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企业经营管理

篇1

1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

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施工企业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对该工程有个总体规划,结合施工现场既有情况和当地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明确管理思路,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于图纸与现场不符将来要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要早做准备,对于不构成工程实体的措施工程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措施工程工程数量,编制出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核算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出工程预计总成本,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确定成本计划。

影响工程成本控制的一个不可忽视环节就是施工措施中的脚手架工程、过渡工程、临时驻地建设、临时便道、搅拌站建设、安全生产防护工程,这些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合理适度,切不可为了便于施工、为了舒适漂亮、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施工生产安全等等,不顾成本来组织施工,一定要反复斟酌,进行合理的施工方案比选,确保施工生产需求情况下确定这些工程项目工序和相应的工程数量,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确定对核算时有据可依,劳材机数量能够有计划的采购实施。同时措施工程工程数量一般都是安拆、往返搬运装卸、打入拔出等方面的工作量,如减少一个工作量,就可减少一系列成本,直接降低工程总成本。因此一定要合理组织设计。

2合理的进度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工程项目的目标是一个由质量进度、造价三要素组成的矛盾统一体,其中任何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要素的相应变化。工程质量上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只能在造价和进度上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造价控制与工程进度兼顾。

现在的施工企业多数工程项目前期受到拆迁制约造成窝工,后期出现赶工现象。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费用投入,加大工程成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施工企业前期要不断与业主沟通,尽快协助业主完成拆迁目标,尽早达到合理工期布置,同时做好与业主前期拆迁现场沟通记录,为工程索赔准备资料。后期属业主原因造成赶工,也要收集整理工期索赔资料,争取得到补偿。

3精细的分包合同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好外协队伍,具有良好信誉和优秀技术人员的外协队伍是确保工程工期、质量、盈利的前提,否则影响质量出现返工,达不到工期出现抢工、违反安全操作造成安全事故等现象,势必增加工程直接成本,影响经营效果。

其次要确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合同条款的订立要条理清晰、内容缜密、措辞严谨,合同双方的权责要明晰,特别是对应承担的风险内容、承包的范围、幅度要划分清楚,分包单价要提前在清单中约定,杜绝不签合同先进场施工现象,避免后期的结算纠纷。

最后要做好过程结算和最终清算工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合同要求经现场确认完成工程量,且符合验收标准后,在与计量支付。现场验收技术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杜绝超验冒验情况发生,财务人员严格控制资金拨付,不可对分包队伍出现超付款现象。合同履行结束要按约定条款认真进行清算,及时合同清算使工程总成本更加准确,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工程经营状况。

4物资材料管理是成本控制重中之重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占据一多半比例,控制住材料价格和材料消耗量就控制了工程成本的一多半费用,因此材料管理非常关键。

首先大宗材料的采购必须招标。只有通过正式的招标,形成竞争机制,才能采购到性价比高的产品。招标文件中要制定完整的技术规格、合理的付款方式、明确的服务内容,特别是单价包含的内容一定要约定清晰,是否包含运输装卸用,交货时间地点,验货标准等,都要认真评选确定最佳供货商,选定最优单价。

其次就是材料现场管控,货物的验收管理,重点在点收计量,好多供货商单价压低,但供货时亏方严重,物资点收人员责任心和现场验收计量管理很关键。同时发料管理不容忽视,一定要按计划发料,没有技术提料单绝不发料。

最后还要做好周转材料的现场管控。周转材料是施工过程中不构成工程实体,是施工措施中消耗的材料,周转料的合理用量,合理周转,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周转过程中的维护保管,废旧物资处理费用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并且这部分成本不确定因素很多,也是控制的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5成本分析及工程索赔是工程经营管理的必要措施

工程中标签订施工合同后,施工企业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当地市场环境,确定管理思路,本着便于归集成本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核算单元(可以按专业划分,也可按作业段划分,也可按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等等),根据核算单元统计施工图数量,明确核算范围。

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分析,一方面根据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项目成本中有利成本的挖潜和不利偏差的纠正);另一方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从账簿、报表反应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目标创造条件。与收入量价对比,为工程索赔寻找突破点。

目前常用的成本分析法是,项目部月成本分析,公司季度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分为材料费分析、人工费分析、机械费分析、其他直接费分析、间接费成本分析。采用对比法分析,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实际成本指标与上期成本指标对比,实际成本与对应收入对比,分析成本变化原因,属自身管理造成原因应及时纠正,加强控制,属业主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原因应收集整理索赔资料,及时找业主设计监理完善签认手续,通过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篇2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经营管理

石油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在石油开采的过程当中,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玉门油田作业公司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修井企业的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了油公司体制下,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管理和创新有助于使企业稳定的运转。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不高,制度还有一定的问题,下面将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1.1缺乏良好的经营管理规划

玉门油田作业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修井的相关工作,这项工作对管理和经营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在整个企业的发展当中,必须在一年的开始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然后,在全年的时间里,严格按照经营管理的规划来进行修井工作,从而有助于玉门油田作业公司更好的发展。在修井工作当中,是经常会遇到非常多复杂情况的,所以,我们要提前想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将处理方法准备好,将这些信息全部编制入企业的管理规划当中,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2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修井企业的运营过程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因为修井工作是油田的医生,对油井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管理方面,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的发展。玉门油田作业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工作,从而做好下一步的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工作。

1.3公司员工的专业素质还比较欠缺

虽然修井的工作要依赖一些设备,但是,人员的素质还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员工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导致管理工作十分滞后,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2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工作

2.1管理观念的创新

要提高经营管理的创新水平,首先就要做好管理观念的创新工作,我们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我们在管理观念的创新上,要做到充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修井的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要从管理上做好及时而且准确的判断,并做出处理的决策,而一系列的行为都需要管理观念的创新所促进。我们要充分掌握运筹分析,优化决策的能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2.2生产组织的创新

油公司的生产和开采工作是核心工作,我们要做好生产组织的创新。首先,第一点,是要做好专业的生产过程,化难为易。修井的工艺专业性比较强,我们要按照各自施工的特长,将各个施工队的工作真正的落实下去,以一个最佳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工作,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二,是要集约化生产,化繁为简,石油行业的工作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对于技术、信息和管理的要求也都是非常高的,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做好集约化的生产,统筹一切的资源和要素,以节俭、约束和高效为导向,以生产部门为核心,对上述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的配置,高效施工,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2.3人才培养的创新

针对上文我们提出了专业素质人才不足的情况,我们要优化管理体制,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首先,我们要充分的挖掘内部人才,企业内部的很多员工对于修井工作的熟悉程度非常高,加之一些专业化的培训,就能够使他们真正胜任他们的工作。第二,是要择优进行选拔,重点培养。我们要选择那些思想端正,作风顽强,技能过硬,品行优良的员工进行重点的培养,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充实到后备人才的队伍当中。最后,修井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定向的培养。

2.4成本控制的创新

首先,分解成本项目和控制目标,责任落实到岗位。我们要将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列为修井企业年底各职能管理岗、各基层队及每名员工的业绩考核指标项,通过成本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明确目标和责任,强化成本核算工作。其次,建立单井成本写实制,加强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第三,建立修井队物资统一调度制度,提高修井工用具利用率。最后,就是要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创新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结语

在油公司的体制下,我们要做好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修井的效率。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经营当中,玉门油田作业公司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宁,余晓钟,谢洪顺,张焕杰.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体制现状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8:275-277.

