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舞种
(一)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可细分为民族舞,民间舞。具体来说,民间舞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民间舞的总称,其中具有较高代表性的就是傣族舞、藏族舞、蒙古族舞以及朝鲜舞等,而民族舞则是汉族舞的另一种说法。民间舞主要可以从原生态民间舞和学院派民间舞两种类型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原生态民间舞广泛流传民间,大众能够参与进来,“自娱性”极强。原生态性、民间性、民族性是原生态民间舞较为显著的审美特征,其舞蹈动作不加修饰,有着浓郁民族风情。而学院派民间舞的审美特征则体现出更具表演性的特点。它虽然来源于民间但是却高于民间,肢体语言进行了规范,以表演为目的,表演性十分显著。
(二)芭蕾舞
芭蕾舞最早起源于群众性的广场舞蹈,17世纪在法国宫廷中正式形成。在审美特征上,芭蕾舞显示出了对西方皇家宫廷风格的继承与发展,虽然早期西方芭蕾舞有着很多不同的流派,但是在芭蕾舞中这些流派都对西方皇家的服饰、音乐、题材、内容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舞蹈形式
(一)人体和舞蹈动作
人体天然具有自然美与社会美,作为舞蹈审美的重要载体,人体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体态、容貌、健康的肤色等自然美作为支撑,更需要极强的张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来展现舞蹈中展现的内心世界。同样的,舞蹈动作作为规范人体动作、动律、造型等的重要代表,要实现其审美意义,就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条件。一是规律性。舞蹈来源于生活,而不是艺术家的凭空创造,简洁(干净利落的舞蹈动作)、整齐(富有条理性)、丰满(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往往能够让舞蹈动作更为和谐流畅。二是节奏性。以节律的人体动作来对舞蹈中的情感进行表达是舞蹈的真谛所在,而按一定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动作转换实现舞蹈动作与舞蹈情感的统一是舞蹈审美特征中的关键所在。
(二)舞蹈语言和造型
舞蹈语言是连贯化的舞蹈动作,不仅需要有舞蹈数量的叠加,也需要有质上的变化。而舞蹈动作要成为舞蹈语言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舞蹈动作形象要鲜明,便于大众所理解。其次,舞蹈动作要有形式美,体现出舞蹈中的变化。最后,舞蹈需要具有个性特色,感情饱满,和谐流畅。而从舞蹈造型上来看,舞蹈中的姿态、举止动作、队形、路线等共同构成了舞蹈造型,舞蹈作为“动静结合的造型艺术”,通过动来升华舞蹈的情节与主体,通过静来加深观众的记忆与印象。
三、舞蹈过程
(一)编排
舞蹈编排者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产生创作的冲动,并带着这种冲动来对生活进行感悟,并用舞蹈意象的形式实现舞蹈的最终的编排。客观来看,舞蹈编排的核心要素就是生活,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无疑是舞蹈中的核心所在。作为新时期的舞蹈编排者需要有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客观事物到主观心像最后到舞蹈动作的转变。同时还需要富有情感,舞蹈编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捕捉和最后情感的凝聚的过程,舞蹈编排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进行创作,既要表达出社会的共性也要表达出创作者的个性。
(二)表演
舞蹈表演需要舞者在舞台上对舞蹈本身进行创造性表现,这就是舞蹈艺术中俗称的“二度创作”性。也就是说,舞者是舞蹈的最终实践者,但是它缺少与编排者共同创作的环节,而要赋予舞蹈灵魂,就需要发挥舞者的主观创造性,综合运用舞蹈的表现技巧、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实现舞蹈内涵与情感的传达。同时,舞蹈表演的主要工具便是人的躯干与四肢与姿态造型等共同形成了舞蹈的动态意象。展现舞蹈意象是舞蹈中重要审美特征之一,需要利用舞蹈表演将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与情调进行展现。
(三)欣赏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技艺欣赏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展现出情同手足、军民团结的精神;同时它还将民歌与踢踏舞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炼、加工形成。它的主要情节是:一群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边洗衣服的战士;于是这群姑娘用计策将战士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并且洗的干干净净,当这些战士回路,发现这一现象,急中生智帮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整个舞蹈一直担着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着喜好的衣服在后面追的活泼、生动的场面结束。这段《洗衣舞》不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远的地方。由于取材新颖、结构简洁、立意深远,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广大民众喜爱。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赋予了作品独立可行的空间,不管在主题,还是在题材上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紧紧围绕艺术构思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向观众展现舞蹈形象。因为创新点一直是艺术作品永存的条件,在得到肯定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舞蹈本质来看,美感主要存在于自主创作中;而所谓的新作品,不仅要在意料之内,更要在情理之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创新的物质产生美感。作品主题思想作为整个艺术美感的源泉,创作手法必须真实动人,在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演绎作品。