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2: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42-01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阅读技巧,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非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多是由教师指导阅读。而课外阅读是由学生运用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自主阅读教材以外的辅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重在技巧训练。

一、独立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独立阅读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学习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感觉到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应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关注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关于为青少年开列书目的意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先生说得切中肯綮:“……如果不加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我遵循的是经典、循序渐进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并注意了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以结合起来。(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3)影视主题阅读: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汤姆叔叔的小屋》。

2、指导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于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也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我们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3、指导速读

现代社会是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学生都要斟字酌句,那么他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指导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创设阅读的环境。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学生提供读书源泉,力求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常装一两本课外书;为孩子在家中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其次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推介到图书角,实行好书大家轮换看。我还指定班上的图书管理员每周到学校的图书馆为为同学们办理图书借阅,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一是每周两节活动课为阅读课,让学生自己阅读喜爱的书籍;二是每天早上或午后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感受、收获进行交流;三是要求每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利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阅读。

3、发挥监督机制

教师可以建立阅读档案,并依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设计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袋中,以便老师的随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记录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反馈表又能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及时总结,树立典型

学生经过一个时期的课外阅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一是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上是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一些尝试,旨在帮助小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文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教会其阅读方法,使之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2

班级:___________

1、人有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这是一首儿歌,一共有(

)句话。

(二)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

) 和(

) 。做工靠(

) ,思考靠(

) 。

(2)做事情要用(

) 又用(

) 。这样才能(

) 。

2、

夏天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

)句。

2、用

“_____”划出第2、3句。

3、石榴花在(

) 开放。它的花蕊是(

) 的,

花朵是(

) 的。

4、我喜欢石榴花是因为(

) 。

5、石榴花很多,从(

)、(

)等词可以看出。

3、斧子

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爷爷说了(

)句话,孩子说了(

)话。

(2)老爷爷送给孩子两把斧子,他有没有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文后,我们也要做个(

)的孩子。

4、金鱼

鱼池中的金鱼各种各样,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

它们非常活泼,常在水里游,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色彩美丽,真令人喜爱。

1、短文有(

)段话。

2、文中的金鱼有(

)种颜色。

3、金鱼的形状有(

)的,有(

)的,也有(

)的。

5、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1、短文有(

)段,请标出来。

2、填空。

)的步子

)的贝壳

)的小虾

3、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

)。

6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

)段。第一段有(

)句话。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

qiáo

(2)tóng

shí

(3)běi

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

(1)(

) 和(

) 在独木桥的(

) 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

) ,让(

) 先走。

(2)两只羊谁也(

)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 。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6、放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放烟花。啊,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一顶小雨伞,有的像一朵红色的太阳花,有的像天上那闪闪的星星。

1、这段话有(

)句。

2、第

3句写出了烟花的(

)。

3、也观察过烟花绽开的样子吧!请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湛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

、(

)、(

)和(

)。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 (

8、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

这段有_____句话。

(2)

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

(3)

用“~~~~”画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9、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

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

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3.

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它想:  (

) .

后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    :(

)   .

10、

小明病了

小明病了,直叫肚子疼。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

医生问小明吃了脏东西没有,小明摇摇头。医生看了看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很脏,指甲也很长,说:“用脏手拿东西吃会生病的。”

小明记住医生的话,做到经常洗手、剪指甲,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1.

短文有_____段,第一段有_____句话,讲小明__________,妈妈带他去_________,第二节讲小明生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是好孩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姑娘

太阳公公交给蝴蝶一封信,并告诉蝴蝶:“一定要把信亲手交给春姑娘!”蝴蝶点点头。蝴蝶飞呀飞,脸上挂满了汗珠。

她听说春姑娘就躲在花丛中,可是那么多的花儿,哪一个才是春姑娘呢?她敲开了一个又一个花儿的小门。

玫瑰姐姐说:“蝴蝶妹妹,歇一会儿吧。”蝴蝶摇摇头。蒲公英姑姑说:“孩子,喝一口水吧。”蝴蝶摆摆手。

后来,所有的花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一起商量好,要帮蝴蝶找春姑娘。他们张开小嘴一起喊:“春姑娘,你在哪里呀——”

1.

