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审计协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蔡文姬身上携带木槿花引起澜的回忆。
2、在开始,澜只是将蔡文姬当做任务目标对待,但是当澜看到蔡文姬佩戴的木槿花,勾起了小时的回忆。在相处后,澜渐渐地被蔡文姬所感染,开始正视自己的命运与人生,并做出了大胆的反抗。
3、澜小时候也生活在一个村庄,许多年后,关于村庄的人和事,还有那些关于“怪物”之类纷扰杂乱的过往,早已随三分连年的战火殆尽,唯一还值得澜想念的,只有他在村口亲手种下的那株木槿花树,那时候,身为孤儿的澜还很小,那是澜迄今为止唯一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短暂得就像不曾有过。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根类蔬菜作物;深松机械化;增产原因;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05-01
根类蔬菜作物主要指大根(日本萝卜)、甜菜、胡萝卜等。根类作物深松机械化,是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重要部分。2005年以来,凌海市农机推广站一直开展根类作物深松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项目累计实施3.2万hm2,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20%左右。平均增产1 462.5 kg/hm2,农民总增收节支达1.95亿元。
1 根类蔬菜作物深松机械化种植的增产原因
调查发现,传统耕作方式易形成犁底层。厚硬的犁底层阻碍根类作物的根系生长,当然也阻碍大根(日本萝卜)的果实(瘦长型)伸长。在根类蔬菜作物种植技术上,推广以深松机械化为主导的种植模式,使根类作物增产优质成为可能。根类作物深松机械化是农民普遍认可的技术,尤其是旱灾和涝灾年份,效果会更好。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土壤蓄水保墒,增强抗旱能力;有助于作物生长发育,保证根茎类作物增产[1-4]。例如,大根(日本萝卜)播后30 d根长为35 cm,最后收获果长度平均值为50 cm,最长果为85 cm,深松产量为112.5 t/hm2,不深松产量为82.5 t/hm2;甜菜最后收获重量为1.5 kg/株,最重的达2.5 kg/株,深松产量为67.5 t/hm2,不深松产量为54.0 t/hm2。
2 根类作物深松机械化种植的效益分析
2.1 基础数据的采集
2.1.1 作物种类。根类作物主要有大根(日本萝卜)、甜菜、土豆和元葱等,因根类作物不同,增产效果也不同。现主要以大根、甜菜2种作物为分析作物。
2.1.2 产量。因自然气候不同,根茎作物的产量也不同,比如:大根产量在90.0~112.5 t/hm2,增产比例一般都在20%左右,以101.25 t/hm2计算;甜菜产量在52.5~67.5 t/hm2,增产比例一般都在15%左右,以60 t/hm2计算。
2.1.3 价格。根类作物与其他农产品一样,历年的价格也在变化,取近年的平均价:大根以0.3元/kg计算;甜菜以0.51元/kg计算。根类作物的深松机械化与不深松的比较,只多了一道深松作业,因而只计算多出的一道深松作业的经济数据。机械化深松作业收费以525元/hm2计,柴油价平均按5.07元/kg计。这里应该指出:实际应用中,深松作业有单独深松作业的,也有在联合整地机上配装深松铲一起整地作业的,后一种要省去部分作业成本。
2.2 效益分析
2.2.1 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分析。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大根为30 375元/hm2(101 250 kg/hm2×0.3元/kg);甜菜为30 600元/hm2(60 000 kg/hm2×0.51元/kg);单位面积增加的经济效益:大根为6 075元/hm2(30 375元/hm2×20%);甜菜为4 590元/hm2(30 600元/hm2×15%)。
2.2.2 机械化深松作业成本分析。①拖拉机折旧摊费=[拖拉机成本(1-10%)]/[年工作日×折旧年限×日工作量]=(18 700×(1-10%)/(65×10×2)=12.95元/hm2;②农具折旧摊费=[农具成本(1-10%)]/[年工作日×折旧年限×日工作量]=(2 384×90%)/(15×7×2)=10.22元/hm2;③柴油费=柴油价格×单位面积耗油=5.07×21=106.47元/hm2;④副油费=柴油费×10%(按主油费的10%计)=106.47元/hm2×10%=10.65元/hm2;⑤驾驶员工资=日工资/日工作量=50元/2 hm2=25元/hm2;⑥拖拉机维修费(年维修费按购机价格10%计)=年维修费/[年工作日×日作业量]=(11 000×10%)/(65×2)=8.46元/hm2;⑦机具维修费(年维修费按购机价格10%计)=年维修费/年作业量=(1 600×10%)/(15×2)=5.33元/hm2;则作业成本=拖拉机折旧摊费+农具折旧摊费+柴油费+副油费+驾驶员工资+拖拉机维修费+机具维修费=12.95+10.22+106.47+10.65+25+8.46+5.33=179.08元/hm2。机械化深松作业操作者获得的效益=525-179.08=345.92元/hm2。
2.2.3 综合经济效益分析。①价格优势。根茎作物深松机械化的产品,一般果实大,质量好,卖价要高于一般产品的15%左右。大根为101 250 kg/hm2×20%×0.3元/hm2(1+0.15)=6 986.25元/hm2;甜菜为60 000 kg/hm2×15%×0.51元/kg×(1+0.15)=5 278.5元/hm2。②综合效益:种植户种植大根6 986.25-525=6 461.25元/hm2,种植甜菜5 278.5-525=4 753.5元/hm2;有机户种植大根6 986.25-345.92=6 640.33元/hm2,种植甜菜5 278.5-345.92=4 932.58元/hm2。
2.2.4 根类作物的累计总效益。只按有机户效益计算,大根:2.07万hm2×6 640.33元/hm2=1.375亿元,甜菜:1.13万/hm2×4 932.58元/hm2=0.557亿元,合计效益1.932亿元。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类蔬菜作物深松机械化,会给种植户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节本增效,增产增收。
4 参考文献
[1] 杨文辉.大力推广深松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6):13.
[2] 张春平,王丽.试论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2):22,24.
