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

篇1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的构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使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了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通过此种形式尝试着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使其成为改变传统课堂形式的动力。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1智慧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上传,给学生打造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小型学习空间。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并没有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此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1.2智慧课堂实施过程的不足

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将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上,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与之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这一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其对智慧课堂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1.3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的缺陷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自己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资料上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资料上传过于形式化,没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堂过程的记录和交流,所以学生对课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也无法借助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所以评价形式的缺陷就导致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了空谈,取得实际效果很不明显[1]。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2.1智慧课堂设计以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上传一些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师可以首先复习拆分的知识:2里面有()1;5里面有()1;10里面有()1;10个10是()等知识,之后出示具体的1元、2元、5元、10元钱给学生看,并提问:①这一张纸币的面值都是多少?②这几张纸币都是什么单位?③2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的纸币来替代?5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来替代?此种方式突出了人民币的实用性,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符合智慧型人才的构建原则。

2.2智慧课堂实施以设计问题为导向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除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还要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过程的实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4]。但是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应,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阻碍,从而对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意识,以免使学生落入到思维僵化的窘境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①请学生自主画角,谁画的角大?②思考量角时要用什么?③角的的度量器是什么形状的?在量角器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渐认识了量角器,会使用了量角器,完成了角的度量,学生的智慧也一点点被开发和激化,这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3智慧课堂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目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优势生动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其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完美,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探索更加具有趣味性、适合性、简单性的应用方法,以此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但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科学构建,最终实现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篇3

一、 电子备课的优势与进步

1.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传统意义的备课是纸质备课,亦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自行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形成预案,并付诸笔,诉诸纸,书写出来。而各级教研部门亦以教师的纸质备课作为考核检查教师业务的重要依据。这一备课形式的初衷虽好,但是,其缺陷却愈发明显。首先,教师备课摆脱不了个人的专业视野,其备课的质量带着强烈的个人认识局限,备课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教师备课存在重复现象,特别是教学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师,年度备课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学校对备课业务考核的重点放在备课的节数、抄写的质量上。这就导致教师过多重视备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备课服务教学的真正用意。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省去了“抄写备课”的负担,“写备课”的时间大量缩减,这就为教师专注研究教材、学生、学法提供了时间保障。而电子备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也使教师备课有所侧重,这对于工作量较重的教师是一种解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2.推进信息技术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师必须一马当先,成为信息技术的推广者与运用者,并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电子备课的广泛实施,让教师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操作方式的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而电子备课的内容也必然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这也拓展了备课的内涵,使备课更富实效性。

3.倒逼教研形式革新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备课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路径。然而,资源的丰富性在为教师备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促使一部分教师通过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完成备课,以应付教研部门的业务考核。这样的备课实质上是一种抄袭行为,无论对教育教学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没有任何益处。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学校层面就必须实施备课方式的深度变革,并不是仅仅将纸质备课变为电子备课这种形式的改变,而是要逐渐尝试电子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增加集体研究、同伴互助、课中检查、课后研讨环节,全面改革教研形式,将教研活动纳入电子备课的前前后后,通过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推进电子备课的实质性改革,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电子备课的潜在效益。

二、 电子备课的缺陷与误区

1.过度借鉴对学情差异的忽略

电子备课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开放性,网络资源为备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原始性材料,而校本教研通过集体备课、主备+辅备等形式也增进了同事之间备课成果的共享。不容否认,这些优势对于备课的广度与深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备课毕竟是个体行为,通过集体研究形成的优质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若教师盲目照搬网络资源,依赖集体备课的成果,而不考虑班级教学实际,不顺应学生能力水平的话,备课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备课的效果与作用。

2.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

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促使电子备课强调集体合作、开放互动、共同研讨,教师备课行为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备课成果展现的是教师集体智慧。显然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形成的备课成果要优于教师的个体备课。但是,这样的备课形式与教研形式,同样需要警惕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避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集体研讨的过度依赖与信任,或是集体研讨的参与面不广,个别优秀教师成为制定教案、教学研讨的主角,导致一部分教师失去个体教学思考的专注力与个性化。

3.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

据报道,一些大学教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离开PPT就无所适从,拿起粉笔更是提笔忘字。信息技术需要普及,但也要谨防对传统书写技能的强烈冲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若教师书写技能不高,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引领与示范。传统备课是教师笔墨书写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不容置疑,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纸笔书写的机会减少,如何在不减弱书写能力的情况下,避免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应当进入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并通过三字培训、练习等有效方式予以弥补。

三、 提高电子备课须要关注的问题

1.关注备前研究的宽度

电子备课要与教研方式深度结合,要做足备前研究的大文章,教学管理者要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就必须关注备课研究的宽度。提高研究的宽度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的个性化思考。广义的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各项准备,教师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思考应是备课的要义所在。二是网络资源的广泛搜集。名师备课、优质课教案,大多是优秀教师思想的结晶或是教学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充分借鉴对于拓宽备课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集体研讨的共识。广泛参与的校本备前研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个性化思考的深入,观点的碰撞可以激活思维、点亮智慧,也让备前的研究更加具有宽度与深度。

2.关注教学落实的效度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真正检验备课的质量还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再优质的备课如若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也只能是一张白纸,再精彩的创意如若在课堂中不能落实,也将失去其潜在的意义。如何考核、检验电子备课的质量呢?教学管理者绝不能“纸上谈兵”,就备课论备课,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去验证。管理者在课堂观察中:一是要重点考察教师备教是否一致,落实备课服务教学的目的;二是要考察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认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三是要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对电子备课的随机改造与生成,关注教师对备课的个性化使用问题。

篇4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超越;探索

高效课堂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形式,主要是在常态课堂中,教师对课堂进行经营,并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保证教学任务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高效课堂模式的开展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无效问题积极整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

