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

篇1

关键词:企业投标方案;知识产权;侵权案例;管理流程再造;组织机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94-03

近年来,企业招标投标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相关侵权案件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一系列侵权事件的发生,破坏了招投标公平有序的运作规则,背离了招投标良性竞争的初衷,同时也折射出隐藏于案件背后的企业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一、企业投标方案知识产权流失问题揭示

为深入探究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笔者通过多种渠道的查找和搜集,共获取五个企业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这些案例集中发生于2002年至2006年间,基本涵盖了工程招标、货物采购招标和服务招标等招投标主要类型,包括两个工程设计招标案例、一个工程施工招标案例、一个货物采购招标案例、一个创作方案招标案例。

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选取的五个招投标典型案例中,只有一个案例反映的是招标项目所涉技术的知识产权瑕疵问题,其余四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企业的投标方案被招标方和中标方侵占或盗用,致使方案中含有的知识产权流失。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较之招标项目所涉技术的知识产权瑕疵问题来说更为普遍,是目前企业招投标实践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

投标方案是投标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涉及投标企业的多项知识产权,不论中标与否,投标方案的版权以及方案中所运用的投标企业自身拥有的专利和技术秘密等都应归投标企业所有。如果招标方需要全部或部分使用失标方案,须征得失标企业的书面同意,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

结合笔者搜集的典型案例来看,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招标(包括工程设计招标和工程施工招标等)和服务项目招标(包括创作方案招标和项目咨询招标等)领域,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投标企业的设计方案没有中标,但招标方却在中标方案中抄袭或照搬未中标人的设计方案;其二,投标企业在某项目的一期招标中成功中标,并运用自己拥有的技术完成项目施工,但是他在随后的二期招标中失标,二期中标人却在项目施工中使用一期中标人的技术;其三,两个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参与投标,投标方案完全由其中一方独立设计完成,该联合体中标之后,未参与投标方案设计的一方与招标方私下串通侵占盗用设计方案,撇开了方案的设计者。

二、企业投标方案知识产权流失的应对策略

导致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频频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较薄弱、知识产权信用环境恶化的影响,又与我国招投标法律体系缺失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制度缺陷紧密相关,同时“僧多粥少”的招投标买方市场所引发的双方地位失衡现状,也使存有侵犯投标方知识产权动机的招标方有机可乘。

不过,投标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缺陷是其遭遇知识产权侵权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投标企业应当苦练内功,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管理和运用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为指导方针,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在招投标全过程中融入知识产权管理内涵及管理要素,从系统的角度来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招投标操作规程质的融合。

(一)组织机构优化

投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优化,首先是对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其次,为企业内部投标工作机构的各岗位人员设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再次,以设定的职责为评判依据,考核各类人员在投标工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1.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全过程定位。目前大多数投标企业对于招投标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仅仅限于侵权纠纷发生后的协商和诉讼,在此之前的知识产权管理事项并未纳入企业招投标管理职能之列。这种事后补救虽然有可能挽回损失,但存在着因为举证不力而败诉的风险,且牵扯企业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据此,投标企业应当首先调整原先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定位,将事后维权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招投标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使工作重心从事后补救措施转移到事前、事中的侵权预防措施上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被侵权的可能性,减少侵权纠纷的发生。

按照企业招投标的流程顺序,投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具体定位应调整为:在招标至投标阶段,明确界定己方的知识产权权属;在投标至评标阶段,防止投标方案中核心技术和内容的流失;在定标阶段,对未中标方案进行后续管理。

