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经验范文

高中语文经验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经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经验

篇1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平凡的也是幸运的,我们的幸运是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能更大程度的集“人性”“灵性”“活性”“诗性”于一身。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经验

一、坚守中创造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管组织安排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它当做宏大的事业。因为热爱语文,所以我们才能做到对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教学理念的不懈追求;因为热爱自己的课堂,所以我们的教学课程才永远是师生激情创造的释放过程、本真生命的演绎过程。

站在了语文教学这个讲台上,我们就要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培育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同时也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诱惑面前依然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广学博蓄,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勇于实践,把那些创新的理念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我们人生的花朵就在这无悔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中绽放,灿烂夺目,精彩纷呈!

二、在思考中镌刻人生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教好语文,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思考者。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远立于教育的潮头,也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葆事业的青春。

在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而且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比如我所推崇的陈胜良老师得“六部教学整体模式”和“人格作文训练模式”。这一切,都离不开思考,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视角一步步触摸到教学教育的本真。

思考是需要底蕴的。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是:“语文教师不能光懂语文,他应该是一个杂家,应该与书打得火热。”我们应该随时与最新出版的图书、报纸、刊物保持接触,不断学习。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极喜欢独居但又喜欢群居的人。独处时的凝神冥思,沉静的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群居时的妙语连珠,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灵感的火花。只有这种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才能让我们的思维活水源源不断,长流常新。

我们从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减负提质为主旋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探索。我们正努力实践着“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活动的教学模式。

同时,我们还提倡进行重大课题的研究,比如“课堂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实践研究”“教学规范的构建和操作实施研究”“农村高中语文学习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等,我们相信这些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课题,可以高效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倡导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生命化教育。学生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体培育的过程,必须以生命化的方式促进其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教育应该是农业化而非工业化的。“基于课堂,基于校本,基于群体”使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我们在不断尝试用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总体思路引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三、在奖掖中散发光芒

“老师就应该像是一位挖渠者,用辛勤的汗水引导着一条条小溪绕过岩石,漫过荒漠,逐渐变宽,最终汇入更加广阔的海洋,向着语文更诗意的领域挺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奖掖后人。而且我们应该把这当做自己的一种的责任而乐此不疲。

我们在不断地实践总结中概括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从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教学交流中进行反思。

我们认为,区别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犯错误,而在于是否能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次痛苦的反思,都是一种境界的升华。而教师也势必在一次次的反思中,逐渐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层面。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式教学模式 应用 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其中,“与文本展开对话”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重新调整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阅读教学过程。本课题将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充分吸收其它课题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层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和教师回应及其策略形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可操作和有绩效。

1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和保护高中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总是害怕自己所提的问题因落俗、浅显而容易遭人取笑,因此顾虑重重,保持沉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诱导,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肤浅,或者缺少深度,也要求予以肯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赏,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学生批判思维的开发。高中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当抓住核心,即重点对学生批判思维进行开发。所谓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对既定的理论或者思想观点质疑,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定型模式,将思路、思维指向一个新的领域或视角。

最后,培养学生会问的意识和能力。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甚至用一堂课的时间也难以全部解决。此时,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主导者的作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筛选,将其中比较价值的问题当作语文课教学的切入点。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将“标准答案”给学生,而是应当细心地为他们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自己去求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当然就是学生最有利、最好的学习支架。比如,在《失街亭》一文中,对课后“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同学说是诸葛亮之错,因为是他用人不当;同时也有人认为是马谡之错,因为他刚愎自用。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答案,并向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提问。从实践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将课堂转化成了一次有秩序的辩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言之有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读课文,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提问能力。

2 问题的生成

所谓问题生成,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预设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面对学习对象产生的原初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理解,从而生成了新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以作为课堂教与学的进一步思维指向;另一方面是指师生把学习引向深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当学生相对完成自我知识建构和思考表达时而产生出新的求知思考,以至于生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问题或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能促进学生问题生成并形成问题教学与问题思考,以及进一步有效生成为教学可利用资源的方法或战略。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整合、评价,有针对性地将问题性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中,并使得问题性充分作用于课堂中的教与学的全过程的方法和途径。

