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国传统的食品工业其自身资源利用效率也相对较低,而且工业技术水平也相对比较落后,在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比较落后,能耗以及物耗值相对较高,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另外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以及质量标准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现阶段采用的技术保障力度已经很难满足当前食品监管的需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同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传统的食品工业当中来。
现阶段欧美等西方国家在高新技术以及高科技产品等方面仍然对我国实施出口限制政策,并进一步的加大了对本国的贸易保护力度。因此我国传统的食品工业要想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势必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相应的食品监管体系,并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科学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到食品工业的发展中来。
2科学技术在传统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2.1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在以往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有限,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工艺,再加上一些食品工厂在传统食品的生产以及加工环节缺乏足够的保护,致使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存在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仅极大的提高食品加工生产效率,而且能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PEM臭氧生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就能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臭氧通常采用电晕法,以空气为原料。由于食品加工厂环境较为潮湿,使设备产生的臭氧量逐渐减小,有时甚至不产生臭氧,而且还会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出一些具有致癌性质的氮氧化合物,造成二次污染。而PEM电解设备,以纯水为原料,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且由于纯水是由氢以及氧两种化学元素所组成的,所以在发生电解之后不会产生任何一些有害的物质。这就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另外在我国传统的食品工业中,所需要的一些食品原料不但会受到真菌、细菌以及病毒等的侵害,同时还会受到农药残留物的影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浓度较高的臭氧划水来对其进行清洗作业,可以有效的将食品原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分解清除掉。电晕法中的设备所产生的臭氧浓度相对较低,而PEM臭氧生成技术能够产生较高浓度的臭氧,臭氧化水的整体浓度甚至能够达到19mg/L~21mg/L。所以说,在我国传统的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食品生产的安全卫生,改善和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环境,还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2.2提高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以往传统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比较单一,而且其质量也有待提高。而如今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在贮藏冷冻食品过程中,使用抗冻蛋白技术能够在运输以及解冻过程中来抑制重晶化现象,并进一步的控制和降低食品本身所发生的营养成分损耗问题,这就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在这个前提下,食品工厂也可以对这些食品进行多元化的加工和制作,而不是单一的冷冻使用,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传统食品工业的多元化发展。所以说,在我国传统的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设备能够在确保食品质量的同时,很好的促进食品工业的多元化发展。
3总结
关键词:产品质量 质量检验 重要性 提高 分析
1.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产品质量做好了,企业的销售业绩不一定好;但产品质量做不好,企业肯定做不长久。要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抓质量,没有质量做保证的企业是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的,迟早会被市场的洪流冲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和富裕程度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大大增强了。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例如“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以及多起严重的“问题奶粉事件”等,充分说明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引发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例如,“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对于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造成沉重打击,给我国乳制品行业等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旦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信誉产生连锁性的恶劣影响。事实证明,所有的竞争都必须牢牢依附于产品,唯有产品,才是企业营销的基础与根本。因此,对于企业来讲,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产品质量的形成由于受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发生波动是必然的,因此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道工序,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2.质量检验的必要性
质量检验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来测定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产品做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活动。质量检验的具体工作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处理。量检验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对市场销售食品实施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更是对食品原料及加工过程进行质量安全控制、确保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鉴别企业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方式
3.食品企业中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3.1食品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1)产品质量综合反映出一个生产企业科技和管理水平,现代企业无不重视与强化质量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食品企业应当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尤其要把关好产品在出厂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这是食品生产中的最后工序,因此,企业应该严格控制好产品出厂质量,从而确保产品消费的质量安全,一旦食品生产者不能严格把关最后一道工序,就会使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留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质量检验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来阻止不合格的原材料投产,阻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进而阻止保证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和消费。另外,企业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跟踪反馈系统,通过使用产品质量检验系统,将把质量检验信息及时报告和反馈给企业,进而为企业迅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依据,从而促使食品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质检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得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提高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重要措施
4.1完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第一,要全面树立质量安全意识。首先,企业的领导或者决策者决不能过于追求增加利润而做有损产品质量安全的事,管理人员要严格监督和检查企业产品的质量,而在产品生产中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不要以次充好和以假乱真,要严格律己,提高作业操守,总之,要上下一心,共同维护好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企业要主动配合适政府的法规管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性能要求,积极提高产品生产技术,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在质量制度,从而争取消费者额的最大支持,尤其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更加该主动承担责任,要积极、真心地向消费者道歉,从而维持企业的产品信誉;第三,要认真落实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确保食品的原材料质量,同时还应该保证食品从而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达标,并且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产品的质量检验记录。
4.2加强企业员工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大技术培训和岗位训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誉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誉更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而人力就是企业发展哦重要力量,因此,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了生产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以及对工作的管理效率。所以,企业要高度地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强员工管理,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工作激励制度,从而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各种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人员的招聘中要认真应聘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要大力进行岗位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提高质检工作人员的技术和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3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跟踪反馈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信誉,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企业健全售后跟踪反馈体系是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的一种延续,同时反过来对完善质量安全体系也是一种有效补充,而目前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售后服务水平不高,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跟踪反馈系统,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售后服务执行机制、客户跟进机制和服务改进方法,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论
总之,在面临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市场化意识,走市场化道路,以优质服务占据更大的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满意和支持,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好的迎接国际市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质量检验工作在食品企业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7):36
[2]高新宇.我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M].吉林大学.2011.1(4):1-6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食品工业;应用
食品工业一直是我国传统工业之一,近年来产业增速达2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扩大,但产业集中度过低,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安全,食品包装,食品储藏运输,食品供应链,食品加工制作等多个领域,其中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直接关系民生,直接关系人类健康。但是对食品安全的评估,对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相应的工作进行准确的评估难度很大。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比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1-3]。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以减少食品工业方面存在的很多潜在问题,加快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1在食品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应用
