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个学科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初中地理也不例外。初中地理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做到教、学、做相融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把学生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作者:邓东然(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知识通常都很抽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难以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束手无策。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不顺利的,也是不主动的,这样学习的效果十分不好。

(二)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我们都知道,必要的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灵活运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对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地理课外实践的课程。一味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并且许多学校不重视地理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地理课让给语数英这三门主课,地理课程的学习课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大量搜集教学内容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加强课程导入设计

创新型的地理教学可以采取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课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诗词朗诵法、视频导入法和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乡愁》,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感情和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当做其中一项教学内容来进行。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贯穿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讴歌和赞美,描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风俗,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河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播放相应的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仿佛看到了黄河和长江在自己面前奔腾,从而产生深深的敬畏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组织教学活动

在创新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注重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并经过交流和思考,互助和辩论去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获取知识,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要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周围进行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疑问。最后,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比如在教《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关于气象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严青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篇2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中去,地理学科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都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导致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处理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材处理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过来的地理教材处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不注重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准备。在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活动题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但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从而就使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三是对教材缺乏正确有效的整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教材之外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记笔记,或是直接在教材上划横线、斜线,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教学手段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地区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主要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甚至连教学模型、挂图都没有。二是教学方式老套,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不当

一是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缺乏规范性。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职称晋级等方面受歧视,难以享受到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的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如帮助和激励学生,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甚至是采取随意打骂等体罚学生身心的行为。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鼓励性,加上评价方式粗暴,极容易挫伤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就会使教学评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与教学评价的初衷相距甚远。三是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期末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仅仅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导致地理考试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指导地理教学

农村人们的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地理只是“副课”。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重要性。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意义,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变家长及社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根本看法。

(二)引入农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将网络资源或地方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可以将有趣的地理史料、逸闻趣事和农村丰富的地理资源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如通过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要求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答常见的地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供评价效果

一是提高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必须与其他科目一视同仁,充分使其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多鼓励,少批评,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要多引导、多点拨和多帮助和宽容,而不能够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如组建地理行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所在农村地区的地理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建议进行改革地理考试。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块,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值,狠抓教学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地理实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区教育而言,发展速度要相对滞后得多。从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94.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45

在初中各个科目当中,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大不相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必须开发使用一些既符合课堂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方法。而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都有益处。例如,在讲巴西时,讲到巴西本国的石油生产量少,便发挥其甘蔗世界产量第一的优势,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这成为巴西的一大特色,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我国是否能使用甘蔗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我国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的消耗?”针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启发式的教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发”即为启发、引导之意。比如说在学习“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那生产钢铁有需要什么原料呢?

生:铁矿石。

师:那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倒着推的,那现在正着说,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哪里来?

生:自然界。

师:生产产品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至于加工的次数是根据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需要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再加工。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问一答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到了参与的价值,从而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兴趣教学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心理专家研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给人的思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彼此交流着情感、体验与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讲授的主体,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合理地控制。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等对话。

四、语言的幽默性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由此可见幽默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它将在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的使用幽默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另一方面能消除教学疲劳,由于大多数地理课都安排在下午,学生出现疲劳现象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使用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的状态;三是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四是能和谐师生关系,用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距,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感情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五是能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像地理这样一种小学科教师来说,幽默的语言简直就是吸引学生的一块磁石。整堂课可能就因为你的几句幽默的言语,使得一些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抖擞,使得准备做小动作的同学集中精力来学习,使得那些不喜欢地理的同学可能由于你精美的语言而喜欢上了地理,进而变得兴趣盎然。

五、课堂作业的灵活性

一堂完整的地理课往往都会包括5~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样也很注重课堂练习的时间,但慢慢就发现学生在集中精力听完老师讲课后再要他集中精力做练习就很难了。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很难一堂课下来还有兴趣做练习,除个别学习主动的学生还坚持外,大部分学生已心不在焉了,少数学生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活动”了,这样在课堂练习的这一环节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很难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练习方法,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比如采取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或者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提问的游戏方法来进行,最后评出冠军组予以表扬。一般初中生的荣誉感比较强,都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因此,游戏活动都比较容易开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每节课都很期待最后5分钟的抢答时间到来。可见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对每一个环节选取合适的方法对整堂课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结束语

