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

茶艺的共同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艺的共同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艺的共同特点

篇1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电疗;疼痛

[中图分类号] R4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c)-084-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analgesia effect of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IU Fangling1, GENG Yinxun2, DUAN Feng1, GUO Xiaojiao1, LING Lang4, WANG Yuling3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Beijing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25, China;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Physical Therapy, the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3.Department of Research, 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4.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uhan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gesia effect of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in Beijing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and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ere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the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The pain intensity and local painful pressure were evaluated in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y using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painful pressure index (PPI).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S and PP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VS t=14.358, P

[Key words]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lectrotherapy; Analgesia

非特异性下腰痛(low back pain, LBP)是以腰骶部疼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或不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腰椎小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骶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等[1]。该组疾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伴随年龄增长腰痛的发病率增高,很多中老年患者因腰腿痛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能力,约占疼痛门诊就诊人数的1/3[2]。来诊患者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各种电疗、激光、传统医学针灸、按摩等。这些方法有的疗效持续时间较短,有的效果不够理想[3]。

本研究采用的生物电共振治疗是一种低频电共振疗法,是针对机体内生物电紊乱部位进行导通治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调整、平衡、纠正病变局部的生物电紊乱达到治疗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中频电疗仪也是常用的有效电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局部的疼痛。为此,本研究中,笔者分别观察了生物电共振仪与中频电疗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旨在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寻找一种更有效的镇痛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病例为2008年7~10月在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生物电共振仪组(治疗组)与中频电疗仪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选前经医生寻问病史与查体,以下腰痛为主要或唯一的症状,可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但无下肢肌肉无力及萎缩,腰椎X线或CT或MRI检查,排除肿瘤、感染和骨折的患者。

治疗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0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32年,最短2 d,其中病史小于3个月(含3个月)18例,3个月以上22例,平均病程54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5 d,其中病史小于3个月(含3个月)17例,3个月以上23例,平均病程3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在年龄、性别、病程、VAS分级与压痛指数及主要病种病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北京神康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Y-30Y型生物电共振仪(YZB/京0094-2009)治疗,选择4个电极,两个放置于双脚的涌泉穴,另两个放置于腰部痛点或脊椎两侧或并置法压揉,每日1次,时间自动设置为20 min,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北京益康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频电疗仪治疗,选择1或2对电极,置于腰部痛点或腰骶部痛点并置法,每日一次,时间自动设置为20 min,1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自觉疼痛改善的程度:采用VAS方法在治疗前后让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将疼痛程度分为10级。②局部压痛强度改善程度:由专科医生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查,结果判定分为四个等级,压痛强度记录:Ⅰ级为无痛;Ⅱ级为轻微疼痛(+);Ⅲ级为中等程度压痛(++);Ⅳ级为重度压痛(+++)。

临床综合疗效的判断标准:痊愈、显效、好转与无效。痊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VAS疼痛度降低4级以上(含4级),同时局部压痛强度降低到Ⅰ级(记录4分)。显效:VAS疼痛度降低3级,局部压痛降低到Ⅱ度(记录+,3分);好转:VAS疼痛度降低2级,局部压痛降低到Ⅲ级(记录++,2分);无效:VAS疼痛度降低1级以下(含1级),局部压痛强度无改善、Ⅳ级(记录+++,1分)。愈显率计算如下:愈显率=[(显效+痊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压痛强度指数(PPI)的比较分析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与PPI压痛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级,PPI压痛指数比较,差异显著,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都有显著降低。见表2。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综合分析

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为67.5%,对照组愈显率6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生物电共振仪和中频电疗仪对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骶疼痛进行了镇痛治疗,结果表明生物电共振仪与中频电疗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都有显著的镇痛疗效。两组的愈显率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65.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生物电共振仪组为患者仅治疗5次,而予中频电疗组仪治疗10次,两组所达到的疗效基本相同,经临床验证可以说明生物电共振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生物电共振的治疗作用依据于人体生物电循环系统,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生物电流动的传导,在分子水平上带电荷离子在细胞内外流动、传递,产生生物电活动基础,在细胞水平上细胞内外存在电位差,是细胞电生理活动的基础,细胞与细胞之间也存在生物电的传导,实现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如脑电波反映了脑功能活动,各类神经纤维传导由生物电的活动实现,通过电传导产生了心脏的跳动等[4],可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生物电的流动和传导,当一个生命没有了生物电,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而当机体发生病变时,生物电活动也发生紊乱,生物电流的不均衡、紊乱、阻滞可能是产生疼痛的机制之一。

生物电共振治疗是一种低频电的共振与传导,是针对机体内生物电紊乱部位进行导通治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疏通,调整局部组织中失衡的分子电荷,矫正异常生物电流动,它采用沿肢体长距离的低频电传导,并对痛疼局部加强电共振作用而产生治疗作用。经临床实践证实生物电共振治疗有明显的解除肌痉挛及镇痛的作用。

非特异性下腰痛这组疾病既有脊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又涉及神经、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病变,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疼痛的调控[6],因多种功能性与病理性变化共同造成腰骶痛,所以其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据文献报道,对非特异性下腰痛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7]。笔者体会,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依据不同患者、病变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镇痛治疗的同时采用美式脊椎矫正术、关节松动术、运动训练疗法等,将能使非特异性下腰的康复治疗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本临床验证表明,生物电技术将给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开拓一种新的镇痛方法,也观察到其有明显解除肌痉挛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翼,李章华,郭桂荣.顽固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综合治疗[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26-27.

[2] 刘延青.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断治疗原则[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 11(2):66-69.

[3] Poitras S, Blais R, Swaine B,et al. Management of work-related low back pain:a pipulation-based survey of physiocal therapists[J]. Phys Ther, 2005,85(11):1168-1181.

[4] 刘玲爱,白波,张敏,等.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5, 47,191.

[5] 王玉玲.生物电医学与中医[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6] Graven T, Lund H, Arendt L,et al. Inhibition of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force by experimental muscle pain:a centrally mediated mechanism[J]. Muscle Nerve,2002,26(5):708-712.

