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经验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经验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物理学习经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学习经验

篇1

测量

1.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

2.测量越准确越好。

3.处理实验数据时,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声现象

4.声音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快。

5.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乐音。

6.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光现象

7.人走面镜时,像越来越大。

8.照相机拍照时,若突然有一只小虫飞到镜头上,则拍出照片上就有一个小虫的像。

9.天文学上的“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10.放映幻灯时,屏幕上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1.水中倒影是岸上物体倒立的影子。

热现象

12.冬天,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铁块感到很凉,是由于铁块的温度低。

13.夏天,用棉被包裹冰棒不易熔化,是由于“冷气”不易出去。

14.夏天,人们用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吹电扇时,空气温度降低了。

15.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

16.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17.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8.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19.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20.教室扫地时,灰尘飞扬,这是分子运动,是扩散现象。

21.0℃ 的物体没有内能。

力现象

22.人用力推桌子,推不动,是由于推力小于阻力。

23.大人和小孩互拉,大人把小孩拉过来,是因为大人的拉力比小孩的拉力大。

24.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并阻碍物体的运动。

25.自行车轮胎没有气时,骑起来很废力,说明两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越大,磨擦力越大。

26.铁一定比棉花重。

27.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要静止。

28.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29.物体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都相等,这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30.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运动就越快。

31.压力就是重力。

32.吊车将物体匀速吊起时,吊车的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在空中静止时,拉力等于重力。

33.由于物体在太空中不受重力,所以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都是上浮的。

34.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所以人站在地上,向西跳,会跳得更远。

35.高速公路上,车辆要限速,是因为车辆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越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36.汽车刹车后,还会继续运动,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

37.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人由于受到车厢的摩擦力而和车一起运动。

38.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要上浮。

39.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40.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就越大。

41.机械效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

电磁现象

42.一个开关控制三盏电灯,这三盏电灯一定是并联,且开关接在干路上。

43.两个电灯接在电路中,若通过的电流相同,则这两灯一定是串联的。

44.物体不带电,是因为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45.100W的灯泡一定比60W的灯泡亮。

46.求总电阻就是求各用电器具电阻之和。

47.夏天,在家里打开空调器时,室内灯光变暗,这是由于线路的电阻变大了。

48.家里白炽灯通常在开灯的瞬间,灯丝被烧断,这是由于开灯的瞬间,电压很大。

49.保险丝经常被烧断,可改用铜丝代替。

50.火线,零线上都接保险丝,一定比只在火线上接一根保险丝更安全。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经验;演示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强调的是素质的教育、综合的教育,并且要勇于冲破应试教育的限制性模式,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做好相关的工作,比如说主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正确地认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等等。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经验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延续好的、摒弃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过渡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能够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指引教师、学生找到适合的、合理的、良好的教学途径。

一、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导入

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时候,都会先讲述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进入到新知识的教学中。其实这种教学手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导入的知识内容是学生本身已经学过了的知识,就会更加有效,既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又成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连接,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差异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以旧导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机对比,既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更全面地掌握好基础的知识,又能够节省巩固已有知识的时间,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这对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以良好的师生情感为基础,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关心自己的师长,这样的良性情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说发挥着巨大的隐形作用。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必须是由教师迈出第一步的,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促进学生也反作用于教师。比如说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教师就应该及时的、耐心地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其实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是双向的,而且在中学这个教学阶段来说,学生还是有一定向师性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差异以及群体、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措施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师生情感,扫除影响师生交流的障碍,主动的、积极地去营造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个学习环境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的设备、教学的气氛等等很多的因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贯彻者,必须积极地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穿插了很多的实验教学,而实验的设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够从实验的教学中得到知识,而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重的,关于这一点教师应该给学生理解的自由。这种通过自己去寻找、思考得来的知识,自然比教师通过口头传授的知识印象要深得多。另外,教师想给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的、和谐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还需要给学生必要的启发以及点拨,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只是指引的导师,而不是学生人生中的导演。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物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从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找到物理的知识概念。通过这种大胆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物理这个学科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别开生面的讲座,鼓动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发明等等,或者是举行物理实验的操作比赛活动。总之,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给予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多条途径。

总而言之,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过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地跨出自己的第一步,做好自己的相关工作。特别是物理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其教学经验的总结、再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教师不断进行揣摩的,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物理。

参考文献:

[1]张兆永.新课程改革中的物理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陈新.浅谈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3]花晓涛.浅谈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课堂内外进行的一些实物观察。而实验教学就是以实验为根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我个人看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是搞好实验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作出的一了尝试,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下面具体论述:

第一,教师要完善地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操作的实验技能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避免“讲实验”,有些物理知识,光凭教师嘴巴讲,学生没经历过,心理上很难接受。另外,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避免实验前不向学生作说明,否则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学生就变成了“看把戏”。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应向学生介绍仪器,说明观察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在演示实验操作中,自身操作不严谨,不规范,随心所欲,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规范。另外,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要在讲台上演示,教室又有那么大,学生又有那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选择演示仪器时要注意让全部学生都能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明白。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还要避免忙于操作,不注意引导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将严重阻碍学生今后的发展。