1.1在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马从国等[4]以影响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因素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生产和管理角度对影响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指标集,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和可拓层次分析相结合对猪肉供应链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价。根据人为因素,卫生状况,投入材料,工艺技术,质保体系和管理状况等6个次级指标建立了猪肉供应链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4级递阶层次关系。根据多个专家组打分构建同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可拓判断矩阵,并对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通过专家效度计算来评价指标隶属度,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将各层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合理地计算出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特征值,为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控制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2在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高风等[5]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某企业食品供应链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了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出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对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做出判断;计算出各层次上元素组合权重;评价了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一致性。最终发现在影响产品供应链的各个因素中,供应商因素影响最大,销售商因素影响最小,此外还有很多在食品供应链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复杂的风险因素。他们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供应链。
1.3在食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的应用
李年琴等[6]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整个食品供应链角度出发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把供应链责任纳入到食品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中,利用AHP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主要研究,主要通过访谈、E-mail等方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比较,再取其算术平均值,得到了9个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不同的权重,用来指导食品核心企业区分主次,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高食品供应链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在速冻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供应链中的应用
王宏良[7]选择研究速冻水饺的质量和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对影响速冻饺子质量和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选择了河南省一个速冻饺子生产企业进行分析,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发放了62套问卷调查,其中60套给予了答复,55套给出了真实答案。每个指标对应的隶属度矩阵P的模糊评价集可以实现统计和排序后的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评估企业的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现实基本符合。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冻饺子的质量和安全的供应链,并提出了一些增强速冻饺子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的建议。
1.5在食品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中的应用
李鲜明等[8]在评估和选择战略合作供应商对食品零售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时,建立了食品供应商的层次结构模型和农产品供应商的数学评价模型。通过AHP方法评价了农产品供应商,构造了农产品供应商基本选择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产品的质量,交易速度,服务态度和成本是选择食品供应商的关键标准;研究结果有助于在选择农产品供应商时更全面地提取出关键性因素,而不是只看重产品成本,也可帮助零售商更好地选择农产品供应商。
2在食品加工安全方面的应用
2.1在食品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万杰等[9]认为食品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管理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冷链加工流程工作和冷链加工流程工程3部分,并将这3部分分别作为子目标来实现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的最终目标。为构建食品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绩效评价模型,他们利用TFN-AHP方法进行食品冷链加工流程质量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较贴近实际情况并在调研过程中得到部分管理者共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可为加工流程具体操作提供有效质量管理决策。
2.2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来源管理对策研究中的应用
龚玉霞[10]跟据AHP模型,结合了准则独立性原则,选择了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流通风险、生产风险和宣传风险等作为准则层元素,选择了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等八项作为方案层,根据实际的调研数据与专家建议,构造了食品安全风险来源的AHP递阶层次结构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认为应用层次分析法将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与解决食品安全的风险来源措施进行排序,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3在分析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刘静[11]以食品安全为背景提供了一种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方法,从两个方向进行层次分析。首先,构造了传统层次分析法方法,获得一组权重;其次,将食物类型底层因素与中间因素进行交换,并通过层次分析进行分析,得到另一组权重;最后分析计算两个不同方向得到的权重,得到了更好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食品内在因素(即食品自身含毒量)和化学因素等。这种改进方法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大大提高决策准确性。
2.4在出口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魏建华等[12]依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汕头口岸3年来出口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和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药物残留检测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药物残留的风险评价,以便对水产品的出口安全发挥预警作用。他们发现层次分析法更能发挥综合多种因素,客观地评价不同时期药物残留的风险程度,预见性地在不同时期增减检验项目,以应对国外利用药物残留限量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有利于质检部门科学合理地设置和动态调整检验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有效性,缩短检验周期,提高通关速度。
3在食品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
3.1在葡萄酒品质评价模型的应用
葡萄酒理化指标众多,这些理化指标是评价葡萄酒品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朱咏筠等[13]通过几项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国家标准进行建立葡萄酒的评分模型,对模型所得结果与专业评酒员的评分作排序对比。葡萄酒的评价多依赖人工评价,因此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因素。对此,结合客观的评价方法可减少人工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较准确的对葡萄酒进行分级。但是模型中取决于样本的平均值,还需要有最优参考样本得出标准,样本量越大,最优参考样本越好则评价越客观,从而弥补了层次分析法的定性缺陷,使其更好的定量分析。
3.2在宣木瓜果脯感官质量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伍亚华等[14]首先确定影响宣木瓜果脯感官品质的因素集合评价集,再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向量,得到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和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行了模糊运算,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建立了宣木瓜果脯的感官品质综合评模型,在根据层次分析法制定各种因素权重的基础上,综合考察了影响宣木瓜果脯感官品质的色泽,口感,组织形态及气味等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因素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后,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判定了产品等级为2级。该法能更准确地显示出宣木瓜果脯的感官品质,可减少传统感官评定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判结果更加科学和有效。
3.3在晚熟品种苹果脆片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有多种评价食品品质的分析方法,较常用的有感官评价,百分制打分和主成分分析等。但由于评分标准很难统一,个别因素对品质评价的影响难以估量。刘璇等[1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个晚熟原料品种苹果脆片的七个品质指标(L,b,膨化度,脆度,产出率,糖酸比,粗蛋白)进行了综合评价,期望筛选出品质较好的品种,分析过程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计算出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到苹果脆片品质情况的综合得分,为建立苹果脆片品质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4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
4.1在包装总成本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巩桂芬等[16]在全面考察包装总成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包装物成本、包装使用成本及包装流通成本3个指标来确定包装总成本综合评价相关指标和各级指标权重,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机柜包装方案总成本综合评价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AHP模型的排序结果和AHM模型的排序结果完全一致。
4.2在儿童食品包装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万先梅[17]选择了九种影响因素构成儿童食品包装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九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得出它们的重要程度得分,最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看出,影响儿童食品包装的主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包装的颜色,该项指标对包装设计效果影响最大,生产商和设计者应该高度重视;其次是图案,特别是卡通和偶像对孩子吸引力非常明显。
4.3在包装方案评估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巩桂芬等[18]采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先将评估表格发放给包装工程专家,让他们分别对各级评价指标间的重要性与各方案在评价因素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再对打分的结果求平均值,用来作为后续评估的依据。依据评分结果,按照AHP法对同一级别评估标准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同级包装方案的评估。并用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对几种不同包装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评估。在评估时采用数学方法将定性问题做量化处理,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直观。该评估模型将复杂包装方案的评估过程变得更加层次化、数字化,也更容易把握评价指标的权重。
5展望
食品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初的最原始的需求性产业,同时食品和人类健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食物无时不刻都在发挥着它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食品需求极其丰富的经济大国,食品工业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但综合目前的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食品工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针对农业产品的加工还不够成熟,产品结构还不完善,生产技术还有上升空间。因此,我国在食品工业质量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体系,来保证食品安全。
一、加强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食品从原材料变为成品是一个较为繁琐的过程,质量管理如果跟不上,就会在很多个环节出现纰漏,使污染源接触到食品,从而影响到人体健康,更有甚者,会造成生命危险。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就是使食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提前预防并减少污染源的危害,使人民群众保持身体健康。
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业在市场上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跟食品质量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把食品质量控制好,人们才会保持对食品良好的购买欲望,才能把自己的资金状况分配给食品的百分比率不断提高,使人们形成口碑效应,对食品的安全做到完全放心,不会因为担心身体状况而打消购买的积极性。这样做就带动了整个食品工业的竞争力,使食品工业在各行各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食品质量管理的提高使食品企业的经营效率稳步上升,不用再面对原来问题产品回笼问题,而且还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几率,使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有效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使食品企业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而带动了销售环节,使流通环节也大为缩短,从而资金的流转比率也大大上升,从而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跨步式提高。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宏观方面