篇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反映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内其他院校所设立的“茶艺学”等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于茶艺人才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以“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服务员工”为基本出发点,职业生涯逐步向“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进阶发展。经过五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已经形成了“以职业生涯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路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模块教学为形式”的课程总体教学思路和要求,以茶的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操作、茶艺表演、茶室的基层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为主的五大项目教学工作任务,采用流程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这五大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原则,适度考虑知识结构,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能力基础。“茶艺”课程的教学以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等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具体实际工作任务为路径,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使学生掌握现代餐饮企业茶艺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茶艺服务部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茶艺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并能胜任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以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的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达到中级茶艺师的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职业品格、为其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该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为:(1)具备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以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企业中级水平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具备胜任高星级酒店茶艺部门、社会茶吧、茶艺馆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3)具备现代茶艺经营企业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4)初步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路径,模块教学形式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项目教学法过程有五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2]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核心是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总体要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根据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即新员工入职、资深员工、领班与主管、部门经理、自主创业,据此,分别设立上述相对应的五个项目,并根据各项目中所涉及的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主题,每个项目主题所包含的工作任务通过模块形成相关流程,然后再按照项目———项目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该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所组成,从而突出体现了茶艺师岗位职业能力的本位。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模块的需要来选择课程体系的模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中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在上述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茶艺”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技能能力,并且这能力要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饮茶需求及方式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充实新内容。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茶艺人员,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和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模块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4]为了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点,并与中等职业学校有所区别,同时,适应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工作任务环节,都力求让教学活动能体现茶艺企业的工作特点,适应茶艺企业的人才需求,并符合国家职业资格的需求,使课程内容与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相符合,并有进一步的拓展,以适应培养高水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5]

三、以顶岗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导的实践方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坚定不移地走顶岗实训、工学结合一体化的道路。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的茶艺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室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师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以各类茶叶的正确冲泡方式为主要的实践内容,并配合各类模拟经营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茶馆、茶楼等相关服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在立足于酒店专业性的基础上,适应酒店经营中对茶艺方面的需要。在本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部分酒店校企共建茶艺服务实训室。为了整合资源,达到实地教学的良好效果,我们将很多实训课程放到了高星级酒店等餐饮服务企业实地进行,如苏州万豪酒店的一刻馆,苏州环秀小筑养生度假村的挹翠堂茶室等,在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茶艺服务技能和茶艺表演实训,等等,酒店方均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做现场指导,学生及教师均感到收效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表现在学生必须针对课程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市场、高星级酒店、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勤工俭学和实践锻炼,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互相交替、互为补充、螺旋上升、逐步进阶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茶艺师职业和所在企业的认知感,促进学生转变为合格的“职业人”。这种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与相关企业密切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赢得了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众多高星级酒店以及茶艺馆等相关企行业的赞誉。

篇3

茶艺校本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茶艺校本课程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2.“参与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探究式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

篇4

关键词: 乌龙茶;工夫茶艺;流派;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82-03

0 引言

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自中国清代起,盛行于福建,进而传入广东、台湾等地。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和浓醇甘滑的滋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逐渐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乌龙茶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乌龙茶年产量高达21万吨,是中国第二产茶大类。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代表性的名茶有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广东凤凰单丛,台湾冻顶乌龙等。

随着乌龙茶市场热潮的兴起,乌龙茶工夫茶艺便备受关注。茶艺,从狭义来看,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文化竞争力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生长点。茶艺在提升茶叶产品或饮茶服务业的文化内涵上有显著的作用。据朱海燕等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是出于对茶及茶艺术之美的欣赏而饮茶,如以品茶作为培养精行俭德之性情的一条良好途径,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占19.4%,茶艺表演时所营造的或清静和美或轻松愉快的品茶氛围最能吸引消费者占41.2%,其次是茶艺表演者娴熟的技艺占23.8%和优美的仪表占20.1%,85.7%的消费者喜欢古典雅致简洁朴素的饮茶环境[1]。茶艺是茶叶营销的重要推广手段,也是消费者感知和认可茶叶的有效渠道。同时,茶艺又是传播茶文化的形象大使,逐渐的登入国际舞台。因此,研究乌龙茶工夫茶艺现状,探索乌龙茶工夫茶艺的发展创新思路,对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由来

庄任在 《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草堂 《茶说》和释超全 《武夷茶歌》和阮晏 《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2]

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1792年)载:“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文中武夷岩茶品饮方法当是工夫茶艺的雏形和源流。[2]

至清代,“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文中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昧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按照俞氏的理解,工夫茶是师承于陆羽《茶经》并有所发展;用福建产之茶叶;冲沏过程程序分明。 [2]

2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流派

工夫茶艺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几大流派,潮汕工夫茶最古香古色,现在,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

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较小的茶杯,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从而使工夫茶艺的中心和程式在潮州固定下来,主要分成备器、候汤、置茶、洗茶、泡茶、温杯、洒茶、品韵等几个动作。[2]现代潮州学者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开列了二十件工夫茶具,其中,红泥火炉(潮汕风炉)、砂铫(玉书煨)、茶壶(孟臣壶)、茶杯(若琛杯)被人们称为“工夫茶四宝”。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黄贤庚先生于1995年农业考古期刊发表的《武夷茶艺》一文中对其程序作了描述: 恭请上座;焚香净气;丝竹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悟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茶歌;游龙戏水;尽杯谢茶。[3]

1999年 6月,安溪县在北京举办茶王赛,《安溪茶艺》在钓鱼台国宾馆表演,《安溪茶艺》编创组李波韵先生谈及:安溪茶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其茶艺流程如下所示:神入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瓯杯;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3]

台湾工夫茶茶艺在继承大陆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较知名的有 “三才泡法”、“妙香式泡法”和“吃茶流小壶泡法”等等。“吃茶流”将泡茶视为一种艺术。祟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赵州从谂掸师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吃字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观。“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中去追求茶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198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带动茶艺蓬勃发展。台北陆羽茶艺中心茶学研究所,在蔡荣章所长领导下,依据闽粤「工夫茶法的精神,结合现代人对美观、方便、卫生的要求,改良创制「小壶茶法。包括二十四式:备具、备水、行礼、温壶、识茶、赏茶、温盅、置茶、闻香、冲泡、计时、温杯、备杯、斟茶、奉茶、品茶、品泉、去渣、赏叶底、赏壶、清盅、清杯、结束。[4]

3 乌龙茶工夫茶艺存在的问题

3.1 乌龙茶茶艺程序洗茶与否 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教授曾经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对于旧传统茶艺中的陋习和积弊——洗茶,我们应该扬弃[4]。

