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堂教学常用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新课改所强调的那样,只有好的课堂导入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八年级《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情境导入
情感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采用表情朗读、再现形象、音乐铺垫、创设情景、激情描绘等方法,很容易就在开课前构筑学生的“唤情结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对课文涌出迫切需要更加了解的念头,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踏出了良好的开端,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文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美景、突破文字的局限,我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把荷花的美图做成FLSH短片,配上悠扬的古琴音乐,将荷花本来文字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种种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作者妙笔生花描绘的荷花。
三、游戏导入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用游戏作为新课的开头,把一系列繁琐内容寓于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觉易学、乐学、好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为上好新课做好铺垫。在学习古文《刻舟求剑》时,让同学们组织起来,参与表演小品:渡河中一个乘客一不小心把剑落入水中,他不慌不忙的在剑落水船上的位置做了个记号。当人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这样能够把剑找回来。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他能在他做记号的地方找回剑吗?通过同学的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古文变得有趣好玩,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渴望程度。
四、目标展示导入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五、故事导入
中学生有着无比的求知欲和无穷的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教材生动具体,也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爱好。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原著《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好能采取评书大师田连元的讲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着幽默、特有的声调表达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果学生有要求也能让他们来展现水浒故事。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也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求知积极性,为切入课文带来良好的效果,比一般的直白表述导入有更好的收效。
六、直观教具导入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核舟记》,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介绍设疑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目标展示导入;故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等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正如新课改所强调的那样,只有好的课堂导入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设疑导入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八年级《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情境导入
情感是语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采用表情朗读、再现形象、音乐铺垫、创设情景、激情描绘等方法,很容易就在开课前构筑学生的“唤情结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对课文涌出迫切需要更加了解的念头,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踏出了良好的开端,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课文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美景、突破文字的局限,我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把荷花的美图做成FLSH短片,配上悠扬的古琴音乐,将荷花本来文字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种种姿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作者妙笔生花描绘的荷花。
三、游戏导入
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用游戏作为新课的开头,把一系列繁琐内容寓于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觉易学、乐学、好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为上好新课做好铺垫。在学习古文《刻舟求剑》时,让同学们组织起来,参与表演小品:渡河中一个乘客一不小心把剑落入水中,他不慌不忙的在剑落水船上的位置做了个记号。当人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这样能够把剑找回来。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他能在他做记号的地方找回剑吗?通过同学的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古文变得有趣好玩,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的渴望程度。
四、目标展示导入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五、故事导入
中学生有着无比的求知欲和无穷的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教材生动具体,也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对文学的爱好。在讲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对原著《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最好能采取评书大师田连元的讲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着幽默、特有的声调表达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果学生有要求也能让他们来展现水浒故事。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也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求知积极性,为切入课文带来良好的效果,比一般的直白表述导入有更好的收效。
六、直观教具导入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核舟记》,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课堂教学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诱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其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为追寻的目标持续努力奋斗的过程,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激励方法,更需要基于课堂教学激励原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达到目标,发挥课堂教学激励的最佳效果。
一、表扬激励法
著名特级教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变聪明”。教师的表扬就像一缕阳光,让学生心花怒放。表扬依据出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物质表扬和精神表扬,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著名心理学家雷珀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挑选出一批喜欢绘画的孩子分为两组,对第一组说:“如果画得好,就给奖品”;对第二组说:“我想看看你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很高兴的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孩子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孩子得到了点评。三周后,雷珀发现,第一组孩子的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再画。由此可以看出,二者都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差异性在于兴趣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物质奖励在短期内能激发、维持学生兴趣,但精神激励的效果更持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表扬,前期以物质激励为主,逐步转化为以精神奖励为主,让学生爱上学习。
二、鼓励激励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或者不自信的情况,依据归因理论,人们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能力低下、运气不佳等,由此产生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的状况。鼓励犹如夏季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让我们重振士气、奋发图强。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呈现多样化,不仅仅是指导者、讲解者、引导者,还需要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鼓励者。一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鼓励激励法的力量。
一次语文课,学习完新知识后,进行巩固训练,老师点名找同学板书。当老师点到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时,她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老师笑着说:“我不信,没试试就说不会吗?大胆试试看。”于是这个学生便走了上去,过了七八分钟她竟然做出来了,虽然做得有些问题,但是方法很对,同学们包括她自己都很惊讶。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带来了可喜的结果,鼓舞了全班的士气。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一句和蔼的问候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暖,进而产生战胜困难的斗志。
三、竞争激励法
竞争激励法就是采取让成员比赛的方式来激发斗志、激情的方式方法。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争强好胜、力争上游的心理特点,教师可抓住这种心理,设置一些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竞争中形成你追我赶、争相前进的氛围。竞争激励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在生活中精力高度集中,快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同时,竞争激励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征,在小学中受到师生的一致喜爱,彰显了竞争激烈的独特魅力。