短文共有_______自然段。

2.

春姑娘在哪里,蝴蝶找到了吗?

3.

请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大家

帮助

蝴蝶

春天

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填上合适的词。

一(

)水

一(

)信

一(

)嘴

一(

)门

一(

)黄叶

一(

)伞

12、

给树治病

一棵老树生了病,有些叶子黄了。

一个医生飞来,落在树上。他用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了生虫子的地方,就啄一个洞。他伸进长舌头,把虫子一个一个地钩出来吃。吃完虫子,张开翅膀飞走了。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

1.

本文有几个_____自然段。

2.

填上动词。

)舌头

)走了

)虫子

)叶子

13.

柳树

春天到了,柳树枝条上爆出了嫩芽,随风飘荡。

小芳和小军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小军看到柳条很美丽,就随手折了一根,玩了起来。这时,小芳看见了急忙说:“公园里的花木是园丁伯伯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要爱护它,不能损害它。”小军听了很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摘花木了。”

1、这篇短文有 (

)

个自然段。

2、本文写发生在(

)和(

)之间的事情。

3、(

)折柳枝,(

)帮助他。(

)惭愧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海马爸爸

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要生孩子了。

海马爸爸腹壁有宽大的育儿袋,海马妈妈把幼卵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幼卵在爸爸的育儿袋里发育,慢慢地长成了小海马。

小海马长大以后,离开爸爸的育儿袋,在五彩缤纷的海底快乐地游玩着。

1、短文共有 (

)

自然段。

第(

)段写海马爸爸妈妈怎样生孩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育儿袋(

)地长大(

)的营养

)地游玩(

)的海底(

篇3

摘要:“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因此,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自尊、自强、自信、自控的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状况 德育 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堪忧,很多语文教师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而忽视对课外阅读训练,有的教师甚至将教材中有限的阅读专项训练改为学生课外自学,而课外阅读教学更被忽视。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锻炼机会,并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薄弱的原因

1.1 高中生语文底子薄,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很多高中生在听人说话时抓不住对方的要领;自己说话时又辞不达意。有时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不能言传到位。学生不愿说也不敢说,往往土话连篇,与要求的语文水平相距甚远,语文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加之中学教学设备的有限,致使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仍以旧的教学模式的思想进行教学,使课外阅读训练长期处在一种自在状态。

1.2 留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他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些留守高中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抚慰,缺少家庭温暖,连最基本的父母之爱的情感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心理脆弱自卑、遇人寡言少情。遇到烦心事或困难时会闷在心理。一些学生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严重束缚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发展。

2. 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2.1 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渗透德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而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文道统一”特点决定语文课外听说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日益密切,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愈来愈迫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仅限于在语文课堂进行阅读教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需加强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3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德育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延续。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进一步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自尊、自强、自信、自控的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高中课外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针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语文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合适的契机,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期培养学生既提高阅读能力,又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3.1 在课外阅读情境中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精心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课外阅读的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例如,组织课外阅读训练《祝福》时,别出心裁,用模拟法庭的形式――审判到底谁是迫害祥林嫂致死的罪魁祸首。法官、辩护律师全部由学生担任,由学生扮演的当事人: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婆婆,当事人的各辩护律师进行了激烈的辩护。此情此境,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他们的辩论有理有据,孰是孰非,也在辩论中豁然开朗。教师创设的一个可以言论自由批判的情境,促进思想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仅达到课外阅读训练的目的,还认识到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不是鲁四老爷,不是柳妈,而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最终害死了祥林嫂。从而增加了对封建社会的憎恨,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3.2 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本身具有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因此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采用改编课本剧,辩论,办报等形式。这些样式都体现了理解与情感的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理性熟悉和情感升华的过程。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活动中,以“生命,生活”为题,要求同学们演讲。演讲之前,教师引导:“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生活,你也许会对生命,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学生踊跃谈生命给予自己的感动。有学生就谈到:在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惧怕牺牲,连续作战,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在废墟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说者是慷慨激昂,听者也无不动容,同学们被他们心系百姓、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纷纷表示以这些英雄为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又如: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项链》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把握住人物性格的特征,还明白了做人――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切不可像玛蒂尔德那样耽于幻想,爱慕虚荣。这样,在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学生获得了新知,也提高了他们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充分锻炼能力的机会,并把创新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教育融合其中。