武夷茶艺、安溪铁观音茶艺中含“春风拂面”,这个步骤在表演操作过程中指刮沫,同时常伴随着“洗茶”暨刮沫后第一道茶汤即冲即倒,不作饮用[5]。洗茶,一方面,意在润茶。乌龙茶采制鲜叶较为成熟,多为中开面一~三、四叶,制作过程中,尤其是闽南乌龙茶,经过多次包揉形成了颗粒型或称球型、半球型。因此,乌龙茶冲泡第一道茶经过润茶,可使茶叶润湿,提高茶叶的温度,激发茶香,促进乌龙茶的浸泡。且在这一过程中,茶座周围已茶香四溢,有利于吸引饮茶者的注意力,提高乌龙茶茶艺的艺术审美价值[5]。另外一方面,“洗茶”这一茶艺程式自潮州工夫茶艺固定下来后,已在福建、台湾等东南一带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种茶艺习惯,甚至是习俗,也表达了“客来敬茶”过程中尊敬的礼仪[6]。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所改制的“小壶茶法”正好与丁俊之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该茶法采用温壶方法激发茶性,而非洗茶。该茶艺中心创始人蔡荣章教授也多次呼吁:“要对茶产业有信心,对茶叶品质有信心,泡茶无需洗茶,我们可以拒绝品饮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茶”。

随着乌龙茶产量的增加,乌龙茶已不仅是福建、广东和台湾人的饮品,它作为中国特色茶类已经逐渐传播到国内各地以及海外诸多饮茶国家。乌龙茶茶艺的程序及礼仪规范也应与国际接轨,做到更加的科学和客观。事实上,若说是农药残留,通过洗茶也无济于事,因为多数农药都是脂溶性的[6]。再者,洗茶过程中也容易导致茶叶中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以及芳香物质的流失[7]。因此,如果茶叶生产管理卫生达标,运输仓储管理得当,我认为,不洗茶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也不影响到茶艺的艺术表现。

3.2 流派多,茶艺精神内涵各异 文中提及,工夫茶艺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几大流派。不同流派所传达的茶艺精神内涵念却有不同之处。“潮州工夫茶“崇尚的精神内涵为“和、敬、精、乐”,既 “求和谐、‘含敬意、呈精妙、得安乐。“和”即和谐,和为贵;“敬”即敬意,客来敬茶,表达一种对客人尊敬的仪式和礼貌;精”即精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精益求精;“乐”即快乐,从品饮过程中得到乐趣[2]。“武夷茶艺”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3]。“安溪铁观音茶艺”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3]。“台湾乌龙茶茶艺”祟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如“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中去追求茶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工夫茶艺流派多,正说明了茶艺的区域特色鲜明及文化内涵丰富。然而,对于乌龙茶的文化传播及产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否就有利呢?我想,我们应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发展思路

针对文中所提到的乌龙茶工夫茶艺中仍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路,谨供参考。

4.1 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茶艺程式承优弃陋 乌龙茶工夫茶艺,应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洗茶这一程式应当舍弃,其他有利于乌龙茶冲泡的程式应予以继承和发扬。经过仔细探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乌龙茶工夫茶艺可以总结为以下步骤:备具、烹泉、温壶、备茶、温盅、投茶、闻香、泡茶、汤杯、分茶、奉茶、品茶、收杯、谢客。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茶艺的艺术特点比起其它的表演艺术更贴近生活,更直接地服务于生活,它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去表现流畅的自然美[9]。

4.2 各区域交流合作,整合乌龙茶工夫茶艺精神内涵 虽然上文所提到的不同流派的乌龙茶工夫茶艺中所表达的茶文化精神内涵各异,但却有相通之处,主要还是崇尚儒、道、佛三教的精神文化。各区域应当交流合作,择优避劣,整合乌龙茶工夫茶艺精神内涵,树立独具魅力的乌龙茶茶艺形象,对促进乌龙茶文化的传播,产业的发展,将有显著的优势。如若整合,我认为,可以概括为“礼、和、精、德”。礼,意在礼仪、礼貌,敬客之道;和,意在和谐、中庸;精,意在精益求精,对器、水、茶、境、艺应精益求精,认真泡好一壶茶。德,意在高尚的人格与思想情操,通过品茶修心,提高自身素养。

当然,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乌龙茶名茶众多,不同茶叶所表现出来风格特点是不一样的,仍然需要个性的宣传。整合的目的和依据在于,乌龙茶冲泡条件,所需的器具有共同之处,整合有利于实现规范化,形成规模效应。

4.3 依托茶文化(茶艺)专业建设,规范茶艺师培养模式 正因为乌龙茶工夫茶艺流派的多样化,各高校茶艺、茶文化专业在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茶艺表现多式多样,主要根据高校所在地的茶艺形式的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校教学注重茶艺的表演艺术,部分学校则注重茶艺的冲泡技能,即生活茶艺及营销茶艺。如果全国各地高校能够交流合作,,那么对于规范茶艺师培养模式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将颇有助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朱海燕.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郑惠丰,谢壁辉.论潮州功夫茶.广东茶叶,2011(Z1).

[3]郭雅玲.乌龙茶茶艺表演艺术探讨.福建茶叶,2004(2).

[4]丁以寿主编.中华茶艺.安徽教育出版社,218-237.

[5]丁俊之.再论“洗茶”——修正“洗茶”至关紧要 不可含糊.广东茶叶,2010(04).

[6]郑永球. 《论茶艺的表演技艺和内容内涵》之六—润茶[J]. 广东茶业,2004(01).

[7]蒋建明.也说“洗茶”.茶业通报,2005(03).

篇5

关键词:创新性茶艺;背景音乐;运用选择;素材积累

不同于传统的茶艺表演,创新性茶艺以传统茶艺表演为基础,融合与茶相关、带有剧情发展的故事。传统茶艺表演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大多是根据所泡茶类品质特征,如绿茶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型美”的特点,在进行绿茶茶艺表演时可以选择风格优雅、清新的古筝版本《茉莉花》做背景音乐、再如红茶具有汤色红艳、金圈闪耀、香高味醇的特点,进行红茶茶艺表演时可选择风格古朴,音色厚重的古琴、古筝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而创新性茶艺在表演时,因多了故事性、剧情性,与之相伴的背景音乐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选用单独的一首民族音乐了,而是更大范围的涉及到古典、流行、环境音乐等的融合,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渲染情绪烘托主题的功能。

一、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特征

(一)附属性

从背景音乐与创新性茶艺的关系来讲,音乐就是创新性茶艺的必须附属品,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一部分。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必须符合剧情,为整体剧情服务,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就如同命题作文,抽象的或意义不明显的音乐显然不适用。

