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文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人文素养知识竞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人文素养知识竞赛

篇1

1、提高教师素养,随风潜入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位人文素养高的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因此教师创造的人文化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校内语文教师培训,将学校内的所有语文教师组织在一起举办一个教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所有语文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人文教育主张,教师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教学经验,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阳光的青少年。

2、创造具体情景,润物无声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具体情景不仅包括在语文课堂上也包括课外生活中。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精彩,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加入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浪花》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层层浪花的图片,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电影中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片段视频,通过电影和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对浪花的产生以及海浪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美景有个具体的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对浪花有了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当你站在大海边上海风吹来,吹起了层层浪花,浪花拍打着你的双腿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浪花》中表达出的主人公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另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事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好少年。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历史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五千多年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对那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以及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充满崇高的敬佩感,并以这些人为榜样,学习他们敢于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大无畏精神。

3、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升华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方法

1 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1 文化水平偏低,人文知识缺乏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普遍比较差,大多数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文化素质低下。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就是单纯的学习技术,不必要学习其它人文方面的知识,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美学知识缺乏。

1.2 文字功底薄弱,表达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因以前语文没学好,底子薄、文化基础知识差,所以,听说读写能力不强,这就造成了字写不好,话不会说,句不会断,文章不会写。经常发现学生写的请假条,思想汇报,工作总结等应用文,多是格式不对,条理不清,词不达意,错字连篇。面试时,学生不知如何表达。

1.3 自信心不足,承挫能力脆弱

大部分学生因中、高考的失利或因有失败的经历,心里有阴影。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承挫能力脆弱。在学习、实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很容易就会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破罐子破碎。有的则长期抑郁,导致患上抑郁症,甚至发展到精神分裂症,造成个人、家庭的悲剧。

1.4 理想信念缺乏,人文素养缺失

很多学生认为读中职意味着理想的破灭,今后只求“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因此,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对待,文化课敷衍了事的现象。由于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之志,抱着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心态。

2 中职学校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拼搏创新精神比较薄弱。大多数学生是从初中、部分高中生而来,团员的比例相对比较少,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是小部分团员,大部分非团员的群体,工作难度非常大,共青团组织工作如何来为教育对象服务,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中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却因为大环境所致,整体的学生素质还比较偏低,渴望被重视和突出,希望找到一个既可以依赖的精神家园,又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而共青团就是他们所依托的组织。

3 共青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开辟人文素质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丰富中职生校内外文化生活,营造出浓郁、生动、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

3.1 利用团的优势,开展人文素质主题班会

学校团组织要利用好主题班会这个平台,组织班级开展人文素质主题班会,在设计主题班会时要明确主题,特别是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加强法制教育、社会公德和意志品质、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人文素质熏陶。

3.2 开设人文讲座,营建人文学术氛围

针对中职学校相对较弱的人文教育之现状,学校团组织要经常举行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系列人文讲座。系列讲座的举办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满足自己的需要,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活跃心智、激感,受到爱国主义和其它方面的教育。要让这些高密度、高层次、高品味的人文讲座掀起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热潮。

3.3 建立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在实践中升华人文精神

社会实践是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历史责任的重要途径。学校团组织要积极建立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空间,扩大人文素质教育载体,与当地社区、人文景观、人文景点、历史文物点、博物馆等签订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立一批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联系点。人文素质教育校外基地是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组织和指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全面的认识,以培养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全面开发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团组织可以利用图书馆、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校刊等阵地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学校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美化教室宿舍比赛,文明班级评比,征文比赛等等。同时,结合专业元素特点,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美,产生美的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校风,学风,校园精神的形成。

3.5 组织人文知识比赛,推动人文素养的提高

组织开展人文和科学兼顾,知识和修养并重,规范和活力相辅的人文知识竞赛,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经济、法律、艺术、礼仪等系列人文知识。将人文知识竞赛打造成一个共建人文交流的平台,切磋人文知识的课堂,展示人文素养的舞台,抒发人文情怀的节日,使得人文知识竞赛真正成为学生的人文知识交流平台。