如:《荷花舞》作为广受舞蹈家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为观众带来了美感与新意,在创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莲花灯”的启发,从而在艺术形象上也进一步创造和加工,不管是内质还是形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2)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古文《毛诗序》曾这样说过“情动于中,行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这也展示出人在激动时,会情不自禁的跳舞。舞蹈表达情感的特点是神行整合,用体动展现感情,给人直观的形象。由此可见,抒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虽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台词与客套的语言叙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利用对应的场景和音乐叙述事件。在舞蹈艺术形式中,常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优美、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而观众在舞蹈艺术欣赏中,也通过对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现想象力,掌握故事情节,体会舞蹈蕴涵的感情。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与天鹅相遇是一段古典的双人芭蕾,通过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极其细腻、巧妙的展现了奥杰塔从提防、恐惧心理到信赖放心的心理转变,最后萌发爱情的转化过程。在这段舞蹈中,没有语言描述与台词,但是却将主人公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3)虚拟象征的审美特征。舞蹈作为生活现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观的纪事,而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审美特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人员姿态、身体动作代替语言,从而进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现故事情节。因此,不了解审美特征,就会让刚接触舞蹈的人员展现出“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过舞姿与情感动作,用屈指可数的方式展现舞姿。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它是一部展现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纪事的环节。当表演人员站在鼓上查探军情,不幸中箭时,表演人员用手紧紧的捂着胸口,在鼓面做后桥动作,并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后从鼓上滚下来。在这段舞蹈设计中,主要以抒情为体裁,在直观纪事的过程中,展现受伤疼痛的场面,再将细节放大,展现人物形象,达到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的效果。
(4)技艺与综合的审美特征。技艺性作为舞蹈艺术完成蜕变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绎的内容必须在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的主题心理是完成高难度的技艺。通常,多圈旋转、跳跃都是高难度的动作,在体现技艺性的同时,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软软性进行。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一门艺术,更代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广阔的演绎范围和创造区域。而舞蹈审美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审美特征很难完成,所以必须结合多种形式展现艺术美。
3结束语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鲜明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审美特征,从各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与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黄颖.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时代文学,2012(15):216217.
[2] 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2010(8):182,184.
[3] 蔡蕾.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功能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198199.
关键词:审美特征;审美意蕴;情感性;象征性;节奏性;动作性
舞蹈与其它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它的显著特征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手段,借助节奏、表情等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以此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物质手段是不断运动着的人体,而不是空间幻觉视像或画面上的人体,因此,舞蹈艺术具有一些自身特有的审美特征,同时舞蹈审美意蕴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接受和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抒情性、象征性
艺术都有很强的抒情性,但舞蹈艺术的抒情性是最为强烈和突出的,有人甚至认为它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只是它的情感表达有不同的方式:舞蹈受人体动作的限制,它不能以语言的形式诉说,不宜直接摹拟生活中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有韵律的肢体动作,甚至是带有感情的动作表现高度概括化的精神面貌,抒发内心的情感。
