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特点范文

商业模式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商业模式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模式的特点

篇1

【关键词】O2O;特点;现状

当今,从全球的范围来看,传统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升级。我们发现,国内也是如此,特别是有不少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传统零售业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也在艰难的生存。而如今困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零售业。在这样的的背景下,传统的零售业必须要转型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O2O则是商家广泛运用的一种商业模式

一、什么是O2O

O2O英文全称为Online To Offline,简称“O2O”即线上到线下,这个概念于2010年8月由美国支付与推广平台Trialpay公司的创始人亚历克斯・兰佩尔首次提出的,在2011年11月被引入中国,并搭上了团购市场的顺风车,迅速在生活服务领域遍地开花。它的含义是商业服务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互联网线下的实体商店去体验和消费,通过在线上支付来完成线下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再到线下去提货并享受服务的过程。

O2O这种商业模式在目前运用其实质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从线上筛选服务,成交可以在线上结算,但可以在线下实体商店体验、验货和取货。

二、O2O商业模式的特点

(一)深入把握顾客

在O2O商业模式下,商户对消费者数据的把握更有优势,恰好弥补了实体店对消费者的数据分析和采集难的一大问题。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商户通过每笔订单可以查询详细的数据,商户可以对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维护老顾客,同时不断地开发新的客户。O2O商业模式中销售数据的量化也是必要的客户信息商户可以根据后台数据进行掌控,而这一点是实体店商家无法做到的。

(二)实现顾问式销售

O2O商业模式中有一个特点是在线销售人员将成为消费者的咨询顾问,这些在线的销售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周到满意的信息服务,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线上营销过程,销售人员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三)有效测定营销效果

O2O商业模式下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非常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这样就能规避传统商业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的缺陷,同时O2O模式结合了线上的订单和线下的消费,所以的消费行为都可以进行准确的统计,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商户加入,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满意的产品与服务。

(四)服务更贴心

O2O商业模式在当今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服务业中优势明显,价格实惠,且折扣信息能及时获得,同时购买也非常方便。如O2O的典型代表团购中的电影院,在线上团购电影票的价格一般是线上实际购买的5折左右,同时绝大多数电影院都实现了线上购票时即可选定场次和座位。这样提前预定,免除了消费者担心买不到想观影的场次或在电影院现场排队购票的麻烦。

三、O2O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网络环境

说到O2O商业模式,就不得不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因为正是因为近两年突飞猛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了O2O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根据易观智库《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6.52亿。艾瑞数据也显示,2013年全球手机的出货量为PC的6倍,中国无线网民增长量达15.6%,为PC的两倍有余。从这一权威数据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同时4G网络的大规模来袭,使得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容易。因此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O2O又被赋予新的发展机遇,只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不但缩短了线上到线下的距离,并且使线上到线下更加方便、快捷,因为相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用户使用习惯的随意性和碎片化让O2O在消费者的手机上使用的更广泛,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O2O奠定了滋生的土壤。

(二)支付环境

伴随着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移动支付手段的成熟也为O2O的爆发提供了技术支持。2013年,支付宝钱包的上线正式开启手机支付的帷幕,让随时随地购物成为现实,其扫码支付功能更是让电子支付从线上延展到了线下。腾讯微信5.0的推出到如今的微信6.22最新版,它从支付功能的运行,到现在可以发红包、转账等等支付功能在不断的完善。百度也推出的百度钱包,为移动支付的市场引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虽然支付宝钱包有支付宝多年网络平台的支付优势,但新兴的微信支付与百度钱包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还是百度钱包,它们当前的发展都不仅仅只限于简单的支付功能,同时还和商户合作,直接进行现实支付和线下服务。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O2O商业模式的潜力是无限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家都加入了这样的产业变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的企业应用O2O商业模式是势在必行,不过,大家也不能盲目的跟风,而是应该选择好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能承载本企业线上到线下的技术载体,如是实体卡片,QR Code,App还是NFC?

参考文献:

[1]庄帅.O2O:传统零售业的救命稻草[J].IT经理世界,2013,1

篇2

颠覆性的技术

传统的BMW车里,发动机占了非常大的空间。传动系统、变速箱等,则把车的前端塞得很满。特斯拉则没有发动机和传动设备。它的主体部分是1700块电池,都装在车底。后面两个轮子是马达,尺寸不超过一个西瓜大小。这样独特的设计,使得特斯拉有巨大的空间,有前后两个后备厢。

而且由于前备厢产生巨大的空间,车的安全性非常棒,因为它给车前面的撞击开拓了很大的空间。此外,对比5系BMW,在发动机方面,对于一辆常规535系列,发动机占整车成本的20%,特斯拉则将这一成本从7000美元下降到3500美元。

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1.用硅谷的思维,打造一个硅谷的团队来造汽车

特斯拉团队里最重要的一位成员,就是其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马斯克曾创办了贝宝(PayPal),并卖给了易趣,在美国硅谷互联网领域一举扬名。

第二位是布莱克,他原来是苹果的一个高管,现在是特斯拉的用户体验高管,主要负责用户体验方面的VP,所以嫁接一些电子行业,尤其是智能手持设备方面的一些基因。

还有一位是特斯拉CTO,他的背景更多是在航空航天业,负责怎么把航天航空业的技术嫁接到特斯拉汽车制造过程当中。

另外一位关键成员是负责生产制造方面的成员,他来自于丰田,他原来是负责丰田一个主要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现在就到了特斯拉负责生产方面。

2.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特斯拉在用户体验方面强调三个焦点:第一是技术;第二是酷、时尚,尤其是把汽车作为一个大玩具;第三是环保。整个用户体验的焦点,是如何给用户提供一款车,这是一款高端跑车,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间不会感到任何性能上的损失,而同时增加很多新的技术和很多炫的亮点。

另外很多方面超越用户的预期。主张要做一款最酷的数字化电动跑车。在这个引导下,有几项具体的点,第一不同于普通的汽车,特斯拉整个车的控制中心是一个17英寸的显示屏,构成它和整个互联网对接的主要通道。它有智能手机APP端,可以对整个车实现远程控制。另外通过数字化大脑,可以实时更新操作系统。更接近互联网思维,而且进行了两次更新。

此外,特斯拉还给用户提供8年免费电池维护和更换,同时针对用户对充电方面不方便的考虑,它在全国用太阳能板建网点,当特斯拉充电网建好之后,你可以从南开到北,从东开到西,可以免费使用这个充电网,在整个过程中间不产生任何的费用,在这个方面也是超越了用户的体验。针对有些用户提出对于电池的更换不方便的考虑,特斯拉最近推出一项技术,1分半钟之内更换它整个底部电池,这个速度甚至会快于你去常规的给汽车加油的时间,在加油的时间内可以换两次电池。

3.颠覆式的营销模式:体验店+网络直销

在营销方面,特斯拉绕过了传统的4S店+经销商模式,主要通过体验店和网络直销进行销售。和苹果的概念一样,你可以到一个体验店去看去摸去感知,销售人员不会给你推销某一款产品,而是让你更好地体验这款产品。你的单可以在网络上下单,最后这个车下单之后会通过,会给你直接从厂家寄过来。体验店的地点不是在常规的郊外,而是在高端的购物中心,有很多人,整个环境也比较舒适。在体验店的内部,你可以坐在里面感知这个车;在体验店里,你如果对这个车感兴趣,可以回到网上预约来做一个试驾,当然时间非常短,不超过几分钟。

特斯拉采用在线预定的方式进行直销。用户下单并付款后,特斯拉再组织生产。虽然这个周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但公司仍然在3年期间接受2万辆车的预定,创造了10亿美金现金流。马斯克表示,他们通过独特的现金流模式产生的现金,足以支撑他们对下一个车型下两个车型的研发,因为开发一个新车型是非常昂贵的,一般都是在10亿美金以上。

篇3

了解集中模式的业务处理特点,掌握相关营运风险变化特征,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平稳、安全运营,防范银行营运业务风险都很有必要。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实务,谈谈对集中处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风险的认识。

一、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运营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业务的处理、账务核算、资金交易与清算的处理等。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其背后强大的运营业务作为支持。营运体系通常由负责营运业务处理的前台网点和后台处理中心、业务处理机制和流程、操作人员以及营运业务处理系统构成,是业务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很快被各家银行所接受并逐步尝试,构建流程银行,成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又一重要的改革方向。而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平台和支撑的营运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首选。

以2007年人民银行推出全国支票影像业务为契机,国内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从流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组建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利用影像处理传输系统,逐步实现营运业务向后台的集中处理。以建行为例,2010年以来,该行逐步上线了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运用了影像和网络等技术,实现了部分柜面业务“前台简便受理、后台标准化和集约化处理”。

商业银行的营运业务集中处理,是指银行的前台网点柜面或其他渠道(比如,网银、自助设备等)受理客户提交的实物凭证或电子指令(如磁盘、网银指令等)后,由运用影像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所支撑的业务集中处理系统,将其(实物凭证将会转换为电子影像)传输至后台处理中心,由后台中心根据影像等电子信息对业务进行流水线作业、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交易信息的检核,交易处理、账务核算及资金清算等等,并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客户。

二、集中处理模式的特征

1处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

以“影像有效”为原则的电子化处理。前台对客户提交票据进行简单审核后,将凭证进行扫描,并将凭证影像上传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依据影像自动完成识别、影像拆分、数据录入、检核、记账等处理,业务处理的多数环节实现电子化。

