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范文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篇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3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1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正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程度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

篇2

1以国家示范区为引领,打造龙江现代农业体系。以黑龙江省率先发展的9个国家示范区作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思路、经验和模式。基于此构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框架体系,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全省农业。现代农业体系打造主要着重产业结构构建、土地规模化集聚、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普及四个方面,产业结构构建是通过调整和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结构,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为产业格局重构的突破点,科学筹划产业布局,推动全省分区主导产业建立及各分区种植结构调整,打造各地区优质高效品类的农业示范带,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土地规模化集聚是通过利用土地进行合作社建立入股要素,通过土地集聚实现规模化经营,从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装备,实现规模化土地上的现代化耕种。经营模式创新是通过组建农民合作性组织来改变原有单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单位,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力量。技术创新与普及是在通过各地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将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农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技术对于农业产值的贡献,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应用高新配套技术,改变思路,通过技术达到农业高效、高质和高产。将农业高科技创新发展与应用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革新要素,同时加大实施龙江绿色精品战略,打造龙江绿色食品品牌,才是现代化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以延长农业产业链为突破,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实施全农业产业链发展,将产业链条体系覆盖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业运输、销售环节,通过利益结合实现产、供、销链条的整合,通过农业生产单位与生产龙头企业合作实现生产、精深加工链条的延长,通过将产业链条拉长到营销及衍生服务业等环节实现生产、加工与销售的紧密联系,改变以往各环节信息的割裂,实现已销定产、以产定销的环状信息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除农业发展具备基本生产功能之外,还可将农业发展衍生出展示、科技示范、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等第三服务功能行业,即地区农业可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园,生态型食品的原料基地、现代农业信息、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的展览馆、农业景观资源度假区。通过农业产业链条的丰富,增加了农民在各个链条中的收入,引导和扶持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尝试错季销售、精深加工、加工终端精品、增加产品多样化,增加服务的附加值。

3以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为重点,实现集约化生产。调整农业产业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推进农民富裕和农业增长高效目标的实现。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就是将本地具备独特优势的农产品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作为产业布局中的主打产业,结合市场需求,丰富农产品品种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如在城市中心周边地区,可实行果菜、花卉、苗木、食用菌、棚室蔬菜等项目的发展,以满足中心城市市场的需求;在湖江水域旁可建成水稻种植带。坚持集约化生产,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存在问题;未来方向

1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顾名思义,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区别而衍生开来的新型农业。但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融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于一体,从而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新型产业。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而发展的,所以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2)多要素投入、多产业配合、多学科融合是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体现在一个“多”字上,而非传统农业的单一投入,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的社会化,最终形成的农业产业足以与其他产业相竞争。所以现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上。

(3)现代农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功能的大农业概念。不同于传统农业只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能力上,现代农业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农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如: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除了生产外,还具有环境保护、弘扬文化、旅游度假等附加功能。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值得关注,诸如优质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率较低、农户经营规模小等。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所依靠的必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农业发展方式,这与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为了我国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2.2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为基础的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现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但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资源短缺、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难以负荷如此大的压力。所以转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成为关注的焦点。

2.3保证农民增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的比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但会影响其自身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还存在增速缓慢、差距大、增收途径不畅等问题。单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措施收效甚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成本收益率,从根本上增加其收入方是解决良策。

3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受制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资本积累率低、无法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突破小农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广泛推广,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中产业链的延伸。

3.2资源短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使农业发展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不仅如此,水资源和劳动力都随之减少。具体来讲,耕地上,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我国多数地区可耕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地形复杂,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广泛应用,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水资源上,我国农业用水量不断下降。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绝收数量多,损失严重。劳动力上,城市化的发展使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不甘于从事农业生产,而到城市务工,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妇女和老人,这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不足。

3.3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1)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我国农业的目前发展来看,农业投资量还无法达到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资金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农业科技人员,难以将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无法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

(3)具有知识或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利于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长期的生态效益,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微观基础。要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多个方面,多种方式上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撑,使其能够实现良性运转,持久发展。还要引导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自身,提供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条的市场信息,还要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参与应有的合作和竞争。

(2)因地制宜,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融入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所具有的主体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和优质化生产,形成各地区的鲜明特色,从而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利用“四化”发展契机。哲学上讲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也不例外。现代农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单纯靠自身产业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配合。可以结合城镇化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进土地整合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吸纳工业化的发展成果,加大农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将现代化工业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信息化为媒介,利用信息手段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农业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5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者的辛勤耕耘,才能使现代农业逐步发展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浙江实践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柳金平.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践[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篇4

