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教学艺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苏联儿童教育专家戈林娜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就是指教法不当。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记忆和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可塑性强,因此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的年龄小,依赖性强,自我评价能力低,辨别是非能力差,其行为容易受外界条件和情绪兴趣、爱好和暗示支配,对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十分敏感,教师的关怀和鼓励期待,往往使他们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进而产生巨大信心和热情,更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是由于教师对他们期望不高,教育不当,方使他们的缺点短处掩盖了优点长处。优秀教师总是能够把“后进生”身上被埋没的优点长处找寻出来,精心培育,鼓励引导,发扬光大,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激励教育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激励教育和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激励引导,取得一次次哪怕是微小的成功,学生就会确信,别人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或有可能做得到的事情,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自信心就会逐步增强和坚定。人有了坚定的自信就勇于在未知的领域里开拓进取,这有利于取得开创性的成就。
激励教育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优等生实际就是激励教育的结果。教师对优等生的态度一般是信任与和蔼的,遇到难题时对他们是鼓励的,寄予更高期望,在这样的态度和心理暗示下,他们的成绩总是优秀的。本来是优等生,但由于遭到老师 的冷漠与遗弃,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的。
对于中等生,只要我们用热情的肯定、及时的表扬、信任的目光等激励的方法,一定会使他们激发出新的精神和热情,积极性、主动性随之提高,带来的是成绩的提高和个人全面的进步。
目前的网络课程教学大多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网上学习资源种类繁多,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却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缺失了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网络学习中的学生因缺少了教师的现场引导,缺失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孤独感、挫折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准确选取学习资源,学习陷入盲目状态。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对网络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注重运用教学艺术消除网上教学环境的疏离感与隔阂感,在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为远程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为远程学习者创设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笔者多年从事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网络教学,教学中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教、学、测评进行了一体化教学设计。下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WindowsXP模块的教、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见P15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教、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活动和过程的设计,每周的课程学习中都有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逐步地达到教学目标;注重分工的设计,明确地划分了教师和学生的相应任务,这种分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任务,避免了相互依赖;注重过程评价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有相应的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采用CAI光盘的WindowsXP模块学习效果测试系统,学生可以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教学艺术
网上教学资源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远程教学的成败,在远程教学中要科学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各种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开发、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的有效性设计。网上教学资源能否体现它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每个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为例说明加强资源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终结考试完全是无纸化上机操作。中央电大开发有相关的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历年来学生的上机考试通过率比较低,学生自学难度较大。为了加强资源的教学有效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第一,将中央电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到省电大在线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教学辅导内容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第三,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运用屏幕录像技术直观演示考试模拟题的操作过程。由于在网络资源的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所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受到学生的好评,尤其是我们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点击率非常高,加强了实践教学,大面积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全省各教学点学员都能从中收益。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设计。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教学资源只能单向而被动地传播教学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是文本,而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要立足于整个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的重难点,尽可能的融入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主动地进行选择资源,尤其对哪些实践性强的操作类课,在资源的设计中,应重视模拟操作和仿真实验课件的开发。我负责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程是山西电大开放专科的一门通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应用的课程,考试为100%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实训任务占50%。远程学习者自学难度较大,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训任务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的实训作业多数不合格,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训教学。为此,我设计制作了具有模拟操作功能的实训教学课件资源,用屏幕录像、配音解说、实例演示、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演示、可模拟操作的实践环境,实现体验式教学。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课件既做教具,又做学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分散在各地的开放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三、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策略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英语。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如教学硬件、教学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昆山,作为新昆山人入学点的我校,接收了很多天南地北的学生,由于他们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给我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课堂效率,一直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下面就结合我自身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改进教法,创新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更要清楚地意识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呼唤农村中学教师也应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融洽的师生情感是良好课堂模式的体现。我在教学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Part A前,让学生思考朋友之间应具备哪些好的品质,让学生踊跃回答。我提问: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很多答案出现了houmour,confident,kind等,我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从而导入Part B。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承上启下,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农村中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是以学生操练、实践活动为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首先,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我在教学中常以“Warming-up”(热身运动)开场,接着让学生作3―5分钟的“Everyday English”的演讲,让教学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英语气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而兴奋、激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三、课堂内进行小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小组学习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分式。课堂小组活动可分为两人配对活动(Pair Work)和4―6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教师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尽量设计一些当前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是非观。如在教学“A Day Out”这一单元中介绍了很多名胜古迹。我通过课件给学生看了一些人为污染的景区图。结合奥运、世博主题,组织学生讨论:“What shouldn’t we do in places of interest?”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号召同学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
