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调查范文

农村经济调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经济调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经济调查

篇1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86-01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1 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果说“三农”存在问题,则问题并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财政增长慢。

2 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2.1 保证农民种植农作物高产稳产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因此,农村建设中应突出抓良种壮苗的使用。当前农民丰产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农民种地的基础。据调查,用良种壮苗的蓄积生长量比一般品种提高30%~150%。要解决良种壮苗的推广落实问题,以确保农作物的速生丰产。

2.2 加强项目建设

如世行项目在河北省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相关农民的经济收入。据了解,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3 700hm2,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 000t,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6 666.67hm2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2.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2.3.1 在长期稳定农村的基础上,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3.2 农业产业化的目标。一户建一棚,冬季不闲空;效益看得见,农民乐其中;农业工厂化,工贸一体化;家家有“工厂”,农村新气象。我国有8亿多农民,而且都是以第一产业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生存,多年来,农业生产上“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年轻力壮的农民成群结队地外出打工(此举并非是最佳的选择),走出去才知道自身的落后。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多个农村的成功运行表示“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可以改变。农业产业化即:有投入、有设施,能摆脱自然条件束缚,按照农民意愿在生产设施内进行的标准化农业生产,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无公害的精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其实都是工业化的表现或结果。发展经济学家钱德勒(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渴望工业化,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与发展紧密相连无法摆脱的,而且历史地看,工业化是发展的惟一途径。”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

篇2

1.农民收入问题

目前,农民收入不但绝对数量上相对较低,而月_增长速度近几年来也呈下降趋势。1995一2仪旧年5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由1578元增加到2253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4.7%。然而,这一阶段的收人增长,主要分布在1997年以前,之后便呈现连续趋缓特征。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19%年农民人均纯收人比上年增长9%,1997年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速又下降。,3个百分点,而1999年增速再下降0.5个百分点,回落到3.6%,2《X刃年增速进一步降到1.9%。虽然2001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4.3%初步扭转增长率连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依然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城镇居民收人增长率低得多,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继续扩大。农民收人水平偏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就农村本身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素质偏低,进城就业数量少等都是重要原因。中国有9亿多农民,其中农业劳动力5亿多,但根据劳动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亿人。现在的情况是,这剩余的近3亿多农村劳动力中,约有l亿左右被乡镇企业吸收了,还有1亿左右常年外出打工。这已经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若非如此,农民收人问题会比现在严重得多。即使这样,有限的土地上还是有近1亿的隐蔽性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土地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仅靠在土里刨食,农民的收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而且近几年来,尽管隔绝城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有许多制度和政策不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如户籍制度及其后面跟着的多种具体的权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在无形中更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从外部看,农民负担沉重,农村对城市的贸易条件恶化是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9901994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巧.5%,同期负担年均增长巧.4%,两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长;1995-1999年间,农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长11.1%(未扣除价格因素),同期负担的年均增长6.4%,负担增幅低于收人4.7个百分点,负担呈相对减轻趋势,连续多年的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抑制,但若按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的口径计算,2001年农民人均税后负担仍有91.2元,这对年平均收人2。厌)元不到的农民来说仍然不是个小数目。而与此同时,农村对城市的贸易条件也在逐步恶化。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在贸易交往中越来越陷于弱势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初级产品与城市高附加值产品相比,本身具有的一种贸易上的先天劣势,另一方面也有随着加人WTO我国对农产品的保护越来越少的原因。综合来讲,解决农民收人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帮助农民“轻装”上阵。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要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杜绝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同时逐步降低以至取消所有的农业税费。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等少数的几个国家还在对农业征税,而所有的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都是大力补贴的政策。加入场,0后,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不把农民的负担彻底减轻,中国农业的发展会更加危险,中国农民的境遇也会更加糟糕;二是要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减低乡村行政费用,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如果把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大大压缩,不仅便于工作,而且能够真正减轻农民负担。其次,要加大“反哺”力度。长期以来,为加快工业的原始积累,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使农业长期处于“贫血”又要“献血”极度贫乏状况。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但相比“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的弱势地位”的目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当持续地把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财政、货币、行政等手段为农民“翰血”、帮农民“造血”。第三,要通过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民非农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思路,合理规划,有效引导,通过城市化和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农业向非农业的过渡和转变。这里既需要制订鼓励农民人城、放宽限制条件的政策,同时更需要深远谋划进城农民做什么、如何保障农民利益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城市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第四,公正执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充分发挥农民行使民利的积极性,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农村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增加农村生产性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通过合理投资,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可以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城乡贸易条件,增加农民就业;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谋生、发展、自我保护和行使民利的能力。总之,通过投资,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其文明程度,并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调查,2002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11亿元,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888亿元,占61.01%;农户投资3123亿元,占38.99%。其中生产性投资为3987亿元,占总投资的49.7%。目前农村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来源面临如下问题:第一,资金来源不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仍然以自筹为主,银行贷款较少,农户的投资依赖自有资金程度高。以2002年为例,在全部3123亿元的农户固定资产总投资中,2300亿是农户的自有资金。农村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融资困难的现状。原因是:(l)农民收人水平低,储蓄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中国三十一个省(区、市)六点八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476元,且有60%的农户人均收人在平均线以下,远低于城市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低收人的结果必然是低储蓄;(2)邮政储蓄吸走一部分农村资金。近年来,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过高,为4.131%,高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1.89%的存款利率,且无任何风险,储蓄规模迅速增加,到2002年12月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7369亿元,其中65%来自县及县以下地区,乡镇及所辖农村占34%,而这部分资金大部分流出了农村;(3)受盈利动机驱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存款,相当一部分投放到城市。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减少,留下来的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不仅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回流到城市,农村信用社实际上也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1978一2《拟〕年期间,通过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净流出4519.2亿元。农村信用社净流出资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被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第二,在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l)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长,而金融业规定的贷款周期短;(2)农业微利经营,而金融业贷款利率偏高;(3)农户零星分散,单户资金需求量小,逐笔审查发放、监督使用、清收款项的成本较高,而金融业的经营又要求有盈利;(4)金融业贷款坚持审慎原则,而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农户技术管理水平影响较大,加之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农村贷款风险较大。第三,政府的农业投资在政府总投资中的比重较低。2(xx〕年,我国用于农业方面的全部投资为1533.78亿,仅占当年财政总收人17575.33亿的8.7%。2001年我国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为5700亿元,占5.1%。乡镇企业贷款为6400亿元,占5.8%。即使加上农业发展银行收购农产品的贷款,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和农村的贷款余额也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7%。这些问题使农村投资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紧张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体包括:(l)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端正服务方向,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要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2)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合理确定农村贷款期限,使贷款真正发挥效益。(3)改进邮储资金管理。对邮储转存资金以地市为单位,由人民银行转贷给农行或信用社,同时允许邮储资金就地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自由拆借,允许委托县以下银行机构发放委托贷款等。(4)农业发展银行要在保持其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建立农产品及名优新特农产品商品基地、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等方面予以积极的贷款支持;支持农村产业化,扶植农村中有发展前途、产业关联度大、需求收人弹性大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从发展本地经济的角度着想,加强宣传,在当地确立金融信用观念,引导农民靠信用赢得资金、赢得发展条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镇居民到农村去投资,并积极主动地吸收外资也是很重要的一条。