[2]曲泰霖.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篇3

1.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工程管理水平,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又决定着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决定着建筑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项目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抓好项目工程管理,并不断提高其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1.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工程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施工生产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工程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项目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施工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在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生产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在时间上可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划分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内容如下:

2.1项目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建立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2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工程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技术管理;

对涉及本项目工程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工程质量计划的要求。

2.3项目工程竣工后阶段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工程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建筑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积累和升华,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建立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管理策略

3.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3.1.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3.1.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1.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3.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3.2.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建筑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施工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2.3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建筑工程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精细化;企业;工程管理;应用

项目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将城镇建设推向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上档升级。随着企业工程建设体量和密集实施程度的不断提高,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一个发展中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购买化的生产方式,所建立起的在实现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细分前提下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性管理办法,从“精”与“细”的层面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指标化实施,使企业向科学管理大步迈进。如何更好地依靠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工程管理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摆在企业工程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是相较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而言,强调管理过程中对细致化操作层面的关注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这一管理方式可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将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精细化划分,从而实现在工程管理的框架下管理的正确性、标准化及个性化。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推动企业管理的上档升级。其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提升能够使得企业工程管理的方案最优化,企业的管理人员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从细节入手依据方案进行精益化施工,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将使得企业工程施工标准的落实、施工技术的运用、施工现场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得以精细化的展开,同时,精细化的管理也使得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工程的责任分摊到每个工程参与者的身上,用责任来倒逼质量,这使得各个管理模块的精益程度得以提升,从而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后,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对于各环节成本的控制,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更加科学而合理,这对于降低企业工程的支出有着积极地推动意义,而从另外一个维度而言,资源浪费层面的有效遏制,将使得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升。

二、当前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项目管理模式的较为粗放在企业工程管理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管理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其内部控制力不尽如人意,工程管理模式相对粗放,管理部门重技术而轻制度,对工程管理制度建设重视不够,没能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未能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导致在实际的企业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管等环节,出现岗位不明确、岗位责任模糊、技术管理部门相互推诿及运行不畅等问题,成为工程管理不作为的一大诱因。

(二)工程项目质量保障力不足当前,企业工程的具体施工人员主要是获得一定相关技术能力的农民工为主体,其自身技能基础薄弱、对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频发,而同时受到企业工程的人力成本不足和技术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的影响,其人员的管理的实效性不足,尤其是在技术管理层面。企业工程应缺乏精细化的精度控制能力,导致工程施工的前松后紧、前紧后松的施工多有发生,一方面,导致工期压力下质量管理的形变,另一方面,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人力、材料的极大浪费。

(三)项目工程的管理效率较低当前,企业工程的施工进程中,对工程管理的模式较为单一,往往只是考勤式的记录和阶段工程成果的计数,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对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综合评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在企业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屡屡出现有违施工方案、进度、标准的事件发生。同时,因未能实现对管理的精细化,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岗位行为上的能动性造成了一定的抑制,部分人员认为企业在管理上多干少干与优绩优酬的不相干,无形当中抹掉地其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四)工程管理理念的更新不够项目的工程精细化管理效能是企业工程能够按时交付的重要前提条件。出色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成本、安全等维度目标的调和,同时,也能够实现企业工程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任何新型管理理念的更新必然会对企业工程管理的固有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甚至是改变管理者的管理生态和既得利益。在前期的探索中发现,企业工程的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够,并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从长远而言,源头上的折扣将导致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的终端“形变”,将不利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一)企业工程精细化管理机制的完善在企业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以企业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为框架,来实现工程管理模块的确立和完善。首先,企业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工程的施工任务和施工责任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工程的管理进行优化,促成现场施工的各部门可以展开沟通与协作,确保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不断强化。其次,企业工程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下,需对应地建立起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得企业项目施工的质量得以不断地加强,从而有效确保工程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最后,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应对参建人员进行岗位化的技术指导,避免因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不足而致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二)企业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理念和手段的引入,要想在企业工程中发挥出极大的效能,应在技术、理念建设的同时,需实现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创新,进而确保企业工程管理的实效。如,在企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出现因材料供应不及时、人力和设备到场率不足等问题,影响到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企业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度和需求,对项目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基于项目工程管理实际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这样既有利于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又有助于在整个企业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对于这些问题的逐一解决将成为企业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效果显现的重要支点。

(三)工程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企业工程的施工工程是人力、物力资源创造性重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其重点环节在管理力度上的提升,将成为管理质量效能提升的捷径。施工材料是企业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工程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在企业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中,应将材料的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并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在选材、供给、使用、回收等方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一方面,企业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的进度进行材料的选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应落实材料消耗的日统日结,对材料的剩余情况做到心中有账簿,手中有表单,确保企业工程材料供应的充足,这将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推动精细化管理的效率提升。

(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将带来管理能力上的上档升级,而其管理效果的发展有赖于管理环节的具体落实和考核。从以往的施工工程的经验来看,很多企业对于企业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的关注度较高,而对工程的现场管理能力重视度有所不足,进而导致项目工程的管理成了一种数字累加的管理方式,极容易导致工程计划与工程现场的脱节。因此,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加强项目管理的现场管理的力度,以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实效。在这一过程中,应将企业工程的目标进行分解,编制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由现场的管理人员找出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并针对关键节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将这些管理环节落实到个人,提升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减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计划进度和现场进度的偏差。

篇5

关键词:工程监理企业 经营 投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61-02自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工程监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越来越多的招投标活动,虽然,国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将工程监理的内容以及工程监理企业招投标的标准确定下来,但是,法律规定过于宽泛,有关许多细节性的东西并没有明确规定,加上现在工程监理市场并不完善,在工程监理企业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有待解决的问题。且由于现在工程监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监理企业的经营能力更是参差不齐,要想使自己的工程监理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经营投标的管理工作。只有很好地把握住经营投标管理的重点策略,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监理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激烈的工程监理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1 工程监理企业经营投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产生及危害

1.1?工程项目的招标单位带来的主要问题

项目招标单位,就是指项目投资主体。如果项目招标单位在组织招投标的活动中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就会给工程监理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这里所说的项目招标单位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指以下方面:首先,项目招标单位过早的把项目委托给工程监理人。如果这样就会使工程监理人在项目招标单位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开始接手项目,让工程监理跑前期业务,最后结算的时候却不支付该项工作的监理报酬,因此,工程监理企业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防范工作,跑业务可以,但是必须提前讲好报酬问题;其次,在具体施工图纸,施工步骤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开始找工程监理,直接签订固定总价合同,由于项目是模糊的,期间可能涉及大的改动和变化,最后出现问题,却把责任推卸给工程监理企业,从而给工程监理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再有就是项目招标单位的虚假招标行为给工程监理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他们提前已经委托好工程监理单位,甚至都已进行现场监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招投标,这势必会给其它工程监理企业带来损失;另有就是不及时依法上报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的行为,并且擅自邀请监理单位进行投标,私下给一些工程监理单位提供方便条件和资料的行为都会给其它监理企业带来损失;还有就是招标单位压价行为,招标单位千方百计的压低工程监理费,有的甚至还添加附加条件,一些收费的项目当作免费提供的服务,一些本该招标单位承担的费用也让工程监理企业来承担,这将给工程监理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1.2?工程项目招标单位的招标人员工作不负责任

