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教育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 价值 发展前景
一、智力的视觉价值
人们往往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的,知识的教育才是培养智力的。然而接受知识的程序则是通过人的感知觉来实现,感觉系统是人的内在神经中枢与外界的通道,是信息之河床。视觉系统引导和控制着身体的运动,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收集着来自各方面的形象信息,并将视觉形象储存于人的记忆中,赋之以情绪的意义,从而为认识和创造行为提供基础。那么训练视觉能力的最好方法则是美术教育。
所以,美术教育承担的任务并非仅是审美的欣赏,它还包括促进视知觉能力的发展。感受系统的培养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对艺术品形成过程之不同层次上的意义所日益增长的知觉能力,那些能理解记号之细微特征,能理解形式之多样化及深奥主题中隐含之意义的人,比起作品只有单一含义的人,要经验到更多的感受变化。所以它永无止境地改变着艺术,更坚定地强调艺术的独特和价值。
艺术家与工匠的本质区别在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积极不断地增强自我意识,而工匠只是熟练地制造东西。也就是说,通过价值带动艺术的这种教学方法,形成了建筑设计的教学基础。而在一段时间内,这种方式不再被社会认可,曾经一度消失。然而在最近几十年中,教育的基础设计理论,经过了多次争论与教育改革,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在任何艺术创作中,基本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基本设计都是同等重要的,尽管它们与教育内容有所区别,但是实践是教育的基础。在此研究背景下,尤其是在基本设计教育及建筑教育这一概念领域中,有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她认为以科学、逻辑或其他借助语言文字的方式并非人类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而艺术则能提供另一种方法。她说:“一件艺术品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感觉,像我曾经讲过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感知的,使它可见、可闻或者通过某种象征让我们理解,而不是让我们凭借一系列线索去猜,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我们感性、精神及生活的有力节奏是一致的,看起来上述理论观点似乎是学术争论,其实,这些精辟的艺术见解都对美国学校的美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学生怎样把陶器或编织理解为艺术,若表现其体积时,并且要认识和理解造型的规律性,儿童的综合性创造能力是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教育培养起来的,等等。那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会牵动美术教育的诸方面,首先是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案。其次是聘用什么样的教师以及教师如何施教。如果一个人认为美术教育是自我表现或者宣泄因学业压力而积郁的情绪的手段,那么一个兼学过美术和美术治疗或者心理学的人应该是合适人选;如果一个人认为美术教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年轻人欣赏当代和古典美术,那么也许一个学过美术批评或美术史的人是最合适的教师;如果一个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画家,那么就应该让画家来当老师。”他生动明确地指出,了要实现不同的教育目的,必须根据目的去选择教师,而并非画画的人都能作为美术教师。这种恰当的用人之道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视知觉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不仅仅是智力的促益,在这个训练中,它使那些感受力较差的人看到平时不可见的东西,即透过艺术看世界。
二、智力的思维和记忆价值
人们重视语言及数理化教育,而忽视美术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不仅如此,美术学习还需要抽象思维。同时美术学习也需要灵感思维:给智慧提供的那个“物体”。他编写的第一本儿童课本《图画世界》即是这个物体的具体展示。事实上,以教育取向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工要价值越来越集中于智力的开发、感情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无怪乎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及意识。他声明自己是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发展的,知识的价值不只是它的符号意义,而且它已经成为推动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诱因,把实现知识的价值简单地理解为掌握和运用符号,只是看到广大知识的显形价值,只有在发展能力的高度上审视知识,才能看到知识的隐性价值。之所以很多教育家重视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正是他们看到了美术教育既有情感培养,又有创造力的培养,还有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诸多教育功能的特点。
他还认为,正是感觉与思想、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差异和分离,导致了现在人们的各种思维贫血症状。为了弥合感知与思维,沟通感性与理性,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视觉思维概念。他以大量事实证明,视觉并不仅仅是实物形态的接受,而是在感知的同时就具有分离、综合、补充、分析、概括等积极的活动。绘画就是意识思想的产物,所以又是操练意识思想的最佳选择。这片“故土”对于沟通感性与理性,增强思维活力,促进认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推动理性(认知)回复感性(认知),可以促进智力教育建构起的理性认知系统、思维模式的生产活力,并在比较意识思想和语言概念思想在整个思想活动中的作用时指出并展开。