关键词:内部财务审计;特性;作用;实施
内部财务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从财务角度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是否执行、会计核算流程是否遵守、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是否达到。集团企业由于下属子分公司众多,会计核算层级复杂,内部财务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特性
1.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向性
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通常由集团财务部门、稽核(审计)部门组织人员完成。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集团内部各公司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财务审计既要提供监督、评价,更要提供咨询、服务。内部财务审计一般在集团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向集团主要领导负责。
2.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程序相对简化
内部财务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计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本集团的情况比较熟悉,在组织实施审计时,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可以大为简化。一是制定内部财务审计项目计划时可根据集团内部各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集团财务年度工作计划拟定,报集团领导批准后实施。二是内部财务审计针对性比较强,许多资料和调查都可以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平时积累。
3.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灵活性
内部财务审计主要是为集团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财务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集团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财务审计的形式多样、灵活,既可进行例行内部财务审计又可以进行内部财务专案(专项)审计;既可进行事后内部财务审计还可进行事前(事中内部财务)审计。
4.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及时性
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是集团内部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集团内部的问题进行审查。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既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内部财务审计程序,及时开展内部财务审计;还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及时发现下属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通过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采取应对措施,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作用主要有: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监督作用;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评价作用;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控制作用;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促进作用。
二、集团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实施
1.制定内部财务审计计划
集团财务部门、稽核(审计)部门在年初时制定集团年度内部财务审计计划,制定内部财务审计项目计划时,应根据财务、稽核年度工作计划,结合被审计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定审计时间。年度审计计划制定好后报集团领导批准,由集团财务部门、稽核(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在对下属公司开始实施内部财务审计前,先下发《内部财务审计通知书》,《内部财务审计通知书》一般应包含经下内容:本次内部财务审计的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及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填好回执后交回审计人员,《内部财务审计通知书》及回执是审计底稿的一部分。
2.内部财务审计具体实施
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进入被审计企业开始审计后,审计人员应主动和被审计企业相关人员做好沟通,请被审计单位及时、完整地提供财务预算、决算资料,合同协议,资产台帐、会计凭证、帐簿等文件。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应先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流程,比如销售流程、采购流程、费用流程等。流程了解完毕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测试,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需要多抽一点样本看看是不是每个样本都是有适当的控制。内部财务审计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财务报表科目进行实质性测试,同时,审计人员还应关注被审计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包括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台帐登记情况、标签张贴情况、资产的保养情况等。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底稿,并对必要的证据进行复印。审计人员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时,有权要求被审计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证明材料。
3.内部财务审计终结
内部财务审计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应及时对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如有疑问及不明确的地方及时和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形成《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书》,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拟处理意见和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经和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后,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的最终的处理意见,《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书》需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审计人员在审计底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书》、相关测试表格、复印资料等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形成后报集团领导审阅,将集团领导的意见及时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并督导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根据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审计人员还应为被审计单位出具管理建议书。
一、加强征地拆迁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征地拆迁财务审计是指在拆迁工程的过程中,由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拆迁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评价,对财务数据进行核查,并提出意见及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加强对现代社会征地拆迁工作的财务审计,是适应现代社会新时期形势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控制拆迁工程费用的要求。征地拆迁工程所用的资金量较大、工作情况较为复杂、政策性较强,且与各个方各面都有许多密切的利益关联。现代社会征地拆迁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是密切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及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今社会中的征地拆迁的财务审计监督一定要在维护社会效益、社会利益以及公众利益的基础上。
二、当前拆迁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的征地拆迁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需要及时加强综合素养。由于采取审计工作的广泛性及专业性,而且相当的复杂,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要求征地拆迁的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懂得一定程度的专业工程技术和财务知识,自身具备很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熟悉征地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有较高的征地拆迁方面的政策理论水平。然而,我国现今的征地拆迁工作财务审计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丰富的财务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与能力水平,大多数征地拆迁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够做到全面具体的了解征地拆迁财务审计、会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在内的专业知识,因此对现代社会中的征地拆迁的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及效果起到非常大的阻碍影响。
(2)征地拆迁资金审计时间滞后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都是在工程竣工验收结束以后,并且工程竣工决算完成才能够进行对工程的财务审计工作。征地拆迁发生在工程开工之前,是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阶段,如果将征地拆迁费用放在工程竣工决算完成之后再进行对其的财务审计,就会显得对征地拆迁财务的审计较为滞后,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现今社会环境下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财务审计问题和不良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企业和基本建设工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审计手段落后
现今社会市场环境下的征地拆迁的工作经费支出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要求。经过调查发现,征地拆迁的有关单位往往采用领导集体会商的方式确定征地拆迁资金的支出标准,然后根据各有关单位在拆迁工作中所占的工作量大致比例进行分配。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征地拆迁财务的计算机审计相对的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专业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及使用较少,还没有达到改善人工数据输入量的情况。
(4)征地拆迁财务管理不健全
现在的很多征地拆迁财务管理方法与制度不够健全,严重的影响到征地拆迁的财务审计工作。如果征地拆迁没有及时安置很有可能会导致征地拆迁成本与不稳定因素不断的增多。征地拆迁安置房的建设进度普遍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其他原因会比较慢,大多不能按协议约定及时交付,从而导致出现难以控制征地拆迁安置成本费用支出的现象。征地拆迁的资金由于经常不能按期支付的,被征地拆迁居民的正常生活就会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发生许多集访、闹事等不良影响的事件。有些征地拆迁的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部分的征地拆迁项目中,对所欠款项的追回没有较为详细的有力计划,以上所述征地拆迁财务管理的不健全会直接导致现代社会市场环境下的征地拆迁财务审计工作出现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基础建设财务审计水平的基础对策
(1)加强财务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征地拆迁的相关部门必须不断的培养现代征地拆迁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业务能力,提高征地拆迁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积极吸收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建设良好的财务审计人员队伍。通过强化征地拆迁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注重培养征地拆迁财务审计人员的良好人际关系与交流技能,以期达到正确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冲突、利益诱惑的目的。
(2)改善财务审计方法
应全面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积极开展征地拆迁的计算机财务审计软件的开发工作,充分的运用好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使征地拆迁的财务审计工作越发的趋向于现代化,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财务审计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和避免征地拆迁财务审计问题。通过现代化的对征地拆迁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分析,以便于在最高程度的降低征地拆迁所面临的决策风险,加强征地拆迁中的财务审计。
(3)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审计
应全面加强对征地拆迁的全程监督审计,切实实行对征地拆迁的全程跟踪财务审计有效方法措施。要做到在征地拆迁还未正式开始进行之前就介入,充分的了解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设计规划、原址原貌、资金来源以及征地拆迁的运作模式、熟悉征地拆迁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参加工程建设招投标召开的会议,主动积极的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财务核算和资料审核程序等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征地拆迁工作的任务量较大,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与征地拆迁相关的人口相对众多,各个拆迁户房屋结构有所不同,面积也都是各不相同。一定要积极深入拆迁的环境现场,尽最大能力获取第一手资料,加大拆迁工作全过程的透明度,落实财务审计的监督。相关征地拆迁的主管部门与具体实施单位必须要将各自的补偿执行标准、职责权限、补偿项目以及征地拆迁补偿财务等恰当的进行张榜公布,使人民大众充分了解和认识其工作过程,真正的做到公开、透明、公正的社会群众的监督。新的拆迁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经以国务院令第590号出台,集体土地征收明年出台法规。
(4)改革和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制度
要充分深入了解和具体科学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众多矛盾,并结合征地拆迁的相关补偿标准与地区差异情况,充分考虑土地用途转化后的增值因素和被拆迁房屋的位置、用途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市场房价等情况的变化发展,定期对区域征地拆迁地价和拆迁补偿标准进行具体的评估,对补偿标准做出适时的调整,尽力使补偿标准更趋于合理化。及时、科学的健全征地拆迁的规章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要切实实行一事一档备案的详细制度,做好征地拆迁的基础工作。制订适当的有关征地拆迁工作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流向实行严格的监控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与补偿资金的有效管理、指导及监督。要切实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完善征地拆迁管理制度并建立起严格的实名责任追究制度。
