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素质教育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
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对学生而言,这些特征的综合统一构成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或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科素养 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了中小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热情。但是,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根本口的是什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的症结性问题在哪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或有效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
1 “素质”的学理意蕴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素质”,人牛而有之、先天赐予,这是多年以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赋予它的惯有解说。《现代汉语词典》解:“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或心理学所指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性的先天特点。《教育大辞典》解:素质,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冈素;公民或某种专业人才的基本品质。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永恒的,但具体内涵则应是发展的。素质,从其总体构成看,应该包括自然性的素质(如先天的遗传)、通识性(普遍的)的素质(如社会公德)、专业性的素质(如医生、律师、艺术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从学理意蕴看,素质首先是一种基础。“素”的本意就是本色,即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基本要素和元素;“质”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和质量。落实到人的身上,素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做人、做事、交往、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这些基础性的成分既是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能否顺利地完成面临的各种任务,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终生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素质是一种条件,表现为一个人经过学习而具备的能够顺利完成既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条件包括先天赋予的生理条件、正常的智商及生理解剖结构等,亦包括经后天教育和努力而形成的符合工作需要的各种基本素养。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它包括学生的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教学实践中要着眼于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其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素质教育中教师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呢?
2 素质教育重过程轻结果
素质教育宏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穿插有效的教育手段,不同学科,不同科目有不同的穿插方式。如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要强调重过程轻结论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只把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提供给学生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为了某个结果,学生需要动脑、想办法、也许结果可能不尽如意,但学生会回过头来核实错误出在哪里。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规范地进行操作,学生会更认真地去观察、去比对思考、去动手查资料。实验结束后,学生觉得很充实,从头到尾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去验证理论,养成科学的实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客服了以往教师准备所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规范操作步骤,学生的实验操作只是表面化的演练过程。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目前,有好多学生已感到高中阶段信心的紧迫性,觉得努力学习了,可是收获甚微。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对每个知识点不求甚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十分重要,教师要传授给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很少翻阅名人传记、《读者》等有启示性的文章,教师应该用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给学生以启示,或以优美的短篇文学陶冶学生情操。我曾多次用“智慧背囊”的小短文给以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启示,如“一分钟”、“禁门”等。培养学生学习时以高效、用心、不做假为主,提高速度、准确度并增强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 以文教化,学会做人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最复杂的东西变成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而学生学习时表现的心干情愿的、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1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强,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育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在生活中去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先把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每组一张纸或一个蛋糕,并仔细听老师要求,一定要平均分,然后做。先让学生自已动手分。问他们分到多少,是不是一样多,你得到了多少,怎么表示?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3 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如是数学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等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4 用电脑课件直观地进行教学
譬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时:
电脑显示,在天平左边的四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两个苹果,这时天平平衡,还知道一个苹果是200克,问一个橘子是多少,课件直接显示左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等于右边的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那么左边有两个橘子,而右边有一个苹果,这说明两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是一样重的,所以一个橘子重100克。电脑显示很直观,易懂。
右譬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格和割补法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5 学生讨论,交流也不可少的
把学生自由组合,每4人一组,老师巡视,观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再如课堂数学中,让学生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在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5.1 师生互动。
有个别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你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还可以故意出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让学生指出。
在完成作业时,不要过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能完成多少是多少,但要认真,自己做,这个是很重要的,检查作业时要查是不是自己做的,那些做不起,板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5.2 以人为本,和学生做朋友。
用老师的爱和认真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他们觉得不做作业,不认真学习是对不起老师的,当然这需要时间,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们遇到的困难,嘘寒问暖。
5.3 千万不要打题海战术。
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一、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做、敢创新。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中,要善于总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为推动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须有新的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选题、分析题、画图、列式、运算和结果等各方面,都做到书写工整、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过程全面,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学习过程,切忌在教学中语言不当,逻辑推理不严密,列式运算马虎,书写混乱,甚至在讲课时,语言表达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管什么模式,都应该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统一,应该同时发挥学和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创造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创造。正如海森堡所说“发现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长期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的孩子很少提问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差,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不善于有意识地去发现、去研究,因此这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开发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本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如“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栏目可以衍生出许多适合学生的“研究课题”。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留一些“悬念”,留待学生进一步去钻研讨论,这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好方式。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
讨论,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讨论中,师生互相交流,能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学生从讨论中解决了问题,能得到一种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讨论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通过参与讨论、点拨、诱导并适时激发,实现因材施教。师生互帮互学,使低层次的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的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并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在讨论中学生能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有质疑问难的勇气,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其独特才能的机会与场所,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很吃力,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感到苦恼,思想压力大,性格沉闷,自信心不强。究其原因,大都是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的板书一字不漏抄下来,有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学不好物理,而且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使个性品质上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