1高效课堂实践缺陷

1.1背离课堂教学的本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虽然倡导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由于该理念的形成和积极贯彻是一个不断发展并长期努力的过程,但在高效课堂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只重视了对知识的传输,并没有发挥其主体价值[1]。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认识,但该方式将知识作为认识的唯一条件,从而掩盖了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事实表现。所以说,在高效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客观、技术文本手段,并实现了知识的高效性。在这种追求方式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围绕生活展开的,学生在情感意识、亲身体验等方面都没有得到积极完善,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1.2缺少学习资源意识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资源意识,不断利用教材上的知识来学习。在长期教学形式下,受学习资源短缺现象的影响,我国教师观念、教材、教案成为学生的主要资源,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成为主要的专业学者,却降低了知识的科学性[2]。该方式是将学生学习变为一种“死学”现象,选定的教学内容都是在教材上决定的,学生将教材作为主要的工具。而且,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率、高效果、高收益,虽然它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知识讲授缺点,但在一定程度上,该方式是将问题转接给学生。学生受自由性以及重复性特点的影响,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创新、重建,从而形成了规模化、民间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1.3学习方式的模块化

随着工业化生产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方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技术主义,从而使教师教学表现为程序化以及简单化。如: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是由教师发挥主体,并对整体课堂进行控制的[3]。整体课堂一般为45分钟,主要包括知识导入、知识讲解以及知识训练等部分,每个环节都要由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在高效课堂中,将整个课堂主导权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监督人员,但实际上,尽管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有所转变,但整体上还存在一种技术主义氛围中。高效课堂的形成在表面形式上虽然是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方式的学习,但具体上,学习还是种外在的技术文本模式。而且,高效课堂中所有的知识都是沿着各个环节进行传输的,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强硬设定,还没有实现一定的创新性。所以说,高效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模式化表现,不仅没有遵循人的发展目的,在教学中实际是对行为进行工具性的塑造,也扭曲了课堂评价,无法促进育人功能与教化功能的统一实现。

1.4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不断追求课堂的高效性学习,导致评价的方式更为单一。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效课程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追求得更多。因为一个课程的评价是对时间、学生的封闭式效益以及机械程序作为评价依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影响、课堂学习发展等过程进行量化指标计算,并以单位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依据[4]。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是什么、获取的数量、获取的时间以及获取的方式,并考虑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这才能被认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还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已经达到的教学预期效果,并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些获得的收益是无法利用量化指标来计算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创造出来的,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自然结果。而且,教学质量也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特别对于人的情感、意识、思想等都无法利用数量来进行衡量。所以说,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不仅仅会剥削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会使学生体现为一直被动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面对一定的恶性竞争状态[5]。

2高效课堂的实践超越探索

2.1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式,整个教学中存在的状态又决定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所以,课堂教学中,就要建立以学习为目的,以培养人为发展方向的教学目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也将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为人能够利用知识以及自身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但在历史发展上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多个事物以及一些未知事物都能进行最明智的判断,并选择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在启蒙阶段,就是在不断启发与受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并在实际中努力去开拓,所以说,发展“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纳入到整个课堂上去。课堂教学并不是放弃知识学习,而是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自主性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体现了丰富多样的符号信息,还集合了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历史以及合作、交流中的真实阅历[6]。

2.2发挥协同学习与生成性学习

在协同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因为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变革,要将高效课程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就要在学习内容上进行积极改善。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地位,并将教学工作转化为课程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备课,还要促进课程的积极开发。其中,教师要将所学到的知识提升到一定价值,并为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学习资源。而且,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积极调整,并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身体素质以及环境等条件统一,并使之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统课堂中,都没有重视学生身体、环境等条件,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还降低了环境相关的知识。因为在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都是从某个情境作为出发点的,然后将材料引入到情境中去,但在实际上,根本没有将问题情境本身转换为问题本身。所以,重视学生身体、环境以及个体的统一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有利的资源,并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2.3促进自主化与情境化学习

利用自主化教学模式以及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利用熟练的技术技巧进行操作的,并对大脑知识进行灌输。而智慧课堂教学在一定方式上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对学生的生命、自身成长实施教学。对于自主学习模式,学生能够确定出自身的发展价值,并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评价指标等,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认知情况进行监督、控制[7]。因为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式在其中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而且,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师、学生都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为学生与教师创建情境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中的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在进行自主化教学方式与情境化教学方式中,要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性,并有效对学习资源进行重建。同时,在选择这两种教学方式期间,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并且,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以及活动过程,并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转换,并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丰富[8]。

2.4实现学习评价过程的互动性

高效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直接表达出来,而智慧课堂是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观察,并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智慧课堂中对学习进行评价是将互动性、欣赏性作为主要方式的,在互动性评价中,教师是整体课堂的组织人员,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态度,还要挖掘学生的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模式。对于学习评价的欣赏性,主要对学生的兴趣、爱护等进行关注,是对学习过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并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准确判断。现展中,都是强调思维扩展、思维补充等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学习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要努力学习别人在情境中体现的优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实现重要意义,还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在智慧课堂中,都是以互动性、欣赏性评价作为唯一标准的,不仅实现了多维度评价,还促进了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3总结

根据本文对高效课堂实践缺陷以及实践途径的分析与解决,不仅促进了我国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与研究,还为新课改的积极形成提出实践措施,以保证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满足其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平,王学文,殷宪强,等.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14(8):69-70.

[2]周海涛,王国己.高效课堂的实践缺陷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6(7):46-50.

[3]张晓霞.基于课堂知识点教学的中职英语微课设计:反思与超越[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8):14-16.

[4]课题组.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发展———小学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1(4):72-74.

[5]卢晓燕.高效课堂不仅仅依靠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5(18):6.

[6]蔡飞.优化“双主”模式,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6(15):53.

[7]张翼.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模式下物理教师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60.

