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

基金入股方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金入股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金入股方式

篇1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的水平和层次也不断得到提升。然而,作为工具手段的教育研究方法却仍处于落后水平,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理论方法仍占多数,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虽日益被重视但仍占少数,相比于西方尤其美国的多种多样、多元跨学科研究有很大差距。本文对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领域进行文献分析,从期刊文献的角度了解了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发现不足,寻求改进。

一、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历史回顾

纵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重视教育实验研究,到强调教育行动研究,最后在二十一世纪初提倡教育研究“范式”的争论中质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了教育研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被研究者所关注,如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分类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混合范式等问题。教育研究方法不断从经验走向理论,从单纯定性走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1]。调查研究和实验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建立了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研究方法”为精确提名或关键词能搜索到有关教育研究方法论文127篇,其中2000年到2008年的论文103篇。下面对全部论文进行分系比较。

1.时间

在2000年3月到2010年3月10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收录的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总趋势是增加的,并且自2004年以来,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兴趣一直较高。2005年到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数占二十一世纪以来总量的69%。

表1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年份分析

2.刊物

将论文分为教育类全国核心刊物、大学学报和其他三类期刊,可以分析出研究教育研究方法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在全国核心刊物(根据2008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划分中占了1/3以上,层次较高。

表2 教育研究方法刊物分析

3.论文研究内容

对这103篇论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分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内容比较类、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探讨、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反思总结、教育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研究方法的价值意义和其他一些内容。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基于二十一世纪初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范式和方法论的争论的激烈及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的关注,所中一半以上是关于这两个问题;第二,关注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外分析、内容比较及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综述的研究者多于1/4以上,而这几方面均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取得了一定成果。

表3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内容分析

二、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作出定义。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因此,作为工具手段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如文献法、数模分析的方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历史方法、比较的方法等[2]。然而有关方法的分类似乎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统一的标准,在这里,我姑且将它分为思辨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思辨的方法多用于一些文献综述的论文中,而实证的方法包括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具体来说,定量研究包括:描述统计、经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独立卡方检验、结构方程模式等;定性研究方法有:访谈、重点小组讨论、观察法、文献内容分析等。同时定性定量相结合混和研究方法也越来越被重视[3]。基于上述分类,我们可以再看一下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会发现我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1.具体实践中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

从内容分析上来看思辨类的文献综述文章占10.68%,加上现状分析内容比较和实践问题反思总结、方法论探讨等定性研究文章更是占据了几乎全部研究结果,而定量研究、混合研究少之又少,定量中描述研究、试验研究等研究的文章几乎为零。实践问题反思总结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总结发现,相比于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领域,我国学者做的大多都是论辩、综述的文章,缺少拥有第一手资料、原始数据的实证性文章,研究方法单一[4]。

2.没有建立完整有特色的研究方式体系

在关于方法的探讨上,很多文章所出现的关键词,如混合方法研究、多学科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都是一些“泊来词”。我国教育研究还处于学习借鉴阶段,在教育实践中,大多仍常用文献法、观察法等传统手段,并且,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的体系的三个层面:方法论、研究方式或者具体策略,在这103篇论文中都有涉及但并不系统深入,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有特色的体系结论。

3.教育研究方法论仍没有唤起教育界普遍重视

相比于国外教育,我国对方法论的研究仍然显得不够深入,追溯下来,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我国高校对教育学研究生的方法论教育不够重视。在对厦门大学高教所、华东师大高教所、华中科技大教科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四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5]中发现,在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上,仅华中科技大教科院开设教育哲学选修课程,北大教育学院开设有教育研究方法论专题,其它两所院校均没有设置相关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同样,我作为高等教育学硕士在学习过程中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对研究方法与技术类课程重视不够、设置不多,其结果就使得学生对研究方法的知识知之不多,对研究所需要的具体技术掌握不够。势必导致在研究过程中正确使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能力欠缺”。[6]我国这样的研究者培养状况也必定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以上种种问题。

三、我国教育研究方法领域的展望

二十一世纪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必将引起教育的竞争和进步,教育研究方法也必定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不断反省、批判,以及对传统或新兴教育研究方法理论的审视基础上,不断揭示出适合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基本特征,不断推进教育研究的发展,最终为教育的研究服务。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日益科学化

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研究中的经验化描述、单一化手段在逐步改变,研究者们在不断进行定性与思辨研究结构的优化,不断寻求定量与实证研究的加强,以及不断发展对于混合范式的研究[7]。从103篇论文中占到14.56%的关于现状分析内容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各类研究者在尝试使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用多媒体技术来收集资料,有几篇使用SPSS等软件来分析相关数据,用结构树的逻辑来阐述问题和从思辨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教育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具体,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教育研究方法论系统的深入探讨

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各个层面进行构建,突破以往大而泛的以为指导的认识,细致到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方法及教育研究中具体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层面,在103篇文章中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各种范式的争议到具体出现例如《叙事研究》这样的论文,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方法必定会不断细化,具有中国特色,方法论不断建立、填充和完善。

3.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首先,教育研究方法与多学科融合,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采用了其他学科的概念、视角和方法,如2000年发表于教育试验与研究的《从复杂科学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2006年发表于江苏高教的《学科语境: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视角――以“高等教育产业化”论为例》等核心刊物的高水平论文。其次,教育研究趋向多元,如实践取向、人本取向、系统取向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来审视各学科教育中的问题,在23篇关于实践问题反思总结的论文中涉及了数学、生物、医学、政治、教育技术等不同学科,以及教师、农民等不同人群的教育和社会、家庭的不同教育问题。再次,在具体方法上,各种方法在不断整合,定性定量混合研究研讨增多,展示出以多元的方法论去指导教育研究方法,促使我国教育研究的尽快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发展状态,任务还十分艰巨,然而它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其研究成果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目前我国这个领域虽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二十一世纪其研究前景必将出现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崔丽霞.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06.

[2]丁洁.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研究方法分析[J].高教探索,2005/04.

[3]曹如军.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之比较――兼与田虎伟博士商榷[J],2008/04.

[4]潘懋元,刘小强.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5]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04.

篇2

记者了解到,谢志华目前管理的诺安信用债券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基自今年6月18日成立到7月26日,在不到一个月内收益表现抢眼,目前年化收益为5.76%,在今年所有的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中排名第三。

资金面中性偏紧 年内降息概率低

回想6月钱荒风暴来袭令债市遭遇较大调整压力,此轮风波是否接近尾声?谢志华认为,六月“钱荒”末期,央行接连发文稳定市场预期,并且有实质性的针对某些银行的流动性求助行为,因此7月以来资金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资金维持中性偏紧状态,符合央行“宏观审慎”、“防风险”的思路。下半年,若仍有商业银行不自律,央行仍会有惩罚性措施,不排除演变为“小钱荒”的可能。但我们更倾向认为,商业银行已经从六月的事件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会仔细权衡利弊。

日前央行放开贷款管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谢志华看来,此举信号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存款利率放开及相应配套政策出台(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们判断,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表明政府锐意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年内降息概率进一步变小。”

在谈及利率市场化提速对债市造成的影响时,谢志华分析指出,存款利率对利率债影响更大,由于短期内基准利率变动概率不大,利率债收益率有下限(如10年国债3.4-3.5%);而信用债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关联性更强,由于目前实际执行基准上浮的贷款占大多数,企业发债成本仍相对较低,信用债供给暂不会锐减。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并不能立即改变国内总需求疲软、信贷客户分化的事实,下半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恐仍不乐观,进而推升潜在的信用风险,这也是诺安谨慎对待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好利率债及中高等级信用债

