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体育课堂范文

传统体育课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传统体育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体育课堂

篇1

 

而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云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亮点。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

 

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

 

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

 

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

 

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鉴此,云南不少学校尝试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课程资源的模式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中来,让广大学生在健身娱乐中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都是有益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教育的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弘扬、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后期工作中需继续加强、继续努力和继续深化的地方。

篇2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技术简单易学等特征,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学实施与开展,能够缓解由于教育经费短缺,体育器材、场地贫乏等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并且符合国家地方课程的实际以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由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1 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区域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状态将成为区域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云南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全省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的事实。

 

因此,探索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就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现存体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学校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以及具有较强健身娱乐功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与现代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兴趣的同样功效,可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设置进行教学传承活动,与现代体育内容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模式, 有利于拓展与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弥补学校特别是农村或偏远学校体育教育条件不足的现状。就此而言,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互动,除了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使其课堂教学更富有内涵性,促进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构设,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实施创造更多有利因素。

 

部分学校就此作出了尝试并收到了意想不想的效果。例如玉溪师范学院每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竹竿舞比赛,竞赛活动是在学校学工部组织下进行,以学校各二级学院为单位报名参加,裁判组对竞赛队的表演内容设计、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获奖队进行奖励。对于多年一直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笔者来说,有幸在校园感受、观赏整个激动人心的少数民族竹竿舞表演,实属感慨万端。从整个竞赛活动可以看出,表演各单位非常重视该活动,所有参赛队都在竞赛前一个多月就开始构思、设计和排练。竞赛活动现场充满生机与活力,异常精彩和悦目,在约二千多师生观众热烈的掌声下完满结束了活动。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满足了现代学生了解、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一定程度解决好区域学校发展相对滞后与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矛盾,对促进区域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也是众多学校教育发展所应承担的新任务。

 

2 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就当前而言,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实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性,还可能导致文化发生变迁性、流变性和断裂性,同时面临着生存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能够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认识和吸收各国、各民族的特色及精髓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进全球范围内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和生成新文化的任务,也必须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做出回应。也就是说,当代学校文化不应该是一元性的,而应该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性等特点。因此,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要呈现不分族群、血缘、语言、习惯和地域,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差异,认可各族群文化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并结合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共识,为构建校园多元文化和谐交融式发展战略创造条件及实现路径,以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以及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要求的需要。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多元文化的发展应关注乡土知识,关注地方现存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要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尊重和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保证乡土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校教育能够成为乡土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笔者认为,学校只有在保证本民族文化或本区域性文化核心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无顾虑地吸收融合外来有益的文化,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育的多元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竞技和游艺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校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适时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予以研究、保护的良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承担了本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区域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功能价值,也认识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珍贵性,传递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目前仍然处于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至于在主流文化全面发展的大潮中遗失或停滞。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让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共生,让现代学校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自由的状态,为创设和谐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各个行为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但是,学校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时,要保持严密的、全面的和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对相关文化进行甄别,以保证其选择的各种文化信息具有优质性、实用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使学校多元文化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巨大资源库,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为学校教育成效的取得提供丰厚的沃土。

 

3 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校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基地,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现已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往往都是从学校教育着手。首先,学校有一大批非常固定的受教育群体—学生,这个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必然要求其肩负着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他们终究是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纽带群体。其次,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会按相关要求制定相对充分的教学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能够弥补学生放学后忙于课后作业而无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足。

 

再次,学校体育教师往往是接受了专门的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并具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学习和培训活动后普遍具备了“传授者”的条件和优势。第四,学校一般情况下都配置有供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实践经验也进一步表明,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由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保存、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就此而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开辟一条重要途径,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鉴此,云南不少学校尝试性的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课程资源的模式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中来,让广大学生在健身娱乐中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都是有益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满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教育的区域特色的同时也弘扬、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契机,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后期工作中需继续加强、继续努力和继续深化的地方。

篇3

关键词:简单枯燥;体育教师;积极性;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都想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育课教师就更难组织了。有些老师一看体育课无法上了就大放羊,学生干什么的都有:喜欢打篮球的打篮球,喜欢踢足球的踢足球,有的坐在一边什么也不干,有的自己玩,有的看看书。这时我们的教师想,体育课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体育课谁都可以上,还要专业的体育教师干什么。所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多次在体育组教研会上讨论,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怎样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感兴趣。我们多次讨论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调查中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在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体育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强迫学生学习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能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的,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谈不上课堂效率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5%的男生,5%的女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90%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但他们不喜欢这种体育课。于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武术为辅助教学,初步取得了效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特长,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这次调整,大大调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大众项目,如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更能吸引学生。教师也发挥了特长,组织教学方便了许多。