3.农村生产性投资的动力、“技术”条件和投资引诱问题

农村生产性投资不足,除了资金约束外,还受到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技术”条件差和投资引诱不足的约束。

(l)投资动力不足。农民世代依附于土地,虽不易大富大贵,但也没有生存之虞,一家一户土地垄断性的小规模生产,几乎没有竞争。“小富即安,知足常乐,无祸即福”的观念很容易在这种生存条件下滋生蔓延,形成中国乡村文化的一大特点。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单门独户抗风险的能力低下,使得农民通过投资来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不足。

(2)投资的“技术”条件差。投资行为对投资者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要求。“技术”要求包括与投资有关的经济、法律、政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能力要求包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胆识、身心素质等。由于农民从整体上看素质偏低,使得农村生产性投资的“技术”条件较差。(3)投资引诱不足。所谓投资引诱,即通过投资,投资者预期实际上能得到多少纯收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第一、投资项目本身的利润率,这与当地的交通、通讯、市场条件和项目本身的技术条件有关。第二、政府的有关政策,如审批、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对各类产业的限制和支持措施等。第三、当地政府机构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以及当地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状况。目前,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市场条件和新技术的获得及掌握能力均较差,政府对农村生产性投资的政策倾斜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僚主义、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农村“红眼病”、“吃大户”、“掐尖”现象较多,这都使农村投资者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投资欲望减低。解决这些问题,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l)由政府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条件,这些条件好了,市场随之获得改善。(2)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适当的宣传和培训,做好新技术的普及工作。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其决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制定对农村地区生产性投资的倾斜政策,在项目审批、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农村地区生产性投资的保险制度。(4)改进政府机构的工作作风,制定政府机构的工作规则和相应的奖惩条例并保证实施,以提高工作效率,现象。(5)公正执法,保护农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农民素质问题

农民素质偏低,是所有投资制约因素中的关键性因素。这个问题解决了,资金来源和投资动力问题就自然会得到缓解。因为农民素质提高以后,其自主投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就能够发现好的投资机会,获得投资资金就变得相对容易,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也会很容易地在当地得到。反之,如果农民素质偏低,即使通过外部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增长,那末,这种增长也是缓慢的,是在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效益很低。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生产中发挥的是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更重于物质资本。通过合理地组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通过合理地配t和充分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要获得人力资本,就要进行人力投资,目前,我国农民收人水平低,农村教育条件差,办学资金紧张,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又反过来使农民收人水平难以迅速提高,农村教育条件难以得到改普。这也是一种低水平循环。打破这种低水平循环,我想,应重点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l)采取措施,改善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通过宣传和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课程,在农村普及营养保健和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农村人口的保健意识。对有遗传病的人,政府应通过法律和医疗措施禁止生育。杜绝近亲结婚,做好婚育检查,降低残疾人口率。对于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食物中某些元素缺乏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政府要投资进行重点治理。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减少因盲目兴建乡村工业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要投资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假冒伪劣药品和在农村生产和销售。

(2)多方筹措资金,兴办农村教育。要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县、乡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由于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因素,其效益不仅体现在当地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上,所以,在以县、乡、村为办学主体的前提下,_上级政府也应拨出一定款项,加以扶持。此外,发展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勤工俭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集资办学,也是可用的办法.