[关键词]高职高专 财务审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 03—0173—03
[作者简介]栾春玉,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副教授(吉林长春 130022)
一、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财务审计教学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个案教学。而财务审计很多流程式操作是需要实践环节辅助认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财务审计职能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缺乏感性认识,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材乏味。在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考,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财务审计这门课程一直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该课程一直从属于会计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专院校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开发,“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几乎没有。笔者曾经在2009—2011年对我校会计系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70%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多、枯燥、抽象、难以理解,25%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理解了,但不知实际如何操作和运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理解。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工作底稿,80%的学生不知工作底稿如何编制。其主要原因是:财务审计普遍采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课堂上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能采用的只是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综合性、系统性差,比较分散,所以无法从总体上领会财务审计工作的精髓。
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观念传统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重视财务审计课程教学,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有些院校只开会计专业,没有审计专业,而财务审计课程一直是“大会计”专业下的主要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财务审计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及综合性学科,融汇会计、税务、统计学、经济法、计算机等理论与方法,它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所以财务审计课程难度较高,本科院校将财务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在快毕业的最后一年。由于有的学生会计基础不扎实,再加上有较多的学生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的学生临近毕业又要找工作,时间紧张,心里不踏实,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也不重视。
2.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高专在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过分强调理论教学,重视说教和灌输,在实践环节上蜻蜓点水,非常肤浅,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发挥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和执业界的技术需求。
3.财务审计实践教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完善、补充和修改,导致审计准则、制度、政策也处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从而使财务审计教材、实践教材都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致使有些内容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审计实践发展较晚,审计课教师难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财务审计教材和实践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再加上财务审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财务审计理论内容太多,各种理论互相穿插、渗透,导致学生一方面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难以一次性理解透彻。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经调查,在财务审计方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学校平均仅占3%左右,这种现状使得财务审计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懂得审计实务,还要懂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懂会计电算化,还要懂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真正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师却是风毛麟角。
5.财务审计模拟实验成本高,设计难度大。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资料,只需要一个典型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整理,到明细账、记账凭证汇总表,再到登记总账,最后到会计报表的填制就可以了。财务审计一般采用逆查法,先从会计报表审计,再到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查时间一般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所以财务审计实验资料时间跨度较大。实验资料除了会计实验所需资料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同、契约书、协议章程等,除了准备正常资料以外,还要设置“审计障碍资料”。
同时根据审计目标,还要审查账实是否相符,需要对现金存货、同定资产、证券资产等通过盘点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而实物资产的配备难度较大,它需要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以及债权、负债采用函证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和所有权的归属,有时还需要直接观察法等其他方法来证实资产的存在。此外,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会计资料,企业一般不愿意给予提供,因为这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数据间的连续性、相关性与钩稽性,这就使得资料的筹集难度增大。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财务审计实验资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充分考虑电算化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对数据和资料要求,不仅准备模拟手工资料,还要准备电子财务审计数据,要购买软件、计算机等,所以财务审计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耗费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同时硬件设备成本也较大。
6.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建立财务审计模拟实验除了设计难度大以外,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比如,对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的盘点,对往来款项的函证等,而这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只能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弥补。联系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但财务审计课程一直从属于大会计专业教育范畴,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开发,而对审计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开发却不重视。所以很多院校财务审计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还处于探讨阶段。
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围绕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形成“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培养审计专业技术为主线设计课程,将财务审计课程一分为二。其中,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在课时分配上,要尽量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最佳,突出高职高专实践性教育的特点。
1.单项实训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的现场,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审计思维模式和审计职业的洞察力。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一般分成两块:一块是审计理论和方法,内容较少;一块是审计实务,内容占90%左右。在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认为,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审计实务方面,主要以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为主,案例分析旨在说明哪些违背了审计准则、会计制度、法规,说明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做哪些调整分录。但这种案例教学比较机械,没有设置多种情境,不能培养学生审计的应变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综合实训包括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财务审计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财务审计理论的内涵。审计模拟实验就是先确定一个被审计单位,以该单位的会计核算为基础,采用适当的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完全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在获取审计的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审计约定书的编制,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实践操作过程,熟悉财务审计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抽样、实质性测试,以及各种审计方法和概念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审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审计不再感到抽象,获得对审计的直观的认识,并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满足工作要求。
三、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改变观念,重视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高职高专重视这项工作,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因此高职高专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会计、轻审计的观念,重视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对于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一方面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派专人去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实践,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联系好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基地;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组建一个知识结构搭配合理的研发小组。无论是单项实训,还是综合实训,无论是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建设,还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要成立研发小组来专门研究组织、设计实践教学。首先,案例教学特别是在案例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需要,还要新颖、有时代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由研发小组搜集、组织设计案例,并编成案例习题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需要配备整套财务背景资料和一到两年实际的财务数据与电子数据,同时还需适用配套的工作底稿。由于实践资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知识面广,所以要求研发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只有组成这样知识结构合理的研发小组,才能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加强财务审计教材的建设。一方面以开发单项实训内容为主,根据教学环节,按照教学进度配备具有一定实践教学内容的教材,以便于学生尽快消化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训为主,确定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作为模板,所需素材要求既能满足手工模拟实习,又能满足电算化模拟实习。在编写实践教材中,购货与付款循环、销售与生产循环,以及投资与筹资循环等业务要囊括在中。同时无论原始凭证、账簿、报表还是工作底稿都应按实际模板建设,除了全套财务资料,还要包括进行制度基础审计所要求的相关资料,以及各种内控制度和上一年的审计报告。在编写模拟审计对象财务资料时,应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置一些审计陷井。财务审计实验教学要具有扩容性和开发性,不设置答案,要由参加实习的学生自由判断。如对往来款项采用函证审查时,应对哪些客户进行函证,由学生自己判断。同时要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设置一套适用工作底稿。
4.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采取措施,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1)要安排教师到会计事务所、企业、审计机关去脱产学习或作兼职,提高他们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定期集中进行实践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3)可以聘请业务素质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审计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强化审计的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承担实践课程教学的指导工作。这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的交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鼓励专业审计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汁师)、CPI(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以便获取更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洁玉等,新世纪我国审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6).