四、分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牛津材料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知识量大。对基础较差的农村中学学生,不容易学,长期这样会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层次化,既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事先我按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学生分成3组,A组学生能力较强,学习处于领先地位,B组学生是中等学生,C组学生暂时英语有些落后,在安排课时,我以中间层为基础,同时兼顾两头。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我利用教室为情景,一边走向教室门口,一边提问:“What am I doing?”中间层学生会马上回答:“You’re walking to door.”我接着去开门,引导C部分学生回答:“You’re opening the door.”然后我在让A部分学生用现在完成时引出“You’ve just opened the door.”。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现在完成时的学习,又复习了现在进行时,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巧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村中学的课堂更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表现欲。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9A教学Unit 4 Programmes这一单元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节目录像,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引出问题:“Do you like watching TV?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以及对电视的了解,同时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Can you tell us the names of some TV programmes?2.Can you tell us the names of your favourite TV programmes?通过多媒体创新新的情景,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模拟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
六、关注情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农村中学教师更多地关注情感,与学生真情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揭开“神秘面纱”,如上课时要求学生提问,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一些喜好,如教学“Hobbies”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I can tell you everything if you can ask questions?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如实回答。如有学生问我:“Can you skate?”我回答说:“No,I can’t.Can you teach me?”学生听完后,欣然回答说:“Ok.”从对话中,学生发现原来老师也有不会,并很愿意教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喜欢真诚的老师,老师除了真诚外,还不能吝啬表扬,要多表扬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现代老师不能一味地板着脸上课,平时我们在学生完成任务或看到学生有进步时应该适时地说上一句:Well done!Excellent!教师的及时表扬,能给学生送去一整天的愉快心情。
七、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他们渴望进步,渴望好成绩。有些学生因自己的个性差异,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在课堂内表现也不同,部分学生非常胆小,害怕出错被人讥笑而不敢开口讲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因此变得自卑。那么如何使这些学生也能在交际的环境中变得积极主动呢?首先,我不歧视这些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如:在讨论到中国足球时,我首先问班上一名常踢足球的学生:“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hinese football?”结果他滔滔不绝,尽管其中穿插了不少中文,但我还是让大家为他鼓掌,后来该生英语学习兴趣果真提高,成绩进步很快。再如:有一女生,非常讲究穿着打扮,在教颜色时,我问她:“What colour do you like?”由于她平时开口机会少,她相当紧张而答不出来,这时,我提示性地指了一下她的红衣服,她就说:“I like red a little.I like blue very much.I don’t like black at all.”以后,我就因势利导,课堂上有意提问她,她的回答显然流利多了。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艺术。”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条长期而艰巨的道路,我将一如既往走下去,让农村中学的孩子能爱上英语,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过程中认识上的误区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许多教师,其中有许多教师的观念仍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而不是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仍然认为不管什么课,只要在课堂上或多或少的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使用网络引用了一些网上的资料,那么这节课就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而不是从实际课程的具体需要出发,考虑应该应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何最好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把过去的“教死书,死教书”变换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或者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而已。
专家强调,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过分的强调和夸大了现代教育技术,而忽视了课程本身
还有一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课,也不考虑课程本身的具体知识点和内容,都要牵强附会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听完他的课以后,给学生和我们这些听课教师的感觉,好像这是一堂信息课。还有的课更好像是学生在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各种现代教育设备的操作者。因为他把这节课所有的内容、知识点都做成了多媒体课件,整堂课中学生和我们只看到了他如何操作那些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进行什么讲解。这样的课从何而谈教学艺术,从何而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课件做的过于富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了,而他要讲的是一堂化学、物理或其它课程的实验课,一方面,这些课件脱离了科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这些课件做的太过于华丽,分散了学生对学科本身知识点的注意力。
专家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应突出“人”的地位,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融合,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有机的整合,确实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技术设备操作技能上的欠缺
有一次我在中小学听课,教师讲的非常精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用的也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完全的激发了出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知不觉的被深深的打动,陶醉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可是突然,那位教师不小心的碰了一下鼠标,他的课件马上进入了下一个内容。然后那位教师赶紧又切换到前一个章节,手忙脚乱的忙了半天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前面的内容,学生们也一个个的跟着看了好几分钟,当老师再讲解的时候,刚才的学习气氛已荡然无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再也找不到刚才的那种全身心投入感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学科教学引入了整合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所以要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好每一节课,首先我们教师本身必须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技能,具有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终身加强专业训练,习得专业技能,提高从教素质,关注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使我们始终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艺术性
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一定的审美原则,在特定教学条件下,为追求全面教学效果,娴熟运用教学手段、方法、技巧的综合艺术。具体而言,体育教学艺术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组织艺术、氛围艺术四个方面。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学工作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课改实践中,我深感体育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不断探索体育教育艺术的形式特点以及合理运用,得出了一些感悟与心得,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作交流探讨。