近来愈演愈烈的中低等级降级潮也印证了诺安的观点。据WIND统计,今年年初至7月24日,共有38只信用债被降级,是去年的10倍还多(去年同期只有3只信用债被降级)。对于债市黑天鹅频现,谢志华总结道,今年债市的“黑天鹅”事件或来自两方面:宏观层面,监管行动深化,违规风险继续暴露;微观层面,某些发债主体资质继续恶化,触及违约底线。下半年信用债仍具备一定的票息优势,但信用利差可能扩大,难以获得资本利得。谢志华介绍,诺安基金历来奉行稳健的投资风格,资金头寸管理、信用债内部评级等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内部风控流程。有关数据统计,今年先后发行的诺安鸿鑫保本和诺安信用债券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诺安鸿鑫保本年化收益达6.08%,诺安信用债券年化收益达5.76%。均有力地凸显诺安稳固收益团队的表现。

“未来一年,利率债收益率波幅有限,从基本面角度,相对而言下行概率更大。当前多数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均保护不够,资本利得需等待信用利差扩大并稳定后。危中有机,我们相信目前国内债市仍处在发展壮大的长期上升趋势中。”谢志华表示。

据基金合同显示,诺安稳固收益一年定期开放债基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所投资的债券的信用评级均在AA-以上。同时与股票、权证、可转债等权益类资产绝缘,属于纯债品种。

汇“纯债+定开+浮动费率”优势于一身

对于为何选择纯债投资方式时,谢志华指出,下半年,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相对安全,但目前市场波动较剧烈,需稳定后介入。低等级信用债则面临信用资质恶化、外部评级调低、质押资格丧失等不利情况,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并存,需尽量回避。预计股市震荡为主,而大盘转债供给压力挥之不去,转债的风险大于机会。为此诺安稳固收益专注债券投资。具体到建仓期策略上,谢志华表示将主要选择中高等级信用债,并在利率债有绝对配置价值时,适当参与。

篇3

关键词:银行资金;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1、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原因

资金具有逐利性,追求“高回报、低风险”是资金的基本特性。因此,股票市场收益率的相对过高是造成当前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根本原因。据了解,2000年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0%,而风险几乎为零;在二级市场,至少有80%的股票由庄家控盘,其收益也相当可观;而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仅为 5.85%,且实业投资呈现投向狭窄、风险较高、收益较低的特点,因此银行闲置资金在没有更好出路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流入股市。

2、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制约因素

2.1 金融法制法规不完善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尚不能为银行资金直接入市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明确界定违规入市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很多银行创新业务在问世以后马上遭到监管当局的禁止,只好转入地下违规变相操作,无法做到市场的有序和公正;另一方面,在颁布相应法律法规之后,执法守法不严,法而不规,金融机构违规的成本变小,刺激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2.2 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是当前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诸多制度缺陷,如市场分割严重;尽管目前我国正在搞股权分置改革,但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新股发行价过低,发行利润过高;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等。股票市场充斥着投机和非理性投资,“做庄”大行其道,股价暴涨暴跌。

2.3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无论是对券商放宽股票质押贷款的条件、向企业和个人开放股票质押贷款还是其他的引导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措施。都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这一前提更为重要。而我国目前仅有关于法人防火墙的原则性法律规定,在防范银证融合利益冲突,阻隔金融集团风险蔓延方面就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应该参照先进国家的作法,尽快完成风险防火墙的构建,为银证合作层次的提高和随之而来的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3、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如何拓展银行资金合规入市的渠道问题,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此有较多的探讨,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如有呼吁大力培育私募基金、分流引导居民储蓄存款进入股市的,还有提出向居民个人开办股票质押贷款的,更多的讨论是围绕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来进行的。在这一点上,目前银行资金合规入市的渠道拓展应围绕增加券商合规融资来进行。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增加新的融资渠道,而是要注重对现有券商合规融资方式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对股票质押贷款的高效利用。

按现行法规,券商有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股票质押3条渠道从银行融资。但3条渠道融通的资金量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根据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一季度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拆借和回购方式从商业银行的净融入资金达1 851亿元。而通过股票质押贷款的融资量,3年多累计发放贷款仅200亿元。存在如此巨大数字反差,主要是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的法规依据《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当然,对这种由于市场环境原因而加剧了的股票质押贷款本身所蕴含的缺陷与风险,只能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和对市场环境的治理来逐步地解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和开拓其它的券商融资渠道,如允许券商更大规模地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允许券商进入票据市场,允许券商以固定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等,还可考虑成立证券金融类公司作为专门的信用机构。

我认为,除现有的同业拆借、回购和券商股票质押贷款等路径外,还可以发展以下4种途径:

3.1 银行购买证券投资基金

和股票相比,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相对稳定,市价波幅不大,投资风险较小,对投资者证券专业知识和投资分析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商业银行大都办理基金托管业务。对基金的了解程度较之股票要强得多,这都是商业银行投资证券基金的有利条件。尽管一段时间受股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基金的净值下降,投资者对基金的投资热情有所减退,但基金的运作管理还是明显体现了专业优势。商业银行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主体,一方面可通过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实施灵活、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增加业务收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向,商业银行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对基金的巨额购买,会成为稳定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当然,对商业银行投资于基金的数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应做出具体限定,以利于实现其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和控制其经营风险。

3.2 银行向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发放贷款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做多的市场,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缺乏有效工具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市场出现下跌。基金投资者赎回的频率增加,基金的兑付能力会显著增大,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将部分证券资产变现,从而使得基金重仓股的股价快速下跌,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跌势,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使基金面临被迫清算的窘境。如果保留大量现金满足赎回的流动性需要,又会严重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因此,在开放式基金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基金公司及时补充流动性以应对赎回压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6]。商业银行向基金公司发放短期临时性贷款,既增加了一条资产业务渠道,同时又可以降低基金公司的运作风险。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3.3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银行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而间接入市的,发展和完善机构投资是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应当发展金融机构投资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等。目前保险公司及社保基金中己累积结余了大量的资金,除了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缺乏其它更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改革现有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借助资本市场的多种投资工具,拓展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运作效率,对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具有同等意义。

3.4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国际化与市场的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的开放与多元引起资金分流,同时利率、汇率变化无常使金融业经营风险增大,银行传统信用业务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面对生存压力和发展需求,纷纷进行业务创新,促使国际银行业表外业务飞速发展,目前银行的竞争主要是表外业务的竞争。正是表外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资金突破分业限制,进军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成为了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篇4

8月31日上市的新天科技,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其直司海通开元也入了股。

根据7月8日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部分直投操作被叫停。

这项规定何时实施,时间点如何界定,证监会没有明确,比较模糊。一券商直司总裁告诉记者,通常认定为颁布指引日开始,过去的项目不在限制之列。

新天科技是海通开元去年投资的项目,因此逃过一劫。

新天科技上市首日上涨41%,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海通开元此笔投资的账面价值增长了80倍。

账面浮盈80倍

8月31日,新天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568万股,发行股份数量1900万股。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该公司决定整体变更为股份制的两天前,保荐机构海通证券的直司海通开元完成入股的工商登记,进驻时间可谓精准。海通开元是海通证券2008年成立的直司,注册资本10亿元,后增资至30亿元。

2010年4月,新天科技决定增资,海通开元认购公司前身――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天有限”)60万元的新增注册资本金,认购价格18元/单位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占2.75%。

当年4月30日,新天有限变更为股份公司。6月8日,新天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海通开元持股规模一举上升为156万股,仍占发行前持股规模的2.75%。