篇5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英语教学 误区 方向

生成性动态课堂是指“在钻研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一种课堂形式”。它主张预设性,但更强调生成性。生成性动态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并通过让学生活动,使他们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的、自主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合作学习为方法,以探究学习为目标教学模式,让课堂动态生成有了成长的土壤,这些“生成”焕发着课堂的活力,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乐于参与活动中,学生才会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关注生成,要主动地营造生成性动态课堂。

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结果被课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甚至预设了生成,导致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一片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过于追求“形式多花样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过分追求“形式多、花样新”,生搬硬套,缺乏真正的领悟和感悟,真正的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诚信原则”的缺失。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经常安排一些活动,充分发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学生带着自备的道具热热闹闹地参加活动,这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谁在创设情境,老师还是学生?是上课还是表演?

2.“满堂问”追求空洞的热闹。为了突出学生是主体,当前的英语课堂盛行一种“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有是非问,有选择问,有填空问,有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或仓促回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或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制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仍然不利于有效的课堂生成,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的课堂生成。

那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1.教师要做“麦田守望者”,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生成性的英语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教师就是站在那“麦田”的悬崖边的守望者。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更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英语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要成为课堂生成的“催化剂”,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催化剂”,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加油鼓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评价。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

篇6

论文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原来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也少,多为《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实践训练的时间短。如许多高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少的只有36学时(每周2学时),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也很少,一般仅为8周。这么少的学时怎能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应用的能力呢,在教师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心理学一般都在9个学分(162课时)左右,师资培训课程中有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而且平常也有很多走进课堂、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少,教学实践训练时间短,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后续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都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更谈不上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2.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缺陷。

教师岗前培训(人职培训)是新补充的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一种初步的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它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第一步”。从目前的培训看,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现在的教师岗前培训仅限于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内容不全面。而美国新教师的培训要求为:增加新教师对教学神圣职责的认识;探究和发展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通过他们对职业的奉献,挖掘科研潜力;体现对所奉献职业的快乐和追求。二是培训过程缺少实践性。表现为缺少实践性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教学的要求,教师也不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

3.职后继续教育中过于注重学历学位,忽视教学实戏智慧。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工作热情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综合。青年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学历学位提升,外出进修读研的人数多,而在目前的函授教育中,教育理论类的课程很少(教育学专业除外),而且在三年学习中几乎没有教学实习。由于忽视“校本培训”,忽视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结果是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而教学实践能力几乎没有多大长进,这不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综合提高。

4.来自教师个人的原因。

许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非教学工作时间偏多。有的担任班主任,有的兼任辅导员,有的要协助实验室管理,有时还要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这些工作让青年教师付出了许多时间,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时间,客观上也延缓了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从主观上看,由于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或存在着专业知识的偏差,或主体意识不强,进取心减弱,教学能力提高较慢。

二、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慈的培育

1.改革教师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看,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调整课程结构。目前的课程结构中,课程比例失调,教育理论课时偏少,必修课比例较大,选修课比例偏少,教育学科课程的地位不高,教学实施常流于形式。针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革,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设计和规划,在保证稳定性、继承性的同时,增加前沿性知识;在保证课程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增加专题性、操作性课程。

(2)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部分,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莫定基础。但是,目前的实践活动存在着问题,如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少,指导力量明显不够等。因此,要延长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增加次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类似于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情境。

(3)整合课程内容。由于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综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教育课程要体现这一要求。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使学科课程统一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二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在整合;三是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提供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

(4)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子职前和职后全过程的,教师继续教育不单是提高学历,更重要的是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要更新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探讨,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2.形成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刻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专业自我的教师常常具有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当教师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认识到自己教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时,才能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规划、调整、发展中逐步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3.加速自我更新,做成人学习者。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L.S.)认为,教师的知识掌握包括七大类: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目的、宗旨、价值的知识;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教师显然和这一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客观上要求“自我更新”,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始终看作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研究者,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4.将教学成长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经常性、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系统性的反思能形成教师的创造精神,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评判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促进教学的成长与发展。反思是教师自主意识的表现,是教师独立于外在压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计划,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及何时学习等,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这样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教学发展作出诊断,并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策略。

5.主动争取外援,加强与专家教师的交流。

篇7

一、 影响学生言语智慧成长的因素

(一) 个人因素

1. 性别因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其各自的性别特点,而性别差异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演讲、朗读、小品、讲故事比赛中,女生的成绩总是较男生好,就是平时在课堂上,女生就声音的洪亮、语句的流利、内容的准确上都优于男生。所以,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 性格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从行为表现来说大体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里有话也不主动表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切不可认为这是消极态度,给予批评,否则将使其更加内向。

3. 环境因素。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音准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言语表达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

(二) 语文课堂教学因素

1. 课堂情感因素。在学习的情感方面,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动机较多地来自于活动本身,如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贴近自己的生活,教法直观、形象、丰富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言语智慧的成长。

2. 知识、技能基础的因素。良好的言语智慧,有赖于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词汇量不足,基本语言结构不熟悉,日常交际用语不熟悉,知识不牢固,这一切都会影响学生言语智慧的成长。因此小学生经常会由于某些知识的缺陷或没有正确的言语习惯而影响言语智慧的成长。

3. 方法与策略的因素。没有正确的学习策略、恰当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影响说的能力的提高。

4. 教师评价机制因素。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不稳定,易变化,一旦学习有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他们会丧失信心,不敢开口。当学生心理上紧张,怕犯错,信心不足时,其心理语言活动、说话的能力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良好的评价将直接促进学生的言语智慧的成长。另外,在学生的言语智慧尚不完善的时机,教师良好的引导将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进一步提升,获得充分成长。

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成长的策略

(一)在静心揣摩中开启学生的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是一种言语的心理敏锐感,这种心灵的敏感是需要反复锤炼与打磨的。美国作家桑伯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有这样的体会:“在我写作时,句子栩栩如生,动词翩翩起舞,名词色彩闪烁,余音缭绕。”对言语特殊的形象感、敏锐感来源于他毕生对言语的研究,在80岁高龄时,他“仍在研究动词以及任何衔接名词的奥妙”。可见,言语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言语智慧优势潜能只有在长期的言语学习、研究、磨砺中才能得以真正显现和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从而磨炼学生对言语的敏感性。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推敲、体会。

