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国内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思考

现代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现代企业发展不单需要人员、资金和生产设备等要素,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发展。因此,进一步认识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十分必要。

一、 国内经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经济管理中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经济管理中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为此,我们必须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开放城市因便利的地域优势,其经济发展较陕。相对于东、西部而言,由于地处偏远,资源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这种差距将不断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区域间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群体间的差距也将随之变大..很多区域为了保护其地方的发展特色,不愿“走出去”,也不愿“引进来”,这种错误的做法更是加剧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调,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了落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还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为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经济管理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产业之间的不平衡性,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支持与发展,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在盲目大力发展的同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正一步步制约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对农业生产,技术生产也起到了阻碍的制约作用,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将影响着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导致了经济管理上的不均衡。

3.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策实施不到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原有的旧经济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积极的采取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用新的制度来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适当的调节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法律制度,让经济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管。强化政策的具体落实力度,不能走“形式主义”,要将政策落实到实处,真真正正的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其发展。

4.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

经济要想进步,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精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要时刻引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保留一些好的旧的思想,将新旧思想进行整合有效的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建设发展。自我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这主要是我们解放了思想,打破了陈旧的思想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仅仅要根据国情制定特有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更加要引进新的思想和观念,借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建立健全的思想创新机制,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加强现代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的途径

1.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此,任何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经济管理制度,关系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应该得到重视。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制度,并抓好落实,使各项经济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用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实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与管理制度,并能够在相关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下,创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现代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用经济管理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现代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国企业要真正步人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现代企业文化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的价值,并认同企业的行为目标,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使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个体达到观念上的共识,通过文化熏陶让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以现代企业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准则,自觉将个人目标纳入现代企业目标之中,并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促使员工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企业服务,按照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3.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财务管理,加强资金布局,缩短工艺流程,使公司库存产品降到最低程度。调节资本结构,寻找最低成本筹资渠道。现代企业筹资方式有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形式,现代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方式,以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收益。

总之,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的工作应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深化经济管理的体制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缩短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哲,何平,段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面临的矛盾与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篇2

【关键词】水基泥浆 钻井液 高性能 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各主要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勘探开发的对象主要面向隐蔽油气藏,薄层储层等非典型油气藏,而开发模式也逐渐转移为水平井开发,因此钻井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以及油气井的生产成本都在飞速上涨。典型的高难度水平井有鱼刺井,高狗腿度井和台阶井、深水井等等,从钻井施工上来看,由于这些井本身设计复杂,加之目前油气藏主要以隐蔽油藏为主,因此钻井过程中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 如在钻探高狗腿度水平井时会经常遇到有卡钻、起下钻遇阻、扭矩过大、机械钻速低、井眼失稳、井漏和地层伤害等的问题;而在钻探鱼骨状水平井等复杂工程时经常碰到机械钻速低、井眼失稳、井漏和地层伤害等的问题。因此为提高钻井的效率,减轻钻井工作量等,国外从多方面来研制新的解决方案,其中采用新型钻井泥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方法之一,新型泥浆往往采用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但后期随着人们对钻井液的污染问题认识清楚,因此合成的钻井液使用在后来使用的越来越少,因此各各大石油公司开始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性能良好,而且环保的钻井泥浆, 在后来钻井过程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钻井的效率。

一、国内外优良水基钻井液简介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的科研人员,从考察水基泥浆的逆乳化钻井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 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现场实验,挑选多种材料进行筛选实验,并使用了不少各大公司专利材料,最终配置出了一批高性能泥浆,这些高性能泥浆的总体思路是必须保证钻遇目的层的总体稳定,,改善一些在不同储层中的钻井性能:如果在常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段,必须保证砂岩、碳酸盐岩的稳定性,如果在页岩层段,就必须保证页岩和粘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配置泥浆的材料比例例如提高机械钻速、防止钻具泥包及降低扭矩、起下钻遇阻现象等。根据贝克休斯透露的一些资料,其代号为MX223的高性能页岩钻井泥浆配方主要成分为:20%膨润土、10%PHPA、10%铝络合物、15%聚胺、15%低黏度、10%常规PAC、20%沥青颗粒。根据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效果反馈,该高性能泥浆在南美洲,美国国内,大洋洲,中亚地区使用情况良好,从现场反馈的实验收据和应用数据可以看出,该泥浆和通常使用的水基泥浆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基本的性能又可与油基泥浆媲美,因此被誉为性能卓越且环保安全的高性能泥浆。

二、国外高性能泥浆的特点

据统计,在所有钻井施工过程中,钻遇地层的时候,预计有76%的地层为页岩层,只有约20%左右的砂岩、碳酸盐地层,因此绝大部分的井眼压力失衡的情况都是由泥岩本身的不稳定而引起的,因此如何利用泥浆提高页岩稳定性就成为高性能泥浆的主要功能之一。通常施工过程中,往往主要防止压力传递入页岩中,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并且往往泥岩层更容易在钻井液中浸泡,而相比较而言岩屑则容易被带到地面,因此岩屑浸泡时间短,所以泥岩层本身常常作为地层的“半透膜”的作用,因为其富含黏土矿物的基质能够可以有效防止溶解物质的随意扩散。滤液的侵入改变了近井壁地层的压力分布情况并促使页岩失稳。当滤液侵入减少, 支撑压力稳定时,便可实现页岩稳定。

另外,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尽量抑制粘土矿物的水分扩散,否则钻井工作就回很难展开,而会遭遇种种问题,如钻头泥包、钻井液净化不良、很高的稀释效率以及流变参数和滤失量难以控制等。而设计高性能的泥浆则能有效抑制钻井过程中粘土矿物的水分随意扩散,实验证明高性能泥浆可以控制粘土矿物的水分散失率最高仅10%,从而大大提高钻井效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首先控制粘土矿物失水率,从而减小岩屑的膨胀等等,从而使得钻井过程中岩屑变得更为稳定。如图1,我们利用高性能泥浆,分别对比了常规KCl和常用的商售抑制剂,对粘土矿物的的抑制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 高性能泥浆对粘土矿物失水的抑制效果很好,而且几乎不增加黏度,同样也几乎不增加动切力值。

三、结论

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几大石油公司的高性能泥浆设计思路,总结“总体抑制”的创新设计思路,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少量材料的思路,而是引进了了不少非石油领域的材料技术和发明专利,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实验总结、对比优选等工作积累,研发出了即高效又环保的水基钻井泥浆。

参考文献:

[1]冯文强, 鄢捷年.独具特色的高性能水基泥浆技术在中东地区的各种应用.国外钻井技术, 2006.