关键词:现代生产;特点;农牧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62

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农牧业,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畜商品率等,来实现农牧业的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为了使农牧业生产可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牧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加着重强调其多样化、优质化、高效等等,使其符合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牧业的机械化生产和发展,应该也要根据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不断的做出调整,以便加快农牧业机械化的发展。

1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基础设施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建设起步晚,其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所以大型、高端、精准作业的农牧业的机械和工具都无法适应本地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和应用[1]。

1.2 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补贴资金投入。还有部分是农牧民对农业机械工具的自我投入。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十分不足。大型、高端、精准作业机械保有量很少,并且土地也都比较分散,无法实现大规模化的作业。这都严重的影响其现代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制约了其整体经济的进步。对于农牧业机械使用的推广,以及整体的发展状况,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2]。

1.3 政策不够重视,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目前,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但是,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地方的惠农政策,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不断的激发农村农牧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1.4 农机技术员技术水平不足,影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很多都是基层的农机技术员技术能力不足。在农业机械工具的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等工作整体水平不足,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制约了新疆阜康市城关镇农机化的发展。

2 从现代生产特点看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2.1 提高机械化对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支撑作用

为提高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牧业机械化生产力。需要重视机械化在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的开展机械化作业,加快机械化建设的步伐。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的推广。积极扶持和推广大型、高端、精准的机械化作业,以及其配套技术。对于机具的更新换代,全力推进现代化的生产。通过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扶持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和机械化技术。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尽快实现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坚持机械化农业发展道路

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业发展中,由于其受气候的作用影响,其重要的作物都是旱地作物。针对这点,就要注重去发展旱作农业机械化。要使用符合干旱缺水地区的蓄水办法,使用免耕种植等机械化技术。对有效的旱作农业技术与机具进行推广应用。发挥农业机械在旱地作物生产上的作用,提高旱作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机械装备质量,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等一体化的机械化滴灌技术。

2.3 不断推广农牧业机械技术的应用

推广农牧业机械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好关键的机械化作业技术。把握好现代化技术的农业发展方向,选择科学合理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研究和解决大棚温室智能化技术也是整体技术关键和重点,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2.4 提高农区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

在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农区畜牧业发展中,需要不断的积极推广规模化的机械养殖和经营模式。政府采用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的机械化大生产。实现从饲草种植,到后期加工和运输的机械化模式。重点是大力发展一些优质饲料的生产,缓解牧区饲草不足的问题。

3 结 语

本文主要是探讨了从现代生产特点看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对于农牧区的合理化机械作业,进行了一些讨论。在农牧区域的划分上,不同的地区可以使用与其相符合的机械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的实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机械化作业系统。

参考文献

篇5

一、按照“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紧密衔接,就必须按照十提出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新要求,推动我市农业生产走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小户”变“大户”。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要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龙头作用,积极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公司集中,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为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期我们将出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农业合作组织各种服务功能,推动土地流转,让农民“抱团”闯市场。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现“小块”变“大块”。农业园区具有设施先进、技术领先、规模适度、高效开放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市农业重点打造的精品工程。我们要在继续完善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围绕粮食、蔬菜、果品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再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集中打造示范带21条,示范区37个,示范园53个,努力把这些园区打造成展示我市农业发展成果、探索现代经营模式、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三是推动大型农机合作社发展,实现“小机”变“大机”。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所在,是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我们要在完善提高已建的106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抓住国家和省加大农机投入的有利契机,再争取新建一批现代农机大型专业合作社,力争全市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6.5%,提升1.5个百分点。

二、按照“改善需求结构”的新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是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基本途径。面对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前所未有的动作,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是“旱改水”,丰富“米袋子”。我市地处北纬45度,寒地黑土的资源生态优势适宜高产优质水稻生产,且江河密集,过境水丰富,能够有效满足水稻持续发展。同时,发展水稻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市参与全省农业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通过实施“提水扩稻工程”,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以五常、方正、通河为代表的哈尔滨大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拓展潜力很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发展粳稻生产的契机,把发展优质水稻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每年新增水田80万亩,打造1个(五常)200万亩、5个(通河、木兰、依兰、延寿、方正)100万亩水田大县,两年后力争达到千万亩以上规模,项目区内农民每年人均增收4200元左右。二是“粮改菜”,建好“菜园子”。以发展棚室种植为重点,将市区周边粮田有序改种菜田,是平抑菜价、保证供给、惠及百姓的长效之举。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和支持下,五常红旗乡、双城市公正乡、道里太平镇立业村等一大批设施蔬菜基地相继建成,结束了我市冬季不能生产蔬菜的历史,不但满足了市场供应,还实现了“北菜南运”,蔬菜基地区菜农收入大幅度提高。近期,我们将根据国家和省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指导意见,大手笔谋划2013年蔬菜产业发展计划,形成蔬菜生产设施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监管制度化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储藏基地、加工基地、北菜南运基地“四型基地”的转型跨越。