四、示范激励法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 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 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数学概念、计 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 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二、有效的教学提问
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识的纽带。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提问是调动学生智力的行为,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激情。 课堂上教师巧妙地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纽带,可以让学生表达课堂上学习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提问也是老师数学教学中维持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总而言之,老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不提问而过于偏重讲授式的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潜力,巧妙的提问在增进学生与教师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和老师和谐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 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 最后、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 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 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 究型人才。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他的行为决定课堂成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不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单一见解,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用“错”或者“对”对学生给予“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引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独特的思想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独特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也势必会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和研究型人才。
五、鼓励学生提问题
【摘要】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一个良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帮助学生科学的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知识体系,查缺补漏,有效的归纳重难点,优化解题思路。就此,本文主要探究几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比较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就是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对本节课所学的公式、法则以及重要的定理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介绍。课堂小结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联系紧密等特点,且有一定规律性,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小结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数学课堂中常用的课堂小结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为更多的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归纳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归纳式,就是对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概括。
例如对于课上学习的“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内容课堂小结上。可以将其解题步骤总结为:一审题、二设未知数、三列方程、四解方程、五验证、六作答的程序,然后用一个具体的应用题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就会对方程的应用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又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已讲完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一条规定、两种运算方法、三条运算规律、四种运算法则、五个基本概念。然后再给予相应的简单介绍,带着学生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做小结归纳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抓住主要宗旨。
二、悬念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悬念式,是指引用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事例、设置一个悬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标。例如:在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中,可以采用案例:在地震中,如果实在无法马上逃出室内,那么应该在室内躲在哪个地方的安全性会高一些,学生会给出类似桌下、床下以及有坚硬东西挡着的地方的下面等等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出最佳的答案:躲在墙角安全系数最高,然后学生会对其中的缘由很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引入下堂课要讲的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课题。
悬念式的课堂小结应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仅仅为了故作高深、故弄悬殊,最主要的应该是与相应的课题结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利用音韵式的课堂小结
音韵式主要是用于方便记忆一些公式、法则上,通过编一些顺口溜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效率。
利用音韵式的小结方法,对于学生在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上,可以使其记忆更方便且更牢固,并且还能清除的区分容易混淆的公式、法则。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不能过于依赖音韵式的方式,不能将一些不能连接在一起的知识强制联系起来,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四、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问题来对课堂内容进行一个大总结。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题大总结中,可以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淤两个三角形只有一边一角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于两个三角形的三角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盂两个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
通过设问式的课堂小结,可以将学生掌握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并且在脑海中再次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
五、运用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表格呈现其一些特征,以供学生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捋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四边形”的学习课程中,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展现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特点。
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并将一些知识加以区分并建立一些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效的优化脑海中的解题方案。
六、结语
课堂小结是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精心的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课堂小结方法,既要保证契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精练,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淤要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于明确其目的;盂语言简练,一针见血,一语见地;榆要有启发意义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书梅.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4,(8):12-13
[2]李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5):78-79
[3]张永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2):56-57
关键词:物理课堂 提出问题 学生 培养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下几种方法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证明有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承上启下型提问
它能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完整,通过提问进行反馈,从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在学生来说却不一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设疑提问激发兴趣很有必要。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发散型提问
讲授完新课,学生消化了该课内容后,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巩固不是单纯的复述,应通过发散型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四、比较对照型提问
在学生所学的知识中,概念相似的俯拾即是,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张冠李戴。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如能够有意识地抓住同类概念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进行对照鉴别异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为了区别惯性定律,我们可以设计提问:
1.惯性是什么?什么是惯性定律?
