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的理解范文

素质教育的理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素质教育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素质教育的理解

篇1

【摘要】

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科素养 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了中小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热情。但是,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根本口的是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症结性问题在哪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或有效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1 “素质”的学理意蕴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人牛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性的先天特点。《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冈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永恒的,但具体内涵则应是发展的。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从学理意蕴看,素质首先是一种基础。“素”的本意就是本色,即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基本要素和元素;“质”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和质量。落实到人的身上,素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做人、做事、交往、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这些基础性的成分既是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能否顺利地完成面临的各种任务,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终生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素质是一种条件,表现为一个人经过学习而具备的能够顺利完成既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条件包括先天赋予的生理条件、正常的智商及生理解剖结构等,亦包括经后天教育和努力而形成的符合工作需要的各种基本素养。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它包括学生的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教学实践中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其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素质教育中教师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呢?

2 素质教育重过程轻结果

素质教育宏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穿插有效的教育手段,不同学科,不同科目有不同的穿插方式。如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要强调重过程轻结论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只把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提供给学生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为了某个结果,学生需要动脑、想办法、也许结果可能不尽如意,但学生会回过头来核实错误出在哪里。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规范地进行操作,学生会更认真地去观察、去比对思考、去动手查资料。实验结束后,学生觉得很充实,从头到尾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去验证理论,养成科学的实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客服了以往教师准备所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规范操作步骤,学生的实验操作只是表面化的演练过程。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目前,有好多学生已感到高中阶段信心的紧迫性,觉得努力学习了,可是收获甚微。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对每个知识点不求甚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十分重要,教师要传授给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很少翻阅名人传记、《读者》等有启示性的文章,教师应该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给学生以启示,或以优美的短篇文学陶冶学生情操。我曾多次用“智慧背囊”的小短文给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启示,如“一分钟”、“禁门”等。培养学生学习时以高效、用心、不做假为主,提高速度、准确度并增强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 以文教化,学会做人

篇2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最复杂的东西变成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而学生学习时表现的心干情愿的、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1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育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在生活中去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先把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每组一张纸或一个蛋糕,并仔细听老师要求,一定要平均分,然后做。先让学生自已动手分。问他们分到多少,是不是一样多,你得到了多少,怎么表示?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3 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如是数学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等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4 用电脑课件直观地进行教学

譬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时:

电脑显示,在天平左边的四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两个苹果,这时天平平衡,还知道一个苹果是200克,问一个橘子是多少,课件直接显示左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等于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那么左边有两个橘子,而右边有一个苹果,这说明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一样重的,所以一个橘子重100克。电脑显示很直观,易懂。

右譬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格和割补法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5 学生讨论,交流也不可少的

把学生自由组合,每4人一组,老师巡视,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再如课堂数学中,让学生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在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5.1 师生互动。

有个别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你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还可以故意出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让学生指出。

在完成作业时,不要过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能完成多少是多少,但要认真,自己做,这个是很重要的,检查作业时要查是不是自己做的,那些做不起,板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5.2 以人为本,和学生做朋友。

用老师的爱和认真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他们觉得不做作业,不认真学习是对不起老师的,当然这需要时间,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嘘寒问暖。

5.3 千万不要打题海战术。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一、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做、敢创新。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中,要善于总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为推动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须有新的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选题、分析题、画图、列式、运算和结果等各方面,都做到书写工整、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过程全面,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学习过程,切忌在教学中语言不当,逻辑推理不严密,列式运算马虎,书写混乱,甚至在讲课时,语言表达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管什么模式,都应该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统一,应该同时发挥学和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创造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创造。正如海森堡所说“发现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长期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的孩子很少提问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善于有意识地去发现、去研究,因此这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开发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本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如“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栏目可以衍生出许多适合学生的“研究课题”。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留一些“悬念”,留待学生进一步去钻研讨论,这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好方式。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

