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木工程就业信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形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2]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71-72.
【关键词】 就业市场 就业取向 大学生
近年来就业市场趋紧,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很多高中学生报考志愿的填写都参考专业就业情况。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就业形势不错被很多人认为是热门专业之一。未来几年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哪些知识以适应需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以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为主的市场经济背景分析
2011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中央政府可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指定的40个重点城市统一实施基本限购令,并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实施了一年有余,对原先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控制效果显著。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4月18日的数据显示,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增至38个,为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下降城市数量最多的月份。大部分大城市在限购令政策不改动的前提下,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渐平稳,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同样预示着就业市场的进一步趋紧。
随着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全球股市大幅下跌所产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强度和范围甚至强于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时隔多年,现在全球经济仍然没能完全回暖。中国作为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在此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抗逆性较强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但不论经济发展速度或质量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 Service)亚洲信贷分析师皮莱(Kalai Pillay)说,中国建筑市场总体上是在放缓。很多从西方进口产品的中国公司在获取信贷方面遇到很大困难,让这种放缓雪上加霜。
尽管我国的房地产政策与全球经济的危机对土木专业有一定的冲击,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改造工作,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我国土木工程国际市场的开发,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特点
通过历年与各用工单位的交流沟通,了解到用人单位招聘员工主要的情况:第一,大部分的用人单位会为员工提供根据工作年限和业务、工作能力定期调整的待遇,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及综合补贴(住房、交通、通讯)组成,一般按月发放。综合看来新员工试用期工资在1500—3000元左右,试用期结束后结算绩效工资。如果成功地经过试用期考核,那么会与公司签订一个3—5年的劳动合同。第二,比较大的用工单位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以及专业方向精细要求较高,学生是否通过6级英语,是否为党员、是否为学生干部等比较看重,很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这个行业对身体强壮、吃苦耐劳也有要求。第三,用人单位对学历比较看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起点比本科生高,而且以后获得提升的空间也大一些。有些单位会在招聘的时候参考学生就读的学校背景及学生在校的表现,比如说985、211大学或省属重点大学,一本还是二本,专业是否通过专业评估等。第四,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些单位还比较看重学生跨专业的综合能力,他们在招聘时会特别在意懂得两个专业知识的学生,在这种公司招聘里会明文规定双专业享受研究生待遇。第五,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对于违约辞职跳槽很反感,因为这样会造成人员、工作很大耽误。经常的违约甚至让用工单位对整个学校、学生有不好的印象,以后就不来招聘了。
三、近年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得到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大力支持。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11年增设)三个本科专业。本节所涉及的统计数据来自于土木工程学院2007年至2011年5年本科毕业生当年离校的记录详情,共计1366人的去向信息,数据真实可靠。
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去继续深造的,主要的就业方向还是与专业密切关联的建筑施工单位,学生从事其他行业的非常少。在4%的其他行业中,主要是集中在公务员和选调生、事业单位招考,目前被大家视作“铁饭碗”上面。很多学生干部的职业目标是这个“铁饭碗”。设计院这样的单位面向本科生需求量也是很有限,设计院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女同学的理想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监理员,7.32%主要是集中在前面几年,近两年,大家认为做监理不能很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一般都考虑先到施工单位实践2年再选择监理。
四、毕业生就业思想调查
土木工程学院在540多名2012届毕业生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就业思想调查。发出问卷220份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20份。问卷内容包括:就业信心,就业准备,就业期望,就业影响因素和有关自主创业的因素等等,具体数据见表2、表3。
由表2中数据可知影响就业成功的因素中工作经验、社会适应性、能力储备不足排在前3位,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由表3数据可知学生对考证很认可,77%的学生都参加计算机、英语、驾照等相关等级证书的考试。同学们的就业信息来源还是比较依赖学校,就业观念还是要专业对口。
五、给准备就业的在校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1、早定目标早作储备。作为一名现代工程师应该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应具备: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学生在学校应该及早把自己就业目标确定下来,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就业行业的要求积极参加活动,有目的地培养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个健康的体魄。一个思想积极上进,学习能力强,工作能力强,讲诚信,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才是有竞争能力的,是用工单位喜欢的。
2、放宽视线,放开观念。大学生不应该在择业中抱着等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依赖老师、学校,等着工作送上门。除了通过学校负责就业的部门以及亲友、老师、校友等获得就业信息外,大学生还应该运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等获得就业信息,还可以从各就业网站、省市的人才交流中心获得,在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时表现推荐自己的好机会,还可以自己走出去毛遂自荐自主择业。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应该放开一些,不要束缚于所学专业,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比如土木专业的女生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这就不能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宁肯回家呆着也不找一个能发挥个人能力的工作,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不要追求一次成功就业,追求一辈子的“铁饭碗”。国际经济主流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影响,这势必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择业观、放宽眼界,采取多种就业方式以适应并不宽松的市场现状。
3、做好期望与现实差距的心理准备。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他们渴望毕业后在社会大舞台上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业期望值较高。而现实是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施工单位,非常辛苦,因为辛苦而提出解约的非常普遍。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因为职业意识的缺乏和工作能力的有限,有时会受到领导、同事的批评冷遇而失去心理平衡,甚至一气之下跳槽走人,错失工作良机。还有的毕业生把经济物质利益放在首位,不考虑长远发展等等,这些实际上是大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造成的。如果不做好期望与现实差距的心理准备,不仅自己在单位很难得到尊重和信任,而且在行业里也很难立足,还会对学院甚至学校的诚信造成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特点
1.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年我系毕业生就业表现分布广、涉及面大、受就业单位欢迎的特点。*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21个省市,其中在北京、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有44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47%。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有62名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8.84%。如中国第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等。
2.考取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效果明显。*年211人毕业生中,
仅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人专升被录取、考取公务员2人,合计6人;而在*年有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专升本被录取、考取公务员1人,,合计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1%。比例及人数明显提高。
3.宣传和激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届毕业生赴边疆、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增多,今年赴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就业毕业生共有9人,这为前三届毕业生的总和。
二、特色和创新工作
1.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了系党政领导挂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学院干部调整后,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确保*届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专场就业讲座,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就业;毕业生实习回来系党总支书记组织了学生分别做了“正确认识自己,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政策和注意事项”、“就业状况分析及技巧”的专场就业讲座(*年11月),并要求毕业班班主任结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先后开展就业指导。
3.在推荐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系部坚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为主,根据综合测评成绩高低依次推荐。为了准确掌握学生就业信息,我们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分别以班为单位,把学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生源地、综合测评分、专业分、名次、计算机过级、外语过级、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近20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方便了推荐工作和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需要。
4.为了及时传递就业信息,系部专门设立了就业信息公告栏,要求每个毕业班由负责任学生担任联络员,分别收集记录学院和系部公布的就业信息,同时上网查询有关硕士研究生、专升本考试、报名,供需见面会等信息,准确、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同学。
5.对少数在就业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充分发挥学院班主任、教师的积极作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并从业务上给予学生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6.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到学院来选拔毕业生:如陕西省中航建筑设计院,系领导积极邀请设计院到学院来,推荐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先后有5位毕业升与中航建筑设计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基础。由于系部的热情接待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推荐效果。比如汉中安信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燎原航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航工程承包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面向全校的招聘工作也选在土建系进行。
7.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情况,分管毕业生就业的老师,能深入了解毕业生情况,至少面向全体毕业生谈话一轮,掌握毕业生综合情况,就业意向以及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情况。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了解时,能提供真实信息,在这方面,学院全面、准确的推荐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8.适时召开全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向班主任、毕业生传达学院、系部签约情况,新的就业动向、政策等。特别是对那些在就业过程中目标过高、期望值较高、就业表现不积极或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久拖不定、轻易解除就业协议等同学要分别谈话,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和意识。
四、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我们认识到,尽管我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需求较大,但在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还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社会需求市场影响毕业生就业;