篇4

一、课内外语文学习相辅相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在于: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有统一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扎实;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强,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充分因材施教,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拓展学习空间等。而课外学习就能够创造自由、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内容又可以打破课堂单调、内容固定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而只有把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才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用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语文课外学习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进行课外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课内指导。课内给学生以严格的规范,奠定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授以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课外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延伸补充课堂所学知识,予以扎实的训练。课内“举一”课外“反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学习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协同运作,“课内开花,课外结果”;摄取于课外,营养于课内,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都会成为一种孤立的封闭的存在状态。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语文学习就像一只鸟儿,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就像它的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折断了,飞不起来的将是整个鸟儿,而不仅仅是另一个翅膀,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如果孤立狭隘地只把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只仅仅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置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于不顾,语文教学质量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提高的。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以下几类:

1.以丰富知识为主

语文课外活动,大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1)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道德情操、巩固课内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配合课内教学的课外阅读。②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③拓展知识的课外阅读。④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大量的获取多方面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与创造精神。但要注意一点,不应放任学生的课外阅读。(2)收听收视。听广播,看电视,电脑上网等也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年来,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媒体迅速普及和发展,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及时、快捷、内容丰富、广泛,学生可从中获得最新的、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类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混杂,必须选择试听内容,特别是电脑上网,一定要排除那些不良内容的诱惑。(3)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如诗歌创作讲座、文艺欣赏讲座等等。讲座的知识比较集中,能在短时间内学到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专题讲座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请专家讲,还可以由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讲。

2.以训练技能为主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要靠反复历练才能形成。语文课外活动包括了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有关的一切活动,为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技能训练,一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应需性训练;同时,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语文训练的活动。

3.以开展智力为主的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和想象力,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智力。

4.以综合实践为主

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游览观光,到社会上作宣传、搞演出、推广普通话、消灭错别字、举办夏令营等,都是社会实践内容。这类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活化书本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语文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主人翁意识。

学生在课外语文活动中,不仅可以学习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学到更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受到更多的文化精神的感染和陶冶;可以了解更多的民族英雄,重节气尚操守的贤士,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还可以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许多革命先烈和先进模范人物的美好心灵和感人事迹,感受时代气息。这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都起着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重要作用。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知识迁移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语文学习重在知识迁移,立足课堂,功在课外。课外阅读也就成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单一的课堂教学则意味着放弃了语文学习的一半阵地,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为学生打好阅读的基础,使学生懂得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以起到举一反三效果,那么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学生真实阅读能力的练武之地。同时,课外知识的积累和学科的迁移,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历史、游记等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它们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的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从而滋生民族责任感。比如在阅读“从到”这一段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横行霸道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阅读文学作品能增进我们的文学素养,遨游于这些作品中,我们会懂得真、善、美,会变得爱憎分明。阅读礼仪方面的书籍,我们知道如何梳妆打扮,如何待人接物,从而变得仪态大方,举止高雅,谈吐不凡。目前,高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弱势在于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说教,语言苍白,而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可以捕捉、洞察当今时事,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做到言之有物,同时也可以填补语言的空白。学生如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适当摘录优美的语段、名句名言,则可以为自己的写作增添不少的亮丽的风景线。

二、课外阅读特征

语义课外阅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面:(1)灵活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两个面:阅读时间上较少灵活.其不受课时时间限制.想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阅渎环境上不受阅读地点限制,可结合具体的阅渎需耍灵活选择,可在阅览审、路边等等;此外,课外阅渎内容的外延具有无限扩展性,天义地理、趣味文学等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有益的都可以阅渎(2)自主合作性。语义课外阅渎既是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又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的统一过程。因此,在平时学生进行深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在充分地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化的阅读方式,共同促进阅凑疑难问题的解决。