课例一:

在《小伙伴》一文中:“什么话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对这一句的体会,张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玛莎听了维加、安娜的话,心里很难过,还一个劲地责怪自己太粗心了。这时安东来了,他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仔细读第8段,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安东很大方,他把大一点的面包给了玛莎。

生:我从安东说的“赶快吃吧”,感受到安东比维加、安娜还要关心玛莎。

生:我觉得“什么也没说”写得好,我想安东可能当时来不及说话,急着要把面包给玛莎。

生:我还有要说的。安东什么也不说,是因为他知道玛莎最需要食物,说什么话也没用。

师:说得好!安东真是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学生对言语表现形式的关注定会更自觉,言语智慧就在倾听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例二:

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对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的体会,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静心揣摩的:

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生:“硬”表明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的。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意识,即对言语表现形式的自觉关注;而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学习倾听自己朗读的声音,从语音的变化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感受语音中传达出来的特殊韵味,因为任何感情的细微差异都可以在言语节律、语调、语气中得到表现。敏锐地触摸这些细微的差异,才可能让语言鲜活起来,才可能让学生对言语敏感起来,才可能生长出言语智慧的触角。

(二)在积淀知识中磨炼学生的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其实是一种言语表达的灵气,而这种灵气来源于文化的积淀。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以逐步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培植丰厚的言语智慧的土壤。

1. 走进文本获得精神的丰富与提升。文化、精神是通过言语这个载体传承与发展的,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丰富内涵,就是把一行行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实现与作者的精神对话,就能潜移默化地将潜藏于言语中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化入自己的心田,构建起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犹如在母亲的怀抱里吮吸乳汁获得成长一样。这样的言语学习就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成为培植言语智慧的精神土壤。

2. 超越文本获得言语的滋养与积淀。学生在解读文本获得情意熏陶的同时,自然对言语的法则、规律以及言语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并内化为“内在知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情意的感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一个人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他所听到、看到的言语是千差万别的,而对纷纷作用于他的言语又会表现出他主观的独特的选择性,因而被他内化的词语、句式必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人,而用它们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时也会有不同方式的组合。”言语只有真正融化在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才会适时迸发出来,成为智慧的言语。

(三)在课堂生成中促进学生的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是一种实践性智慧,是一种建于言语经验基础之上、在生活中生成的言语智慧。这种智慧绝不仅仅是通过“言语知识——言语能力”这样一种转化模式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学生无限的、自主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的。

课例三:

教学《第八次》一课时,王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发现文中布鲁斯王子动员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个想象补白的空间,便即兴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布鲁斯王子会怎样运用蜘蛛织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呢?请你当一回王子,写一份简洁有力的动员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在哭泣,在流血啊!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得了什么?你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进吧!(掌声)

生:面对侵略军,我们缺少的不是枪弹,不是战士,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我们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师:插话:假如第八次不成功呢?)不成功,便成仁!(众大笑)(师:你都牺牲啦?你应该还有第九次!第九次不成功……)我们还有第十次!第十一次!来吧,战士们,同胞们,胜利属于苏格兰!(掌声)

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职教云;教学方案;持续学习

1“智慧职教云”平台的优势

混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师生共同走进课程,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1]。目前,典型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有学堂在线、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等。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第一,学堂在线是免费公开的MOOC平台,是国家教育部大力建设的,国内外一流名校开设的免费网络学习的平台,主要是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教学资源。第二,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由蓝墨科技推出的移动教学App,主要由任课教师组织资源,实现混合教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标准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支持。第三,“智慧职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是一个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三个平台各有特色,“智慧职教云”整合了国家项目成果和自有资源,构建专属在线课程,支持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实践,助力“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翻转课堂作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2],已经逐步成为职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以“智慧职教云”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实例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成果,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2017年春季,面向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学生开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修课学生为118人。课程结合笔者主持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课题,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辅助教学并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与云平台学习同步。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异步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学习的环境,主要包含建构基于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云平台学习环境设计、线上线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多维度的学习评价方式等。

2.1现代职场化教学设计“职场化”

教学设计是职业教育内核,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职场化”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并根据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始终。职业院校在“职场化”教学过程设计中,线上资源的职场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线下教学中,可以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项目或作业,并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以产品或商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实战作业。传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关联度较小,与项目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不清楚学习了一门语言后到底能做出怎么样的项目,更找不到入门的切入点以及学习方式、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在校期间更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职场生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对大一、大二学生的Java语言课程引入大学生职场入门成长计划。课程教学设计时结合岗位需求引入项目实战,根据一线职场专家给出的建议,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实施环节中,通过协同平台企业工程师手把手与同学们一起进行项目实训,提前让学生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学习编程中的核心思想,避免写出低效冗余的代码,提升编写效率。

2.2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设计

互动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热议的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现代职教课程可概括为“线上、线下、职场化”。基本做法是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课件、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作业及评价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本门课程的三个学习角度:第一,从“新疆软件园常见的Java就业需求”开始,了解目前新疆IT就业市场上提供的主要职位及这些职位技术要求,帮助学生清晰定位。第二,“JavaSE基础案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Java语言基础,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Java语言的乐趣,深入掌握面向对象思想,熟练使用常用的API,巩固和拓展Java程序设计。第三,“前沿技术介绍”主要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案例,该阶段内容是IT行业的前沿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编程的魅力。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以案例为驱动,在实训过程中对基础知识逐个击破。线上课程资源涵盖常见技术方向和前沿技术介绍,使学生充分开拓行业视野,进行市场定位,零基础授课,无须相关技术储备,适合已经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员。线上课程共涵盖了Web前端及Java软件开发10个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进行拆解,保证学习者根据课件即可完成整个项目。课程穿插企业中的开发规范,课程中的重难点详解,更有答疑和教务服务,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好的学习气氛,使学习者快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习者完整实现课程中的案例,能够深入掌握Java核心编程及开发规范,为后续学习Java技术生态链打下必要的基础。