新天科技上市并非一帆风顺。今年8月24日下午,深交所公告,公司将在26日在创业板上市交易,晚间,深交所又突然撤回了上市公司,直到27日才确定上市时间。

目前市场低迷,一级市场投资获得的资本溢价已经不如从前,新股平均发行价市盈率仅有32倍,但是新天科技的发行市盈率仍然高达50.93倍数,发行价为21.9元。在二级市场上,新天科技也受到追捧,上市首日上涨41%。

海通开元持有156万股,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达到4805万元,相比昔日入股的60万元的入股成本,账面价值增长了80倍,这还不包括未来二级市场的溢价空间。

券商与企业利益捆绑

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券商“直投+保荐”模式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

根据清科统计,截至2011年7月底,50个直投项目上市,其中39个采用“直投+保荐”模式,占比达78%,账面投资回报达到42.54亿元,平均每个回报率高达4.5倍。

这种模式将券商和上市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一些投行人员以代持方式秘密参与其中。受利益驱动,以券商为代表的各方有推高发行价的动力,甚至不惜造假上市。

为了斩断利益输送链,7月8日,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指出担任拟上市企业的辅导机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或者主承销商的,自签订有关协议或者实质开展相关业务之日起,公司的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对该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叫停了部分直投操作。

北京一位保荐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上述指引叫停的仅是“先保荐+后直投”的模式,而“先直投+后保荐”的方式并没有明令禁止。

一般来说,券商在对企业进行辅导上市,时间大多都超过一年时间。招股说明书显示,海通开元是去年4月份才突击入股,从时间计算来看,保荐应该在先,直投在后。

但也有保荐人对记者提醒道:“不能简单用时间来推算,因为即使保荐先行进场,只要在协议和业务开展日期上和技术上做些调整,令保荐进驻日期在文件等各方资料上显示后于直投,这就不算违规。目前很多直投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直投业务将受影响

在券商直投领域,海通证券可以算得上最大的赢家之一,去年直投进账就高达1.06亿元。

IPO重启以来,海通开元已经参股了4家上市公司,除了新天科技,还投资了银江股份、东方财富和闽发铝业。持有150万股的银江股份、500万股的东方财富已经解禁。海通开元投入金额总计为5560万元,若按发行价计算,共获得20.9亿元的潜在收益。

海通开元投资的名单上,还包括玲珑轮胎和银联数据服务公司两家未上市的公司。

除了海通开元,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海通吉禾股权投资公司以及中比基金都是海通开展直投的渠道。

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由海通证券和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合资组建,注册资本2000万元,海通占66.67%股权。海通吉禾股权投资公司由海通开元与吉林省投资集团共同成立,海通开元占比51%。中比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基金规模一亿欧元,管理人为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方包括海通证券。

中比基金入股的公司多达7家,分别是金风科技、双箭股份、长信科技、中远华电、百川股份、赣锋锂业以及东光微电。

篇5

投资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创业投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以后,在以“火炬中心”为核心的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孵化器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近700家。但是,大部分孵化器仍停留在提供简单的科技物业服务层面,孵化器自身发展受到限制,难以跟上创业环境变化与创业企业的需求变化。

其次,开展创业投资是孵化器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孵化器的服务内容,从它的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演变、丰富和发展着。从国内外孵化器的发展历史来看,孵化器的服务已经从传统行政服务发展到以提供各类增值服务为主,再到以投融资服务为主,这是孵化器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发展之路。据哈佛商学院2000年所作的一次调查,在美国,那些只提供一般性行政服务的传统孵化器所培育的初创企业几乎都胎死腹中。因此,美国现有还在运行的孵化器几乎都把增值服务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孵化器开展创业投资不仅是孵化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业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投资,能够有效缓解在孵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大孵化资源供给能力,加强孵化器与在孵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实现在孵企业与孵化器共赢。

投资运作模式

针对孵化器创业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拥有的资本实力,孵化器通常采取不同创业投资运作模式:在孵化器发展的初期,孵化器工作以行政服务为主;进入成长期的孵化器,开始其“种子”资金的设立与运行,注重培植孵化器自身建设与扩张。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基本都建立了企业入园项目筛选及跟踪机制,孵化器在孵企业的新上项目都是最新技术成果或最新创意,经过入孵过程的严格筛选及跟踪,一些具有启动资金少、潜力大、风险高等特性的项目便可以作为重点项目来关注。

当孵化器进一步发展到扩张期和成熟期,它作为投融资平台,就必然会通过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适应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需要。孵化器作为创业投资机构的出现是其发展过程的一大转折,是它上升到新平台的标志。目前,国内有许多孵化器设有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对在孵企业的创业投资,实现了在孵企业和孵化器自身的共同发展。

出资方式

与普通创业投资机构不同,孵化器作为一个特殊的创业投资机构,不仅可以现金出资方式投资在孵企业,而且可以房租、设备入股方式进行投资,甚至可以服务入股方式进行投资。

现金入股。这是创业投资的典型出资方式。现金出资最简单,容易计算股权比例,但需要孵化器有足够的孵化资金。创业中心从2008年开始,专门设置了300万元的创业投资基金,用于开展在孵企业的早期投资。

房租入股。所谓房租入股,就是孵化器将入孵企业应支付的房租折算成股份投资入孵企业,被投资企业不再支付房租。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孵化器,一方面可以降低入孵企业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孵化器不需要另筹资金即可投资入孵企业。创业中心早期的创业投资主要采用房租入股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设备入股。设备入股是指孵化器将仪器设备或仪器设备使用权折算成股份投资入孵企业。设备入股与现金入股在本质上差不多,都需要孵化器支付现金。但设备入股相对于现金投资风险要小一些。设备作为一种有形产品,虽然每年有折旧,但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和剩余价值。

服务入股。服务入股是指孵化器以其对入孵企业的服务折算成股份投资入孵企业,如提供财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入孵企业可以专心开展其核心业务。这种方式要求孵化器有较强的增值服务能力,同时能够被入孵企业所接受。

投资策略

首先,设立独立的创业投资基金,稳定创投资本供给。大多数孵化器开展创业投资初期阶段,没有设立专门的创业投资基金,而是从孵化基金中,根据投资需要临时安排资金进行投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资金来源不稳定,当有好项目时,不能保证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既不能培养专业投资团队,通过专业管理防范风险;也不能保证创业投资的持续性,无法通过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因此,孵化器开展创业投资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及后续资金的跟进,以保证创业投资的持续性,在提升创业孵化服务的同时,通过投资退出机制提升孵化器的自身盈利能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其次,建立专门管理团队,用专业管理防范风险。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开展创业投资,完成战略转型,除了选择正确的盈利方式外,还要建设一支与盈利模式相匹配的高素质管理团队,以控制孵化器的投资风险及财务风险。

篇6

近日官方公告表示,中芯国际拟入股长电科技。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对接之后,前者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一家是芯片市场的Foundry,另一家是封装测试环节的代表,两个领域的代表企业最终幸福地走到一起。此役之后,第三方对芯片业整合欢欣鼓舞。

此时疑问产生:整合是好,不过整合的领域到底有多宽广?我们的整合不断向下游拓展的时候,哪儿才是边界?像中芯国际与长电科技这样将半导体制造和封测融为一体之后,上游的IC设计与下游的终端ODM是不是也要收入囊中?这是待解的疑问。

类台积电模式

为了走到一起,两家企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几年。

在芯片供应链上,晶圆代工和封装制造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融合双方的业务板块,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早在2014年就成立合资公司,以实现12英寸凸块加工(Bumping)及配套测试能力。这种方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不过随着长电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星科金朋入主长电,通过第三方衔接内部业务的手续日益复杂。