3.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人文心理

要组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团组织要经常在学校内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广播橱窗、心理研究、网络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宣传窗、心理热线、团体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问题回音、个别咨询等方式,以多种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全学生的人文心理。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柳倩华.浅谈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2 石亚军.论人文素质教育的“332架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Medium occupation school league method to develop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Guangxi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School in Nanning, Guangxi, 530031)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校园建设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提高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其中人文知识在当今社会被赋予重要作用,对整个时代的进步有着引导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中华儿女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见证了人文知识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知识的载体,是中华儿女吸取知识的重要地方,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对掌握人文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人文方法贯穿于整个人文素质教育过程,是人文素质中所包含的具有实践作用的重要方法。学以致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积极倡导的重要思想,指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而且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学以致用也同样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向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人文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筛选积累下来的,对提升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对规范人文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主要通过人文行为来体现。要想提高人文素质,就要严格规范人文行为,只空谈理论知识,却没有付诸行动,这样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偏离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进而影响整个民族大进步和文化的传承[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先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够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这些都成为规范人们人文行为的主要依据。

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校园建设

校园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校园环境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学校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日常,与各个学科相结合,如诗歌、书籍等相关传统文化要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地动仪、“四大发明”等要与科学学科相结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伟大精神。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与书本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知识和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多开展传统文化相关主题活动,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相关部门积极引导

走出校园,也存在着许多人文素质低下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发挥向导作用,积极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多组织开展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全民参与其中,使其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加强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使其渗透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3];媒体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网络知识竞赛,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门可以制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片,定期向人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要特别突出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使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新路向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社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心理素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文”一词,在汉语词典上定义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它所体现的是主体对世界的关系,是对人自身价值和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所谓人文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边缘状态。表现在: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或被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没有突出“人文精神”。其次人文素质教育虽然注重了内容的广泛性,但人文内涵尚不够突出。再次,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片面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素质教育。这种忽视人文教育的状况只会使教育功利化、工具化和庸俗化,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另外,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表现在基本的文史哲、日常人文、艺术知识及欣赏水平的缺乏;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法律知识淡薄;缺乏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对未来的生活信心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三、拓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路向

由于受近代西方唯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及教育过于功利性的影响,教育偏颇,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就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转变教育理念,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拓展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向。

首先,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与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所以,大力开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和高职院校工作实际为基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事实上这忽视了教育的本质。高职院校在传授给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高职院校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需确定具体、细化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动力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入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整套在专业教育中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再次,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拓宽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专业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课程是各类教育活动的核心,集中反映了教育的特性和功能。加强高职学校的职业人文教育,要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加强现有课程的整合,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拓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系列讲座,搞好学生社团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还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名优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最后,建设活跃第二课堂,完善职业人文素质评价机制。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有组织地开展专题讲座、文化讲评、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举办人文、社科发展前沿的学术性讲座和演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人文教育。此外,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落实人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要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要完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

篇5

一、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按照“全校动员、人人参与、各负其责、完善机制、确保长效”的工作原则,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提高师生素养。

建设校园自然环境,形成学校自然环境特色。将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融入校园自然环境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校园功能空间,并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美化,体现整体美感。

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构建校园人文景观特色。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发掘、创设能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承载物,悬挂张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并精心设计和展示,体现整体美。

构建校园传媒环境,形成校园传媒特色。学校通过校报、校刊、校园网等,为师生的自我展示搭建平台。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宣传校园新闻、国家大事等的媒介。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教室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雅美

学校利用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体现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标志;细致地了解自身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文化,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说话;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着力打造学校网络信息文化;健全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展现学校的人文美

三、师生风貌和美

塑形象,体现师生的外在美。全体师生着装得体、文明用语、体态大方体现着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重人文,体现师生的内在美。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强德育,体现师生的人文精神;学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教材,加大融入力度,建设“人文课堂”。

塑造良好、优雅的外部形象。在社会树立“环境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形象;在家长中树立“优质、满意、放心”的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花园、乐园、学园”的形象;在教师中树立“公平、信任、拥护”的形象,使学校更安全和谐,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四、育人活动多彩美

重视学校仪式与典礼仪程,形成持久活动特色。精心设计、注重挖掘,借助美的形式,使内隐的教育外显,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打造特色文化,形成良好习惯。