(二)单一性与多段性

创新性茶艺在演绎之时,辅以一定的音乐片段,音乐配合故事发展,故事的演绎也展示出音乐蕴含的情感因素,两者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直接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选用一段音乐多次循环跟随故事的节奏,渲染情感氛围,或根据剧情发展将多段音乐剪接编排。

(三)剧情与音乐的统一性

创新性茶艺需要有背景音乐的烘托才更加生动丰满。背景音乐对主题剧情动态性的场景给以音乐语言的解说或描绘。两者相互吻合,不可分离,音乐用特有的表现手法和剧情发展相呼应。创新性茶艺表演的主题可划分为:情感类和历史类题材。情感类又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如现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可选择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的流行音乐或由纯器乐(钢琴、小提琴等)演奏的古典或新世纪音乐,古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首当其冲的还应是由民族器乐演奏的民族音乐,历史类剧情通常以茶叶发展史中的故事为主,根据年代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看起来会更合适。

二、背景音乐对创新性茶艺主题内容的推进

笔者认为,创新性茶艺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视听艺术、都是融入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电影艺术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在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上呈现出多样化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对主题内容的推进与音乐素材的积累的方式,将这些多样化的结合法试用于创新性茶艺表演之中,也是在当前创新性茶艺基础上的又一创新。

(一)利用音乐奠定叙事基调

音乐本身含有较强的情感性,因此对创新性茶艺故事情节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能够将音乐元素中的情感植入到情节中,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带着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观众更积极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如“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选手顾林茂的《茶香伴.思如故》,构建于回忆儿时外婆为他煮茶,如今外婆过世多年,每当自己煮茶时都会想起外婆的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之下。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他将歌曲《好久不见》的伴奏和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做了剪辑拼凑。笔者认为,用EricClapton演唱的《Tearsinheaven》做回忆部分的背景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首歌曲是埃里克.克莱普顿为纪念他逝去的儿子所作,而EricClapton的演唱版本听起来伤感怀旧,适于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二)利用音乐推动叙事发展

在创新性茶艺的情节叙事中,有效地应用音乐能够迅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建立一条明晰而紧凑的剧情线。创新性茶艺剧情的发展往往蕴含着起承转合,所选音乐自然应配合剧情发展有所变化。多段音乐串联则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以时间线索为主讲述与茶相关的故事,可选用几段具有不同年代感的音乐进行剪辑编排,从音乐与表演两方面向观众提示着剧情的发展。

(三)利用音乐转换叙事空间

在创新性茶艺中利用音乐对情节叙事的时空进行有效地转换,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面对时空的变化,音乐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促进故事情节的顺畅切换。如我校参赛选手张婷的《醉花阴》以点茶为中心,将故事构建于南宋词人李清照大病初愈后因困顿合衣而卧,梦回自己一生的经历再回到现实之中。剧情呈现出现实、梦境与现实的场景交替之中,音乐也随之进行相应的切换,很好地提示和衔接了剧情的发展。

(四)利用音乐深化叙事内涵

情节是创新性茶艺的表现形式,是创新性茶艺的外衣,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其中蕴含的主题与思想。借助于丰富的音乐形式,能够使情节的表达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有效拓展叙事的内涵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音乐素材积累的方法

对创新性茶艺中音乐素材的积累也应在平时多加留意,才不至于临近比赛,草草选择一个“差不多”的音乐。

(一)充分运用现代音乐软件

当代社会积累音乐素材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手机、电脑、电视都是丰富个人音乐素养的媒介。有了这样的一些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如手机上可以下载QQ音乐,网易云音乐、人人爱乐等应用软件。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中的听歌识曲功能对我们日常音乐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任何时候,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娱乐节目中,听到喜欢而又不知其名的背景音乐,开启听歌识曲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音乐的名字。对于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中没有囊括的音乐,也可以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如:笔者曾在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被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所吸引,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到背景音乐的名字,并顺带着看了音乐的创作背景。日常的音乐素材积累还可以简单的为乐曲进行归类,如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描绘环境、表达心情等。当然这些都建立于自身对音乐热爱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学习茶艺过程中真正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二)拓展对音乐的了解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大多数仍停留于中国流行歌曲,对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环境音乐、西方流行音乐等知之甚少。因此,拓展对音乐面的了解尤为重要。作为茶艺教师要意识到音乐在茶艺学习中的重要性,虽不作为茶艺课堂的主要内容,但应不时地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积累音乐素材,扩展对音乐的了解。必要时,在课程建设中可开设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从聆听、学唱、实践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了解背后的文化与创作的背景;学唱地方民歌,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情感表达与人文性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实践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编创茶艺共同选择背景音乐,课堂上由学生讲解茶艺编创的内容、讲解背景音乐的选择理由,茶艺教师与音乐教师再做点评,将优秀的作品保留下来。

四、结语

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也是基于前不久观看了由安徽大学主办的“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产生的一些想法。在此,大篇幅谈论背景音乐并不是想要喧宾夺主,而是希望创新性茶艺不仅在故事主题和茶艺表演动作上有好的创新,还希望故事主题与背景音乐的结合上有所创新。模仿电影音乐,利用音乐与故事情节的高度贴合渲染主题,更好的打动观众,引起共鸣,赢得评委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樊琪,潘勋.电影音乐如何推进叙事[J].当代电影,2018,01:161-164.

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

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

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篇7

卦卦:随着当下研习茶艺之风日渐强盛,许多的人都开始接触、学习茶艺,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群体主要有哪些?

