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大四报考公务员条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二、调查地点:全国
三、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近日,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当地200名在校大学生求职倾向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有报考公务员的意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考试还会持续走热。
最近,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读研二的小谢报考国家公务员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些微妙变化,每天浏览《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间或看看《半月谈》,有时还做些笔记。“以前她就不爱看报。”小谢的室友说道。
报考公务员,小谢有两个理由,一是公务员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二是在公务员系统,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
小谢说,报考职位需要点儿窍门。为了避免报考热门职位,她一直等到报名截止日前才报了名,这样一来就对报名形势有了大概的了解。“可是毕竟报考的人太多了,热门躲也躲不过啊!”想起自己报考的那个职位的比例,小谢的脑子不禁嗡嗡作响。
像小谢这样积极报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他们不进企业,不进公司,而是四处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不考到“金饭碗”,绝不停步,被冠以“考碗一族”之称。
据了解,自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全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突破了百万人。公务员已然成为青年人的择业新宠,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理想职业。 那么,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种报考热又藏着怎样的隐忧?
现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再度升温。截至1月4日零时,2009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第一阶段报名结束时,报考总人数达到26.1万人,超过了2008年同期的25.7万人,再创该项考试的新纪录。其中,省民革的招考职位有2个名额,报名人数为1199人;杭州市外办的行政管理岗位只招考1人,却有1770人报考,比例高达1770∶1。这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第一考”。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四毕业生王鹏找工作的方向十分明确,那就是绝不去企业。“我实在不喜欢去企业,工作时间不固定,收入不稳定,经常加班加点,而且工作岗位也朝不保夕。”和王鹏一样,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了捧上“金饭碗”,不惜“全国巡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加入“考公”大军的还有些大二大三的在校生。刚上大三的浙江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的小吕已经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了。“我的性格属于比较稳的那种,专业口径也比较适宜考公务员,加上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也都希望我能跟他们一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问及是否准备得过早,小吕很认真地说,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其实都是需要平时积累的。
在“考公”大军中,也有一些社会在职人员。2007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王洋,之前在一家世界500强的日本银行上班,收入不低,竟然也报考了公务员。“现在工资挺高的,可压力也不小,有些企业文化我也适应不了,而且弄不好随时都可能被‘炒鱿鱼’。”王洋这样解释道。
除了这些目标明确的“考碗族”外,许多考生其实是抱着“多一种选择多一条路”的心理。一位考生对记者说:“我们很多同学都是想碰碰运气,并非志在必得。”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考生后发现,大多数人报完名后,或是准备考研,或是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有些连公务员辅导书都没看,只等着考试时临场发挥。
鉴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困境,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据了解,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立即为笔试上线的考生组织了一次公务员面试辅导讲座,还邀请有关专家予以详解。
同时,公务员热还催生出了“公务员考试产业”,名目繁多的公务员考试辅导书铺天盖地,各类公务员考试补习班生意火爆,网络上兴起的公务员辅导网站和讨论专区更是让人应接不暇。
解秘:独木桥吸引力何在
有资料显示,尽管不同国家公民的就业观念各不相同,但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往往不相上下。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举行过500多次公务员录用考试,报考者总计达790多万人,被录取者只有30多万人,平均约在21个报考者中录用1名,其中有些高级职位报考比例达到3‰。各国在公务员考试竞争问题上的相似,反映出了公务员这个岗位本身的优越性。
那么,公务员岗位的魅力何在?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又是什么?
