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范文

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设计行业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建筑发展前景;应用性分析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预制装配技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结构构件的预制加工生产,再运输到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施工。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打破了传统施工效率低的现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通过利用装配预制技术对构件和材料进行整合,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应用。

图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施工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据地形结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等要求进行确定。如果根据不同的平面形状进行模具制定,会增加实际的模具费用投入,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发展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因此,要注重装配式建筑和非装配式建筑特点的融合,将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两端部分,按照非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浇筑加工,或者采用钢结构形式进行施工,而中间位置的平面规则则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加工。在拆分预制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

(二)接缝节点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处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经过拆分组装之后,接缝位置和节点位置都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实际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而针对接缝节点位置的处理,通常是将构件预留的钢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再用高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振捣处理。从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进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旧充分的考虑到构件拆分和组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离散性现象,对构件预留连接钢筋材料适当增加。

(三)预防构建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开裂问题

针对构件拆分进行设计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构件的实际运输情况和吊装施工情况,并做好运输受力和吊装受力的模拟,避免构件出现损坏情况。如果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模拟设计阶段相近,则构件是不会出现损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吊装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做好拆分构件预留钢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项目同类构件识别性低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相关配套材料研究不够,设计阶段很难充分考虑与现场装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设计,整体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预制构部件全权由工厂生产加工,而现有预制件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健全,各类构件仅能具体项目具体对待,各项目需要重新开模等,造成施工浪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平面设计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平面设计是优化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且住宅内部装饰品和预制构件是需要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相配套的技术形式,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选择层面,需要优先选择大空间布局形式,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明确功能空间的布局分区。

(二)建筑立面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作,需要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对预制外墙板结构进行不同的装饰,通过不同肌理和色彩的变化,来灵活的组建外墙构建,从而实现工业化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构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墙板、空调板、门窗、阳台等等,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构件的装饰,实现建筑立面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三)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由于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位置的防水处理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从而满足建筑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和体验使用效果。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应用了较多的轻质墙板材料,这不仅节省了实际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投入,还增加了建筑空间结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或者这种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和环保性能,满足建筑异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与预制构件管理类相关的技术平台,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之间信息汇总分类,预制构件设计与加工更加灵活方便,让预制构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样实现自由流通,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材的作用。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标准仍处于毛坯阶段,用户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增加材料与经济的投入。未来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建筑全装修,可以根据业主推出不同的风格选择,房地产开发者可以根据业主需求,将内装设计纳入装配设计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与浪费,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掌握和学习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2]陈凌.试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四川水泥,2016(008):082-082.

篇2

目前开设该专业本科学习的只有两所新西兰院校,分别是Unitec理工学院和奥克兰大学。成为NZ注册建筑师,除了需建筑学学士外,还需要完成Master of Architecture(Professional)的学习。入学要求也相当高,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英语和美术功底,要入读是比较困难的。

例如:入读奥克兰大学建筑学学士(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Studies)课程,除成绩需要优异外,需另外提交美术作品(the merit grade for a portfolio of work)及面试。每年只收成绩最好的94位申请者。那么对于自身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来说,该怎么办呢。可以就读理工学院的建筑专业,虽然没有奥大那么名声显赫,但是就移民和就业来说,是一个省时省力的选择,提供有建筑类学习的理工院校有惠林顿理工(Weltec)。这里介绍几个专业:

WelTeo(惠林顿理工学院)

National Diploma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6(建筑工程管理大专)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使你学会并运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控制建筑进程、制定工地健康与安全计划、工程质量管理等等。此课程非常适合有志于将来准备自己建立建筑公司的学生。

Naional Diploma i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evel 6(建筑技术工程大专)

是纽西兰建筑行业认可的学历。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基本建筑设计理论和基本设计、绘图能力的建筑技术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各种工程类别、建筑服务、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法律和合同管理等方面。

Nalional Diploma in Quantity Surveying Level 6(建筑工程测量预算学大专)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清水混凝土优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

1.1 抗震耐磨,耐久性强

整个建筑施工中将采用高级混凝土,其中包含了起抗震效果的粗集料,其自身也有超强的耐磨性与防水性,稳定性强。从物力稳定性方面分析,是最适合本建筑工程的理想材料,是其他天然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1.2 自然美观,装饰效果好

混凝土本身非常容易加工,可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可非常逼真地模仿出许多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质地和色泽。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质地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清水混凝土色调沉稳、表面肌理粗糙而又不失细腻之感,给人以朴素、自然、厚重而又沉稳的心理感受。

1.3 方便简单,性价比高

清水混凝土以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经济低碳,厚重与清雅的外表,朴素简单,大方并大气。在浇铸成型以后不需要再一次进行表面的加工和装饰,可直接有效的防止墙体出现润湿痕迹的同时又能在内部形成了防水层,节约了施工的成本,性价比很高。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应用的重要性

2.1是市政构建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生活倡导的是让人们以“健康、环保、有机、绿色”的积极方式去生活,政府作为服务人民的机构,在承担道路桥梁建设这个公共职能时,也必然要适应人们这种生活方式,为了让人们以“高健康”的姿态去生活,很多建筑的材质选用了清水混凝土。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成本及效率方面都越来越追求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减少排放,低碳的清水混凝土材质备受关注。因为人们永远都想拥有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清水混凝土在材质上正好满足现代人对理性的节约的低碳生活的需求,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运用清水混凝土材料,是政府实现公共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2.2提高了市政工程建设理念,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在园林建设,车档,广场碑刻等领域都有运用,但是政策的导向无疑更有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政策对一个产业,一项技术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运用清水混凝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清水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发展和该产业的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有了政府的支持,就有了发展的保证。市政府能转变传统的修造方式,求新求变,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清水混凝土技术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带来社会效益,而且推动地方建筑业的质量。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能够促进建设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

2.3 安全性好,使用时间长,节约财政开支

混凝土内部以沙石、水泥、钢筋等为主要材料,钢筋横竖交错与水泥沙石浇注在一起,坚硬、牢固。清水混凝土由于由沙石水泥材料等构成,可以塑造出坚实厚重的体积感,在建筑设计中我们也常常利用混凝土的这一建筑特性进行建筑设计表达。市政桥梁道路工程使用混凝土建筑工艺建造的楼体可以给人以厚重的力量感、长期性特点。可以让人们感觉更安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虽然也坚固,但是,在浇铸成型后还要补刷一层沥青或者抹灰,而且时间长了在表面会形成蜂眼,裂痕,表面粗燥等现象,必须财政投入资金去维护补修,长远来看,传统的混凝土修筑方法会浪费更多的财政支出。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不用再次补刷,避免了抹灰开裂、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鼓起甚至脱落等质量问题和后期的保养问题,它具有比传统的浇铸更方便更稳定更耐用的特性。清水混凝土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久耐用,环保,节能,环保,节能,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市政建设在修建和维护中节省了财政支出。