一、语言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艺术素养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体育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生动的体育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体育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形象生动的语言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后滚翻时,我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富有儿童色彩的“团身如刺猬,后滚像皮球”。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我在少儿韵律操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授课,使学生能较好的建立对动作的节奏感,同时还预防学生错误和多余动作的产生。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要体现出“精”,体育课的练习时间很有限,教师要抓住动作要领,一针见血地概括出要点,让学生好记好掌握。例如,在教原地侧向掷垒球时,我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动作为:蹬(蹬地)、转(转身)、挺(挺胸)、甩(出手)、拨(拨指),教学效果明显。
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效果。我们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讲解、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二、表演艺术
在体育教学中,表演艺术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法,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比,体育教学是以健康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运动类教育的一门学科,更具有直观性和模仿性的特点。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言传”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身教”,即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它可以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传达信息,交流感情,充分展现教师风采,有助于学生获得动作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好表演艺术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的一个必备的基本功。
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等方面活动,这些活动又是一切外观行为综合性的表演,表情态度、姿势动作、存在于手势和眼神表情之中。其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教师完美的示范不仅准确地表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有利于形成动作概念、动作表象。例如,在冬季教学中,教师不畏严寒、精神抖擞,表现出自信、乐观、泰然自若的精神面貌,仍然以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各种动作示范与演示,由此不仅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体态印象,而且,又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学生的练习信心和勇气。又例如:我在教学生武术操当中,通过准确的动作强调眼随手走,加深学生对动作精神的领会,让学生知道通过眼神就可以表现出这套武术操动作的刚柔相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热情。这时候我适当加上一段《男儿当自强》的歌曲,学生的那种想急于参与的欲望则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就非常理想。
三、组织艺术
体育教学的组织艺术主要体现在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体育课教学由于学生经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并且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有其独特的特殊的时间、空间特征,体育教学不仅组织复杂,而且还呈现出不同于文化课教学的组织艺术。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从而进行备课,对怎样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都要进行一个预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劳动,这本身就是艺术。比如我要上一堂课时,首先我必须考虑以下内容:一堂课的时间如何分配、师生活动如何密切配合、组织形式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教学步骤如何安排、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思想教育工作如何进行、场地器材如何布置等等,都要经过仔细思考、反复推敲,进行艺术构思,方能奏效。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求,在继承、发展、创新上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起到为实现教学目标铺路搭桥的作用。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特点,并采用多种多样的、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获得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走与跑的教学中,设计“小战士过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紧急出击”、“过河杀敌”等环节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信号的引导下进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站立的姿势,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收”与“放”。
四、氛围艺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氛围艺术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
近些年,工艺美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艺美术产业销售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再加上国家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提升。这些都促使我国重视工艺美术教育,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普遍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本文分析工艺美术教育中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工艺美术教学现状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时间较短,而且许多院校的前身都是中职院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专业角度分析,在教学中,工艺美术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但专业技术教育其实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应用技能的培训,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大区别。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缺乏创新,同时,培训项目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只停留在表面,对提高学生工艺美术技能没有实际帮助。
二、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反馈与沟通机制。而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与师傅同处一个空间,面对着具体问题,一旦有疑问就可以及时询问师傅,而师傅也可以结合具体事物分析,解决学生疑惑,激发其兴趣。
(二)实现因材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就是现代学徒制。日常生产实践中师傅与学生间存在紧密联系。师傅都是结合具体事物与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不但可以让师傅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三)优化学习方法
现代学徒制直接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广的学习平台。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缺乏实践操作,囫囵吞下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教学模式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难以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被动跟随。现代学徒制教育则强调实践,从不同角度提高质量,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与学习。
三、工艺美术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实践
(一)优化实践考核体系
改革传统考试形式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在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实践技能,且比例仅为总成绩的40%;现在依据学校情况将技能考核定位为每月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并将技能成绩作为单独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仅采用单人实际操作,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与目标,奠定基础方便后期技能考试及岗位需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集中训练专业技能,避免传统学习松散、不到考试不着急的情况。考试形式改革后,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优化,及时纠正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