以后台中心为主的并行、流水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前台只负责业务受理、反馈等简单事项,记账、复核、验印等繁琐、复杂的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集中处理。在后台,对没有处理顺序的任务,系统将其分发至各岗位并行处理,比如,对于同一票据的验印、审核等工作可以在不同岗位同时进行相应处理,这与传统模式下必须按照实物票据流转顺序进行串行处理有较大区别。

以跨区域为特征的工厂化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后台处理可由一级分行,甚至总行的后台处理中心完成。比如,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成立了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可处理38家一级分行的部分后台作业任务。后台处理中心可以引入业务监控、生产调度等生产组织管理职能,呈现出工厂化作业的特征。

2IT技术广泛应用

集中处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及网络方面的先进技术,消除了营运业务前后台分离的阻碍,实现业务的自动化、专业化、流水线处理。比如:

影像采集、加密传输、影像拆分等影像技术的使用,使业务处理可以基于凭证影像完成,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业务只能随实物凭证流转以串行方式处理的瓶颈,实现了多个业务环节的并行处理;

电子验印技术的使用,使原来由手工操作的印鉴审核工作改由系统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处理的工作强度;

二维码和OCR识别技术的使用,使部分本来需由人工录入的信息,改由系统进行识别和转换,减少了数据录入工作量,降低了录入差错,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3业务风险的机控能力增强

集中处理模式下,可以将风险控制条件内置为系统业务处理规则,通过流程、系统自动对风险进行控制,系统机控能力大大提高。比如:

集中处理可实现任务随机分配、互斥岗位控制、业务环节分离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降低了人为控制和干预业务处理的可能性,对业务“一手清”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集中处理可以系统控制方式,完成数据检核、电子验印、支付密码核验、流水勾对等处理,实现了对部分操作风险的机控,降低了人工处理差错。

4拓展前景广阔

营运业务集中处理后,众多业务处理分离至后台,前台处理环节减少,复杂程度下降,柜面人员的营销能力得到释放,这使营业网点可以通过优化柜面人员组合,支持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同时,集中处理模式,构建在先进的IT技术之上,使得传统的网点、同城等概念得以拓展,对公与对私客户受理一体化、同城网点一体化、前台柜面和客户财务室一体化的实现都将成为可能。

三、集中处理的风险特征

1总体风险趋向集中

复杂业务转移后台集中处理,前台随着业务环节减少及系统机控风险能力的增强,风险点减少,风险后台集中趋势明显,营运后台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后,原需前台网点处理的大量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自动处理或由后台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数据录入、印鉴审核、异常业务处理等操作风险也随着处理层级的上移而向后台集中。与此同时,集中模式下,后台处理的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大、涉及网点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使得后台承担的系统运行、参数管控、岗位管理、作业调度、业务外包等多种基础性管理工作愈加繁多、更为重要,营运后台就成为多项风险的积聚区域,风险控制压力逐渐显现。比如:

营运后台点岗位设置不当、复核、授权等控制措施不到位会使岗位之间的制约失去作用,导致对重要交易或事务的处理得不到适当复核,甚至出现业务“一手清”的现象;如果人员配备数量与相关业务技能与实际需求不符将会造成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充分、业务处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再如营运后台工作场所、监控设施等物理设施配备欠缺会造成许多补偿性的控制措施不起作用,从而使业务处理存在风险隐患。同时,由于营运后台具有业务量大、交易权限提升,流程复杂、处理环节多、影响面广等特点,一旦集中流程和集中系统赖以发挥作用的一般控制措施失效将会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

2部分操作风险降低

系统自动检核、电子验印、随机分配、预警提示及岗位权限控制等处理机制,原作业模式下的绝大部分操作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处理模式还可以有效监控前台擅自修改数据、违规操作现象,重要操作风险降低。

集中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受理与处理在前台与后台间的有效分离,集中营运系统强化了对业务的流程和系统控制,使减程序、逆流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系统所具有的任务随机分配、交易数据自动检核等功能,增强了对不相容岗位、处理差错的机控能力,这些机制使得业务操作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业务处理“一手清”的风险大大降低。

集中处理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使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中需人工控制的一些重要环节改由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较好地控制了交易信息被篡改的风险。比如,对于部分交易类业务的处理,传统模式是手工录入交易数据或指令,集中处理后,实现了后台对客户交易数据录入、处理,客户账务核算、核对也由后台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对资金的扣划、入账、退回也实现了系统自动控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因逆程序操作、因非法修改交易数据或指令引发的舞弊等风险事项的发生。

3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严重地”依托于集中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流水化、电子化处理流程的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集中作业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功能、运行稳定性、网络状况、系统间接口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集中作业系统因功能缺陷、系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将对正常的业务运营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业务中断、引发资金风险。特别是业务集中处理,有的还跨一级分行处理情况下,一旦因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其影响范围将会相当大。比如:

2011年12月,某商业银行7家分行因系统故障导致前台无法发起业务上传,使业务产生积压;2010年5月,某股份制银行业务高峰期间核心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持续了2个多小时,全国各营业网点均受到影响,大量业务滞留,客户资金无法及时转入、转出。

4参数管控风险加大

集中处理模式下严密的系统、流程控制功能,先进的前后台交互机制,“极大地”依靠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参数发挥作用。参数引导和控制着业务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数据走向和业务处理风险,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业务处理结果,特别是对于涉及全行或批量客户交易、对业务运行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及高风险参数,设置不当或维护错误将影响到客户资金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严重的还会导致重大风险事件产生。尤其,在集中处理模式下,集中营运系统参数体系往往非常庞大,参数存在相互间关联关系 复杂,参数的重要性及风险程度不一,参数维护级别、方式和适用范围都较为复杂,参数管控的风险较大。比如:

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中的“不验印控制表”参数,用于对不需要验印的账户进行设置,该参数由一级

分行手工维护,实时生效,账户增加到该参数表中后,系统将会略过印鉴核验环节,凭客户密码或其他协议方式从客户账户支付资金,如果该参数变更审核不严、维护不当,将会危及客户资金安全。

5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

集中模式以“影像有效”为处理原则,前成实物简单审核及扫描后,后续的要素录入、审核、验印等处理均基于影像进行,因此,实物票据的真实性、实物票据与影像的一致性是业务真实性的根本保证。

由于后台仅仅针对影像处理业务,对实物凭证真伪的鉴别,仍只能由前台受理柜员,依靠传统的票据真伪鉴别方法进行。同时系统上线后,随着前台业务处理环节减少,实物凭证经手人员减少(比如,有的行由四人减少到一至两人),实物票据真伪鉴别环节较前减少。这些变化相对降低了对客户提供虚假凭证和前台柜员制作并上传虚假凭证的控制,前台存在扫描伪造、仿造、变造、格式错误的实物票据,上传后台影像的可能,实物票据与票据影像不一致风险不容忽视。如:

在客户申请办理行内转账业务时,客户会提交转账支票和进账单,如果对客户提交的进账单上账号信息,采取粘贴、涂改等方式进行变造,再将变造后的实物凭证扫描并上传后台,那么后续业务处理所依据的账号信息就是虚假的,易引发挪用客户资金风险。

6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集中处理模式对于业务风险防范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对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同时,部分集中事项的处理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如:

篇4

关键词:商业模式 含义 功能 构成要素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模式的含义

关于商业模式(又称商务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盈利模式论。此种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对商业模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价值创造模式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Petrovic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务系统。马格利•杜波森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提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以及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体系论。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马哈迪温(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量―― 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托马斯(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贝因霍克和卡普兰(2003)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直觉和创造精神。翁君奕把商业模式界定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罗珉、曾涛和周思伟(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①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②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③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 ;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三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盈利模式论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切入,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因应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现盈利的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价值创造模式论主要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考察商业模式,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体系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的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商业模式的功能

在业界流传着很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的故事,那么商业模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

Joan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应该解决以下问题:谁是客户?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商务中赚钱?将这种价值以合适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根本经济逻辑是什么?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如图1)。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既然倾向于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就必须弄清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对此,理论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在《转型》一书中认为,商业模式是从整体角度考虑企业的一种工具。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外部现实情形,财务目标以及内部活动。罗珉教授认为, 一个商业运作模式应该由三部分构成, 即: 公司对经营环境的假设、公司对自身宗旨的假设和确认公司的核心能力。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必须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必须是一个结构, 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 使它们互相支持,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Rainer Alt和Hans-Dieter Zimmermann(2001)指出,使命(Mission)、结构(Structure)、过程(Processes)、收入(Revenue)、法律事务(Legal Issues)和技术(Technology)是商业模式的6个要素(图2)。他们认为使命是商业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结构决定了行业、客户和产品的重点;过程提供了商业模式的使命和结构的更详细的观点,表明了价值创造过程的因素;收入是商业模式的底线,收入来源和所需投资必须从短期和中期做仔细的分析 ;法律问题是商业模式必须考虑的因素 ;技术既是驱动力也是约束。他们提出,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不存在单一的商业模式。这6个因素是建立商业模式的一种框架。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由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现、能力、持久性组成。

客户价值(Customer value):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范围(Scope):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定价(Pricing strategy):价格策略。

收入来源(Revenue sources):收入的来源。

关联活动(Connected activities):为客户提供价值所必需的一些相关活动。

实现(Implementation):商业模式各组成要素的实现。

能力(Capabilities):企业的各种活动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持久性(Sustainability):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业模式有六个要素,分别是:价值主张、市场分割、价值链结构、收入来源和成本结构、价值网中的位置以及竞争战略。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描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及从客户角度来看产品的价值。

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明确市场定位和具体的细分市场。

价值链结构(Value chain structure):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价值活动。