2.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志向影响就业工作;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岩土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培养岩土方向施工、设计、管理及研究性人才为目标。随着岩土行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成为岩土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岩土工程专业教学主要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自由度比较大,讲课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较少。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能力也难以提高[1]。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和补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岩土工程专业人员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各高校岩土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3]。随着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仅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协作能力等。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岩土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就此实践教学作一总结和归纳,供同行参考。
二、多渠道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除开展传统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外,经多年的实践探索,还创新推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自主申报创新课题、集中式的专业认识实习和分散型的生产+毕业实习等。
(一)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目前,在岩土工程系,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组建由导师、硕士生、本科生组成的科学研究小组,以教师在研课题为依托,形成研究梯队,产、学、研相结合,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部分试验研究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笔者主持的课题为例,在研究岩溶区桩基的问题中,有两个内容由本科生完成:一是基岩材料的模拟;二是溶洞的浇筑。在基岩材料的模拟中,学生通过与导师及硕士生交流,了解岩溶的形成和材料性质,然后自己选择、购置不同的材料,进行室内模拟基岩材料的试验。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最终得到了理想的基岩模拟材料(如图1)。在溶洞浇筑中,有学生首先想到利用PVC管筑模,试验后发现,PVC管模不易取出,试验失败;而后选择泡沫铸模,试验效果较好,但造价高;最后学生想到了用石膏铸模,通过多次配比调整,石膏铸模不仅经济,而且试验效果好(如图2、图3)。通过该试验,充分发挥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试验中学生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申报创新性课题
目前学校每年资助一部分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RIP),该项目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岩土工程专业学生申报的SRIP项目,主要涉及地质、岩土、材料、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课题,历时一个多月,主要有主题讨论、内容设计、中期核查、最终审查、答辩等几个阶段。答辩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由答辩人阐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其次是专业教师对其项目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自制的PPT阐述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现实背景,并详细介绍采取的手段及创新点。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从答辩教师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和宝贵的建议,而且答辩教师也可以从有独特创新的学生研究项目中得到启迪。答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性的平台,既训练了科研能力,同时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风度和口才。通过申岩土工程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探索报SRIP项目,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查阅文献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集中式专业认识实习
岩土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于大二期末开始,这个时间,学生刚好学完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对专业课教师也不熟。因此,专业认识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教师及将来从事的行业。专业认识实习由系部教师组织,一般选择在建项目多、建设类型全的城市统一实习。认识实习的流程为:实习分组,明确各小组实习时间及任务安排;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期间的纪律;选择参观代表性工地,教师和技术员现场讲学;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观看施工视频和查阅设计图纸;与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座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整理记录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3]。按岩土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分组,按教师、学生人数1∶15的比例配备教师,便于教师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讲解具有特色及重要的施工过程,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当场及时答疑[4]。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建筑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桩基施工、城市地下轨道施工、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等。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增加对将来从事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
(四)分散型生产+毕业实习
岩土工程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期末,为期15周。此时学生刚好学完部分专业课,对专业课教师也较为熟悉,能与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交流。生产+毕业实习主要流程:为学生分组、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场地、学生外出实习并做好实习记录、教师和学生及工地责任人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准备答辩PPT、集中答辩[5]。大部分学生由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单位,少部分自主性强、沟通能力好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小组以2~3人为佳,保证教师能与学生及时联系。实习结束后根据61份调查问卷显示:41人由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占67.21%;20人由个人联系,占32.79%。从事隧道工程实习的7人,占11.47%;从事房建工程实习的16人,占26.23%;从事道路工程实习的6人,占9.84%;从事勘察及其他土木工程实习的32人,占52.46%。为保证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给每位学生购买了实习保险。同时为了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教师电话抽查了30%的实习学生,总体状况良好。实习单位反映学生能吃苦耐劳,但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比如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有待加强[6]。生产+毕业实习结束后,采用综合评定模式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其中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占70%,答辩成绩占30%。通过实习,学生对土木工程行业的运作模式、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各方的关系及工作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对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有了切身体会,基本学会了PPT制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施工安全和施工安排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实习答辩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应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多渠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岩土工程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小,可操作性强,能使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几年的就业信息统计,学校岩土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作者:雷 勇 陈秋南 钟新谷 谢献忠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叶青,李明.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61-65.
[2]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3]孙楠,刘东,汪志君.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108-111.
[4]安永林,贺建清,钟新谷,阳生权,陈伟.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地下方向认识实习的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8):103-10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创业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0803
大学生以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然而,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我们可以分析出社会更加需要那些具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2009年全国“两会”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讨与研究。对于土木工程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能力更加是企业择人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本团队为期一年半对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CAD绘图实践能力的实验情况,对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所需的素养进行了评价。
1 土木工程专业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注重应用实践型的学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开设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从近几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往施工单位和房地产甲方单位发展,主要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工作,极少部分人从事往设计单位发展。通过我们到用人单位的走访,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到实践能力强、关注工程实际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重用。对工程实际情况基本了解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到技术人才的角色的转换,较快地在用人单位发挥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理论自身的价值。从社会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学生更加增强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土木工程学生在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学习,这让大多数学生从小到大到适应了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到了大学,大多数人还是只能适应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大学的教学时间相对灵活但是课程困难程度却逐渐增大,这让大多数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也就让部分人无法扎实掌握大学的专业知识。而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也让大部分人无法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外实践条件并不充裕,这让更多的学生只会在短暂的课外实践中潦草应付,缺少自律性,无法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启发。
此外,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中反映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缺乏。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以及由于经验不足,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屡屡受挫。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普遍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未来也有一些新鲜创意,但实践经验却极其匮乏。
3 针对创业实践能力缺乏的现象团队开展的专业性实验
根据这一社会现状,本团队针对我校土木工程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CAD绘图实践能力的实验。通过搭建CAD绘图平台,提供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与外界沟通实践更多的机会。
3.1 CAD绘图平台介绍
本团队通过网络和身边可利用的人脉资源,收集各类企业所需的CAD绘图兼职信息;此外,团队通过相关的招募CAD绘图员的信息,招募专业技能较强的绘图员,再通过本团队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绘图员的相关实践技能,然后团队选拔技能较强的绘图员开展绘图兼职工作。团队在雇主和兼职绘图员之间形成有效沟通,要求团队信息发送者重视兼职绘图员和雇主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在绘图员完成任务之后交给团队相关负责人,根据绘图情况进行相关的专业审核并付给绘图员相关的报酬。
3.2 开创CAD绘图平台的背景
(1)市场对CAD绘图员的需求量大。
一方面,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会对设计单位设计的纸质版图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竣工后,施工方需要做出一份最终修改版的施工图,但施工方往往缺乏熟悉CAD的人员,所以通常需要委托其他单位把建筑实物转化为竣工版图纸,并且将使用纸质和电子版同时存档,这需要对实物建筑进行最终的测量,使得此过程成本较高和非常繁琐。另一方面,一些年代久远参考价值高的建筑图纸,为了更好地保存下去,则需要运用CAD将其转为电子版本,因此,许多建筑公司会在网络上招募兼职CAD绘图员的信息。
市场需求量虽大,但其中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严峻。CAD兼职人员鱼龙混杂,专业出身的CAD绘图员依旧非常欠缺。而且兼职CAD绘图员的信息的网站存在许多的不规范的地方,市场缺乏专门针对招募兼职CAD绘图员的网站,市场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团队有专业导师指导。
在本学校本学院中先进行小规模的产业模拟,从中正确认识绘图员在模拟绘图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此外,通过建立严格的培训系统,聘请专家去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掌握绘图工作的细节处理工作,为绘图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3)大学生专业技能好且收费便宜。