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种,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能力 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联系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紧紧围绕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采取人机互动型的地理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人机互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和师生交互相比,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更为显著,它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捷地获取多种多样的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从以知识点为立足点过渡到以地理信息为立足点。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成能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的“机器教师”,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时差换算、判断气候类型等运算和操作;也可以演示太阳系中的各种组成天体,雨带移动和运动气流等;也可以和学生彼此提问,检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人机互动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实用精简的教学内容,展示出具体的地理知识脉络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充分激发了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时,我在期末复习时便采取了人机互动的复习方式。首先,我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答案,如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等类似的问题。接着,我让学生依次在计算机上作答,若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发出欢呼声;若学生回答错误,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难过脸并发出“继续加油哦”这样的鼓励性话语。例如,其中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美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有位学生的回答是“纽约”,计算机做出了相应显示,同时弹出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纽约是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但不是首都。显然,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同时我观察到,相对于师生互动而言,人机互动似乎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瞬间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质量也获得了提升。

二、创设教学意境,优化教学环节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空间意境,以便于学生深化对地理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师生共同提升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立体认知水平,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稳步提升。详细地讲,教师应指引学生充分利用教室、肢体、桌椅等要素,有效地创设经纬网、大气环流以及天体等多种空间意境,如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教室中的横排、竖排桌椅,分e模拟纬度线和经度线。

例如,我在教《地形和地势》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桌椅还原中国地貌。首先,我借助中国地图讲解了中国的各大山脉以及相应的平原、高原、丘陵等地貌,然后让学生将桌椅依照中国地图排列出几大重要山脉,如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等。接着,我让学生扮演各大平原、高原,如学生甲扮演四川高原,学生乙扮演云贵高原等,让学生凭借自己对我之前所讲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分别找到相应的位置。一开始,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我便给予提示,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逐渐找到了相应位置,并排列好。最后,整个中国的地貌轮廓都被描述出来了。显然,在这个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抽象的地形与地势,还强化巩固了曾学过的地理知识,一举两得。

借助身边事物,模拟地理学中的诸多地理意境,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既可以对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的主观理解提供良好的辅助,又能强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地理教学气氛,从而渐进式地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课外活动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能设计出富有教育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的地理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具有充分思考、勤于探究、敏于实践、善于创造的鲜明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眼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以教材中的相关活动模块为载体,在最新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七八册中设置了诸多活动模块(相关活动框题下的重点有学生操作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它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中关于活动建议的详细要求,依照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再加以灵活运用,选用其中相关活动,而不必受制于具体活动的约束。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从相关活动建议获得相应的启发,拓展活动的设计思路,按照活动的具体需要,组织更好更多的地理课外活动。例如,地图与地球中提出的一项活动建议是:以沙土、泡沫和塑料等为原料,制作相关的地形模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塑泥来制作等高线、等压线等地理模型。更应注意就地取材、易于制作,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结合本课知识点开展了课外小活动。首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小地球仪。接着在教学完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手上的地球仪模仿地球运动,并自主探究“为什么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倾斜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养成一定的自主探究习惯,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四、运用引趣教学

引趣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地理问题,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选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按照新课的具体内容,编造或者转述与内容相关的、生动简短的地理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导入新课内容,这就是故事引趣教学法。

此外,它也涵盖了诗歌、谜语、时事、实验等多种引趣法。其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陆地和海洋》一课时,会涉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有趣故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把握新课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设计多个妙趣横生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当成地理教学的引子,以充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带着任务和好奇心去听课。

例如,在讲解“大陆漂移说”内容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虽然南极大陆极其寒冷,但为什么却发现了那些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会产生的面积巨大的煤层?(2)虽然干燥炎热的非洲距离赤道非常近,但为什么人们在这些地方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对学生而言,为了第一时间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五、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稳步推行新课改,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坚持科学的教学态度,在地理教学中合理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其地理知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的用图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P35图“大陆的漂移”一共包括三幅图,分别展现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及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我让学生在第三幅图(目前的海陆分布)中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并据此依次填写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图、2亿年前海陆分布图,提示学生会在填图时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2亿年前地球上仅有的那个大洋是太平洋,太平洋的面积会越来越小的结论。同时他们会好奇地发现亚欧大陆在两亿年前有两部分,这两部分是由于大陆漂移而组成了一整块。此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小的哪一块是现在的哪里?这样不仅与之后的板块运动学说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切入。