篇3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原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元亩,西瓜元亩,西葫芦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多元,年人均收入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⒈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⒉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⒊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⒈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⒉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原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⒊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篇4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紧扣目标促增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的预定目标。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实现产值55940.24万元,渔业产值1759.5万元,合计实现农业产值57699.74万元。仅优质青早蚕豆(大粒蚕豆)2万亩种植,销售量达2万吨,已实现销售产值1.2亿元。(二)突出转型升级,全力加快产业发展。一是抓招商合作。抓住“滇沪合作”契机,依托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拓展牟定蔬果在上海销售市场。通过与市场信息互动调整种植优质适销蔬果,进一步培树绿色品牌,重点服务好2万亩青早蚕豆种植基地和云南红梨、冬桃、花椒产业的推介工作。二是突出特色种植,发挥示范引领。采取土地规模集中流转,集中资源、项目连片开发持续打造“南大门”(牟定县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北大门”(戌街乡冬早果蔬示范园),不断壮大示范园区规模及辐射面,发挥积极示范带动作用。通过3-5年的发展,共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面积将达到5000亩(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1550亩,入驻1户企业和2个专业合作社,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建成标准化大棚300亩,种植特色蔬菜500亩,种植葡萄550亩);戌街果蔬示范园面积将达到60000亩(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8000亩,入驻7户企业和25个专业合作社,种植特色蔬菜4000亩,种植猕猴桃1000亩,种植早桃3000亩)。积极做好企业发展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申报农业基金项目,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融资困难问题。三是充分发挥专家基层工作站作用。推进与省农科院基层专家工作站的深度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带动油菜产业,特别是优质油菜繁制种和优质水稻繁制种产业发展。四是发挥规划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牟定县环化佛山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议》、《昆大高速公路牟定过境段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议》文本,按照规划要求,培树牟定县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带。重点围绕云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太极食品有限公司、耘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原料需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共和镇、凤屯镇围绕化佛山沿线建设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农林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带,打造冬春赏花、夏秋品果的化佛山观光休闲特色农业。五是做好主体培育工程。抓好3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00户种养殖大户、5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申报、认证工作。六是做好品牌创建。抓好新增“三品一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3个,新增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1个。(三)补齐发展短板,围绕主线培产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稳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优质杂粮,扩大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万亩特色蔬菜、万亩红梨、万亩冬(早)桃、万亩花椒、万亩大粒蚕豆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试种推广粮经饲兼顾的青贮玉米。目前已完成种植大春粮食作物16.5万亩,经济作物4.4万亩,占计划的100%。其中粮食作物:水稻9万亩、玉米6万亩、杂粮1.5万亩;经济作物:蔬菜3.15万亩、魔芋0.1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15万亩。一是小春粮经作物喜获丰收:2017年小春粮油生产实现丰产增收,14.4万亩小春粮食作物预计可实现产量2.68万吨,较上年增长5.5%。。实施油菜高产创建3片,做到3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管理),5.5万亩油料作物预计实现油料产量0.94万吨,产值4800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1800万元。二是大春生产工作扎实有效:为实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目标。按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要求,落实好150万元省、州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在共和镇、江坡镇、戌街乡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4片,发展优质粳稻40000亩;在共和镇余丁、柳丰等11个贫困行政村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1100亩。三是产业培植工作:与州农科所合作,在戌街乡推广兰花子种植1万亩及开展新品种区域试验,经测产,示范区兰花子平均亩产66公斤,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按照繁制种技术规程做好油菜繁制种技术服务工作,全县繁制种面积1698.1亩。其中,繁种面积1436.9亩,制种面积261.2亩,通过上级专家鉴定,可实现预期增收目标。2017年引入北京亿展公司在戌街老纳村委会、伏龙基村委会新村以楚粳39号为主的优质水稻示范基地700亩。引进元谋客商在碗厂和水桥村委会种植沃柑500亩。围绕县委、政府“两路一山一湖”沿线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在庆丰村委会老豆冲、河节冲村委会结合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依托宏鑫种养殖有限公司、亿鸿林牧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推广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重点抓好宏鑫种养殖有限公司2000亩的青贮玉米示范推广,4个新品种的试验试种,在联系的挂点贫困村委会碗厂种植青贮玉米200亩。在共和镇、戌街乡实施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一田多用技术。四是落实科技措施:1.推广良种良法,落实各项增粮措施。水稻品种主推“楚粳”系列为主,玉米推广青贮饲用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万亩,作物间套种40万亩,地膜覆盖7万亩,水稻集中育秧0.5万亩,玉米集中育苗0.2万亩,水稻机插秧1万亩,稻田养鱼(500亩)。2.推广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依托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进一步扩大农机深松作业面积4000亩,增加粮食烘干设备1套及仓储设施,实现全县农机具总动力达14万千瓦以上。3.围绕大春生产,开展一次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县农业局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43人次,检查整顿市场7个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经营门店)54个次,发放宣传资料0.8万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7场次,立案查处违法农资案件4件。4.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队。抽调业务骨干及科技指导员组成工作队,于大春生产期间分赴各乡镇指导大春生产,协助各乡镇做好技术服务及培训工作,已组织科技培训11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5万余份。5.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全县培育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不少于200户,其中:共和镇不少于70户,江坡镇不少于30户,其余各乡镇不少于20户。6.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其中:水稻新品种示范面积100亩,玉米新品种示范面积100亩,蔬菜新品种示范面积160亩(其中辣椒60亩、荷兰豆50亩、小番茄50亩)。五是举办了2017年第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经过45天紧张学习,培训班44名学员于4月26日全部通过考核,取得了驾驶证。(四)激发农村活力,助推农业改革发展。一是强化“三资”监管。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对“三资”进行了全面清理,基本摸清了村组集体三资的家底。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台账,实行日常动态管理,并与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签订了“三资”管理责任书,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围绕“六有”目标抓落实,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截止6月25日,全县代管村(居)委会89人,村(居)民小组1208个,分别占村(居)委会总数100%,村(居)民小组总数100%,代管理资金总管总额8046.74万元,其中:村委会资金467.67万元、村民小组资金7579.07万元。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6月25日,完成4个乡镇指界工作(戌街乡、蟠猫乡、共和镇、安乐)和2个乡镇的公示工作(戌街乡、蟠猫乡)。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保护不严等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起草了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初稿。四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土地流转合同鉴证、登记、备案制度,依法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发展,年内计划新增规模流转土地面积4800亩,全县规模土地流转面积达3.3万亩。抓好州级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组织申报、认证工作。2017年争取全县标准家庭农场认证达50户以上。五是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攻坚战。因人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转移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已开展绿色证书培训640人,完成培训任务的64%;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780人,完成1000人培训任务的78%;转移2800人,完成转移任务的70%。(五)夯实发展基础,恢复重建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争取进入省级盘子。二是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三是继续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配套设施,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四类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做好项目推进协调服务工作,涉及我局负责牵头的项目经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五是“9•30”特大洪涝灾害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县农业局多次到省、州农业主管部门对接,积极申报项目,抓紧恢复重建及开展生产自救。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近年来,虽然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县人口密度高,山区面积大,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总量少,由于受“9•30”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库塘及农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新的考验。(二)农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监管难度不断增大。农业安全生产涉及面广,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不强,诚信意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农业部门监管队伍不健全,监管监测能力跟不上,农机安全打非治违监管主体不明确等因素致使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三)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不强。投融资不足,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多为初加工,产业链延伸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难。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规范化程度不高,数量众多,但相对分散,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整体上相对较低,培育市场主体仍需继续努力。农业产业基地分散不集中,规模和效益不突出,农产品生产聚集度小,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主导产业发展规模需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采取的对策措施(一)围绕主线培树产业坚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优质杂粮,扩大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酱菜原料辣椒、青菜5万亩,发展青早蚕豆、荷兰豆种植面积3万亩,发展云南红梨、冬(早)桃、猕猴桃、车厘子、花椒、葡萄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4.3万亩。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依托宏鑫种养殖有限公司、亿鸿林牧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推广青贮玉米、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今年重点抓好宏鑫种养殖有限公司2000亩的青贮玉米示范推广,4个新品种的试验试种。(二)紧扣目标促农增收紧扣年初提出的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蔬菜产量15.7万吨,茶叶产值1200万元,中药材产值2840万元,花卉综合产值4500万元,水产品产量3100吨的预定目标。县农业部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实现了2017年开门红,一季度实现农业产值18743万元,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17805万元,渔业实现产值938万元,比去年同期16320万元增长14.8%。(三)稳定粮食促增产稳定粮食生产。为实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目标。按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要求,落实好150万元省、州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在共和镇、江坡镇、戌街乡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片,发展优质粳稻3000亩;在共和镇余丁、柳丰等11个贫困行政村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1100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时制定大春农业生产意见。落实好计划面积,不折不扣完成20.9万亩大春粮经作物种植面积,确保实现大春粮食总产7.58万吨、经济作物总产值21299万元的目标。二是推广良种良法,落实各项增粮措施。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率达95%以上,水稻品种主推“楚粳”系列为主,玉米推广青贮饲用品种;推行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统防统治、种养结合一水多用、一田多用、稻田养鱼、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推广作物间套种40万亩,地膜覆盖7万亩,水稻集中育秧0.5万亩,玉米集中育苗0.2万亩,水稻机插秧1万亩。三是推广种植模式全程机械化。依托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进一步扩大农机深松作业面积,增加粮食烘干设备及仓储设施,全县农机具总动力达14万千瓦以上,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9%以上。四是围绕大春生产,开展一次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活动。五是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队。抽调业务骨干及科技指导员组成工作队,于大春生产期间分赴各乡镇指导大春生产,协助各乡镇做好技术服务及培训工作。六是储备好救灾备荒种子。七是培育一批种植大户。全县培育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不少于200户,其中:共和镇不少于70户,江坡镇不少于30户,其余各乡镇不少于20户。八是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其中:水稻新品种示范面积100亩,玉米新品种示范面积100亩,蔬菜新品种示范面积50亩。九是举办好科技增粮示范样板。各乡镇负责落实科技增粮示范样板100亩以上1片、机插秧示范样板100亩以上,县级落实科技增粮示范样板水稻、玉米各1000亩以上。通过大户规模种植示范引领,不断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戌街特色果蔬示范园面积,带动周边群众扩大云南红梨、花椒、冬早桃、青早蚕豆、葡萄等特色果蔬种植规模,打造牟定果蔬品牌,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抱团取暖”促农增收的目标。

作者:杨正云 单位:云南楚雄牟定县委党校

篇5

一、临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形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

近几年,临邑涌现出了金锣、福润、六和食品、樱桃谷农场、良田种鸽等一大批名牌企业,不仅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促进了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力度。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现在以成立各类畜禽专业合作社70多家,会员 5000多人,辐射带动 3 万多农户,搭建起了产业龙头与基地、农户之间的桥梁。孟寺镇养猪大户孟祥和创办的祥隆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收购”等“四统一”服务,使入社养殖户每头生猪多增收40元,使农民既没有养殖风险,又确保了经济效益。