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食品卫生是一个单纯的范畴,只是将卫生工作片面的进行开展,目的是杜绝细菌的污染,但对产品的质量提升没有实际的帮助,但实行食品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在食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同时,在法制层面建立健全食品的相关制度,食品企业的管理机构职能也要进一步完善,这是与国家农业产业所息息相关的。把与食品质量有关的认证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全,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绿色市场”,尽可能快又多的呈现在企业面前,使食品行业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撑。第二,从先进国家或地区引进更加有效的食品生产线,在流水作业上取得突破,从而使安全认证跟上机构的需要,使双方的运作效率都大大提升。第三,在信息交流建设上增加更多的服务平台,企业管理层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供求链上建立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的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为企业的质量监管、预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第四,食品质量管理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和力量的关注与共同作用,需要强化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食品质量管理的作用,使人们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意识,从而使工作的开展得到整个社会的促进。
2、企业自身方面
2.1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
只有把企业的食品质量设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才能使企业员工有一个行动上的支持,使全体员工都积极关注质量问题,从而在无形中形成了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效应。不但如此,质量目标还能是员工的工作热情受到激发,使员工沉浸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之中,发自内心的为此目标出自己一份力,这对企业有着其它方面所不可替代的益处,因此制定一个好的质量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推行5S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5S管理是目前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先进举措,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有管理部门的指导文件的的批准。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第三步,试行5S管理,使管理在一段时间内和企业磨合成型。最后,在5S管理中不断完善其管理办法,使其更好的适应企业自身状况。
2.3加强对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招聘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永恒且重要的话题,要在此方面取得突破,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现有的管理技术人员,定期或阶段性的对他们进行质量与技术培训,把新的观念和思想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和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公司质量管理的持续发展。二是引入新的专业力量,招聘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给予充分的信任,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精神面貌。
三、结束语
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懂得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以指导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竟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
一、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民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并按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和进行商品交换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露,致使农民在流通中所获利益和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农业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中地位逐步下降,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整体地进人市场,使农业生产和整个经营活动成为一个产业,即在农业产业内部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或贸、工、农一体的经营方式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和防范风险,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收入、利润、风险以适当的方式合理地分散在农民和公司之间。
二、发展粮食深加工是实现产业化、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围绕农民增收问题,中央提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为支持粮食主产区,中央主要强调了搞好粮食生产和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抓住了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粮食深加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被明确下来。
1.发展粮食加工业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深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具有延展性的产业环节,因为粮食深加工会向农业生产指示出明确的生产原料数量和品种的需求,给农业生产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信息。这是粮食加工的市场调整作用之一。据有关资料,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产业化的作用,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在产业化过程的比例约占40%。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位于上游的农业,按照加工市场的需求,向位于中游的食品工业提供加工原料,生产出来的食品经过下游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供应给广大的消费者。在这种食物关联体系中,加工工业是核心,它发展越快,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发展粮食加工和食品工业,将有利于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品单一的传统格局,扩大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农产品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发展粮食深加工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工业与农业种植业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和粮食工业的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培育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靠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牛产与销售“订单”式的关系,逐步形成新的粮食生产流通组织模式,并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实行粮食品种优质优价,町以使粮食加工企业与生产者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为形成并稳定这种产业链条,近几年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积极探索通过“公司十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入股等方式,使加工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基本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3.发展粮食深加工可增加粮食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增加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凭借现代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发展粮深加工,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追求粮食数量来促进农民增收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而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利润将是更大的。把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产品资源的充分加工转化上,做到综合利用“吃干榨尽”,提高粮食及附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通过不断的向粮食深加工要产值、要效率,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4.发展粮食深加工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解决就业和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粮食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吸纳能力大的特点。如在美国,目前虽然农业劳动力只有200万人,但是食品上业的从业人员却高达1100万人,相当于从事农业劳动者的5倍。在日本,1990年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就业人口分别占全同就业总人口的6.5%和11.7%。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有3亿人,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只有1000多万。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食品工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还十分落后和有限,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的情况下,发展食品工业和在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可迅速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环保、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就业收入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多种功效。
三、政府在发展粮食深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调整思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从2002年农民收入来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2327元,分别由第一产业收入1168元,第二产业收入587元,第三产业收入572元构成。三个产业对农民纯收入增量的贡献分别是2%、50%和35%。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第一来源种植业,虽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对增收的作用不大,而第二产业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增加值和空间十分显著。因此在当前土地逐年减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民在单位土地上创造的价值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将大批的农业生产者安置在农耕的土地上已不现实。管理部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上要跳出抓种植生产促增收的传统观念。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应有新思路,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以扶持大型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把农民增收问题放到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中进行总体考虑。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提倡发展与农民利益相关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相关产业。
2.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培育稳定的粮食市场是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自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新一轮增长高峰。但是随着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粮食价格的连续下滑,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种粮为主的纯农户增收困难。自1998年到2003年,农民尤其是主产区农民农业纯收入连续走低,这种局面不仅限制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扩大,而且也不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寻求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新途径和方法,以发展粮食深加工为切入点,以培育稳定的粮食需求市场为重心,通过扩大粮食加工需求量,带动和稳定粮食价格,并以此为支点,调控粮食的生产与需求量,把农民的利益与相对稳定的市场要求联系起来,以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粮食的总量安全。