在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三种定位法中,按难易程度排列的话依次是: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我的教学内容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安排。在学习经纬网定向法时,先让学生熟悉并总结在方格状经纬网上判断方向的办法,然后再展示圆弧形经纬网,最后展示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圆弧形经纬网。这样一来由浅入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篇6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1定的教学任务,师行在共同的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教师的教学法方法对知识的传授要具有系统的科学性

    在常规教学中,对系统知识的讲授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知识的科学性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从中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掌握学习的技能,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如通过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系统讲授,在复习中,教师可带领同学从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两方面阐述。

    通过对系统性知识进行科学讲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知识。

    2、正确选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

    多少年来在教学法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和选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却不外是“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

    启发式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通过启发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

    1、在地理教学中,正确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方法,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巩固记忆,撑握技能,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

    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或穿插使用启发式,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协调,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诱导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宽,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使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以利用。

    2、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记忆

    如在讲授长江以后,讲授黄河就可采用比较法。比较黄河的发源地、入海、长度、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两河在治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以上内容的比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优化,实现素质教育。

    3、通过形似记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

    地理图并非所有的图形都与其它的物体形似,但涉及到1些重要的内容时,找到形似物体,并运用于教学。即所谓的形似教学。如讲中国34个行政区内容时,为了加深对每个省区廓的印象,就可通过形似教学加深印象。湖南省的轮廓形似披发女郎、江西省形似1个侧面男子的头像、云南省象1只鸡、黑龙江省象1只肥鸭,陕西省象1只小手枪,山西省则象1个平行4边形,湖北省仿佛是披发女郎(湖南省)头上的富有艺术性的帽子等,通过轮廓形状的形似记忆,再记省名、简称、省会,就显得简单些。

    3、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可达到教学的优化,促进素质教育

    直观教具如挂图、板图或实物教具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读图识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读图技能,学会推理相关知识,突出学科的特点。

    如读中国地形图,找出秦岭----淮河。点明它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接着读中国的煤、铁、石油分布图、有色金属分布图,得出我国的煤、铁、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具中的特点。

    4、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之于现代的电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体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的优化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22-01

对地理事物属性的抽象概括叫做地理概念。初中地理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非常多,这些地理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将地理概念讲得通俗易懂是教学的难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地理概念的方法。

一、图示法

(一)地图法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门面”,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能够形成地理表象,然后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理解地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如图1),分别讲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这4个地理概念。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由于受到地势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可以将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区分开来。根据是否受到夏季季风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区分开来。从地图上看,我们对各个地区的划分范围及各地区所包含的主要省区就一目了然了。

(二)概念地图法

概念地图法是通过连线来表述地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识别了与某一主题有关的地理概念后,先对这些地理概念进行层次归纳,在制作概念地图时,沿着等级层次来创建网络模式,使学生能够识别地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供与知识点有关的知识背景,以便学生加强新旧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完善概念图。例如,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环境等,其中水环境又包括陆地水环境、海洋水环境,陆地水环境包含了地下水、地表水,而沼泽、湖泊、冰川等属于地表水(如图2)。这个概念地图将自然环境中各种地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层次结构的形式进行整合排列,由上而下,由总到分,与人脑存储知识的方式相类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自然环境这个地理概念。

二、比较法

学生对某一个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体现学生对此地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假如学生能够利用地理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识别和归类,或者明确区分相似地理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则说明基本掌握了这个地理概念。例如,教学地形、地貌、地势这3个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学习,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形态可分为丘陵、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或地表形态的相对高差和绝对高度;地貌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平原、沙丘、山地等,海底的大陆坡、大陆架、海底山脉等。地形和地貌都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是指大范围的宏观的地表形态,而地貌是指小范围微观的地表形态,地形侧重于根据地面的形态来分类,而地貌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利用比较法学习,可以明确二者在地表形态的范围和分类上的区别。此外,地势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高低起伏,地形和地貌指地面的形状,地势指地面的高低,前二者与后者的属性存在差异。

三、联系实际法

掌握了地理概念就要将其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地理概念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提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倡学生从身边做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蕴含的意义。