2.农产品基地辐射型

临邑县以基地建设为推动,形成了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也带动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临南镇依托临南蔬菜批发大市场成立了临南蔬菜产销协会,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有效的增强了临南镇品质蔬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现在,该镇已帮扶指导群众成立各类蔬菜合作组织40多个,实现纯收入2.3亿元,带领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3.部门领办型

涉农部门依托市场的需求,带领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县农机局立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进程。从2005年成立第一批农机协会至今,已发展成为上下贯通、涵盖全县的,一直到县、乡、村、户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目前,农机协会达60多个,会员达3600多名,拥有各种大型机械6000多台。

4.村干部带动型

2002年正值上海光明乳业刚刚落户德州,奶源供应不足。临盘街道小马家村党支部见“机”行事,在许多群众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号召7名党员干部带头先养。由于当时正值奶牛业高峰期,一头刚出生的小奶牛就能卖出四五千元的好价钱,短短几个月时间,村干部们养殖奶牛便见到了可观效益。乡亲们彻底转变了观念,养殖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马家村由此走上了养殖奶牛的致富道路。

5.能人大户挑头型

由农村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挑头,创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临盘街道以优惠政策引来王永尧为代表的浙江100多个养殖大户来临盘从事鱼鸭混养,带动本地鸭农,形成独具特色的“浙江村”,开辟了远近闻名的万亩鱼鸭混养基地。为促进蛋鸭养殖业的发展,成立了以王永尧为会长的养殖协会,制定了《临盘鱼鸭混养协会章程》,目前,会员总数已达1000多人,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省百强农村经济协会”。

二、临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成效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资金、技术、购销、储运、加工等环节的联合,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使势单力薄的农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行业合力,使规避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以办理农户单独办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村基层组织统不了的事情。

2.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经济合作组织,并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市场信息,解决了农民“不想调”的问题;拿回定单让农民放心种地和养殖,解决了农民“不敢调”的问题;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解决了农民“不会调”的问题。全县在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下,使农业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种植(养殖)比例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3.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在大范围、宽领域的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通过市场信息服务、生产技术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使分散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表达和实现他们的愿望,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形成了合力。

4.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规模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实现了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临邑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联接链条脆弱

组织与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具有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松散状态。

2.缺乏有序管理

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严密的运行章程,各项制度不够健全,成员素质不高,只是凭经验、凭干劲办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3.服务水平不高

多数合作组织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几点建议

1.用市场思维发展农村经合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显现不可替代的市场导向作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培育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程度。

2.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各级部门要在资金、税收、信贷、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积极扶持,鼓励各级农口部门与农民联合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农口部门、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全方位服务农民,多渠道降低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收入。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到各项补贴足额发放,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不得平调、挪用、侵占其合法财产。

篇6

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是其与农村经济具有经济业务往来,具有产业关联的那部分资金融通关系,在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金融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客观地评价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戈德史密斯肯定了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运用35个国家1860年—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创始性的研究,得到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麦金农和肖在他们各自的书籍《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里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广泛的“金融压抑”现象,要想使得本国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行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Lucas认为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的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谈儒勇认为,银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韩廷春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中最关键的因素,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姚耀军和丕禅(2004)基于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张颖慧(2007)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1978—2004年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陈文俊(2010)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大部分学者得到的结论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衡量的指标和选取的数据不同,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利用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江苏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的选择和指标变量的选取

(一)模型的选择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涉及到的变量有两个: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本文采用传统的生产函数框架,把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作为一项投入,把农村经济增长作为一项产出。因此,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和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生产函数来表示:Y=f(F)(1)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F表示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为了只反映出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假设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已经达到最适状态,只考虑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二)指标变量的选取

(1)农村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农村经济增长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人均GDP,另一种是使用GDP增长率。由于农村GDP官方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真实情况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来代替农村GDP,用RGDP表示。(2)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①农信社发展规模指标我们选择农信社的金融相关率来代表农信社的规模发展水平,用RFIR表示。金融相关率的概念是戈德史密斯提出来的,通常用金融资产总量除以GDP。考虑到中国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中的农信社金融相关率为:RFIR=(RD+RL)/RGDP(2)其中,RFIR表示农信社金融相关率,RD表示农信社存款余额,RL表示农信社贷款余额,RGDP表示农村第一产业GDP。②农信社发展效率指标农信社发展效率主要是指农信社将存款转化为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效率,用农信社贷款占农信社存款的比重来表示,即RLD=RL/RD,其中RLD表示农信社发展效率。综合上文得到本文的研究模型为:RGDP=f(RFIR,RLD)(3)

(三)数据说明

我们选取1990年—2010年,共21年的江苏省第一产业GDP、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首先对农村GDP(RGDP)、农信社发展规模指标(RFIR)和农信社发展效率指标(RLD)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于非平稳的变量,采用差分方法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数列。本文应用Eviews5.0得出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RGDP、RFIR的ADF值分别大于三个不同检验水平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变量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是非平稳序列。RLD在5%检验水平上小于临界值,说明RLD在5%检验水平上是平稳序列。RGDP的一阶差分在5%的检验水平上是平稳的,而RFIR和RLD的一阶差分是在1%检验水平上已经平稳,所以三个变量在5%检验水平上都是平稳序列,也就是一阶单整的。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主要用于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仅对于非平稳的序列有效,上述反映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各指标都已单整,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检验方法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检验方法,在检验之前必须确定合理的滞后阶数。通过五种检验方法确定最合适的滞后阶数为3(见表2),Johansen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的检验结果知道,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协整方程为:RGDP=0.598124RFIR+0.132651RLD(4)从协整方程(4)可以看出,江苏省农村生产总值(RGDP)与农信社的金融相关率(RFIR)、贷款比重(RLD)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金融相关率对增加农村生产总值贡献大一些,贷款比重贡献小一些,金融相关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村生产总值会同方向增加0.598124个单位,贷款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村生产总值会同方向增加0.132651个单位。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最常见的方法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其主要思想是:解决x是否引起y的问题,主要看现在的y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或x与y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说“y是由xGranger引起的”。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知道,农信社的金融相关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农信社的贷款比重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贷款比重的增加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同时,农村经济的增长对农信社的发展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这与协整检验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四)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通过对RGDP、RFIR和RLD序列的检验,知道其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为了反映农村经济增长与农信社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1建立VAR模型。如下所示:RGDP=0.864282RGDP(-1)+37.80909RFIR(-1)+15.4305RLD(-1)+165.2620①RFIR=0.000260RGDP(-1)+0.709396RFIR(-1)-0.723202RLD(-1)+0.504911②RLD=0.481205RGDP(-1)-0.031506RFIR(-1)+0.254329RLD(-1)+0.542117③由模型①、②、③可知:农村经济增长的变化可由其自身滞后项和农信社发展变化的滞后项来说明。其自身滞后项和农信社发展变化的滞后项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它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变化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就农信社的发展而言,虽然农村经济增长变化的滞后项系数为正,但系数较小,说明农村经济增长对农信社的发展作用较小。

