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38: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集中采购;预算管理

近年来,虽然集中采购正在朝着区域性和规模性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集中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存在较大差距,应引起关注。

一、集中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的开展,集中采购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集中采购预算管理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要编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中采购预算并很好地贯彻执行,还面临不少问题:

(一)认识方面的问题

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集中采购政策还不太了解,在编制集中采购预算时存在漏报等行为;对集中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导致在部门预算审核中发现一些明显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项目而不实行集中采购的现象;部分事业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对集中采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采购、轻预算现象依然存在,认为集中采购侵害了自己部门利益,对集中采购预算编制积极性不高,能拖就拖,能躲就躲。

(二)管理方面的问题

各级财务管理状况的差别使集中采购预算范围及标准的确定较难统一,集中采购预算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分散采购管理习惯,对目前实行的集中采购程序很不适应,在集中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问题。如公开招标采购比例偏低,采购过程透明度不高,采购项目结构单一,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基础档案资料建设、集中采购管理人员配备等集中采购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执行方面的问题

在集中采购预算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预算的编制缺乏必要的依据且不完整,预算单位利用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进行的采购还有相当部分没有纳入集中采购预算,预算环节的管理、采购执行环节的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之间没有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缺乏相互问协调和配合。在集中采购实际操作中,部分用户单位不顾实际需要,随意提高采购标准和档次,导致价值数万元的电脑仅被当作打字机,彩色复印机仅被当作一般复印机使用。

(四)预算方面的问题

集中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没有同步编制,结果形成二者间的脱节,造成预算执行中没有资金保证。集中采购预算编制简单粗糙、敷衍塞责。编报集中采购预算,对采购预算金额的确定基本上不以“市场价”为参照依据,而是人为地以一个整数来估算、事业支出项目不能细化到集中采购目录,有的编报的采购项目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或单位根本无财力采购。

二、完善集中采购预算制度的设想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集中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制度

对集中采购预算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四项:一是审核采购项目的完整性。包括审核采购项目是否存在漏报,审核采购项目是否具体明确。二是审核采购项目的合理合法性。包括审核项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资金保证,审核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三是审核采购项目的必要性。主要是审核项目具体内容的真实性和必要性,以防止采购单位将来截留、挪用财务资金。四是审核采购项目的关联性。主要是审核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存在着人为肢解和拆分采购项目的问题,避免采购单位化整为零规避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标等问题的发生;审核是否存在无关项目人为整合的问题,避免采购单位利用混淆采购项目界限手段套用财务资金。

(二)加强集中采购预算编制环节、执行环节和国有资产管理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集中采购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使公共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使通过集中采购而形成的公共性资产得到充分合理使用,使不同公共部门的公共活动得到正常开展。要做到这一点,预算编制和管理部门必须对各个预算单位的公共性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及市场情况予以充分了解。这就要求改变预算管理、集中采购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的现状,并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信息互享,从整体上提高预算资金安排的效率已完全可行。

(三)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预算执行制度

一是要设立“集中采购资金专用卡”。集中采购资金收支都应由设在专业银行的专用银行卡体现,各单位和各部门的集中采购资金收付必须通过这一账户集中办理。设立了资金专户后,在资金集中支付制度下,集中采购支出一旦发生,采购资金就可以由结算中心直接拨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工程承建单位。二是要使集中采购监管职能与采购职能分离。各级要严格按照集中采购法的要求,实现集中采购监管职能与集中采购职能的分离。集中采购机构主要负责受托采购人组织采购活动,但无权支付货款;采购单位不直接采购,但拥有最后验收签单权;财务部门凭采购单位的签单才能支付货款。

(四)要加大对集中采购预算的监督力度

篇2

【关键词】采购 政府采购

一、存在的问题

(1)随意更改合同。主要表现形式有拒签采购合同、拖延签订时间、变更采购项目内容等。如:供应商为谋取中标,在投标时恶意压价,中标后企图采取降低配置、以次充好等手段牟取额外利润,其行为被采购单位拒绝,导致合同不能签订;供应商谎称某型号产品已停产或已过时,他们所提供的为最新的替代产品,用较低价格产品替代较高价格产品。

(2)损害对方权益。供应商违反合同,不诚信履约。如:采用低价中标后抽条缩水、非法换装产品配置、以相似品牌冒充知名品牌、改变材质牟取暴利。采购单位违反合同,不诚信履约。如:不按期结算货款,违约延期付款。

(3)使用不法手段,骗取中标资格。报名时,供应商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来骗取投标资格;在项目的资格审查或实地考察中,供应商故意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材料,逃避相关部门对资格资质的审查;在确定中标资格时,中标候选供应商之间非法恶意串通,私下达成一致,让报价高者的第二候选中标人中标,差价均分;在合同实施中,供应商“以假乱真”,虚假承诺,欺骗采购单位。

(4)谋取不法利益。供应商以贿赂、回扣、佣金、出国旅游、虚设“奖项”等商业贿赂形式向采购单位进行非法交易,与其私下串通,不执行采购合同,谋取不法利益。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不能诚信履约。供应商的不诚信经营:其主要原因有①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是企业诚信缺失的一个主要社会因素;②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是使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观原因;③法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是一个客观原因。采购单位不诚信,政府部门胡乱作为。采购单位不重视履约行为,工作随意性强,无故变换付款方式,违约拖欠资金或不付资金,无理增加服务内容等等。

(2)责任意识淡薄。采购单位普遍认为采购工作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政府采购工作好坏都是中心行为,就连同供应商履约不当,采购项目不能如期、保值地完成等,责任全推到中心头上。实际上,对合同的履约执行监督始终是采购单位的职责,采购单位对合同签订、执行、验收工作不重视,监督不力,责任意识淡薄,主人翁意识不强,为自己的履约管理失职开脱等,正是目前政府采购活动在标后执行环节存在问题的一个根源。

(3)人员技术不强。采购单位未能按有关规定配备政府采购协管员,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一些专业设备及特殊货物的采购,缺乏了解与认识,这给不法供应商留下钻空子的余地。

(四)学习宣传不够。政府采购工作还属新兴的事物,大家对政府采购制度,尤其是标后管理制度及相关职责了解不多,学习不力,对标后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以提高合同履行质量为荣的氛围。

三、标后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诚信建设管理。执行履约跟踪评价制度,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以价格、质量和服务为考核重点,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诚信等级评价,分AA级(优秀守信)、A级(守信)、B级(基本守信)、C级(失信)四等。对存在不良行为的供应商给予通报、限制投标、降低等级等处理。对信誉好、约束强、诚信度高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加强政府自身诚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采购活动中要以平等的民事主体身份对待企业,严格执行诚信制度,建立诚信政府,发挥政府的标杆示范和导向作用。加强诚信立法,严格诚信执法。设立诚信监管机构,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一种“失信违约,寸步难行;诚信守法,一路前行”的诚信环境,加大失信者的成本,鼓励诚信经营。