古人对舞蹈的抒情性早就有所研究。“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成语“手舞足蹈”的来历。从这几句话来看,古人把舞蹈看作是抒发感情的最高形式。从表演的形式来说,舞蹈往往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抒发感情,让观众从中去体味这种感情,而不是靠台词、靠讲述复杂曲折的故事去感染观众。
舞蹈没有台词,一般只有音乐和场景的烘托和配合。这是舞蹈感情的表现受到~定的制约,但这样的也促使舞蹈寻找更加适合的表达手段,因此有了更加广阔、独特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或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加突出明显。情绪舞的感情之强就不用说了,情节舞虽以情节为重,但本质仍然是强烈的抒情性。舞蹈《天鹅湖》第二幕中王子与天鹅初次相遇时的~大段古典双人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细腻地表现了奥杰塔从恐惧、提防、抵御到放心、信赖,继而萌发爱情、腼腆含蓄的复杂感情变化过程,其感染力非常强烈,称得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舞蹈主要不是再现生活,而是抒发感情,舞蹈的目的就是抒情。舞蹈的抒情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舞蹈与戏剧相对比来看,虽然同样以人体动作为传达手段,但戏剧中有对白等表现手段,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来说明人物和地点的名字:而舞蹈主要让观赏者从人体的舞姿、旋律中感觉和联想情节和故事,这就要求舞蹈动作要有强烈的情感性在里面。戏剧人物动作强调摹拟生活,要求服从于一定人物性格和规定情景,而舞蹈则更强调形体美,所服从的主要是情感方面的规律。舞蹈中的动作,于现实中的动作是由区别的,舞蹈艺术既要考虑动作的逼真性,更要注意动作的美观性。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虽然也可以表达情感,但视觉不会非常强烈。在舞蹈中,因为没有语言的辅助,一切都得靠动作来表现,这就需要对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形象的提炼,使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出舞蹈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正是如此,舞蹈的抒情性才会变得那么强烈和明显。当然,抒发感情的舞蹈和生活,两者也不是完全分开的,只是反映生活不应理解为机械摹拟生活。总之,舞蹈是用人体为表演的物质手段,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连续运动队的优美的形体动作,即用经过提炼、组合和美化了得人体动作来抒发感情、反映生活队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体的动作姿态来代替日常生活的言谈话语,通过舞蹈者的肢体动作完成人物活动、性格的刻画。它不同于文字、声乐等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舞蹈是没有台词的。只能把有声的东西,变为无声的情感交流。因此,这就存在一种转化,都必须彻底地转化为舞蹈特有的语言:“它的空间是造型的;时间是音乐的;主题是幻想的;动作是象征的。”造转化的过程中,舞蹈的动作等都带有了一层象征意义,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舞蹈具有象征性和虚拟性。在现实生活中,少女不会踮起脚尖走路,小伙子也不会托举动作抒发倾慕之情。但是在舞蹈艺术上不但被承认,而且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舞蹈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照搬照抄。因此可见,舞蹈这些特殊的语言都有其象征的意义,因此,欣赏舞蹈不要苛求与现实的相同,而要发挥想象,明白舞蹈语言的特殊含义。
舞蹈与体操和杂技不同,体操和杂技展示的人体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包含的感情因素很少,它所现实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人体技巧。而舞蹈艺术就不同了,它把人体美只是作为一种媒介和手段,目的在于表达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舞蹈者的动作不是单纯的炫耀技巧。在舞蹈中,任何姿势都有象征的意义,它们可以被有意识的控制,通过这些姿势我们才能看懂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舞蹈的姿势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提炼、升华而来的,是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逐步摆脱了个别“具象”的东西,而抽象升华为“程式”“类型化动作”,从而被广泛运用于与原来具象内容相差甚远的方面、领域,例如用来表现人的内在情感。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只有深入生活中,才会被广大观众接受、理解,舞蹈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至于那些通俗的民间游乐活动与节目集会上,人们常戴着各种假面具尽情歌舞。从面具上可以区分出老、幼、男、女,以及哭、乐、悲、愁等形色各异的人物。这种舞蹈将虚拟与象征的审美特征融于一个整体之中,增加了直观的审美效果,让观众更加直接地看清了舞蹈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几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对照,我们更可以看出舞蹈艺术的象征性和虚拟性。绘画雕塑都是以实际存在的物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的,它有实在的造型存在,杂技武术只是单纯的动作技能,它没有虚拟性。舞蹈就不同了,它实际存在的身体只是一个中介,所显现的动作并不是它要达到的目的,重点在于它通过动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正是从这几点上,我们可以得出舞蹈具有象征性的结论。
二、节奏性、动作性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性,但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其节奏性是非直观的,舞蹈艺术是人体艺术,主要通过动作来表情达意,所以其节奏是直观明显的。人体动作的快慢、强弱等就形成了舞蹈的多种节奏。