2.3知识拓展

教师在智慧职教云上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提出思考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移动终端和PC终端访问智慧职教云平台,学习任课教师构建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这样既培养学生进行持续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对已学知识进行检测。在课堂中,采用限时习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课前预习、提问、头脑风暴等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课前、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视频和PPT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持续学习;对于任课教师,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将被自动采集、分析及统计,这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并可以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通过小测试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持续关注度,测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在职教云平台上小测试、提问及头脑风暴等互动活动,评价采用分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参评等方式进行。这个环节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采用签到功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2.4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纸质的试卷也不利于保存和统计。利用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评、多方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第一,准备阶段。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别进行均衡分组,确保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为每个分组任命小组长,确保小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明确分组考核规则,确保每个小组能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组织活动。第二,评价阶段。根据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学习目标为论文、项目策划书、实验报告等,可以要求小组完成相应任务的演示文档或2000字以上的实验报告,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给出分数并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该考核方式侧重学生在作品展示及课堂中表现能力的考核。第三,总结阶段。通过设定章节和评价类型权重方式,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修正相应的评价结果,最后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综合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知”的考核,又关注了学生“识”的考核,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应激反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混合式教学实施成效分析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极大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并促进了学习持续化学习新常态,值得推广。通过职教云平台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延续;一体化教学中的云课堂、微视频、课中小练习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多元评价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逐步量化,为教师的教提供参考和反馈。智慧职教云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活动的教与学变得容易,却忽略了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把传统学习与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4],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的同时,要注重本地学生的特点,将传统教学融入到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的挑战看成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

篇9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二、案例《第二次》教学片段及分析

我有幸参加《第二次》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不一定,落后也不一定会挨打。”小明应声而起。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展开了小组合作大讨论:“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对待落后的日本。”“落后打先进,辽夏金元入侵中原。”“落后与先进平等相处互通有无,如唐朝与周边吐蕃、回鹘、南诏的和谐关系。”“落后受先进的援助,如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落后反击先进,如埃塞尔比亚抗意大利入侵。”“落后必挨打,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弱肉强食。”

一个“节外生枝”的突发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被“吸引”住,展开大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职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千变万化的,在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预设,仍然存在众多的生成元素。这些元素造就了课堂的多姿多彩,也造就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协处理,为课堂生成而随机应变,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1.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走进课堂,愈是优秀的老师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愈高。”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教师智慧互动的火花。历史老师一定要有课堂动态资源开发意识,合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断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2.课堂现场动态生成彰显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是学生自觉凸显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例证。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建立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因此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人文点化,对学生生成的个体差异回答或陈述不清的错误资源应运用教学智慧,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举例证明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资源的优势所在,通过巧妙的引导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学生知识要求的正确轨道上,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4.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及时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除相应的变动。”面对富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动的问题,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资源及时地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的设计范畴之内,从而让课堂正真正呈现灵动的生机与跳跃性的活力。

总之,充满动态资源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关注生成、期待生成、驾驭生成,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精彩的学习天地,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思想品德教育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课堂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1.1 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

1.2 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1.3 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而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的说教,而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2.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互联网+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

(一)智慧化服务特征

服务的“智慧”从整体上表现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图书馆服务要能实时感知、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图书馆”意义下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如果没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技术支撑,那么智慧型图书馆将荡然无存;如果图书馆服务不是智慧化的,那么智慧型图书馆就失去了生命力。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必须实现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如文献资源等)载体将转变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如电子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基于数字资源的虚拟图书馆,充分体现图书馆内部的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和人与设备,以及在图书馆外部的馆与馆、网与网、库与库之间的跨时空广泛互联与多样融合的特性。(2)图书馆技术的智慧化。智慧型图书馆与先进的图书馆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先进的图书馆技术是智慧型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型图书馆并不完全等同于先进的图书馆技术,否则,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就可能陷入“图书馆+互联网”的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而摒弃了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的初衷。图书馆技术的智慧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一代信息化环境中,图书馆的变化、发展、成长、进步与变革,无一不是先进技术与智能化手段引入的结果,图书馆人与读者已充分感受到并分享了技术智慧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服务效率提高与管理便捷。(3)图书馆互联机组集群的智慧化。“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实际上就是一组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组。当集群与用户交互时,硬件系统的集群配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技术性能、可用性与可靠性,以及满足实现多维度服务的服务模式需要。(4)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智慧化。图书馆的生命力在于提供信息服务,智慧化服务是一种既抽象又具体生动的人文智慧服务,为读者的信息、知识需求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与责任。

(二)智慧化服务模式

(1)远程网上信息服务。借助云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与限制,利用云地两端搭建的现代远程服务平台,实现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远程网上信息服务。远程网上服务的优势表现在:利用云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率和强大的运算和存储能力等,基于立体互联共享协作方式,图书馆可实现现代化的远程互动服务。以远程教育服务为例,智慧型图书馆可高效便捷连续不断地更新学习资源,满足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对学生学习课堂的教学需求。相关信息资源在云技术支持下,可使教与学双方完全超越时空限制,学习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习者的手里,因此可以主动地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2)以人为本的开放式主动嵌入式信息服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服务模式,借助物理嵌入和虚拟嵌入两种方式,可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需要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从而提供泛在化的信息服务。如通过多种途径可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要,图书馆员可主动融入用户环境,走出封闭的图书馆大楼,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嵌入式馆员将变成用户群体中的一员,随时解决用户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高度订制化的高附加值服务。在信息泛在化环境中,嵌入内容和嵌入方式是高度交互和复合化的,可直接面向受众实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分级服务,让用户真正体验到智慧化服务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3)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借助智能化手段可提高智慧化的服务水平,智能科技是提高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水平的强大技术支撑。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正是新技术的引入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整合的数字信息资源,涵盖了各种电子图书与期刊全文、硕博学位论文与报纸全文等,基于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可为读者提供检索查询。在以“云物大智”为支柱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区域共享理念,借助云端存取信息,在图书馆与云端间通过搭建云平台,获取服务和开展管理,利用云服务实现资源共建与信息共享。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享受图书馆高水平的智慧化服务。因此,只有不断掌握与拥有新技术,才能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互联网+图书馆”的智慧融合服务