第二,多做教材中没有的实验,突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创新性

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几乎是书本上的。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上没有的实验教师也要尽力去做,统一实验也要举一反三,开发老师创新思维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加以有机组合利用,用来作为实验器材。一些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样的“悟性”源自于平时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最大的困惑不在于自己的智力因素,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因此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同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设计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可能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有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时间不足,实验效果缓慢,不明显等情况。在此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设计和创新新的实验方法来放大实验效果。比如在完成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程度因素的实验中,蒸发现象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时间需要很长,实验效果不明显。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处理实验的:第一步,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左面放蘸了酒精的棉布,在右面放上钩码,调节它们到支点的距离,达到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然后第二步观察2-3分钟,看有酒精棉布的这一端是否翘起,如果翘起证明酒精已经蒸发;第三步重复第一步,(注意蘸取的酒精一样多),并把棉布摊开、给它加热风,观察需要1分钟左右,看有酒精棉布的这一端是否翘起,证明酒精蒸发比第二步快。通过比较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温度、空气的流动等因素。这种方法把本来不明显的实验通过力的改变,从而使杠杆的平衡发生变化,达到把实验现象放大的效果。

三、指导、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集中丰富。器材不要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实验器材,还可以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来源于生活的简易器材,这何常又不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呢?要引导同学利用各种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比起专业的实验仪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们动手的能力。众多物理实验,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生动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操作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会变得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团队意识增强,通过完整的了解实验过程及结果,学生们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更深刻更加牢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对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让学生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可让学生做做《纸锅烧水》的小实验,有趣的实验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那些渴望求知的眼睛,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壮:《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第2期。

[2]余沐诤:《科学性探究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课程改革浪潮的掀起大大带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教育的重点都有所变化,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亲身感受、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尊重学生的天性、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发现问题、猜想假设、探索发现、探讨交流以及应用创造等几个部分。下面我们就对教学过程中的这几个步骤进行具体的论述。

1.发现问题

正是因为新课标重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程的各个环节,那么,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对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发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创设最有效的探究情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要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呈现在课堂上,提高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场景展示。

2.猜想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物理中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形式",所以,没有大胆的假设就不会有所发现。所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多个角度和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来为其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假设存在着困难,不同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不同,假设的有效性必然也会不同,

3.探究发现

猜想和假设的存在毕竟是没有切实根据的,所以在猜想结果提出来之后还要用实验进行验证。那么,在物理实验阶段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提高资源获得的效率。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的大量知识就会建立一个数据库,包括实验中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操作方等内容。第二,模拟实验。信息技术的存在会提供专业的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从而解决那些限制性试验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接触面。第三,记录试验结果。新课标下的学生都进行小组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也是一样,所以学生就可以利用表格和文档等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提高了学习效率。

4.讨论交流

试验结果出来之后要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然而,枯燥的口头交流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了讨论和交流的实际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像、表格、文档等的演示,让学生的口、眼、脑同时应用,进而提高了学生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力,并寻找其间的差别,不但提高了讨论的气氛,而且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5.应用创造

应用创造是学生对物理知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也是对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创设一个知识应用的活动环节,就比如,在磁力知识的学习时,讲授完基本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在古代,磁力应用表现之一,指南针的应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网址,引导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学。

二、模式的实施

就像物理实验一样,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效果也需要通过实际行为来进行验证。

1.案例设计: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指导思想。这一部分的知识从结构上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牛顿第一定律",另一部分是"惯性",总体上都是属于物理知识中力学部分。第二,教学目标。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并理解惯性的内容,同时掌握生活中对惯性的应用以及危害的防护。能力: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题目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总结、记录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惯性知识,并学会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该部分内容是由两个大的结构构成的,所以实验教学活动也要从两个方向来组织,首先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试验教学过程,其过程如表二所示,其次,是惯性的试验教学过程,其过程大致如表一所示。

2.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表现情况的认真分析,以及学生课堂作业情况的检查,从而总结出,在本堂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授的物理知识,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实验的各个过程,总体上来看,完成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同时,该实验过程也证实了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小结

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作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能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北.信息技术支持的普通高等院校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体会 现状分析 完善建议

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既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原理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器材组装和操作中,可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及操作技能;通过实验信息的获取,培养学生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实验中的操作和讨论交流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综合,能培养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处主导地位,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

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探究实验,才能发挥其功效。我们应当在课程安排上给探究实验留出相当的时间,尽我们所能地进行组织、指导。

其次,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两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个性和爱好特点等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再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应当给予适时的指导。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不能完成或数据不理想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特别是“爱护器材,实验完毕需整理好器材”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规范。要加强示范操作,指导好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分析与论证中学生由于受经验知识的限制,往往不能认识实验中数据或结果的错误和缺点。老师要即时给予指导,对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方便的情况下要求其重做实验。

二、学生应认真进行探究

首先,学生要做好探究前的预习。有些探究对学生是有难度的,为确保探究课取得好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求学生课前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做好预习。特别是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方法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或现象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数据或抄袭别人的数据。如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不合要求,要讨论分析,查找原因,科学是来不得虚假的。

其次,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学生要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学生要大胆的猜想,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进行探索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到问题的成因并对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学生要在探究中训练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要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学生猜想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后,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要善于动手操作,认真完成“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各环节。学生要有分析与论证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并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应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可靠。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检验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学会自我发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先讨论,再交流。探究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因担心学生组织纪律差,课堂纪律失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许多教师都乐于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教室里分发实验用品显然没有在实验室里方便、省时。同样地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失控,所以我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只是“进行实验”这一环节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其他的环节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有些探究实验甚至被改成了演示实验,如固体的熔化探究实验由于药品海波的数量少而改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的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由于不熟悉二氧化氮气体的制取而没完成。小孔成像的小制作我们完成得还好,其他的小制作、小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显得有些懒于动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