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范文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9: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发热病人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

篇1

发热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临床症状,据报道,恶性肿瘤病例发热占60.1%,其中47.4%病人的发热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而恶性肿瘤病人病程中发热,大多数为合并感染引起。因此,对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发热的观察以及发热的原因鉴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内科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215例,其中体温38℃,持续10天以上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5-88岁,平均57岁。对本组病人观察热型、热程及周围血象及粪便检查,部分病人做咽拭子、胸腹水培养。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者38例;经抗肿瘤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者15例,占26%;经多种治疗,体温仍不降者5例。

2 发热原因

2.1 合并感染 恶性肿瘤病人发热约2/3由感染引起,且大多数病例伴有白细胞减少。肿瘤病人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①肿瘤本身引起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压迫及梗阻,可损伤皮肤黏膜屏障,使细菌容易侵入。②化疗、放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数降至1.5×109/L,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可高达100%。③肿瘤病人体液免疫及粒细胞免疫均受抑制,容易被细菌、霉菌、病毒所侵犯。④检查与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内窥镜检查、静脉导管置入或导尿等无菌操作达不到要求时,往往造成细菌入侵的机会。

2.2 肿瘤热 几乎所有的肿瘤均可引起发热,临床上以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更易引起发热。肿瘤发热的机理:①迅速增长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②癌细胞释放致热源。③肿瘤毒素及其产物、坏死组织被体内吸收。④炎性刺激引起肿瘤内白细胞浸润。⑤长期消耗、代谢旺盛,基础体温提高。

3 临床特点

3.1 合并感染是恶性肿瘤病人发热的最主要原因,其中肺炎最常见,约占40%-50%。其他较常见的有毒血症、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软组织感染及组织脓肿等。恶性肿瘤病人在病程中伴有发热,且易反复发作,经治疗后,持续2周以上的长期发热者较少见。

3.2 发热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者较常见,约占41.5%-50%,革兰氏阳性杆菌者次之,约占23.9%-25%。其他为L型菌及霉菌,L型菌是由于长期使用大剂量破坏细菌的抗生素。细菌失去细胞壁仍可存活繁殖,其病力、毒力虽减弱,但肌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引起感染。

4 护理

4.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对于肿瘤发热病人病情的观察十分重要,认真分析病人发热的热型及发热的原因,及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对于肿瘤发热病人应每天测量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如体温超过39℃,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消炎痛25mg口服,物理降温半小时后应测量1次体温。

4.2 水分及营养的补充 由于恶性肿瘤发热病人属晚期肿瘤病人,体质较差,发热时基础代谢更高,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并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在饮食上,应给以细软、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和低脂肪的饮食。使用大量水化的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则督促其大量饮水,以利于化疗药物降解产物的稀释和排泄,减少对泌尿系统的损伤。对于发热时间较长的病人应及时从静脉输入抗生素,并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如5%葡萄糖盐、林格、脂肪乳等。同时,应保证发热病人的充分休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4.3 口腔护理 长期发热的病人多有口腔黏膜干燥,加之维生素缺乏和全身抵抗力减弱,容易引起口腔炎及黏膜溃疡。故应在晨起、睡前和饭后协助病人漱口。口唇干燥者应涂甘油或植物油。口腔黏膜有溃疡者,如为真菌感染,可用斯皮仁诺加开塞露思密达涂口腔。

4.4 皮肤护理 退热期病人由于大量出汗,应防止病人着凉,发生感冒,同时应注意皮肤清洁,及时给患者更换汗湿的衣服及保持被单、床单的干燥整洁。长期发热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经常协助病人更换,定时按摩骨隆突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篇2

门诊输液病人对药学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但药学服务的名词并未在病人和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中得到普遍接受。根据其概念,对病人的调查涉及对药物知识需求的,均视为药学服务需求。陈丹丹等[3]对100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调查,90%的病人希望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彭科[4]对298例门诊输液患儿家长进行调查,90%的家长希望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发热病人家属对发热的健康教育指导有强烈的需求。李善臻[5]对145例发热病人家属进行调查,135名家属强烈需要了解退热药物的选择,116名家属强烈需要了解退热药物的使用方法。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给儿童滥用抗生素药物的现象,致使儿童对多种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非常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6]。药师对病人的调查中,付强等[7]对9260例病人药学服务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前来咨询的药品中涉及心血管药占33%,其次是抗生素。药学服务既包含用药过程的常识,更关注病人对这一常识了解之后的用药心理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用药行为方式的改变。

