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教学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确定写作新理念,找到改革的方向
关于写作教学的改革,关键之处还是在教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陈规旧律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动力,为教师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教师对什么是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原因没有明确的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和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和感受,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产品。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认识与感受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每个学生独创的精神产品。其实,学生写作文实质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针对学生的写作,既要让学生学习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将自己看到的、感悟到的和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彰显自己生活的兴趣。想要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的自觉,一定要培养学生通过作文真实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和思维,讲真话、诉真情,写真事,记实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从某个层面来讲,作文其实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所以教师在强调学生作文“真”的同时还要强调一个“敢”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敢想敢写,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习惯,对指导学生按照表达的目标和需要自主选择最适宜的表达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地将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文体则可以放于第二位。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找到改革的关键点
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习惯和毅力等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我们清楚地看到写作教学中这些因素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保持在较低的状态,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坚持练笔的习惯和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非智力因素范围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范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现实的意义,教师们应该将此作为改革写作教学的关键之处。其实想要成功地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教师就要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还要学生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帮助学生消除对作为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让其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好铺垫。以本学校某班学生为例,在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相关佳句背诵之后,周末写作练习的主题就是保护环境。学生在环保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要点上都借鉴了所背诵的佳句,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告诉我们想要迅速改变面貌的困难是比较大的。所以,广大中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对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教学思路,落实相关的对策,认真坚持下去,相信中学写作教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的局面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观,帮助学生缩减甚至达到时代前进和教学改革要求的写作水平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三、认真落实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和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工作,找到改革的途径
伴随素质教育区域的推进和深入发展,学科教学终归会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会不断增加。所以,教师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在用眼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及时抓住人物的特点或者是事物的特征,并加深身心对生活的体验,善于从平常的小事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其次,想要真正处理好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悟出现象背后道理。关于写作和生活的结合,一定要尝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既做到对生活的观察还能作为生活的参与者和生活的主人。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中心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弄得观察和体会,做个有心人记录并积累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且尝试在活动结束之后能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配备写作上的材料,因此,写作资源的重要积累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第一,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配套的自读课本以及大纲上要求的名著诗文和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预感的培养,尝试着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第二,要指导学生将读和写成功地结合起来。在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对课文中读写结合点的捕捉,最好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必要的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另外,在课外阅读环节,一定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读过之后就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先从摘录精彩的语句开始,逐步到写作品的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等等,长期的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改革写作教学,并尝试实现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以及写作与阅读的有效结合,脚踏实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出生年月19850202 性别 女 单位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籍贯 吉林省 职称 中教二级 哪年毕业什么专业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学历 大学本科。
参考文献:
[1]杨海霞.教材与写作结合,学以致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7).
栏目设置
本刊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多年来办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辑部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时的高考资讯、江南和苏中众多知名学府,栏目主要有“新课程研究”、“高考研究”、“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学参考”、“课程实验”等。
刊物信息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邮政编码:215021
营造科研氛围,激化教师内需
教育科研是一只"隐形"的手,它在无形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内动力",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是一副"催化剂",它加快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快速形成。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召开了"三会"。召开了学科组长及教研员会议,部署了学科教研工作;召开了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重申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召开了区级课题研讨会,对前段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
通过召开"三会",明朗了我校教研的"四个点",即: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2,安排了"两课"。市级立项课题展示课,课题研究探讨课。
安排"两课"的目的是:一是,对已在自治区与呼伦贝尔市立项批准的课题,力争做到课题到组,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认真落实,不务虚名,分阶段检测评估,逐渐积累成果,切实做到在研究中探索,在研究中推广成果;二是,将学科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抓学科教研,将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①严格执行教研管理制度。