“双方合作所涉及到的企业数量越多,其业务串行的难度就会越大,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强化合作关系很有必要。”Gartner半导体分析师盛陵海表示,伴随制造厂、封测服务商、投资方的介入,中芯和长电之间夹入长电新科、长电新朋、星科金朋等多家厂商。为简化流程,参股势在必行。

为此,经过一系列布局,双方最终如愿。据中芯国际公告显示,该公司向长电科技出售苏州长电新科全数19.61%持股,作价6.64亿元,由长电科技发行4322万股作为支付。同时,中芯还将认购长电科技1.5亿股新股,现金总价26.55亿元。完成收购之后,中芯合计持有长电1.93亿股A股,占其股本的14.26%,成为长电最大单一股东。

组建“制造+封测”的产业模式,自然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内外斡旋,不过在业务架构上,这也是在效仿台积电的模式――从2010年开始,后者已经分别建立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基板上晶圆上芯片封装)及InFO(Integrated Fan-Out,晶圆级整合扇出型封装)两大先进封装测试生态系统,2016年可全面进入量产。“通过入股长电,中芯可将其SiP(System in a Package,系统级封装)模块封测生产线更好地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同时借鉴了台积电的范本,这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某业内专家表示。

中国式“一条龙”

如今,中芯和长电的协作,已经将制造与封测完整贴合。两个环节的衔接,已经达到产业并购整合的界限吗?未必。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市场化起步较晚失去了先手机会、缺少IDM公司导致企业间存在贯通障碍、大型企业匮乏限制规模优势,这三方面因素导致中国的芯片市场一直没能进入快速发展模式。随着半导体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国内确实需要更多的入股或并购带动不可或缺却不具规模企业的积极性,搅动相对沉寂的市场池水。

至于整合方向,盛陵海认为内部动能从产业链下游逐渐向上延伸,而且很可能将IC设计囊括到全盘计划中,不过深入终端ODM业务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国内位于上游,且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国家通过各种形式输血的半导体厂商,目前是少数;而从晶圆制造领域出发,领头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终端ODM格局已定,没有跟进的必要。

以本次事件的主角为例,中芯已经将产线的制程工艺提升至28nm,销售额也达到了22.36亿美元;在收购星科金朋之后,长电已经跻身半导体封装领域前三。“这场自上而下的产业整合已经有了雏形。”盛陵海表示。

不过谈到“一条龙”,或者IDM型企业的完整模式,IC设计是绕不开的环节。此次合作的双方,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寻找一家厂商填补空白。所有的企业中,联芯科技的可能性最大。

数据统计显示,得益于LC1860的成功,联芯科技2015年单款解决方案的出货量已经突破1300万,足以证明联芯的优质;与此同时,联芯的规模优势尚不明显,仍需要产业整合的推动力,联芯加入并非没有可能。“短期内,‘IC设计+制造+封测’三大领域企业联动,或将成为芯片业整合的主要形式。”盛陵海表示。

停不下的大基金

至于未来,在大基金的推动下,类似的市场行为将会继续出现。

篇7

作为21 家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之一,富国基金策略部总监马全胜表示:“养老金从招标到开户再到入市操作是个过程,预计首批入市仅是‘百亿级’。但养老金对风险控制要求比较高,必将扮演一个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的角色。这对当前A 股的短线投机炒作会是一个改善。”

记者梳理发现,从养老金禁止入市,到公开讨论入市,到国务院出台政策,再到现在启动运营,经历了20 年之久。

从禁止入市到适度放开

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鉴于当时养老金管理失控以及发生挤占现象,1997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曾做出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此后,养老金投资只能购买国债和存款产品,但随着时间发展,这种投资方式导致了养老金的贬值。这使得关于养老金入市投资的争论持续不断,2011 年11 月,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公开呼吁养老金应该入市投资。

2014 年11 月,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称,过去20 年来(从1993 年至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以通胀率(CPI) 作为基准,贬值近千亿元;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损失高达3277 亿元;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为参考基准,潜在损失将近5500亿元;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参照,福利损失高达1.3 万亿元。

这个分析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使赞成养老金入市的观点占了上风。时隔不到一年,2015 年8 月17 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拓宽了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但依然注重控制风险,“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金资产净值的30%”。

在马全胜看来,“养老金从禁止入市到适度入市,一方面是与养老金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关,近年来固定收益类产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能够提供的收益有限,养老金有较为迫切的需求通过参与股票市场提升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A 股市场波动较大,很多时候投资者体验较差,但长期回报率还是比较乐观,符合养老金追求长期回报的特性。

与养老金严格限定投资方式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则较为多样,收益也较高。统计显示,自2000 年社保基金成立以来,截至2015 年年底,年平均收益率为8.82%,远高于此时间区间内的年均通货膨胀率2.35%。而2003 年6 月社保基金开始投资股票市场以来,除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其投资收益率为负外,都取得了正收益。

养老金偏爱哪类股?

对于养老金何时进入股市,市场猜测不一。对此,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入市,进入股市只是养老基金投资的一种选择,并且由市场机构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入市的时点。”

这意味着,养老金何时入市由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自主确定。那当下是合适的入市时机么?方正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养老金投资资金到账,并不意味着养老金入市,此时养老金入市概率低,A 股春季行情不具备持续走强的基础。

马全胜则分析说,“券商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养老金不像投机资金那样短视,因为更注重长期投资,所以虽然投资时机很重要,但投资标的和产品更重要。”

因此比起猜测养老金入市时机的选择,或许分析养老金喜欢哪些标的更靠谱。上海高程投资公司风控总监孙成刚分析说,“养老金与社保基金一样,是以赚钱为目的进入股市的。但养老金的赚钱方式,与普通散户赚差价的思路不同。”

在孙成刚看来,养老金一是看重有长期稳定分红能力的企业,如业绩稳定、分红稳定的公共事业类企业(如水电类企业)、金融企业(如银行和保险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类国企等会是养老金的首选品种。而如券商股,这种存在一定周期性的股票,不会是养老金的重点配置对象。二是确定性较大的成长性企业,养老金是要享受企业成长过程带来的增值,所以对市值规模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市值低于200 亿元的企业不会轻易去碰。

同时,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广发证券投资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杰撰文分析,美国401(K)计划是美国养老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养老金入市部分借鉴了美国的401(K)计划。美国401(K)计划在推出、推广期都对股市产生过明显的事件性影响。利好401(K)计划的法案获得通过或者相关有利事件发生时,市场大概率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随着以401(K)计划为代表的美国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持续流入股市,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个人投资者占比持续降低,以共同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规模大幅提升。