3 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当适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当源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目的一定要明确。实践中,应当将问题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位置,尤其要注意思考转折与规律的探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应当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出现,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琐碎难题出现,因为太多无聊的问号会让学生感到疲惫,甚至整个教学课堂陷入无序状态。

4 提出问题要有艺术性

“问题式教学”是将课堂目标转化为问题和任务,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借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篇3

当前不少学生不愿学、也学不好语文,不少老师教语文教得很累、很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应试的道路上我们都走得很辛苦,当语文课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枯燥的练习课,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评课,只有所谓的技巧、规范,没有了灵性和趣味,语文老师丧失了存在感和价值感,生活幸福指数自然会下降。但目前,除了应试,我们似乎没别的路可走,而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狭窄,甚至让人窒息,这时我们只有积极突围,自己拯救自己,去尽力提升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作为语文教师,好歹还算是读书人,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回到书香世界,过有书为伴的生活。在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科组成立了教师“悦读会”,采用了王老师提供的书单,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召开了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的感受。我觉得能有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谈感兴趣的话题,是件开心的事;觉得疏离浮躁,于宁静淡泊中用书墨清香来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一直都想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改变相对僵化的生活方式,教师“悦读会”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也鼓励年轻老师去市图书馆看书、听讲座,加入一些文化圈子,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也让自己的生活有点诗意。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当然要应试,但我们要做高明的应试者,把目光放远些,目标定高些,不唯高考,超越高考,才能赢得高考。我们的理念是,要回归于“人”的原点,以“立人”为核心,让学生开拓视野、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味。语文学科活动可以更丰富一些,少做点试卷,多一些美文赏读、读书讲座、时事点评,多几场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在高一级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次,带学生去图书馆读书;每周都印发阅读材料,供学生摘抄、品味;有些班级开设语文或作文博客,进行活动式写作探索,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和文化节的系列活动,比如每次放长假前都会向全校发出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开出推荐书目,如“高中生喜欢的100本书”,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回校后就评选出优秀阅读心得或读书评论,在橱窗中展出,引导学生读好书、会思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高一新生中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投入到子女的阅读活动中来,主动关心孩子的精神成长,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这一活动连续举办了几年,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效果令人满意。这已成了一中的品牌活动,在市里进行了推广,社会反响很好。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戏剧单元教学实际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高中课本中有两个单元的戏剧。这个分类虽以“戏剧”为目录,但其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戏剧文本。戏剧与戏剧文本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如何让语文教学的特性在“戏剧”中体现?如何使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在“戏剧”中融注贯通?如何让生活冲突与“戏剧”的矛盾冲突得到一个统一的辩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握戏剧的个性特点?这都是戏剧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再加上时下学生爱戏剧的不多,这种对戏剧的陌生感、距离感,给戏剧单元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题。如果仅仅当作戏剧课来上,课堂必定流于热热闹闹的形式,而不能带给学生真正的东西。而如果依然把它作为文学鉴赏课,介绍戏剧常识,分析人物,分析冲突等,学生又不能充分体验到戏剧无穷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更适合戏剧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经验性学习理论内容

所谓经验学习,是指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经验活动,使学习者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将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进行概念化,再应用于新的实践中,从而影响学习者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方式。

经验学习理论的代表者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他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这一理论强调在做中学,“学习即生活”,强调在互动中成长。

结合杜威和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经验学习,即通过经验的传递、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由已有的具体经验开始,然后再观察与反思有关经验,将经验进行总结,抽象概念化,再回馈在新的行动中,进行积极尝试。

鉴于此,借鉴经验学习的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应该是戏剧单元教学方法的首选。

因此,我们在戏剧教学中,尝试设计一些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即将文学鉴赏课和课本剧的改编排演活动相配合,注重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和感受,学生透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和领会,在行动中反思,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新的实践中验证。这样,学习就不再只是由教师单向地教授,而是学生自主获得的过程。