各学科组有教研活动计划,教研工作总结,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活动记录,保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教研会议或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②各学科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如语文组: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开展文化节活动;化学组: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请名师做专题发言,开展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数学组: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做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及备考工作;历史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开展指导性教研活动;地理组:按年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竞赛活动;计算机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并负责维护大济中学网站;体艺组:开展各种球类比赛,英语组:开展教学叙事活动,课例研究活动;政治组:开展小论文写作比赛,开展高三教学研究活动。生物组:组织开展生物趣味知识竞赛活动;物理组:开展高一基础辅导,高二,高三拔高辅导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上下形成了浓浓的教研氛围,而且丰富了教学的内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深入年段和教研组,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课题研究落实情况,与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教材教法,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整合,如何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等。
④开展"教育叙事"和课例研究活动,并与教务处协调抓好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督促工作。
⑤限定课题数量,保证课题质量。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避免科研泡沫课题的产生,本学期我们采取了限定课题立项数量的措施,把精力放在了已在市,区立项的课题上。
二,继续实施试题命题质量反馈制。
为促进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会考试题,高考试题,真正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进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在严审试题的基础上,对基础年级51套期中试题,33套期末试题的命题质量,从页面制作,试题结构,考场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反馈,保证了试题的命题质量,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
【关键词】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
一、正确认识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之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都是一系列的简单的事物构成的,在高中物理之中,对许许多多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定律、公式的过程,从其中的本质来讲,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高中学习之中的欧姆定律等,熟练的掌握这些定律的基础就是对定律之中涉及到的各个基本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二、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1.注重概念的导入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进行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物理的本质属性,逐步的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用三种方法导入物理学之中的新概念:第一个种方法就是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物理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学习环境。在运用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物理概念的引入时教师例举的实例一定要恰当,采用的语言要简练,进而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之中学物理”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导入新的物理概念。高中的物理知识所涉及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之中并不常见,但可以在实验室之中让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进而展开相关的概念教学。例如在高中阶段学习电磁学部分的知识时,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在这一部分知识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种通过实验导入概念的方法还能够然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除此之外物理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三种导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时借助物理学史。实质上物理学之中几乎所有的定律和单位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这就为通过物理学史进行概念的导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物理学史学生更容易对枯燥的物理概念产生深刻的印象。
2.多渠道多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之中,完成物理概念的引入是第一步,然后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严密的思维加工,使学生逐步的认识到概念之中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为使学生对接触到的概念形成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对概念进行分析,抽象,综合,判断。在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的定义并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高中概念常见的定义方法:“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乘积定义法,和值定义法,函数定义法”。在引导学生深层的理解概念的过程之中,要突出每一个概念之中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清楚每一个概念之中的关键词以及概念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所学习的各种概念整合为一个整体,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在物理教学方面应加强应用性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深化物理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物理之中。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物理概念机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已经学习国的知识对生活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二是带领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之中运用概念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注意的是把握号每一次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每一次运用概念时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在上文的讨论之中,本文首先阐明了物理概念教学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之中的重要性。然后本文对物理教学的过程M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引入物理概念――阐释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概念――深化和巩固物理概念”并介绍了几种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时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授任何一门课程时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过程也是丰富多样的。本文就高中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所做出的一些探讨,时对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本文能够给一线的高中物理学教师在实际教授物理概念的过程之中某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录永.《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2] 丁义军.《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版画教学;纸版画;可行性;教学研究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版画是一门不可替代的、独具特色的课程。版画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的品种,同属于绘画的范畴,但在以往教学及其实践中存在被忽视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版画。在中学生的一些比赛例如“三独比赛”中,国画、水彩、书法报名人数非常多,唯独版画报名学生寥寥无几。因此,宣传、普及版画教学变得重要而有意义。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版画也需要更多的青少年来传承和发扬。
一、九年制人美版教材版画课分析研究
1 版画分类及其艺术特色。版画是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绘画艺术种类之一。它以版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及其他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通过刻、画等工序,制作成供印刷的版面。通过印刷可以复印出多份原作。
根据版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以制版所用的板材为分类依据。从制版特点上可分为凸版画――分为木版画、麻胶版画、塑料版画、石膏版画、石刻版画、砖刻版画等。凹版画――分为铜版画、锌版画等。平版画――分为石版画、铅皮版画等。孔版画――分为丝网版画、纸版孔印版画、刷漏版画、誉印版画等。
在中学美术版画课的教授过程中,除了主要使中学生了解和熟悉制作一幅版画要经历的画稿设计、制版和印刷三道主要工序,还要联系运用已学过的构图、设计、美术字及色彩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材料,亲自动手独立完成小型版画的创作全过程。版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美术课目。通过版画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锻炼和提高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雅的艺术鉴赏能力。由于版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取材,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特殊的重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实施。以提高中学生对版画课程的学习、制作与创作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版画的成功乐趣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版画及其他课程的热情和信心、主观能动性和审美欣赏能力。
2 美术教材内容分析。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第六课《用各种材料制版》让学生初步了解版画制版取材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材料制版的特殊效果,通过亲手制作体验。了解如树叶、瓦楞纸板、吹塑纸板等综合材料制作印刷后的木纹网纹等不同材质的机理,初步体验画面构成的丰富语言。