2.4 清水混凝土有较强的艺术美感,美化市容市貌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给人提供一个供人居住、交流与活动的场所,其材料是建筑空间内部的物质载体,是与人直接亲近的介质。我们正是要利用材料的这种直接可视、可触摸的特点,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营造建筑不同的情感空间场所。现代城市人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越来越体会到了亲近自然,表达情感的重要性。高大的混凝土建筑给人冰凉荒芜没有生命力的感觉。但是清水混凝土的材质美感唤起了人们心底渴望已久的简单情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正是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政府这样的作为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清水混凝土稳重大方、朴素、自然、亲切而又肃穆、坚实而又美观,给我们带来多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享受,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单一的混凝土建筑色彩和外观,美化了城市环境。当然,我们在欣赏清水混凝土材质美的同时,也要认真发掘它美的因素、情感价值的架构所在,认真探寻清水混凝土美的表现所在以及如何才能展现清水的魅力,将材料的价值与民族文化特性相统一,只有植根于广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材料的价值才能有依托,才会走的更长远,最终使建筑上升到艺术层面。

3 结语

由于清水混凝土是由沙石、水泥等材料够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沙石、水泥的比例和控制其表面肌理的粗糙程度,做到质地变化丰富多样。而且材质也比传统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经得起时间和风霜的考验。很多国家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来做建筑设计和建设,比如悉尼歌剧院。现在我国在大型建筑物和高速公路上也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运用还不多,这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过硬的企业还不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朱荣跃,马新芬.装饰混凝土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应用前景[J].辽宁建材.2005(6).

[2]罗文鹏.市政工程路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2010(26)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节能材料,不仅提高了人们居住舒适度,还有利于建造成本的减少,符合现阶段的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各种各样国家的节能的要求,设计的时候要达到相关的际准,在选择材料,结构实际,建筑施工中,努力做到节能的总体目标。

一、建筑设计中节能的重要性

1.1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能源的发展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一切的行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的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的建筑兴建起来,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我国的能源产值和经济产值都比较落后,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想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减少能源的消耗,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节约能源。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资源大量不断地消耗,所以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想要快速地发展,必须采取节能的措施,研究节能技术,才能更好地节约能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2 改善建筑的热环境

随着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再是满足于能居住,遮风避雨的房屋,而是讲究其舒适度,建筑的舒适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所以人们就想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象,人们通过消耗能源来达到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目的,从而改善建筑的热环境。这样一来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耗又增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能源还是相对来说十分匾乏的,经不起如此程度的消耗,特别是电力和天然气的供应是十分紧张的。所以,想要改善建筑的热环境还要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要改善建筑的热环境,又要节约能源,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这里就可以使用建筑的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出新的能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1.3 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在几十年来一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还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匾乏的国家,而且我国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人口所占比例大,对于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迫于技术的需求,对于那些新能源的开发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能源成为当前我国一大问题之一。人口基数大,能源少,造成人均能源分配不足。而且人们还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热环境,使得建筑设计中节能措施成为现在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现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现在我国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要将建筑设计节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消耗,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人人心,落实节能的工作,做好建筑设计节能工作,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概括而言包括技术和节能材料的运用两个方面。

2.1技术方面

建筑设计中体现节能的技术可分为运用新技术和节能技术两方面,其中运用新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物质量,而且通过分析各种施工因素能够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为建筑物实现节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结合建筑物特点和要实现的功能,设计时重点考虑节能技术的应用,例如,可通过运用新的工艺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2.2节能材料运用上

建筑要实现节能效果,除了应用一定的节能技术,还应重视节能材料的应用。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市场上各种节能材料层出不穷,因此,建筑设计时应树立节能理念,注重分析节能材料在不同设计环节中的应用,尤其应敢于和善于运用新型节能材料,在保证建筑工程实现设计功能要求基础上,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三、节能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节能墙体材料

建筑设计中应善于利用节能墙体材料代替原来高耗能墙体材料,以实现节能的目的。节能墙体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优点较为明显。节能材料改善了墙面性能,提高了居住舒适度。例如,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墙面材料,冬天室内的保温效果大大增强,进而减少人工取暖的能量消耗;节能墙面材料能够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例如,夏天不会使人有烘烤感,冬天则不会产生闷气感,真正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目前,我国节能墙体材料发展迅速,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类型的节能墙体材料,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粘土砖、粘土空心砖等。同时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合作,为不断提升节能墙体材料性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节能墙体材料发展。

3.2节能门窗和幕墙

门窗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多,在隔绝外界热量上相对较为脆弱。据统计通过建筑物门窗散发出去的热量占整个建筑能源消耗的28%,如果采用节能材料就能将这些热量保留下来,能够减少因供热消耗的煤炭量,因此,当前建筑设计时比较注重门窗部位节能的考虑,提高了门窗在防火、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性能。

3.3节能玻璃

建筑设计时应将节能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环节,设计时除了采用以上阐述的节能材料外,也应重视节能玻璃的应用。节能玻璃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保温、隔热、低辐射等优点,是现在非常重要的节能材料。目前节能玻璃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高反射膜玻璃、减反射膜玻璃以及Low-E玻璃,其中Low-E玻璃以其优异的光学热工特性使中空玻璃的节能效果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成为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节能玻璃。

综上可知,节能玻璃在实现建筑节能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筑物设计时应注重节能玻璃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3.4节能材料

建筑物结构主要由屋顶和墙组成,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面积大等原因,在节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在节能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节能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说明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展示我国节能材料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另外,建筑屋顶节能设计时,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常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以此减少其他能源的消耗。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设计时将越来越多的应用节能材料,从而不断提高建筑物对新型能源的利用率,大大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进而推动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3.5节能功能材料

节能功能材料广泛使用,大大提高建筑节能的指标。节能功能材料通常是指:保温板材、保温管材与保温装饰、装修材料等。首先具有节能的复合铝板、陶土板、复合石材、瓷板、纤维增强水泥板、树脂的术纤维板、纤维增强水泥板、石材蜂窝板等,使得建筑从原来单一的墙体变化成结构优雅、饰面材料漂亮,还增强了建筑外延与内涵,满足建筑上的外观美与节能需求。另外还有具有节能的化学建材、建筑涂料、木地板、石膏板等,它们都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双重性能。新型的化学建材在我国节能功能材料中担当着重要职责。