三、按照“创新驱动”的新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在农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科技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为无论是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还是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目前我市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还只有55%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已达到80%左右,且农业人才严重流失,走科教兴农之路是不二的选择。一是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的农业发展方向,应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运用生物技术加大种植业、园艺等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努力推进良种产业化。重点支持本地科研单位和企业发展适宜我市种植的玉米水稻等优良品种,形成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主要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2013年,重点推广玉米坐滤水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重点技术,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千户工程”,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9%。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通过提高单产水平来克服耕地资源限制。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使其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现在农村文盲人数虽然减少,但真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不多。因此,加快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显得尤为迫切。

四、按照“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高产优质向精深加工和利益联结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核心要义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一要优布局。事实充分证明,农业发展的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也在产业。针对我市农业资源趋同性特点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合理调整结构,加快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加工规模和档次,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科技含量。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发展产业,培育三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打造十大产业基地,”的总体布局,区、县(市)也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立足自身资源,研究制定自己的产业规划,上下对接,有序发展。二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壮则带动能力强。要通过强管理、扩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我市水稻、生猪等8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叫响宾县肉牛、双城乳品、五常大米等名优品牌。采取招商引资大上一批、改造扩建壮大一批、整合资源发展一批的方式,扶持壮大以双城雀巢、尚志蒙牛、巴彦金锣、方正绿宝石米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群体,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重点扶持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增加到130家,销售收入增长8%以上。基地面积达到2024万亩,参与农户增加到100万户。三要建基地。坚持全市一盘棋,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分割,采取政策扶持、以奖代补、利益返还、税收分成等形式,鼓励围绕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原料基地,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吃不饱和农副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产业基地聚集。四要重双赢。强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和返还加工利润等多种方式,加强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和资产联结,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真正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得到实惠。

五、按照“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封闭运行向工农联手、城乡互动转变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虽然已进入中期阶段,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一方面,农业自身发展受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工业的反哺的依赖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和实力,但由于涉及利益分配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滞后于城市的问题仍没有改变。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新变化,要求我们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一手抓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一手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着力做好工农联手、城乡互动的文章,探索大城市、大工业如何带动大农村、大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篇6

关键词:现代农村;业余文化;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12-01

一、现代农村业余文化具有的独特性

(一)农村业余文化具有季节性。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所以农民的业余生活是随着农忙农闲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农村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农民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与之相适应。由于农忙时农民所需的文化是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所以娱乐需求相对较少。但在农闲的时间,由于空闲时间多,文化的需求主要是娱乐需求多些。娱乐需求的高峰期是春节前后。

(二)农村的文化还处于过渡时期。由于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受到外来各种观念的重大冲击,使得农民对传统娱乐失去兴趣,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旧的文化解体,新的文化娱乐方式还没有形成。使得农村文化处于“尴尬”阶段。农村文化处于过渡的阶段,这时候是最薄弱的,如果不尽快形成先进的文化来化解这一情况,赌博等一些不良风气就会肆意盛行。

(三)农村文化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距开始拉大,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乡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展的活动,人员队伍的素质等等各个方面。随着农村以家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和长足发展,这种“私性文化”的文化与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村传统的公共文化如:舞狮子,扭秧歌,戏班等等都已经销声匿迹,这些草根文化主要受到农村设施落后和农民观念变化的限制。农村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农民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迫切需要先进的文化来补充,否则不良腐败之风会滋生发展。

二、现代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一)农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农村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大大的制约了文化的向积极方面发展。

(二)文化的建农民没有积极广泛的参与。农民缺乏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的本质需求,与农民的生活差距大,没有贴切生活化。例如:目前多数电视节目都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农村,农业的影视作品相对较少。

(三)文化活动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有于传媒信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农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他们有了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现阶段,由于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文化进行建设,如:建设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农村图书馆、有线电视户户通等重点惠民的文化工程。但是,这些活动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这些文化设施和活动离农民的文化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对策思考