(2)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采购单位经办人员处在标后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各项管理措施和办法的具体实施者,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政府采购这项工作之中,执行好既定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文件规定及中标人投标承诺要求签订合同,按既定方案进行管理,对政府采购商品严格按照投标文件条款验收,对履约执行情况予以评价。否则再好的措施、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标后管理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政府采购标后管理顺利实施,促进政府采购整体效果的提升。

篇3

关键词 连锁 采购 管理 问题 对策 连锁零售企业 供应商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连锁企业内部采购管理体系效率低下

一是采用传统落后的购销合一的管理模式,不仅加大了连锁门店的进货成本,而且使整个企业失去了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二是采用直线职能制等组织管理形式,信息传递缓慢,不能进行及时灵活的管理运作转换;三是注重传统经营过程管理,传统采购只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统计归类,未将经营过程与环境变化有机联系,缺乏柔性和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的能力,使企业经营活动陷入被动运作之中。四是零售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企业缺乏用户服务、市场响应、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激励评价标准与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1.2采购的质量和成本不能满足供应链优化的需求

目前零售企业将采购成本降低的战略仅仅体现在采购商品的价格上,而未涉及采购部门组织结构的科学设定,商品引进的准确规划、品类管理、陈列管理以及基于此的补货、配送和库存管理,没有有效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和提供教育培训支持等,都使得供应商的行动和整个供应链进程无法保持同步。

1.3零售企业在信息化运作管理方面还非常欠缺

目前很多零售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还局限在收银、财务处理方面,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性和切合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充分利用edi、eos、rfid 等it 技术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同时通过erp、mrp、品类管理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因此,高效率的营销渠道亟待开发,新型顾客关系有待建立。

1.4采购商与供应商间未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短时性合作,无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由于缺乏供需双方库存数据的共享,增加了反复询价和谈判带来的成本,导致了需求信息的失真和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

2 提高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对策

2.1现代连锁企业采购管理理念

企业采购管理理念决定了其采购的形式与方法,积极转变自身经营管理理念是连锁企业提升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连锁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从主观认识上重视采购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采购执行能力,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优点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高效的采购团队,学习国外连锁企业采购的先进理念及技术。

2.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及产品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其相关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包括经营资质、产品渠道、品类、质量等,建立相关的供应商管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定期收集、更新供应商的资料;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与评价,根据供应商的合作行为记录及产品销售情况等,对其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促使供应商不断规范企业行为; 再者,引入合理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促使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2.3加大零售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在供应链上架起信息化的桥梁

(1)实施电子采购,提高采购效率。电子采购作为一种先进的采购方式能为企业制定一套规范的采购流程,使采购项目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下形成最有效的竞争,一个完全统一的在线供应链系统使企业与不同层次的供应商交换意见,从而实现供应链采购。电子采购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基于edi 的电子采购模式。二是基于internet 的电子采购模式。

(2)实施erp 系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erp 系统覆盖了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库存、销售、成本核算、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消除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失真和信息漏斗现象。

2.4建立采购方与供应方合作信任的机制

一是以合作共赢的供应链模式代替原来的交易关系。零售企业应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主动将供应商纳入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中,通过供应商的支撑和推动降

低供应链的运行费用。二是建立合作型供应商关系。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从降低研发成本的角度来看,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从采购的自由度和产品规格调整的成本方面来看,可大大提高新产品的概念、设计、备产、生产研发的有效性。三是信息共享和无缝联接。信息技术架起了合作伙伴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实现协同运作的关键,合作企业能快速准确地了解其他群体及个体的需求,有效提升合作双方的运转效能。

2.5 实施jit 采购,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jit 采购也叫准时采购,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持续改进和消除采购过程中不必要的库存和浪费现象。借助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向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等目标发展,减少了不增值的活动,提高了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材料采购;采购计划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materials is the main par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is the most impossible to ignore part of the cost control.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precondition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profit, promot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nly is possible improve the purchasing management, low engineering cost, good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Aiming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curement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procurement; Procurement pla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建筑企业采购活动与施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为了降低采购风险、实现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对建筑企业采购活动和过程进行必要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这就是采购管理。在考虑风险、资金占用、适度规模、及时性和成本等因素的条件下,通过实施科学的采购管理,可以合理选择采购方式、采购品种、采购批量、采购频率和采购地点,可以以有限的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为建筑企业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建筑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建筑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建筑材料采购缺乏统一规划

采购部一名经理管理众多采购人员。而每一名采购跟单要负责一个以上工地的材料供应。常常会出现订单重复,多订货,忘记下订单,材料供应不足等现象。每一名采购跟单负责至少一个以上工程项目的采购。项目采购期与采购量不是每个项目均等。有的项目采购周期短,有的项目采购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这就造成采购跟单闲忙不均,一个项目忙起来的时候, 经常忽略了其他项目的工 作。

(二)验收把关不严

材料在点收入库时,验收人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技术证书、产品合格证。对残次等不合格材料或因施工方案变更不需用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而实际上,现场验收人员或者因渎职,或者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甚至在材料运往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将其倒卖。

(三)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物资采购工作不单纯是拿钱买物,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采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业务活动的进程和质量。要搞好采购供应工作人是关键。由于采购工作没有固定规则可循,加上采购行为稽查困难,使得采购工作是“良心工作”。各企业在选用采购人员时,只重视思想品德素质考察、或只重视学历水平的要求,而忽略了对采购人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得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二、建筑企业采购管理对策

(一)建立“三员分开”和“三员见面”的岗位责任制

所谓“三员分开”即负责采购的采购人员、负责仓储管理的管理人员(简称仓管员)和负责材料核算的会计人员(以下简称会计员)三个岗位要分开,业务上不应相互混淆,以利于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所谓“三员见面” 是指采购员采购完材料后应与仓管员见面,将采购清单交与仓管员点收,仓管员在与合同及采购清单核对无误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采购员在办理完入库手续后凭保管人员开具的点收单及购货发票(包括运费发票)等到会计员处报销,会计员须审核其单据的数量、金额并须与购货合同协议等要求核对,经审核无误后方给予冲帐报销;月末,会计员还须与仓管员对帐,不仅要审核点收单、领料单及材料收支台帐等,做到与自己核算的材料帐面相符,而且应实地盘存库存材料,做到实际数与帐面数相符。