4总结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但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而且还能提高人们节能环保意识,有助推动我国经济长远、稳步的发展。因此,建筑设计时应树立节能意识,加强不同节能材料性能研究,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中,进而减少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缓解我国人均资源匾乏问题,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崭新的台阶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佳.浅谈广泛应用建筑节能材料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篇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在逐步的趋于成熟,而建筑跟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类的大部分活动是跟建筑是离不开关系的。而绿色建筑学在我国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实际探索以及研究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的,作为建筑学发展的另一个开端。本文主要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对建筑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一个详尽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绿色发展;建筑学;未来发展

1建筑学发展现状

1.1建筑文化模糊不清。建筑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程技术而存在的,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运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建筑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我国建筑的规模也处在直线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其实际的追求已经向着高而美的方向发展,逐渐的忽视了国家的文化特质,建筑产品变得华而不实。1.2仿照、抄袭之风蔓延。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手工操作以及实践的能力得到了过度的重视,但是对于建筑学的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重视,建筑相关人员的创造性的意见以及个性化的特征得不到完全的发挥。同样的由于建筑相关的人员对于理论知识相对略显匮乏,就造成其在相关方案的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理论知识的认识的不足,使得建筑的仿照抄袭的风气在蔓延。1.3建筑领域好大喜功。目前,建筑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建筑的数量也在呈直线增加。建筑相关的企业的现状就是不停的加班,相当大的工作量以及非常高的收入使得建筑相关的企业逐渐变得好大喜功,对于理论的追求以及学术的追求逐渐不被重视,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变得狂热,建筑的风格缺乏一定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学的发展。

2绿色建筑的特点

2.1寿命长。绿色建筑的特点是贯穿于建筑建设的整个过程来讲的,需要对建筑使用寿命进行一定的思考,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建筑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和实际的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建筑的寿命在整个过程进行考虑,建筑的内部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的重视,还需要对建筑完工后相关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面的关注,对建筑开工到完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重视,使得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2技术性。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把相关的资源以及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高科技的技术是其最主要的内容。需要对建筑建设的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以这样的方式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保障绿色建筑的功能以及性能等,更加重要的是还能够发挥环保的巨大优势。2.3因地制宜。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以及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绿色建筑的本质为因地制宜,按照建筑所在的位置的环境、文化传统以及经济水平等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有效的改进以及科学的设计。2.4较高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的建设初始阶段相对而言比传统的建筑的资金投入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在绿色建筑建设完成之后的实际使用寿命明显高于传统的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其维修费用是非常低的,除此之外,绿色建筑的并不具有传统建筑的高污染的特征。以上的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实际的经济效益。

3构建绿色建筑学体系

1963年,P.索勒里首次提出了建筑生态学的概念,首次把建筑以及生态进行有机的结合,结合后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相应的减少能源的消耗。1969年,L.麦克哈格研究了几个大城市的空气库,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以及比较系统的观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O.詹妮斯基研究了以生态学为基础建设一个将生态以及经济的和谐发展,并且首次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绿色建筑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建筑单体进行服务的单项技术,更加是为具有绿色属性的提供的支撑的一种技术群。这种技术在达到建筑的相关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如何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单体设计中的更好应用

(1)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单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总平面的实际结构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布局,还需要考虑到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内容。实际的应用原则是科学合理以及综合考虑等,例如在对遮阳措施会对实际的采光因素造成影响,过多会减少自然的采光,过少又会不够节约能源以及环保。所以,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采光以及节能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因地制宜的实现绿色建筑的绿色以及合理的要求。(2)需要根据建筑当地实际的气候条件来设计建筑单体。例如,由于我国的北方和南方的实际气候特征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根据建筑当地实际的气候特征来设计不同的建筑体型数据。北方需要着重的对采暖进行重视,需要对外墙的保温以及隔热性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南方在外墙的实际设计中需要重视西山墙的太阳辐射,所以需要将窗墙比进行一定的限制。(3)绿色建筑需要使用加气混凝土等比较新型的材料来进行单体的构建,因为新型的材料一般具有节能的特点,而且新型的材料一般比传统的结构更加具有很大的优势,新型的材料不仅仅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的效果还能有效的保护相关的资源。新型材料在能够对热量进行有效的吸收热量,但是具有一定的缺陷,会存在一定的隐患,这种材质的灰渣存在重金属,这样就会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采用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并且建立起水泥窑,进而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学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发展前景是十分良好的,已经逐渐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绿色建筑体系。基本的原则依靠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发展的基础是绿色与环保,实际的内涵是和谐社会,主要的支撑是以绿色以及高效的技术为主的,绿色建筑体系的主要标志就是自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策略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能源都面临枯竭的困扰。所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建筑行业在我国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工程,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对材料、施工、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去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是国家号召的响应,同时对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改善也有莫大好处。

1绿色建筑与设计的含义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概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绿颜色,绿色建筑至今虽没有很严格的明确界定,但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可以视为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健康的一种设计建筑。虽然绿色设计一些时候会与生态建筑相互概念混淆,但是他们都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相辅相成的设计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于高科技的建设手段,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已经离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远,大自然中的高然站绿色建筑时间上就是生态观点的持续和能源利用的结合。所以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环境优先性、整体性和健康舒适性等三个原则。

2绿色建筑体系分析

2.1 绿色建筑支撑体系的系统化

任何条件的实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管理绿色体系构件需要相关国家理发,制定了绿色建筑法规基本框架,有利于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我国国内的相关立法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去接轨。其二在于市场的前景分析。业主的一般性投资原则都是以利益为先的,只有把建筑系统的理论效益华为经济效益才能使业主发动市场的潜力。并且推广建筑材料的设计开发。绿色材料市场的推广要以消费者的需求观念为基础,现阶段对于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是不能单纯的去考虑费用推广的。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多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更欠人意的是绿色物业管理制度的欠缺,所以物业管理的规范和科学现象势在必行。针对于此,首先要规范行业认识,物业并不只是保安加保洁,所以从整体的认识和素质要对其提高,并用科学的目标作为管理花,实现绿色的原则。对于支撑体系的评价方法要科学,这才是推进建筑走向节能和环保的轨道化进程,目前建筑性能的任何增长都与设计师分不开,要考虑崔津客户和业主的要求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机制激励手段,使得的能源成本得到高性能推进。

2.2 绿色建筑设计体系的系统化

绿色设计从简单的方式出发,讲的是一种思维,而对于思维的主体则是人,今天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以先进的理念,从潜在的因素激发对建筑、结构、科技、材料等方面的措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其次是对于程序的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的基础特点就是主动性的强调、预设计的关注、团队之间的协作。绿色项目设计小组主要是使新的设计方法和体系以及材料都能影响到人们对于其根本的认识。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健康要素、室内空气的质量、资源效益、环境责任、可承受性等五个方面。