“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国家战略,调的是全面创新、融合创新和全面发展,要突出的是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新业态,以促进万众创新。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分析和判断等能力),是灵活敏捷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支撑。智慧包含了技术智慧、知识智慧和人文智慧,它们都是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只是侧重点与表现形式不同。技术智慧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图书馆的每次发展与进步都是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突破的结果,但技术智慧只处于图书馆的外层,并非只有图书馆一家在使用,整个社会都在使用这些技术,图书馆员与读者并不是技术开发者和研制者,只是使用者和享用者。技术智慧对构建智慧型图书馆很重要,但它只是技术和智能意义下的重要。知识智慧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对图书馆管理者而言,知识服务是静态的,智慧服务是动态的,管理者将自己积累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应用于信息服务,只要管理到位就会产生智慧,从而“转知成慧”,肩负起信息知识服务的使命,做好信息知识服务工作。人文智慧是从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价值理念方面对图书馆服务进行评价,不“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怀就没有人文素养。实际上最大最美的智慧化是人文智慧,是最值得倡导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人文精神有利于克服图书馆因技术智能的局限性和知识不足导致的缺陷与片面性,因此图书馆员的人文智慧才是最必要和最重要的。“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必须注意技术智慧、知识智慧和人文智慧的融合,以服务模式创新促进高质量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

参考文献:

篇12

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指出,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权力型教育依赖权力,道德型教育诉诸师德,智慧型教育寄希望于科学。在现行的中学班级管理中,也存在着这三种类型,即权力型管理、道德型管理和智慧型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思想正在成为我们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学生维权意识的提高,使他们不再惟命是从,因此单纯依赖权力管理班级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限制。当权力型管理与道德型管理陷入困境时,迫切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探究新的方法。在困难面前,许多一线的教师、班主任和一些真正的教育家们为我们指出了正确之路――智慧型教育。推行智慧型教育,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教授曾引用基督教圣经上的话告诫科大学生:一个青年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要能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即仁;第二,要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即勇;第三,要有智慧去区别这两种事情,即智。笔者认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必须做到“仁”、“勇”和“智”。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走出埋怨、谩骂的泥潭,做到“仁”

在我们的周围,通常充斥着诸多的怨愤与不满。薪酬与回报的不对称,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僵化,过多的考核与评比,学生的不配合与懒惰……,与埋怨相对应的是泄愤的谩骂,恨差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愤恨之中各种忌语有时也会脱口而出,更为严重都还有体罚。

埋怨、谩骂和体罚,其实是一条歧路,引人走向泥潭。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通过埋怨、谩骂而成名成家的,没有一位班主任是通过埋怨、谩骂而做好教育事业的。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面对,需要我们认真反思,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需要我们执着地追求。

世间的任何事物,只要执着地追求,都会有收获。对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的,因为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他们梦想的价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代的炼者,为了长生不老,到山林里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丹没有炼出,结果却发现了对人类很有用的水银、火药及一些技术。歌德本来是追求一位姑娘的,一年后,人没追到,手上却多了一件副产品――《少年维物之烦恼》;伦琴在实验室里蹲了六年,本来是想找晶体光谱的,结果光谱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正在为教育梦想而奋斗着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也许明天就会降临。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沉着应对各种复杂的教育问题,做到“勇”

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不完全是从教师这里获得,他们从媒体,从网络得到了许多学校得不到的知识。教师在他们心中不见得还有神圣感,许多方面他们是从上往下看我们。再加上学生群体维权意识的觉醒,这必然对我们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由此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少数学生不正确的维权思想和维权方法,极个别顽劣学生甚至利用制度不完善和缺陷,向班主任发难。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懂得一些基本管理知识那只能干生气。

曾经有一年高二分班,笔者我接手了一个有名的纪律混乱的班级,班级中有好几名“刺头”学生,其中尹同学是全校有名的问题生:上课睡觉、不遵守自习纪律、谈恋爱,与老师争吵;整天与一些不良学生混在一起,有时甚至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就寝时经常偷偷抽烟,甚至翻墙外出打游戏、上网……面对这样的学生,埋怨、谩骂甚至体罚都无济于事,那只能让问题更加严重,把状况变得更糟。

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的准备,笔者首先对他无视老师权威,破坏班级纪律,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进行纠正。开学没几天,年级管理老师发现他的口袋里揣着香烟,让他把香烟拿出来,他硬是不拿,而且还傲慢地说:“老师没有权利搜查我的身体。”气得这名老师把他领到我这儿。我清楚的知道这是纠正其错误思想的一次契机,也是对其一贯嚣张恶习的一次打击,如果此次不加以纠正,后面就更没办法教育与管理。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笔者温和地请他把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于是笔者平静地对他说:“你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很好,说明你还是一名懂道理的学生;老师是没有权利搜你的身体,老师怎么可能搜你的身体呢?这不是知法犯法嘛!但是你还是未成年人,因此需要监护人。在家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在学校班主任、老师就是你的监护人,老师虽然没有权利搜你的身体,但是有权知道你口袋里是什么,你既然否认你口袋里面是香烟,那你得拿出事实证明一下。如果你继续固执下去,那我看只有请你的父母来协助我们证实了,或者请我们学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副所长)来解决了。你自己选择吧!”说完让他先到办公室外边想几分钟,再给我答复。过了一会儿,他低着头进来,承认自己口袋里面是香烟,希望老师给他一次改错的机会。笔者于是顺水推舟的让他自己把抽烟的历史写下来,今后如有类似情况发生,根据校规提出一个具体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在班会上张贴公布让大家监督。

