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式;创新;实践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教师要贯彻这一精神,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创立一个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我们班在进行实验时,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与课本上的结论出现偏差,我们经过了解,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让这名同学再次进行实验,发现该名学生第一次实验操作是在长蜡烛的顶部倾倒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成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结果,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沿着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经过对问题的不断实验探究,使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结论有了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加强对课程进行实验验证。学好化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多进行实验验证和科学的探究活动,课本上的知识只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才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力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应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教师通过辅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
例如,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但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就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
3.合理设计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掌握课程的关键点,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问题。二是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比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教师是这样提出问题的:“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一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运用“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进行解释,毫无疑问,教师设计的这一探究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问题要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当然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相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应避免的误区
1.避免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主义。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不能一哄而上,要针对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能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的要求,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当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育,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动设计;情境创设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性,并充分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老师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其明确表明了化学教师利用课堂实际来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情境的必要性。因此,现阶段,有效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探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创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概念存在错误理解
所谓的情境创设是指任课教师坚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在学生原来的认知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场景,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联想的目的,从而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将情境创设理解为多媒体教学的代名词。因此,他们在化学课堂上过分的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及动画。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这导致着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且容易喧宾夺主。其实,简言之,教学情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学实验、化学史实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实际都可作为化学情况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虽然在教学实际中,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使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但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化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过于形式化,通常有始无终。即在引出所讲问题之后,教师就将所创设的情境抛于脑后,只注重讲解化学知识,忽略了对情境的介绍,也没有对情境中所存在的化学知识进行挖掘。另外,存在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所使用的素材一味的追求课堂趣味性,忽略了那些素材中是否存在化学知识,最后让情境创设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手段。例如:有些教师上课前喜欢通过音乐或一些与教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图片来开始知识讲解,这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对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无益处。
(三)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的认知不相符合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教师,特别是新任职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度较弱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并不深入,这致使着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往往会设计出一些与学生实际认知不相符合的问题情境,从而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有的化学教师为了寻求创新,就引用学生所不熟悉的背景或者难度较高的创设素材,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有限,所以难以对情境创设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工作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常识进行分析,来做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当教学知识讲解到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教学时,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修车师傅利用打气试水法来检查轮胎是否漏气的案例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因为,其方法原理是通过打气让轮胎的内胎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以此产生胎内外气压差,并将轮胎放入水中,以便检查轮胎是否漏气。这一实例的举出,还能启发学生产生联想,通过加热、降温、打气等方法也可改变密闭装置内的气压,从而到达检验气密性的效果。
(二)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操作作为化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及手段,也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同时,实验操作也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将自己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验证性实践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比如:在盐的水解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盐溶液PH值的测定过程中,亲身经验盐溶液PH值的测定,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共鸣,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并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完善,直至获得最为满意的实验结果,这能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总结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加强。
(三)利用图表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际中,利用图表展示,可以直观、清楚的将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协助学生将各项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条理化、有序化,在加深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便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图表元素,能在培养好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性考虑和分析问题,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的运用来发现规律;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各项曲线的利用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到各项元素的变化给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施教活动、学习活动及师生互动活动。施教活动包括讲解示范、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等等。学习活动包括听课、观察、思考、练习,等等。
教学活动的设计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及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程度的高低、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是自觉地搞好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如果不能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那么,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对体育教学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使体育课的教学结构更科学、合理、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彰显新的教学理念,由抽象的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目标,建立在分析教学任务和了解学生认知与身心发展的基础之上。
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策略的选择。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体育教学规律。例如,知识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规律进行设计,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要根据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行为规范性的活动必须根据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应有作用。
三、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体现出“教依据于学、学受教指导”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如果认识不位、做不好,教学活动设计就有可能变成片面的施教活动设计,导致施教活动与学习活动不能协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教”的主动性表现在教师身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和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现状,制定恰当的发展目标,精心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克服被动心理,加强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得学习的自由、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从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节的推进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改进与优化。
2.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运用要领,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示范、表情、手势等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做好练习,协调听、练、看、想等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是建立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自觉地用教学规律作指导,追求教学活动的和谐、协调、新颖和高效,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美的体验与满足。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以科学性为前提,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按照美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地进行艺术创造,追求活动的协调、巧妙、简洁、富有成果和高效率。
3.多样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体育教学需要多种活动相互配合。同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体育能力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单调的活动会使他们丧失兴趣,注意力涣散。而教学活动多样化恰好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活动的种类过于复杂化、频繁化,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出发,使其难易适度。
4.学科性原则
体育活动设计要注意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活动应该符合体育认识过程规律。对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来说,体育认识过程规律有其特殊性,是一般的认识过程规律不能完全地概括和反映的。作为学科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自然应该具有体育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具体、真实地了解体育认识过程。例如,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注意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思维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配合,要充分注意体育语言和体育科学方法的应用。为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设计主体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体育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 吸入和呼出气体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手册八年级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传感器直观、准确认识吸入和呼出气体等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从评析这一错误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任务一:了解吸入和呼出气体。任务二: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氧气是否还有剩余及剩余含量。以上两个任务均由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进行探究,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吸入的空气相比,知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知道氧气支持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浓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了解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感受学科价值。
三、教学的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有据评析。
教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堂,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上课之前老师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们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呢?