2.知识产权管理职责的多元化设置。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配置专人负责招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为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各级管理人员,抑或是专业技术人员,大都缺乏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所以,较为现实的优化途径是,在企业的投标工作机构的现有管理层级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分别细化各类人员在投标工作中的知识产权职责,使其把好各自的知识产权关口,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将知识产权的流失风险降至最小。(1)领导层的职责设置。领导层主要指企业投标工作机构的负责人。设定其为企业投标工作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总责任人,监控招投标各环节中己方拥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状态,对投标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担负监督和指导职责。与此同时,落实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责任制,即如果发生因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而给本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无论该负责人是否是直接责任人,都应当承担失察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2)管理层的职责设置。管理层在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中发挥着协调作用,主要包括企业投标工作机构的合同管理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1)合同管理人员,设定其在投标准备阶段负责分析审查招标文件中的知识产权条款是否存在不利于己方的合同条件,在获知企业未中标后及时向招标方索回投标方案并将其整理归档;2)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设定其负责投标过程中企业商业秘密和经营信息的保密,特别是确保企业拟定的投标策略和投标报价不对外泄漏。(3)技术层的职责设置。技术层是指企业投标机构中负责设计构思、方案布置、数据处理、图纸绘制、模型创建、软件程序编写等技术性工作的专业人员。由于技术人员比其他岗位人员更易于接触到设计方案中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尚未公之于众处于保密状态的技术秘密,故设定其在编写技术方案时负责标注版权声明、专利声明和技术秘密的书面保密要求,同时避免将技术方案编制得过于详尽,做好关键技术的保密防护措施,防止技术外泄。

3.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分层级考核。以企业各个层级、不同岗位人员的知识产权职责为依据,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衡量其在投标工作中履行相应职责的准确度和实施效率。(1)领导层绩效考核。企业投标工作机构负责人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为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发生流失事件的数量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也就是将企业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绩效作为该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由企业最高领导层来实施具体考核措施,以衡量其对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其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2)管理层绩效考核。根据管理层级中合同管理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在企业投标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分别创建知识产权管理考核指标。合同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为其审查出的招标文件中不利于己方的知识产权条款个数、投标方案索回率和索回存档时间;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的考核指标为投标报价、投标策略的泄露次数。通过对管理层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考核,使组织运行更有效,管理流程更顺畅。(3)技术层绩效考核。将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考核指标设定为设计方案中技术秘密泄露次数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额度。通过对技术层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考核,提升技术人员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

(二)管理流程再造

在知识产权容易流失的招投标重要节点,融入知识产权管理要素,建立一套与招标投标基本程序相对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达到善用企业知识产权资源、预防知识产权侵权的管理目的。该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重要节点,如图1所示:

1.招标环节:严格审查招标文件的知识产权条款。投标企业获取招标文件后,应认真查看和分析其中合同条件部分的知识产权条款是否明晰、公平、合理。具体来说,分析招标方对于双方编制的文件特别是投标方案的版权归属、使用及补偿方案,投标方案中拟使用的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的权属和许可使用,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保密义务划分和保密责任设定,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新生成的知识产权的申请权和所有权的约定等是否合法,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有无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对未中标方的经济补偿、未中标方案的退回及未中标方案的使用和费用支付等问题作出约定。

投标企业如果发现招标文件中存在违反现行法律或者显失公平的知识产权条款,应当在招标方组织的投标预备会或答疑会前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其提出质疑,要求其予以解答和说明。

2.投标环节:编制投标文件时提出知识产权书面保护要求。投标企业在编制计算书、设计图纸、模型、技术方案、投标报价和经营信息等涉及己方版权、专利、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文件时,应当在投标文件的显著位置以醒目的字体注明“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复制或传递给任何第三方”和“投标文件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未经书面同意,不得披露和提供给任意第三方使用”等类似的以文字或图示形式出现的知识产权声明信息,并可附上“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标识。

3.开标环节:避免过度公开投标方案的核心技术。在公开宣读标书或当众阐述投标方案的过程中,投标企业应当注意不要过度公开己方的核心技术。投标企业可以简要介绍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标方案布置、主要功能指标、项目总投资匡算、期限、费用报价等不涉及关键技术成果的非内容,但对于投标方案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技术秘诀不要过于详尽地介绍,以免方案中的专有技术丧失其新颖性或被他人不正当利用。

4.评标环节:切勿毫无保留地阐述内容。投标企业在答复评标委员会提出的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时,不应毫无保留地对设计方案的构思细节、具体落实方法等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说明。

5.定标环节:重视未中标方案的后续管理。失标企业应在收到招标方的中标结果通知后,尽快索回未中标方案,并交与企业的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档案应作为特殊档案予以妥善保管,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保留或向外扩散。

投标企业发现招标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己方享有专利权或专有技术权的工艺、材料、产品、设备,或者盗用、侵占己方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构思时,应当及时收集对方侵权的确切证据,直接向侵权人发出信函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说明侵权的后果。可先就赔偿等问题与侵权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在法定时效内诉诸司法机关。

三、结语

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相继发生,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揭开双方利益纷争的这层面纱,显露出的更深层的问题是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的缺失。在知识产权日渐成为竞争利器和关键资源的今天,这一管理缺陷足以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小毛.招投标中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属于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03-29.

