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

篇1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新形势下,学科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以一种新颖的形式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并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高度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课堂的构建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使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了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通过此种形式尝试着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使其成为改变传统课堂形式的动力。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智慧课堂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现状

1.1智慧课堂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上传,给学生打造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小型学习空间。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此种方式并没有在网络环境下发生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和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此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

1.2智慧课堂实施过程的不足

网络学习空间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将网络信息上传到网络空间上,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与之结合起来,也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这一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其对智慧课堂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是很不明显的。

1.3智慧课堂评价方式的缺陷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自己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进行资料上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资料上传过于形式化,没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课堂过程的记录和交流,所以学生对课堂具体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也无法借助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所以评价形式的缺陷就导致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了空谈,取得实际效果很不明显[1]。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2.1智慧课堂设计以智慧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主的利用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智慧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也要求智慧课堂的构建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征,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上传一些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师可以首先复习拆分的知识:2里面有()1;5里面有()1;10里面有()1;10个10是()等知识,之后出示具体的1元、2元、5元、10元钱给学生看,并提问:①这一张纸币的面值都是多少?②这几张纸币都是什么单位?③2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的纸币来替代?5个1元是几元?可以用哪些面值来替代?此种方式突出了人民币的实用性,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符合智慧型人才的构建原则。

2.2智慧课堂实施以设计问题为导向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除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还要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教学的形式进行课堂过程的实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4]。但是在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与小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相应,以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到阻碍,从而对问题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意识,以免使学生落入到思维僵化的窘境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①请学生自主画角,谁画的角大?②思考量角时要用什么?③角的的度量器是什么形状的?在量角器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通过一步步的问题设计,学生逐渐认识了量角器,会使用了量角器,完成了角的度量,学生的智慧也一点点被开发和激化,这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3智慧课堂要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目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上,其不仅能够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优势生动展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在其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完美,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探索更加具有趣味性、适合性、简单性的应用方法,以此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丰富资源、创新形式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但只有网络学习空间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为其提供支持。因此,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科学构建,最终实现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目的。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篇3

一、 电子备课的优势与进步

1.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传统意义的备课是纸质备课,亦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自行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形成预案,并付诸笔,诉诸纸,书写出来。而各级教研部门亦以教师的纸质备课作为考核检查教师业务的重要依据。这一备课形式的初衷虽好,但是,其缺陷却愈发明显。首先,教师备课摆脱不了个人的专业视野,其备课的质量带着强烈的个人认识局限,备课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教师备课存在重复现象,特别是教学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师,年度备课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学校对备课业务考核的重点放在备课的节数、抄写的质量上。这就导致教师过多重视备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备课服务教学的真正用意。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省去了“抄写备课”的负担,“写备课”的时间大量缩减,这就为教师专注研究教材、学生、学法提供了时间保障。而电子备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也使教师备课有所侧重,这对于工作量较重的教师是一种解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2.推进信息技术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师必须一马当先,成为信息技术的推广者与运用者,并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电子备课的广泛实施,让教师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操作方式的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而电子备课的内容也必然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这也拓展了备课的内涵,使备课更富实效性。

3.倒逼教研形式革新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备课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路径。然而,资源的丰富性在为教师备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促使一部分教师通过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完成备课,以应付教研部门的业务考核。这样的备课实质上是一种抄袭行为,无论对教育教学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没有任何益处。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学校层面就必须实施备课方式的深度变革,并不是仅仅将纸质备课变为电子备课这种形式的改变,而是要逐渐尝试电子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增加集体研究、同伴互助、课中检查、课后研讨环节,全面改革教研形式,将教研活动纳入电子备课的前前后后,通过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推进电子备课的实质性改革,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电子备课的潜在效益。

二、 电子备课的缺陷与误区

1.过度借鉴对学情差异的忽略

电子备课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开放性,网络资源为备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原始性材料,而校本教研通过集体备课、主备+辅备等形式也增进了同事之间备课成果的共享。不容否认,这些优势对于备课的广度与深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备课毕竟是个体行为,通过集体研究形成的优质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若教师盲目照搬网络资源,依赖集体备课的成果,而不考虑班级教学实际,不顺应学生能力水平的话,备课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备课的效果与作用。

2.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

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促使电子备课强调集体合作、开放互动、共同研讨,教师备课行为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备课成果展现的是教师集体智慧。显然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形成的备课成果要优于教师的个体备课。但是,这样的备课形式与教研形式,同样需要警惕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避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集体研讨的过度依赖与信任,或是集体研讨的参与面不广,个别优秀教师成为制定教案、教学研讨的主角,导致一部分教师失去个体教学思考的专注力与个性化。