2.惯性和惯性定律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五、分类归纳型提问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对具体化的知识进行本质性的概括,以拓展归纳能力。例如在进行物理“欧姆定律”这一节的总结时,可以设计提问: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怎样用分式表示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反映了怎样的物理意义?
六、论证评价式提问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初中生的艺术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中学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较往年都有较大的提升。例如很多学校都建设了专门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室,有的学校为音乐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具。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聆听世界各地的优美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改善,并没有真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教师教学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音乐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学生机械式的重复训练;而有的地区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音乐教材不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在衔接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统一的知识架构,音乐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很多家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更加重要的科目上,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后让学生自己重复演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对于作品内容和内涵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仅仅教授唱歌方法显然太过简单,在教学中没有采取更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无法得到保证。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一)《青春舞曲》的教学设计
教师:(导入新课,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新疆这个民族。
(教师利用大屏幕为同学展示新疆的特产和景色等,让学生感受新疆的风土民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新疆人能歌善舞,他们在过节或者丰收的时候喜欢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的喜悦心情,(教师出示新疆舞的图片)新疆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民族乐器图片)
(学生们欣赏教师出示的图片,为后面学习唱歌做铺垫)
教师:新疆的音乐和舞蹈这么优美,那么同学们随我一起去新疆,去感受和學习一下新疆的歌曲吧。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青春舞曲》,学生们随着歌曲的旋律哼唱,然后教师找一名同学朗诵歌词)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你们能感受到歌词蕴含的道理吗?
学生:从这首歌里我学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
(教师带领学生用欢快的语调唱完整首歌曲,并继续让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新疆民歌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民族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疆民歌。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教师要运用带动唱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机械式的歌唱训练,在带动唱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引导,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歌唱,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审美体验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的机械式重复歌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带动唱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教师不能严格要求每位学生的模仿都一样,而应该鼓励学生模仿出自己的特色,让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凸显出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关键字]中职英语教学;教学法;现状及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在向素质教育转型。许多教育届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教学策略与方法,并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当今就业形势及社会大环境下,职业技术人才要想更好地适应时展和岗位变化的需要,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枯燥难懂,而且学生的自身基础又常会将这种困难异化。所以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依然是特殊的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个体悬殊较大,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与实现培养目标相差甚远。为深入研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本文对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的教学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
一、中职英语课堂传统教学法概述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翻译讲解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对课文的翻译,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知识要点,解释语法、句式和单词的使用。此方法是目前大多数中职英语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清晰的理解文字的含义;劣势在于讲课方式多为单一授课,难以形成互动,容易演变为"填鸭式"教育。
(二)听说训练法
听说法是中职英语课堂培养和训练学生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听录音,回答问题。它的优势在于改善学生的发音状况;劣势在于内容完全受录音内容制约,少有课外拓展,不利于日常口语能力的培养。
(三)试题训练法
试题法是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重要方法。主要形式是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用不同题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系统全面的考查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劣势也很明显,容易使英语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缺乏技能培养。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研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二)调研对象与调研步骤
1.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中职院校在读学生和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部分教师,其中受访的中职院校在读学生500名、中职英语教师100位。
2.调研步骤
首先,将问卷发放至在校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问卷形式(见附件一、二)。
其次,统计分析问卷中各选项次数和比例。
再次,根据选项选择情况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三)问卷调查内容统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中职在校学生500份,现任中职英语教师100份;调查结束后,问卷全部收回统计,统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N代表选项数量,R代表所占比例。
三、传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法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我国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型、技术性、专业性人才,其招生对象大多为未能顺利考入高中或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调查统计显示,受访教师认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占73%,受访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很差的占68%。学生英语基础差,就很难跟上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越是难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就越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