[2]顾奇志.深圳宝安机场专利侵权案尘埃落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08-03.

[3]林善谋.招标投标法适用与案例评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夏金彪.“冶金智囊团”遭遇诉讼专利纠纷困扰钢铁[N].中国经济时报,2004-10-25.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探讨

最近几年在一些高校当中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学生无法承受自身的压力。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应对和管理压力,日积月累,当压力到大他们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些不良的应对方式,甚至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这也提醒我们在高校的教育中,要对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的相关培训,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压力,引导其进行压力预警,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地控制压力。那么,大学生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对策去应对压力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压力应对的内涵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减少、最小化或容忍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压力会成为促进自我梦想实现的动力;而如果消极地去应对压力,自己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正确认识压力并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压力现状

大学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从高中进入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目标都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和新的挑战。在工作中,笔者会接触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与他们的谈心聊天,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以及经济压力等。就业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压力来源,大学生对毕业后的个人前途普遍有焦虑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前景认知上也比较迷茫。学习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另一大压力。中学主要是应试教育,一切是为了高考。而大学侧重于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革。这些都让大学生产生不适应之感。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差距大,成长环境也各不相同,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人际交往方面明显有困难。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助学、奖学的政策,但物价的上涨、学习用品的增加以及学费等仍然对很多贫困学生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而自由开放的大学生活容易滋长互相攀比之风,这也会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感到自卑,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

三、压力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可以说是每位大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未必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压力,就没法做到科学地应对和管理压力。首先,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压力是不可以消除的,压力会伴随人的一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时,有些同学就想该如何去消除这些压力。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最终一定会是非常失望的。因为压力根本不能消除,可以说压力是人们生活的附属品,不同的人要承受不同的压力,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要承受不同的压力。其次,大学生还要认识到压力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会使行为有效、精力充沛。人们通常会认为压力是有害的,生活中最好没有压力。其实没有任何压力也未必是件好事。大学生如果没有压力就会失去动力,觉得生活无聊,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工作效率。

(二)增强应对技能

应对压力,首先要不畏惧压力,辩证地看待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功能。大学生要认识到压力本身并不是敌人,当处理不好时才会成为敌人。在应对压力的时候,要不断的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大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如果他们把考试看成是一件阻碍自己毕业,对自己的学业会产生一定威胁的事情,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考试,把考试看成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的检验,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继续加油的话,那么大学生肯定就能够去正常的对待考试,不会在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担,甚至还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其次,大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制定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是因为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任务。因此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应该选择主动的计划和积极的行动,这样可以直接的去解决问题、消除压力的来源。比如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应该及早做好职业规划,科学地管理时间,这样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就业增加更多筹码,就业压力自然也会有所缓解。很多的压力事件最后都可能会成为大学生自身的压力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压力事件不能够被解决,而是因为自身解决问题能力有限。因此,增强压力应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合理思维

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发展合理性思维,培养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ABC理论:不同的人看待同样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人看见会遗憾只剩下半杯,甚至会产生抱怨,另一个人可能会庆幸还有半杯水。众所周知,经济压力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来源之一。但是贫困生在面临经济压力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有些贫困生“人穷志不穷”,把苦难当成人生的一笔财富,不仅刻苦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生活费,还能够为家庭出一份力。相反,有的学生在经济压力面前就显得非常消极,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好,没有给自己一个富裕的家庭,还认为贫穷让自己寸步难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显然,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生活中很多事情亦是如此。不管面对什么问题,人们都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所以在面对那些压力的时候,大学生可以对这些压力采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再次的评价,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的去给予这些压力一些积极的意义,或者是让一些普通的事情在积极的意义下变得更加有活力,这样大学生就能够在这些压力和普通事件当中收获到积极的情绪,从而就能够有效的减轻自身的痛苦。