拓展育人活动体系。建立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的学生兴趣小组,积极开设各种形式的特长课,让学生学有所长。创新学校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有特定主题的校园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一次图书推介会:每学期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一次诗歌朗诵会:每学期一次作文竞赛),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服务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1]。然而笔者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方面,只有27%的教师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36%的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程度一般,37%的教师对比较生疏;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仅有11%的教师能自制课件进行教学,2%的教师在青年教师帮助下制作课件,80%的教师直接用下载的课件来进行教学,7%的教师不用课件进行教学。从以上两组数据不难发现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相对薄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全面;二是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较低,特别是对常用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生疏,导致班班通设备及资源的使用率较低,也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三是教师对下载的课件直接使用,不会进行二次加工。从中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教师的文化素养主要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审美素养等方面。平时的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对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科学素养的培训,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增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作用,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另外,学校要结合政治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及、传播信息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伦理道德素养培养。

(二)加强对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

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让每个教师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主动从多种媒体(如互联网、电视、QQ、微信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事例。通过感受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让每一个教师明白新形势下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就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一种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教学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把其作为辅助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培养

信息能力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也包括使用互联网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因笔者所在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8岁,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从基础抓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积极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利用网上共享的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第一,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在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可邀请专家讲座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对教师信息基础知识和操作方面的培训。第二,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拓宽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第三,激励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育软件大赛、论文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让教师在大赛活动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第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对教学辅助软件,如Word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PowerPoint幻灯演示软件等的使用,把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兴趣。

篇7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综合性人才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与企业输送人才的主要根据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和数量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高职院校以学生工作为目标导向进行教学,但教学的重点停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上面,暴露出高职院校不重视或直接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弊端。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短板,需要进行改变和不断的完善,才能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提供助力,以下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析。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育人为本,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然而,在就业问题以及短期利益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怎样掌握一门技术,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各项技能,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被遗忘在角落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慢慢体现出来,进而极大的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需要认清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甚而有部分人觉得它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院校领导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校在安排课时以及设计课程时就出现偏差,只是简单复制、粘贴以往的人文类课程,且占比例也比较小,内容也较为陈旧和乏味。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同样重视的是教师的知识、技能,而没有专业的人文类教师,直接导致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会太高。与此同时,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深入到专业技能教育中,其教学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从上述分析可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的投入较少,必要的基础教育体系不健全,软件配置严重匮乏,最终导致他们的人文素养较差,在工作上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二)高职院校课外文体活动缺乏人文性

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缺失,导致学校在组织和安排文体活动时,活动内容过于单调,缺乏一些人文性的元素,使得高职院校文体活动的教育收效甚微。例如,在学校组织一些晚会上,学生的节目更多的追求一些酷炫的街舞、摇滚乐队以及博人眼球的一些浮夸表演,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而那些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比赛更多的停留在名次的争夺上面,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文体活动从内到外都缺乏人文气息,没有人文文化的渗透,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学习的机会。

(三)高职院校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气息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文环境塑造方面有所欠缺,人文底蕴较差,缺乏一些时代性的新鲜宣传标语,宣传板报长时间不进行更新,且学生对此类事情参与度不高。此外,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支持,对学生的约束不够强,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环境诱导,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今的人们变得更加浮躁、急功近利,高职院校所招收大部分为学习成绩一般或是较差的学生,学校里形成的氛围更多是生硬的技能教学,以及功利的考证形式,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里,课后的大部分学生组团去网吧打游戏,部分学生则拿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看网络小说,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阅读,特别是对那些经典名著却很少去阅读。

三、改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不是手足无措的茫然应对。因此,只有将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沟通处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德智育的全面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方法。

(一)全面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改善当下人文素质教育匮乏的问题。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首先是通过会议、宣传等方法,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整个学校都意识到学校要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大改良,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而针对人文类的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文类教师,增强教学力量。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重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从教学内容方面出发,高职院校应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技能教育模式,新增一些人文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例如,民族文化课程、音乐鉴赏课程、文化修养课程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课程来进行学习。从人文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技能教学的同时应融入一些人文素质的内容,例如,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而针对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期末成绩考核形式,积极开展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新的人文教育体系中,应新增一项人文素质评价,对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实践以及人文精神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教师应重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通过设计评价表格,让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来按比例的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二)增强课外文体活动的人文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行为模式,才能够事半功倍的改善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学习组织的文体活动,要积极开展一些人文类的活动,比如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民俗文化表演晚会活动、诗歌朗诵、清洁周边环境活动以及帮扶孤寡老人等活动。当遇到节假日时,通过知识竞赛、表演晚会的形式来让学生们共同学习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在课后,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或是自己居住的周边环境进行清洁行动,用自身的行动来宣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地的养老院,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让学生的爱心得以滋润,在学习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应积极增添一些人文元素,比如在进行运动会、篮球赛以及足球赛等比赛时,应要求各个班级都写一句突出班级个性、符合人文需求的竞技口号。而针对这些比赛则可以新增一些比赛结果之外的奖项,最简单的就是在比赛期间设置文明行为集体奖或团结互助集体奖等奖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感受和学习,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