把这种意象提供出来说概念思维“是不生育的”,也许不完全正确。但概念思维至多是一种“仿真艺术”,而“仿真”本身却需要视觉意象提供。所以,思维概念必须向具象回复,才会有生育或创造活力,否则就会陷入一种“贫血的思考”,或者生成“不产生任何‘思维’的思维”。
其次,美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认知才能的整体发展。科学最基本的成分是术语概念,特点是概括性。
而概括就意味着舍弃、遗漏,而补偿这些空白的最好方法是艺术。艺术中的形象就是最终的宣言,注意力止于形象。还有助于符号化和抽象化等辅助因素。人们对美术教学教育可以拓展儿童智力深信不疑,但智力的发展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其主要的还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使得思维产生深度和广度这就更取决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开发学生们的智力水平。美术老师在第一节课通常都要问孩子们:“你们平时都习惯画些什么,能画给我看看吗?”而老师的此举意义就在于启发学生们从具体的事物中开拓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你的飞机离地面的高度如何?”“它能飞越云层吗?”“它将会在哪儿着陆?”“人从哪里走出来?”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去做立体的飞机,这样能打开孩子思维的空间。
三、总结
直到今天,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我们看到,通过考虑一些实施的规则,这些规则有直观的,有逻辑的,有概念的,从而达到设计和目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说,看,包括观察成分,然而看与观察并不等同。理论决定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因为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思考,要从发现规律到“丑”中获得美感,掌握“沙里淘金”的钥匙,才能真正提高观察的能力。而这正是美术教师中“人本主义”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颂华,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早上第一节下课,学生跑到办公室报告:“杜正好拿杜光辉的铅笔不还,他们两个还打架,杜正好被摔在地上哭,不起来。”听到这些,我当时真有点火,“怎么又是他们俩?杜光辉就喜欢惹事,杜正好就喜欢哭,今天的好心情都被他们俩破坏掉了。”在去班里的路上我尽力保持冷静不发火,脑子在快速地思考对策。
刚到班级门口就听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杜正好怎么怎么怎么样,显然大家都觉得是杜正好不对,我也看到仍坐在地上背对着我哭的杜正好。为了能让他站起来,不再哭,我就故意站在门口说:“那不是杜正好吧?我记得我们班的杜正好非常坚强,摔倒了都不会哭,也很懂事,从来都不会赖在地上不起来。那一定不是杜正好。”周围的学生不知道我的用意,急忙回答:“老师,那就是杜正好,我们让他起来他也不听,就坐在那儿哭。”我看他没有起来的意思,就重复了一遍刚才说的话,可还是没动静,我有点火了,但想一想都引导一半了总不能半途而废吧,于是我又耐着性子说:“我想这可能不是杜正好,我去外面找找他,如果外面没找到,我再回来看他是不是杜正好。”于是我走出教室来到窗下,偷偷往班里瞅,我发现班里的同学都让他赶快起来,有两个学生还把他扶了起来,帮他擦了眼泪。我心想:原来他们是这么友爱呀!看着我的目的达到了,于是就转身回到门口又故意说:“老师在外面没找到杜正好,我要看一下刚才坐在地上的同学到底是不是他。”于是我来到他身边,此时他仍是背对着我,我摸摸他的头,他转过身来,我看到他的脸上已经没有泪水,就故意惊讶地说:“真是杜正好呀!我就知道杜正好摔倒了也不会哭的,而且杜正好从来不会随便拿人家东西,是不是呀,杜正好?”他点点头。我接着引导:“如果拿了杜光辉的铅笔,可能只是借用一下,当时杜光辉不在,用完了就会还给杜光辉的,是不是呀,杜正好?”他又点点头。我借着这个话题引导他和全班同学:“杜正好,记得以后借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拿,那样就会非常有礼貌了。其他同学也记住了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记住了!”我就问杜正好:“那你什么时候能还回去呢?”他低声说:“放学。”于是我说:“大家都听到了吗?杜正好说放学就还。杜光辉,你放心吧,同学们都给你作证,杜正好放学以后就会还你铅笔,我相信杜正好是个说话算话的好孩子。”于是其他同学都盼望着赶快放学,想证实杜正好是不是说话算话的好孩子,而我心里也和他们一样充满了期待。
下午大预备以后,我刚进班杜正好就说:“我师,我已经把铅笔还给杜光辉了。”我顺势引导:“上午他们两个因为一支铅笔就打架,影响很不好,你们都是一(1)班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不打架。看看他们俩打过架以后都很后悔,为了让他俩和以前一样好,所以老师决定‘惩罚’他俩握个手再抱一抱。”他俩很不好意思地握了握手,又拥抱了一下,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大笑,班里的气氛异常好。我又接着引导:“杜正好真是个说话算话的好孩子,大家要向他学习。如果杜正好以后借东西能经过别人的允许再拿,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杜正好一定能做到这一点,也相信他们俩以后不会再打架。老师更相信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些。能不能?”接着我就听到大家响亮地回答:“能!”此时,我感到我能成为他们的班主任真是件幸福的事!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复习课程 知识竞赛
一、传统教学弊端多
我从事教学4年时间,对于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满堂灌”“一言堂”等并不认同,因为这些教学方法往往收效甚微。长期以往,不仅学生会对学习专业学科产生厌倦,而且教师也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同时由于师生缺乏沟通,就会对彼此丧失信心。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比如:在学习外科护理学各论时,具体疾病的开篇可以采用案例法引入本课的学习;针对多个需要鉴别的疾病,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而针对阶段复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以便巩固学习效果。
三、知识竞赛的实施
(一)赛前的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