二、经验学习理论在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经验学习理论在具体的戏剧教学中如何运用呢?笔者以《雷雨》的教学为例,作详细分析。

(一)我演剧中人

戏剧文学教学不是坐在戏院看戏,无法感受那种综合艺术带来的震撼。我们所面对的是“课文”,是导演、演员用的蓝本。于是,我们师生只能自己做导演、演员,通过自我的心领神会与亲身的演出实践,来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这是我们运用经验学习理论来进行戏剧教学的指导思想。

要演出,就必须要进行人物分析和戏剧冲突分析。在此,阅读仍然是基础。通过阅读领悟戏剧语言的特点,尤其是包蕴其中的潜台词;进而感受人物此情此景中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动向;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将平面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舞台形象,进而达到对舞台背景、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鉴赏,最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所选取剧目的各个方面作出综合分析评价。

这个过程是一个对文字的把握过程,也是一个对语言的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对语气、语势、语调的体会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老师介绍一些戏剧常识,提供一些资料,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角色挑选的凭据主要是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把握,由学生评议产生。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先自己研读剧本,写出自己对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分析,并设计形体动作。竞选时,可以先试演一个片断。由学生打分,推选各个角色的最佳人选。之后,进行初排,在课堂上演。通过演剧,学生化书本文字知识为己有,实践令文学的感悟变得异常感性。这实际上就是经验学习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主,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动力,把知识的学习和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了。

(二)再现经典

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演员,缺乏相关的演出经验,在将文字变成实体的过程中,必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个时候,老师再及时提供影音视频资料,将专业的改编演出情况展示给学生,会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

学生在研究的基础上,再来看经典演出,就会有比较,有思考,有辨别,并形成有别于先前经验的认识。这一过程,是先前直接体验过程的沿续,学生有了第一阶段的体验,再加上这一步骤的观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的材料,使得抽象反思成为可能。

《雷雨》电影,是由一批老艺术家拍摄的,改编较成功,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在提供影音资料前,老师也可提一些思考题,比如:电影对剧本作了哪些改编?影片是怎样来渲染雷雨来临前沉闷的气氛的?这对表现剧情有什么作用?周朴园、鲁侍萍等主要角色的扮演是否成功?有没有什么细节,导演处理得很出色的?班级自编自演的演出中,哪些表演较到位,哪些还需要些火候?学生研究课文之后再看经典,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对剧情的关注上,而带着问题观看经典剧,使得反思、分析、提升成为可能。

在这揣摩比较的过程中,戏剧冲突、戏剧动作、舞台背景等术语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名词概念,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了。

(三)我来评议

演出活动结束了,经典作品看完了,接着,就要召开座谈会,或者开一堂讨论课。由演员谈谈“演后感”,观众谈谈“观后感”。这就是信息反馈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能保证连续的行动不偏离方向,并评价行动的结果。由于大家都是同学,评议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进行得很顺利,深入。

在这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照戏剧,咀嚼戏剧语言,体会演员的再创造等,对戏剧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经典剧,同学们也不盲从,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比如说:《雷雨》电影中有一个典型的细节与课文不同:剧本中侍萍撕支票的情节,在电影里是改为侍萍将支票放到灯火上烧掉的。学生都认为这个处理没有原剧好。认为原剧更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更利于塑造坚强自尊的侍萍形象。学生们说说议议,对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再次体验

这次体验是在前面体验、观察、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实践,是对新生长成知识的实践,是认识的提升,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强化。有两种方式可实施:

1.重新排演

初次排演,学生是凭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剧本的初步认识来饰演人物的。在对照经典演出、互相评议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原有经验进行反思,再认识,之后,将知识重新建构,重新生成。当他们脑海里有了新的认识后,他们迫切希望在这基础上重新实践,力求排演出一台更精彩的话剧。这时,老师提供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享受到二度创作成功的快乐。这第二次的排练,是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角色可以重新竞争分配,也可以原班人马。

