国际营销公司的广告人员,往往通晓与当地人口味和偏好一致的有特色的广告,因此他们设计的广告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需求。

通用汽车曾经想让其高档品牌凯迪拉克打开日本市场,不过,象征美国精神的凯迪拉克并未赢得日本国人的欢心。其后,通用公司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用车习惯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他们喜欢豪华车的后座椅靠背倾斜度大一些,深一些,因为日本人坐车时更喜欢半坐半躺姿势;他们还希望豪华车的座椅用高级的天鹅绒包裹。但是,日本人深知,具有明显日本文化背景的豪华车,与西方人的文化和消费心理存在着较大差异,很难赢得西方市场。于是,为了迎合美欧消费者的口味,丰田推出了凌志,日产推出了无垠,结果在美国销售得很好。

3.文化规避策略。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营销过程中,由于不同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跨文化营销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因对目标市场文化缺乏足够认知,触犯文化禁忌而导致营销失败时有发生,可见研究文化禁忌对跨文化营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母国的文化与开发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母国的文化虽然在整个子公司的运作中占了主体, 可又无法忽视或冷落开发国文化存在的时候, 就必须特别注意在双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处进行规避, 不要在这些“ 敏感区域”造成彼此文化的冲突。特别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更要特别注意尊重当地的信仰,它是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

总之,文化与企业实体资本相比,文化相对抽象和不容易被人所感知,但恰恰因为对文化影响考虑不周构成了企业顺利进行国际营销中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如果有意开拓外国市场,必须了解文化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加强对国际营销中文化策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伟俊:《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与跨文化营销理论体系建构》.学术研究,2002年第12期

[2](瑞士)苏珊・施耐德:《跨文化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出版

[3](美)范思・特普思特拉:《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4]沃伦马克:《全球营销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美)保罗・赫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沃伦马克:《全球营销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卢泰宏:《跨国公司行销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9]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13

关键词:市场营销;韩国文化;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68 -02

韩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韩国也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圈,但是由于社会历史进程、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韩国的营销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为了打开韩国市场,并在韩国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如何与韩国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并了解韩国的营销文化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那么何为营销文化呢? 企业营销文化是贯穿于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营销文化的精髓是营销理念与其价值观。

一、 韩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韩国的营销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韩国市场的发展历程。韩国的经济类型虽然属于市场经济,但是韩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作用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大得多,所以韩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历程。1945年到1961年,是韩国国内市场的萌芽成长时期,这时候的韩国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废除旧的经济管理体制,确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2)与市场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开始逐渐发挥作用。(3)政府积极促进市场成长。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增加很快,是政府主导特色的形成时期,但是政府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私营企业的推动和引导。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存在着很多缺陷,主要是企业对政府依赖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的过度干预,使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此,20世纪80年代,韩国国有企业开始进入了体制调整时期,核心是由政府主导型过渡到民间主导型。

因此,与市场发展阶段相对应的,韩国的营销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韩国的经济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状态,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韩国企业,谈不上有什么营销文化。1961年,朴正熙被推到韩国历史的前台,确立的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时的营销文化表现的是一种产品观念,企业重点探索如何生产产品,这时体现了增长第一的营销文化。20世纪70年代,政府制定了出口第一的经济政策,这时企业的营销活动转变为以海外市场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韩国企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进入了以技术立国和追求经济稳定增长时期。一些企业设立了市场营销部门,不断向以营销为中心的经营体制转变,营销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韩国市场的营销文化特点

经过以上的发展阶段,韩国现在的营销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战略

以韩国三星公司为例,三星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市场策略,采用的是先见、先手、先制、先占战略。能够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态。三星公司的手机、笔记本、数字电视等产品,都体现出三星公司先进的设计水平,正因为如此,三星公司产品一经推出,总是能得到消费者的热力追捧。

第二,较高的质量意识

不得不承认,韩国企业的质量意识普遍比中国企业的质量意识高一些,对于企业质量问题的处理速度也比中国企业处理的要快一些。从三星公司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来看,三星对于采购的原材料同一批次如果发现有1只不良产品就会整批进货,这样的做法给消费者带来了信心,认为三星的产品质量可靠,无疑是给营销部门进行产品推广时大大加分。良好的质量意识在各个企业的营销文化中至关重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意识,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市场意识基础上,培养员工崇尚质量、重视质量、对顾客负责的质量意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培养良好营销文化的重点。