1.教师根据复习范围,设计一套高质量的竞赛题目。试题应难度适中,涉及面广,不局限于重难点,题型以具备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为主。每组成员还可以自行准备题目,以备竞赛“反败为胜”这个环节使用。
2.分组的多样性
将30人的中专小班进行分组,可以按照宿舍来分,有利于宿舍的团结;也可以按照上学期期末成绩划分,高分者带动低分者,有利于互相促进;还可以按照性格划分,外向组员带动内向组员,等等。然后,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3.主持人和评委的确定
在早期举办知识竞赛时,先由教师担任主持人,班长和学委担任评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推举学生做主持人,从而达到锻炼“场控”能力的目的。
(二)竞赛现场――竞技的舞台
首先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环节,分值,获胜条件。可以安排“每人必答题”“每组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反败为胜”等环节。其中“每人必答题”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踏踏实实一分一分争取的艰难”,当然这也是小班授课才可以做到的环节。而“抢答题”“风险题”给了积极的学生很大的施展空间,可以促使学生勇于攀登。而“反败为胜”环节,是我用心安排的。为的是让大家感受到“不到最后不能言败”的哲理。
(三)知识竞赛的尾声――感受收获的喜悦,反思失意的原因
教师根据分数表彰获胜小组和表现突出个人,并总结陈词。此时学生最容易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失利的沮丧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真正需要在乎的并不是竞赛的成败,不仅仅要从一场竞赛中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面对生活道路上的成败,如何挖掘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简短的总结由教师完成,后续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大家完成总结和反思的延续,使学生能够升华自己的思想。
四、知识竞赛的优势
我在教学中已将“知识竞赛”实施两年时间,和传统的“带领大家勾画重点,然后统一完成阶段练习”相比,这种复习方法确实具备很大优势。
(一)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越发受到当今学生的排斥,因为他们成长于新时代,更加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而知识竞赛的实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如此便达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所以,它最直接的好处便是:把学生提升为了积极的学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作为主人,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他们要求独立思考,要求自己组织课堂形式,要求自己决定表现的机会,而这些目的的达成,务必需要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空间。知识竞赛就像一支兴奋剂,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勇于攀登。
(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毋庸置疑,枯燥乏味的传统复习方法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也成了照本宣科、讲解习题的机器。而知识竞赛的形式,需要大家在赛前“结组”复习,在互相提点、说说笑笑的过程中便将知识印入脑海。而竞赛场上,掌声、喝彩声、感叹声、惋惜声,此起彼伏,浓烈的气氛使大家沉浸其中,学生兴致盎然,呆板无味的知识在此刻也显得那么生动有趣。所以,知识竞赛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赛前准备中迅速扩充,而又在紧张的竞赛现场上牢牢巩固。
(三)使学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
个人奖学金的获得,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成功,而知识竞赛的荣誉,却需要小组每一名成员竭尽全力。赛前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便需要所有成员团结起来,攻坚难关。
而竞赛场上,更需要同心同德。每人必答题的分数都反映了整体的素质,一个人的得失可能就关乎到了整个大局。风险题抢答题的环节,要求大家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说,整个赛场,就是小组成员团结起来,挑战知识、克服难关的战场。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会更加意识到个人的光辉,在完美的聚集之后,才会有无限大的力量。
五、教学体会
优越的生活铸就了学生自私,意志软弱,难以面对失败,待人接物不够坦诚的性格弱点。而知识竞赛的实施,给了学生一个培养高情商的平台。
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享受到付出的快乐;他们一路艰辛,克服难关,而最终攀登到顶峰,又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比赛如战场,有输就有赢,失败的小组,不得不互相鼓励,一起寻找知识的薄弱点,探索学习方法的不足。当然,他们也极有可能互相指责,那么在解决彼此矛盾的过程中,却也多了一个培养和锻炼“沟通艺术”的机会。所以,看似是知识的竞赛,却更是情商的较量。哪个小组成员更热情,更无私,更有信心,更有毅力,就更容易获胜。
总之,知识竞赛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竞赛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情商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就让我们的复习环节从知识竞赛开始,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年秀荣.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精彩――小组合作,知识竞赛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3(26).