2.我编新剧

学以致用,当学生对话剧发生了兴趣后,让他们学着将小说改编为戏剧,能有效地巩固他们对戏剧的正面认识。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加深他们对戏剧的了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适合改编成剧本,如小说《智取生辰纲》《药》《项链》《变色龙》,叙事诗《石壕吏》《孔雀东南飞》等。可以集体改编,也可以个人独立完成。编写时,老师适当提醒他们注意人物不能太多,情节不能太复杂,场景不要切换过多。并且要注意有必要的舞台提示文字,要注意戏剧冲突的设计,人物形象要丰满等。学生编写的兴趣很高,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课本剧。

编写剧本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戏剧体裁认识的强化过程。这比单纯地教戏剧知识要好许多。因为运用是最好的理解方式。

三、经验学习理论在戏剧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从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经验学习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确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的课堂气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激发出了真正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课本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协调活动能力。从这些活动中所得到的知识、体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也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不过,在尝试过程中,也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第一,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形式新颖,深受学生欢迎,但费时较多。在当今高中教学讲究时效的时代,只宜偶尔使用,或者将戏剧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与小说的教学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系列训练,效果可能更好些。

第二,由于中学里,班级人数较多。在这样的尝试中,真正有亲身体验,从经验中得到生长知识的同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同学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尤其是那些本来不喜欢语文、学习能力不强、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更是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如何让活动面向大多数学生,这也是一个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第三,这一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要担当好组织者、指挥者的角色,要有宏观掌控能力。而戏剧对老师来说,也是一项新的领域,老师要做好辅助者的工作,必须要具备更为广博的戏剧知识和基本的表演常识,有表演才能则更好,这样才能作好示范。这对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篇5

    一、充分吸收各种知识,增强多元教学意识

    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知识多元化的意识,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有着极大的知识量、严谨合理的知识结构,拥有综合的专业素质,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同时,语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面对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侯,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由于语文教材文本取材具有局限性,教师必须拥有多元化意识,善于吸收各方面的优秀文化,掌握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汉语言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操。以教学《极光》为例,这篇文章涉及到了古代神话、电视的成像原理、极光的形成原理等,科学性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想要讲好这节课,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神话故事、扎实的地理知识以及相关的物理原理。否则,就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可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又能为教师个人魅力加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品质

    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充分的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创造表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精心设计一些符合高中心理特征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三、注重学生自学引导,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

六、于无疑处创设问题情境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发显著,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由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越来越受到各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以社会生活身边实际为基本的学习载体,学习科学研究性方法、获得的丰富体验和知识的新型教学形式课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

1.树立研究性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并不能有效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研究性学习意识。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着眼于教材,以教师灌输模式为主,没有自我意识活动空间,学生大部分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过分地依赖于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以往的学习弊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对教材大胆质疑,敢于对教材本身提出疑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语文教师除了教课传授知识外,更要注意在课堂中开发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

2.以教材为本,制定可行性研究内容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以教材为本,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根本方法。高中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特性,利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为学生制定可行的研究内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热闹模式。研究的主题不仅要有内容,而且要有意义,有研究的价值,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才行,并且要容易获取研究资料。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不能越俎代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代替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

3.探究小组的管理社团化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突显出课程的动态特征,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尝试,文学社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校园读书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小组组合成社团,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社团化管理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4.完美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在于结论,更注重研究过程的体验。在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我们还可以改变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意事项

虽然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已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还客观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少教师语文教学观念陈旧,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利于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就排斥研究性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培养,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注重让教师参入研究性学习的高效课堂体验中去,通过亲身观摩体验,以及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交流,从而更加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篇8