人美版十四册第四课《单色版画》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的制版与印刷的过程。通过图形颜色和线条简单的构成形式初步了解版画的特性与技法。
人美版十五册第六课《套色版画》使学生接触到了版画更广泛的内容,从而体验套色版画的乐趣,本课设计印刷“藏书票”有很强的实用性。一版多印。给学生创造了无穷的乐趣。
二、版画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可实施性
在我国中小学生版画美术教学中,纸板的课题教学较多,其材质既经济又容易取得。在中学美术课本中各种纸版的内容较多,如瓦楞纸、卡纸、吹塑纸等,利用这些材质的独特肌理和特性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材质的各种印刷效果。纸板的便捷可操作性强,属软性板材,可塑性强,易加工制作,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剪贴、刀刻、手撕、镂孔、揉折……能制作凸版、凹版、孔版、综合版。无论黑白、套色、油印、水印、拓印、漏印均可,纸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具有优美的纸质肌理和自然情趣。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形式趣味的版画作品。
三、中学版画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研究
1 关于版画的认识。在具体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全面与概括的介绍版画的定义、种类,版画的“版”和“印”的特征,各类型版画的工具、材料及其运用。配以中外著名版画家的代表作品及中学生版画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范画尤其是以学生的版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信心。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投入到动手制作创作版画的全过程中,逐步体味画稿、制版、印刷三个阶段,体会版画的工艺制作美感、印刷材质的机理美感。通过“版”和“印”树立与加深理解而对版画逐步认识与喜爱。
2 关于版画制作过程的研究。第一,要接触到画设计稿的课题,其后才是制版和印刷。设计一个好的版画画稿,首先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力求完美的构图。在推敲选择画面布局的过程便是构思和构图的一个过程,而最后的则是设计者构思的结果。第二,在版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对于学生构思构图能力的提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构思奇妙的可贵之处,要注意爱护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对造型的联想能力、再现能力、应变能力要及时肯定引导拓展与协助充实,要激发学生大胆简约的处理画稿,引导学生在画稿设计的反复过程中加深对于“构图乃一画之本”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三。要解决制版的课题。有了好的设计稿,还要很好的转换成印板。版画的画面造型。其实是印版施印的印痕。引导学生在制版阶段认真灵活运用材料,发挥其特殊功能。诸如用刻刀、剪刀、刻针等在不同厚度、质地的纸上刻、划、剪,辅助折、撕、揉等技法制成印板施印。从中体会到不同制板材质的印痕变化,体味到肌理美感。第四,要十分重视印刷,这也是版画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清晰地讲授示范裁纸、上色、滚墨、拓印等方法,引导学生严格细致地施印。在印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纸的干湿程度和颜料的干湿变化。
版画教学是构筑一个人精神意识及艺术素养的关键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学生对艺术的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和逐步提升,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还有靠老师能够因势利导,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上,而不单是技法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师版画教材编写组,版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美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摘 要 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在对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体育研究工作中常用几种研究方法,希望能对中学体育工作者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 教学研究 中学体育 实施方法
所谓的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是指,为了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提升中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揭示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从而把体育教学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着眼点,采用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对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体育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并不长,体育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仍然是一个较新的教学科目,特别是有关中学体育的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均来采用于移植于专业的运动训练和普通的体育锻炼,然而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无论在活动目的、过程实施、活动对象以及活动条件等诸多方面都与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移植于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体育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只有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出发,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创建和完善一套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特点的、专业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有利于体育教育工作者正确的认识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有利于克服中学体育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中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然而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尤其是体育学理研究和教法研究的不充分,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改革时倾向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然而在将国外的经验运用于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时,却由于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环节的缺失,常常导致生搬硬套、食洋不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追根究底,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我国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不足,因此大力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科学的体育教学研究能理性的分析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情况相符的教改目标和教改措施,从而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化。
(三) 开展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保障之一。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具备了研究的性质,任课教师的研究能力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学研究工作有助于体育任课教师更客观、更准确的认识体育教学实践。其次,教学研究工作会激励体育任课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第三,教学研究工作能有效的培养体育任课教师的创造性。第四,教学研究工作有助于任课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顺畅交流,有助于体育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对中学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实施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书面的、间接的教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实施者依据既定的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设计出若干问题,然后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即: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审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在这几个环节中,设计问卷是研究实施的基本环节,问卷设计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设计的问题的目的性和逻辑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关注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偏离调查目的,是否简洁而明确,是否存在诱导性倾向以及调查问卷的长度是否适宜等问题。
(二) 教学观察法
教学观察法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收集研究资料,并据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式。教学观察法相对于其它研究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主观针对性、客观真实性以及集体合作性,而且因为教学观察法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尤为突出,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都倾向于采用教学观察法来收集研究资料作为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三) 测量法
测量法通常指的是借助测量工具对被调查者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研究数据的研究方法。在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测量方式有物理测量和非物理测量两类,物理测量一般指的是身高、体重、速度等的测量,非物理测量一般指的是体育知识、体育心理等的测量。在采用测量法进行教学研究时,通常应该注意关注研究内容的数量化、测量的效度和信度问题以及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这三个环节,只有科学的处理这三个环节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张跃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2] 陈琳,李雯婷.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J].网络财富.2010(08).