篇3

【关键词】儿童电子书;互动;现状;瓶颈;前景

培根曾经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从竹简木牍到纸质书籍,再到当今的网络多媒体电子书籍,人类文明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断言:电子书将改变全世界的阅读方式。的确,当今集成了声音、视频、动画、实时变化模块、交互模块等要素的多媒体读物,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蚕食传统印刷书籍的领地。而在儿童阅读这一领域,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风起云涌,波涛汹涌,以势不可挡的魅力,席卷儿童阅读市场。

一、我国儿童电子书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儿童电子书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着。儿童电子书市场的目标儿童年龄是4至12岁。在美国,拥有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数量接近2500万,在中国则是1.3亿。《2011年儿童网民规模及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有51.2%的5~12岁儿童使用互联网,其中67.7%的儿童认为互联网是最喜爱的媒体形式,当年中国5~12岁的儿童网民数量达到了8958.2万人。中国的儿童电子书从最初单纯磁带式的有声儿童读物发展到光盘式的封装型电子书再到单机非联网模式的电子书阅读器,再发展到当今依托互联网的互动儿童电子书,短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能够吸引儿童读者兴趣的电子图书,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司。位于广州的AppleTreeBooks迄今为止已近百本iPad儿童电子图书,并且还有作品闯入美国图书类销量排行的第一位。此外,国内专注于儿童图书的禹田文化和已经建起网上可听可读数字图书馆的儿童之(ChildRoad)公司都已经进入iPad儿童互动电子书市场。

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成熟的儿童电子书市场而言,我国儿童电子书市场还处奔前的起跳阶段,还缺乏专注于电子书的航母式的大型集团,虽然一些国有大型出版集团也已经涉足儿童电子书领域,比如中国少儿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等,也有一些省级出版集团试水儿童电子书市场,但是他们的主要财力和精力都专注于传统纸质出版物,电子书业务只是他们的适应时展的一个补充,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要业务支柱。因此,我国儿童电子书市场还存在着不少的发展瓶颈。

首先,儿童电子书产品内容过于单一,这种现象和版权保护有着极大地关系。因为大量的儿童电子书的内容来自于传统的纸质儿童故事和小说,当初的版权协议并未涉及电子书领域。而专门为新型电子书而原创的能够吸引读者的故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凤毛麟角。

其次,儿童电子书过多的华丽外表和声光电表现形式往往使缺乏控制力的儿童沉溺于感官的刺激,反而降低了对于内容的理解,阻碍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大量的绚丽多彩的动画使得故事本身相形见绌,使儿童读者忽略了情节本身,这对于儿童性格和情操的培养熏陶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好处。

再次,由于儿童互动电子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儿童构建了一个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多感官的虚拟世界。这既是儿童电子书的优势所在,但物极必反,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儿童来说,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儿童在阅读互动电子书时全神贯注久坐不动产生一直难以自拔的上瘾感,从而忽视户外活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乏这样的个例。这种情形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儿童互动电子书在创作和设计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但是,目前来看,显然做的不够,导致大部分家长对儿童互动电子书持有一直相对保守的观点,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小孩大量阅读互动电子书。

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儿童阅读行为受到了家长的指导和鼓励,而家长最为看重的是儿童互动电子书能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能否开发孩子的智力水准。因此,儿童读物、故事、儿歌、童谣、益智类APP是家长最为亲睐和看重;外语、古诗类、儿童百科类APP也是家长经常向孩子推荐的互动电子书籍。

最后,儿童电子书的赢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对于网络下载,人们习惯于免费,一旦收费,就会出现用户大量流失,再去寻找其他的免费产品和途径。这种消费习惯阻碍了儿童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也妨碍了优秀的高质量的儿童电子书产品的问世。

二、儿童电子书的发展前景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矿企业;转型

一、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煤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规划。国内煤矿企业经营一直比较粗放。以山西省为例:在煤炭资源整合前,国内煤矿有许多的小煤矿企业,以乡镇集体所有制为主。这些小煤矿企业的经营处于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处于分离状态,存在着严重的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受经营体制问题的影响,煤矿开采出现层层转包、掠夺式开采等严重问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山西省内开办起了数量不少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管理粗放,开采过程大多是采用的原始开采方式。导致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应量大于社会需求量,导致煤炭市场价格曾持续走低。(2) 国内煤炭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面对国内混乱的煤矿开采市场,在政府的主导下关闭和淘汰了一批生产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的小煤矿企业。在此次资源整合过程,煤矿关率达到30%以上,将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通过此次煤矿企业的调整,实现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仅山西省就有1000余座煤矿被关闭,近600座煤矿因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到2010年,山西省内年产量3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另一方面,国内煤矿企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煤矿开采为主,在煤炭深加工方面发展才刚刚开始。煤炭全身是宝,如果能够深加工提炼,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大大提升。(3)新环境要求煤矿企业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虽然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企业,但煤炭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破环矿区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前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另一方面,虽然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被破环的非常严重。重视国内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环境下做好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转型是新时代对煤矿企业的新要求。