讨论,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讨论中,师生互相交流,能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学生从讨论中解决了问题,能得到一种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讨论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通过参与讨论、点拨、诱导并适时激发,实现因材施教。师生互帮互学,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的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并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在讨论中学生能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有质疑问难的勇气,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其独特才能的机会与场所,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很吃力,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感到苦恼,思想压力大,性格沉闷,自信心不强。究其原因,大都是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的板书一字不漏抄下来,有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学不好物理,而且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使个性品质上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

要会自学首先要读书,要会读书。物理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思维逻辑和思想教育要求。取代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养成看书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读不惯、读不细、读不懂等问题,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明确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具体如下:(1)通读,新课前,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本课内容,大致了解知识结构和要点,疑难处做记号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2)详读:要求将现象和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逐句细读,多思,将相关的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对基本概念了解表达方式和清楚应用范围和条件,反思多问,从不同角度思考;(3)精读;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术语涵义,把概念和规律活化,达到见“物”明其“理”,“知理”联系“物”,灵活地将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时注意层次,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概念和规律,经过阅读,复习阶段达到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今后独立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和猎取必要知识,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学必须要符合可接受的原则,即传授知识的多少、难易、快慢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学生智力的发展必须要达到潜在水平与现有水平的辩证统一,教学的难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现有发展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由现有的水平区发展到潜在的水平区。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区,也能高于学生的潜在水平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4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协调发展、基本素质健全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是信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已成为神话,一如既往地生活已经不可能。这样,教育需要做而且可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做人奠定足够的底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一种教育制度 ,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的哲理、做事的能力和做学问的功底。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教育思想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则必须有以下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眼前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学校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教学组织、科学研究、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调整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标确定的,而学生的素质结构又是由教育内容来确定的。因此,调整教育内容就成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点。所谓调整,首先根据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补充和丰富教育内容。其次,删减重复、过时、无用的内容。课程内容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性和实践性。注意最新信息的采集和新科学、新技术的引入、强调动口、动手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物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物理作为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不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突出与物理特征相关的物理教学的特点,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就是从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物理学知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物理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征;物理学知识的抽象思维性、科学美的特征;物理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性特征;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史明晰哲理性特征。

2.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陈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实际教学看,违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活动除书面作业外,动手实验几乎一片空白;第二是教学中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不足,不是因学论教,而是因教论学,教师独霸讲台,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是缺乏教育学生学的全面观念,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⑵方法落后。反映在三个方面:注重教死书、念死书,形成学生念死书的习惯,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演译忽视归纳,从理论到实践,忽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满堂灌彼彼皆是,启发式鲜为人知,没有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做文章。

⑶效果低下。表现也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达不到大纲要求,40%以上的学生获得知识不系统、不深刻、不牢固;其次,教师对物理厌教使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物理感兴趣;最后,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观念薄。

以上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当前大力提倡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相违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三、对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1.物理教师要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⑵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⑶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专家们一致认为,工具性知识应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工具性知识掌握好了,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就寸步难行。

2.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⑴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

⑵交往与合作能力

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否则,对学生的指导便是一句空话.

⑶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一个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的实验知识丰富,实验操作熟练,灵活。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他们都和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有了对比学生学这节课的内容就简单,容易多了。

⑷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更加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唯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7.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实效 素质教育

一、发挥教师教学指导和素质影响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多听公开课,重视学校领导和同事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明确今后讲课的方向。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大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变带领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真正有“素质”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教的班级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继续努力丰富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二、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局限于传授基础知识,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某些学校一味将升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导致教学实践应用环节相对匮乏,导致学生数学成绩日益提高而能力逐渐降低的矛盾,学生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两极分化严重,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掉越远,渐渐失去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保证学生素质与知识齐头并进。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问题的解决结果,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对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师必须充当引路人,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素质。

三、做好课后教学辅导和因材施教工作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我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坚持认真备课。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

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强化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探索、思考和动手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思想,了解怎样学好数学。解决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在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同时,不忽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统筹兼顾,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针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较多选取课外活动让他们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关注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兴趣,达到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不能只着重于定义、概念的分析和传达,还要将概念和实践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多学习,通过观察、尝试,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式服务学生。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概念、公式动态化,进行形象化演示,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兴趣。在多媒体系统演示下,那些生硬的数学公式、含义定理、生僻的法则和科学的解题方法等都能够活灵活现展现,使学生牢记于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实事求是、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狠抓知识和素质教育。总体来说,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学校从根本上长期努力。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结合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不断努力,总结检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袁红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认知结构[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