[2]徐贵丽,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教育,2010,(10).
[3]鲁莹,对高校审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1,(2).
[4]于红莉,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建设的构建与实施[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一、加强拆迁财务审计,是新时期对基础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
拆迁财务审计是指在拆迁工程中由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拆迁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核评价,对财务数据进行核查,并提出意见及建议的一种专职经济监督活动,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在当前我国传统审计业务提升与扩展阶段,加强拆迁的财务审计,既是适应新时期形势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控制拆迁工程费用的一个要求。拆迁工程专用的资金量大、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与各方各面都有利益纠葛,切实做好拆迁费用的财务审计,保证每笔拆迁费用都落到实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损失,为后期建设工程的实施节约资金。同时,拆迁工作的财务审计也是解决拆迁矛盾,促进廉政建设,规范拆迁市场秩序的需要。拆迁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其直接牵扯到政府、开发企业、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审计监督要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好基层拆迁户的应得利益,防止拆迁部门以城市建设为由损害群众利益。虽然原《拆迁条例》已经实行了10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发展迅速,拆迁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在当前新《拆迁条例》的实行之际,我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拆迁矛盾正在日益突出。很多地方的拆迁规模呈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企业利益的需要动辄对几百户或上千户进行拆迁,拆除的面积也会经常达到几万、几十万平方米;拆迁改造的周期也越来越密集,很多时候前期拆迁改造尚未完成,新的拆迁工程又紧锣密鼓地开始;涉及的拆迁资金越来越多,一期拆迁工程往往涉及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巨额资金。综上所述,规模日益增大的拆迁改造工程要想顺利进行,充足的财政性资金和合理的财务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拆迁工程资金运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拆迁资金财务审计工作正是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重点资金进行监督审查。
二、当前拆迁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拆迁的财务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现阶段拆迁过程矛盾很多,拆迁补偿标准过低、拆迁实施者执行政策产生的偏差、拆迁评估工作的暗箱操作、粗吓拆迁户等等不正常拆迁现象时有发生。就拆迁财务审计工作而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拆迁资金的审计时间滞后现象。众所周知,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在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后,并且工程竣工决算完成才对工程进行审计工作,拆迁是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阶段,发生在工程开工前,如果把拆迁费用也放到竣工决算完成后再审计,拆迁费用的审计就明显滞后,这对及时发现和解决拆迁过程中发生的财务问题极其不利,“秋后算账”为时已晚,给国家、企业和基本建设工程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因其业务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而拆迁费用的审计工作不但专业性和广泛性强,还很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懂得工程技术和财务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审计人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拆迁工作审计队伍中的专业人员实践经验普遍不丰富。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在内的专业知识也很少能全面具备,在风险管理能力、应对变革与发展能力、计算机网络信息审计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拆迁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3)审计方法不当,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拆迁费用的计算机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都很少,当前审计工作运用计算机还只能减少计算量,而没有改善人工数据输入量大的情况。审计方法则主要有账项基础审计和多种方式交叉使用两种,这两种审计方法对拆迁发生新情况、面临的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致使使拆迁费用审计的失效。
(4)拆迁财务管理不健全。由于一部分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实际动迁范围和规划实施范围的差异,这使得拆迁的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有些项目动迁的评估工作不到位或者拆迁企业的故意欺骗,导致评估价格和签订的动迁协议价格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拆迁工程时间较紧、任务较重,造成拆迁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疏漏,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为了加快进度而任意“开口子”,补偿标准被随意调整;在个别项目中,被拆迁户的缓缴资金、欠缴资金等情况在核算上极其不规范,对所欠款项的追回也没有详细计划。上述这些拆迁财务管理的不健全直接导致拆迁费用审计的问题。
三、加强拆迁财务审计,提高基础建设财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内审人员队伍建设,促进拆迁财务审计的发展根据审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逐步培养审计人员相应的业务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吸收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努力使拆迁财务审计队伍的专业构成合理。通过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审计专业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交流技能,能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冲突、利益诱惑。
(二)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水平,实现拆迁财务审计的现代化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使拆迁的财务审计更加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全面化的分析,减少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降低拆迁的决策风险,提高基础建设工程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内部审计;范畴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在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内部审计就是内部财务审计。由于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上来。这一转变过程可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中清楚地反映出来。协会于1947年最初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主要处理会计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以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这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根本职能是进行会计和财务审计,审计对象刚刚涉足经营活动领域。1957年修订后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会计、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从而将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列起来,同等重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71年,协会再次修订《职责说明书》时进一步指出“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 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这就将现代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此外,1971年的说明书还为内部审计师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此后,协会于1981年和1993年修订说明书时又更明确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
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经营审计。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在日本,由于企业强调雇主和雇员间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注重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领带与和谐关系,因而内审部门更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约性审计,而是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
1.1明确佣金和回扣比例
为了避免大型运动会市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执,赞助商会携赞助合同维权和打官司,以此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大型运动会市场开发中,要引起赛事筹委会的重视,明确佣金和回扣的比例,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和权利响应,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将体育经纪人、广告商等引入其中,使之能够真正介入到利益的分配和运动会的运作过程,以消除因利益而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经验表明,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中,筹资策划方案的确定要对广告专利经营与社会捐赠活动中的中介、提成比例等进行明确规定。比如,提成或者回扣比例要依据到账后金额的比例确定,以物资与服务形式支付的赞助、中介费等要依据市场价折价;而对纯政府组织和无中介机构参与的赞助,不应提取中介费用,避免以此削弱其公信力。
1.2严格实行同步审计
主办或者协办大型运动会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期间,不但涉及人力资源的配置、物力资源的分配,还要对资金(财力资源)进行统筹和监管,以免资金使用不到位,投入和产出之间不相匹配。比如,以往的经验表明,一些“全运会”上就曾出现过千万级别的赞助款去向不明和无法收回,使运动会的举办捉襟见肘,也给地方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此类违法现象,使资金的使用得到有效保证,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审计,无论是筹集的资金数量还是使用情况,都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同步跟踪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为此,可以在筹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审计组织,专门负责财务监管和同步跟踪审计,以使业务和账目更加清楚。
1.3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及其权利
在对大型运动会进行市场开发时,需要明确统一的筹资机构,并对其经营权利进行全面界定,对其他部门和机构的侵权行为加以严厉处罚,以使其权利得到必要的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筹资机构和经营权只有得到了明确的条文规定,对侵权的处罚才能得到约束和限制,筹资工作才会因此而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比如,大型运动会的筹委会即便授权制定公司为筹资公司,可是当授予公司的经营权模糊、存在经营漏洞时,就会导致公司在签署活动时对关键协议不予承认,这些极易引起赞助商、商和筹资机构之间的矛盾,对运动会的正常推进形成无形阻力。
2基于市场开发的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特点、层次和内容
2.1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特点
在市场开发领域中,大型运动会由于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其财务状况备受关注。为了有效规避财务漏洞,一些大型运动会的举办通常要组建“组委会”。但是,由于人员编制复杂,志愿者的参与力度较大,参与人员的规模可想而知。因此,对大型运动会进行财务审计通常要持续较长时间(赛事组委会从成立到撤销通常要持续数年时间)。在这一时期,不单是资金使用要体现明显的时间跨度,还要对其辐射面予以必要关注;此外,这类运动会所需的资金项目繁多,结构复杂。单就资金支出一项,就分为食宿费、交通费、裁判员酬金、资产购置费、场地租赁、运营费等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需要厘清思路,以较强的责任感尽快熟悉运动会组织程序,强化调查取证,以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层次
为了理顺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流程,提升财务审计绩效,需要注重审计的层次性。为此,需要以测试赛审计为出发点,对赛事环节与相关规程加以熟悉,使审计人员就能够更加熟悉赛事的关键环节与流程,这为确立正式赛事的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在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只有采取分层次、抓重点的审计方法,才能对签订的赞助合同进行梳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细致核对,才能突出运动会的审计重点,精心实施决算审计。