团队发现了兼职CAD绘图员在土木类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土木工程本科生在经过2年左右的专业学习和系统对辅助设计CAD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熟悉可以各种测量方法,能对建筑实物进行测量和数据整理,熟练掌握autoCAD等辅助设计软件,能够熟练将设计施工图中变更修正过来。但是,缺乏良好的实践平台。创立“大学生CAD中介公司”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接触未来职业,锻炼提升自我机会的同时,解决了施工单位、建筑公司等的需求问题,并且探索出此类创业运营模式的可实施性和推广性。此外,大学生团体相比于外面的绘图公司收费相对便宜,因为团队免去了实体店的种种户外的开销,降低了绘图的成本。
4 创业实践的实践性分析
4.1 注重培养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在本次的CAD兼职平台中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外面需要绘图员的企业,并对其进行沟通与问卷调查,这是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找到有需求的企业,我们的绘图将无从谈起。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外面企业对绘图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而且我们也发现到他们不仅需要懂得绘制CAD文件的绘图员,还要需要懂得绘制3dmax的绘图员。这对我们调整市场的安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到团队与学生团体的沟通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与学生团体的沟通上出现问题,导致在绘图的时间上出现拖延和在绘图的质量上存在不好的现象。
可见,处理好人际交往的关系,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4.2 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本次的大学生CAD兼职平台的锻炼中,我们选用3个绘图员进行模拟实验,一套图纸总共包括3张图纸,分别进行流水绘图和分开绘图的实验,流水作业与分开各自绘图的情况列于下表。
表1 流水作业和分开作业的对比
方案
实施情况
总计耗时 正确率
方案一:流水作业
(绘图员1负责轴线和标注,绘图员2负责墙体,绘图员负责细部物体) 绘图员1耗时1小时,绘图员2耗时1小时,绘图员3耗时2小时 4小时 90%
方案二:分开作业
(绘图员1负责图纸A,绘图员2负责图纸B,绘图员3负责图纸C) 绘图员1耗时7小时,绘图员2耗时5小时,绘图员3耗时8小时 8小时 80%
由此可见,集体流水作业绘图比分开各自绘图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一定的提升。这个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团队里我们只有完全的为彼此着想,为团队努力,才能够做到亲密无间,才能达到团队和个人的双赢。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队友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本次模拟实验通过各自培养彼此之间的独特技能,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为团队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4.3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逐步提高发展、完善。在本次的锻炼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针对一套图纸(包括8张图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验,在一个月里面我们找了3个绘图员每人都是依次画8张图纸先后2次,模拟实验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纸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一个月的训练以及专业导师的指导,我们可以分析出基本每个绘图员的绘图效率都会有36%—45%之间不等的提升,而且绘图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可见,提高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仅仅需要时间上的积累来实践,同时也需要有相关导师的指导与提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素质和能力,从多元化的价值观视角看,孰优孰劣无法轻易断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价值需要通过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体现,在效益这一杠杆的衡量下,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就显现出优劣之分。个人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你的专业技术能力本身,企业对特别符合自身效益的人才的需求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才能产生生产力,大学里面不可能带你去现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相关专业的深度培训,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不需要参加培训了,好的培训学校培训出来的学生比我们这些大学生动手能力不知强多少倍。这也是很多单位用培训学校的学生不用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图1 模拟实验情况4.4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整合资源能力
在本次的大学生CAD兼职平台中,我们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将团队成员分为管理、外联、人事、培训、权益这五组,分配好各自的工作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有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也是我们团队的优势所在。管理组负责团队内部管理,进度调配和发展规划;外联组负责联系外面的施工单位以及公司,确保有充裕的CAD绘图需求量;人事组负责管理团队的人员安排和对兼职学生的进行安排就业的管理;培训组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特别培训,培训人员可由有经验充足的人员担任;权益组负责对兼职学生延误工期等现象对雇佣团队造成的利益损失根据相关制定的法规进行相应的赔偿,做好与兼职学生、雇佣公司的权益协调工作。在本次团队的分组情况中,我们根据管理、外联、人事、培训、权益这五种不同的职能按照轻重不同程度进行分配,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
图2 CAD团队运营的分组人员所占比重此外,在平台的运营过程中我们也会吸收其他优秀的人员和技术。只有学会处理好资源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使资源最大利益化。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使用客户整合成一个系统,取1+1大于2的效果。
创业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企业内部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整体对外竞争实力。4.5 注重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的挫折,团队在一开始的筹划阶段和到外面寻找需求绘图的公司的时候遇到过很多的困难。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到处碰壁,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放弃,一次次地坚持下去。因此,在大学生CAD兼职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绘图员的这种精神,让绘图员养成即使遇到存在很大难度的图纸的时候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坚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来提升绘图的能力。
此外,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
4.6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之路,是充满艰险与曲折的,创业就等于是一个人去面对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创业者具有非常强的心理调控能力,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即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它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在本次的实践中发现团队成员对待绘图员绘图出现问题的时候并非经常都能做到妥善处理,因为面临更多的绘图员都是90后学生,不是能够做到很好的相互包容与耐心处理。因此,本次实践发现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经常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从而能应对各种创业上的种种问题。
5 结语
通过实际绘图锻炼,让大学生通过专业类兼职接触社会,拓宽在土木类行业交际面,积累社会经验,锻炼专业能力,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在新时期的用人需求,主动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大学生CAD兼职平台这项创业训练,开拓团队成员的创新想法,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探索出当代大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参考。
此外,该项目可以在广东省各大高校推广,在推广合作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化与其他学校在本专业的技术交流,更加有利于培养土木专业新一代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4)-04-00156-0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201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高校和学生共同的希望,作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实施者,高校二级学院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一、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现状
二级学院作为大学的下属学院,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现象,二级学院也不例外,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一套完善、合理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到位,只靠毕业班辅导员一己之力,任课教师无人问津,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二级学院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构建合理、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保障制度
1、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和领导制度[3]。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成为高校的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全局性工作,二级学院每一位师生都要关注就业、参与就业,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应尽的义务,应提高所有教师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每位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班级就业联络员、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作用,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积极就业的良好班级氛围。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管理制度。二级学院在全面推进“就业工程”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就业创业相关制度和规定,如“毕业生就业信息制度”、“专场招聘活动管理制度”、“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毕业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等,以制度健全保障就业。
(二)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创业教育体系[1]
1、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很多老师都认为就业工作只是毕业班的事情,跟其他年级无关,其实不然,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的整个过程,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从各年级、各阶段着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与规划指导,使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有的放矢,把握重点,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2、政策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党的十指出:“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学校不仅要培养能找到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更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型人才,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要有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三)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运行机制[4]
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力。为促使毕业生提早进入就业角色,找准自身位置,做好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就业准备,二级学院在就业高峰到来之前要组织召开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帮助广大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掌握就业知识,提高求职能力,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做好就业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一定要根据就业工作的需要,分阶段、有步骤、有组织科学开展。
2、加强毕业生身心健康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是成才的关键,高校二级学院需要把身心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相融合,通过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和不良心理,帮助毕业生更好就业。
3、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5]。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择业活动中的基本依据,没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整个择业活动的开展更是无从谈起,二级学院要派专人指导毕业生正确鉴别、筛选招聘信息;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每年开展毕业生跟踪凋查和用人单位回访,不断深化就业市场建设。
4、做好困难毕业生帮扶,实现全面就业。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指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在平时重点关注,帮助其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心理辅导,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最终实现毕业生全面就业。
三、结语
党的十明确指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教育部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二级学院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开展,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吴瑞红,郝刚.论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09).
