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范文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

篇1

【关键词】思维视图;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作为一种简单且极其有效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主要表达着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一直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几年来对教学事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需要涉及到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作文教学以及文言文教学等多方面,思维导图有利于通过图画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清晰的知识点体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好思维导图教学,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从总体来讲,其实主要就是学习动力差异和学习方法选择这二个方面。学习动力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行为,并使得学生奔着特定学习目的的一种动力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促使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作用和严重性,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形成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坚持努力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学习方法。思维导向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策略方法,主要通过以图形方式来构建起易记、易理解的知识学习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成学习目标都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选择。

2.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的有效促进作用

一方面,单向转到多向,培养学生的发散逻辑思维。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沿用落后的讲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固定学习思维影响主要以单向思维为主,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大都是遵循教师的教学原则,采取直接照搬硬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这样的后果导致学生的思考僵化,想象力低下,记忆能力和发散思维发展受到局限,初中语文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到了知识应用时,便会出现许多“似曾相识”的旧知识,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而思维导图使用了区别于传统思维不同的多向思维,也就是反射性思维方法,通过感觉、记忆、想象将信息输入大脑,无论是文字、数字、色体及其节奏等,都可以发展成一个思维中心点,继而发散出大量的节点和连接,构建出形象的立体结构。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大量的零散语文知识点立体化,加强学生的想象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逻辑思维。

另一方面,化文字为图像,化繁杂到简洁,增强学习去趣味、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对于语文手法、文言文词篇、语文情感等内容更加深入、更加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互动困难,面对密密麻麻的文言文句式,学生更是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而如果采用思维导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做笔记,创造出符合课堂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画面感,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想象力,而且笔记形式的多样性,知识思维更加可视化,使得原本复杂的语文知识形象化,更加有趣了,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要点,“温故而知新”

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之一就是“w纳要点”,特别是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的复习是非常有效的。初三的学生最后一学期开始了全面的复习工作,这个阶段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复习量较大,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应用直观的线条和色彩把重点知识通过图画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勾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巩固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初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最后将思维导图上交,教师在进行改正指导,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增强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运用思维导图记录笔记,加深理解

初中语文初期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基础上,还需要侧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简化思维导图,降低思维导图的绘制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简便高效。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必须保证学生主动运用思维导图的自主性,才能提高思维导图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日常经常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整知识构架的形成。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课堂笔记,养成利用思维导图方法记录笔记的习惯,慢慢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开始有意识的主动采取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

3.用思维导图分析课文,提升能力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和记录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法来分析课文,把思维导图和课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以《百合花》这篇课文为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将学生分为五组,选出组长和绘制人;其次,让每组学生利用课文的环境、人物、情节和感受分析课文,谈论绘制出思维导图;最后由组长上台演示出并讲解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将它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之外,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但是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开发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讯.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语文,2016,06:18-19.

篇2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对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了更好的认知体系,从而体现了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内涵理解,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重点是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思维导图下,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读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有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理解思维导图的内涵上,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有了更高的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基于思维导图,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建立阅读知识网。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众所周知,东尼・博赞是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一种呈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依据人的大脑自身运转的规律,让左脑和右脑建立联系,最大限度地深入开发与挖掘人的记忆潜能。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化就是思维导图的呈现,其中东尼・博赞给我们提供了思维导图的七个绘制步骤,通过其中一个个关键点,去寻找构建记忆的规律与方法,从而有效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加工,便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二、依据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体系

1.借助思维导图,汲取阅读的精华

学生阅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朝一夕的积累。在建立群文阅读体系的时,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对比,总结出不同点与相似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低年级是对字、词、句的基本认识,在阅读时,往往是学生预习,借助字典,解决生词,然后通过老师的协助点播,完成对小段文章分析,从简单的句子分讲解,让学生对阅读层层推进,最后对重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

2.借助思维导图,建立阅读的规律

当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有的信息就在我们的大脑中储存起来,有的却成为瞬间记忆。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相关的提取,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对《别董大》和《赠汪伦》的阅读,这是表达同一主题的古诗。同样是送别诗,一个是安慰劝勉的相送,一个是踏歌而送;一个是作者送朋友,另一个是朋友送作者。思维导图将这两首诗进行了网状编码的连接,储存在学生的心中,对比感知古诗的深层意义,从而掌握了阅读的规律。

3.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运用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对文章的对比,联想、组合,从而从而将单一的阅读,形成多个阅读,建立起立体的阅读网络,让孩子的思维不断的拓展、不断的拼接,从而快速高效提升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例如:同时送别诗,还可以让学生联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运用前面的分析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把有关送别诗进行了立体的网状构建,当想起其中的一首古诗,就可以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的古诗。