篇8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基本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许多学生都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他们基础比较薄弱,即使是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往往还是会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没有系统学习地理之前,学生对客观的地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当涉及这类知识的时候,他们总想深入了解和穷追不舍,这就会使得课堂陷入混乱,甚至影响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都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虽然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是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采用生活化教学也只是走个简单的形式而已,并没有切实从根本上实施这种教学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作用。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普通的学科,学生课下没有充沛的精力来探讨实践,所以课堂上的时间尤为宝贵,教师应该明确分析现状,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进行适当的课前提问

地理知识作为文科,许多东西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比如说一些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点是永恒不变的,学生在平时反复记忆就会很难忘掉,所以课堂之前的一些提问,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相同的知识点反复记忆,那就永远都记得住。

我们可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并准备一些简短的并且是重点知识点的,不浪费时间的小题来进行提问。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动力进行复习,并且很容易掌握重点知识点。

2.结合生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如果运用成功,可以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整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实际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地理都是结合实际生活的。比如,在讲水资源的时候,我可以喝一口水之后说:这水真好喝啊!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讲气候的时候,可以根据最近的天气变化来开头,导入这节课的新内容。以这样的开头,可以大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自主地学习下去。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地理的影视资源来进行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提问来激发引导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讨论的好习惯。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的语言要激情且幽默风趣。一堂好的地理课,不是要你的辞藻多么华丽,而是这堂课的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彩,讲课方法多样,富有美感。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讲课的语言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或者是对比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比喻和对比运用恰当的话,对所描述的事情会更加形象生动。另外,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会使他们对地理产生兴趣。总而言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既给学生讲解了地理的知识内容,又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对初中地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处处都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解,并且要多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讲的是“天气和气候”,我会提前让学生去听天气预报,然后在讲课的时候,我会问他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当讲完“天气和气候”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然后我帮助他们一起得出结论: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多变的。而气候是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总结之后我还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个是天气,哪个是气候?以便于及时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并且我会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小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最后,在课堂的末尾也要留一些小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探索的好习惯,从而获得新知识。当然,作业也是需要老师来好好思考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下与下节课有关的文章,也可以留一些有意义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些具有地理性的短片、电影等。

三、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篇9

一、面向基础、面向全体

所谓面向基础,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交给学生。物理学科教师还应把物理基本规律、基本题型、基本实验、基本作图夯实。直观地说,无论是课堂练习选择还是家庭作业布置,至少要分为“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

所谓面向全体,就是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创造让全体学生机会相对均等的课堂。形象地说,就是教师要“站在讲台授课、走下讲坛指导”。“站在讲台授课”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过多地离开讲台,无目标地来回穿梭于学生之中,这样的授课习惯不利于教师目光扫视全体,不利于把握全体学生的听课全局:“走下讲坛指导”是指教师在向学生发出课堂指令的同时,应走下讲坛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位学生个体。教师有责任让每位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注与指导。

二、明确目标、明确重点

衡量评价一节好课有三大指标:目标明确、过程生动、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有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

所谓明确重点,直观地说就是“每节课重点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这不仅是复习课而且是平时教学的一种课堂追求。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精炼语言、简化教程,会集中主要时间、主要精力在课堂上解决主要问题,而把一般问题用集体阅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当堂练习、学生互批、教师讲评等多种方式给予解决。教师要坚持克服课堂教学目标繁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以讲代教的教学习惯,让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解决主要问题、学生的共同问题。

三、改革结构、改革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判断一节课的标准之一是,课堂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集体讲授的总时间约为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活动”总时间约为25分钟上。但这不能成为一个呆板的教条,而应是一个课堂教学时间观的导向性口号,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逐渐落实它。

四、先学后教、先生后师

我们习惯于“先教后学”,有些教师如果在上课是自己觉得漏讲了一个问题,就会耿耿于怀,放心不下;如果所有预定的知识目标都讲到了,就会心安理得。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先学后教”意识。如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全部或部分课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全体学生思考后再个别提问、讲解;先让学生尝试着完成例题的解答后,由学生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该看正确答题示例等,都是先学后教教学原则的体现形式。 先生后师,就是在教学中应遵循一个原则: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教师不应过分自信,而应相信学生,科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全体学生思考与参与的时间,不要过快地讲论;在课堂练习中,应先让学生互批、学习小组长批改,而后再让学科小先生进行薄弱小组的指导与帮助,教师着重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解疑、以学困生为主的个别帮助,有重点地详细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甚至面批等;在课外作业批改中,也应遵守“先生后师”的原则,让作业批改成为“学生互助”的引导台。