【关键词】 徐荣谦;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不自主地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性抽动和语言障碍。病程持续时间长且易反复,严重者影响记忆力和学习,给患儿造成很大的痛苦。北京中医药大学徐荣谦教授从医任教30余载,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机以风痰为标,脾虚、肾虚为本
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地眨眼、点头、努嘴、皱眉、耸肩、抬臂、踢腿,喉肌抽动则出现轻咳、喊叫、怪鸣,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中医古籍对此病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的描述。早在《内经》中就有“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盛则动”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风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幼科证治准绳·慢惊》曰:“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渐生其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因此,徐教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慢惊风”的范畴。
根据临床观察,本病多发于儿童期,其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学龄期儿童易恣食肥甘伤脾,或学习紧张忧思伤脾,致气血亏损,痰浊内生;或先天禀赋不足,热病反复,耗伤真阴。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致肌肉抽动无常,临床多表现为肝风夹痰上扰下窜。风的特点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病症变化多端 。易袭阳位在本病中表现为常常先见到挤眉、眨眼、努嘴或喉中发声等头部症状,善行而数变表现为起病时症状各异,不同部位的抽动都可以先后见到。而且常常当一个部位的抽动症状缓解或终止时又出现另一个部位的抽动,或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又增加其他部位的抽动症状。
总之,徐教授认为,本病病变部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病机本虚标实,以脾虚或肾虚为本,风痰阻络为标。
2 治疗以肝为本,扶土抑木,从脾论治
徐教授根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土虚木摇”的理论,执简驭繁,制定了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的治疗原则。方选痛泻要方加味。药用:陈皮、防风、白芍、炙甘草、半夏、茯苓、炒白术、钩藤、当归、远志、蕲蛇。并根据临床症情灵活选药。鼻塞缩鼻者加辛夷、苍耳子宣通鼻窍;挤眉眨眼者加蕤仁、、密蒙花清肝明目;头摇者加天麻疏肝熄风;肢体抽动者加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腹部挛急者重用白芍,合炙甘草酸甘化阴;喉间异常发声加僵蚕、蝉蜕、玄参、山豆根清热利咽;口出秽语加石菖蒲、郁金豁痰通窍;抽搐明显者加僵蚕、地龙、全蝎、蜈蚣。
转贴于 3 预防护理
徐教授认为本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情志调摄非常重要。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饮食不吃海产品,即海鱼、海虾、海蟹及其他发物如公鸡、羊肉、无鳞鱼等;不吃易兴奋的食物及烧烤煎炸之品,如巧克力、咖啡、辣椒、烤肉串等。②注意休息,少看电视、电脑,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③平素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④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在精神上过分施压,少责骂或体罚,多安慰或鼓励。
4 病案举例
1 中职业教育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及困境
1.1 没有完善师资的配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要全面的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注重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这其中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多,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门类,会计专业的核算方式以其他专业技能,财经法规的法律条文,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等税收知识,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都没有完善的师资配置,教师只教会计专业,在给学生上课时只是接触到了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财经法规等其他方面的教学没有开展,因为教师的缺乏导致了课程缩水,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通过目前的教学水平和模式无法满足要求。还有的学校开设了财经法律以及职业道德的课程,但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能力水平有限,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和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2 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枯燥不易掌握
很多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会计、财经以及职业道德教学时,还是采用讲课加笔记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些学科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单一不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有时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掌握专业的技能,只能将自己深埋在故纸堆中,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最大原因就是教学模式的落后,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科中知识点的拓展和变动越来越快,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逐年增加,再用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预期的教学要求,学生更不能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这种教学应该引起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势必要进行改革。
1.3 将考试成绩至于核心地位,解决问题能力偏弱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尽快的掌握基础的业务能力,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至于手足无措,空有理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应试教育理念没有得到转变,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依靠书本死记硬背下来的,而不是在实践中体会理解得来的,这其中的差别反应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已经落后,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即将要进入的工作岗位,企业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才能顺利完成工作,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浪费了在职业院校的学习时间,这种教学的目的是无法与社会挂钩的,不了解知识的内涵,没有业务处理能力,已经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通病,需要学校认真总结,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2 改进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中职院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加强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于负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教师既要懂得基本的会计实务知识,又要对财政、税收、法律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性,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可以邀请那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师资队伍,实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职业院校还要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探索开拓能力,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创新,进而促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2 丰富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院校要想切实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2.2.1 案例教学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是改进这一教学困境的重要方法。通过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当中实施案例教学, 可以将课程当中抽象的法律、税收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案例当中,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2.2 情境教学
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并辅之生动的语言文字,可以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当中。第二,开展现场教学,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商场、银行等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通过真实情境进行现场范例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2.2.3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整个会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当中,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的划分,然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步骤学习课程知识。
2.3 讲练结合,把知识点考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中职院校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除了要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之外,为资格考试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目的。从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以客观题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实行讲练结合,将重要的知识点纳入到考试例题当中,这样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有助于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更好的应对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