篇4

[关键词] 传统体育课堂 拓展运动 拓展式体育课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在人们享受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每个人也都将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展的步伐,我们必须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将便于组织开展的拓展运动项目结合传统体育课中的技能教学,得到了新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对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否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新的体育课形式对传统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常州市职业技术类院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对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4个专业的10个班级的415 名学生,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拓展运动以及传统体育课存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做相应的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1.2.2 观察对比法: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后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的观察,对比得出差异。

1.2.3 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情况。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15份,回收有效问卷408份,回收率98.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拓展运动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得到学生认可

把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与拓展游戏内容相结合,形成拓展式体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的形式,多变的环境,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新鲜刺激的的拓展运动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加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新型体育课的认可度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新型体育课程的实施得到学生得认可。

2.2 新型体育课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在完成传统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入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充分利用拓展运动特有的“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进行干预影响,丰富学生身体锻炼的方式,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技能学习中,以掌握锻炼方法和培养自主锻炼意识和锻炼兴趣为主,降低对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要求,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使其养成自我锻炼、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走出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怪圈。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干预前后,通过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程度进行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四项内容P值均小于0.05,证明差异具有显著性,新型拓展式体育课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并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3 新型体育课使学生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倡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依然没有改变传授型的传统教育观念,技能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普遍陈旧,无法跟上知识的更新换代、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独立性,加之评价方法不合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通过在内容和细节上精心设计的以游戏为主的、适合在课堂开展的拓展运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通过问卷调查,试验干预前后,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信、团队意识、沟通、交际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程实施前,老师如果不提要求,上课时没有人能真正的大胆的出来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的活动;课程实施后,大部分同学都具备了领导其他同学进行自主性活动的能力,大家在一起配合很默契,甚至经常性的向老师要求自主组织活动,如学完体育舞蹈后举行舞会;学完乒乓球后进行班级规模的乒乓球比赛等。从学生期末的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中都反馈出,他们自己也觉得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且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多变、新鲜、参与性更强的拓展运动内容,来充实我们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体育课重新产生了兴趣。

(2)技能是生产力,意志和精神同样也是生产力,通过对把传统体育课中的知识技能学习与拓展游戏中,注重对意志、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体育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培养出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更坚实有力的基石。

3.2 建议

(1)在传统体育课中,选取适合的,以游戏为主的拓展运动项目,并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以及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课程实施中,应牢牢把握住教学目的,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而忽略了开展拓展式体育课的最终目的,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拓展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拓展式体育课的优势。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走入社会即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王立红,王建军,张晓莹,张德新,赵元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效果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3]童传东.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学校体育,2006.

篇5

一、民间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现状

2000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对民间体育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民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娱自乐、多数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的特点。”但纵观目前的教学现状,体育课程的内容极度单调、贫乏,学校体育课程缺乏生机和吸引力,民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各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在不断的完善,为民间体育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把体育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教育界面。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民间体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把民间体育活动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成为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身心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其次,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由于经费缺乏,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很难得以保证,从而使体育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课堂仅限于跑步、做操、甚至“放鸭子”、“放羊”式。因此,“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极其严重,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所滑坡。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让民间体育活动走入课堂,学生易懂、易学、易传。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开发学生智力,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受他们的喜爱。

第三,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也是满足当代少年儿童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民间体育活动贴近少年儿童的娱乐生活,是集简便易行、娱乐性、趣味性、群体性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项目。尤其是通过学校体育这一主渠道积极推进,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小学体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民间体育资源的挖掘及合理引入课堂

1.全面挖掘民间体育资源

挖掘民间体育资源的主要渠道有:(1)发动学生以及家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2)查阅文献。主要到图书馆查找。(3)访问。对致力于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地方上具有威望和该方面专长的长者进行访问。(4)联络朋友。(5)网络。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应的游戏资料。

2.对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筛选

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结合学校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如:摇船、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但对于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安全性不强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不采纳,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民间体育活动的教材化处理

民间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进入体育课堂必须经过一定的教材化处理和转换,才能作为教学元素。体育教材是经过体育教学目标,按照有关标准从运动素材中加工出来的锻炼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来讲,必须将民间体育如何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教材化和创编化的处理,将其合理的进入课堂。例如:小学生常玩打弹子的游戏,老师和家长常常以不卫生为理由禁止学生游戏。但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创编改造,用实心球代替玻璃弹子,合理的运用到投掷课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掷远和掷准能力。

4.将民间体育活动合理融入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