2008年顺利考上公务员的刘华告诉记者:“比起企业来说,公务员压力要小一些,而且工作很稳定,有归属感,各种待遇也很正规。”
准备“裸考”(不备考直接参加考试)的杭州师范大学大四毕业生袁清认为,公务员报考热与公务员招考特点不无关系。公务员考试的“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初试科目中的申论考的是文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的是智力,两门科目与专业技能关联不大,即使不加准备,分数也可能考得不低。如此低的“机会成本”,不免让众人“跃跃欲试”。
谈及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正在写这方面论文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刘庆分析颇为专业。他认为,报考热源于公共职位的开放性和世俗化,昔日很多公共职位对社会并不开放。而近年来,报考公务员对户口、政治面貌、专业等门槛一再放宽,限制减少。“布衣将相”实现的可能性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此外,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也是个重要的原因。”刘庆接着说道,2008年末的这场金融危机把人们带进了“就业寒冬”,就业竞争几乎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中央国家机关每年都拿出1万个左右职位用于招考公务员,这对正处于择业期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林老师则指出,其实公务员报考热也反映了我国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比如,城乡差别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公务员的工作地点大多在城镇,而城镇无论发展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农村要好许多。
已经进入公务员队伍2年的杭州市财政局的文秘小李的想法却有些不同。她认为公务员报考热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工资、福利的诱惑和官本位思想。有志青年服务、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热情以及国家机关在青年中的崇高威望也是两个重要原因。“试想,要是对祖国没信心、对国家机关没认同感、对社会建设没责任感,单纯的物质利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吸引近百万的青年人才踊跃争当公务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则指出:“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大家都愿意借助这个平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是出现公务员报考热的最重要原因。”确实,公务员招考由于其自身的公正、透明性,相对于其他的求职渠道或许更简洁。
争论:如何看待公务员热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公”队伍的现状,对公务员热的褒贬之声也不绝于耳。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一刘姓教授从教学与应用的角度对报考热予以了肯定:“学校里教授的知识很多还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挥。高校毕业生在政府机关工作,有助于这些先进知识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否则就成了学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了。”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徐续松教授在中国平安励志大会上也曾提到,我很鼓励我的学生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我觉得公务员这个岗位非常重要,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素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客观上会给国家机关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个政府机关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才队伍日益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
“不管考生的报考动机如何,只要有正确的导向和合理的用人机制,那么高素质人才仍然能够为政府所用,这种报考热何尝不是一种可喜的变化。”浙江工商大学一位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如是说道。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则呼吁理性看待公务员报考热。
“对大学生来说,考公务员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事实上,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法贞说,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就我所知,很多人在进了政府部门之后就极其不适应,反而不如一些进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发展来得快。盯着各种“碗”一哄而上,对其他工作岗位视而不见,结果很可能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找到更合适工作的机会。
而浙江工商大学的一位牛姓教授则更干脆地说道:“工作和人的关系,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总有一个是最合适自己的,但最合适自己的那个坑肯定不是非公务员不可。一门心思要考公务员,想进事业单位,都不是理性的想法。”
针对有媒体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是因为公务员工作比较轻松、压力小的原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也表示异议,他说:“当公务员,并不是有些人想的一份报纸一杯清茶那么清闲,而且现在公务员也不好当,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不能越位,不能缺位,出了问题,责任追究力度也越来越大。”
在庞大的“考公”队伍中,记者也发现有一些急流勇退的人。近几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内容难倒了众多考生,很多人发现自己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没有任何积累,选择了弃考。选择放弃并非消极行为,一些退考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对公务员的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公务员越来越难当了。同时,为此盲目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不值得。
废弃排水管惊现尸块,