(一)立足于农村实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要建立适应农村的文化设施项目。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各种文化站等惠民的文化工程。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设施。例如:来宾市的“三求”惠农工程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等领导的高度重视,自身创新思路,超前的谋划,科学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努力营造出现代农村文化氛围

利用各种传媒方式宣传党对农村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让全社会关心参与建设农村文化,加强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鼓励创作关于农村文化方面的作品,营造文化氛围为农民更好的服务。例如:来宾市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造势,使“三求”惠农工程深入人心,使来宾市各个部门增强责任心,农民热情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拓展现代农村文化建设多元化渠道

要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和加大整治力度,防止不良文化侵蚀农民思想。例如:来宾市在做文化建设方面都是结合本村庄的新农村规划相结合,根据来宾市各个民族文化,设计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多种建设方案,共各地选择。

(四)政府加强引导,呼唤起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性

加强引导鼓励农村民间艺人组织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和发展为农民服务的特色文化,努力引导农民形成良好互动,把农民吸引到文化建设的项目上来,让农民成为文化的真正受益者和建设者。

四、结语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现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必要保障。所以,需要努力研究农村业余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农村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农村;现代服务业:需求:发展

作者简介:侯新(1970―),女,沈阳化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满海红(1972―),女,沈阳化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41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97-02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各个环节服务的产业,包括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业(含种植信息、农资信息、市场信息等)、良种服务业、新型农技服务业、农资连锁经营业、农机作业服务业、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介服务、农业旅游业与农业保险业等。农村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决定了它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说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沈阳农村服务业发展需求分析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之一,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拉动。但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贡献。近年来,沈阳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沈阳市有利于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种条件也已经基本成熟,各种因素为现代农村服务业拓展了越来越广阔的需求空间。

1.沈阳市农村居民纯收入呈逐渐增长趋势。所谓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者行为,也是社会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相应的需求空间。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沈阳市农民收入渠道日益增多,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2009年沈阳市农村居民纯收入数据如表1。

据资料显示,2009年沈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753元,比2000年增加了5638元,平均每年增加626元,增长了1.8倍。 这种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阶段,意味着服务消费增长潜力的增大,也伴随着服务消费规模的扩大。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服务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居外餐饮、特色餐饮、假日餐饮、休闲餐饮需求增加;人们依靠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居民服务业提供专业化的社会保障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居民对家务劳动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进步的农业科学技术,快速的信息传递,畅通的农业物流都是目前沈阳市农村居民所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

2.沈阳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又称微观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生活消费内容的组织形式,人们在消费过程的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可以用各项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质量变化状况,居民的消费变化动向以及内在构成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表2给出了自2004年以来沈阳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从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沈阳农村的居民消费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在2004年-2009年间,生活消费人均合计增长幅度达到2430.53元,增长了1.02倍。医疗保健食品消费增长幅度达到388.97元,增长了4.35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各项消费增长幅度平均达到1.52倍。从结构上看,食品消费比重有所下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消费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不但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已经从生存型的温饱消费逐步向享受型的小康消费发展,并显示了更大的发展农村服务业的需求空间。

二、沈阳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选择

根据沈阳市现有资源优势和内在需求潜力,应建立和完善符合市情、多层次、多功能、上下配套、左右贯通、高覆盖率、全方位的农村服务网络,同时应该选择重点服务方向,尽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现代服务业框架和运行机制。

1.注重良种服务业的发展。良种是农业服务业最基础的产业,种子市场化和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应加以重视。应进一步培育一批种子种苗龙头企业。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市场、科技、资本、现代营销、品牌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同时,应注重培育种子种苗专业化服务组织,实现品种与育秧、管理和插秧的统一。

2.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产品现代物流是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市区现代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市区大型商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加快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培育超大交易额的综合性市场。二是加快“农改超”步伐。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改超”和“农加超”,走农贸市场超市化之路。三是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推广衔接基地、连锁配送、全程控制、保险承诺模式,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提高农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3.强化新型农技服务的作用。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在整合市(县)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单位资源基础上,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营企业从事农业技术、经营性农业技术产品的推广服务。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改革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一支高效、精干、稳定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民自我服务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技物结合型的技术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信息等经营,拓宽服务领域。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介新型服务。充分利用农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大力开展劳务中介服务,以农村劳务中介服务为重点的农经5项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与辅导,改善创业环境,探索创业孵化机制,加快“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鼓励法人与自然人开展劳务中介服务,推进农村劳务产业的发展。

5.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为着眼点,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全力建设地方特色农业网站平台,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竞争主体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强化为农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形成以中心城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主,其他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辅的局面,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输系统。

6.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针对农民“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的实际,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各级财政应加大投入,用于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让农民享受免费体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创造条件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吕晓燕.浅谈现阶段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省略, 2007-3-27.