2.3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内容
(1)全程跟踪与重点监督相结合。
对大型运动会来说,跟踪审计指的是围绕运动会项目进行跟踪审计,除了要积极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功能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处理的时效性,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在全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即以跟踪审计为基础,进行重点监督,针对运动会市场开发与财务管理等环节,对其中的资金使用和分配工作进行监督审计,以规范相关机构的商务活动,全面促进和认真执行审计办法与规章制度的执行,使市场开发和后续的维权工作能够在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此外,还要做好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督审计,对预算总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控制资金的走向,防止超范围、超标准列支。
(2)适时披露与督促整改相结合。
对大型运动会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指向是“人”,只有做好了对人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运动会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为此,需要适时披露和督促整改,无论是董事、经理还是其他员工,在执行职务时只要违反了法律、法规、公司章程,都要为其不当行为付出代价;而当董事、经理的行为侵害了运动会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除了在制度层面上要求当事人主动予以纠正外,还要在必要时候提议召开更高级别会议,对“资金黑洞”进行彻查,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赞助款项得到合理开支。
(3)内部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
当前,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多以内部跟踪审计为主。其具体做法是将审计嵌入组委会,以此构成组委会的一个内设部门。具体做法是借助事前介入和全程跟踪的审计模式,向运动会的组委会报告审计情况。该审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与纠正问题,但是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报告要向组委会直接报告,这对体现公正性与组委会的权威性是有消极影响的。为此,应该考虑借助内部审计和外部调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运动会组委会在组建时就要在其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对组委会的日常审计工作全面负责,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整改力度,及时吸引外部审计力量介入,以提高审计报告的权威性、透明性与公正性。
3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创新模式
在后奥运时代,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其关注的重点也从单纯的资金数量审计向多元化的审计模式转移,无论是对代表团收取的费用还是专项费用的使用问题,都要看其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违规收费和挤占挪用。只有做到了运动会支出符合预算标准,能对超支、结余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公开,才能完成对全部资金收支情况的全面审计,运动会各项资金的收支工作才能走进尾声。为此,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型运动会的顺利开展,需要创新财务审计模式,通过全程跟踪,突出审计重点,在联网审计中加强预警防范,通过整体统筹保证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在联动协作中形成合力。
3.1联网审计,预警防范
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为了提升审计效果,需要借助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对每笔运动会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加以实时监控,以便掌握资金的走向,发现可疑之处,便于及时深入追踪,这对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与监督的力度有明显帮助;此外,要尽量避免现场审计给运动会(或者组委会)造成的不便。因此,要客观上促进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廉政意识。尤其在当前时期,国家对经济领域、体育领域的反腐动作越来越明显,审计人员只有主动作为,不断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才能在向有关单位发出审计整改通知书后,全面促进大型运动会的开展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2联动协作,形成合力
对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项目来说,要从立项开始,通过全程跟踪审计和招标采购、合同签署等方面的监管,使合同的履行、资金的支付和资产的验收都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此外,还应重点关注运动会相关项目的进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等要求,通过规范政府采购保证合同签署更加规范及时、资金支付手续更加完备。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审计人员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更为重要的是,审计部门和运动会的其他职能部门要强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与廉政意识,通过“联合会审”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全程跟踪,突出重点
在市场开发的大前提下,后奥运时代的大型运动会的财务审计要始终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全面落实和整改,并将其看作是促进审计保障服务运动会的终极目标。为此,需要在审计过程中,构建报告落实制度,以此巩固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运动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大型运动会的采购工作要在报财政部门审批之前,通过审计部门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确定,以此对非公开招标采购的物品进行严格审计;同时,要对招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核,以此促进招标文件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完整化,真正体现审计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降低合同履约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纠纷。
3.4整体统筹,保证质量
内部审计是为了适应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适应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发展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呈现下列趋势:
(一)内部审计由部门的领导转由最高管理当局领导
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产生之初,管理当局关心的是会计记录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流动的合规性,财产物资的完整性等事情,当时内部审计主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部门领导比较合适。但随着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依赖程度的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明确规定:一个组织在建立内审机构时内部审计领导应由组织内一个有充分权威的人负责;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应与董事会保持直接联系,其任免应经董事会同意;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利和职责应在正式书面文件(章程)中做出规定,且应由经理核准,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部门领导每年应将内部工作计划呈送经理批准,并报告董事会,还应向经理和董事会报告重要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机构越来越普遍地采取所谓的双重联系和报告制度。即一方面与最高管理当局联系,向其报告工作,以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能得到充分考虑,查出的能及时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又与董事会联系,向其报告工作,以避免内审活动受管理当局的阻挠。
(二)内部审计由单纯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早期的西方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开展财务审计,这种事后进行的财务审计,只能提出问题,治标不治本。因此,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所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应包括“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性和效果以及各项业务活动在履行被赋予的责任方面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1990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职责说明书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他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作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完成其责任。在1999年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中,更是将“独立评价活动”变为“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由“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变为“为组织增值和改善组织经营”,内部审计的目标也由“协作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完成其责任”变为“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三)内部审计由一种零散的组织活动向一种社会职业发展
四十年代以前,内部审计只是一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在组织内部独自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1941年,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审计的奠基年,该年在美国成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发展至今,西方内部审计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职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授证制度,I-IA自1974年举办CIA(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考试至今,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考试。考试包括4个部分: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审计环境。此项考试的权威性源于“四个统一”,即全世界统一时间、统一科目、统一命题、统一评卷。IIA还设置了各种培训和继续课程,制定了诸如《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内部审计法》等行为规范,同时,内部审计已从一种单纯的实践活动上升为一种体系,完成了由“术”到“学”的转变。
二、对策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职业化程度不高等。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我国内部审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在大、中型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
在企业内部选择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组织领导能力、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担任总审计师职务,总体负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具有如下优点:(1)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加强,在制度上得到保证。有利于改变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最高负责人只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不利状况。解决内部审计的“有位”问题,为其“有为”打下基础。(2)能够深化和扩展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总审计师属于企业高层管理领导体系,名正言顺地参与和制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为管理审计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3)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内审效果,总审计师一般要求具有审计师等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为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供契机。(4)有利于协调审计监督与其他专业监督之间的关系,便于企业开展横向内部审计。
建立内部总审计师制度与目前正在推广施行的财务总监制度有明显的区别,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里派驻企业财务总监是一种政府出资者行为,即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凭借所有者的权利,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和管理,财务总监主要向所有者负责,而总审计师则主要向管理当局负责。