Echo:其实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学习茶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在茶艺方面的部分技能是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我目前就在一家茶企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简单地接受企业的安排,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但身边的同事也不乏自己去单独接受培训班的情况,有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有的则是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有点则是因为在事业上有更高的打算。

天上客:现在国内其实也有不少行业都涉及到茶,比如茶行业的媒体工作者,一些从事设计方面的人员等,虽然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对他们在茶艺上作出硬性要求,但是为了能够得到对茶更为深刻的领悟,她们也有很多从了解茶文化走上了学习茶艺的道路。

吴雅真:20年前,我便从事茶艺培训方面的工作,在当时,许多都市的白领都已经开始对茶艺培训产生兴趣了,在她们看来,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精神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宽个人的交际圈。后来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茶艺作为一种技能学习,许多学校也都添加了茶艺作为一门专业来学习,而其中职专的学员占了很大的份额。现在许多非茶企业也会为职工报名参加我们的茶艺培训班,茶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卦卦:不同的人对茶艺的培训肯定也有不同的需求,那么根据不同的需求,目前茶艺培训主要有哪些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主要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Echo:现在很多茶企都在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茶艺培训模式,这些专门针对企业员工开设的课程,一般都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而其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也相对完整。茶企的茶艺培训模式通常是建立在企业的文化背景上的,不同的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专属自己企业的茶艺。另外,茶企的茶艺在性质上往往也会分为两种:一种为实用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各大门店的茶水试品,是一种较浅显的茶艺,通常简单易学;另外一种为表演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文化展示的茶艺队,很多是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展示的。

天上客:师傅带弟子,这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种教授方法。这种模式的教授往往强调因材施教,能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而这种教授模式也相对深刻,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技艺传承下去。与此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无法大量教学、学习时间相对长的问题。此种教授模式目前在中国还比较低调,并未形成较为清晰的茶艺流派。另外,当茶文化在一个地方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茶艺就变成日常生活的技能,形成民间处处有工夫的现象,就好似潮汕和闽南一带的人。几乎人人都懂得泡茶。

吴雅真: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业市场的扩大,茶艺培训班已日益成为培养茶艺方面人才的重要模式。茶艺培训班的教学往往是帮助学生获取茶艺师资格证,所以许多正规的茶艺培训班也具有相应的门槛。随着高校茶艺课程的逐步增多,每年不同的学校都会举办相应的茶艺大赛,许多职专学校也会对学生的茶艺技能进行强化,于是便诞生了许多专为高校而设的师资班。这些班级往往也会像高校一样设有不同级别。现阶段,许多高级茶艺师也逐渐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茶艺师可以与政府、企业、个人进行直接的合作,所以茶友们也可以通过工作室直接跟随茶艺师进行学习。

卦卦:既然存在如此多的学习模式,那么学习者又该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地选择培训的方式呢?

Echo:我觉得在学习前,自己要清楚参加培训的目的。就像之前说的。茶企所开设的课程都已经足够应付日常的工作需求了,而人来人往的工作交流也能丰富很多茶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总会有一部分职员出于兴趣、升职、加薪等各个方面需求特意报名培训班,由于目标清晰,加上自身的基础,他们往往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我觉得自身的需求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不要只是因为一时兴起,或者随波逐流地因为别人在学而开始一段学习的旅程。

天上客:这种选择确实要因人而异。我认为一方面如果作为一种职业需求去学校,最好选择应聘的企业的茶艺培训,在商言商。但另一方面,如果把茶艺作为个人兴趣爱好的话,我建议采用师徒制的学习法比较好,可以学习一辈子。所以在选择前,一定要对自身的情况作出充分的评估。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有些初学者在学习茶艺之前对相关的了解是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而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茶艺前其实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非常高的领悟,那这些不同情况在学习模式上的选择肯定是不同的。另外,茶艺很多时候就是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所以在学习茶艺的时候,也应该对各大茶类进行充分的了解。

吴雅真:我觉得培训班的正统正规性是茶友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只有正规的培训班,才具备真正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茶艺引导。而随着网络日益的发达,很多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对培训班有所了解的人进行充分了解,继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不同的老师也会有自己的茶艺风格。所以不同的培训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范增平有其独创的“三段十八步”行茶法,而我在泡茶表演这方面的教学则是以自己创建的“闽氏功夫茶泡茶程序”为主。不同的内容一定会存有风格差异,所以茶友们在面对众多的培训模式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卦卦:当下茶艺流派也日渐增多,其中有的流派对茶艺培训要求非常严格,许多动作姿势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而有些流派的茶艺培训则较讲究随性,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区别的呢?

Echo:在我看来,规模化的内容就意味着相对简单。因为规定较为严格,很多内容并不需要学习者过多的专研。固定的要求更有利于规模化,特别是企业培训这一块,在这个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这也是艺术与时俱进的表现。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茶艺课程

作者:马晶(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茶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课程体系中,增进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以便将来更容易就业。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1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旅游是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旅游理念,引领了旅游业发展。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修身养生的休闲方式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这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拓展茶文化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培养学生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与开展技能,适应当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需要。

1.2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茶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游客相当喜爱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受中国经济形势利好趋势影响,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来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专业人才会十分抢手。为适应这样的职业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当设置茶艺课程。

1.3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不仅包含旅游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使得文化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这些年来茶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要要求。从教学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茶艺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分析

2.1课程设计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现结合,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茶文化体系设置课程,传授給学生茶艺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立基础知识与能力培训一体化课程。茶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无缝衔接。以泡茶为例,了解茶叶的特性、茶具的质地等基础知识是泡好茶的前提条件,掌握泡茶的工序、技巧是泡好茶的必备能力,只有兼具知识与能力才能泡好一杯茶。因此,茶艺课程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与校外就业的无缝衔接。

第二,以“茶艺师”岗位为导向设计茶艺课程。根据“茶艺师”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设置茶艺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茶艺师”等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茶艺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

2.2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2.2.1内容选取

基于课程设计选取茶艺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茶艺课程内容选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取的课程内容要能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切合实际。从课程内容的规划到遴选,再到整合分解,每一个环节都要突显应用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第二,茶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其设置目的是补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未来对口岗位需要的人才。因此,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对口岗位选择茶课程,如“茶艺师”等。以岗位活动为内容、以岗位要求为立足点,针对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第三,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课程内容。设置茶艺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茶艺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有关能力,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将来顺利就业。因此,茶艺课程选取的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第四,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作为茶艺课程内容选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岗位从业能力,增设茶艺课程,拓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广度、深度。

2.2.2内容组织

根据茶艺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与教学规律,基于“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思路建立茶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茶艺服务课。其中,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简史、饮茶的健康性等,教学目标传承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掌握我国的茶文化;各类茶及冲泡技能课的主要内容是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知识、冲泡技艺,教学目标是让其掌握各类茶叶的特性与冲泡技巧,能够进行茶艺表演;茶艺服务课的主要内容有茶艺接待服务、行茶礼仪、茶叶销售等,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服务能力、茶礼、接待能力等。

茶叶课程内容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具备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课程内容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两个方面,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现状。如,结合冲泡技艺、流程等讲各类茶的知识,将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掌握茶艺技能。