(二)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

项目采购计划是项目采购经理根据项目计划要求,为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采购工作的目标任务、采购原则、采购程序、物流方式等总体构思而形成的书面文件。在采购管理中,计划是一种最基本的职能,为实现预定的采购目标,而对未来采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一个项目材料采购如果没有计划,将会使所有工作失去目标,进度、费用、质量管理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搞好项目采购管理必定要制定计划。采购管理的计划主要有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进度计划、采购业务计划、质量计划。具体应做到对采购进行分类,明确采购计划的审批程序并予以实施;做好采购计划的审批把关;建立采购计划考核机制,针对出现的问题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采购计划的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为以后制定计划作参考。计划是采购各项工作的指导,也是其他工作实施时间安排的依据,编制一份好计划可有效控制采购费用、提高资金利率。

(三)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

对于大宗物料既要控制其质量、数量,也要控制其采购价格,因为大宗物料使用数量多,虽然有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比例不高,但由于基数大,其价格变动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很大。比如一个1000万元的施工项目,根据经验来看,一般钢材量为600吨(根据项目的不同略有差异),如果能将钢材价格下压100元,项目就能降低成本60000元,水泥、商品混凝土也同样如此。所以,必须在价格谈判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其价格。

1、加强物料价格信息管理,将日常的价格信息建立物料价格库,便于指导实际的物料采购。

2、加强采购定价管理,对于大宗物料来说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是防止暗箱操作的有效方法。对大宗物料由公司集中采购,是改变过去那种采购批量小、单价高的较好方式。

3、应建立、健全购销比价制度,对物料现金采购与赊销采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取合理的采购方式,不能一味追求采购价格的最低而不考虑资金的周转与利用,但也不能一味追求赊销而不考虑物料的采购价格,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其经济效益采用合理的采购方式。

(四)实现采购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物资采购供应信息化管理系统。尽快实现物资供应计算机系统联网运转,实现资源共享,所有业务流程在网上完成。使领导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调阅和查询相关物资信息和分析报表,了解物资动态,做出科学决策。使大量手工条件下难以做到的对库存、消耗、出入库等各类数据的动态查询、统计、分析成为现实,为合理调剂余缺,减少重复储备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同时也增加对采购过程与结果的监督手段。

(五)实现全过程的审计

采购全过程的审计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审计重点是对计划制订、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审计监督,以防止舞弊行为。全方位的审计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是确保采购规范和控制质量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六)建立采购团队

由于采购绩效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采购部门的地位在企业中得到了提升。随着采购的 日益复杂化 ,仅依靠采购人员来完成采购工作及与采购相关的工作 ,显然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对采购的要求。企业内每个部门的员工对本部门业务能够熟练 的把握,如果 由来 自不同部门的人员来对重要采购决策做出决定 ,显然要比单一的采购人员做出决策更适宜。在现代企业运作当中各部门的职能界线正在变得模糊各部门的员工越来越多地交织在一起 ,但这并不意味着各部门职责不清 ,而是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去把企业内的每一件重要的事尽可能地做得最好。这不仅要求其它部门的人员参与到采购活动中对采购人员施加影响,采购人员同时也要活跃在其它部门的活动中,比如对供应商的品质监管,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活动中去等等。

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采购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行为和活动,采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企业的采购目标,企业应该建立“三员分开”和“三员见面”的岗位责任制,规范采购业务流程和采购人员行为,建立采购团队,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实现采购信息化建设和全过程的审计,最终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建兵.建筑材料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研究与实现[J].山西建筑,2012(1).

[2]宋晓华. 建筑材料批量采购与管理[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8).

篇5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 合同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1 加强物资供应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坏境更加复杂多变,其风险也是与日俱增。众所周知,物资供应离不开合同,合同则是企业与社会物资企业沟通的桥梁,是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文本。合同体现权利义务关系最直接,与合同相关的法律风险也最普遍,管好合同就可以防范住绝大部分的法律风险,着力抓好合同管理,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物资供应部门加强合同管理尤为重要。

因此,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有效防控法律风险,保证经营安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要想提升竞争的核心力,就要改进和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培养合同管理高手,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能手,培养掌控合同履行的舵手,获取合同利益的强手,同时要追究合同违约责任。

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日益白炽化,部分供货商为了能拿到订货单,他们在商务谈判和投标过程中,经常故意压低价格,以换取订货单位的订单,实质上这样做会大大损害订货单位的利益。因为供货商拿到订单后,为了能保待自己的利润,往往会大大降低供货质量,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要求在合同形成时,必须对原始的供应商资质、物资需求计划、招标和比价、物资询价与报价、合同条款起草等整个过程,以及各个细节进行详细的审计监督,杜绝合同形成过程中的漏洞,避免因合同漏洞而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物资采购合同的内容必须是双方一致同意、依法签订并且受到法律保护。合同签订后就不得单方面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内容的变更必须是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只有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享有合同解除权时,方可解除合同。

因此,要签好合同,规范文本使用,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强化合同的履约监督管理。同时要强化权利意识,积极主张企业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保障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快的发展。

2 目前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员数量和工作动力不够

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合同管理以及法律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岗位专职率不高,岗位待遇与之担当的责任和风险不相适应,影响了专业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

2.2 人员本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管理能力不强

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不高,人才层次不高,满足国际化要求的合同管理人员不多,既懂法律专业知识又熟悉精通业务的基层合同管理人员不多等,这些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不能很好地与实际业务活动相融合,工作质量难以提升,事前事中控制监督就难以到位。

2.3缺乏合同管理机制

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后,没有负责执行的机构有效监督其管理效能,没有强有力的机制来保证合同管理体系发挥其作用。总部和企业两级合同管理机构的联系不紧密,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部门与合同主办部门也没有定期的合同管理工作例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某些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一种法律上的担当精神,工作有标准没有约束,得过且过心存侥幸。企业层面的学习交流不够频繁,人才得不到锻炼和成长。

2.4合同问责制未建立

合同出现纠纷企业受损,相关人员得不到处理和责任追究,广大职工群众受不到教育,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普法上。对出现的法律事故没有考核的机制,更缺少常态化项目、案例总结分析;对合同签订后履行与约定是否相符没有监管,对可能导致的企业利益受损没有控制措施。《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2.5企业合同法治文化有待建立

企业法治文化还需进一步构筑,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职权需要强化。一些来自业务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干扰、阻力和训斥时有发生,合同管理在一些领导眼里处于“出问题时重要,不出问题不要”的状态。阻碍了法律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的职能作用的发挥。

3 改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对策

3.1充实企业合同管理人员

充实企业法律人才力量,在企业内部形成以法律事务部门为中心,各部门骨干合同管理人才为基础的合同工作网。提高法律人员的专职率,建立与之责权利相适应的待遇机制。

3.2 打造一支敬业专业、严谨务实的高素质的合同管理员队伍

加强专(兼)职合同管理员和承办员培训,坚持持续提升专(兼)职合同管理员和承办员素质,掌握参与合同谈判、文本起草、法律审查、监控合同履行的必备知识和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具备坚实的基本功,确保在合同订立阶段拥有主动权,履行阶段掌握主动权,救济时行使主动权。

