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研等级划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实际操作中,很多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主要采用主观与客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观法先验因素过多,大多采取简单的打分方式,取打分后的平均值进行评定,并不能真实、完整的反应供应商的情况,不利于考核的公平公正。此时采用客观定量方法进一步分析,就会增加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线性权重的定量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寻求一套有效可行的科研单位供应商绩效管理方法。
1.线性权重法
线性权重法是目前定量考核供应商绩效方法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确定选择供应商所使用的准则或标准后,赋予每个准则相应的得分及权重,并将两者的乘积相加求和,得到综合计算后的总分。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根据制定好的考核标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考评及审核,同时对供应商数量进行优化处理,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对较为重要的供应商进行监管,还能将各类订单进行集中采购,为单位节约采购成本、创造第三利润源泉。
1.1 划分等级
根据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各项因素,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以百分制公开打分,打分时需有客观的资料、数据作为支持,在计算加权平均数后,依据供应商得分情况划分其所属的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商等级划分表
1.2 指标赋值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绩效考核的重点,所以在选取评价因素时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取最重要的因素,并为每项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达到真实评价供应商的目的。假设供应商绩效评价需要考虑m个指标,则评价小组要根据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对每一个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分值,并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指标权重和为1,即A1 +A2 +…+Am =1。
表2 评价指标
若某一评价因素Cm,其n个细化指标为Cm1,Cm2,…,Cmn,同时每一细化指标的对应得分为Bm1,Bm2,…,Bmn,且其满分和为百分制,权重为Am,那么供应商在Cm下的得分就为:Bm=Bm1+Bm2+…+Bmn,如表3所示。
表3 影响因素Cm的细化指标
1.3 结果评价
由1.2可知,影响因素C1的对应得分为B1,权重为A1;影响因素C2的得分为B2,权重为A2…以此类推,则供应商的最终得分S为:
S=A1×B1+A2×B2+…+Am×Bm
计算出各供应商评分后,就可以汇总所有评分,按等级标准进行供应商划分。此外,还可以按照供应商所属的级别,划分出供货比例。
2.科研单位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
在划分科研单位物资供应商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以某飞机设计研究院为例,采购的主要物资分为军品、科研试验、后勤保障三类,再根据各类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打分时除按照权重对供应商进行打分外,还应邀请物资管理、使用单位等多部门专家同时打分,客观地对供应商进行考评。以科研试验类为例,该类别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如表4所示,综合三项总体指标Ai,后勤类供应商总分计算公式为:A1×B1+A2×B2+A3×B3+A4×B4。
表4 科研试验类绩效考核指标表
2.1 交货质量指标
交货质量A1反映了供应商提品的质量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B1=B11+B12,如表5所示。
表5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交货质量指标
2.2 交货进度指标
交货进度因素A2反映了后勤类供应商在交货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2=B21+B22,如表6所示。
表6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交货进度指标
2.3 售后服务指标
售后服务因素A3反映了供应商产品销售后的相关服务能力,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3=B31+B32+B33+B34,如表7所示。
表7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售后服务指标
2.3 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因素A4反映了供应商产品报价、招投标是否规范等情况,分值为100分,得分为B4=B41+B42+B43+B44,如表8所示。
表8 科研试验类供应商辅助指标
3.科研单位供应商考核等级归类
供应商绩效考评后,就可以根据分类标准,将供应商及时归类,如表8所示。数据库内的供应商,可根据其绩效考核情况作出升级或降级处理,不合格者从供应商库中淘汰;对表现优异但还未入库的供应商,可根据入库流程,经评审通过后,按照其所属类别加入供应商库。
表9供应商绩效考核等级表
4.结束语
在科研单位物资供应部门,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考评机制,实施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将考评通过的供应商按照划分标准进行升级、降级或淘汰,能够使供应商时刻保持合作热情,根据科研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意识,形成动态管理供应商的良性运转体系,从而更好的保障科研生产。
参考文献:
[1]赵潮钢.供应商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9,2
[2]李毅.SZTX公司供应商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10
1、医院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划分:三级,每级分甲、乙、丙三等。
2、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根据医院规模、科研方向、人才技术力量、医疗硬件设备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性质等。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级别,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来源:文章屋网 )