2药学服务的现状

目前,开展药学服务主要是医院的药师,药学服务工作内容包括:处方点评、药师参与查房、药物信息服务、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检测血药浓度、设计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药物利用研究、为典型病例建立药历[8-10]。苏琼华等[11]认为,在强调药学服务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社会因素、生活因素和病人的心理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学服务不应仅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技术型的服务,还应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药学服务。护士开展的药学服务方面,容桂荣等[12]在门诊输液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如打印药品说明书、药学咨询、办置板报,并把药品价格、药品说明书等药学服务相关资料存储到计算机中,病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或通过护士帮助点击所需了解的药学知识。李珂佳等[13]认为,临床药师需要与医生、护士合作,利用专业知识,共同为病人提供最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在门诊输液室要同时为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药学服务相关知识教育,以上的形式均有一定的不足,而医院视屏是一种较理想的药学服务形式。

3医院视屏在门诊输液病人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尽管现有的报道对药学服务场所多显示在医院的门诊药房,主要是因为开展药学服务的人员是医院的药师,但容桂荣等[14]认为,门诊输液室也是开展药学服务的理想场所。输液室每天输液200人次~400人次,等候输液时间10min~30min,输液时间30min~120min,适合开展药学服务。由于门诊输液室病人多、工作量大,护士相对不足,每天都在不停地配药、打针、换药水、拔针,难以对所有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药学服务,而集体药学服务可减轻护士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药学服务是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彭科[4]认为,患儿就诊时一般易吵闹、不合作,家长心情焦虑、紧张,担心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同时又急迫想解除患儿的病痛,不断催促护士尽快进行输液治疗,家长无心听清楚护士的宣教内容,所以患儿家长不希望在治疗操作时进行健康教育,输液治疗前或输液过程中患儿情绪较稳定时进行健康教育能接受,但希望时间不要过长。门诊输液室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开展药学服务时适合应用分众传播。分众传播的特点[15]:分众传播的人群相对稳定,具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受众;传播时段相对集中,针对性强;以受众需求为中心,注重专业化、细分化的信息提供;注重核心信息的提供,经济上比较节约。医院视屏是利用分众传媒进行医院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健康传播形式,是将药学服务内容制作成电视节目,存储到计算机中,在输液室设置液晶视屏,通过局域网技术将各视屏终端链接到计算机上,由服务器通过交换机控制不同液晶视屏节目的播出,它将局域网技术和单机播放技术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药学服务的内容是大多数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儿童发热用药常识、抗生素应用常识、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常识、不同剂型药物用法指导等。根据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可随时更新、补充药学服务内容。这些电视节目把画面、镜头切换、声音、音乐、文字等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片。这样可以吸引病人及其家属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接受药学服务教育,从而获得药学相关知识,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用药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利用医院视屏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分别播放药学相关知识30min~60min,其他时间可收放电视节目。

篇3

徐州医学院门诊部,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 目的 为了解高校发热病例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防控感染性疾病。方法 对2013 年1—12 月首诊于医学院门诊部的404 例发热学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该组发热病例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大一学生多于大二及大三,且以呼吸及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发。 结论 感染是高校发热病例的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探索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发热原因及诊治规律,注意筛查并隔离传染性疾病,防止疾病蔓延。

关键词 发热;高校;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53-03

[作者简介] 李红(1968-),女,安徽明光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诊疗与高校保健工作。

发热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种繁多,是内科临床诊治的重点及难点。目前由于流感、禽流感、SARA病例的出现,对学校、集体场所等人群聚集地方发热病例的筛查及诊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预防并早期诊治发热性病例,及早发现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门诊发热病例,现对2013年1—12月间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404例发热学生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度1—12月所有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发热学生病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判定发热以腋下测量体温升高为标准,测量前排除影响体温测试的各种因素,测量不少于10 min以达恒温。正常腋温在36~37℃,若腋温>37 ℃尤其超过37.2 ℃,可初步认为发热[1]。其中低热为37.2~38 ℃,中度热为38.1~39 ℃,高热为39.1~40 ℃,>40 ℃为超高热。

1.3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详细登记个人资料,测体温、问病史、进行体检,必要时选择血尿粪常规、X线摄片或至上级医院做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治疗;不能诊断的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转诊后及时随访,补全后续资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版本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404例发热学生病例中,女生226例,男生178例,年龄17~28岁,平均20.37岁,以低热及中度热为主,高热较少,超高热仅1例。男女生患病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男女患病人数占比及发热程度构成比,见表1。

②首诊于该高校门诊并能够确诊的363例发热病例中,发病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计295例,占总病例数达73.02%,其次依次为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未发现有传染病暴况。因条件所限该校门诊不能确诊的41例病例以‘发热待查’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患者疾病构成,见表2。

③41例‘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后,20例因种种原因失访,另21例经追踪随访获得准确信息,其中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计13例,2例肺结核位居第二。具体发热待查病例后续随访情况,见表3。