(五)脉冲响应函数

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判断各变量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变化的影响的结果见图1和图2。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农村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2农信社发展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由图1可以看出,农信社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在前3期都是负向的,但是负向作用是一直在减小的,从第4期开始,冲击作用改变为正向的,并且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这说明农信社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农信社发展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且接近于零。这说明农信社贷款比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

(六)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增长除了受到自身变动的影响外,主要受到农信社发展规模和农信社发展效率的影响。其中41.66377%是由农信社发展规模所引起,10.93660%是由农信社发展效率所引起。结论再次说明了农信社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农信社发展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点结论:①农信社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农信社发展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②农村经济增长不是农信社发展的原因。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跟得上总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济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同时鼓励农村居民自我创业,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提供多元化的途径。

(2)加大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首先是产品创新。如农村的贷款有额数小,笔数多的特点,可以向信用高的用户发放“信用卡”。也可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如工资,保险等;其次是服务创新。如免费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投资等咨询服务;再次是科技创新,如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发网上银行业务等。

篇7

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退耕还林,农村经济的革命.由黄前,曾兴,肖游川,袁兰,濮曲波,陈锐,参与完成.实践从7.23日开始,7.30结束,历时七天.我们在这七天中采访调查了铺子湾镇农业部门,当地农民,还有新店镇七星椒种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种植加工基地.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7.23日,我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大学生的求知欲来到了铺子湾镇政府,由李书记给我们座谈讲解当地退耕还林的成果和艰苦找寻出路的过程,我们从谈话中深切体会到当地发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对农民退耕还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担心吃饭没保障的情况下,农民都积极配合政府把退耕还林做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当地大规模种植的香蕉,在李书记的安排下,我们由周淑芳阿姨带领参观了他们镇的香蕉种植基地,到达基地的时候,我们都不由自主的惊呼出声,一望无际的香蕉海洋,让我们看到了农民收成时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细的给我们的疑问作出回答,我们了解到,管理这么大面积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还是比较省的,大概2-3个人就能管理40亩,一个星期割一次多余的香蕉叶,在割叶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观察病害,发现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马上从地里剔除,避免传染.如果传染病爆发,将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每根香蕉种苗多是从外地引进的高产品种,每棵五块左右,要两年才开始结实,在管理阶段每次施肥都超过一千元的投资,如果死亡,损失会很大.我们走了半天才将这片蕉林走到尽头,烈日当空,同学们都露出满足的笑容,汗水绽放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很高兴,虽然这片蕉林不是我们种的,但是它们代表着国家搞退耕还林的成果,农民并没有因为退耕还林变的吃不起饭,而是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红火.也更清闲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谁能一个人管理近20亩土地.退耕还林,让当地蕉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们再次来到铺子湾镇,周阿姨和我们轻车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种植基地,这天我们将要参观比较现代化的设施,种植香蕉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种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蕉林,上千亩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带着我们来到了他们种植基地的蓄水池,我们到了一看,无数复杂的管道交错在水池四周.向远方的地里延伸.周阿姨给我们解说到,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里每十米有一个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这个最大的水池供应,水管连通这些水池,每个水池又有一个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条小水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灌溉线,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时候只要将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这解决了农民很大的问题.为他们省下了很多麻烦.即使五十岁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决了灌溉,还有施肥的问题,适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铵,复合肥,菜枯等.如果靠农民一棵一棵的松土施肥,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对农民的人力要求会提高很多,针对这样的状况,铺子湾农业部门研究之后采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办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时加大水压,灌溉完成都会做一次清水灌溉,达到清理管道的目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后更易于香蕉吸收.

两天来,我们对铺子湾香蕉种植产业的调查也结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她说:你们大学生不要看不起农村,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了,农村干活也不都是体力活了,要不了几年,大学生可都要朝我们农村奔呢.这算是对中国未来的预见,确实,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腾飞,这些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也慢慢的推广了,但是农村缺少眼光开放,真正有技术的人,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学的学生是一个机会,也是挑战.如果能合理利用资源,用科学的种植观念来发展农村,就像铺子湾这样,科学种植,在有所收获的情况下,必定会带动周边农村跟着发展,最后农民的生活也会彻底改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抓紧在大学的学习机会,多吸收些实用的,先进的,科学的知识.中国的农业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中国的农业.

篇8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生活状况

一、调查背景

我来自于一个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多民族聚居的县城,在该地区主要有回族、土族、撒拉族、藏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而我是西部少数民族――土族,以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情况调查”作为我假期作业的题目,是因为在过年时家人关于这一年收入的谈话以及每年的节日纳顿节引发一些思考而选择的。

纳顿节,是我们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意为“娱乐”,是以庙会的形式来欢庆丰收、感谢神恩,以期待来年五谷丰登。每年一度的纳顿节,以及村里乡亲们越来越富裕的生活,让我对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那么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调查情况

在询问部分家乡亲人和网络调查以及询问部分相关单位人员后,我得到了以下的答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民族经济收入来源之务农

作为一个西北偏远地区,民和县民族经济发展农业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由于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度变化较大,所以民和县种植以春小麦、马铃薯、油菜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地区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为主。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局网站数据资料显示,2014年全县粮油总产量达15.63吨,比上年增加1.79吨,增12.9%,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0549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92.89万元,增19.5%,其中农业收入达到44209.0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9%,比上年增长9242.09万元,增26.43%,预计农民人均收入可达4589元,比上年增长668元,增15%;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政策性投入明显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全县种植业收入呈明显递增趋势,种植业纯收入达到40946.36万元,农民人均1253.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1.36元。

(2)农民经济收入之外出务工

根据县人社局以及官亭镇中川乡峡口村村民处了解到的情况可知,我县农民外出务工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去新疆、甘肃采摘棉花。

自2004年开始,把金秋拾棉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通过“政府引导,经纪人带动,市场化运作”的输出模式,在金秋农闲时节,大规模、有组织地向新疆、甘肃两地输送拾棉工,金秋采棉成为我县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

第二种情况是从7月中旬开始赴青海海西州都兰、格尔木等地采摘枸杞。

组织群众赴海西地区采摘枸杞是近几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仅次于金秋采棉的一项重要季节性劳务输出工作。青海枸杞又名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品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诺木洪是柴杞的主产地,诺木洪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因高原独特的环境,在柴达木盆地生长的枸杞更多的时候被称为“诺木洪”枸杞。柴达木盆地光照时间长达10个小时,昼夜温差达12摄氏度,还有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滋润,这些都是适宜枸杞生长的环境因素。在政府引导和经纪人的组织带动下,赴海西诺木洪农场、格尔木等地采摘枸杞的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在采摘枸杞的同时,民和县务工农民在诺木洪农场共租赁土地1.8万余亩,平均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以种植枸杞为主的总产值达2.7亿元,人均纯收入达两万余元。 第三种情况是从4月底到6月初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挖冬虫夏草。