3.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管理职能

全面贯彻落实“管理第一位”,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指导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精细严谨、务实创新,做到以事前法律防范、事中法律控制为主、事后法律补救为辅的原则,认真履行合同管理职责。合同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将合同管理渗透到业务中,全程监控、全程管理、整体把握,帮助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当好企业的卫士。实现法律风险全面、规范、动态管理,对风险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开展合同管理学习交流。举办合同管理信息简报,案例分析等,共享知识和经验。

3.4强化合同的履行监管,堵塞管理漏洞

首先,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履行职责,避免因失职、渎职而承担管理上的责任;第二,如发现订单价格与框架协议价格约定不符,保留向供应商要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第三、完善制订违约合同索赔管理制度,严格索赔的审核、审批权限,规范索赔流程操作,禁止擅自放弃追索权。

3.4全力培育企业法治文化

树立企业员工对法治文化的信仰,尊重和敬畏法律,大力宣传“法律是经营管理人员高压线”、“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等法治观念,让法治理念内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意识和思维模式,外化为个人和集体的自觉行动,夯实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思想基础。

3.5要加强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事务管理作为不可逾越的节点,嵌入业务流程并保障法律资源共享。通过CMIS系统实现合同的闭环管理;通过“驾驶仓”实现业务和管理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通过CMIS的二期开发,实现现场使用用户对合同条款的查询,相关索赔信息维护。

4 结束语

物资采购合同是联系企业和市场的重要纽带,企业要发展壮大,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只有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的轨道,才能有效降低物资采购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鲍金瓶 企业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现代企业》 2010 第1期

篇6

关键词: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全面,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耗材、药品等,对于这些药品器械和药材,必须要进行定期采购管理,确保医院的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能够顺利进行。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管理是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为了尽量控制成本,需要对采购项目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各种资金的有效应用。在当前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招标采购之前对预算工作做得不到位、招标采购过程不够规范、招标采购控制体系不完善、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提出对策略,促进招标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促进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公立医院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预算对于医院经营成本的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中的各种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是主要的成本来源,在对医疗耗材和药品器械进行采购的时候必须要设定招标项目,从而便于相关企业进行投标,医院再根据投标企业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进行选择,由选中的企业进行供货。在公立医院招标采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招标采购体系不健全

当前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公立医院重视医疗管理,对医院招标采购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各种招标采购体系不够完善,招标采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部门要对物品需求上报给采购部门,然后由采购部门统一列出采购需求,当前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的管理理念,在招标和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信息衔接不当问题,出现了浪费现象。

(二)招标采购过程不规范

招标采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则会导致整个招标采购过程的不规范性,很容易出现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采取非正常的竞争手段,使得整个招标采购过程不公平公正,所选中的企业不一定能够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药耗材和药品。

(三)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差

在当前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工作中,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比较差,例如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人员没有掌握市场动态,对于市场上各种医疗物资的成本变化情况不了解,因此在进行招标采购时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导致招标采购的效率比较低下,出现了很多的浪费现象。另外,由于有的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贪污、私自挪用采购费用的现象,对医院的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控制的方法

(一)不断健全招标采购体制

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可以对公立医院招标采购过程进行控制,是提高公立医院招标采购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的过程中,首先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在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采购部门主要负责采购和招标,财务部门要负责对整个过程的监管、其部门要提出相应的物资需求,并且及时做好物资采购情况的跟进,确保招标采购过程可以顺利完成。其次,要对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在医院与投标企业之间建立完善的、透明的沟通机制,使得招投标过程以及采购过程可以更加透明。

(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招标采购过程的规范性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违规、违法现象,尤其是受到利益驱使,整个招标、采购过程可能不公正,造成医院成本增加。对此,应该要加强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的监督工作,应该要按照规范化的设计标准以及程序进行招标采购管理,在医院内部要强化内部控制与审计,同时要将各种招标采购信息公布出来,供医院工作人员以及群众进行监督,从而不断促进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医院的正常运作。

(三)不断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建筑招标采购时,影响招标采购水平的关键的因素是招标采购人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养会直接影响招标采购效率、采购进度等。当前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是影响医院招标采购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招标采购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专门从事医院的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在人员选聘的过程中,应该要选聘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上岗之前对招标采购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保证其业务素质、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满足相应的岗位需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应该要定期对招标采购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培训,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及时做好医院的招标采购任务,及时与投标企业进行沟通,完成医院的招标采购任务,选择更多性价比比较高的物资材料。

篇7

关键词: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跨区域经营日益普遍,在银行业表现为分支机构由一线城市拓展到二三线城市。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金融脱媒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形成挑战;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也消减银行传统利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解决分支机构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对分支机构和总部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变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变革创新,由传统的核算功能向智囊团转型,提高财务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结合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优化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一、银行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分支机构财务受分支机构的领导和影响,财务价值取向多元,财务管理方式多样,财务透明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银行分支机构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两大特点,财务人员分散在不同地域,在执行总部管理制度和策略传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很及时的与总部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受分支机构的组织架构,职能架构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核算标准出现不统一现象,会计信息出现了标准执行下的偏差,加大了总部财务管理难度和成本。

另一反面,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受分支机构领导对政绩业绩的考虑,当会计准则或总部政策与基层单位领导意愿发生冲突时,财会人员会被迫选择向基层单位妥协,,出现财务舞弊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总部对分支机构监管不到位。出现财务监管不到位的因素有很多,对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规模效应的驱使下,总部重点关注其区域势能的发挥和区域业绩的呈现,忽略了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总部财务管理人力不够,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导致对分支机构有效检查频率不高,监管力度不够;对分支机构财务舞弊的惩罚措施执行不力,导致分支机构领导自身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未建立独立专业的审计机构,未定期对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检查和抽查。

监管不到位会导致分支机构逆流程操作,超授权审批,财务收支交易背景不真实,财务舞弊,形成小金库。

(三)财务制度不适应。对总部制度的照搬照抄,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导致总部制度在分支机构不适应,出现实际工作无法操作,执行不力的情况。财务管理工作若出现无章可循的局面,就增加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再加上监督不够,就会造成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漏洞较多,舞弊等风险较大。

(四)分支机构财务人员良莠不齐,各分支机构自主招聘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均衡,高低不等。某些分支机构规模较小,由非专业的人员担任财务管理岗,某些分支机构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大,但财务人员配备较少,由此导致财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二、加强银行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推行总分支机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集中核算,共享服务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通过将同质化、重复性的业务,依托信息技术,流程化来处理财务和业务,将同质性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运作,将不同地域的实体会计业务在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的方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得到了推广,比如华为、中兴、平安等。实践表明,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把不同区域的会计业务集中规模地进行统一处理和操作,财务政策、业务流程、核算标准完全一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隶属总部统一管理,核算标准和流程一致,财务信息透明度高,降低了分支机构财务舞弊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实行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委派制