1食品工业中的常见生物技术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建立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对于来源不同的基因,基因工程根据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分子及微生物学,按照现代化的方式,实现杂种DNA分子的体外构建,通过活细胞的有效导入,完成生物遗传特性的全新转变,从而达到获得新品种的目的。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基因工程是关键组成,食品的包装、保藏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其中,实现包装材料的改变,达到降低食品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贮藏中,既是一种贮运方式的创新,也能获得食物贮藏期的有效延长。以延熟番茄为例,该种食物的生产就应用到了转基因技术,以调控乙烯合成途径这一办法来使乙烯的合成得到有效抑制,达到番茄延迟成熟、贮藏期延长的效果。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中涉及多项生物学理论,既包括现代细胞生物学,也包括发育、遗传学,更对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运用。作为一种生物工程技术,细胞工程基于人们的需求,按照预先的设计,实施细胞层次的遗传操作,对细胞内含物进行重组,对细胞结构进行重组,从而实现生物功能以及生物结构的科学转变。通俗来讲,细胞工程主要是完成新物种的快速繁殖,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了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生物学办法,引入了基因移植技术、核质移植技术等多项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办法,生物工程的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细胞工程的渗入。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细胞工程更是得到了广泛的科学利用。
1.3酶工程
在生物技术中,酶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主要实现的是物质转化。就酶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在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这一作用,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1.4发酵工程
在生物技术组成中,发酵工程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在发酵工程中,借助现代工程技术办法,通过对微生物特定功能的科学利用,实现对某一生产环节的有效控制,或是就此产生一种新的需求物质。
2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2.1肉类食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肉类食品生产中,通过生物技术的科学应用,既可以施行对肉类食物资源的有效改造,又能够实现对肉类传统加工工艺的创新,从而使肉制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加、肉类加工深度得到更大提升,推动肉类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2.2果蔬保鲜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果蔬保鲜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化学杀菌剂以及冷藏的处理方式了,然而,这样做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用化学杀菌剂,果蔬中的残留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另一方面,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植物病原菌也会出现抗药性。鉴于此,需要用另一种果蔬保鲜处理方式来取代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杀菌剂,而且,新的果蔬保鲜处理还最好是对人体健康没有毒害威胁的,同时又具有高效防腐效用的,生物保鲜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国内外都加强了对这一保鲜技术的研究。据相关研究显示,茄子保鲜中应用木霉发酵液能达到极好的保鲜效果。实验发现,在20℃至25℃的贮藏温度范围内,茄子果实如果被木霉发酵液处理,可以保鲜贮藏长达20天。
2.3饮品中的生物技术
在饮品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使饮品的风味得到有效改变,也会使饮品品质发生变化,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发挥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饮品产业发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的。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南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生产中,以5%的乳酸菌接种量1:1.75的南瓜浆和水配比,分别向里添加7%以及0.05%的蔗糖、蛋白糖,给以40℃以及8小时的发酵条件,由此得到的饮品,不仅可以保持稳定的外观,还有着酸甜适中的独特口感,深受大众欢迎。
2.4食品添加剂中的生物技术
当前,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生物技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型生产技术。在各种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如何更好利用生物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在牛奶生产中,尤其是在双乙酸奶味香精生产中,可利用双乙酸乳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向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CuS04,可增加双乙酸活性,而添加一定量的0.1%柠檬酸钠,可抑制双乙酸还原酶。因此,制备的奶味香料,具有双乙酸的纯正奶油香味。
2.5食品包装中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在食品工业发展中,食品包装也更多的应用到了生物技术。而且,在包装食品毒理检测以及食品的防腐方面,生物技术应用也取得了效果。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评价食品品质、开展食品质量监督、实施食品生产监控、加强食品研究等,在食品检验的多个环节,生物技术检测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卫生检测环节,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提升食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对于蔬菜食品,可以通过免疫分析、活体生物分析等生物技术办法来检测药物残留。同时,在药物残留检测环节,利用生物芯片技术也能获得准确的结论。再如,对于食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污染的检测,通过核酸聚合酶连锁反应这一生物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DNA和RN断,从而获得需要的检测数量。除此之外,将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检测,通过DNA指纹技术,食品原料是否掺假就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来。而且,通过DNA指纹技术,也能判断出牛奶饮品中是否含有微量毒素。
3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前景展望
在高新技术中,生物技术虽然兴起没有多长时间,但却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多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全球性重点关注的问题,如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粮食问题等,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得到科学的解决。可以说,生物技术出现而带来的种种经济、社会效益是无法预估的。而随着生物技术的继续发展,将其运用于食品工业,也必然会出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语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在改善食品色、香、味和质构,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加快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极为重要。但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食品中添加剂使用安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这一趋势对相关的管理检验部门和食品加工企业提出了挑战,也向《食品添加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鉴于此,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以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也只有这样,才能配合我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国家食品安全工程,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重视隐形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3]。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对本科生的教育,笔者一直认为,除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等显性教育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教育都是教授的重要目标。但目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视隐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尤其对食品添加剂学来说,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与食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并直接关系到民生安全,所以在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同样重要。如在授课过程中,笔者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意识到添加剂使用的正副效应,尤其是过量滥用添加剂的危害,如过氧化苯甲酰可能引起人体肝脏、肾脏的危害,甲醛是世界学者公认的致癌物质,而矿物油加工的食品,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通过这些讲授可以让学生从主观上充分认识到掌握添加剂使用范围和剂量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规范使用添加剂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多角度扩充
(一) 教学内容情景化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能吸引学生,一定要有丰富的内涵。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讲,在课堂上渴望听到的不是简单总结所得出的结果,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往往不能从教科书上直接获得,而只有通过教师认真的备课、丰富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内容的多角度扩充,才能在课堂上举一反三,才能吸引学生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4]。我们在多年的《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欠缺,而且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分析主要原因,可能与本课程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没有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感到知识零散,感觉需要记忆的理论太多等方面有关。以此分析,扩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实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此,笔者尝试在每次授课时,会对新近一周发生的食品添加剂相关事件进行回顾和分析,引导学生将这门课程讲授知识与日常生活事件相关联,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和社会化,而在具体讲到某部分内容时,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更直观的说明。而事实也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
(二)教学内容国际化
越来越多的授课老师主张将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到教学内容中[5],这与笔者的观点一致,而且笔者建议同时将国际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等食品添加剂在国际范围的使用情况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包括《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以及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此外还有200余个有关产品质量和规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国家的食品消费及食品加工业的差异性,不同的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及使用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我国与CAC、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品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借鉴并在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遵循出口国的相关标准也至关重要。
(三)教学内容前沿性
食品添加剂工业正在飞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也处于活跃时期,为适应新情况、新需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每年在不断更新,这也是食品添加剂这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最新文献资料,补充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新标准、新的研究热点问题,对研究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如近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函,拟撤销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种食品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在目前仍在执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中仍列有使用剂量。这就需要在备课时要关注最新的相关信息,并及时把它们理解后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食品机械;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价值;现状;发展;
在过去,食品机械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生产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同时需要消耗较高的能源,不利于食品机械化发展。工业4.0时代,将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相融合,能够极大地提升食品生产加工效率、质量,促进食品资源更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食品机械化生产制造水平,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因此,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一、食品机械发展史概述