如此经过几次较量以后,蔑视老师、破坏班纪的行为终于得到有效地遏制,同时班级风气大为好转。

三、班级管理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智”

对于一个生理有缺陷的人,我们很难去做补救,但对于心理、品德诸方面发展畸形的人,我们必须尽力去做改变和补偿的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应仅仅扬其长而避其短,甚至遮掩其短。有时候甚至生理的缺陷也能化短为长。

美国柯达公司在生产照相感光材料时,需要工人在没有光线的暗室里操作,但培训一名熟练工人需要花很长时间。后来公司发现,盲人可以在暗室里活动自如,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上岗,而且他的活要比正常人精细多了。柯达公司从此以后就大量招用盲人从事感光材料的制作。柯达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短处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岗位下,会转化成长处,变成优势。所以,若能巧用短处不失为明智之举。

篇13

摘 要: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随教育信息化潮流而起,正在变革着全球学校教育的面貌。为探讨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本刊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在专访中,余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依托新一代的通信技术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独特信息推送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学、课程、学习、管理、评价、学校的转型,同时使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理念转型;信息技术普及和渗透会改变一些重大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从而对这些战略落实提出变革性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模式;转型;信息技术;教育形态

一、智慧教育是依托新一代的通信技术

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余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智慧教育的概念。

余胜泉:IBM公司所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来演化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水资源、智慧教育等相关概念。智慧教育就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的通信技术所打造的互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自我导向的、充满内在动机的,学习是有趣的、可定制的、有丰富资源支撑的。智慧教育的本质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教与学。

智慧教育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适切性的教育。它可以培养有思想和技术素养的公民;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生理、情感和精神的发展;可以提供增强个人优势和能力的机会;可以增强家长、学校、社区、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智慧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分担大量繁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任务,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工作和学习需求,可以让师生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创造力、动力系统等,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从而保证学生的批判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社会性能力等得以发展,以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求。

智慧教育的核心追求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与学关系的创新,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创新。

《世界教育信息》:智慧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余胜泉:智慧教育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智慧的教育环境,它有八个方面的核心特点。一是情景感知,能够感知教与学活动实施的物理位置信息,感知教与学活动场所的环境信息,感知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感知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感知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缺陷、认知风格等;二是异构通信,智慧教育环境有不同的装备和设备,各类资源被融合到环境中,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无缝通信、异构通信;三是无缝移动,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学习是连贯的,不一定要集中到一个地方,而是可以在整个环境中无缝移动;四是自然交互,以语音、动作、眼神、手势、姿态等自然姿态进行深度互动并跟踪记录,且为自然交互的方式;五是任务驱动,学习环境能够理解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主动提供交流和服务,在使用各种系统的时候,从“人找信息”变成“信息找人”,系统能感知到人所需的服务,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技术;六是可视化,各种数据实现可视化的呈现,如可视化的监控、数据操作、各种图表、各种表格等;七是智能管控,通过数据精确了解管理对象的深层次信息,并做出科学决策,实现智能控制、诊断、分析、调节、调动;八是自动适应,系统能根据需要自动适应,根据用户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或服务。

二、智慧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独特信息

推送个性化的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举出一些智慧教育的典型案例。

余胜泉:IBM在推广智慧教育的时候,曾提出“The Classroom Will Learn You”――今后你进入教室,它能感知你,知道你是谁,知道你的特点、个性、知识结构等,根据这些信息来推送个性化的教育。感知、分析、决策、适应、个性化等是各种智慧教育形态的共性特征,以下我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

第一,可穿戴式无线生理监测传感器网络系统。以前,上完体育课,教师通过测脉搏跳动来判断学生的运动量。现在,北京有一所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戴上一个智能手环,通过平板电脑,教师就可清楚知道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卡路里消耗等情况,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传感设备实现运动量监控的案例。

篇14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把“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作为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重视青年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在机遇与竞争并存的大体制下,学校的许多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了起来。近十年来,学校已有一百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教学教研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人,在职“小中高”职称教师14人,有72位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8位教师荣获福建省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18位教师荣获泉州市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荣誉固然让人欣喜,但面对荣誉我们学校更多的是在思考着:如何开发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让更多的教师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灵动的经验。我们同时更深层次地思考着:如何帮助优秀教师群体突破“高原现象”,让他们常有一池的清水、活水,让他们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使学校获得不尽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小中高”职称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及省市级骨干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郁的“展示风采、共享成果”的校本教研氛围,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群体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扶掖作用,开展了“学习走近名师,感悟真谛”展示活动,举办了高级职称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的专题讲座,举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教学开放周活动,特别是举行了“赛课舞台的启示”、“将温暖艺术进行到底――班主任培训”、“有效教学,有效策略”、“综合实践与运用沙龙研讨”等优秀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发挥了优秀教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了以充分发挥校本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的“校本研训”的创新形式。

一、提出“校本名师”引领战略,建立相关培训制度

学校提出了“校本名师引领,帮促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训思路,即以本校名师为龙头,引领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素质全面,具有学者风范、充满人格魅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志性人才群体。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确定名师组成员,明确“名师引领”的职责权利,完善了相关的活动考勤、过程督查、资料建档、表彰激励等制度。

二、设立“名师成长工作室”,实现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名师效应,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起名师与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新机制,促使其专业发展,学校设立了“名师成长工作室”。

“名师成长工作室”是由名师引领下的基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团队组成,它是行动研究组织,同时也是学习型的合作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以解决教育教学重大的课题研究为载体,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学习和研究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带动作用,并以教学研讨、教学沙龙、讲课评课、示范课、公开课、“名师诊断课”、专题讲座、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带队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能力培养。