二、低碳经济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该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对煤矿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低碳经济是煤矿企业转型的指导思想。低碳经济一经提出就几乎影响整个全球的经济领域。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提出使人类经济发展面临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经济转型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计,低碳经济理论是企业转型的最佳指导思想。另外,节能减排是党十会议上确立的企业转型新要求。从节能减排的发展角度来看,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促进新能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适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发展思想帮助企业节约了购买减排指标的费用,同时帮助企业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改善。(2)促进煤矿企业重视能源深度开发研究。低碳经济要求在全社会开展新能源的开发。煤矿企业是能源的重要生产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支持下,煤矿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能源的开发利用率。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以煤炭提炼的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随着技术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技术研究有了很大突破,例如在煤炭的选煤、煤炭成型、配煤、煤炭制浆、煤炭焦化、气化、液化及煤化工等等。但从国内煤矿企业经营的现状来看,煤炭的深加工做的并不精细。在低碳经济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煤矿企业需要重视能源深度开发研究。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3)低碳经济理念将对煤矿企业的战略发展有重要意义。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煤矿16465处。其中大型煤矿只占1.9%左右,中型煤矿占2.6%,但小型煤矿就占到了95.5%。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煤矿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发展,煤炭企业必须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煤矿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开采成本、经营的成本、技术升级和改造费用成本、安全成本这四部分组成。从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一些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环节,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煤矿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发展路径策略

低碳经济已经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发展对煤矿企业有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和落实煤矿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低碳经济在国内发展才刚刚开始,还缺乏一些实践经验的指导。结合本人在煤矿企业的实践经验,对国内煤矿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在煤矿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指导下,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可以对煤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做出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就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环节,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改善和优化。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基础上的,通过企业成本分析、企业收益分析等财务管理措施,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监控。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低碳经济指标。(2)政府要重视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的政策扶持支持。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实践。但在企业发展实践中,大部分煤矿企业出于短期盈利的考虑,对节能减排的实践积极性并不高。另外,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是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但技术革新和设备革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从目前国内煤矿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许多的煤矿企业还处于经营亏损之中。因此,国内的煤矿企业在技术和设备革新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煤矿企业一直得不到有效发展。政府在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面对煤矿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必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煤矿企业提高金融贷款支持。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贷款财政补贴。通过金融政策解决煤矿企业转型创新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煤矿企业的税收政策做适当的调整。通过税收杠杆协调作用,鼓励煤矿企业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最后,低碳经济对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比较高。(3)重视资源整合,实现煤矿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作为煤矿企业在做好传统产业地能耗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资源整合的发展,利用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实现煤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煤矿企业可以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开展与国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建立生产加工贸易企业等等,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服务国内企业。最后,做好专业人才的引入也是有必要的。在企业内部开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结束语

重视低碳经济视域下煤矿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这些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矿企业积极开展企业运营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能耗,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相信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支持下,煤矿企业一定能开创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发展新趋势 生态化 和谐化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2.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国际贸易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制政策,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那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3.正确寻求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平衡点。在完善产业机构与“绿色”贸易立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项环境服务,如环境咨询、环境评价等等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技术认定标准意识,以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总第370期

[2]付苗苗.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1期

篇6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经济全球化;外国直接投资;体制转轨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12-0088-05

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系列的动态经济效应,如资本积累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就业促进效应、市场竞争效应以及社会制度变迁效应等。实践证明,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实现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具有互动效应,即两者之间呈现为一种同向的均衡发展态势。

一、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历程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演变

1992年哈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引进和有效地利用外资与发展哈萨克斯坦”作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哈萨克斯坦希望能够得到西方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吸引更多的外资,带动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P762)1997年哈政府在203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吸引外国投资”确立为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并把“引进外资”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1998-2000年国家最优先发展的方面。[2](P145)为了进一步增进吸引外资力度,哈政府专门设立了直属于内阁的利用外资委员会,并由哈第一副总理兼任国家投资委员会主席。为了更好地规范和鼓励引进外资,1994年12月27日哈政府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并于1997年2月28日再次通过了《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同时还积极建立各种经济特区以更便捷地吸引外资,如“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和“克孜勒奥尔达”等经济特区。2003年1月8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出台。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曾明确指出,“共和国极其关注提高立法以保护投资者权利”,“哈萨克斯坦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

(二)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分析

独立以来,哈方国内投资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哈方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政局的相对稳定为吸引FDI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1993-2008年,哈萨克斯坦共累计吸引FDI达896.717亿美元(参见表1)。总体而言,外国对哈方直接投资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参见图1),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程度逐渐加深,但各年份之间波幅较大。从2004年起,标准普尔等三家著名国际信誉评级机构均将哈萨克斯坦列入“投资级”,进而极大地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对哈方的投资信心,外国直接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哈方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亦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但2008年哈方在吸引FDI上仍继续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98.09亿美元,为1993年的15.6倍,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7.4%。同时,据哈方国民银行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1~3月,哈方吸引FDI的整体增速已明显放缓,累计吸引FDI仅为33.40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0.5%,尤其受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哈方国内能源领域投资仅为8.7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0.3%。

(三)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分析

自哈独立以来,世界上共有110多个国家、地区及各种国际组织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资。1993-2008年,累计投资排名居前十位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金额占哈方吸引FDI总量的76.15%。其中,美国投资占哈方所吸引FDI总量的1/5以上,达到180.717亿美元(参见表2和图2)。美国官方人士曾进一步表示,再过15年美国向哈方国内经济建设的投资将有可能达到800亿美元。[3](P3-10)自2005年以来,荷兰一直作为哈方海外投资的第一大来源地。

(四)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分析

根据哈方国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93-2008年,哈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是能源部门(石油、天然气)、机械加工制造业以及商业部门(金融不动产等);从国民经济产业格局分析,三次产业所吸引的FDI极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流向第一产业为0.605亿美元,所占比例相当小,仅为0.07%;而流入第二产业的FDI为443.115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9.42%,其中,流向采矿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331.72亿美元;第三产业为452.997亿美元,所占比例为50.51%。

呈现如上特征主要是由于外国投资者在进入哈方市场时更多地看重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及巨大的社会市场潜力;[4](P10-11)同时,与哈方政府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是密不可分的,[5](P170-171)独立初期,哈政府为实现其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制定了“油气兴国”战略,并给予国内能源部门诸多优惠政策,进而吸引了国外大量能源企业进入哈方从事开采、加工各类自然资源。尤为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持续飙升,更是进一步刺激了外国投资者对哈方国内能源领域的投资。