由于挖虫草在青海是违法的,所以基本上收集到的资料,大多都是从峡口村村民口中得知的。早在2004年,青海省虫草“禁挖令”就已出台。究其原因,主要是挖虫草会严重破坏草皮,采挖过后,涵养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的草原,就会斑驳陆离、千疮百孔,草场退化会再一次加速。但是,因为近年来虫草价格的暴涨,吸引着大批农民前往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挖虫草,在最近几年里,挖一根虫草大概有十几元钱,由于虫草逐年变少,四五十天可以挣五六千元钱―――事实上,很多农民辛苦务农一年到头来也只能挣得1万多元。另外,据村民讲,挖虫草的环境是很艰难的,路途相当遥远,从民和县出发去玉树、果洛州,坐汽车就要走个2到3天,而且,也只能坐汽车,没有通火车,挖虫草时还要上山。另外,挖虫草还要给当地牧民交草皮费,毕竟藏区民风剽悍,挖虫草的山都是个人的,挖虫草的艰辛,青海的花儿《挖虫草》里面就有唱道:“虫草的苦寒大,我风吹日晒的罪受完,想死也回不了家……见了亲人面,抱头泪涟涟……”可见,即使有“禁挖令”存在,即使挖虫草的环境很艰难,但是为了挣钱,农民们还是愿意去挖虫草。

篇9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

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篇10

农地资本化是指农民土地权益能够用来抵押或担保,具有类似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我国农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5种。其中耕地是农业最敏感的神经,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民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1]。我们主要从操作层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耕地资本化进行研究,结合我国耕地资本化的实践路径选择,设计一种高效实现耕地资本化土地金融组织形式,即针对耕地资本化的农村土地金融组织。

1耕地资本化的重要性

耕地资本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耕地资本化是建立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曾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小规模的土地分散经营方式严重阻碍土地利用效率[2]。农业生产现代化要求通过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农场化的组织模式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耕地资本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和流转均缺乏金融支持,仅能进行简单的粗放式小规模生产,耕地价值难以体现[3]。

1.2耕地资本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提高农民收入

耕地资本化使土地价值得以体现。随着农村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可以利用耕地资本化所获得的资金作为技术培训和创业成本,提升自身价值,提高打工收入[4]。

1.3耕地资本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

土地资本化促使农民将闲置的零散耕地向农业经营公司或承包大户流转,一方面从制度上保障种粮大户获得更多的补贴,另一方面使得粮食生产获得规模效益,提高“1.2亿hm2耕地红线”的利用质量,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

2耕地金融组织的初步探索

耕地资本化的实际推行必须要有健全的运作组织,近年来,我国某些地方已开始探索耕地资本化运作模式,并初见成效,为我国耕地金融组织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2.1表现形式

2.1.1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为抵押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

如重庆市开县,主要针对的是流转大户。流程大致为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大户业主,业主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然后再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据调查,2008年开县182户专业种植大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物,获金融机构贷款8540万元。浙江省宁海县和余杭县也采取的是这一模式,对象都限定在“大户”。

2.1.2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具体做法是,在当地政府推动下,某些村镇成立了土地信用合作社,由村领导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农民自愿把自己的耕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存地农民支付“存地费”,合作社再把土地“贷”给经营企业或大户,并收取“贷地费”[6]。截至2009年,平罗县共存贷集体荒地和农民耕地1.23万hm2。

2.1.3土地入股模式

如浙江省乐清市的南岸村,具体做法是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合同,按股权实行保底分配,合作社再把土地承包给经营公司,年终视经营状况按股权再给农民分红。

2.1.4土地竞拍模式

如河南省沁阳市,具体做法是在当地政府协助下设立土地流转中心,农村闲置耕地经过整理后,在土地流转中心进行公开拍卖,通过审核的农户和公司依照自愿、公开、有偿、合法的原则,竞价高者取得该土地。

2.1.5公司贷款模式

贵州省湘潭县198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地金融公司,1991年改为土地开发投资公司,经营以土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向土地经营者发放中长期贷款[7]。

2.2主要特点

从各地试点情况看,在政府支持下的耕地金融组织通过耕地存贷业务,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相当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收入。耕地资本化的初步探索具有以下特点:(1)各类试点中的耕地金融组织都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乡镇或县级政府的支持。(2)试点中耕地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土地“存贷”业务,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土地集中形成规模进行经营,并以集体或组织作为融资主体。(3)商业性银行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也可以参与耕地金融,发放耕地抵押贷款。

3中国农村耕地金融组织的构想

在农地金融业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农地金融机构比较健全和完善。德国早在1770年就率先发展了农地金融,主要特点是抵押土地债券化,组织方式是先组织各地的土地抵押合作社,然后向上发展成为联合社及联合银行。美国于20世纪初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在组建方式上,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先由政府拨款充当联邦土地银行的股金,发行土地债券,同时分区辅助农民组织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在组织方式上,采取了银行及合作社双重体制。日本农地金融实践开始于19世纪末期,它充分借鉴了欧洲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大胆创新,特设立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国家土地银行,向农林渔业的永久性建设提供长期低息贷款[8]。建立中国特色农村耕地金融组织既要借鉴国外土地银行的成功模板,还要结合我国的金融组织架构。基于我国重庆、贵州等地耕地资本化模式的实践经验,本研究从农村耕地金融组织的性质定位、业务范围、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提出以下创新建议:

3.1性质定位

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耕地金融组织应以广泛的初级合作性土地金融组织为基础,以政策性土地金融为主导,并辅以部分商业性土地金融。设立农村耕地金融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融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业务活动有一定的公益性,故应将其定位以政策性土地金融为主导。然而,随着资本市场业务的完善和农民信用等级的提高,土地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又有淡化的趋势,为了保持耕地金融长期持续性发展,体系中还应辅以商业性土地金融,引入竞争,激励金融创新,因此商业性土地金融是构建多层次耕地金融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级合作性土地金融组织是指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在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耕地经营权流转效率,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

3.2业务范围

耕地是我国农民的最大财产,但在流转过程中信贷支持严重不足,所以农村耕地金融组织应以耕地抵押贷款为核心。

3.3组织框架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有一定的能力开展业务创新,承担耕地金融业务。

3.3.1商业性耕地金融组织

从试点区域看,现阶段参与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因为农信社在乡村的网点多,与村集体组织有较多的业务往来,与农户信用等较为熟悉,具有开展耕地金融的先天有利条件,但是这种做法实际给农信社附加了政策性金融业务,有悖于商业化的经营方向。农业银行虽致力于服务城乡,资金优厚,技术管理水平高,但它在农村发展空间却在收缩,由农业银行完全承担起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其股份商业性的角色也不相符。我们认为,商业性银行均不适于承担过多政策性金融业务,但如果商业性银行能够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从市场角度考量优良的土地金融服务产品,也同样可以参与到耕地金融业务中,分享农村经济发展的硕果。