(二)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缺乏互动
传统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较单一,基本上以口头讲授教材内容为主,不太采用辅助教学手段,这使得课堂形式呆板,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调查中发现75%的受访教师90%的授课时间都以口头讲解为主,65%的受访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时间过长,每堂课超过了40分钟,很少进行互动;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有15%的受访老师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仅有17%的老师采用了类似情境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就是播放录音,而PPT的使用率只有一半,使用网络教学手段的只有5%。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结合较少,实用性不强
中职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应以培养使用技能为主,英语课堂教学也应当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才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而目前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仍以传授课本知识点为目的,与学生专业结合程度很低,不利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受访老师中,有58%的人认为教学内容与专业无关;受访学生中,有89%的人认为所学内容与自身专业无关。
(四)缺乏教学反馈机制,老师与学生交流较少
教学反馈是老师评价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老师必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今后应当如何作出调整。但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严重缺失,师生交流严重缺乏,使得老师无法准确了解课堂教学的成效,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46%的受访教师仅仅与学生进行偶尔的交流,有58%的受访学生在课后很少与老师交流;甚至有28.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任何联系老师的途径,课后交流根本无法开展。
(五)教学效果考评机制不合理,过度注重考试成绩
【关键词】汉语课堂教学词汇选择与控制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来说,词汇教学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得法,才能真正解决词汇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更快更全面地掌握词语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技巧与对策来解决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词汇教学又是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除部分语音教学外,一切课堂教学都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课堂教学使用技巧的原则,我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
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就是决定这节课教多少词的问题。词汇总量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决定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词汇量控制的必要性。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中的所有的词,说这种语言的本族人不可能,其他人更不可能,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在一定交际范围内常用词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词。
课堂教学中教多少词主要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水平,对听、说、读、写4项言语技能是全面要求,还是只要求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二是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即既定的教学对象学习多少时间。前者是必要性,后者是可能性。课堂教学词汇量的决定不但要考虑必要性,而且要考虑可能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达到某一种等级水平需要掌握多少词。以我校预科生为例,学生进校时一般都已经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三、四级的水平。极个别基础稍差的学生在三级以下,当然也有极个别水平稍好的学生能达到五、六级的水平(参照入校汉语水平摸底考试的结果)。假如我们按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八个级别将它们分为三个阶段,那么这3个阶段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分别为2500、5000和8500,那么,每一个阶段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就属于“必要词汇”。
所谓可能性,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掌握多少词。人们学习第二语言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在课外学习,所以我们所说的学习时间,既包括课堂教学时间,也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而这里我们要讲的是课堂教学时间,那么这个时间就更短,更有限,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掌握和利用。
学习词汇并不是只记住词就行了,除了词以外,还要学习词语正确的读音、词语正确的书写、与词语有关的语法规则和文化知识等,还要通过练习掌握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也就是说,要把词放在一定的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练习,直至真正掌握。当我们说掌握了多少词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包含了运用这些词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否则就不能说已经掌握了这些词。因此,我们就必须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汉语基础、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和课后使用该词的几率来决定课堂词汇教学的数量。以《初级汉语教程》(中)为例:该书共有二十课,每课的生词大约都在四十个左右。而词汇教学只有两学时的时间,这根本不允许我们每一个词都作详细讲解(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堂课的授课词汇量。一般情况下,每课都选取6—8个生词作为重点词汇进行讲解。这样不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而且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照顾到。基础差些的学生只要掌握重点词汇就可以了,而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其他词汇。
2、课堂教学中重点词汇的选择
进行汉语词汇教学,不但要考虑词的数量,而且要考虑词的使用频率和应用范围。所谓词的选择,也就是确定优先讲授最有用的词。前面谈到,人们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词,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词汇选择不当,所教的词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就只能事倍功半。不常用的词因为学了没有多少使用、练习的机会,也很难掌握。在语言教学中,选词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常用,构词能力强。是不是常用,还要看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外的范围内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词是在各个范围内都常用的词,这应当是选择的重点,其次就是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选择。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可以跟其它词或语素构成合成词,这样的词往往就是构词能力强的词,也应当是选择的重点。如在《初级汉语教程》(中)第十六课《离家的时候》一文中出现的“临”、我们就可以作为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因为“临”这个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它还能和其它词连用组成新的词语。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欢迎光临!/双喜临门”这样的句子;而且也经常会遇到由“临”构成的复合词,如:临时(临到某事发生的时候);面临(面前遇到问题、形势等)、濒临(紧接、邻近)、大难临头(灾难或不幸的事情落到身上)、临近(靠近、接近);或者遇到由“临”构成的常用短语或词语:临走、临睡、临别(将要分别)、临终(人将要死的时候)等等。对于类似的词语我们就应该重点讲解。