三、知识迁移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

1.构建具有清晰、概括、包容性的认知结构。

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尽管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果却是无论考上的,还是落榜的,多数学生语文实际能力并不强,难以适应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学习紧张无暇阅读课外书籍,不能使课外阅读很好地促进课内学习,也是重要原因。

迁移是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的广域网络结构,缺乏知识转换的场所和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认知结构,他们都持同化论的观点,主张认知结构是实现新旧知识间相互作用的有机场所,通过广域性认知结构(知识网络)的构建,在新旧知识问和所学知识与新问题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使新知(新问题、新情境)同化、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结构中确立其合适的位置。这样,这个新问题、新情境变成了“旧”问题、“旧”知识,减少了学生对该问题的陌生感,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同时,这个认知结构中所储存的知识不再是零碎的、孤立的。而是经过转换的一般性、概括性的观念结构;不再是陈述性的知识而是程序性的知识:不再是封闭性的知识个体而是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知识结构这里所构建的认知结构要建立在对知识点问内在关系的理解基础(即在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才能把知识学活,从无头绪得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无论对学习者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学习者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

2.实践训练迁移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笔者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形成共识,“中学时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美好”。实践迁移法是把在课外阅读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比如学了文章的不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会不会自觉辨析,会不会运用,这就要进行实践训练。这种训练的迁移法分两种,一是再认识迁移法。可以从课内外文章中摘录若干段话,仔细辨析,进行概念上对号入座式的迁移,掌握其不同表达方式的标识特征。二是运用标识的载体进行仿写迁移,达到从形似到神似的练习,从而提高表达水平。这种迁移法也可运用到修辞、语法及整篇文章的写作上。这样,学语文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可操,目标明确,不再处于朦胧状态之中。这些均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莫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

总之,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应该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自由性、探究性阅读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陶冶性情,培养情操,提升个人修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63-01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具体要求,它能够扩大个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实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形成。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1 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籍各式各样,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世界。课外阅读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促进理解,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树立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理解生活的内涵,提高文化水平,激发学生的潜力。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具备认知事物的能力,与阅读材料中的“惊天动地”人物交流,领略“人情冷暖”的社会。

1.2强化教育训练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以启迪,陶冶学生的性情。一些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才能够发挥教育及智能训练的作用。“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让课外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书籍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作者进行思想层次的交流,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有利于促进学生美德的养成。

1.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力。我们知道,“读”是“说”、“写”的基础,当我们阅读的内容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能“说”的内容就丰富多了,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合理表达词汇,尤其是在书面表达的时候,会遣词造句方面会感到更加得心应手。

2 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为了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实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课外阅读。

2.1教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让学生能够合理进行安排,尤其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复习预习占据了学生的大半时间,如果不对时间安排进行指导,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丧失阅读的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一部分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要把课外阅读列为学生的“副业”,以可有可无的眼光去看待,甚至是将其看作是“不务正业”,这些观念都需要摒弃。需认识到课外阅读与学生整体发展的密切联系,看到课外阅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讲道理和引经典的模式来将课外阅读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具体的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通过早晚自习的一部分时间来完成部分课外阅读的任务,并设下阅读任务,如词汇的积累数量,好词好句的记录,让学生养好阅读习惯,进行有效阅读。

2.2通过一些经典美文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小说、散文或者诗歌,选择有积极内容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尤其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普及,互联网的课外阅读和新闻浏览等是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时事的重要平台,教师不能予以排斥。但是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混杂,真假难辨,尤其初中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教师要有选择性的指导学生选择,帮助学生辨别真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树立以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素质水平的阅读目的。

2.3教学生写读后感

除了笔者上面提高的词汇和句子的积累之外,在阅读的方法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小读后感或者小感触等来实现。通过读后感来分析所读的文章和资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背景资料的接触等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4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模式来帮助学生维持课外阅读的热情,如读书辩论赛、速记比赛等等,以此来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时间维持。