3.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

据报道,一些大学教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离开PPT就无所适从,拿起粉笔更是提笔忘字。信息技术需要普及,但也要谨防对传统书写技能的强烈冲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若教师书写技能不高,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引领与示范。传统备课是教师笔墨书写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不容置疑,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纸笔书写的机会减少,如何在不减弱书写能力的情况下,避免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应当进入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并通过三字培训、练习等有效方式予以弥补。

三、 提高电子备课须要关注的问题

1.关注备前研究的宽度

电子备课要与教研方式深度结合,要做足备前研究的大文章,教学管理者要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就必须关注备课研究的宽度。提高研究的宽度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的个性化思考。广义的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各项准备,教师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思考应是备课的要义所在。二是网络资源的广泛搜集。名师备课、优质课教案,大多是优秀教师思想的结晶或是教学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充分借鉴对于拓宽备课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集体研讨的共识。广泛参与的校本备前研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个性化思考的深入,观点的碰撞可以激活思维、点亮智慧,也让备前的研究更加具有宽度与深度。

2.关注教学落实的效度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真正检验备课的质量还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再优质的备课如若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也只能是一张白纸,再精彩的创意如若在课堂中不能落实,也将失去其潜在的意义。如何考核、检验电子备课的质量呢?教学管理者绝不能“纸上谈兵”,就备课论备课,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去验证。管理者在课堂观察中:一是要重点考察教师备教是否一致,落实备课服务教学的目的;二是要考察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认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三是要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对电子备课的随机改造与生成,关注教师对备课的个性化使用问题。

篇4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超越;探索

高效课堂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形式,主要是在常态课堂中,教师对课堂进行经营,并引导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保证教学任务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高效课堂模式的开展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无效问题积极整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

1高效课堂实践缺陷

1.1背离课堂教学的本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虽然倡导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由于该理念的形成和积极贯彻是一个不断发展并长期努力的过程,但在高效课堂中,还存在一定缺陷,只重视了对知识的传输,并没有发挥其主体价值[1]。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认识,但该方式将知识作为认识的唯一条件,从而掩盖了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事实表现。所以说,在高效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客观、技术文本手段,并实现了知识的高效性。在这种追求方式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围绕生活展开的,学生在情感意识、亲身体验等方面都没有得到积极完善,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1.2缺少学习资源意识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资源意识,不断利用教材上的知识来学习。在长期教学形式下,受学习资源短缺现象的影响,我国教师观念、教材、教案成为学生的主要资源,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成为主要的专业学者,却降低了知识的科学性[2]。该方式是将学生学习变为一种“死学”现象,选定的教学内容都是在教材上决定的,学生将教材作为主要的工具。而且,高效课堂追求高效率、高效果、高收益,虽然它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知识讲授缺点,但在一定程度上,该方式是将问题转接给学生。学生受自由性以及重复性特点的影响,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创新、重建,从而形成了规模化、民间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1.3学习方式的模块化

随着工业化生产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方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技术主义,从而使教师教学表现为程序化以及简单化。如: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是由教师发挥主体,并对整体课堂进行控制的[3]。整体课堂一般为45分钟,主要包括知识导入、知识讲解以及知识训练等部分,每个环节都要由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在高效课堂中,将整个课堂主导权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监督人员,但实际上,尽管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有所转变,但整体上还存在一种技术主义氛围中。高效课堂的形成在表面形式上虽然是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方式的学习,但具体上,学习还是种外在的技术文本模式。而且,高效课堂中所有的知识都是沿着各个环节进行传输的,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强硬设定,还没有实现一定的创新性。所以说,高效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模式化表现,不仅没有遵循人的发展目的,在教学中实际是对行为进行工具性的塑造,也扭曲了课堂评价,无法促进育人功能与教化功能的统一实现。

1.4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不断追求课堂的高效性学习,导致评价的方式更为单一。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效课程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追求得更多。因为一个课程的评价是对时间、学生的封闭式效益以及机械程序作为评价依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影响、课堂学习发展等过程进行量化指标计算,并以单位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依据[4]。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是什么、获取的数量、获取的时间以及获取的方式,并考虑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这才能被认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还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已经达到的教学预期效果,并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些获得的收益是无法利用量化指标来计算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创造出来的,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的自然结果。而且,教学质量也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特别对于人的情感、意识、思想等都无法利用数量来进行衡量。所以说,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不仅仅会剥削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会使学生体现为一直被动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面对一定的恶性竞争状态[5]。