其次,词汇的选择还应当落实到教材中。应该结合教材的要求与汉语水平考试中对词汇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和取舍。
参考文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预计在此项研究成果和成效中包括: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界定
学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和谐共生,避免新课课堂教学表面虚假的繁荣,我校在吸收各地新课程课堂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集合骨干们的共同智慧,逐渐梳理出“四维五环六点”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提出的“五环”即①引导点拨,②合作探究,③展示交流,④方法小结,⑤拓展迁移。我对第一点引导点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立项做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提高课堂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课堂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课堂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课堂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课堂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针对小学课堂教材中以单元为板块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体、不同课型的导入方法。以唤醒、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的兴趣,引发课堂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些成功的范例和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为其他课程的课堂导入提供一些新思路。
2研究内容。根据我校地处林区学生生源相对素养低的特点,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增强课堂课堂的活力和艺术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收集课堂导入的成功范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归纳出小学课堂课堂导入的特点。
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小学课堂课堂教学从课型上看,有新授课,复习课,综合性学习课,作文课等;从教材要求来看,有精读课和略读课。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③把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尝试把课堂课堂导入方法建成模式,同时探索课堂课堂导入方法的评价角度。
3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导课的艺术
(一)导课艺术的特点
1.导课的针对性。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首先,导课设计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导课形式,斟酌导课的用语。其次,导课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课方式。在小学多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
2.导课艺术的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启发的基本要求。导课正是通过精心设置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
3.导课艺术的新颖性。导课新颖多样才能吸引学生。教师通过新颖的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一般来讲,导课用的材料与课文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吸引人。这里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新异刺激,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课的新颖性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课艺术的功能
1.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维系到教学内容上来。
2.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各种导课的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动力,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富有创意,新颖的导课方式,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导课的方法
1.直接导课。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2.故事导课。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新课。由于故事,寓言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趣味,所以故事Э问茄生比较喜爱的一种形式。这种导课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3.创设情境导课。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结;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不可小觑。搞好课堂小结,不但能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重要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和研究。下面谈谈数学课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小结方法。
一、概括式的小结
概括式的小结是指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准确、简
练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这种小结常用于概念较多的内容。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可把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列出来,使学生对判断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平行四边形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问式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得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三、表格式小结
所谓表格式小结是指课堂小结时,将本课时内容整理归纳
后,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既有条理,又能对所讲的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
四、比较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区分。例如,学《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时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对比,就能通过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口诀式小结
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小结:“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着。”再如教《切线的判定》后,辅助线的做法小结:“有公共点,做半径,证垂直;无公共点,做垂直,证半径。”
六、引申式小结
这种小结方式就是在小结时,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引申
题,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通过一题多变、多
题一解,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经典的生活背景题,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小结方法主要适用于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
课堂小结远不止以上几种,也并非每节课用一种方法小结,而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和研究,用新课程的理念做指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培养有数学文化素养、有数学能力的探索者和思考者为目标,把握好“画龙点睛”这一环节。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课堂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词汇教学又是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部分语音教学外,一切课堂教学都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汉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课堂教学使用技巧的原则,阐述了在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词汇课堂教学时词汇量的控制与重点词汇选择的方法与技巧。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来说,词汇教学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得法,才能真正解决词汇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更快更全面地掌握词语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技巧与对策来解决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教学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词汇教学又是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除部分语音教学外,一切课堂教学都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课堂教学使用技巧的原则,我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