2.3 绿色材料、能源与技术的探索

绿色材料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和物质的污染排放减小到最低,并且不容易产生副作用的变化,产品有可回收性。由于其使用过程场,性质特殊,所以其生产中难免出现污染。绿色材料有:气环境材料、水环境材料、地环境材料、循环材料、保健环境材料等几种分类。较之传统建材相比,具有: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天然资源、低能耗的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绿色、生产和配置过程无污染、产品设计的牧师是改善生活和提高生活、产品具有可循环或回收性。不少国家已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法规,提倡将新建住宅或将旧房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或者叫生态建筑,这是新的建筑设计产品,含有更多的新设计和施工技术。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能源的另一可再生技术就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设计原则是特定下的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影响。根据国际上通行管理预测,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都会在不远将来枯竭。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关于太阳能的利用是亟待的。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也有能源密度地和不能有效做常量的维护等缺点。在建筑设计上,要规避缺点,将其有效转化为热能,对于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包括自然暖房技术、自然冷房技术和热水技术。我国太阳能资源是充足的,应有效之利用。另外地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

3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3.1环境绿化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注重环境绿化工作,绿化不仅能创造空间,还能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基于此,在环境绿化设计时,必须注重绿化环境的设计,营建良好的微气候,并把绿化量化标准引入环境绿化设计规范,就周围环境绿化而言,尽量避免硬质铺地,拓宽草坪面积,尽量多种一些高大的乔木,并尽可能的采取渗透性强的生态型铺地,比如在方格中种草,利用格状铺地砖铺地等。就立体绿化而言,就应进行墙面绿化、阳台绿化以及屋顶绿化,并在阳光直射强烈的一面栽种藤状植物,从而避免阳光的直射,降低外墙温度,确保室温平衡。

3.2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住宅区气候的好坏。自然通风是调节环境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主要就在于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体设计及三维空间布局。因此,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必须全面了解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是确保住宅区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的根本前提,有效提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任何投资,就能实现居室环境的健康舒适。

3.3 采光设计策略

夏日影响居室热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阳光直射与热辐射,更是影响住户心里感受的因素之一。因此,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进行采光设计,经过认真计算,明确住宅区的建筑布局与单一住宅的关系,分析建筑群的遮阳及日照能否满足建筑物采光与遮阳的需要。建筑体型系数是由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建筑间的体积比值,且与建筑的热工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直面建筑的热耗要大雨曲面建筑,当体积相同时,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要小于分散布局的建筑热耗,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控制建筑物的层高,减少建筑外墙的面积,降低体形的凹凸变化,尽可能采取规则的平面形式。

3.4 围护结构布局设计

围护结构布局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外窗、外墙等的布局设置,而体型系数又不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热环境受到护结构影响的复杂性。这是由于外墙和外窗的朝向角与倾角的不同,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不同导致渗透情况不同,外表面对流系数的差距也相对较大,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千变万化,且夜间背景的辐射状况也有所不同。

3.5 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总而言之,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就必须明确绿色建筑的概念,熟知设计策略,不断追求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方能做好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为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的绿色的人居环境,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放量,并为对全球气候变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绳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 建筑学报,1998,(9)

篇7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前景

一、前言

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常用结构形式之一,钢结构建筑在近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其发展现状及前景,能够更好地提升钢结构建筑的实际应用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对其未来趋势的掌控。本文从概述钢结构建筑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钢结构建筑概述

钢结构建筑自重轻,却具有优异的工程承载力,且具有更为可靠的生态承载能力。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内,充分发挥了钢结构的优势,有效地处理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环保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了建筑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长远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建筑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而且能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再利用。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产业体系,其融合了建筑、钢铁冶金业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钢结构建筑不仅解决了钢铁业的产品渠道问题,也提升了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业的能耗和污染难题,此外,钢结构建筑为房地产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钢结构建筑的优越性

钢结构作为建筑新型结构,与传统建筑材料的结构相比,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由于钢结构在相同的部件结构中,其用料相对传统混凝土少,重量也相对较轻,达到的承重效果也明显,同时又由于刚材的抗剪性能和抗拉性都较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好,同时其塑性、韧性好,能有效地吸收地震带来的能量,因此其抗震性能也相对较好;

2.施工方便、工期短。由于钢结构可以通过建筑设计图纸在刚才生产厂家时就可以进行切割焊接并批量生产,随后就用大型运输工具将其运往施工现场,最后再用大型机械设备将其吊装拼接焊接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由于其机械化程度高,大大的缩短了建筑施工的工期,在30-50层钢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相比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3.由于钢架结构可以根据相关建筑设计图纸对其切割成相应的造型、尺度、空间的新型结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建筑物的外型有了新的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对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能使钢架结构建筑更加稳定;

4.方便合理布置功能区间。由于住宅的设计需要很大的空间,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为了满足建筑的承载能力,通常无法在空间和承载力之间平衡,但是钢架结构却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由于其材料的性质,它可以解决传统混凝土的柱大、梁高、板厚等诸多问题;

5.综合造价低。由于钢结构本身具有自重轻等优点,因此可以减少运输和吊装费用,又可使基础的负载相应减少,可以降低基础工程造价,特别是在地质条件较差地区,这一优势更为突出。

四、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

1.我国钢结构建筑规范、构配件标准概况。近几年来,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组织高校、科研、设计、施工及企业,编制和修订钢结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60多本,并编制了相应的构件和配套材料的通用图集,为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协会标准的基础上,为确保工程质量,国家又制定了强制性标准。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钢结构发展水平与之仍存在较大差距,住宅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无论是设计院、研究所还是大型钢结构安装施工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与钢结构有关的标准、规范、施工工法等还不够健全,还需进行完善。特别是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早期我国绝大多数的高层钢结构建筑都是由国外设计,钢材也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甚至工程总承包也大多由国外承担,并且主要分布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所以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来说,制约我国钢结构发展的主要是国产化问题。不过随着后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加之我国钢铁企业在钢材水平上的长足进步,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钢结构发展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大量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进入,极大的提高了钢结构发展水平。

3.钢材供应充足。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钢材产量逐年提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我国钢材产量已达4.188亿t,占全世界钢材产量的33.8%。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钢材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钢材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在钢材产量迅速提高的同时,钢材的品种和规格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来空白的H型钢和彩涂薄钢板国内也已经能够生产。钢材品种规格的齐全、数量的保证和供应的便捷,都为我国较快速地发展建筑钢结构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五、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研究