别林斯基曾把古典芭蕾舞比喻为从台座走下来的活的雕像。从舞蹈艺术塑造优美的艺术造型来看,这个比喻是颇为贴切的。舞蹈者把自己各种高超的技能凝聚成各种身体语言,这些形态各不相同的动作都带有明显的韵律美,使舞蹈就有了节奏的美,给观者以很强视觉冲击。舞蹈的律动是人体动作得以表现的组织形式。它的基础是节奏,当严格意义的音乐尚未出现时,节奏就已经存在并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例如,单纯的拍、敲就已具备了节奏的意义、舞蹈中的节奏、音乐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推使舞蹈向更加高级的境界发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舞蹈艺术者的探
究,舞蹈艺术必会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舞蹈艺术的节奏性是人体的韵律,所以,表现出来的这些节奏性和动作都是带有感情的,也就是人内在的感情和思想促使了这些动作的安排,在舞蹈艺术中,自然产生了各种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观者在欣赏时领悟到舞蹈者的思想。当然,这种带有感情的节奏和动作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只有如此,才能被广大观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只有如此,才能被广大观众接受。如果缺少了感情,舞蹈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舞蹈也可以说是动作的艺术,舞蹈通过人体的动作或说是节奏来表现内在的情感,情感以动作作为依托,如果能将动作与情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那就是成功的舞蹈艺术。舞蹈要表达喜怒哀乐,还是要塑造人物形象都要以动作为依托,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管是民族舞还是现代舞,离开了动作也就不能称之为舞蹈了。
当然,中西方的舞蹈动作节奏是不尽相同的。西方古典舞蹈的动作多是呈放射性的,尽情地舞动身躯,似乎想摆脱地球的引力,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芭蕾。最为典型的芭蕾绷起足尖的站立,形成舞蹈家向上升腾、放射的效果。芭蕾舞侧重于下肢的动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跳跃。在跳跃中,人体向外拓展,动作优美。在中国的舞蹈中,就少有这种表现形式。中国的舞蹈,包括日本、印度、朝鲜等东方舞蹈,特别是民族舞蹈是另一种造型风格。舞蹈者是站在地面上的,其动作比较含蓄。一般来说,很少把脚高抬,他们沿着一定的几何图形,缓慢地移动脚步。与西方舞蹈不同,臂和手的动作千变万化,而且极为重视,双臂一般都围绕着身体运动,像舞蹈《千手观音》主要是运用手臂的多种变化来完成的。此外,在我国的古典舞姿中,手腕与脚腕大都是弯曲,极少有绷直的现象。这样,就不能形成类似芭蕾一样大的放射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艺术也出现了不断渗透的趋势。西方舞蹈大量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舞蹈的表现形式。西方也吸收了东方舞蹈的一些因素。形成了现代的中西方舞蹈相互渗透、相互吸取对方精华的趋势。今天的中国舞坛上“开、绷、立、直”的形态原则在蔓延着,趋向于放射、外拓的姿态不断地出现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这种相互学习会促使舞蹈艺术不在拘泥于原有的艺术形式,从而有一个新的突破。
三、题材、动作、情感在舞蹈审美意蕴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的题材选择常常融入“时代精神”,所谓的“时代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进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持摒弃的。优秀的舞蹈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是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那么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意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如《春蚕》根据唐朝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把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体现了出来。编导着重塑造和体现春蚕的心灵美,突出了春蚕造福人类的品格。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叶子背后是充满曲线美的“春蚕”(演员)。通过演员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飘渺的纱巾,表现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展示“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并从中给观众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涵。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春蚕,实际歌颂的、给人的启示是献身精神。
舞蹈动作要求以简代繁,讲究生动传神,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敦煌舞蹈;造型艺术;审美特征;《闻法飞天》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23-01
一、敦煌舞的起源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古代舞蹈姿态,就是敦煌舞蹈的源头。敦煌舞蹈属于对整个敦煌莫高窟内壁画舞姿进行提炼和发展的结果。以“敦煌”进行舞蹈命名,表明了舞蹈是根据敦煌莫高窟内大量的舞蹈姿态进行研究并与现代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我国舞蹈工作者,对敦煌壁画艺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创造性的获得了敦煌壁舞蹈中“腾踏旋转”、“弹指移项”、“扬眉动”、“扭胯蹶臂”等动人舞姿,并通过与现代舞蹈的融合,创造出敦煌舞这一种新的舞种。
二、敦煌舞的重要性