2高效课堂的实践超越探索

2.1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式,整个教学中存在的状态又决定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所以,课堂教学中,就要建立以学习为目的,以培养人为发展方向的教学目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也将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为人能够利用知识以及自身的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但在历史发展上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多个事物以及一些未知事物都能进行最明智的判断,并选择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在启蒙阶段,就是在不断启发与受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并在实际中努力去开拓,所以说,发展“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纳入到整个课堂上去。课堂教学并不是放弃知识学习,而是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自主性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体现了丰富多样的符号信息,还集合了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历史以及合作、交流中的真实阅历[6]。

2.2发挥协同学习与生成性学习

在协同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因为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变革,要将高效课程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就要在学习内容上进行积极改善。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地位,并将教学工作转化为课程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备课,还要促进课程的积极开发。其中,教师要将所学到的知识提升到一定价值,并为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学习资源。而且,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积极调整,并将学生的心理变化、身体素质以及环境等条件统一,并使之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统课堂中,都没有重视学生身体、环境等条件,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还降低了环境相关的知识。因为在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都是从某个情境作为出发点的,然后将材料引入到情境中去,但在实际上,根本没有将问题情境本身转换为问题本身。所以,重视学生身体、环境以及个体的统一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有利的资源,并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2.3促进自主化与情境化学习

利用自主化教学模式以及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利用熟练的技术技巧进行操作的,并对大脑知识进行灌输。而智慧课堂教学在一定方式上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对学生的生命、自身成长实施教学。对于自主学习模式,学生能够确定出自身的发展价值,并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评价指标等,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认知情况进行监督、控制[7]。因为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式在其中发挥其较为有利的作用,而且,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师、学生都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为学生与教师创建情境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中的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在进行自主化教学方式与情境化教学方式中,要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性,并有效对学习资源进行重建。同时,在选择这两种教学方式期间,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并且,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以及活动过程,并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转换,并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丰富[8]。

2.4实现学习评价过程的互动性

高效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直接表达出来,而智慧课堂是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观察,并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智慧课堂中对学习进行评价是将互动性、欣赏性作为主要方式的,在互动性评价中,教师是整体课堂的组织人员,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态度,还要挖掘学生的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等模式。对于学习评价的欣赏性,主要对学生的兴趣、爱护等进行关注,是对学习过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并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准确判断。现展中,都是强调思维扩展、思维补充等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学习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要努力学习别人在情境中体现的优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实现重要意义,还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在智慧课堂中,都是以互动性、欣赏性评价作为唯一标准的,不仅实现了多维度评价,还促进了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3总结

根据本文对高效课堂实践缺陷以及实践途径的分析与解决,不仅促进了我国课程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与研究,还为新课改的积极形成提出实践措施,以保证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满足其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平,王学文,殷宪强,等.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14(8):69-70.

[2]周海涛,王国己.高效课堂的实践缺陷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科学,2016(7):46-50.

[3]张晓霞.基于课堂知识点教学的中职英语微课设计:反思与超越[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8):14-16.

[4]课题组.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促进课堂转型发展———小学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1(4):72-74.

[5]卢晓燕.高效课堂不仅仅依靠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5(18):6.

[6]蔡飞.优化“双主”模式,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6(15):53.

[7]张翼.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模式下物理教师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60.

篇5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英语教学 误区 方向

生成性动态课堂是指“在钻研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一种课堂形式”。它主张预设性,但更强调生成性。生成性动态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并通过让学生活动,使他们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的、自主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合作学习为方法,以探究学习为目标教学模式,让课堂动态生成有了成长的土壤,这些“生成”焕发着课堂的活力,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乐于参与活动中,学生才会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教师。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关注生成,要主动地营造生成性动态课堂。

然而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刻意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结果被课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有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是“为生成而活动”,甚至预设了生成,导致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一片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1.过于追求“形式多花样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过分追求“形式多、花样新”,生搬硬套,缺乏真正的领悟和感悟,真正的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诚信原则”的缺失。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经常安排一些活动,充分发动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这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学生带着自备的道具热热闹闹地参加活动,这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谁在创设情境,老师还是学生?是上课还是表演?

2.“满堂问”追求空洞的热闹。为了突出学生是主体,当前的英语课堂盛行一种“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有是非问,有选择问,有填空问,有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或仓促回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或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制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仍然不利于有效的课堂生成,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的课堂生成。

那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1.教师要做“麦田守望者”,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生成性的英语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没有一个大人。教师就是站在那“麦田”的悬崖边的守望者。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耐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更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英语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要成为课堂生成的“催化剂”,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催化剂”,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加油鼓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评价。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