(二)运转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及责任;学校与企业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则是学徒;校企共同管理,接受双课程学习;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分别进行,实际中根据校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双身份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联合宣传与招生。招生就是招工,这意味着学生都有两重身份。通过企业面试后录取并签订“预备员工协议”,此时学生具有预备员工的身份,而通过学校单招入校后获得学生身份,这样就同时具有预备员工与学生身份。2.双体系特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具有两套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各有一套教育体系。但两者教育理念存在差别,因此侧重点也不同,学校重视理论、企业重视实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建立相互融合的培养体系。3.双标准体系。学生要分别满足学校、企业的考核标准。学生落实学历考试,企业则实施技能考核。学历考试以学分的方式进行,分为三个级别,即铜级、银级、金级三个级别的评价体系。制定双标准评价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出实践与理论同样具备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行业水准,促进工艺美术行业进步。综上所述,工艺美术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推进企业与学校师资队伍的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工艺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紧密结合专业学习、自我发展及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丽琴,左新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隐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7):112.
[2]胡涓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78.
关键词:现代技术 中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往往是决定的因素。中医的教学难度较大,特别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选择。笔者认为,除继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外,现阶段中医诊断教学应注意推广现代技术。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以往中医诊断的课堂教学大多只详其理,未见其形,所配少量电化教学,如望舌的幻灯片、脉诊的录像片等,在教学过程中亦须由教师操作集中进行教学演示,操作非常烦琐,大多不能按教学意图停顿、剪接或增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为一体的信息技术[1,2]。这种技术作为中医诊断教学手段非常合适,因为中医诊断教学本身的特点也正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交流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上课所用的多媒体演示教学课件由教师亲自动手制作,将原来分散的板书、图表、图谱、幻灯、录像、录音等各种教学信息,全部集中到计算机中,在互动平台上,运用教学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授课时由教师控制计算机按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现代电脑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由于任课教师特别熟悉本专业教学内容,所编课件能有机地将视听结合,使声像并茂,把枯燥、空洞、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高度统一,尤其符合诊法、辨症形态教学的特点,不仅节省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按教学需要插入图表,展示图谱、幻灯、录像,模拟各种病态发音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来,使学生过目难忘,印象特别深刻,有利于“三基”知识的记忆与掌握,颇受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开创出令师生都为之振奋的教学新局面。
2. 开设现代科学研究实验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科研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院学生和其它中医院校的学生一样,在这方面普遍能力较差。我们中医学科对毕业生追踪调查,收到的1200份函调中,不能动手看病的毕业生占72.3%。可见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薄弱环节,而中医要现代化、要发展,重担就压在下一代学生肩上。因此必须从中医基础学科做起,加强中医实验教学。
开设中医现代科学研究实验课,中医诊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医诊断学研究中运用日益广泛深入,使中医诊法和证的客观指标与机理不断被揭示。如舌诊已用比色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蛋白电泳、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微血管造影、电味觉测定、X射线微量元素分析等进行研究;研究脉诊最具代表性脉象仪,也已从早期的传感式演变为微机化全自动进行脉图描记分析;各种证实质的研究更是涉及理、化、光、电、分子、细胞水平,其结果是大大地扩大和延伸了传统中医诊断的范围。
如果我们能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开设实验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传统中医诊断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用脉象仪做实验,指导学生学会描记脉图,测量脉图数据,熟悉常见脉象图形分析,写出正规的实验报告。使学生不但对“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各种脉象有了具体脉图可测的客观性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现代脉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扩大了知识领域,奠定了科研基础。
3. 重视和强化临床见习带教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前辈即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可见临床实践是中医诊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化、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诊课堂教学效果得以逐步提高,然临床见习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见习次数一减再减,呈逐年萎缩之势,带教质量亦随之滑坡。若再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医诊断的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
中医诊断的基础是四诊八纲辨症,诊法、辨症的可靠性、可信性是决定治疗的关键,亦是每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事实证明,不少学生虽然在校考试得分较高,但到临床面对病人时常手足无措,不知该干什么、怎么干。查体时动作笨拙,询问病情经常前后不一,甚则语无伦次,切脉更是浮沉虚实滑涩不分。碰上较为复杂的病症,辨症诊断更是摸不着头绪。由此可见,要把诊法、辨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能,必须多次地、反复地临床实践。
因此我们必须消除重课堂、轻实践,重课本、轻动手的传统观念,重视和强化临床见习带教工作。遴选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带教,做好示范,讲解要领,指导学生严格规范操作,逐渐提高学生诊察疾病、认识疾病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此,不仅能学好中医诊断,同时也为学习后续中医临床各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采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讨论
研读案例(医案),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比较定型的学科,过去限于条件,科学仪器用得很少,但思维方法用得多,经验非常丰富,这是一个特色”[3]。中医诊病靠辨症,辨症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精髓,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特色,是对疾病全面、完整的本质认识。然而临床辨症思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的培养,一靠临床,二靠医案。而在中医诊断教学阶段,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无疑是训练和提高辨症技能的良好方式。
案例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古代医案,也不仅是现代典型病案,主要多选临床常见实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一般以脏腑辨症内容为核心,尽量争取选用学生在附院见习能看到的典型病人。如将心系病症中有关“心脉痹阻症”;肺系病症中有关“肺气虚、痰湿阻肺症”;脾胃病症中有关“脾胃气虚症”;肝系病症中有关“肝风内动症”;肾系病症中有关“肾阳虚、肾虚水泛症”等常见病例整理成讨论所需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
课堂讨论安排在临床见习之后,是对临床见习的补充和深化。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配合积极思维,主要围绕①辨症依据――四诊资料的收集整理,②辨症步骤――多种辨症方法相互联系和补充应用,③辨症分析――对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的再认识,④辨症结论――规范的证名诊断四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则要充分地准备,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并在讨论结束时作出精辟的分析和讲评。如此反复对学生进行辨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知常达变的本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鸣.正确看待计算机多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中国电化教育,2003,(12).
一、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幼儿,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从互联网上搜来建筑图片,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地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幼儿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二、扩大知识面,激活创造思维
有些家长反映,说孩子以前的画特别“有意思”,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现在反而越来越胆小,一下笔就是小鸟、房子、太阳,造型都一样。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模仿性很强,加上教师示范的影响,他们会产生惰性和惯性。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教师在讲授《我和昆虫》一课时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是:将搜集的各种昆虫的动态录像、静态图片和有趣的鸣叫声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的昆虫乐园。通过展示昆虫的大小变化和局部特写,供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其作业效果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刺激多种感官,有利于知识记忆