(四)寻求社会支持

当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去积极寻求社会上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有效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需要时刻记住的一点就是,你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你的身边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帮助你,也有很多人和你有着相同的经历,面对过相同的问题,这些人能够给你很好的建议,能够和你有共同的话题。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这个网络当中包括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教师、长辈、同学以及一些专家,另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机构也能够成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源,其中就包括了法律等。在有了这些社会支持之后,就能够有效的去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了安全、归属、自尊以及关爱等。在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这些社会支持就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需求,比如理解、建议、指导以及一些金钱方面的支持等,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轻大学生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的手里面有很多社会资源的话,那么他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也就会更加容易应对。另外当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时候,还可以去寻求一些专业人士的帮助,而这个渠道也是最佳的一种获取情感和信息支持的方式,比如在大学生面对心理压力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去需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所提供的建议和意见是最有帮助的。

(五)平衡生活方式

平衡生活方式也是压力应对策略中不容忽视的方面。研究发现,摄入不同的食物会对人体的荷尔蒙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进一步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也会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可以提高抗击压力的能力。此外,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因而也能够增强抗压能力,人们还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还有一些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如看电影、听音乐、唱歌、散步、做深呼吸等等。

四、结语

当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时,他们需要做的不是想办法去逃避这些压力,而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学生自己能够在逆境当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学生应该要学习和锻炼自己怎么样去应对,让自己能够在压力当中有所收获,这样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虹霖.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大学生群体经验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6,07:44-49.

[2] 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7,04:312-314.

[3] 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15-119.

[4] 陈天军.独立学院大学生压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10,06:63-64+95.

篇3

关系机遇

被“蹭”方:老师、校友

“蹭”方理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校友见校友也能产生别样的化学反应。无论是毕业求职还是日后工作,“关系户”能享受更多优待。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老师和校友恐怕是最安全、可靠、给力的一方了。

校方应对策略:统一战线,互惠共荣

2008年10月,中山大学正式启动校友日,将每年11月第2个星期六定为校友日。校友日意为校友返校日,是学校专门为其毕业生、校友举办回校庆祝活动的日子。当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庆祝只是个幌子,拉校友回校捐赠,帮在校学生绸缪就业机会才是学校的真正用意。在中山大学第一年的校友日上,校长黄达人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呼吁校友:“为师弟师妹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或机会。”2009年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暨南大学还专门新增了“校董、校友企业,校市合作单位”专场招聘。

回想一下,每年学生求职的毕业季,老师推荐都是一个最给力的就业途径。四年求学,几万块的学费不单是要用来买知识,还要“买关系”啊。

免费“培训”

被“蹭”方:图书馆、课堂、学校数据库

“蹭”方理由:总是在离校后,才发现自己多么有必要“充电”。回学校泡泡图书馆,再去听几堂感兴趣的课,如此舒适、免费的“回炉”方式,怎能错过。

校方应对策略:肃清校外人士

2007年11月5日,北京大学一句“社会闲散人员”给那些在北大的“蹭课族”定了性。基于“蹭课族”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现象,北大决定以抽查学生证的方式来肃清教学楼中的非北大学生。原来,某些老师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们开设的课程广受欢迎,就连老师本人带的学生都有可能听不上。一些本来是小班教学的课程,教室座位上早就被校外“蹭课族”的“占座书”捷足先登。

事实上,许多高校的课堂、图书馆都曾遭遇蹭客“攻击”。每到周末,想来充电学习的、蹭空调睡大觉的、打发空虚时日的蹭客便不断涌入,让教室、图书馆等地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在校生的学习效果。各校不得已纷纷使出杀手锏:凭证入场。据悉,中山大学某图书馆还要求,校外人士每次支付5元的“门票”并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材料才能入内。

便宜消费

被“蹭”方:食堂、运动场、宿舍

“蹭”方理由:工作后才发现,到哪能找到比学校食堂还便宜的饭店,比校园体育馆还舒适的锻炼场所,比宿舍还划算的住所呢?