(二)内部审计应该尽快完成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过程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其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和评价各分支机构履行责任的状况。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如:资源的取得是否经济,使用是否有效?计划建立的目标是否达到?客户对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等。有人认为管理审计对管理咨询、组织和、系统方法及其他检查功能有。实际上,大多数咨调工作都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已知的问题并打算提出具体的建议,而管理审计是在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系统的也可能是周期性检查的一部分。为了实行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借鉴民间审计职业界广泛运用的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即以调查和评价被审单位内部的资料及有关的经济资料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为基础进行审计,可使内部审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审计上节约绝大部分的精力从事其他更加有意义的审计工作一经济、效率、效果、管理、环境等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必须职业化
在民间审计职业化的浪潮中,相当多的内部审计人员被吸引到民间审计,使原本人才短缺的内部审计雪上加霜。内部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我国至少应在以下方面努力,为内部审计职业化打下基础:(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师协会。(2)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和授证制度。(3)创办内部审计刊物、设置各种培训和继续课程。(4)制定内部审计行为规范。(5)组织参加IIA举行的CIA考试。李金华审计长在题为《强化内部审计机制,迎接21世纪挑战》的文章中指出:1997年内部审计学会与IIA签订协议,将IIA在国际上举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引进中国,取得了成功。这些对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接轨起到积极作用。我们组织CIA考试的目的,在于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我国的科学管理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为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参加CIA资格考试,有利于促进我国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显现出来,向国际同行证明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地位。但随着CIA考试工作的拓展,取得CIA资格的人数将不断增加。解决我国CIA的注册和执业问题,已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和IIA签订的CIA协议,我们应该尽快制定CIA的注册办法以解决好CIA的地位、执业、管理以及后续教育等问题。注册办法尚未出台,表明我们还有职责没有完成。
(四)进一步完善部门审计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中,独具特色的“部门审计”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创举。内部审计虽对国家审计来说属内部审计,但它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性质。其两重性使它可以承担一部分国家审计机关委托的审计任务,并指导下属单位内部审计的开展。从我国实践看,部门审计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得比较好、发展比较快。这不仅因为部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比单位内部审计强,更重要的原因是部门审计的特殊性使它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国家审计不能起的作用。部门审计在对下属单位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及加强本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各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将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部门审计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形势 内部审计 转变
内部审计是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贯彻企业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主要是围绕企业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以及会计规范化等方面来展开的。审计对象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审计目的主要是监督。
一、传统内部审计的缺陷
(一)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具备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在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的传统会计中,作为事后反映的会计报表对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会计报表作为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事后反映,主要考虑了可靠性,而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账务系统的共享性,投资者、有关特定信息使用者可随时通过获得授权上网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审计的要求。
(二)审计报告主要是事后审计,时效性滞后
传统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的作用。审计时间一般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完成后,由企业专职审计部门指定审计人员对全年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包括会计报表审计、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损益审计、合同审计及工程结算审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由于审计报告的形成属于事后事项,其时效性不强,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单一,主要是查错防弊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财务领域,未深入到经营管理领域,审计工作只是停留于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即仅仅是查错防弊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及相关资料。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往往都不去深入分析。而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的过程中去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控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
(四)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等,这些工作只需具有丰富财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人员就可以完成。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网络的形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这就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部分审计人员虽在财会审计领域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了解不多,这就造成审计人员因为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控制度,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而所聘用的计算机专家又可能不懂审计,审计人员之外的辅助人员越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就越小。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审计会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经济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1990年修订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职责的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履行其职责。”内部审计在履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不仅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协助本组织人员加强控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等作用。
(二)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审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组织机构转变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经济师、工程师、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等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一支综合性的审计队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到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作用。
(三)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防御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随着经济管理与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内部审计应实现由传统审计向技术审计的转变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审计人员只懂传统财务审计,不懂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审计,就会面临潜在的审计风险。在无纸化办公条件下,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被存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如不考虑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程度,对单位的系统与设备盲目信任,极有可能误入计算机陷阱,后果相当危险。技术性审计是在原来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由于科学技术向经济管理领域的渗透而产生的。技术审计在本质上并不独立于财务审计,而是融于财务审计之中。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财务审计时,主要或本质上实施财务审计,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对财务信息的巨大影响,也往往不得不对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审计。只有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正确估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对策,并能够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必要的技术性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防止和降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网络时代的到来已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掌握过硬信息技术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从事对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审计。
(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由传统纸质审计向网络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是由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被审单位一定期间的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管理系统逐渐由手工模式向网络自动模式发展,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的电子商务和高度信息化的网络财务系统下,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都将在计算机系统中集成,使得审计工作所需的大量原始业务数据都可以从单位及其相关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取。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六)内部审计的内容应由专门化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不断创新,由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建设投资审计拓展到效益审计、内控系统评价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转变。效益审计是指对企业重要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按一定标准加以评价,以确定提高效益的差距和潜力,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效益审计应成为企业审计的重要内容。内控系统评价是指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适用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针对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以确定其经济业绩,明确经济责任。
(七)审计的方法应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由于审计内容的多样化,许多审计问题不可能靠单一的方法解决。现代审计,已经超出了单纯财务报表审计的界限,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代表现代科学计算分析方法如价值工程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应运用于各类审计工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焦志军.内部审计的定位[J]. 财务与会计,2000,10.