敦煌舞在探寻并重现中国古典舞蹈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选择从戏曲、武术、民间舞蹈等方面进行探寻,还可以利用莫高窟内十分丰富的壁画、雕塑,文物、文献等。敦煌舞的出现,综合了壁画中存在的各种舞姿,提炼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动作并形成体系,推动敦煌舞蹈的进步。
三、敦煌舞的发展
戴爱莲先生《飞天》《丝路花雨》作为我国首部直接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的民族舞蹈,一经上演,便获得巨大成功,开启了敦煌舞借鉴敦煌壁画与创新结合的时代。
四、敦煌艺术特征的分析
(一)敦煌艺术的丰富象征性内涵
在敦煌艺术中,丰富的象征性内涵可谓是最为突出的审美特征。在敦煌艺术图案设计中,出现了单纯整一却又复杂规整的现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宗教的内涵十分的鲜明。在研究敦煌艺术的时候,需要将敦煌艺术的内涵作为出发点去分析敦煌艺术的魅力。
(二)敦煌艺术中结合了简约美与繁复美
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敦煌塑像,都可以发现众多的敦煌艺术品的原型是提取于生活之中,通过简约与抽象的艺术手法,依靠一定的形式美方式,勾勒出繁复装饰图案。这点在敦煌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上可以很鲜明的体现出来。如在北朝壁画中出现的纹饰忍冬纹,其造型设计自由活泼,变化多姿,简洁朴实,并通过忍冬纹组成单叶波状、四叶边琐样式等,叶状上结构脉络完整而清晰,做到了简约美与繁复美的结合。
(三)敦煌艺术中蕴含音乐美
敦煌雕塑或壁画中,都可以看出一些关于韵律的音乐美之处。表达着艺术家的丰富精神世界。其中壁画中的图案装饰最可以体现音乐美,如忍冬纹修长舒展的枝叶,随风飘动的云纹,仿佛燃烧跳动的火纹,还有长袖飘然,舞动长天的飞天,自由的状态,舒展的情怀,洒脱的张扬,让整个的艺术具有着深深的音乐美的存在,让人感觉到了律动。
(四)敦煌艺术融合了人间美与天国美
敦煌艺术,是包含着浓重宗教色彩的艺术。在敦煌艺术进行创造神或佛世界的同时,还将人的因素融入到其中,做到了人间美与天国美的融合,营造了人神共存的意境。由于敦煌艺术受佛教文化影响很大,其壁画或雕塑美术艺术方面,都可以看出世俗观念与佛教观念的融合,如莲荷纹在佛教之中代表着净土,蕴含了清净的意义。
五、敦煌舞蹈《闻法飞天》审美趋向分析
(一)敦煌舞蹈《闻法飞天》中存在的内在美
在敦煌舞蹈《闻法飞天》表现形式中,选择由三人化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神仙的意境,隐隐中透出大道无形,若隐若现,让观众在虚实之中,感受《闻法飞天》独特的内涵魅力。
(二)敦煌舞蹈《闻法飞天》中存在的形式美
在敦煌舞蹈《闻法飞天》中,选择长绸作为艺术表达的道具,可谓是《闻法飞天》中最具灵魂感的道具,与舞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长袖善舞,通过这种抛收动作,将观众引入虚幻而飘渺的意境之中。
(三)敦煌舞蹈《闻法飞天》存在的风格美
在敦煌舞蹈《闻法飞天》也充分的利用S型体态来完善整体舞蹈的风格。S型曲线的营造,需要舞者将自身的气、力连贯于一体,使之看起来十分的娇媚动人且不失流畅感,有些S型曲线更是表达出了西域之中飞天的活跃之感,豪放而干脆,让人感觉刚柔并济、紧慢相宜的风格之美。
(四)敦煌舞蹈《闻法飞天》存在的手势美
在敦煌舞蹈《闻法飞天》中,手势的运用,让众多的观众惊讶不已。《闻法飞天》中手势是根据佛的手印演化而来,寓意与佛祖想通,不同的手势,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及内涵。如六壁风动的目的是拯救世人,消灾并祈福的含义。
六、结语
本文对敦煌舞蹈《闻法飞天》的造型艺术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希望敦煌舞蹈可以在敦煌艺术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巨大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经典作品并流传于世。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内容;特征;完美结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按照各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按照民族认同的“美的规律”“美的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流传至今的世界的舞蹈艺术。而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发展和积淀所创造出来的舞蹈文化的结晶。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学者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跳个舞给我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人。”因为这些学者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研究舞蹈文化就是在认识人类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应当意识到“人体”自身的美的时候就必然会选择自身为“第一审美对象”,必然会顺其自然地选择自身作为抒发生命情感的载体。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是许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点”,直到今天,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传统,甚至有的舞蹈文化还作为国家象征而得到推崇。因此可以说,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说完全了解舞蹈这个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今天所言的历史是经过考证、经过修辞的文字的历史。舞蹈文化是一条奔腾的历史长河,是舞蹈审美的观照物,而舞蹈审美则是一簇燃烧的求索之火,透射着舞蹈文化的真谛。
1.肢体语言美