由总部财务部统一向分支机构委派会计人员进行日常业务监督。委派会计人员行政关系属于总部,其薪酬和工作考核由总部统一管理,工作上独立于分支机构,不受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影响和支配。财务人员委派制的意义在于,委派的财务人员由总部通过制定相应的任用标准进行准入,经过总部统一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为均衡,能更好与总部进行沟通,确保分支机构能更好的遵守总部的规章制度,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三)总部委派独立的审计人员对分支机构进行定期审计、专题审计、全面审计

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成立专业的区域审计中心,审计中心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根据地理位置和分支机构规模,一个区域审计中心负责几个分支机构,每年定期对所负责的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审计中心的审计结果直接向总部董事会类似权力机构汇报。审计中心往往被授予了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同时也被赋予了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

(四)完善分支机构的财务制度体系

结合分支机构实际,制定和完善符合总部制度的实施细则,并向总部进行报备。注重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严格把财务制度贯彻执行到每项业务中,防范和规避财务舞弊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借助内部审计力量,审视分支机构的内控流程和制度,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甄别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规避财务风险。

通过细化分支机构费用开支和报销管理办法、分支机构资产管理办法、分支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分支机构授权和审批流程管理办法、分支机构财务风险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等,从制度上和流程上确保分支机构财务事项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健全的制度体系有助于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流程化的管理,有助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五)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的成败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独立的地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去指导业务,加大财务对业务支撑力度,财务人员的价值从核算型向智囊性转变,提高财务决策的支撑能力。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措施如下:(1)严格准入条件,总部根据各岗位职责,统一制定入职要求,除了要求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也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2)强化内外部培训。创造财务人员内部培训机会,拓宽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普及前端业务知识,使其能更好的运用财务知识,去指导业务,使业务更加符合财务合规要求。当然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传帮带,让有经验的资深财务人员,对新入的财务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在更短时间内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积极组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外部培训,更新现有财务管理知识,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分支机构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上去根本解决,同时需要总部和分支机构上上下下高度重视,注重预防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落实责任制,坚持惩防并举。将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每一项业务中,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有机结合,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哲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2014-05.

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采购;管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有助于恢复人们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器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疗器械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使用医疗器械可能帮助医务人员完成人力所不能达的医疗难度,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当前意料器械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标准,由于人们的不重视,当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制度建设并不健全,在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上没有可遵循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由于人们的忽视和其他原因,导致度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无法真正发挥质量管理控制的作用。

1.2 采购验收不规范

采购环节是医院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第一环节。如果在采购环节严把质量关,则可以在器械使用的源头保证质量。但当前的医疗器械采购和验收环节的主动性很大,医院对生产单位的生产许可证、注册证等不重视,或不予索取,或索取后不加验证,使得医院对买到的产品一无所知。对于验收环节,不能在器械购进的当时做好入库管理的工作,往往要拖到临床使用的时候,这就丧失了对器械使用质量检验的效果,无法保证其使用质量。

1.3 使用过程不合理

使用过程不合理主要包括存储、使用、淘汰更换等几个过程。首先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不加重视,表现为仓库混乱、防护不到位、出入库记录不规范、产品可追踪性差等,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其次,在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质量标准等重视不足,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最后是医疗器械的更换淘汰问题,医疗器械一般属于高风险医疗设备,经过一定的使用期后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做好设备的更换和淘汰工作,但是由于当前对设备的审验过程不合理,使得器械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无法及时查处医疗器械的质量隐患。

2 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过程,主要遵循四个原则。首先适时适量保证供应即可。医疗器械的购进不是越多越好,适时适量很重要,由于医疗器械与医疗药物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因此要根据临床所需的消耗程度,确定该物资的仓储量,并加以购进,从而减少医疗器械物资的管理费用。其次是保证质量。医疗器械的质量不仅要达到医疗部门要求的质量,还要符合使用部门的技术要求。质量以满足要求为宜,若太高则会增加成本费用,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若太低则无法满足要求,不能进入临床使用。再次是费用最省原则。在医疗器械的每个采购环节都存在费用问题,如购买费用、搬运费用、仓储费用等。在采购的全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各种采购策略降低费用。最后要协调好供应商,并管理好产品供应链。产品供应商是医院和器械的纽带,医疗部门要与供应商搞好关系,同时有效的管理产品供应链,一方面保证供应商有满足要求的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另一方保证产品供应链的顺利有效及时运转,从而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

3 提高医疗器械采购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把好质量关,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

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审查,只有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部门才具有该权利。合格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应具有以下资质:《医疗器械差评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合格证等类别相符合的证件。合格的医疗器械包装上应印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证号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证号,还应具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地址、联系方式、使用期限等相关信息,在购进医疗器械时,要做好各种证件的检验工作。

3.2 把好源头关,选择合格供应商

医疗器械的供应商可以是生产厂商直接供应或者经营商间接供应。只有合格的产品供应商,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若是从生产厂商直接购进,则需要考察该生产厂的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相关的生产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若是从医疗器械经营商购进,则需要考察该经营商的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且考察该供应商提供的委托销售授权书以及器械上应该具有的各项证号、证明等。

3.3 严格进行采购管理过程

所谓采购管理是对整个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过程。严格控制采购过程就是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即健全采购管理组织,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纷繁复杂,要求采购人员不仅具有采购物流的知识,还有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要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采购管理组织;合理统计和估计本院的医疗器械需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所需的采购品种,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目标器械的分布、生产和销售等情况,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如根据物流节点间距离最近的原则,可以采用供应链采购方式。对于用量小、周转慢的物品,可以采用MRP采购方式。对于手术植入专用医疗器械,则要采用准时化采购方式。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工作也变得纷繁复杂,相关人员和部门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从而减少因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方海玲.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J].安徽科技.2013,(9):11-12.