三、思维导图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分析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思维导图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而如何开展和实施却是任课老师新的难题。以下以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阐释。

1.充分利用教材,确保阅读品质

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教材的科学选择,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同一主题组成的单元式教学,同一单元的相似性对比。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鲁迅”为主题,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会方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利用思维画出“知识树”,尝试从背景、段意、中心思想等方面来预习文章,从而快速理解文章的思路,从而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平且可以掌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合理利用构架,统筹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多元化,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借助文章的主题与特点,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根据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修辞方式等,把不同的文章串联在一起,将文章进行合理的编排、整合与优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阅读技能,从而提升阅读技能的效率。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对人物描写的文章。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首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其次,处理生词障碍、分析段落与提出困惑,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最后,学生展示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建立清晰的思维脉络,那么就达到了掌握本单元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它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对阅读有了更立体性的认识,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将互不相连的线性文章,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网络,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完善阅读体系,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9)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

思维导图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有效工具,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发现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因此逐渐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主要通过树状结构并对其进行按序标号实现思维展现的过程,这一方法可将传统的语言、数字及创造等智能化因素结合,从而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表达,现如今,该项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尤其是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虽然在国外发达国家教育事业中已有很完善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引进较晚,因此其该项技术发展还存在相应不完善性,个别学校教师针对思维导图采取相关教育措施,但是该项技术的传播有限,其效果也具有相对有限性。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性,该项技术对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分析,同时将其正确的引入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文技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前,首先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及基本含义等进行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相应的教学优势,但是该类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遗忘现象,因此这样会造成学习有效性的降低,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记忆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升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课堂预习教育,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对文章知识点的梳理,并找出文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预习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后在课堂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对文章深入理解探讨后,对初步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在文章复习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关键词语整理,并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详解,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虚假情感、记流水账等现象,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善。在写作开展前,教师可将写作主题放置于学生中间,使学生针对其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对材料进行合理加工,之后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有利于作文创作的顺利开展。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由于其自身的思维优越性可应用于小学语文复习中,因此在该项目应用中,思维导图可对语文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整理并帮助学生对其重要知识点进行挖掘,并理清各自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可以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思维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散,提升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快速提升知识掌握能力。同时思维导图还可广泛于课堂笔记、口语交际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课件制作中,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

思维导图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有效工具,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发现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因此逐渐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思维导图内涵

思维导图主要通过树状结构并对其进行按序标号实现思维展现的过程,这一方法可将传统的语言、数字及创造等智能化因素结合,从而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表达,现如今,该项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尤其是教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

思维导图虽然在国外发达国家教育事业中已有很完善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引进较晚,因此其该项技术发展还存在相应不完善性,个别学校教师针对思维导图采取相关教育措施,但是该项技术的传播有限,其效果也具有相对有限性。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其学科自身的特性,该项技术对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分析,同时将其正确的引入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文技能,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前,首先会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及基本含义等进行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相应的教学优势,但是该类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遗忘现象,因此这样会造成学习有效性的降低,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记忆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升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课堂预习教育,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对文章知识点的梳理,并找出文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预习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后在课堂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对文章深入理解探讨后,对初步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在文章复习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关键词语整理,并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详解,这样可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虚假情感、记流水账等现象,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善。在写作开展前,教师可将写作主题放置于学生中间,使学生针对其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对材料进行合理加工,之后形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有利于作文创作的顺利开展。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由于其自身的思维优越性可应用于小学语文复习中,因此在该项目应用中,思维导图可对语文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整理并帮助学生对其重要知识点进行挖掘,并理清各自之间的相关性,这样可以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思维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发散,提升语文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快速提升知识掌握能力。同时思维导图还可广泛于课堂笔记、口语交际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课件制作中,不断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核心。聋生在写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遣词造句、推敲字词、凝练语言等,并且能够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的这些内在要求,使作文教学成为一个教师难教、聋生难学的“烫手山芋”。对于聋生来说,写作更是学习难点。首先,聋生手语交流中以“倒装句”为主,书面写作亦会出现类似语法错误;其次,聋生能够准确使用手语表达事件,但在书面写作中会出现说写严重脱节现象,这是内隐写作能力欠缺的表现。最后,聋生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管理。他们的作文常常出现离题万里、机械错误、缺乏组织和协调等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提高聋生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思维导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认知工具,它适合在构思阶段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拓宽思考空间,从而更好地谋划、统筹全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中学聋生写作教学,易于构建知识框架,理清聋生写作思路,激发聋生写作兴趣,提高聋生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用图表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有创造性。