(三)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校园气息

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环境,可以提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不强的问题,一是可以借鉴一些重点名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来进行完善,让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实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在高职院校校园内张贴校训标语,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本校人文教育内涵,使得他们可以在潜移默化感受到浓烈的人文气息;二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进去图书馆阅读,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对于班级宣传工作,可以规定板报的更新时间,严格把控板报的宣传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收集板报内容、书写或刻画板报,提升整个院校的人文气;三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贴吧等站点,进行引导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设置一些人文知识的普及,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到人文知识和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能力。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培养模式

社会文明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公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中责无旁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既偏离了职业内涵,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发展,又难以适应当下的工作要求。探索合适的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医学生人文素养内涵

医学生人文素养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基础性人文素养,即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以“两课”、文学、历史、社会、心理、艺术等课程为传播载体,旨在将医学生培养为文化品位高雅、道德情操高尚、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其以更广阔的思维和视角理解、领悟医学的价值和意义;二是特殊性人文素养,其以提高医学生利用医学人文进行防治救人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借助医学史、医学哲学等学科,用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方法论和知识论,为其提供精神支撑,借助卫生、生态、高新技术应用等伦理学科督促医学生强化关爱病人、忠于职守、珍爱生命、一心赴救等职业意识,借助医学与法、卫生经济学、医学保健、医患沟通技巧等学科,帮助医学生提高服务大众、胜任岗位等基本素养,并学会妥善处理医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无论是医学研究,还是医疗服务,其面对的对象都是情感丰富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而且反映出社会需要德高医精的医务人员。当下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并不乐观,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时常出现,而且常见于年轻医生。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地高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虽然上述调查结果并不能代表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际情况,但可以发现,多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缺乏一定的认知,其人文素养水平不言而喻。如此,当今日的医学生成为明日的白衣天使之后,不仅难以和病患建立和谐关系,难以胜任实际工作,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而且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医院院校必须切实把握医学生人文素养偏低的成因,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以此为社会输送基础扎实、技能全面、医德高尚、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的全才。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偏低的原因分析

1.相关意识缺乏

受传统时代的深刻影响,医学院校对健康内涵和医生职业要求的认知虽然有所提高,但一时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无法切实落实改革措施,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依旧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师资力量薄弱

当下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亟待强化,如教师结构单一,缺乏中坚力量;缺乏医学专职教师,部分教师思想滞后,人文素养不高;教学安排不系统,沿用知识灌输方法,既无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吸收和思考空间,又缺乏实践创新的机会,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课程设置不当

课程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载体,但调查结果表明,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专业人文课程学时比例较低,选修课程设置较随意,而且存在知识脱节、内容重复和遗漏等问题,严重削弱了人文课程应有的互补和合力作用。

4.学生自身原因

医学生自我完善意识缺失是影响人文素养提高的一大障碍,如注重提高专业技能,被动认知人文素养;自身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理科学生,但又不主动强化;缺乏人文实践意识,宁愿花费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不充分把握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等。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

1.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以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和前提,在此立足医生职业对人文素养的要求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际情况,初步设定下列培养目标:强化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信念,以此督促其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无私奉献;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现实中医患矛盾的衍生与医德医风关系密切,应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医学内涵,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学生关爱病患、尊重生命,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谨遵职业操守、推崇尚德济世;培养医学生的交际与合作能力,考虑到因医患沟通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故必须借助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不仅是对医患双方的尊重和负责,而且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升级。此外,还应培养医学生的和谐个性和创新精神,这在诸多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可以验证。