工程项目招标单位的招标人员工作不负责主要是指他们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仅仅做表面形式工作。投标资格审查是指招标单位用来优选投标单位的手段。有的招标企业花大力气对投标的单位进行相关考察,但是由于事前准备工作做得不足,事中控制力度不严还有一些各种潜在利弊关系的原因使这项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实际收到的效果与理想中的差距悬殊。要想真的从这项工作中收到成效,应该在考察之前把投标单位的资料详细列出,然后编写有效合理的资格审查文件,从而做到在考察时心中有数,处于主动地位,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取所需信息,最终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另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时仔细认真审查材料,真正的为企业负责。例如遇到像一些原则性问题就应当做到寻根问底,认真查清底细的同时,向上级部门进行及时反映,避免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

1.3?工程监理企业评标办法不够合理

评标办法是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工程监理的招标与施工招标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工程监理工作所要求提供的服务是那种高智能,技术高度密集的服务,它把对工程监理能力的考核放在重要地位,所以,一定要把怎样围绕工程监理招标要求如何制定合理的评标办法放在首位去考虑。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企业的招标、评标并不能包含自己企业的特点,设定的评价办法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更没有充分考虑所要招标项目的特点所在,盲目并不确切。

1.4?监督部门存在问题

建设监督部门作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主体,是工程监理企业进行招投标活动时的行政管理部门,理应公平执法,认真负责。可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并没有起到监管和良好的指导作用,总会有一些人员在参与具体招投标活动时,假戏真做,把一些假的招投标活动像真的一样运行,甚至进行暗箱操作,不但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还常常把审批当作监管,严重的危害了工程监理企业的经营。监管部门人员的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招标单位招标的自由权,还为一些行政领导提供了的行径。如果监督部门存在问题,一定会对工程监理企业的经营投标管理造成不良后果。

2 工程监理企业加强经营投标管理的主要策略

篇6

关键词:人工成本管理;总量指标;结构性指标;效益指标追求投入产出比,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更好地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课题,而人工成本管理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人工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将从人工成本的各项指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阐述。

一、总量指标

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就是通过人工成本的总量指标反映出来的。企业细化平均人工成本是依据根据职工人数多少来实现的,也就是企业要雇用一个员工所能支付的各项薪金报酬和福利待遇的平均水平,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附程度。企业通过调整总量指标,实现对内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外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这一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劳动力,加大了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没有通过长远角度考虑和缜密的预算考核,就抛出了诱人的薪酬方案,常常面临难于兑现的难题。不予给付,企业面临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裁判,予以给付,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入不敷出。所以说,人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预算管理。以我公司为例,我们实行会计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实行了会计科目负责制。由财务部门牵头,从宏观角度考虑了人工成本调整对公司宏观经济、监管、竞争、税务等环境假设条件下及主要市场策略及战略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根据人劳部门提供的人工成本各项目的年度目标建议值分析预算年度内人工成本的变化幅度和可控程度,从而得出管理人工成本的预算方案。但是在编制完成相应方案之后,往往会在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预算外的情况,因此公司每季度都会根据省公司的预算批复编制滚动预算,及时调整预算数,缩小实际发生数和预算值的偏离度。

二、结构性指标

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是指在人工成本总额中各人工成本组成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其中包含获得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辞退成本。它是人工成本构成情况的反映,也是进行人工成本的合理性分析的依据。其中,工资是人工成本的结构性指标中的重要指标。如果说人工成本的总量指标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指标,则结构性指标是分层细化的指标。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项成本所占比例是不同的。在企业的创建期,企业规模扩大,需要招募的员工增多,因此获得成本所占比例增大;成长期各岗位的员工配置完毕,已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使用成本和保障成本的比例加大;在衰退期里,企业人动频繁,经营困难,濒临倒闭,此时辞退成本占据主要位置。目前,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忽视考虑企业发展阶段这一因素,一味压缩人工成本中的使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操作的结果并没有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原因在于,压缩人工成本的结果必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造成人浮于事,消极怠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产量降低,总成本增加,企业不得不陷入裁员,降薪,又花费大量成本招募、培养新员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企业在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时,一定要多角度分析,将人工成本的结构性指标作为重要的考察目标,在对人工成本结构和比率分析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真正控制人工成本。

三、效益指标

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标是一个企业内部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指标体系,是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下面将从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三个指标加以分析。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其中,增加值=人工成本(包括社会保险等工资附加)+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税额+营业盈余。我们不妨引入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来解释这一比率。边际分析法是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当企业的一位职工一定时期内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大于企业在该时期内为其负担的边际人工成本,则企业控制人工成本是合算的,否则是不合算的,只有当两者画等号时,才是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达到最优,企业与职工达到双赢的状态。我们画图表示,假设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税额+营业盈余=5,人工成本由1变化至5对曲线斜率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工成本变化小于5时,表明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无法弥补职工为企业创造的活劳动价值,而当人工成本大于5时,表明企业花费的人工成本大于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只有当人工成本变化趋近于5,斜率等于45°时,则是人工成本配置最优状态。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用于支付的人工成本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它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来看人工成本变动对人事费用率的影响:首先,我们剔除企业收入核算方法,税收政策,同时期社会通货膨胀水平产生的影响,假设某企业一定时期内总收入110万,总成本80万,人工成本50万,分两种情况考虑,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增加10万和降低10万,如下表所示:基本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人事费用率0.450.550.36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事费用率上升幅度为10个百分点,而第二种情况下人事费用率的下降程度为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收入不变时,人工成本的增加对人事费用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人工成本降低对其产生的影响。下面,我们将用同样的案例来分析第三个指标。

3、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即人工成本总额占总成本的百分比。人工成本就是活劳动,是活劳动占总成本的比重。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所处的经济周期来综合考虑系统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这时,我们假设在总收入不变时,总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增加10万和同时降低10万的情况对利润率的影响:基本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0.6250.670.57同样,在第一种情况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上升幅度为4.5个百分点,而第二种情况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下降程度为5.5个百分点,因此,这进一步印证了本文开头所述,人工成本是各项成本中最活跃,最具可控性的成本,控制人工成本,对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人工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控制,同时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企业环境,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篇7

关键词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区别与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在传统成本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首先分摊到各个生产部门,再按生产部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则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注:所谓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单位)。

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促使企业有效地控制间接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ABC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因此ABC的适用条件也应该有两个层次。