收入来源与成本结构(Revenue generation and margins):如何获取收入,成本结构以及目标利润率。

价值网中的位置(position in value network):明晰竞争者、互补者以及有助于提升客户价值的网络效应。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公司如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Osterwalder & Pigneur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解如图3,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由服务理念(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技术结构(包括服务提供、系统)、组织安排(包括网络策略、角色分配)以及财务安排(即收入来源)4个要素组成,他们紧密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客户和业务提供者创造价值。

以上是关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一些主要观点,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客户价值、市场定位、收入、能力等关键要素的重视,较好地诠释了商业活动的规律和诉求。

商业模式的特点

虽然各种理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还无法达成共识,但对于商业模式具有的下述特性的认识较为一致。普遍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有效性。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有效性还指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整体性。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戴尔的直销模式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戴尔具有低于4 天的存货周转期,这种高周转率直接带来了低资金占用率和低成本效益,使得戴尔的产品价格低,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比的优势。戴尔的低库存高周转效率正是来自于其核心生态系统内采购,产品设计,订货和存货管理,制造商及服务支持等一系列生态链中的相关活动的整体联动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这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差异性。商业模式的差异性是指既具有不同于原有的任何模式的特点,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保持差异,取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戴尔的直销模式重新定义了顾客对速度及成本价值的衡量方式,创造了阻碍竞争对手模仿的障碍。同样,美国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所选择的特定服务航线和目标顾客,也使得对手只能模仿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无法模仿全部。差异性的存在使得试图学习戴尔和西南航空的企业,从未有过成功的例子。

适应性。商业模式的适应性,是指其应付变化多端的客户需求、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今天的模式也许明天被演变成不适用的,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障碍。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具有动态匹配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可持续性。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要能够难于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还应能够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商业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对维持竞争优势十分重要,频繁调整和更新不仅增加企业成本,还易造成顾客和组织的混乱。这就要求商业模式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要进行反复矫正。

篇5

一、引言

德鲁克提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十分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一枝独秀。因此为了使企业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冲击,必须使得其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上,重点诠释企业的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构,也即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集中于企业战略的总体考核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分析、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

(二)商业模式特征。首先,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把企业的各个价值模块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其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独特性。再者,优秀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结果。不仅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于企业外部也能做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可更新性,考虑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随着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以迅速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应对。

三、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店铺模式,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经营者根据经验和分析,把店铺开在潜力消费人群较大的位置。其供应链就是商品从厂商―商―零售商―客户。赚取中间各层级差价是主要的获利方式。直销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缩减中间环节,减少层级结构,使得生产商和客户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产生后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进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类: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首先搭建一个社交平台,然后基于社交平台产品内容这些内容在海量的客户群之间通过信息的渗透,强大的社群关系使得这种渗透性裂变性的扩散。最后通过支付手段使得产品变现。长尾型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出售少数的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通过C2B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跨界商业模式,凯文・凯利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看不到的行业之外。该模型的实质既是利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对核心要素再分配。

(三)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集合。

四、几个主要类型商业模式综述

(一)一体化战略商业模式。指出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导致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由此削弱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经营,关注和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依赖性。纵向一体化过于关注顾客的总体需求,拉长了企业的价值运作系统,使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过慢,并且在企业不擅长的部位浪费过多的投入,降低了公司的效益。

(二)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作者提出构建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立足于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以战略为出发点设定符合其实施的商业模式。以战略为指导,延长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配衬理论最早由Porter(2004)提出战略不仅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因为建立在经营领域选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将企业体系营运活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为其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提供特别价值的系统。而这种可以实现各项活动间相互协调的机制称为配衬。

(三)基于模块化的商业模式。童清华(2012)提出了模块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生产网络,企业价值模块在重新组合时,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模块化价值链的企业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具有模块化价值链特点的价值族群,进而演变成包括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互补者等各种产业角色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四)基于价值网理念的商业模型。价值网络包括一系列承担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是一种组织间关系更为灵活和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起来的价值体系,且这种连接是基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后的核心能力要素,不同企业把他们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进行竞争,是模块化重构的一部分。构成价值网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块价值的相互关系,核心能力和客户价值。

五、小结

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自身战略结构等。依靠一种理论去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融合不同的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合商业模式并及时与时俱进的更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王琴.董静.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篇6

【关键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5-0050-05

从目前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来看,电动汽车的价格偏高、续驶里程短、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弱、充电不方便、市场认知度不高,电动汽车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突破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为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和普及提供一种新型解决方案,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电动汽车的发展脉搏,为电动汽车尽快实现产业化,面向大众市场,提出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现状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主要涉及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购买和使用模式;二是能源供给模式。第一种模式包括租赁和购买两种子模式。租赁的优势在于短时、方便,缺点在于租赁价格较高;购买的优势在于所有权完整,缺点在于消费者承担车辆风险。购买又包括整车购买和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两种形式,整车购买的缺点在于价格较高,优点在于所有权完全转让;裸车购买+电池租赁的优点不仅在于购买成本较低,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品牌的电池,但缺点是发生事故时电池与车辆的责任很难界定。第二种模式包括换电和充电两种子模式。换电的优点是时间短,缺点是需频繁更换电池,接插件易损坏,成本较高;充电的优点在于地点约束较小,但缺点是充电时间较长。其中充电又包含集中充电和分散充电两种形式,集中充电优势在于特定地点充电,便于电网改造,且易于维护,缺点是充电自由度较差;分散充电优势在于充电自由度较高,安装简单。

我国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是在2009年启动的25个“十城千辆”示范城市项目中进行摸索和推广的。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商业化运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城市特点划分,分别是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深圳普天模式、以整车租赁为代表的杭州短时租赁模式和以整车购买为代表的合肥定向购买模式。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和优点,可以为我们下一步推广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1.电池租赁模式

电池租赁模式以深圳普天模式为代表,目前重点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普天公司先整体将电动公交车买下,然后将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给公交公司,公交公司只需支付裸车(不含电池)的价格,电池则以租赁方式分8年付款,公交公司由于无需一次性承担电动汽车的高昂价格,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实时监控是融资租赁后的衍生服务,普天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电动公交车的行驶状况、充电状况、电池状况,保证了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营,实际上是给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和体验。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政府批量采购并且需要保证运营安全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邮政车、城市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

2.分时租赁模式

分时租赁模式属于整车租赁模式。杭州Evnet“分时自助租车系统”在浙大科技园、赛博创业工场、浙江传媒学院、兰庭国际公寓、阿里巴巴滨江园区,设立租车点,共投放20辆车,包括Smart、MG3、熊猫AT、比亚迪F3DM等车型。会员通过网上预订、刷卡用车、方便快捷。分时租赁模式的优点在于方便、价格便宜,以Smart为例,9点到17点租金为27元/小时,17点后可提供“上下班”服务,租金为60元,再加上里程费(一般是0.5元/公里1,这比传统汽车租赁以及打车要便宜很多。一些年轻白领,既有用车需求,又承担不起养车费用,分时租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旅游城市也可拓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流动人口较多,租赁用车需求较大,电动汽车租赁既符合环保需要,又保证方便快捷,比较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3.定向购买模式

定向购买模式属于整车购买模式。合肥市江淮集团通过定向购买,销售了585辆同悦电动汽车,主要面向内部员工和供应商。每辆车国家补贴4.5万元,合肥市政府补贴1万元,江淮补贴3万元,补贴后车价在6.5万元左右,基本与同级别传统内燃机汽车价格相当,但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费用节省率高达70%。定向购买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针对特定消费者销售电动汽车。消费者的用车路线固定,用途相对单一,如仅上下班使用,并且充电地点相对固定,便于车辆集中充电,只要在固定地点设置充电桩,就能满足消费者绝大部分充电需求。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性能不足以及充电困难等问题。政府公务车领域、大集团员工等细分市场都比较适合推广定向购买模式。

上述三种商业模式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模式的探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还包括能源供给模式,即充电和换电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界对充电和换电还未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主张充电模式,电网企业主张换电模式,从全国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选择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较多。事实上,充电和换电并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无论是充电还是换电,关键是要与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二、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系统规划

目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由各地方政府主导,主要考虑当地整车企业利益,普遍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作为指导。各地方政府在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详细论证,制定综合规划,只是简单地选择充电或换电模式进行推广,也没有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推广与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电网改造、土地供应、补贴资金等各个环节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分析清楚,商业模式就很难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划,一方面导致目标和方向不明确,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又容易造成盲目投资,乱上项目,导致资源浪费。

2.围绕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商业模式运营的利益主体较多,涉及供电企业、运营企业、配套企业、整车企业、电池企业,企业之间在商业模式的推广和运营模式上未能达成一致,整车企业与电网在充、换电模式上存在分歧,运营服务企业对供电保障还存在顾虑,换电模式下如何分配政府补贴资金,充电设施运营利润分配还不明确,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围绕商业模式运营,建立一套使各方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乏,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商业模式推广的内生动力减弱,最终将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3.地区之间商业模式缺乏协调机制

现阶段,缺乏针对不同地区推广商业模式的统一协调机制。充电和换电模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完全不同,如果充电模式区域和换电模式推广区域缺乏有效衔接,一旦大规模推广开来,将大大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毗邻的城市群,在地域环境、城市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文化理念等方面的相似点较多,城市在选择本地商业模式时,需考虑与其它城市商业模式的兼容和衔接,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使电动汽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4.充电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对接不足