生1:同意!
生2:不同意!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是氧气,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提出任务一: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2.解决问题,实证猜想。
教师:请同学们将猜想以图像的方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学生猜想示例:
设计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烧杯、保鲜膜等实验用品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学生思考、讨论: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大烧杯中,用保鲜膜将烧杯和传感器覆盖,测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记录数据。掀开保鲜膜,往烧杯中吹出一大口气后立即盖好保鲜膜,观察数据的变化[1]。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数据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明显少于吸入的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明显多于吸入的气体;不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都远远比二氧化碳多。
得出结论、修正图像:
3.收获方法,类比应用。
演示实验: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学生:氧气没了。
教师:氧气真的一点都没有了吗?请同学们再次利用氧气传感器进行测量。
设计实验:利用双面胶将氧气传感器固定在玻璃杯中上部,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倒扣,观察数据变化。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安全。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即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4.经历感受,建立辩证思维。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传感器进行定量测量,同学们还想利用传感器探究我们身边的哪些混合气体体系呢?
生1:汽车尾气。
生2:教室。
生3:公园。
生4:卧室。
生5:电脑排风口排出的气体。
……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1.教师应有效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科学实践活动,又不能放任学生,应把有效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形散神不散,放手不放羊[2]。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制订好指导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案,可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
2.关注学生差异,激发有效参与。
对于不同学情的学生,可以提出与之能力匹配的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课的包容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提升课程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方法,应集中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拓展学生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一、对话前活动
以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A为例,在2013年广东省教学观摩活动中,韶关市田家炳中学邓彩芬老师设计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语言输入的热身活动,她使用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请小组内各成员快速说出并拼写学过的食物单词,如:apple, a-p-p-l-e,bread, b-r-e-a-d,cake, c-a-k-e.小组内指定一个学生记录,看哪个组能在一分钟内写出最多的食物单词。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阶段,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达到了每个小组写出15-25个单词的预期目标。
二、对话中活动
活动1:阅读和抬头(Read and Look Up)――适合练习或展示
小组成员面对面role-play对话,对话前浏览对话内容,浏览完毕则望着组员进行对话,如忘记对话内容,又不能进行适当改编和应变,选择低头看书时,观看表演的全班同学则大喊“Look Up!”提醒组员抬头看人进行对话。这个活动既避免了死记硬背,也让学生有动力记忆。如果学生水平高,练习几次就可以脱稿展示了。
活动2:小剧场表演――适合课堂展示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表演时根据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改编。如:要使用同伴的名字而不是教材对话里的名字;如果课堂上有现成的道具,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如果对话角色太少,有同学没有台词,小组长要给这个同学增加台词或布置背景。在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 is Gina” Section A 2d 的小组表演操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各小组进行四人小组的对话表演。设计见下表。
这是一个二人对话,但对话里提及了另外2个名字Jane, Mike,如果让这两个人也出现在这个表演里就会更好。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设计好这两个人的台词和他们的站位。表演的同学还增加了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握手。从教学上来看,这是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很好切入点。根据常识,有学生选择了鞠躬(日本、韩国见面礼仪),有同性别的学生搞怪地做吻面礼(法国见面礼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女生在课堂上握手对初中生是个不小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大方、得体地面对这些社交场合,奠定整个口语活动的基调:在角色扮演时不扭捏,不做作。
活动3:大剧场表演――适合口语复习、测试或竞赛
由于没有口语或对话考试,教师在复习对话内容时,可将整册书的内容做一个集中展示。例如,利用第一学期的圣诞节、第二学期的六一儿童节,让学生做角色扮演比赛。教师可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学生自行选同伴,选定单元。教师做好协调,尽量使每个单元都有小组做展示。教师下发展示细则,如展示要求、评价标准、分工。
三、对话后活动
活动1:句子链(Sentence chain)
句子链是一个句子接龙游戏,接龙者要利用上一个句子的尾句进行情景设置造句。仍以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A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句子接龙游戏,运用"would like..."说出有关食物的句子,比赛哪个组最快完成接龙。
A: I’d like some rice.