思维导图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是一种用图表来组织、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具有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所以它能帮助聋生梳理学习内容,筛除杂乱信息,保留关键内容,帮助聋生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加速知识获得的过程;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征,能够激活语言学习过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级思维模式,鼓励聋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分享集体智慧,获得愉悦的认知体验。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主要机制是教师启发、帮助聋生把新语言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以思维导图绘制出主题的现存知识结构,组织写作素材,纳入新的知识,理清文章内部结构。思维导图不仅能让聋生清楚快速地注意到所要强调的重点,而且能让聋生用一种联想的方式来更加清晰、有效地进行思考。它通过使用线条、色彩、箭头、分支以及其他方式来更好地绘制脑图,帮助聋生整理并且组建复杂的写作想法和过程,帮助聋生建立一个一目了然的文章图式,提高了写作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聋生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是聋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所强调的意义建构指的就是聋生对于语言知识的一个主动接受、理解以及消化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聋生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并将阅读材料所呈现的知识结构相贯通,再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清晰有效地呈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过程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学聋生写作教学中,从而提高聋生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写作教学,如图1。

例如,在进行“我熟悉的人”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聋生首先思考我熟悉的人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品质,都有哪些事例可以体现出这些品质,这便是确定主题的过程。其次,根据确定好的主题,罗列出概念;教师组织聋生进行头脑风暴,引发聋生抒发己见,充分表达想法。再次,聋生绘图,在此过程中小组可以交流绘图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在绘图过程中,并不限制聋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通过交流引发彼此的想法,提出更多的概念。接着,聋生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与同学、教师交流后,聋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依据思维导图写出文章。(写作思维导图范例如图2)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优势与不足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增强聋生写作兴趣。采用这种方式,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写作,聋生的写作学由变被动不变为主动。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聋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提高了聋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写作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写作真正变成一种乐趣。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记录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依其内在逻辑关系或者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重组。随着思维导图的逐步完善,聋生对作文中心的理解日益深刻,以文字篇章的形式完善描述思维成果也就逐渐水到渠成。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提高聋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的大脑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图文并用、左右脑相互配合的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时,则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并能及时记录下来,或者随时回到前面任意一个思维中点,再次,生发更多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成果就这样变得生生不息。然而,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聋生写作教学,也有一些不足。思维导图不能帮助聋生提升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也不能提高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的意识,更不能帮助聋生写出更精准的词汇、优美的语句以及运用更加丰富的修辞手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提升修辞手法、升华主题等方面下更多工夫。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导图辅助中学聋生写作教学能够促使聋生的写作技能向积极方面转化,对于提升写作条理性、逻辑性、全面性以及确立文章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此外,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聋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然而,思维导图在修辞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作用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一、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追求课堂自主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模仿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究着各种教学方法。但现实状况依然是老师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学生找不到自主乐学的好途径。历经探求尝试验证,笔者终于找到了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维导图学习法。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中心出发,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将课文根据文体内容及应抓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即引导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将文字图文化。

三、思维导图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状况:思维导图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思维风暴。发起人是英国东尼·博赞,他著有《思维导图大全集》一书,电视广告中的学之源头脑风暴,全脑开发、陈克正“高速记忆法”,均是着眼于对大脑思维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亿人在享受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已把它作为员工的必修课程。一图胜万言,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人教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首先展示的就是课文图解,那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将大有可为。

理论依据:大脑潜能无限,左右脑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是对普通文字记忆的100万倍。课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也是对思维模式的改进过程,是激活调动大脑多方功能的过程,故能充分的激发大脑的潜能,才能开发智力,提高效率。

四、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纸、水彩笔和铅笔数支

方法:1)从白纸中心开始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空白。

2)在白纸中心用图象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将课文中心和标题图形化置于中间。

3)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将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眼球。尽量多用图形。

6).在每条线上使用关键词。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有模式可用

与学生商讨基本的导图符号,商讨绘制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及适用所有类文章基本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按所给思维导图增删完善。如以一支笔代表作家作品,以圆中加点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层次,以心形图代表爱、想念等。笔者将语文课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梳理、美点赏析、重点提要、课文拓展。这六个一级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结构梳理,支上分支极多,建议放在中心图右侧,便于书写关键词。笔者是从中心图的上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绘制六大分支,以免遗漏和便于书写,并便于学生形成习惯。下面是《出师表》导图及适用所有课文的粗略图:

(二)教给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怕羞怕难心理

通过思维导图在具体课文中的运用,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有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强烈冲动;在课文思维导图的大体模式的增删完善中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不会绘制中心图、图不成形、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