篇8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它有利于增加信贷资金的运用渠道,可以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规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克服银行信贷资金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一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炒股;另一方面,现实中却又有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入股市。而且,由于信贷资金入市绝大部分属于暗箱操作,因此除了少量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有据可查外,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数量。有人估计,2000年流入股市的银行贷款就达1000亿元左右。既然严格的法律规定亦难以堵死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暗道,而且各种暗道的存在使银行对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流动完全处于一种无法监控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固守原有的法律和政策限制,而应使信贷资金入市公开化和合法化,变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这样对规范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减少银行贷款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少银行资产业务风险。我国之所以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一直认为,股票市场风险很大,而银行信贷资金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各项存款,特别是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如果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一旦运用银行贷款进行的股票投资失败,不仅会使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而且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应当说,上述看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有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答案应当是否定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允许信贷资金入市还有利于银行减少资产业务风险。一是因为过去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主要源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如果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变银行贷款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就可实现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规范和有序流动,并使银行可以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时间、规模、途径和方式等进行有效监控,这相对于过去的那种信贷资金向股市的盲目流动而言,不是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而是减少了银行的风险。二是因为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即投资者可以将持有的股票随时在股票市场上卖掉,换取现金。既然如此,与工商企业的设备贷款相比,银行以股票为对象所发放的贷款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换言之,银行对股票市场主体贷款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工商企业贷款。如果考虑到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股票作为质押品、而股票的流动性又远高于其他抵押物的情况,则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就更有利于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从而更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三是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不加选择地对股票市场主体发放贷款,相反,如同对一般工商企业贷款一样,银行可以在贷款对象、贷款时机、贷款方式、贷款数量和贷款期限等方面进行严格论证和自主选择,从而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内。可见,对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应当辩证地看待。在很大程度上,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实际上是减少银行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其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和交易的活跃程度,而要扩大市场的规模,并保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其前提条件又是必须维持一定的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意义正在于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来源,从而可以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股市低迷、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削弱,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又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更可以改变两个市场的不均衡状况,从而对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发挥特殊作用。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轻股市波动,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运行。如前所述,在信贷资金流人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由于大量银行贷款暗中无序流入股市,监管部门又要依法对信贷资金入市予以查禁,因此,在这种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博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股市的剧烈波动。当监管者放松监管或监管不力时,大量信贷资金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动股票价格的猛烈上涨。而当监管部门加大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力度时,原来流人股市的信贷资金又会大量从市场撒出,从而导致股价的剧烈下跌。这种现象已经为2000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的实践所证实。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后,银行贷款流人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得以透明化和规范化,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成为公开、合法、有序和可以由银行加以控制的流动,原来信贷资金向股市的非规范和无序性流动将不存在,这就可以避免由信贷资金的流出流人所引发的股市过度波动,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政策来调节,即当股市过度高涨时,有关部门就会推出“利空”政策,以此阻止股市的过度繁荣;而当股市长期低迷时,有关部门又会抛出“利好”政策或措施,以求刺激股票价格的回升。这种主要依靠政策进行调节的方法不仅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使股市的宏观调节缺乏经常性和连续性。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经常性的、依靠经济手段对股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在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前提下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因为,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后,中央银行便拥有了调整保证金比率这一调控股市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通过及时调高或调低保证金比率来有效控制银行贷款流入股票市场的数量,防止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这对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信贷资金入市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寻求信贷资金入市的合理而又安全的渠道,以便降低信贷资金入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条件下,由于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票的买卖,因此信贷资金入市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具体说,可供选择的信贷资金入市途径有以下几种:

1.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这为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通道。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批准了多家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交易主体的相互交叉,使两个市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实践证明,这条通道的打开,不仅使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使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实力得以增强,各项业务的开展更加顺利。同时,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同业拆借由于具有期限短的特点,因此这种方式只能解决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融资需求。

2.对券商实施股票质押贷款。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信贷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入市,无论对券商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十分有益。对券商而言,股票质押贷款可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其相对长期的资金需求,适应了其资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了券商的经营灵活性与资产的流动性,使一批符合条件的综合类券商在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增强。对商业银行而言,在整个金融系统稳健运行的条件下,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则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金融服务的创新,给商业银行相对充裕的资金找到新的运用渠道,从而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此外,由于证券公司的社会信誉一般要高于普通工商企业,作为抵押品的股票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将信贷资金间接投入股票市场,其风险比之一般工商企业贷款的风险要小得多。

3.推出除券商之外的股票质押贷款,即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和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如果个人和一般企业可以通过股票质押获得资金,则其一部分可用于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以及用于实业或不动产投资;另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证券市场,这种乘数和放大效应将大大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量,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鼓舞新老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流入市场开辟新的途径。同时,由于能够用于质押的股票一般均业绩优良、成长性较好,因此,全面开放股票质押贷款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的理性投资。而券商通过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提供中介服务,也可以获得新的利润来源;此外,如果能使在本公司开户的投资者用其所持股票进行质押获得贷款,也将大大增强券商对客户的吸引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个人和企业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可以为其资金提供更为宽阔的运用途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目前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低和大量闲置的问题,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与银行的其他信贷业务相比,股票质押贷款具有很强的变现性,这对于注重资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来讲,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银行将会由此进入新的领域,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获取资本运作的收益。对中央银行来说,则可以通过对股票质押比率、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关键性指标的调整,来有效调控通过这个渠道流人股票市场的信贷资金数量,最终实现调节市场运行、分流储蓄、缓解通货紧缩的目的。

4.商业银行为券商提供除自营之外的其他业务贷款,如投资银行业务贷款等。就性质而言,证券公司是企业,而且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金融企业。作为企业,证券公司与一般工商企业只有业务类型和经营范围的区别,而不存在企业本质的不同。所以,证券公司应该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成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如券商开展企业重组并购等投行业务时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就可以缓解券商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券商业务的开展。

篇9

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吸引更多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特别是使国内企业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对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外资并购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FDI(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相比直接设厂的FDI方式而言,股权并购的成本和风险更低,对并购后的市场预期也更加清晰,因而颇受外资青睐。

但是,看了下面的数据,可能多少会有些其它感觉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五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另外,银行、保险、电信、汽车、物流、零售、机械制造、能源、钢铁、IT、网络、房地产等热门行业也都有外资进入。并购方中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最多,超过30%的比重;欧盟次之,占27%左右;其余来自东盟和日本等国家。从资金来源看,国外收购资金主要是跨国企业、QFII及各种私募基金,而且近年来国际私募基金已逐渐成为并购的主角。

从2005年以来,中国的外资并购案例骤然增多。从金融业、机械工业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引资,到蒙牛、无锡尚德等民营企业的私募,外资的进入开始引起争议。

篇10

三个月前在业内流传的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去向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日前,中国人寿公告称,刘乐飞将受委派赴中信证券履职,同时免去其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的职务。据称,刘乐飞的新职务是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转赴绵阳领军PE

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开展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的批复》,同意开展60亿元的绵阳基金及中信产业基金的筹备工作。去年4月,中信证券公告称,证监会已对中信证券分别以不超过人民币11亿元、1.2亿元自有资金参与发起设立绵阳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和中信产业基金无异议。

去年6月正式成立的中信产业基金将作为绵阳产业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绵阳产业基金是继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之后国内设立的第二只产业基金。绵阳科技城是惟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科技城,号称“西部硅谷”,将发展成为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对于绵阳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刘乐飞表示,将主要看好金融业、信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行业,不会仅限于绵阳科技城产业项目。

新官上任的刘乐飞除了忙于考察和洽谈投资项目,还要忙于组建绵阳产业基金投资管理团队。对于是否会引入回流国内的国际金融人才,刘乐飞表示:“可能会有所考虑,但还是以本土人才为主。”

直面PE困局

领衔中信产业基金的刘乐飞,将面对目前国内尚在起步阶段的PE领域。

截至目前,上报发改委的产业基金试点已达3批共10只,规模逾1000亿元。但除了渤海产业基金和绵阳产业基金外,目前尚无其他基金宣布设立。一位股权投资基金方面的专家此前曾表示,从目前这10只产业基金试点状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资金募集困难。

去年初国资委对央企对外进行投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央企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受到限制。而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中,民营企业对出资PE也更加谨慎。

日前绵阳产业基金的募集工作也尚待完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主要来自中信证券和民企。此前有消息称,社保基金有意入股绵阳产业基金。去年3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副主任刘中元曾远赴绵阳,考察其筹建情况。不过,随着社保基金入股鼎晖和弘毅基金,业内揣测其可能会退出入股绵阳产业基金。对此,刘乐飞表示,目前双方仍在接洽之中,尚未有定论,估计最快会在春节后有结果。