B: She’d like some rice. I’d like some chicken.
C: She’d like some rice. He’d like some chicken. I’d like some tomatoes.
D: She’d like some rice. He’d like some chicken. He’d like some tomatoes. I’d like some noodles.
这是一个分层次的小组合作对话活动。角色A的难度最小,可以由水平最低的学生来担任。角色D的难度最大,可以由水平最高的学生来担任。这样,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思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关键词】三维目标;初中化学;教学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在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要通过应用三维目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要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化学学科特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来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并能将生活实际和初中化学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服务生活。教师在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并使其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构建起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实现三维目标。
二、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因为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对学生的抽象性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概念知识。学生存在不理解概念知识的现象,如果在每一次的化学概念知识教学中都存在该现象,累积起来就会存在很大的知识结构漏洞。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设问,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思考,充分理解概念知识。举例来说,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中有《碳和碳的化合物》一课。在该课中对一些含有碳元素的事物进行列举,其中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C60 组成的,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的化学性质一致,物理性质和外在形式存在差异。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上来看,二者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对该概念知识存在疑惑。教师在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课堂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大家的观察,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学生从图片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比,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其他碳物质以及碳反应现象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知识。教师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并巧妙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会安排大量的习题练习,但是因为对题目的安排不合理,且题目数量庞大,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教师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对化学习题进行安排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题目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在安排习题练习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在选择习题时不应该局限于客观题目的练习,还应该设计研究性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题目进行探究,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习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都是二氧化碳吗?是否产生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气体?可能是哪种气体呢?”学生要想完成该习题,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物质生成规律以及化学实验的原理等基础性知识。学生在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检视,意识到某一方面的不足,就会主动积极的进行化学知识结构的弥补,从而解决该化学探究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弥补其在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学做结合,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
教师将三维目标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依据,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服务生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学习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将该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以《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在当今的交通工具中,轻轨是一种融合入先进技术的高速交通工具,轻轨通过使用电刷在电线上化工而运行,其中电刷的主要构成材料就是石墨”,教师可以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选择石墨作为电刷的主要材料?”学生在面对该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提前了解轻轨的构造、轻轨电刷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石墨的化学构成、石墨的特性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课外书来了解石墨的特性与作用以及其应用途径,而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能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对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有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价值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措施,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纷,潘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以“化学肥料”为例[J].化学教育报,2013(1)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一直是教师需要秉承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我。
一、以生为本
教师在做到以生为本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寻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契合点,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化学掌握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学定教
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教学活动中联系起学生的思维点,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撼动学生心灵、贴合学生想法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思考,学生也逐渐可以跟上教师的课堂讲解速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与能力的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体制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地调动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否提升,直接影响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集中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渐产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适当的教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改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体制,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
2.布置前置性作业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弊端对策
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做一次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发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设计作业,能够让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首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题海战术思想。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以考高分为设计目标,从而使作业设计朝着量的方向发展,忽视了质的要求,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泥淖。其次,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统一化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作业设计的效果很难得到发挥,也带来了严重的作业抄袭后果。再次,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几乎没有其他的实践或者开放式作业形式。最后,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实用性较差,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练习为主,忽视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弊端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扎实,采用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化学本身学习难度较大,多数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足,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脚步,继而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因此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由于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化学知识复杂难理解,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化学知识,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能够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畅,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来。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途径
1.合理分层