人类获取信息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百分之十一来自听觉,如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还能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会比单一听课的效果好。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呈现的方式,能过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并用,还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环境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而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及时性。这些特性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情绪和思绪。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孩子,孩子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幼儿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幼儿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一、现代艺术教学手段的变迁之途
自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依据其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机器教学的教学方法,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机器之后,现代教学手段迈出了发展变革的第一步。“在数字革命的觉醒中,相对于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美术剪贴的兴盛之势,使以颜料和墨水绘制的插图看来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对于那些仍以传统方式工作的人们,对绘画技艺生存荒废的讨论以刻不容缓”。在科技变革的驱动下,现代艺术在社会文化的大氛围内日新月异。那么,现代艺术教学手段也朝向不断重构与进步并存的方向前进。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拉开现代艺术的帷幕,更多的是前进、冲动、纷繁的场面,一幅幅由现代手段设计和绘制的艺术作品展现于人们的眼前,它们产生于人们的周围生活,包罗万象,手段万千。AdobePhotoshop、flash、painter、Illustrator、3Dmax等视觉艺术处理软件的发展,重构了现代艺术的容貌,并拓展其教育手段发展的空间。现代艺术的创作原本被称为一种生命的需要,要遵从艺术规律、精益求精。其数字化的趋势将看似不可更改的传统艺术语言取代。在网络上,人们将能看到许多人在“已经完成”的作品上,进行数字化操作。直观替代了思想,符号解构了意境,李冰的《天书》、《地书》、《人书》充斥着人类的眼球,占据着网络时代。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语言上的超越。由于现代视觉文化与艺术表现的侵占性,对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本身都造成冲击,使其在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同时,不断地接受着新形式。
(二)教育的主体性变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所维系的社会文化结构,其单一的发展路径也在现代社会需求的冲击与文化启蒙的使命下做出调整。应该看到,当代教育的起步与发展从一开始就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解构势在必行。现代艺术教学手段的魅力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造就个人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现代艺术教学手段的这些优势恰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手段,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能够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现代艺术教学手段的突破
科学技术的发展,思维更迭变化迅速,给现代生活各个方面以巨大的冲击。现代艺术教学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惊呼科技产业化时代艺术人文精神丧失的同时,教学手段的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地安慰着社会的心灵。
(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多媒体一词源于Multiple与Media的组合,有“复合、多样”和“媒体”的意思。从广义上讲,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艺术中,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由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合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情景。它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增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课堂欣赏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进具有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及时、直观、生动和大量地把各种图、文、声、像信息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佳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艺术教学中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迅速发展。现在几乎全部的大学、大部分中学、部分小学都建立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教学编著工具不断升级完善、从成套的系列教学软件、视频教程,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进步现代化学习工具的变迁之途,同样是随着科技的步伐开启的。电子手绘设备成为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出自身的特征。电子手绘工具只不过是方式方法的改变。在现代主义艺术范畴之下,它在形式、风格、语言上所取得了成就,并凭借其多元化被艺术教育紧紧抓住。例如:手绘板等的交互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学习工具,结合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后,使艺术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让学生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造型加深理解,并更好地贴近社会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异化;表现;根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23—03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异化的具体表现
1.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设施和巨量的媒体信息,使教师对其的依赖不断加深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教师被“合理化”的、便捷的信息和设施所控制和支配,离开了电脑、网络、多媒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变得前所未有的“弱智”;长期的电脑打字,偶然一次手写一段文章,会发现原本很熟悉的文字,头脑里似乎有这个字的大概印象,具体要写出这个字,却怎么也下不了笔。这种大脑里面似有似无的印象,却又记忆不清,实际上是我们人脑能力在某一方面的退化。
教师容易沉浸在便捷、智能化的信息设施的使用里面,容易投入于网络上对别人教学资料的挑选、复制、剪切、组织里面;长期地投入于信息设施的使用和网络信息的组合,容易丧失人的本来具有的备课和教学能力,而变得越发离不开信息设施和网络信息。
2.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丧失,拿来主义不断盛行
学校里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你的课备好了没有?”“还没呢,没事,马上到网上搜一下,找几个课件和教案,整合一下!”结果是,有些教师就是搜索的网上觉得比较好的课件和教案,然后去按照那个样子上课;认真一些的就是找几个课件和教案,组合一下子,成为自己的东西。面对网络上的巨量、不乏优秀的信息资源,我们少部分教师很可能放弃自己的责任,放弃自己的思考,听凭专家、名师的教案和课件做主,而沦为信息的奴隶。
实际上,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的评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否定之否定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3.教师对自身和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忽视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师对新技术、新设施的使用,忽略了对自身内在情感、思想、欲望和动机的觉察;这种脱离对自身的感觉,会让人有一种自我疏离的感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对自身感知的淡薄,会导致人与自己的内在失去有效的链接,人变得机器化、僵硬化,容易被外界强大的信息技术环境所左右、控制和支配,而丧失自身的主体性。
教师对自身内在的情感关注越少,他也就越少关注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是“超链接”化的信息呈现,对学生的强势的信息控制和灌输;长期以往,教师将逐渐忽视自身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也会忽视课堂上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
4.课堂僵化式的精巧设计,缺少灵动的变化
我们对比一下,这些年课堂教学的变化,会发现有些课堂学生主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课堂生动、自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中随时发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内容,而现在的课堂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多媒体投影中的左一个链接、右一个链接所设计和制约,越是精美和构思精巧的多媒体课堂,学生越是没有左右课堂进程的可能性。教师对自己选择的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深深陶醉,教师既舍不得自己的心血,对课堂中的变化也没有足够的准备;教师唯一做的就是施展好已经约定俗成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思路和思想往自己的设计上靠。