1、医院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划分:三级,每级分甲、乙、丙三等。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根据医院规模、科研方向、人才技术力量、医疗硬件设备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性质等。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级别,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2、医院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病员开展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技术、接诊服务、康复设备、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有症状的病员和伤员,也包括不能自理或活动受限有医疗护理依赖的老年人,法医评定有医疗护理依赖或病情不稳定需要长期康复经常观察检查的重度病伤员,或有其他特定的情况和人群,如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如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最初设立时,是供人避难,还备有娱乐节目,使来者舒适,有招待意图,后来,才逐渐成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
(来源:文章屋网 )
三级甲等一般是指三级甲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
三甲医院申报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中国内地民营医院也可以参与医疗等级评定。三级(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所在地区以及周边辐射区域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医院。甲等是按评分标准获得超过900分为甲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高校;管理;工勤;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06-03
参照美国康奈尔大学斯奈尔教授根据价值和稀缺性划分的人才标准[1],可以把高校工作人员划分为如下四个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教辅岗位和工勤岗位。专业技术人员为高校的核心人才,但其他人员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正常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关于他们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必须要详细研究,慎重设计。
一、设计非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应注意的原则
1.异质性原则。贡献异质性指的是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不同工作特性,分别设计绩效工资中的报酬要素及权重,以有效地激励各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2]。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对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考核时,只是简单的套用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标准由于设计的初衷和目的有其特殊的针对目标,所以如果简单的搬运到考核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上,将不能真实的评价其工作实绩,也无法有效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上,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体现互动协同效应[3]。
2.系统均衡原则。高校内部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学校的贡献一致,亦即系统内部均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也要考虑不同系列的岗位,还要考虑不同系列或岗位的相互关联性和平衡性。绩效工资分配要注意将个人利益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向关键岗位、拔尖人才、教学科研一线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充分发挥绩效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部部门之间、系列之间、专业之间的绩效薪酬分配关系,绩效工资既要体现业绩贡献,又要防止差距过大。
3.市场化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劳动力是处在市场中的,所以薪酬的制定必须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不遵守这个规则,就不可能得到所需的人才,取得满意的业绩。如对工勤人员则应实行市场化模式。主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力的市场薪酬调查结果,比照当地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员的工资价格并结合学校的办学效益来制定相应标准[4]。
二、设计管理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管理人员按行政级别划分薪酬职级,采用以职务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管理岗位津贴+能力绩效津贴
管理岗位津贴:固定部分,根据所聘用的管理岗位等级(任命的职务)确定,体现职责贡献。
能力绩效津贴:浮动部分,根据考核情况和其职称等级、学历、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来体现管理岗位的业绩绩效。
因管理人员的业绩成绩很难做出量化的测算,故应加大其考核力度,明确职责条件,严格考核程序,明确考核成绩,以此作为能力绩效津贴的重要参考指标。职称和学历是衡量能力的显性因素,且较客观,易操作;资历体现历史贡献,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代表着能力或潜能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必须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上,教学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具有互动协同效应,通过绩效工资的分配,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们主要研究浮动部分绩效津贴的具体计算方法:
1.依据宽带薪酬理论,能力绩效津贴设1~14共14个档次,确定各岗位适用的津贴档次范围。可设档次间的绩效津贴为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类似),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确定公比r。则第i档次的绩效津贴为:Pi=a*ri-1,其中a是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
2.对能力绩效津贴的影响因素赋值:
根据上述赋值可计算管理人员的能力分值:
例:某教师,正科岗位,工作10年(其中科员4年、副科4年、正科两年),均考核合格,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则其能力分值为:
Y =0.5*10+(0.3*4+0.35*4+0.4*2)+4+10=22.4
因管理岗位变动较多,为便于计算,可粗略认为其工作10年中,现岗位(正科)两年,其余8年均为前任岗位(副科)。这样就可近似计算出能力分值
Y =0.5*10+(0.35*8+0.4*2)+4+10=22.6
由此可计算任意一名管理人员的能力分值Y,令d=TRUNC (Y/5,0),d即为其绩效津贴档次(TRUNC是取整函数),所得余数保留到今后的累计能力分值中。
3.全校随机抽取样本。设共抽取样本n个,其绩效津贴档次分别为d(i),i=1,2,3,……,n
设S为所抽取样的能力绩效津贴总额(确定量)。
则有
S= ■Pd(i) =■ a*rd (i)-1(1)
以此可计算出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
a0=S/■rd(i)-1 (2)
即得出每个档次的绩效津贴为a0*ri-1。
4.具体运行后,管理人员的累计能力分值按如下方式增加:取得高一级职称等级,其累计能力分值加5;取得高一级学历,其累计能力分值加相应数值;年终考核合格,其累计能力分值加(0.5+任职岗位系数);年终考核处级优秀,其累计能力分值加(0.5+任职岗位系数)*2;年终考核校级优秀,其累计能力分值加(0.5+任职岗位系数)*3。
5.管理人员绩效津贴档次的变动:当其累计能力分值增加到5时,便执行上一个档次的绩效津贴,同时累计能分力值减5。当达到本岗位最高津贴档次时,为体现出其工作的历史贡献,规定累计能力分值必须增加到10时,才可执行上一个档次的绩效津贴。
岗位变动时,若原绩效津贴档次不低于新任岗位的起点绩效津贴档次,则仍执行原绩效津贴,累计能力分值不变;若原绩效津贴档次低于新任岗位的起点津贴档次,则执行新任岗位的起点津贴档次,同时累计能力分值归零,重新累计。
6.管理人员i的绩效津贴计算公式为:Si=a0*rd(i)-1*t
a0:第1档次的绩效津贴,r:绩效津贴公比,d(i):管理人员i的津贴档次,t: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率,即当年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与某参考年限的平均业绩绩效(固定参考值)之比。体现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业绩绩效取得情况。这样便把全校的工作视为整体,以学校的教学科研业绩为基础,决定管理人员绩效津贴的发放。
7.如上,计算出所取样本的业绩绩效工资,请专家分析、判断,如有不妥之处,对各项指标的权重、业绩赋值做进一步的修订。以上方案经全校公示,教代会通过,即可实施。管理人员的各档次绩效津贴标准及其参数也应于一个聘期(一般三年)重新确定一次。
三、设计教辅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教辅岗位人员主要指在实验技术、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岗位工作的人员。可大体分为两类:
1.实验技术岗位:它与教学、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可参照执行教学科研人员的分配方式。按专业技术职务划分薪酬职级,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专业岗位津贴+业绩绩效津贴
专业岗位津贴:固定部分,根据所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业绩绩效津贴:浮动部分,根据教学、科研的具体业绩、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业绩绩效,注重长期激励。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来体现教辅岗位的业绩绩效。
2.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岗位:它们带有更多的管理、服务性质,可参照执行管理人员的分配方式。按行政级别划分薪酬职级,采用以职务为导向的薪酬类型。绩效工资=管理岗位津贴+能力绩效津贴。
管理岗位津贴:固定部分,根据所聘用的管理岗位等级(任命的职务)确定,体现职责贡献。
能力绩效津贴:浮动部分,根据考核情况和其职称等级、学历、工作年限、任职年限、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并通过教学科研业绩,来体现教辅岗位的业绩绩效。
四、设计工勤岗位绩效工资的具体分配方案
按工人技术级别划分薪酬职级,采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类型。
绩效工资=技能岗位津贴+业绩绩效津贴
技能岗位津贴:固定部分,根据所聘用的技术工岗位等级确定,体现能力水平和历史贡献。业绩绩效津贴:浮动部分,根据其在本行业内所做出业绩的数量、质量;取得的奖励、成果;获得的荣誉称号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业绩绩效情况等确定。
要引进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并以此作为工勤人员平均绩效工资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把握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以按劳分配为原则,测算每个人的绩效总量,核定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学校对学院核拨工资总量,由学院按上述计算方法,自行确定各参数变量,自主发放。使得管理重心下移,调动院系管理积极性,易于实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师资、工作量分布、科研水平、专业特点)的分类管理;学校按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情况,提高绩效工资的一定比例,核拨给学院或研究团队,由其自主发放,充分考虑到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相结合;注重考核激励,加大对考核优秀教师的奖励程度,奖金随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提高激励程度,吸引、稳定特殊人才,使他们能安心钻研、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0.
[2]徐建挺.从二级包干看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J].广州大学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