警方启动命案侦破机制
2008年8月5日中午,在海南省海口市风景点白沙门附近从事景观树种植的工人王森林正在劳作,突然,正在附近拾柴火的一名老人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告诉他,在小树林一废弃的排水管里发现一只编织袋,里面好像包裹着人的尸体。
王森林跑过去一看,果然如老人所说,他倒吸一口冷气,连忙拨打了110报警。
经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确定死者系一名年轻女性,被人杀害后,将躯干部分包裹丢弃于此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鉴于案情重大,海口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指示务必尽快破案,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经多方侦查,警方锁定被害人为李珊珊,女,23岁,湖南省岳阳县人,海南某大学旅游学院大四毕业生,海南一外企员工。
确定死者身份后,专案组立即围绕死者生前社会关系展开全方位的调查。被害人李珊珊的丈夫陈明渐渐进入警方的侦查视线。但陈明在案发后离开了海口,杳无音信,给警方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陈明为什么要杀他的妻子呢?陈明到案后,警方揭开了谜底。
“毕婚族”变“考碗族”,
小妻逼夫考“碗”出人头地
姿容出众的李珊珊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2004年,能歌善舞的她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海南某大学旅游学院。
通过亲朋介绍和网上交友,珊珊也接触过一些成功男士,但都因种种原因没有交往下去。珊珊谈朋友只在意感觉和共同语言,并不在乎物质条件,因为她的家庭很富有。
2006年暑假,她放学回家,在海口坐长途汽车回岳阳县的途中认识了也在海口某大学读书的陈明。陈明高大英俊,在回家的路上时刻护着李珊珊,让李珊珊感到了倍受呵护的温暖。
两人家乡相同学校相同,因此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珊珊归校后了解到,陈明在学校是一名勤学上进的学生,有着优美的文笔,时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加上为人又很热情,这些都让珊珊怦然心动。他们的感情开始发展源于毕业论文答辩,当时,珊珊正面临论文答辩,每天学习到凌晨四五点钟,正是最需要别人精神安慰的时候。陈明找准了机会,对珊珊体贴入微,这样,陈明渐渐赢得了珊珊的好感。
2007年,珊珊与陈明学成毕业,两人此时已经同居一年多时间。感情上瓜熟蒂落,于是他们在海口租了一间房子,成了“毕婚族”。
毕业了,就意味着人生的创业开始了,就再也不能依靠父母过日子了。于是,小夫妻俩商量得最多的就是工作问题。
珊珊认为,公务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嫁了公务员,连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而且,嫁给公务员就等于买了一只潜力股,公务员的升迁机会比较大,一旦升迁,荣誉与地位给家庭及个人各方面带来的实惠也是不言而喻的。
珊珊的设想陈明没有反对,但陈明也简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考公务员不容易,即便考上了要想出人头地也难。做的永远是琐碎事,没什么大展拳脚的余地。最可能的前景就是脚踏实地地混上十多年,当个小官儿,风平浪静地过一生。
可他的想法被妻子彻底否决。没办法,他只得硬着头皮同意复习应考。陈明也知道,自己家境贫寒,很多开支都得靠珊珊家支持,珊珊提出的要求,他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看到丈夫态度的转变,珊珊十分高兴,连忙托人在北京买了一大箱子公务员应考复习资料。为了尽快让经济条件好起来,珊珊找关系在海口一家外企找了一份工作,但薪水远没有她想象的高。看到妻子如此疼爱自己,为了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不辞辛苦地劳碌,陈明不由感叹,开始为自己不想报考公务员辜负妻子的期盼而自责起来。
屡考屡败,苦不堪言,
设计一个骗局骗妻子
有了精神动力,陈明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他都在学习。
为了给丈夫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珊珊再苦再累也不让丈夫干家务活儿,生活上处处体贴入微。为了给丈夫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珊珊向父母借了3万元租了一间大房子。
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从2007年的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到2008年,陈明总共参加了10多次,他不但参加海南省的公考,还转战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公考,但都以失败告终,有两次仅以1分之差落选。
2008年中期海南省的公考中,他又落选了。自己该何去何从,该如何面对年轻漂亮的妻子和年过半百的老父母渴望的眼神?他痛苦极了。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为他解围的“机会”,这次入围者中也有一个“陈明”,和他同名同姓。他决定假冒彼 “陈明”回家向妻子报喜。
渴望丈夫入围的珊珊看到入围公示上当真有“陈明”的名字,高兴得手舞足蹈,似乎看到了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和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谎言无法自圆其说,
恼羞成怒杀妻溺女
陈明说很快就可以到政府部门上班了,珊珊痴心地等着,可是那些榜上有名的人都上班了,丈夫仍然待在家中,她不由得狐疑起来,问陈明是怎么回事,陈明假装说他也不知道,可能是自己的岗位和别人的不一样,还得等一阵子吧。陈明的花言巧语暂时骗过了妻子。
可等久了,珊珊就觉得有问题,于是到招考部门查询。不查则已,一查就露出马脚,此“陈明”不是彼“陈明”,考上的那个陈明已到政府机关工作了。珊珊见丈夫昧着良心骗了自己,气愤不已。
不管陈明怎么辩解,珊珊都不愿意听也不愿意谅解,从此对陈明爱理不理,陈明在家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珊珊非但没有再像以往般呵护陈明,两人还经常因几元钱的零用钱而争吵。珊珊坦言看不起没有本事且又说谎骗人的人,时常对陈明冷嘲热讽。
如果说妻子的责难陈明还能接受的话,邻居同学们的误解就令他无法忍受。由于陈明长年不外出工作,一些邻居竟然以为他是被人包养“吃软饭”的,就连一些同学都这样开玩笑地说他。每每想起这些,陈明都觉得做人很没用,投错了胎走错了路,不应该去报考那该死的公务员。
2008年8月3日上午,陈明在租住的出租屋内,又因琐事和珊珊发生争吵。珊珊再次说他是个废物,考不上公务员就弄个假的来糊弄她。陈明一听妻子老把这事挂在嘴上,实在让他没面子活在这个世上做人了,于是恼羞成怒的他竟然产生了杀害珊珊的想法。当日中午1时许,陈明乘珊珊熟睡时,用绳索勒住珊珊的脖子,边勒边骂:“叫你骂我,叫你逼我考公务员,叫你离婚,我掐死你!”珊珊无法反抗很快就窒息死亡。由于动作过大,响声吓哭了正在睡觉的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看到女儿一直在哭闹,失去理智的陈明竟将女儿溺死在厨房的水盆里。
事发后,记者找到了一些陈明的大学同学,大家都说陈明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校为人处世都很得体,也很善良,绝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结果。对于珊珊,不少同学也说,其实珊珊挺好,就是现实了点,可能就是太现实,才逼陈明走上这条路。