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将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或者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学生也能更好地融入化学教学活动之中。
2.设计任务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趣味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深入理解晦涩难懂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化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改革,但是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相对较重,课程多,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实际学习效果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①。而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相关概念的讲解更为复杂,抽象性更强,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此教育背景下,如果初中化学教师仍然沿用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的教育讲解方式,学生必然会逐渐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应用,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影响下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具体应用
1.完善化学实验组成部分,为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应用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相对简单,但是所涉及到的化学实验相对较多,相关教育部门要想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实验教学的各项组成部分加以完善,为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奠定基础。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为化学实验教学配备精良的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其次,化学教师应该明确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实际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榜样,对学生人格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实例开展教学活动
将趣味性化学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向学生展示相关化学实验所具有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参与,逐步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学习效果②。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将化学实验设计得生动形象,下面本文就选取初中化学教学中两组较为典型的趣味性小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相应的借鉴。
实例1:烧不坏的手帕
事先准备好纯度为95%的乙醇液体,将其和水按照1:1的比例配成实验溶液,并将纯棉手帕放置到溶液中,然后用手轻轻挤压手帕,再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的两个角,放到准备好的火上点燃,待火焰减小后迅速摇动手帕,将火苗熄灭。这时可以发现,手帕仍然完好无损。这一实验的化学原理为,液体乙醇一般不会直接燃烧,受热后会转变为蒸汽,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火苗则是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同时由于手帕的温度明显低于乙醇燃烧时外焰温度,手因此不会被烧坏。
实例2:水上滚火球
取一小块Na,及时使用实验滤纸将其表面煤油拭去,使用少量的棉花将其包裹住;将被棉花包裹住的Na放置到水槽中,并在将其按到水面以下后放手,就出现一个棉花球在水面上滚动并燃烧的现象。在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实验,如果继续,则可以再向水槽中滴加5~6滴无色酚酞溶液,这时水会变红,水上滚动的火球和已经变成红色的水连在一起,就会变为“火山”。此实验的化学原理为Na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在遇水后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并且释放出大量的热,而在实验中用少量的棉花包裹住Na是为了对反应速度加以控制③。
3.在课外拓展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实验、调查与研究、开放性实践活动等,致使化学教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性质也逐渐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为初中化学课外趣味实验的设计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素材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技能展示平台,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资源,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趣味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视,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周玉莲.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2013,34 (4):77-79.
② 穆瑞龙.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6):46.
③ 栾春娥. 浅谈初中化学知识的趣味记忆[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21.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实践应用
如果想要改变课程对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的倾向,转而强调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主流,这样就可以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当前课程实践中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懂创新,机械式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勇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就更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其指导和依据,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此外,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使化学更为立体和真实。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
实验是探究科学的基础,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
1.验证性实验
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加强和巩固有关基础知识和内容,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原理作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在化学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了实验中大部分的比重。
2.探究性实验
实验者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和分析等得出结果,进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认知方式,在化学实验中,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占据了总实验三分之一的分量。
3.二者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来解答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而验证性实验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处理数据的技能,学生只要证实其中一个已知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步骤,只有达到相应的目的,并通过不同的步骤,才能将实验的教学功能发挥到最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依据
实验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氧气,而氧气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关键的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是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氧气的收集和氧气的检验,检查气密性,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的反应过程,都是每一次重点考试考查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操作步骤一定不能出
差错。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从学生自身学习和实验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情感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初中实验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学习间接经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设计
环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和学习过程。教学环境的设计是基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下进行的,实验的进行需要较为开放、可以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有资源、有空间的地方,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相关的理论结果。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对于初中实验教学评价也是一样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实验教学的合理性,还可以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设计出更符合现阶段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针对设计出的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其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关实验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主体全面综合性发展,对老师备课也是一种挑战性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奠定初中化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学,也是化学教学设计得以发展的前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论证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是取得正确论证结果的关键,也可以达到实验教学先进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实施者的位置,就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学实验进行的指导和依据,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的进行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学模式的转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学生学习,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新课改强调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呢?