这时要告诉学生,中心图多为文章的中心,是在对全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再借用图画将主旨直观的表达出来,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张、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老师做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图,可先将中心图空出,在完成其他环节后再设法补上。

图画虎犬不分,没关系,图能自认就行,那只是增强记忆的方式,真实图形自在心中。画标准图形是画家的事。敢画就是有胆,能画就是有才。

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降低要求,分层次给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向思维导图深入迈进。祝贺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难点。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这正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能帮我们发现难点,这正是独学、对学、群学要解决的重难点。全体参与,优秀者可在基础模式上自创,困难者学会依样画瓢,根据示例去增删完善。让人人有得,个个有成就。

(三)小组为单位,分层要求,交流激趣,评比励志

以小组为学习竞争单位,针对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并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交流评比激趣,评出“超强创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

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有抓手,能知要点、明难点。在按照老师所给导图模式分析课文时,学生知道应抓之点及自己的难点所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学生个个忙碌,老师只需巡回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还课堂与学生。

(二)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乐意自主

在绘制导图中要用上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借代等手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梳理课文层次结构时,体会到了能将复杂的课文梳理得层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发现课本的错误的惊喜,俨然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这种自豪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提取关键词的思索中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学不成形的或创意丰富的作品中,快乐地享受智慧的交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的评比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考试检测中享受分数提升的幸福……诸多的可喜变化,让学生乐于利用思维自主学习。

(三)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享受课堂的高效

思维导图模式在让学生绘制彩色导图中要用到联想、想象、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寻找以图代文的途径,思维被全面激活,大脑处于高速运行之中,枯燥的信息变成了彩色的生动图画,记忆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阳宇浩同学为《杨修之死》设计的中心图用了漫画手法。军账中对峙两人,曹操头部硕大如球,心却小如绿豆;杨修双目望天,长舌上搁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狭小、杨修的恃才放旷祸从口出;马凤君绘《星星变奏曲》主图用红色与蓝色的变幻分别象征黑暗与光明;刘哲宇为《陈涉世家》绘的主图是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万丈,陈涉头戴王冠,意味着高举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册;李涛介绍傅雷时用了英语与汉语互换来表明其翻译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维导图模式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六个主支,其中多大数同学都会在理层次与提关键词中遇到困难,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难点,就会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及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层次分析的能力、关注整体、细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本质上,思维导图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这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东尼.博赞)。文本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文本解读则是读者对文本主旨和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的分析与解读。笔者尝试把思维导图融入文本解析中,帮组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脉络,体验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案例设计

本课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Module 3 Unit 7 Lesson4 Sea Stories 的阅读课,主要是通过叙事让学生了解一个海上故事,兼有抒情和议论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从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方面来看,高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不存在太大困难。但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思维比较欠缺,在英语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差。学习此课的目的旨在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真情,提升自身英语表达。备课基于思维导图,读前设置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背景知识。读中主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背后信息,读后思索作者真情的流露。

三、教学过程

Step1读前――导入背景,关注文体结构

1. Presentation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today? 学生们看到标题 Sea Stories,能联想出学过关于大海的单词。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轻松导入本课主题,基本了解主题。

2. Prediction

四、反思与感悟

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预测记叙文文本信息,逐步理清文章结构,搭建语言支架,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升入主题,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ξ谋窘行深层次解读,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可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等其他文体进行探讨。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导图 运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地图”,它有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的教学中,思维导图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准确地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进行思考的有效工具,也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化繁为简,并加速学生对于简单知识的理解记忆。所以,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保障我们教学效果的工具,而且,画图的过程也能让学生觉得课堂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从一个中心开始慢慢向四周发射最后又回归到一个共同的中心的制图过程,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就需要准备好一张白纸和若干支铅笔(最好是不同颜色的),然后把所要教授的内容作为白纸的中心,根据所学的内容一点点进行拓展延伸,最后绘制成的图形我们就称之为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本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本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一点点地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不是一下就要求学生去把整篇课文的内容理解透彻,为学生消化知识、加深理解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而且学生通过一张简单的图形就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充满了好奇心,也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举例而言:在进行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教学时,由于课文内容较多,学生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前面所读过的内容,所以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加深记忆,由于整篇课文都是围绕“春”这个话题来写的,,将本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而主体绘春部分又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由此可以把“春”作为中心从中心引发出“草、花、风、雨、人”这五条线,用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的事物,然后再根据这些事物的不同的特点进行拓展延伸,在学生把思维导图绘制完毕之后,反映在纸上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并且整篇课文的内容也就出来了,因此在我们进行初中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知识总结时所发挥的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复习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知识点特别散杂要记忆的也特别多,所以复习的效率特别低下,学生们苦不堪言,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也可以使得枯燥的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首先,学生把自己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一点点去拓展延伸,最终将自己所要复习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框架。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个框架来引导学生的话,学生看到框架就能联想到所有碎杂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开展复习工作是可以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的。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构建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有效地开展复习的工作,保证复习的效率。