④404例发热学生病例按年级划分,以大一、大二、大三为多,患病率依次递减。因医学院校专业最后1年均在外实习,五年制专业大四在外见习较多,故大四发热病例明显减少及大五发热病例没有均为情理之中。该校研究生1年级基本在校上课,后期在临床一线较多,故发热病例也较少。发热患者年级分布见表4。

⑤404例发热病例按发病月份划分,以9、10月较多;3、4、5、6月及11、12月相差不多;1、2、7、8月份分别因在校时间长短(寒暑假原因)发热病例数表现出对应的因果关系,即在校时间越长的月份发热病例越多。具体发热患者月份分布,见表5。

3 讨论

该校2013年404例发热病例整体情况类似往年,未发现传染病暴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大三病例较多,其中尤以大一新生为多;而在表5中,以9、10月为多。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秋季为发热疾病比较集中的时期。大一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之军训,且9月暑热尚存,最易患病,历年如此,已成规律。建议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和各项后勤保障,以提高学生防病治病能力。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2],而高校是宣教的最佳场所之一。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外感发热、患儿家长、病程

外感发热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范畴,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据统计呼吸道病毒感染中90%患儿表现有发热症状[1],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患儿家长缺乏此病症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卫生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过程,它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建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对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状态、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但由于患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存在不足,如果家长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在处理孩子的治疗、护理、生活及心理行为等方面问题时往往会存在着不少疑惑和误区,并由此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4],因此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了解,对患儿发热病程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家长进行相关细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教活动,能明显缩短外感患儿发热的时间,有利于患儿治疗与康复。本文报告一组病例的观察结果。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8月~2008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6例外感发热的婴幼儿。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9月~3岁。家长文化程度:初中12例,中专及高中38例,大学以上36例。家长是患儿父母或祖父母。按照家长的文化程度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教活动,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教活动。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为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教育方式

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发放宣传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普及,以及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语言教育为主,配合演示,发放科普小知识手册,让家长参与健康教育计划中。与患儿家长交谈时使用简明通俗的语言,重点突出、有意重复,必要时可让患儿家长复述要点;对于需要掌握的技能,如物理降温法一定给予患儿家长口头讲解结合操作示范,使家长掌握对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识,并让家长演示至正确为止。注意因人施教,针对患者家长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家长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家长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儿家长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5]。

2.2、教育内容

2.2.1、就诊前教育

在患者候诊期间,责任护士及时向家长自我介绍,并介绍病区环境,陪护作息制度,呼叫方法,主管医生等,向家长说明发热是很多常见疾病的同一症状,短期、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发热是有利的,以稳定其焦急、恐惧情绪;对伴有惊厥者,应紧急安置好患儿,按医嘱给予退热、止痉、吸氧等处理。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家长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其在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以消除患儿因陌生而带来的紧张不安心理,促进护患配合。

2.2.2、检查、治疗过程中的教育

在患者进行各种诊治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家长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常规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物理降温的操作方法、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如指导家长给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合理膳食,可给患儿牛奶、豆浆、米汤、稀藕、肉汁、菜汁、果汁、红枣汤、麦片等;提倡母乳喂养,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年长儿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居室要清洁通风,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去公共场所接触传染源,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患儿家长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加快、喘息、精神不佳等,及时发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教会掌握常用退热方法,首选物理降温法,宣传物理降温方法、好处、注意事项,让患儿家长与责任护士共同参与操作,使其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效果不佳时,按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药的方法和时间,给药途径及剂量的精确、注意事项等,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对高热患儿使用退热药后应多饮水。

2.3、教育及评价方法

根据患儿家长文化程度,个体选择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利用每次与患儿家长接触的机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视患儿家长学习能力及掌握情况给不同深浅的内容,对患儿家长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循环式重复教育。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制定退热时间表,对所有患儿家长解释清楚统计要求,按时回收退热时间表。

3、结果

两组的热退时间结果见表1。经u检验,P

4、讨论

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儿家长对发热等疾病的认识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6]。由于住院期间患儿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以及对打针、抽血、各种检查的恐惧,输液时的活动受限等因素,因而对其家长依赖性很强。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多层面的、人性化健康教育,增强患儿及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使患儿家长在护理患儿发热过程中能够冷静地处理,并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积极配合,也改变了家长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做法。

篇5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禽流感防控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医疗单位防控工作会议,认真部署我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现将我区禽流感防控自检自查的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经开区人感染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立H7N9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对辖区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落实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等要求,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上报,决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

    三、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17年3月7日下午,组织经开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二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三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我区经开人民医院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发放H7N9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

    五、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