五、指令清晰、指导到位

“指令清晰”应包含三要素:明确的任务――下个时间段学生应干什么;约定的时间――大约多长时间学生必须完成;恰当的检评――教师将怎样科学地检查评价该时段的课堂活动。

课堂清晰的指令是否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决定于教师落实自己所发出的指令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落实指令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要用目光或走下讲台、走进生身产旁逐个落实指令要求;二是要善于利用学习小组长配合教师本人对学困小组与学困进行直接的指导、帮助与激励。

六、关爱全体、关注个体

关注个体,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走下讲坛指导学生个体。我认为,所谓的“后进生”、“学困生”、“厌学生”、“辍学生”的产生,主要源于学习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是学科教师的第一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只有抓好课堂,才能管好门房”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只有关注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才能更好地落实每一个课堂指令,达到指导、帮助、激励每位学生的目的。

七、创设情景、创造体验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是指教师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如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创设切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景,创造有利于问题解决的问题情境,展于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知识的图像、图表、实物、多媒体影像、生活图景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忌离开实景、实图、实例、实际,空洞地讲授知识。创设情景,实际上是直观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另一种表达。

所谓创造体验,即创造让学生在课堂上个体表现、集体表现的机会,从而产生良好的成功、自信、快乐的体验,最终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个别提问、个别点评、小组评价、集体表扬、激励性作业评语、提高平时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体验成功自信的机会。

八、养成互助、养成习惯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现状;对策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教学活动不仅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

在我国的农村,传统思想观念还是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农村的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语文、英语才是学生应当仔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考试最重要的部分,而地理只是“随意看看”的学科,使得在农村的教育当中,往往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落后,地理的教学课时非常少,也容易被“主力学科”侵占教学课时,以至于地理教学越发的薄弱。

2.学生性格内向,掌握地理知识较为浅薄

农村的生活条件有限,由于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很多农村的学生相对性格比较内向,也容易满足,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由于性格内向,没有勇气向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或者讨论,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越发狭窄,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成绩令人担忧,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3.师资力量低下,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中对地理教育的忽视,地理的师资力量也令人担忧。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对地理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教育和培训也比较少。事实上,地理师资力量当中往往存在着学历低下、青黄不接、教师老龄化等问题,这就导致教学水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结果。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状直接制约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优化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想走出第一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只重视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而是将地理放到与它们平等的地位上,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给予地理学科应有的重视。在地理学科的认识度上,我们应当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应当明白地理学科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事实上,学习地理不仅能丰富中学生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地理教学。有了兴趣的支持,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支持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多使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准备一节地理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地理小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学,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节时,笔者使用的就是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学习资料,最后课堂评比出“最棒小老师”,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之后的考试中也证明,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达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挖掘多元教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纠正传统的“地理不重要”的思想,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理师资方面的投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素养的教师。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中,应当增加一些硬件投入,特别是多媒体的相关配备,这有利于教学更好地开展。

而教师自己,要不断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多元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时,教师可以把三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等变成歌谣或者顺口溜,这种有趣的方式能让学生提起兴趣,也能让他们尽快地记住这些名词,将教学灵活化、艺术化。

总之,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进而实现农村学生地理成绩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更新.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43-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社会的需要,个性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考验。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应从什么地方去进行改进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话题。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淡化了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这样一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例如:在讲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对地面辐射的关系”一节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当学生提出为什么时,他们只是简单地回答:太阳高度角越大,对地面的辐射就越强,反之亦然。但同学们就是不明白这一结论的原因,只能死记硬背,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在这一节内容里就可以加以创新,例如:用手电筒照射黑板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结果,从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手电筒照射黑板的扩散与集中,跟光线与黑板形成夹角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只有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1.用多种方式引入,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一些教师认为,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很多内容安排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也是对教师“教”的一种解脱,于是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死背”,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知识的突破口,结果不能使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

从教学实际看,在地理学科中,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条件,应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应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创新引入,提高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用多种方式引入并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地理课”变“游戏课”