5.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成为教师异化的劳动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变化快、网络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掌握一种多媒体的制作技术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挑选自己满意的课件也需耗费不少的时间,很多课件的内容设计、布局不一定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下载的成形课件已经打包,重新解包修改、重组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这对于技术一般的教师,往往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课件的重新修改和制作上,教师疲于应对,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有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应对别的教师的求助,让人烦不胜烦,碍于面子,不得不帮忙,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长期以往,对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说,由于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应对这些事务,长期机械化的劳动也毁灭了教师对制作多媒体的热情,只好让自己的技术衰落下去,免得因为自己的特长而陷于异化劳动的困境。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异化问题的解决
1.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技术的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的需要,人是课堂的主体,工具只是工具,工具是为人使用的。因此,教育教学中,必须始终确立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为层出不穷的信息、新颖的呈现方式、智能化的设施所左右和支配。另外,现代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容易让人模糊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教师需要认清现实,投入现实的生活,积极关注内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对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一个觉察,时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遵循自己的想法,勇敢坚守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艺术的运用。心理学表明,只有从内心里尊重自己的人,他才有能力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也才会允许他的学生成为学生自己,而不是成为教师所期望的人。这样的课堂教师会营造出更多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师生两个主体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相互成长。
2.关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的交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过度地关注了新技术的发展、技巧的实现、信息的取舍,而忽略了人自身对一些内容的看法和见解,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知和表达,而异化成一个僵化的教书机器。教师需要积极地感知和勇敢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愿望、想法,也需要积极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观点碰撞,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
3.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主体人的从属关系
自然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明,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结果体现,但是人们发现的自然规律和科学技术不是自然本身,它只是人类对大自然某一方面的揭示。作为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人类,需要尊重自己的客观存在,尊重自己的主体性,在此前提下,对现有揭示的规律和科学技术给予关注和运用。人只有对自己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给予同样的尊重,才能找到属于人类自己的幸福。教师也只有尊重自己的主体性,远离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异化,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教学幸福。
不管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功能如何强大,信息量如何丰富,都不能模糊技术服务于人的这样一个准则。因此,教师需要处理好技术与主体人的关系,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所主导,对异化机制保持清醒的觉察。
4.建立更宽容、科学的教学评课标准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我们需要以一些约束标准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在信息化推进的初期,这是必需的。当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需要建立更宽容、更科学、更灵活的评课标准,要体现出工具和手段服务于主体的基本规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不单单体现在信息呈现如何的优美,教学设施的多么先进上,而更多的体现在更高层次的对人、人生、价值观的认识和尊重上,体现在对教育的终极意义的认识上。因此,我们的评课标准应该服务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对幸福的追求上,不能舍本逐末。
关键词:设计 色彩 教学
设计学科源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和大量的设计艺术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
但是,在设计色彩的教学方面,我们明确地认识到,作为真实地描绘物象色彩的训练,设计专业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写实。设计本身的特质,决定了设计的色彩更多的是创造与构成,因此,色彩的形成语言是作为基础课程安排在低年级的基础学习中,并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写生色彩系统学和抽象色彩构成学。对写生色彩要有不同于传统写实绘画的训练要求,写生色彩系统与抽象色彩系统形成了互补的关系,并且在实际的写生中有意识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基本思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主观的色彩感受与强化,并且将感受鲜明地通过色彩设计加以表达。
一、写生色彩系统学
设计色彩写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作为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训练,要求我们在一定的色彩理论基础上,结合艺术实践,熟练掌握一般的色彩表现形式与方法。我们将色彩写生课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具象色彩写生和归纳色彩写生。两个阶段同以写生的方式进行。前一阶段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认识和感受来丰富学生的视觉色彩感知、拓宽色域,提高学生的审美规律的认识;后一阶段以自然形、色为依托,以意取象、以艺造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本质的探索与创造,锻炼学生驾驭色彩、表现自我的能力。
1.具象色彩写生。色彩表现是通过自然与情感的融合来实现的。在写生刚开始阶段,要强调大胆放开的色彩写生,多画小幅色彩稿,目的不在于一开始就进入深入的刻画,而是注重大体的色彩印象的把握,大的色块的概括。开始还要留意色调、色相和基本形,不要根据所谓的色彩条则和原则进行,应更多的注重你所观察到和感受到的东西,然后无顾果断地画。在写生过程中,最好不要失掉你所感受到的第一印象。它往往是你感受的真实反映。对于色彩训练而言,在初始写生时不要过多顾及形的具体表现,要专心致志地去观察色彩变化的美感。这样就不会被物象的形态转移了注意力,这是开始训练色彩的有效方法之一。之后,还要通过知觉认识自然色彩、掌握色彩之间组合的方式、面积、对比方式以及色调呈现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比较理性地认识色谱中的同类色,对比色的色彩结构关系,在不断的写生作业中加以感性地发挥。
随着写生训练的不断深入,在以上的初始写生基础上,要从整体色调出发,表现写生色彩的丰富性,深入体会色彩微妙变化的美。也就是对物象的各种色素进行分割,在物象大的色块里面寻找更加丰富多变的渐进色变化,微弱的对比色变化,平面的色彩逐渐结合物象成立体的形态表现,明暗冷暖的色彩表现。通过繁复的色彩处理在主导趋势的色调中寻探饱和度、冷暖度、明度及色相的阶梯变化,使之能够形成一个关系明晰的色群结构。
2.归纳色彩写生。归纳是手法,也是技巧、观念和思维方式。传统的装饰画与现代绘画的装饰性无不源于归纳的方法。色彩归纳通过概括、提炼、限色所形成的装饰效果是必然的。归纳色彩写生应分为三个课题进行: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和意象性归纳写生,循序渐进、逐一展开。
⑴写实性归纳写生。写实性色彩归纳是以色彩写生为基础把自然彩加以概括和强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色彩关系的完全依赖,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感情,并用理想化为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用色彩。写实性色彩归纳是以具象表现到抽象表现过度的开端。它一方面尊重了写实色彩的客观性,即:以客观物象的形态,色彩关系为表现依据。另一方面,它又注重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性与概括性的表现,通过形与色的简化处理,建立卷面的秩序感,形成既有一定具象特征,又有某种装饰意味的卷面效果。
写实性归纳表现方法有二种:块面表现法和点线表现法。前者是在保持客观物象的主体感、光感、空间感的基础上,以形、色合一为原则,对丰富的形、色关系通过概括做局部性有限度的归纳,并采取平涂的手法加以平面化的处理,形成色阶的变化,效果如块面状。块面表现的块是指具有立体感的整体;而面是指局部性的转折面,每一个面都是经过形、色归类后所具有典型色彩的特征。因此,色块的变化也随形体的转变、推移而形成色阶。后者是点、线都是造型的基础要素。点和线都可以单独使用,并以限色为基本原则,在制作中要精心编排、步骤清晰。
⑵平面性归纳写生。平面性色彩归纳是一种追求具有平面感的色彩表现形式,是在错综复杂的自然色彩中,有选择地对色彩进行概括与提炼的理性思维方式。通过对构图、形态、色彩等规律的研究,化冗繁为简单、化立体为平面、化写实为夸张。平面性色彩归纳淡化了自然色彩的逼真感,强调个性化的色彩认识与感受,达到加强色彩设计意识的目的。
为了突出画面的平面感,需要改变常规的观察认识习惯,以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为了达到单纯、强烈的色彩效果,除了对用色数量加以一定限制外,常以大面积的平涂手法加以表现。另外,对于某些影响色彩感觉的因素,诸如色块面积、形状和位置等因素,要加以适当的处理。
平面性色彩归纳表现方法主要有:平涂表现法、肌理表现法和其他表现方法。平涂表现法:即:以色彩干净利落、涂平涂匀为特点,运用不同的平涂手法也能产生画面不同的效果。肌理表现法:即以平面化效果为基本规范,运用不同的笔法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平蹭、湿染、点、刮、擦等手法。
⑶意象性归纳写生。“意象”的概念出自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是指一种“以意表象、以象达意”的艺术境界。
在艺术创作中,是指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某种主观情感意愿与客观物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意象性别色彩归纳阶段是在有限的时内,展开对装饰性色彩的无限艺术表现的创作性探索。也就是说,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拓展自由想象的空间,探索运用各种形式语言表现的可能性、可行性,创造既有装饰美感又有独特风格样式的艺术画面。