ABC作为成本计算方法,由于将产品的成本通过资源、作业、产品三个层次的计算,以求得到较为准确真实的成本信息,所以施工企业要采用这种成本计算法,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2)企业管理水平较高;(3)企业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4)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5)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掌握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

ABC作为一种作业分析方法来说,却并不局限于上述条件,上述条件是针对作业成本计算的,而不是针对成本管理,即作业分析法。因此,任何需要改善基础管理,把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进行作业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都适用作业成本管理。

当然,目前在我国施工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可以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门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某些思想或方法,用作业成本法的特定理念来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比如:(1)成本的全过程战略管理思想,使企业在“开源”过程中就对拟使用的资源做好预先的策划和安排,使日后的潜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2)成本分配思想。当企业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计算的成本可行性受到怀疑,已影响到企业决策时,可用ABC法对产品成本重新加以验证;(3)对成本过程进行剖析,并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的思想。

四、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成本。因此,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必须明确作业成本法的几个基本特征:

(1)作业。从作业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应当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计算中所指的作业是指会发生成本且具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2)资源。作业成本法是适合于对间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所以,这里的资源库中汇集的是一些间接费用耗用的资源。

(3)作业的成本会计处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中,成本的发生按其性质记载,再将有关成本按各作业进行归类,就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成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一生产部门视为成本中心。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作业的成本分配必须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5)增加直接成本。在传统成本制度下,只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属于直接成本,其余各项则归于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则尽可能将各类成本都归于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和计量企业耗用的资源;

第二步,分析和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分类汇总建立作业库;

第三步,确定资源动因,用资源动因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

第四步,确定作业动因,用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摊到最终产品;

第五步,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到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五、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关键还需考虑其成本。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与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和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交叉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6)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帐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篇8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旅游企业 携程 如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在我国,首先是制造型企业成功运用了精细化管理。在海尔工厂,企业对员工的每一种行为都进行控制,工作期间员工的每一分钟都被严格统计,包括去卫生间的时间长度都会记录下来。在IBM,销售上也使用精细化管理,销售员每天几点在拜访客户,谈了多久,吃饭花了多长时间,都要统计和计算。

现在,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有代表性的是携程企业和如家快捷连锁经济型酒店对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携程有个口号,“像制造业那样把服务当作产品来生产”。制造业大规模集中的管理模式,能把握好细微的环节,为此,携程将服务流程分割成若干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在标准化动作中大幅提升效率。自2000年就开始将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管理模式(6Sigma)等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携程。

2000年携程开始使用平衡记分卡管理呼叫中心。呼叫中心拥有1600名员工,1100个坐席,是携程主要的业务处理部门。在其2005年5.56亿的收入中,有70%的业务由呼叫中心承担。如何对这个人数庞杂、业务繁重的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成了携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2000年,携程使用平衡记分卡来进行精细化管理。平衡记分卡就是一个计量体系,用数据化的指标全面衡量呼叫中心每个人、每个团队的业绩,一般的情况是,除销售之外,比如做技术、客服的员工到底做得好不好,没办法准确衡量,常常是老板说好就是好。平衡记分卡就是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客观衡量,使得各司其职。比如衡量客户服务好不好,不能只依靠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是否满意受很多因素影响,态度不好会影响,同样产品价格太高也会影响,这样就分不清到底是谁的责任,甚至引发各部门相互推托。采用平衡记分卡,把客户感受分解成每个部门都要分担的因素,客服部有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准确性,价格部有价格因素,销售部有酒店的覆盖面,等等。

总体讲,平衡记分卡分四个维度:客户、财务、流程与效率、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相互制衡。比如衡量销售部不能只是销售业绩,如果为了销售指标而不注意人才培养,那就会损伤到整体得分。而如果为搞好客服,单纯增加工资,财务就受到损失;反过来,为了财务上的节省而压缩人手,服务质量就必定下滑。一个部门领导肯定不愿意把自己的人才输送给其他部门,但在平衡记分卡上加上这一条,就不得不照办。这四个维度就像让员工和部门坐上翘翘板,四个方向都要使力,不要让哪一头翘的特别高,这样企业才能平衡有序的发展;同时,在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调整四个维度各项指标的权重来配合不同的战略。比如对客服,一度采取的策略就呈现渐次下降的梯度:品牌要最好、服务要最好、产品要不错、而价格只需要不比对手高。

如果说平衡记分卡是种考核方法、指明用力的方向,那六西格玛就是用来改进管理的工具。2003年携程内部开始试行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这个术语来自制造业,是统计学名词,六西格玛指3.4%的几率;每百万次中出现少于3.4次的差错就达到六西格玛标准,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使次品率降到百万分之几的等级上。

六西格玛项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定义:陈述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项目资源,制定进度计划;测量:量化客户CTQ,收集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分析数据,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旨在提高管理效益,以使工作更为精确。携程借用过来,要像“制造产品一样制造服务”,把差错率不断压低到更低的水平。在携程内部,精细化管理或者6西格玛已经成为一种弥漫在携程空气当中的文化。

在与客户接触最密切的携程呼叫中心,考核内容细致到了客户等待时间、得到预定确认时间,以及能否提供最新信息、能否满足特殊需要等指标。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鞭策员工使之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管理中不合理的因素。质量管理之父戴明说的一句话:员工出问题,85%的原因是流程的问题,而不是员工的问题。管理者就是要不断改进流程,而不是一味地驱使员工。六西格玛管理就是要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改进流程,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携程呼叫中心,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以下细节中:

比如,要把客人打给呼叫中心电话的等待时间控制在国际通行的20秒以内,接听比例从80%提高到90%以上,所有的呼叫中心管理中最辛苦的一条就是控制85%的电话要在20秒内接通,这叫做呼叫中心的servicelevel。而携程一般都做得比这个数字略高。

比如,呼叫中心服务客户的电话时长本来是200秒甚至300秒,经过不断锤炼,已缩减到今天的150秒左右。

比如,在核对客户名字的时候,统一用拆字法而不是组词法。这就避免各种了中文里千奇百怪的核对方式并行,使服务规范化。

比如降低客户预订酒店时遭遇满房的比率,要分析是白天高还是晚上高?是哪些酒店高,跟星级有关吗?跟地址有关吗?跟酒店合作关系有关吗?跟价格有关吗?分析数据后,发现症结,解决问题。

有的项目很虚,比如提高客服员工的咨询正确率,就分析在什么问题上容易犯错,哪些人容易犯错,哪天的哪个时段容易犯错。发现入职三个月的新员工最易犯错,那就在旁边安排一个老员工随时辅导;本来三个月可以出师,就改变为四个月。发现每天三点、六点容易犯错;因为三点太累了,就在三点前安排10分钟休息;因为六点快下班了,就在六点把班次调一下。

在携程在系统内的电脑界面设置,按钮的摆放等都下了工夫,甚至能节省一两秒的好方法都及时采用。例如手机与卡号的捆绑,解决了客户网上注册的程序,也免除了客户记住卡号的麻烦,预定结束后马上发短消息给客户做确认都是携程的首创。