校方应对策略:加收搭伙服务费

2007年,“白领午餐食堂蹭饭地图”在网上大热,这份标注了地址、时间、注意事项,甚至指导价格的地图成了白领高成本生活“下流化”的导火索。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都市白领只能将目光转向几块钱一餐而且品种丰富的高校食堂,以及几块钱就能占用任意时长、场地永远充足的校内运动场。大众点评网等网站、论坛对各高校的食堂、运动场等都有详细的点评和优惠价格介绍,甚至给出了“高校蹭饭(蹭场)策略”。

面对汹涌而至的校外人士,各高校唯有“提高门槛”。成都某高校在被“蹭饭族”折磨得苦不堪言后,终于贴出公告:从2011年3月10日起,未持“一卡通”刷卡的消费者,将被视为无卡消费的外单位就餐人员,加收20%搭伙服务费;对校内、校外人士进入运动场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每到寒暑假,山东某大学的学生宿舍便被外来准备考研的人士租住,失窃事件时有发生。为保证校园安全和学生享用资源的优越性,学校最终决定假期封校,以“抵御外侵”。

景点文化

被“蹭”方:校园景点、文化氛围

“蹭”方理由:近水楼台,以解相思。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他们与校园接触的时间可能比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还多,这也难怪他们即便毕业了仍怀念学校里的一草一木。

校方应对策略:下发 “限客令”

浙江林学院东湖和衣锦两个校区都有植物园风光,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数对新人来这里“蹭”婚纱照外景,最多的一天居然有72对新人。事实上,许多高校都深受“游客”的困扰,知名学府更是如此。

篇4

摘 要:顶岗实习是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顶岗实习 应对策略

教高 [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营销管理类岗位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顶岗实习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市场营销专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也带来不利影响。

一、顶岗实习现状调研

1.顶岗实习时间安排。目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习主要有三阶段:第四、五学期各为期四周的实习,第六学期为期18周的实习。其中第四、五学期主要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自主联系企业为主。

2.顶岗实习企业统计。以2012年10级营销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的实习为例,有迪信通、达圣元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展新商贸等10家企业,共接收130名学生。

3.顶岗实习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与企业、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获取有用的信息。(1)顶岗实习岗前调查,主要包括实习企业及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情况等。(2)顶岗实习过程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工作情况、教师的跟踪管理及企业的管理情况等。(3)顶岗实习结果调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系顶岗实习工作评价等。

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1.实习企业方面。(1)实习岗位单一,不能与人才培养方案良好对接。人才培养方案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专门制定的,课程的设置以此为依据,专业培养方向涉及房地产、医药和汽车等行业的营销岗位,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并没有完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企业有担忧。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以来就业形势不错,有一部分企业以能留住人为目的,非常欢迎学生顶岗实习,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担忧。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在接受顶岗实习学生过程中,主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学生到企业需要由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如果顶岗实习时间短,学生刚能上手实习就结束,企业很难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2.学校方面 。(1)教学计划中实习安排时间与企业用人安排不合拍。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是以学校管理的方便为出发点,安排在学期末和第六学期,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2)实习过程管理欠规范。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第六学期学生实习以自己联系为主,地点分散,给日常管理带来难度,这也使得教师的指导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3)实习管理力度不到位。由于许多企业都是第一次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双方还需要进一步协调,需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3.学生方面 。(1)对顶岗实习认识片面。对于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及家长存在认识偏差,不能正确对待顶岗实习的利弊,甚至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签有不利于学生的约定。(2)职业意识缺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实习岗位以销售代表为主,工作既有挑战性又较辛苦,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实现由学生到准员工角色的变化,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等不能适应。甚至有学生“中途退岗",这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较大困扰。

4.法律制度方面。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实习期间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在受到侵害时,没有合法途径维护,这也使得学生有后顾之忧。

三、应对策略

1.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要想实现三方共赢,应就顶岗实习的目的、实施、考核、评价进行共同探讨,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建立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指标,设立各实习阶段的考核指标,将实习全过程分解并量化,使实习过程便于考核和监控,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实习过程的信息和情况及时地反馈,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与信誉良好的实习单位建立互动,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大校企深度融合,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可以与商联会等行业协会合作,主动出击,寻求效益好、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3.做好岗前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就业指导与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心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把握好实习与学习的关系。加强学生职业营销人的道德素养,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

4.明确学校、学生、实习企业三方责任。教育部教职成[2006]4号规定,“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关系,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能有效维护;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学生权利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应对策略;就业能力;提升