(四)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在写作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都是教师直接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参考,这种教学的方法只能针对特定的题目进行教学,要想让学生明白一类写作的答题思路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且这种形式的课堂沉闷,教学氛围死板,丝毫没有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如果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去的话,那么我们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写作的大体思路,也能使学生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加深对于写作的了解,使得写作教学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那么思维导图是如何运用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来的呢?我们拿《梦想》这个话题来进行讨论,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想好自己所要写的主题是“人一定要有梦想”还是“我的梦想”,由于“梦想”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好自己所要阐述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拓展,表明自己所要阐述的话题,从而确定写作的大体框架,写作的框架出来了,那么写作也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内容只要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就可以了。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先去构建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写作就不会变成一件为了凑字而进行的枯燥的事情。

(五)思维导图在语言组织教学中的运用

很多教师可能会有疑问:语言组织不就是引导学生怎么说话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吗,这跟思维导图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的语言组织教学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师在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模拟时,学生们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之前首先构建一个思维导图的话,那么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会更好。举例而言:我们在针对“春天来了”这个话题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首先教师就要让学生把“春天”作为一个思维导图的中心,让学生展开联想,春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语言的组织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也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三、结语

近些年来,思维导图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妙趣横生,也是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化,也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步步提升,希望它能够在今后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24).

篇9

摘 要:文章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出发,指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现状;思维导图;相关建议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讲究语言逻辑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十分重要的模块。作文作为训练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巩固文化知识点的一个重要模块,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思维是写作的核心,不论是构建文章整体结构还是组织通篇文章的语言,都是思维在文中作用的体现,而思维导图就是用一定的树状结构呈现思维过程,培养思维技巧,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作文训练适应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需要,有助于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一种记叙方法,它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后,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确定的主题。作文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局限,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作存在很大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偏题离题

在接触正式的作文写作之前,低年级学生写作练习模块主要是“看图写话”或者根据给定的主题对内容进行扩充。然而,接受正式作文训练后,特别是某些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语段提炼出中心思想后进行写作,由于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读懂题目中心思想存在难度,作文偏题离题现象时常发生。

(二)思维结构混乱

作文通常都有一定字数要求,特别是篇幅较长的作文,文章后半部分往往有拼凑字数的嫌疑,使得文章整体缺乏逻辑性。小学生构建作文整体结构具有随意性,很少进行系统性构思,导致写作更像是文字的堆积,此外,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其作文思维结构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直接导致了语句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明确,文章结构混乱。小学生写作特点使得作文训练本意得不到真正落实。

(三)内容空洞,缺乏感情

小学生对作文练习存在排除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课内知识巩固不牢、课外阅读积累不足,加之生活经验总结缺乏,使得大部分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写作内容大都无病,没有融入真情实感。就算作文中偶有感人事例或者名言名句,但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通常以口导式的语句将写作资料拼凑在文章中,显得语句肤浅空洞。

(四)教师写作引导缺乏逻辑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读懂作文要求,提炼中心思想。但是,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日常写作练习时,通常是以直接告诉学生主题的方式进行写作,极少用思维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写作主题导入正轨,缺少锻炼学生自我提炼题干的训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主题准确性。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具有可行性,它既能给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带来很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语文作文相关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教案准备

教案准备在教学过程不可或缺,作文教案也不例外。运用思维导图准备作文教案具有优越性,它能缩短资料整理与运用所需的时间,提高教案质量。例如小学作文前言引导的主题为“愉快的假期”,教师可以将相关体现作文主题的语段用关键词标注,用分支结构的方式在教学环节开展,特别是PPT制作与展示,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师思维分析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使用关键词来写教案,不仅能减少教案的篇幅,还能使得教案主次程度更加直观,方便教学。