3.3.2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土地合作社

相对而言,农业发展银行作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农业政策性银行,与耕地金融组织中主导金融机构的性质相符,农发行主要从事粮油贷款及部分涉农基础设施投资,有一定基础。因此将农发行改建为具有金融融资功能和从事农业发展长期投资的政策性土地银行不仅职能上可行,操作上也比较便利。但是,农发行也存在不足之处,即业务不面向个人、网点少等,所以,农发行还需与促进耕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农村土地金融的作用。从试点成效来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能够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一方面接受闲置土地资源的存入,另一方面将土地统一贷给经营大户和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提高了农村耕地规模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和规范运行。而且,合作社更加了解农民土地和贷款需求,了解农民信用状况,通过合作社为农民办理土地流转服务,经营抵押贷款申请和抵押担保等业务更具有组织优势。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和今后发展,我国的耕地金融组织应为双轨制:一支为农发行+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主要承担政策性耕地金融业务,另一支为涉农商业性银行,从市场角度考量参与其中。至此,我国耕地金融的组织架构结合了政府、金融部门、中介组织等多种组织元素的结合。详细农村耕地金融组织运行见图1。

3.4运作机制

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共同组成了政策性土地金融组织,以保本经营为原则。农户将承包的土地自愿存在镇村级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土地等级、位置、存地期限等因素确定存地利息,并发给农户存地证。耕地的最终承包经营权仍归农户,存地期间合作社有最终处置权,可对土地进行整理、开发、投资,经过整理形成规模后再根据贷地者的需求贷出土地,存贷地差额即为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源。合作社还负责耕地抵押贷款登记、申请等业务,组织耕地评估专家评审抵押耕地,向农发行县区支行提交贷款申请。贷款通过审批可向相关农户或公司收取一定手续费。县区农发行支行受理耕地抵押申请后,再次评审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贷款农户如不能按期还款,县区支行可依法处分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发行总行和农发行省市支行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不同。省市分行贯彻总行的指导和规范,负责制定省市细化政策法规,落实土地债券发行,清算本省市资金并上报总行。总行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政策法规,指导土地债券发行,进行最终的资金清算,推动耕地资本化健康平稳进行。

鉴于农业贷款高成本、高风险等特点,对商业性金融组织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提供财政贴息,涉农业务利润不计入营业税、所得税的征收基数等。商业性银行主要参与耕地抵押贷款,不办理耕地存贷业务,在一定政策优惠下从盈利性角度考量耕地抵押贷款的可行性,通过金融创新,根据农户需求确定产品规模、期限和用途,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积极参与农村耕地金融。对于民间资本可适时适当放松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充分引导民间资本作为商业性金融组织的灵活性,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探索不同的途径,如尝试民间资本作为权益资本参与农村耕地资本化,通过耕地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收回利润并逐渐退出特定地块的资本投入,利用获得利润投资另一块耕地。

4构建耕地金融组织需要的配套条件

为了促进我国耕地金融的有效推广和实施,降低参与各方的风险,应加强相关的配套条件建设。

4.1完善耕地抵押的法律

耕地抵押是耕地金融中的核心内容,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耕地抵押缺乏明确相关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家庭承包的耕地和以招标、拍卖及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耕地的采取了禁止和允许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物权法》第128条和133条延续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没有新的突破。第184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除法律另行规定外,均不得抵押。虽明文禁止但“除法律另行规定外”又给耕地抵押仍留有余地。我国应从法律上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制定我国《耕地抵押贷款法》,放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范围,并不以非家庭承包为必要条件,逐步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纳入抵押设定,实现土地财产权益。

4.2完善耕地抵押权登记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物权必须以登记的方式公示。耕地抵押及耕地流转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而我国目前土地登记法律不完备、登记机构不统一,削弱了国家对耕地财产权利的保护效力,耕地金融需要有明确的法律登记制度对法律关系各方的权利状态以公示化、明晰化、确定化。

4.3建立科学的耕地评估体系

土地抵押及土地债券发行前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土地评估。耕地价值评估系统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损害当事方的合法权益。建立科学的土地评估系统是构建耕地金融组织必不可少的环节。

4.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业保险

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保障属性,推动土地向资源属性和资本属性转化,真正成为农民的创业资本。创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保险,进一步分担土地抵押贷款的风险,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篇1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政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平衡问题。于是,政府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20__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

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篇12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最大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__养鸭以及__养牛等产业进驻__,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__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__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__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__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__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然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但是一旦涉及到政府出面、政府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15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习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__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近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另外一个就是户的存在,这里的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近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近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案件。在市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要依法,依法处理事件。对待每一次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近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__经济的逐渐崛起,如__电器、__药业、__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篇13

这次调查是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组织和实施的一次专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调查,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参考有关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个别专访和个案分析等,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从2013年2月到5月,共4个月,调查对象主要以地方农业院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贫困生为主。调查内容以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学习表现、生活状况、心理素质和就业意向等方面为主。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3份,回收率95.73%。

调查结果分析

地方农业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农村贫困学生比例较大。关于提到“您的家庭户口所在地是哪里”的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14.29%的学生来自城市,85.71%的学生来自农村(县级以下含县级)。这表明地方农业院校农村生源比较丰富,占比例比较大。据2012年学校招生统计,51%生源来自农村,贫困生中农村学生又占了86%,农业专业学费较低是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农业院校就读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您的家庭贫困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上,数据显示,60.29%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不稳定,43.43%的学生选择地区经济贫穷,42.29%的学生选择家里子女多,24.29%的学生选择父母下岗,10%的学生选择是单亲家庭,19.71%的学生选择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患病。这表明农村地区经济收入较少,双亲下岗,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是造成农村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其次,农村家庭子女比较多,也是导致农村很多家庭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贫困生家庭收入主要靠传统的种田所得,外出打工收入有所增多。在提到“您的家庭月总收入大概是多少”调查中,数据显示,选择家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0.86%,选择1000~2000元的占41.71%,选择2000~3000元的占20.86%,选择3000~4000元的占5.71%,选择4000元以上的占0.86%,表明有相当部分农村贫困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属于特困生,也是当地政府扶贫对象。

关于“您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什么”提问时,统计数据显示,选择种田经营收入的占69.43%,选择劳务输出工资收入的占26.29%,选择政府农业补贴收入的占12.57%,选择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占3%。表明我国很多地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农村农民生产性经营收入,而传统的农业收入是有限的。

贫困生在校生活费用开支偏低,主要依靠助学金及勤工助学收入。在“您在学校每月的平均支出大概是多少”选项上,调查数据显示,选择300元以下的占27.71%,选择300-400元的占56.86%,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用在300-400元之间。调查组近日到食堂现场考察和专访学生时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午、晚餐费用在2.4-2.8元之间,一天的伙食费用也仅只有6-8元,以此均值计算,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在300元以内。从当前生活费用水平来看,伙食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学生,伙食营养远远达不到一般青年人的标准要求,易造成发育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关于“您的大学生活费用主要来源渠道是什么”调查时,选择助学金的学生占58%,选择勤工俭学的占67.43%,选择父母寄钱的占46.29%,选择向亲友借款的占14.57%,选择奖学金的占25.13%,选择学校资助(专业、优生、专项)的占6.57%,选择贷款的占26.14%。表明农村贫困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主要来自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父母寄钱。数据说明了国家助学金在资助困难生中起到主导作用,目前农业高校国家助学金已经基本上覆盖68%的贫困生,总额每年3000元,按10个月发放。另外,很多贫困生靠勤工助学取得报酬来解决生活费,校内勤工助学工作酬金是每月320元,有的学生除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之外还参加校外兼职赚钱,有少数学生靠父母寄钱来补充生活费。