食品机械指的是在食品生产加工期间所应用的机械装置设备。目前,食品机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加工机械,另一类则是食品包装设备。我国食品机械发展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前,在这期间,食品生产加工方式为传统作坊式,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极少,仅有个别地区应用了机械设备,但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一时期,食品生产加工主要以面粉等食品为主,大部分面粉制造厂所应用的设备,均引自国外,并没有建立正式的、规模化的食品机械生产制造线。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这一时期,食品生产加工逐步应用机械化设备为满足食品需求,全国各地大力建设粮食类、粮油类食品生产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实现了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简单操作以人工为主,复杂关键环节以机械操作为主。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食品机械化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食品生产加工需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食品机械化生产加工线。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的不断引进,极大地推动着我国食品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并建立了诸多的外资、合资食品加工企业,引入了诸多新型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与设备,极大地提升了食品机械化水平。但是,在这一阶段,对于食品生产加工数量、品质、种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消费者需求,我国创新引入应用食品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在有效提升食品加工机械化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机械生产加工设备更新换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形成了完善的食品机械化作业模式。现如今,在社会发展中及国民经济增长中,食品生产制造业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的多元化需求。此外,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显着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为食品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契机,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分析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应运而生,人类逐渐踏入“智能”时代,这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使得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显着提升。智能控制技术,指的是无人干预情况下自主驱动智能机器进行生产操作,整个过程具备较高的智能性、自动性,是建立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和传统控制技术及模式相比较而言,智能控制对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方面,任务内容较为复杂化,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控制技术,不利于任务内容的完成,同时也会增加设备投资。新时期,食品机械生产作业任务与控制更加的复杂化,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智能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建立在传统控制技术和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并结合控制理论、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项学科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智能控制技术涵盖多项技术,包括:自学习控制技术、自组织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等等,凭借自身较强的先进性、智能性,智能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并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成果。
当前,由于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机械企业将重点放在做大做强方面,而国外企业则更为注重的是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便于树立良好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食品机械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其制胜法宝在于数量、价格,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食品品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当前市场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极大地压缩了企业利润。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体现,主要依靠的是运动控制,这是确保食品机械精度的关键技术。站在这一角度上来看,食品机械制造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近年来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在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撑下,削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均已出现,无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还是国外引进的技术,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均越来越重视与其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长期应用,离不开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传感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未来的食品机械设备,将会是物联产品,这是食品机械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促进食品机械智能化生产、控制水平的提升。当前,传统食品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高度重视食品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工作,在改善食品生产作业环境,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助推传统食品机械及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十三五以来,食品机械行业高度重视生产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远程智能控制方面,当前已基本实现,充分满足了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需求。工业4.0背景下,食品机械智能化控制势在必行,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依靠数量、价格取胜的优势不复存在。通过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食品生产制造全过程,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助推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在竞争中树立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达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成就
新时期,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的融合,极大地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弊端。举个例子来说,依靠神经网络及模糊数学技术所形成的智能控制技术,动态建模食品生产全过程,利用传感器处理食品生产期间所出现的各类信息。不仅如此,利用专家系统展开逆向推理,能够发现食品机械设备及系统运行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对控制机构、参数等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机械智能化控制模式。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食品机械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极易出现故障问题,利用智能传感器构建预测性维护系统,动态掌握食品机械的运行状况并实时反馈给管理人员,利用专家系统即可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快速、高效、精准查询,极大地缩短了停机时间,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工业4.0兼容的传感器,不仅具备常规系统的传输控制功能,同时也能够实现远程操作。现如今,随着我国食品机械领域对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在食品产品包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的FANUCM-710iC/50H高速机器人Packing系统,最快抓取节拍速度达到了每分钟50次,不得不说,这极大地降低了食品装箱生产耗时,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二)不足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智能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认真分析差距所在,了解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深入融合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发挥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作用,以便于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实现稳定立足发展。目前,我国食品机械生产智能化控制水平并不高,仍有近3/4的企业尚未实现安全的智能化控制与制造,由于受到发展规模、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食品机械企业智能化建设存在巨大的差异,不重视对各类研发之间的有效整合,创新能力不高,这极大的阻碍着食品机械企业智能控制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实践中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再加上生产型企业成本增加,这也就使得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食品工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四、食品机械与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一)精准定位目标
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涵盖着多方面的技术,常见的有传感器、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以食品包装及摆放为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控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优化食品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精确各项加工参数。现阶段,我国食品机械大多是集光、电、机、气等于一体的机械化电子设备,在食品机械智能设计环节,要融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等多项技术,实现食品机械一体化控制。在食品机械中,运动控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确保食品机械安全高效运转的关键,借助智能控制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食品机械运转速度、运转精度。除此之外,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数控机床技术作用巨大,有助于数字化控制食品机械设备、系统运行,达到更加理想的生产性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自动化、数控化,功能负载将更加完善,实现在更广阔的领域及范围内的应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
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食品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食品机械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机械制造业的良好、稳定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进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多元化需求。具体来说,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意识到食品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功发挥自身的引导、扶持作用,结合当前食品机械及食品工业领域发展需求,出台针对性的政策予以扶持,进而更好地解决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疑难问题,并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有效缓解资金难的问题,为食品机械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其次,科研单位以及高校要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智能控制技术,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加深对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创新探索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极大创新力度,有效降低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的应用成本。最后,食品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要紧随时展潮流,结合自身需求引入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提高食品生产制造效率和质量,提高产品及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品质、口味、种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快食品机械研发显得至关重要。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食品机械领域,充分发挥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作用,实现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食品机械转型升级。针对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食品机械领域中所暴露出的不足,要高度重视起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升智能控制水平,助推食品机械领域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友志.浅谈变频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 2019(24):34-35.
[2]张虹.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研究[J].工程机械, 2019(05):78-79.
[3]孙先群如何做好食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J]现代食品, 2020(11):1-3.
[4]和丽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6)-141-142.
[5]雷军乐如何提高高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质量[J]职业技术, 2015(05):46-47.