[3] 杨年志,尤冬云.浙江台州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02).
[4] 刘洪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科学大众.2009(05).
英文名称:New Writing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新作文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433
国内刊号:14-1274/G
邮发代号:22-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台湾;课程改革;教学教法;价值
《台湾中学国文教学研究》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台湾中学国文课程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改革方面
课改中两大政策颇有创意。
1、是大学多元入学研究方案。包括“改良式联招”、“推荐甄试”与“预修甄试”三方面,考试分基础科目考试和指定考科两部分,有利于选拔人才的需要,而对成绩的处理除“采计”外,还增加“检定”和“参酌”方式,成绩实行“级分制”,并且学生具有的特殊才能可进行推荐。就是倡导多元的看学生的成绩,可以看出此方案有许多的优点:
第一,考试的变革,多元的关注。突破了考试单单关注“一考定终身”的遗憾。而且指定科目的考试对于各系选人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成绩的处理也不是单一的模式,增加另外两种方式,破除“分分计较”的弊病,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特殊才能的可以进行“推荐甄试”,展示自己的才能,不仅有利于个体自我能力的完善及个性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的培养。
2、是开放中等学校教科书为审定制。教材的编制以前趋向于“国家化”、一元化与标准化,后来实行开放民营自由选编,也对教材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打破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一个版本的教材使用未免过于单一,容易造成呆滞,死板的格局。而教材的自由、多元与复杂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要。
第二,教材的多元化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冲击。多元化的教材对于选文来说,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文章的选择角度可能会有所差异,这就使得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视野和见识。
二、教学的潮流
台湾中学国文范文教学的潮流主要有讲求形式结构的章法教学和讲求内容、深究篇旨的教学。并以平测法和苏轼《教战守策》为例进行说明。两种教学关注的都是文章本身的结构,但文章的结构、体裁和语言都是文章的形式,这与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内容还是注重形式是否存在着矛盾?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至少三个问题:一是教学时间的问题。从分析《教战守策》为例可以看出,历史因素分析的比例过大、过细。过多的分析历史,似乎不是语文课应该上的?二是对“双基”的关注是否会降低?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是不容忽视,台湾的关注点是否会对此造成一定的影响,作者也说国文能力的降低,是新生一代学习上的一大忧患。三是通过大量的讲解结构其实也想对写作文有一定的帮助。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其实会形成一个个模式的模块,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异同,达不到这样一个写作的标准,是否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法的应用
作者对国文教法的运用分析了两大教法:
1、创意教学的自由化。其有许多的教学理论,如:模拟法、重组法、辨别法……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具有相当的自由化。诚然,它与我们传统的一般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区别,这个教学方法好是因为它是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主,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大。但是“文无定法,贵在授法”,是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用创意教学法呢?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商讨,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媒体教学的科技化。多媒体运用的好处不言而异,但同时也得注意一些相关的原则,必须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度性、优化组合的原则,所以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四、对本书的评价
可以看出本书有这么几个特点:
1、注重历史性的探讨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的注重历史时间线索的把握与讨论,比如现有的研究成果追朔到历史,改革的原因追朔历史,一些术语的界定追朔到历史(如:章学法、平测法)等,使人明白其出处,增强说服性。
2、审视教材的力度非常强
作者从部编本和审定本(民营本)的原则、注释、题解、文体、应用练习、编排方式以及插图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审视教材的力度很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民营本教材有两大变化:一是对社会的联系性加强。二是编写的角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学生中心加强。特别是应用练习的增加,对学生课外和学习写作等方面大有帮助。
3、数据统计多,说服力强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断的用数字进行说明问题,比如选文的删减情况,课数、比率都有统计,尤其是后面用两个表格进行的比较分析,既有统计,又有分析,这种数据的使用增强了说服性与可信性。
4、本书很辨证的看问题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翻转课堂;钠与水反应;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6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TS11664),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UGS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5+2+1’卓越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GDJG 201412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衷明华(1957―),男,江西南昌人,硕士,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小仪器中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常规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来进行化学实验,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及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趋势之一。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颠覆了传统教学顺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实现了知识的优化;在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高校相对较少[1]。钠与水反应实验是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教学训练素材之一[2],也是高一《化学・必修Ⅰ》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以钠与水反应实验教学为例,报道我们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将微型实验与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理念
1.我国区域差异大,化学课本部分实验在农村中学开设的条件不一定具备;教师应训练师范生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再表现,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
2.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力军;教师应率先垂范并适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范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
(1)通过自主实验,观察钠与水反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加深对钠活泼性的理解。
(2)通过合作讨论,进一步对钠与水反应产生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实验原理
2Na + 2H2O = 2NaOH + H2
微型实验装置见下图。
3.实验用品
操作台1个,套上乳胶头的具支试管1支,镊子1把,米粒大小的金属钠1块,酚酞(2g/L乙醇溶液),H2O等。
4.实验步骤和操作
在具支试管中,加入水至侧泡的中部,再加1滴酚酞试液,用胶头封住支管。用镊子把一小块米粒大的钠投入试管中,然后用肥皂液抹在其管口(抹肥皂液时,应在管口稍停留一会,有利于形成肥皂泡,并注意观察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当试管口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肥皂泡时,将点燃的火柴移近肥皂泡,能听到氢气清晰的爆鸣声。