另一方面,坐拥万亿资产的保险机构却对PE跃跃欲试。此前,中国人寿通过国务院特批的方式入股渤海产业基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曾打算斥资数亿元入股绵阳产业基金,但未获保监会批准。对此刘乐飞只是表示,目前政策尚不允许保险公司投资PE。

人寿和中信的渊源

中国人寿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暨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而刘乐飞此次辞去中国人寿首席投资执行官一职,即将赴任的中信证券,则是中国最大的券商。

在中信证券于2006年定向发行的5亿元人民币普通股时,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作为战略投资者包揽了增发股权。截至2008年6月底,两家公司分别持有中信证券4.87%和11.0%的股权,位列其第三、第二大股东。

而今年不过35岁的刘乐飞从2004年8月起担任中国人寿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在此之前,他先后任职财政部综合司、国家冶金部中冶安顺顺达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

投资界人士认为,刘乐飞之所以在关键时刻被邀加盟绵阳产业基金,其过往的投资业绩是极为重要的砝码。刘乐飞担任中国人寿CIO期间,曾出资3亿美元认购VISA股票;并对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国开行、邮储银行等公司进行过战略投资。

谁是接班人

刘乐飞现年35岁,自2006年起担任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在其任内,资本运作成绩亮丽,除了投资中信证券、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广发行等大项目外,还在去年首战美国资本市场,在VISA投资上获益颇丰。

篇11

一、维持或者增加证券头寸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来说, 随着所投资证券的利息、股息、红利的发放,以及新的投资资金的增加,资产组合中的现金会不断增加,现金的增加使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有可能低于基准收益(或者股票指数的上涨率)。为了增加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必须增加持有的证券头寸或者维持证券头寸在资产组合中的原有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以买入股指期货,使自己的投资收益与基准收益保持一致。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基金管理人用较少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自己的投资目标,而增加的大部分现金仍然可以投资在货币市场工具等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上,这样,在现金增加的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既可以使自己的收益与基准收益保持一致,又可以享受期货市场流动性强和效率高的好处。对于流动性要求很高的开放式基金来说,用股指期货来提高投资组合的流动性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配置资产组合

许多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平衡型基金, 所投资的资产主要是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这三种资产都有一定的投资比例,随着市场的变化,每一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会发生变化,实际的资产组合比例会偏离计划目标,证券投资基金需要重新配置不同资产的投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一个证券投资基金计划的资产配置比例是60%的股票和40%的债券,随着股票价格的上升,现在的资产组合配置比例变成70%的股票和30%的债券,为了维持计划的投资目标而不降低资产组合的收益,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使资产组合的配置比例达到意愿的水平,而不需要调整现有的资产组合。

三、调整资产组合

在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中, 基金管理人有时会重仓持有某一类市值或者某一个行业的股票。例如,一个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大市值股票,但基金管理人感觉到中等规模市值的股票在将来的表现会优于大市值股票,需要降低大市值股票的持有,增加中等规模股票的持有,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买入中等规模股指期货(例如Midcap400股指期货), 卖出市场股指期货(例如S&P500指数期货)来调整资产组合,而不需要买卖所有的基础股票。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来说,由于市场热点的变化,基金重仓股可能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基金同时面临赎回的风险,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变现将带来基金净值较大幅度的下降,而通过股指期货来进行调整,基金管理人既可以维持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又不降低投资组合的收益。

四、合成新的衍生品

市场时机选择的一种运作方式是在国库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切换。当市场上扬时,机构投资者将国库券市场进入股市;而当市场下跌时,他们又把股票换成国库券,这样他们就能从大范围的市场运作中获利。但是这种市场运作的选择会因为频繁地买卖股票而带来很大一笔经纪人费用,而一个更好地办法就是在投资国库券地同时持有数量不断变化地股指期货。具体来说,当牛市时,建立大量的股指期货多头,一旦预测要转为熊市,机构投资者可以便宜快捷地方向冲销这些头寸。与在国库券与股票市场之间来回转换相比,他们只要买进并持有国库券,然后调整股指期货的头寸就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假如一个机构投资者想在市场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1.35亿美元的投资,为了使交易费用最省,他决定购买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而不是真正持有股票。如果现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为1350,一月期的期货合约价格是1363.50点,国库券的月利率是1%,则该投资者需要买进的合约数N=400份(每份合约相当于价值为250美元×1350=337500美元的股票,而1.35亿美元/337500美元=400)。这样他就有了10万美元×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多头头寸(10万美元=400份合约×合约的指数单价250美元),为了支付期货价格,该投资者在国库券上的投资额必须至少等于10万美元×期货价格的现值,即10万美元×(1363.50/

篇12

最近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牛市中的N种死法。”说的是牛市中一样会有光荣倒下的人,而且“死法”各异。有的人因为收益赶不上别人心急而死,有的人则是过早卖出后悔而死。当中描绘得最生动的是基金经理的“死法”:“基金经理忙活大半年了,净值就是不涨,天天被基民骂得狗血喷头,天天被赎回得一塌糊涂。这一天回家,门口的保安兴奋地对他说:‘你知道了吗,股票来钱就是快啊,我开户没半年,现在赚两倍了。跟我买吧,包赚……’基金经理闻听,只觉得胸口发热,头晕眼花,一日鲜血吐将出来,气绝身亡!”

牛市投资需要“发散”思维

这样的事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上演,只是结局稍异――毕竟基金经理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吐血而亡还不至于,但在人后痛洒两滴“英雄泪”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今年以来行情演绎的方式确实超出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预想,也因此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充满了困扰。当市场热点围绕着二、三线低价题材股波澜壮阔地持续展开时,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策略问题是积极参与这些热点获取短期的收益,还是坚守过去一年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价值投资”?我的答案是:牛市投资,需要一点“发散”思维。熊市中我们会更注重考量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因为只有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手段提高竞争力水平,才能抵御市场的下降。然而在牛市中,成长的故事会很多。“多样性成长”将造就不同的投资主题。譬如参股券商概念股,我们看到有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每股收益仅为几角钱,但来自参股券商的投资收益却贡献每股收益一元多钱,不也同样带来爆发性的成长?再譬如资产注入概念股,一旦实现就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一种相对风险较低的方式,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收益状况得到本质的提升。如果对这些投资机会全都冠名为“概念炒作”并敬而远之,岂不是有“因噎废食”之嫌?关键是要对“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去芜存菁,在确定安全边际较高的情况下把握有实质性内容的品种。

如果放长一点眼光看,两种选择都无可厚非,结果可能是殊途同归。重要的是紧守自己的“能力范围”来做投资就好。我们所摒弃的是那种只因眼红别人赚钱就冲动跟进的做法。本杰明・格雷厄姆也说过:“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便是基金经理,也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别的基金经理能赚得到的钱自己不见得赚得到,对别人在一些自己不懂的投资品种上大把赚钱要能淡然处之。就像资产注入概念,我也会参与,但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品种,就是那些本身质地很好,即便资产注入的美梦落空,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上市公司。毕竟,作为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我承认自己在此类信息的真伪判断上并不占优势。

牛市经历“三部曲”

篇13

2013年可谓我国对冲基金快速发展的一年。越来越多成熟的投资者关注到这个投资品类,并认可其投资机会及资产配置功能。

但说起对冲基金,很多人还是不可避免地联想到“量化对冲”、“程序化交易”等相关词汇。那么这些概念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是不是对冲基金一定要采取对冲或量化投资呢?