二、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势

1. 持续的经济增长。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国内曾出现“转型性经济衰退”,并一度跌入经济低谷,直至1996年经济下滑势头才得以遏制,当年国内经济首次出现了0.5%的正增长。自2000年以来,哈方国内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在独联体国家中名列前茅,成为了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8年在全球经济因金融危机影响而普遍衰退的状况之下,哈方国内经济仍然保持了10.3%的高速增长,以1989年为基期100,2008年哈方国内生产总值综合指数已达到144.2。诚然可见,持续、高速的国内经济增长为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预期。

2.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哈萨克斯坦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保障。其中,钨储量居世界第1位;铬和磷矿石储量为世界第2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居亚洲第1位;铁、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t,煤储量为39.4亿t,天然气储量为11.7万亿m3。[6](P62-66)承上所述,十余年来,外商投资动机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哈方国内丰富自然资源的浓厚兴趣。诚然,基于哈方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可预见,哈方在进一步吸引外资方面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 独特的地缘政治。中亚地区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战略通道,自古以来就备受世界各大国的青睐。在中亚地缘战略权衡中,哈萨克斯坦则是重中之重,“在五个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最重要的两个。哈萨克斯坦是本地区的屏障”。[7](P142)哈方独立后,积极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西方发达国家也竞相与哈方发展经贸联系借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对哈方直接投资是外商参与哈方国内经济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4. 广泛的政策优惠。独立以来,哈政府积极实施体制转轨和经济改革,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和保护外资的法律和法规,建立各种经济特区及对外商实施诸多优惠的税收政策。基于哈方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哈方政府会继续加大实施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此,外国投资者在继续看好哈方国内经济发展前景的同时亦将逐渐增强双边投资合作,加大投资力度。

(二)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劣势

1. 经济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尽管哈方自独立以来实现并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复苏与快速增长,但总体而言,哈方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仍然较小,综合实力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仍较后,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2009全球竞争力报告》,哈萨克斯坦在参评的57个最具竞争力国家中排名第36位①,尤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相差甚远,根据结构需求理论,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将制约了投资合作程度。如长期以来,第三产业作为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哈方也具有巨大发展前景,但因哈方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该产业在吸引外资方面却相对不足。

2. 基础设施落后且不配套。哈方自独立以来,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时间短,起步晚,总体经济实力仍较为落后,严重地制约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极大地影响了外商投资范围与深度。从哈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状况可见,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一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却长期得不到正常发展,而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又常常因为外资过度发展而存在吸收消化上的种种弊端。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各项配套工程将是未来吸引外资尤其是国内落后地区发展的关键步骤。

3. 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哈方独立后,选择了市场经济作为自身的转轨方向与目标。十余年来,哈方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而言,其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尽管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市场经济的各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建立仍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与过程。鉴于此,继续深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将会大幅提升其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4. 腐败泛滥与行政效率低下。哈方独立以来,国内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相对缓慢,地方官员腐败行为尤为突出,各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同时,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较为低下,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清晰,常常是遇到利益便相争,而遇到责任便相推,政出多门而相互冲突,常常使得外国投资者无法适从,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外商投资的预期和信心。

三、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的实证预测

承上所述,随着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与日臻完善及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哈方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必将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1993-2008年哈方吸引FDI的原始数据观察可发现,该数据呈指数增长的变动趋势,因此可进一步考虑使用趋势外推法对该变量进行实证预测分析(所有的相关运算过程均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中实现),令预测模型为:

其中,y为被预测变量,t为由1开始的自然数时间变量,?琢、?茁分别为参数。

根据原始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SL)可得到FDI预测模型如下:

Log(FDI)=1.7709+0.2095t+e

其中,式中e为回归模型的残差,根据此模型得出FDI预测结果如下:

通过对上述预测模型的残差e的进一步分析发现,e是平稳序列,但不是白噪声序列,因此可以对其建立ARMA模型②进行预测(在预测理论中,该方法被称之为“博克斯-詹金斯”预测法)。对残差序列建立ARMA模型如下:

e=-0.6171AR(1)+0.9561MA(1)

式中AR(1)表示一阶自回归,MA(1)表示一阶移动平均。由此模型得到残差e的预测结果为:

根据预测理论,最终预测结果应该为上述两预测结果的代数之和,故2009-2011年哈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最终预测值如下(参见图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继续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不断优化外资结构、努力提升利用外资层次及进一步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将是哈萨克斯坦在新世纪中实现经济腾飞和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内容。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哈萨克斯坦国家竞争力排行第36位,见。

②ARMA模型(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主要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即由自回归模型(简称AR模型)与移动平均模型(简称MA模型)为基础“混合”构成。

参考文献:

[1]郑羽.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赵常庆.哈萨克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维佳.几个主要国家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情况[J].中亚信息,2007,(7).

[4]谷维.跨国公司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影响[J].中亚信息,2005,(7).

[5]于洪君.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6]李自国.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与哈萨克斯坦的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9,(1).

[7]【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Stud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Prospect of Kazakhstan Absorbing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Zheng Guofu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Guangxi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532400,China)

篇7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篇8

关键词:进口贸易 经济结构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各国的资源、人才、资金和商品等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带动了整个国际经济的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贸易)不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GDP)的“三大马车”之一。

当前,在进口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经济理论上,经济学家一直在探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调整并完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可以改善进口商品的层次及品质,使我国从进口的优质商品中借鉴并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其自身的质量,从而增强国内商品的竞争力,以此影响并改善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忽略了对进口贸易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深刻认识到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导致近些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严重的失衡。为此,本文以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收集各方详细数据,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1、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出现严重的失衡,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由于国内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较低,导致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于是,我国对外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增加,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从而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失衡,贸易顺差不断增大,使我国在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严重制约了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建设的进一步的发展。

1.2、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口贸易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及重视

国家有关机构缺乏全局观念,对进口贸易的作用认识不足,过分的重视出口,忽视了进口贸易的结构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导致我国的进口贸易只是以“关税保护”这样的落后手段来维持进口秩序,不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