要会自学首先要读书,要会读书。物理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思维逻辑和思想教育要求。取代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养成看书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读不惯、读不细、读不懂等问题,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明确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具体如下:(1)通读,新课前,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本课内容,大致了解知识结构和要点,疑难处做记号为课堂的学习做准备;(2)详读:要求将现象和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逐句细读,多思,将相关的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对基本概念了解表达方式和清楚应用范围和条件,反思多问,从不同角度思考;(3)精读;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术语涵义,把概念和规律活化,达到见“物”明其“理”,“知理”联系“物”,灵活地将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时注意层次,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概念和规律,经过阅读,复习阶段达到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今后独立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和猎取必要知识,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学必须要符合可接受的原则,即传授知识的多少、难易、快慢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学生智力的发展必须要达到潜在水平与现有水平的辩证统一,教学的难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现有发展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由现有的水平区发展到潜在的水平区。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区,也能高于学生的潜在水平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协调发展、基本素质健全的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是信息万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已成为神话,一如既往地生活已经不可能。这样,教育需要做而且可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做人奠定足够的底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更不是一种教育制度 ,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的哲理、做事的能力和做学问的功底。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教育思想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则必须有以下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中心;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眼前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学校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教学组织、科学研究、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要调整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由教育目标确定的,而学生的素质结构又是由教育内容来确定的。因此,调整教育内容就成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点。所谓调整,首先根据对人的基本素质的需求补充和丰富教育内容。其次,删减重复、过时、无用的内容。课程内容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必须注意综合性和实践性。注意最新信息的采集和新科学、新技术的引入、强调动口、动手能力和手工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物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物理作为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如果不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突出与物理特征相关的物理教学的特点,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就是从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物理学知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物理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特征;物理学知识的抽象思维性、科学美的特征;物理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性特征;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史明晰哲理性特征。
2.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陈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实际教学看,违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活动除书面作业外,动手实验几乎一片空白;第二是教学中教师主导有余,学生主体不足,不是因学论教,而是因教论学,教师独霸讲台,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是缺乏教育学生学的全面观念,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⑵方法落后。反映在三个方面:注重教死书、念死书,形成学生念死书的习惯,不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演译忽视归纳,从理论到实践,忽视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满堂灌彼彼皆是,启发式鲜为人知,没有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做文章。
⑶效果低下。表现也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达不到大纲要求,40%以上的学生获得知识不系统、不深刻、不牢固;其次,教师对物理厌教使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物理感兴趣;最后,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观念薄。
以上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当前大力提倡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相违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三、对中学物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1.物理教师要有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体而言,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是物理教师搞好教学所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可以从物理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主动性。
⑵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⑶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专家们一致认为,工具性知识应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只有工具性知识掌握好了,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就寸步难行。
2.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面对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
⑴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
⑵交往与合作能力
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是顺利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否则,对学生的指导便是一句空话.
⑶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一个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的实验知识丰富,实验操作熟练,灵活。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他们都和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有了对比学生学这节课的内容就简单,容易多了。
⑷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物理学时空观、物理学物质观、物理学方法论等。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区别的标志之一。物理教学本身的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新的物理学的方法论以与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学会掌握筛选、吸收、利用各种信息的方法,如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从而把握学科发展、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更加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发展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唯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8.7.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实效 素质教育
一、发挥教师教学指导和素质影响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多听公开课,重视学校领导和同事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明确今后讲课的方向。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大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变带领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真正有“素质”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教的班级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继续努力丰富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二、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局限于传授基础知识,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某些学校一味将升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导致教学实践应用环节相对匮乏,导致学生数学成绩日益提高而能力逐渐降低的矛盾,学生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两极分化严重,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掉越远,渐渐失去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保证学生素质与知识齐头并进。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问题的解决结果,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对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师必须充当引路人,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素质。
三、做好课后教学辅导和因材施教工作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我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坚持认真备课。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
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强化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探索、思考和动手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思想,了解怎样学好数学。解决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在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同时,不忽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统筹兼顾,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针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较多选取课外活动让他们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关注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兴趣,达到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不能只着重于定义、概念的分析和传达,还要将概念和实践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多学习,通过观察、尝试,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式服务学生。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概念、公式动态化,进行形象化演示,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兴趣。在多媒体系统演示下,那些生硬的数学公式、含义定理、生僻的法则和科学的解题方法等都能够活灵活现展现,使学生牢记于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实事求是、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要狠抓知识和素质教育。总体来说,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学校从根本上长期努力。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结合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不断努力,总结检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袁红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认知结构[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
[2]王志华.如何加强初中数学的双基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