第三,创新精神

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商品,任何一种商品在市场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以三星手机为例,三星追求产品品质和国际化品牌,因此,三星对产品创新的追求从来没有间断过。三星的成功可以说是技术创新的成功,回眸三星公司技术创新的经历,2005年日经调查报告公布了2004年三星手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2.6%,排名第三,紧追第一名的诺基亚,直逼第二名的摩托罗拉,目前,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全球第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企业受到影响,艰辛跋涉,李健熙带头发起了一场设计革命,他认为设计创意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也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1998年他亲自邀请美国IBM的设计师给三星的设计师们开讲座,为他们开拓思路,激发设计的灵感。通过这场革命,三星产品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第四,家族式管理

在韩国的社会文化中,由于单一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国家主义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韩国的企业大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可能形成与韩国开放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营销文化。很多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本土化程度远低于欧美的竞争者就是很好的例子。韩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集体主义倾向、家族意识、从属关系及排他观念等,为韩国企业家族式管理的营销文化提供了社会文化背景。

第五, 文化营销

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不久,韩流强势来袭,韩国电视剧、韩国明星、 韩国饮食等在中国掀起一阵流行风。韩国热播剧里的商品也会顺势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韩剧凭借高品质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据韩国文化观光部表示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自1999年的761.5万美元,提高至2001的1235.6万美元,其中2001韩剧出口达9515集,出口额约达790万美元;2002年韩剧外销收入达到1639万美元,出口集为12363集;2003 韩国电视台节目进出口情形为:出口比2002年增长46%,达4300万美元,进口则约2800万美元,在节目出口产品中, 光韩剧就占了86%(亦即约3698万美元), 因此韩剧成为韩国电视最大的输出品,其中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一些经典剧目还出口到俄罗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岛。根据《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显示,在2007年中国大陆播放的海外电视剧中,韩国电视剧数量最多,共达到128部,这充分证明了"韩流"的影响力。韩剧成功的实现登录中国,实现热播的现实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几十集、上百集,看韩剧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韩剧与韩流所引发的“追韩与捧韩热”不断地在我们身边蔓延。吃的方面许多人开始喜欢“韩国料理和韩国烧烤”了;穿的方面开始以“韩国品牌的服饰”或韩国影视剧里演员的装束服装款式来打扮自己;许多女性不断的在用韩国牌子的化妆品、装饰品;隔三差五地光顾韩国人开的精品屋,像韩国人一样睡在地上,用的是韩国的三星与LG,开的车是韩国产的现代……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韩流”的“强大魅力”一袭中国大陆,使其顺利地实现了文化输出到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中国大陆的目标,成为抢占我们大众眼球的一个“文化热点”。这股“韩流”就像热带旋风来势如此悄无声息,却又让人防不胜防。

三、韩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根据以上韩国营销文化的特点,我国企业在韩投资或向韩国出口商品时应该制定出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呢?

首先,我们要入乡随俗。我们在开拓韩国市场时,应该根据韩国人的性格特点来应对韩国客户。正如前面所说,韩国对应市场及客户需求时,反应迅速,这就要求我们面对韩国客户时也要反应敏捷,这样才能应对客户。如果,在与韩国客户交易时,按照我们传统的固有的程序办事,反应缓慢,这样一定会丢掉客户。

其次,我们要非常注重产品的品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普遍认为韩国客户比较挑剔,其实不然,韩国对本民族品牌的产品质量要求就很高,当然,对进口的产品自然而然的要求也会很高。在韩国时,一提到中国的商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品质差,假货多。如何转变韩国人对中国商品的印象,那还是需要我国企业自身的努力。我们应该制作品质精良的商品,意识不要停留在产品能用就可以,产品应该不但能用,而且应该好用,使消费者愿意购买和使用。

再次,我们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产品研发时,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生产出客户真正需要的商品。例如,韩国人都有吃泡菜、腌制泡菜的传统,腌制泡菜时还有专用的泡菜冰箱,那我国的冰箱企业就应该根据韩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来为韩国设计腌制泡菜用的专用冰箱,而不是带着我国以生产好的冰箱到韩国去推销。只有生产出有客户需求的商品,销售量才能够不断地提升。

最后,我国企业开拓韩国市场时,产品要不断地创新,要给消费者带来期待和惊喜。我国企业的特点是善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通常都是跟随同行业竞争者,而不是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产品给韩国人的印象是,价格低廉,品质较差,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生产出有特色的产品,不能总是追随其他企业的新产品。

综上所述,为了使中国企业能够更快更成功地进入韩国市场,我们应该了解韩国的营销文化,以客户为导向,注重产品的品质,注重产品的不断创新,尊重韩国的文化,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地占领韩国市场。

参考文献:

[1]沈万根. 中韩经贸合作及对策研究 [J]. 延边大学,2006.

[2]杨金峰. 韩国市场的特点及其开拓战略[N].大连大学学报1994,4(01).

[3]金成祚. 中韩市场营销文化的比较分析[J]. 辽宁科技大学,2008.