2.5教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

孔子曰“读而不思则罔”,顾名思义,如果我们单纯引导学生阅读而不积极思考,只会造成认识片面,学生迷惑不解的结果。进行课外阅读的总结和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总结和反思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读文本,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掌握文章的表达形式,另外,还要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考察,衡量文本的价值,评价其社会意义。能够从课外阅读上审视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是课外阅读更深层次的内涵。总结和反思记录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来实现,或者是在学生的随笔中来予以表现。除上述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就文章与伙伴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发现自身方法的不足,即使调整思路,完善自己。

3 结语

科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能够健全学生品格,提高学生品德。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外阅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指导,为国家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为早日实现科技兴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职高语文课外读物 问题 原因 建设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职高生阅读语文类课外读物的情况很不乐观。从我任教的感受来看,近几年职高学生在语文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上甚至比几年前的学生有所下降,语文课外知识也不如前几年的学生丰富。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职高生阅读语文课外读物?大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课外阅读。二是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没有动力进行课外阅读。三是适合职高生阅读的语文课外读物比较少。四是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师长的有效指导。

一、职高语文课外读特缺乏的原因

在影响职高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因素中,语文课外读物自身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近几年书店里学生的课外读物类书籍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这些语课外读物类书籍中,适合职高生阅读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当前职高语文课外书籍缺乏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高语文课外阅读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作者和出版社没有利益驱动来写作、出版更多的作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效益成为许多作者和出版社优先考虑的因素,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宁愿花更多的精力去写作、出版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畅销书。职高语文课外读物市场比较小,获利不大,因此不少作者和出版商不太愿意冒着微利甚至亏本的风险推出一些职高语文课外读物。

其次,现在书店里确实有不少新出版的语文类书籍,但是,这些书籍却存在着儿童化和成人化两大特点。在琳琅满目的语文书籍中,有许多是装帧精美的儿童礼品读物,这些读物图文并茂,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但对职高生来说,这些读物缺少系统性,也缺乏深度,并不适合进行阅读训练。另外一些书籍则是一些较为难懂的专业著作,适合大学生或专业人士阅读,显然,这一部分书籍也不适合职高生。

最后,部分读物有误导青少年之嫌。近几年来,随着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的推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阅读人文类书籍的浪潮,不少此类小说应运而生。在这些小说中,有些既有严谨的专业依据,又有生动的文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但也有部分作品纯粹是虚构,即所谓的穿越文学、架空小说,阅读这些作品,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的职高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阅读观念,影响对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职高语文课外读物建设建议

由于适合职高生阅读的语文课外读物相对匮乏,如何建设职高语文课外读物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实际上,职高语文课外读物这一市场还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只要出版商精心组织策划,各方齐心协力,政府部门给予引导扶持,各方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就可以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教育主管部门、课程开发者、史学工作者包括职高语文老师、作者、出版社、书店等相关单位人员应积极配合,行动起来,为职高生创作更多的适合的语文课外读物。

首先,从课程层面来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职高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并精选了一些文学名著供学生阅读。我们可模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课外阅读要求,并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课外读物以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语文教材之外,还有一本读本,读本不作学习要求,但是里面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也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可模仿这一设置,也编写一些语文读本,从一些优秀的语文著作中选取一些和学生所学课文配套的作品选段,从而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一点做起来不难,毕竟普通中学教育这一块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职高可以向他们学习取经。

其次,从出版物层面来讲,各方面应通力合作,编写一批符合职高生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的课本配套读物和语文普及读物。正如前文所说,当前许多课外阅读书籍存在着儿童化或成人化的问题,真正适合职高生阅读的作品不是很多。针对这一情况,出版商应联合广大史学工作者和职高语文老师,利用后两者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为职高生编写一些既符合时展又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本配套读物,让职高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出版商还可以组织编写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语文普及读物,让一部分对语文感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假期的时候,有适合自己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作品来阅读,提高对语文的认识。

再次,努力改编一些史学名著供职高生阅读。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史学名著,不同时期的史学名著都代表着那一时期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部分适合职高生的史学名著出版发行。当然,就如同文学名著在给职高生阅读时需要做一定的改编、缩写一样,对这些史学名著也需要做适合职高生的改编,以符合职高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习惯。首先,将史学名著作一些通俗的改编,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论性的文字,应加以必要的简化与解释。其次,有些史学名著篇幅较长,可对其内容进行缩写或精选。最后,对于一些史学名著,可在正文前面加上必要的导读。以上的方式可降低学生阅读史学名著的门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亲近名著。