1.3、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忽视了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由于分别处在不同的两个领域,导致了其本身具有的相互的分离性和排斥性,再加上政府的技术的推动作用的忽视,造成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与经济发展充分地结合起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的必要性

2.1、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是改善对外贸易严重失衡的需要

不断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市场结构,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改善我国当前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减少对外贸易顺差,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均衡发展。

2.2、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是促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进口贸易结构的完善,进口贸易将会得到合理有序的控制,从而规范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其带动国内经济的进步;同时,再加上技术的进步,改善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3、完善进口贸易结构与促进技术进步应用的具体对策

3.1、努力改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充分利用进口商品的技术传递,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一些生产制造设备陈旧落后,再加上法律对商品市场的秩序的制约不完善,导致当前国内市场的商品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于是必须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调整政策,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要加强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努力从进口的国外商品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壮大自身,促进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3.2、大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国内商品结构,以技术竞争来完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我国应该大力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培养一代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从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完善科技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科学技术与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结合,从而改善国内商品结构,以技术竞争来完善进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结论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让人满意的成绩,但是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再加上当前国情及沟内政策的限制,一些研究分析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国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的探索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及方针路线,加强对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重视,加大投资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经济体制调整与转型,完善进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使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经济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春兰.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实证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4).

篇9

关键词:外债规模;适度规模;偿还问题。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的起飞,大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这就形成了借用外债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吸引外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利用我国的原料和生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使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使我国成为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多年来是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我国经济产值的持续增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外债并不只是显示它有利的一面,同时外债也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说外债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外债的潜在威胁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风险。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的外债开始由于规模小还没有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1994 年开始,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使外债规模呈现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最大债务国。2012 年 6 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 3 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 7512.61 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 4801.61 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 2711 亿美元。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 4128.80 亿美元,占 85.99%;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 672.81 亿美元,占 14.01%。因此,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企业利润进行偿还债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外债现状与外债扩大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近年来的外债规模现状。

从我国外汇管理局网站的信息得知,2012 年我国的债务期限结构来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 1935.5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 5577.02 亿美元,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 48.61%,银行贸易融资占 26.50%,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 75.11%,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 2448.37 亿美元,占 50.9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 1371.58亿美元,占 28.57%;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 545.91 亿美元,占 11.37%;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以及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占 7.81%、1.23%和 0.03%。上述数据是我国债务的现状,这些数据的掌握有利于掌握我国外债的存、流量,同时有利于适度的分析和掌握,这对于我国的外债的借贷和偿还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对于一个国家的外债存量是某一时段的国家外债净流量的累积数额,也反映出该国对债务的负担能力。

(二)对我国近年来外债规模扩大的原因分析。

在 2007 年-2009 年暴发了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是影响到全球的一场金融风暴。它源于美国房屋信贷的危机,使美国的广大投资者对按揭失去了信心,这才引发了美国的流动性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虽然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巨额的资金,但最终也没能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荡。到了 2008 年 9 月9 日,这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开始失控,开始波及到整个世界,并导致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为了不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混乱只好由政府接管,稳定市场经济的动乱。由于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这场世界级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虽然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下,经济形势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我国出现了外债来源充足和国内经济发展对外债需求两旺的局面,这也成为提高我国外债规模扩大的根源。近年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快速的增长期,是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量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率,这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得到深化和提高,使我国市场经济的投资取向和市场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赖。为国际资本流入到中国创造了较大空间。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旺盛,但由于我国的储蓄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难以吸引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只能寻求境外贷款来解决建设资金缺口。

二、关于对我国外债规模的适度性的研究。

适度外债规模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需要的,对于外债确切地说是指一个国家在它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度的外债规模是可以被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实际吸收,并具有偿还能力,同时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时的利用外债的规模。对于一个国家外债应该是多少才是适度的外债规模,这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对资本的客观需求、国内资本的积累能力、国际资本的供给状况和国内经济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其中衡量外债适度规模最重要的原则是本国经济对外债的吸收消化能力和偿还能力,即外国资本流入能否保持国内财政、信贷、物资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能力。

(一)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

对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应处于何种水平为适度和合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从经验来看,难以进行确切的定量分析,只能寻求一个适度性的规模。国际上流行的评价指标及国际警戒线值得我们认真借鉴。这些指标较多,在这些指标中,偿债率和债务率是两项最重要的指标。一般而言,国家的债务率突破 100%和偿债率突破 20%,就有可能发生偿债困难。但是偿债率和债务率等项指标作为考察国家对外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其适用和有效范围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指标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而不能反映问题的所有方面。其他经济因素甚至非经济因素都会对国家的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情况下,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的急剧变化,金融创新手段的飞速发展,对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国家的外债形势造成更多的不可予测的因素。

(二)一个国家如何利用外债加速经济的发展。

在国家利用外债加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证明,如果有效的利用外债,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否则,将会加重国家的债务负担,影响国际收支平衡,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主权。因此,建立适度外债规模指标体系,研制早期预警系统,对于防范债务危机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切实把握影响外债规模的因素,必须形成外债适度规模的评价体系。第一,是国家对外债承受能力的指标。这类指标是外债的总量指标,它反映出外债余额和国民经济实力的关系,具体可分为负债率和债务率两个指标;负债率是指国家对外债务余额占 GNP的比重。债务率是指国家外偿余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创汇的比重,反映国家创汇能力对外债的承受能力。第二,是国家对外债偿还能力的衡量指标。反映每一年还本付息总额和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有偿债率、还本付息和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和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率。外汇储备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实力的标志,外汇储备量可以标志国家对外偿债能力的强弱。第三,是国家对外债结构的衡量指标。这类指标是在外债规模既定的衡量指标。

通过债务内部的各种对比关系反映举债成本,并预示偿还时间和偿还能力。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债务结构和外债规模之间是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因此,任何国家在发展中都可以采取适度的外债规模,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这对于快速的发展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讨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及偿还问题分析时,应对比分析我国的外债现状,提高对债务危机的预警能力。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由于受到 WTO 组织的制约,资本流速加快和汇兑限制已经放开,未来影响我国偿债能力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如贸易收支、资本收支、外汇储备、利率、汇率等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债务规模过大就可能出现较大风险。

因而,在今后的外债规模管理方面,更应该合理控制外债余额及外债规模,并对已有的外债制定适宜的还债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广舜。我国外债规模的现状及其适度性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 2008-08-15.