充电基础设施对商业模式推广至关重要,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纵使有再好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也难以推广开来。充电基础设施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与衔接。城市定位、功能区分布、CBD规模、居民住宅建设等方面将影响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和区域分布,土地供应、电力供应、小区物业、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的分布等方面将影响充电设施的运行保障。这些问题的解决早期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由政府主导,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充电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综合体系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和方向。第一,前瞻性。新技术出现以及外部环境变化,都将给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巨大的机遇,促使商业模式创新发生质的变化。第二,系统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紧跟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到其它行业的发展。第三,多样性。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推广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区域地形、气候、文化和习惯差异较大,而且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推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商业模式可以不同,城市与城市之间商业模式可以不同。第四,实践性。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发展都不尽相同,要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找出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我国已经在深圳、杭州和合肥等城市率先尝试推广不同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为我国全面进行商业模式的推广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

在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特点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的特点,我们提出我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

(一)大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可主要考虑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模式更适合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电动公交车价格昂贵,关键是电池价格较高,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一般公交公司经费有限,很难一次性支付电动公交车的购买成本,同时,公交车使用频率较高,电池消耗较快,如果由公交公司完全承担电池成本,显然是不经济的。如果选择电池租赁模式,由厂家或第三方提供电池租赁服务,电池维护、回收都由专人负责,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公交公司的采购成本,而且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2.电动出租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集中换电模式。大城市市区范围较大,居民出行距离较长,出行路线也不固定,如果采用充电模式,电动出租车一天至少要充2、3次电,即使快充每次也要20分钟左右,很难被出租车司机所接受。换电模式则能有效解决上述状况,换电模式时间短,一次换电一般不超过5分钟,与传统汽车加油时间差不多。大城市电动出租车选择换电模式另一个原因是,大城市出租车车型基本固定,电池的规格和大小可以标准化。以北京为例,基本只有捷达和现代两款出租车,换电运营企业只需配置1~2种型号的电池,就可以满足出租车的换电需求,便于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私人电动汽车以整车购买为主,裸车+电池租赁为辅。目前消费者购买传统汽车大多为全款购车,使用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方式较少。电动汽车是一种新鲜事物,代表先进技术,一般只有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才会考虑购买电动汽车,他们并不太关注电动汽车的价格,而是关注电动汽车带来的不同体验。因此,大城市私人购买电动汽车可考虑以整车购买模式为主。当然,除整车购买之外,裸车购买+电池租赁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购买模式。对消费者初期接受电动汽车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裸车+电池租赁模式还要考虑到城市消费文化的特点,例如从地域文化特点来看,沿海城市创新意识较强,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而北方城市消费者对待新鲜事物更加慎重,一旦推广开来,而事故责任界定、保险理赔的制度又跟不上时,就容易引起纠纷,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城市核心商务圈可推广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城市核心商务圈如CBD、产业园等特定区域内的企业众多,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业务用车需求量大,又相对集中,而租赁电动汽车比打出租车便宜,也比传统汽车租赁便宜,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用车成本,同时,业务租赁用车的单次出行距离路线明确,业务结束后仍返回原地,具备点对点服务和充电的优势,便于租赁公司集中管理和维护。

(二)中小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1.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可首选充电模式。中小城市城区面积较小,居民出行半径不大,对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出租车的续驶里程要求相对较低。中小城市公交车单次往返大约40公里左右,一天4~5次,日均出行距离基本不超过200公里,而且夜间9~10点公交车就基本停运。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基本就能满足日常行驶里程需求,车辆白天无需频繁充电,只需利用夜间空闲时间,在公交场站集中进行充电即可。中小城市出租车日均行驶距离虽然比大城市要低,但一般也在200~300公里之间,然而,由于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居民对出租车夜间需求较小,政府可对出租车进行合理调配,使电动出租车无需全天候运行,白天运行的电动出租车可在夜间停运时段分散进行充电,减少了因充电给出租车司机运营带来问题。

2.私人电动汽车可采用整车购买模式,分散充电。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性价比不高,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中小城市多数消费者购车选择时比较关注价格因素,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电动汽车由于价格偏高,很难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中小城市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人群,应该是收入水平较高,价格不敏感,购买电动汽车主要是体现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部分人群不会考虑以电池租赁的方式购买电动汽车,因此整车购买模式比较适合于中小城市消费者。此外,中小城市土地资源相对不紧缺,居住空间和停车环境比较宽松,居民住宅拥有自家停车位的比率较高,而且中小城市的居民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下班后空闲时间较多,消费者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在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如果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建充电桩,就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

(三)旅游城市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旅游城市可主推电动汽车整车租赁业务。旅游城市人口以流动人口为主,推广电动汽车整车租赁模式比较理想,通过建立一站式租车服务,刷卡消费,消费者在城市的各个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都可以及时、便捷地租用电动汽车,使用完之后将车辆还至指定地点,可自动充电,无需自己充电。考虑到电动汽车目前的性能特点,应重点鼓励短时租赁,实行差别定价,租赁超过一定小时的收费标准应逐级增加。

(四)农村商业模式推广思路

农村适合推广充电模式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农村的用户对电动车续驶里程、最高车速要求不高,可以大幅度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农村用户大都拥有独立的停车场地(院子、车库等),有独立的充电电源,充电更加方便。小型纯电动汽车,特别是时速不高的电动车具有速度适中、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低、易操作等优点,深受农村消费者欢迎,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四、政策建议

1.中央政府应尽快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在总结现有商业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领域特点的商业模式推广规律,并制定指导各地区商业模式推广的统一规划,进一步明确商业模式的目标和方向,加强投资引导,创造良好的商业模式推广环境。规划应在区域统一、能源供给、产品准入和充电标准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重点解决目前商业模式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仅靠地方政府无法自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地区间不同商业模式的衔接和兼容问题、运营企业与能源供给企业的协调、电动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充电国家标准等问题。

2.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专项试点工作。开展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试点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试点来验证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如充、换电模式的适用性,电动汽车租赁的可行性、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公交电动化大范围推广、城市接驳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好的、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试点城市可以在“十城千辆”的城市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选择新的试点城市,关键是要覆盖不同类型的城市,包括东中西部城市、大中小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型城市、不同气候和海拔的城市等。

3.实行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特许经营制度。电动汽车行业壁垒较高,企业进入比较困难,政府需进一步放宽管理模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防止行业垄断。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对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对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专业机构,如专门运营电池、提供能源、提供汽车、回收电池、配送电池、提供充电设备、提供监控服务、提供电动汽车租赁的企业,颁发特许经营执照。政府对于商业模式中出现的新企业应及早研究,本着创新的原则,与各方专家和机构一起制定准入标准和条件,积极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商业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联盟网络;客户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6.11 文献标识码:B

技术进步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由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逐渐侵蚀着传统的产业链,使原来隐藏在业务流程背后的“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成为企业抵御风险、提高收益、竞争制胜的法宝。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为许多企业创造了神话,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我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机,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杠杆,选择适宜的商业模式,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构筑竞争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能够引致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网络和高端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态,获取竞争优势。

(一)商业模式的特点

商业模式是企业面向特定市场的一种配置,用以保证企业创造价值并获取收益;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Magretta(2002)从顾客、顾客价值两方面研究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奥斯瓦尔德(osterwalder,2004)在综合了各种概念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描述了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的价值主张,以成本结构为特征的基础设施,其中成本、利润指标是商业模式的表象,价值创造过程才是商业模式的实质。商业模式把基于市场的“资源交易”的各环节内化于一个联盟结构中,转变市场交易关系为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产品或服务是客户与企业价值交换的载体,厂商企业及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他们创造并传递价值,每个结点所创造的价值沿着特定的路径传递,最终送达客户,即实现了客户价值。客户是商业模式价值的最终评判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联盟成员所创造的总价值只有与客户价值相匹配,并实现了价值交换,商业模式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商业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客户需求是商业模式的利润源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通过联盟成员间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商业模式可以将整合的资源输入并转换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价值增值过程;(2)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支撑点,客户价值是企业实际提供给客户的特定利益组合,这些利益的载体就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当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原有的产业结构将受到强烈冲击,新的竞争规则逐渐形成,资源要素的价值、产品与服务的内涵均会被市场重新定义[1],即引起商业模式的创新;(3)联盟网络结构是商业模式竞争力的内在根源,当竞争环境动荡时,企业要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必须加强与联盟伙伴之间的合作,合理利用对方的渠道、关系、技术等资源探寻新的业务方式。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支撑点,是厂商企业与客户价值交换的载体,当产品或服务越能满足客户需求时,联盟企业就越盈利。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网络,可使企业实时与客户接触,便于企业收集客户的相关数据,经标准化后整合到联盟内的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上,再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客户的规模及市场的竞争情况,组织协调联盟成员共同确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水平;在外部需求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利用云计算的预测分析功能挖掘客户的多样化的扩展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价值网络结点越多,资源的组合越多样化,由于信息产品或自助服务的边际成本较低甚至接近于零,所以企业可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或增值产品以获得收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有形的产品不再是实现价值的唯一载体,信息、知识等虚拟性产品及其组合可形成完美的客户解决方案,降低了厂商企业向客户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满足客户潜在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使厂商企业关注客户的购买情境,在经营中发掘客户行为模式,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在客户群,预测客户行为模式,以获得丰富的客户知识,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运用预测深度的业务发展趋势,可以开发出引领客户需求的新颖的产品或新型服务,从而提高了竞争力,形成持久的竞争。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致的联盟网络创新

联盟网络是商业模式创造价值、获取价值和分配价值的逻辑框架,联盟网络的创新可以产生有价值、难于模仿的异质资源,通过构建适宜的网络结构和提高联盟运作的效率可增强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获得超额的客户价值。