【2】 杨若凡,刘智英.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
【3】 王墀锡. 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及措施 [J].出国与就业,2010.
关键词:高职;班主任;就业指导;教育教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社会、学校的高度关注。良好的就业工作指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根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创业为目标发展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高职毕业班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就业指导。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70万以上,创业率3.1%,加上往年毕业未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等,有1000f左右的大学生同时找工作,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
目前社会对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以及开拓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学历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的就业率最高,本科生其次,而高职高专生在人才市场上供过于求。
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就业观念不符合实际。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发展的了解,思想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职业没有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形势。择业时过于追求专业对口的工作或一味寻求待遇好的工作,对基层工作缺乏耐心和认可,眼高手低,缺乏对长远发展的思考。
2.就业意识不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没有做好踏入社会工作的思想准备,毕业后处于迷茫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缺乏规划,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且碍于面子而盲目从众地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缺乏面试技巧。企业挑选员工最重要的步骤是面试。而学生面试时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状况,即使毕业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符合用人单位的能力条件,但在求职面试时因为没有注意到一些小细节而错失被聘用机会的人比比皆是。
4.职业竞争能力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了解岗位的要求,不知道如何改变和提升自己才能达到岗位条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仅有一技之长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5.就业信息资料掌握太少。毕业生掌握的招聘资料不够,仅仅通过58同城网、赶集网、人才市场、朋友介绍的方式找工作;缺乏对岗位信息了解,如:某企业的文化、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和所聘岗位的实际包含的工作内容等。
三、班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策略
1.加强思想层面的就业指导。高职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困境。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灌输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意识。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分析讲解,结合最新形势变化和就业率对比,使学生心理提前进入就业状态。提高对专业知识与就业关系的认知,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确定合适的职业方向。
2.指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指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每个学期做一到两次,毕业时引导学生对几次规划结果做详细分析和统一规划,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就业观念,作为求职者应调整心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择业,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
3.做好面试辅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班主任可以利用大三的班会课,在课堂中预留十分钟左右教面试知识和技巧,并安排时间模拟面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面试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周末兼职和暑假实习,并鼓励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节奏。
4.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技术,确保学生日后适应岗位的多样技术需求,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知识的更新脚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各类有助未来发展的其他非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探讨在岗就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策划解决方案,增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及时收集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就业前自主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掌握准确专业招聘条件,跟踪关注,为顺利就业创造更快速更准确的基础。通过报刊、网络、招聘会等形式调查对比各种就业讯息,确保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为顺利就业开辟更多有效的渠道。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职班主任就业指导工作到位对毕业生顺利就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班主任应履行直接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培养 新体系 和谐共建 手拉手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为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不断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自2008年以来,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在工作中切实加强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重点,逐步探索实施了“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目标共同、方向一致、步骤协调的工作合力和联动机制,三位一体,互相配合,更好地实现了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目标。
一、“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网络共享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的知识摄入量空前加大;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及“鲤鱼跳龙门”后的放松,导致大学生的自我要求不断降低。当应试教育邂逅素质教育,当一切包办的成长过程遭遇自由、自主、自觉的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家长联系不密切,方式单一,漠视亲情,感恩意识缺失
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基本采用的是电话联系,条件允许的家庭利用互联网聊天工具或电子邮件,几乎没有学生保留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仅有低年级的少数同学表示曾经给父母寄过明信片;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从一年级的两三天一次,一至衰减到毕业班时的一学期两三次,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主动打电话;在谈论话题上,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汇报在校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从未如实汇报过自己的学习情况,甚至存在不少学生瞒报、撒谎。
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引入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与教师联系呈现被动状态,沟通交流过少
目前,高校授课方式大多采用课堂教师授课、课下学生自主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依赖老师的主动关心和学生的主动问询,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动,师生之间就成为完全孤立的两方。加之师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又没有从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师生之间虽然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有和睦密切、相互理解的渴望,但师生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一个相应的平台来开启共同的师生交流互动链。
(三)与社会缺少“亲密接触”,社会融合度不够
进入大学,除了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和专业实习之外,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闭门造车”,割裂了业务学习与实际锻炼的联系,缺少对社会实际、专业前景、行业动态的了解,陷入了专业学习的迷茫、专业前景的迷惑、学生积极性的缺失的循环怪圈,导致了多数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对社会的理解力、融合度严重不足。
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社会的实际生活,用专业的视角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从而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深层次的理解。
造成的以上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的片面与不协调具有直接关系,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合理,有效的解决好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创新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资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创建内容
“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条主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载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与优秀学生“手拉手”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同年级各班横向“手拉手”
建立学生工作群,开展班级工作论坛,举行评优评先答辩会,促进同年级的各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利用榜样的力量,高低年级纵向“手拉手”
在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中选拔一批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与低年级班级结成对子,以兼职辅导员、联系班级党员等形式,实现对低年级班级各项工作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高年级与低年级班级之级的交流与传承。
(二)密切家校联系,与家长“手拉手”
1.加强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
通过寄发师生联系卡、“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风采简报”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汇报表、家庭问卷调查表、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意见反馈单以及学期初、学期末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在校成长情况,实现学生在校信息与家长的互通。
2.坚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
建立辅导员家访制度,将其纳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中,每年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学生党员、主要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的开展,增进家长对学校以及学院各方面的政策以及发展动态的了解,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成长动态的了解,拉近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定期邀请或接待家长来访
每个学期,根据辅导员掌握的基本情况,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利用讲座、报告、谈心、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定期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深入了解的愿望,更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实施导师制,与老师“手拉手”
1.人生导师,大学生活的开路人
聘请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德高望重
的老教师、老领导从一年级开始担任班级人生导师,任期两年,邀请他们参与学生工作,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发挥在学习、生活中教育和指导学生的作用,与辅导员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整个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专业导师,专业学习的领路人
三年级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通过参与学生集体活动、举办座谈会、个别谈话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通过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配合努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培养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院整体学风。
3.毕业导师,走进社会的引路人
聘请与用人单位联系密切,人力资源知识丰富的校内老师以及校外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员担任毕业班的毕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必要的就业指导,为学生创新一个与社会交流的良好平台,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与社会“手拉手”
1.积极设立企业奖学金
为表彰奖励优秀学生,营造优良学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邀请与学院合作良好的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2.加强与企业联系,广泛设立学生创新、实践、就业基地
走出校门,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为学生建立大量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串起了学生实习、培训和就业的链条。学生们通过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实践,了解前端需求,参与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目前,学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学研究――毕业就业”基地初显规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