5.注意事项
(1)钠粒取米粒大小。如果钠粒太大,生成的气体多,放出的热量多,容易产生爆炸。
(2)取钠粒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因为生成物中有碱性物质,对皮肤有腐蚀性。
(3)用剩的钠粒应放回原瓶,煤油密封保存。
6.思考与作业
(1)如何引导中学生观察认识钠的储存方式、物理性质及合理解释“钠浮在水面、溶化成小球、球四处游动、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等实验现象;
(2)结合中学化学课本,利用微型仪器因地制宜地对本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再表现。
三、教学实施及效果
1.教学组织
学生实验人数≤10人,实验2人一组、微型仪器2人一套。
2.教学流程(见下表)
3.教学效果观察
(1)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更强,更适合运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尤其是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学知识点及完成学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
(2)微型化学实验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新实验方法,组装方便,趣味性强;只要学生一动手,实验现象就会诱发各种猜想或假设,随之进一步的取证和分析让学生体验“实验―失败―思考―再实验”直至成功的科研过程,实验室成了师生、生生探究知识的互动场所,从而有很好的知识内化效果。
(3)成果展示让学生上台讲解以及课后的小论文撰写,更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学生知识得到升华,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总之,我们将微型实验与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教学才两年就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仅“钠与水反应”这一个实验,学生就提出有价值的实验改进方案十余种,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广东化工》《江西化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实验改进论文12篇,如陈彩虹等人发表的《纳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马少玲等人发表的《纳与水反应的微型实验改进》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
教师讲得少了,自己的负担减轻了,上课也轻松了。
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调、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做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平方差公式”这节内容时,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笔者接着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
学生顿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是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做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学课堂;语文教学;探究式阅读
探究式教学,主要指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学生独立自主地位和合作学习为前提,通过教师巧妙地启发和诱导,精心设计现行教材的基本探究点,并参照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其他一些课外活动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表达自身想法、提出质疑和讨论探究的广阔平台,使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解难释疑的情感体验,将自身所掌握知识有效应用于答题解疑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继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增强语文素养的根本目的。以下笔者结合近几年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中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大体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采取讲读结合的方式引发探究
讲读结合,主要指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诵读、讲析的结合,注重讲与读的互相引导,这种方式能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运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权重“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理念,突出教学重点,巧妙构思,点拨启发,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效掌握新授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一节内容时,其蕴含的深层“意向”即为教学难点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诵读、讲析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时在整篇诗节中找出每节的意象,然后指引学生讲析其中每个意象蕴藏的思想底蕴,最后要求学生在了解思想底蕴的基础上吟诵全诗,较多学生能诵读出此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领悟出该诗的整体意境和韵外情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
二、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双边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要实施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构建师生之间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人性化教学氛围。可利用视听、视频等多媒体设施,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像和影像,构设一种浓厚的欣赏氛围,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想象力,潜移默化中领悟出作品中蕴含的中心思想,继而有效掌握整部作品的全部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教授叶圣陶的著作《苏州园林》一文时,可以借助于莫扎特的钢琴曲《蓝色多瑙河》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韵,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接下来教师以读导读,指明整篇作品的诵读要领,注重语调的轻柔与起伏,语速要轻快与低缓相贯通,用心掌握整篇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变化。在鉴赏整篇课文时,应再次播放《蓝色多瑙河》,使学生在动听美妙的音乐中诵读作品,并逐步品位文章的主题思想,领略出此篇作品的画面美、音乐美和情趣美,充分激发了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发探究式学习
一个巧妙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适时切入,能切实起到调动整堂教学氛围的实际效果,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思维创造力。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课中,教师可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和质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在文中结尾并未说明孔乙己的真正结局到底如何,同学们可设想一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结局?依据是什么?是什么造成孔乙己悲惨的命运?由于这些问题确实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为此学生之间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于是学生说出了各自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但仍有一些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观点,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多为经典之作,各类著作中所蕴含的深层思想底蕴与美好的文学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并且不能用一个统一思想标准来权定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文的主题思想可以为多种多样,为促进学生探究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不界定主题思想,只要求学生找到自圆其说的论点和论据,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探究式教学