(二)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技巧训练

小学生作文存在偏题离题、逻辑结构混乱、感情空洞等问题,教师要从根本上纠正或者改善作文问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技巧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文主题的确定以及篇幅的展开都有一定技巧,都是思维的体现。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标注语段关键词,细细琢磨后确定主题,其次,细分出作文将要展开的事例或者分论点,最后,在文章主次明确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完善文章内容。例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开源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测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融入作文课后总结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在于课堂练习,课后总结同样重要,它能及时反馈学生作文问题,提醒学生重视并改正。教师利用作文课时间,将学生作文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列出。例如作文《愉快的假期》,将作文辑结构混乱这一共性问题作为主支,继而罗列出导致这一问题的不同原因作为分支,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导致的语言表达不明确,实例选取与主题不符等。这种课下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根号的把握写作课堂的重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作文互评,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决定,然后,成员合作总结作文问题并制作出思维导图,最后选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组别,进行奖励。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现为“作文地图”,它从作文主题和脉络展开两个方面促进小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基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比重较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将将直接影响我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掌握思维导图操作原理,在作文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地教授,而应该致力于组织和引导。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贯彻落实这一精神。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过程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又说:“……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那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果真是这么回事吗?”这席话从正反两面精辟地阐明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揭示了语文教学法的精髓,也是对以讲为专务的教师的忠告。语文教师当然需要讲,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潜心设计,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奋其力,自求得之,益其智能,长其才干,听讲能把握要点,论辩能言之成理,展卷而能通解,执笔而能合度。诚如是,“不需要教”的局面就会出现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导”呢?

一曰导之以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求解的内在动力,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慧才能,有没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但是,不能依靠逗乐取笑或廉价的课堂噱头来激起兴趣,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实际,把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熔为一炉,运用语文课特有的科学规律和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像赞可夫所说的那样:“要以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学习,使之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留下悬念,引发兴趣;激起矛盾,增强兴趣;学有所得,巩固兴趣;深探细究,发展兴趣——这些都是激趣的常用之法。

二曰导之以思

语文教学应着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尔基说过:“懒于思索,不善于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自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语文教师决不能满足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智力的源头,让智慧的活水汩汩流出,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敢于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或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老问题。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被爱因斯坦誉为“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为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科学中引导学生内联外引、比较鉴别、质疑问难、展开辩论、巧答思维训练题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办法。

三曰导之以疑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给学生的思维埋下导火线,使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平静的脑海里投入块块激浪的石头,以掀起思维的波澜,波澜中不断闪现“?”。经过无疑——生疑——质疑——解疑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头脑越来越灵活,变得越来越聪敏。学生一旦从被动待灌的位置调到主动攫取的位置,不仅学习的主动性随之增强,而且心扉大开,思索、推究、探求所以然的劲头十足。

四曰导之以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教师应面向未来,教学生以学习之法,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就是能力。学生真正会学习了,那么“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就可能出现。古人有言:“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语文教师则需反其意而行之,实行“鸳鸯绣了从教看,且把金针度与人”——对学生定要授之以法。

五曰导之以情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讲清道理很重要,但不能仅止于此,还必须倾注教师的感情,以情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饱含情,语文教学离开了“情”,就缺少灵魂了。

综上所述,上述“导”法诚为教师教学值得借鉴的有用法宝。而要用好这些法宝,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生活中不乏鲜活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带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堂语文实践中,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富有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

许多教学的源泉可以来自生活,学生认识世界的源泉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生活的感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更好的让学生品读文字和感悟生活。

另一方面,学生要想更好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也在于老师的精心引导,要引导其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是一种积极地生活方式的习惯。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在生活中体会,老师引导功夫的高低尤为关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把握“导”字,教学便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有如一条灵动的小溪。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36-0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都是过分强调教材中的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下,使得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变得异常机械化和程式化了,课本教材也成了枯燥无味和僵化死板的一堆材料,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根本就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非常差,更不用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策略。[1]

1.把提引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导控出发点

教育界一直流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才会真正投入;如果干的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很难真正用心。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对于有兴趣的内容,学习热情就会高,劲头就会足。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导控中,一定要注意提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比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放音乐《命运》,并介绍: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以上案例中,老师对文本把握较透,注重引导,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带着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而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通过"找乐趣"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意义的深处。这样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整堂课就导控得非常自如。

2.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少教多学,以议为核心

语文课"少教多学"的教学基本要素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少教多学"强调的是讲学生不懂的。学生自己能弄懂的,不管是读懂、练懂、做懂,还是议懂,教师都不应该讲。"少教多学"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提高了认知效果,减少了无效劳动。要培养学生敢向老师说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而获得老师的尊重时,将会进一步促成他们见解的形成。七年级语文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在教学中,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由于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有自己的爱好,因此,每个学生都读得认真,体会得深刻,在互相交流中都能各抒己见。问题在讨论中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3.以巧妙的板书提示整堂课的结构

板书也是课堂导控的重要手段。板书要力图成为一堂课的"思维导图",要让学生通过板书轻松把握整堂课的内容。一堂课结束时,学生看着板书,可以回忆得出整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为使板书规范有序,一般而言,正式板书居黑板中央,辅助板书居黑板两侧。主板书中,要注意逻辑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字体规范而美观。总体而言,板书要让学生看得清,想得明,还要看得美,看得舒服。这样的板书,对课堂的导控才能真正发挥辅助作用。当然,现如今,很多学校教室都有了多媒体,很多老师都喜欢直接用屏幕展示要板书的内容,而不再用黑板来板书。即便用多媒体,也建议在最后呈现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一目了然。[3]