2010年8月13日,海口中院对此案进行审理时,陈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追悔莫及。满心痛苦和悔恨的陈明请求法官判他速死,他对法官说他心里有很多个如果:如果当年没有执著报考公务员,撞了南墙就回头多好?如果在激愤时冷静一下,没做出杀妻溺女的大案该多好?可是,他自己跟生活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
案子审结了,但法官却有很多话要说。这名法官表示, “考碗族”的出现,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似乎是理性选择,因为这些岗位待遇中等,福利好,社会地位高,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官文化”影响,很多考生片面地把当公务员理解为“当官”,他们认为只要能“当官”,付出再大的成本也值得。但事实上,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该法官说,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据我所知,很多人在进了政府部门之后就极其不适应。反而不如一些进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发展得快。”盯着各种“碗”一轰而上,对其他工作岗位视而不见,结果很可能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找到更合适工作的机会。
考研族
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在考试,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一路考过来。而今,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不少人继续选择了考试――考取研究生。
“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山西大学化学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任雪佳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我现在也看开了,没有以前那样抱怨社会、抱怨不公,先充电3年,增加自己的价值筹码,再投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马小林说:“他们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哲学学院的高羽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专心复习。她说:“不用像有些同学那样需要考虑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沥青公司工作的小左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但是也有同学考研是因为自己喜欢本专业,一心想搞学术。“我倒觉得,我考研就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写出优秀的论文,然后再考博,毕业后能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文学院小刘说,“至于我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家里人接济。所以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至少能够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被采访的已经考过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因为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研究生毕业的杨方瑜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
不管他们是出于就业压力还是出于自己的喜好,他们选择考研也是依据自身的状况作出的选择。他们总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明天的太阳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
考碗族
如果用“进入快车道”来形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用“火箭般蹿升”来形容公务员报考热一点也不为过。种种迹象表明,公务员报考热度有增无减。
马海鹏是大同大学2010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我们班有58人,大部分要考公务员。他们说考公务员就像买彩票一样,我们都会试一试的,就当买了一张彩票。”他接着说:“但是,我班大约20人准备一考到底――考完国家考地方,直到考上为止。每天学得昏天黑地,满脑子除了数列就是法律常识,都快走火入魔了。这些人被统称为‘考碗族’。”
对于考碗热的形势,青岛大学学生张伟(已经考上公务员)分析道:“毕业生增加了,可工作机会没有相应增加。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就业形势更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抱着“是个机会就上”的心态纷纷报考公务员,哪怕仅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肯放过。“再说了,现在企业的低收入、低保障以及低公平度造成大学生寻求更加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于是,纵然有三亚“99分行测”事件,许多毕业生还是选择了挤公务员考试这个独木桥。
除了考公务员,大学生还选择考事业单位和“村官”。晋中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这样看待当“村官”:“我考‘村官’就是想试试自己是不是块当‘官’的料。另外,虽然我是个大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但根本就不了解社会,不了解最基层的现状,能去当几年的‘村官’,对自己是一种积累和丰富。但是‘村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当“村官”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的出路。不管能否顺利当“官”,起码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苗江说:“我们专业就业不是那么好,考‘村官’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况且‘村官’收入也比较稳定,暂时不用家里救济我,我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寻出路。不然,我现在租房子等一系列开支还得求助别人。而且,‘村官’比在企业打工稳定些。”苗江又补充道:“当然了,考‘村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也有一定的竞争性。只要自己努力了,还是会有相对好的结果。相信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