“名师成长工作室”要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与新课程实验,发挥本学科“专业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备课咨询与指导:要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实施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素质教育的推进,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要督导教学,并经常听课、评课、提出意见、建议,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达到在任期内“带一支队伍、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的目标。

三、开设“名师沙龙”,从名师成长经历中体验借鉴

“校本研训”新颖形式――“名师沙龙”让本校已经成长起来,在某一方面或领域有所建树或正在展现实力的名师面向本校教师进行别具一格的“校本研训”――这一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训”形式自创建以来大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此举来源于一次和老师们的“交心会”,在会上,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每次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培训或学习时总觉得“听的时候很激动,回来一动不动”,原因是“专家的距离太远,教授的位置太高,名师的魅力又无法炮制,想要突破自我难度太大”,到哪里寻求可以参考的榜样?老师们觉得困惑和无助: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可谓不认真,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涨,可是对学生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学生甚至滴水不进,结果适得其反。

老师们的困扰给学校的“校本研训”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教书与育人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研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多年来,在机遇与竞争并存的大体制下,学校的许多教师迅速成长了起来,他们以雄厚的实力,过硬的功底,机敏的思维,机智的应变,在赛课的舞台上赢得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认可。而在班级管理方面同样有着一群爱心可嘉、精于管理的优秀班主任,他们有着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艺术的沟通方式、温暖的关爱形式,可以也能够为其他老师做出表率,他们的经历更可以给正在努力探索和不断成长的年青班主任以感性的启迪。

(一)“校本研训”新角度――关注教学与管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步伐,扎实稳固致力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构建和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育,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创新蓄足马力,针对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两大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校本研训”活动:“赛课舞台的启示”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将温暖的艺术进行到底”。两场培训以其轻松随和、亲切自然的“名师沙龙”式特点深入人心。其中,“赛课舞台的启示”重在“启示”,在培训活动中大力发挥赛课名师资源优势,透视赛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独特启迪,培训侧重于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教师的一线教学,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名师向教师们讲述自己的教学成长经历,青年教师向名师请教自己专业成长中的困惑,互动中,青年教师拉近了与名师的心理距离,汲取了名师们的教学智慧和灵动的经验,从他们赛课的经历得到了感受和借鉴,从而获得专业的启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将温暖的艺术进行到底”则重在强化学生管理是“一门温暖的艺术”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管理艺术的技巧水平,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资源优势,通过经验分享让优秀班主任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年青班主任在交流中汲取营养。活动中,培训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及心得体会对“赛课”及“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他们具体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校本名师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教育管理经验,他们时而激情满怀,侃侃而谈:时而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有的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有的现身说法,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赛课中的成长历程:有的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让人信服。一位老师回忆了她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的数学优质课比赛的赛课历程,感言自从那次比赛后,在自我审视中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文化底蕴、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学艺术、课堂的激情、幽默、机智等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于是在不断发现差距和缩短差距中让自己成长起来。有的老师则把每一堂常态课都当成磨研自己的“公开课”,把身边每一位老师都当成可以学习的对象,把每一次比赛都当成历练成长的舞台,于是胆识和能力在磨练中越发成熟了起来。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以案例为切入口,揭示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开拓心”对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出“班主任不仅是领头雁,还是主持人、是教父、是知心朋友、是策划师”的个性观点,发表“该袖手时则袖手,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管理之道,强调“与家长成为挚友,携手为孩子的成长导航、护航”……

(二)“校本研训”好效果――互动良好起共鸣

他们鲜活的经验,灵动的创造性,深厚的文学底蕴,诙谐幽默又富含哲理的语言,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在专题发言后,进入了“现场提问”的环节,参训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困惑经过深思熟虑,提炼成一个个精彩且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请教,更有老师针对自己班里的个案,特别指名请教台上的某个校本名师。如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性格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教师的性格决定风格?教师应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扬长避短,形成好的教学风格?有人说高年级的课堂是“沉默”的,你对这个“沉默”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沉默的课堂”?当你面对这种“沉默”的局面,你会怎样去扭转它?……参训者的提问或巧妙或尖锐,培训者的解答或庄或谐,形成了一道严谨与幽默并存,智慧与快乐同在的风景线。在专题发言和互动交流的期间,不乏妙语连珠,闪动着与会者智慧的光芒,会议室里常常爆发出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和优秀班主任的零距离的接触中,大家透过“名师”的光环看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师成长的甜酸苦辣,看到了名师对人生价值的行动表现和精神感召。在这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中,老师们感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立体的人,而不是不可高攀的偶像。而面对面推心置腹的沟通让青年教师充分体验了名师不懈追求的成长轨迹,激发了青年教师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对人生的坐标开始了新的定位,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和动力。

(三)“校本研训”有收获――交流碰撞共提高

收获一:培训者得到自我确认与提升。培训者又是参训者,他们在梳理经验与培训年青班主任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培训活动的一大亮点,二度提升了培训者的综合素质。首先,培训者为了完成自己承担的培训任务,必须回忆自己“赛课”或从事班主任的心路历程,重新梳理、总结其中的心得感受,甚至有的老师还会去翻阅曾经写下的教育随笔或教学案例,然后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参训者有所帮助或是让其受到启迪。这个梳理、总结的过程就是培训者的自我培训过程。许多培训者曾坦言:“从一开始‘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担忧,到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的确有一种‘拨开迷雾见明月’的自信满怀和豁然开朗……”其实这个煎熬的过程正是教师在自我锤炼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其次,培训者可以在听取其他老师经验的同时进行反思与对比: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是怎么处理的,这样的处理与我的处理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好?我该如何改进自己在这方面的方法?再次,在参训者提问的环节里,培训者面对各种相关的教学问题,从自己已知的经验世界出发,糅合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参训者直面交流,这种即兴式的问答交流培养了自己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