每周的例会上都有大量的来自预定员和客户的建议反映上来,使携程在服务的细节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无论那一种项目,思路都是要不停地往细处分解问题,把大问题变小,把虚问题变实。而创新是无止境的,使用六西格玛对服务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改进。

对每道工序、每个细节的理性解剖,为携程带来了高度的客户忠诚度。客户拨打携程的服务电话没有心理障碍,这便是携程最大的成功。

携程尝试的六西格玛项目“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指标一般会提高50%以上。按照携程的测算,这些项目仅2004年的直接效益就有几百万元。

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精细化管理实践构成了携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他仅从模式上效仿携程的后进者难以超越携程的根本原因。

旅游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利润率已经相当稀薄,综合毛利率大多不足10%,进入门槛低,地域分割严重,个个省市县都有自己的旅游社,广告推广费用高企,门店的管理维持运营成本高昂。而携程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模式的支持下,携程的业绩在旅游领域一路领先。在2000年携程公司成立之初,身处媒体中心北京的E龙在知名度上远远优于携程。正是在此后几年长跑中,携程运用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码等精细化管理,并培养了一大群认可如此模式的服务团队,携程在销售额及品牌认知度上都远远抛开E龙:同样定位旅游电子商务的e龙旅行网至今没有盈利,2005年的亏损额扩大到2004年的3倍,营收规模上落后于携程的差距不是缩小、而在扩大,在纳斯达克市值仅为3亿美元,是携程市值的五分之一。

同样引入精细化管理而获得成功的旅游企业还有如家连锁。如家与携程企业格局大不一样,如家是一家连锁企业,从2002年创建至今,如家连锁通过自建直营店和特许加盟方式建立起约200家分店(包括在建项目),遍及30个城市。该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1.3亿元,实现利润1600万元。当国内一般酒店客房的平均出租率只有50%左右的时候,如家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如家连锁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精密的标准化管理来保证服务质量。

在三年多的操作中,如家陆续总结出了16本厚厚的标准服务手册,有销售手册、服务手册(前台手册、客房手册、餐厅手册、安全手册、工程维护手册、礼仪手册)、硬件手册(硬件文字手册、硬件照片和图片手册)、人事管理手册、VI标准手册、开业手册、财务管理手册、英语服务指南等。形象标识、设施标准、服务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都有必要做到全面统一。甚至于每一个动作眼神都能在相对应的手册里找到规范,如:店员应在10步以内对客人进行目光关注;在5步以内对客人问候;与客人说话,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是店员说的。手册的制订、编写及修正完善都由一个专门的品牌小组来进行,如家每半年会就16本标准手册的改进开一次会,保证标准适应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新变化。今年3月的会议上,仅就前台服务的标准,就收到近90条修改意见,最后有20多条被增加到新版标准当中去。硬件标准也是如是,书架要做多高,床头什么颜色,不是谁随口说的,都按照标准来;每过两三年,如家会请专家对这些标准做调整,调整以后,新的规定就又是标准了。除了做运营文件汇编,品牌小组还会监督执行,明察暗访考核300多项指标直接与店长的绩效挂钩。店长经常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如家的标准化。

在精细化管理的的支持下,如家在经营形势极为低糜的酒店业中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它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企业总体效率。所以,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生财富的源泉。

传统的旅游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管理都是松懈和粗放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旅游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谋求基业常青的必然选择。现在,旅游企业发展进入微利时代,靠传统生产要素、特殊历史条件所占据的优势已经不在,我们必须向管理要效益,旅游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2005.5

[2]马蕾:《东方企业家:如家的加法和减法》,2006.6

篇9

首先,必须了解合同涵盖的内容。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修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对基本条款、合同完整性有一个全面了解,有助于企业经营对责、权、利在合同中的管理。

其次,必须了解建设工程合同的特点。

一、合同生命期长。

合同从取得标书投标中标获得合同评审谈判签订合同工程施工验收保修合同结束,合同管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由于工程价值量大、价高(即“标的”大),合同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合同管好,可避免亏本、可盈利,否则要受较大经济损失。特别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合同条件苛刻,以低价中标,承包利润下降,合同管理中稍有失误即会导致工程亏本。

三、由于实施过程中内外的干扰事件多,合同变更频繁。

合同实施必须按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这要求合同管理必须是动态的,合同控制和合同变更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四、合同管理工作极为复杂、繁琐。

1.工程体积庞大(造价动辄千万),结构复杂,技术标准、质量标准高,要求相应的合同实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

2.工程的参与单位和协作单位多,涉及业主、监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政府部门等,责任划分、交叉衔接、协调等极为复杂和困难。

3.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从合同评审、签订到实施,涉及落实、检查、协调,在整个过程若有脱节,势必造成前功尽弃,导致经济损失。

4.实施过程中,大量文字资料收集、处理、保存尤为重要。

五、合同管理受外界影响大、风险大。

由于工程实施时间长,涉及面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影响因素包括投资条件、政策性调整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承包商难以预测、不能控制,且会妨碍合同的正常实施,造成经济损失。合同本身存有难以预测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不仅低价中标,而且业主常常提出一些苛刻的合同条款,如单方面约束性条款和责权利不平衡的条款。

由于以上特点,加强合同管理极为重要,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第三,合同管理应做好以下步骤和工作。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

设置专职合同管理员,大的工程项目应配备项目部合同专管员,传递信息,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合同管理员职责为:负责合同管理的承上启下、横向关系的沟通、谈判;合同评审;对外沟通;合同交底;合同跟踪;文档的处理、整理、保管(含索赔、反索赔文书记录)。

二、建立合同评审分析制度,预测风险。

合同评审就是要做到对合同心知肚明。

经常出现的合同问题,如合同中缺少某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款,但双方已签字,难以或不可能再作修改或补充;再如合同规定含混,难以分清双方的责任和权益,不同条款、文件之间的规定和要求不一致;又如合同条款不完整、漏洞太多,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未作估计和规定;另如合同双方对同一条款的理解大相径庭,事前缺少沟通;最后如合同的某些条款对自己极为不利,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或过于苛刻。

合同的评审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或使大家对它们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

合同评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工程合同目标评审,即工期、质量、价格。根据合同要求,结合企业现状,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评审及采取的措施。

2.合同完整性评审。用标准的合同结构对照该合同文本,明确是否缺失条款,双方责、权、利关系是否表达清楚等。

3.合同的风险性评审。风险可能有如下几种:1)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工程变更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条件,即风险包干范围;合同价格的调整条件;业主、工程师的权限;其他风险型条款。2)合同条文不全面、不完整、责权利不平衡。3)条文含糊不清,不严密。4)业主为转嫁风险,提出的单方约束性的、过于苛刻的条款。

合同评审后,应针对各部门评审分析得出的合同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建议、对策,将结果以最简洁的文字形式表达,形成评审意见,提供给合同的谈判、履行、实施,做到心里有数,规避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在签订合同后应形成合同交底,整理出谈判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应对建议,供合同实施时实时应对风险。