2.3课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茶艺课程以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以培养学生的茶艺基本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及茶叶销售能力等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茶艺课程教学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课程教学要教、学、做相结合,切实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在实训室内完成,先讲解理论再动手实践,学生一边学一边做,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第二,采用“三段渐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分段分层教学。在实践实训环节中,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和一般认知规律将实践课程分成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实训室内开展基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茶艺并掌握基本泡茶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实训,强化课上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内部顶岗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岗位实践,实现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岗位实践的顺利转换,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教学考核,客观而全面地反映教学全貌,发现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以优化教学效果。第一,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使考核覆盖教学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只注重结果考核的片面做法;第二,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课程考核与职业技术鉴定相结合,使茶艺课程教学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培养优质人才。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结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结果对课程教学的优化、完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篇9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校本课程 茶文化 茶艺课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5-01

1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茶艺技能和茶叶品质感官鉴定技能训练。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外实践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素质结构。

目前,由于缺少对茶文化的准确定义和认识,这不利于茶文化的教学,以及进一步把握茶文化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人文史哲的较多,以茶学代替茶文化,或以“可口、可乐”型的茶文化教学方式,也是有背于茶道精神的茶文化教学目的。通过研究,形成个性化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成为学校的又一张“名片”。

2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2.1重点

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协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建立一套适合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够突显该专业学生自身优势,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并适用于与茶文化传播、茶艺表演相关的旅游休闲服务行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性教学内容体系,并借此提升茶文化与茶艺表演课程专业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形成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休闲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2.2难点

2.2.1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意识不强、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回避,也不能缺失。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有所欠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薄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及校本课程的评价基础薄弱、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动机也是教师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本项目的难点之一。

2.2.2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可操作性难度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相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不足而动手能力较强特点,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课程。茶文化内容广博、深奥,茶艺表演属于实操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茶艺表演学习的关联度极强,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思维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思维,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变难,提高学生学习探索茶文化的兴趣,茶艺实操课程既要体现其观赏性与表演性,更要结合茶文化体现其文化性和实用性。此外,该课程对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增加很多。

3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效果

3.1更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与理念

解决教师“愿不愿”进行课程开发的问题,才能保障开发主体的能动性。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觉醒与课程理念的更新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前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教多少”、“为什么教”,教师只有教学意识,缺乏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这就要求教师要超越以往狭隘的课程观,树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观。

3.2提高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共建课程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搜集信息、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课程反思能力。通过开展茶文化与茶艺课综合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及科研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及课程开发能力。

3.3建立合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通过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合理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价打破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3.4营造高职茶文化与茶艺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

通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提倡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

3.5提升旅游休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独有的、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没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开发出适合旅游休闲行业需求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无疑可以成为培育和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为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

篇11

中国茶文化内涵宽广、博大精深,茶艺表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注重精神与外在形式的高度统一。在茶艺表演中,音乐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环境、茶类、地域中,音乐与茶艺的结合能够激发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借助音乐让人拥有广阔联想力,提高聆听者的美学水平,茶艺在音乐教育上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在塑造完美人格上也有着很好的推动力。

关键词:

音乐教育;茶文化;抽象审美;内在旋律

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诸如茶艺、茶事活动、茶舞等外在形式,也蕴含着茶道精神、茶人精神等精神内涵。应当说,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从品茗环境的营造到茶艺表演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艺术美学上的修养和造诣。而把音乐教育运用在茶文化当中,则能够进一步提升饮茶者的审美性,也能对茶文化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有更深的认知。

1音乐与茶文化的渊源及演进

茶文化与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由于茶文化独特的艺术属性和美学价值,很多精通音律的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在进行茶事活动时将音乐引入其中,从而把茶文化上升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雅士茶道”,这就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品位。现在,我们在阅读古人的诗词歌赋时,会发现茶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唐代的白居易、李白、杜甫等诗人,以及宋朝的坡、黄庭坚等词人,就留下了很多关于茶与音乐的诗词。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古人在进行茶事活动时,会选择古筝、琵琶、笛子等乐器来弹奏音乐。不光是诗歌如此,在很多古代描绘茶事活动的绘画中,我们也能看到在那些清净幽雅的山谷松林里,品茗者一边饮茶,一边以歌曲助兴的场景。音乐与茶文化的结缘,不仅体现在文人们的饮茶活动中,更通过底层老百姓的创造,演变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艺术形式。比如说采茶戏的前身采茶歌,就是明清时候江西产茶区的人民,在谷雨时节前后采摘茶叶时一边劳作一边唱歌,进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民间情趣的采茶曲。那些文人墨客们在饮茶时弹奏的曲子特点是清雅明朗、幽冷高洁,反映出了他们内心那“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而这些来自民间的音乐,则朗朗上口、欢快喜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这充分展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朴实、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与不同的茶文化相结合后,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

2音乐与茶文化的艺术共性

音乐和茶文化都有传达信息和思想的共性。首先来看音乐,作为“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能够被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群接受和感知。举例来说,西方著名曲目《小夜曲》,即便是让我国从没有接触过西方音乐的人来听,也能从其悠扬舒缓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平静而深沉的意境。而我国的名曲《茉莉花》所蕴含的东方味道,也能让广大的欧美听众感受到那种含蓄凄美的心境。所以说,音乐是人类共有的语言,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音乐的唯一载体是声音。而声音是不受外力控制的,也不受环境制约,可以随时随地从人们的口中或敲击或弹奏物体中发出来,这是人类表达自己情感的天然方式。第二,音乐有自由创作的广阔想象空间。当表达感情的声音上升到音乐的高度后,那些拥有音乐天赋的作曲家、歌唱者们,则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成长经历、爱好、品位等因素,来对音乐进行主观上理解、创作和诠释。与音乐一样,茶文化也会在潜移默化间,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思想。首先是茶的味道,不用文字的注解也不用语言的介绍,就能够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品茗者感受到其独有的香气。这是茶能传递出来的最基本的信息。其次是茶事活动中的茶具、礼仪、茶艺等内容,能够在不同茶艺师的手中传递出不同的内涵,让人们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与音乐一样,这种艺术信息和思想上的传递,同样不需要茶艺师进行任何语言上的介绍或者语种上的翻译,就能够跨越地域、文化、语言上的差异,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去品味。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音乐还是茶文化,都有着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也正因如此,当音乐被运用到茶文化中时,不仅能提高观众对音乐的欣赏和领悟水平,更能更好地感悟到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音乐与茶文化有着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是一种线性的艺术,它的这种线性流动虽然无法让人看到和触碰到,但是却依靠旋律和节奏上的变化,能触发人们大脑对声音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始终遵守和对应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够满足听者在心理上的需求,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所以,同样是声音,当我们听一首曲子时,丝毫不会觉得它是混乱或无秩序的,而是产生于我们内心的声音,只不过让人给唱了出来。但是一些诸如汽车轰鸣、工地施工等噪音,却没有遵循音乐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反而是对秩序和节奏的一种破坏,因此让人听之会心生厌烦。音乐之所以有着内在的韵律美,从形式上看是因为其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这种起承转合,需要一条主题的蔓延,一条副题的衬托,也离不开旋律上的连接、展开及再现。而茶文化也是如此,譬如说在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同样会利用起承转合的原则,慢慢把人带入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或是鸟语花香、莺飞草长,或是深山幽谷、清风明月,又或是禅茶一味、天人合一。在茶艺充满韵律和节奏的时间流动中,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品茗者,让其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茶文化。