笔者结合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教学活动的目标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学会学习方法,进而完成从注重分数到注重能力的转变。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只是在旁指导。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记忆,教学方式得到彻底的转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出他们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切实转变教学模式。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中,使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效。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的内容充满好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如,在教学酸和碱时,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实验: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地,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的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化学的神奇,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知识的发现都是化学家通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得出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即教师先不宣布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因此对化学这门学科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综上所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初中化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永瑞.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工作[J].中学生数理化,2012.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引言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时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以及拓宽他们的业余爱好,就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延伸,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为了提高整个教学活动质量的关键之处。
有效的教学指的是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换句话就是,学生的进步是评价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无效益的教学并不一定意味着教师没有认真的上课或者没有严格的完成教学内容,而是学生没有从其中学到东西,或者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学习的欲望,或者学是止步不前,那作为教师,即使教再多,再辛苦也是徒劳,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很累很吃力,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那么这种教学也是无效或者说是低效的。
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做了分析,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的作用,两者积极配合,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合人教版初中化学,并且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以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1、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渐培养学习的爱好和动机,这种力量进而发展为促进学习最强大的动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和效率。
初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而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的素材,所以初中化学的教学要对化学实验精心设计,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现象以及结果分析等环节上下功夫。可以在学生面前设置一个悬念,让他们产生兴趣,进而想追寻问题的答案,从“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例如,在讲授《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个章节时,我就先演示了一组非常有趣的实验,像“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间谍传信”等,学生感官受到刺激,对这些神奇的东西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家通过自学或者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2、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课堂气氛对于化学课堂能否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再课堂上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活泼、踊跃的课堂氛围,那么即使再精心的准备工作都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或者说是失败的。
在讲授金属化学性质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演示铁置换铜的实验。当我说到“请观看未来的刘谦给大家表演魔术―铁变为铜。”时,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而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实验结束后,我又问:“有谁愿意在自己的铁皮小刀附上一层铜?”这句话一说,学生们个个争抢机会……实验过后,我又取出一些锌皮,铝丝,让学生猜测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有的同学猜能,有的则说不能,在大家的大胆猜测和疑问中,将实验演示给学生看。这种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人格得以舒展,他们逐渐养成了爱提问题的习惯,这对培养创新思维有着重要意义。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3、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精心的组织教学,是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根本。要组织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就得在课堂前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要听取学生合理的意见,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方法也能更适合学生需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同时要注意教学的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启发学生的探索性。讲解时要精练,不讲空话,重视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和心理感受。教学环节中要设定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力得到提升,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讲解《溶液的形成》这一章节时,我在前一课就提问:“那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学生回家后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和水相互混合进行实验探究。等上课时,大家可以交流在相同条件下,物质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再进入新课,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坚持教学反思,夯实教学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进行反思,通过回顾、诊断和自我控制等方式进行批判性自我主体行为考察,对肯定给予强化,不好的要加以更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效。创新有效教学的一个趋势就是反思教学,这也是教师成长进步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坚持反思教学,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不断积极的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教师要适应化学的新课改就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身教学的成功和失败,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点与灵感,对作业和考试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吸取教学中经验和教训。通过日积月累,把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有规律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课外活动作为初中化学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对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如果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合适,那么就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获得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展开自己的智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收到启发,诱发灵感,激发创造欲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学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章节时,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的设计,了解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设计比较,选择稀盐酸和CaCO3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将燃烧的木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等等,通过这些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让学生动手参与,积极动脑,对二氧化碳制备条件,装置以及二氧化碳性质有了进一步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作用,教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课堂的设计,更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有效性发挥到最好。我们要不断探索,立足学生实际,努力寻求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明.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204-205
[2]高彩云.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路和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2):68-69
[3]陈现苗.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路和做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129-130
[4]张小兰.提高初中化学裸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1):154-155
[5]黄福兵.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浅探[J].科学咨询.2009(1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