在落实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想,以“个性化”为核心特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平台,注重教学研讨,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服务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传授型教学向对话型教学转变,让学生在真正的“对话”中灵性飞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所谓“新课程背景”指的是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福建省2005年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随之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的上限目标,但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这种教学上限目标是无法界定的,更谈不上怎么去达成。在正常的教学秩序允许的情况下,在完成三维目标下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大胆追求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情境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其突出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情感”主体予以关注,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改善。

总结并借鉴2005级首批使用新教材学生及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立足现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对新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与研究,并制订出几种初步的创设情境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实践检验和个案分析进一步对方案作出调整与完善,最终确立起一套适合新教材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我们认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情境的有效组合;(2)实验情境的有效设计;(3)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材情境的有效组合主要分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订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常规课堂教学情境模式;(2)对教材知识点网络结构的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确保创设情境的有效性;(3)对知识内容的分析使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4)情境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

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直观形象、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作用,在预习要求的书写、过程的演示、习题的布置、重点的强化等环节,较好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各学科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高效、科学、具有现代气息的课堂教学特色。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直观形象、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作用,在预习要求的书写、过程的演示、习题的布置、重点的强化等环节,较好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各学科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高效、科学、具有现代气息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将课堂秩序与效益这两个目标较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达成这目标。(1)我们的教学设计体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学情分析,从而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推进。(2)活动设计力求多而不乱。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多提供一些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活动设计保持课堂动量。教学设计保持流程要紧凑,使学生有事可做。(4)活动设计体现真实开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与艺术感受、协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教学方法力求灵活高效。这就要求教学组织要得法,合理安排好学生的问答、设疑、解难、答辩、互动的学习过程;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即开头、中间、结尾。

落实“个性化”教育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试行“15+25”教学模式。为了改变当前普通高中“满堂灌”现象,我们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积极主动、紧张活泼、充满活力与生气的课堂。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深刻领会洋思中学“老师只讲4分钟”所包含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运用“15+25”教学模式。

“15+25”可定义为15分钟属于教师,25分钟属于学生,学生活动时间必须在25分钟以上。时间的分配上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注重养成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

在落实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老师习惯了的东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比如,有的老师就喜欢自己来讲,学生不讲,他要讲;学生讲完了,他还要讲;一节课讲完了,他还要从头到尾再总结一遍。“讲”已经成为一些老师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2)钻研教材不够。老师们总还是在想着如何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因而不能够很好地从教材中去发掘落实新课程的积极要素,寻找利用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方法。(3)老师们有不由自主地给自己增加教学内容,甚至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不放心高考”,有的区县模块一考试就想着与高考接轨。(4)老师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敢提速,也茫然于如何提速,主要还是找不到自己放心的适用的方式方法。今天,我们又准备了两节市级研究课,就是想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给大家一点思路,提供一点样例和方法。当然,这两节课也只能是供大家研究、参考。这两节课的实际效果,还要等上完课之后,由大家去评说。

篇9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

六、于无疑处创设问题情境

篇10

But in fact, i'm not a talented girl. i'm just a common girl. i'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my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

I didn't do well in english in the beginning. i started my english course at the age of 10. maybe you can't imagine, i couldn't say a whole sentence at that time. i couldn't catch up with my classmates because of my bad base. having a bad base may be many students' problem. i was sad about it, but i wasn't afraid of it.

The next summer holiday, i spent almost all of my free time practicing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repeating after it. whenever it was, wherever i was, i kept the tape on. i listened carefully and i tried to recite the article.

Soon, i found i had made a good progress in my english. at least, i could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 said in class. then slowly, i could get good marks at times. this taught me a good lesson. that is not to be afraid of setbacks, hard work makes progress.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my english learning.

When i was in grade six and seven, my english was much better than it was. i could always get good marks in tests. my english skills still couldn't compare with the top students in my class. my spoken english was really poor. i got a 'b' in my spoke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erm.this showed what i was weak at. i decided to improve it. this was the second part. i knew that study is a process. if i want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in one or two days, that's impossible. i must spend a long time reading more, listening more, writeing more and talking more.