课堂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就是决定这节课教多少词的问题。词汇总量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决定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词汇量控制的必要性。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中的所有的词,说这种语言的本族人不可能,其他人更不可能,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在一定交际范围内常用词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词。
课堂教学中教多少词主要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水平,对听、说、读、写4 项言语技能是全面要求,还是只要求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二是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即既定的教学对象学习多少时间。前者是必要性,后者是可能性。课堂教学词汇量的决定不但要考虑必要性,而且要考虑可能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达到某一种等级水平需要掌握多少词。以我校预科生为例,学生进校时一般都已经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三、四级的水平。极个别基础稍差的学生在三级以下,当然也有极个别水平稍好的学生能达到五、六级的水平(参照入校汉语水平摸底考试的结果)。假如我们按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的八个级别将它们分为三个阶段,那么这3个阶段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分别为2500、5000和8500,那么,每一个阶段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就属于“必要词汇”。
所谓可能性,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掌握多少词。人们学习第二语言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要在课外学习,所以我们所说的学习时间,既包括课堂教学时间,也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而这里我们要讲的是课堂教学时间,那么这个时间就更短,更有限,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掌握和利用。
学习词汇并不是只记住词就行了,除了词以外,还要学习词语正确的读音、词语正确的书写、与词语有关的语法规则和文化知识等,还要通过练习掌握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也就是说,要把词放在一定的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练习,直至真正掌握。当我们说掌握了多少词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包含了运用这些词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否则就不能说已经掌握了这些词。因此,我们就必须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汉语基础、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和课后使用该词的几率来决定课堂词汇教学的数量。以《初级汉语教程》(中)为例:该书共有二十课,每课的生词大约都在四十个左右。而词汇教学只有两学时的时间,这根本不允许我们每一个词都作详细讲解(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堂课的授课词汇量。一般情况下,每课都选取6—8个生词作为重点词汇进行讲解。这样不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而且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照顾到。基础差些的学生只要掌握重点词汇就可以了,而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其他词汇。
2、 课堂教学中重点词汇的选择
进行汉语词汇教学,不但要考虑词的数量,而且要考虑词的使用频率和应用范围。所谓词的选择,也就是确定优先讲授最有用的词。前面谈到,人们不可能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词,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词汇选择不当,所教的词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就只能事倍功半。不常用的词因为学了没有多少使用、练习的机会,也很难掌握。在语言教学中,选词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常用,构词能力强。是不是常用,还要看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外的范围内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词是在各个范围内都常用的词,这应当是选择的重点,其次就是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选择。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可以跟其它词或语素构成合成词,这样的词往往就是构词能力强的词,也应当是选择的重点。如在《初级汉语教程》(中)第十六课《离家的时候》一文中出现的“临”、我们就可以作为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因为 “临”这个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它还能和其它词连用组成新的词语。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欢迎光临!/ 双喜临门”这样的句子;而且也经常会遇到由“临”构成的复合词,如:临时(临到某事发生的时候);面临(面前遇到问题、形势等)、濒临(紧接、邻近)、大难临头(灾难或不幸的事情落到身上)、临近(靠近、接近);或者遇到由“临”构成的常用短语或词语:临走、临睡、临别(将要分别)、临终(人将要死的时候)等等。对于类似的词语我们就应该重点讲解。
其次,词汇的选择还应当落实到教材中。应该结合教材的要求与汉语水平考试中对词汇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和取舍。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2]张梅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词与理解障碍分析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2002年第三期
[3]卢福波《汉语教学常用词语对比释例》[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版
关键词:实用工具软件;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计算机与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希望借助工具软件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是职业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工具、文件管理工具、图像应用处理工具、网络常用、多媒体工具、磁盘管理工具等。我校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五年制高职的第三学期开设这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围绕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探讨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课堂教学。
2 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对策
2.1 工具软件种类多、重选择
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功能的软件来解决,具备相同功能的同类软件又有很多,伴随着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换代,该门课程涉及软件数量非常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软件,可以选取下载量大、使用率高、最适用的软件。通常是选择最近最新版本的软件,但考虑到用户对软件功能的实际需求或是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的限制,也可以选择旧版本的工具软件。此外,一个软件的功能也相当多,教师应该重点选择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来教学,非主要的功能可以简单介绍。
2.2 课堂教学重实践、多操作
《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等特点,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会让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脱节,学生虽然记住了工具软件的名称、类型和功能,但是不能利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上要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借助机房安排大量的上机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解决,这才是领会、巩固知识的最好手段,也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2.3 考核全方面