2.整合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养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医学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分构成,事实证明其效果显著。因此,医院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将人文课程纳入教育计划,合理调整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比例,构建逐步递进的课程体系,如针对低年级医学生设置基础性人文课程,可使其在《品读名医》、《生命教育》等课程的熏陶下树立热爱和敬畏生命之心,在《经典导读》、《医学生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格素养;针对已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医学生设置人文综合性课程,可使其在《医学与文学》、《医学人文概论》、《医学美学》、《医事法学》、《医疗保健政策》等课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认知,强化服务意识,准确定位角色;针对高年级医学生设置人文应用课程,可使其在《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课程中树立现代医学观,在《医患沟通技巧》、《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中学会尊重和理解患者,强化交流技能,人性化对待患者,在《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自觉提高医德修养等。

3.切实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基于师资队伍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影响,建议医学院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师资资源,建立兼职与专职并存的多元化师资体系,如利用附属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医师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时期担任人文教育工作者,聘请有识之士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结合知名学者开展人文素养知识讲座等。针对在校教师,应建立与教学工作新标准相适应的、长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如分时分层对其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并拓宽培训渠道,有步骤、有计划地为其创造进修机会,借助合理的竞争和奖惩制度督促其自觉充实和完善自我,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人文素养。此外,还应适当引入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人文教师,以此增加队伍活力,带动学科健康发展。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传递人文素养正能量,发挥导向和模范作用,以此感染学生,引导其自我提高。

4.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充满人文内涵的人文隐形课程,会在点滴渗透、潜移默化中彰显育人功能,即通过影响学生的文化心理引导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医学院校可充分发挥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当调整医、文馆藏资源的比重,充实文化教育、医学伦理、政治经济、心理学等专业和人文交叉类资源,同时基于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校园网、阅报栏、宣传橱窗等为载体介绍新书和作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以此开阔视野,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增强合作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校园制度建设中,应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强调严谨、民主、以人为本,用于建立博爱、诚信、团结等人际关系,以此让学生感受温暖激励和人文感怀;支持校园内部的社团组织,如书画协会、英语角、手工实践、文学戏剧社、音乐俱乐部等,以此丰富校园生活,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此外,还应定期举办主题性的人文讲座、学术报告、知识竞赛、实践模拟等活动,以此将人文教育植根于校园文化中,从而促进学生寓乐于学,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医学知识应用能力。

5.灵活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灵活教学利于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人文教育,以此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如在讲述动物血清时,可以其抗清和抗原的双重作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审视、解决问题;讲述发热现象时,可适当强调其在带给机体痛苦时,也可强化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以此激发抗体提高肝脏的排毒功效,也可借助热型分析为病情诊断提供辅助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辩证思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濒死体验》、《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致命的药物》等经典篇章,督促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善于结合医院阑尾炎、儿童铅中毒等临床资料,第一口奶粉事件、医生收取红包、拒绝救治条件困难病患等现实问题,以及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名人事迹、历史事件等案例进行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学会理性思考、客观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创设人文教育情境,合理衔接学习主题与课堂互动,灵活借助虚拟实验、角色扮演、医院模拟、任务领受等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地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在临床教学中,注重渗透伦理、法制、社会等人文教育,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选择最优治疗方案,防止作出伤害病患、影响社会风气之事;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如播放人文素养教育宣传片、德高医精医务人员的纪实片等,以校园网络为良好平台,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专家讲座、主题讨论、人文知识展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同时,加强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6.强化医学人文社会实践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仅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方为重要保障,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应用、检验理论,获取直观感受和感悟,进而切实提升人文素养水平,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尽可能多地给予其人文社会实践机会。如动员学生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立足专业的医学知识,为他人、社会奉献爱心,提供义务服务,其中临床专业学生可走进社区进行包扎技能和急救方法演示,疾病预防专业学生可走进工地、农村等场所宣传预防艾滋病等相关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可基于《老年护理学》走进敬老院板做义工,口腔专业学生可充分利用爱牙日举办“大手拉小手”等宣传活动,使医学生在无偿奉献的前提下,强化服务和奉献意识,既利于消除学生技术傲慢、知识傲慢等社会偏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人格平等又利于其增强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锻炼综合能力。医学院校应注重与附属和其他医院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如定期选取部分学生走进医院参与导医服务、紧急救治、无偿献血等相关流程,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使学生在专业医师和人文教师的辅助下进行义诊,并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可行的建议,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既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将制约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基于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与当下医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医学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包丽娟,杨翠玲,余勤.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09).