3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实施

茶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无论是从品茗空间和环境的营造,还是在茶具茶叶的选择,又或是在茶艺表演的每一个环节,不仅需要优美舒缓的姿态和动作、合适的器具,更需要相得益彰的音乐来搭配。其中音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整体环境的协调与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能体现出表演者、设计者的艺术素养和文化水平。因此,在茶文化中实施音乐教育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实施呢?我认为,应当按照学习的规律和艺术的特点,从“聆听、学唱、实践”这三部分入手。首先来说聆听,聆听即是欣赏,这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在我国和国外的众多音乐作品中,应当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进行聆听欣赏,这些代表作品应当囊括不同国家和民族中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著作,并加以对比分析和讲解。比方说在欧洲的巴洛克时代,就有古典派、印象派和浪漫派等不同流派的音乐,而我国古典音乐则包含了民间音乐、民族乐曲、不同戏曲以及曲艺等派别。在音乐教育中,首先应当胸怀天下,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欣赏,并找到其与茶文化的共同点,激发艺术的共性。其次要把重点放到我们中国的音乐作品上,因为茶文化源于中国,与我们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也与我国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传统音乐有着更多的关联和艺术共性。而在茶文化中实施我国音乐的欣赏,一方面能够与茶艺表演等茶文化内容相辅相成,碰撞激荡而产生奇妙的艺术化学反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无意识中便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一个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空间,感悟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愉悦之情。其次便是学唱的音乐教育。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在学习和领悟上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状态。换而言之,就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大量的聆听和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引发质变的深厚基础,而学唱则是引发质变的关键一步。在学唱上应当选用我们的传统民歌,因为我国各地的民歌与茶文化一样,来源于民间,是我们这个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和奋斗的产物,蕴含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这些民歌很“接地气”,很容易让学生们所理解和接受,也更加易学。比方说,学唱采茶曲,能够通过它的曲调、旋律和歌词,了解到我国南方产茶区特别是江西等地老百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人文性格,对于一些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艺术联想力的学生而言,甚至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演变进程,不仅能激发出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使其内心变得更加宽广,学会从更大的高度和更宽的视角去看待世间万物去体会世迁。第三便是音乐教育上的实践部分。如果说聆听和学唱解决了关于音乐和茶文化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音乐实践则是用的部分,能够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根据当前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需求,用更加美妙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茶文化,并将音乐与茶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如此才能在深度和广度上为我国的茶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还要注意要依据茶的类别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民族的差别,以及不同茶叶的特质去选择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教育,如此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更好表现出茶文化的艺术内涵。以绿茶为例,因绿茶具有“色绿、香幽、形美”的特质,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宁静致远”的思想追求,所以在绿茶茶艺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多选用一些古筝、笛子类的曲目,而配乐可采用一些具有江南韵味的丝竹类曲子,比如说古筝音乐《高山流水》。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让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得益彰。

作者:李思思 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根发.感悟“中华茶文化”[J].茶博览,2011(5):70-71.

[2]余婷婷.茶艺的配乐之美[J].广东茶业,2009(5):35-37.

[3]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篇12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读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师板书,生书空,同时讲解“陆”字的右边“击”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齐读课题,读后质疑:1.陆羽与《茶经》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以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全文,想想:①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文章从什么话题谈到陆羽?

③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字音读准。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理解的词义来朗读。

4.对于个别较难的词语给予解释。

5.通过理解“茶”和“荼”的词义,帮助学生区别

6.指导“荼”的写法。

7.引导学生通过字义来区别“荼“的两种读音。

“荼“(tu)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荼”,涂炭。

“荼”(shu)①玉板,古朝会时所执。②同“舒”,舒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衔接,引出后文)

2.辨别江水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

(2)学生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从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陆羽精通茶艺)

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

课件出示:

(军士取来水后,陆羽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轻轻地掂了掂水,说:“这水是临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陆羽没有吭声,默默地将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时,他又用勺子取水扬了扬,说:“这才是南零的水呢!”)

(3)陆羽一舀、一掂、一倒就分辨出江水来,难怪军士不由衷的感叹:“陆先生,您真是神了!”(师生齐读这句话)

(4)质疑:为什么一舀、一掂、一倒就能分辨出江水来?

引导生结合学习链接理解

3.拒绝做官,撰写《茶经》

(1)快速浏览,找找哪些段落写了这件事?(9-11自然段)

(2)出示自学提示:

①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②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写什么?花了多长时间?读到这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学,划词句,作批注。)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4)讨论交流,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毫不……”(一是朝廷好几次要他出任,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二是他为推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段落,然后划记相关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感受。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在反馈基础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4.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

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第三课时

一、练读拓展:

1.完成课后题二:陆羽为什么会被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馈: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4.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5.有关《茶经》的小贴士。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二、布置作业:

布置课外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附:

板书设计:

22. 陆羽与《茶经》

由茶乡想到陆羽

篇13

开幕式上,黔茶联盟、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企业代表上台发表“贵州茶企・湄潭宣言”:呵护青山绿水,永做诚信茶人。

茶界“大咖”齐聚湄潭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家陈宗懋,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茶学家、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候选人刘仲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虞富莲,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王平盛,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汪云刚等茶界“大咖”,将在茶博会上围绕“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中国茶叶市场产区与销区合作共建”等话题,展开一场影响深远的对话。

茶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涉茶外宾,全国各地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代表、主要产茶地政府代表团、全国知名茶馆经理、全国70多个茶叶专业市场代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经销商、茶叶机械生产厂商、省内首批505家新标准宣贯企业以及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等2000多人将齐聚湄潭。