[2]李研妮,冉茂盛。我国外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1-05-27.

[3]金雪军,邢自霞。我国外债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J].财贸经济。2008-05-15.

篇10

关键词:国际收支状况;以收定支;贸易定支;汇率主导;适度逆差的动态平衡

1 “双顺差”格局的负面影响

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央行 “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量“对冲”的存在也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第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给人民币汇率造成持续的升值压力。双顺差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权,陷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双重困境。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的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这些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三,长期双顺差将加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短期内,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摩擦愈演愈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受到更大制约,贸易谈判中需付出更多代价。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并不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2 国际收支观点比较

目前,国际收支主要有以收定支、贸易定支、汇率主导及适度逆差的动态平衡四种收支管理观点。通过比较这几种主流国际收支管理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应以适度逆差的动态上的大体平衡为宜。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很少,在外汇方面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外汇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外汇储备量很小。但现在看来,这种收支观点已经不适用了,原因在于“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强调的是一种人为的静态平衡。以一年为期,在顺差年政府要想方设法地把外汇收入投资出去,而在逆差年又要想方设法地获取外汇弥补缺口,这样的收支管理方式很可能与我国短期乃至长期的经济目标相冲突,阻碍经济发展。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数额巨大,收入总额难以计算,“以收定支”在技术上存在困难。

以贸易政策作为国际收支的核心政策也不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收支管理观点。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工制造业贸易实现出口盈余。然而,在我国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将被第三产业所取代,到那时,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所涉及的国际经济交往将更频繁,对国际收支造成更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质上的推动作用更大。若此时还固守贸易政策,忽视国际资本流动,将影响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用汇率政策主导性来调节国际收支也存在缺陷。首先,政府对汇率的频繁干预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在国际上树立本国货币的信心。同时,国家对汇率干预时要考虑进出口商品的弹性、国内外经济政策及国际市场的贸易环境等复杂的综合因素,难以保证汇率政策的准确有效。其次,汇率不仅对贸易有影响,对国内商品生产、国民收入等影响也很大,汇率政策有可能与国内经济目标冲突,阻碍国内经济良好运行。

相比较而言,适度逆差的动态上的大体平衡更适合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首先,适度逆差的国际收支扩大了国内资源利用规模,使国内消费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同时也减少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动态平衡实现了国际收支的有效管理。动态平衡是指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如此一来,我国可以不必为追求每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滥用外汇储备,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动态平衡除了以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一个基本目标外,还以国民经济增长为另一个基本目标,避免了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

3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适度逆差的动态上的大体平衡是更为适合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其对我国国际储备和经济

持续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11

关键词:县域经济 章丘 经济结构

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

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财政收入比重较少,暴露出章丘市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财政收入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政府经济鼓励政策和各项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落实,使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从章丘市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章丘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国内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放缓,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疲态。特别是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低迷,以及全球经济活跃度的下降,导致工业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章丘市主要的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等一批知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缓慢,而这也严重限制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

章丘市资源优势显著,无论是自然资源、区位资源还是历史文化资源都拥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例,章丘市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章丘市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国内外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章丘市境内拥有大量的古建文物及遗址保护单位,如王推官遗址、兴国寺、白云寺以及三清观等,都极具旅游价值。但是,目前章丘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趋势并不理想,大量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三、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章丘市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政策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例如,对于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应该适当降低企业财政负担,使企业获得更为充足的经营和发展资金,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和扶持计划,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依靠新兴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县域经济的整体良好发展势头。

(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就目前章丘县域经济现状来看,第二产业仍旧是章丘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对此,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挥第三产业影响力,提升机构合理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政府必须明确第三产业地位,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章丘市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为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章丘市政府应该根据产业具体情况,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打造生态化旅游新概念,使旅游业成为章丘市特色产业,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地区开放水平

地区开放水平的提高,对于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依托重要的区位优势,章丘市应该加强对交通物流运输部门的建设,形成山东省中部物流运输中心,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提升地区开发水平。其次,章丘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走精准招商路线,以带动地区企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经济建设,提高地区开发水平,以进一步提升政府财政收入,打造特色经济发展路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绪论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帮助我们国内经济也跟着迅猛的腾飞。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不管是经济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对外贸易所间接带动的利益链条,也帮助我国实现了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外贸易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趋势下,我国已经从单纯的进出口关系发展到了更多种类的交流关系,过去从商品进出口的单纯输出或者输入,已经实现了各种经济交流活动,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通过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交流,这是人类实现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需要进一步认清关于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式将一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目前我国必须做好多方面对外贸易的交流,实现扩大规模和获得更多效益。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某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体现。不论是地区性质还是全球性质,经济一体化都是一种的必然方向,在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方向下,我国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一体化进程帮助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腾飞依靠的是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势,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在借鉴和利用一体化的优势时,也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利于我国国内的发展,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全球一体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各国及地区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的,这是历史发展毕竟一个重要阶段,其必然性也是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关联而促使的,这是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为了能够明确一体化遵循一个有序且明确的发展道路,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建立起一个体制完善的规范,让各国延续正确的战略步骤进行合作,让国际市场更加的繁荣且高效。

 

2.区域一体化是有不同国家的个别地区进行经济的交流,参与的不同国别或者地区需要监理其一个有序的条约或者是协定,再有政府授权进行经济交流活动。通过国内指定相关的经济政策等形式,进行贸易活动,这样可以有利的避免地区与地区之间出现阻碍经济贸易的情况,真正实现互惠,真正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这种经济超越国别的集体是有着高度经济协调性的,比如欧盟或者亚太一体化组织等,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

 

3.贸易的自动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必经趋势,这是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的产物,而贸易实现自由化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

 