篇8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机制选择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3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1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正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程度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

篇9

的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之所以提出这个理论也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考虑:首先,中国人多地少,怎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始终是我们要考虑的重大问题;第二,就是人均土地经营规模小,在如此之小的规模之下,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别很大的问题,怎么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第四,中国农业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考虑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怎么走,考虑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特征、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包括接下来发展的努力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专家和领导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忠告。比如前面有专家提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上,首当其冲要考虑农产品自给问题,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事实上我们面临着粮食的总量平衡问题,也面临着农产品的结构平衡问题,还面临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第二,当前,特别是农村改革3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包括怎么确保农民增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去年农民收入达到了4140元,是1985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但是去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由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1:2.56,变为去年的1:3.33。第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下一步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也面临改革问题。

所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走得顺利,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改革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怎么搞活农地使用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篇10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新形势下农业科技的进步。本文通过农业从业者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的分析,达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农业从业者;推广策略

1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就当前农业发展方向来看,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缺乏技术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农业发展速度迟缓,间接性的挫伤了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发展都是依靠自己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技术存在抵触的心理。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比如经济、政治等。农业从业者没有完全的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贫困落后的山区,根本就没有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意识。当然,现在的大部分农业从业者专业文化水平整体较为低下,专业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足。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在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让农业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能让广大农业从业者的农作物增产增收,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农业从业者意识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应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宣传,给农业从业者带来好的收入,稳定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工作,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和宣传途径。例如:电视主题宣传、广播主题宣传、报纸主题宣传、网络主题宣传等等。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举办宣传活动,例如:专题宣传讲座、专题宣传指导活动等。目的就是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推广重视度,从而培养农业从业者自行宣传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推广机构,宣传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纵观农业发展史,它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的。农业技术也在改革过程中彰显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缩减农业投资的成本,提高农业的产量,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根据农业发展中,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联系技术推广部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不仅在大城市建立农业推广体系,也要在城乡地区甚至偏远山区建立农业推广体系。针对农业从业者,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注重对农业从业者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解答服务。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政府财政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设施和体系,激发农业从业者的劳作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在宣传技术推广和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重视农业专业推广技术人才的培养。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宣传的力度和推广的深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度,更好的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惑。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广进程中,顺应时代信息发展潮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建立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解惑平台。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平台建立。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力度,建立专题网站,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答农业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从农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注重推广的方法,达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者:姚茂龙 单位:贵州省丹寨县雅灰乡扶贫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篇11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22-0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高效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把外向型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手段;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把支撑保障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1-3]。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在江苏处于落后水平。现就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探讨如下。

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1.1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德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对农业信贷的扶持以及农业科研与农业协会的发展。德国政府对农业投入领域包括对休闲地补偿、小农场合并补助、资助困难农场生产及社会保障等,并对农业(农机)技术服务协会、企业给予一定启动资金。

1.2 印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印度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为提高粮食单产,印度政府引进高产品种,改进灌溉技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印度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控制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售价,有关企业因此而产生的亏损由国家来补贴。

2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2.1 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虽逐年降低,但仍占很大比重。近年来,连云港市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在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外向型农业、农产品质量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2 取得的主要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连云港市4个县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积极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4]。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粮、强牧、扩菜,优质粮比例得到明显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农业经济格局进一步优化,设施蔬菜、鲜切花、食用菌、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瘦肉型猪、食草家畜等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经济欠发达,财政投入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新的人才、技术、管理、理念、投入等内外环境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高效农业虽然亮点较多,但多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有特色无规模、有规模无特色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导产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现代农业重点组成部分的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小。

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优势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接壤;西与徐州市、淮安市毗邻;南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本区域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常年日平均气温14.0 ℃,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4%;生长期平均气温为20.4 ℃,日照总时数为1 262.2 h,日照百分率为46%~58%。平均年降水量为889 mm,相对湿度为61%~84%,无霜期212 d。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部为低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岗坡地,土质从砂土到黏土均有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2.5%,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0~129、4~31、30~478 mg/kg,该区域自然条件适合于高效农业的生产。

3.2 劣势

连云港市经济基础较差,市、县财政投入农业资金较少,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市区规模较小,周边没有发达的大城市,缺乏直接经济辐射,致使农产品销售成本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市、县二级科研院所较少,市级农科所起步晚、实力弱,对全市新技术推广带动力不强。

3.3 机会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江苏省沿海开发为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对连云港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连云港市是江苏省高效外向农业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自然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明显。

4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下转第325页)

(上接第322页)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围绕构建“三个机制”,即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的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生态高效外向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的物质投入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整体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5]。

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赵蕾.国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2):48-51.