篇9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能够公正、透明、全面规范是保证我国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因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采购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作如下分析。

1.预算不严谨

对物资进行采购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严谨合理的预算,这是采购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中普遍存在预算不严谨的情况,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预算编制方面,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的预算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事业单位实际采购需求没有真正了解,这就导致预算不能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同时,预算编制没有规定统一的采购标准,且在采购中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采购预算及采购项目的现象。第二,在预算执行方面,政府采购执行力度弱,采购效率低是一直以来政府采购工作中反应较为集中的问题。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致使采购资金使用率低下,预算执行不能满足财政部门对时间进度指标的要求,造成预算执行在时间进度、项目选择及采购项目支出等方面极度不均衡,这直接影响奥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出现大量结余,影响财政使用效率。

2.采购计划不合理

政府采购计划应当以采购预算为依据,对各单位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合理统计,然后进行采购项目的汇编,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采购计划。合理的采购计划是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对采购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计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制定采购计划前没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大多数单位都普遍存在采购前没有对各部门的采购需求,及采购项目具体技术参数、需求时间等进行充分调研,导致采购计划工作不到位。第二,采购编制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复核。目前在使用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中,政府采购计划的审核功能较弱,采购计划编制中没有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使得采购计划不合理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第三,采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分割采购任务,以回避公开招标采购,造成采购过程不透明,因此也不能保证采购质量。同时由于报批程序执行不到位,许多单位在采购时存在随意改变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的情况,极大的影响到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采购执行缺乏规范性

采购的核心环节是采购的执行,规范采购执行不仅能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同时也能有效实现采购监督,使政府采购更加公开透明及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在执行方面还是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为采购方式不合适及忽视规模效益的作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采用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少,或者根本直接利用各种借口回避公开招标,而改为其他采购方式。同时,虽然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提高,但是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还是相对较少,不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

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管理

加强对采购预算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引入责任机制,将预算编制责任到人,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其次要对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复核,具体审核方法是到各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如果发现有不合理预算,需及时予以纠正。最后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准确规范,利用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及时了解执行进度情况,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合理性。

2.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要从四方面入手:第一、完善现有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将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计划及采购执行相互结合,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准确调整。第二、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工作规范,使得采购“有法可依”,实现采购的规范化管理。第三、对预算计划必须进行严格审查,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保证采购项目及数据准确无误。第四,提高采购工作相关人员素质,使得采购工作更加合理规范。

3.健全采购监督机制,保证采购执行的规范性

篇10

一、Q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Q公司目前的采购方案是零部件外购。这是由企业长期战略规划、预备供应源潜力、总成本、内部制造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

1.采购流程

通过对其采购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Q公司现有的一些问题:采购流程中具体操作规范不明晰;反应时间略长;采购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

2.采购组织

此前,Q公司是按照地域区分公司,根据工厂,设置部门,制造、货物供应和货物调整部门等均为单独分散的部门,部分的分散造成了人员冗余,运营成本高。Q公司削减冗余,机构重组,简化运营势在必行。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Q公司利用SAP软件进行订单的下达、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SRM(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订单的确认和管理,其订单管理内容包括新订单确认、订单查询、修改等。现有的系统并没有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而且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来,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Q公司采购管理对策建议

1.采购流程细化

针对Q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对相关的实施细节进行规范,列出切实的操作细则。

(1)供货准备阶段

成为Q公司认可的合格供应商引入后,在开始批量供货之前,须与Q公司采购部门签订采购合同,协商关于价格、质量、服务等相关条款,确定采购价格标的等事务。具体流程细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签署协议

通过供应商引入,被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需由供方法定代表人或合法授权人与Q公司采购部授权人共同协商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附件”、“相关协议”后方能进行正常合作。

②商定价格

供方应向Q公司采购部定期反馈即时市场价格、货期等真实的信息。供方的报价必须基于诚实原则,其对采购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报价一致。同时,供应商应按Q公司要求提品分项报价表供其采购部作参考,并在报价发生变化时,将更新后的报价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Q公司采购部。

(2)正常供货流程

产品通过测试后即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正常供货流程主要涉及到如下环节:

①订单确认

采购部根据物料使用计划和采购周期制定采购订单。订单需包含产品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相关信息。供方在收到订单后,应在36小时内进行确认。确认后供应商须全面履行订单中所涵盖的全部要求。

②备货与交货

供方应按协议及其附件的要求提供订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方不得擅自提前或延迟交货并于备妥待运后24小时内已书面形式通知Q公司,供应商根据指定的交货模式履行交货义务。

③收货及验收

供方或其指定的承运人应到交货现场同Q公司采购部一起清点产品,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等,办理收货手续。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④付款

产品检验合格后Q公司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货款,具体的支付办法以生效订单中规定的为准。供应商必须在付款日前10天内将正本发票送达Q公司。

⑤DOA索赔

在检验、测试、组装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不良品,Q公司对供应商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必要时请供应商一起确认责任归属。Q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供应商反馈索赔信息,核对审批内容与申请内容一致后,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料特性的索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维修完好后全部返回或提供索赔款。

2.采购组织整合

针对目前Q公司各分公司分散管理采购的现状,应该将生产、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运营部门,集中负责Q公司的全国供应链和采购业务。采购中心的任务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

Q公司全国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是通用型采购。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运营部门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篇11

【关键词】金融机构 财务费用管理 问题 对策

财务费用是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成本支出,如何加以有效管理,彰显其财务杠杆效用是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但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今天,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金融机构发展的财务费用管理模式,促进其在经济大潮中更好的立足。

一、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意义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后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市场看似复苏且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但其波动幅度依旧较大,其风险也不可避免。而财务费用管理作为控制金融机构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降低其费用成本,使其具有较大的获利空间,而且还利于其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更好的抵御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实现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当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对其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强化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势在必行,亟不可待。

二、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费用管理意识薄弱

缺乏管理意识是引发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其不仅影响着财管制度的完善性,也制约着财管水平的提高,由此造成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财务费用问题,致使金融机构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管理意识的缺失又是由相关人员对财务费用管理认知不足导致的,因此督促财管相关人员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意识十分迫切。

(二)财务费用超支现象严重

超支现象是生产经营单位财务费用管理的通病,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因其财务费用管理涉及筹资、经营管理、税费、准备金、营业外等多项费用支出,因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宣传金融业务费用、代办储蓄费用等超范围支出加大了其经营成本;再如因缺乏统一标准、多渠道的工资来源,像不同名目的奖金、实物、补贴等,致使薪资科目的列支难以控制等,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财务费用支出失控。

(三)财务费用信息核算失真

金融机构财务费用信息失真常见于明不符实的代办手续费,当下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费用支出五花八门,而且部分金融机构选择聘用合同工,因制度欠缺和能力有限,致使随意处理储蓄余额,甚至将超支或违规的费用归到代办费用名下,加之人为操作因素,导致费用信息严重失真,如有的金融机构为完成规定指标将本应进行分期摊销的债券发行、固定资产租赁等费用全部纳入递延资产科目中,由此造成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核算不实。

(四)财务费用管理能力较低

造成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涉及下述几点:一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内控制度,因规定笼统不全面,不周密,脱离实际等,致使财务费用管理活动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如缺乏职业素养,财务知识了解较少,核算水准较差等,是影响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经营成本核算方式不当等,这些都制约着金融机构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的控制对策

(一)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中,金融机构的领导阶层应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从成功案例中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督促内部全员提高对财务费用管理的认知,强化管理意识,并将财务费用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自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以将其融入于各项经营活动中。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明确预算编制原则和标准,划分专项费用和额外费用范围及其要求;明确财务费用管理流程和规范以及成本的处理方法,细化每项费用的审批、权限、报账、划拨、核算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等,以此为财务费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规范管理行为,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二)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