篇8

关键词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一、引言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指企业为实现企业盈利,在进行经营过程中所贯彻实现的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是通过连结各个环节来谋求企业协调运作的一整套具体范式。

商业模式创新则是相对于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而言的,是指企业新的实现价值的形式,即企业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具有明显区别与旧的传统模式的特点,是一种进步和创新,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二)成功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通过比较发现,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明确的价值主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多基于明确的价值主张,采取目标管理的策略,避免企业在建设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因为目标不明确而出现错误;

2.更加系统和协调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通过协调企业各要素的整体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更加注重协调性,包括内部管理的整合与价值主张的协调;企业内各要素、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协调。

3.更加具有差异性:是指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既具有不同于原有的普通模式的特点,又具有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模仿的特点,这是成功商业模式的最重要特征。

4.更加重视客户需求:这是成功商业模式的秘诀之一,在经济环境中只要你的客户不抛弃你,企业就会得到长足发展,成功的企业会更加系统的分析客户的要求,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生产。

二、我国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将创新基点定位在目标群体—顾客

1.考虑顾客的利益

商业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商业过程中的一切花费,最终都要由消费者通过商品的价格平摊。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适当考虑作为消费者的客户的利益,以较低的价格让顾客得到同样的服务,在这方面的成功的典型就是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沃尔玛奉行“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向顾客提供最实惠的商品”的战略,在沃尔玛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和物流优化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等。

2.重新锁定顾客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生存是依赖于顾客需求的。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如何定义属于企业自身的顾客是非常重要的。如中国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它将自身所要服务的顾客锁定在观光度假旅客和中低收入商务旅客,只对他们提供基本的服务,以此来降低机票价格,“省之于旅客,让利于旅客”,创造了国内惟一的“廉价航空”商业模式。”

(二)将创新基点定位在差异性

1.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差异性,企业抓住创新点对其进行设计开发,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服装业巨头ZARA改变传统制造业“品种少,大批量”的天条,奉行“款式多,小批量”的战略,有意造成自身产品的“短缺”,在ZARA的专卖店每件衣服只有两件,卖完也不补货,以此来追随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为顾客提供“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2.特殊的提品途经:“直销”

“直销”通过分销渠道的调整和改变,减少企业在中间环节的损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顾客提品和服务上,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就是戴尔,它消除了分销商的环节,变先造后卖为先卖后造,进而消灭了中间商和库存,创造了直销商业模式。这种直销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成本,避免了生产过剩造成的库房压力。

(三)将创新基点定位在经营模式

1.改变单一的竞争模式,组建“企业联盟”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体制下,企业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寻求企业伙伴,组成“企业联盟”的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获得长足发展。典型的案例是日本和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竞争中采用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2.连锁经营

在第三产业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就是实行连锁经营,其优势很明显: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本低、较高的企业知名度、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连锁经营非常适合可以进行标准化作业的企业,如麦当劳。麦当劳正是凭借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从一家十分传统的快餐业公司发展到全球500强企业。

(四)将创新基点定位在企业网络价值

1.以信息网络为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重视,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搜集网络信息,以信息网络为运转平台。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大多都认识到这一点,在这里就不再进行具体阐述。

2.依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新出现的一种商业模式,其优势在于网络的虚拟性:企业可以通过电子信息代替实物,企业与顾客直接的交流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的代表,在阿里巴巴商人将商品的图案、动画、规格、价格、交货方式等信息发送到网络上,作为消费者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商品的基本信息,也很容易将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最终选定自己需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0.

[2]Osterwalder·A,YvesPigneur,andChirstopherL.Tucci. Clarifyingbusinessmodels:Origins,Present,andFutureof theConcept[J].CommunicationsoftheInformationSystems,2005,15(5):1-25.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模式;模型建构

一、引言

随着新型化产业群、多维业态群的大量涌现,企业也在加快革新商业模式的步伐,站在管理会计的视角下去探究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科学阐述企业商业模式与其管理会计的关系作用,合理化建构基于管理会计的商业模式理论架构,不但能够拓宽已有的理论研究范围,并填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空缺,而且还有助于企业革新与优化固有的商业模式。目前,鲜有学者从管理会计的维度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即使是当下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已经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丛林”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理论研究的外延与内在,然而,对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文献少之又少。因此,管理会计研究人员需要把握管理会计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建构,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从已有的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切入,结合“业务与财管”之间的作用原理,在探讨企业商业模式与企业管理会计关系的前提下,初步尝试建构出管理会计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架构。

二、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架构

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企业商业模式的建构需要回答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企业的目标顾客是谁,企业利益源泉在哪;二是,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在创造价值的时候需要以什么条件作为前提变量;三是,怎样获利,企业需要借助什么方式来获取利润,用什么方式来提升客户价值;四是,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也就是说建构企业商业模式原因。其中第一点与第二点相组合,便会产生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利益驱动变量,也即是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以及怎样从目标顾客那里赢得利益;第二点与第三点的组合便会产生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客户价值变量,也就是确定客户价值的内驱力与建构客户价值的途径;第四点,可以单独作为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资源管理变量,也就是怎样合理配置资源管理才能够换来企业利润,建构客户价值。此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客户价值是商业模式建构的首要导向与最终目标,资源管理是其建构价值的前提变量和基础条件,盈利模式则是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路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主要内容表现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管理,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建构,一方面需要把握企业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效以及企业资金流量等财务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企业的财务目标作为导向。结合相关研究可知,企业的管理会计与商业模式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性,其目标都是为了给企业带来价值以及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据此可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架在企业商业模式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座桥梁。以此类推,本文可以参照企业管理会计要素:盈利模式、客户价值及资源管理三方面来建构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架构:盈利模式主要与企业运营成效也就是利润表遥相呼应,资源管理主要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遥相呼应,客户价值主要与企业资金流状况也就是资金流量表遥相呼应。在这之中,企业盈利模式又能够细分成收入驱力与利益驱力两个维度;资源管理又能够细分成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虚实资本配合三个方面;客户价值又能够细分成发展驱力、报酬驱力以及发展回报双重驱力三个方面。

三、管理会计背景下解析企业商业模式维度

(一)盈利模式从某种价值上来说讲,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就是建构企业获利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管理会计的工作是要帮助企业探索及挖掘出潜在的盈利模式。在商业模式三维度中的顾客是谁与怎样获利两个维度,一起构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主要驱力,所以说,“顾客是谁+怎样获利”便结成了企业盈利模式下的两维度,具体上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入手。

1.收入驱力维度。企业发展的一大利润源泉便是收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来讲,收入也是反映企业市场占有率状况的指标,也就是说,较之于利润,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更为重要。收入驱力维度结合其内在驱动力的偏重程度的差异性又可以划分成数额驱使型及价格驱使型。数额指的是企业主要依靠大量销售产品来换取收入,其所执行的宗旨是以微小的利润来换取更大的销售量,凭借降价的营销模式来驱使企业产品销售数额的快速增多,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增加收入的目标;价格主要是指,产品的市场价格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驱使力量,其主要围绕“价格最优化”来实现企业“收入最大化”的目的,整个销售理念是通过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而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

2.利益驱力维度。利益驱力维度可以分为投入驱力与获利驱力两个维度,投入驱力维度也可以称之为投入费用驱力导向下的利益模式,意为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需要在投入费用上加以控制,降低耗费,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便是通过深挖自我潜能来完成的。通常情形中,将产品或服务投放至竞争激烈“红海”市场中的企业,在不能凭借创新产品或服务来转至竞争平缓的“蓝海”市场中时由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客户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其供应链费用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企业可以选用成本导向型战略,把降低耗费作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路径。投入驱力维度的管理会计特点是企业拥有比较低的运营风险及毛利率。所谓获利驱力维度,也可以被称为获利驱力维度的利益模式,具体上指的是企业主要利润源为收入及投入相协调,进而彰显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中的“经济增加值”观点。比如说,当下比较流行的阿米巴模式,国内众多家企业管理者在认真推行实施阿米巴模式之后,实现企业业绩连续增长,利润快速提升。此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不是依靠降低企业劳务成本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来增加利润。通常情形下,将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竞争平缓的“蓝海”市场之中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固性,究其原因在于此市场中的客户群体不足、市场需求不旺,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成本不具有较高的透明性,此时,企业可以选择收益与投入相匹配的方式来帮助企业赢得收益。由此可知,利益驱力维度的管理会计表征为偏高的市场风险性与毛利率。

(二)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建构商业模式的终极目的,客户价值是指凭借创造客户价值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进而提升客户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终目的。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商业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目标,故而,探究和找出客户价值的路径,不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建构的外部变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会计主要指标。所以说,从客户价值的维度去建构商业模式,本质就是要解决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过程中的价值问题,也就是解决“顾客需要什么与怎样获利”的问题。

1.创造客户价值的缘由。本文结合公司理论界对自由资金流量提出的戈登模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客户价值,即: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以及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具体模型为:式(1)中,Z代表客户价值;ZXL1代表企业第一季度的自由资金流状况;Size代表着自由资金流在稳定背景中的增长率。据此可知,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与企业成长(GH)、客户价值(Z)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与客户价值(Z)是逆向走势,而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企业成长(GH)和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之间具有彼此制衡的关系作用。比如说,当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作为发展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自由资金流量(ZXL);再者说,快速增长的企业资本需求需要借助招募资金来加以保障,增量招募资金能够提升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故而,快速发展致使的经济运行后果显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增加客户价值(Z),第二,间接提升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以及降低企业自由资金流量(ZXL),进而减少客户价值(Z)。据此可知,快速发展不一定可以换来企业的价值增值,科学合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建构客户价值。