由于钢结构体系住宅存在很多优势,比如: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钢铁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快速发展给钢结构住宅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建筑行业的施工方法不断完善和推陈出新;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势和环保节能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筑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等。这些优势必然会推动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

1.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政策、技术前景。

现在,国家开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建筑行业积极合理地推广应用钢结构。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研究中心的/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正式列入国家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钢结构住宅由此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在北京、天津、安徽、上海、广州等地已开展底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这些都说明了钢结构住宅发展势头良好。

2.专业技术人才增多。

近几年建筑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热门抢手人才,促进了相关各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相关的技术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相应的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发展,也将解决相应的很多技术难点,消除了在推广应用中的技术障碍。另外,高层、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发展迅速。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最先让人们了解的是网架工程,其发展的速度较快,计算也比较成熟。

3.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整体施工的优势,强柱弱梁的设计施工方案,围护结构产品的研发,降低了造价,也有利于解决围护结构施工慢的问题,提高了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必将随之推动产业的发展。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相关各产业如钢材、水泥、轻质墙体、斜拉锁、拉模等建材的发展给钢结构住宅体系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极大的推动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

六、结束语

通过对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钢结构建筑的多项优势特点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有关人员应该从钢结构建筑的客观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应用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伟,宋非非,常庆芬.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

篇8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一)绿色住宅设计

绿色建筑的设想和实践不是单一学科可以完成,它是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综合成果,把建筑设计成小的生态系统,为了能给居住者提供一个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无污染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生态学专家们将这种建筑称作环境共生建筑。

绿色建筑不仅仅体现在单位或个体的循环共生,主要也体现在大环境下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

(二)、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可是平均到每个人就成了资源短缺,我国正在完成的全国城市化下,建筑消耗惊人,我们在为国家快速崛起的同时不仅开始担忧,80%的高耗能建筑让我们惊呼,当下我国建筑消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负担。所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急需解决。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面临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将要建设的城市,能否施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显得尤其重要。

1、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

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年内,还要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为代表,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

适当技术原则的内涵,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全球环境和资源出发,应用经济可行的各种技术和建筑材料,构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体系。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的原则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①.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

②.注重对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使用。

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四)、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2)加强环境绿化。

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

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②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①楼梯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段板承重的预先考虑,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②预留管道空间,包括水电、通讯的发展空间。③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

(4)建筑节能设计。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5)建筑智能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

(五)、绿色建筑的评价

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环境工程师和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社区组织、业主和使用者都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建筑环境评价结果,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法国的ESCALE法等等。

(六)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勇 林边 贾宁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2, 26(4)

2. 吴向阳 绿色建筑设计的两种方式 建筑学报 2007, (9)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特点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而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代的建筑工程技术

1、 智能建筑

综合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设计建筑物内的电力系统、安全防盗、通讯设备等,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利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的有效合作。

2、生态建筑

一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综合性的运用一系列学科知识,包括建筑物理、材料科学、建筑设计、气候学等。运用该项技术进行建筑工程,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了建筑综合耗能,减少污染。结合生态环境,尽可能的为人类的需求提供一个健康、舒适、自然的室内环境。

3、绿色建筑

该项技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基本环境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特点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健康。为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技术要求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自然的使用空间。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2、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3、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三、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对钢结构安装工程的吊装技术、焊接技术要求增高。其中焊接技术逐渐形成了集材料控制、焊接水平控制、射线检测焊缝等多功能为一体的WMS 焊接管理技术,从而加强对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的监控吊装技术也进行了革新,在鸟巢施工中我国独立创造了计算机控制多吊点分散载荷吊装技术,从而使得液压提升器集群作业时的控制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好的完成了鸟巢安装工程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百花争艳,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以上都是比较热门的建筑技术。可以得出现代建筑技术几个特点,技术种类繁多可满足各种需求,建筑的本质不再是单纯的居住要求,节能意识高,多为绿色建筑,和自然协调发展,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破坏,技术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多样化,可进行建筑家居,也可办公、观光、避险等,建筑物的保存周期长,坚固性更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更系统化,技术的发展空间更大。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

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3、将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建筑安装的过程,并且通过科学的操作系统对安装过程进行校对,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目标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校核,对安装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实现了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

4、将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建筑安装的过程,并且通过科学的操作系统对安装过程进行校对,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目标要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校核,对安装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实现了建筑安装施工技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

5、院校会加大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关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和技术操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也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利军.地板采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2] 蒋艳平,滨,刘有智.现代木结构房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 山西建筑. 2011(09)

[3] 陈景涛.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2)

[4] 唐岚.干混砂浆促进建筑业低碳节能发展概述[J]. 中国废钢铁. 2010(05)

篇10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清水混凝土;重要性

1 清水混凝土的优点

混凝土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建筑材料,在推动我国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在我国,清水混凝土是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其基本定义为:清水混凝土系一次成型,直接以混凝土原浇筑表面或以透明保护剂做保护性处理后的混凝士表面作为外表面,要求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通过混凝土的本色和自身质感实现美观效果的混凝土结构。所有清水混凝土的优点有:

1.1 抗震耐磨,耐久性强

高级混凝土是由粗集料结构同砂浆共同混合而成,整体刚性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结构布置灵活,自身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物理特性稳定,对气候和温湿度都比天然的石料石材更具有抗性和耐久性。而且在塑形方面更是天然的石材无法比拟的。

1.2 灵活多变,可塑性强

清水混凝土的成型是通过调整施工工艺和变换模具的种类来改变的,施工时完全可以可以按设计要求,采取不同的色彩组合,制作出任意的形体和表面。清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可以根据建筑作品的不同表达来设计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肌理特点,可以做到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的粗糙狂放的原始韵昧,也可以表达其细腻温婉的特性。

1.3 自然美观,装饰效果好

混凝土本身非常容易加工,可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可非常逼真地模仿出许多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质地和色泽。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质地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清水混凝土色调沉稳、表面肌理粗糙而又不失细腻之感,给人以朴素、自然、厚重而又沉稳的心理感受。

1.4 方便简单,性价比高

清水混凝土以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经济低碳,厚重与清雅的外表,朴素简单,大方并大气。在浇铸成型以后不需要再一次进行表面的加工和装饰,可直接有效的防止墙体出现润湿痕迹的同时又能在内部形成了防水层,节约了施工的成本,性价比很高。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应用的重要性