[2]王志华.如何加强初中数学的双基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

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素质教育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1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做、敢创新。在探索实施素质教 育的新途径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总结,为推动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须有新的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面。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选题、分析题、画图、列式、运算和结果等各方面,都做到书写工整、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过程全面,切忌在教学中语言不当,逻辑推理不严密,列式运算马虎,书写混乱,甚至在讲课时,语言表达模棱两可,表情显得疑神疑鬼和呆板。

2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方面,有着其它科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管什么模式,都应该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统一,应该同时发挥学和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2.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创造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创造。正如海森堡所说“发现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长期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的孩子很少提问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善于有意识地去发现、 去研究,因此这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开发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本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如“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栏目可以衍生出许多适合学生的“研究课题”。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留一些“悬念”,留待学生进一步去钻研讨论,这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好方式。

2.2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很吃力,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感到苦恼,思想压力大,性格沉闷,自信心不强。究其原因,大都是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的板书一字不 漏抄下来,有 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学不好物理,而且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使个性品质上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读不惯、读不细、读不懂等问题,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明确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实 际,引导学生,具体如下,a通读:新课前,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本课内容,大致了解知识结构和要点,疑难处做记号或拟问题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b详读:要求将现象和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逐句细读,多思,将相关的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对基本概念了解表达方式和清楚应用范围和条件,反思多问,从不同角度思考;c精读;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术语涵义,把概念和规律活化,达到见“物”明其“理”,“知理”联系“物”,灵活地将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时注意层次,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概念和规律,经过阅读,复习阶段达到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今后独立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和猎取必要知识,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学必须要符合可接受的原则,即传授知识的多少,难易,快慢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学生智力的发展必须要达到潜在水平与现有水平的辩证统一,教学的难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现 有发展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由现 有的水平区发展到潜在的水平区。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区,也能高于学生的潜在水平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优化大学生素质结构,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结构及其现状

大学生素质结构是指大学生各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主要应该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和专业素贡,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四部分组成。在整个大学生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索质是大学生素质的灵魂,文化与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保障,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各素质的提高和升华。

当代大学生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注重思想修养,热爱知识学习,重视能力锻炼,呈现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渴望成材、立志有所作为等特点。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大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酐一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呈阶梯型,即知识结构强于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强于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强于品德结构,品德结构叉强于心理结构。二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内容发展不全面。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说都十分广泛,但从目前大学生素质内容的发展来看,既存在着片面性,又存在着肤浅性。比如,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却缺乏基本的政治修养;有改革的思想,缺乏创新的意识;有求知的欲望,缺乏刻苦的精神;有自立的要求,缺乏自律的能力;如此等等。三是大学生素质水平发展程度不高。一名大学生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业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反映出其素质达到什么高度。目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程度较过去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时代和形势所要求的高水平,特别是在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修养水平、创造水平等方面,都还处在中低程度上。

二、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索质结构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系统,要同步协调发展,必须综合提高,这就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即紧扣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的重点,根据大学生已有的自然素质和知识基础,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安排,使教育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和有新鲜感,起到补充、健全、完善、拓展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以实现大学生素质结构诸要素功能的最大发挥千诸要素间的最佳配合,争取大学生素质结构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特征:一是既有自觉性,又具有受教育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证其主动接受教育;保证学生有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也能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既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过程中,共性发展,有利于个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提高,也自然有利于全体索质的发展。三是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必须把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全面推进。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其合理性、可行性。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其中高校教学活动就是关键内容之一,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保证其原有历史功能的基础上,要在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作为个体的创造性、自由全面地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团结合作、协调发展、良性竞争等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能力并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先导,但这些恰恰是我国当前教育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上的应试化、教学内容上的狭隘性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不能停留在—般的道德和知识灌输的层面上,应重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自身的精神起支撑作用,还渗透于其他各项素质之中,并起统帅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虽然具有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但作为系统课程都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作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起主导、政治保证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导向作用,并且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思路