我国的食品工业承担着为13 亿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为促进国内食品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作为食品工业中重点规划发展的十三大行业之一,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格局的调整。《规划》显示,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中各油脂产品占比将出现明显变化,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小品种植物油产量比重将有所提高,大豆油和棕榈油市场空间将被挤占。产业调整趋势符合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
行业发展需政策引导
《规划》称,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到2015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75 亿,每年新增700 万人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51.5%,每年约有1000 万农村劳动力转为城镇居民。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测算,到2015 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从2010 年的35.7%和41.1%分别下降到32%和37%左右。“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在国民食品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农业用地资源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以耕地资源为例,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01-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由19.14亿亩下降至18.2574亿亩。2009和2010年,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新增耕地面积分别为26.9万公顷和33.37万公顷,合计仅为0.090405亿亩。在不考虑2009年和2010年间耕地流失面积的情况下,2001-2010年,全国土地面积下降幅度约为4.14%,而2001-2010年,全国人口数量由127627万增长至134091万,增长幅度约为5.06%。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公顷,而美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53公顷。
土地资源的相对有限和食品消费的刚性增长使得我国必须加强土地利用率,通过不同品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合理搭配使土地产出达到较优值,这就需要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的种植意向。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小麦和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粮,其消费需求也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善而不断增长。美国农业部历年公布的相关供需报告数据显示,自2005/2006年度到2010/2011年度以来,中国小麦消费量由10243.2万吨增长至10935万吨,增长幅度达6.75%;玉米消费量由13556万吨增长至16350.8万吨,增长幅度达20.62%;稻谷消费量由18518万吨下降至18013.9万吨,下降幅度达2.72%。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稻谷消费量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较小,小麦和玉米消费量均明显增加。而在国内食用植物油油料生产中,大豆与水稻、玉米均存在争地关系,小麦与冬油菜存在争地关系。食用植物油虽然也是国民食品消费中的重要品种,但其重要性明显低于三大粮食品种。因而,在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现状下,为满足国民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提高与三大粮食品种争地关系不明显或者出油率更高的小品种油料作物产量更符合我国国情。
食品工业规划是行业利好
《规划》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十三大重点行业详细设定了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食用油加工业和粮食加工业两大行业发展规划显示,国产大豆的食品加工将得到更大发展,进口大豆压榨产能将受到限制,但食用植物油未来产量目标却有所提高(尤其是国产油料产油量),这要求我国大力发展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生产。
第一,国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发展目标要求提高我国小品种食用植物油产量。
《规划》称,到2015 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将达到2440 万吨,其中国产油料产油量提高到1260 万吨;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 万吨左右,油料加工总产能控制在1.8 亿吨以内,其中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0.95 亿吨以内。由此可见,无论是产量还是产能,小品种食用植物油均具有政策性发展优势。
产量方面,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005万吨。因而,未来我国食用油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国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发展重点也显示,小品种油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规划》明确指出,要稳定传统大豆油生产,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产,积极发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植物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由此可见,国产油料产油量的提高将主要集中在小品种食用植物油方面。
产能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大豆油脂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仅为42%,落后产能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大豆400 吨以下规模不合理的小型企业产能在行业中的占比为15%。小品种食用植物油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产能反而存在增长可能。
第二,国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要求发展国产大豆食品加工,这将使得国产大豆油生产受到限制,进而提高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发展空间。
《规划》在对大豆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中称,充分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食品和豆粉类、发酵类、膨化类、蛋白类等新兴大豆蛋白制品;扩大功能性大豆蛋白在肉制品、面制品等领域的应用;着力研发大豆蛋白功能改性、大豆膳食纤维及多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规划》支持东北大豆产区建设大豆食品加工基地,提高豆腐及各种传统豆制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深入开发新型高质量营养食品;支持黄淮海大豆产区发展大豆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鼓励沿海地区加强对大豆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建设一批优质饲用蛋白、脂肪酸、精制磷脂等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国产大豆在国内压榨行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有关人士一再强调国内油脂产品供应的安全问题,但凭借高出油率和低价格,进口大豆具有明显的优势。受此影响,国内油企对国产大豆的收购意愿长期低迷,国产大豆种植收益难以达到预期,农户种植意愿持续下降。国产大豆食品加工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国产大豆优势,提高种植收益。从近几年的行业利润变化来看,国内豆制品行业要好于植物油加工行业,这使得国产大豆的食品加工需求较好。
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生产正当时
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对外依存度极高,三大食用植物油品种中,豆油和棕榈油高度依赖进口。菜籽油自给率虽然较高,但其产量占国内食用油总产量的比例却很小。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我国需要提高国产食用油自给率,而从作物种植收益和国民对食品质量需求方面考虑,大力发展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生产更符合我国国情。
第一,小品种食用植物油油料种植收益提高空间优于国产大豆。
大豆与玉米、水稻有明显的争地关系,为保证后者供给,国家倾向于保障其种植收益,大豆种植收益提高的难度较大。国家公布的粮食收购政策显示,2011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28元/斤,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为1元/斤,大豆最低收购价格为2元/斤。以大豆主产省黑龙江省为例,按照该省的一般水平,水稻亩产为800-1000斤,玉米亩产1500斤左右,而大豆亩产只有260斤左右,大豆的种植收益远远低于玉米和粳稻。
与大豆相比,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种植收益提高的空间更大。一方面,部分小品种油料的亩产和出油率都要高于大豆,这使得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值高于大豆,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政府实施扶助政策。另一方面,部分小品种油料对土质要求较低,适合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种植。
第二,国民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为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食品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指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那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前提,要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产品,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从山西溯洲毒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到2008年令人发指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仅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沉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是整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甚至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近年来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目前,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危害分析关键点(HACCP)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和保证体系。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是食品企业自主性质量保证制度,是构筑HACCP系统和ISO2200标准的基础, SSOP是由食品加工企业帮助完成在食品生产中维护GMP的全面目标而使用的过程,尤其是SSOP描述了一套特殊的与食品卫生处理和加工厂环境的清洁程度及处理措施满足它们的活动相联系的目标。HACCP系统是在严格执行GMP和SSO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风险分析,在关键点实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生物的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对食品的污染。ISO9000标准系列是更高一级的管理阶段,包含了GMP、HACCP、SSOP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系统性和法规性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而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9月1日最新国际标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物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目的是让食物链中的各类组织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范围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食品制造商、运输和仓储工作者、转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务环节以及相关的组织,如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者、清洗行、添加剂和配料生产者。它协调了系统地控制食物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惟一的解决方案。