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是保证财务费用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市场发展要求和自身需要,科学设置岗位,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实行综合管理,即将计划、财务、资产负债等管理活动集为一体,以此全面审视经营运作,更好的协调工作,但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分离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基本原则,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以及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别是财务费用管理关键岗位,并根据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置相应的财务费用审批中心、监督部门等,以此在内部形成部门间科学制衡的局面,从而巩固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严格控制支出,重视成本核算

为有效避免金融机构财务费用超支问题,财务费用管理应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循费用报账流程,即费用审批人员应以编制的财务预算为依据,明确其是属于日常开支和额外开支,以及其额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认符合要求后予以如实划拨款项,此时不仅需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将其准确、详细的列支到规定科目中,还需要监督人员发挥监督作用,确保费用支出用得其所,并对其实际效用进行评估,以此为建立费用标准提供参考。同时针对财务费用信息失真情况,则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准则和内部要求,在登记会计信息前,应认真审查相关凭证,核实其数额、用途、时间等,确认无误后予以及时、如实的记录,事后还应仔细核实所记录的信息的科目归属、金额、计算结果等是否正确,并保存好凭证等资料。此外,监督人员还应定期对各项利息、手续费用、佣金、各种贷款和筹资等支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四)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管理水平

财务费用管理人员与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并保证其地位相对独立。因此可以通过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会计准则、财务费用管理的重要性等内容,督促管理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强化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并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其市场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提高其计算机技术水平,并扩大人才引入渠道,打造集会计、法律、银行、证券、房地产、外汇、保险、管理、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于一体的多元化团队,从而使每项费用支出更合理,更有效,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提高管理水平,除了打造高层次的管理队伍外,还应充分利用标准、弹性、边际、指标等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全面预算、综合管理等模式辅助财务费用管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统一的财务费用报账、核算、分析等系统,以实现网上审批、报账、记账等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财务风险,也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和纠正。

四、结束语

总之,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事关其自身健康发展与国计民生,因此金融机构应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巩固财管地位,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成本核算监督,从而有效解决其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促进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对各种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给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带来更多挑战。想要保证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的问题,便于对其进行合理改进,使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更具有实效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物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但是在进行实践过程中,有些制度缺乏程序化的管控和约束,缺乏细致的流程,整个过程很容易出现流程或制度方面的漏洞,难以保障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的整体效果。由于物资采购部门的物资管理意识欠缺,缺乏流程及标准方面的约束,常常出现设备过剩或不足等情况,对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较大影响。

1.2分部门物资管理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由于考虑到人力资源的成本消耗,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采购人员的时候,普遍都是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法。但是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并非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所以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人员,大部分采购人员都是以兼职身份进行物资采购,其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保障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整体效率及质量。同时,这些采购人员在市场分析、招标程序、判断技能和设备用途等各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很难保障买方的基本权益,甚至出现物资采购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情况,给高职院校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

1.3采购部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由于考虑到人力资源的成本消耗,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物资管理员的时候,普遍都是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法,人力欠缺。但是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并非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涉及范围广,采购量大,物资管理员在保障供应和过程监管上往往难以细化管理。

2.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2.1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为确保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物资采购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及时完善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使采购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物资采购,有效保证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的工作效率及质量。首先,高职院校应及时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管理部门,或是建立单独的招标采购办公室,以便能够对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进行统筹规划,进而对多头管理、分散采购的局面进行有效整合[3]。其次,要及时明确高职院校物资采购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及工作制度,结合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的要求对其进行细化,并根据采购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具体范围,制定不同的物资采购流程、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以及后续的物资验收、物资入库、设备维修和付款报账等程序性事项,通过程序和制度规范物资采购工作,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整体效率及质量。

2.2加强物资采购流程性管控。在进行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时候,采购人员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形成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使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公开物资采购的立项,在做好调研论证之后,利用校园网或宣传栏将采购计划传递给相关部门,及时对招标信息进行公布。其次,要公开物资采购的全过程,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组成招标小组,共同确定合理的招标程序及招标办法,对于标书的编制,要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配合,确保能够达到意见一致。最后,要公开物资验收付款过程,由招标小组进行现场的物资验收工作,确保物资采购符合实际需求,使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3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及繁琐性,整个过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物资采购人员的能力水平有着较高要求。为确保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以专业角度做好各项工作,有效保证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使高职院校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首先,要积极加强对物资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完善物资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其次,应积极加强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其能够坚持忠诚原则、诚实原则和公正原则,做到合法办事、合规办事,以更好的工作心态服务于高职院校。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想要保证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及质量,就必须要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积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多方面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及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摘

要】结合当前部分钢铁企业备件采购中存在的一些现状,浅谈加强备件采购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材料备件;采购管理;重要性;对策

近年来,由于国内钢铁产能发展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增长,配套的备件消耗量也逐年增加。但受市场经济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材料备件采购环节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备件型号不全、发放不到车间、寻不到厂家、独家采购、报价不全等情况。

眼下,针对如何对内规范制度、健全采购管理,对外搞好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合作,对降低材料备件采购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的现状

我们常说眼睛要盯住市场,不仅仅是指销售市场,同样也包括采购市场。在钢铁企业中,材料备件的消耗占比看似很小,但每年却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采购资金。如何最大限度用好材料备件采购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对企业来说尤显重要。

在市场原因方面,材料备件供应市场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专业规模。与此同时,材料备件的供应商规模偏小、经营的品种偏少、企业管理不规范、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提供增值服务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备件采购管理不完善。

由于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不细,备件使用部门计划不周。导致采购部门多购或少购的现象经常发生,采购和库存环节时常脱节,关键材料备件储备不足,库存结构不够合理。

(二)招标、议标形式上虽然看起来规范,但操作不够严密。

缺少专门的采购规范和标准,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在采购环境确认、制定采购需求计划、确认采购认证计划,以及初采和复采等采购过程各个环节,缺少基本技能。

(三)材料备件采购价格及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不完善。

控制备件采购价格有时无法落实,存在注重备件采购价格,忽视备件的质量和优质供应商的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的战略管理。

三、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消耗,为企业争取盈利空间。在实际工作中,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程序,围绕生产大局,本着提高材料备件供应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以“先进、使用、可靠、节约”为原则,贴近市场,货比三家,比质论价,才能够有效降低材料备件采购成本。采购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对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管理;细化材料备件的计划管理及流程。

四、加强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

制定《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制度》等,统一标准、简化程序、规范运作,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尽量增加直供比例,深化对标,建议建立网络对标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招标、议标制度,杜绝独家议标,建立严格的配套惩罚机制,加强管控力、提升执行力,保障投招标的公正、公开、公平。