[3]李佳莉.浅议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5).

[4]熊慧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1(12).

篇9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建议

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要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并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掌握秘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而探究人文素质教育植入高职秘书英语实践教学教育方法,课题组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对高职秘书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90份,每年级各30份,个别谈10人。通过调查,发现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问题。

一、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生印象中的人文素养概念、学生对人文素养在个人和社会意义上的认同度、心理状况、价值观、人生观、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日常生活学习方式、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看法等几个角度设计问题,第二部分为人文知识测试。

二、现状及成因

(1)高职秘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但人文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受各地区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因素影响,调查数据显示,5.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人文素质教育,56.7%的学生了解,24.4%的学生一般了解,13.3%的学生不了解;高年级学生的人文素质略好于低年级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略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54.4%的学生认为当前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较差,所有被调查者有过至少两项不文明的行为,如乱穿马路、食堂打饭不排队、乱扔果皮纸屑等行为。

(2)高职秘书专业学生比较缺乏人文知识。本次人文知识测试涉及中外历史、政治、地理、哲学、文学、法律、艺术、道德、语言知识、社会生活常识等,共20题,及格率不足70%。究其原因: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完整;欠缺阅读量,阅读的层次偏重于流行、通俗等刊物。另外,学生无法灵活运用人文知识,86.7%的学生认为人文知识的用途仅限于应付考试。

(3)高职秘书专业学生存在不良学习、生活习惯。调查发现,53.3%的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能做到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80%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方法,不善于思考与创新,以致学习效率低下,虽然该专业学生普遍学习刻苦努力,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但往往取得的成绩不尽如人意。91.1%的学生运动量偏少,几乎没有户外运动,个别学生甚至体育课都有逃课现象,身体素质欠佳。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更多的学生愿意宅在宿舍里。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与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外,还与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监控有密切联系。

(4)高职秘书专业学生接受了文化教育,懂得要继承和发扬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生活中做法不一。在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的调查中,问卷中100%的学生认为应该抵制,但通过观察和个别访谈发现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做就行,别人无所谓,60%的学生认为偶尔为之也无妨,30%的学生支持这些行为,可见学生是否诚实守信。

三、建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学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组织开展人文相关的讲座和报告、趣味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演讲等。

篇10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用人文精神去熏陶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探求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社会本位”和“灌输教育”,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缺乏“主体性”考察,缺少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实需要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人,但又忽视了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转化与提高。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在人格尊严被尊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才会主动接受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深刻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其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文关怀,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动个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纵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新时期,权利观念、法制意识和自我发展理念迅速张扬,总体来说呈现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生重现实轻理想,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理想信念淡漠;重索取轻奉献,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出现扭曲的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只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人文素养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教师是关键。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去感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为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必须重视人文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各学科除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挖掘本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篇11

1.专家讲座及文明礼仪视频

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专家对基本的礼仪知识进行介绍、示范和讲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经历进行案例讲解,同学们在欢笑中了解礼仪、在思索中加深对礼仪的理解,在示范中掌握礼仪的基本要领。通过观看礼仪视频,同学们组织讨论,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不同年级同学的观看视频资料,新生(大一)主要是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大二、大三针对班集体的状况,开展相应的专题学习与讨论,而大四是就业文明礼仪的学习与面试技巧。观看视频主要以班级(团支部)进行,班主任参与讨论和学习。

2.培养骨干,成立校园文明礼仪宣讲团

大学校园的文明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补课”,而如何使同学们接收“补课”的方式,学院进行了“优者先行”,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对校园文明礼仪进行学习,针对校园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寻求改变这一不良现象的方式与方法,结合文明礼仪知识探讨校园文明的教育与养成。学院成立校园文明礼仪宣讲团,宣讲团一方面是树立榜样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另一方面宣讲团要在各党支部、班集体(团支部)开展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和宣传,进行全员动员,营造学习氛围。