2.客户价值创造的途径。结合戈登理论模型,创造客户价值的驱力有三个方面: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以及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资本的加权平均耗费(ZJH)能够显现出企业的投资风险,但风险的影响及渗透体现在企业自由资金流(ZXL)、企业成长(GH)之中。投资风险和企业自由资金流(ZXL)相契合生成第一类价值建构商业模式,即为报酬驱力型,此模式的财务管理特点是偏高的企业利润率及低下的企业收入成长率;投资风险和企业成长(GH)相契合会生成第二类价值建构商业模式,即为成长驱力型,此模式的财务特点是偏低的企业利润率及偏高的企业收入成长率。比如说,阿里巴巴自推行电子商务业务以来,一段时期内处于亏损情形,但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尽管前期阿里巴巴持续处于亏损但具有很高的客户价值,这说明客户价值与报酬相关性不高,阿里的价值驱力商业模式属于标准化成长驱力模式。

(三)资源管理企业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商业模式中的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也就是企业依据何物来赢得利润,以及凭何物来创造价值。资源管理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条件及导向,从资源管理视角探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具体上可从以下几点切入: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虚实资本配合。整个研究的理论契合点在于从商业模式到企业的投资方式再到企业的募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式又影响着企业的募资方式,此外,企业的募资方式存在着独立的一面,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式。通常情形中,投资行为是企业资源管理的主导要素,也就是说主导着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那一面,即为资产管理代表着企业投资方式的管理会计作用,募资方式又反作用于企业的资源管理,也就是说主导着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那一面,即资金管理是企业募资方式的财务运营结果。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企业商业模式维度中价值逻辑之间组合的主导变量,通常理论界把此统分成两大类:一是无形资产管理行径,二是,有形资产管理行径。无形资产管理行径指的是企业依据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供应链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人才资本等“无形资产”,并配置企业内部与外部资产特别是非财务性质的资产,建构出特色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管理会计绩效。无形资产管理行径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特点是较低的存货/固定资产,较高的现金流资产。当前,国内诸多新兴化产业主要借用此种无形资产商业运营模式,比如说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公司等。有形资产管理行径,指的是企业集中采取固定资产及货物资源等管理会计模式,旨在建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提升财务运营管理效率,在比较传统产业群中普遍采取此模式,比如说煤炭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建筑行业、钢铁制造行业等,此典型的管理会计特点为较高的存货/固定资产。

2.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彰显出企业各资金流之间的比率关系,通常上指的是企业外在债务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资金管理构成。从资金管理视角上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建构途径,可以借助于财务杠杆商业模式去度量,同时又可以将财务杠杆分成较高财务杠杆商业模式及较低的财务杠杆商业模式两类。前一种的风险系数偏高,后一种财务风险系数偏低。此类模式多见于当前的零售及房地产业之中。

3.虚实资本配合。虚实资本配合的内在要素是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诸多非财务资源不能被财务报表所表现,比如说企业商业信誉、供应能力、人才资本、客户关系、品牌资产以及科研水平等。尽管此类资本在企业建构核心竞争实力及客户价值进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一角,但因为企业财务难以确认和核算,所以其便成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科目以外的“外在项目”,故而其又被称为“无形资产资本”,所以,需要有形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会计背景下阐述了企业商业模式建构路径,并建构出相应的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架构,从整体上探究了管理会计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建构主要问题、基本维度以及相应模式。其中主要问题为:顾客是谁、顾客需要什么、怎样获利以及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原因四个方面。其中,“顾客是谁+顾客需要”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盈利模式”,“顾客需要+怎样获利”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客户价值”,价值逻辑之间的组合原因则生成企业管理会计维度分析的“企业资源”维度。可见,建构企业商业模式的“四维度问题”是管理会计探析“三方面”的前提变量。

参考文献:

1.程愚,孙建国.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中国工业经济.2013(01)

2.戴伟娟.基于众筹商业模式的管理会计创新.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1)

3.李端生,王东升.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会计研究.2016(06)

4.王红.企业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5.王仲兵.商业模式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创业板与中国概念股事件的视角.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3)

6.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03)

7.郭蕊,吴贵生.商业模式理论辨析.技术经济.2014(01)

8.易加斌,谢冬梅,高金微.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知识视角.科研管理.2015(02)

篇10

维度一:数据传输方式

从数据传输方式来看,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分扇形传输、圆形传输和网形传输三个阶段,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多维的数据传输系统将在未来的商业领域带来更多机会。

扇形传输结构

用平台或者工具为用户提供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如门户网站新浪,搜索引擎百度,杀毒软件360,网站导航hao123、淘宝等。这些模式的特点是把大量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它们大多是互联网早期,用户需要信息或者工具的时期。这些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流量的广告变现。我们可以把这种数据传输方式看作1.0时代,这种商业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上面,用户需要方便、快速地了解相关信息,这种模式准确意义来说并没有创造新的需求,只是把原来就有的东西互联网化了,让用户更方便而已。

圆形传输结构

以某一工具为连接点的多对多连接方式,这种传输方式就像是一个圆形,穿过圆心的直线可以有N条。圆心就是平台或者工具,圆周就是所有的用户。现在的滴滴出行、微信、QQ等都是这种商业模式,它们能有效地将个人用户数据进行实时连接,它们的信息传递更快捷、更便利,覆盖的面更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这种商业模式的收入特点主要来自用户的增值服务。这种传输方式有一个固定的连接点,并没有完全去中心化,数据还是有中心的。

网形传输结构

多个信息连接点的网状结构。这种模式要基于未来的技术创新,真正地去中心化,每个终端都是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是基于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中心,具有学习能力,会更多地减少用户的使用难度。从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应该是更快、更智能,这个趋势主要是看技术发展的速度,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这个就只能被动地去学习和选择。

维度二:用户需求角度

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互联网用户群的需求完全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明显的阶段性需求变化。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产生了进一步的需求,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从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开始的。

安全需求

如果从消费者在互联网的需求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把消费者的安全需求理解得更宽泛一些。安全需求最直接的就是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所以信息很重要,这个阶段的互联网更多的是媒体属性。这个阶段的互联网知名企业基本上是这些领域的。三大门户网站、各种论坛,基本上都是这种属性的。基础的社交也是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求的一种形式,最早的社交也都是基于信息传递的,例如腾讯早期的功能。这种基于相对低层次需求的商业模式并不会太多,因为这种需求面比较窄,更多只是一种过渡的需求,这些商业模式的收入来源相对简单,赢利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模式差别并不太大,只是换了一个应用场景而已。随着消费的进步,这种市场会越来越小。

社会需求

消费者社会化需求表现为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娱乐(爱奇艺、优酷)、购物(京东、阿里、淘宝、美丽说、唯品会),这些都是精神生活升级的结果。虽然说京东和阿里更像一类,美丽说、唯品会更像一类,但是从用户需求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想解决的都是购物便利性的问题,阿里和京东是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而唯品会和美丽说则是让客户有更方便的选择。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各种O2O的模式也都是考虑用户的便利性。这个阶段的社会化需求解决的是用户的痛点,滴滴解决的是出行难题,携程解决的是旅游难题。符合这类需求的商业模式更多元化,收入来源也更细微化。这类商业模式关注共性的东西大于个性的东西,解决某一大类的痛点是商业模式能持续发展的前提。

自尊需求

自媒体、内容成为这个阶段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点。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美拍等成为这个阶段关注的重点。个人自我意识的展现成为趋势,人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特点、生活展现出来,以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中进行展示。这个时候商业模式就是看谁能很好地把用户自己展现出来,个性化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个人自尊需求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是文字(博客、微博),然后是图片,现在是视频,个性化内容的展现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方式也越来越简单化。满足这类需求的商业模式主要收益来自单个个体的增值服务,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要满足某一大类别的特征,更需要了解个体的需求,在共性中展现出个性的东西。

自我实现需求

这个阶段的用户需求不只是展现自己,而是分享,并产生价值,价值的体现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对价值进行评估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其实淘宝的评论,以及其他各大网站的打分是一种类似的评估系统,但是这个比较初级,评估的内容非常简单,且无法量化。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是一种,这是一种价值的评估还不太具体,事实上产生实际价值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更多的价值来自商业活动用于参考的要素。笔者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并不会从现在的信用评估和淘宝信誉中产生,这需要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要能很好地解决虚拟和现实方面结合的问题。

维度三:资源配置角度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商业模式的变化是从解决产品过剩,到综合成本降低,再到实现最优配置的过程。

富余分流

从最早的阿里巴巴、慧聪网等商业模式来看,它们主要为了解决生产商找不到客户的问题,也就是产品过剩的问题,这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大量企业产品无法消化,急需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所以顺其自然,出现了阿里巴巴和慧聪网等商业模式。而淘宝网处于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的前提下,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安置,过剩的劳动力变成个体商家,也是解决了富余资源分流的问题。这算是第一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成本最低

这里的成本最低并不是指直接的产品成本最低,而是指综合成本最低。这个综合成本包含直接的财务成本和与此相关的机会成本。这个时候O2O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滴滴、美团、饿了么都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用户不用在路边等车,提前叫好,到门口上车就行;中午太热,用美团叫个外卖,送上来就行。这个财务成本有高有低,但是综合考虑机会成本,用户就划算多了。其实直接的财务成本好计算,这个也简单,但是对用户来说,降低他们的机会成本,会更有竞争力。