只有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平台,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多渠道最大量接受知识信息,使学生逐渐体会探索的学习乐趣,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这种形式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达到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实现自我既定的学习目标。比如,在讲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教师可精心构设一个引发讨论的话题:我们面对着伟大的祖国母亲,应该面带笑容,而为什么作者却眼含热泪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小组之间将一己之见互相探讨、分析和总结,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进行讲解和帮助,最后全班范围内展开研究和交流,通过教师及时的分析和补充,以确保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通过延伸阅读增进探究式教学
延伸阅读主要指引导学生逐步扩展文学鉴赏的范围,由教学课本向语文读本延伸,由教材向非教材的著作和美文延伸,由学校内向社会外延伸。对于题材接近、风格相同的作品需要学生找出不同点,对于题材不同、风格异议的作品要求学生找到相同点,切实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完《望江南》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吹剑录》的延伸阅读,仔细品读温庭筠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以及苏轼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从学生对于古代著作鉴赏和评价中,深刻领悟到婉约派与豪放派蕴含的不同情感,同时可要求一位音色较好的女生吟诵《望江南》,要求一位音域浑厚的男生吟诵《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不同风格、声情并茂的吟诵,完全体现了两种不同派别的韵味,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双重效果。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完全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将其有效应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性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问题与质疑中探究,在激烈讨论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这着实符合语文阅读的实际要求。这种以理解和创造为主旨的探究式阅读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且利于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玉歆.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试探[J]. 考试:教研版, 2006, (11): 22-23
[2]郭华丽.敢问路在何方——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分析[J]. 文理导航, 2012, (11): 24.[3] 贾敏. 浅析在新课改中探究式阅读在戏剧教学中的实践[J]. 当代教育, 2012, (1): 41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本文就如何改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策略
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所以无论是新授课教学还是复习课教学,无论是概念原理的教学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都应当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和重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作为教学的起点,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开始,激发学生思维。抽象出系统的化学知识,然后预测未知的实验现象,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新的实验现象,创造出新的结论,这是化学教学的真实面目,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以其为核心目标而进行的。为了使化学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对实验教学作了以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是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2.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
实验技能是指学生采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过实验实际操作解决未知的化学问题。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原理、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技能,还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所以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来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将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
1.加强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敢于实践。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2.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在不影响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操作方式,设计成微型实验,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构建,更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3.强化实验安全意识,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因为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而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的化学药品,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供—些相应的应急措施的知识和设施。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且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同学之间也会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做简要小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社会化的交往,促成个体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学思想。
2.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的设计性。
过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般是验证或巩固之前学过的相关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精心构思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推选最佳方案,再全班交流,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得出最优方案。
教师准备相关的药品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实验心得。这样虽然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增强了实验的开放性,实验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3.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式,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举办扩展课内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有做化学趣味实验、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如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后,指导学生用水果、食醋等制作电池,并用电池使生日贺卡上的小灯泡发光。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满足了他们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不能过多沿用课本上标准化的装置和操作,只模仿不创新。我们应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究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中学教育
一、 前言