三、树立索赔和反索赔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建设工程的特点是量大、投资多、结构复杂、技术和质量要求高、工期长。产生索赔及反索赔的原因有:工程本身和其所处的环境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地质变化、市场变化、政府部门干扰等;合同中难免有考虑不周的条款、缺陷和不足之处;业主的要求导致工程变更;工程参加单位多,交叉施工影响工程等。

一般只要不是承包商原因,而是由于外界干扰造成的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都有可能提出索赔。这包含两种情况:

1.发包方违约,未履行合同责任,如未按合同规定及时交付图纸造成工程延误,承包商可提出赔偿要求。

2.发包方未违反合同,而由于其他原因,如合同范围内的工程变更、恶劣气候条件、国家法令的修改等,造成损失,承包商可提出补偿要求。

索赔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自身利益,追回损失。索赔建立在非自身原因的基础上,要客观、合法、合理,证据确实。

反索赔有反驳对方的索赔要求、防止对方索赔两种含义。

出现索赔或反索赔事件均应对照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分清责任,收集证据。证据应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并具备法律证明效力。

证据可从以下几方面文件中搜集:合同及其组成文件;来往文书;会议纪要;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现场的工程文件;工程照片;气候报告;检查验收、技术鉴定等报告;水电、道路运行记录和证明;材料凭据(采购、订货、运输、进场、使用);政府部门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等资料;各种会计核算资料(如已发工资);国家政策性文件署。

事件发生(前、后)应形成书面索赔文件。文件内容主要有题目、事件、理由、影响、结论、成本、工期拖延,后附相关证据。报告要求事件是真实的,责任是清楚的,强调影响,文字简洁,用词婉转。

四、建立合同管理文档,提高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文档就是将与合同相关资料归档,主要是建立“三表一档”:

1.工程合同一览表(台账,以单位工程分列)

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业主、监理、设计、规模(面积、层数、高度、跨度)、造价、工期(总日历天、开竣工时间,分计划时间和实际时间)、质量、保修、责任人(项目经理或承包人)等。

此表可供查询工程承揽情况及年结转情况,对企业经营提供决策资料。

2.工程合同履约情况一览表(以单位工程分列)

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业主、造价、工期(总日历天、计划和实际开工日期)、月度完成工作量累计等。后附每月统计报表作为原始资料。

此表可供查询项目工期及工作量完成情况,对工程款支付情况及进度计划调整提供分析资料。

3.竣工工程合同一览表(以单位工程分列)

内容包括:同工程合同履约情况一览表,另增加实际造价、实际工期、实际质量。

此表可供查询保修期,并作为资料积累,为企业投标类似工程及中长期生产计划提供决策资料。

4.单位工程合同文档

内容包括:

合同文件汇总(参照合同范本,含评审报告、合同交底);

来往文书汇总(含纪要、文件);

索赔及反索赔文书汇总(含相关证据,签证格式见08清单计价规范);

竣工文件汇总(结算书、竣工报告等)。

对合同管理文档的要求是:

1.各种数据、资料的标准化,如各种文件、报表、单据等应有规定的格式和规定的数据结构要求。

篇10

关键词:精品课程;经验;对策

一、精品课程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工学院的《工商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建设从始于1995年。1997年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始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建立了约40套试卷的试卷库,规范了考试环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000年以来,学院又着手考试方式的改革,尝试加大平时的作业和测试的评判比重,尤其是加入体现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测试,接着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用素材库中的建设。2001年开始网络教学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平台。

(一)经验

1、应注重统一整体的建设。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

2、师资队伍建设是打造精品课程的核心。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

3、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教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4、要与科研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5、规范教学管理,为教学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问题

不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媒体单一;配套的题库、作业、测试不完整,与实际的课程内容不吻合,

已建立的在线测试不能达到正式试卷的要求;教材建设缺乏个性和特色。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标准

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按照教育部“五个一流”的标准,高度重视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不断研究课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加符合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

(二)认真组织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为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湖南工学院和教学单位实行两级领导制,从不同要求、不同角度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教学单位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系主任和主管教学副主任负责,并确定精品课程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学院整体统筹协调、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保证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三)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开展课程条件建设

对省级精品课程,学院要以地方教育部门资助数额为基础,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以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重点加强教学文件、教材、多媒体等“软件”建设和与立项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深入。

(四)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鼓励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二是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由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影响力强的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建设。三是成立课程建设组,按课程组建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包括技术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在内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的质量。四是培养一批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

(五)完善教材建设

地方高校的教师应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优势,编写以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注重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教材编写应做到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中心,多学科相互渗透,以模块为体例编写。

(六)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营造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学院在网络教学和强化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的两种教学模式中,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进行了研究,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的内容有教学基本内容的测验、学习阶段总结、综合问题的讨论、专题小论文、作业质量等一系列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的内容。

(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知识点(含难点、重点)、案例库、习题库、教学课件、模拟实验、参考文献及资料、前沿问题等优质课程资源实现网上共享,整体推动了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蓓.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篇1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一、前言

在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下,物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还存在着较多因素制约着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本控制能力差的问题首当其冲,物流企业往往以自身为中心进行成本控制,忽略了整个供应链条的考虑。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旨在保证物流企业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1.全面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当前众多物流企业缺乏全面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单纯的注重单项成本控制,没有从整个供应链条角度来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往往造成此消彼长的问题,成本控制成效较低。

2.成本控制手段缺乏合理性

首先,是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物流企业不仅有着成本核算对象复杂、项目众多的特点,同时间接费用比例较高,各个成本项目之间关系复杂,且会受到客户需求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定额控制法,或沿用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这些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符合物流企业自身特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其次,是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物流企业网络设备落后,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物流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分析能力差,经营效率低,从而使得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3.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物流企业自身物流活动的成本,也涉及到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整合成本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而当前我国众多物流企业往往过于注重自身物流活动成本的控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差,忽略了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范围狭窄的问题十分凸显。

4.成本控制成效差

根据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物流行业收入利润率远低于国际物流业的利润率,二者相差一倍之多,这与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不无关系。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市场上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实力较差,成本控制效果不甚理想。此外,许多物流企业没有从供应链视角进行成本控制,供应链运作滞涩,效率不高,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协调分工和协同合作,以此来实现共同发展。整个供应链物流的重心是物流活动,物流企业对生产领域供应计划、销售领域客户服务计划、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计划以及订货处理的业务计划等进行综合协调。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的成本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物流企业外部管理成本都纳入到了物流企业成本的范畴中,此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处理成本也应当纳入到物流企业成本范围内。具体来说,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客户需求与资源供给的连接,从供应链管理视角着手,建立起供应商、制造商及销售商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开展成本控制,在物流流程和物流服务质量优化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1.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

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积极拓展成本控制范围,不要局限于企业自身,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此来提升成本控制的全面性。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系统性的特点,涉及到各项物流成本的控制,而在各项物流成本控制之间则存在着背反规律,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当坚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不要片面的追求单项物流成本的最低,将“物流成本计算”转变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树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通过实践效应和空间效应来实现物流服务价值的增值,以供应链管理视角来更好的整合物流企业各项物流运作功能,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降低,保证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协调均衡,以此来实现物流企业物流绩效的最优化。