3.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辩论赛

通过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在全院范围内号召各党支部、班集体(团支部)进行学习,不断形成学院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懂礼、守礼的氛围。同时,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辩论赛的活动中,一批思想活跃、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学生对校园文明礼仪进行了更深入地学习和思索,而这些学生正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行者。在先行者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本人自律和他律的驱使下,共同营造学礼、懂礼、守礼的新局面。

二、践行文明礼仪

通过对校园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要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去践行文明礼仪,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宿舍

党支部树立党员的带头作用,发展党员中把文明礼仪的学习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在党支部党员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号召党支部所联系班级(团支部)中团员、群众学习,开展“厉行节约,在党旗下成长”等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文明礼仪养成中,对学院班级(团支部)、宿舍进行相应的评比,以评比促进班级和宿舍的建设,在建设中养成好习惯,在习惯中形成良好的素养。通过对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集体和校园文明礼仪示范宿舍的建设,使同学们学有楷模,做有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班集体、宿舍的人文素养。

2.校园、课堂、宿舍

在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中,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找出大学生常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而又造成大学生形象和素质损坏的现象。学院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的座谈,征求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共同形成了“三礼十无”目标。通过“三礼十无”目标的学习,校园内的问候多了,男女交往文明了,乱扔垃圾及浪费现象少了;课堂上玩手机、带食品、迟到的现象少了;宿舍更整洁,违章电器少了。

三、宣传文明礼仪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我们自己要知礼、懂礼、守礼,我们还要为现代的社会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帮助更多的人去学习文明礼仪。通过宣传、提醒等他律方式,不断提高社会个体的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

1.校园公共场所

学院组织学生会及校园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到学校食堂宣传“光盘”行动、文明排队等活动。参与活动的同学手持海报、宣传牌、图片等各种宣传材料有序进入餐厅,为同学们倡导“传勤俭节约,光盘从我做起”的活动理念。同时,对在餐厅中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剩菜剩饭的同学进行劝说,并对“光盘”行动的同学赠送小礼品。同时要求学院在组织文体活动中,做好文明礼仪的宣传。如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队员自带水杯,尽可能地减少垃圾,队员间相互尊重,友谊比赛等。通过活动,提升了参与同学的自律性,增加了同学们间的互相监督。在自律中去监督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提升自律。

2.社区

组织学生会及校园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的文明礼仪资料进行收集和调查,把相关的资料和图片整理成宣传册或展板。主要进行社会和家庭文明知识宣传,向社区居民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利用社区不文明现象展板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社会和家庭的文明。为了加强居民们的兴趣,同学们与社区居民共同开展文明礼仪小游戏,游戏采用“经典诗词我知道”的方式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收集了大量的古典文明礼仪诗词,对诗词进行有奖填写,再与大家共同分享。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和家庭礼仪的学习,真正体现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公交车场

公交车场的基本文明礼仪是普及性的知识,是绝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关键是大家如何去做,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思考和体会到文明礼仪的实施,知礼不守礼比不知礼实施的难度大,知礼不守礼也并非有意故犯,而是一种习惯或环境氛围的影响,形成随波逐流的风气。在公交车场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宣传,一方面是爱护公共环境,从大家共同做起,同学们一方面对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阻止和劝导;一方面对地面上的垃圾进行清理,还公交车场一个整洁、卫生的公共环境;另外,同学们进行尊老爱幼的宣传,对站台上的秩序进行维护,老人和小孩优先的原则,有序地进行排队。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文明礼仪行为,不仅要在学校体现,更要在公交车场和公共场所体现。用个体的礼仪行为感化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重要性,深化同学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提高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

四、总结

篇12

一、 加强学生会内部素质建设

为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在本学期结合本系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特开设了相关的培训活动。

团干培训大会

为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我系团总支学生会举行了“团干培训大会”,通过培训大会让相应的学生干部不仅学到了团的相关知识,而且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在这次团干培训大会里面,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凝聚了内部的力量。

主持人培训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主持能力,能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特此面向全系学生干部进行主持人培训。在培训中,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仔细的听着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同时很好的与老师配合,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次培训,同学们表示收获很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去加强自己的普通话练习,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学生会干部例会

随着学生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范围涉及面越来越广,为了统一工作方向,凝聚力量干好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工作。我系学生会在每周星期二由团总支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总结与计划,并商议工作的安排与实施,统一学生会的整体进度,力求又好,又快,又稳的发展。这让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有了个统一的部署,并能加强了学生会各部门的交流与学习。