三、对外贸易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是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避免的社会共同进步,而我国对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则需要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这样的对外贸易机会,将我国国民经济带动且快速发展起来,这主要包含着以下两个方面:

 

1.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可是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式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形式,由于目前经济发展并不成熟,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这就需要我国借助一体化的发展进行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进程,依靠更多的跨国公司发展的机会,学习跨国经营的成熟模式,这对于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样化的资金引进可以帮助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加快速,这对于更多的经济资本具有着吸引力,由于一些新兴的国际陷入金融危机,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开始下降,这会导致其外资数额也跟着下降,而目前我国的情势比较平缓,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竞争力。

 

其次,这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扩大和分工更加趋于合理细致,帮助我国实现更加优化组合结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在加入WTO之前,我国的竞争力并不强,但是随着深化加入WTO,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市场的热潮中,在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我国的剩余资本以及劳动力等,都逐步和其他国家合作,并且也因为交流获取了更多先进的科技和知识,这样进一步的提升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的增强,我国的开放程度也不断的提高,这使得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加的迅猛,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已经顺利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依然保持着每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水平,而对外贸易的占比也逐步的提高,目前已经贡献了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对外贸易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20%。

 

总之,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帮助我国实现了贸易占比结构更加合理化的需要,加快了国内资本的流动,在国际晋级交流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发展条件更加的充分,也更加合理。

 

2.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除了有利的一面外,也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其不利于发展的一面,这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也是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挑战,所以我国需要认清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并且有效的规避不利的因素,真正走向正确发展防线,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方面有:

 

首先,在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上,其主要困难是引资的困难,我国都知道,充足的资金才是经济贸易的基本,而招商引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根本问题,但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要实现对外引资其实是有一定困难的,其一是亚洲的整体经济已经步入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其区域的主题竞争力在世界上并没有足够的优势,所以面对一些真正的发达国家,很难起到很大的吸引力,这也就引发了发达国家对于亚洲的贷款和投资变得更为谨慎,真正投入的资本也会变少,这就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问题。其二是,很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引资的队伍,市场供需结构更加不利于我国引资,这也促使我国资金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日益的增多,这样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就会更加的容易引起波动,容易造成关联形式,比如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等等,这种波动会延伸到一体化经济下的任何一个国家。由于我国的发展并不十分的成熟,所以一旦发展这种冲击,就会对于我国影响非常的大,由于经济主体结构不够稳定,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国政府改变经济政策,利用政治经济开帮助国际度过难关,但是如果无法及时的做出调整,那么就很容易使得我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而面对日益紧密的国际市场情况,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国国内的市场如果收到了冲击,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甚至要退出市场,而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也会受到一定的威胁,这会到我们脆弱的民族产业和市场竞争力造成非常沉重的打击。

 

最后,伴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而产品的科技含量则决定着其市场竞争力,这对于我国这种劳动密集的经济结构国家而言是不利的,也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所以在大力发展科技的趋势下,我国应当将信息密集型发展结构作为首要的发展方向,由于服务贸易信息化程度低,这限制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前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我国应该跟随整个国际贸易的走向,加快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变,使得我国更加适应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样将大大提高我国竞争力,实现我国大规模经济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需要跟随这个潮流,实现自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一直趋于平稳,通过大胆的增强对外贸易的占比,帮助国内经济的提升,说明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如果不提高自身竞争力,就会直接被市场淘汰,所以我国必须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站稳脚跟,帮助国家向更大目标迈进。

篇13

关键词:经济 缓行 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过后,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经济缓行的风险是存在某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与经济体系内部有关,并且也是全球经济治理所导致的结果其中之一。而经济的缓行,对于长期以来都主要通过投资、出口这两大形式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协调投资与消费,由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抓住当前的转型机遇。

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

在世界经济面前,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奇迹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更多的是归功于政府更加市场化民主化的政策,利国利民。但不可忽视的,中国经济正努力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产业发展前期,为了推动国内产业成长和经济增长,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引入外部需求,是一个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手段。为此,我国一直持续着通过投资、出口这两种方式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无法长久的,我们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成以消费为主来拉动经济增长。国内生产者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本国产业从无到有被有效带动起来,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自身主要来源。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许多企业都选择提国外企业进行代工,从而进行盈利,这种做法虽然发展了经济,也是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处于世界经济的下层。中国企业必须按跨国公司制定订单数量和标准制造,否则极易被替代。国内部分企业在代工过程当中学习到了国外的技术等先进手段,但是在进入国际市场这条道路上却受到了国外企业的阻拦,而变得困难重重,对于自身的发展也陷入窘境。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投资与出口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方针策略,在积极发展中,使得国家的投资率和出口率都飞速发展,甚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消费水平却出现严重不足,甚至还在下降。投资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但消费水平却逐步下降。然而发展本国需求必然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尤其是生产者需求。由此可说,国内如今的经济缓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联系。

经济缓行导致的直接反映就是出口低迷,然后是投资增速趋缓。现在我国若是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那么不仅是跨国公司需加大订单需求,我国工资水平上升速度也要低于其他国家。为此我国依然需要从事代工生产,利用出口的手段使我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逐渐提高我国的生产者需求,从而转向内需,真正拉动我国的经济。

可是我国较高的投资率和出口率,不但代表着消费率低下,而且还会导致生产能力多余、长久以来的贸易顺差、收益率下降等许多宏观经济问题。利用刺激出口的方法来促进经济的政策在制造业已经慢慢没有成本优势之下,没有很大发挥空间。利用成立重大项目吸引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以激励我国庞大的生产需求为最终目标。然而在缓行的背景下,生产者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稳定性,同时,需要仔细考虑我国是否具有满足重大项目需求的生产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二、投资政策选择中的风险点

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价值链传导的结果是出口企业不景气。如果出现国际订单大幅度下降,由低端加入全球价值链而产生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沉淀就会使得成本无法收回,而造成较大的亏损,从而影响消费者,使得消费率逐步下降。面对这些现象,地方政府只能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来减缓经济压力,但如果政策依旧无法解决地方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地方政府会转向土地和房地产等或相应经济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这方面来看,想要实施投资政策,那么所要面对的失败后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做好前期准备的投资很有可能会由于该项目空间的饱和,而产生后期效益无法达到预期的后果,甚至产生亏损。不仅如此,当投资失利,地方政府为了缓减所产生的债务问题而通过发放债券等经济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隐患。