而有的大学生只是把考‘村官’作为考上公务员的跳板。太原师院物理专业的李雄说:“公务员太难考了,我先考上‘村官’,然后再考那种乡镇公务员,以后慢慢发展吧。”而山西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力鹏却调侃地说:“咱现在毕业了,也该考虑找对象成家的事了。人家女孩子现在不是热衷于嫁碗族么,我们男同胞就考吧。先考‘村官’,再考公务员,一步步来吧。”
考碗也是一条路,不管再怎么难,他们仍然去努力,去争取。
创业族
走在山西高校的校园内外,我们会看到不少店面是年轻人开的,还有摆地摊的。山西大学校门外面就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在摆地摊,扯开嗓子大声吆喝着,不用问就知道是马上毕业的大学生。
闫晓飞是大四的一位学生,他摆的地摊是一些拖鞋、袜子之类的物品。他说:“论文也答辩完了,就等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工作也不好找,我先做一些小本生意,赚点经验。” 闫晓飞说他大三的时候就和同学合作摆地摊,了解进货渠道,“有时候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就起来进货,不然就晚了,进不上货。”问到是否一直摆地摊下去,闫晓飞说:“摆地摊虽然风险比较小,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悠闲,每天躲城管,躲来躲去也不是长久之事,总想着自己也开个店,但由于经费原因,一直没开。”
旁边还有一些卖饰品、手机挂件、衣服、包等的地摊,也大部分是大学生摆的,也有一些社会人士。学校里边的不少店面也是大学生开的,有饭店、洗衣间、零食店、化妆品店,还有书店等。开化妆品店的大学生小吴说:“家里帮忙投资了些,和同学几人合资的。以前都是一边上课一边经营,大家几个轮流看守店,还请了一位专业的美容师。”她接着说:“校园里消费群还算比较多的。现在也基本毕业了,也不打算出去找工作了,我们打算一直做下去。一方面风险小,一方面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发展成太原市连锁店,再远一些的话就是在全国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现有的诚信、服务和质量。我们会坚持走好每一步的。”
创业族除了在校园内外开店、摆地摊,还有就是加盟各种专卖店、开网上商店等。理工大朱红说:“我从正月里开学来了就开始找工作,零工也做了不少,但一直觉得自己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用不上手。我一直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做销售,但每次都不尽如意。马上就走出校园了,我准备自己开店,一直筹划着加盟稻草人皮具,这种皮具产品属于中高档消费层,在太原比较有市场,但不开在学校。”
朱红的同学高志强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现在比我上学的时候还卖力。我相信一切的付出会有收获的,现在网购越来越成为趋势。”淘宝与日本雅虎共建的两个网购平台“淘日本”及“中国商城”正式上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上述平台的上线意味着淘宝网国际化迈出第一步,这意味着如果淘宝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将向更多海外市场进军。“所以,机会到处都是,看你怎么把握时代的脉搏。” 创业,选择了,就走下去。
蚁族
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调查实录《蚁族》出版,将“蚁族”带入公众视野。“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能省则省。
山西大学附近的许西村、北张村聚居着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近些天,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准备离开学校进驻城中村,这些村的房价也居高不下。出山西大学的东门要经过许西村,我们会看到陆陆续续的脚蹬三轮车在运送被子、衣物、生活用品等,这些就是做好“蚁族”准备的大学毕业生的家当。
法学院2010届刘爽已经在许西村租好了房子,20多平米带卫生间的单间,每月除电费水费450元。他说:“先找一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再谋发展吧。这里条件虽然简朴,但比起宿舍的4人间来,还是蛮舒服的,也自由,接下来找工作也有个地方住着。”
财经大学的牛晓萌学的是会计。她在去年年后就开始找工作,她没有考研、也没有考公务员,只是一心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4月份时在一家汽车公司做会计工作,一直到现在。她说:“每个月工资1600元左右,仅够养活自己,还来不及报答父母。”但是,她坚信,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活着。拼到最后,不管路是怎样。”
理工大附近同样有这样的城中村,也有一些小区。条件好的可以几人租一间三室一厅的房子,平均下来,价钱也可以接受。太原师院2010届化学学院的赵敏,今年考研失败,决定再奋战一年。她就是和别人合租的房子,“三个卧室,一人占用一个,平均一人300多元钱。我们都是来年再考研的,这样也挺好。大家平时可以互帮互助,互相鼓励。”
当然,也有人想,一个普通人家供一个大学生不准备10多万,恐怕读不下来。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读完大学后(特别是名牌大学),蜗居在城中村,有的甚至找不下工作。对许多普通家庭无论从面子上还是物质上都是难以承受之痛,这当然也和目前社会的大环境有关。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找不到工作还需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抱怨社会不公,企业势利。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现状。当你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些规则时,就要坦然地去面对和适应它,调整好心态,重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只要你是金子,总会散发自己的光彩。既然做好了“蚁族”的心理准备,既然选择了从零开始的生活,那就努力吧。
回家族
大学毕业了,有的学生选择回老家就业,考老家的‘村官’,有的选择回家待业啃老。
很多农村大学生背负的是全家人的希望。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有些家庭是倾尽积蓄甚至负债累累。但是毕业后他们面对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社会无法很好地就业,于是,他们选择了回老家就业。 “工作很难找,很多岗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有时候笔试关过了,因为不善言谈,在面试时被涮下来。”碰了几次壁,山西大学工程学院2010届的小王说:“我之前在几家公司工作过,月薪800元,而且没什么发展前途。”最后,失去了工作信心的小王准备回吕梁老家。“吕梁那边不像太原这么多人才,大学生还是比较吃香的。而且,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工作,有父母在,还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比起在太原的村子里租房子,四处奔波,小王还是愿意回老家就业。