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意境创造表达出来。“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言”。身体语言在自然表达中逐步丰富,身体因之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一般来说,作为舞蹈艺术之物质媒介的舞蹈演员,都有着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也就是说,构成舞蹈的美的物质媒体——人,本身就是美的。舞蹈动作作为人体的艺术表现,更有着特殊的、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功能,有着一种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或其他一些语言作品被改编成舞蹈、舞剧,或是人们用舞蹈、舞剧来表现某一题材内容时,表演者用动作表情表现故事情境,常常会产生一种其他某些艺术难以达到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生活中任何一种素材,无论是静态的花草、树木、桌椅,或是动态的谈话、爬梯、等待,甚至是抽象概念的空间、速度、力量、平衡等,也尽可以用表情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装饰性动作去表现,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独特的魅力。芭蕾舞以“开、绷、直、立”为美,中国古典舞则以“拧、倾、圆、曲”为美,各民族民间的舞蹈的呈现,更是纷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美!
2.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体动作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人的精神面貌。强烈的抒情性是舞蹈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达强烈情感的直接形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德国艺术史家恩斯特·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极致。这种动态艺术所显示的生命之美,比静态的造型艺术和抽象的语言艺术及空灵的音乐艺术更有力度。任何一种情感的存在必然有其社会根源,情感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互相交汇的产物,也是个人社会交际在个人意识空间的映射,人们很容易通过情感产生共鸣。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通过肢体语言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来深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类情操的高度升华,它以鲜明的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动着人们。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与情感作为美学特征。舞蹈家将客观生活的情感融合在肢体语言中,通过艺术表演将情感表达给观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所以,身体是艺术表现的最直接的媒介,身体艺术是最具直接感染力的艺术,而舞蹈是身体艺术的精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激起人类的情感或是唤起人类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也正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和渴求的。
3.舞蹈艺术编排的独创性
舞蹈的独创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创新意识对于舞蹈艺术而言,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审美的发展,是以创新意识为根本动力的。创新是形成舞蹈审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纵观舞蹈发展的历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程式化、格律化的长期稳定,甚至是停滞状态下开始寻求新的创作观念,寻求全方位的探索,获得长足的进步的。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当那些陈旧的主题和内容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就需要有一些“精品”应运而生。所谓“精品”正是要靠创造性的劳动来打造。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几乎都具有创新的艺术风格。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精品工程实施的五年里,相继涌现出了大批彰显国家艺术水准的舞蹈作品。
总之,舞蹈是包罗万象的艺术。鉴于舞蹈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其传承中也一定给舞蹈艺术带来综合性的审美特征。舞蹈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同时,舞蹈又与其他各门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舞台表演以“舞”为中心,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武术等都可以成为舞蹈的辅助手段。舞蹈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舞蹈也可以气势恢宏博大、多位一体,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品位,铸造了独特的舞台魅力。但是,舞蹈的综合性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多位一体的交融中,如果出现配合不当,也很容易使整个作品受损,成为各种门类艺术的拼盘。只有避免这些问题,循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其他艺术门类中碰触灵感、汲取营养,但又不让其他因素在作品表现中喧宾夺主,让舞蹈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姊妹艺术结合得丝丝入扣,才能将舞蹈艺术丰富的审美内容和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舞蹈文化和舞蹈审美机制应该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使观众闯入玄妙的、美的舞蹈世界。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3]瓦尔特·索雷尔著.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
[4]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主编.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