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渐进,要充分尊重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合理成果和一般规律;但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1.切实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念转变是关键。相对思想政治理论而言,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教育单一政治功能向教育政治与知识功能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灌输式教育向有效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教师主体教育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说理教育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应试教育手段向综合素质形成和考核的转变,等等。

2.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在传授知识、巩固政治功能地位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以及创造等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强化当代教育理念,树立素质革新的整体观念,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二是要有全面而完整的知识,教师要重视终身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会学习,构建充实、稳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加强理解、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诸如热爱本职、教书育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

3.确立价值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着重解决教学实效性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改革,开展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注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理解社会,培养其解决实际新问题、新情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并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考评体系,从而使各项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人性化。

4.坚持民主化道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当代教育体系中民主化的趋势已越来越强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对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过程和教育教学的民主趋势,也要从总体上尝试朝这个方向发展。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走民主化的道路,就要改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中的被动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教学关键地位的教育者,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扩大共同自由探索的空间要强调的是,这种民主化,不是自由主义,不是放任自流。

5.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授。但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教学,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但归根到底要围绕增进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来进行。只有抓好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合理的凝聚点,才能使师生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连结,从而赋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以更大的活力。

篇8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 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 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 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 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 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 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 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转贴于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教师可 以先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 教者还可继续问:“why ?”通过训练,学 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再如,运用投影,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 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

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

(1)Excuse me , where's the nearest...,please?

(2)Is there a...near here?

(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

(4)How can I get to ...,please?

(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

(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 7)Can you find the way to...?

(8)I want to go to...?

(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

(10 )I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

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 from n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It's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学生都参加与活动。

篇9

一、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素质培养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二、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与素质教育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动。对在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同学要表扬和奖励,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意识,使他们具有相信科学、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向学生讲述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让他们逐步懂得航天英雄杨利伟能上“天”的科学道理,进一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爱好广泛,专业知识要牢固,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三、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素质

兴趣是指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无论对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还是对人的工作、学习都有重大的意义。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呈现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物理习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用冷水使烧瓶热水沸腾”、“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抓到一颗子弹”、“在衣箱里放入了的卫生球不见了”、“纸锅烧水”等习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另外,在练习中,当同学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经过周密的思考、分析获得正确的结论后就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渴望,从而逐步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习素质。

四、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素质

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21世纪的新人物必须“学会做事”。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掌握科学方法,具备一定技能才会做事,才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物理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物理练习是实际的问题和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学生通过对练习的解答,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拟和演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做练习是一种独立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练习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需要探索思维和整体思维,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及精确、简明的表达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练习能给学生施展才能,发展智慧的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好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通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这种学习方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

五、在教学中,发挥“导”之作用

收集信息积累资料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教师是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拓者,大多数教师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其它则很少关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和社区的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篇10

在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一直是重点,当下各种心理问题的涌现,使心理健康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搞好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学校、社会两个大层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力度。德育教育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德育教育在我们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在德育教育时也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第一,德育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在学校中,书本、练习题甚至考试卷子都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问题,还设有严格的分数制以确保学生达标。在社会中,制定公民道德规范、职员守则等,对社会人员道德等提出要求。可见,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第二,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首先,心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心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其次,心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同时发生性。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可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学校要做好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学校将思想政治课程设为学生必修课程,体现出学校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但心理素质教育未受到学校的同等重视。学校应该设置相关心理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多元化途径,妥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学校要做好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意识的良好品质,教导学生珍视生命,珍惜人生。

第三,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学生在性格方面争强好胜,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反叛心理,出现灰心丧气现象,这样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不利。学校应该鼓励舍友、班干部或者知心朋友正确疏导这些同学,帮助他们摆脱人生烦恼,消除心理障碍,拥抱美好人生。社会的心理素质教育。