这些保证制度和体系已被时间证明对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行之有效的。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注意往往是一些普通原则,必然缺乏针对性,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另外这些系统和标准体系在内容上重复之处颇多,因此学术界认为应推行一种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规范制度。
四、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二)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三)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有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海关等部门依照我国的法规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对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进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常面对如何对待进口对象国的贸易技术堡垒。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品质质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检测检验水平,提供有利的质量保证,推动食品的出口。
五、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虽然我国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现在还存在将食品卫生管理代替食品质量管理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措施体现在: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搞好食品供求、卫生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
(1)_______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下成立及存在的法人(以下简称甲方);(2)_______有限公司,一所在香港法律下成立及存在的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缘由:
根据一份由甲方及乙方(以一统称〔双方〕)于年月日签订的关于建议合作促进和发展广东省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食品工业的意向书,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并通过友好协商,签订此合同,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及其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及条例,成立一合资经营企业,名为(西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促进发展中国的食品工业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科学管理方法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条 合营双方的名称,注册所在国/所在地区与法定地址(略)。
第二条 合营双方法定代表的姓名、职业及国籍(略)。
第三条 合营公司的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
3.1 公司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3.2 公司的英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3.3 公司的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3.4 公司为一有限责任公司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下的法人,公司的所有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法令及条例,公司的所有合法权益及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管辖及保护。
3.5 公司成立的宗旨在于充分利用中国的丰富食品资源及物料以发展食品工业,采用乙方在此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引进先进的科技和设备,以香港和国际市场为目标,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提高广东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乙方在香港和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点,已成功地实现以上的目的并为双方的利益取得理想的经济利润。公司的经营范围于初期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a)充分利用中国地域食品原料丰富资源的优势和____________公司先进的工商管理技术的优势对食品工业的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而进行技术改造,及引进国外高级物料、良种。
(b)通过公司引进香港及外国先进食品加工技术设备,以及对肉类、蔬菜、水果、酱料、调味、添加剂、饮料和冰淇淋等方面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并配套包装、冷藏、运输等方面的营运设施。
(c)设立包装容器工厂,除供应本公司需要外并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d)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在香港和海外设立产品销售中心及网点。
(e)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广东省设立信息资料、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中心,以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利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f)与广东省的其他经济实体进行补偿贸易及其他类似的商业安排。
(g)在董事会(如以下之定义)认为结合上述的一项或多项业务与其有附带关系或适合于经营的需要时,可以独立经营或以投资于其他合营企业或经济实体的方式,从事食品工业内的其他有关业务。
第四条 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营双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和出资方式、出资额的缴付期限以及出资额欠缴与转让的规定
4.1 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______万元。
4.2 甲方的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百分之______,数额为人民币______万元。乙方的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百分之______,数额为______万元。但乙方的出资应以____________缴付,按缴付当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公布的外汇买卖牌价的中间价换算人民币计算。
第五条 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
5.1 双方应按各自出资的比例来进行利润的分配和亏损的分担。惟双方对公司的责任只限于各自对注册资本的出资额。
5.2 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和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条例缴纳所得税后,其年度利润应按以下的原则分配:
(a)依照董事会决定的比例,预先提取储备基金、公司发展基金以及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b)任何一年的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数额不得多于公司百分之五的税后利润。
第六条 合资双方的责任
6.1 甲方及乙方应尽力促进公司的业务活动。
6.2 在不影响____________的原则下,双方同意各自主要负责以下各项:
甲方:
(a)负责办理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和申请公司的营业执照;
(b)负责申请公司按规定享受的减免税收待遇;
(c)负责申请设立公司的外汇存款账户及人民币存款账户;
(d)负责为日常及办公使用的进口用品、设备及器具办理报关手续及领取进口许可证,并为出口物品领取出口许可证;
(e)负责为公司申请有关的办事处;
(f)负责推荐称职的中国职员;
(g)负责申请乙方出入人员的出入境通行证件;
(h)负责提供国内食品及市场趋势有关的信息资料;
(i)负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食品工业中的其他机构建立并保持固定的联系;
(j)负责促进并协助公司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销售;
(k)负责由公司指定的其他事项。
乙方:
(a)负责公司生产的产品在香港和国际市场销售;
(b)负责提供香港和世界各地区的食品及食品有关的市场信息资料;
(c)负责提供市场现有的现代食品科技和市场的信息资料;
(d)负责在香港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办理有关业务的注册登记手续;
(e)负责介绍国外食品专家学者到公司所属企业及广东省其他食品企业传授食品生产技术;
(f)负责公司业务的运转、公司骨干职员的业务培训和引进健全的管理经验;
(g)负责与外国食品工业中的其他机构建立并保持固定的联系;
(h)负责由公司指定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董事会的组成、职责、权限
7.1 双方于公司成立后组织成立董事会(〔董事会〕)。董事会人数为______名,其中甲方______名,乙方______名。董事长由甲方委派担任,副董事长由乙方委派担任。董事的任期为______年,若双方同意可以连任。若某董事因故需要更换时,由委派方另行安排接替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7.2 董事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的双方董事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协商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
第八条 部经理与副总经理的职责、权限和聘用办法
8.1 公司成立一管理事务处以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事务处设一位总经理及一位副总经理。总经理执行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和决议。在董事会休会期间,总经理应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总经理对外代表公司,对内任免下属人员,并行使董事会所授予的其他职权。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总经理于处理重要问题时与副总经理协商。
8.2 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董事会聘用,总经理由乙方担任,副总经理由甲方担任。
第九条 场地使用权
9.1 公司应向负责土地的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经营场地的使用权并以其名义签署场地使用合同。
第十条 保密协议