2.1 是市政构建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生活倡导的是让人们以“健康、环保、有机、绿色”的积极方式去生活,政府作为服务人民的机构,在承担道路桥梁建设这个公共职能时,也必然要适应人们这种生活方式,为了让人们以“高健康”的姿态去生活,很多建筑的材质选用了清水混凝土。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成本及效率方面都越来越追求环保意识,追求低碳生活,减少排放,低碳的清水混凝土材质备受关注。因为人们永远都想拥有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清水混凝土在材质上正好满足现代人对理性的节约的低碳生活的需求,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运用清水混凝土材料,是政府实现公共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2.2 提高了市政工程建设理念,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在园林建设,车档,广场碑刻等领域都有运用,但是政策的导向无疑更有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政策对一个产业,一项技术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运用清水混凝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清水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发展和该产业的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有了政府的支持,就有了发展的保证。市政府能转变传统的修造方式,求新求变,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清水混凝土技术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带来社会效益,而且推动地方建筑业的质量。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能够促进建设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

2.3 安全性好,使用时间长,节约财政开支

混凝土内部以沙石、水泥、钢筋等为主要材料,钢筋横竖交错与水泥沙石浇注在一起,坚硬、牢固。清水混凝土由于由沙石水泥材料等构成,可以塑造出坚实厚重的体积感,在建筑设计中我们也常常利用混凝土的这一建筑特性进行建筑设计表达。市政桥梁道路工程使用混凝土建筑工艺建造的楼体可以给人以厚重的力量感、长期性特点。可以让人们感觉更安全。钢筋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虽然也坚固,但是,在浇铸成型后还要补刷一层沥青或者抹灰,而且时间长了在表面会形成蜂眼,裂痕,表面粗燥等现象,必须财政投入资金去维护补修,长远来看,传统的混凝土修筑方法会浪费更多的财政支出。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不用再次补刷,避免了抹灰开裂、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鼓起甚至脱落等质量问题和后期的保养问题,它具有比传统的浇铸更方便更稳定更耐用的特性。清水混凝土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久耐用,环保,节能,环保,节能,是适合推广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市政建设在修建和维护中节省了财政支出。

2.4 清水混凝土有较强的艺术美感,美化市容市貌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给人提供一个供人居住、交流与活动的场所,其材料是建筑空间内部的物质载体,是与人直接亲近的介质。我们正是要利用材料的这种直接可视、可触摸的特点,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营造建筑不同的情感空间场所。现代城市人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越来越体会到了亲近自然,表达情感的重要性。高大的混凝土建筑给人冰凉荒芜没有生命力的感觉。但是清水混凝土的材质美感唤起了人们心底渴望已久的简单情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应用清水混凝土,正是可以满足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政府这样的作为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清水混凝土稳重大方、朴素、自然、亲切而又肃穆、坚实而又美观,给我们带来多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享受,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单一的混凝土建筑色彩和外观,美化了城市环境。当然,我们在欣赏清水混凝土材质美的同时,也要认真发掘它美的因素、情感价值的架构所在,认真探寻清水混凝土美的表现所在以及如何才能展现清水的魅力,将材料的价值与民族文化特性相统一,只有植根于广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材料的价值才能有依托,才会走的更长远,最终使建筑上升到艺术层面。

3 结语

由于清水混凝土是由沙石、水泥等材料够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沙石、水泥的比例和控制其表面肌理的粗糙程度,做到质地变化丰富多样。而且材质也比传统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经得起时间和风霜的考验。很多国家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来做建筑设计和建设,比如悉尼歌剧院。现在我国在大型建筑物和高速公路上也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运用还不多,这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过硬的企业还不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朱荣跃,马新芬.装饰混凝土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应用前景[J].辽宁建材.2005(6).

[2]罗文鹏.市政工程路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26.

[3]尚国宇.装饰混凝土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2015(5).

篇1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eel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because of its high superiority. Steel structures will be most suitable innovation structure system in architecture.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优越性;设计原则;发展

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superiority; design princip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随着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钢结构住宅体系

住房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千差万别,但现阶段我国住宅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还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但该结构施工繁琐、结构自重大,梁柱粗大,空间利用率低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条件越来越高的住宅建筑功能要求。因此,开发坚固耐久,建筑迅速,空间布置灵活,易于改建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成为住宅建筑和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及新型建材的发展和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钢结构住宅体系逐步发展起来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所谓的钢结构住宅体系就是指由维护墙体、隔断墙体、楼板与主体钢结构共同组成的住宅体系。

二、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1、预工程化程度高,建设成本降低,工期缩短。钢结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同时钢结构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并加快了施工速度,使工期能够缩短40%以上。

2、建筑与结构的设计与功能一体化,才能使建筑更富有功能化并创造出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钢结构建筑。

3、能够满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钢材组织均匀,接近于各向同性均质体。材料性能远大于砖石,混凝土,木材,从而可以做成跨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结构以及灵活的结构形体。

4、钢材具有高强度、高效能并有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而且不需要制模施工等优点。当住宅采用全封闭式保温隔热防潮系统时,温度变化小,热损失低;与砖混结构住宅相比,可节能60%以上,冬夏季空调设备可节约耗电30%以上,结构的废旧利用为100%。[2]

三、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原则

1、钢结构稳定性是钢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存在稳定设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型结构的出现,设计者对其如何设计还没完全的了解。[3]

2、钢结构建筑在实际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结构整体布局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为使平面结构不致平面外失稳,平面结构构件的平面外稳定性计算必须和结构布局相一致;结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予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框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等构造细部处理方法。

四、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结合。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解决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在满足增大梁跨度、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的同时又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

如何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等问题。

2、选择和开发外墙板是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除满足外墙板的各项技术要求外,还要做到墙板原材料因地制宜、工作化生产、运输、安装连接方便。

3、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节点构造方便可靠并为构件制作、运输、吊装创造条件。结构抗震性能与结构布局规则性有很大关系。结构布局不规则,地震时易损坏因此应尽量使结构布置符合规则性要求。

4、建筑设备与钢结构住宅配合,是住户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开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的各项设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是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钢结构住宅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具备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也可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属于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特点,必将在住宅产业化道路上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刘鸿禧(1983-),男,汉族,山东烟台人,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程设计。

赵阳(1984-),男,汉族,山东滕州人,青岛海西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宋维慧(1981—),女,汉族,山东莒县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浅析钢结构住宅设计与发展涂文卿山西建筑2009-10-01期刊

篇12

关键词:高强钢筋:现状;前景:建议

多年来,我国虽然为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采取了修订规范、开展示范工程等多项措施,尤其是对于配置600MPa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关受力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但高强高性能钢筋的推广应用是大势所趋,目前已经具备开展高强钢筋全面推广工作的前提条件。