《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考核方面,不能单纯的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笔者对授课班级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了综合考核的方法,即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给出的百分比分别是3:4:3。采用综合考核的方法,不仅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同时也能体现学生操作应用水平的高低。
3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课堂教学
《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还是看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恰当。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该门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多种教学方法。
3.1 提问式教学法
提问式教学法通过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采用提问法。
比如在准备讲文件管理工具软件的时候,提出“同学们是否有过因失误操作而删除文件的经历,那么有没有办法将误删的文件恢复呢?”,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围绕问题独立、全面思考,进而提出“数据恢复工具—DataExplore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误删文件带来的困扰。”再比如,在课堂上提出“如何把喜欢的歌曲下载下来?”,“怎样从一首歌曲中间截取一段作为手机铃音?”等等,如果提问的设计和现实结合密切、学生觉得有趣,就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2 比较式教学法
所谓比较就是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比较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多方面对比找出比较对象异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同种功能的众多同类实用工具软件,可以多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选择最适用的工具软件。
比如在讲授网页浏览工具时,可以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同样是网页浏览器,微软的IE、Opera浏览器、Maxthon遨游浏览器等,它们的使用界面、功能设置有什么异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下载安装使用这几款浏览器后来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学生通过对同类型的多个软件同时比较学习,了解各个软件的区别及优缺点,有利于指导学生对工具软件的选择。
在讲解磁盘管理工具时,会学习硬盘备份软件—Ghost的使用。同样是安装操作系统,使用原装系统盘安装与用Ghost硬盘复制安装时间相差2小时左右。通过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安装的优劣一目了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Ghost工具软件的使用,便于指导学生选择适用的方法安装操作系统。
3.3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比如,在讲授文件压缩工具软件使用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引出。第一步,提出当我们需要将很多张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朋友时,该如何处理?引导同学们得出压缩打包的回答。第二步,提出如何来打包和压缩文件呢?这时候有同学提到有WinRAR,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工具软件呢?第三步,同学们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如何压缩文件”的相关资料。得出常用的压缩工具软件有WinRAR、WinZip和好压。第四步,引导同学们使用已学的工具软件获取安装方法,下载并安装好相应软件。第五步,对于安装好的软件,该如何使用?鼓励同学们尝试自己做文件的压缩,并随时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工具搜索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全面讲解和总结该软件的具体使用的注意事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3.4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促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学生则围绕主题进行课堂讲解演示,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讲授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的内容时,将“常用的下载工具软件有哪些?你用的是什么工具下载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讨论主题,同学们当场就讨论开来。同学们有用迅雷下载的,有用网际快车下载的,也有用BT下载工具的……然后让使用同种下载软件的同学代表上来演示这款软件的使用,说说这些软件的优缺点。学生通过讨论、演示和比较,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课程的特点有效实施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鲁娜.计算机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教与学[J].科技资讯,2010.4
[2]李彬.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3
[3]杨昌尧.专科常用工具软件教学探索与思考[J].现代计算机,2011.2
07年小学毕业考试后,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一次毕业质量分析,对各类试题的得分率情况进行了汇总,发现语音、阅读理解以及一些灵活运用的题目失分较多,特别是阅读理解,得分率只有50%左右。分析得失的过程中,老师们纷纷谈了各自的困惑:有的老师说,音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每次在语音的教学上,我都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如在新单词教学中,尽量做到渗透音标教学,但效果并不佳;阅读理解的错误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根据文中的内容,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懂,更不要说理解意思了;对于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学生喜欢死记硬背,用课本中的固定句式去套用,题目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英语思维能力较弱。根据以上分析,再联系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始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了质疑: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几成?学生有没有正真会学?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率如此低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教师所设计的练习性学习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与此同时,在收集我校与华师大合作中所撰写的教学小故事——《学生经验的课程》中,教师在对练习性活动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的成败得失的原因,在于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研究小组成员感到,提高教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能力旨在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这正是我们英语组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确立了“优化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内容的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教研组老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价值性,大家研究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而刚开始实施时我们却碰到了这样的问题:练习性学习活动设计所涉及的面较广,我们该从何处着手?于是研究小组围绕“你在哪些方面的练习活动设计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
1. 自己对各版块的编写意图和教学方法不太清楚,尤其是音标教学版块的内容应如何教和教到怎样的程度还不明白。
2.对话教学时的情景难创设,学生对机械模仿和朗读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管理难度大。
3.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自我课堂调控能力提高较慢。
4. 单词教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能掌握。
同时研究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小学英语开设时间不长,但教材更换频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间的前后联系,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各版块所采用的教法等,都应作进一步的探讨。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针对各版块的内容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