10.1 甲方及乙方承诺于未获对方的事先书面同意之前,不透露或容许泄露任何因本合同或因执行本合同而获得的有关公司业务的机密资料给未经授权可接受该资料或文件的任何人士或经济组织。
10.2 甲方及乙方同意公司应实行一个制度以安全保管上述第______段所提及的机密资料及文件,同时公司得尽其所能地采取所有合理的措施,使此等资料及文件被公司职员及工作人员泄露的风险减至最低限度,但由双方明确地准许透露的除外。
10.3 如甲方或乙方获知任何有关侵犯公司专利权、商标、版权、其他知识产权或类似的事件时,首先发觉的一方应将其所有的有关消息通知另一方,然后双方协商(如有必要)应采取的行动。
10.4 在甲方或乙方认为必要和恰当时,公司应采取行动和步骤以保证公司的知识产权利益。
第十一条 经营计划
公司应按其业务范围制订其经营计划,此等计划于获得董事会批准后应予实行,并呈交有关部门备案。公司有权决定是否于国内或向国外采购主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交通工具及办事处用品,于购买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公司应首先考虑中国的产品。公司有权自行将产品在中国市场内销售或委托有关机构代销。此等产品的售价应由公司按竞争情况来决定。由公司确定产品售价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双方认识到出口对外汇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在保持外汇平衡的原则下,双方同意将重点放在产品出动上。双方进一步同意于公司成立后按公司与乙方同意条款及条件委托乙方或乙方的联营公司为公司出口产品的国外总经销人。那些出售给经销人用作国外销售的产品的售价应由公司与经销人协商,并且考虑到该种产品于国际市场上的通行价格来决定。于这种情形下决定的出口价格应呈交董事会审批,然后呈交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外汇管理
12.1 公司的一切外汇事项,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以及其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条例的规定办理。
12.2 公司凭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的营业执照在中国银行广东分行或其他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银行开立外汇和人民币存款账户。
12.3 公司的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汇入外存款账户,一切外汇支出均需从外汇存款账户中支付。
12.4 公司应保持外汇收支平衡,公司于外汇收支上所产生的不平衡应由甲方以其外汇收益弥补。
12.5 为使公司能保持其外汇收支平衡,公司应获准以其人民币利润在中国购买制成品或原材料,而此等原材料或其制成品或最终商品于经过生产环节处理或加工后可出口至国外以换取外币。
12.6 乙方从公司得到的人民币利润可按中国外汇管理总局公布的兑换率兑成外币,并于缴付所有需缴税项后通过中国银行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12.7 公司在国外或港澳地区的银行开立外汇存款账户,应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批准,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报告外汇收支情况和提供银行对账单。
12.8 公司根据经营业务的需要,可按[中国银行办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贷款暂行办法]向中国银行申请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贷款,公司也可从国外或港澳地区的银行借入外汇作为资金,但必须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备案。
12.9 公司的外籍职工和港澳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正当收益,依法缴税后,除去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花费,其剩余部分可以向中国银行申请全部汇出。
第十三条 财务、会计及税务(略)
第十四条 劳动管理、工资、福利及劳动保险(略)
第十五条 保险(略)
第十六条 公司的合营期限,公司的解散与清算程序公司的合营期限为______(______)年,自公司的营业执照发出之日起计。合营期满前一年,如双方愿意延长合营期限,双方各自授权代表签署延长合营期限的申请书,并在合营期满前六个月呈报审批机关审批,经批准延长合营期限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违反合同的责任
17.1 合营一方如不履行本合同或公司章程的义务,违约一方得赔偿另一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17.2 在合营期限内,双方都无权单方面宣布撤销或终止本合同。
第十八条 解决合营双争议的办法及程序
18.1 双方如在解释或履行本合同和公司章程中发生争议,应由董事会尽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18.2 假如董事会在收到其中一方的书面要求调解的______(______)天内才能解决该争议,可提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该仲裁的裁决应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九条 合同文本
19.1 本合同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各自存中文和英文文本各一份。
19.2 本合同内容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必须双方书面同意,报审批机构批准后方能生效。任何上述修改或补充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条 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和公司章程经中国审批机关批准后即生效。
第二十一条 合同适用的法律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及由其引起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Foo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414p
Hardcover
ISBN9781405199223
Bhesh Bhandari等著
食品的材料科学是由食品物理学、食品学、食品加工学与工程等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食品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分支,和我们熟知的金属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科学等其他分支一样,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质、材料行为、生产流程、使用性能与应用的工程领域。不同的是,食品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和人们生活须臾不离、息息相关的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材料科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书着眼于近些年来在食品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主旨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等环节中提高食品质量控制及食品原料加工利用水平。换言之,就是利用新技术提高食品的附加价值,这对商业化的食品工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些新技术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更为关注的食品品质与食品安全性。在食品工程中引入材料学的研究方法,把传统的食品科学研究推向了在宏观、微观乃至纳米尺度研究食品材料结构与行为的新高度,促使我们对营养物质如何释放和传输等问题进行更深层的探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研究方法将提高食品的质量、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全书共14章:1.食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况;2.从微观到宏观尺度下的食品材料结构;3.食品的材料科学中的检测技术;4.结构食品中的界面现象;5.食品中的相变、状态转变以及相关现象;6.食品生物聚合物凝胶、微凝胶与纳米凝胶结构、流变学;7.基于材料科学方法的食品设计;8.食品的结构与营养物质的传输;9.新兴加工技术对食品材料性质的影响;10.食品中蛋白质纳米粒子的形成、性质及应用;11.食品纳米成分与饮料包装材料;12.食品配料系统中的封装技术;13.食品品质;14.冷藏与冷冻食品材料科学。
本书强调以材料科学的方法研究食品工程的问题,其中包含近些年来食品工程中的新技术,也包含食品工程的研究前沿,如食品加工与食品包装中的纳米技术。本书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授阅读。
刘昊,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近日,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第36次会议上,对《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二次审议,经修改后加入的食品安全“终身禁入”条款引人关注。据报道,该条款规定,根据信用程度,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类分级管理,对于被吊销食品相关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投资食品行业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因食品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投资食品行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早在几年前,食品安全“禁入”规定就为业内人士所提出和呼吁。有学者指出,对于主观故意,反复发生的一类食品安全事件,制定“禁入”的相关规定是杜绝其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媒体曝光的当前“蜂蜜造假”泛滥成灾为例,相关造假者被查处后,经常换个名目重新生产,如果有食品行业禁入的分级管理规定,将有助于遏制这种局面。
类似条款在欧美等国也曾实施过,无论是事后惩处还是事前威慑,都有积极意义。不过,由于西方食品安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行业更规范,前期预防工作更扎实,出于主观故意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极少,“终身禁入”规定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而中国尚处于食品安全治理的关键阶段,该项条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据媒体报道,在初次审议时,对“终身禁入”一条进行了删减,草案二审稿又加了进来,该条款对食品从业的处罚是轻是重,是存在一些争议和考量的。笔者认为,无论是5年禁入还是终身禁入的规定,除了看到它的客观威慑力,更值得探讨的是其现实可操作性。
禁入条款的执行,首先依赖于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近年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共同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于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的征集建档、评价和披露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该项工作推进时间不过短短两三年,在涵盖的范围、信用管理的制度设计、评价要素的科学性等方面都还有待于完善,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多大程度“从中借力”,将相关不法分子挡在食品行业门外,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此外,还要考虑到,目前我国实行分段监管体制,在监管信息的共享上还并不是很及时畅通,而“禁入”条款的执行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和准入许可,如不能协同作战则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我国食品工业的特殊国情,也会让“禁入”条款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难题。当前,大的食品企业管理已经相对规范,市场淘汰机制也会对其经营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制约,而发生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往往是中小企业、小作坊、小商户,这些经营主体本来就是监管的难点、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在“禁入”条款面前,他们可能会故意不办证,或者是借用其他人的名义来重新申请,这些办法都可以“绕过”许可制度,给监管带来更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