The third part is the hardest. english is really important today, so i wanted to make myself excellent. i take an english course called new concept english by myself. maybe you have heard about it. this is a good english course and i learn it by myself. i think it's reall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how to learn english by yourself. you can try english course or other ways which matches you.i think it's necessary to be outgoing and confident. don't be shy, don't be silent. i want to improve my english skills, so i need to talk and write. this isn't a problem for me, because i'm always confident and like to try. i talk to foreign teachers.

I have some other advice as well.

篇11

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好坏,因为教师除了是高中生学习上的教师,同时也是高中生生活上的教师,所以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对高中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文精神去教育高中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为高中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从书中体会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从而指导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并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向这些名人学习,生活中、教学中要严以律己,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

二、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另外在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并强调了高中语文所承担着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任务。所以为了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挖掘高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这样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渗透。现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要比以前的文章更具有典范性,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训练性,而使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审美性以及文人性更加突出,所以现在的语文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文精神的自由空间,使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语文教材中,作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篇,莫泊桑的《项链》在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更是改变了旧教材中对主人公负面评价的教育,而是并不做具体的、统一的评价,只是在文章的练习中为高中生提供几种观点,供高中生参考,更多的是让高中生自己去体会这篇著作的主题。而在其它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这样,教师尽量不要对文章进行褒贬的评价,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该为学生灌输思想,认为这样的就一定对,那样的就一定不对等,而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身教重于言传,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言传”,而轻于“身教”,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强调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中,往往体现不出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真正地实践人文精神。首先,教师应增加对高中生的关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常常高高在上,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更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说的和做得相差很大,会使他们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没有回答对问题,教师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会扭曲学生的人文精神观,所以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学生在关爱中改正错误,在鼓励中奋发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篇12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的竞选目标是文娱委员。实不相瞒,对这一最“高”级别的“文艺部长”一职我是垂涎已久,因此,我今天走上讲台,不是凑凑热闹,而是有备而来。我自信,我的竞争优势是无人能比的。我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长期担任班级文娱委员,有着“从政”的丰富经验。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为迎接我县撤县建市,学校要求每班出几个节目。我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投入,排演了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小品《爷爷,过年了》,赢得了一致好评,我也因此而获得“最佳小导演”称号。

初中阶段,我所组织的“诗朗诵”活动获学校评选的一等奖。好汉莫提当年勇,而今勇气胜当年。当然,会唱歌不一定就能当好文娱委员。那么下面就请各位听听如果我当上文娱委员将采取的几大措施。我将在竞选成功后发表就职竞职演说的第二天,在教室后墙上开辟一块“歌迷影迷园地”,及时向大家报道歌坛、影坛新动态、新信息,介绍歌星、影星的轶闻趣事。我将在重要的节日里,组织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联欢晚会,让大家尽情尽兴,以松弛一下平时绷得过紧的神经,调剂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我还会不定期地在课间搞个“轻松五分钟”,或让未来歌星过把瘾,或让准笑星幽他一默,或设计几个“斯芬克斯之谜”让大家有奖竞猜。如果条件允许,我还准备搞个小型的“文艺沙龙”,不定期地切磋艺事。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下各自的磁带、影碟什么的,实行“资源共享”。我将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及时反映对班级“文化生活”的意见,并根据合理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总之,我会让每一个同学明显地感到,自从我当上文娱委员后,班级的艺术气氛明显变得浓厚了,大家的学习生活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当文娱委员就是“无可替代”。同学们以前常说:“窗外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我们很无奈。”你们如果选我当文娱委员,我一定会改变它为“窗外的世界很精彩,窗内的生活也多彩”。当我全面实施我的“施政纲领”时,“请为我喝彩”!明智的你,请投出明智的一票!谢谢!老师点评:毫不空洞。小学和初中阶段担任过文娱委员,排演过好节目,获过嘉奖,既有“从政”经验,又不乏文艺才华。

这种优势有几人能够拥有?这样“现成”的“文艺领导”人才到哪里去找?对“选民”承诺的几大措施无一不体现了竞选者是个地地道道的内行,确实“就是不一样”。整篇竞选演讲辞给人的感觉是:确有文采。诸如“资源共享”、“施政纲领”、“切磋艺事”、“斯芬克斯之谜”、“文艺沙龙”等词语,或大词小用,或显示文艺本色;“过把瘾”暗用电视剧名,“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乃妙移广告词;至于连用“精彩”、“多彩”、“喝彩”,则更是异“彩”纷呈,表现出竞选者“无可替代”的优势,足见“有备而来”确非空话。

篇13

你们好!