1 我国高强钢筋应用现状

我国高强钢筋的推广工作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1政策和标准尚不配套。现阶段,国家在高强钢筋的生产和应用方面均没有相应的奖惩或优惠政策,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主动性不够。对比2002年版、2010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高强钢筋的应用方面,使用了“可、宜、应”等字眼,条文严格程度不断提高,也对应了不同时期的形势、政策要求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但就标准条文单方面的执行力度而言,因相关条文不是强制性条文,标准实施仍不具有强制性。

1.2生产与供应尚有缺口。在高强钢筋推广过程中,足量生产和及时供应也是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方选用了,施工方也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方在合理的运输半径内无法买到足量高强钢筋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本世纪初推广400MPa钢筋时,钢筋供应落实不到位曾是阻碍高强钢筋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400MPa钢筋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但500MPa钢筋推广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1.3其他行业应用习惯带来的影响。铁路、交通、水利、港口、电力等行业也是钢筋应用大户,各行业横向对比,房屋建筑工程在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方面是最积极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列入的受力钢筋只有Q235(HPB235)和HRB335,所以我国铁路桥梁结构中很少采用HRB400钢筋。水利工程由于工地所在地偏远,钢筋采购难度大,且较多应用32mm及以上的大直径钢筋,也很少采用HRB400钢筋。

2 我国高强钢筋应用前景分析

2.1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李大伟在他的《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专题报告中透露,在标准修订上将取消HPB235与HRB335钢筋的标准,改为HRB400、HRB500级钢筋标准,开展HRB600级钢筋的研发,推广应用协调组将提出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率先进行高强钢筋应用的试点工作,在全国8个省、自治区开展试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及保障房住宅率先适用高强钢筋,这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根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每年使用1亿多吨钢筋,如果其中有50%采用HRB400、HRB500高强钢筋,则可使建筑工程中钢筋的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8%,每年可节省500万吨~800万吨钢材,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钢筋用量减少,可以缓解原材料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行业的压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样板引路,大规模试点工作将展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束伟农是目前国内500MPa级钢筋应用最典型的工程一昆明新机场工程设计方的负责人。他介绍说,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建筑占地15.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83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形式新颖,施工难度大。工程的框架梁、部分楼板使用了昆明钢铁集团生产的500MPa级钢筋,总用量达几万吨。在设计之初的2008年,在工程中大规模应用500MPa级钢筋还没有规范可以遵循。由于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昆明AT大学的科研人员一起进行实验,对锚固长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焊接长度等数值进行测算,这些最终成为云南省建设厅下发相关文件的依据。

据了解,继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成立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后,近期又将有新举措。两部委近期将一个指导意见,并在全国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推广应用示范工作。

3 对加快高强钢筋应用的建议

3.1多部门联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充分发挥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的作用。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这表明部际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协调组将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开展高强钢筋生产与应用重点课题的研究,加强政府、协会、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并确保总体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适时将相关标准条文修订为强制性条文。随着相关机制的建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逐步完善,相关标准条文宜改为强制性条文。

3.2依靠技术进步,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

钢铁企业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为建筑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全系列产品,让下游用户乐于使用高强钢筋。高强钢筋售价高,必然增加生产成本,成本差如何消化?虽然使用400MPa、500MPa高强钢筋相对于335MPa钢筋来说可以节约资金,但在某些领域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如果高强钢筋价格能够降下来,使用高强钢筋既可以节约用量,成本又差不多,用户自然会选用的。

要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加大钢筋生产技术的创新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高强钢筋的生产技术主要还是靠微合金化,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锰、铌、钒等合金元素,而锰矿、铌铁等原料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成本自然很高。钒、钛、稀土等元素所起的作用一样,且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含钒、含钛、含稀土等类型高强钢筋的研发工作。现在,承钢、唐钢和首钢集团等企业正在研发全新的高强钢筋生产工艺技术,更加成熟的产品问世后,将促进高强钢筋的应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培训力度

一般来说,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更愿意生产附加值高的板材等产品,这也无可厚非。但是钢铁企业更应该重视多品种高强度钢筋的配套生产,尽量为建设行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的高强钢筋。这是高强钢筋广泛应用的前提,有了全规格的建筑材料,设计人员才能有选用的余地。要避免当时在推广HRB400钢筋的初期由于市场无法采购齐全而又改回HRB335钢筋重新进行设计的被动局面。

另外,要及时对相关软件进行更新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人员并不是不愿意使用高强钢筋,一旦软件更新了,适应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对于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设计人员,可以进行集中培训。对500MPa级钢筋在工程应用中的加工与连接,国内已有成熟技术与设备,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但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工作。

3.4施工企业应转变观念,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高强钢筋的推广也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做好心理和技术两方面的准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目前,相关单位已在钢筋加工设备、钢筋锚固板专用锚固技术、细晶粒钢筋及高强钢筋焊接技术、高强钢筋机械连接技术、不同品种钢筋区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已被用于工程实践或被列入相关标准规范。施工企业应对骨干力量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尽快掌握先进的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篇13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循环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也成为现代建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改善建筑热舒适条件是建筑领域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18亿㎡,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倍~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 3白白浪费。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因此如何实行建筑节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建筑节能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筑节能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节能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对建筑节能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人们并未认识到建筑节能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选购房屋时,往往更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而忽视了建筑节能对于房屋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因此,开发商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外观和结构的追求上,而本应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投入往往被守法意识薄弱的开发商压缩下来。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无形中增大,而社会责任却缺失。只有强化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增强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建筑行业对建筑节能的知识普及,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够稳步推进,人们才能强化建筑节能意识,也才会真正享受到建筑节能带给人们的成果。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绝大部分建筑的能源系统还都依赖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相当落后。目前,中国以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受天气影响大,并网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生产成本比较高,而生物质能的最大障碍则是资源缺乏,大规模发展不太现实。

3.建筑节能技术落后,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关键节能技术以及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和服务支持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服务基础研究尚待深入。建筑物性能评价和能耗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多个专业和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涉及的政府管理机构也包括建设、经济与信息化等多个职能部门。因此,与建筑节能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仍需进一步修整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节能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体系,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筑节能工作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大协调和监督力度,使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三、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措施

1.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切实履行责任。

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是保证建筑节能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单位,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严格执行规定,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建设单位要遵守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组织竣工验收,并应将节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设计单位要遵循建筑节能法规、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节能要求,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节能设计。施工单位要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节能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要求。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完善的监管体系应包括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监管直至延伸到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环节。

2.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

3.培养和引进建筑节能技术人才。

我国开展建设节能住宅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技术人才短缺。为此,对口高校可以此为契机,增设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节能方面着手较早,节能理论和技术成熟,可以从这些国家高薪引进技术人才,来支持国内节能工作。