最后,在不能改变现状的当下,重要的是培养职高生的阅读意识,让广大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职高生的视野,走进职校的课堂,以此提高职高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职高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而适合职高生阅读的语文课外读物却相对匮乏,如何更好地建设职高语文课外读物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方应通力合作,行动起来,从课程建设、出版物发行等方面着手,为职高生提供更多优秀的语文课外读物,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曾丽英.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课改的需要[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

篇8

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进行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积累形成,因而中学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相应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的阅读要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其是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学生必须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课外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为课堂阅读的扩展及继续,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为语文课独有及必须的,决定于语文课自身性质。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以,如果学生们缺少“我要读书”的内在渴望及需要,那么就算读很多书,也很难实现增长学生知识的目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探求相应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

兴趣为学生们学习的先导,也是学生需求动力,因而中学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阶段,学生不仅有巨大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面临很多不良诱惑,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那么学生就会远离读书、远离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览室或者教师粘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发学生们读书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应树种的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策自身读好书、多读书。此外,教师还应将课内课外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讲解某位文学家的作品的时候,可以多介绍一些文章或书目,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后阅读。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及阅读兴趣,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中学生优先选择的精神活动。

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多读书、少做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读书成为学生们的业余乐事及幸事,只有学生们有了较高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都是被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调动起来的。因而,鼓励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以外的事,所以并没有把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当中,在语文教学当中也就没有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根本不理会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课外阅读质量。实际上,要想充分达到新课标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就必须抓住新课程这一契机,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开设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出探究性课外阅读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指导是学生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课外阅读分为六种:诗文朗诵课、读物推荐课、读物欣赏课、阅读辅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书汇报课等。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相应的读物并进行欣赏和评析,指导学生们如何进行阅读,确保每周一课时,从而有效将课内阅读过渡为课外阅读。

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有效的将课外阅读引入到了课堂。他把相应的短篇时文、人物传记、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国内外的科技动态能等学习方法,只要是可以让学生们长见识、感兴趣的文章,他都拿到课堂上。通过大量阅读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语文活动,保证阅读质量

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其达到的效果有三个:一方面,语文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例如学生们课外阅读的进展及内容等等;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充分享受进行课外阅读的乐趣;最后,通过课外阅读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语文活动既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观察景物等,也可以为短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记者招待会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现场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指导,因而那些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阅读,如果是以前读过的,印象不深也要重读。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学生们阅读中的缺憾及错误,利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追问及质疑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最终提高阅读质量。

结论

篇9

一、鼓励学生质疑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已经占据了语文课堂教学。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段落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合作解答。这样,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如在教学《郑和远航》一文中,教师鼓励学生针对题目畅所欲言地提出问题,再进行归类,然后采取学生回答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当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对学生提问题的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要大加鼓励;二要妥善处理,巧妙引导,使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更具创新性。

二、尝试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深切领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提高语言欣赏水平,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而且能养成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即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的感情,拨动其心灵之弦。同时情感又具有情境性,在阅读课教学中我们注意根据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感受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移情体验即主体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把自我身心投入到文章的对象中,达到“我”即是文中的主人公的境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能读懂,而教师主要是在学生不懂处点拨,不明处启发。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感悟语言魅力,从而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自己读书、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笔记的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是参与者,同时人人又是受益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进行也比较普遍,但其中存在着两种突出的不良现象,就是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和许多学生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必须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加强指导,使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全面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而小学生求知欲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适合读哪些内容,不适合读哪些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教育需求,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并推荐有益的读物。

篇10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多数老师还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还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内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认为只有读得多,记得多,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3.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几点做法

3.1 在默读中理清思路。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想,有利于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3.2 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