我的竞选目标是文娱委员。实不相瞒,对这一最“高”级别的“文艺部长”一职我是垂涎已久,因此,我今天走上讲台,不是凑凑热闹,而是有备而来。我自信,我的竞争优势是无人能比的。

我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长期担任班级文娱委员,有着“从政”的丰富经验。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为迎接我县撤县建市,学校要求每班出几个节目。我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投入,排演了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小品《爷爷,过年了》,赢得了一致好评,我也因此而获得“最佳小导演”称号。初中阶段,我所组织的“诗朗诵”活动获学校评选的一等奖。

好汉莫提当年勇,而今勇气胜当年。当然,会唱歌不一定就能当好文娱委员。那么下面就请各位听听如果我当上文娱委员将采取的几大措施。我将在竞选成功后发表就职竞职演说的第二天,在教室后墙上开辟一块“歌迷影迷园地”,及时向大家报道歌坛、影坛新动态、新信息,介绍歌星、影星的轶闻趣事。我将在重要的节日里,组织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联欢晚会,让大家尽情尽兴,以松弛一下平时绷得过紧的神经,调剂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我还会不定期地在课间搞个“轻松五分钟”,或让未来歌星过把瘾,或让准笑星幽他一默,或设计几个“斯芬克斯之谜”让大家有奖竞猜。如果条件允许,我还准备搞个小型的“文艺沙龙”,不定期地切磋艺事。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下各自的磁带、影碟什么的,实行“资源共享”。我将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及时反映对班级“文化生活”的意见,并根据合理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篇14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很珍惜这次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这次竞聘,并诚恳地接受大家的评判。我是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根据我的专业特长及工作志趣,我参加竞聘的是语文教学岗位。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1993年我毕业于银川师范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及教师职业技能,具备了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参加工作后,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201x年通过在职进修取得中文本科学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理论和思想。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我坚信:对语文教学工作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二、我忠爱教育事业,更钟爱我的职业。我明白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生活的忙碌,有的只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近15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积极投身到课改实验当中去。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摸索出适应于学校教育的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夯实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工作方法。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我参加了各类各级教育培训,并全部获得了相关证书,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我跳动的火热的心!在自己教学生涯中演绎着灿烂的事业。

三、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深知语文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语文教师的职责、任务与规范,明白语文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和要求。因此,除了作好教学常规工作外,我不断深入地思考新课改中出现的种种教学实际问题,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在平时工作中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不重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整理课题材料,高质量完成校本培训等研修工作。在201x年第一学期全市的初二语文统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充分的肯定,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也在这个高尚的职业中得到了升华。

如果我有幸竞聘成功,我会一如既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学习,与时俱进,开放思想,以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去践行教师的职业精髓,踏踏实实工作,爱岗敬业,更加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顺应课改潮流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突破教材,吃透学科内容,注重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前瞻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提高自身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方面下苦功夫,勇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强化教研意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设计并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诚实待人、严于律己,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顾全大局,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教学中体现实力,在工作中保持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学生、同事的交往中凝聚合力,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环境。

总之,通过这次竞聘,我更加清醒地看到: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教师的我,更应该立足本职,奋发有为。我有信心、更有决心搞好语文教学,我将用左肩担着爱我的学生,用我的右肩担着我爱的课堂,执着坚韧地挑起我深爱的这个职业,为陈袁滩中学教育的腾飞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最后,请允许我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结束我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