3.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联系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趋势;对策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高校毕业生众多,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总量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2013年5月14日,在天津调研时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本文依据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重点从高校和毕业生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来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一、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就业率。2011年、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4607、5163,就业率分别为97.48%、97.93%,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处于较高比例。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5320,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明显低于2011年和2012年,仅为76.54%,这是自2000年以来就业率首次下跌最为严重,可见“最难就业年”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落实就业单位。此外,2012届男生就业319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4.18%,女生就业186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12%;2013届男生就业26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9.55%,女生就业14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99%。工科院校受专业特点限制,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依旧存在,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仍有待加强。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2012届5163名本科毕业生中,77人出国出境,884人升学,118人到机关和事业单位,723人到国有企业,2326人到私有企业,20人参加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2013届5320名毕业生中,38人出国出境,883人升学,36人到机关和事业单位,587人到国有企业,2511人到私有企业,22人参加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相比,私有企业成为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分别占到毕业生人数的45.05%和47.20%。此数据与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的2012届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情况基本一致。参加国家征兵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人员有明显上升,这与近年国家引导广大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基层,并对服务期满的毕业生配备一系列优惠政策密切相关。此外,毕业生就业渠道也趋向多元化。
3.毕业生专业就业情况。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粮食工程、动物科学、旅游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粮食工程、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艺术设计、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从专业就业来看,粮食工程专业就业率独居榜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业率靠前。河南工业大学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学校粮油和材料加工两大学科优势突出,带动就业效应显著。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2012届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2013届有7个为理工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就业率呈现较高的趋势。
4.毕业生地域流向情况。 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省(市)依次为:河南3768人(其中郑州2767人)、江苏158人、山东152人、河北92人、广东92人(并列)、浙江79人、湖北63人、天津61人、山西50人、上海50人(并列)、北京34人。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省份依次为:河南1808人(其中郑州1742人)、江苏129人、山东122人、广东124人、天津72人、上海63人、浙江60人、河北57人、北京53人、山西35人。可见,毕业生偏好本地就业十分明显,其中河南郑州是毕业生流入规模最大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河南工业大学大部分学生是河南籍,毕业后考虑留在河南省会郑州工作成为大多数河南籍毕业生的首要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加上大城市在文化氛围、职业发展机会、信息资讯上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依然明显, 而相对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就业数量偏少。此外,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就业人数也较高,这是由于邻近省市间的就业信息较为通畅;在气候、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相邻地区较为相似,毕业生更易适应,在邻近地区选择上也会有倾向性。
5.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单项素质得分排在前五名的分别为: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业务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排名后五名的分别为: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同时,用人单位提出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环节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二、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及趋势
1.就业区域省市地区差异明显。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河南籍学生毕业以后选择本地就业趋势明显,且大多选择省会郑州,致使河南地级市区吸收优质人才困难。同样,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供给远远大于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此类情况都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不能够合理有效配置。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先后制定了不同的政策,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领导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为进入基层和部队的大学生提供许多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尤其是到西部就业,一方面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地域结构上的供求矛盾。
2.不同专业需求的差异明显。应用性专业就业率高于基础性专业,理工科专业高于文科专业。学校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等应用性专业,如粮油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市场需求较大,而其他专业人才尤其是文科性供给已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不同专业的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异,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从总体上来看,专业结构性短缺问题长期存在,行业紧缺型人才长期供应不足。
3.大学生就业渠道差异明显。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分别有45.05%和47.20%的毕业生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仅有2.29%和0.68%的毕业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调查显示:一方面,事业单位和国家政府机关人员趋于饱和,且招考程序复杂,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吸纳人才的能力逐步减弱,毕业生仍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人才空缺,主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却门可罗雀。
4.非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反映出现代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更多的是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动手能力等一系列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非认知能力实质上指的是包括自我剖析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参加工作以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顺利发展能力等品质特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固有的大学生教育思想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人才观、学习观、发展观、价值观构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思想动力。突破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过分强调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网上广泛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的说法,这句话基本反映了就业形势的一种现实。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了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等,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性别歧视甚至直接注明只需要男性。这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是相悖的。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歧视状况却普遍存在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通过河南工业大学近两年男女就业率比较进一步印证,就业性别歧视致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分析
1.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高校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做出及时的相关性分析,探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结构性矛盾,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可以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实行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可以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形成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个性化特色;可以大力扶持特色学科,发展优势专业,扩大专业适应面,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促使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个性化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套方法来施教、一种模式来培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重视职业发展教育,培养职业生涯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发展。把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服务的全方面覆盖,提供高质量、持续性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走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道路。
[摘 要]根据“广西工学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校图书馆对残疾大学生的影响与帮助很大,但是他们利用图书馆主要以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服务为主,对现代图书馆服务知之甚少,包括了解与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等。因此图书馆应从观念、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等方面着手,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优良的现代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信息服务;图书馆;问卷调查
1 研究与目的
通过调查,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概况,揭示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方式以及图书馆对他们的影响与帮助等情况;2)了解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的差异,为高校图书馆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借鉴;3)了解网络时代图书馆在残疾大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4)通过残疾大学生们对图书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应该首要解决和重点改进的工作内容。
2 调查对象
2.1 调查表的设计
在广西工学院就读的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一同上课,共同学习与生活。这些残疾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生活能自理的肢体残疾者。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分为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对自身的影响与帮助以及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等内容。
2.2 调查对象
笔者于2008年4—12月陆续对广西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制药工程、食品、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先进与制造10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共获得样本208份,回收率为100%。
2.3 调查方法