二、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信息工程系男篮联赛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提高我系篮球运动水平,我系在9月底举行男篮比赛,各班级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本次比赛,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同时体育部认真务实的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为参赛的各队伍提供了可靠有序的比赛流程,让本次男篮联赛增进了各班学生间的友谊与交流,构造了一个新老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新生演讲比赛

为了纪念建国60年周年,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激情,我系举行了以“五星红旗,我的骄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信息十足,激情高昂的演讲吸引在场所有的观众,将比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通过本次比赛让大一各班级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了展现自我风采、相信自我能力的活动中来,锻炼了自我的演讲能力,促进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篇13

关键词:诵读经典诗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各学校广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背景下,很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加强经典诵读对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加强经典诵读既有助于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底蕴,更好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也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的逐步提升,也为学生未来的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注重诗词环境创建,突显人文魅力

美感往往都是与美丽、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以及轻松、愉快的情绪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各学校应注重诗教活动整体环境的构建与优化,从而让教师乐于接受,也让学生乐于诵读。对此,学校应对现有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去营造和谐、轻松的古诗导读氛围,然后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去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带领学生更自然的融入到诗词经典的意境当中,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交流更好的体验美的情趣、接受美的熏陶,真正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较为经典的古诗文,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诸多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言警句。这样学生只要一踏进教室,抬头就可以看见诗词,并置身于浓郁的古诗氛围当中,并从中体会到经典诗词那种独特的人文魅力。身处于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经过不断的熏陶与感染,能够促进学生诗歌学习兴趣的不断增强。因此,在设计、组织各类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过程中,其教师应在全面考虑学生兴趣爱好与文学素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更新颖、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呈现人文魅力,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感受人文精神

每个学期学校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五次以上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且以接龙、必备、表演等多种题型来进行,以此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每个月教师可以整合现有条件与力量,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古诗词书画作品展,引导学生有机整合诗词、书法与绘画,让学生不断接受美的熏陶。通过组织诗配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精选、合理的划分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带配上适合的图画,或者是以小组的形式,制作成相应的手工制品,通过生动鲜明的图画来呈现那浓郁的诗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内容不仅要涉及到作者、作品背景,还要包括作品风格与艺术手段等内容。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篇目在欣赏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创新,与音乐、图画,以及舞蹈等巧妙配合,在班级内组织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演唱的等竞赛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试着编排《赠汪伦》《春江花月夜》等表演。通过这些活动的编排与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古诗的已经有更好的领略,也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通过更新颖、多样化的形似来接受经典诗词的熏陶,从而对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有更好的体会,因此,在教学培养中,为了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创造良好条件,其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多样化活动的组织。

三、加强经典诗歌诵读,增强人文素养

优秀经典诗词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底蕴,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通过呈现更高尚的情操、远大且美好的理想,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来熏陶感染每位学生。

例如:在讲解陶渊明的田园诗过程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深入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悠闲、恬淡;而在学习边塞诗中,又能够带领学生去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种壮丽与魅力;在带领学生分析送别诗中,还能够引导学生真切的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那种真诚与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培养中,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让学生在古诗词的不断熏陶中,真正爱上古诗词的诵读,且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词诵读的安排,可以运用蕴含高尚道德文化价值的古诗词,来全面、深入的开发学生智慧与文学学习潜力,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更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真正实现以文育人的教育培养目标。

四、结语

总之,积极开展`活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也能够将学生健康向上的青春风采、文化面貌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语文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宝银.读经诵典提高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探微[J].考试周刊,2014,(45):34-34,35.

篇14

四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与史学材料的大量涌现,信息剧增的矛盾,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所以历史教学分明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历史思维,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这里有很多形式可供利用。如结合教学,有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考古遗址、图片展览等;组织学生到学校和地方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组织学生参加学佼、地方的历史知识竞赛,重大历史题材影视片评论,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演讲以及历史小论文比赛活动等。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在这是,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这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要努力形成契会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愈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造力普愈强。

“古文科斗出,新叶剪刀生”。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我们的作为21世纪建设人才的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知识构成和能力素质紧紧相连。我们应该站在“面向现代化、不懈的追求,研究和实践历史教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开拓出中学历史教学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