一、确定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
(一)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风险评估:按照《审计署审计质量控制100条进行》
二、检查与控制的目标:
对已开工项目的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检查;对财务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包括各参建单位的合同执行情况和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以及防止由于损失浪费而导致的投资增加,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各项制度。对完工项目工程量作为重点审查对象。
三、检点:
(一)项目检查:
1.项目法人制理建设与实施情况的检查。检查项目法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未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建设程序和规划、环保、储蓄、劳动、安全、消防、建筑等的法律法规,检查行政许可手续是否齐备,检查是否遵循建筑质量体系,是否存在擅自(如履行程序就合法了)提高或降低工程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的行为,是否存在转移、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的问题。
2.招投标情况的检查。
3.合同管理情况的检查。
检查合同约定是否严谨,是否存在因合同约定不合理而造成投资增加的情况;合同范本以外特殊的方面有没有因合同约定不合理或不严谨的情况造成问题;检查合同中对土方如何约定;检查合同执行中业主对施工条件的约定是否合理;检查合同执行条款是否存在不严谨或相互矛盾的情况;检查合同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是否存在违反合同约定对施工方非法补偿的情况;察看索赔和补偿的相关资料,分析索赔和补偿的合理性,检查是否存在合同与约定不与补偿的项目,业主违规予以补偿,是否存在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的风险,业主考虑其承受能力给与补偿的,是否存在将包含的投资包干项目议定补偿,是否存在将总价投资包干的临时工程项目议定补偿,是否存在投资变更项目的决策增加给施工方给与补偿。
检查是否存在违反《招投标法》法律规定调整原合同约定或增加补充协议、补偿协议,对施工单位给与额外补偿与奖励的。
检查总价合同的合理性。
4.违法转包、分包情况的检查。查看施工单位财务资料,是否签订了合同协议,根据资金流向和核算方式来判定是否存在有无非法以借劳务合作之名,借劳务分包进行分包之实,转包、转分包行为中有无分包超过国家规定的比例,是否存在再一次分包、转包,是否存在业主指定转包分包的行为,关注违规转分包中利益分配并因此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存在其他利益分配,支付给个人的行为。
5.监理情况的检查。
检查监理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监理的资质,检查监理人员配置情况;检查监理工作情况:是否按照进度规划进行监理工作,现场监理是否履行了其职责,监理日志记录是否齐全,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监理对于工程量的计量是否严格;检查监理对工程资料的签证是否严谨,变更理由是否充分,签证的程序是否合规,资料是否齐全,变更单价是否合理。
6、设计单位和设计变更情况的检查。检查设计图纸的质量是否符合项目的要求,是否因涉及的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包括图纸的提供是否及时;检查设计单位是否及时对概算调整情况进行了计划;检查设计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对现场派驻设计人员,现场的设计变更是否严谨,检查设计变更的必要性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现场服务是否及时到位。
7、奖励情况的检查。奖励理由是否充分真实,依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是否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是否超过合同的限额发放奖金,重复发放奖金,只奖不罚;是否存在业主单位搭车发放奖金。
8、甲方供应材料管理情况的检查。
(二)财务检查
1.财务管理情况的检查;2.各建设单位资金支付情况的检查;3.施工单位会计核算情况检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96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国资委3号令《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市政府36号令《市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本区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工作,充分体现“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原则,现就进一步规范本区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产权转让的程序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出申请
1、拟定改制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向主管部门书面提出要求改制的申请和改制设想。
2、企业主管部门决定企业改制后尽快向区国资办提供以下材料:(1)改制书面申请和改制设想;(2)工商执照复印件;(3)改制基准日的财务报表;(4)上年年度财务报表;(5)改制单位简介;(6)房地产权证复印件;(7)涉及房地产在镇区或工业区的要提供符合规划要求的有关部门证明。
3、区国资办经全面审核,对符合改制条件企业单位进行批复。
二、明晰产权、核准资产
根据企业改制实际情况确定改制基准日,进入改制程序后,应抓紧落实、尽快完成产权界定、清产核资、不实资产核销、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
(一)产权界定
如企业产权有纠纷不明晰的,在区国资办指导下,按有关产权界定文件规定进行产权界定,明晰产权关系:
1、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企业的主管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办提出书面申请;
2、区国资办在5个工作日内向改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作出批复;
3、区国资办指定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产权界定查证,具体时间为8个工作日;
4、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中介机构产权界定查证的结果,在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区国资办提出产权界定结果确认的请示;
5、区国资办在5个工作日内对产权界定结果作出确认通知书。
(二)清产核资
企业在区国资办(清产办)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市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也可委托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清产核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工作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不实资产核销
企业如有不实资产的应按有关不实资产核销的文件的要求程序进行核销:
1、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核销不实资产的书面申请,并填报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及不实资产明细表;
2、企业主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办提交如下材料:(1)核销不实资产的书面申请;(2)企业填报的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由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签字并盖章);(3)产生不实资产的原因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
3、由区国资办先初审后,再由区审计局(或由区审计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实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计工作;由区审计局对所审计的不实资产作进一步审核后由区审计局负责人和区国资办负责人在不实资产核销申报审批表上分别签字并盖章后,向区国资委提出核销申请;
4、企业将不实资产核销情况在本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并在公示结束后在2个工作日内将公示情况报区国资办;
5、根据金府[]13号文的审批权限分别由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和区国资委审批;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区国资委在10个工作日内召开专题会议予以审定,并形成会议纪要;区国资办根据区国资管理的分管领导审批意见和区国资委会议纪要意见在3个工作日内向改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作出批复;
6、企业应在收到批复后5个工作日内将批准核销的不实资产移交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处置。
(四)财务审计
1、企业应委托由区国资办指定的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并完成财务审计;对不实资产的专项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时一并进行,但审计报告中须专项说明。
2、如企业经营层受让企业产权的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不实资产的专项审计时一并进行,但审计报告中须专项说明。
(五)资产评估
1、区国资办按规定程序选择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在20个工作日内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2、企业对本单位的资产评估结果情况在本单位公示10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公示情况报区国资办;
3、区国资办对符合要求的评估报告,在7个工作日内对评估结果进行核准备案,并出具核准通知书;
三、改制方案的制订、审议和审批
1、企业应及时召开总经理专题会议对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进行酝酿讨论,并形成企业改制专题会议纪要;
2、企业主管部门、区国资办、区体改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总工会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共同商议制订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并进行会审;
3、企业改制方案要提交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要在企业公示7个工作日以上,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方案上报区国资办,委托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出具对改制单位改制的法律意见书;
4、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
四、产权交易