并非所有对冲基金都采取对冲手段

顾名思义,对冲基金给人印象是运用对冲工具对冲风险的基金。但是,实际上并非所有对冲基金一定都采取对冲手段。对冲基金相对于传统的公募基金而言,主要是在基金结构方面的区别。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受更少的监管。国内的公募基金要求每季度披露季报,公布基金仓位和重仓股等核心信息,基金投资范围也受到严格的控制。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只投资商品期货的公募基金,去年底成立的嘉实绝对收益策略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只可投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市场中性策略的公募基金。而私募基金可以不公开任何与投资相关的信息,投资范围也广泛的多。

第二,更长的封闭期。国内的对冲基金通常在成立后的半年内处于封闭期,不能申购赎回,或者只许申购不准赎回。此后,走信托通道的产品每月开放申购和赎回,而走公募基金专户或是公募基金子公司的产品每季度才开放一次申购和赎回。降低流动性是为了减少申购与赎回对基金运作的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收益,有助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

第三,收取业绩提成。公募基金的收费主要是前端认购费和固定管理费,而私募基金除了这两部分外通常还收取20%的超额业绩提成。有些业绩出色且有溢价能力的对冲基金甚至收取30%的业绩报酬。

第四,偏向于绝对收益的投资方式。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的比较基准往往是沪深300等大盘指数,基金经理的考核通常是同类基金排名。这就是所谓相对收益型的业绩导向。而对冲基金的业绩基准通常是定期存款利率。由于基金管理人为了获得更高的业绩报酬,所以更在乎基金的绝对收益水平,而不是相对大盘指数的相对收益或是业绩排名。这种绩效方式就会引导基金管理人在投资方式上更偏向于绝对收益的方法,能采用对冲工具的可以进行风险敞口的对冲,不运用对冲工具的也会通过调节仓位来控制基金净值的下行风险。

并非所有对冲基金都采用量化投资

量化投资强调的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入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股票型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据自己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观判断。虽然在做决策前基金经理也阅读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转换为投资决策是在人脑里完成的。这个决策过程涉及到很多定性的判断,模糊的处理,是一个非量化的决策过程。

而所谓量化投资就是尽可能将决策过程模型化、可视化、透明化。在模型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引入不少定量的方法,用到很多金融、经济、数学以及统计等学科的工具和手段。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注意到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对于经济同步数据是比较敏感的。比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如果在50%以上表明经济处在扩张区间,越高反映经济发展得越乐观。此时,主观投资者会在参考PMI当期数值、前期数值以及市场预期值后综合来判断是否该介入购买股票,而量化投资会设一个硬性的标准,比如PMI创出近3月新高即买入股票,或是PMI超过55%才买入股票等等规则,一旦事先设定的规则触发就形成了交易信号。

量化投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像前面提到的这个例子就是个极为简单的量化投资方法,连计算器这样简单的工具都不用就可以实现。如果规则较多,涉及的步骤较多,或是需要大量的计算,那么就要借助电脑程序来实现。

篇14

在市场化的改革大旗下,国企改革的热情被再度点燃。前瞻地看,国企改革的机会或许才刚刚开始,而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国企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前,国企股份制改造曾让市场重要的投资方PE参与其中并获得丰厚回报。这次被业内称为3.0版的新一轮国资改革,PE同样在寻找机会。

一时间,以上海为先锋,引入PE机构参与国企改革的举动甚嚣尘上。多家PE机构也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政策,尝试设立并购基金,筛选合适的国企项目积极参与。《融资中国》综合各路信息,细点那些投身盘踞国企改革之中的机构们。

弘毅入股城投控股

弘毅投资被称为“最懂国企”的PE机构,一度因参与国企改制而声名鹊起。这一次,其大手笔魅力再次显现。

2013年5月消息传来,弘毅投资受让城投控股大股东所持的公司10%股权,成为城投控股的战略投资者。弘毅表示,将发挥自身擅长国企改制和并购整合的优势,推动城投控股成功实现向环保领域的战略转型。

2013年9月16日城投控股公告,国务院国资委已正式批复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将所持公司约2.9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转让给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虽然,这笔股权转让事宜尚需得到商务部批复后方可实施,但获批已经没有实质。

城投控股,其控股股东城投集团隶属于上海市国资委,是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大型投资产业集团,旗下包括路桥、水务、环境、置业四大资产板块。而上市公司城投控股的资产整合也是“进行时”,2008年公司曾通过定向增发及现金结合方式以71亿元收购了上海城投旗下的主要经营性资产环境集团与置地集团100%股权。2010年,公司再次实施资产置换,将闵行自来水公司和黄浦江原水系统置出,基本实现从水类业务到现有环境、地产和股权投资业务的战略转型。

资料显示,城投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此前持股比例为55.61%,转让10%股权给弘毅后,其仍以45.61%的持股比例维持控股权,弘毅基金则成为第二大股东。

对于弘毅投资的入股,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上海国资改革吸引民营资本的重要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弘毅投资重金入股城投控股之后,公司董事长宣告离职,原上海仪电董事长蒋耀履新公司董事,在上海国企系统,蒋耀被视为国企市场化改制的能手。这两桩事件被市场认为城投控股被“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预期”。

另悉,弘毅投资偏好四大行业:第一,与基建相关的装备行业中基础较好的公司;第二,环保装备和提供环保服务,尤其是城市环保服务的公司;第三,军工行业。认为军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部分产业逐渐社会化,具备投资机会;第四,交通领域。该领域的管制有可能会有部分松动。

鼎晖图谋绿地Pre-IPO盛宴

鼎晖参与国企改革的标志性战役在于双汇和华源集团。2006年鼎晖联手高盛收购双汇集团100%的国有法人股、双汇发展第二大股东海宇投资持有的25%双汇发展股份。同年,鼎晖与华润集团联合重组华源集团。此外,鼎晖还参与了包括南孚电池、山东水泥、鲁西化工等多个国企改制项目。

最新传出的消息是鼎晖认购绿地集团新股。

2013年11月25日,绿地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拟增资扩股。作为上海国资改革的先锋,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倾向。

公告显示,绿地集团拟增资扩股21亿股(对应股权为20.25%),挂牌价格 118.02亿元 。要求战略投资者的出资人或实际控制人应为非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或自然人(民间资本),可以是境内内资企业法人,也可以是境内内资合伙制企业(不接受自然人直接认购)。同时意向投资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非房地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比不高于50%)。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绿地集团以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002.48亿元的业绩位列第359位排名,较上年上升了124位。 绿地集团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2200亿元,其中房地产预销售收入、预销售面积双双“破千”,分别突破1000亿元及1000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40%和30%。

这次增资引起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兴趣,不仅因为绿地集团是上海国资委的重要资产,更由于绿地集团拟借道“A+H”模式,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预期强烈。2013年5月8日,绿地集团以全资子公司格隆希玛国际有限公司为收购主体,以总计约30亿港元的代价认购盛高置地增发的普通股及无投票权可换股优先股,占扩大股本后60%的股份。7月2日,绿地集团A股上市的重组对象金丰投资公告停牌。除了金丰投资,上海地产集团旗下涉房的另一平台是中华企业,上海地产集团控股中华企业36.17%。7月25日,中华企业公告收购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这些事件暗示了绿地集团加速资产重组与整合。

绿地控股集团此次增资并未掩饰其上市的打算。增资扩股的公告中,公司承诺5年内完成公司整体股份制改造上市工作,让投资者有更好的退出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集团的增资扩股计划和当前的上海国资整合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公告显示,绿地增资的目标是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公司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绿地控股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要引入民间资本。在绿地控股现有的股本结构中,绿地集团职工持股会占36.43%,上海城投占26%,上海地产集团占比25.03%,上海中星集团持9.65%,上海天宸股份持2.89%。而上海城投、地产集团和上海中星均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即上海国资通过3家公司持有绿地集团约60.68%的股份。