任何群体和个人最终都走向社会,所以现今社会要承担教育人责任。社会制定出各种道德规范,约束社会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体现出社会道德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社会还应更加完善。

第一,设立正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训、锻炼、培养和造就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个体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个体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第二,加强对现任心理健康工作专业人员的再培养。提高在职人员专业水准和在职人员工作效率,促使他们切实解决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

篇11

关键词:胜任力 素质 职业经理人

一、问题的提出

国美的黄光裕与陈晓之争,让我们对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重视起来,到底什么样的素质的人才能够胜任职业经理人,会给企业带来理想的业绩。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的变革,和职业经理人的迅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关心其管理者是否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并能够最大极限地激发、挖掘员工的潜在素质,获得满意的绩效和竞争优势。因此,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胜任力模型来帮助他们识别,要在一个职位上实现良好的业绩必须具备哪些技巧、知识以及个性,并且使用胜任力模型来保证人力资源体系能够把精力集中在这些技巧、知识以及个性的开发上。

二、胜任力相关理论

1.胜任力理论的溯源

1911年,Taylor进行了被称为“管理胜任运动”的“时间---动作研究”,此研究被普遍认为是胜任力研究的开端。他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进而来确定不同工作内容对员工胜任力的要求,并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又采用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活动去提高员工的胜任力,来提高员工的绩效。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1970年,美国管理协会花费五年时间研究了1800名管理者,第一次通过比较优秀和一般绩效者的表现水平,并抽取出共同的个性特征来定义工作胜任力。美国管理协会定义胜任力为一般的知识,动机,特质,自我意向,社会角色,与工作有关的技能(Hayes,1979),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的管理者工作成功的五个重要胜任力为:专业知识、心智成熟、企业家成熟度、人际间成熟度、在职成熟度。在这五个关键的胜任力中,只有专业知识是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都分别具有的特征。

(2)国内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相比而言,国内胜任力模型在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王重鸣、陈民科(2002)运用了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方法,对全国5大城市的51家企业的2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问调查,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了高级管理者的胜任力特征,又运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等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在不同职位层次(总经理、副总经理)的管理者在胜任力结构上的差异,成为高级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建立的开端。

北京大学的姚翔、王垒(2004)通过对某IT企业开发部门的322名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IT企业项目管理者的胜任力要素及其内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IT企业项目管理者的胜任力可归为5个因子:个性魅力、应变能力、大局观、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品格。研究还探讨了该模型对IT企业项目经理的选拔和培训的参考价值。

3.胜任力涵义

胜任力这一词语是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成为管理界的专业术语,在对胜任力的定义的描述中,找出共同点是:与特定工作相关,且不稳定;以工作绩效标准做为参照;是个人的潜在特征或者行为。现有的定义中对胜任力表述较为规范,是McClelland,Spencer的表述,即胜任力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出来的任何个体特征。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表现是和一定的情境因素相联系的,具体说来,这些情境因素包括特定的工作角色、岗位性质、职责、组织环境、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等。不同的岗位对胜任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胜任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胜任素质模型归纳为以下几种:

(1)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素质的洋葱模型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大体上,“洋葱”最外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于“冰山”的水上部分;“洋葱”最里层的动机和个性,相当于“冰山”水下最深的部分;“洋葱”中间的自我形象与角色等,相当于“冰山”水下浅层部分。洋葱模型同冰山模型相比,本质是一样的,都强调核心素质或基本素质。对核心素质的测评,可以预测一个人的长期绩效。相比而言,洋葱模型更突出潜在素质与显现素质的层次关系,比冰山模型更能说明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职业经理人的胜任力素质解析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职业经理人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旧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由此推出职业经理人通用胜任模型:

下表为职业经理人的通用胜任模型是斯班瑟以36种不同的管理职务模式为基础,包括各级各类各行业的管理职务模式。该模式显示出不同等级、部门与工作环境工作下的管理特质。

每项能力中的能力与指标都依照频率排列,频率最高或最重要的首先列出。

对表中每一项的胜任力素质解析:

影响力:最佳的职业经理人会使用合理的影响力来改善公司的运作,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为个人牟利。