山西大学历史学院的小宋说得更实在:“马上就离校呀,我就准备回老家临汾应聘老师。当个历史老师,还能照顾我父母,待遇还比太原这边高,我何乐而不为呢。”“回老家并不意味着退缩,主要看你追求什么样子的生活。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选择也会不同。”同样想回老家的魏星星想回老家考公务员,“今年的省考快了,回老家考公务员,竞争相对小一点点。考公务员不成,‘村官’也可以,创业也可以。只要咱把心态放好了,不怕没饭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心理
随着高校招生年年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十八报告中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可见,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较为重视的社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与辅导员在对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提出了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应届毕业生择业心理统计分析
(一)继续升学深造为大部分应届生首要选择
笔者所带234名学生,其实108名学生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占总人数46%,7名学生出国深造,占总人数3%,经调查,学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可以暂时避开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二是通过继续学习深造,能够提高专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砝码,提高就业层次,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增加更多的机会。
(二)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小部分应届生的选择之一
3名学生打算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总人数1%。这3名学生都是女生,且家长影响占很大因素。他们认为毕业后到行政或事业单位发展相对来说更为稳定,而且回家乡的机会更多。
(三)就业为大部分应届生重要选择之一
116名学生选择毕业就业,占期队总人数50%。他们中多数人会在就业时考虑个人的性格、兴趣或爱好等因素。并考虑过自己大致的工作方向,但只有少数人分析过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薪资福利放于首要考虑要素,盲目追崇外企销售类工作,对自己估计太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自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目空一切。从众心理,部分毕业生在择业中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
二、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无法摆正就业心态造成自卑自负心理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对于社会和就业了解较少,造成了他们无法摆正就业心态。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学生干部,没有英语四级等消极消极想法,造成他们潜意识里就有我不行的想法,产生自卑心理,面试发挥失常从而失去工作机会。大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一般对于第一份工作期望很高,要求高工资,高地方,好城市,同时又不希望工作太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造成一些学生未能签约,而好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
(二)对就业感到迷茫导致从众和盲目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在择业中易受社会观念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大家觉得什么工作好就随之一起去抢工作,而不能真正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考虑这个工作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本身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失去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好机会。从众心理是就业迷茫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学生比较急于求成,在求职中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甚至有些学生盲目随从好朋友的求职意向,一起投简历、面试,争取一起工作,缺乏主观判断,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特点。
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在就业心理教育认识方面要注重效果性
高校辅导员除了要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宜、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之外, 还要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要帮助毕业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及价值观。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各种通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教育,通过手机短信、飞信、QQ等聊天方式,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随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辅导员也可以随时向学生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学生能够克服面谈时的羞怯和紧张,强化就业心理教育的效果,确保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
(二)在就业心理教育对象方面要把握个体性
笔者所带毕业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在就业前生活上、学习上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到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或者求职不顺,难免会产生挫折、自卑、悲观等不良的心理。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加大就业心理指导服务力度,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
(三)在就业心理教育实施方面要强调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