农村贫困生学业成绩表现一般,应用知识水平较低。关于“您的成绩情况如何”的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成绩突出的占13.14%,成绩一般的占72.57%,选择英语较差的占61.43%,选择计算机知识较差的占62.86%。表明农村贫困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以及英语方面。调查组通过专访和考查,发现部分农村毕业生连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资格证书都还没能考取到,而且在学校年度评优方面,成绩比较低,几乎没有贫困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在专访交谈中发现农村贫困生长期生活学习在农村基层,较少接触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知识面相对较窄,与城里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农村贫困生具有较强的自卑感,社会活动能力较差。在提到“平时在学校给你带来的主要压力的是什么”问题时,选择贫困的家庭背景的占45.71%,选择拮据的生活费用50%,选择较大学习压力的占42.57%,选择恋爱上的负担的占4.57%,选择“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的占17.71%。表明农村贫困生在学校心理压力主要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拮据的生活费用,加上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成绩进步不快,学习压力也大,因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通过个别专访,发现一些农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拮据,心理压力比较大,有较强的自卑感,造成平时较少与城市经济较好的同学进行交流,阻碍了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无法建立良好平等的基础,易引发各种矛盾。

关于提到“您参加过的主要活动有哪些”问题时,选择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实习、三下乡等)的占92.29%,选择学校组织活动(社团活动等)的占69.29%,选择各项比赛活动(作文比赛、规划比赛等)的占48.86%,选择公益活动(无偿献血、捐款、义教、志愿者等)的占43.71%。从调查结果看,农村贫困生基本上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三下乡”、外出实习活动等,但对于一些公益活动、比赛活动还是不够积极主动。

贫困生就业意向倾向城市,没有兴趣到农村基层就业。在提到“对于未来,您有何打算”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大企业就业的占45.71%,选择外资企业就业的占25.43%,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2.08%,选择考公务员的占7.71%,选择考研的占6.43%,选择农村基层就业的占3.14%。表明农村学生就业意向倾向城市企业,意向考公务员和选择读研的比较少。调查发现有部分贫困生对自主创业比较感兴趣,创新意识有所增强,而选择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比例很低,表明很多农村学生还是向往城市,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就业、再过着父辈农村的生活。

解决农村贫困生经济困难问题的建议

健全资助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管理。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但一般都挂靠在学生处,作为下属部门开展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因此,建议高校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高校二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和校内外学生勤工俭学等,发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为贫困生提供服务。

建立贫困生资格评审制度。贫困生资格认定是保证资助工作有序、公正、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农业高校要成立贫困生资格认定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属院系成立贫困生资格认定评审工作小组,形成校院二级评审体系。完善贫困生资格认定办法,科学划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等级: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生。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贫困生资格认定的规范性、科学性、真实性。

加大经济资助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政府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扩大贷款规模,按在校学生的35%的幅度给予贷款,贷款限额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如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学费比较高的情况,贷款总额应增加到12000元/年,贷款期限适当延长到10年,贷款年利率降到2%以下,减轻学生债务负担,缓冲付息还贷压力。

扩大国家奖助学金范围。国家要加大财政奖助学资金投入,提高资助标准,让更多贫困生得到惠顾,体现国家教育公平。关于各项奖助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生服役的学费代偿补偿以及有关专项补助等项目,要增加资助金额,扩大学生资助面,以解决更多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可以达到在校学生的30%,国家助学金额提高到5000元/年,励志奖学金提高到7000元/年,国家奖学金提高到10000元/年。

加强学校助学金管理。高校要积极筹集助学经费,按政策要求在教育事业经费中提足资金,保障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在做好各项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增加勤工助学资金,设置更多岗位,规定时间,安排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学生的劳动工资报酬要增加到每小时12元。此外,加强校外勤工助学管理,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平台,联系有关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勤工助学安全管理,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见习机会和勤工助学岗位。

积极筹集社会资助基金。高校要多元化筹集资金,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参与学生资助事业,实现资助主体多元化。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农村贫困生的特点,着重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不但在教学方面强化专业知识学习,重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实践方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参与校内外各种组织活动,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篇14

九月下旬,我们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先后到市----等有关市直部门和部分乡镇,就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市政府把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提到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提出了“示范引导、鼓励支持、村民自愿、民办民营”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家庭经营、统一服务、标准化生产、有自己的品牌、以销定产”的创办原则。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各乡镇(街道)和主管部门组织精干力量,分片包干,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工作,实行现场指导,抓发展、促规范,促进了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338个,涉及种植、养殖、开采、运输、加工、销售、服务等7个行业,参与人数4.2万多人,在部分产业和领域初步实现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家万户闯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加快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步伐、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和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品牌战略实施、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较快,数量较多,但从总体看,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组织形式和运行状况很不规范,作用也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对其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重生产、轻流通观念仍未从根本上转变,主动创办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基层干部对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疑虑,怕风险,工作中一般性号召多,具体措施少,特别是在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和发挥作用等方面思路不清,措施不够得力。

2、法律地位不明确。农村现阶段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尽管我市出台了一些规定,采取了相应措施,并确定了主管部门,但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该类组织的法人登记、依法经营、资金筹措、征缴赋税以及签定合同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致使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组织形式不很规范,普遍存在有章不循,无法可依的问题,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制约。

3、运行机制不健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虽然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制定了章程,但在实际运行中照章办事的不多,经营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诚信度。许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也没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较低。

4、人员素质不够高。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办者文化素质偏低,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懂技术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营活动中不讲诚信,只愿利益共享,不想风险共担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5、作用发挥不够强。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少,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范围窄、综合实力弱的问题。有的乡镇虽然达到了村村都有合作经济组织,但真正能为群众提供服务,发挥作用的了了无几,多数是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服务的范围仅在本村或本乡镇,仅仅是为群众提供简单的产后购销信息和一般的技术服务,不能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地市场信息和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农民走向市场、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对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客观需要,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收入的重要组织形式。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充分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办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强化服务。要加大宣传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面向农村干部群众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作用,宣传一些有说服力的典型,逐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主动创办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办和发展营造良好地外部环境。

二、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要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循序渐进,加快发展,不搞形式主义和“一刀切”。当前要重点围绕种植业、 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销售业、服务业等方面,大力兴办以集体公共设施为依托型、龙头企业创办型、科技人员领办型及行业协会等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立足长远,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重点发展和鼓励创办跨地域发展的高层次、专业化程度高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底子,对那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群众受益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对那些有名无实、形同虚设,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及时加以引导、规范和完善,使其尽快发挥作用。

三、加强规范和完善,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民自愿联合起来,以服务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的新型合作组织。在目前国家尚无完备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性质和地位的情况下,借鉴外地的做法,应赋予其特定的社会法人资格,按照一般社团进行管理和规范。建议市政府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程序,明确有登记和管理权限的工商或民政部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登记或注册,并由经管部门实行业务指导,促其不断规范和完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搞好对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在制度、章程以及选举办法的制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督。要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帮助合作组织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切实增强标准化生产服务功能。要抓好对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抓好带头人的培训工作,促其尽快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和为民服务的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群众的需要,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地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要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促进企业、组织和农户形成相互依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