4.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可能是对某些指导理念的误解的原因,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忽视语法和词汇教学的现状,其实语法和词汇都是语文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忽视对最基本知识的学习必然会严重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关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技能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另外,学习语文就是为了交际,所以学生必须要有能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的应用技能。这里说的语言技能应该包括听、说、读和写四个层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大量的专项或综合性的语言实践锻炼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从而培养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控是教师有效控制课堂,使课堂持续有效地发挥正效应的一种行为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和板书都是重要的导探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思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199.

篇12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43-01

引言

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符合学生现状要求与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从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而言,其有利于实现高中生更有意义的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利于记忆的情境

从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入手可以发现高中语文中大部分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特别是长篇需要背诵的文言文部分,例如《游褒禅山记》、《蜀道难》等都是需要学生背诵的课文。从学生的特性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够浓厚,死记硬背的方式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的烦恼痛苦的记忆变成轻松快乐的记忆过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首选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经过一个深入的思考与理解的过程让学生自身形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补充与完善,最后帮助学生得到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进行《游褒禅山记》的教学时,考虑到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更好记忆,该教师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的特点采用了视频展示与图片展示的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作为切入点,将褒禅山的命名、禅院、华山洞、前洞以及后续的探洞过程,这样的一个叙述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利用影视资料、图片将山的实景展示给学生,更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更好的记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以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那种环境,在缓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畏难情绪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二、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有利于形成学生思维的情境

思维作为学生理解高中语文知识点以及更深层次内部规律的认知过程,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思维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形成的情境。利用高中语文知识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先将滕王阁各种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这个阶段可能学生往往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让学生一边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一边结合图片进行分析,让学生以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一般感受滕王阁当时的景色。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并且逐渐形成思维导图模式,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总结,也更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过程中就会条件反射的进行想象,就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结合思维可视化创设更利于概念形成的情境

学生一旦形成了对语文知识点的概念就能够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2]。]思维可视化中有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内容,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语文知识点中相近或相似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将原有的只关注答案、关注结果的方式变成更加注重答案与结果生成的过程,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后期进入到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中。思维导图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进行立体化对词语、图像等方面信息的理解与记忆,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

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之前,先将最符合原著最贴近原著的红楼梦87版中第一集“林黛玉别父进京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一边进行讲解,讲解其中人物性格、人物说话特点,对视频中出现的每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做法将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得到具体化,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虚幻的想象,利用实际的视频资料将学生的想象结合现实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林黛玉进贾府这件事作为全文的主线将每一个出现的人物分析并联合起来,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了整个事件中牵涉到的所有人物、所有存在各种关联的人物的内在联系更加明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整体概念。

四、结语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已经进入到教学过程中,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是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思维可视化结合学生的特性、认知特点创建一个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能够加深理解,牢靠的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思维导图 ; 网络环境 ; 语文教学 ;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24-02

一、引言及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节点来代表概念、连线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法。最常用的构建思维导图的软件有Mind manger、Microsoft Visio等。思维导图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一种新的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各学科教学中,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为学生提供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得到更大地拓展,情感的体验更加积极鲜明,认知投入更加深入,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提高。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等几乎所有学科,该软件直观、易用的界面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思维及复杂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象性、直观性。思维导图中概念的表达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者符号来表示。在构建导图的过程中,用户只需要拖动图片,输入概念就可以形成节点,拖动鼠标连线各个节点就可以形成概念间的关系。

2.层次性。思维导图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围绕一个主概念,可以生发出与其相关的多个次概念,概念之间的隶属、大小、所属、包含关系,都可以利用层次结构表现出来。

3.关系性。思维导图的可以清晰表明概念间互相连接的指向以及词语,更能表明概念间的因果、递进、并列、选择等关系。

二、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涉及到学习、交流、评价等方方面面,概括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创作工具、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

(一)创作工具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导图作为创作工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以及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写作。一般写作文之前,会要求学生们完成文章的整体构思,先列一个提纲,此时,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很好的创作工具的作用,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例如,在围绕“春天”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先写下“春天”这个主概念,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进行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春天。然后,汇总各个小组的意见,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于是,集全班同学的力量,形成了一幅充满创意的思维导图。最后,同学们静静地看着这幅思维导图,让整个思绪沉浸到这幅图中去,直至形成自己完整的写作思路。