(二)规范材料备件采购流程。

科学合理地采购备件,优化库存备件储存结构,优化规范采购渠道,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备件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资金占用率,力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细化材料备件的管理,包括验收、入库、保管、审批和发放等流程,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

篇14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研究

品类管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源于西方的商品管理领域,并且近年来逐渐在我国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中得到引进和应用,从而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在以第三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重点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成本和战略管理策略的不断优化,对零售和采购行业的有效区分下,实现对消费品的有效分类和优化,从而促进其销售利润提升,并实现对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用途的分类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实现的目的。对于海洋石油行业来讲,在物资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品类管理方法的有效引进和应用,在实现正确的管理意识和观念、策略树立基础上,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要求和原则执行,能够促进其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提升,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管理目标和计划实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通过对品类观念的概念特征及优势分析,结合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其管理提升与优化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品类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应用优势分析

品类管理早期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以“商品零售与生产商通过将品类作为一个策略经营的单位,并消费者的价值提升作为焦点,来实现品类共同管理的具体过程”作为概念定义。但是,随着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又提出了以“将第三方的供应商产品以及服务作为焦点,对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进行不断优化的一种战略性管理手段”的概念和定义。根据上述对品类管理的两种不同概念及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针对应用行业领域不同。其中,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和含义理解,是从消费品的分类与优化作为立足点,以实现销售利润的增加作为品类管理的目的;而物资采购管理行业中,对品类管理的概念理解,则是从采购产品以及服务的具体特点、用途分类等出发,通过管理实施,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与节约资源的管理目的。因此,对两种品类管理概念与定义的区别,可以从各自应用的行业领域差异上区分,但二者都是以企业内部资源最大化目标实现作为根本目的。如图1所示,为针对生产厂商的品类管理示意图。对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多项实践均可证明,品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战略手段,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提升物资采购与管理的整体效益,而且在推动海洋石油工程的战略性发展和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结合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理念的引进和应用现状,随着品类管理理念的引入应用,在促进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理念创新与管理成效不断优化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资源浪费情况较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应用,已经实现对海洋石油工程采购物资的品类进行有效划分与处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类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再加上海洋石油工程物资本身属性的局限性制约,导致其在实际管理和应用中表现除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较为重视,但在科学化与完善性的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工作制度与体系建立方面明显不足,从而造成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引起各种资源浪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一旦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导致其成本增加,从而对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本节约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由于物资种类的复杂性,导致其管理难度相对较高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由于所涉及的物资种类较为多样并且复杂,包含各类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工程材料、营地物资等,再加上进行采购的物资数量较多,而且物资采购所需的时间和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物资采购管理难度也比较高。尤其是随着品类管理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引入应用,如果在管理实施中不能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合理控制,必然会对其管理效果以及品类管理理念进一步引入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突出

品类管理理念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虽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引入和应用,但是由于其实际管理和应用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足,导致其管理和应用的整体成效也明显较低,不仅表现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品类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执行与落实。而且在根据品类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具体计划与管理策略制定上,也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从而对其管理应用的整体效果提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影响,导致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突出。

三、促进品类管理在海洋石油工程物资管理应用的优化对策

根据上述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应用现状分析,为促进品类管理理念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进行控制和完善。

(一)根据采购需求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进行定义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根据物资采购的需求对其品类进行定义,也是促进品类管理有效实施与管理提升的有效对策。其中,在结合物资采购需求进行物资采购的品类界定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把握和完善:①严格按照工程物资或者是服务的属性,对其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②应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进行工程物资需求分析,从而对物资品类进行定义;比如,将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以及主体功能存在影响的物资,定义为关键物资品类等,向大型的变压器以及控制系统、炼化设备等,还应针对关键物资品类的具体等级进行划分和设置,以便于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③在对物资品类的定义和划分中,还应严格按照适用性原则进行划分,禁止物资采购与管理中存在无效单品等情况,对物资采购管理成效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对物资品类的划分,要求能够对其物资品类的基本属性以及关键属性进行有效体现,并根据物资采购需求程度进行哈利设置,以便于物资采购品类划分基础上管理实施。

(二)重视对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海洋石油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都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并且在具体建设与管理实施中也积累了较多的数据和资料。因此,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应重视对历史数据与文件资料的合理利用,从而通过数据资料分析,对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市场变化以及管理特征等进行有效掌握,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进行海洋石油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利用中,应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全面整理与加工、提炼,在获取对应的物资采购与管理历史数据基础上,根据其物资采购的需求趋势,对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积极探索,从而为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并促进其数据资料成果在工作实践中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数据资料的价值和作用。

(三)不断提升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决策水平

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物资品类的合理划分与配置,是其管理的核心。其中,通过建立和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工作体系,在实现对物资采购品类的详细划分与设置基础上,促进物资采购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为物资采购管理的资源节约与成本控制、利润提升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中,对品类管理的决策水平高低是影响其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成效获取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品类管理的决策制定中,就需要从项目需求以及物资属性等因素出发,来实现相应的采购策略与工作方案制定,从而对物资采购中物资属性及其关键性、品类、价格、数量、供应商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为品类管理的决策能力提升及其管理效果获取提供支持。

(四)从战略层面与关键的物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根据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情况,在对物资品类进行合理划分与管理基础上,通过与工程物资采购的战略规划相互结合,和关键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良好合作关系构建,以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在实现与关键物资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中,一方面,需要在对关键的物资品类进行确定情况下,通过对相应物资供应商源的积极寻找,来为关键物资品类的供应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对已经合作的物资供应商进行分类评级,在实现物资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综合考评基础上,加强与其中一些优质供应商合作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与物资供应管理平台,在对物资采购的流程不断优化以及物资供应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基础上,为海洋石油工程物资采购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进行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实施中,通过对品类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也是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效果不断提升的有效措施。其中,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内容和要点进行准确把握。首先,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条件进行严格评估,并对其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品类管理实施前通过充分的能力培训与教育等工作开展,确保品类管理在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就企业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后,进行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实际相符合的目标设定,并由专业物资采购和品类管理人员对其工作开展进行有效指导与管理,从而促进海油工程物资采购的品类管理有效实施,提高其管理的成效。此外,还应注意针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有关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企业工作人员在品类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企业品类管理实施的组织结构完善及其调整范围进行明确,从而制订合理、完善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计划,对其计划内容的有效实施进行严格贯彻与执行落实。再次,进行明确的品类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对企业物资采购品类管理的能力及其工作开展的潜力继续宁充分挖掘后,进行合理、完善的品类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并针对其工作计划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确保工作计划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良好,从而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的步骤与操作顺序进行执行,对品类管理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保障。最后,注重对海油工程物资采购品类管理中的品类角色和技巧,并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计划进行检查,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与计划开展中的各品类角色和开发技术明确,促进企业战略内容的灵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结语