篇14

关键词:文化;文化营销;黄河实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24

1文化营销浅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精神创造。文化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文化的营销,是对某种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以达到满足消费者对特定文化需求的目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的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越来越希望精神文化产品来“填埋”内心的精神文化相对匮乏之“坑儿”。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借助特定的文化来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产品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消费者最最看重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点忽视,但是随着近年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弘扬,我们逐渐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发心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尝试开展传统文化营销活动。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并给文化营销的实施带来一些启示。

2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公司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经营的过程中,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为企业的经意宗旨,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重孝道讲仁爱为企业的道德核心,塑造员工“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在经营中不断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着力做一家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和谐企业。在2014年,面对当前消费者在油品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黄河实业推出了九品莲纯花生油,并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营销推广,实施文化营销策略。

3广东黄河实业的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3.1从营销理念的角度来看

营销理念是市场营销的指导观念。营销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也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获利的过程。文化营销的理念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黄河实业在推广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不断弘扬“仁爱”的理念,弘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的宗旨,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圣贤教诲和“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信条,等等,这一切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指导着黄河实业的整个营销活动。

3.2从目标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

营销需要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获利,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在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出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使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黄河实业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花生油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3.3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

3.3.1产品策略

“花生好,油才好”,在原材料挑选环节,九品莲纯花生油,在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挑选原材料,从江西、河南、山东和辽宁等花生优质产区采购花生,然后精挑细选,剔除一些霉变的、未成熟的和破损的花生,绝不弄虚作假;在生产过程中,依靠物理压榨,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讲诚信”“凭良心做事”的文化精神;在品牌方面,“九品莲”是“九品莲花”的简称,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外,莲花也会让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牌联想;在包装方面,除了有“般若装”、“精进装”和“禅定装”等以传统文化专有名词命名的包装,同时在花生油油瓶瓶体上挂有“爱”字标签,体现对仁爱之心的弘扬,还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等传统文化精神相关的宣传口号,无不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3.3.2价格策略

在价格上看,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黄河实业推出的九品莲纯花生油比一般的花生油要贵一些,这首先是因为原材料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的原材料需要有较高的成本,所以综合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税收等成本费用,需要制定较高的价格,另外,较高的定价也进一步证明了产品的高质量性。在价格策略方面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力求货真价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求真务实”的精神。

3.3.3分销策略

在分销方面,九品莲纯花生油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淘宝和微信等网络渠道来销售产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目前,黄河实业还采用与消费者共享“感恩金”的直销模式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分销方面,黄河实业的做法,一方面,想消费者所想,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另外,与消费者分享“感恩金”的分销模式也体现了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感恩”的精神。

3.3.4促销策略

在促销方面,黄河实业没有对九品莲花生油进行广告促销,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节约营销宣传成本,尽可能地减少消费者的额外付出。黄河实业主要通过口碑营销的形式来达到促销的效果:有过消费经历的消费者会义务地做宣传,同时关心黄河实业发展的一些人士通过博客、论坛等网络途径义务地宣传九品莲纯花生油。在促销策略方面,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仁爱”,而消费者义务地为九品莲纯花生油做宣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文化信念。

4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文化营销的启示

4.1牢牢把握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文化需要是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文化的精神的需求日益凸显。文化营销就是基于消费者对文化的渴望,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来达到营销目标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人内心存在的一种匮乏感,是消费者内心存在的一个“坑儿”,这个“坑儿”需要产品这个“填埋物”进行“填埋”,这样才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身心平衡,让消费者感受到快乐。但是需求有物质的需求和文化精神的需求之分,当人们存在文化精神的需求时,必须通过文化产品来“填埋”消费者内心的“坑儿”。文化营销的开展必须牢牢把握消费者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并用文化精神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

4.2找准目标市场

市场营销是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获利的过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我们必须将消费者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挑选适合自身现实特点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样也更能够使独特的产品被独特的消费者所关注,并激发消费者去填埋内心存在的“坑儿”。文化需求是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的,但是不同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消费内心存在的“坑儿”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实施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必须挑选对特定文化感兴趣的细分市龅弊髯约旱哪勘晔谐。这样才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提高营销成功的可能性。

4.3采用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打组合拳,需要整合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不同方面的力量。

在文化营销过程中,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精神产品,而是在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都以文化为导向,实施文化导向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在实施文化营销过程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采用都要体现对特定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5结论

文化是最有个性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也是充实人们精神信仰的需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消费者越发需要人性化的东西。文化营销就是对文化的弘扬,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而产品的销售也带动文化的弘扬。正如,广东潮州黄河实业对九品莲纯花生油在营销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营销理念、目标市场选择,还是在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来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通过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一而二,二而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文化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消费者内心存在的文化精神需求,挑选合适的目标市场,通过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来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