游戏课从很大程度上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生活泼的青少年,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如在讲天气预报的符号时,符号又多又不好记,同学之间不防试一试,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认得准,让学生自己做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同学们各自就会发挥自身优势,去努力做得最好,这样可以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常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了,作为一位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留给学生去解答、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优势及主动性,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述“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时,不是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学生不难发现:低纬区气温高些,高纬区及两极地区气温低些;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在夏冬季节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重视对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处理地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以往地理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价值取向趋向于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处理好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1.让学生走进初中地理教学,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

例如:教师在讲到“天气与气候”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根据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严寒洪涝等,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到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让同学们知道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开放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触景生情,对世界产生好奇,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讲“人与自然关系”时,先让学生走向自然,看看生活中的污水任意排放,满街垃圾,化工厂的废气污染等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自觉地提高环境意识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等综合教师,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造就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科研型、创造型、终身学习型的智能人才。

1.由“教师”变“导游”;让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使者

地理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地理基础知识,具有鲜明的地理科学特点。教师在地图上带着学生环游世界,了解分析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成为真正的“导游”。如在讲“海陆性质”时,把学生从“陆地”带到“海洋”,让学生感受海岸的浩瀚,感受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最后总结出海陆性质的不同以及海陆的分布,让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走进知识的每一个地方,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篇13

关键词:地理教材;图像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等价值线图、景观图、剖面图、结构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教师应当围绕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理图像,切实提高图像教学技能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1.地图教学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之后呈现在平面上的图像。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源泉,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只有做好地图教学,才能谈得上抓住了地理教学的本质。在地图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环节进行:读图名称(知道地图是什么内容)―辨别图例(明确地图中的各种颜色、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析内容(将书本文字和地图结合起来,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等,是读图的核心)。如在教学七年级刚刚接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地图名称,接着是辨别图例上用不同颜色来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注意单位是“米”,最后主要是按照某一方向观察地图内容的颜色所代表的海拔高度,并把自己的判断和书上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以此让学生识记海拔高度与五种不同地形之间的关系。

2.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很多示意图都是成因示意图,主要解释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形成,也会常常伴随着统计图出现。在教学示意图时,流程大致可以这样来安排:明确位置―分析要素―揭示规律。如在教学“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示意图”时,先要明确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是西北内陆地区,然后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最后归纳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3.景观图教学

地理环境本身广阔无限、复杂多样,绝大多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学生难以直观感受,就算想象出来也未必合理。因此,借助于景观图片就能更加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恚增强学习地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景观图片主要包括素描图和摄影图,素描图的重点突出,而摄影图更加真实。

4.剖面图教学

剖面图又称剖切图。地理剖面图是通过把地理事物按照一定剖切方向切断后所展示的内部构造图例,初中地理教材中多会出现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展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绘制简易,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因此也广泛运用于考试中。教学时可按照:明确坐标―定位剖面―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步骤来进行。如在教学“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的意义及剖面方向,其次把“亚洲地形图”也沿北纬30°纬线描绘出来,再次是将剖面图与地形图的画线位置进行对比,观察由西到东都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最后归纳由西往东的地势变化特点。

5.统计图表教学

地理统计图主要是借助于数字信息,具体反映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像。统计图表是“量”的一种直观表征,易于学生观察, 也有利于让学生从数量上归纳地理事物的关系,从而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统计图表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程序进行:了解名称(知道图标反映内容)―辨析坐标或图例(明确数据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大小)―浏览数据(大致浏览数据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数据(从量上掌握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揭示规律(归纳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变化的普遍规律)。

6.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主要是以夸张的手法和讽刺幽默的笔触展现人地关系等存在的问题。它不但直观生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漫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教学:观察图画(观察漫画描述的内容以及揭示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思考解决的办法)。

总而言之,不同的地理图像所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要养成图不离手、文不离图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图像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地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 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14

1.注意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课堂不够生动活泼。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地理”呢?怎么能学好地理呢?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师生间往往存在“代沟”,一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常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其实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往往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意采用“互动教学”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既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又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初中生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开展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3.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直接流入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让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为什么?由此全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4.引入新课要有“新情境”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沿用原来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教师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等等。

5.注意教学过程地图化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会读地图是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看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把培养学生获得此项可以终生受用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正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