最大规模茶艺赛事

5月29日,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在湄潭县中国茶城落幕,全省九个州市36支参赛队200余人各施绝技一较高下。最终,贵州乌撒茶业有限公司的“乌撒烤茶”捧得团体金奖,贵阳学院肖娅飞的“茗舞”获个人金奖。

今年茶艺大赛比去年多出13支参赛队伍,是贵州历届茶艺大赛中参赛队伍、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本次比赛增加了个人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评出金奖2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6名,并配发相应奖杯、证书、奖金。以个人参赛的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并配发相应证书、奖金。此次茶艺大赛获得金奖的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贵州省前往北京参加全国茶艺大赛。

此次茶艺大赛设知识问答环节,每支队伍表演完毕,将随机进行现场抽题回答,未答对的题目可由观众参与回答,回答正确者能领取一份小礼品。表演队总成绩出现相同分数的情况,以茶艺表演分数高者为胜。若出现总成绩、表演与知识问答分数都相同的情况,由评委现场加试知识问答决出高低。

共商茶叶产销融合之道

5月29日,以“中国茶叶市场产区与销区合作共建”为主题的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举行,来自国际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的专家与省内外行业专家、茶叶市场负责人、茶叶企业等探讨茶叶产区、销区对接之策和融合之道。

据了解,来自全国知名的茶叶经销商、投资商、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国各大茶叶批发市场代表、茶叶协(学)会代表,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传媒代表、部分产茶区政府主管领导、批发市场研究学者、专家以及国内茶业行业管理机构等将近 200 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

为贵州古茶树产品出谋划策

为宣传和推荐贵州省千年古茶树产品,拓展市场,此次茶博会期间将举办“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会”。届时,组委会将邀请全国古茶树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知名古茶树保护权威专家虞富莲,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王平盛,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汪云刚及省内相关专家现场品鉴及推荐。

本届品鉴会是贵州省第一次开展此项活动,对全省古茶树产品开发、资源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品鉴会入选的古茶树茶叶,由虞富莲等古茶树权威专家签署认定,组委会颁发 “贵州十大最具推荐价值古茶树茶叶”匾牌及证书。

标准化助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

茶博会期间开展的“标准化助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论坛拟结合最新《食品安全法》要求,探讨中国茶叶标准化现状,围绕贵州出台的茶叶新标准的优劣,以及在贯彻执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展开讨论交流,在贵州树起中国最好绿茶的新标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张士康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在国内标准方面的权威专家参加论坛。

“中国茶人有两个梦,一是用机器代替人工种好、制好茶;二是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以及种茶机械化、采茶智能化。第一个梦已基本实现,第二个梦正在奋斗中。”从事茶叶机械研究50多年,现已80多岁的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刘文英发言时饱含深情地说道。

对于已拥有660多万亩茶园,3000多家茶叶加工厂的贵州来说,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若不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去推行标准化工作、不能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利武器去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服务行为,将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篇14

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建设之初,我们对课程、企业深入调研,重新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酒店工作岗位相对接,确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构建四优能动( 小组优化、任务优化、展示优化、评价优化) 课堂,推进了酒水服务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进程,改变以往酒水服务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强调针对性与适用性。通过对多个企业不同层次的考察,同时与企业、行业专家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多轮座谈,结合我校教学经验,经过小组的多次研讨、论证,最后选取一系列和餐饮与酒吧服务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侍酒师等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针对不同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与岗位专员共同确定典型工作情景、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的联系,把知识要求、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融为一体,保证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 一) 理论教学方法多元化

1. 讲解法: 教师通过口头授课,向学生描绘情况、解释概念、阐明原理,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着眼于学生观察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实地观摩: 充分利用与各大酒店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考察,现场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对岗位有直观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回到课堂后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

( 二) 实训教学创新

1. 项目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训教学项目,提升学生酒水服务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接受知识更有条理性。

2. 自制教学素材。将酒吧的一些主要设施设备、洋酒酒标等拍摄下来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摩、学习,丰富实训课内容。

3. 酒瓶采集。为扩充学生知识面,我们还采取让学生采集酒瓶的方法使其主动认识更多的名酒种类。此方法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自创鸡尾酒。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掌握鸡尾酒的调制方法,还要求能够自创一款鸡尾酒,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成立调酒社团。聘请长春市五月花酒吧的调酒师专门教授学生花式调酒技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操作技能。

6. 成立茶艺社团。聘请茶楼的茶艺师担任社团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社团系统训练各种茶的冲泡技术及服务,并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达到上岗标准。

三、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课程考核模式与方法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酒水服务课程考核成绩有四个组成部分,形成了由学校、学生、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1. 笔试成绩占 40% ,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此部分考核主要是在学校完成;

2. 实训课程中所有项目的考核占 50% ,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处考核主要是由学校、学生和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3. 学生平时的职业化表现 ( 出勤、作业、德育等) 占10%,考核学生职业修养。此处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4. 在校期间通过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同学,直接取得本门课程的一半的学分。

四、实习实训环境的多样化

1. 建设校内实训环境。我校的酒水实训场所种类多,包括茶艺室、调酒室、咖啡与酒吧、餐饮实训室在内的四个实训场所,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技术含量高,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近三年添置和更新了实训设备,每年都有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更新改善实验设施和条件,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进行。学校即将投资修建一所模拟的中型酒店,将为本课程创建更佳的实训环境。

2. 统筹规划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与广源酒店、长春华天酒店、长春日鑫宾馆、南湖宾馆、长春艾博丽思大饭店、北京桔子酒店、苏州吴中环秀晓筑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课程的实践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环节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3. 利用现有实训环境与用人企业实现交流与互通。学生在校外实训场所中经常参加由酒店餐饮部经理、酒吧经理及茶楼经理等管理者举行的讲座,现场培训和指导,与本校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校内实训课程中经常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实操培训和技能讲解。

五、师资队伍的规模化

酒水服务课程团队由 9 人组成,是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中青搭配、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组教师分别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名流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学缘结构良好。拥有2 名企业兼职教师,所有教师全部有酒店服务或酒吧工作经验。课程教师队伍注重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一名教师拥有高级调酒师资格证,三名教师拥有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一名教师拥有营养师资格证。

六、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精品课建设期间,学校组织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酒水知识与服务》,现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投入到教学中。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编写了辅教材,调酒课程的《调出七彩时光》和茶艺的社团教材( 待发行)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