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 GDP 增速已经不停下降了10个季度。中国经济缓行不仅表现在出口企业不景气,并且还表现在行业的低迷等结构性特征。例如钢铁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上游产业,但也免不了出现了国内供大于需的情况。由于在这种情况下,钢材价格自动稳定的调节机制也由于我国钢铁企业不具备定价的权力和生产产品缺少独特性而消失。进行投资政策需要以产业之间联动效应为考量,从而促进一些低迷产业的增长。特别是一些上游产业需要将出发点慢慢从仅仅利用扩大规模获得效益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层面上。

出口型中小企业有可能从依托于重大项目的投资政策中得到这样的信号:大企业和大项目是政府的支持重点。中小企业的悲观情绪加上国外订单下降,使得自身效益无法承担过大的人员费用,从而导致就业困难影响治安。虽然二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受到限制,但是服务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确是很强的。这是在全球产业升级规律就有所表明的。流动性工人若是得不到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会使得,而服务性行业却无人可用的局面,导致行业人员将结构失调。

三、应抓住转型的机遇期

由于现在国内人均工资的不断上涨,同时国外经济现状堪忧等问题都导致出口政策施展的空间变小。根据现在国际经济状况,我国不应继续依靠投资出口来拉动国内的经济发展,而应该努力发展国内需求,努力打造冲出国门的优秀企业,为发展国内经济塑造一位治理者。

(一)应在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下采取充分考虑到产业空间布局的投资政策

在我国投资政策的转型当中,要努力从以出口为主导向以结构优化为主导,并且品牌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良性竞争,以品牌和技术为竞争对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价格。在进行基础类设施投资时,要考虑到对国内生产环境的影响,类似于一些高耗能的企业,我们应该选择拒绝,而不是只顾一味的招商引资;在进行重大项目投资时,更加需要慎重,对于后续的联动、能耗、技术等因素都要考虑充分。

(二)协调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得经济平稳较快长远发展

在客观上,我们扩大内需收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和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的强大的倒逼动力。经济增长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基于保持和优化国内现有投资的规模质量和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消费。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为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提供基础,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对经济下滑起到抑制作用,而消费又可以驱动经济发展转变为国民经济发展。

(三)加快国际并购速度,吸收国际高端要素支持本国经济发展

国内产业升级的瓶颈在于高端要素缺失,而收购国外初级资源对于提升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中国并购者没有开出丰厚的足够动摇他们的条件导致国外的优质企业不愿意接受并购。在艰难的并购博弈中,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在中国顺利进行并购后,国内企业将会在国外开设厂区,对当地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也可以缓解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同时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力。

(四)我们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加强创新能力

让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像目前有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生产,然而产品制造出来后,如何去实施更有效的营销方案,建立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很明显的不足。到现在为止,对于激励做好商业模式创新,政府还是做出了一些喜人的成果的,例如使行业相互协作,对那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给予一些税收优惠等政策。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到现在为止,已经构建了跨学科、跨国界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增强创新能力方面,政策重点就需要相应的调整。我们需要加强表现功能性产业政策。而功能性产业政策指的就是要处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例如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商业模式的构成等。

四、结束语

就经济缓行对于中国而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出口、投资为主导的方式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更是一个重大任务。应对周期性结构性危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手段。由此可以得出,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激励政策和合理的制度相结合。而在这一实施的过程当中将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如何设计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产业、金融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国家应该大力推进中国由以投资出口为主的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进程,制定符合国情的中长期消费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实现消费储蓄的均衡增长。

参考文献:

篇14

1.1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学术界对FDI与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大范围地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生产范围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资本的流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由于自身逐利性的特点,资本流动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从收益率低的地方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现实中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大量资本流动,该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经济现象。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下,由于受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的作用,外国资本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该是逐渐降低的,而现实却是FDI不仅仅在短期内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在长期内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存在影响的。因此,在这一理论不能更好地解释FDI对促进东道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现象。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企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同事也会主动向外部学习技术及管理经验,这种正效应会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企业内部的边际收益率递减造成的负增长效应,从而保证经济增长。显然,这一理论的解释符合现实中的经济现象。DeMello(1997)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认为FDI可以通过增加东道国的资本新品种,从而促进其经济实现增长。

1.2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学者对关于外国资本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有较多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于1966年提出“两缺口”模型能较好的解释。该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要受储蓄和外汇约束。赫尔希曼等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企业家管理等因素的重要性,提出了“三缺口”模型,技术和企业家管理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的第三个缺口。1974年,考虑到税收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罗•斯特里顿进一步提出了“四缺口”理论,将税收列为第四缺口。外国资本的流入,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缺陷,还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可以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税收。上述理论模型的共同点是:外国资本的流动(仅为货币资本方面)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相一致,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钱纳里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外资的使用来逐渐摆脱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弥补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进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外国直接投资活动与东道国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FDI对经济发展也可能会带来损害。海默(1960)、凯夫斯1971)、巴兰(1973)、詹金斯(1990)等学者先后指出,由于跨国公司在其母国和东道国中多分布在集中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中,且大都是寡头企业,因此依靠这种对市场的控制力可以长期获取垄断理论,还可能会收购、兼并和排挤东道国国家的民族企业进行“逆民族化”的经济活动。此外,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几乎可以不受约束地汇回母国,会造成外汇和储蓄“缺口”的扩大,使东道国独立经济发展能力弱化,对外依附日益加强。

2国内学者的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进行的是实证分析,取得的一些研究结论包括:罗云毅(1999)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国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对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他采用的是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生产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的经验数据,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杨俊等(2007)构建一个反映FDI的区位分布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结构模型,利用我国跨省份Panel数据进行经验研究,表明FDI区位分布与该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同时也证实了经济政策、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对于吸引外资存在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