意象色彩归纳常用的手法是舍弃客观物象的具体形状,提取某些色彩元素来加以组合、创造、或通过多客观物象以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在表现形式上,凭借点、线、面和色彩、肌理等抽象形式组合画面,抒发感情,追求画面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
二、抽象色彩构成学
抽象色彩构成是在20世纪随着现代艺术和设计艺的兴起逐渐形成的一个全新的色彩系统,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一道被人们简称为“三大构成”,是现代设计艺术的基础。抽象色彩构成注重色块之间的对比与和谐,不强调现实的具体性表达和细节的再现,而是将物象归纳成比较平面化的图象,色彩也减弱了立体性的明暗关系,只要追求色块冷暖的对比和同类色的和谐过渡,这一点也是基于设计本身的特质,即:色块与色调的表现重于物象的细微色彩的再现。同写生色彩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色彩概括更加主动,而非现实色调的概括,色彩设计的平面化更加强烈。色彩与图形的结合更加紧密,形式感更强。即使有现实的基本形存在,也会出现非写实的装饰色彩的效果。
色彩在现实中可以依据物质的材料加以实现,材料本身的特质增加着色彩的性质,表面肌理一起构成完整的色彩,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材料这个载体,色彩才能得以体现。如果将相同的色彩配置方案使用在经过不同的表面处理的材料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因此,在抽象色彩构成中,作者对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运用恰当的材料来表现抽象色彩的意图,才能概括获得准确的色彩效果。而合理与巧妙地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组合是提升抽象色彩构成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既丰富色彩变化又保持整体一致的作用。而巧妙地利用色彩的材质的搭配,有时比单纯的色彩变化更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无论是写生色彩学还是抽象色彩构成学,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和长期教学实践中,由于不同的需要和观念的更新,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学问。他们以不同的视点来观察色彩、分析色彩、表现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不同的教学作用。在一些绘画作品中,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装饰色彩或色彩构成的原理及表现方法。同样,在现代设计艺术领域中也常采用写生色彩的表现方法来传达设计色彩意图。运用写生色彩的认识原理来支持和扩展抽象色彩构成体系。为适应设计专业对色彩教学训练的需求,以写生色彩学的认识论为切入点,以启发和开拓人们的色彩创意为目的,在色彩表现方式上力求多样化,使之能更好的达到教学训练目的。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的反思与突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JG―07―14―13)。]
参考文献:
[1]周信华、胡家康编著:《色彩基础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为平主编:《色彩归纳写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3]周至禹主编:《设计色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继渝编著:《设计色彩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张 梅、梁 军、卢 岩编著:《新设计色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赵国志编著:《色彩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信息 化学 资源 探索 搭建 素质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20-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化学课程的内容、化学教学、化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们不仅只是参加整合教材的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和体会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身体力行地去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并不断从中获益。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此优质教育资源对于教育就犹如石油对于工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筛选、整合、更新、共享是必然的。
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的教育资源,自主解决问题;课本知识是有限的,并且一般滞后于科学发展,网络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而且网上的资源经常更新,让学生学会利用网上资源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任务,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能有效地从知识技能和思维两方面提高化学水平和学习能力。
利用网上资源,图文生动地展示科学家探索元素性质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利用网上资源探索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在网上某一元素周期表的网页上,点击元素符号,即可显示出该元素的原子半径、单质的熔沸点等数据,亦可利用检索工具,输入“原子半径”等即可得到需要的数据。再通过表格、图线,将原始数据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有序排列,规律即呈现出来了。这对开拓学生思路,理解知识大有益处。
利用网上资源探索新规律,让学生通过网上检索数据,找出单质密度变化规律。学生经过网上检索――数据处理――找出规律――理论分析,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通过这些,让学生发现网上世界真精彩,从只玩网络游戏和QQ聊天中走出来,一遇到问题,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到网上查查看”。
利用网上资源找出远离学生身边生活的有关的动画、图片,触动学生的心灵。我们生活在淡水资源还比较丰富的地区,学生很难想象到那些缺水地区的艰难境况:非洲人没水喝,更不用说洗澡之类的;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 造成地层下陷;月牙泉的水量减少,趵突泉的消失・・・・・・时间上空间上,学生是很难感知到的。通过到网络上找出这些相关的动画、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极变化,增强学生水危机感,树立节水意识,从而保护水资源。
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搭建学校教育资源库,完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在备课时阅览教学课件相当于听其他老师的课,直接将其精彩的内容,融合修改后为自己所用,使自己可以集众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备课中多看各种教学带,从中筛选自己教学中需用的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特色,必要时自己摄制教学带。比如,各种化工生产的过程和场面可以摄制下来用于教学,可使学生对化工生产有一定的实感。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我们没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以及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孩子,学生要到工厂去参观的可能性非常小,自制教学带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在备课中充分利用教学网络,现在的信息时代里,化学教学亦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利用大量的信息方能取得如期的效果。网络中的很多信息是我们在备课中可以采用的,采集这些信息比阅读教学杂志更具一定的优越性,这些信息可以下载直接用于教案中,比阅览、剪辑、抄录的效率更高。
在备课时搞好公共备课,教研组内定时集体讨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完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自己的习题库,把网络中的一些相关的练习和检测题筛选后编入自己的题库,自己在教学中编制的一些好的习题也收集到题库里,也可以收集其他老师的好题到自己的题库,久而久之,自己的题库越来越丰富,备课和出题就能得心应手,大大减少抄写和制卷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 小学数学 教学 优势
中图分类号:G3623.5 文献标识码:A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直观的演示在教育领域得到空前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良好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优化了课堂教学,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会给教学带来无穷地魅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如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长期以往,他们很有可能会对课程产生消极抵触心理。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为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教学必要在教学设计上予以创新。一旦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平台将会为教学内容增添更多新鲜、有趣的因素,多媒体技术设备也可以成为多元化教学形式的辅力量。
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境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想象。例如教师讲《平移与旋转》时,运用多媒体制作:物体运动录像(视频),感受并区分平移与旋转i演示金鱼等物体的平移,切实感知平移的特征,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活动;上海音乐厅顺利平移66.4米的真实记录等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网络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一系列关于“平移与旋转”的真实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为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概念知识的意义创设了理想的环境。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最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的感受通过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 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4-7,电脑画面上先出现两捆火柴棍,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四根火柴棍和一只小白兔,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白兔把一捆火柴棍拆开,然后和四根火柴棍和在一起,去掉七根火柴棍,等于十七根火柴棍。小白兔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3.1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3.2 加强活动指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4 及时做好活动评价