最优配置

资源配置的第三个阶段是实现最优的配置结果。这个暂时不太容易实现,但是未来方向应该是这样的。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最优的配置是零资源浪费。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完全实现,但是在发现的过程中,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我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线下的商业模式将会完全融合,那个时候并不会有线上线下的区别,多数资源都在一个大的数据库中根据个人的习惯需求进行分配,这样可以逐渐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维度四:商业模式的生态

从商业模式的生态来看,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变化是大而全、小而美、生态共赢的过程。

第一代互联网商业生态模式的特点是大。

这个时候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企图把能想到的用户需求都给满足了,例如当时几个门户网站的功能都差不多,什么都有,新闻、游戏、邮箱、论坛等,能有的互联网功能应有尽有。这个时候的模式要尽量把客户留在自己的地盘上,希望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圈子封闭起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代互联网商业生态模式的特点是小而美。

这一阶段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是关注用户痛点,简单粗暴,单点突破,专注体验。这一阶段的代表是携程、爱奇艺、触宝电话、拍卖、众筹、互联网金融等。它们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深挖用户需求,找到客户痛点,并做大做强。这些需求大多数市场空间巨大,能支持企业进行持续的投入开发,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想象空间。

第三代互联网商业生态模式的特点是生态共赢。

篇11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绿色商业模式;评价指标

[DOI]10.13939/ki.zgsc.2017.02.179

当前,气候变暖、资源缺失是一个充斥着各大场合的热门话题。根据毕马威的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250个大公司中约52%的企业签署了环境共同责任报告,到2015年年底,这个数据已经增长到了93%。绿色商业模式具有难开发、前景不容易评估的复杂特征,它应由具备挑战性的管理者来建立商业模式,把企业的问题现状和新的绿色机会有效结合。实施绿色商业模式需要强大的改变能力,而且会有许多新的组织介入,所以说实施绿色商业模式的企业是复杂的自然所带来的动态性企业。

1 绿色商业模式的结构分析

1.1 绿色商业模式横向结构分析

横向结构主要有供应商组成、顾客组成、股东组成、政府政策。供应商组成:供应商关系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关系,本文所讨论的供应商是指与企业有共同目标指向,并向企业提品或服务的合作伙伴。顾客组成: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基于顾客的某种需求,是从这种需求的出发来进行商业模式选择。股东组成:企业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必须明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政府政策:政府即虚拟人,政府的政策具有指导性的风向标作用,“绿色商业模式”概念提出源于此。

1.2 绿色商业模式纵向结构分析

纵向结构分析主要有技术、环境、经济产出、可持续性四点,这四点恰恰体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性特征。

技术是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点,商业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在竞争对手忽视或难以模仿的资源或能力上。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各个行业发展也已经逐渐成熟,对绿色商业模式纵向分析的基点落于技术这一层面上,是由“绿色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各行业发展现状决定的。伴随着一个商业模式的构建发展,环境问题在其发展中总会被不厌其烦地提出,例如,随着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破坏大气的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很多企业的发展被限制在环境这一因素中。在关于“绿色商业模式”概念的特征中,笔者提到的主要特点就有环保因素,企业在注重环保的大前提下所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其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持续性这一点包括两层含义:企业在运用绿色商业模式进行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在环境得到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其技术、产品、资金等环节均能够实现更好的价值创造,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 企业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调研

针对在绿色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先行型企业的行业属性以及绿色商业模式的结构,本文设计出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调研问卷,以某大型连锁超市和汽车4S店为调研单位,进行有关企业绿色商业模式选择的调研。

为方便分析,此处我们挑选各方面均符合先行型绿色商业模式特点的某大型连锁超市和某汽车4S店来进行分析,首先设计筛选出了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建立它们的递阶层次结构。该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共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目标层A表示绿色商业模式选择影响;准则层B包括企业因素B1、行业因素B2、社会因素B3、政府因素B4、产品因素B5;指标层C包括企业战略方向C1、企业管理者能力C2、企业关键能力C3、企业财务状况C4、竞争者策略C5、消费者购买习惯C6、销售人员素质C7、行业技术发展C8、社会绿色商业认知C9、基础设施建设C10、政府政策激励C11、政府大力宣传C12、产品价格C13、产品质量C14、产品回收难易度C15。其中C1-C4属于准则层B1、C5-C8属于准则层B2、C9-C10属于准则层B3、C11-C12属于准则层B4、C13-C15属于准则层B5。

运用AHP进行分析,对调研企业的绿色商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及其权重的确定。各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及其位次如下表所示。

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公式CR=CI/RI,分别计算组合后的CI/CR,计算结果如下:CR=CI/RI=0.014267/0.316054=0.04514

3 绿色商业模式实践建议

3.1 全面推进商业零售企业节能减排

2010年年初,我国在发达地区展开了“零售业节能行动”,在2015年年底,零售I万元营业额能耗比2010年下降30%。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耗能较大,政府应鼓励企业建立节能店。根据国外节能店面的测算,节能店比传统店节能20%~30%。另外,建议大型超市和连锁超市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国际顶尖水平的节能设备来减少店内每年的电耗。

3.2 加快建设废旧汽车、家电回收利用

目前我国的汽车销售量居全国首位,然而3年到5年之后我们将会进入报废汽车的高峰期。由于技术方面的显示,我们报废汽车、报废家电的拆解是低于全球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废旧汽车和家电的报废拆解模式,可以借鉴日本的绿色商业模式进一步跟进汽车和家电的拆解利用。当前采用的家电以旧换新措施推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还进一步推广了节能新家电,淘汰耗能高的旧家电,这样可以降低家电能耗20%~30%。

3.3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结合“绿色商业模式”的概念特征,建议在全国开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地区在回收体系建设中,对各类再生资源做到集中收集、封闭运输、环保处理,也可将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据外国相关资料显示,一个人口达五百万的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后,每年可多回收废纸330万吨、废钢铁33万吨、废有色金属16.5万吨、废塑料33万吨,总值约137亿元人民币,可节能255.75万吨标准煤、减排废水6105万吨、减排固体废物891万吨、减排废气3.135万吨,这一举措将对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新兴经济;商业模式;企业成长

最近学术界以及企业界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它对于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实现。当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新型经济背景

新兴经济是指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取代之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大范围的用于一些自由、迅猛发展的拉美国家。在现今的世界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比之前更加自由和广泛地立足于市场经济政策,这才使新兴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替代词。我国之所以称为新兴经济国家是由于符合学术界认为的成为新兴经济国家所需要的两个因素:首先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其次就是国家实施了自由化以及自由市场系统为主的国家政策。这一点也被很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调从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在完成上述的改变之外,我国还不断地鼓励自由、稳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会使的市场机制更加的稳固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对于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形式。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理论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的要求不在是之前的一味只求发展了。而是更多的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要求。只有符合新兴经济下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商业模式的论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述就是描述企业是怎样系统的工作的方式。在社会中的全部商业模式之间需要知道这几点内容:第一:企业服务的顾客是谁?第二: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获利?第三:企业如何可以使用一个相对合适的成本将产品给客户?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之外,商业模式还需要描述企业的系统之间各个部门如何进行工作的分工合作。所以,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价值。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定义来实现既定的目标价值,进行这样的原因就是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客户还有其他的相关方面关注的。企业在创造价值以及得到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才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会使企业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商业模式贯穿企业全部的生命周期之中,商业模式不仅仅对于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息息相关。如果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创造价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使企业分享到这份价值,这样的东西是不会被企业所接受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地抛弃它。所以,企业只有将战略的重点放在提升客户的利益,在这之中客户在为这种体系进行买单时,企业从中获利。这样企业才会乐意继续使用并且不断的完善提高它。除此之外,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重点是如何实现价值的整合,企业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价值的整合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商业模式有利于形成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且使企业在实现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利。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商业模式使企业的获利不断地提升,这样就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利益,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去面对竞争。

三、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们需要增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意识。由于我国不是西方的国家,作为新兴国家之一,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想西方企业有较多的选择。

第一,商业模式是驱动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我国民营企业需要不断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市场。民营经济虽然是经济的发动机,但是没有政府的保护导致一些关键的资源无法掌握。商业模式驱动企业的发展是一条新的途径:首先新兴经济背景下,经济体内拥有巨大的市场尚未占领其次是企业使用前沿的技术作为基础提升企业的实力显然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对应的价格也是越高,使用产品的客户也会逐渐地减少。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实现。山寨机天宇朗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第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的阶段不能同一而论。企业的领导需要认识到自身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本企业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只有企业拥有符合眼下的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以及发展中始终走在产业的最前列。而且企业在面对外部的环境变化时需要对于变化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致于达到创新商业模式的结果。所以尽管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期也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在变革的经济背景下取的成功的转型,这种成功的转型不仅仅是让跟着市场的脚步走,由于新兴经济的广阔,企业在底端的市场可能会迷失在其中再次跟上市场的步伐就会变的极其困难。

第三,企业领导者在不一样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之间也是不能等同对待。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产品而使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用来促进企业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用以实现企业的高速成长。市场上的正泰集团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部门包含:低压的电器、成套的设备和与太阳能相关业务。在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的该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并且走在了市场的前端并且最终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当今新型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在我国新兴经济背景下,在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电子行业中,由于新兴的经济使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电子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有他们独自的特俗性。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因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销售渠道的不同。但是由于新兴的经济国家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而且资源相对的缺乏,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会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造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企业在刚开始成长的初级阶段会广泛地使用招收的商业模式进行扩张而不是利用市场中原本具有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行业组织者作为企业的销售渠道。在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使企业的销售渠道不断地扩大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候企业会自己开始做销售渠道并且将新建的渠道与招收的渠道进行融合以达到形成混合渠道的效果。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企业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也间接的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也证明了: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从原本的逐步的演化为混合渠道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新兴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度不是很足,由于企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企业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见的到的领域中,不是太多的关注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在没有企业领导的决策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行基本是不可能。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度不高,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求比较高回报的虽然巨大但是时间上的距离导致了不会过多的重视。在任何环境背景下,企业的投入都需要时间的验证并得到回报。由于企业市场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比较乐意承担没有模式的经营风险这也是西方企业发展对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影响。西方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取的了较大的成功,导致国内对于西方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现在的企业经营模式过多的注重“如何追求技术前沿‘向’如何快速的占领市场需求”虽然这是企业根本的生产目标。由于西方的企业主流思想是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满足过的需求,以达到地位不会被撼动,但是在新兴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特别好。从这点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从专注技术性转变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商业性。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五、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创新方向

