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概论范文

档案管理概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档案管理概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档案管理概论

篇1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增强对中等专业学校档案工作的引导与指导,让全校整体形成档案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甚至每个学生都会与之发生联系,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学校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是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历史、认识学校的现在的最重要的工具,档案是教职工适应学校的最有效途径,档案是招聘单位了解一个学生的基本资料。要达到这些目的,学校应该从领导重视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各个部门、各个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档案意识,做好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二、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立,加强硬件配置

近年来,中等专业院校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其综合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一直没有较大的改进,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无法与学校综合建设形成很好的配合。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导致档案的在收集和传递的过程中严重失真,甚至对教学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综合基础设施的改进过程中,也应该把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提上日程,为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档案管理人员的才能以及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要适应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时期的中等专业院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还应该建立合理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充分将科技运用于档案管理当中,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来推动自动化。档案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和减小档案失真可能性的重要手段,更是与现代化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当然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应当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思想运用于学校的档案管理中,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有重点的抓好数据库建设,慎重选定适合本学校的技术路线,实事求是一步步改进管理体制。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当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学校已经开出了档案管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等学科来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随即档案管理也对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档案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档案大部分是文字类型的信息,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能用文字与各部门交流,才能收集到全面正确的档案信息;要能理解自己所搜集的档案,才能够完成对档案管理在档案收集之后的后续工作,例如整理、分类、编目等等。其次,要热爱学习,对档案管理工作充满热情,无论在何种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光是有完成任务的心都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热爱你的工作才能够好的完成一项工作,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否则很容易因为整天枯燥地面对档案而产生应付的心理,加之现代科技发展迅猛,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甚至事半功倍,否则容易被工作所淘汰。最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档案的管理并不仅仅是将档案整理好而已,还需要从大量的档案研究整理中发现并撰写出有用的报告,将档案充分运用与学习和教育中。

四、加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2

(一)学生自身对档案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档案只在学校和国企单位才有一定的作用,在外面私企和民营的企业中工作,档案就可有可无,单位也没有严格要求提交档案,大学生更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加强大学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才能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不规范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档案管理部门,可是在档案管理上却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管档的业务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保管员的身份,对于收集的学生的档案即没有系统的进行编号和分类,也没有认真的核对档案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对于以后毕业生档案的使用埋下隐患。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也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为档案现代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及时将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对于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要及时的将学生档案送达相关人才服务机构,不能私自的将学生档案搁置。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管理工作手段,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与转递的衔接工作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涉及到的人和管理部门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要特别注意档案管理和转递工作的前后衔接,体现全方位的管理理念,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争取能彻底的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目前的就业机制改革创新,毕业生也多了一些时间来考虑就业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不仅仅是做好个人,还应该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的内容,实行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规范档案转递流程,确保档案转递安全

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种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主要谈谈这种模式的含义、特点及建立这种模式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1.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1.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1.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特点

2.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意义

篇4

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医院档案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相关的管理,但是目前大多医院所聘用的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是该专业毕业的,普遍存在档案知识不够丰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不够强,在管理的过程仍然会出现相当大的失误现象[1]。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问题往往是医院管理过程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部分,加上管理人员在学历、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造成了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太均衡的现象,如部分人员表现较好,而小部分人员缺乏专业导致部分工作完成不够完美,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档案管理的模式不够完善

绝大多数的医院在档案管理这一块上并未制定出符合自身医院档案管理的合理制度。通常医院都采用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档案的处理方法,如人事档案由相关的人事部门负责,医疗病例方面的档案由相关的医疗病例部门负责,而并未成立单独的档案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失去了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这样各部门在某一环节上的脱节不仅会导致信息资料收集的效率不高,而且往往会造成信息的遗漏和资料的不全,不利于整个医院的管理。

3.医院管理者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医院的发展和经营模式是医院管理的侧重点,而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往往缺乏意识和重视度。管理者对档案管理意识的淡薄会严重影响工作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很多工作者常常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处理档案上不够重视,工作马马虎虎,这也是很多档案出现资料的不全的主要原因。

4.档案管理水平低下,档案缺失严重

用房紧张的问题时常会造成医院一再缩减档案管理室的面积,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室比较狭小,空间往往不够用,使用起来不方便。管理水平的低下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医院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的医院收集整理档案资料仍然采用手工的形式,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并未在医院档案这一领域被完全推广。手工收集资料,不仅会造成效率较低,而且会导致资料缺失严重,完整度不够。

二、新医改下改善档案管理的措施

随着新医改的日益深入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医疗事业的改革,在这样的新时代新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改进档案管理的方式,以适应并帮助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培养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素质的高低不齐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医院应尽量的采用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也要加强部门成员有关知识的培训,不断地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使其工作和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创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在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激发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喜爱,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在工作中适当的增加鼓励和奖励的政策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创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