(二)初步实施阶段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同一版块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小组同上一节课、一课多上的方法来展开。初步拟订了这样的实施流程:研究教材、学习课堂常用的教学法——确定教学方法——课堂实施(同上一节课、一课多上)——反思改进——再次实施。
1. 研究教材
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同一年级的老师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方法,如一些常用的课堂游戏、活动等等。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负责说课,其他老师补充,主备人在吸收其他老师教学亮点的基础上修改成稿。
2. 学习课堂常用游戏法
利用双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我带领课题组成员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杂志中一些成功案例的练习活动设计,并借鉴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平时注重对教材中每一板块常用的有效的练习性活动进行归类、总结,并进一步推广。如字母教学游戏有“bingo”、“字母排顺序接力赛”;音标教学游戏有“听音摘音标”、“摘苹果”;单词教学游戏“抢读单词”、“看图猜词”;句型对话教学游戏“听指令做动作”、“传话”等等。
3.课堂教学实践
在集体备课和针对重、难点设计练习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同上一节课和一课多上的方式来进行练习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
如:一课多上(小学牛津英语4aunit 7中关于数字的教学)
初次尝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且摘取以下一个片断:
t: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s: yes.
t: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i have many basketballs. let’s count together.(one, two, three, four...出示课件复习1 到12)
t: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ss: yes.
t: nowlet’s play a game. guessinggame. i doand you guess.
...
t:now let’s do a math exercise.what’s one plus twelve?
ss: it’s thirteen.
t: what’s ten plus twenty?
ss: it’s thirty. (teach: thirty)
t: what’s ten plus thirty? (teach: forty)
用同样的方法教授:fifty,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带领学生朗读1到12,13 到19,20 到90。
课堂开始的时候学生表现不积极,在做游戏的时候学生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到了做加法算术题的时候出现冷场,起来的学生也是结结巴巴的,要思考很长时间。
一、掌握不同课型的特点,学会不同课型的基本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常用的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各类课型教学任务不同、特点不同,其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如新授课侧重于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复习课侧重于学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课则是侧重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观察认识社会,指导学生行为。在教学中,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掌握不同课堂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会设计出与其相应的教学程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是新授课,由于知识内容不同,学生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的课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有的课侧重于思想方法的传授和行为指导。所以,教师不仅要学会不同课型的授课方法,还应注意到同一课型中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差别,学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上好不同的课。
二、掌握不同知识的特点,学会不同知识点的基本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大致分为概念、观点、原理、常识、事例五类。这五类知识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特点也不同。一般说来,概念、观点、原理是基本理论,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教学的重点。常识、事例往往是了解的内容,是为基本理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则需要根据其知识的地位确定教学的重点。这五类知识难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前三类知识比较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后两类知识比较浅显,通俗易懂。在教学方法上,难度较小的适合于读书法、自学法。难度较大的适于用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根据知识特点去设计教学方法。同样是基本理论知识,由于各年级的学生基础不同,其要求也不相同。如基本观点教学,初中低年级,多数基本观点仅要求学生明确知道,在思想中打下烙印指导自己的判断或行为即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去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
三、掌握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领,学会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说理疏导法。说理疏导法是针对所传授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疏通引导,使学生学懂理论,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精神是重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人手,以理服人,启发自觉,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常用的方法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
2.答疑解难法。答疑解难法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说,使学生学懂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或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疑点,以提高思想政治课信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常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特点是问题明确,目标集中,说理透彻。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回答;二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运用答疑解难法要求教师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认识情况,疑点抓得准。二是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三是教师对所教的内容理解深透,能够从理论上说服人。
3.研究讨论法。研究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或争论,得出正确结论,共同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和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识别、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运用研究讨论法,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是议题巧妙。探讨的中心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又是学生思考后基本上能够回答得出的问题,还得是与教学重点紧密相关的问题。二是指导得法。在学生的研究讨论中,老师应善于指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敞开思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做到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思考中的症结,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把争论引向正确的结论。同时要防止教师陷于争论之中,使讨论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争论。三是结论精要”。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善于总结概括,形成观点;简明扼要地做出结论,以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