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笔者主要采用了判断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非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被调查者。首先在教室、食堂或在校园某一路途中偶遇某一残疾大学生,然后跟随其到宿舍,最后将这个残疾大学生和同一宿舍里的身体健全的大学生确定为调查对象。问卷当面发放、当面填写、当面回收,以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在做问卷的同时,对所有被调查的残疾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对图书馆利用的认识与建议。问卷内容包括六个部分:被调查者的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服务对被调查者的影响;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满意度;其他情况。回收问卷后,运用专业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进行制表、统计、检验与制图。
3 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
这一部分调查共设计了17个问题。主要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图书馆对自身的影响与帮助、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其他等方面来了解残疾大学生与身体健全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状况。
3.1 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问卷的1~3题主要是了解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当问卷第1题问读者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关于就业的咨询与信息时,身体健全的学生中有16.7%表示不需要,而残疾学生100%表示需要。此问题说明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更渴望得到所有方面包括图书馆的就业信息帮助。问卷第2题调查大学生们到图书馆借阅最多的图书类型。调查显示,这个方面两类大学生一致,到图书馆借阅的大部分是专业图书与人文素质类图书(见表1)。
问卷第3题调查读者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调查显示,两类大学生在这个方面差异性不大。
3.2 利用图书馆的方式
问卷的第4、5题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方式。问卷第4题调查读者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利用的还是图书、期刊以及网络(见表2)。
问卷第5题调查读者利用图书馆各种服务的频率。调查显示,利用图书馆服务最多的还是传统图书的借阅与新到期刊的阅览,并且两类大学生在这点上差别不大。[LL]图1 身体健全的大学生与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
各种服务的比较
3.3 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与帮助
问卷第6—9题,主要是了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帮助。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感觉图书馆对自己学习的帮助是比较大的,残疾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更高。大学生感觉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对自己学习的帮助作用一般(见表3)。
两类大学生都认为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很有必要(见表4)。
问卷第9题调查图书馆开设免费电子资源培训讲座的必要性。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一些帮助(见表5)。
3.4 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
问卷的第10—12题,主要是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的感知与评价。第10题调查读者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总体评价。调查显示,两类大学生的差别很大,残疾学生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更多,而身体健全的大学生要求更高,他们对图书馆纸质资源不满意率远高于非常满意率(见表6)。
问卷第11题调查大学生对图书馆查找文献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全的大学生有些从未在图书馆内找过书,不满意率比残疾大学生高得多。这说明残疾大学生的求知愿望更强,根本原因是认识到学业是决定他们今后生活出路的关键因素(见表7)。
问卷第12题调查读者对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的馆舍环境与阅览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满意度都较高(见表8)。
问卷第13题主要是了解当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网络搜索(见表9)。
问卷的第14题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什么。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多方面的内容(见表10)。
4.1 拓宽残疾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思路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上有明显的心理和知识障碍,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解决问题时信息源非常单一,除了图书馆的纸刊就是搜索引擎。他们不了解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与专利数据库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更不了解BBS、IM(即时通讯)、Tagging(标签)、RSS、博客等网络信息源,而自尊心又特别强,拒绝身边人的帮助,但碰到问题时却非常有毅力,一定要解决问题,决不放弃。因此图书馆应该针对残疾大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培训、搜索引擎的利用、信息检索比赛、音像资料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图书馆知识利用讲座等,引导残疾大学生解决问题,加深拓宽对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理解。
调查结果还显示,图书馆对残疾大学生的帮助特别大。特别是目前残疾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图书馆可以向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资源,如为残疾大学生建立档案,从大一进校起对这些残疾大学生进行跟踪,为他们提供专业学习、职业定位、就业选择等信息上的支持。
4.2 为残疾大学生构建适宜的阅读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能给残疾大学生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图书馆可以在环境布置上,充分利用太阳光、自然风、室外绿地、室内盆景等让残疾大学生在图书馆内享受与外界环境亲密接触的愉悦;可以根据颜色对残疾人心理的暗示,通过室内装潢来营造舒适的内部环境。图书馆还可以进行无障碍建筑建设或对其原有的建筑进行无障碍化的改建,馆内一定要配备电梯,新报刊阅览室设在低楼层;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拐杖、轮椅、残疾人翻页设备、残疾人专用书车等辅助设备;设置残疾大学生专用书架;提供电话、开水等设施。使残疾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放松。
4.3 针对残疾大学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借阅最多的是专业与人文素质类书刊。图书馆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的需求进行重点门类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内容为:1)政治历史。包括时事、社会焦点、军事、人物传记、历史知识等;2)心理保健。包括心理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自我调控、自我健身、瑜伽等;3)经济法律。包括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条例等;4)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作品、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棋艺、戏剧等,着重为励志类;5)励志类人物传记。此类人物传记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信息源的载体上,首选纸质书刊,其次是一些音像资料、电子书、光盘等。另外,要提供无障碍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残疾大学生能够畅通无阻地体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乐趣。
4.4 对残疾大学生进行信息资源利用的培训与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非常渴望学习有关信息检索的知识。图书馆应针对这一特点开展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1)制定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计划。图书馆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不同的来源背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身体残疾程度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利用图书馆资源计划。2)编制推荐书目。可以针对残疾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兴趣,对阅读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对文献题名、作者生平、内容梗概、中心思想、阅读价值编制目录进行简要介绍,以指导残疾大学生自学。3)开展个性化咨询。普通高校的残疾大学生一般数量是很少的,图书馆员可以与残疾大学生读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不断地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给予长期指导。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利用方法的培训。图书馆要对馆藏分布、排架方法、目录设置、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让残疾大学生读者能尽快熟悉图书馆。2)利用设备的培训。对图书馆设备(如磁带转换数字格式设备、检索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以便残疾大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得到各种形式的图书馆资源。3)网络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网络数据库的利用、虚拟参考咨询方式、博客的使用方法、RSS的利用、IM与Tagging的使用等各种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技术。[1]
(一)就业现状
自1999年连续几年扩招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过剩状况”。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 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611万,加上2007―2008年未就业的250万人, 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虽然,政府近期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就业吸纳能力有所降低。即使是仍在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也由于预期不好,缩减了招聘新人的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就业特点
1. 从各大学的就业形势来看,名牌效应较为突出,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还是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普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多数单位倾向于高学历毕业生,对于专科、高职生的就业形成较大压力,综合性大学就业形势比较乐观。
2. 从专业情况来看,理工科的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市场需求量好于其他专业;文科中的英语、财会、法律、经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如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二合一型”的人才备受青睐。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历史等专业适应面相对较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3. 从就业区域来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的发展差别很大,就业走向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东南沿海和中心城市偏好于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但“老、少、边、穷”地区仍需要大量人才,到小城镇和基层参加工作的比例较少,艰苦行业的人才科技含量明显偏低。
4. 从就业单位来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国家公务员、科研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有单位仍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事业单位、三资企业等单位也越来越吸引应届毕业生。重庆市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三资企业居首位,占36.67%;国家机关和科研单位占16.67%,并列第2位;国有企业占9.17%;愿意去学校的占8.33%;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分别占0.83%。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管方面
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缺泛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置和使用大学生劳动力资源的主渠道。就目前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而言,首先没有统一的管理。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单位举办的招聘会名目繁多,而许多大学生逢会必赶,招聘市场管理混乱,更有一些单位打着招聘人才的幌子,频频光顾各类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其真正目的是扩大企业知名度。还有些单位进人的岗位早已内定,为了掩人耳目设摊招聘。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学生的应聘成本较高,而实际效率很差,损害了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大规模扩招,导致当年暂未就业的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只能等来年与下届毕业生一起参加招聘,结果导致浪费了一年找工作的机会,同时使得来年的招聘会竞争更加激烈。其次,市场运作机制与配套机制不够成熟。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系统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就业信息不畅,信息缺失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高校方面
首先,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没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当一定时期内有些专业炙手可热时,门庭若市,而一些冷门专业、长线专业却无人问津。高校一哄而上搞热门专业,使得该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给国家、高校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其次,学校缺乏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扎实、刻苦勤奋、有一定操作能力的特点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和轻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创新精神则更无从谈起。教师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实训课时相对少、训练内容单一,评价手段以静态的卷面考试为主,这样的培养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往往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最后,缺乏成熟的就业指导。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目前,高校进行的就业指导多数在毕业班中进行,大多数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多数讲解就业政策、职业常识、就业信息、就业心理与技巧、就业决策等方面,对毕业生能顺利就业意义重大,但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与创造力的开发培养,对于毕业生已经定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知识结构等的指导和帮助作用较少,就业指导单一、滞后。