[2]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76-80.

[3] 俞菊生,罗强.上海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3):46-51.

篇12

关键词:农机液压技术;应用;发展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液压元件则是生产制造农业机械的关键性零部件,发展液压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农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1液压技术

液压的传动力量大,便于传递和配置,被广泛应用于农机制造中。在一般的液压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对于密封性和耐久度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现行的液压工业对于解决圆度、粗糙度等问题,有着突出的效果。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液压系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包含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液压油、辅助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动力元件。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下图为运用液压技术制造的液压缸结构图。

2液压技术在农机领域的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行业间的竞争加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迅速投入到农业机械的生产中,对原有的大型农机制造厂形成冲击。在新的挑战下,农机制造企业纷纷改良自己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以此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液压元件是农业机械的核心配件,掌握了最先进的液压元件的制造技术,生产制造出高性能的液压元件,也就具备了行业竞争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对于液压元件的制造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液压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不足

液压技术是在农机制造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资金不足是阻碍其发展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目前的许多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资金能力有限,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更高要求的液压技术的开发,无法辅以相应的启动资金,使技术开发停步不前。

3.2精准度不高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农业机械对液压元件的精准度要求均不一样。有些农业机械,其工作过程较为严密,需要精准度特别高的液压元件来配合。就目前农机制造企业对液压元件生产要求的具体制造情况来看,对于精准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元件,各农机制造企业可予以满足,但其精准度远远不能满足精密器械的要求。

4解决办法

4.1加大对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的扶持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扶持。从这个层面来讲,可以加大对中小型农机制造企业的贷款力度,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中,从而引发行业的竞争,促进液压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就是增加优惠政策和设立奖项。增加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减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以抽出更多资金进行新技术的开发。设立奖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的创新。

4.2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方式,旨在淘汰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产业。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部分企业为了赢得一席之地,不惜以降价的方式来获得销量的增加。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随之压缩,而且产品的实际价值也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这种竞争状况的出现,同行业的企业更应该团结一致,做到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同进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5发展方向

篇13

2011年7月,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简称通州种业园)正式挂牌启动建设,一期规划面积3万亩,二期规划面积5万亩。通州种业园建设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为发展方向,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新品种展示为平台、以种业交易为核心的特点,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部列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被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中关村优惠政策。通过两年多的建设,通州种业园正在成为北京农科城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

1.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2.建设种业成果托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3.聚集产学研资源,提升园区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能力;4.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带动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

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一城两区百园”战略结盟。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发挥“一城两区”结盟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现有11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围绕“121工程”的实施,建立“121工程”现代农业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发挥北京农科城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的龙头作用,实现园区之间的“大协同、大联合”。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特征,要引导多方资源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带动,使农业高新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排头兵,成为“四化”同步的试验田。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共同发展,进而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篇14

尽管农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其作用却无可替代,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农业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倘若农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波动可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甚至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囊括范围也比较广: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装备现代化等。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更好的顺应农业发展需要。纵观现代化生产,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两者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发达国家高科技、高附加值甚至是太空技术应用到农业中也习以为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适应了农业不断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化的协调发展换一种方式来说是设施农业与工厂化农业的有效结合,航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也不可能简单的表示为农机技术,鉴于此,新形势下的研究者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准确方向,能够将现代农业与后现代农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再者,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装备化并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理解的机械设备化,而是多领域的合作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能够全面服务于农业生产。

2.分析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调整需求

在中国农业科技大纲中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要想根本性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的目标是适应市场对农业产品质量与要求等方面的需要,既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又能够达到创收的目的。再者就是对农业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体现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应当充分考虑到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最后才是拓展农业科技领域,不管是农业机械化还是农业设备化,都可以简单的将其归结到农业科技领域的范畴,充分依据现代化需要调整方向与专业结构,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化要与科技发展战略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达到农业工程高新技术的水准,从而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

3.新形势下不同区域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发展重点

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有关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当前是处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设备化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参与到激烈市场竞争中,将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两者结合起来,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直到21世纪中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跟大成就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设备化要想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以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必须寻找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因为不管是整体还是技术角度来说看,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仅仅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设备化是远远不够的,其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只有各方面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才能够促进共同发展。

4.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