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或参与式的管理,是最常被提及的管理者能力,而且通常都用在团队或团队的成员身上,不过也可用于同事或上司。

分析思维:对各层级的杰出职业经理人来说,分析思维都是重要的特征。管理者在影响力、技术专长与成就欲等相关特征上,都会有分析思维特征体现。

主动性:主动性为职业经理人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在个人的工作职责之外把握住机会,为未来的问题或机会做准备。主动性若用在处理以下情况时,则表示为:

1.在机会出现时立即掌握

2.迅速、有效处理危机

3.超越某人正式的权威界限

带队伍:带队伍与团队协作,两种能力都暗示或表达对他人的正面期待。

四、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价

目前的文献中,描述各种胜任力模型种类繁多,大多都是针对各种岗位而建立的胜任力模型,但是对于建立了胜任力模型之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胜任力模型,发挥胜任力模型的作用和价值。现有的文献探讨的较少,下面以某一公司为例,运用AHP方法,说明应用胜任力模型对职业经理人如何进行招聘评价:

案例:设某公司拟从三个侯选人中选一人担任职业经理人,候选人的优劣用六个胜任力素质去衡量,这六个是:1.分析思维2.影响力3.团队协作4.带队伍5.主动性6.成就欲。关于这六个胜任力素质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设定的胜任力重要性矩阵A为

求λ要解n次方程,当n≥3时计算比较麻烦,可以用近似算法。采用Saaty给出的求λmax近似值的方法,这种近似值算法的精度相当高,误差在10-3数量级。Saaty给出的求λmax的近似算法如下:

(1)A中每行元素连乘并开n次方:

wi*=,i=1,2,…,n

(2)求权重:

wi=wi*/wi* i=1,2,…,n

(3)A中每列元素求和:

Sj=aij,j=1,2,…,n

(4)计算λmax的值:

λmax=wiSi

用上述近似算法求得例子中矩阵A的λmax=6.453,小于6阶矩阵的临界值

λ′max=6.62,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这时本征向量为

B1=[0.1685,0.1891,0.1871,0.0501,0.1501,0.2550]T

三个应聘者分别记作M,N,P;设在各属性下比较的结果如下:

由W=B2B1=[0.3371,0.3148,0.3081]T可知,M>N>P,所以选择候选人M任该职位的职业经理人。

五、结论

目前,关于胜任力素质的研究还停留在建立各行业各层级各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阶段,即从横向的角度研究;随之,又研究胜任力与招聘甄选,培训,绩效等方面的关系,即从纵向的角度研究。对于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挥胜任力模型的价值和作用,则介绍的很少。本文探索应用AHP方法,把已经建立好的职业经理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应用到现实中的招聘和评价中,希望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C.McClelland.Testing Competency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OlesenCarrie, WhiteDavid, Lemmrlris. Caree model sandculture change at Microsoft[J].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07,(25)31-36

[3]MaraMuratbekova-Touron. Why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introduces a competency-based leader ship model : a two-theory approach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9,20(3)606-632

篇12

【关键词】残疾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素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残疾人远程教育主要借助电大系统的教育资源和全国残联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政策优势,运用远程教育方式,面向全国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1]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于2004年2月16日在深圳挂牌,目前已有29个地方电大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教学点,共有7,000多名学生。各地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电大为主体,残联协助,如深圳、南京、武汉、天津电大等;其二,残联为主体,电大协助,如青岛、广州、江门等地的教学点。除此之外,有些电大还借助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力量来办学。在专业建设方面,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特点和就业需求,开设了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社会工作、英语和会计四个专科专业和社会工作、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增加了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充分融入社会的机会。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积极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好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实施远程特殊教育计划”。由于在远程学习中,教与学处于准时空分离状态,再加上大部分残疾人缺乏远程学习经验,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能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树立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辅导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辅导教师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要素,其能力素质的构成和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支持服务水平和质量,一直是国内外远程教育机构关注的问题。陈丽[2]提出: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促进者和指导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辅导教师贯穿于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解答问题、批改作业和讨论等多种对话方式,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实现对学生的个别化辅导。英国开放大学为辅导教师制定了严格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辅导教师系统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美国著名网络学校凤凰城大学,其成功因素之一是建立了独特的教师组成模型和培训机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最大的远程教育机构,也对辅导教师的资质和能力做了详细要求。辅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远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姜玉莲等[3]在结合我国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辅导教师素质模型,分析了他们产生优秀绩效所必需的行为特征和不同工作性质与内容的素质要求以及工作绩效目标的差异性,为辅导教师人力资源规划与聘任管理确定了导向与标准、绩效管理反馈、培训开发计划制定与酬薪管理分配的价值取向和结构。吴运娟从课程导学、支持服务、理论科研三重任务出发探讨了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化素质。[4]胡志金从导学、助学和促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能力结构。[5]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我们充分考虑了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从而构建出残疾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