(三)个人方面
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生活环境优裕,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练,普遍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希望求得的工作地点理想、工资高、工作条件好、职位理想等。在求职时表现出求闲怕苦的倾向,增加了择业的难度。
其次,在择业观念方面,仍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只想去大城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等,而不愿意到乡镇地区、山区及集体乡镇、个体企业去就业。同时,受传统体制影响,一些大学生普遍存在求稳的心理,较难适应就业风险。
最后,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就业时表现为盲目的从众行为,即看到哪个行业求职的人多就跟着选择哪个行业,而没有就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能力去分析是否适合自己,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未能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果不尽如人意。
三、解决对策
(一)政府监管方面
政府应加快立法,建立起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法律体系,规范供给方、需求方和中介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使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能够有序高效地运作。同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系统,各地方政府及时统计本地区所需的专业及人数等情况,集中上报,由中央根据其统计资料,建立一个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这样定期人才的供求信息、市场动态,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大学生充分就业。在此基础上由官方出面,常设一个大学生劳动市场,为暂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方便。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普及的现状,建立一个大学生劳动力的计算机网络市场,及时提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在网上开展相互选择,为增加就业机会提供保障。
(二)高校方面
首先,不管是热门专业也好,冷门专业也罢,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要的是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学校要树立一种“营销”观念,面向市场办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类型来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挑剔,过去仅靠学历文凭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如今除了考查学历文凭外,还要考查其拥有的技能,因此有必要开发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改革方面应单独设立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辅修多种课程,除掌握单科知识外,另掌握几种就业技能,增添一份选择,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应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把创造性思维转化为物质成果,同时更有助于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在人才招聘中,对动手能力的考查尤为重要,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应聘的成败。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彻底改革,由师生的双边互动代替“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实践,验证所学知识的适用性,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不断适应社会。
最后,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不单是针对毕业生,而是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就要开展,此时的指导工作叫做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它是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刚入学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放松了上紧的发条,处于冲出地球引力束缚所表现出的失重状态,失去了监管,获得了轻松,却失去了方向感,不知何去何从。因此,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工作,让其明确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与此同时,高校应增设就业指导课程,除了对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等内容讲授之外,还应讲授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具体包括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推荐表和求职信的写作技巧、参加面试的技巧、着装礼仪、参加笔试的技巧等。授课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模拟,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邀请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进行现场招聘演示,给予指点,让学生反复演练,不断修正自己,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毕业生人才培养与实习基地,对毕业生要开展跟踪调查,利用反馈的信息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对高校毕业生质量有所提升。高校应主动出去向社会广泛宣传自己的学校,推销自己的学生,扩大学校的影响,寻找就业市场等。
(三)个人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人生经历普遍比较单纯,生活条件比较优裕,但自我意识很强,要想顺利就业首先应更新就业观念,应认识到高校教育的“精英化”时代已经结束,必须调整就业的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首先,应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是主要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选择不同的高考志愿就选择了就业时的专业,因此填报高考志愿就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基石,必须树立“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意识,填报志愿时多些理性,少一些盲从,充分把社会需要与个人能力、个人兴趣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要依据环境和机会的变化灵活选择,这样在人生的路上才会审时度势,游刃有余。
其次,硬件要过硬。一般来说,从业者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二是运算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自学能力;五是合作能力;六是动手能力;七是信息处理能力;八是外语应用能力。由此就提出了自身应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精修专业的基础上达到与相关学科的互相贯通,最终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规划 辅导员
目前,不少大学生对就业情景感到迷茫、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就业后频繁跳槽,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缺少了正确的职业规划。针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不少高校皆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范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其中,辅导员的贡献作用不容小觑。
一、职业生涯规范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职业规划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的就业以及择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有让人感到欣慰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现状堪忧。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但是,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范的研究工作起步晚,尚处于引入和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范尚属于新鲜事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范意识薄弱,职业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的选择上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1.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入市场经济之后,国家统一包分配的政策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就业政策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而言,他们要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要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会显露出许多的不适应。再者,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也希望求职者能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了毕业生层次结构矛盾突出,就业面相对狭隘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2.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优势
辅导员无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中的设计师和指路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相较于其他老师,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有的辅导员和毕业生们的接触时间甚至长达四年。在这个漫长的相处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日积月累,对其能力、爱好和志趣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再次,辅导员缘于其工作之便,能及时地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有效掌握了他们的心理动态,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和帮助。另外,工作多年的辅导员对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及时调整学生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助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做法
1.根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上去,表现为:大一是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阶段,大二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阶段,大三是职业定向指导阶段,大四是就业准备的冲刺阶段。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辅导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阶段性指导。
另外,对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往往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方向,辅导员应在学生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对于就业面相对狭隘的专业,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相关行业投简历。
最后,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的性格特点明显是不一样的:推销行业要求活泼外向,会计行业要求细心负责,工程类行业要求胆大严谨等等。因此,针对学生们的性格特别,辅导员应积极与之沟通,科学地指引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课程如雨后春笋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各高校的就业率也有了提升。但大部分工作流于形式,有些统计进来的数据还只是签个意向协议的数据,不能正确地反映就业形势。事实上,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就业缺乏自信,往往表现为对工作低要求,有份工作就好;二是有些毕业生盲目自信,就业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这些观念都对大学生的择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与所提倡的科学择业观是背道而驰的。为此,辅导员在给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的时候,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避免大材小用,大财不用,造成人才浪费;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现实,让他们清楚意识到现实与理想工作的差距,避免小材大用。另外,在给学生们灌输科学的就业观时,要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并注意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3.建立广泛的就业资源网
皇晓东任职的五年来,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个傲人的成绩取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资源网的建立。多年以来,皇晓东老师用心经营了一张张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他广拓就业渠道。在他的包里,存有联系用人单位的名片达三大本,数量有好几百张。每年,他给用人单位发函多达两百多封,还通过电话、QQ、MSN以及短息等多种渠道密切关系就业动向,收集着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手上的人脉资源,他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们都被调动了起来。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有他帮助过的学生,受他的影响,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帮学弟学妹们联系就业单位。
对于这个“诀窍”,一些任职多年的辅导员也零零散散地收集过一些就业资源,但很少有人能像皇老师一样把这些资料用心地经营成一个颇具规模的资源网。可以料想,有了这么一个资源网,辅导员就能方便地与用人单位联系,获知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而能更准确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帮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成立.浅谈班主任如何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5).