4.加强设计深度,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需要贯穿建筑的全过程, 节能措施应该从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就介入, 一旦进入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就迟了。比如建筑布局、朝向以及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 最重要的是把设计、建材与设备、运行三者相互协调, 使建筑用能源使用效率最优化。而广义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的建筑设备节能运行设计。建筑的整体节能规划设计涉及多个专业, 而建筑设计是整个节能设计的基础。一线的建筑设计人员要进行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和标准及节能技术再培训, 形成节能的理念, 在设计的全过程要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考虑,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综合各个专业的技术优势, 整个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建筑采光计算、建筑单体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并延伸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5.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保障机制。

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机制,增加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保障机制。要创新投资体制,想方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6.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信息交流,树立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 加强宣传效应, 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工作;推动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与稽查, 完善工程验收的建筑节能审查备案制度;建立公共建筑节能审查制度;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的宣传, 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 把建筑节能的意义、作用和政策、规定讲深讲透,让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建筑节能工作。同时, 广泛开展专业培训, 组织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文件,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建筑节能专业知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大气污染,减轻温室效应,改善人居环境,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型的工作,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政府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限制能耗水平,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鼓励科研单位对新型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投入,加强新型节能建材的生产、应用,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林华玺.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述略[J].商场现代化,2010,(18).

2 杨梅兰.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 .建筑技术,2012,(2).

3 刘绍军.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0,(6).

4 王海峰.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广泛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CG技术主要利用利用技术进行视觉方面的设计,在生产领域中制作数字化的图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数字化的应用手段越来越多,并且技术越来越高。CG技术也是当前艺术发展设计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艺术设计的依赖手段。利用计算机数字系统来制作数据产品,不仅仅视觉感受不错,产品更加快捷、方便,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丰富。CG技术设计与制作上都有比较强大的功能。CG技术的发展是在上个世纪才普及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综合信息技术,也集成了艺术学、计算机学科、多媒体的发展成果。CG技术具有较强大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同时也具有人机交互的运行环境。这些环境将会有效的改变CG技术在景观中的应用。CG技术也为三维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融入CG技术,也是为设计师的设计蓝图提供更好的保障。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CG模拟环境作用中,产生更好的创意和更多的灵感。CG技术目前属于发展的初期,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不断的寻求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所以CG技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必然很大。

2 CG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设计进步的越来越快。CG成为设计行业中知名的词汇,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表现上都有有一定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CG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四部分,艺术设计、游戏设计、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CG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CG技术包括很多当今电脑时代中很多艺术视觉设计,创作活动,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等等,以计算机作为辅助,进行建筑设计,景观与原理设计等等。CG技术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CG技术必然能够成为景观设计与规划辅助设计的主要工具。景观设计的空间通过CG技术展现更好的设计风格,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创意手段。

3 CG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静态效果图的应用

静态效果图在景观设计中是很多设计者和设计单位的首选方案。这种技术与手绘工艺和模型绘制等相比特点突出,都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也能更好的表现出实践和季节的氛围变化。

3.2景观动画

景观设计的动画设计可以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他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制作和影视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本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突破平面化设计方法和布局。将先进的动画手法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观的特点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同时将更丰富的内容和生活融合在一起。CG技术的景观设计能够将建筑为地理位置和整套设计以及完美的建筑环境表现出来,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景观设计中将动画技术为核心,以全新的、数字化模式为地产商和政府提供更好的营销形象。

3.3虚拟设计应用

CG技术应用到虚拟设计中,也代表着这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前沿。整个发展过程从计算机的设计开始,整个设计过程会身临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硬件与软件的不断迅速发展,计算机与CG结合在一起。从方案设计图到施工图到模型试图,和三维模型的处理,影响处理,计算机都有很强大的功能,特别是一些三维创造的表现上。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并不会影响到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从复杂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出意思头绪,集中精力进行景观设计,无需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浪费太多的时间。计算机的应用还会获得更多的内容,获取多方面更广泛的信息。在虚拟的景观中通过互联网实体化,将所有的景观醒目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供大家相互讨论。

3.4景观设计的效果图

景观设计的效果图一般具体包括:平面彩色图、竖向图、俯视图、透视效果图。而这些效果图都包括单体住宅、单体建筑、古建筑等等。静态效果图是景观设计的首选,与其他的方法相比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多的优点。

3.5 CG技术软件支持

在目前应用和所学的制作软件中:3DMAX、PS、CAD等等都比较受欢迎。最受欢迎的则是3DMAX,应用于更多的建筑方面和景观设计方面。当然3Dmax动画方面也很出色,一般在国内使用3DMAX的软件也比较多,而且很简单,很容易上手,操作也比较简单,资料比较广泛,所以3DMAX可以作为CG技术的软件支持。3DMAX的版本可以应用在家庭版的机器方面,应用的群体也比较广泛。

4景观设计的前景分析

景观设计的前景分析也是整个设计的必要任务,与其他的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计算机系统中,景观设计完全可一个根据系统对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对景观设计进行构思。在虚拟现实的系统中,景观设计可以实时进行编辑,构思过程的实现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简单,特别是对景观一些特殊元素的整体把握和直观把握,保证景观不受到图纸局限的限制。保证其景观设计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些具体的形象事物,要求构思与表达能够同步,保证与实际的设计结果更加的科学有效。

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同时,景观环境艺术气氛表现的更加真实、更加细腻、更加生动。不同的方案在CG技术的表现方案中都可以表现得更加的具体和直观。在景观设计中,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方案,从不同的观察点出发,感受不同形象发展。在过去,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利用计算机去绘图和表现设计效果,提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降低绘图的劳动程度,为景观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CG技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景观设计发生了很多变化,将景观设计中的结构和设计不断的美化,从理论上判断可行性和经济性统和起来,尽量避免早起的磨合。

5结论

景观设计在设计手段与表现上与CG技术有机的结合,CG技术每个层次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景观的设计与发展。CG技术是一项比较综合技术,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图形学和模式识别和接口技术等等不同功能。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系统的综合集成环境,所以要求CG技术具有综合性信息量和高新技术。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景观设计的虚拟图像化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很多设计人员在应用CG技术,虽然很多工具的发展变得更加先进,是属于高科技产物。但最后设计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改变。CG技术的高科技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是不可缺少组成部分。CG技术是双向的过程,是人机互动的过程,是设计人员CG技术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CG技术属于高科技艺术产品,技术也是景观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再好的主题,缺少良好的设计也是“零”。 CG技术的基本与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高水平技术相差比较多,这也与客观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以上问题也是设计人员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不断促进CG技术意识设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艳晖.基于数字规划设计方法的虚拟规划.设计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2009(9)

[2]赵冰.建筑学科中的数字化与生态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6).

[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