显然,没有人愿意轻易错过一家即将在A股市场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抛出的“绣球”。2013年12月1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了绿地集团增资扩股结果,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珠海普罗、上海国投协力发展等五家PE机构抢得筹码。五家机构分别认购10.37亿股、4.44亿股、4亿股、1.04亿股和1亿股,合计认购20.87亿股,增资单价均为5.62元/股,认购成本分别约58.3亿元、25亿元、22.5亿元、5.9亿元和5.6亿元,五家机构合计耗资117.29亿元。

相比鼎晖,更大的赢家是与上海国资有着深厚渊源的平安创新资本,平安创新资本全资子公司平浦投资也是上海家化第一大股东。本次在五家PE中属于购股最少的一家上海国投协力发展,2013年4月刚刚成立,目标规模为5亿元,与其此次认购绿地股权金额大致相当。其资金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而后者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13个控股子公司之一。

盛大投资买入新世界

素被业界认为资本高手的陈天桥,每一次出手都会引起市场的关注。

新世界的2013年三季报中,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大股东为新进股东上海盛大新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盛大投资),持股数量为2182.81万股,占总股本的4.1%,位列第二大股东,逼近5%的举牌红线。

新世界实际控制人为上海黄浦区国资委。盛大投资则成立于2012年11月10日,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为自然人独资的一人有限公司,法人是陈天桥。而这位陈天桥就是鼎鼎大名的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盛大网络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模式为平台、以原创文化内容为产品的国内领先的大型互联网文化企业,拥有3家海外上市公司。

不过,陈天桥并没有以盛大网络的名义入股新世界,而是迄今刚刚成立一年的独资公司盛大投资来入股。

关于此举,盛大方面确认仅仅是“一个投资行为”。也有人猜测,不排除盛大2012年私有化后,再图借壳上市、重回A股的可能性。更近乎情理的分析认为,陈天桥入股新世界恐怕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行为,联系到上海国资整合正如火如荼的推进,或为上海民营资本和国资企业合作埋下伏笔。

不过,相比弘毅投资是协议受让股权,盛大投资则是在二级市买入。三季度,新世界因自贸区概念而大幅上涨,加权均价为7.73元/股,如此来看陈天桥的入股成本并不低。分析称,由于上海国资在新世界中的持股比例并不算高,协议转让或威胁到控股权,陈天桥在二级市场买入新世界显然更利于改革的推进。此外,2013年8月,陈天桥还被东方明珠聘为独立董事。

德同资本、海通开元入驻国企并购基金

国企牵头成立PE基金、借力金融杠杆促产业升级、并购整合――上海国资委对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这个设想初现雏形。益民集团和东方创业宣布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德同资本、海通开元作为引进的PE机构也得以现身。

2013年10月28日益民集团公告,该公司拟携手德同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德益消费升级产业基金”。针对基金的投资方向,公告称,围绕益民集团既定的战略发展方向,德益基金将专注于投资消费连锁行业和电子商务及其他新兴渠道的消费类企业,以及收购海外知名或有特色的消费连锁品牌整合后发展国内业务。该基金目标规模7.5亿元;公司作为基石投资人出资2.36亿元,基金管理人德同资本旗下管理公司出资1400万元,基金管理人向市场配套募集5亿元。

益民集团控股股东为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占股39.04%。德同资本作为国内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已发起设立十余只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资产约60亿元人民币。德益消费升级产业基金成立后,由德同资本提供日常运营及投资管理服务,基金存续期为5年,其中前两年为投资期,后3年为项目回收期。存续期满前,德益基金合伙人可投票表决是否将存续期限延长一至两年。

对于此次合作的意义,益民集团称,通过本次投资借力PE,寻找企业发展新机遇。公司与德同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基金,有利于通过利用德同资本的资源优势、产业并购经验及其各种专业金融工具放大公司的投资能力,利用基金以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公司在消费零售行业的扩张和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品牌优势。公司谋取中长期投资回报,预计在未来将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助力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益民集团本次投资是为今后的产业并购服务,借助德同资本在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方面的优势,有效避免企业在并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因素。

有分析认为,针对此次合作的意义是想效法上海家化的国企改制模式。故此,由上海市政府、龙头国企共同牵头成立消费品产业升级基金,并拟聘任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管理。

上述国企与PE合作并非孤案。

东方创业10月31日公告,出资500万元与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他几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海通并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具体来看,由海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海通开元出资5100万元,占股比51%,东方创业拟出资500万元,占股比5%。新公司采取有限合伙制企业形式注册。同时,海通并购资本发行的并购基金一期的发行规模暂定为30亿元,海通开元拟认购10亿元,东方创业拟认购1.45亿元,剩余出资额由其他股东认购。该基金存续期为15年,第一期基金存续期为7年。根据海通并购资本及海通开元的估算,此次并购基金的预期内部收益率(IRR)可达18%。

资料显示,东方创业控股股东东方国际集团(72.43%)隶属于上海国资委。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 全资设立的直接股权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5亿元人民币。

对于此次投资的目的,东方创业称,拟通过投资参股并购基金及其管理公司的模式,使公司参与到并购投资的实践中,为公司未来服装品牌并购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寻找潜在的扩展机会。根据海通并购资本的收益测算,并购基金的内部收益率可达到18%。

上市公司与PE共设并购基金的模式,对公司而言,可从政策扶植角度探索新投融资路径;对PE而言,则在行业不景气背景下以此模式提高投融资及退出效率、降低风险、锁定收益。分析认为,两起案例接踵而来,投射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思路转变,背后或有更多改革导向的政策意图。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过程中,PE单独设立或联合国企设立并购基金的例子会不断增多。这不仅可以使国企并购整合更高效,也能使PE增加退出渠道、提高退出效率、降低风险。

平安信托“接管”上海家化

平安信托与上海家化这一段“靓女嫁豪门”的联姻故事2011年轰动一时。这段联姻被外界看作是一次产业与资本的完美结合,也被称为“国退民进”的典范。这段“姻缘”理当不应算在这一轮国企改制潮流中。缘于这次结合却成了一场纷争的开端,2013年上海家化与大股东中国平安之间更是展开了一场产业与资本博弈的恩怨情仇,给业界以警示。

用“靓女不愁嫁”来形容上海家化的被并购过程,似乎再适合不过。2010年,当家化集团公开宣称要进行改制时,上海家化引来了许多实力雄厚的追求者,包括中国平安、淡马锡、红杉资本、复星集团、凯雷集团、鼎晖、中信资本、弘毅投资等20多家机构。

上海家化备受青睐的原因,一是因为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日化企业,旗下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比如六神、美加净以及细分市场领域的佰草集、清妃等品牌;二是因为这家上市公司近年业绩增长态势良好,且有着充足的经营现金流。

在上海家化被并购前的三年,其业绩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而且以持续的现金分红颇受投资者称道。上海家化2007年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到2010年时已增至2.76亿元,三年就翻了一倍。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从2007年的2.22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3.29亿元。

这也给了上海家化十足的底气,时任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当年对并购方开出两个条件,一是不卖给外资企业,二是不卖给基金,最终符合条件的竞购者就只剩下复星、平安、海航等几家本土集团。2011年9月,竞购到最后一轮,只剩下平安和海航。

最终,中国平安击败竞争对手,如愿控股上海家化。2011年11月7日,平安信托以挂牌价51.09亿元受让家化集团100%的股权,并同时成为上海家化的第一大股东,控股约29.2%。至此,上海家化集团已经完成股权改制,其实际控制人已由上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平安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