[2]刘宇霞.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到底是什么阻挡了学生顺利就业呢?为什么学生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条件?为什么学生在就业时徘徊迷茫,举棋不定?为什么学生签约后频繁毁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准确定位和合理安排,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职业生态模式,从而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在2007年10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重庆交通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论如下:
1.大学生普遍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调查显示,71.6%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感到担忧,82.9%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42.8%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29.9%的大学生正在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65.8%的大学生需要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
2.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念
调查显示,51.9%的同学选择职业时首选标准是薪酬,59.4%的同学愿意为了高薪放弃感兴趣的工作。这些同学忽略了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暂时的高薪放弃自己的兴趣,这样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不能挖掘出个人的职业潜能,容易导致职业的倦怠。
3.大学生缺乏对专业和职业环境的了解
调查显示,54.5%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不认同,48.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47.1%的同学在就业时最大的困惑是不了解以后的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投入还不到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仍然停留在意识层面上,并没有实质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以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为主,包括就业政策宣传与解释、就业信息、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可以这样概括,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和实用性方法,以及操作模式。本课题主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进行研究,完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课题组经过六年多的实践探索,结合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成功学、商务策划与商业运作思想和现代职场理念等多学科知识,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能够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和成长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由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两部分构成。理论体系包括职业发展理念、个人职业设计、核心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大学生涯管理和职场面试营销;训练体系包括团队管理训练、生涯认知训练、核心能力训练和模拟面试训练(绩效考评训练。因为理论由六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含有英文单词career,所以研究成果定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英文是Six Career Theories & Training Methods,简称6C职业规划。
在21世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盈利就必须优化产业价值链,通过整合价值链,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生存机会。人生发展犹如经营企业,需要系统的管理才能出效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的理论体系由六个部分内容组成,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价值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是系统化培养人才的理论和训练体系,通过全面植入高校教育管理,把大学四年作为人才培养周期,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高校教育模式,制定了各阶段学习成长任务,并采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方式,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以企业用人标准和未来人才需求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该体系强调学生结合专业规划自己,关注专业和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在未来专业和行业发展中的人生坐标,激发学生个体潜力,培养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人才。“6C”体系在教育管理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强调围绕“三个目标”,即学生学习围绕一个职业目标,教师授课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教育管理工作者围绕每个学生的职业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并监督学生执行,促使学生知行统一,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成效
(一)实施对象
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本科2005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根据新生自主报名,最后确定了21名同学作为实验班成员。注:全年级学生共计93名,两个班级。
(二)训练时间
1.课程训练:2005年9月-2006年12月
2.跟踪训练:2007年1月-2008年4月
(三)训练成效
1.学生树立了主动学习意识,成绩优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学们全面了解了专业,掌握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学生明确了职业方向,知道为何而学,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弊病。
实验班里85%的学生都获得过奖学金,英语四级(学位标准)成绩高出平均数20%,计算机二级过级比例是年级平均数的两倍。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班级综合排名,一班前10名中实验班学生占6人,其中前3名为实验班学生;二班前10名中实验班学生占7人,其中前5名为实验班学生。实验班的同学上课出勤率高,听课认真,课余时间上自习或者去图书馆的同学也比班级其他同学频率高。
2.增强了自信心,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综合能力突出
自卑是许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小到大否定自己比肯定自己多,由于大多数同学缺乏认识自我的机会,总觉得自己很差,做事消极。通过训练,大部分同学勇敢的正视自身不足,突破自我极限,建立起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再怨天尤人。
实验班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经过训练后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积极主动竞争,参与学院和学校学生管理机构和相关社团组织,锻炼自身能力。95%的学生都有担任干部的经历,而且学院和学生社区的主要学生干部基本来自实验班同学。
3.学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普遍强调个性化,而忽略团队协作。很多学生对团队概念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不清楚团队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团队训练中,同学们懂得了以团队利益为重的处事原则,开始尊重对方,隐藏自己的锋芒,学会包容他人。通过训练,同学们在团队中体验了互相帮助的快乐,共同成长的兴奋,以及相互支持,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难忘经历。
4.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
大学生最容易浪费时间,因为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严格管理中走出来,来到大学,往往很难适应大学松散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很多学生抱怨时间太多,不知道如何掌控;另一方面,一些同学抱怨时间太少,不能完成任务。这两种情况都是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造成的。通过训练,同学们掌握了管理时间的方法,能够很好驾驭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忙碌、有规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C”体系重点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十六字方针”:改变思想、确定目标、掌握方法、立即行动。该体系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学习模式、成长模式和职业发展模式三大课题进行颠覆性改革,倡导大学生要主动学习,自我主导人生成长,走差异化人生道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磨练自己,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同时,该体系也是对现行高校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与突破,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参与进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献计献策,不断开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Auto CAD,环境工程,教学探索,海洋特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AD Based on Marine Characteristic
Qingguo Chen Mei Liu Jingya Sun Yibing Deng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AD course and marine characteristicall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AutoCAD software vers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AD was introduced,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explored.
Keywords: Auto CA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exploration, marine characteristic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 Design),特指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在众多CAD软件中,最著名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美国Autodesk 公司开发的Auto CAD软件。该软件自1982年推出第一版本后,便受到用户推崇和推广,伴随着用户操作系统的更替(从DOS到WINDOWS系列),版本一直更新推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2003年至今,每年推出以下一年份命名的AutoCAD版本,现在最新版本的为AutoCAD2014 [1]。作为当今辅助设计的主导软件之一,Auto CAD被广泛用于环境、建筑、机械、电子、航空和纺织等行业,是大学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1,2]。从近几年的就业信息来看,具有较高AutoCAD应用技能已成为工科专业毕业生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必备条件。
作者所在的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海洋特色的高等院校,主要针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环境工程CAD 课程。根据本校开设环境工程CAD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在Auto CAD 软件教学过程中运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背景下,让学生通过有限学时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Auto CAD软件进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图纸的绘制与设计,提出自己的心得和建议。
1.教材与CAD软件版本的选择
由于环境工程CAD可选用的专业教材较少,而通用Auto CAD教材专业性不强,多与机械、土木工程内容相关[3],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适当增减内容,以便更符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还有,专业教材中使用Auto CAD的版本远跟不上Auto CAD软件的更新速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同Auto CAD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性教学,教学中以Auto CAD 2008版本为基础,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学并使用最新的软件版本,并在使用过程中自主发现新旧版本之间的差异性,这样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可以向学生介绍与Auto CAD兼容的、在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中国国产CAD软件中望CAD、浩辰CAD、尧创CAD等,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下载并尝试使用,并选择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CAD软件。这样可以拓展学生使用CAD软件的渠道。
2.适宜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本专业开设的环境工程CAD教学共48学时,分为理论教学(16学时)和上机实验(3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是在教室中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热情远低于上机实验。在理论课堂如果一直演示讲解,即使是运用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学生也易于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互动式教学、试错法教学与演示教学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一些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学生提出想法后让学生在课堂中现场操作演示,往往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有问题,就让大家提出如何改正,帮助他完成演示操作,其他同学有其他可以完成的操作方法,也可在现场演示操作,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通过这个互动过程,学生会对所涉及的命令操作印象深刻。在随后上机实验中补充类似的题目让他们完成,巩固这些命令操作,效果很显著。
在上机实验室,在学生基本掌握要求的绘制命令时,布置一两道稍有难度实例绘制题,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专研兴趣,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构成是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各占50%。上机操作包括平时上机操作表现及1次综合练习操作的成绩及1次课后大作业。课后大作业是给定相关数据,进行环境工程专业的图纸的设计及绘制。这样既可以对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又可以对Auto CAD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整体构图能力进行考核。
3.教学内容的调整
以往环境工程CAD教学内容以二维图形绘制为主,局限在CAD 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上,三维绘图设计不讲或少讲。这是由于大部分目前使用的工程图仍是二维平面图形,而且三维立体图形的教学与学习难度也较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 用人单位对三维设计和建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根据近两年学生去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反馈意见,实习单位大多需要学生会利用AutoCAD进行三维绘制和建模。 在AutoCAD2008以后的版本,绘制三维立体图形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三维绘图设计内容,并注重对学生三维设计思想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拓宽视野[3]。
4.教学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紧密联系。
由于环境工程CAD与普通Auto CAD教学要求不同,具有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在进行软件各功能教学时,尽量使用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常用的简单实例进行介绍,例如以指北针、风玫瑰、标高、水泵符号为例,介绍相关的绘制编辑命令、图层、块、图案填充、标注等操作。
在学生上机或布置课下作业时,选择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涉及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6]污染治理与控制典型实例练习绘制。例如除尘器装置、污水处理工艺各构筑物的与流程、垃圾焚烧装置平面图与剖面图绘制。使本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典型环保设备或单元构筑物的绘制能力。
5.体现海洋特色
由于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海洋特色的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系本科生培养方向,除了普通环境科学系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外,他们其实还兼具海洋化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环境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涉及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实例工程绘制。例如海水淡化、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如海水提溴、海水提镁、海水烟气脱硫等所涉及的装置及工程图。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也可以使我们学生的专业培养真正体现海洋特色。
6.结语
环境工程CAD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环境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 左行涛. 环境工程Auto CAD 教学实践与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 2012, (5): 86-88.
[2] 李颖. 环境工程CAD[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 周继军, 陈纳. 环境工程CAD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2(1): 69-71.
[4] 商丹红. 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方法之浅谈[J]. 科技信息, 2013, (19):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