2.改善现今档案管理的模式

档案管理受到原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创建一个新的档案管理部门,可有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部门中可以根据其他部门的区别和需求分为病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几个不同的小部门,形成独立化,系统化的管理,同时也可以避免资料的缺少安全性的问题。在成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要学会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适当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在档案人力方面的管理和档案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以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2]。

3.加强医院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

管理者的一举一动牵动并影响着工作者的行为,当管理者重视,加强档案管理时,工作者也会落实要实处。因此,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普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是改善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

4.更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如今,信息化已经渐渐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信息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高效化,系统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医院的需求已经强烈的要求档案管理方式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医院自身而论,建立一个强大的档案网络体制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3]。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档案资料保密性的建设。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对管理人员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有关培训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总结: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必须随着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更好地帮助医院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现在的档案管理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医院应学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有效的改革,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保证医院整个发展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秀良.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J].科技资讯 ,2011年(第6期):219-221

篇5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发展理念变迁、经济运行模式调整、中西文化碰撞、不同价值观的融合,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者也概莫能外。档案工作者只有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事业。

档案工作转型,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观念转型、思维创新。解放思想,进行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与前瞻性思考是档案工作思维创新的基本方式。档案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对于档案工作的需求,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识,把握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敢于突破前人、超越自我,提出档案工作在社会转型期的新理论、新体制、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培养新型档案人才,完成主动转型,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社会功能。

在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可以看到安徽档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与决心。他们以“四变”的创新思维,变冷门为热门,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变死档案为活信息,让档案工作在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使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开拓新境界――理论创新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中国档案学要加强管理理论研究,并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关键和全局问题。实践是理论的现实来源和客观基础,理论是实践的高度凝练与抽象,它们总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

目前,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以便引导档案工作变革向纵深推进。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着重解决理论滞后、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探索出一整套符合转型期社会特点的档案理论体系。我国的档案理论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创新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

纵观中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总是贴近档案管理实践,密切注视并及时发现、抓住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情况与问题,从理论上做出切实、中肯、客观的解释与回答。例如,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进行的“国家档案资源整合”,提高了综合性档案馆在国家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必然要求现有的档案馆理论得到创新。又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制度,这就产生了档案的来源与归属不确定的问题。档案不再单纯属于国家所有,一部分档案属于个人所有,甚至属于外资企业所有,档案的成分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就必须得到修正与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开放利用档案资源――服务创新

目前,档案开放利用不仅是十分迫切的社会需求,也逐渐成为档案学者们的共识。

十分可贵的是安徽档案部门不失时机地果断出击,创新服务机制,探索档案资源整合与开放利用的新办法,积极为经济建设和老百姓服务。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该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后的2006年接待档案利用1500人次,是上一年的7倍多。从用途比例看,下放证明34.7%,婚姻证明10%,低保证明14%,工龄证明10%,年龄证明4.3%,学历证明3%,林业“三定”权属4%,续修县志7%,其他7%,绝大多数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安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有力地证明了,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困难,急需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撑;另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往往就是制约利用的瓶颈,一旦突破,档案利用工作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无论何种情况,档案的开放和利用都应该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一点,安徽档案部门为我们明晰了思路。

创新服务内容是档案服务创新的核心,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时间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创新。电子文件的普遍使用给档案馆增添了一种全新形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的中心功能正在从管理档案实体向管理档案信息资源转移,管理对象的变化需要管理者积极应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通信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和改革的现实需求,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档案开放利用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依靠档案科技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设备的投入,还要求人员培训落实到位。

关于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

人才是档案工作创新的核心。目前,档案界的创新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培养档案创新人才的规模,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档案创新人才正在不断流失。因此,要建立一整套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他们设计好档案工作创新的人生道路,树立一个能够体现人生价值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对那些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要在政策、资源上给予重点支持,承认创新人才的价值,建立相应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发挥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鼓励工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点子,保护工作中的不同意见。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档案开放利用创新,是当前和今后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创新内容,其预期成果价值重大。因此,要大胆解放思想,特别要注重原创性和开拓性构思,力争赋予“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新的亮点。笔者认为,这些创新亮点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研究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并借鉴国外和兄弟省市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政策、理念、做法、经验和教训;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开放利用原有政策存在的问题、症结及其成因,提出进一步开放档案信息的指导思想、政策和策略;探索界定档案信息开放范围的标准依据,深入研究阐释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相配套的档案信息开放规则;理清和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与客体,档案信息开放与保密等理念,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法律关系;开拓原创性思路,探究档案信息开放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等创新方式与政策制度保障;研究阐释适应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环境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开放新理念、新守则、新规范、新道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