根据审批权限经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批或区政府常务会议审批后,委托有资质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按规定实施上网挂牌,挂牌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征集到一个受让意向人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征集到两个以上受让意向人的,根据产权交易标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招标或者竞价方式确定受让人和受让价格;产权交易的办理时限按市产权交易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办理产权和工商等部门的变更
1、产权交易后,由企业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到区国资办办理国有(集体)产权注销或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
2、企业或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到工商、税务、房地产等部门办理权证变更登记手续,将有关变更资料交区国资办备案。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基层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随着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现实中不少村庄的财务收支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审批,往往一个人说了算,“独揽大权”。由于缺乏对村干部有效约束的机制, 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会计帐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a.会计帐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帐目处理不一致;总帐、明细帐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b.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未能纳入总帐之中。c.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d.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财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a.乡镇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帐。b.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c.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
财务人员尤其是村会计、村出纳人员经常调整,移交手续不规范,钱款未结清。有的村原任干部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甚至连公章也不交,使新任干部无法开展工作。a.违反规定乱开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村级不允许有招待费、自行设立的奖金之类的费用报账,但有的村还是我行我素。b.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c.会计核算不规范,影响会计记录真实性。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未达账项”、会计收支无依据、记账不及时、账务记录差错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问题存的原因分析
管理意识淡泊。有的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村干部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无法完整反映村级财务整体面貌。目前各地存在着会计账目不规范,凭证混乱,审批不严,记账方法简单,结账不及时等情况。这就给有不良动机人员借机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纂改帐目,贪污挪用开启了方便之门。
财务公开不到位,管理不民主,监督乏力。许多地方没有透明度,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导致村级财务管理乱上加乱。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且许多农村基层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战树毅.开拓创新,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05,(3).
[2] 夏旭.新农村建设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新东方,2006,(08):8-10.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社)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建立村社会计记账中心(办公室),按照自愿的原则,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进行记账的一种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五)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企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重大压力,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持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力度,不断的完善企业的采购控制管理,深化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不断的对成本管理实现有效的监督,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及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显得至关重要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当前我国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存在着对成本管理的理念认识不足,在成本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的预算制度不完善,企业缺乏市场观念等,导致了企业在现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及成本管理。而且在预算体系的成本的管理中,由于预算管理人员为了谋取某一方面的利益,达到某种目的,在实际的预算执行和考核中,人为的调节成本数据,严重的导致了成本核算失去了真实性,提供虚假的成本信息,给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如何有效的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完善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1)通过加强公司的制度建设,不断的加强总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制度执行的一致性,并且根据个别公司的特殊性制定更加严格具体的财务审批制度,不断的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及财务检查的频次和广度。(2)加强公司资金的管理,公司的财务审计部门严格按照公司的财务审批制度对资金进行有效的审计,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良好的发展。(3)加强财产管理,定期对公司及所有的分子公司进行财产的清查,并且由统一的部门对财产进行购置、用途等的检查管理,实现企业财务审计与管理的统一,避免企业的财产出现浪费的现象发生。
2.以人为本加强成本管理,明确责任目标
(1)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实行成本倒推,测算出各项费用在单位成品中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协议,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计划做细,小到一张记录纸、一个小螺丝都要斤斤计较。加强公司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在全公司范围内倡导节约的观念,不断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成本的控制管理中,主动的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控制企业的相关成本支出。(2)加强劳动力管理,节约人工成本,科学合理的安排组织劳动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避免出现管理的不到位,不合理的人工支出,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3)规范生产经营规章制度,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不断的提高公司人员的成本节约观念意识。(4)加大公司职员的培训教育,不断的提高职员的观念意识及专业技能,加强对公司企业的文化传播,促使职工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生产的安全和节约。
3.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实现有效监督
加强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不断的加大对财务预算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首先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制度进行,确保制度的落实,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财务制度化的管理。其次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应该根据相关制度对企业的采取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公司所有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再次是加强对公司及子公司中内部财务审计的力度,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条件,发挥内部审计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降低成本,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确保企业的快速发展得以实现。
4.加强员工成本控制理念 建立考核机制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要想生存和发展,如何真正取得成本优势是关键.管理者及基层员工必须要对“成本控制”进行观念上的更新。生产成本的日常控制关键是人员控制,生产员工应按产品的生产要求、加工工艺等规范进行操作,并要有集中精力生产以及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技术要求水平的工作态度。一切的生产活动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工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认真负责的态度等“软因素”将会对日常生产成本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些“软因素”发挥作用的好坏是直接受企业的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等因素所影响,因此企业建立和健全积极、良好的各项制度及考核机制至关重要。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