(二)学习工具

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量”的积累是写作“质”的提升的基础和必要前提。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学生理解文章段落与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对文章作者的行文思维形成清晰认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先整体分析文章脉络结构,划分出文章段落,告诉学生什么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带领学生分析第1节,总结出第1小节的特点。其次,教师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分析剩下的6个小节。最后,通过汇报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出了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在构建这幅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很快地分清文章的重难点,抓住文章的整体结构。

(三)交流工具

思维导图直观形象且色彩鲜艳,给学习者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交流沟通工具。个人制作的思维导图代表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一个集体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制作的思维导图则代表了集体的智慧,无论是哪种形式制作的思维导图,都是对内在知识的外化、可视化的表现,都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系统理解,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交流沟通工具。

(四)评价工具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

1.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工具。思维导图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工具,既方便又简单。当学习者完成某一章节或者某一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观察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及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进而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如果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中节点不完备,则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有些知识点而没有掌握;如果是节点间关系错误,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问题,需要进行更改……

2.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学生根据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构建的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或者错误点,进而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对知识掌握进行查漏补缺。

三、应用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既可以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带来诸多方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些策略的支持,主要是:

1.掌握工具是基础。要想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地运用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比较熟练地操作思维导图工具。因此需要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老师配合,利用课外活动以及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工具使用训练。

2.教师引导要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导图的应用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思维。

3.构建支架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教师的思路应该是清晰的,明确地知道想培养学生哪些能力,需要学生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作图,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支架。

4.学生思维要活跃。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活跃的思维是画出一副好图的关键,也是成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悉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的功能强大,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建构与表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在教学中可以表现为创作工具、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然而,虽然我们都知道思维导图几乎可以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的研究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都是鲜有所见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举宏. 思维导图及其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通报, 2006年第3期

篇14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4-02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来展开,然而并非如此。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几乎是以文字、语言等内容组成的,没有很好的利用教材以深入挖掘有用的知识信息。这样的教学方式,过多使用则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找寻适合语文学习的方法,本课题旨在研究思维导图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1.思维导图之由来及概述

何谓思维导图?由托尼・博赞提出,是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用"画"的方式描画出思考与理解的过程,把要表达的内容信息有层次地描绘在图上,是一种简单而形象的图像笔记工具。比如,对初中语文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分为:文学体裁、作文体裁、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古诗词鉴赏要点等框架。各个框架又可分别往下一级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评析名句、意象、写作手法等,并用不同颜彩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一个树状型知识结构。比起直线型方式笔记,思维导图无疑是形象而直观的。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工作原理在纸上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形象的结构图上,每一分支上都写上不同概念的关键词或短句,描绘着不同的色彩与图像,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并有效刺激左脑和右脑,让人在思考、记忆及分析时充分激发灵感与想象。

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思维导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被誉为 21 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思维导图可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2.初中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科学的界定与准确的把握:

2.1 语文学习依葫芦画瓢,缺少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部分语文教师仍旧跳不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流于形式的模仿而缺少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

2.2 语文学习注重知识讲授而忽视思维训练。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指导学生开展自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在课堂上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忽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自学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铺垫与延续。然而并非是全部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3 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在语文自主学习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往往把指导学生学习理解为布置作业、课前预习、课堂检测以及课后检查而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理解的简单化、形式化。换言之,这是一种放任自流式的教学,很难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由于初中生年纪尚小,语文素养的提高单靠自己摸索学习是很难实现的。

3.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作用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不显著,所以很多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学习中来,这不但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方法提供了载体,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实践得知,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刷新教师与学生对语文学习认知。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思维运用和训练的实践过程。换而言之,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和检验过程,而是经过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切实转换语文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学习目标,避免低效与放任学习的现象的出现。比如,教师在教古诗词鉴赏前可以运用利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让学生自由组合课后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后进行交流。

3.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功能进入最佳状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是用图画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新模式。它能快速理清思路,在对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的过程中,实现手脑并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生字词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依据意义和情境的学习原理,通过思维导图传达其在词中相对应的意义和视觉信息来学习生字词。

3.3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绘制思维导图是把文字及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展示学习内容理解、思路梳理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刺激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并且在思维指引下将知识转化并加以理解,进而将语文学科知识内化吸收。比如,在进行阅读写作教学活动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整个文章的内容结构或是写作内容框架,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左右脑思考,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新生。

4.结论

综观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直线型方式最为受欢迎,但这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妨碍了思维的效率。而思维导图正好可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统一的。在语文知识的梳理中加入思维导图,可使学生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不会遗忘思维的每个环节,大大降低吸收知识所需耗费的时间。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