3.3 在理解中及时运用。仅仅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刻”在心中,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课余五分钟重复背诵,如能天天坚持,肯定能达到水滴石穿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也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3.4 加强背诵指导,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3.5 通过摘记法加强积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记是对读过的、背过的语言材料进一步的加深巩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不同形式的摘记工作,这样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6 通过赏识激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一学期制定出达标的要求。

篇11

其实课外阅读不仅和语文教学相得益彰,而且会使语文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关键在于训练有序、指导得法、教者入境并持之以恒。

首先,探讨阅读,激发对阅读的热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的日益程式化、标准化使本应接近文学欣赏的课堂几近成了中高考习题训练课。这种情况,岂止是学生厌倦,就连教师也深感乏味而无可奈何。而运用好课外阅读,就会使语文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生开课之初,我一般布置两个课外阅读:一是“我有我姓氏”,二是“汉字发展史”。听着挺吓人的大问题,其实看看《百家姓解读》和查查电脑上“汉字六种造字法”就可解决。

然后利用课前1―3分钟的“口语训练”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姓氏是国姓或是封地或是官位的名称,因此志得意满;更有学生知道自己的姓氏是 山河名字而踌躇满志。他们对这方块字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想了解更多字后的秘密的愿望。

仅此还不够,还应再选择优美、简短的散文、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字的形体美、音韵美。

当然这也只是小学的一点深化和课外阅读的热身而已,不过是想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爱上文字,爱上语文,感受语文千年传承的骨肉相连的温度。

其次,尝试阅读,以课内带课外

立足于课内,辐射课外,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所谓“立足于课内”,就是把教本作为“例子”,学好“例子”,进而举一反三,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巧。要学习“例子”,有时光靠教本中提供的资料,需要向课外扩展,求得帮助,可见这种扩展阅读是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习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活动,可谓一箭双雕。

这一点,大多数执教者能做到,或做的非常好。可惜的是,很多人仅此而已,未能以此为基础,更上一层楼。

第三,深化阅读,使课外促课内

1、深度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应该说,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到的知识,而且用学生喜爱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个性阅读,与文字息息相通

提倡无功利、纯心灵的阅读,提倡会选择的个性阅读。当初高中规定课外阅读篇目后,那些铺天盖地的《名著导读》和五花八门的应答技巧让编者的良苦用心化成镜花水月,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寻找能打动自己的文字,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作家赵淑侠曾说:“闲书说是闲书,其实它对人性的磨练、智慧的发展、思想的训练、心脑的开展和道德的约束所能发挥的力量,可能比课本还来得大。”因此,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自由阅读,这也是课内外衔接的重要途径,它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内语文学习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我们应相信学生,他们不会一直是孩子。

当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和感受之后,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变得轻松而高效,快乐富于激情。因为我们每天析句赏段的课文不过是万千精彩作品中的沧海一粟。学生学会在大海里遨游,又何惧在小河里游泳?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然而,从目前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看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书本,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文章、段落;语文老师习惯在有限的语文课上教完薄薄的一本教材,很少去补充或推荐相关的文章、段落供学生作延伸阅读;学生习惯跟着老师学教材,学完了书本就以为学好了语文,完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任务,不懂得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锻炼和巩固自己的语文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语文教学的过程仍然局限于课堂,很少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如在阅览室中或网络上学习如何搜集资料、在大自然中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在生活中进行运用语文的实践活动等。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局限于让学生学懂书上的几十篇课文,较少去重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情感熏陶、方法指导等。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源于课内,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太重视从书本以外的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去获取知识。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舍本逐末,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一学期几十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更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会从课堂以外的地方、书本以外的渠道获取知识,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比课本知识更为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往往追求急功近利,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语文能力低下。

二、当前学生读书现状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外阅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因为它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语文材料,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科学常识,又可以从阅读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学生当前读书状况如何呢?