当一堂活动课结束后,师生应及时对活动课做出总结,先由各小组学生代表总结,再由教师总结。教师要对于活动过程中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的方面给予修正。同一年级同一内容,在培养层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许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
另外,有效地开展好数学活动课,还应注意以下三点:(1)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积累实践活动素材。学习数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出门坐出租车的计价问题、商场打折活动、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班级买奖品怎样分配、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社会调查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学具、教具。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学具、教具,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学具、教具的原理,熟练掌握它的用途;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来满足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3)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数学教师平时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全员参加,对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特别关注。课外小组的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开展数学游戏,猜谜语、讲数学家的一些小故事等。这样一来,学生平时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开展数学活动课就相对容易些。
数学实践活动课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同时对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现代管理视角下教学秘书工作的意义
1.教学管理的直接执行者高校教学管理思路形成之后,高校管理者需要把管理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如高校各院系与学校教务处应根据高校教学管理思路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在执行与落实各项教学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形成过程性资料。这些过程性资料的整理与汇总,主要由教学秘书完成。“教学秘书频繁和校教务部门、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等接触、沟通交流,保证了信息的畅通,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所以说,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参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2.教学管理的间接推动者在教学管理资料形成过程中,教学秘书需要整合教学管理活动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形成后,可以为院系与教务处提供有效的教学管理反馈资源,为改进教学管理评价与教学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帮助高校管理者做好宏观决策。因此,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好助手,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间接推动者。3.教学管理的深度反思者教学秘书由于参与教学实施与反馈的全过程,可以对教学管理进行深度反思,有效整合教学管理预期、教学管理活动实施过程、执行情况、教学管理结果等,为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协调教学与管理各方面要素,确保高校教学有序推进,实现教学管理目标。
二、现代管理视角下教学秘书工作的范畴
要想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学秘书必须合理定位,根据教学秘书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以便配合各部门提升工作执行力,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根据新时期教学秘书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学秘书工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参与基本的教学管理教学秘书最基本的工作职责是参与高校日常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协助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高校教学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且具有很大变数,所以教学秘书需要提高自身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用现代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如协助教师制定学期初的教学计划、规划与实施教学活动、期末考试,以及学期衔接、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工作,确保高校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2.协调教学管理流程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沟通和协调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所以教学秘书清楚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因此,教学秘书要在高校教学总思路与各级院系、教务处的领导下,灵活做好教学管理规划,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避免疏忽某一个教学环节。
三、现代管理视角下教学秘书工作的素养
在现代教育视角下,教学秘书只有根据时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才能胜任教学秘书工作。一般来说,教学秘书需要具备下列素养: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来说,教学秘书要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想学生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做到事事俱细,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好帮手。2.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教学秘书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具体来说,教学秘书工作涉及教学文书,所以教学秘书应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教学秘书工作需要协调各方关系,与人沟通,所以教学秘书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工作涉及教学与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学秘书应具有宏观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灵活应对教学管理中的突发事件。3.先进的现代管理素养高校必须形成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才能适应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步伐。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必须提高现代化管理素养,形成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管理技能。一方面,教学秘书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立足于高校发展与学生发展;另一方面,教学秘书要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教学管理与日常工作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四、现代管理视角下教学秘书工作的效率
教学秘书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明确教学秘书工作范畴与工作素养的基础上,高校应根据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秘书的工作主动性。1.转变工作理念,提升教学秘书服务意识现代管理理念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转变工作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服务,提升自我价值,强化教学秘书的责任意识,“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教学秘书的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2.强化业务学习,提升教学秘书工作活力教学秘书虽然从事教学管理,但是涉及面很广,所以教学秘书必须不断学习业务,提升工作活力。如教学秘书要根据时展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管理学知识,从而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教学秘书必须学习心理学知识,以提升与人协调沟通的能力;教学秘书必须学习教育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学秘书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拓展教学管理的途径,做到与时俱进,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教学秘书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提升信息化素养,因为无论是档案资料建设,还是教学管理信息反馈、互动等,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3.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秘书执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教学秘书经常遇到阻力,使得很多事务难以有效展开,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帮助教学秘书推进工作。制度是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有序进行的强制性保障,高校应根据教学秘书工作的要求,建立相关制度,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合理指导和支持教学秘书的工作。4.运用激励机制,提升教学秘书工作主动性在依靠制度实施强制性管理的同时,高校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提升教学秘书的地位,在职称评定、奖励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学秘书,使教学秘书感受到职业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挖掘教学秘书的工作原动力,提升他们的工作主动性。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