2.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和延迟化策略的应用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其物流成本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因此,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首先,应当积极采取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使用共有车辆及路线,统一控制运输活动,提升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和周转率,组建物流资源组织网络,发挥网络聚集效应,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这对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应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扩展增值业务,拓展市场,这对于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也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采用物流延迟化策略,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建立中心仓库,将重要配件及客户产品等存储在中心仓库中,利用电子方式来传输客户订单信息,之后立即对库存中的产品进行配送,保证配送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延迟化策略的应用能够降低库存投入,实现库存持有水平的优化,对于物流企业库存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3.构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平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物流体系的优化整合,在信息共享环境下,物流企业能够与业务合作伙伴更好的协作,提升了解客户物流信息的效率,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延迟造成库存浪费,这能够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订单处理成本。此外,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其面临着国内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上涨的问题,往往对物流成本更加关注,要想保持利润水平,需要降低物流费用,这也给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不能依靠简单的扩张方式来增加盈利空间,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电子标签技术、条码技术及卫星导航技术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全面监控,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来降低物流成本

就目前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着融资能力不足、管理经验少及规模小等一系列劣势,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则是促进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自己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地位,发挥主导供应链运作的重要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利用自身的高质量服务和成本优势来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进行协调和组织,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

5.积极整合物流资源

物流企业应当打破行业限制,提升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一方面积极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实现外部经营的一体化,充分实现规模效应,将小、乱、散的企业整合起来,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性优势,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以此来更好的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五、结论

物流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模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得到了一定的扩展,物流企业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拓展成本控制范围,结合供应链管理特点和自身特点合理的选择成本控制模式,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成本控制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慧兰.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控制研究[J]. 中国市场,2011,15:13-15.

[2]万寿义,门晓红. 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J]. 交通财会,2012,11:63-66+69.

[3]唐云. 供应链一体化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讨[J]. 商业会计,2012,21:87-89.

篇12

Abstract: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udget management are the keys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and is the basis for cost control during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s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railway engineering budgets management on enterprises' economic efficiency is briefly discussed.

关键词: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经济效益;影响

Key words: railway construction;budget management;economic benefit;impact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46-01

1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重要性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实施计划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基础,是协调施工过程各项工作流程的关键。它是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监督施工成本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企业资金整合与安排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利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通过科学的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才能调动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以施工预算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2.1 科学的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实施――通过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的重要表现。通过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还能偶促进企业人才结构、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的整合优化,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影响现代铁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与基础,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各项管理工作,促进铁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现代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间接的促进作用。

2.2 科学的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实施――通过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铁路工程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为成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良好的预算编制,企业的成本控制便无从下手,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以良好的预算的编制着手,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成本进行管理,才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施工预算作为由施工定额编制而成的、反应工程所需工料机械费用的经济文件,其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文件,对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科学的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实施――通过预算管理实施提高企业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具有高水平的预算编制人员以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为基础开展施工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在加强施工预算编制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预算管理能力与技术培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施工过程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施工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间接的促进了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促进了铁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奠定了急促,促进了成本控制实施效果的提高,从而提高了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施工预算管理实施,促进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施工预算对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施工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施工预算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构建动态的施工预算管理体系,在铁路工程施工前对施工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并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控制,如遇因素发生改变,应及时对施工预算进行调整,以保障施工预算的科学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设备租赁费用是按照设备租赁时间来进行结算的,如果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因素导致工程停工,延长了该段工程的施工工期,则设备租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这样的情况下,铁路施工企业应对预算编制的有关条件进行变更,增加该项预算,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再如:对路基施工过程中,由于路基地质情况发生改变,导致路基结构发生变化,则铁路工程该段路基造价也应根据变更后的结构进行动态预算调整,以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此种情况常见于路基施工过程中有一小段路基为勘探到的软土路基等情况。

严格预算执行是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关键,许多铁路施工企业虽然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了施工预算编制,但是由于未按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在施工中未按预算进行投工、限额领料等工作,使得工程预算没有切实执行而造成成本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企业施工成本升高,影响了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企业必须注重施工预算的执行管理,通过对预算执行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的分解,是各部门明确自身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责与权限,通过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促进施工人员对预算的执行,达到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

4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现代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对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施工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间接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加强施工预算基础工作为前提、人才培养重点、有效实施为关键科学的开展现代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铁路工程施工预算重要性分析[J].铁路工程管理资讯,2009,6.

[2]刘.现代施工预算的有效实施[J].建筑资讯,2009,11.

[3]王立威.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J].现代管理,2008,3.

篇13

关键词:项目经营管理 盈利能力 深化

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公司是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和竞争力的火电施工企业,在项目的经营管理上有很多独到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十分重视项目的盈利模式设计,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种多样的项目盈利模式。这些项目的盈利模式体现着火电施工的特征,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项目经营理念,丰富着火电施工的企业文化,提升了项目的经营品质,闪现着当代火电施工企业经验与智慧的火花。

下面,以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双鸭山热电工程项目深化盈利模式设计的例子介绍这种项目精细管理方法。

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双热项目部(以下简称双热项目部)在开工之初,就选择了适合自身项目特点的项目盈利模式,即进度模式,安全风险模式,成本控制模式和质量控制模式。通过盈利模式的设计和盈利模式设计下的经营活动,确确实实使项目的盈利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预期上利润将提高1―1.5倍.应该说,双热项目的盈利模式的设计是成功的,对盈利点的把握也是准确的。

要实现项目的精细管理,在盈利模式设计上必须进行深化,双热项目在原有盈利模式设计的基础上从两个方向进行了深化设计。

一、从专业分工上深化盈利模式设计

专业具有资源,组织,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工程的起止时间,总体费用构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就是因为专业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进行专业的盈利模式设计时盈利点更具体突出,盈利值的核算更易于进行,盈利模式设计的效果也更容易比较和分析。

双热项目的专业盈利模式设计分成五个步骤,

1、将合同的总价以费用的形式分匹到各专业,由于双热项目是总价合同,各专业的费用总额以概算价为准,锅炉专业 (含除灰系统)1933.6804万元,汽机专业(含供水系统) 1172.0496万元,电气,热控专业1337.1593万元 保温专业735.4307万元 土建专业647.97万元 其他费用1006.18万元,

2、编制专业的工程预算和管理费用预算,预算价与合同价的算术差就是第一层次的盈利额(盈利额可正可负).编制预算也就成为一个盈利点.双热项目的的盈利预测见表一。

3,在预算的基础上,确定内部的经济承包方案.内部的经济承包方案依据劳动定额和预算定额(双热项目的劳动定额参考同时期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各现场的职工收入平均水平编制)。如锅炉本体人工费按电力预算基本人工费21元/工日乘以1.25倍系数.汽机中低压管道根据规格分别乘以1.15―1.5倍的系数,其他项目不乘系数.消耗性材料按定额材料费的70%分包,主材和机械费不承包,在这里全部做为赢利。依据承包方案编制各专业的施工预算. 这个预算与原预算的算术差就是第二层次的盈利额.(可正可负)