随着远程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远程教育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学资源普遍缺乏、支持服务不到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堪忧。而其中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辅导教师,他们在质量和数量上均不能满足要求。残疾人远程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多数教师反映残疾人远程教育中的辅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他们要身兼数职。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身体条件决定了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帮助,由于缺乏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他们更敏感,更渴望获得认可。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辅导教师肩负着更重的责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素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访谈法为主,为了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残疾人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学生和辅导教师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首先,选取了15位平常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为受访对象,他们均来自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基本情况详见表1。从他们的角度提取出目前辅导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学生对辅导教师的期望。其次,从成立时间、在读学生数、辅导教师人数、地区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了9个教学点的37位辅导教师为受访对象,基本情况详见表2。从辅导教师的角度分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及他们认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的帮助。陈向明[6]认为访谈法可以“进入受访者内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和辅导教师的真实想法。

由于辅导教师分布在不同教学点,访谈主要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电话的形式,数据收集持续六个月。我们拟定学生和辅导教师两类访谈提纲,涉及的内容有辅导教师提供的帮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辅导教师的日常工作、为工作做的特殊准备等方面。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我们分别从学习、生活、精神等层面来分析学生的需求。

篇13

一、建设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培养造就一支具备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新技术发展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者,为了构筑人类昨天和明天的桥梁,必须从教不息,学习不止。而历史学科有它的特点,它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在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和开发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包含政治课在内所有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感、现实感、使命感。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系统、渊博、扎实的文化素质,灵活、高超的教学技能;更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起点,积极而主动地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教师必须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科学的历史观、人生观是学生素质最基础最集中的体现。历史教学以其独特的内容构成了培养学生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广阔空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在向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的同时,阐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给学生以启迪。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优势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培养

初中学生是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丰富实在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富有实效。譬如,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结束”时,可同我国春秋奴隶制没落比,让同学知道中国比西欧结束奴隶制社会早了近千年,这说明我国是四大文明故国之一,且排列第二位,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装的个性差异,从思想上,行动上接纳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篇14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独立运用科学方法来处理科学问题。而科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年龄及心理成长息息相关,这也是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与心理学实验相结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拓展

 

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指的是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不断更新,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在日后的科技发展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具备科学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具备科学知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的操控能力,整体把握“公民科学素质”的推进。

 

二、小学科学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的结合实例分析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自然课,对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国民科学素质的学科。注重科学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启蒙阶段,到成熟阶段,从接触植物、动物再到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发展的变化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而心理学中,结合年龄特点等,与科学学习接轨,辨别科学知识中的真伪科学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植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都能细心地观察,对掌握植物的特征保留已有的经验,所以,学习中能够唤起记忆,教育者应结合这一特征,应用经验心理学与经典心理学,大胆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拘泥于教材,为日后的植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科学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结合的前景发展前瞻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大多数取决于事物的表面,没有良好的科学规律性,学生虽然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够不自觉地观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课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风化雨。教育者要把握这一特点,对客观事物分析时,使学生获得感知,例如,动物的特征,对动物的特征可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的顺序,从外部特征、生殖特点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小学科学课是集观察与实验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未来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学知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