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在多变的就业形势中,毕业生融入社会找工作属于一个网状结构,任意某种形式的变化,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就业形势变化;因此,就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成为了引起争议最多的话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1、宏观就业形势低迷,产业结构不平衡,造成毕业生供需矛盾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是从1999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最低值,而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特别是产业结构和供需矛盾异常严峻,因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大多数企业在发展期间紧缺高技术型人才,毕业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势必造成市场供需矛盾,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

同时,市场就业环境产业结构的供需矛盾表示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供过于求,更是结构性方面的供过于求;我国当今也越来越往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社会需求越来越向重点院校高学历、高技能水平集中,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平衡。

2、用人单位追求高素质,抬高就业门槛,缺乏与高校的有机对接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在招聘时通常会采用比较保守的紧缩财政的发展战略,减少人力资源补给量的同时,还要应对毕业生的经验障碍,因此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创新实践能力匮乏而难以落实工作。

中石化一些二级单位为了企业整体的绩效,提高选才标准,还取消了部分原定的校园招聘活动,在宏观形势低迷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市场需求萎缩的巨大压力。[1]而造成此类事情的根源还要从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机对接说起,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质化”,即便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开设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大多数学生学习它仅仅是为了修学分,而没有把它们真正作为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来对待,[2]势必造成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紧缺专业性人才这种两极化情形。

3、毕业生找不到准确就业定位,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就业观念偏差是近些年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一项主要问题,当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就业心态浮躁,不愿从事基层性工作,而暂时又无法胜任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职位。据调查,42%和30%的毕业生首选地为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愿意去边远省区的学生微乎其微。

另外,现今大学毕业生仍不能看清自身能力及个人优势,不能完全严格要求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薄弱,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不顾自身条件对薪水待遇要求较高,都是导致毕业生难就业或是难以找到心仪的职业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应对策略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就业观

十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从毕业生自身来看,在社会中成熟和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有经济、有保证和对社会认识成熟的前提下择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先决条件。

从高校看,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连接社会和个人需要与教育供给的制约点。因此,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科学地开设专业和调整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3]

从人力资源保障看,要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与高校和用人单位联合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实现求职者和单位无缝对接,缓解就业难问题。

2、拓展思路,跨专业尝试,在创新中开阔视野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历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最高仅在三成左右,即便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调节不同学历、学科专业招生数量,及时进行结构的再调整,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因此,调整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跨专业尝试也同样是将各领域思想集思广益的途径之一,在求职过程中结合当前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优势,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那样更具有针对性的找到企业制度或规划中的不足去改善,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3、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就业陷阱,提升就业能力

求职中不可忽视的陷阱涉及很多领域,招聘会陷阱、职业中介陷阱、高薪陷阱、合同陷阱、押金陷阱……但不论哪种就业陷阱,都是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经验不足的特点,榨取他们的钱财和劳动力。

作为对社会的合同制度还不够了解的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学毕业生,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与公司各方信息的沟通,构建毕业生与雇主之间联系的桥梁,[4]多层面了解公司情况,清醒地择业,合理利用就业协议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学生应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缩短学生到雇员角色的转换,[5]对决定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才能确保涉世不深的毕业生利益不受损害。

4、理性分析,合理自荐,点滴积累完善自我

据统计,高学历人才在全体毕业生中所占比例较小,但企业对中专以下、大专生和中专生需求占总比例最大,因此,在实际应聘中,实际操作能力往往比良好的技能更具优势,毕业生虽经验普遍不足,但良好的学习态度,严谨谨慎的做事风格就成为成功应聘良好职位的重要筹码。 因此,毕业生应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就业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变挑战为机遇,抓住机遇顺利实现就业,及时消除那些不合时宜的、不切实际的、影响求职就业的陈旧观念,准确恰当地进行就业定位。

只有学会着眼于实际,改变和提升自身潜能、理性分析、合理自荐,将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快更多的应用到工作中去,发挥最大效益,从基层做起,对企业细节有个全面审视,作出科学性的决策方针,才能面对随时可能改变的市场形势、就业形势、市场需求体制。

【注 释】

[1] 孟建民.论新形势下一般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6)38-41.

[2] 郑晓坡.浅谈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3(1)75-77.

[3] 张红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初探[J].老区建设,2013(2)51-53.

[4]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 [J].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4)1-78.

[5] 党竹青.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与出路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6-48.

【作者简介】

张 雪(1982-)女,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晓棠(1995-)女,辽宁省建平县学生,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