从查阅资料可知: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的目标有着系统、明确的计划。商业模式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使得企业得以成长、发展、不断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对如何实现消费者对与更好的生活渴望、企业的发展是为客户提供更好地生活体验我们查阅了已有的研究。最终发现以“客户价值”来描绘“企业给予客户的东西”。用“企业价值”来概括“企业得到的东西”。使企业提升得到“资源和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企业重大的改革划分为两种:第一:显性指向,除了上面的“价值成果”,更多的是“资源和能力”。企业达到这个目标实施的例如“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吸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以及“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就是直接指向――“人力资源”。还有的企业“通过与采购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在交易谈判中获得产品议价能力、产品掌控能力和产品配置的话语权”,明确的指出个关键的功能。第二:隐性指向。隐性的指向也大部分是“资源和能力”。企业在这些变革过程中也非常生动的描绘了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在之前的商业模式中,对于一上两种功能没有太多的研究,导致企业只是笼统的商量着企业的决策。

商业模式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的,相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于如何使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点方向: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始发点和影响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出更好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就是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现有问题的重新定义。虽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源头的观点不一,但是客户的主观价值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按照现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仅仅是将客户主观的价值当做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没有更深入的解析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其次,不断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只有熟悉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才能发现现有的商业模式的不足以及对新模式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并没有深入的探索。因此,未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是更加深入的解析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符合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特点。最后,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以及决策的研究。随着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因此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评价的体系以及创新的决策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如何解决面对评价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效率、效果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可行性,进而降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率。

六、总结

通过上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介绍,以及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的现实情况。开展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以增强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白思迪,谢伟.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对动态战略匹配的追求[A].徐淑英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绩效[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米勒,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风笑天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篇13

推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过去企业把软件作为一次性产品来卖,而增值服务却是无限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来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来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是继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创新,是新经济的显着特点,也是杭州发展高端产业的新增长点。大力引导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目前杭州市涌现的成功商业模式

杭州市现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有9类:一是电子商务类,如阿里巴巴全球B2B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二是软件技术服务类,如阿拉丁三维仿真城市平台提供商模式;三是信息服务类,如中国绿线三网合一互动呼叫搜索模式;四是娱乐与文化旅游服务类,如中南卡通影视动漫及衍生品模式;五是服务外包类,如网迅视频会议服务外包模式;六是金融投资(电子支付)类,如中新力合“点石成金”与“桥隧模式”;七是人才服务类,如网程T2S服务互动教育平台模式;八是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类,如颐高IT连锁市场经营模式;九是网络与电视媒体虚拟店铺销售类,如淘宝网C2C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二、杭州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的优势。

科技和市场有机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新技术,但它比技术创新更现实。科技与市场的结合要靠商业模式创新,靠从技术研发到被市场接受的“临门一脚”。如恒生电子提供web2.0、手机银行解决方案和金融信息交换平台(e-swITch)等,充分说明只有按市场需求搞研发,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去占领市场,才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通过细分市场或改变消费方式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如“星期八公司”的网络互动娱乐社区模式就很有创意,在网上唱卡拉OK,改变了消费方式,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

推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过去企业把软件作为一次性产品来卖,而增值服务却是无限的。软件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授权付费型,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线软件服务即插即用,用多少付多少费,还可面向全球客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如获得“最佳商业模式大奖”的阿里软件SaaS模式,浙大恩特公司SaaS模式。

建立国际化的服务平台。杭州注重国际化的平台打造,形成集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架构。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17.3G,因特网宽带用户120.44万户。尤其是杭州华数实施“四网合一”,打造了“无线数字城市”。杭州已有13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其中阿里巴巴拥有遍及全球的3100万用户,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更低廉的成本、更快捷的方式将信息到世界,将产品远销到全球。

篇14

(一)概念

商业模式指的是管理与经营的方式。商业模式是商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商业模式在市场供给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市场发展与企业竞争力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关系都通过商业模式体现出来。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

1.商业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特性。独特的商业价值体现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占有能力,企业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独特价值,可以是一种价值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形象吸引力。通过独特价值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额外享受,让客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是市场中物美价廉的行为。

2.难以模仿与克隆的特性,企业的某种特有商业模式是自身独有的一种运行模式,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或克隆。企业通过确立自身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根据对客户的把握和细分,提出特有的产品或服务竞争方式,获得市场份额,保证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一直进行PC业务的直销,然而其直销的价格和运行方式众人皆知,却很难复制戴尔的商业模式,因为直销的背后需要有一套相当严格和复杂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这种看似简单的直销模式。

3.成功的商业模式还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企业在确定好自身的发展模式后,根据量入为出的方式,实现收支平衡,利用稳定的商业模式运行,实现稳定的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后,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做到产品与服务的改进,在市场中能够承担竞争的压力,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二、市场营销的概述

(一)市场营销概念

市场营销指的是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学。在市场营销中,一般都会采取各种综合性方法,以市场为主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选择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理论教学中EMBA和MBA的教学经常以市场营销策略为中心展开,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营销方案教学思路,例如对顾客、客户、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的营销。市场营销从微观层面讲,是营销人员对产品与服务开展的营销活动。

(二)市场营销的特点

市场营销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竞争对头,立于不败之地;注重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积极推行革新,其程度与效果成正比;在变化中进行决策,要求其决策者要有很强的能力,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决断力。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发展路线就已经将商业模式创新放到了重要位置。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转型发展,面向信息化转型和科技化转型,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调整,长期以来的企业结构得到了大幅调整,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国民经济也会得到促进,这些都是商业模式调整后得到的收获。

(二)创新的商业模式能适应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变化

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就是指企业主体通过对原有的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制造更大的价值。在经济水平不停上升的今天,旧时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了,社会追求的是越来越大的利润收入和价值体现,因此,只有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创新突出,企业的运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不易被淘汰。

(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有效应对市场营销的竞争挑战

当前的市场环境异常紧张,竞争激烈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每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竞争对手,而且随着矛盾的突出,企业的发展形势岌岌可危,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遭遇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难题,面临破产。企业创新自身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市场环境,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商业模式中,多个要素的结合场景也随处可见,企业内部的机构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组织构成,形成了集中化的发展动力,商业模式的创新符合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特点,是未来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联系

市场营销的定义主要涵盖了对市场与营销策略的内容,面向商业模式所追求的目标和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与商业模式追求的目标上存在共同点,一起探讨共同点与联系可以发现很多,而且随着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市场营销的策略更符合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呈现出来。

对于市场营销概念,商业模式是推动整个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模式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基础,市场营销是决定商业模式的基础策略。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在研究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关系时,主要提出了市场营销的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最后一次研究在2007年,当时提出市场营销的概念是: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一系列过程和机构所开展的创造、沟通、传递和交换对于顾客、商、营销者和社会具有价值的市场提供的活动和行为。市场营销带来的市场变化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改变,市场环境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商业模式影响了市场的营销状况,营销状况又决定了市场营销的下一次策略的提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是相互依存的,围绕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趋势呈现一致的发展前景。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与市场营销中维持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是决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与好坏的重要判断因素。

五、在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一)7PS的改进

从基于营销的传统观念与理论基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PS”理论观念与基础,增加了三个“P”,主要是围绕人进行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突出人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4Ps”的含义其实就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服务性行业的急剧需求,美国学者在“4P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P”,它的内涵就是人、过程和有形展示,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7Ps”组合策略。这样的理论创新,在市场环境中观察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得到突出,是因为市场中的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的竞争激烈导致企业调整了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影响了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了解客户的内心需求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商品与服务的改进

商业模式的改进与策略提出是对市场环境最为敏感的判断,结合市场环境提出符合发展趋势的改进策略,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销售拥有一定改进效果。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服务享受过程,就会认真地考虑产品与服务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改进、服务的优化等,这些就成为了企业在未来市场营销中掌握的重点问题,根据营销的基本保障,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对分工合作和有效推进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改进,创新了商品与服务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三)4Cs服务理念

4Cs的主要特征在于不同于4Ps和7Ps的实际要求,4Cs把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扩大到包括顾客以外的社会领域,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调整,现在已经演变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4Cs策略的产生,无疑是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一大成果,新的策略组合进一步推广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更重要的是,在策略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与手段,而且依然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保持着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四)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哲学理念改进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哲学短句,应用于市场营销中,也是非常具有价值。商业模式中市场营销的哲学概念主要价值在于对企业提出商业策略的一种引导,避免社会矛盾、商业风险的考虑出一种适合市场发展的营销方案,这种哲学思路是营销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未来市场营销需要认真思考和提出的策略。市场营销活动中,要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就需要从原始的思考开始,以哲学作为引导,从思考做起,考虑一些基础问题和内容,创新思路,提出哲学理念改进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让社会经济与社会进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有力,通过这些微小的变化去控制市场,实现收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