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其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实验技术紧密联系。每一次发现,都来源于实验,每一个理论,都要经由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正确理解化学理论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对于学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各地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中学化学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要达到更好地培养人才的目的,中学的化学教育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特征,使得化学教学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二、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相关老师的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但是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比如实验中仍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操作为辅,实验的形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较少。中学实验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地步,学生动手的机会不多,实验教育缺乏活力,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实验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设计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三、 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育的途径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由老师进行示范的实验方式,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是要简单地展示实验现象,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了解实验的设计目的。为今后进行探究性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具体的过程和方案,必须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要保证实验可以让全体学生能有效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设计的实验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通过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很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不理解实验的原理,缺乏实验操作的能力。在基础实验中,应该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目的,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异常情况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学生需要运用必要的实验设施,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应当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调用自己的知识,全面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来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挑战自然的热情,促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实验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事实上,实验教学这种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全面调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具体而言,实验的教学应达到如下几点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指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而是指如何通过正确的思考、分析来设计操作流程,并在实验中合理规划统筹,顺利推进实验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非常重要,而且只能通过实验课程这样综合性的课程来获得。
2.让学生得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推动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实验教学通过探究性的实验,使得学生可以体验这样一种发现自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3.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科学研究一样,实验的过程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中学的实验一般是通过分组完成的,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完成实验过程,每一个人在集体中不仅要积极思考,更应该互助协作,与同伴进行协调、沟通、分享,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管是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的态度包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钻研等优秀品质,化学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科学发现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只有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严格遵守规则,仔细操作,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现象、过程的观察,更应该培养学生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
在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采取了多种渠道进行,上半年我校举行了全校教师新课程展示课,下半年举行了绩效课。这两项活动,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很大促进,对学生主体的认识在逐渐加深,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一、新课程理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
从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开始,我们只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发展带来不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如何把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模糊,操作困难;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活动有无轻重,如何辩证地融为一体是一大难题;开放型教学是在每门课程,还是在每节课;专门的一门学科,还是融入到每一门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事情,还是每一位教师的事情……
继续教育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树立了良好的开端。
二、展示课给我们带来了摸索性前进的步伐
在展示课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初步形成双边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阅读教材,思索问题,学生代表提出问题,小组回答,集体讨论,教师指导升华……
在展示课中,我们也看到了如何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还看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得到尊重,否则就会没有效果;我们更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身心疲惫,昏昏欲睡;满堂灌,效果甚微。
展示课给了同行和非同行以启迪。
三、绩效课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在绩效课中,我们的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45分钟是学生的“天堂”,学生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教师在指导、在归结、在升华,教师不是旁观者,是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我们打破了传统的45分钟,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习惯;我们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讨论、合作、探究。
在绩效课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的活跃场面,看到了他们的能力被教师承认的笑脸,听到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的收获。
在绩效课中,我们真正感觉到老师的伟大,老师那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前进的真正动力。
四、绩效课也显示了教师的弱点
在绩效课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节课只是让学生练习,虽然有讨论,但教师一节课没有讲授一个主题;虽然看了学生的练习,却一句话也没有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作重要的探究;学生虽然知道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今后应该怎么去做,才能预防犯同样的错误不清楚。总之,教师一句话不讲并非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绩效课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老师设计的题目相当具有开放型,但教师却教授时没有更深入引导学生探究。1元钱打固定电话依据现行收费标准(3分钟内0.22元,3分钟以外每分钟0.11元)最多能打多少分钟?不是简单的一个不等式,而是与生活实际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