4、依据分包的指导价格编制可能分包项目的分包预算,这些项目的分包预算与依据承包方案编制的预算的算术差就是第三层次的盈利额(可正可负),所以选择合理的分包项目,确定合理的分包价格是项目的盈利。

5、对经济承包方进行分析,优化承包方案,确定最终的专业盈利模式,

各专业的盈利值总额是各专业盈利值的算术和.对于其他费用我们把他作为一个专业来考虑,其他费用概念的比预算规定上的其他费用范围要广.与财务科目下的各项费用不完全相同。为了核算方便,在本数学模型里,其他费用指项目部实际发生且由项目部管理口进行计划、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劳物分包项目的机械费、自营及分包工程的项目部采购的主材费,上缴公司和项目内部发生的管理费等。其实际含义是指承包方案和分包合同外需要项目支出的所有费用.其他费用专业的各项盈利值=其他费用各项基准值―其他费用各预算值或核算值。

综上所述,专业的盈利模式设计具有如下的优点:

第一、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盈利点。

第二、便于盈利值的计算,即使是过程中的调整计算也很容易。

第三、层次清晰,便于盈亏因素的分析。

但是专业的盈利模式设计却也有不能弥补的缺陷,就是反映影响盈亏因素不全面,以专业的条块分割了项目经营的内部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另一个方向深化盈利模式,这个方向就是从运营结构入手的盈利模式设计。

二、在项目的运营结构上深化盈利模式设计

项目的运营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和流程,二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这里我们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在流程方面深化盈利模式设计

各项目都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些管理制度和流程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把节约开支,提高效率,促进盈利目标作为的目的之一。运营结构中蕴藏着众多的盈利点,把这些盈利点找出来,进行量化的分析和归纳,就成为运营结构上的盈利模式设计。双热项目在以下几个流程中进行了盈利模式设计。

1.1、材料控制流程的盈利模式设计

材料控制流程是指从材料提报到形成最终的工程产品的控制流程。首先,材料提报、审核、批准严格控制损耗量。双热项目的主材计划损耗量控制在定额损耗量的50%以下,低于公司的3%的损耗标准,这是第一个盈利点。第二步,要进行材料的汇总归类,尽可能安排大批量的采购,既可节约运费,又可以降低价格,这是第二个盈利点。第三步,材料的采购招标应多选择几家供货商,可以平抑采购价格.这是第三个盈利点。第四步,材料的卸车和贮存要合理,除了要注意分类保管和防护外,还要将防护完好,不易丢失损坏的物资直接卸到施工现场附近,减少二次搬运的费用,这是第四个盈利点。第五步,材料的发放和领用要使用POWER9000软件,可以有效控制材料超领超况的发生,这是第五个盈利点。此外,材料的价格要公布,这样,既可以对物资采购进行民主监督,又可以便于各专业及时核算材料成本。双热项目在主材的控制上,实行副总领导下的专工负责制,不管是节余和浪费,受奖和受罚的都是专工和副总。实践证明只有调动技术干部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主材的节余.这是又一个盈利点。在选择物资采购的时间点上,要尽量选择市场价格波动的低位区域,双热项目在2006年初钢材价格较低时,提前备料600吨,节约资金20万元。

其实,在材料控制的流程上,盈利点还有很多,只要多发现盈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能实现更高的盈利目标。

篇1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房地产工程 建设项目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行业也快速发展,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类型日趋多样化,技术难度加大,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影响项目实施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精细化管理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房地产项目的管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它促进房地产项目的制度与流程建设,提高项目建设的标准化,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提高项目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1.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1)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操作是对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行为都进行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个员工都要遵守这种规范,使企业的运作更加正规、规范和标准。

(2)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控制建立流程来运作企业的业务,该流程要包括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只要对该流程进行了有效控制,就可以减少企业运作中出现失误,杜绝管理中出现漏洞。

(3)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对经营状况进行清楚认识的必要手段,这要求对凡是与财务相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进行记账和核算,并通过核算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降低企业利润损失。

(4)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对角度、多层次分析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精细化的分析,研究如何提高企业利润和管理成效。

(5)精细化的规划。企业的规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的运行情况制定中远期目标,该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精细化的规划是指企业在有依据、可操作、合理的基础上制定企业运行的目标和计划。

2. 建设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难度

2.1我国房地产项目建设特点

目前国内地产工程建造外包模式主要为小总包加部分专业化较强的分包(如人防专业工程、消防专业工程、外墙玻璃幕墙专业工程),较少只有一家总包的模式,只有很少的市政工程(如地铁、跨河大桥等)采用国外早己盛行的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国内小总包加部分分包的模式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借助建设方具有的资源整合权威性,在提高各参建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做好各项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房地产具有工程地点固定性:与其它工业品的生产不同,建筑产品直接与它作为基础的土地连接,有时这些建筑实体就是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地产工程建设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

房地产工程项目体积庞大,大多露天施工。不论是由许多单项工程组成的建设项目,还是单独一栋住宅或者一个车库,其所占据的空间都是其它工业品的生产不能比拟的,建筑的体积和作业的空间均较为庞大。这也致使建筑的生产一般只能进行露天作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雨季或者地下情况复杂,将可能给施工造成极大的不便。由于各地开发水平差异较大,产品及企业管理模式很难大规模复制。

2.3工程建设中流程管理占重要地位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是一个一个的建设项目,项目管理的好坏成败决定着地产企业的兴衰,而地产建设项目生产必须按流程一步一步落实完成。因此,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管理的重要性。项目工程建设流程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精细化的流程管理能显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增强项目综合盈利能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不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对不能给项目建设管理带来增值的某些流程进行持续改进,这既是精细化管理所提倡的方法,也是精细化管理对项目建设管理的目标。

3. 房地产企业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对策

3.1 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组织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是组织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人又是组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组织管理活动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同时组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参与者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对项目工程管理者来讲,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人情人性感化人,才可以达到工程管理“刚性制度,柔性管理”的境界。从管理的涵义看,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工程管理倡导精益化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同时要使每一个管理参与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每一项管理目标能够顺利落到实处,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3.2灵活的柔性管理使得精细化更具实效

地产项目建设管理的团队如果具有较强凝聚力,则员工会围绕团队目标,团结一致,互信互利,形成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工作干劲。反之,则队伍涣散,一盘散沙。因此,项目管理者不仅需要研究每一个员工自身的素质如何提高,还要研究如何整合不同员工的能力,研究各个合作建设单位的协调能力,使得项目建设团队能拧成一股绳,产生对组织有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等,而是依靠开放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柔性管理同时强调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在项目工程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这样的柔性管理将会更加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3.3精细化管理要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房地产项目生产周期长、外部环境变化大,从获得土地到规划设计,到建筑施工、最后到销售,最终把房子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一般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较高的成交价格,房地产企业往往会选择最佳的上市时机,这使房地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出现较大的人员变动,这都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整套规章制度,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这就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必须时刻重视人的作用,需要项目建设管理者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寻求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房地产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才能促进项目的成功执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项目各参与方的积极配合与协作,应该贯穿一个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并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执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