根据本人在这方面了解到的情况看,真正喜欢读书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一方面由于他们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对读书缺乏兴趣,不爱读,也读不进去。另一方面,缺少读书的时间。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时间全被作业和套题填满,整天疲于奔命似的忙碌,没有用于读书的时间。即使读也是看看教科书。大部分家长和一部分语文教师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让孩子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心无旁骛地进行所谓的学习。孩子不读课外书,不读报刊杂志,不看电视,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割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封闭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的渠道,正是语文素养差、语文能力低的根本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的学生究竟读了多少?有多少学生喜欢上了课外阅读?又有多少学生在坚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质量又如何?我们的工作实在是任重而道远。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会学生读书策略的思考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等。其中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十分注重积累和熏陶感染,只有在与大量语文材料接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老师要凭借有限的语文教材,以开放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有限的语文课中精讲多练;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当作自己的份内之责,在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向课前、课后延伸,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多鼓励,勤交流,促提高,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中提高。语文教学也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跨学科学习;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篇13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生 阅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51-02

作者简介:黄洪斌(1971―),江苏赣榆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赣榆县宋庄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2011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在七至九年级阶段,即初中学段,阅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每学年至少要阅读2~3部名著,并附有优秀诗文背诵的推荐篇目60篇,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阅读的现状

首先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以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选择书籍主要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都选择传奇故事、武侠小说、童话、卡通漫画等轻松类读物,对经典名著和优秀报刊等读物涉及较少;即便他们看文学作品也只是选择当代和现代的,对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接触较少。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200字,初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800字,初中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1000字。而现今农村初中生的平均阅读量每天不足500字。

其次是学生阅读方法不当,自主性不强。根据问卷调查,约有20%的学生对借阅的图书只是粗粗看一遍,有30%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一下摘录,有一定的收获。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方式,只有少数学生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另外,77%的学生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阅读,10%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阅读,这就说明学生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功利心”。

再次,农村初中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和课外阅读时间。尽管现在很多教科书有附赠推荐的课外书目表,但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他们只是一味要求学生重视课内课本的学习,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也主要选择学习资料或作文书,对课外书的重视严重不够。家长和学生个人很少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即便有课外阅读时间,时间量也很少。

二、造成农村初中生阅读困境的诸多因素

第一,学生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造成他们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充满激情地去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并能自觉主动地选择阅读材料。如果这样,学生不仅能拓宽个人的阅读面,而且能提高个人的课外阅读量。然而,当下农村学生受到地理环境及家庭条件等因素限制,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时间和氛围,即便语文老师对他们提出多看课外读物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缺乏客观的阅读条件和主观的阅读习惯,他们对待课外阅读往往只是囫囵吞枣,体会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第二,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束缚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由于许多农村中学受到地方经济水平的限制,往往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购买方面的经济投入也很少。虽然有些学校拥有一些图书,但往往书籍陈旧,内容也不能与时俱进;还有些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更谈不上有配套的报纸杂志。农村孩子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第三,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农村学生的家长因自身素质的局限,思想保守,他们对子女的培养只是要求孩子读好学校里的课本,能考合格的分数就行,而将孩子阅读课外读物视为“不务正业”。再加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口号就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老师也只抓教学成绩,往往指导学生死读书本知识,不愿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花费时间,这就直接造成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加重,学生无暇去读课外书籍。

三、新课改背景下改善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的措施

第一,教师、家长和学生要转变课外阅读的观念。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意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和教师教学语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一个学生能把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但如果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为基础,那么要想提高他的语文综合素质及能力也只是幻想。所以说,只有语文老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用心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要让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走出困境,还需转变家长和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消除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条件。家庭可以让一个学生拥有课外阅读的独立空间和时间,是另一个决定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在家里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给予配合。语文老师要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机会,向家长说明学生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及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二,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多渠道获取课外阅读的读物,充实阅读资源。阅读资源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图书角”,或者推荐各类书籍、报刊、杂志,让学生自愿购买、订阅,确保每位学生有书可看、可读。

教师推荐优秀阅读书目,要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并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列举的书目作为图书配置的基准,内容要涵盖知识、科技、文学等各个门类,突出文学性强的特点。

第三,教师可用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一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发展。

篇14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外主动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激起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以鼓励代替指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学生自主力还不够强,往往是因为兴趣而阅读。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很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其在愉快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留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掌握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学习中运用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进而很好地开展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因此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的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三、创设孩子良好的阅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四、教给学生自觉阅读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